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加拉巴哥、達爾文與演化理論」演講者對談 —專訪德國慕尼黑 … ·...

7
達爾文特輯 538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五期) 2009 年十月 張:請問您為何以「加拉巴哥、達爾文與演化論」為 受邀來生物物理期刊俱樂部演講的講題? Schönitzer (S):我能有機會來這裡演講,要感謝 楊正澤教授的邀請 [註一]。今天演講的主題之所以 會選擇這個題目,首先因為演化是所有生物學的基 礎,而加拉巴哥群島開啟了達爾文演化論的發展,此 外,也因為當我還年輕時,曾到加拉巴哥群島當導遊, 經歷了很美妙的一年時光。 張:您是在念大學時去加拉巴哥群島嗎?留在島上那 一年的感覺如何? S:是的,但是德國的教育體制不同 [註二],可以 說類似台灣的大學。學士學位之後,可以選擇中 斷一年的實習,獲得大學許可到加拉巴哥島一 年。他們給我許可,在一年之後我可以選擇繼續 留下或是離開。一年之後,我找到一個旅遊導覽 的工作,負責協助遊客、準備器材,並在船上介 紹島上的風光,就像導遊一樣(似今日的生態旅 遊導覽)。 留在加拉巴哥群島的那一年,對我而言是非 常好的冒險經驗,相當的有趣。因為在那裡,我 認識很多 更值得深入研究的生物和相關的知識,非常 美妙,而且得到機會去研讀和比較原本我所知道 的知識。當你閱讀關於達爾文的冒險,是件很棒 的事情,這也驅使我走向野外親身經歷。當你讀 到不同生態系裡的不同物種,試著去觀察它們, 那真是個相當難得的機會。對我而言,那也是我 第一次能以更深入的方式去學習生命科學。在那 之後,我認識了更多的生物,也比較清楚在大學 裡可以找到哪些教授做相關主題的研究,並和他 們做更深入的討論。 Schönitzen 博士與邀請者楊正澤教授合影。 文/張家慈、丘建賢、紀凱容、楊正澤 訪問時間:2009 年 4 月 29 日 (15:30-17:30) 出席人員:Klaus Schönitzer 博士、楊正澤、阮俊人、紀凱容、張家慈、丘建賢、傅詠豪 者:紀凱容(紀)、張家慈(張)、丘建賢(丘) 訪問場所:台中國光路原物咖啡廳 訪問錄影:陳治安(客委會逐夢計畫得獎人) 與「加拉巴哥、達爾文與演化理論」演講者對談 —專訪德國慕尼黑博物館 Klaus Schönitzer 博士 張家慈 1 、丘建賢 2 、紀凱容 1, 3 、楊正澤 *2 中興大學生物物理學研究所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中興大學物理學系 E-mail:[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Aug-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達爾文特輯

    ■538■

    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五期) 2009 年十月

    張:請問您為何以「加拉巴哥、達爾文與演化論」為

    受邀來生物物理期刊俱樂部演講的講題?

    Schönitzer (S):我能有機會來這裡演講,要感謝

    楊正澤教授的邀請 [註一]。今天演講的主題之所以

    會選擇這個題目,首先因為演化是所有生物學的基

    礎,而加拉巴哥群島開啟了達爾文演化論的發展,此

    外,也因為當我還年輕時,曾到加拉巴哥群島當導遊,

    經歷了很美妙的一年時光。

    張:您是在念大學時去加拉巴哥群島嗎?留在島上那

    一年的感覺如何?

