[原创]《股东协议》——...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n-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原创]《股东协议》—— 股东之间的博弈与妥协

[原创]《股东协议》—— 股东之间的博弈与妥协

加拿大及BC省律师王宁燕(Sandy Wang)

前言

笔者曾在《设立加拿大公司的简与繁》中阐述了如下的观点:加拿大公司法与中国公司法最大的差异之一是中国公司法的管理核心为股东会,而加拿大则以董事会和管理层为公司治理的主导 。 基于上述法律设计,对加拿大私有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言,怎样组建董事会和任命管理层,如何平衡股东利益、协调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的权力分配就成为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可否通过公司章程规范股东关系呢?答案是否定的。仔细研究加拿大的标准公司章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对于股东本身以及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十分“关心”,缺乏中国公司章程中常见的与股东相关的条款 —— 如股东信息、出资 比例、责任权利义务、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提名 、股东会和董事会职权范围、利润分配和需股东会决策的重大事项等等,甚至对于股东的优先权(包括增发股权时的优先购买权和出售股权时的优先受让权)都只字未提。

对照中国的公司法,加拿大(联邦和各主要省份的)公司法更为严格的遵循现在公司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基于此,其公司法的立法核心是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强化董事和高管的受信义务 (fiduciary duties)、并力求通过详尽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各项实体规则的确定性和可执行性。而对于所有权人(即股东)之间的关系处置、权力分配和利益平衡则让渡给股东通过协议的方式自行解决。由此可见,《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是一个铜板的两面,相辅相成地构成加拿大非上市公司宪章性的法律文件 。

本文力图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勾勒出加拿大惯常的股东协议的框架,使读者概要性地了解其中主要条款的机理,从而不再对几十页的英文法律文本望而却步。

假定情境

A、B、C(个人或公司)设立了一家BC 省公司XYZ,主营业务是开发地产项目。B和C以估值约为49万加元的地产权益投资,A投入51万加元的资本金,共同成为XYZ公司的股东。假定公司的股本结构为无发行上限无单价的普通股(no maximum common shares without par value),发行的股本总额为100股。A、B、C的持股比例和股权数分别为51%(51股)、33%(33股)和16%(16股)。公司的创始董事会设有5个席位,A、B和C分别有权提名和任命3、1、1个董事。XYZ公司采用BC省公司法Table 1的标准章程,此外股东还希望制定和签署一份《股东协议》,旨在协调股东利益和管理公司事务。那么常规性的协议条款如何设置呢?

《股东协议》中常见的主要条款

1. 经营范围

加拿大公司法一般对于公司的经营范围没用强制性要求,也无须在公司注册文件中标明其主营业务。尽管公司名称被要求赋予一定的业务描述(如investment, holding, mining, trading, management或consulting等等),但如果不依照该描述运营公司,也鲜会产生负面的法律后果。例外的情形是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状况,如律师、会计师或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设立的专业性公司需要发起人和股东满足特定的职业资质要求。

如果XYZ公司只从事地产方面的业务运营,那么可以在《股东协议》中给予约定。此业务范围也将作为股东协议中其它条款的基础 —— 比如在表决重大事项中可将公司变更主营业务作为需经股东会批准的特定事项之一。另外,如果《股东协议》对行业竞业禁止(non-competition)和员工竞业禁止条款(non-solicitation)有特定要求,那么公司的业务范围越详尽,这些条款也越容易为法院所接受(如果将来为此诉诸法律的话)。

2. 股东信息

标准的BC省公司章程以及公开的公司登记文件(如notice of articles)无须列出股东名称、出资额度和持股比例等信息。获得这些信息必须到公司注册办公室(registered and records office)查询公司“黑本”(records book)中的“中央证券登记簿” (central securities register)。但在《股东协议》中,上述信息(尤其是初始股东的名称、出资额和持股比例等)显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3. 提名董事

