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政策着力点应从数字目标转向底线管理jjsb.cet.com.cn/zgjjsb/20200413/a01.pdf2020/04/13...

1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张娜 电话:( 010 81785188-3013 电子邮箱: zhangna_freesina.com 美术编辑:中一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 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 weibo.com/cetwb 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 102209 电话:( 010 81785188 (总机) ( 010 81785188-5100 (编辑部) ( 010 81785186 (广告部) ( 010 81785178 (发行部) 传真:( 010 81785121 电邮: 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 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 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 010 81785188-5100 81785111 国内邮发代号: 1-218 国外代号: 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 010 81785178 全年定价288 CHINA ECONOMIC TIMES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200 2020 4 13 星期一 6063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 4 零售价: 1.20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中国经济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2 版:精准打出“稳外贸” 政策组合拳 4 版:加速构建强大 安全的供应链体系 时报时评 (5) 本报记者 徐蔚冰 日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 球的迅速蔓延,疫情对中国宏观经 济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而不是简单 的内生性市场失灵带来的周期性 变化和危机性变化。那么,在巨大 压力之下,应该如何进行精准判 断,政策又该如何科学设计呢?中 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 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用新理论新框架分析这 一轮世界经济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 从国家统计局 发布的 1-2 月份多项宏观经济数据 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 济带来的损失超越了所有人的预 期。您怎么看? 刘元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 于宏观经济参数的冲击,大大超越 19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各项宏观参数都 创造了历史新低。尤其是疫情给 人们带来的超级恐慌,是这两次危 机不可比拟的。 这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 宏观经济的冲击是一种停摆效应, 而不是简单的内生性市场失灵带来 的周期性变化和危机性变化。既有 供给侧的大幅停摆,也有需求侧的 消失,对中国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 的冲击都超预期,只有在复工复产、 经济循环恢复后才会真正显现。 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在未 来疫情充满变数和不确定的情况 下,还有可能继续深度衰退,这将 导致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 出现崩溃,失业率极速增长。如美 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 姆斯·布拉德预测,由于为应对新 冠肺炎而停工,美国第二季度的失 业率可能达到 30%,国内生产总值 GDP )将史无前例地下降 50%这种休克停摆效应不仅体现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深度回落,更 重要的是造成超级恐慌和市场信 心崩溃。这一次危机已经超越了 传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范 畴,因此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金 融危机理论、周期理论需求管理理 论都不适用了。要用新理论与新 框架来分析这一轮世界经济的 变化。 当然,世界经济停摆与金融危 机是否发生没有特别的关系,金融危 机的根源在于疫情导致管控模式的 强化,供应链断裂和休克停摆的悲观 预期引起金融波动。此外,地缘政治 冲突引发的石油战、美国的股市泡 沫、企业债务杠杆,全球自 2008 年以 来一直没有解决的八大全球超级问 题等也是主要原因。危机救助在不 同模式下的内涵不一样。 疫情导致停摆,既需要行政生 产体系推动,也需要需求推动,这 一次的疫情给全球宏观经济学界 带来一个新的话题,就是超级疫情 经济学。 我国经济社会目标须从 保增长调整为底线管理 中国经济时报: 今年 1-2 月份 的宏观数据显示,疫情造成了供给 侧和需求侧的同时下滑,其中需求 侧下滑 17 个百分点,供给侧下滑 12 个百分点,需求侧的收缩比供给侧 的收缩更加厉害,您认为,政策应 该如何指导经济恢复良性运行? □□□□□□□□□□ (下转 2 版) 本报记者 陈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 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 见》)。《意见》共 32 条,提出包括土 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在 内的生产要素将进一步市场化,并 指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 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 件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商品和服务 市场化进展迅猛,已有97%的商品和服 务由市场定价,但要素市场发育明显滞 后,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相对有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 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 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国 家早就出台了“新 36 条”,旨在打破 旋转门、玻璃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 是,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 业在要素使用上存在不同价格的问 题。例如,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 业融资难题一直存在。此外,在土 地融资方面,尽管主要是通过招拍 挂来实现土地的有偿流转,但是在 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所有制企业 中,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 余淼杰表示,如果产品市场和 要素市场全部真正实现了市场化 定价,一个有序且统一、开放的国 内市场就会形成,这有利于我国实 现规模经济递增,有利于我国释放 更多的规模经济活力。 “此次《意见》是高度认识要素 市场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其 发布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地标志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走向成熟, 并且正迈向新的建设进程。”余淼 杰表示。 □□□□□□ (下转 2 版) 周子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 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 改革部署,也是我国第一份系统 性、完整性地阐述要素市场化改革 思路的重要文件。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 势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 压力。有鉴于此,破除阻碍要素自 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 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化 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 有利于盘活“沉睡”的要素资源,激 发要素蛰伏的增长潜能,推动经济 平稳健康发展。