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促进中心(ota ·...

16
2018 年第 2 期(总第 10 期) 教师促进中心(OTA) 高等教育研究所 2018 年 6 月 14 日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年第 2期 (总第 10期)

教师促进中心(OTA)

高等教育研究所

2018 年 6 月 14 日

Page 2: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本期要目

2

本期要目

工作动态

教师促进中心(OTA)活动速递 ...................... 3

精粹撷取

课堂研究的核心——教与学 ......................... 5

理想课堂是互动有效的课堂 ......................... 8

他山之石

对分课堂——复旦大学的经验介绍 ..................... 11

好书推荐

优质教学的 11条准则 ............................. 14

Page 3: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工作动态

3

工作动态

教师促进中心(OTA)活动速递

一、“教师,教学科研双栖发展的职业导向”主题午餐会

2018 年 4 月 18 日中午,我校教师促进中心(OTA)在工科实验楼 207 举办

了本学期第二场午餐会,主题为:教师,教学科研双栖发展的职业导向。法学院

李晓安教授分享了她对教学和科研的感悟。全校 20 余名教师参加了本场午餐会,

午餐会由发展规划处王冬老师主持。

会上,李老师提出,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面临这样的教学困惑:他们

认真地讲解书上的专业知识,却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面对这种情况,李老师认

为,教师首先要对自身职业具有敬畏感,教育是纯粹的、干净的、高尚的,一名

优秀的教师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人生。其次,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李老师

认为“师道尊严”中的“师道”是天道(自然规律)和人道(社会规律)的结合,

教师不仅要讲授专业知识,更应在其中加入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第三,教师要对

每堂课进行精心的设计,95 后学生具有独特的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需要

有明确的侧重点,且具有能够吸引学生的亮点。

在科研选题方面,李老师建议,科研项目是以需求为导向,其目的是服务国

家与社会,科研的“顶天立地”,是指高端、前沿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

的现实问题。教师要想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专注的思考与充足的时间是必不可

少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做好平衡。

在最后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就自身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所面临困惑进行了提

问,李老师针对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并对自己教学、科研过程中的感悟进行了

总结。

二、“小球运动与健康”主题午餐会

2018 年 5 月 16 日中午,我校教师促进中心(OTA)在工科实验楼 207 举办

了本学期第三场午餐会,会议主题为:小球运动与健康。体育部牟春蕾老师与大

家分享了有关乒乓球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全校 20 余名教师参加了本场午餐

会,午餐会由发展规划处王冬老师主持。

Page 4: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工作动态

4

牟老师首先讲解了什么是健康,她谈到:健康是一个很广的概念,不仅包括

躯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社会良好适应能力等。结合高校教师

的特点,牟老师认为心理压力过大、脑力的过度疲劳、缺乏锻炼以及生活没有规

律等是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她指出,乒乓球运动是最佳的健脑运动,

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其它系统与器官的调节能力,有利于提高人的身心素质,

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

随后,牟老师结合视频资料,为大家详细讲解了乒乓球运动的训练方法。在

启蒙及基础阶段,可以从保持平衡、颠球练习、对墙击球、双人相对击球等方面

进行训练。随后她又以“直拍横打”和“旋转”为例,具体讲解了单项技术的学

习。在体能训练方面,做好热身活动、肌肉激活练习、神经激活练习和力量练习

至关重要,有效的热身活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动态拉伸等。

会后,与会教师就自身在体育运动与健康方面遇到的困惑与牟老师进行了交

流,牟老师给予了耐心详细的解答。

Page 5: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精粹撷取

5

精粹撷取

课堂研究的核心——教与学

一、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献显示: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课堂行为之间一贯有着

密切的联系,学生学到的知识总量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学习的机会决定的,而学习

的机会又取决于以下四种教师的行为:

第一,教师的认真程度、对学习任务的重视程度,强调教学是他们的基本职

责,希望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并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开展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活

动。第二,使学生取得较大的学业进步的老师常常利用课堂组织和管理策略确保

学生充分利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第三,优秀教师让学生既轻松又清楚地浏览

课程内容。第四,教师不是任凭学生无节制地把时间花在个人的课堂作业上,且

又不给学生指导或反馈,而是花大多时间以集体授课的形式来指导学生或者指导

学生完成作业。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课堂管理。如果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实施让学生“多参与少捣蛋”的群体策略。

