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3/07, 2014 ·...

209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3/07, 2014 查經內容:哥林多前書簡介與 1:1-9; 主題:書信序言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1 Corinthians,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W. H. Mare, Zondervan 1976-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L. Morris, 中 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 哥林多前書》校園出版);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B. Winter, IVP 1994);1 Corinthians,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C. S. Keener, IVP 1997);1 Corinth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1995, 中譯本《活石新約聖經註釋》);The Cross and Christian Ministry: Leadership Lessons from 1 Corinthians (D.A. Carson, Baker 1993,中譯本《十架与事奉》麥種出版2005);Showing the Spirit: A Theological Exposition of 1 Corinthians 12-14 (D.A. Carson, Baker 1987, 中譯本《聖靈的大能》麥種出版2005);Morgan's Expository Series: 1 Corinthians (G. C. Morgan, 中譯本《摩根解經叢書: 哥林多前書》美國活泉);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陳終道, 宣道出版)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邀請新的帶查經者之前,必須先與教會牧者一起禱告,尋求神的 心意。因為這關乎尊重聖靈,也關乎全教會屬靈生命的建造。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 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以及更快產生新的有使命和目標 心志的帶查經者。 鼓勵組員分享與主題有關的見證或經歷。如有必要,請更正違背聖經真理的言論。也勸導失控的爭論,或制止與主題無關的閒話, 好回到正題。若聖靈有感動為組員禱告,請暫停分享,帶大家一起禱告或彼此代禱。 如何準備帶小組查經: o 禱告:為自己和組員禱告。記得禱告!禱告!再禱告! o 觀察經文:不先看解經書或查經材料,而是反覆地閱讀默想經文和上下文 3~5 次。如可行,閱讀至少另一種譯本。觀察經文 中,不斷地自問自答 6 大問題: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如何。觀察程序做得越徹底,就越能正確地明白或解 釋經文的原意o 解釋經文:按以上的觀察程序,通常就能明白 80~90%經文的原意。最後才參考解經書、工具書、或查經材料。經文的「原 意」是當年作者受神啟示,寫下經文時的意思。因此經文的「原意」只有一個,但「應用」卻有多個。對經文的體會或感受 有不同,其實都屬於經文的應用,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而「應用」應盡量忠於「原意」。 o 歸納主題:明白經文原意後,歸納出經文主題(或屬靈原則)。應用性的討論問題就可以從這主題或屬靈原則引申出來。整個 查經聚會就應該圍繞在主題上o 設計問題:設計觀察和解釋性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使組員也學習進行觀察、解釋、歸納的程序。每一種問題的討論都是要 幫助組員導向主題。 o 應用經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根據組員的現況,帶領組員討論如何把查經主題應用在生活中。每次查經結束後,若 組員能記得一個主題,且願意實踐在生活中,這便是一個成功的查經。 以上的提醒是為了使您和組員討神喜悅並且蒙福;也為了您將來能在審判的主面前,蒙記念和獎賞 哥林多前書簡介﹕ 書名﹕本書以使徒保羅寫給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一封書信而得名。 作者﹕保羅。(Carson; Moo; Morris; Mare) o 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是希臘名(1:1, 16:21),原意是「微小」。猶太名是「掃羅」,原意是 「向神呼求或尋問」。 o 保羅是猶太人,具羅馬公民身份,生長於大數城,在最好的拉比學校迦瑪列受教(徒 22:3)。他原為 法利賽人,自認是認識神,但卻以逼迫殺害基督徒為事奉神(徒 22:3-5, 26:4-11; 加 1:13; 腓 3:6a)。 o 保羅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主耶穌,悔改信主。之後領受異象,順服主的命令,到外邦人當 中傳基督的福音(徒 9, 22, 26 章)。 o 保羅熟悉舊約、猶太人傳統和文化;又精通希臘語言、哲學、文化。再加上神親自揀選、裝備、並 啟示耶穌基督的福音,保羅成為跨文化的神學家、佈道家、和宣教士。新約 27 卷書中,有 13 卷為 保羅所寫。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Mar-2020

5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TRANSCRIPT

  •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3/07, 2014

    查經內容:哥林多前書簡介與 1:1-9; 主題:書信序言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1 Corinthians,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W. H. Mare, Zondervan 1976-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L. Morris, 中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 哥林多前書》校園出版);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B. Winter, IVP 1994);1 Corinthians,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C. S. Keener, IVP 1997);1 Corinth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1995, 中譯本《活石新約聖經註釋》);The Cross and Christian Ministry: Leadership Lessons from 1 Corinthians (D.A. Carson, Baker 1993,中譯本《十架与事奉》麥種出版2005);Showing the Spirit: A Theological Exposition of 1 Corinthians 12-14 (D.A. Carson, Baker 1987, 中譯本《聖靈的大能》麥種出版2005);Morgan's Expository Series: 1 Corinthians (G. C. Morgan, 中譯本《摩根解經叢書: 哥林多前書》美國活泉);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陳終道, 宣道出版)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 • 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邀請新的帶查經者之前,必須先與教會牧者一起禱告,尋求神的心意。因為這關乎尊重聖靈,也關乎全教會屬靈生命的建造。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以及更快產生新的有使命和目標 心志的帶查經者。

    • 鼓勵組員分享與主題有關的見證或經歷。如有必要,請更正違背聖經真理的言論。也勸導失控的爭論,或制止與主題無關的閒話,好回到正題。若聖靈有感動為組員禱告,請暫停分享,帶大家一起禱告或彼此代禱。

    • 如何準備帶小組查經: o 禱告:為自己和組員禱告。記得禱告!禱告!再禱告! o 觀察經文:不先看解經書或查經材料,而是反覆地閱讀默想經文和上下文 3~5 次。如可行,閱讀至少另一種譯本。觀察經文

    中,不斷地自問自答 6 大問題: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如何。觀察程序做得越徹底,就越能正確地明白或解釋經文的原意。

    o 解釋經文:按以上的觀察程序,通常就能明白 80~90%經文的原意。最後才參考解經書、工具書、或查經材料。經文的「原意」是當年作者受神啟示,寫下經文時的意思。因此經文的「原意」只有一個,但「應用」卻有多個。對經文的體會或感受有不同,其實都屬於經文的應用,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而「應用」應盡量忠於「原意」。

    o 歸納主題:明白經文原意後,歸納出經文主題(或屬靈原則)。應用性的討論問題就可以從這主題或屬靈原則引申出來。整個查經聚會就應該圍繞在主題上。

    o 設計問題:設計觀察和解釋性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使組員也學習進行觀察、解釋、歸納的程序。每一種問題的討論都是要幫助組員導向主題。

    o 應用經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根據組員的現況,帶領組員討論如何把查經主題應用在生活中。每次查經結束後,若組員能記得一個主題,且願意實踐在生活中,這便是一個成功的查經。

    以上的提醒是為了使您和組員討神喜悅並且蒙福;也為了您將來能在審判的主面前,蒙記念和獎賞

    哥林多前書簡介﹕ • 書名﹕本書以使徒保羅寫給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一封書信而得名。 • 作者﹕保羅。(參 Carson; Moo; Morris; Mare)

    o 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是希臘名(1:1, 16:21),原意是「微小」。猶太名是「掃羅」,原意是「向神呼求或尋問」。

    o 保羅是猶太人,具羅馬公民身份,生長於大數城,在最好的拉比學校迦瑪列受教(徒 22:3)。他原為法利賽人,自認是認識神,但卻以逼迫殺害基督徒為事奉神(徒 22:3-5, 26:4-11; 加 1:13; 腓 3:6a)。

    o 保羅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主耶穌,悔改信主。之後領受異象,順服主的命令,到外邦人當中傳基督的福音(徒 9, 22, 26 章)。

    o 保羅熟悉舊約、猶太人傳統和文化;又精通希臘語言、哲學、文化。再加上神親自揀選、裝備、並啟示耶穌基督的福音,保羅成為跨文化的神學家、佈道家、和宣教士。新約 27 卷書中,有 13 卷為

    保羅所寫。

  • o 保羅是本書作者的內證與外證,顯而易見。內證指向保羅自己(1:1-2),以及他的文筆風格。書信內容也符合一般歷史學者所知當年哥林多城的情況。外證指向早期教父,羅馬的革利免 Clement of

    Rome、伊格那丟 Ignatius、特土良 Tertullian、亞歷山大的革利免 Clement of Alexandria、和坡旅甲

    Polycarp 等,他們的著作或書信都引用過本書。

    • 寫作日期、地點、和背景(參 Carson; Moo; Morris):本書信寫於 55-56 A.D.。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在以弗所停留三年期間寫成(16:8, 19; 又參徒 19:1-10, 20:31)。寫作背景如下…

    o 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在以弗所停留將近三年。他向當地人傳福音,並教導、裝備、訓練當地教會(徒 20:17-35)。這此期間,因為關心哥林多教會的成長,保羅一直和他們保持聯繫。他還拜訪過他

    們(林後 12:14, 13:1),目的在糾正教會裡的錯誤,促進教會合一。其實他寫哥林多前書之前,曾經為

    了教會應遠離淫亂罪,寫信給哥林多教會(5:9)。但這書信已經遺失了。這書信被聖經學者稱為「哥林多書信 A」。後來以弗所當地人反對使徒和福音,起了暴動,保羅就被迫離開以弗所,往馬其頓和希臘(徒 19:23-20:6)。

    o 從林前 1:11 來看,這「哥林多書信 A」遭到誤解,而且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仍在。保羅便决定差提摩太前去,代表他解释或提醒(林前 4:17; 又參徒 19:21-22)。可能提摩太出發不久,哥林多教會中革來

    氏的家人帶來哥林多教會紛爭的消息(林前 1:11-13),而且又有三位同工來找保羅(16:17),請教他一

    些「哥林多書信 A」所引起问题(林前 7:1, 8:1, 12:1, 16:1)。所以,保羅馬上寫信,請這些同工带回去。這封就是哥林多前書,被學者稱為「哥林多書信 B」。

    o 雖然保羅寫了哥林多前書之後,情況沒好轉反惡化。因此保羅親自前往,試圖要解決問題。由於他抄近路去,更改路線計畫(林後 2:1, 12:14, 13:1; 徒 18:1-18),不如哥林多前書所预告(林前 16:5-9),引