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 来,我国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经济较 快增长,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 资本等三项要素投入发挥了巨大 作用。但是,当前中国传统要素投 入的可持续性和投入效率都在递 减,旧的增长模式遇到障碍,必须 进行新的改革突破。未来中国要 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社会转型,向 高质量发展迈进,中国改革的突破 点就在要素市场。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 个重要方面就是全面提升中国的 全要素生产率,这是中国经济下一 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应 当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产业 层面、要素层面和制度层面等三个 层面的任务。产业层面包括推进 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 业结构等,其对应的是“产业转 型”。要素层面重点是在微观层 面,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 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 提高要素生产率。主要包括通过 价格改革、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 场开放等,其对应的是“要素配 置”。制度层面包括加快推进国企 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化投融 资体制改革、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加 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改 革、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教育改 革等,其对应的是“制度改革”。因 此,中国必须扩大市场空间,全面推 进生产要素的改革,释放社会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意见》对 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出诸多实质性 举措。比如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 化配置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城乡统 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引导劳动力 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上,深化户 籍制度改革;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 化配置上,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 度;在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上, 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等。 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破冰必然有 利于促使经济形成良性循环,有利 于中国整个经济蛋糕做大做好。 未来中国要实现产业与消费 “双升级”,必须更多依靠后两大要 素的潜力释放—科技创新和制 度改革带来新的红利,通过提高全 要素生产率,来对冲经济下行因 素,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到下半 场,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只是重点不在于现有的大城市,而 在于要把以往孤岛型城市转变为网 络型城市,进一步拓展城市带、城市 圈,在大城市之间带动大量小城镇 发展,推动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 务的均等化,带动人口居住和产业 布局的再配置,由此将可引出可观 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机会。 此外,还要通过渐进式的制度 改革和政策调整,鼓励城乡之间的 多种要素流动,提高要素的配置效 率,这应该是未来中国改革的重要 任务之一。 要素市场化改革破冰助力经济良性循环 刘元春:政策着力点应从数字目标转向底线管理 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 释出哪些信号? 本报记者 龙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新冠肺 炎疫情影响,就业难度加大的江苏 对标中央精神,以更精准、更务实、 更主动的施政理念与方式,采取一 系列的措施与对策,努力保持就业 形势稳中向好的局面,为稳定经济 发展的基本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政策,降本减负保企业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截至 2019 年末的数字显示,江苏全省仅第 三产业、个私企业从业人口占总就业 人口比重分别为42.1%65.9%保企业就是稳就业。对此,江 苏第一时间将援企稳岗政策纳入省 政府“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50 条”和 “扶持中小企业 22 条”,打出“免、 减、缓、降、返、补”的政策组合拳。 这套政策组合拳被称为江苏近 年来“最高含金量”减负新政,仅减 免企业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征企 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应对疫情 影响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项政策就可为企业减轻负担近 750 亿元。其中,社保费返还涉及 543 亿元在 3 月底已基本到账。 “前期我们的工作主要倾向于 千方百计稳住企业、稳定用工,取得 了不错的效果。”苏州市吴中区人社 局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吴中区赋 能、减负双向发力,助力企业渡过难 关: 2 月,向 14396 家企业发放稳岗 返还金 4986.16 万元; 3 月,向区内 85 家企业预拨“防疫”培训资金 829.695 万元; 2 3 月,减免区内 4 万余家单位社保费 5.5 亿元。 分类引导,优化服务扩渠道 江苏是就业大省。据统计,在 江苏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超过 1300 万人, 2020 届江苏高校毕业生达 58.6 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全力稳定农民工就业,关系到江苏 稳就业的大局。让企业招工有路、 求职者就业有助,采取重点群体分 类引导对稳就业更具针对性。 2 21 日,从昆明飞来的 MU5749 航班,搭载着日铠电脑配 件有限公司 160 名云南籍务工人员 抵达盐城南洋国际机场。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江苏省首架企业复工包机。 为了帮助这家世界 500 强企业 台湾和硕集团下属公司尽快复工, 当地政府积极联系航空公司,订制 包机接新员工,并补贴了包机的三 分之一费用。 为了让农民工及时到岗,江苏 成立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协调小组, 建立省市县、跨部门联动对接工作机 制,发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 作用,分区分级推进农民工成规模、 成批次安全有序返岗,确保农民工输 出有组织、健康有检测、承运有防护、 到达有交接、全程有追溯。 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农民工处处长陈汝军介绍,南通 市先后赴 52 地开展点对点包车集中 接运,南京市江宁区先后向 9 50 市县发送包车 193 辆次,接回务工人 4213 人,泰州市高港区“点对点” 包车接送对口扶贫的陕西淳化县员 工返岗就业,等等。 (下转 2 版) □□ 这是建设中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项目航站楼。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是构建海南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以及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是海南自贸港发展旅游业、空港物流 产业的基石。 新华社记者 郭程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Nov-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刘元春:政策着力点应从数字目标转向底线管理jjsb.cet.com.cn/zgjjsb/20200413/A01.pdf2020/04/13  ·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张娜 电话:(010)81785188-3013