选择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授课方式和学习任务。

向学生传达清楚参与的规则,通过在学年伊始就实施管理制度来防止出

现问题。

教师可用于让学生“多参与学习和少捣蛋”的策略:洞察课堂的一切,老师

了解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同时兼顾多种事情,同时做几件事情;保持课堂教学自

然流畅,凭借教学活动的有序安排和恰当的教学节奏,游刃有余地进行课堂教学;

吸引全班学生参与,让所有学生都关注整个群体活动的重点。

二、教学模式

通过特定教学模式的一贯坚持和策略性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体系、阶段性和指导原则。他们旨在促成某种

Page 6: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精粹撷取

6

学习类型的产生,帮助学生成为更有效的学习者。

1、整班教学模式

在整班教学模式中,老师控制学生的学习,并通过直接讲授、面向全体学生

进行提问、开展讨论和学习活动,设法提高学生成绩。

整班教学基本上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或三个阶段组成的:

老师通过讲课的形式向学生正式提出问题,展现知识领域和学习技能。

学生通过系统的提问和有序的探究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通过一系列安排的任务来应用对知识的理解。

整班教学模式以连贯的教学计划为先决条件,教学计划又以明确而又全面的

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学模式作为整体的教与学计划的一部分来运作,教与学计划

包括合作性的小组学习和独立学习。利用一系列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利

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

整班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复习:复习上次课的概念和技能(如果合适的话,了解一下课后作业)。

呈现知识:讲课前给学生预演一遍课程的纲要和范围,介绍关键词和主要概

念,循序渐进地讲授,从所熟悉的内容开始,使用生动的解释和实例。

让学生参与讨论:以意义为重点内容,通过快节奏的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通过高质量的提问衡量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设计以课程内容为重点的活动,并实施学习活动。

总结和复习:学生问一些后续问题,分享研究结果和得出的结论;老师补充

要点,强调中心思想,总结成绩。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有显著的影响力,

因为它能够利用集体行动实现合作共赢。它把民主过程的动态表现与学术探究的

过程合二为一。通过发展“学术”技能和社会技能来鼓励积极参与学习与合作行

为。因此,这种模式要求学生练习并完善他们的洽谈、组织和交际技巧,发现问

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收集、诠释证据,进行假设、检测和再

次评价。

Page 7: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精粹撷取

7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由一系列策略组成,这些策略都以下列原则为基础:

积极的相互依赖:在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觉得彼

此心心相印、小组的成功有赖于所有成员的成功。

个体责任: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肩负起证明自己学习成就的责任。

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小组成员彼此非常亲近,他们之间的对话促进彼此不

断进步。

社会技能:使小组能有效运作人际交往技能(如轮流做事、相互鼓励、彼此

倾听、给予帮助、澄清事实、共同检查、相互理解、一起探究等)。这些技能促

进交流、增强信任、增强了领导、完善了决策、提高了处理矛盾的能力。

小组的自我评估:小组成员评价他们的合作活动和目标改进之处。

3、归纳式教学模式

归纳式教学是来自信息处理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形

成、检验、并运用分类,来组织他们对某个话题或某个主题领域的看法。

归纳式教学模式的流程:

确认与主题或问题相关的信息。

把具有共同特征的各项归为一类。

把信息分类,并标注分类标签。还包括确认、探究决定性的关系,并进

行推论。

创设假设和预测结果。

归纳式教学模式遵循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向学生呈现信息或

数据集,并要求学生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数据集取自于某一学科领域,旨

在促进某一话题或主题的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前征集数据集或者是老师指导学生

收集。如果由老师收集,那么准备数据集的时候就要把一些概念牢记在心。为了

让学生参与这种教学模式,老师要从向学生呈现数据集开始,在随后的课堂中

鼓励学生创设并形成他们自己的数据集。学生对归纳式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都有

体验,并在开始收集更复杂的数据之前就有以这种模式学习取得成功的经验,这

一点是很重要的。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课堂研究指南》

作者:[英] 戴维·霍普金斯(David Hopkins)

Page 8: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精粹撷取

8

精粹撷取

理想课堂是互动有效的课堂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实现师生双方互动。高效的教

学本质上就是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

这一时空中,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

上、行为上的改变。

课程实施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师生互动应该是开放的、多

元的,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思想,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

