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h102-a324 外勞引進政策對國人就業之 衝擊評估研究 · 外勞引進政策...

117
勞安所研究報告 勞安所研究報告 IOSH102-A324 102年度研究計畫 IOSH102-A324 外勞引進政策對國人就業之 衝擊評估研究 GPN:1010300688 定價:新台幣150The Impact of Foreign Workers Importation on the Employment of Domestic Labors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May-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勞安所研究報告勞安所研究報告

    外勞引進政策對國人就業之衝擊評估研究

    IOSH102-A324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102年度研究計畫 IOSH102-A324

    外勞引進政策對國人就業之 衝擊評估研究

    GPN:1010300688定價:新台幣150元

    The Impact of Foreign Workers Importation on the Employment of Domestic Labors

  • IOSH 102-A324

    外勞引進政策對國人就業之衝擊評估研

    The Impact of Foreign Workers Importation on the Employment of

    Domestic Labors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 IOSH 102-A324

    外勞引進政策對國人就業之衝擊評估研

    究 The Impact of Foreign Workers

    Importation on the Employment of Domestic Labors

    研究主持人:鄭乃云、李聯雄、李淑媛 計畫主辦單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研究期間:中華民國 101 年 9 月 27 日至 102 年 12 月 31 日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中華民國 103 年 3 月

    ii

  • 摘 要

    在政府開放外勞引進之後,外勞人數皆逐年遞增,若由縣市別來檢視外

    勞人數,則發現在 2011 年產業外勞引進人數最多的縣市為:桃園縣與台中

    市。此外,透過次級資料了解國人就業、國內企業缺工與外勞使用情形。在

    失業部分,資料顯示,國人的失業率 101 年維持在 4.24%左右,在缺工方面,

    基層人力缺工情況仍較其他職類別嚴重。若進一步檢視外勞人數、失業率、

    缺工率、製造業薪資成長率、經濟成長率的關係,則發現缺工率與失業率逐

    漸攀升時,外勞人數亦呈現正向增加的趨勢,但同時經濟成長率亦呈現下滑

    的情況,因此無法判斷其間是否有關聯性。

    在評估引進外勞對國人就業之影響進行實證分析部分,在外勞需求迴歸

    結果方面,政策變數為正的顯著,產業產出不顯著影響外勞的需求,缺工人

    數對外勞人數也有顯著且正向影響,其次本勞雇用人數也與外勞人數之雇用

    量成同向變動。在本國勞動需求方面,估計結果認為外勞的引進可能會透過

    產出的變動與政策的影響帶動本國產業勞工的需求,其估計參數為正,在產

    出方面亦與本勞就業呈正向關係,工資與本國勞工呈現負斜率的關係。而對

    外投資件數愈多,對本國勞工的需求愈少。

    此外,在社福外勞方面,社福外勞與婦女勞參率存在正向關係,為隨這

    年齡的增加,其正向關係程度也越低。若以教育程度來檢視,則發現社福外

    勞人數與高職、專科程度之女性勞參率相關程度較高,與其他教育程度關連

    性較低。

    關鍵詞:產業外勞、社福外勞、國人就業

    iii

  • Abstract

    Statist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 number of foreign workers imported into Taiwan is

    steadily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During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Taoyuan County and

    Taichung City were the top two areas importing foreign workers in 2011.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employment, the labor shortage situation, and the condition of

    foreign workers in domestic enterprises. The data show that the unemployment rate in

    2012 remained at about 4.24% while blue-collar workers were in a state of serious

    shortage. Furthermore, w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number of foreign workers,

    unemployment rate, rate of labor shortage, manufacturing wage growth rate, and GDP

    growth rate. We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foreign workers, unemployment rate, and

    labor shortage rate are growing year by year, while the GDP growth rate is declining.

    In addition, we investigated how foreign-worker policy affects the importation of

    foreign workers and how the importation of foreign workers affects the domestic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estimated industry-level foreign worker demand and

    domestic labor demand.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policy (the quota ratio)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mand for foreign workers, that the amount of

    labor shortag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mand for foreign

    workers, and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domestic labor i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which

    means domestic labor and foreign workers are complementary, not substitutes for each

    other. This complementarity is also confirmed by the domestic labor demand function,

    in which the foreign worker coefficient i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Furthermore, the

    coefficient of output is positive whereas wag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case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domestic labor, as expected.

    iv

  •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foreign workers in social welfare ha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however, this positive correlation

    declines as age level increases. In terms of education level, we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foreign workers in social welfare and the femal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Key Words: Foreign worker, Employment

    v

  • 目錄 摘 要 .............................................................................................................................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i

    圖目錄 ........................................................................................................................... viii

    表目錄 ..............................................................................................................................xi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一節 計畫緣由 .......................................................................................................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 .......................................................................................................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6

    第二章 我國外國勞工引進情形 ..................................................................................... 7

    第一節 我國外勞政策之變革 ................................................................................... 7

    第二節 我國外勞引進現況 ...................................................................................... 11

    第三節 外勞引進與整體經濟、產業發展趨勢之比較 ......................................... 24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30

    第三章 我國國人就業、失業與缺工情況 ................................................................... 31

    第一節 國人就業與失業情況 ................................................................................. 31

    第二節 我國產業缺工現況 ..................................................................................... 36

    第三節 外勞人數與本勞缺工、失業之趨勢分析 ................................................. 4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59

    第四章 國人就業影響評估之相關研究 ....................................................................... 60

    第一節 影響國人就業(失業)之相關文獻 ......................................................... 60

    第二節 引進產業外勞對國人就業影響之相關文獻 ............................................. 62

    第三節 社福外勞引進對國人就業影響之相關文獻 ............................................. 72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74

    第五章 引進外勞對國人就業之影響 ........................................................................... 76

    vi

  • 第一節 各項變數之選取與資料來源 ..................................................................... 76

    第二節 產業外勞影響本勞就業之評估結果 ......................................................... 81

    第三節 社福外勞之資料分析 ................................................................................. 90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9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95

    第一節 結論 ........................................................................................................... 95

    第二節 建議 ........................................................................................................... 96

    參考文獻 ......................................................................................................................... 98

    附表一 ........................................................................................................................... 101

    vii

  • 圖目錄 圖 1 研究架構 .................................................................................................................. 5

    圖 2 我國外籍勞工引進人數趨勢圖 ........................................................................... 14

    圖 3 我國產業外籍勞工引進人數趨勢圖 ................................................................... 14

    圖 4 產業外勞人數佔就業人數比重 ............................................................................ 17

    圖 5 製造業引用外勞人數前十大產業(中分類) ................................................... 21

    圖 6 製造業實質 GDP 與外勞人數趨勢圖 ................................................................. 24

    圖 7 製造業外勞人數與對外投資件數趨勢圖 ........................................................... 25

    圖 8 製造業外勞人數與產業研發支出趨勢圖 ........................................................... 26

    圖 9 電子產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 27

    圖 10 金屬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 27

    圖 11 紡織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 27

    圖 12 機械設備製造業及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

    勢圖 ................................................................................................................................. 28

    圖 13 塑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 28

    圖 14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 28

    圖 15 金屬基本工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 29

    圖 16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 .............................................. 29

    圖 17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 29

    圖 18 橡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 30

    圖 19 87-101 年我國平均失業率 ............................................................................... 32

    圖 20 86 年至 101 年台灣人力缺工情況 .................................................................. 36

    圖 21 86 年至 101 年工業與服務業空缺狀況 .......................................................... 38

    圖 22 台灣 92 年至 101 年基層人力短缺情形 ........................................................... 42

    圖 23 失業率與缺工率歷年趨勢圖 ............................................................................. 46

    圖 24 電子產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48

    圖 25 金屬製品製造業產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48

    viii

  • 圖 26 紡織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49

    圖 27 機械設備製造業+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

    之趨勢圖 ......................................................................................................................... 49

    圖 28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49

    圖 29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50

    圖 30 金屬基本工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50

    圖 31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51

    圖 32 橡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51

    圖 33 塑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經常薪資之趨勢圖 ............................................. 51

    圖 34 電子產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圖 ................................................. 51

    圖 35 金屬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圖 ..................................... 52

    圖 36 紡織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圖 ..................................................... 52

    圖 37 機械設備製造業+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

    之趨勢圖 ......................................................................................................................... 52

    圖 38 塑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圖 ............................................. 53

    圖 39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圖 ............................. 53

    圖 40 金屬基本工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圖 ......................................... 53

    圖 41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圖 ................................. 54

    圖 42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圖 ......................... 54

    圖 43 橡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空缺人數之趨勢 ................................................. 54

    圖 44 電子產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圖 ................................................. 55

    圖 45 金屬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圖 ..................................... 55

    圖 46 紡織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圖 ..................................................... 55