■值班编委:王辉 本版责编:张娜 电话:(010)81785188-3013 电子邮箱:zhangna_free@sina.com 美术编辑:中一 组版:梅雪荣 本报在北京、杭州、武汉同步传版印刷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jjsb.cet.com.cn 中国经济时报手机报:zgjjsb.goonews.cn 中国经济时报官方微博:weibo.com/cetwb□社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编:102209 电话:(010)81785188(总机) (010)81785188-5100(编辑部) (010)81785186(广告部) (010)81785178(发行部) 传真:(010)81785121 电邮:info@cet.com.cn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昌工商广字第0011号 □本报总法律顾问:周慧明律师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址:http://press.gapp.gov.cn 本报监督举报电话:(010)81785188-5100 81785111□国内邮发代号:1-218 国外代号:D6831 邮局订户及投诉请拨打:当地邮局11185 联系本报发行部请拨打:(010)81785178 全年定价288元

CHINA ECONOMIC TIMES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00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第6063期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本期4版零售价:1.20元

对读者负责 对历史负责

中国经济时报数字报 中国经济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2版:精准打出“稳外贸”政策组合拳

4版:加速构建强大安全的供应链体系

■时报时评

(5)

■本报记者 徐蔚冰

日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

球的迅速蔓延,疫情对中国宏观经

济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而不是简单

的内生性市场失灵带来的周期性

变化和危机性变化。那么,在巨大

压力之下,应该如何进行精准判

断,政策又该如何科学设计呢?中

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

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

用新理论新框架分析这

一轮世界经济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从国家统计局

发布的 1-2月份多项宏观经济数据

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

济带来的损失超越了所有人的预

期。您怎么看?