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才会使教学成为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才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有效师生互动的特征

教学目的:师生教学相长,促进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师生关系:师生平等、民主、和谐。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爱其学”;

老师“尊重、关心、信任”学生。

教学方式:对话互动,增强共同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的心灵对话、情感交流、新知识的发现。包括双向主动(教师引导和启

发学生,学生主动协调配合,积极思考及主动回应)、双向能动(师生

双方都应发挥主动能动性)、双向促进(教师提问、启发;学生反问、

质疑)。

教师和学生为教学活动的“双主体”,通过课程中介形成交往互动的关系,

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

生关系。课堂教学不只是实现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更是师生共

同构建知识、形成学生健康人格、充分展现教师教学智慧、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

长的过程。

二、师生互动的实施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

Page 9: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精粹撷取

9

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

进者。通过“教”唤起学生的“学”,构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让学生由“学

会”过渡到“会学”。

1、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对学生的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学生

的心理重压,而且要尽可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

问、敢辩、敢写,让他们在无拘无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学习。

创设互动的教学情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的教学情境能为实

现教学目标服务,或能成为新知识生成的感性教材,或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或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学情境尽可能地联系学生实际,这样的教学环境使

学生倍感亲切。其三,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这样学生才愿意参与讨论,

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话可说。创设情景后,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和启发,

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一堂课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导入新

课,层层推进教学内容,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断地设置新的教学情境。

2、以多项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师生能否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同时也深受

学生自身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项互动合作。教师

应当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

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一

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察别人是否能懂得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

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

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而教师并不着急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

考余地,师生一起商量着解决。

进行多项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

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

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

知识,共同操作发现新知识等。

Page 10: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精粹撷取

10

3、通过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学系统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生成学习材料,这样生成

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特征,同时让学生对形成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不同

的分类就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而分类中产生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看到知识的

来源和变化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建立新知识结构,教师指导提炼概括。通过学生思维操作

与交流讨论,把新知识点与原知识经验进行沟通,使新知识不断同化或顺应到原

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使知识编织成网,构成立体的知识体系,从而建立新的认知

结构。

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化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取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从纵

横理顺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教学题材来自教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课堂时空变静态封闭式为动态开放式;

设计的练习呈现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策略开放等。

4、以教学开放为前提,建立“互主互动”的教学策略

“互主互动”的教学策略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求是开放的,而不是预先制定一

个框框将课堂封闭起来;“互主互动”的教学策略在运用中具有随机性,要突出

交流、交往,而互动、互助、互促、互评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

励期望其成功,营造宽松、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是成功教学的前

提。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心理倾向指向明确。教学目标应符合学

生实际,具有层次,以引发学生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方能有效激发学

生学习动机。设立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把握有利时

机,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需求之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促使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提供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成功需要:激励性评价应

贯穿教学全过程,设计问题与训练应有梯度和挑战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

活动和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摘编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张玉彬

Page 11: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他山之石

11

他山之石

对分课堂

——复旦大学的经验介绍

对分课堂强调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把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

学生讨论;二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

学习和个性化吸收。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主动

参与,教师必须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

堂的格局。

对分课堂上,教师介绍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但不穷

尽教材内容。学生通过教师讲授把握章节的基本内容,理解了重点、难点,大大

降低了课后学习的难度。课后学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

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过程,完成对教材内容更为全面的学习与理解。内

化吸收后,学生再回到课堂上,分组讨论自己学过的内容,然后与全班和教师进

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同一内容,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分组讨论三个过程分

阶段学习,理解程度不断加深。

简言之,本堂课讨论上堂课讲授的内容,这样“隔堂讨论”让学生有备而

来,显著提高了讨论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隔堂讨论”是对分课堂与传统讨论式课堂的根本不同,也是对分课堂的关

键创新。对分课堂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无需大量投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

学方法。虽然高度互动,但因讲授时教师面对全班,而分组讨论时教师并不需要

参与讨论,对分课堂对班级规模并没有限制,大班、小班教学都可应用。

案例一:对分课堂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

1、课程特点

“社会研究方法(A)”是社会科学实验班的必修课,学生众多,班上的大

部分同学是一年级社会科学实验班的同学,也有少部分社会科学相关专业二、三

年级的学生修读。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统计知识,也是第一次接触社会研究方法。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对社会科学研究思路有一个基本了解,为进一步深造打