BC省标准公司章程中对于公司董事选举或任命的规定是:拥有投票权的股东在合规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以超过50%的比例选举的候选人即可成为公司董事(前提是该候选人同意成为公司董事)。公司法和标准章程对于董事提名没有相应的规定。

以XYZ公司为例,如果股东通过协商(或妥协)一致同意公司的创始董事会的人数为5名,而董事席位如下分配:股东A(拥有51%股权)有权提名和任命3名董事;股东B(拥有33%股权)和C(拥有16%股权)分别可以提名和任命1名董事。那么,这些关于董事会人数和董事提名的事项应当体现在《股东协议》中。此外,协议中还应当约定,如果各股东任命的董事辞去或被罢免董事席位,那么最初提名该董事的股东有权另外提名并补齐缺额,而不得由其它股东提名补位 。

4. 管理层

尽管依照公司法和标准公司章程, 任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如总裁、CEO、CFO和公司秘书等)的权力在董事会 ,但在《股东协议》中股东也可以约定对公司高管进行提名 。如在XYZ公司起草的《股东协议》中, A作为大股东可以提名公司的总裁或CEO;而B或C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大股东和掌控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会要求提名公司的CFO或财务经理。首届公司高管如果已经确定,可以约定在《股东协议》中。

5. 股东大会法定人数(quorum)

BC省标准公司章程对于股东大会法定人数的门槛很低 —— 表决权比例不低于5%、人数不少于2名股东 。即,只要2个或2个以上的股东持有公司5%或更多拥有表决权的股权参加股东会议 (可本人出席亦可法定授权 ),那么该会议(无论普通股东大会还是特别股东大会)就符合公司章程中关于法定人数的要求,会议的召开即为合规有效。

上述规定适用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但对于股东关系比较紧密的XYZ公司(和大多数的私有公司)而言,此门槛显然是太低了。因此《股东协议》中应当重新确定法定人数,但如何确定则体现着股东之间的博弈和妥协 。比如,大股东A可能希望提高法定人数的门槛,如超过 40%甚至50%的表决权 —— 这种情况下其它股东在没用大股东A参与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召开股东大会法定人数的要求;而小股东(B或C)从自身角度出发则希望门槛的设定不会将其“过滤”出局 —— 如果是40%+,那么单独B或C参加的股东会议都会因不满足法定人数而无效,但是 B和C(无A)同时参加的股东会议则能够有效召开(因其股权比例的总和超过40%) 。

一般而言,对于股东关系紧密的公司在设定股东会议法定人数时一般会包含尽量高的表决权比例和尽量多的股东人数,从而确保股东会议在大多数股东参加的情况下召开。如XYZ公司,最终通过协商(妥协)而设定的法定人数可能是:持股比例不低于60%(或2/3) 且股东人数不少于2名(甚至3名) 。

6. 股东表决

依照BC省标准公司章程,只要符合了股东大会法定人数的要求和其它召开股东大会的法定程序(如通知送达的要求),那么股东即可在该会议上做出决议。通过股东决议的股权比例是参加股东大会拥有表决权的50%+1股(普通决议)或者 66.67% (特别决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比例中的基数(分母)是参加股东大会拥有表决权的股权数,而不是公司全部发行的拥有表决权的股本总额。