刘元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

于宏观经济参数的冲击,大大超越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各项宏观参数都

创造了历史新低。尤其是疫情给

人们带来的超级恐慌,是这两次危

机不可比拟的。

这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

宏观经济的冲击是一种停摆效应,

而不是简单的内生性市场失灵带来

的周期性变化和危机性变化。既有

供给侧的大幅停摆,也有需求侧的

消失,对中国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

的冲击都超预期,只有在复工复产、

经济循环恢复后才会真正显现。

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在未

来疫情充满变数和不确定的情况

下,还有可能继续深度衰退,这将

导致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

出现崩溃,失业率极速增长。如美

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

姆斯·布拉德预测,由于为应对新

冠肺炎而停工,美国第二季度的失

业率可能达到 30%,国内生产总值

(GDP)将史无前例地下降50%。

这种休克停摆效应不仅体现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深度回落,更

重要的是造成超级恐慌和市场信

心崩溃。这一次危机已经超越了

传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范

畴,因此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金

融危机理论、周期理论需求管理理

论都不适用了。要用新理论与新

框 架 来 分 析 这 一 轮 世 界 经 济 的

变化。

当然,世界经济停摆与金融危

机是否发生没有特别的关系,金融危

机的根源在于疫情导致管控模式的

强化,供应链断裂和休克停摆的悲观

预期引起金融波动。此外,地缘政治

冲突引发的石油战、美国的股市泡

沫、企业债务杠杆,全球自2008年以

来一直没有解决的八大全球超级问

题等也是主要原因。危机救助在不

同模式下的内涵不一样。

疫情导致停摆,既需要行政生

产体系推动,也需要需求推动,这

一次的疫情给全球宏观经济学界

带来一个新的话题,就是超级疫情

经济学。

我国经济社会目标须从

保增长调整为底线管理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 1-2月份

的宏观数据显示,疫情造成了供给

侧和需求侧的同时下滑,其中需求

侧下滑 17个百分点,供给侧下滑 12个百分点,需求侧的收缩比供给侧

的收缩更加厉害,您认为,政策应

该如何指导经济恢复良性运行?

□□□□□□□□□□(下转 2版)

■本报记者 陈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

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

见》)。《意见》共 32条,提出包括土

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在

内的生产要素将进一步市场化,并

指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

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

件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商品和服务

市场化进展迅猛,已有97%的商品和服

务由市场定价,但要素市场发育明显滞

后,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相对有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

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

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国

家早就出台了“新 36条”,旨在打破

旋转门、玻璃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

是,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

业在要素使用上存在不同价格的问

题。例如,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

业融资难题一直存在。此外,在土

地融资方面,尽管主要是通过招拍

挂来实现土地的有偿流转,但是在

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所有制企业

中,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

余淼杰表示,如果产品市场和

要素市场全部真正实现了市场化

定价,一个有序且统一、开放的国

内市场就会形成,这有利于我国实

现规模经济递增,有利于我国释放

更多的规模经济活力。

“此次《意见》是高度认识要素

市场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其

发布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地标志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走向成熟,

并且正迈向新的建设进程。”余淼

杰表示。 □□□□□□(下转2版)