下基础。课程内容聚焦于项目设计而不涉及数据的具体收集和分析。

Page 12: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他山之石

12

2、课程实施

每个小组整个学期需要完成一个小组项目,要求从选题出发,做出一个完整

的项目设计。高度重视小组项目,在课程考核中给予 41%的比重。学生需要在第

三周确定选题,做 5 分钟的主题演讲(5%),第九周进行阶段性结果讨论和小组

互评(6%),第 14 周做开题演讲(10%),第 16 周提交项目申请书(20%)。

复旦的新生并不适应这种模式,他们对这种小组项目本身不喜欢,很多人认

为小组成员会拖自己的后腿。他们不愿意在课外协调合作,所以第一次小组演示

的时候能感觉到大多项目都是拼凑出来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尝试对分课堂模式。每次课有三节课时间,前两节课教师讲

授基本概念,第三节课留给学生们讨论小组项目。讨论的内容就是把前两节课的

基本概念运用到自己的小组项目中。其中两次课上还引入了小组互评环节。

3、课程效果

由于引入对分课堂的时间较晚,再加上学生人数多,因此只要求学生在课前

预习所讲的内容,并安排了五次随堂测验进行考察检验,讨论效果非常好。同学

们的讨论非常积极,有好几次课间时间还有许多同学仍然在讨论。同学们对项目

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同学一开始做项目想得很简单,在讨论的过程中

发现许多问题非常复杂,让他们对做项目有了更多的兴趣。同学们对小组互评环

节评价很高,觉得很有挑战性。从其中学生递交的项目大纲中可以看出,学生在

项目上花了更多心思,整体质量较第一次演示时高了许多。

整体而言,这次应用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分课堂。但通过这次应用明显

看出对分课堂“把一部分课堂时间给学生主导”这种理念的魅力。总体来说,学

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提高,对课堂内容也有了更多的兴趣。

案例二:商科“市场调研”课程的对分课堂实践

1、课程特点

由于“市场调研”是全校性选修课,授课对象以文科专业学生居多,从大二

到大四都有。学生管理学或营销学基础几乎为零,统计学和数学的知识也比较薄

弱。如果像平常的专业课一样,直接进行满堂灌式的讲课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担,

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采取传统案例教学法的话,他们在管理和营销

的知识上有很大挑战。

Page 13: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他山之石

13

2、课程实施

“市场调研”课程采取对分课堂的形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

习当中,于讨论中相互学习、纠正错误、加深了解。如若不然,平时学生交作业

只是应付性的完成,期末考试之前临时背书,这样的教学是无法起到真正效果的。

针对全新的零基础学生讲授市场调研,要求学生购买指定教材,对分课堂讨

论都基于该教材和教材课后的思考题。

①每周授课之后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或是读书笔记。布置作业是为了确保

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谈得上实践和应用。很多课甚至是

专业课,学生都不愿意阅读书本。而读书笔记与对课本内容的讨论能很好地解决

这一问题。

②下一周第一节课学生组内讨论,分享每个人的课后作业,交流各自的看法。

之后会给出一定时间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

学生都能听到别人的想法。初学者也能更好地理解,互相之间的学习加深了学生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③之后的汇报则是一个整理和表达的训练,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讲台上对自

己的所听所感进行总结。将不同的人的观点整合起来进行表达本身就是一个学习

的过程,之后有条理的阐述更是一个锻炼。

管理学的课程都是需要实践的。本学期也给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将学

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分配一个市场调研任务,老师支持学生走进市场,观察现实,

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课程效果

本课程初次使用对分课堂模式,总体来说,学生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参与程

度也很高,但因为教室的桌椅难以移动,造成了讨论过程中的不便,甚至无法进

行组与组之间的穿插讨论。总而言之,对分课堂方法值得尝试,教师可以在实施

中依据各课程不同的特点进行调整。

摘编自复旦大学《教与学专刊》

作者:张学新 田丰 褚荣伟等

Page 14: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好书推荐

14

好书推荐

优质教学的 11 条准则

最直观的“智能黑板”也永远无法替代拥有知识和激情的教师,因为只有他

们才能激励学生去掌握那些将来从事学术或学术以外的工作所需的有用技能。本

书梳理出优质教学的 11 条准则,并运用教学实例逐一阐明,旨在帮助教师重获

激情,找到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的途径,并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让