    圖 47 機械設備製造業+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

    之趨勢圖 ......................................................................................................................... 56

    圖 48 塑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圖 ............................................. 56

    圖 49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圖 ............................. 56

    ix

  • 圖 50 金屬基本工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圖 ......................................... 57

    圖 51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圖 ................................. 57

    圖 52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圖 ......................... 57

    圖 53 橡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平均工時之趨勢 ................................................. 58

    圖 54 社福外勞人數與女性勞參率之趨勢圖 ............................................................. 92

    x

  • 表目錄 表 1 我國外籍勞工引進情形 ........................................................................................ 13

    表 2 產業外勞人數佔就業人數比重 ............................................................................ 17

    表 3 歷年各縣市引進產業外勞人數佔整體產業外勞引進人數比例 ....................... 18

    表 4 歷年各縣市引進社福外勞人數佔整體社福外勞引進人數比例 ....................... 19

    表 5 各產業外勞引進人數佔整體產業外勞人數比列 ................................................ 22

    表 6 我國本國勞工失業情形-以離職前失業比率來檢視 ....................................... 33

    表 7 我國本國勞工失業情形-以失業人數來檢視 ................................................... 34

    表 8 我國本國勞工就業情形-以就業人數來檢視 ................................................... 35

    表 9 工業及服務業歷年空缺概況 ............................................................................... 37

    表 10 各行業廠商短缺員工概況 ................................................................................. 39

    表 11 各職類別歷年短缺員工概況 ............................................................................. 40

    表 12 101 年基層勞動力未能推介就業之原因 ........................................................ 43

    表 13 101 年基層勞動力求才機會未能補實之原因 ................................................ 44

    表 14 歷年我國外勞人數、失業率、缺工率、製造業薪資成長率、經濟成長率 . 45

    表 15 民國 101 年失業率最高的九縣市之產業外勞人口數量及勞動比例 ............. 47

    表 16 民國 101 年失業率最低的二縣市之產業外勞人口數量及勞動比例 ............. 47

    表 17 產業外勞計量模型變數選擇說明 ..................................................................... 78

    表 18 實證研究變數之敘述統計 ................................................................................. 80

    表 19 社福外勞變數選擇說明 ..................................................................................... 81

    表 20 縮減式的估計結果 ............................................................................................. 84

    表 21 外勞需求與本國勞工需求迴歸普通最小平方法之迴歸估計結果 ................. 87

    表 22 外勞需求與本國勞工需求迴歸估計結果-隨機效果與固定效果模型 ............ 88

    表 23 社福外勞變異數分析之結果 ............................................................................. 91

    表 24 社福外勞人數與其他變數之相關性檢定 ......................................................... 92

    表 25 社福外勞人數與女性勞參率之相關性檢定-以年齡分層檢視 ........................ 93

    表 26 社福外勞人數與女性勞參率之相關性檢定-以教育程度分層檢視 ................ 94

    xi

  • xii

  •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計畫緣由

    自政府開放引進外勞以來,外勞與本國勞工在就業市場的競合關係,

    一直備受各界關注。日前外勞人數日益攀升,至 101 年底,台灣外勞引進

    人數為 44 萬 5579 人,其中產業外勞為 24 萬 2885 人,社福外勞人數為 20

    萬 2694 人。而 101 年底我國各職類別平均失業比率為 3.36%,其中與外

    勞替代關係較為顯著的基層勞動力之生產有關工人、機械設備操作工及體

    力工之失業比率相對於其他職類別高,為 4.42%,各界擔心外勞已對本勞

    工作機會產生排擠效應。故引進外勞固然能解決一國勞力短缺的問題,但

    其對本國勞工就業機會的排擠、對社會整體面的影響等,皆不容忽視。

    透過國內、外文獻資料彙整發現,引進外籍勞動對國內勞動者的影響有

    正、反兩面,企業一方面可藉由雇用外籍勞工降低成本,擴大生產規模,

    進而增加雇用本國勞工,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雇用外勞之勞動成本較低,

    而以外勞替代本國勞工,被替代掉之本國勞工極可能為低教育、低技術的

    就業者。因而各國在探討外勞對本國所帶來影響時,對就業市場的影響特

    別受到重視。

    我國自 1989 年開放外勞引進之後,有相當多的學者專家就引進外勞

    對國內就業市場等相關議題進行研究,若以研究方法區分國內相關研究,

    則可概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僅就此議題進行觀念性或邏輯性的分析,

    並未進行實證研究或量化分析;第二類是以部分均衡模型進行量化分析,

    亦即只考量外勞政策對單一部門(如就業市場)或單一行為(如廠商勞動

    需求)的影響;第三類則是以一般均衡模型進行量化分析,亦即同時考量

    外勞政策對經濟體系所有部門之影響。

    1

  • 但各文獻因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有相當大的歧異。究其原

    因,除了各研究所建構的實證模型,以及所分析的資料來源與資料期間不

    同之外,更主要的是引進外勞對企業與勞工的影響原本就是正、反面並

    存,有些企業與勞工會因此受益,另有些則會受損。此外,即使就同一廠

    商而言,引進外勞對其雇用本國勞工的影響也會有規模效果與替代效果。

    前者是指引進外勞會使廠商勞動成本降低,利潤增加,生產規模擴大,進

    而增加雇用本國勞工;後者則是指外勞成本較低,廠商為追求成本極小

    化,便會以外勞取代本國勞工。由於這二種效果對本國勞工就業之影響方

    向相反,而國內文獻並未予以區分,導致實證結果正負互現。

    除了結論不一致外,多數各相關文獻皆將引進外勞視為外生變數。雖

    然企業能引進外勞數量是由主管機關決定,但這不表示它就是外生決定,

    因為主管機關在決定外勞總額時,往往會考量國內就業市場之供需狀況。

    當國內企業缺工問題嚴重時,主管機關所核定之外勞人數便相對較多;反

    之,當失業人數增加時,核定人數就比較少。再者,為確保本國勞工就業

    機會,主管機關規定企業必須先增聘一定名額之本國勞工,才能引進外

    勞。這些政策與措施都會使引進外勞具有內生變數的性質,也會使企業所

    增雇的外勞與本國勞工數量做同時同向的變動。

    由上述得知政府外勞總量的訂定與外勞引進的影響評估息息相關,台

    灣外勞總額的訂定在外勞引進管理法治化之前,勞委會是以行政裁量的方

    式管制外勞數量,一方面指定開放的行職業與每個行職業可以引進的數

    量,另一方面以政策宣示的方式,對外宣布可以接受的外勞總額。就業服

    務法通過之後,勞委會在法律授權的範圍內,對外勞數量的控管仍有高度

    的主導權,亦即由勞委會視國內就業市場供需狀況,調整開放引進的行職

    業別與個別廠商之外勞核配比例。

    2

  • 從制度設計來看,這種過於權宜的作法不僅降低外勞政策的可預測性,影

    響雇主的決策,更容易造成外勞使用流於浮濫。因此,勞委會曾委託國內

    學者馬凱、吳惠林與藍科正(1996)進行專案研究,希望能估計出合理的

    外勞總量[1]。除上述研究外,辛炳隆等人(2006)也曾嘗試利用國際比較

    的方式對此議題進行研究。亦即藉由迴歸分析找出各國外勞總額人數與各

    相關因素之間的關聯影響,再將我國資料帶入此關連影響帶,以算出我國

    合理之外勞總量。該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在各項因素中,只有各國的實質

    GDP 成長率,對藍領外籍就業人數(流量)占總就業人數比重所產生之影

    響,達到顯著性水準[2]。

    為了突破上述量化分析之困局,行政院經建會委託國內學者以德菲法

    問卷調查方式詢問國內 31 位勞資政學界對外勞議題有深入瞭解之專家,

    瞭解其對外勞總額應如何決定的看法(辛炳隆、劉宜君,2008)[3]。此一

    研究主要是利用德菲法蒐集專家學者的意見,並尋求共識,而其最後的發

    現僅止於找出共識性較高的指標與相對權重,對於合理外勞總量的推估,

    並未涵蓋其中。

    彙整上述資料發現,國內對於外勞對國人就業影響量化分析較為缺

    乏,分析的細緻度亦不足,且多數文獻著重於外勞人數與國人就業因子間

    之探討,對於外勞政策面因子與國人就業情況間之討論,則相當缺乏。多

    數文獻皆將引進外勞視為外生變數。雖然企業能引進外勞數量是由主管機

    關決定,但不表示它就是外生決定,這些政策與措施都會使引進外勞具有

    內生變數的性質,也會使企業所增雇的外勞與本國勞工數量做同時同向的

    變動。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就是要針對目前外勞引進政策與與

    外勞之引進對國人就業狀況進行影響評估,以作為後續外勞政策檢討及規

    劃之參考。

    3

  • 第二節 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一)文獻回顧及資料剖析:針對本研究所涵蓋之主題,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