比如XYZ公司,假设《股东协议》中设定的法定人数是40%的表决权+至少2名股东,而在某次股东会议上大股东A没有参加,只有B和C参加。由于B+C的累积股权比例为49%,超过40%且人数为2名,故而会议符合法定人数的要求, 可以有效召开。对于会议上的拟表决事项,如果仅依照标准公司章程,那么无论是普通决议还是特殊决议,只要B投赞成票,则该事项都可通过 —— 因为B拥有表决权的股权数(33股)占参会的拥有表决权的股权总数(49股)的比例超过67%(33 ( 49 ≈ 67.35%),尽管B在公司股本总额中的持股比例只是33%。这种情况下,即使大股东A完全没有投票,股东大会也可以合规召开并做出有效决议(前提是符合公司法和章程中关于股东会议的其它实体和程序性的规定)。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家拥有20名股东的公司,每个股东拥有公司5%有表决权的股权。如果公司只采用了BC省标准公司章程而没有签署《股东协议》或未就股东表决进行约定,那么在召开股东大会时,只要有两名股东依法定程序参加了会议,则符合公司章程中的法定人数要求(即,超过5%的表决权且人数为2人)。如果在该会议上需要表决的事项为选举董事(普通决议)或者处置公司所有资产(特别决议),那么何种情况下这些决议可以通过呢?答案是——只要参会的两位股东都投了赞成票(即参会的拥有表决权的股东100%通过表决事项 ),那么无论是普通决议还是特别决议都将合法合规地得以批准,尽管参会的股东实际上只占公司全部股权总额的10%!(当然这种失控的状况在非上市公司中是很少见的,因为股东会通常由董事会召集,而董事会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累积持股比例不低于50%的股东所控制,因此同意召集股东会的控股股东应当会参加会议并依其意志投票表决会议事项)。

7. “拓展”需股东会表决的重大事项

董事会/股东会法定权限

加拿大公司法赋予董事会的权限是很宽泛的,有些是在中国公司法项下只能为股东会所行使的权力,如增发新股、发行债券 、批准股权转让、对外借贷、提供担保和公司分红等。对于加拿大非上市公司,除非股东协议中另有约定,否则股东会所能够行使的法定权力是有限的,仅包括(A)参加公司年度或特别股东大会;(B)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选举董事,确定审计师和审阅公司的财务报表等;以及(C)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投票决定公司法规定的、需要由股东决定的重大事项,包括变更公司章程或股本结构,公司合并分拆,处置公司重大资产,股权置换,变更公司司法管辖地,申请公司解散或清算等。

拓展“重大事项”

在股东关系紧密的私有公司中,为了确保股东能够“近距离”的监管和治理公司事务,一般都会在股东协议中“拓展”股东会的职责和权力,约定若干公司“重大事项”必须由持有特定股权比例的股东批准后方可执行。“重大事项”的内容是股东依据自身状况和运营需要通过沟通和协商所达成的,其中除了公司法设定的事项外还通常会涵盖部分或全部法律赋予董事会的职权。常见“重大事项”可能包括:

· 变更公司名称、章程、股权结构或修订《股东协议》

· 增减董事会人数

· 发行股权、期权、认股权证以及其它可转换为股权的权益票证等

· 回赎或注销股权

· 确定分红以及面向股东的利益分配方案

· 设立合伙、合资或其它具有利润分享性质的安排

· 设立子公司

· 对外借贷举债或担保

· 公司并购、分拆、重组、股权置换或变更主营业务等

· 出售、处置、租赁公司全部或重大资产、资本或债务等

· 批准关联交易

· 批准公司年度预算

· 批准超过一定数额(或超出预算)的资本支出

· 公司解体、注销或清算等

“重大事项”表决通过的比例

批准“重大事项”的股权比例可以是100%、66.7%、简单多数(50%+1股)或股东商定的其它比例。如同股东协议中的其它关键条款一般,此比例的确定需要股东之间深入的磋商、谈判、权衡和妥协。以XYZ公司为例,大股东A肯定希望批准重大事项的比例是简单多数,如此即使其它小股东不赞同也可决策公司重大事项;但B和C却很难接受这样的安排。 中小股东都希望自己的投票具有决定意义,甚至被赋予一票否决的权力。那么最终博弈的结果可能是(1)设定为52%-67%之间的一个比例,这样大股东A就必须“团结”至少B或C中的一个小股东方可决定重大事项,但两个小股东的联合则徒劳无效;或者(2)超过84%的持股比例,这就意味着股东A、B、C都必须赞成才可以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实际上也是赋予了B或C一票否决的权力。显然重大事项的通过比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股东的权重和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股东协议中约定的通过“重大事项”的比例一般不再以参加股东会议的股东持有的拥有表决权的股权数为基准,而以是公司发行的有表决权的股本总额为计算基础(分母)。仍以XYZ公司为例,假定《股东协议》中约定重大事项表决通过的比例是股本总额的66.7%。如果本文第6项“股东表决”中的情况发生,那么虽然B+C(无A)参加的股东会符合法定人数,会议也无法决议通过任何重大事项 —— 因为缺失了A的51%赞成票,即使B和C都同意也无法达到股本总额66.7%的通过门槛。