    S:是的,但是德國的教育體制不同 [註二],可以

    說類似台灣的大學。學士學位之後,可以選擇中

    斷一年的實習,獲得大學許可到加拉巴哥島一

    年。他們給我許可,在一年之後我可以選擇繼續

    留下或是離開。一年之後,我找到一個旅遊導覽

    的工作,負責協助遊客、準備器材,並在船上介

    紹島上的風光,就像導遊一樣(似今日的生態旅

    遊導覽)。

    留在加拉巴哥群島的那一年,對我而言是非

    常好的冒險經驗,相當的有趣。因為在那裡,我

    認識很多

    更值得深入研究的生物和相關的知識,非常

    美妙,而且得到機會去研讀和比較原本我所知道

    的知識。當你閱讀關於達爾文的冒險,是件很棒

    的事情,這也驅使我走向野外親身經歷。當你讀

    到不同生態系裡的不同物種,試著去觀察它們,

    那真是個相當難得的機會。對我而言,那也是我

    第一次能以更深入的方式去學習生命科學。在那

    之後,我認識了更多的生物,也比較清楚在大學

    裡可以找到哪些教授做相關主題的研究,並和他

    們做更深入的討論。

    Schönitzen 博士與邀請者楊正澤教授合影。

    文/張家慈、丘建賢、紀凱容、楊正澤

    訪問時間:2009 年 4 月 29 日 (15:30-17:30)

    出席人員:Klaus Schönitzer 博士、楊正澤、阮俊人、紀凱容、張家慈、丘建賢、傅詠豪

    訪 問 者:紀凱容(紀)、張家慈(張)、丘建賢(丘)

    訪問場所:台中國光路原物咖啡廳

    訪問錄影:陳治安(客委會逐夢計畫得獎人)

    與與「「加加拉拉巴巴哥哥、、達達爾爾文文與與演演化化理理論論」」演演講講者者對對談談 ——專專訪訪德德國國慕慕尼尼黑黑博博物物館館 KKllaauuss SScchhöönniittzzeerr 博博士士

    張家慈 1、丘建賢 2、紀凱容 1, 3、楊正澤*2 1中興大學生物物理學研究所 2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3中興大學物理學系 E-mail:[email protected]

  • 達爾文特輯

    ■539■

    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五期) 2009 年十月

    張:當您到了加拉巴哥群島時,看到達爾文的手稿,

    並透過他的描述親見他當時所見的景色,你的感

    受是什麼?

    S:對我而言,那真的非常有趣—那是個在加拉巴哥

    群島上學演化學的經歷耶!你必須知道,當時我

    還只是個年輕的學生,對演化論的瞭解有限;即

    使在一年後,當我回到加拉巴哥群島時,對演化

    論的瞭解並沒有多很多,所以我仍舊持續學習更

    多相關的知識。剛開始回到這個島上時,我先在

    Saintklus 島上的達爾文工作站停留數週,我知道

    一些在這島上關於達爾文的紀錄;也因為身為導

    遊,我必須向觀光客介紹島上能看到的動植物,

    以及加拉巴哥群島的發展過程,這促使我到圖書

    館搜尋關於加拉巴哥群島發展的史料,為此我花

    了很多時間準備相關的資料。這真的是非常充實

    豐碩的一段經歷,每天晚上我都會告訴觀光客,

    隔天要去參訪的地點,以及將觀察到哪些動植

    物,我有責任去教導和帶領他們,所以我必須準

    備得很詳細。同時這對我是很好的經驗,因為我

    可以藉由教他們,而學到更多。

    丘:您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演化,以慶祝達爾文兩百歲

    誕辰,在此我想請問您對於演化這領域是否有濃厚的

    興趣?

    S:我相信每個生物學家都對演化有濃厚的興趣。有

    一點我想要特別說明的是,Dobzhansky 在 1973

    年曾經說過:「拋開演化論,生物學將毫無意義。」

    (“Nothing makes sense in biology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我認為這也是每個同學都應該知道的。

    丘:有些基督徒並不相信演化論,而有些基督徒也同

    樣從事生物學或相關領域的研究。我想知道的

    是,在不相信演化論的前提下,要如何進行相關

    研究?