    即蒐集及分類整理我國外勞引進政策影響我國勞工就業狀況的相關文獻,並

    作資料剖析、綜合結論。另蒐集其他國家外勞引進政策,並進行彙整及歸納。

    (二) 找出我國外勞引進政策中可能影響我國勞工就業狀況的重要因素(含外勞引

    進政策的質化因子及運用狀況的統計項目因子)、外勞引進政策可能影響我

    國勞工就業的重要面向。

    (三) 外勞運用狀況的統計資料蒐集:依據專家學者座談會的討論結果,彙整出外

    勞引進重要政策因子及其就業影響重要面向後,從主計處、勞委會職業訓練

    局等相關單位,蒐集如外籍勞工就業人數、從事行業人數等等與外勞運用狀

    況有關統計資料。

    (四) 統計分析:進行我國外勞引進政策中可能影響我國勞工就業狀況的重要因

    素,與我國外勞引進政策可能影響我國勞工就業的重要面向因子的關聯性統

    計分析。

    (五) 提出我國外勞引進政策影響我國就業狀況的綜合結論。

    4

  • 第三節 研究架構

    評估引進外勞的對本國國人就業的影響評估是本研究最主要工作,為

    達此一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蒐集與彙整國內外相關文獻,藉以瞭解國內

    外相關研究之執行方法與成效,另設定影響變數,並蒐集相關次級資料,

    進行實證分析。在影響評估方面,由於社福外勞與產業外勞特性不相同,

    且政策亦不相同,因而在此將其分開評估。依據上述原則,本研究的研究

    架構如圖 1:

    圖 1 研究架構

    外勞引進狀況與國人就業情況

    國內外文獻 外勞政策目標

    政策影響因子

    外勞人數(外勞需求) 其他影響就業因子

    對本國勞工需求的影響

    5

  • 第四節 研究方法

    針對上述研究內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

    (一)文獻回顧

    蒐集與彙整國內、外相關資料,針對本研究所涵蓋之議題,整理國內

    外相關文獻,藉由歷史資料瞭解國內外勞引進政策之發展趨勢、外勞引進

    情形、國人就業與失業情況。此外,透過文獻瞭解國內外專家學者在評估

    引進外籍基層人力之影響時,所採用的評估方法與評估結果。

    (二)次級資料分析

    本研究主要利用勞委會、經濟部、主計處、內政部、衛生署等相關次

    級資料,蒐集外勞政策、外勞引進總人數、外勞依引進類別之引進人數,

    本國勞工就業人數、本國勞工就業率、本國勞工失業人數、失業率、本國

    勞動參與率等統計資料,以瞭解引進外勞之人數、外勞政策、國內就業市

    場供需情勢之變化與趨勢。

    (三)統計分析

    將所蒐集重要影響因子之次級資料,利用相關分析方法(如相關分

    析、迴歸分析、個體(總體)計量經濟模型之建立與模擬等)評估外籍勞

    工引進人數增減與外勞引進政策之量化因子對國內勞工就業之影響,如引

    進一個外勞分別能創造(或減少)本國專技人員與非專技人員多少就業機

    會等,並依據評估結果,研提具體外勞政策建議。

    6

  • 第二章 我國外國勞工引進情形 受到經濟長期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普及、工作價值觀念的改變以及少

    子化等因素之影響,願意從事製造業和營造業的國人相對越來越少,使得

    基層勞動人力相當缺乏,造成企業經營相當大的壓力,因而政府引進外

    勞,希望可以舒緩此方面的問題。但引進外籍勞動對國內勞動者的影響有

    正反兩面的效果存在,企業一方面可藉由雇用外籍勞動降低成本,擴大生

    產規模,進而增加雇用本國勞工,另一方面也會因為雇用外勞降低勞動成

    本,而以外勞替代本國勞工。由此可知,外勞引進與本國國人就業情況息

    息相關,因而本章節利用政府統計之次級資料,瞭解目前本國外勞引進的

    情況。

    第一節 我國外勞政策之變革

    一、產業外勞政策之變革

    我國正式引進外籍基層勞工始自民國 78 年,當時由於國內缺工嚴重,加上

    政府正在推動十四大建設急需基層勞動人力,因而政府開放以專案引進的方式開

    放重大工程及五百戶以上國民住宅工程之民間得標者可以專案申請引進外勞。爾

    後,又在民國 80 年同意紡織業、金屬基本工業、金屬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修配

    業,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修配業及營造業等六項行業的 15 種職業,於國內

    無法找到適當勞動力時,得以專案方式申請引進外勞。

    後來政府擔心外勞之引進可能會排擠國人之就業,影響國人之就業時

    之勞動條件,特於民國 81 年 5 月公布「就業服務法」,其中明文規定「聘

    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會、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

    社會安定」。

    7

  • 雖然剛開始,政府對引進外勞的態度十分保守,但由於國內缺工問題

    的持續,國內企業對外勞的需求不減,為使外勞引進與管理有明確的法律

    依據,因此我國政府於 81 年發佈「外國人聘僱許可及管理辦法」,外勞

    引進正式進入法制化階段。政府外勞開放引進的行業與職類也逐漸增加,

    如民國 81 年 9 月第二次對產業及營造業開放引進外勞,包括重要外銷行

    業、與產業發展具重要關聯性行業以及工作性質辛苦缺工嚴重但對產業發

    展仍具重要之行業,合計共有 63 種行業,82 年又陸續開放 11 種行業引進

    外勞。

    隨著開放行業的增加,國內引進外勞人數急遽上升,由於擔心會排擠

    國人之就業,勞委會於民國 83 年 3 月對外宣稱將暫緩引進外勞,而就現

    有外勞配額循環使用。此項政策宣布之後立即引起國內工商團體反彈,迫

    使勞委會在同年 8 月對外勞聘僱解凍,並新增開放經濟部加工出口區及科

    學園區,以及 3K 產業專案申請。同年 10 月開放重大投資製造業申請。政

    策變動的結果是外勞人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逐年增加。

    我國外勞政策在經過十年擴張期之後,受到國內失業率升高的影響,

    87 年起開始轉向緊縮,除將原本循環使用的製造業及營造業外勞名額每年

    遞減 5%之外,新增產業外勞申請案也僅限於重大投資專案引進。此項政

    策改變導致國內產業外勞名額愈來愈集中在高科技產業與大型企業,缺工

    較為嚴重的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反而不容易申請到外勞。

    為振興國內傳統產業,解決國內結構性失業問題,並提高引進外勞對

    促進本國勞工就業之效果,勞委會決定以漸進方式將產業外勞名額由高科

    技產業移向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除了將科技產業申請重投專案的門檻提

    高,並降低外勞核配比例外,並於民國 95 年以定額方式重新開放 3K 產業

    特定製程可申請外勞,以及首次允許部分產業的夜班工作可以申請外勞。

    此外,96 年 10 月更宣布取消重大投資專案引進機制,改以特定製程與特

    8

  • 殊時程,並常態開放 3K3 班行業申請,而外勞核配比例改為 15%、18%、

    20%之三級制。

    為提供本國勞工更多就業機會,勞委會 98 年 3 月宣布,採行三項縮

    減外勞措施:(1)凍結「3 班」(特定時程產業)的新申請案;(2)3 年期

    滿後重新招募比例一律縮減為 20%,另 6 年期滿者一律回歸 3K3 班產業外

    勞規定;(3)調高重大工程之人事經費,以提高本勞就業意願,若雇主

    聘僱營造外勞則需將本外勞薪資差額退回。在 99 年,為使外勞名額分配

    更為合理,將外勞核配比例由原本的三級制改為 35%、25%、20%、15%、

    10%之五級制,並調整外勞核配比例之計算方法。

    為短期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及吸引雇主投資,並協助解決新增投資案缺

    工問題,進而創造本國勞工就業機會,勞委會在 102 年 3 月新增 3 行業及

    調整 6 行業之外籍勞工核配比率;另新增外加就業安定費附加外籍勞工配

    額機制,實施附加核配比率 5%以下、超過 5%至 10%以下及超過 10%至

    15%以下,分別外加就業安定費依次為 3,000 元、5,000 元、7,000 元,但

    外籍勞工核配比率最高上限仍為 40%;另在 3K5 級制架構及外籍勞工核配

    上限比率不得超過 40%之原則下,符合一定資格要件之國內新增投資案與

    臺商回臺投資案可分別附加 5%或 10%與附加 15%或 20%之外籍勞工數

    額,並得豁免 3 年與 5 年外加就業安定費之優惠,但期滿後仍回歸 3K5 級

    制及外加就業安定費附加外籍勞工數額機制。

    二、我國社福外勞政策之變革

    政府在民國 81 年開始社福外勞的引進。在家庭幫傭的申請部分,申

    請資格包括(1)夫妻均工作而有未滿 12 歲的子女,且共同居住生活者;