8. 公司分红

股东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收益,而股东收益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分红。BC省标准公司章程赋予董事会决定分红的绝对权力,包括是否分红、何时分红以及分红的比例等。鉴于董事会一般由公司控股股东所控制,因此除非在《股东协议》事先约定,否则小股东很难在分红以及利润分配的问题上拥有话语权。

9. 信息查询

一般而言,BC省标准公司章程中会规定“除非董事会批准或股东以普通决议的方式同意,否则公司股东无权查看或取得公司的财务信息或账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股东查询公司运营状况和财务信息的权力。特别是如果公司全体股东同意公司不制作年度财务报表(waiver of financial statements),那么未在董事会任命董事的中小股东将很难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鉴于此,除非特殊情况,否则股东协议中一般都会约定所有股东都有权查询包括财务账簿之内的全部公司信息。

10. 进一步融资

融资是初创公司必须解决的重大事项之一。以XYZ公司为例,如果股东A投入的51万资本金不足以支撑整个地产项目开发的总成本,那么XYZ公司就必须考虑如何解决资金缺口和再融资的问题。融资分为股权和债权融资两种方式,常见的途径包括:(i)向现有股东增资扩股;(ii)对外发行新股;(iii)向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者(iv)资金雄厚的股东为公司提供股东借款 。

依照之前关于股东对重大事项批准的阐述(见本文第7项),上述这些融资方式都可能需要特定持股比例(如67%、84%或100%)的股东批准,而股东在审批这些事项时往往考虑每种融资方式的利弊并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权衡和决策:

(i) 股东增加资本金 —— 一般而言,私有公司都通过股东协议赋予现有股东在公司增发时按持股比例优先认购新股的权利 (见本文第11条)。但资金匮乏的股东常常因无力行使优先权而导致他们的权益被稀释,因此这些股东很可能否决通过股权增发的再融资方式(如果他们具有足够话语权的话)。

(ii) 对外发行股权 —— 对现有股东之外的第三方增发股权将稀释全体股东的持股比例,削弱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同时,如何确定融资价格也是现有股东和投资人需要充分协商和博弈的事项;另外,新股东或许会要求改组公司现有董事会 、变更公司治理结构,甚至背离创始股东运营公司的方针 。鉴于这些“劣势”,因此对外增发股权往往不作为初创公司再融资的首选。

(iii) 银行贷款 —— 对于初创且无利润的公司,银行一般很难同意发放贷款。即使XYZ公司可以用地产做抵押申请贷款,但银行也往往会施加其它苛刻的条件:如要求更多的担保(包括股权质押和全体股东承担保证责任),而且一旦在贷款期间发生任何违约事件,那么银行可以要求贷款连本带息立即偿付,同时有权立即执行担保(包括强制土地拍卖、取得公司所有股权并要求保证人偿付所有贷款本金利息和费用等)。可见,银行贷款增大公司的财务费用的同时,也使得公司和股东担负着沉重的责任、面临较大的风险。

(iv) 股东借款 —— 相比较而言,股东借款往往是融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而且不会造成全面稀释的融资方式。资金雄厚的股东同意借款给公司,但可能会要求如下前提条件:(A)公司依约定的比例支付利息;(B)其他股东同意用他们的股权做借款担保;(C)公司利润应当首先偿付股东借款的本息后方可分红;以及(D)特定条件下,股东借款可以转为公司股权等 。