    S:如果你這麼說,那我必須告訴你,我也是個基督

    徒!如果你從事科學研究,自己去觀察大自然,

    你將會發現,演化在大自然中確實是存在的。這

    是個理論,而不是假設,在過去 150 年中的許多

    研究觀察可以證實這一點。另外,聖經並沒有說

    不能當ㄧ個科學家,聖經告訴我們故事,給我們

    一些啟發,而我們必須思考這些啟發在現在的生

    活中,代表的是什麼意義。創造論也沒說神創造

    每個物種,只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神創造的。

    因此,宗教信仰並不會影響到相信演化論。我不

    是偉大的生物學家,也不是偉大的作家,但信仰

    是找到真相的方法之ㄧ,科學也是發現真相的其

    中一種方法。

    楊:兩位同學,儘量發問,只要想到的問題就提出,

    不必考慮太多,例如剛才這個問題,Klaus 可以很

    詳細也很持平的回答,這給我很大的啟發。

    S:儘管問沒關係,問再多都沒問題!我只是一個普

    通人,熱愛和享受科學的人,我很想要真誠地告

    訴大家我的想法。當你在問我問題的時候,其實

    也同時給我思考的機會,所以儘管問沒關係!

    丘: 事實上,現今還是很多人不相信演化,對於此點

    你的看法如何?此外,我想問一個較無禮的問

    題—在德國,相信演化的人佔多數嗎?

    S:很遺憾的是,現今相關的知識和研究已相當發達,

    可以證明演化確實存在,但仍然有很多人還是不

    被允許去相信演化,例如在美國,仍有很多人依

    Schönitzen 博士描述當年在加拉巴哥群島的體驗。

  • 達爾文特輯

    ■540■

    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五期) 2009 年十月

    然認為是神創造了所有生物,因此,很多生物老

    師是不被允許教導學生生物是演化而來的 [註

    三]。演化已經是個「理論」 (theory),卻只被

    允許教授成是個「假說」(hypothesis)。雖然現今

    有很多證據顯示演化的確是存在的,但仍有很多

    人選擇拒絕去相信和思考他們所看到的現象。現

    在,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向大家介紹達爾文的

    理論,借由大眾媒體或網路傳播,來教導達爾文

    的演化論是理論而非假說。舉例來說,在土耳其,

    很多有錢人出版圖書,倡導演化是不存在的,這

    很荒謬。這些書很可能有機會在世界各地出版,

    並為當地大型圖書館收藏,告訴大家演化是不存

    在的,我不能理解這樣花大錢去愚民,也能叫做

    資訊(information)!

    你可以選擇相信演化,也可以選擇相信神,

    但你不可否認演化是一種規則。就我的認知,在

    德國約有 70% 的人認為演化是實際存在的,但也

    許他們讀過相關的書籍。

    丘:在達爾文的的年代,他的演化理論震驚整個世界。

    但是很多科學家跟教徒認為那是個很荒謬的理

    論。既然是個荒謬的理論,為何還會引起如此大

    的轟動?

    S:在那個時期,相關的想法已經存在了,只是達爾

    文找到了好的理論去解釋它。達爾文是個有名的

    科學家,在他出版「物種起源」一書之前,他就

    已經跟許多有名的科學家以及社會名流推銷過他

    的演化理論,同時也使他們信服。「物種起源」

    一書才上市的第一天就全部賣完了,這也是引起

    大眾熱烈討論的原因之ㄧ。

    張: 在您觀察到很多現象後進入實驗階段時,會覺得

    問問題是實驗中很重要的部分嗎?

    S:是的,找出一個問題,是所有研究中最重要的部

    分。如果你有一個好問題,就動手做實驗吧!人

    們因好奇而想要了解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事,試著

    從自然界中找出問題,因此時時保持好奇心是很

    重要的。

    丘: 達爾文如何單只靠觀察便能提出假說,還是當時

    已有相關知識了呢?

    S:在達爾文那個時代,遺傳學 (Genetics) [註四] 是尚未形成的概念,他不可能知道基因 (genes),

    也不可能知道突變 (mutations),因此達爾文寫下他

    從觀察中發現的規則,並提出他的假說及預測。他

    必須寫下他所觀察到的事物,並試圖解釋它們如何

    發生 (How),以及為何發生 (Why)。它們如何發生

    (How) 是自然變異,而它們為何發生 (Why) 則是

    自然選汰(natural selection)。

    張:就您親身到過加拉巴哥群島的經驗,您看到也經

    歷了和達爾文相似的環境以及情境,您有何感受

    和想法?此外,您認為什麼因素,導致達爾文在

    那趟旅行後的那麼多年,仍然如此堅持他的理論

    和想法?