    (2)有年滿 70 歲以上的直系血親尊親屬,且共同居住生活者;(3)無

    子女或子女位在國內的年滿 70 歲以上而缺乏人照顧者;(4)有一親等姻

    9

  • 親尊親屬年滿 70 歲以上,且共同居住生活者,但該姻親尊親屬在國內有

    子女者不予適用。原本預定開放 7000 人,但因申請踴躍,後來實際開放

    引進名額 8000 人。

    而後,因台灣人口老年化現象逐漸浮現,社會對社福外勞的需求提

    高,政府於民國 84 年再次受理申請雇用外籍幫傭,並新增 8000 個名額,

    但採計點制(累計點數越高者優先受理申請),更將申請門檻提高,將幼

    兒年齡降至 6 歲,老年年齡提高至 75 歲。由此規定可得知政府是將外籍

    家庭幫傭的功能定位在家庭中幼兒及老人的照顧。

    針對外籍家庭幫傭的引進,政府前後開放申請三次,政府對外籍家庭

    幫傭引進的態度相當保守,不僅對外籍幫傭引進有配額的規定,對申請引

    進的家庭或雇主的資格條件也越趨嚴格,2001 年外籍幫傭的申請資格,以

    計點制達 16 分以上者,始准許申請辦理,且從嚴審核其申請案。2013 年

    4 月底在台灣外籍幫傭人數僅剩 2215 人。

    在外籍看護工部分,外籍看護工的開放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蔡夢

    良,2001),第一階段為 81 年至 89 年 2 月,凡身心障礙與重大傷病者可

    申請外籍看護工,前者以社政單位核發之身心障礙手冊為認定資格、後者

    則列舉三項病症項目(中風癱瘓、罹患嚴重慢性疾病或其他重大惡疾以及

    精神病),主要由專業醫生進行綜合評估。第二階段為 89 年 2 月至 89 年

    8 月,申請資格包括以年齡區分「一般病症」與「特定病症」兩種,前者

    為 6 歲以下及 70 歲以上之老人,免評巴士量表:後者為 6 歲以上至 70 歲

    以下之患者,需適用 32 項特定病症之項目。第三階段為 89 年 8 月至 90

    年 3 月,特定病症項目全面適用所有被看護人年齡及巴士量表評分,並以

    巴士量表 30 分以下為申請資格條件。

    此外,為防止醫師基於人情壓力而出具不符事實之巴士量表,造成外

    籍看護工申請之浮濫,勞委會於 95 年實施「外籍看護工申審機制與國內

    10

  • 照顧服務體系接軌」方案,外籍看護工的申請審查流程需經過醫院、長期

    照護管理中心、職訓局三個單位處理。亦即需由醫療團隊評估是否有 24

    小時照護之需求,在經由各縣市長期照護機構評估被看護者的失能狀況,

    並媒合國內照顧服務員,再由職訓局決定是否可以申請。另,鑑於國內長

    期照護體系尚未將相關人力資料完整建檔,供應仍有不足,於 95 年 9 月

    增列對於同一被看護者屬植物人,或經醫療專業診斷巴氏量表評為零分,

    且於 6 個月內病情無法改善者,得增聘外籍看護工 1 名的規定。

    勞委會並於於 100 年 9 月修正特定身心障礙項目,增列「肢體障礙(限

    巴金森氏症或運動神經元等 2 類疾病)」得不經指定醫療機構之醫療團隊

    評估,逕依其特定身心障礙重度等級項目申請外籍看護工。

    基於國內照顧服務資源不足及高齡者之照顧需求,為因應 80 歲以上

    高齡者之照顧服務需求,勞委會考量年齡及失能因素,相對減輕家庭負

    擔,在不妨礙國內長期照護體系發展及落實外籍勞工補充性原則下,調整

    80 歲以上者申請家庭外籍看護工之資格,其於 101 年 9 月放寬規定,80

    歲以上者經指定醫院專業醫療評估(巴氏量表分數為 60 分以下),認定

    有嚴重依賴照護需要,可依相關規定申請家庭外籍看護工。

    第二節 我國外勞引進現況

    根據勞委會統計資料顯示,政府開放外勞引進之後,台灣外勞人數逐

    年遞增,但在 90 年受到「美國 911 恐怖襲擊事件」影響,各國陷入經濟

    增長低谷,連帶影響台灣國內景氣,因而外勞引進人數有大幅度下滑趨

    勢,而後在 93 年因為經濟景氣的好轉,本國外勞人數又開始持續上升(如

    表 1 所示)。此後,僅在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時,外勞引進人數有微

    幅下降,因 97 年第四季起全球景氣急凍,台灣的外貿與內需市場亦受到

    11

  • 衝擊,故在 97 年下半年起國內業者用人需求銳減,再加上產業外勞政策

    緊縮調整,致產業外勞人數自 97 年第四季起呈現逐月下滑的情形,98 年

    底產業外籍勞工人數為 17 萬 6,073 人,產業外籍勞工人數較 97 年底減少

    2 萬 560 人,減少幅度達 10.46%。但自 99 年起,外勞人數又呈現正向成

    長的情況,100 年後雖受全球經濟景氣不確定性影響,廠商對國內勞動力

    僱用保持謹慎態度,但在產業外勞人數仍逐漸上升,至 101 年年底外籍勞

    工人數增加為 24 萬 2,885 人,較 100 年底增加將近 1 萬 5 千人左右。整體

    而言,產業外勞人數受到經濟景氣之影響,引進人數成長較為平緩(如圖

    2 所示)。

    反觀社福外勞,由於近年國內人口嚴重老化、長期照護人力不足,國內長照

    體系發展尚未健全,因而居家照護的需求日增,整體而言,國內社福外勞的引進

    並未受到國際經濟景氣變動之影響,呈現顯著的逐年正向成長(如表 1 與圖 2

    所示)。98 年 4 月底,社福外勞的人數曾經超過產業外勞人數,在 101 年年底人

    數計 20 萬 2,694 人,亦較 100 年底增加 5 千人左右。由勞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

    社福外籍勞工引進以「看護工」為主,101 年年底,看護工所佔的比率約佔整體

    社福外勞的 98.9%。

    12

  • 表 1 我國外籍勞工引進情形 單位:人

    項 目 外勞總人數 產業外勞 社福外勞 製造業

    87 年底 270,620 217,252 168,197 53,368 88 年底 294,967 220,174 173,735 74,793 89 年底 326,515 220,184 181,998 106,331 90 年底 304,605 191,671 157,055 112,934 91 年底 303,684 182,973 156,697 120,711 92 年底 300,150 179,552 162,039 120,598 93 年底 314,034 182,967 167,694 131,067 94 年底 327,396 183,381 166,928 144,015 95 年底 338,755 184,970 169,903 153,785 96 年底 357,937 195,709 183,329 162,228 97 年底 365,060 196,633 185,624 168,427 98 年底 351,016 176,073 165,790 174,943 99 年底 379,653 193,545 182,192 186,108 100 年底 425,660 227,806 215,271 197,854 101 年底 445,579 242,885 230,604 202,694 102 年底(2 月) 448,017 241,265 229,397 206,752

    1 月底 445,301 241,008 228,936 204,293 2 月底 448,017 241,265 229,397 206,752

    資料來源:整理自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網址:http://statdb.cla.gov.tw/statis/stmain.jsp?sys=100

    13

  •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500000

    83年

    84年

    85年

    86年

    87年

    88年

    89年

    90年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總計

    產業外勞

    社福外勞

    圖 2 我國外籍勞工引進人數趨勢圖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83年

    84年

    85年

    86年

    87年

    88年

    89年

    90年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產業外籍勞工合計

    製造業

    營造業

    圖 3 我國產業外籍勞工引進人數趨勢圖

    14

  • 從表 1 可得知,產業外籍勞工中以「製造業」外勞最多,以 100 年觀

    察,產業外籍勞工中「製造業」外勞占 94.5%,而製造業外勞引進變動趨

    勢與整體外勞人數之變動趨勢相似,就製造業外勞人數觀察,由於受到

    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與衝擊,自 97 年 10 月起外勞人數確實有逐漸下滑的