    起一些人批评(林後 1:15)。這次拜訪,不僅沒達目的,反與教會鬧不愉快(林後 2:1)。離開後,保羅

    深陷憂愁與痛苦中(林後 2:3, 7:8),寫一封嚴厲責備教會的信,由提多帶往。這封就是學者所謂的

    「哥林多書信 C」,但這信也遺失。 o 之後,保羅被迫離開以弗所,前往馬其頓。在那裡,保羅心裏挂慮盼望那封信能使教會回轉。後来

    提多帶回悔改的喜訊,保羅憂轉為喜(林後 2:14, 7 章)。但提多也帶來壞消息,那就是假使徒的問題

    (林後 1:24, 2:17, 4:2-3, 10:10-17, 11:8-9, 11:13-15, 12:16)。因此保羅被迫為真使徒的職分辯駁,寫下哥林多後書,被學者稱為「哥林多書信 D」。

    • 寫作對象的背景(參 Morris; Mare; Winter):寫作對象是當時哥林多教會,以及歷代教會信徒。 o 哥林多城背景。哥林多位於希臘南部,雅典城以西。哥林多古城早 200 B.C.已存在,荷馬稱之為

    「富有的哥林多」。但這古城在 146 B.C.被羅馬所毀。到了 42 B.C.,凱撒猶流重建哥林多。到凱撒

    奧古斯都在位時,哥林多被定為亞該亞省的首府,也是羅馬帝國四大城之一。

    此城人囗约六十五萬,二十五萬自由人,四十萬奴隸。此城海拔 1800 尺,居高臨下,水源充足,地勢卓越,敵人不易攻取。位居海路和陸路交通要道,交通频繁。此處有兩個港口,東為堅革

    哩,西為哩開翁。哥林多當時是國際商業、貿易中心,經濟繁榮。此城以產銅和製造銅器聞名,

    有時銅器價格甚至比金子更貴重。此外,製造陶器、染料、玻璃、燈等產品非常有名。

    此城人種複雜,包括希臘人、羅馬人、猶太人、東方人(指巴比倫、今日伊朗、伊拉克地區)等,因此是高度多元文化之城。希臘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獨佔鰲頭,當地人醉心希臘哲學,極度推崇

    人類的知識、智慧、和理性,也喜好口才和雄辯之術。因此他們擁有在當時最頂尖的知識和哲

    學,使用的語言是希臘語的最高層次。只要人擁有這些,他們就是聖賢、才能之士。那時有流

    行語:「說話在哥林多」,意味著哥林多人的語言極典雅高尚,深富文化和品味(Morgan 摩根)。然而他們的道德敗壞,也是舉世聞名。參下面的介紹。

    城內至少有十二座神廟,大部分人是多神信仰,崇拜偶像。保羅時代是不是全部的神廟仍在使用,我們無法確知。這些神廟中有希臘女神亞弗底(Aphrodite),在城南的亞略哥林多山上

    (Acrocorinthus),有廟妓千人(可能包括男妓)。又有羅馬愛神维纳斯廟(女神 Venus),也有廟妓制

    度(同性和異性公開性交)。故當時哥林多城淫亂縱慾,早已舉世聞名。

    當時流行諺語「哥林多化 korinthianize」是淫亂、賣淫的别名。保羅描述人墮落的光景,似乎是把當時哥林多城為例(參羅馬 1:18-32)。此外,當時也把「哥林多人」則等同「酗酒者」,或是

    用來罵下流的人的諺語。哥林多城雖是繁華,但道德上非常墮落。然而在當時崇尚物慾橫流和

    性開放的文化中,也許更多人把「哥林多」當成高檔的名號。

    o 哥林多教會背景。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到此城時創立的(3:6, 10, 4:15; 又參徒 18:1)。

  • 保羅建立在哥林多教會之前、他已在馬其顿、帖撒羅尼迦、庇哩亞傳福音建立教会,但逼迫把他趕到雅典(徒 16-17 章)。後來保羅到哥林多,找着百基拉和亞居拉,以織帐棚为業,一面作工

    一面傳福音(徒 18:1-5)。

    保羅建立哥林多教会後,就開始裝備教会和訓練門徒,約有一年半的時間。這期間,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腓立比)来參與事工,使裝備和傳福音事工成長(徒 18:5)。直到猶太人群起攻擊保

    羅,向省長迦流控告,逼使保羅離開哥林多(徒 18:6-18)。後來具傳道和辯論恩賜的亞波羅來到

    哥林多,繼承保羅的工作(徒 18:27-28, 19:1),使傳道事工繼續。但是,也引發信徒之間的結黨

    紛爭(1:12)。

    雖然哥林多教會具有各樣的屬靈恩賜,但屬靈生命仍然幼稚(1:5-7, 3:1-3)。這是因為此城人種複雜,教會又以外邦人为主(12:2)。教會成員包括各式各样的種族出身和社会階層:例士農工商、

    贫富贵贱、奴隸、得釋放的自由人等。但仍以中下階層的人為主(1:26-31)。由於哥林多城的多

    神信仰、道德敗壞、崇尚人間的知識智慧,所以一些不合神心意的道德或人生觀,或異教、異

    端等影響,使教会產生不少問題。歷代教會所面對的問題,和當年哥林多教會所面對的,基本

    上相去不遠。

    • 寫作文體﹕希臘文。由於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眾多問題,心中憂愁、著急、生氣。所以本書信寫作特點,帶著情緒、雜亂無條理。較個人色彩的書信,顯露其性情、責任感、和個人與神的關係。

    • 寫作目的﹕由於革來氏的家人帶來教會紛爭的消息,保羅去信糾正信徒。此外,還針對敗壞的道德行為,教會生活(包括聚會、敬拜、應用恩賜),個人信仰生活,以及信仰教義等問題,提出教導、勸諫、

    和責備。參下文內容信息大綱。

    • 中心主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福音,是糾正教會裡的錯誤,促使屬靈生命長進的秘訣。2:2「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 內容信息大綱﹕ o 書信序言 1:1-9:問安開頭語 1:1-3;感恩 1:4-9。 o 生活的問题 1:10-11:1:結黨 1:10-4:21;性道德 5:1-6:20;婚姻 7:1-40;祭偶像食物 8:1-11:1。 o 聚會的問題 11:2-15:58:敬拜次序 11:2-34;運用屬靈恩賜 12:1-14:40。 o 論復活教義問題 15:1-58。 o 書信結語 16:1-16:24:聖徒捐款的處理方式 16:1-4;未來的計畫 16:5-12;最後的勸勉問安 16:13-24。

    書信序言 1:1-9 • 1:1-3 問安開頭語。書信一開頭就聲明,寫信的人是保羅。他是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的使徒。收

    信人則是哥林多教會以及當地的基督徒。然後祝福收信人蒙神的恩惠平安。

    o 1 節,保羅是「使徒」的身份,完全是出於神旨意。他特別強調他使徒的職位和工作。「兄弟所提尼…」原文「兄弟」前有定冠詞,應譯為「這兄弟所提尼…」,特別指明他的基督徒弟兄的身份。

    保羅所以提到他,是因為他也是哥林多教會原來的成員,而他對哥林多教會的情況相當熟悉。

    「所提尼」可能是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遭猶太人逼迫時,而被鞭打的那位管會堂的「所提尼」(徒 18:12-17)。保羅提到他的名字,可能因為他為保羅代筆,聽保羅敘述而寫這書信。或可能保

    羅和他一起討論過,兩人合作寫這封信(Morgan 摩根)。如果所提尼是那位管會堂的,他肯定也因

    保羅來哥林多傳福音而信主。之後與保羅一起建立教會,然後成為教會的成員,同時也是保羅

    的同工。很可能此時,正跟隨保羅到以弗所幫助傳福音。

    保羅介紹自己名字「保羅」,在希臘文是「小」的意思。其實他原來的希伯來名字「掃羅」可不小,是「偉大的王」的意思。信主以後,主給他一個新的名字,說明新的生命,是在神在人

    面前是謙卑。承認自己是有限的、不配的、微不足道的。

    「使徒」原意是「被差的使者」,去宣告(揚)差者的訊息。使徒行傳 1:21-26 提到「使徒」,是指那些曾與耶穌一起生活,親眼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人。除了原來 11 位,加上後補的馬提亞,

    共 12 位。這也是傳統上,多數教會接受的定義。然而,但新約還提到巴拿巴(徒 14:14)、耶穌

    的弟子雅各(林前 15:7)、安多尼古和猶尼亞(羅 16:7)、以及保羅也是「使徒」。除保羅外、他們

    應該也是屬於以上定義。其實保羅也親眼見過復活的耶穌,所以也符合這定義。保羅說他是蒙

    神旨意所召,是強調他作使徒的身份。這對於他的宣教、教導、或領受神的啟示等方面,是帶

    著神付予的屬靈權柄。(參羅 1:1; 林後 1:1; 加 1:1)。

  • 若按希臘原文理解「使徒」是「被差的使者,去宣告(揚)差者的訊息」,也有認為廣義上的定義是指「宣教士」,或是「福音佈道家」,或是「在個人崗位或角色上見證耶穌」。但傳統上,

    人們就不稱為「使徒」。

    也有人認為新約定義上的「使徒」,今天仍存在。他們所作的事工與當年「使徒」一樣,如宣教、傳道、建立教會、按立長老、按手禱告求聖靈賜恩賜、醫病趕鬼、說預言等。只是他們所說的訊息是在聖經權威之下,並非神的特殊「啟示」。所以他們也稱這些傳道人為「使徒」。但是這樣的作法可能引起困惑、或是引起「崇拜人」的問題較多。所以傳統教會並不贊同這樣

    的作法。

    o 2 節「成聖」(和合本),「被分別為聖」(新譯本),原文是完成時態和被動語態,意思是已經「使之被成為聖,被宣告為聖」。這並不指道德上成為完美,而是指地位上的改變。也就是說被神揀選拯

    救,蒙基督寶血潔淨,從世界分別出來,單單屬神。就某種程度而言,這裡的「成聖」,與「被稱

    為義」,有相似的意思。雖然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靈命不成熟,問題多多,但保羅仍稱他們「聖徒」。

    因為,基督徒已經在基督裡,得了聖潔的地位,成了聖徒(Winter; Morris)。這也說神給予何等的恩典!