    S:我不是達爾文,我沒有他想得那麼深入(笑)。

    當我到加拉巴哥群島時,我是個年輕的學生,關

    於達爾文的理論,我只知道基本的觀念。我知道

    他來過此島,也知道雀鳥對達爾文形塑演化論的

    影響,這些都令我很驚喜,但其實當時我還沒有

    想過演化是否真的存在與否的問題。因為當時必

    須要帶觀光客,所以花了一段時間來研讀與達爾

    文相關的歷史。我很高興能有機會在加拉巴哥群

    島學習演化,可以親身體驗,並親眼看到演化的

    各種證據特徵,是如何出現在加拉巴哥群島的動

    植物身上,那真的是個非常棒的體驗!

    楊:也許達爾文並非那麼堅持,也許他是一直抱持著

    遲疑的態度,只是經過了二十多年,正如 Klaus

    演講中所提到的,他在接到華萊士的短文後,發

    現其中有很多內容能支持他的理論,一切水到渠

    成,他才將他的觀念結合他人提供的證據出書,

    將演化理論發表並介紹給大眾。

    S:楊教授說到重點了,達爾文是一直遲疑著,他把

  • 達爾文特輯

    ■541■

    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五期) 2009 年十月

    他當時所觀察到的現象,加上他的想法,結合出

    演化論的大綱,即使已完成了大部分,但他仍遲

    疑著,直到看到華萊士的手稿後,才發表他的想

    法。當時他覺得時機成熟,有動機出版了,因為

    他知道如果再不發表,別人很有可能比他更早提

    出此假說。楊教授指出了重點,也許重點不在誰

    是第一個發表的人,而在於他是第一個把這些證

    據和觀念結合的人,「物種起源」一書的頁數較

    多,較易讓大眾買來閱讀,透過此書,達爾文成

    功地將演化的觀念結合證據,發表且傳播出去,

    此點他做得相當好!

    張:我想請問您一個額外的問題,您最想教導學生什

    麼樣的觀念?

    S:多親近大自然!當他們親身體驗,接近生物之後,

    才能了解在這些生物之中存在多麼有趣的原則。

    舉例來說,當我教系統分類學時,我不教他們分

    門別類的規則,反之,我帶他們到野外,實際看

    看這些生物、認識它們,並且觀察這些生物有趣

    的現象。我建議他們從觀察大自然入門,與大自

    然融合,並從中得到樂趣。在德國書店中,可以

    發現許多科學家、作家、旅行家等,追隨達爾文

    的腳步,造訪他曾去過的地方,想學他體驗自然,

    並寫成書與世人共享 [註五]。

    丘:當我在唸中學時,因為對動植物感到興趣,所以

    大學選擇念昆蟲系,希望有機會到野外進行研

    究,但實際上好像很難。

    S:結合實驗室與野外工作是相當重要的,當然在實

    驗室裡做實驗固然很重要,因為許多問題無法在

    大自然中解決,所以得在實驗室裡去驗證。但所

    要探討的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發生在自然

    界!大家永遠要記得,我們在實驗室裡所解決的

    問題,是在大自然中所發現和遇到的問題,這點

    千萬不要忘記,因為生命是存在於大自然裡的,

    而實驗室裡的工作只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一小部

    分而已,這點很重要!我要跟學生們說的是:任

    何一個與生物相關的問題,只要你看得夠深,都

    會變得相當有趣!如同今天演講中與達爾文相關

    的主題,不禁讓我聯想,當他的想法與生物做連

    結,一切都變得十分迷人,不是嗎?(笑)… 我

    是不是說太多了?(笑)

    張:當您看到一個生物樣本或現象,您會從何處著手

    進行研究,功能還是形態?

    S:我會先從生物的形態著手,開始觀察,接下來探

    討的問題是與演化有關的,演化與功能結合。但

    我會從形態開始著手,主要是因為我有相關的儀

    器設備,所以可以進行相關的探索。

    紀:據楊正澤教授說,您原本從事神經生物學的研究,

    而現在則是以掃描式電子顯微術的專長,作為研

    究的主要技術。您是如何由全然的實驗室工作,

    進而結合野外觀察來進行研究?