■周子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

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

改革部署,也是我国第一份系统

性、完整性地阐述要素市场化改革

思路的重要文件。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

势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

压力。有鉴于此,破除阻碍要素自

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

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化

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

有利于盘活“沉睡”的要素资源,激

发要素蛰伏的增长潜能,推动经济

平稳健康发展。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 40多年以

来,我国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经济较

快增长,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

资本等三项要素投入发挥了巨大

作用。但是,当前中国传统要素投

入的可持续性和投入效率都在递

减,旧的增长模式遇到障碍,必须

进行新的改革突破。未来中国要

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社会转型,向

高质量发展迈进,中国改革的突破

点就在要素市场。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

个重要方面就是全面提升中国的

全要素生产率,这是中国经济下一

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应

当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产业

层面、要素层面和制度层面等三个

层面的任务。产业层面包括推进

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

业 结 构 等 ,其 对 应 的 是“ 产 业 转

型”。要素层面重点是在微观层

面,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

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

提高要素生产率。主要包括通过

价格改革、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

场 开 放 等 ,其 对 应 的 是“ 要 素 配

置”。制度层面包括加快推进国企

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化投融

资体制改革、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加

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改

革、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教育改

革等,其对应的是“制度改革”。因

此,中国必须扩大市场空间,全面推

进生产要素的改革,释放社会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意见》对

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出诸多实质性

举措。比如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

化配置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城乡统

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引导劳动力

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上,深化户

籍制度改革;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

化配置上,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

度;在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上,

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等。

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破冰必然有

利于促使经济形成良性循环,有利

于中国整个经济蛋糕做大做好。

未来中国要实现产业与消费

“双升级”,必须更多依靠后两大要

素的潜力释放——科技创新和制

度改革带来新的红利,通过提高全

要素生产率,来对冲经济下行因

素,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到下半

场,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只是重点不在于现有的大城市,而

在于要把以往孤岛型城市转变为网

络型城市,进一步拓展城市带、城市

圈,在大城市之间带动大量小城镇

发展,推动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

务的均等化,带动人口居住和产业

布局的再配置,由此将可引出可观

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机会。

此外,还要通过渐进式的制度

改革和政策调整,鼓励城乡之间的

多种要素流动,提高要素的配置效

率,这应该是未来中国改革的重要

任务之一。

要素市场化改革破冰助力经济良性循环

刘元春:政策着力点应从数字目标转向底线管理

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释出哪些信号?

■本报记者 龙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新冠肺

炎疫情影响,就业难度加大的江苏

对标中央精神,以更精准、更务实、

更主动的施政理念与方式,采取一

系列的措施与对策,努力保持就业

形势稳中向好的局面,为稳定经济

发展的基本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政策,降本减负保企业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截至

2019年末的数字显示,江苏全省仅第

三产业、个私企业从业人口占总就业

人口比重分别为42.1%、65.9%。

保企业就是稳就业。对此,江

苏第一时间将援企稳岗政策纳入省

政府“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50条”和

“扶持中小企业 22 条”,打出“免、

减、缓、降、返、补”的政策组合拳。

这套政策组合拳被称为江苏近

年来“最高含金量”减负新政,仅减

免企业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征企

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应对疫情

影响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项政策就可为企业减轻负担近

750 亿元。其中,社保费返还涉及

约543亿元在3月底已基本到账。

“前期我们的工作主要倾向于

千方百计稳住企业、稳定用工,取得

了不错的效果。”苏州市吴中区人社

局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吴中区赋

能、减负双向发力,助力企业渡过难

关:2月,向 14396家企业发放稳岗

返还金 4986.16 万元;3 月,向区内

85 家企业预拨“防疫”培训资金

829.695万元;2至 3月,减免区内 4万余家单位社保费5.5亿元。

分类引导,优化服务扩渠道

江苏是就业大省。据统计,在

江苏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超过 1300万人,2020 届江苏高校毕业生达

58.6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全力稳定农民工就业,关系到江苏

稳就业的大局。让企业招工有路、

求职者就业有助,采取重点群体分

类引导对稳就业更具针对性。

2 月 21 日 ,从 昆 明 飞 来 的

MU5749 航班,搭载着日铠电脑配

件有限公司 160名云南籍务工人员

抵达盐城南洋国际机场。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江苏省首架企业复工包机。

为了帮助这家世界 500强企业

台湾和硕集团下属公司尽快复工,

当地政府积极联系航空公司,订制

包机接新员工,并补贴了包机的三

分之一费用。

为了让农民工及时到岗,江苏

成立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协调小组,

建立省市县、跨部门联动对接工作机

制,发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

作用,分区分级推进农民工成规模、

成批次安全有序返岗,确保农民工输

出有组织、健康有检测、承运有防护、

到达有交接、全程有追溯。

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农民工处处长陈汝军介绍,南通

市先后赴52地开展点对点包车集中

接运,南京市江宁区先后向9省50余

市县发送包车193辆次,接回务工人

员 4213人,泰州市高港区“点对点”

包车接送对口扶贫的陕西淳化县员

工返岗就业,等等。(下转 2版)□□

江苏:

多措并举援企稳岗促就业

这是建设中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项目航站楼。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是构建海南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以及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是海南自贸港发展旅游业、空港物流

产业的基石。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二期工程加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