11. 股权增发的优先认股权

股权增发时的优先认股权(Pre-emptive Rights)是防止股东所有权被稀释的安排,因此无论是原始股东还是财务投资人都希望约定并被赋予此权利。加拿大标准公司章程没有关于股东优先认股权的相关规定,在没有股东协议约定的情况下,董事会决定公司是否增发股权且无义务首先向现有股东发出增资的要约 。为此,股东协议需要约定并赋予股东在股权(和期权、认股权证或其它证券)增发时的优先认股权,并考虑是否涵盖如下事项:

· 是否约定优先认购权的最低持股门槛,低于该持股比例则丧失优先权;

· 被赋予优先权的股东如果放弃认购权,那么其他股东是否有权认购未被认购的股权;以及

· 如果优先权延伸到公司员工或高管,那么在该员工或高管离职时,优先认购权是否应当立即终止。

12. 股权转让的限制条款

如果XYZ公司中的大股东A希望将其股权转让给无关联的第三方,那么依照BC省标准公司章程,只要董事会批准A的转让行为,该行为即视为有效而无需其他股东的同意。关键是A提名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数,因此只要这些董事同意A的股权转让那么即使B和C反对也无济于事(例外的情况是A提名的这些董事在股权交易中存在利益冲突,那么依照BC省公司法的规定,存在利益冲突的董事无权投票)。反之,如果B或C拟转让股权但A所提名的董事不同意,那么B或C的转让交易将无法完成。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股东协议中一般都会对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做出限制(Restriction on Share Transfer),包括股权转让必须(i)符合《股东协议》中关于股权转让或处置的相关约定;或者(ii)获得一定持股比例股东的批准(该比例可以是100%或协议中约定的其它比例)。

13. 股权证标注

对股权转让做出限制的公司一般都会在其股权证上给予标注说明(Endorsement on Share Certificate),常见的标注有:

The shares represented by this certificate are transferable only in compliance with an agreement made as of [MM/DD/YY] among the shareholders, a copy of which is on file at the registered office of the Corporation.

(此股权证所代表股权只能依据[年/月/日]签署的股东协议进行转让,该协议 已提交到公司的注册办公室)

股权证上的标注是对股权受让方的一个警示,确保受让方知晓《股东协议》的存在以及该协议对股权转让的限制性条款。

14. 被许可的股权转让

股东协议限制股权转让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公司为完全陌生的第三方介入从而影响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运营和利益分配。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税务筹划的考量),股东协议对于股权转让也赋予了一定的灵活性:

(i) 受让方为关联方 —— 股东协议中一般会约定允许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其关联方(如公司股东的子公司、基金中的有限合伙人或者个人股东的全资控股公司等),但前提是受让方必须书面同意接受《股东协议》的全部条款并在关联关系终止时,全部股权转回原股东或依照股东协议进行处置(如股权回购)。

(ii) 银行要求的股权质押 —— 另外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公司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借款时,贷款方(尤其是银行)不仅要求公司以资产做抵押,还会要求股东质押其股权。如果《股东协议》签署时股东预见到未来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也需要在协议中约定股东同意将其股权质押给银行作为项目或流动资金贷款的担保,前提是贷款方需要签署书面文件同意受制于《股东协议》的约定,就如同他们是股东协议的缔约方一般。

15. 股权出让时的优先购买权

依照BC省标准公司章程,任一股东在收到第三方购买其股权的要约或者拟向第三方转让其公司股权时无义务告知并征询其他股东的意向,只需取得董事会的同意即可完成股权转让。换言之,股东优先获得其他股东出让股权的权利需要在股东协议中给予约定。 常见的优先购买权(Right of First Refusal)包含如下两种情况:

(i) 公司股东收到无关联第三方收购其股权的要约 —— 如XYZ公司中的股东B收到第三方T拟收购其XYZ公司股权的要约,那么B需要立即通知其他股东并通报要约的主要条款;其他股东在特定时间内表示是否愿意以同样的条件购买 (可按持股按比例购买也可约定由任一股东全部购买 );如果在约定的期限内,其他股东明确表示不购买或没有回复,那么B即有权以不低于最初要约条件的对价将其股权出售给T。

(ii) 公司股东首先向其他股东发出转让其股权的要约 —— 再如XYZ公司中的股东B,这次他首先向其他股东发出转让其股权的要约;其他股东有权在特定时间内表示是否愿意购买 (按比例购买或被任一股东全部收购);若在约定期限内,其他股东明确表示不购买或没有回复,那么B即可以不低于最初要约条件的对价向外发出转让要约。

16. 股权回购

无论股东是公司亦或个人,都可能出现实体灭失的情况。假定XYZ公司中股东A是公司,B是个人,那么如果A破产清算或B过世,他们的股权如何处置呢?

《股东协议》常见的处置方式有(i)公司回购;(ii)其他股东按比例购买;或者(iii)公司回购和股东购买相结合。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存在一个股权评估的问题。鉴于私有公司不能通过公共交易市场确定股权的市场公允价格(fair market value),因此公司或者股东一般需要聘用具有资质的评估师对股权(和公司价值)进行评估,而股权转让的对价则完全依赖于该评估结果。

还有一种可能触发公司回购的情况是公司股东是一家控股公司而控股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更。以XYZ公司股东为例,假设C是一家为个人所控制的公司,在C的实际控制人出让其全部股权后,C的控制权即发生变更。股东C变更控制权类似于XYZ公司股东变更或C转让了其股权。这样的变更一般需要获得XYZ公司董事会或股东批准;如果没有,那么股东协议可以约定公司有权回购或其他股东有权按比例购买变更控制权后的C持有的XYZ股权。

17. 拖售权(Drag-along Rights)

“拖售权(Drag-along Rights)”顾名思义,是赋予股权达到特定标准的股东(或股东们)强制其他股东出售其股权的权利,目的在于阻止小股东妨碍大股东接受第三方整体收购公司的要约。“拖售权”的关键是如何设定将其他股东“拖入”转让交易的股权门槛。以XYZ公司为例,如果触发“拖售权”的比例是51%,那么只要大股东A同意公司股权转让与第三方,那么B和C就不得不出让他们的股权(无论同意与否);但如果门槛是67%,那么A就必须联合B和C中的一位才能“拖着”另外一位股东出售其股权。此条款显然不利于小股东,因此在《股东协议》中常常对“拖售权”设定一定的限制条件,如行使“拖售权”的股权单价不得低于一定的金额或者转让对价只能是现金而不接受股权等等。

“拖售权”因其强制性的特性,通常会为中小股东所反对。但可以考虑适用的一种情况是因项目而设立的合资公司。以XYZ公司为例,股东A注入资金,B和C投入产权,目的在于完成地产项目的开发而后依照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这种情况下,大股东(资金投入方)A可能会主张将“拖售权”纳入《股东协议》的框架,以避免B和C因不切实际的利润期望而阻止A整体出售XYZ公司。

18. 同时出售(Co-sale or Piggy-back Rights)

“同时出售(Co-sale or Piggy-back Rights)”也是涉及小股东跟随大股东出让其股权的条款,但不同于拖售权(drag-along),此条款确保了小股东在大股东股权被收购时的参与权,是对小股东权益的一种保护。以XYZ公司为例,假定第三方T拟收购大股东A的股权从而成为XYZ公司的控股股东,如果《股东协议》约定“同时出售”的触发比例是51%,那么T在向A发出收购要约的同时也必须向B和 C 发出同等条件的购买要约,否则T的收购行为不能成行。如果B或C不愿为所T 控制,那么他们可以选择将股权出让给T ,从而退出XYZ公司。“同时出售”的触发比例是需要股东协商和确定的关键之一。

19. “同步买卖”条款 (Shotgun)