    S:我在取得碩士學位之後的工作,是在神經生物學

    研究所進行的,之後攻讀博士學位,論文的主題

    是 哺 乳 動 物 ( 兔 子 ) 的 神 經 解 剖 學

    (neuro-anatomy),畢業後才又回到昆蟲學領域。

    現在我從事的是膜翅目昆蟲,如蜜蜂、寄生蜂等

    的系統分類學研究 [註六]。原本我對微生物也

    有興趣,而在到加拉巴哥群島之後,我則開始對

    野外工作產生興趣,我撰寫的第一篇報告是「加

    拉巴哥群島的植物介紹」。因為我現在的工作主

    要是負責博物館的儀器設備以及標本維護,比較

    Schönitzen 博士與楊正澤教授在咖啡廰輕鬆對談。

  • 達爾文特輯

    ■54 ■

    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五期) 2009 年十月

    少有時間直接從事研究,除非是指導學生進行論

    文研究 [註七]。

    註 釋

    [註一]邀請之緣起:Klaus Schönitzer 博士是中興大學昆蟲

    學系楊正澤教授熟識十年之同行好朋友。楊教授的

    博士生劉藍玉小姐,在由國科會三明治計畫補助赴

    德進修的一年中,楊教授邀請 Schönitzer 博士擔任

    論文指導及生活照顧,計畫結束後,邀請他到台灣

    擔任博士論文學位口試委員。楊正澤教授目前擔任

    中國生物學會理事長,又是屏科大植物醫學系系友

    會理事主席,因此以中國生物學會的名義,連同中

    興大學生物物理期刊俱樂部 (Biophysics Journal

    Club, BJC) 邀請 Schönitzer 博士於 4 月 29 日給了這

    場演講。事實上,這場演講早在 4 月 27 日已於屏

    科大植物醫學系發表,當做系友會與生物學會合辦

    的「我的未來」系列演講的首場。這兩場演講同時

    也成為生物學會的 Darwin 200 慶祝活動之ㄧ,可以

    說是一舉數得。由於 Schönitzer 博士曾在德國做過

    Darwin 200 的相關演說,又因他曾在加拉巴哥群島

    生活、遊歷的經驗,因此,這個講題在德國造成相

    當的迴響。

    今年是中國生物學會學會成立 50 週年慶(相關活動請

    見網頁:http://chinabio.net1.tw/)。繼上屆開始的慶祝活動,

    由本屆接手啟動重要活動,而依理監事會之決議,學會慶祝

    活動銜接達爾文 200 紀念。今年是查理士‧達爾文 (Charles

    Darwin;1809 年 2 月 12 日生) 200 歲冥誕,全世界的慶祝活

    動早已熱烈展開,中國生物學會特邀請德國慕尼黑動物博物

    館 Klaus Schönitzer 博士來臺,以「達爾文,加拉巴哥與演

    化理論 (Darwin, the Galapagos and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為題發表演說,為我們首開這一系列慶祝活動的序幕。因此

    得有這一篇訪問內容。

    [註二]欲瞭解德國相關學制,請連結德國學術交流基金會

    (DAAD) 網址 (http://www.daad.de)。

    [註三]「物種起源」出版之後,反對演化論的事件,請參

    考「改變世界的 12 本書」第五章 (118-155 頁) 列

    出項目如下,以供參考:

    1925 美國田納西州州長奧斯汀.皮耶 (Austin Peay) 簽署了一個法案,禁止該州所有大學及公立學校教授演化

    理論。約翰.史考普斯在田納西州開始作「史考普斯

    猴子試驗」,以它來挑戰該州的反進化論法。

    1950 由教皇庇護十二世所簽屬的教皇通諭,表示進化論並不一定與基督教的教義發生衝突。

    1968 <埃珀森對阿肯巴案> (The Epperson v. Arkansas) 判定由於阿肯色州禁止教授進化論的法律非根據科

    學訂定,因此違憲。

    1981 阿肯色州通過一條法律,規定該州境內的公立學校必須在創造科學和進化科學之間作出平衡的教導。

    1982 <麥克林對阿肯巴案> (The McClean v. Arkansas) 判定阿肯色法律違反美國憲法。

    1987 <愛德華茲對阿基拉德審判> (The Edwards v. Aquillard) 判定路易西安那州規定除非同時平衡教導聖經中的創造論,否則不得教導進化論的<上帝創