    神呼召揀選拯救我們,完全是祂的恩典。但是得救後操練離開罪惡,是我們的責任。這兩者是息息

    相關的。前者是後者的動力,後者是前者證據。

    「教會 ekklesia」在希臘文中,是指任何的集會或團體。例如徒 19:32、41、39 節描述,以弗所發生的「集體」暴亂,也是用這字指那個集會或團體。但主耶穌或保羅選用這個字來稱「教

    會」,一方面這字在舊約七十士譯本稱以色列百姓。另一方面教會不只是一般普通的宗教團體

    之一,而是獨特被神分別為聖,單單屬神的團體。「神的教會」這一詞在新約中出現 12 次,

    包括單數和複數名詞「教會」。徒 20:28; 林前 1:2, 10:32, 11:16, 11:22, 15:9; 林後 1:1; 加 1:13; 帖前

    2:14; 帖後 1:4; 提前 3:5, 3:15。

    「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其重點是「神的教會」。這要表明教會是屬神的,不屬於牧師或傳道、不屬於長執、也不屬於同工或任何人。這是對哥林多教會以及今天教會的提醒。當教會領袖或

    任何人看重人過於基督,不知不覺中教會成為屬於人私有的組織或團體。教會問題就會開始出

    現,就如哥林多教會裡頭出現的問題,結黨分裂、彼此鬥爭、不道德、次序混亂、誤用屬靈恩

    賜、愛心冷淡、對屬靈知識無知、不奉獻、以及不順服或輕看或惡待牧者傳道人等等的問題。

    認識到自己是「在基督裡為聖徒」,是有極大的尊貴地位和聖潔本質,就能在地上過聖潔得勝的生活。因此、過得勝生活的秘訣,是「常求告主名」(靠主的恩典和力量)。這應當是每一個

    信徒,在生活上的特徵與標誌。「基督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原文直譯,並沒「主」這個

    字。翻譯時加上「主」,是根據上一句話「呼求主耶穌基督的名」。基督徒既共同享有一位基

    督,就不應有彼此分黨的心態或行為。

    從下半節來看,基督徒=「已被神分別為聖」=「已被稱為義」=「聖徒」=「求告耶穌的人」=「以耶穌為主的人」。按保羅的觀念,基督徒就是以耶穌為主的人。若一個人自稱是基督徒,

    但一直不願意以耶穌為主。那說明這人還不是基督徒。這是整個新約的觀念。

    所以,當我們傳福音給人,肯定要呼召人不只是信耶穌是拯救者,也是信耶穌是主,願意把自己全然交給主。當人有這樣正面回應,才是真正重生得救。不然,我們可能傳假福音給人,禍

    害非常大。

    o 3 節,「恩惠」原文是「恩典」,指上帝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賜予。第 4 節也是同一個字。但第 3 節的「恩惠/典」,是指廣泛的上帝賜予的所有恩典,包括救恩、生活所需、屬靈恩賜等等。「平安」

    基本是一種「健全的狀態」的意義,即指人與神和好的狀態。其次要的意義,可以指人因進入了這

    狀態,而享受心中的平安。「恩典」是根,「平安」是果。第 3 節是保羅書信中典型的問安,有時

    他還加上「憐憫」一詞。此外,他還把神和主耶穌基督放在一起,說明耶穌的地位與父神同等。這

    也是新約中,不斷透露出主耶穌是神的訊息。

    • 1:4-9 為哥林多教會向神感恩。保羅的感恩祈禱,是感謝神賜給哥林多教會的恩惠和很多的屬靈恩賜。這些恩典都證明了使徒為基督所作的見證。這些結果就是哥林多教會在屬靈恩賜上一無所缺,使人積極

    的盼望主耶穌基督的再來。父神必定堅固他們到底,叫他們在基督再來之日無可責備。因為信實的父神,

    拯救了基督徒,就是要讓他們能與基督相交。

    o 4-5 節,這裡第 4 節「恩惠」(和合本),原文是「恩典」(新譯本)。這裡與第 3 節不同,乃是特指 5-7節神賜哥林多教會「屬靈恩賜」的「恩典」,即 5 節的「凡事富足,口才、知識全備(豐富)」;以

  • 及 8-9 節神賜哥林多教會「堅固信仰與基督連合」的「恩典」。保羅感謝神賜給哥林多教會的屬靈

    恩賜極多,是一無所缺(7 節)。此外,注意保羅說神所賜的「屬靈恩賜」,是在基督裡。換句話說,

    「屬靈恩賜(禮物)」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救贖而來,也只有信耶穌的人,才蒙神所賜。這也是白白得

    到的禮物。此外,「屬靈恩賜」也是要運用在服侍別的基督徒身上。

    4 節「感謝」動詞是現在時態,表示「常常不斷地感謝」。新譯本把那意思翻譯出來。5 節「又因你們在他裏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和合本),「因為你們在他裡面凡事都富足,很有口才,知識豐富」(新譯本)。比較接近原文直譯為「因為你們在所有事上,都在他(基督)裡面被富足,(例如)在所有的口才上,在所有的知識上」。這裡「所有的事」,即是指神所賜的各種「屬靈恩賜」。所以「富足」動詞是被動語態。保羅是因著神為哥林多信徒們所成就的一切,包括救恩、屬靈恩賜、堅固信仰等等,而獻上感謝。保羅越過他們的幼稚和軟弱,用基督

    的眼光來看。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一些神恩典的作為,為此而感謝神。

    5 節「凡事富足」不是屬世和物質的,而是屬靈的(參林後 8:7)。如保羅在弗 1:3 所說的,神在基督裏面賜給基督徒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或是主耶穌在約 1:3 所說的,「我來了、是要叫人

    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保羅特別舉出兩樣「屬靈恩賜(禮物)」的例子:口才和知識。按下文 6 節講到「基督的見證」來看,可能「口才」是與福音真理的傳講有關,而「知識」是與福音真理的領悟有關。這也可

    能保羅要暗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由於受當地推崇知識、智慧、理性、和雄辯之術的文化影

    響,個個能說善道。所以在傳福音上,顯示出特有能力。

    「屬靈恩賜(禮物)」是神賦予信徒的特別才幹、能力,目的要事奉神,使教會成長。12-14 章針對「屬靈恩賜」的定義、種類、以及如何運用,保羅將會有詳細教導。一般而言,「屬靈恩賜」

    可以指一些特殊能力,但信主之前是沒有的。此外,也可以指一些原本有的才幹,信主之後用

    來服事神之時,有特別顯著的效果。請千萬記得:恩賜多,並不一定表示屬靈生命成熟。哥林

    多教會即是一例。然而,恩賜少,也並不一定表示屬靈生命不成熟。此外,在教會裡熱心事奉,

    不一定表示屬靈生命成熟。然而,屬靈生命成熟的基督徒一定按真理 以及屬靈恩賜 來熱心事奉神。

    o 6 節,「基督的見證」,是指保羅在傳道中,為基督所作的見證,即是 2:1-5「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的見證。「堅固」與 8 節原文相同,原意是「使之站立、穩定」,是過去被動語態動詞。此字

    在本節文理中可譯為「被證實」。因此,6 節可以翻譯成「就(正)如基督的見證已經在你們當中被

    證實」。保羅說哥林多教會領受口才和知識,以及其他各樣的屬靈恩賜,證實了傳給他們的福音是

    真實可信的。

    o 7 節「以致」原文是「因此、所以、結果是…」。「恩賜」原文是「禮物」,是多數名詞,即「屬靈恩賜」。「不及人」(和合本),其實原文是「沒有缺乏」,較好的翻譯應作「一無所缺」。「等

    候」原意字表達一種「迫切的盼望」,用現在時態分詞動詞,說明「當常常處在迫切的盼望的時

    候」。「主耶穌基督的顯現」,是指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本節較好的翻譯應作「以致當你們常常殷切盼望著我們主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你們在恩賜上一無所缺」。這句話的開頭「以致」,總結 5-6 節說明哥林多教會蒙神賜那麼豐富的屬靈恩賜,以致他們在這方面沒有缺乏。保羅當然為此

    感謝神。

    o 8 節「堅固」的原文,雖然與 6 節,但根據本節文理,應翻譯為「堅定」(新譯本)。「到底」:指「直到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這是接著 7 節補充耶穌基督是怎樣的基督:「祂是堅定哥林多教會

    的信仰直到祂來」的基督。而且祂會使教會無可指責直到祂來。保羅深信神必堅固信徒的信仰到底,

    叫他們在基督再來審判的日子無可責備。

    「無可責備」(和合本),或「無可指摘」(新譯本)。按 8-9 節一起看,不是指言行上的完美無罪,而是指基督徒相信耶穌救贖之信心會持續到底。既然這會持續到底的信心,是被神堅固到底。

    那說明因著神的恩典,祂必保守基督徒的救恩到底。基督再來審判的日子,基督徒不需要面臨

    火湖的審判。因為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在他/她裡頭,他/她也在基督的救贖裡頭。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 10:27-29,論到相信祂的人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隨我。我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把他們從我手裡奪去。那位把羊群賜給

    我的父比一切都大,也沒有人能把他們從我父的手裡奪去。」(新譯本)。

  • o 9 節是要說明保羅在第 8 節所深信的事實,是有根據的。那根據就是「神的信實」。這裡說每個基督徒都有神的呼召,而且召我們「與祂的兒子一同得分」。既然是神呼召我們,那就不是我們自己

    主動成為基督徒的。「得分」(和合本),或「連合」(新譯本),原文 koinwnia 的意思,是指「合夥關係」、「彼此親密的關係」、「彼此分享」、或「一同有分於某事」。保羅用此字作為「親密的

    關係」,英文譯為「fellowship」,中文譯為「團契或交通」。特指信徒與神親密的交流,或是指信

    徒與信徒之間的交流。不管是哪一種「團契或交通」,都是在基督裡進行。「得分」或「連合」之

    前有個介詞「進入…之中」或「與…一起」。因此這片語應直譯為「進入祂兒子的團契裡頭」,或

    「與祂兒子一起團契」。新譯本譯為「是要你們與他的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連合在一起」,比較接

    近原來的意思。

    基督徒的聚集,若是以基督為中心,才能稱為「團契聚會」。換句話說,基督徒在一起用餐,是出於感謝神,不是為了吃好吃。用餐後的交流,是為了見證神的作為,或是為了見證基督的

    福音,或是為了彼此代禱;而不是為了聊天而聊天,也不是為了東家長西家短。因此,若是沒

    有這些的聚集,應該稱為「趴踢 party」。基督徒當然可以辦「趴踢」,當然可以在當中穿插一

    點與信仰有關的「東西」。但是,若整個聚集從頭到末了,不是以「在基督裡團契」為中心和

    目的,最好還是稱「趴踢 party」好了。這是基督徒在人面前,很重要的見證。不然會造成對

    「基督徒團契聚會」之意思的誤解或混淆。

    • 短短 9 節經文中,保羅提到「耶穌基督」或是「基督耶穌」,有九次之多。其中有一次沒有提到「耶穌」,只提「基督」。可見耶穌基督是他心目中絕對的焦點,也應該是哥林多教會心目中的焦點。「基