    情形,在加上勞委會 98 年 3 月停止 3 班外勞引進、限制重招不得逾 20%

    及製造業重招接軌 3K 等措施,製造業外勞於 98 年年底則降為 165,790

    人,然隨著各國經濟的逐漸回溫,企業的人力需開始擴增,截至 99 年 12

    月底製造業外勞人數已增加為 182,192,100 年 12 月則增加為 215,271,而

    101 年 10 月更提高至 230,604 人(見表 1 與圖 2)。而營造業外籍勞工引

    進人數則逐年下降(詳見圖 3)。

    雖然前述產業外勞人數增加趨勢,已經引起部分媒體關注,尤其目前

    外勞引進申請已由專案辦理改採經常性受理,產業外勞總額是否會失控更

    逐漸成為政策議題,但如表 2 與圖 4 所示,國內製造業外勞人數與本國就

    業人數之比率仍相當穩定,並未隨外勞人數的增加而增加。究其原因,主

    要是現行制度對外勞核配比例有嚴格規定,且每三個月會進行查核,故雇

    主必須依比例僱用足額的本勞,才能進用外勞。

    此外,若由縣市別來檢視外勞人數(如表 3),則發現在 2011 年產業

    外勞引進人數最多的前五大縣市為:桃園縣、台中市、新北市、彰化縣以

    及台南市。其中桃園縣、新北市、台中市與台南市都有較為大型的工業區

    (如設廠家數最多的新北產業園區(1526 家,新北市)、設廠家數第二多

    的台中工業區(921 家,台中市)、廠商家數第三多的安平工業區(531

    加、台南市)等)(經濟部工業局,2012),因而產業外勞人數明顯高過

    其他縣市。桃園縣雖然逐年有下滑的趨勢,但引進之外勞人數相較於其他

    縣市仍為最多,反觀台中市,近年來引進外勞人數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趨

    15

  • 勢,由 87 年的 12.35%上升至 101 年的 16.01%,其餘縣市變動的幅度則

    不大。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社福外勞(看護工與家庭幫傭)人數也逐年增

    加,從分布縣市來看(如表 4),以台北市、新北市以及桃園縣引進人數最

    多,臺北市的社福外勞人數在 101 年有三萬八千多人、新北市三萬二千多

    人、桃園縣兩萬二千多人,透過內政部 101 年統計資料顯示,各縣市 65

    歲人口數,以新北市的 353,396 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的 348, 656 人,而

    桃園縣則為排名第六,約有 174,266 人,由此可知,社福外勞的引進與可

    能與人口老化程度關係有關。

    16

  • 表 2 產業外勞人數佔就業人數比重 單位:人,%

    項目 產業外勞人數 總就業人數 產業外勞人數佔 就業人數比重

    86 年底 209,284 9,176,000 0.0228 87 年底 217,252 9,289,000 0.0234 88 年底 220,174 9,385,000 0.0235 89 年底 220,184 9,491,000 0.0232 90 年底 191,671 9,383,000 0.0204 91 年底 182,973 9,454,000 0.0194 92 年底 179,552 9,573,000 0.0188 93 年底 182,967 9,786,000 0.0187 94 年底 183,381 9,942,000 0.0184 95 年底 184,970 10,111,000 0.0183 96 年底 195,709 10,294,000 0.0190 97 年底 196,633 10,403,000 0.0189 98 年底 176,073 10,279,000 0.0171 99 年底 193,545 10,493,000 0.0184 100 年底 227,806 10,709,000 0.0213 101 年底 242,885 10,860,000 0.0224

    102 年 1 月 241,008 10,935,000 0.0220 102 年 2 月 241,265 10,915,000 0.0221

    圖 4 產業外勞人數佔就業人數比重

    17

  • 表 3 歷年各縣市引進產業外勞人數佔整體產業外勞引進人數比例

    單位:%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新北市 臺北市 宜蘭縣 桃園縣 基隆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澎湖縣 臺東縣 花蓮縣

    87 年底 17.33 11.07 1.51 26.47 0.95 3.83 4.16 3.28 12.35 7.83 1.65 8.30 0.66 1.84 8.82 11.00 1.96 0.03 0.17 1.23

    88 年底 18.47 12.60 1.51 28.86 1.01 4.26 5.04 3.62 13.21 8.27 1.90 9.60 0.57 1.95 9.07 10.21 1.99 0.04 0.22 1.38

    89 年底 21.06 16.09 1.74 31.69 1.25 5.21 5.66 4.09 15.87 9.10 2.20 5.17 0.82 2.22 9.14 11.93 2.44 0.10 0.31 2.02

    90 年底 12.90 3.55 1.12 28.00 0.61 2.25 5.33 3.17 10.16 7.63 1.41 3.56 0.47 1.77 7.65 7.69 1.54 0.04 0.05 0.97

    91 年底 12.46 3.11 1.21 29.69 0.55 2.83 5.31 3.67 10.26 7.50 1.10 2.71 0.33 1.54 7.45 7.89 1.47 0.13 0.04 0.73

    92 年底 12.46 2.10 1.38 31.23 0.51 3.10 5.53 3.74 10.53 7.27 1.08 1.79 0.24 1.52 7.16 8.27 1.25 0.17 0.05 0.65

    93 年底 11.74 1.68 1.15 31.90 0.42 3.35 5.68 3.11 10.35 7.10 1.02 2.84 0.20 1.24 7.05 9.20 1.18 0.15 0.03 0.61

    94 年底 11.15 1.27 0.96 31.27 0.33 3.34 5.76 3.17 10.83 6.96 1.10 4.10 0.19 1.15 7.07 9.40 1.21 0.16 0.02 0.56

    95 年底 11.20 1.44 1.01 30.42 0.26 3.23 5.68 3.10 11.63 7.17 1.36 3.65 0.18 1.11 7.88 8.66 1.30 0.19 0.02 0.51

    96 年底 11.78 1.53 1.01 29.01 0.25 3.17 5.71 3.22 13.05 7.84 1.43 1.91 0.18 1.11 8.05 8.45 1.47 0.24 0.03 0.56

    97 年底 12.37 1.32 1.18 27.42 0.29 2.87 5.42 3.25 14.17 8.53 1.39 1.67 0.19 1.15 8.04 8.19 1.61 0.28 0.05 0.57

    98 年底 12.31 1.16 1.53 26.96 0.37 2.70 5.34 3.95 13.52 9.15 1.30 1.61 0.19 1.15 7.78 7.92 1.85 0.50 0.09 0.61

    99 年底 12.36 0.77 1.72 26.53 0.42 2.61 5.42 4.24 14.42 9.37 1.40 1.66 0.17 1.13 7.36 7.39 1.76 0.64 0.09 0.51

    100 年底 12.65 0.52 1.75 24.80 0.41 2.46 4.99 3.66 15.82 9.62 1.47 1.80 0.16 1.26 8.56 7.23 1.67 0.64 0.10 0.42

    101 年底 12.66 0.45 1.70 23.77 0.42 2.29 4.74 3.58 16.01 9.81 1.48 2.10 0.18 1.35 9.00 7.51 1.68 0.68 0.13 0.4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勞委會職訓局。

    18

  • 表 4 歷年各縣市引進社福外勞人數佔整體社福外勞引進人數比例

    單位:%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

    新北市 臺北市 宜蘭縣 桃園縣 基隆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澎湖縣 臺東縣 花蓮縣

    87 年底 16.66 25.61 1.58 9.80 1.51 2.86 2.39 2.15 13.14 4.35 1.80 2.15 0.89 1.27 3.97 6.13 1.81 0.11 0.52 1.16

    88 年底 16.76 24.51 1.81 9.59 1.60 3.00 2.48 2.20 12.70 4.41 1.89 2.37 0.97 1.49 4.19 5.84 2.05 0.15 0.57 1.23

    89 年底 16.33 23.69 2.02 9.48 1.62 3.01 2.65 2.25 12.59 4.40 1.95 2.63 1.04 1.65 4.51 5.81 2.14 0.17 0.59 1.27

    90 年底 15.82 22.48 2.17 9.51 1.61 2.88 2.79 2.41 12.63 4.55 1.97 2.77 1.03 1.76 4.87 6.12 2.26 0.21 0.62 1.32

    91 年底 15.99 21.92 2.21 9.60 1.61 2.87 2.83 2.43 12.36 4.51 2.02 2.78 0.99 1.87 5.00 6.09 2.38 0.21 0.65 1.42

    92 年底 15.86 21.43 2.35 9.53 1.66 2.86 2.93 2.55 11.95 4.33 2.09 2.78 1.03 1.94 5.18 6.42 2.44 0.24 0.69 1.53

    93 年底 15.92 21.09 2.37 9.49 1.63 2.88 3.03 2.65 11.65 4.26 2.13 2.78 1.03 2.02 5.23 6.66 2.47 0.26 0.72 1.51

    94 年底 15.86 20.57 2.38 9.19 1.66 2.77 3.02 2.73 11.57 4.38 2.23 2.81 1.05 2.05 5.45 6.98 2.53 0.29 0.74 1.50

    95 年底 15.88 20.57 2.41 8.99 1.62 2.67 2.96 2.73 11.43 4.40 2.24 2.84 1.07 2.09 5.53 7.13 2.56 0.31 0.74 1.56