    造論法案> (Creationism Act) 無效。

    1990 <韋伯斯特對新倫諾克斯案> (The Edwards v. Aquillard) 規定學校的董事會有全權禁止學校教導上帝創造論。

    國際人類基因工程正式開始啟動。

    [註四]由遺傳學的發展歷史,可見遺傳學比演化論慢了許

    多,因此,達爾文討論演化時沒有遺傳學的觀念,

    以昆蟲遺傳學歷史大事件作為例。在孟德爾之後,

    遺傳學的研究全面展開,有關昆蟲遺傳學與普通遺

    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大事記如下所示(帶有△符號

    的是與昆蟲有關的研究):

    1866 孟德爾發表其遺傳研究工作;

    1869 從膜細胞中抽取出 DNA;

    1873 Schneider 發現有絲分裂(mitosis);

    1887 Flemming 首次發現染色質(chromatin);

    △Balbiani 在搖蚊(Chironomus spp.)中發現多絲染色體;

    訪談後與 Schönitzer 博士在原物咖啡國光店合影留念

    Schönitzen 博士在屏科大植醫系演講

  • 達爾文特輯

    ■54 ■

    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五期) 2009 年十月

    △1887 Weismann 提出假說在有性生殖的生物皆會發生染色體數量減少;

    1894 DNA 的三種鹼基被鑑定出來;

    1896 Schwann 提出細胞學理論;

    1900 孟德爾的工作被 DeVries,Correns 和 Tschermak重新發現;

    DNA 所含的戊糖被發現;

    1901 DeVries 提出突變子的術語來描述在遺傳材料中突然而自然的變異;

    △1902

    McClung 在昆蟲研究中觀察到兩種不同的精子含有不同數量的染色體,並推測染色體在性決定中起作用,認為昆蟲的性決定是出現在受精之時;

    △1903 Sutton 認為基因是位於染色體上;

    1905 Bateson 首次用 “genetics”來描述遺傳學;

    1909 Johannsen 提出孟德爾學說的遺傳因子就是基因;

    △1910 摩根對果蠅的研究,發現性連鎖的規律;

    △1911 果蠅染色體上的 5 個基因圖被發現;

    △1915 果 蠅 4 條 染 色 體 上 的 85 個 基 因 發 表 ;Goldschmidt 在對舞毒蛾研究中發現雌雄同體(intersexes);

    △1927 Muller 發現 X 射線是昆蟲的誘變物質;

    △1928 Heitz 提出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的術語;

    1930 Fisher 出版其《自然選擇的遺傳理論》一書;

    1931 Wright 出版其《孟德爾種群的進化》一書;

    △1933 Painter 發現果蠅的唾腺染色體;家蚤的性

    決定被弄清:

    △ 摩根因其發展了基因理論而獲諾貝爾獎;

    △1935 Beadle 等發現果蠅和粉螟(Ephestia)的複眼顏色的生化遺傳規律;

    △ Bridges 發現果蠅唾腺巨大多絲染色體圖;

    1941 Beadle 和 Tatum 提出 “一個基因一個酵素”的學說;

    1944 Avery, Macleod 和 McCarty 發現轉化的實質是DNA;

    1950 Chargaff 發現不同生物中 DNA 所含鹼基的比例是不同的;

    1952 Franklin 用 X 射線衍射出 DNA 的螺旋結構;

    △ Beerman 認為昆蟲組織在特殊時期染色體膨脹(puffing)是代表不同基因的活躍時期;