    督」對猶太人保羅而言,就是「彌賽亞」。而「彌賽亞」就是「受膏者」,或是「君王」。所以保羅才

    會稱了「基督」,又加上「主」。因此「耶穌基督」是「主」,是信仰生活的核心。一切在本書信中出

    現的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以「耶穌基督是主」。耶穌如果不是你我的「主」,耶穌就不是你我

    的「救主」。

    • 哥林多教會其實是讓保羅非常頭痛的教會。他們屬靈生命不成熟,屬肉體,又有很多問題。從這 9 節經文中,雖然保羅稱他們是「聖徒」,又為他們領受豐富的屬靈恩賜而感謝神。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保羅期

    望他們的屬靈恩賜,尤其口才和知識,可以多多用在見證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而不是搞分裂。期望他

    們領受「與耶穌基督的團契」,可以多多用在教會裡頭,而不是彼此控告,也不是讓聚會混亂無次序。

    這段序言雖然是肯定哥林多教會的信仰,也為恩賜感恩。但是這序言為下文 1:10 到 15 章的責備和勸戒,

    做了伏筆。

    經文和主題:哥林多前書 1:1-9;簡介與 1:1-9 書信序言(蒙神恩的聖徒)

    神學性主題:成為基督徒,領受恩賜,全是蒙神的恩典

    應用:基督徒言行應與蒙的恩相稱

    本週查經聚會內容

    Welcome 破冰:彼此認識、問安、分享,禱告

    Word 研經和討論:

    • 觀察、解釋經文、找出主題:(1)如有需要,介紹經文或作者背景;(2)觀察上下文、前因後果、和段落;(3)解釋難懂的字詞;(4)用問題討論方式來觀察解釋經文,然

    後歸納出本段主題。 o 哥林多在當時是怎樣的城市?哥林多教會是怎樣的教會?為什麼保羅要寫信給

    這教會?【屬觀察、解釋、和思考性的問題】

    o 1:1-3,成聖和聖徒分別指什麼?1:4-9,恩惠和恩賜是指什麼?在主耶穌的日子無可責備是什麼意思?整段 1-9 節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屬觀察、解釋、和思考

    性的問題】

  • • 小組分享討論:討論和應用。引導組員討論的焦點放在經文主題和其應用。帶領查經者應該針對你組員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自行設計應用性的問題,幫助組員分享討論,學習把本週查經的主題或屬靈原則運用在生活中。小組長或帶領查經者應該帶組員一起禱告並付諸行動。也要提醒組員,除非經得當事人允許,不可將涉及隱私的分享內容傳於小組以外的人。

    o 你是否是聖徒?聖徒領受神給的恩賜要作什麼?如果你是聖徒,你的生活有什麼特徵,顯明聖徒的身份?如果有,是什麼特徵?如果沒有,為什麼?(請分享和經文有關的應用)

    【應用性的問題,盡量用生活實際例子分享或說明,以及為福音做見證。請勿用最簡

    單的答案:「常常讀經、祈禱、聚會、服事」,雖然它們是正確的】

    Work 禱告:

    • 分享代禱事項和彼此代禱。為今天所學的真理感謝主。 • 為還未相信主耶穌的親友,提名禱告。

    本週金句:哥林多前書 1:8-9:「祂也必堅定你們到底,使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指摘。神是信實的,祂呼召了你們,是要你們與祂的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連合在一起。」(新譯本)

    【下週查經:哥林多前書 1:10-25】

  •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3/14, 2014

    查經內容:哥林多前書 1:10-25; 主題:不應結黨,福音與人的智慧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1 Corinthians,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W. H. Mare, Zondervan 1976-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L. Morris, 中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 哥林多前書》校園出版);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B. Winter, IVP 1994);1 Corinthians,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C. S. Keener, IVP 1997);1 Corinth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1995, 中譯本《活石新約聖經註釋》);The Cross and Christian Ministry: Leadership Lessons from 1 Corinthians (D.A. Carson, Baker 1993,中譯本《十架与事奉》麥種出版2005);Showing the Spirit: A Theological Exposition of 1 Corinthians 12-14 (D.A. Carson, Baker 1987, 中譯本《聖靈的大能》麥種出版2005);Morgan's Expository Series: 1 Corinthians (G. C. Morgan, 中譯本《摩根解經叢書: 哥林多前書》美國活泉);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陳終道, 宣道出版)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 • 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邀請新的帶查經者之前,必須先與教會牧者一起禱告,尋求神的心意。因為這關乎尊重聖靈,也關乎全教會屬靈生命的建造。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以及更快產生新的有使命和目標 心志的帶查經者。

    • 鼓勵組員分享與主題有關的見證或經歷。如有必要,請更正違背聖經真理的言論。也勸導失控的爭論,或制止與主題無關的閒話,好回到正題。若聖靈有感動為組員禱告,請暫停分享,帶大家一起禱告或彼此代禱。

    • 如何準備帶小組查經: o 禱告:為自己和組員禱告。記得禱告!禱告!再禱告! o 觀察經文:不先看解經書或查經材料,而是反覆地閱讀默想經文和上下文 3~5 次。如可行,閱讀至少另一種譯本。觀察經文

    中,不斷地自問自答 6 大問題: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如何。觀察程序做得越徹底,就越能正確地明白或解釋經文的原意。

    o 解釋經文:按以上的觀察程序,通常就能明白 80~90%經文的原意。最後才參考解經書、工具書、或查經材料。經文的「原意」是當年作者受神啟示,寫下經文時的意思。因此經文的「原意」只有一個,但「應用」卻有多個。對經文的體會或感受有不同,其實都屬於經文的應用,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而「應用」應盡量忠於「原意」。

    o 歸納主題:明白經文原意後,歸納出經文主題(或屬靈原則)。應用性的討論問題就可以從這主題或屬靈原則引申出來。整個查經聚會就應該圍繞在主題上。

    o 設計問題:設計觀察和解釋性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使組員也學習進行觀察、解釋、歸納的程序。每一種問題的討論都是要幫助組員導向主題。

    o 應用經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根據組員的現況,帶領組員討論如何把查經主題應用在生活中。每次查經結束後,若組員能記得一個主題,且願意實踐在生活中,這便是一個成功的查經。

    以上的提醒是為了使您和組員討神喜悅並且蒙福;也為了您將來能在審判的主面前,蒙記念和獎賞

    教會分裂的問题 1:10-4 章:結黨的現象(1:10-17);問题根源一、十字架的福音與智慧(1:18-

    2:5);問题根源二、屬靈與屬血氣(2:6-16);問题根源三、對屬靈領導的認識(3:1-23);問题

    根源四、對使徒的認識(4:1-13);保羅的警戒與請求(4:14-21)。

    教會分裂問题的表面現象與問题根源之一【上】(1:10-25):由於哥林多教會發生分裂的問题,保羅在 1:10-4

    章提出指正和教導。本段 1:10-25 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出教會分裂的問题,表現在教會中有結黨的情

    況(1:10-17)。因為有信徒擁護自己喜歡的教會領袖(傳道人),而彼此分門別類。保羅除了勸阻他們不該如此

    行,也提出本段的第二部分,教會發生分裂的問题根源之一,乃是信徒看重屬世的智慧,卻看輕耶穌基督

    並祂釘十字架的福音(1:18-2:5)。本次查經暫時研讀到 1:25。

    • 1:10-17,教會中不應有結黨的情況。保羅勸哥林多教會不要分黨,因為革來氏家中的人告知有關於結黨的紛爭。保羅說明分黨是不合理的,因為:一)只有一位基督;二)傳道人不是基督,不可高舉傳道人而

  • 造成分黨;三)基督徒不是奉傳道人的名受洗,而是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不可因誰給予施洗

    而分黨;四)保羅自己的職分也不是施洗,而是傳福音,更不需因他而結黨。保羅責備人有純正的動機

    和確實的根據,並不是出於個人的私意。他的動機是為了「愛弟兄姊妹」、「為基督的名(榮耀)」、以

    及「教會的合一」。他的事實根據,來自「革來氏」的光明正大的匯報。

    o 10 節,「勸」有「呼籲、辯證、到某人身邊安慰或勸告」等含義。這字與「保惠師(指聖靈)」是相同的字根。保羅說「我勸你們」,就像他被站在哥林多教會信徒身旁,要呼籲、安慰、或勸告。

    「都說一樣的話」(和合本較合乎原文),即「同心合意」(參(新譯本),也就是下半句的「一心一意」

    (和合本),或是「同一的心思、同一的意念」(新譯本)。而此處的「一」不是同某人的「一」,而

    是合乎基督的「一」,也就是「以基督的心為心」(腓 2:5; Morgan 摩根)。「分黨」有「分裂」或「剖

    開」之意,此處是指意見的不同或歧異,引起爭吵和彼此分裂結黨。

    保羅用「弟兄們」這親密的稱呼,共 39 次,遠超過其他書信。說明保羅愛他們的心腸。聖經裡頭用「弟兄」,不一定就專指「弟兄」而已。有時也指「弟兄姊妹」一起的稱呼,因為當時

    的文化用男性的稱呼,來代表所有神的男女百姓。此外,他是用「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他們,

    強調勸勉是的嚴肅性。他是為著主的名能得榮耀,不被毀謗,而勸哥林多人。這跟他在哥羅西

    書 3:17「無論作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弗 5:20)所提的原則相符合。保羅並不是以「教會創立人」的權威來勸他們,而是靠耶穌基督的名。

    「不可分黨」原文是現在時態,表示保羅要哥林多教會中間不可繼續有分黨的事。這裡的「分黨」不是指「分宗派」,而是「結黨」彼此爭吵。教會歷史中,一直有人強調「不可分黨」,

    這是好的。但是也有人過份強調「分黨」,而理解為「分宗派」,因而反對任何「宗派」。但

    絕對化這理念時,會演變成「宗派的教會是不合神心意的教會,只有他們才是合神心意的」。

    於是自己成為最「宗派」的教會。

    箴 6:16-19 說「神所恨惡的有六樣,連祂心中所憎惡的共有七樣,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分爭的人」。可見自古以來,神厭惡人在祂的百姓中間,作布散分爭的工作。撒但也會利用人的各種軟弱,

    尤其背後論斷或說閒話,使教會引起分爭結黨。凡是屬主耶穌的人,肯定要警醒,對付己罪。

    免得成為惡者手中的工具,或自己成為那惡者。

    o 11-13 節,「題起」原文是「做信號、匯報、清楚說明、宣告」的意思,表示保羅知道「結黨」之事是真的。「革來」原文是一個女子的姓氏,所以中文聖經譯為「革來氏」。但是來告知保羅的人