    96 年底 15.97 20.13 2.41 8.88 1.64 2.59 2.89 2.76 11.23 4.40 2.23 2.94 1.13 2.12 5.69 7.34 2.62 0.34 0.76 1.63

    97 年底 16.08 19.56 2.47 8.79 1.61 2.53 2.85 2.80 11.12 4.43 2.22 3.05 1.14 2.21 5.87 7.48 2.69 0.35 0.79 1.64

    98 年底 15.98 19.08 2.50 8.60 1.61 2.43 2.73 2.86 11.01 4.47 2.28 3.14 1.16 2.30 6.03 7.84 2.78 0.37 0.80 1.72

    99 年底 16.66 25.61 1.58 9.80 1.51 2.86 2.39 2.15 13.14 4.35 1.80 2.15 0.89 1.27 3.97 6.13 1.81 0.11 0.52 1.16

    100年底 16.76 24.51 1.81 9.59 1.60 3.00 2.48 2.20 12.70 4.41 1.89 2.37 0.97 1.49 4.19 5.84 2.05 0.15 0.57 1.23

    101年底 16.33 23.69 2.02 9.48 1.62 3.01 2.65 2.25 12.59 4.40 1.95 2.63 1.04 1.65 4.51 5.81 2.14 0.17 0.59 1.2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本研究整理自勞委會職訓局。

    19

  • 進一步將引進的產業外勞人數以產業別來進行檢視,如表 5、圖 5 所

    示。由圖中本研究可以發現,電子相關產業、紡織產業以及金屬製品製造

    業引進外勞人數相對其他產業來的多,但由於部分產業經過相當的加總,

    若以引進人數來加以比較,可能不甚客觀。因而在此,本研究僅討論各產

    業引進外勞的趨勢變動,至於產業間的比較,則不贅述。

    從圖 5 可發現,電子相關產業引進外勞總人數與景氣循環有相當的關

    係,當景氣不好時,產業的產出減少,因而引進外勞人數也相對較少,如

    90 年與 98 年的外勞人數相對其他年份較低,即可能為此原因。此外,本

    研究還可從圖 2-4 發現,紡織業歷年引進外勞人數的趨勢逐年下降,此可

    能與政府外勞政策的演進以及產業本身的發展趨勢有關。

    此外,金屬製品製造業近年來外勞引進的趨勢呈現顯著正向成長趨勢

    (如圖 5 所示),此可能與政策有關,因自 2010 起,政府考量經濟已逐

    漸恢復,而部分製造業仍面臨缺工問題,尤其是傳統辛苦產業,所以公告

    5 級制 3K 製造業特定製程申請外勞規定。金屬製品製造業原本在 3 級制為

    18%的核配比例,在 5 級制核配的比例較高(如鍛造業由原來 18%提高至

    35%等),因而在近年來其外勞引進人數有顯著正面的成長趨勢。其他在

    機械設備製造業也有相同的情況產生。

    20

  • 圖 5 製造業引用外勞人數前十大產業(中分類)

    21

  • 表 5 各產業外勞引進人數佔整體產業外勞人數比列

    單位:%

    83 年 84 年 85 年 86 年 87 年 88 年 89 年 90 年 91 年 92 年 93 年 94 年 95 年 96 年 97 年 98 年 99 年 100年 101 年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 0.02 0.02 0.02 0.02

    木竹製品製造業 2.23 1.67 1.52 1.17 1.09 0.89 0.91 0.82 0.74 0.56 0.52 0.52 0.50 0.51 0.50 0.49 0.47 0.45 0.46

    皮革、毛皮及其製造

    業 1.91 2.19 1.87 1.67 1.45 1.28 1.07 1.03 0.96 0.89 0.87 0.79 0.77 0.78 0.82 0.79 0.71 0.71 0.73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0.00 0.16 0.09 0.12 0.18 0.16 0.17 0.14 0.13 0.13 0.16 0.15 0.18 0.22 0.43 0.62 0.72 0.81 0.94

    印刷及其輔助業 0.00 0.00 0.00 0.00 0.10 0.13 0.12 0.15 0.19 0.19 0.19 0.20 0.19 0.27 0.56 0.77 0.90 0.99 1.01

    化學製品製造業 0.95 1.16 1.42 1.33 1.15 1.01 0.95 1.02 1.01 0.97 0.97 0.98 0.97 0.99 1.03 1.11 1.07 1.03 1.01

    成衣、服飾品及其他

    紡織製品 2.80 2.68 2.38 2.18 2.10 1.53 1.77 1.64 1.53 1.43 1.29 1.05 0.86 0.85 0.91 0.99 0.99 1.02 1.06

    化學材料製造業 0.45 1.03 0.90 0.89 0.92 0.91 1.09 1.20 1.10 1.06 1.12 1.12 1.10 1.08 1.03 1.00 0.88 0.94 1.07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

    造業 2.07 2.79 2.44 2.44 2.24 2.03 2.12 2.20 2.11 2.06 2.04 1.99 2.01 2.10 2.13 2.14 1.90 1.75 1.65

    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0.11 0.19 0.14 0.56 1.91 3.50 3.96 3.73 3.35 3.09 2.88 2.72 2.52 2.27 2.04 1.83 1.88 1.82 1.81

    橡膠製品製造業 2.51 3.58 3.06 3.02 2.94 2.79 2.64 2.71 2.65 2.76 2.74 2.68 2.62 2.72 2.55 2.59 2.57 2.67 2.71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業 7.49 5.74 6.19 5.44 4.86 4.04 3.83 3.91 3.81 3.81 3.76 3.71 3.63 3.75 3.86 3.98 3.60 3.33 3.25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 3.40 2.78 2.96 2.45 2.63 2.60 2.57 2.87 2.88 2.89 2.85 2.98 3.12 3.11 3.85 4.62 4.74 4.54 4.82

    22

  • 83 年 84 年 85 年 86 年 87 年 88 年 89 年 90 年 91 年 92 年 93 年 94 年 95 年 96 年 97 年 98 年 99 年 100年 101 年

    金屬基本工業 9.99 11.75 9.85 9.53 8.31 6.44 6.17 6.57% 6.23 6.00 5.94 5.90 6.14 6.19 5.64 4.99 4.28 4.85 5.31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 4.44 4.09 4.16 4.17 4.06 4.19 4.22 4.42% 4.38 4.48 4.76 4.95 4.88 5.07 5.66 5.97 6.18 6.24 5.97

    塑膠製品製造業 6.21 8.76 7.41 7.35 6.74 6.33 6.32 6.48 6.20 6.10 6.08 6.02 6.04 6.47 6.87 7.19 6.88 6.94 7.02

    紡織業 24.30 17.94 20.13 19.62 19.60 19.47 18.09 17.84 17.55 16.61 15.46 14.37 13.22 12.45 11.17 11.53 9.95 8.96 8.47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3.62 3.09 2.76 2.78 3.26 4.28 4.30 4.23 4.08% 4.39% 4.37 4.47 4.68 5.65 7.28 7.63 8.88 10.01 9.98

    金屬製品製造業 13.56 12.22 11.59 11.75 10.53 9.77 10.02 10.45 10.51 10.60 10.53 10.72 11.50 12.50 13.81 14.52 16.00 18.03 19.66

    電子及電機相關產業 13.95 18.19 21.13 23.51 25.93 28.67 29.68 28.58 30.62 31.99 33.49 34.68 35.06 33.04 29.85 27.22 27.39 24.91 23.0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勞委會。

    23

  • 第三節 外勞引進與整體經濟、產業發展趨勢之比較

    由於從文獻彙整中得知,部分文獻認為產業外勞的引進與整體經濟、產業的

    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進一步瞭解外勞引進與其他經濟變數間趨勢變動的

    情況,以作為日後在選擇評估影響因子之參考依據之一,因而在此本研究選取較

    為社會大眾關心的經濟因素或與產業發展有關的經濟變數,如:實質國內生產毛

    額(實質 GDP)、產業之研發經費、各產業之產值等,將其與外勞人數之時間序

    列資料列出,以觀察兩者之間的變動趨勢。

    首先,由於部分文獻之研究結果發現,外勞核配比列的縮減,會影響實質 GDP

    的變動[4],在此蒐集製造業 1994 年至 2012 年之實質 GDP 與外勞人數之資料,如

    圖 6 所示。

    圖 6 製造業實質 GDP 與外勞人數趨勢圖

    由圖中,本研究可得知,製造業的實質 GDP 逐年呈現正向成長的變動趨勢,

    僅在兩次金融危機時有小幅度的下跌,而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則變動幅度較大,

    此一現象除受景氣影響之外,另一方面亦受外勞引進政策之影響,但整體而言,

    亦呈現正向成長的趨勢。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1994

    年19

    95年

    1996

    年19

    97年

    1998

    年19

    99年

    2000

    年20

    01年

    2002

    年20

    03年

    2004

    年20

    05年

    2006

    年20

    07年

    2008

    年20

    09年

    2010

    年20

    11年

    (

    人)