    1953 Watson 和 Crick 推導出 DNA 的雙螺旋結構;

    △1956 Kettlwell 研究了英格蘭胡椒尺蛾的工業黑化(melanism)問題,鳥的捕食是決定性的選汰力量;

    1957 Meselson 和 Stahl 提出 DNA 的複製表明了 DNA的半保守性;

    Komberg 分離出 DNA 聚合酶;

    1958 Crick 提 出 信 息 傳 導 的 中 心 法 則 ( Central Dogma):DNA→RNA→蛋白質;

    △1959唾腺 DNA 被發現;

    Ochoa 和 Kornverg 因核酸的體外合成而獲諾貝爾獎;

    △1960 Beerman 發現向搖蚊(Chironomus spp.)幼蟲中注入蛻皮激素會導致多絲染色體膨大;

    1961 Crick 等發現遺傳的密碼三聯體;

    △Tokunaga 發現體節極性基因 engrailed 可影響果蠅的發育;

    1962 Watson、Crick 和 Wilkins 因研究 DNA 結構而獲諾貝爾獎;

    △1964 Hamilton 提出昆蟲社會行為的遺傳學理論;

    1965 Jacob、Monod 和 Lwoff 因微生物遺傳學工作而獲諾貝爾獎;

    1966 Weiss 和 Richardson 分離出 DNA 連接酶;

    △Lewontin 和 Hubby 首 次 測 定 果 蠅 ( D. pseudobsaua)自然種群的蛋白質變異,認為有8%~15%的基因是雜合的;

    1967 活性 DNA 首次在體外合成;

    1968 Kimura 提出了進化的中性理論;

    1969 Delbruck、Luria 和 Hershey 因病毒遺傳學的工作而獲諾貝爾獎;

    △1972 Suzuki、Brown 和 Gage 分離出家蚤的絲心蛋白mRNA,並將其基因定性;

    1973 Cohen 等首次發現了細菌質粒可以攜帶其他質粒的酶切片段的雜交功能;

    1974 組成 DNA 的組蛋白 H2A、H2B、H3 和 H4 被發現(Kornberg);

    1975 Southern blot 被發明;

    △Mckenzie 等 發 現 果 蠅 體 內 的 熱 休 克 蛋 白mRNAS;

    1976 第一家遺傳工程公司成立(Genentech);

    1977 Maxam 和 Gilbert 發明 DNA 測序的化學方法;

    Hogness 等發現果蠅的 28S rRNA 基因的間插序列(ibtrons);

    Northern blot 被發明;

    △1978

    果蠅中分散的重複 DNA、轉錄子、轉化及反轉錄病毒被發現(Finnegan et al.);

    Maniatis.等發明了對真核生物基因用克隆文庫進行分離,再用探針篩選的技術;

    △1979Suttcliffe 通過將果蠅唾腺染色體單株轉殖,clon到 pBR322 粒質上而弄清其自然種群的內切酶圖譜;

    1980Berg、Gilbert 和 Court 因其 DNA 實驗操作方法的工作而獲諾貝爾獎;

    △1981Margulis 根據果蠅的唾腺染色體、植物的葉綠體(cheloplasts)及動物中的毛基體(kvnetosornes)而提出了細胞進化的共生性理論;

    △1982Bingham 等發現了果蠅的轉座基因-p 因子;

    Rubin 和 Spradlking 首次用 p 因子進行果蠅的轉化;

    1985 Mullis 發明 PCR 技術;

  • 達爾文特輯

    ■5 ■

    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五期) 2009 年十月

    △ Nothiger 和 Steinmann-Zwicky 提出了昆蟲性決定的一般模型;

    △1987 Miller 等 通 過 微 注 射 進 行 了 岡 比 亞 瘧 蚊(Anopheles gambiae)的基因轉化;

    △1988 McGrame 等進行斑蚊(Aedes triseriatus)的基因微注射轉化;

    △1989 Morris 等進行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的基因微注射轉化;

    △1990 Mouches 等發現庫蚊(Culex)通過酯酶的擴增而產生對有機磷的抗性;

    △ Engels 首次進行了果蠅的定位誘變(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RAPD-PCR 技術被 Welsh 等發明;