很多朋友都知道高尔夫球shotgun规则,即在18洞开球处的 golfer 在同一时间开球。股东协议中的 shotgun 条款也有类似的作用,即某一股东向其他股东同时发出买和卖的要约——要求其他股东购买自己全部股权或者同意以相同的条件购买其他股东的所有股权。

以XYZ公司为例,Shotgun条款被触发是某一股东(如B)向其它股东同时发出出让和购买的要约,两个要约的对价(如$1万加元/股)和其它条件完全一致。B首先要求其他股东(A和C)在一定时间(如20个工作日)内以1万加元/股的价格购买B拥有的XYZ股权(共33股),但如果A和C未能在规定时间接受该要约,则B将以$1万加元/股的价格购买其它两个股东的所有股权(共计67股)。采用Shotgun条款的结果是,要么B退出XYZ公司(在其股权为其天股东收购后),要么B成为XYZ的唯一股东(当B买断其他股东的股权时)。

如果股东B认为公司的运营理念与其严重相左或企业发展偏离了其初衷,从而萌生了退出公司的想法。但是B采用《股东协议》中其它推出方式都没有成功,如他的股权转让不为董事会或股东会所批准;拟行使优先购买权,却没有第三方接盘;其股权比例不足以触发“拖售权”从而无法强制其他股东整体出售公司,那么这种情况下B可能采取的最终解决方式可能就是触发Shotgun条款。

Shotgun条款是赋予股东退出公司的最为极端的协议权利,但不利于持股比例低或无资金实力的股东,因此在一般性的《股东协议》中并不常见。

20. 《股东协议》中常见的其它一般性条款

(i) 竞业禁止条款

竞业禁止条款是通过协议方式要求股东在作为公司股东期间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如12或18个月)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得(i)从事与公司业务相竞争或相类似的业务或运营(non-competition);(ii)招揽公司或关联公司的高管、雇员、客户或供应商等(non-solicitation);(iii)对于资源类的公司,购买或取得公司拥有资产一定范围内的资源。竞业禁止条款限制股东利用其获得的公司敏感信息、保密数据甚至商业秘密从事利己却损害公司利益的业务或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限制条款过于苛刻 (如时间过长或地域过广),那么法院很可能否决不合理的竞业禁止约定。

(ii) 《婚姻协议》

股权是资产。对于存在婚姻关系的个人股东而言,一方的股权在没有任何相反约定的情况下将成为夫妻共同资产。婚姻关系破裂时,该股权将被分割。这对公司而言存在潜在的风险。

假定XYZ的股东B是个人,他很不幸在诉讼离婚,更为不幸的是因其与配偶没有签署任何婚姻协议,XYZ公司的股权也成为离婚时需要分割的财产。这就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 XYZ的股权如何估值;是否需要聘请第三方评估师评定价值;费用如何承担;如果B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被判定给其配偶,那么XYZ是否需要接纳其配偶成为股东,或者公司应当行使回购权收回B的股权等等。这种状况下,不仅B本人而且XYZ也会卷入旷日持久的诉讼之中,这显然不利于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实现。

为此,对于任何存在或可能存在婚姻关系的个人股东,公司都应当考虑建议他们签署《婚姻协议》(Domestic Contract),将公司股权作为该股东的个人资产,从而避免公司卷入个人股东可能发生的婚姻财产的争诉之中。

(iii) 独立法律意见(Independent Legal Advice)

依照本文的阐述,我们看到股东之间(尤其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就董事会构成、公司治理、股东利益分配和股权处置等事项上存在一系列利益不一致甚至是利益冲突的情况。为此,依照加拿大联邦和各个省大律师公会的要求,起草股东协议的律师都必须明确告知其当事人和其他股东协议条款存在显性和潜在的利益冲突,而该律师只代表公司或任一股东的权益,无法代表全体股东 。其他股东应当聘请自己的律师,寻求独立的法律意见和建议。