    製造業

    人數

    0

    50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3,500,000

    4,000,000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

    )

    實質國

    內生產

    毛額(製

    造業)

    24

  • 透過文獻得知,企業引進外勞可能有助於擴大國內生產規模、增加營業額、

    提高獲利率,進一步可穩定企業經營、改善投資環境、降低經營風險,以及解決

    基層人力不足等問題,對於企業根留台灣、減少產業外移具有改善成效,因而在

    此,蒐集企業對外投資件數歷年資料進行檢視。如圖 7 所示。從圖中可得知,製

    造業對外投資件數在 1997 至 2002 年達到高峰,對外投資件數急速增加,但近年

    來有下滑的趨勢,此與製造業外勞人數近年來呈現正面成長的趨勢正好相反,顯

    現兩者歷年變動趨勢呈現反向發展趨勢。

    圖 7 製造業外勞人數與對外投資件數趨勢圖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

    ) 對外投

    資件數

    (製造業)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

    )

    製造業

    人數

    25

  • 140000

    145000

    150000

    155000

    160000

    165000

    170000

    175000

    180000

    185000

    19000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外勞人數(製造業)

    0

    50000000

    1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250000000

    300000000

    350000000

    40000000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千元

    製造業研發經費支出

    圖 8 製造業外勞人數與產業研發支出趨勢圖

    亦有研究指出,引進外籍勞工會降低廠商進行 R&D 投資的意願,進而降低

    其技術水準。本研究蒐集產業之研發支出與引進外勞人數趨勢值相比較,發現透

    過整體產業來檢視,兩者之變動趨勢並無一定的同向或反向變動,因而若僅以產

    業之趨勢值來看,較難看出兩者間的變動關係(如圖 8 所示)。

    此外,本研究進一步利用細項產業資料,進行趨勢值分析,受限於資料取得

    的完整性,在此,本研究僅列出產值與各產業之外勞人數進行趨勢分析,其於在

    缺工率、薪資部分,由於和本國勞動就業情況相關,因而列於下一章,如圖 9 至

    圖 18 所示。由圖中本研究可以發現,多數產業之產值與外勞人數則較無一致的變

    動趨勢,如電子相關產業為呈現相近似的變動趨勢,但在金屬製造業則呈現負向

    變動趨勢。

    26

  • 圖 9 電子產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圖 10 金屬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圖 11 紡織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1000000000

    2000000000

    3000000000

    4000000000

    5000000000

    600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1000000000

    2000000000

    3000000000

    4000000000

    5000000000

    600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500000001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250000000300000000

    350000000

    40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27

  • 圖 12 機械設備製造業及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

    勢圖

    圖 13 塑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圖 14 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100000000

    200000000

    300000000

    400000000

    500000000

    600000000

    700000000

    80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50000000

    1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250000000

    30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100000000

    200000000

    300000000

    400000000

    500000000

    600000000

    700000000

    80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28

  • 圖 15 金屬基本工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圖 16 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

    圖 17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500000000

    1000000000

    1500000000

    200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100000000

    200000000

    300000000

    400000000

    500000000

    600000000

    70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50000000

    100000000

    150000000

    200000000

    25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29

  • 圖 18 橡膠製造業外勞引進人數與產值之趨勢圖

    第四節 本章小結

    透過次級資料的蒐集發現,政府開放外勞引進之後,不管是社福外勞或

    是產業外勞人數皆逐年遞增,若以細項產業來看,電子相關產業、紡織產業

    以及金屬製品製造業引進外勞人數相對其他產業來的多,而石油及煤製品製

    藥業、家具及裝飾品製造業以及印刷及其輔助業則相對於其他產業少。再以

    縣市別來檢視外勞人數,則發現在 2011 年產業外勞引進人數最多的前五大

    縣市為:桃園縣、台中市、新北市、彰化縣以及台南市。而社福外勞的引進

    以台北市、新北市以及桃園縣最多,此三縣市之 65 歲以上人口亦為排名前

    10,因而社福外勞的引進與人口老化有關係。而透過產業外勞與其他經濟變

    數間之趨勢值來觀察,則發現產業外勞人數與 GDP 趨勢皆呈現正向變動,

    而外勞人數與廠商研發支出之間並無一致的趨勢變化,但與對外投資件數則

    呈現反向變動的趨勢。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外勞

    人數

    0

    20000000

    40000000

    60000000

    80000000

    100000000

    120000000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

    ) 產值

    30

  • 第三章 我國國人就業、失業與缺工情況 第一節 國人就業與失業情況

    從勞委會統計資料顯示,90 年因受美國 911 事件所造成之全球經濟不

    景氣,我國平均失業人數為 37 萬人,較 85 年增加 18 萬 8 千人,其中以因

    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而失業者增加 13 萬 8 千人最多。其後受亞洲金融

    風暴影響,在國內外景氣低迷及產業加速外移影響下,我國國人失業人數一

    直居高不下,皆維持在 35 萬人至 45 萬人之間(如表 6、表 7 所示)。

    而後隨全球景氣復甦,我國對外貿易、民間投資及消費逐漸增温,99

    年國內經濟成長率達 10.82%,較 98 年大幅提升。勞動市場方面,99 年平

    均就業人數 1,049 萬 3 千人(見表 8),較 98 年增加 2.09%,為 94 年以來

    之最大增幅;平均失業率 5.21%,亦較 98 年下降 0.64 個百分點,因工作場

    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人數亦逐漸減少,顯示隨著經濟好轉,勞動市場漸

    趨活絡,失業情勢亦漸改善。

    雖然全球景氣復甦動能自 99 年第 2 季起開始放緩,我國對外貿易、工

    業生產亦受影響,但由於內需之民間消費穩定回升,整體經濟成長呈逐季走

    緩態勢,100 年平均就業人數 1,070 萬 9 千人,較 99 年增加 2.06%,平均失

    業率 4.39%,較 99 年下降 0.82 個百分點,顯示勞動市場穩定成長,失業情

    勢持續改善。

    若依職類別來檢視,則透過勞委會統計資料發現,生產有關工人、機械

    設備操作工及體力工的離職前失業比率相對於其他職類別來的高(詳見表

    6、表 7 與圖 19 所示),以 100 年為例,其平均失業比率為 4.75%,失業人

    數為 16 萬 7 千多人,其次則為事務工作人員,其 100 年平均失業比率為 3.92

    31

  • %,失業人數為 4 萬 8 千多人。由於此兩類職類別屬於基層勞力,容易為外

    籍勞工所替代,因而相關單位需多加重視之。

    圖 19 87-101 年我國平均失業率

    32

  • 表 6 我國本國勞工失業情形-以離職前失業比率來檢視

    單位:%

    合計

    民意代

    表、企業

    主管及經

    理人員

    專業人員 技術員及

    助理專業

    人員

    事務工作

    人員

    服務工作

    人員及售

    貨員

    農、林、

    漁、牧工

    作人員

    生產有關

    工人、機

    械設備操

    作工及體

    力工 87 年底 2.09 1.26 0.96 1.99 2.05 2.04 0.53 2.79 88 年底 2.31 1.38 0.82 2.16 2.26 2.35 0.51 3.12 89 年底 2.41 1.42 0.96 2.14 2.29 2.37 0.43 3.35 90 年底 3.84 2 1.5 3.14 3.08 3.54 0.68 5.81 91 年底 4.39 2.35 1.61 3.81 4.15 4.12 0.86 6.43 92 年底 4.19 2.04 1.44 3.36 4.08 4.13 1.1 6.13 93 年底 3.63 1.74 1.41 2.91 3.87 3.72 1.05 5.06 94 年底 3.36 1.46 1.68 2.87 3.83 3.33 0.88 4.53 95 年底 3.15 1.17 1.59 2.98 3.43 3.22 0.86 4.07 96 年底 3.12 1.11 1.7 2.76 3.29 3.32 0.83 4.11 97 年底 3.32 1.04 1.39 2.83 3.7 3.65 1.16 4.43 98 年底 4.96 2.06 2.02 4.12 5.1 4.67 1.43 7.34 99 年底 4.31 1.76 2.03 3.61 4.71 4.35 1.26 6.01

    100 年底 3.52 1.37 2.1 2.76 3.92 3.85 0.73 4.75

    101 年底 3.36 1.34 2.27 2.61 3.8 3.65 0.47 4.42 102 年 3.31 0.59 2.01 3.07 2.91 3.51 0.57 4.53

    1 月底 3.26 0.52 2.09 2.72 2.85 3.63 0.66 4.49 2 月底 3.35 0.66 1.93 3.41 2.96 3.39 0.48 4.5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網址:http://statdb.cla.gov.tw/statis/stmain.jsp?sys=100