    是「革來氏家裡的人」。而「家裡的人」原文只一個是多數陽性的定冠詞,代表一些來自革來氏家

    裡的男人。「分爭」多數名詞,說明不少分爭。也就是指 12 節,哥林多教會一直有(現在時態)四個

    分裂的團體。保羅在 13 節用連續三個要求否定回答的問題,來責備教會,提醒他們的分黨是錯誤

    的。

    革來氏來歷不明,保羅提及她的名字,只有在此處。她很可能是基督徒,家裡可能大到足夠可以有個基督徒聚會。因此,她家裡的經濟條件應該不差。有學者猜測她是以弗所人,不是哥林

    多人(Morris)。不過,我們無法確定。保羅提到她的名字,可能先得到革來氏的同意,也對哥林

    多教會黨爭有真實憑據(多數人來向保羅匯報),更顯示出革來氏敢為她所說的話負責。如果按

    以上推測,她應該沒有捲入黨爭之內,而且她擔心教會屬靈生命的發展。教會實行調查信徒是

    否犯罪,必須小心查證,足夠證人證據,再給予勸諫(太 18:15-17)。對於調查牧長或領袖,更是

    要謹慎(提前 5:19-20)。這些屬靈原則,與今日有些教會任憑罪惡、或背後論斷搬弄是非、或隨

    意誣告、或隨意禁止牧者講道、或趕走牧者,實在有天壤之別。

    12 節四個分裂的團體包括:屬保羅派的、屬亞波羅派、屬磯法(彼得)派、更有屬基督派的。各依附所追隨的師傅。有學者認為,由於哥林多教會受此城崇拜言語智識,迷戀哲學派別,愛好

    爭辯字句,等等的世俗思想的影響,依附的人可能就根據這些神僕傳/講道的方式,是屬於哪一

    種哲學講論派別,而選擇依附的原因(參 Morris; Morgan 摩根)。保羅、亞波羅和磯法都是神的僕人。

    他們的教訓內容,並沒有多大分別。保羅除了指責彼得因受猶太人的壓力而沒把福音真理活出

    來(加拉太 2:11-14),從未批評過亞波羅和彼得的教導或傳道內容。

    此外,12 節分黨派的原因,也是過份高抬人的地位過於基督(等於搞個人崇拜),不以基督為誇口。他們各人擁護他們自己所佩服的神僕,例如:有人可能因為保羅是這教會的創立者,且是

    外邦人的使徒,而效忠保羅的一切;有人可能因為彼得是當時基督教發源地耶路撒冷的領袖,

  • 又是 12 使徒中的老大哥,且是猶太人基督徒的領袖,而引以為傲;有人可能是因為亞波羅口

    才特好,善於雄辯和解釋聖經,而當時哥林多人崇拜言語智識,於是跟隨他肯定高人一等(Mare)。

    還有另一個團體,看不起(不滿)這些分黨派的基督徒,於是自以為義地說,我們是屬基督的!

    屬基督是好的,以基督誇口也是好的。但是藉此來貶低別人,其實不是真屬基督,也不是真以

    基督誇口。

    【再來看第 12 節,它是在解釋第 17 節,「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為傳福音。」請留意其中的對比,「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稍後保羅還會提到「基督

    的十字架」,並論到「十字架的道理」。此處他是說「智慧的言語」。這正是哥林多人的特色,

    也是引起分爭的因由。研讀哥林多前書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哥林多這個城巿的精神已滲入了

    教會。這一直是教會的危機。常有人說,傳道人應該把握住時代的精神。我完全反對。我們的

    工作不是去抓住今世的精神,而是去矯正它。把握、受其奴役,是和矯正它有天淵之別的。哥

    林多教會的人不應該受這城巿的影響,反而應當去影響這城。摘自摩根解經叢書: 哥林多前書】 13 節,這連續三個問題,都是要求否定的回答。三個問題裡的動詞,都是被動語態。因此,基

    督絕沒有被分開,保羅絕沒有為你們被釘十字架,人們也絕沒有被受洗是歸入保羅的名下。保

    羅是在表達一件絕不可能的事,那就是基督只有一位。因為教會是祂的身體,所以教會也必然

    只有一個。這裡「教會」的定義,是汎指所有信耶穌基督的人。哥林多人強調屬世的智慧,忽

    略「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真理。所以,除了基督被釘十字架之外,任何人被釘十字架,都不

    能成就救贖大功。基督徒是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而不是奉傳道人

    的名受洗,歸入傳道人的名下。所以只有一種洗禮。參弗 4:1-6。因此,教會裡頭分黨派,完全

    不合理。

    o 14-17 節,保羅例外地為哥林多教會裡頭的基利司布、該猶施洗過。而且他認為這是神的安排,為此感謝神。此外,保羅還給提司提反一家施洗。他提及這些人,並不表示他們特殊,而是為了支持

    15 節「你們沒有人可以說是受洗歸入我名下」的論證。而 16 節顯然是說了 14 節的論證之例子,似

    乎又想到還一個例子,再加上可能不記得的例子。顯然保羅不常為人施洗。這樣地再加補充例證,

    說明保羅是口述,他人筆錄,而寫成的書信。約 4:1-2 耶穌自己把施洗的工作分派給門徒,彼得也

    是如此。因此 17 節,保羅被神差遣的職分不是施洗,而是傳福音,也是常例。然而,保羅不是靠

    著智慧的言論去傳(指按哥林多的世俗思想去傳福音),免得基督的十字架失去了效力。

    14 節「基利司布」是一位管會堂的猶太人,是保羅到哥林多傳福音時,最早信主的人之一(徒18:8)。「該猶」可能是接待保羅到他家裡住的哥林多信徒(羅 16:23)。

    16 節「司提反家」(和合本),意思是指「司提反一家的人」(新譯本)。這「司提反」不是那為主殉道的司提反(徒 7 章)。他是哥林多教會中的一位熱心信徒,在保羅寫哥林多書信 A 之後,

    曾經到以弗所,請教他一些「哥林多書信 A」所引起问题(林前 7:1, 8:1, 12:1, 16:1, 17-18)。(參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3/07, 2014, 寫作日期、地點、和背景)。

    17 節「落了空」(和合本),「失去了效力」(新譯本),原意是「使能力成為空虛」。「智慧的言語/論」,直譯是「言語/論的智慧」,指演說家的言語與雄辯的技巧,就是當時人崇尚的世

    俗思想或言論,以及表達這些思想或言論的方式。這是指福音一旦攙雜其他成份去傳福音,(也

    就是世俗思想),福音就失去基督救贖人的力量和果效。傳福音一定要傳有十字架的福音,也就

    是說要傳耶穌的身份、人的罪、耶穌的死與復活帶來救贖、認罪悔改、相信接受耶穌、捨己背

    十架跟隨耶穌等訊息。如此人才有可能得救。若是福音傳不完全,會害死人。難怪保羅會說

    「若有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加 1:8-9)。

    【世界的學問只能把人帶到人的面前;只有十字架的福音,才能夠把人帶到神面前。如果人間的哲理能夠拯救人、滿足人,十字架的福音就變成多餘的了。如果保羅傳福音是憑世界的學問,

    那麼,人家所信的是他的學問,不是福音,這樣基督的十字架就落空了。摘自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

    • 十字架的福音不只是使非基督徒得拯救的訊息,也是基督徒屬靈生命成長必需要有的訊息。今日不少教會世俗化的重要原因,是牧者傳道少講十字架的福音。這樣的教會有方向但無異象。其方向必定是事工

    導向和市場導向。教會事工進行方法不堅守絕對原則、卻堅持相對原則。教會信徒有熱心但不持久、有

    恩賜才幹卻生命枯乾。所以保羅要指鄭教會分裂的問题時(1:10-4 章),說完結黨的現象(1:10-17);再來就

  • 是說明問题的種種根源。而所有問题根源最嚴重,也是最要緊的,就是不常講十字架的福音,反而講屬

    世的智慧(1:18-2:5)。

    • 1:18-25,造成教會分裂的問题根源之一,忽略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福音(上)。保羅提出十字架的道理,把世人分成兩種(Cason, 十架与事奉):第一種是滅亡的人,他們認為這道理是愚拙的;第二種是被神拯

    救的人,也就是基督徒,這道理在他們身上顯出上帝的拯救大能。上帝要用這個世人當作愚拙的道理,

    來拯救那些信的人。猶太人追求神蹟,希臘人追求智慧,但基督徒卻是傳一個不被一般人接受的十字架

    的道理。但是對神所召的基督徒而言,基督是神的能力與智慧。在下文 1:26-2:5 保羅就要提醒哥林多教

    會,他們不應該在基督以外的地方誇口。因為那些誇口都是誇人的能力與智慧,才會造成教會分裂。18

    節一開始有「因為」,除了直接解釋 17 節為什麼傳基督十字架訊息如此重要,也間接地在整個 10-17

    節為什麼教會有分裂的問題,提出解釋。

    o 18-19 節,保羅解釋 17 節最後一句,為什麼基督十字架的道理會有能力?。「因為」這道理對那些自己要走向滅亡的而言是愚笨的;但對被得拯救的人,卻是神的大能。然後保羅解釋他如此說,是

    有舊約經文作支持的根據。那就是根據以賽亞書 29:14。按其上下文,這經文原指亞述入侵猶大時,

    世上掌權者,或世上最聰明的人,根本無法阻擋,但又自己以為想到好法子應付。神譴責猶大中的

    智慧人,在面對敵人亞述的威脅時,所採取與埃及結盟的政策。然而,神喜歡用人眼中看為愚蠢的

    方法,以成就衪的旨意。其實這不是新論點,因為自古以來,人總覺得他們想的是對的(箴 14:12;

    16:25),總與神的道抵觸(詩 33:10)。然而,神要滅絕從人而來的「智慧」和「聰明」,顯出這兩者

    在神面前都站不住。

    18 節「滅亡」(和合本),「走向滅亡」(新譯本),原文是現在關身語態的動分詞,強調是自己選擇要走向滅亡這條路,而且堅持不斷繼續走下去。「是愚笨的」(新譯本),原文的「是」,

    也是現在時態動詞,強調一直不斷地認為十字架的道理「是」愚笨的。這說明還沒重生得救的

    人的光景,會一直輕看十字架的道理。往後 2:14(或是弗 2:1-5)保羅解釋這樣的根本沒有能力明

    白「神的靈的事」,按上文看就是基督十字架的道理。

    基督釘十字架的道理,參考 17 節解釋所提之內容。教會裡頭是存在有受洗 10-20 年的人,雖然能看到他們參加各種活動,但是他們對基督十字架的道理一直不感興趣,甚至反對或生氣。他