    △1991 Raymond 等發現尖音庫蚊(Culex pipiens)的抗藥性基因在全世界範圍通過遷飛而擴增;

    △ Morris 等首次進行了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的 FLP 中介轉化;

    △1992 Presnail 和 Hoy 首次進行有益昆蟲的母體注射轉化;

    △1993

    義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的唾腺染色體基因組被測序(Cano et al.);在昆蟲中具有廣泛轉化作用的 mariner 轉化子被發現(Rovertson);

    Kary Mullis 因 PCR 技術獲諾貝爾獎;

    △1994 Lew Lews 等等因果蠅的發育遺傳工作而獲諾貝爾獎。

    以上以上是生物系統分類學研究法部分上課講課講義,資料來自張青文編著。2000。昆蟲遺傳學。科學出版社版社。北京。299 頁。頁。

    [註五] 有關這類的書籍,國內也有一些中譯本,在二月

    初上市,並在書展中特別匯集出售,其中城邦出版的

    【跟著達爾文去行】一書,經楊正澤教授以「書評書

    介」,推薦給中國生物學會,並刊登在網頁 (網址:

    http://chinabio.net1.tw/share2/sharezone.htm)。

    [註六] Schönitzer 博士與楊正澤教授的合作,在國科會

    (NSC) 與德國 DAAD PPP 計畫的補助下,在 2000 年

    到 2002 年間,提供雙方團隊(包括技術員及研究生

    等)互訪,並進行研究交流。合作期間成果豐碩,已

    發表許多文章,主題涵蓋新種發表及生物地理、昆蟲

    相等。此外,Schönitzer 博士與台灣許多昆蟲學者、

    博物館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同時對我國國科會,尤

    其是新聞局在德國的相關活動極為支持。

    [註七] 有關 Schönitzer 博士的個人介紹及著作,請參考連

    結:http://www.zsm.mwn.de/rhy/e/pub_schoenitzer.htm

    以上註解由楊正澤撰述提供。

    【幕後花絮-訪談Schönitzer博士心得】

    丘:這次很高興能參予 Klaus 帶給我們「達爾文 200

    週年」’的演講,還記得大ㄧ的時候上普通生物學

    講到演化的章節,那時我就對演化產生濃厚的興

    趣,而演化學之父-達爾文,更是我敬佩的偉大

    人物之ㄧ。而這次也很榮幸的在楊老師的介紹下

    與 Klaus 進行會後討論。其中 Klaus 提到說曾在加

    拉巴哥島上從事解說的工作,讓我十分之羨慕。

    短短的兩個小時內我問了許多演化相關的問題,

    而 Klaus 也很熱心並且細心的與我們侃侃而談,

    除了解答我們的問題外也說出他自己的一些想

    法,讓我在這次的會談中得到了許多同時也對演

    化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張:第一次與 Klaus 接觸時,覺得他是個非常親切的

    爺爺,在錄音的同時,他會注意小細節,譬如機

    器是否可運作,相當親切。還有當我們在問問題

    時,他很樂於分享給大家關於他的想法,也特別

    強調語言不是主要重點,要有實在的交流與互

    動。感覺是個親切且非常樂於自己的研究,講到

    與研究相關時,他的眼睛會發亮,很動人,同時

    也讓人感受到他的熱愛。訪談之中,問到覺得吸

    引研究最主要的因素是什麼時,其他的教授多半

    回答:curious,而他的回答是:fantasy,一個新

    奇的答案。經過這次訪談,令我再度看見一個對

    於研究執著與熱誠的人,很開心。

    楊:訪問言談結束之際,Schönitzer 博士舉一例談

    到,有關用 SEM 研究超微構造之應用到實際生活

    或產業時,提到 Stanislav Gorb 博士為例子,原來

    他也認識上次曾受邀來台參加生物物理研習營的

    烏克蘭籍德國昆蟲學家 Gorb 博士,世界真是小小

    小,前幾期物理雙月刊也曾刊出其專訪內容,特

    此一記,有興趣可以參閱之(專訪報導請見物理雙

    月刊三十卷三期,第 305–31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