结束语

《股东协议》可以直截了当,也可能晦涩艰深。鉴于篇幅的缘故,笔者不可能对其中的内容面面俱到、逐条解析,难免挂一漏万、有失偏颇。本文主要针对初创公司,只是简要地讨论了股东协议的框架概要和常规性约定, 远不是完整的条款清单,更不可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协议范本。

实践中,股东协议不一定是一份独立的法律文件,而可能是复杂交易中的一环。比如在财务投资人投资项目公司时,股东协议一般是认股协议或股权买卖协议的附件,而其条款可能更为偏重对管理层业绩的要求以及退出和回赎条款;再比如设立有限合伙(limited partnership)的案例中,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有可能共同设立一家公司担当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 – GP)管理和运营合伙企业,那么规范GP股东关系的股东协议则成为构建有限合伙法律框架的要件之一,与合伙协议(partnership agreement)和其它法律文件交相呼应,环环相扣。

鉴于股东协议本身的复杂性和适用的多样性,读者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诉求、公司的性质以及签约的终结目标“量身定做”股东协议,而绝不可在缺乏专业人士慎重甄别的情况下生搬硬套任何协议“范本”,否则可能后患无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是一般性的介绍信息,不作为也不应被视为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见、建议或指导。如需要关于股东协议方面的任何法律意见,请咨询具备执业资质的加拿大律师。

作者介绍

简单的321即可概括王宁燕律师(Sandy Wang)的教育和职业经历:

· 3个学士学位(北京大学理学和法学双学位+加拿大温莎大学法学士 )

· 2国执业律师资质(中国和加拿大)

· 1家在加拿大BC省运营的律师事务所

王律师在加拿大大型律师事务所执业8余年,主导和参与过众多并购重组、上市挂牌、公募私募、合资参股、资产转让和公司退市等交易。目前专注和从事加拿大和BC省公司、证券和商务等方面的法律业务 。

Sandy Wang Law Corp.

#410 – 938 Howe Street

Vancouver BC V6Z 1N9 Canada

Email | Telephone

[email protected]

1-778-881-8082

� 《股东协议》仅存在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的私有公司(非上市公司) 。

� 如Business Corporations Act (British Columbia) 的Table 1 Articles。这是BC省公司法附录的一份范本性标准章程,常常为初创的非上市公司直接采纳为公司章程。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标准章程并不是法定强制性文本,各个公司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变更或删减其中的条款,但前提是不能违背BC省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 必须再次强调的是《股东协议》以及其中关于股东关系的条款只适用于私有公司(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是无权签署任何股东协议的,尽管其中的若干条款(如优先认股权)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签署其它的法律文件而达成。

� 如果公司拥有表决权的股东只有1名,那么股东大会的法定人数为1人。

� 依照BC省公司法,公司章程可以规定特别决议的通过比例,但该比例不得低于2/3高于3/4;如果公司章程对此没有规定,那么默认值为2/3。

� 股东持有的股权是否拥有表决权体现在公司章程中的“股本结构”和“特定权利和限制(special rights and restrictions)”对于股权类别的规定以及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常见的股本结构是公司设定的普通股(commons shares)拥有表决权,而优先股(preferred shares)不具有投票权;但在特定事项上(如公司合并),公司法要求所有类别的股东都拥有表决权。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股东“拓展”其法定权力或者通过协议“干预”公司董事会运营仅存在于加拿大的私有公司中。任何私有公司的股东协议在公司上市时即告终止。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依照公司法和证券规则的要求,董事会管理公司业务和监督公司运营的权力和职能是不容动摇的。作为资本所有人,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只能有权行使公司法和证券规则赋予他们的法定权力。当然,加拿大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充分认识到中小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弱势”地位,因此出台了一系列规则力求保障中小股东在公司发生重大变动或进行重大交易时的利益和话语权。

�这里的“转让”是一个大概念,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出售外,还包括股权置换、抵押、质押、赠与以及其它所有权易手和股权处置的形式 。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