    們需要很多弟兄姊妹為他們禱告,求上帝憐憫,使他們重生得救。

    19 節「因為」雖然字面上意義,是 19 節要解釋 18 節的論述。但不如看成是保羅要提出舊約經文為證據,支持 18 節的講法。這裡的「智慧」和「聰明」,基本上沒有太多差異,都是講從

    人來的智慧。免強要分類,大概「智慧」是指思想分析的能力,而聰明則是對事物因果的應變

    或領悟(參 Morris)。

    o 20-21 節,保羅針對他在 19 節所引用的舊約經文,再給哥林多教會更多的論述(教導)。他借用 4 個問題,智慧人、經學家、和辯士都在哪裡?神不是使屬世的智慧變成了愚笨嗎?來作為強調他以下

    要說明神如何使「屬世的智慧」跌破眼睛,也就是 19 節滅絕/廢棄智慧人的智慧/聰明。神看準了既

    然世人憑自己的智慧不可能認識祂,祂就樂意用世人以為愚笨的道理,去拯救那些信的人,來顯出

    神的智慧。

    20 節,雖然學者們認為智慧人是指希臘的哲士,文士是指猶太人的舊約聖經學者,世上的辯士指包含以上兩者在內。但是,保羅並不是要在此分類三種屬人的智慧。他只是用當時三個世上

    最有學問智慧作代表,都不是在神面前站得住(Morris)。保羅用 4 問題,來挑戰哥林多教會的信

    徒,世人單憑他們的智慧,能想出這樣奇妙的救贖計劃嗎?他們能夠推翻或攔阻神的定旨或計

    劃嗎?答案肯定是「不能!」

    21 節,是保羅按上一節,而下的結論:神面對這世人智慧破產的現象,所提出的解決之道。神已經揀選了那些世人智慧認為是「愚拙」的人,藉著他們傳講基督釘十字架的信息,拯救那些

    願意相信的人。保羅要哥林多教會自己來比較一下,那些世俗的哲學、虛談,和所謂的智者和

    哲學家,是否讓這在道德上惡名昭彰的城市,作了什麼改變?然後想一想他們所看到或聽到,

    那些願意相信以及活出這所謂「愚拙」信息的人的見證,發生了什麼改變?

    20-21 節,保羅發出的挑戰,提醒沒有耶穌的世界,人憑自己的一切,不可能改變人本質的問題,那就是被罪和死亡捆綁的問題。保羅的挑戰,也提醒有耶穌但世俗化的教會,想要用人的

    智慧,(例如改善溝通、婚姻、親子、職場人際關係等技巧或理論),卻沒有基督釘十字架的道,

    還是只能治標不治本,不能常久持續活出像基督的生命。

  • o 22-25 節,保羅繼續論述世人的智慧,與上帝的智慧,兩者之間的對比。猶太人追求神蹟,希臘人追求智慧,基督徒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這是當時不被一般人接受的的信息,對猶太人而言是絆

    腳石、對外邦人而言是愚拙的。但是對神所選召和拯救的基督徒而言,基督是神的能力與智慧。最

    後、保羅解釋神的能力與智慧是怎樣的能力與智慧。他說,神的愚笨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

    剛強。這兩種心態,說明人性軟弱,千古不變:沒親眼看到絕不相信,不合理的絕不相信。這兩點

    用在一般生活上,人與人之間,是有好的價值。但是用在認識神或耶穌基督身上,完全沒有價值。

    雖然基督釘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愚拙」,但這愚拙還是強過世人加起來的智慧。雖然基督釘十字

    架被看為是神的「軟弱」,這軟弱還勝過世人加起來的強壯。因為這福音,能把人從滅亡裡面拯救

    出來。被人看為軟弱的耶穌,卻勝過了掌死權的魔鬼。

    22 節,猶太人要「神蹟」,原文是「記號」,因為他們是擁有許多神蹟的民族,也證明他們是是神的選民,同時也是真理(律法)的擁有者。而希臘人要智慧,他們自稱是真理的追求者。在

    保羅的時代,希臘人的文化、哲學,都是當時世人所尊崇的,所以他們是講究學問的智慧。

    23 節「絆腳石」原指「陷阱」或「網羅」。猶太人期待一位政治性的彌賽亞(基督),所以基督被定罪與釘十字架,猶太人根本無法接受。因為十字架是挫敗羞辱的記號,一個挫敗羞辱的基

    督不可能是他們的基督。他們甚至認為這道理污辱他們的神,也污辱他們所等候的基督。「愚

    拙」是對追求智慧的希臘人而言,一個死而復活的基督,是很可笑的事。因為在希臘人看來,

    道成肉身的事是可笑、荒謬的,超過他們理解的範籌。這個道成肉身的耶穌,應該是實實在在

    的人。但這人行事處世一點也不論及他們的哲學。如果說這人是神,(希臘人的神觀是哲學和理

    性的最高極限),簡直愚不可及。

    24 節,蒙召的人都知道,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能力的來源。他們蒙拯救之前,是被罪捆綁,毫無能力。蒙拯救之後,有了新的能力,也就是基督的能力,在心中工作。這就是神的大能。

    十字架的能力使最卑微的人,也能直接到神面前,能勝過罪惡。這是超越任何世人的智慧、思

    想、哲學、理性,所能想出來的智慧。因此,基督是神的能力和智慧。

    25 節「神的愚拙」、「神的軟弱」都是用反諷的方式,來說基督釘十字架的救贖之功。基督徒都是蒙上帝揀選、呼召、拯救的,完全沒有人的功勞,來換取「得救」。

    經文和主題:哥林多前書 1:10-25;不應結黨,福音與人的智慧

    神學性主題:造成教會分裂問题的根源之一,忽略基督釘十字架的福音

    應用:基督徒搞小圈圈,與基督釘十字架的道理

    本週查經聚會內容

    Welcome 破冰:彼此認識、問安、分享,禱告

    Word 研經和討論:

    • 觀察、解釋經文、找出主題:(1)如有需要,介紹經文或作者背景;(2)觀察上下文、前因後果、和段落;(3)解釋難懂的字詞;(4)用問題討論方式來觀察解釋經文,然

    後歸納出本段主題。 o 1:10-17 哥林多教會裡頭搞分黨的原因為何?為什麼保羅在責備他們時,提到施

    洗的事?【屬觀察、解釋、和思考性的問題】

    o 1:18-25,基督釘十字架的道理是指什麼?為什麼保羅在責備分黨的事之時,卻提醒他們十字架的福音與屬世的智慧?【屬觀察、解釋、和思考性的問題】

    • 小組分享討論:討論和應用。引導組員討論的焦點放在經文主題和其應用。帶領查經者應該針對你組員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自行設計應用性的問題,幫助組員分享討論,學習把本週查經的主題或屬靈原則運用在生活中。小組長或帶領查經者

  • 應該帶組員一起禱告並付諸行動。也要提醒組員,除非經得當事人允許,不可將涉及隱私的分享內容傳於小組以外的人。

    o 你是否遇過教會裡頭有搞小圈圈的事?或是遇過教會因爭吵而分裂的事?造成這些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按今天的經文,如何避免有分黨派的事?(請分享和經文有關的應用)

    【應用性的問題,盡量用生活實際例子分享或說明,以及為福音做見證。請勿用最簡

    單的答案:「常常讀經、祈禱、聚會、服事」,雖然它們是正確的】

    Work 禱告:

    • 分享代禱事項和彼此代禱。為今天所學的真理感謝主。 • 為還未相信主耶穌的親友,提名禱告。

    本週金句:哥林多前書 1:10, 18:「弟兄們,我憑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要同心,在你們中間不要分黨,…。…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對走向滅亡的人來說是愚笨的,但對我們這些得救的人,卻是神的大能。」(新譯本)

    【下週查經:哥林多前書 1:26-2:5】

  • 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3/21, 2014

    查經內容:哥林多前書 1:26-2:5; 主題:十字架的福音與世人的智慧

    參考資料: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D.A. Carson, D. J. Moo, and L. Morris, Zondervan 1992);1 Corinthians,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W. H. Mare, Zondervan 1976-1992);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L. Morris, 中譯本《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 哥林多前書》校園出版);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B. Winter, IVP 1994);1 Corinthians,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C. S. Keener, IVP 1997);1 Corinthians, Hard Sayings of the Bible (W. C. Kaiser, IVP 1997);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W. MacDonald, Edited by Art Farstad, Thomas Nelson Publisher, 1989-1995, 中譯本《活石新約聖經註釋》);The Cross and Christian Ministry: Leadership Lessons from 1 Corinthians (D.A. Carson, Baker 1993,中譯本《十架与事奉》麥種出版2005);Showing the Spirit: A Theological Exposition of 1 Corinthians 12-14 (D.A. Carson, Baker 1987, 中譯本《聖靈的大能》麥種出版2005);Morgan's Expository Series: 1 Corinthians (G. C. Morgan, 中譯本《摩根解經叢書: 哥林多前書》美國活泉);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陳終道, 宣道出版)

    小組查經注意事項:懇請您先讀以下的訊息,然後再閱讀本材料、以及參與帶查經事奉 • 小組查經應該是一個有「使命」和「目標」的聚會。整個查經的過程,應配合「使命」和「目標」。 • 使命:操練基督大使命和彼此團契。馬太福音 28:19-20,以弗所書 4:11-12,彼得前書 4:10。 • 目標:裝備好弟兄姊妹,將來小組倍增時,能承擔小組的使命。以弗所書 4:13,馬可福音 1:17。 • 守則:正確解經,杜絕惡言。提摩太後書 2:15-16,馬太福音 12:36-37。 • 不可少的三件事:明白神的話(教導)、應用神的話(交流)、彼此建造(代禱)。 • 適合帶領小組查經的人:小組查經是「見證基督、建造生命」的機會,而帶領小組查經是先知、教導、和領導 三種功能或恩賜

    的事奉。所以是榮耀和嚴謹的事奉。申 18:20、可 9:33-35、提後 2:14-16、雅各 3:1、彼後 3:15-16。帶查經者必須由受洗的基督徒

    擔任,因為非基督徒還無法領會或相信屬靈之事(林前 2:13-14)。邀請新的帶查經者之前,必須先與教會牧者一起禱告,尋求神的心意。因為這關乎尊重聖靈,也關乎全教會屬靈生命的建造。帶查經者須有接受訓練以及帶領小組實踐使命和目標 的心志。很少參加聚會者,暫不適合帶查經,直到有「固定聚會」之後才適合(來 3:12-14, 10:24-25)。不免強人帶查經,因為不是每人都有此