学生明白教师在为他们的成功而奋斗。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分章节介绍十一条优

质教学准则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

第一章的主题是“拥有从教的强烈使命感”,优质教学的第一条准则是必须

在感受到教学的强烈使命感(所有职业的源泉)后,才能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教

师扮演的是一种受到密切关注的榜样角色,他们的实际行动比语言更能传达信息。

第二章的主题是“向学生展示并传递学习的快乐”,优质教学的第二条准则是教

师要向学生展示并传递学习的快乐。本章通过案例阐述了优质的课堂能够容纳不

同的观点,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并乐于看到学生身上所展现出的独特性。教师

永不停止学习的步伐,并与学生分享新发现和新见解,实现“教育让活跃的人安

静下来,也让安静的人活跃起来”。

第三章的主题是“专注来自教学的回报”,优质教学的第三条准则强调教师

必须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并将眼光放在教学的回报上。优秀教师在传授知识时,

要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知识的机会。只有开始运用某项知识时,才能被称作是真

正地掌握了这项知识。本章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开学第一天就让学生选择目标的

做法,可以让他们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负起责任。第四章的主题是“有组织能

力,并对学生的成功负责”,优质教学的第四条准则是要成为一个有组织能力的

教师,并对学生的成功负责。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辩论可以促进其学习各种研究

技巧,辩论过程中引用各种数据时,学生的基础阅读、写作、数学、计算机、交

流和团队合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此外,要运用小组式的班级教学系统,教师必

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学安排也应更富有弹性。本章强调,优质教学一个最

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必须开发出一整套教学系统来记录教学过程。

Page 15: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好书推荐

15

第五章的主题是“学会提要求,学会获取”,优质教学的第五条准则是要学

会提要求,如此才可能会有丰厚的收获。对于教师而言,当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

无法满足教学计划时,要学会提要求,实现自己理想的课堂教学。此外,网络论

坛能使同行间的接触变得更为简单,为你的问题提供可行的建议。第六章的主题

是“保持公正,随时做好准备”,优质教学的第六条准则是要做一个保持公正,

并在问题发生前就做好准备的老师。课堂需要规则,设定规则时应以营造课堂秩

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为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课堂规则的制定、解释和演示,以

及创设课堂规则的要点。

第七章的主题是“学会运用常识”,优质教学的第七条原则是当教师做出影

响学生的决策时,要多运用常识。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也需要根据自己

的直觉而不是通用的解决方法来处理问题。巧妙运用教学工具库中的“测谎仪”,

对规则的实施加以控制。第八章的主题是“思想开放、学会变通”,优质教学的

第八条准则是要具备开放和变通的态度,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本章通过案例阐

述保持开放和变通的心态,可以更好地运用许多意外的机遇,让学生深刻地理解

教学,并真正帮助那些处于艰难境地的学生。

第九章的主题是“无所畏惧”,优质教学的第九条原则是要变得无所畏惧,

但要事先确定自己是正确的,或是这件事值得你为之努力或“斗争”。在教师的

教学生涯中,要具备足够的智慧去发现学校体系中真正的权利所在。第十章的主

题是“提高对自己和学生的期望”,优质教学的第十条准则是要提高对自己和学

生的期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秉持高标准,但同样应该允许小范围的失败。强调

教师对学生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为他们感到遗憾。

第十一章的主题是“拥有远见”,优质教学的第十一条准则是要拥有远见,

因为生活的棱镜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语言和态度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因此

要特别仔细的选取能赋予我们最大力量的话语和生活态度。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

学会及时寻求帮助、与职教老师和辅导老师及时沟通、改变对待学生的方法。此

外,在课余时间请教学生如何改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美]维琪·吉尔(Vickie Gill)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年 2 月)

Page 16: 教师促进中心(OTA · 务的地方,教师就必须擅长于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群体。课堂 管理的研究重点: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0

教师促进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

顾问:吴冬梅 周明生

编审:朱宁洁 林 昱 郭剑川

编辑:王 冬 曹明新 李晓彤 张傲

地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工实验楼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