    心志或恩賜(林前 12:27-30)。初信者需要被保護照顧,也暫時不適合帶查經。免得負擔甚重,或陷於驕傲,或陷於錯解聖經的試

    探(羅 15:1; 提前 3:6)。但神偶而興起初信者常渴慕靈修,生命成熟較快,被賜予心志和恩賜。由少數弟兄姊妹固定輪流帶查經,

    會使查經的經驗和質量增加;也更有效地實踐使命和目標,以及更快產生新的有使命和目標 心志的帶查經者。

    • 鼓勵組員分享與主題有關的見證或經歷。如有必要,請更正違背聖經真理的言論。也勸導失控的爭論,或制止與主題無關的閒話,好回到正題。若聖靈有感動為組員禱告,請暫停分享,帶大家一起禱告或彼此代禱。

    • 如何準備帶小組查經: o 禱告:為自己和組員禱告。記得禱告!禱告!再禱告! o 觀察經文:不先看解經書或查經材料,而是反覆地閱讀默想經文和上下文 3~5 次。如可行,閱讀至少另一種譯本。觀察經文

    中,不斷地自問自答 6 大問題: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如何。觀察程序做得越徹底,就越能正確地明白或解釋經文的原意。

    o 解釋經文:按以上的觀察程序,通常就能明白 80~90%經文的原意。最後才參考解經書、工具書、或查經材料。經文的「原意」是當年作者受神啟示,寫下經文時的意思。因此經文的「原意」只有一個,但「應用」卻有多個。對經文的體會或感受有不同,其實都屬於經文的應用,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而「應用」應盡量忠於「原意」。

    o 歸納主題:明白經文原意後,歸納出經文主題(或屬靈原則)。應用性的討論問題就可以從這主題或屬靈原則引申出來。整個查經聚會就應該圍繞在主題上。

    o 設計問題:設計觀察和解釋性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使組員也學習進行觀察、解釋、歸納的程序。每一種問題的討論都是要幫助組員導向主題。

    o 應用經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程序。根據組員的現況,帶領組員討論如何把查經主題應用在生活中。每次查經結束後,若組員能記得一個主題,且願意實踐在生活中,這便是一個成功的查經。

    以上的提醒是為了使您和組員討神喜悅並且蒙福;也為了您將來能在審判的主面前,蒙記念和獎賞

    教會分裂的問题 1:10-4 章:結黨的現象(1:10-17);問题根源一、十字架的福音與智慧(1:18-

    2:5);問题根源二、屬靈與屬血氣(2:6-16);問题根源三、對屬靈領導的認識(3:1-23);問题

    根源四、對使徒的認識(4:1-13);保羅的警戒與請求(4:14-21)。

    教會分裂問题根源之一【下】十字架的道理與世人的智慧(1:26-2:5):保羅提出教會結黨問题根源,在於看

    重屬世的智慧,卻看輕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道理(1:18-25)。本段 1:26-2:5 繼續指出,相信接受十字架道

    理的人,(指哥林多教會大多數的信徒),其實很多是世人看為是軟弱的。但神卻揀選他們,羞辱那些自以為

    是強壯的。使所有的人在神面前都不能自誇。神使基督成為信徒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因此信徒只

    誇主基督。所以保羅強調,他沒有用世人所追求的高言大智來宣講福音,只傳基督釘十字架的道理。這訊

    息是靠聖靈和祂的大能,使人的信不在世界的智慧,而在乎神的大能。

  • • 上文 1:10-25,教會分裂問题的表面現象與問题根源之一【上】。由於哥林多教會發生分裂的問题,保羅在 1:10-4 章提出指正和教導。1:10-2:5 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出教會分裂的問题,表現在教會中

    有結黨的情況(1:10-17)。因為有信徒擁護自己喜歡的教會領袖(傳道人),而彼此分門別類。保羅除了勸

    阻他們不該如此行,也提出本段的第二部分。那就是發生這問题的根源之一,乃是信徒看重屬世的智慧,

    卻看輕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福音(1:18-2:5)。本週查經繼續看這問题根源的下半部,也就是 1:26-2:5,

    十字架的道理與傳福音。

    • 十字架的道理在滅亡的人為愚拙,但對基督徒而言,卻是神的拯救大能,也是屬靈生命成長的秘訣。在第一世纪,十字架是令人感到恐懼不安。它代表残忍、折磨、罪恶、堕落和徹底的棄绝。這刑罰是留给

    奴隸、外邦人、野蛮人、和惡貫滿盈的人。任何一位外邦(希臘)人甚至都不想談起它。任何一位盼望偉

    大、有政治和軍事能力的君王彌賽亞的猶太人,更不會想到這位彌賽亞竟被釘十字架。或許、今天我們

    可以試著對非基督徒高唱「斷頭台(電椅或槍決)、斷頭台(電椅或槍決)、永是我的榮耀!」(改編自生命聖

    詩: 靠近十架 Near the Cross)。我們肯定遭來譏笑與怒罵。這就是當年基督徒所面對的。其實今日基督徒所面

    對的挑戰,也不亞於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例如:宣揚十字架的道理,提醒基督徒對付己罪;宣揚十字架

    的道理,可以幫助人面對性不道德或墮胎的問題。我們若如此宣揚,肯定會遭受嘲笑為迂腐、保守、落

    伍等,或是被指控沒愛心、沒包容心、歧視、政治不正確等。這些嘲笑或指控,不一定只來自教會外頭,

    也會來自教會裡頭的。

    • 1:26-31 神藉十字架道理拯救人,使人不能自誇,只能誇基督耶穌。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按世俗智慧與能力的標準而言,他們當中人沒有太多人是所謂有智慧與能力的。上帝卻揀選世人看為愚笨、

    軟弱、和卑賤的,為了要使讓那些所謂有智慧、有能力、和自以為是的羞愧。神如此行的原因,是要叫

    所有的人在神面前都不能自誇。因著神揀選的恩典,這些蒙恩的人才能成為基督徒。而且神使耶穌基督

    成為信徒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這裡(以及下文 1:31)保羅引用了耶利米書第 9:23-24 的经文和其

    中的思想(參 Carson 十架与事奉; Mare; Keener):「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這是耶和華說的。」(和合本)。 o 26 節,保羅再次用「弟兄們」這親密的稱呼(10 節),說明保羅愛他們的心腸。當時的文化用男性的

    稱呼,來代表所有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然而,保羅責備他們的心也與愛他們的心一樣的多。保羅在

    上文 11-12 節說他們如此地看重世俗的智慧與能力,而造成分黨。這裡提醒他們,這些他們看重的

    世俗思想,其實把他們劃分為下階層的人。

    「你們蒙召的」的「蒙召的」,原文是單數名詞。這詞的直譯是「你們的『蒙神所召』」,說明每一個基督徒都是神所呼召出來的人,而且是召我們「與祂的兒子一同得分」(1:9)。既然是

    神呼召我們,那就不是我們自己主動成為基督徒的。「人蒙神所召」表示神憑祂的恩典與主權,

    否定了任何世人以為呼召的條件(例、有智慧與能力的)。

    「按著肉體」(和合本),原文的「肉體」,新譯本翻譯為「人」,即「按人來看」。保羅在他的書信中用這個字,至少有七種含意:「出身的血緣」(羅 1:3, 9:5)、「人的物質身體或」(林前

    5:5; 林前 15:39; 林後 5:16; 林後 12:7)、「人本身或指人類」(林前 1:29 譯為有血氣的, 和合本)、

    「身體的行為」(羅 4:1, 7:18, 7:25, 13:14; 加 6:13; 弗 2:11; 腓 3:4; 通常指割禮)、「人裡頭的罪性

    老我」(羅 7:5, 7:14, 8:4-13, 13:14; 弗 2:3; 西 2:11-13, 2:23)、「屬靈生命幼稚不成熟」(林前 3:1-3)、

    和「世人或世俗思想」(林前 1:26; 林前 3:3)。本處 26 節是最後一個用法,即「按世人或世俗思

    想來看」。保羅毫不留情地指出,哥林多教會裡頭的人,是被世人瞧不起、或被厭惡的社會下

    階層。(參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3/07, 2014, 寫作背景)。

    「能力」可能指人的言論能力,「尊貴」可能指人的地位和出身,「智慧」可能指與哲學有關的學問。「智慧、權勢(27 節的剛強/強壯)、尊貴」都是按當時世俗的思想,來指擁有哲學知識、

    雄辯能力或口才、有錢有權、政府官員、或是有貴族血統的人。保羅三次重複用「不多」,不

    是說「一個也沒有」,而是說很少。

    保羅從反面來提醒哥林多教會,若按世人的標準、無論怎麼看,他們都不算有智慧、能力、與尊貴。所以他們也用不著輕看自己教會裡頭的弟兄姊妹、誇耀自己、而造成結黨分派(Morgan 摩

    根)。另一方面保羅也鼓勵他們,不要因這事實洩氣,感到失望。原因除了上文 18-25 節神樂意

    拯救那些相信所謂愚笨道理的人,神的愚笨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剛強。還包括,下文

    27-29 節神要羞辱和廢棄那些自誇的人。

  • 【我们的时代不能忽视这个要点。为什么我们不断地因为某些运动员、媒体名人和流行歌星是基督徒而炫耀呢?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们的观点,或是他们对恩典的经历会比其他信徒更有

    意义呢?当我们和外面的人谈起自己教会的成员时,我们是立刻想到那些受轻视的、地位低下

    的信徒,还是喜欢说起那些有地位的信徒,来打动别人?现代的西方福音派深深地沾染了成功

    主义的病毒,由此所引起的疾病,毁坏了谦卑,缩小了恩典,对今天的金钱、影响力和“智慧"

    献出了过多的尊崇。摘自 Carson, 十架与事奉】

    o 27-29 節,一開始句首的「但是」是強烈的轉折口氣,說明神揀選並拯救世人認為愚笨或軟弱的(哥林多教會信徒),要羞辱智慧和剛強的世人。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和被人輕視(厭惡)的,以及算不得甚麼(什麼也不是)的,要廢棄那些自以為是的。所以,神如此做的原因,完全是因為祂要世上所

    有的人,一個也不能在祂面前誇口。

    27 節「使…羞愧」,原文有「羞辱人」的意思,而且是用目的性的分詞。這說明神上帝揀選世人看為愚笨和軟弱的,目的是要「羞辱」那些自以為有智慧和剛強的世人。

    28 節「那無有的、…那有的」(和合本),原文直譯是「那什麼都沒有、…那什麼都有的」。意思是指「什麼都不是(算不得甚麼)、…自以為是」(新譯本)。

    27-28 節的「揀選」,原文都是過去時態和關身語態。說明上帝「定意為自己挑選」那些世人看為不起眼的人。28 節的「廢掉」(和合本),「廢契」(新譯本),原文有「使變成無用、或停

    用、或無效」之意,是一個強烈負面語氣的動詞。此外,這動詞是用目的性原因的分詞形態。說明上帝挑選那被看不起的人,原因就是為了「要廢棄那些自以為是的」(新譯本)。

    然後 29 節句子開始的「使」,保羅總結神在 27-28 節「揀選不起眼的人」的目的,是要「使所有的人在神面前都不能自誇」(新譯本)。保羅用 27-29 節的神學性理由,也就是要羞辱和廢棄自

    誇的人,來解釋 26 節祂為什麼要定意揀選那些世人所看不起的人,使他們蒙恩(參 Carson 十架与事

    奉)。保羅間接地暗示,自誇的世人在神面前沒好下場。因此,哥林多教會不應該再效法世人的

    自誇,而造成分黨。否則,神會有管教和審判(11:30-32)。

    29 節把世上愚拙的、有智慧的、軟弱的、強壯的、沒有擁有什麼的、擁有什麼的等等,都合併起來稱之「一切有血氣的(肉體)」。所有人的在神面前,本來就是愚拙、軟弱、無有(什麼也不

    是)的。他們之所以「有智慧」、「強壯」、「有/是什麼」的分別,其實只是自以為是而已!

    愚拙的蒙神揀選,沒有可誇;智慧的不蒙揀選,也沒有可誇。軟弱的蒙神揀選,沒有可誇;強

    壯的不蒙揀選,也沒有可誇(Morris)。所以人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因為在神面前,最有

    智慧的還是愚拙,最剛強的還是軟弱(1:25)。

    以賽亞書 42:8, 48:11:「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也不將我的稱讚歸給雕刻的偶像。…我焉能使我的名被褻瀆、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和合本)。保羅多次警告哥林多人,要小心自誇的危害(林前 3:21; 林後 10-13 章)。對福音理解深刻的人,他

    就肯定同意保羅说的:「既是這樣、那裏能誇口呢.沒有可誇的了…」(羅 3:27a)。 o 今日教會也應放棄以下的看法(不管是有心或無心):教會若是有名牌牧師或名牌講員,若是讓一些

    有頭有臉能力強的做領袖,若是多一些教授醫師律師,多一些能幹精明之士,多一些有錢人,最好

    有政治人物,或是有娛樂界或體育界的明星,等等…。教會就會吸引更多人,或是教會的景況就會

    好轉。但從教會歷史來看,她的復興與成長總是從底層開始向上伸展,從未自高往低處發展。她總

    是由沒太多智慧或能力的,由軟弱、卑賤、貧窮的,和單純的百姓開始。「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 11:25; 路 10:21)。這是主耶穌的話,是不變的真理。

    o 30-31 節,原文句首有「但是」(和合本),把上文 27-29 節神如何待自誇的世人,做明顯的對比。保羅從消極轉向積極,說明人成為基督徒是「本乎神」,也就是完全「出於神恩典的揀選、呼召、和

    拯救」。他們的新生命是從神而來的,而且他們是在基督耶穌裏。(羅 9:11; 林後 5:17-18: 弗 2:8)。上帝使基督成了我們被拯救的智慧;也就是說基督成就在我們身上的公義、聖潔、和救贖的地位。

    因此,就只有單單誇主基督(或父神)。

    30 節,「神使基督成了我們的智慧、…」,和合本和多數英文譯本 ESV, KJV, NASB, NRSV,把「智慧、公義、聖潔、救贖」這四樣連在一起,所以讀作「神使基督成了我們的智慧、公義、

    聖潔、和救贖」。然而,按上文 1:18-25 提到世人追求所謂的「智慧」,比較好的翻譯應該是

    把「公義、聖潔、救贖」三樣特性,看成是保羅解釋「基督成了我們的智慧」,是什麼樣的

  • 「智慧」(Carson; Mare; Morris; Morgan 摩根)。因此這句話讀作「神使基督成了我們的智慧,也就是說

    公義、聖潔、和救贖」(參新譯本, NIV)。 「基督成了我們的智慧」,是屬世智慧的對照。因為上文保羅已強有力地辯論,說福音被世人

    看來是「愚拙」,但其實正是神的真智慧。祂用把自己獨生子獻上釘十字架,來拯救人的方式

    (計劃)。使祂的智慧有形有體地存在基督身上(西 2:3)。所以,那些願意相信這世人以為愚蠢的

    道理,神的拯救藉基督臨到他們身上。而且這拯救計劃或方式(也就是神的智慧),是藉基督釘

    十字架,基督徒有了被稱為(公)義,被看為聖潔,被救贖得完全的地位(林後 5:21; 羅 6:19;帖前

    4:3-7; Morris)。這三樣特性,是保羅所說「基督成了我們的智慧」的意義。

    31 節句首有「因此」,表示一個結論,等於再次加強 29 節之結論。和合本與新譯本聖經沒有譯出。我們在基督耶穌裏所得著的一切,包括相信基督釘十字架道理的信心,都是上帝給的。所以我們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自誇。「正如經上所說的」的「經」,是指保羅引用了舊約耶利米

    書 9:24 的經文。

    • 【有些时候,我们屈服于试探,用战略性计划的智慧来取代十字架的愚拙。我再次强调,我的立场不是反对使用这些策略、方法,也不是倡导不加思考、没有计划的事奉。我只是担心,十字架虽然不会被否

    认,但是却因着人们的眼光过于注重次要的部分,而面临着失去它应有的重要地位的危险。一旦外表有

    取代中心的危险,我们就离偶像崇拜不远了。摘自 Carson, 十架与事奉】但願屬靈前輩的話,提醒我們重新

    審查擴建美聖堂的真正目的:到底是建立一個讓我們自己有舒適的場所?還是建立一個能讓我們的生命

    宣揚基督並祂十字架的道理的場所?十字架的道理不是反對把最好的策略、節目、場所、和設備獻上給

    神使用。十字架的道理是提醒我們:每次主日敬拜、小組聚會、孩子們的 AWANA 活動和音樂劇表演,

    有多少是集中在基督十字架的救贖,有多少是彼此鼓勵應該捨己背十架跟隨主,有多少是迫切為生命和

    靈魂禱告。如果答案是沒有或是很少,那麼我們離神的羞辱和廢棄不遠!(即使我們可能已經吸引了很

    多人來教會。)

    • 2:1-5 只宣揚基督和他釘十字架的道理。保羅還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當他以前剛來到哥林多傳道時,沒有用高言大智來宣傳神的奧秘,而是只要傳基督和他釘十字架的事。當時因受逼迫而時感到軟弱又懼

    怕,又因神的託付而戰戰兢兢。然而他所傳的道,不是用世俗的智慧與能力,使人信耶穌。他是用聖靈

    和能力來證明所傳的道,使哥林多人不是憑著人的智慧、而是憑著神的能力信耶穌。一個按十字架道理

    事奉的基督徒,才是真正事奉神的人。他/她是:(一)只宣傳神的見證 2:1;(二)專注釘十字架的基督 2:2;

    (三)承認軟弱 2:3;(四)避免掌控別人 2:4a;(五)靠聖靈的能力 2:4b-5。(參 Carson, 十架与事奉)。

    o 1-2 節,保羅要強調,他以前第二次旅行佈道,來到哥林多傳福音時,沒有用希臘人所追求的高言大智(指用修辭學、哲学、逻辑、與雄辯的方式或技巧)來宣傳福音的奧秘(Carson; Mare; Morris; Lightfoot)。

    他只傳基督被十字架的救贖道理。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到哥林多城傳道,不久之後創立教會(3:6, 10,

    4:15; 徒 18:1-18; 參辛城教會美聖堂小組查經聚會材料(教師本) 03/07, 2014, 哥林多教會背景)。

    1 節句首有強調式的連接詞「而且、況且」,中文聖經沒有翻譯出來。這表示保羅在哥林多講道時,正符合他上述的話,只傳釘十字架的基督。「高言大智」的「高」,原意有「出眾、優

    越」,在此「高言」是指當時世人所欣賞的口才能力,也就是華麗的修辭學,或是優秀的雄辯

    技巧。「大智」是指當時世人所崇尚的哲学知識,或是辯證推理的頭腦。

    有些古抄本作「神的奧秘」(和合本; 新譯本; NRSV,這字也出現在 2:7 節; Mare; Morgan 摩根; 陳終道)。但也有其他古抄本作「神的見證」(ESV; NKJV; NIV; NASB; Carson; Morris)。該接受哪一種抄

    本,學者還沒有定論。因兩者皆可,都指向福音。若採「見證」,即 1:6「基督的見證」來解

    釋保羅傳講的「見證」。若採「奧祕」,也是指基督的福音本身是奧祕(弗 3:3-6; 提前 3:14-16)。

    不管是「見證」或「奧祕」,福音真理的內容,教會有責任要持守和宣揚。而福音真理的核心

    是「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道理」

    2 節解釋 1 節的原因。羅馬高級官員非斯都認為保羅學問太大(徒 26:24),保羅也有極佳的口才,以及能與人辯論福音(14:12, 17:23)。肯定能博取哥林多人的敬佩。這樣不是更容易傳福音麼?

    但是,保羅知道這些都會分散哥林多人的注意力,使福音真理的核心模糊。那麼人們的信是膚

    淺虛假,最終還是滅亡。所以他「定了主意」,不用這些能力和技巧,「甚麼都不想知道,只

    知道耶穌基督和他釘十字架的事」(新譯本)。這話表示保羅是經過思考之後才作的抉擇。按林

    後 10:10,哥林多教會有人批評保羅「氣貌不揚、言語粗俗」。可見保羅的確在哥林多沒有用高

    言大智。

  • 專一的高舉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唯一有效而且正確傳福音的方法。這和保羅在上文 1:18-31 所提到神要「用人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是配合的。今天那些想要裝成有學問

    的樣子、用科學論證或深奧哲學、或講很多讓人掉淚的故事、或講很多笑話、或甚至用很煽情

    的演講技巧來傳所謂「福音」的人,應該仔細想想保羅的態度。保羅不是反對引用科學或哲學

    來解說福音,也不是反對引用故事、笑話、或動之以情。保羅是在呼籲,當這些東西使福音失

    去焦點,就應該捨去不用。但願今日屬基督的信徒,不管是小組聚會,帶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