    33

    http://statdb.cla.gov.tw/statis/stmain.jsp?sys=100

  • 表 7 我國本國勞工失業情形-以失業人數來檢視

    單位:千人

    合計

    民意代

    表、企業

    主管及經

    理人員

    專業人員 技術員及

    助理專業

    人員

    事務工作

    人員

    服務工作

    人員及售

    貨員

    農、林、

    漁、牧工

    作人員

    生產有關

    工人、機

    械設備操

    作工及體

    力工 87 年底 198,134 5,440 5,625 30,347 19,954 33,204 4,294 98,312 88 年底 222,408 5,808 4,992 34,745 23,037 40,186 3,950 108,667 89 年底 234,702 5,947 5,890 34,860 24,070 41,614 3,144 118,456 90 年底 374,750 8,298 9,366 52,315 32,583 63,944 4,737 202,252 91 年底 434,505 10,215 10,653 65,835 45,120 77,030 6,030 218,972 92 年底 418,375 8,883 9,945 59,573 45,187 78,204 7,618 208,203 93 年底 368,815 7,902 10,364 53,241 44,580 71,382 6,679 173,627 94 年底 346,021 6,652 13,571 54,214 45,055 64,218 5,144 156,184 95 年底 329,048 5,370 13,427 59,289 40,387 64,016 4,701 139,821 96 年底 331,959 5,187 14,970 57,268 38,562 67,499 4,449 142,436 97 年底 357,003 4,839 12,833 62,181 43,139 73,437 6,078 153,533 98 年底 536,179 9,286 18,780 93,091 61,172 94,091 7,678 251,005 99 年底 472,291 7,856 19,098 82,043 59,783 89,896 6,794 205,964 100 年底 391,000 6,029 25,678 55,555 48,497 83,495 3,660 167,238

    101 年底 375,255 5,573 28,427 52,153 47,713 79,451 2,489 157,698 102 年(1 月至 2 月) 373,637 2,452 26,085 61,788 36,766 77,877 2,811 162,740

    1 月底 368,979 2,167 27,133 54,797 36,112 80,610 3,258 161,309 2 月底 378,295 2,736 25,037 68,778 37,420 75,143 2,364 164,17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網址:http://statdb.cla.gov.tw/statis/stmain.jsp?sys=100

    34

  • 表 8 我國本國勞工就業情形-以就業人數來檢視

    單位:千人

    合計

    民意代

    表、企業

    主管及經

    理人員

    專業人員 技術員及

    助理專業

    人員

    事務工作

    人員

    服務工作

    人員及售

    貨員

    農、林、

    漁、牧工

    作人員

    生產有關

    工人、機

    械設備操

    作工及體

    力工 87 年底 9,289 425 578 1,498 955 1,597 810 3,426 88 年底 9,385 414 601 1,571 995 1,667 764 3,373 89 年底 9,491 412 610 1,591 1,027 1,712 726 3,413 90 年底 9,383 406 615 1,615 1,025 1,745 695 3,281 91 年底 9,454 424 649 1,662 1,041 1,791 699 3,188 92 年底 9,573 427 678 1,716 1,062 1,817 683 3,191 93 年底 9,786 447 726 1,774 1,106 1,849 629 3,256 94 年底 9,942 449 795 1,834 1,132 1,866 578 3,289 95 年底 10,111 452 831 1,929 1,138 1,926 541 3,293 96 年底 10,294 462 866 2,020 1,133 1,964 531 3,319 97 年底 10,403 461 913 2,134 1,124 1,938 519 3,314 98 年底 10,279 442 912 2,169 1,139 1,919 528 3,170 99 年底 10,493 439 921 2,189 1,210 1,977 535 3,223 100 年底 10,709 435 1,195 1,957 1,188 2,086 496 3,352 101 年底 10,860 422 1,244 1,950 1,222 2,119 495 3,408 102 年 1 月 10,935 412 1,269 1,957 1,230 2,138 493 3,435 102 年 2 月 10,915 410 1,270 1,951 1,226 2,139 491 3,42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網址:http://statdb.cla.gov.tw/statis/stmain.jsp?sys=100

    35

  • 第二節 我國產業缺工現況

    從上述得知,本國外勞人數逐年遞增,近年來之失業率亦逐漸向上

    攀升,尤其在基層勞動力部分,因而本研究進一步檢視,本國的缺工趨

    勢,是否與外勞引進以及失業狀況呈現相同趨勢。

    從圖 20 得知,國內勞動市場在外勞政策的鬆綁以及部分產業的外

    移,加上國際經濟長期低迷,國內廠商外銷訂單減少以及內需疲弱,造

    成台灣人力短缺自 86 年起至 98 年呈現逐年減少的情況,人力短缺情況

    由平均 86 年 3.39%,下降至 98 年 8 月的 2.06%(如表 9 所示)。

    爾後,受到國內景氣好轉的影響,廠商用人需求明顯增加,因而 99

    年 8 月受僱員工空缺人數較 98 年度大幅增加 5 萬 8 千人,空缺率亦由

    98 年之 2.06%增為 2.81%,增加 0.75 個百分點,為自 91 年以來最高水

    準,但於 100 年因全球經濟景氣的不確定性,國內廠商對勞動力僱用保

    持謹慎態度,全國缺工人數較 99 年減少(如表 9、圖 20 所示)。

    資料來源:整理自主計處事業人力僱用調查狀況。

    圖 20 86 年至 101 年台灣人力缺工情況

    36

  • 表 9 工業及服務業歷年空缺概況 單位:人、%

    年月\業別 工業與服務業 工業 服務業

    缺工人數 空缺率 缺工人數 空缺率 缺工人數 空缺率

    86 年 8 月 204,104 3.39 120,705 3.92 83,399 2.84 87 年 8 月 204,618 3.41 115,268 3.78 89,350 3.02 88 年 8 月 201,829 3.32 113,616 3.72 88,213 2.92 89 年 8 月 205,271 3.33 113,745 3.70 91,526 2.96 90 年 8 月 177,341 3.03 97,027 3.38 80,314 2.70 91 年 8 月 163,319 2.79 94,952 3.30 68,367 2.29 92 年 8 月 155,455 2.61 91,990 3.17 63,465 2.08 93 年 8 月 159,373 2.55 93,251 3.08 66,122 2.05 94 年 8 月 165,162 2.58 96,071 3.16 69,091 2.05 95 年 8 月 173,963 2.64 102,523 3.31 71,440 2.04 96 年 8 月 171,002 2.55 95,646 3.05 75,356 2.10 97 年 8 月 145,289 2.14 77,598 2.46 67,691 1.86 98 年 8 月 135,678 2.06 71,861 2.43 63,817 1.76 99 年 8 月 193,442 2.81 101,925 3.25 91,517 2.45 100 年 8 月 191,277 2.70 92,488 2.86 98,789 2.56 101 年 8 月 137,300 2.47 64,784 2.49 72,516 2.45

    資料來源:整理自主計處事業人力僱用調查狀況。

    就部門別來看,如圖 21 所示。各部門的空缺率亦呈現逐年下滑的趨

    勢,且由圖中發現工業部門的空缺率一直高於服務業部門,此可能為工

    業部門需要較多的基層人力且部分產業工作環境較差,而台灣因教育素

    質的提升反而造成願意至基層服務的意願偏低所致。以 100 年 8 月底來

    看,工業部門受生產需求減少影響,空缺率較 99 年 8 月底減少 0.39 個

    百分點,為 2.86%,而服務業部門則受銷售及展示工作人員需求仍高之

    影響,其 100 年 8 月底空缺率較 99 年 8 月底增加 0.11 個百分點,為

    2.56%。

    37

  • 資料來源:整理自主計處事業人力僱用調查狀況。

    圖 21 86 年至 101 年工業與服務業空缺狀況

    由於 100 年第 4 季起受歐債危機擴大等因素影響,101 年上半年國

    內外經濟景氣仍未見明顯好轉,導致受雇人數成長有限,101 年 8 月底

    工業及服務業空缺人數 175,845 人,較 100 年同月減少 1 萬 5 千人。若

    進一步觀察行業別最近的缺工情況(見表 10),則發現在 101 年 8 月底

    各行業空缺人數以製造業最多,為 69,739 人;批發及零售業第二,為

    34,330 人,住宿及餐飲業因受餐飲服務人員需求較多之影響,空缺人數

    12,591 人。就各行業之空缺率來看,工業部門平均空缺率為 2.49%,以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空缺率 2.66%為最高,服務業部門平均空缺率為

    2.45%,以其他服務業空缺率達 4.22%最高。

    比較 100 年 8 月底與 101 年 8 月底的情況發現(見表 10),在製造

    業、營造業、批發零售業、運輸倉儲業、住宿餐飲業、資訊及通訊傳播

    38

  • 業、金融及保險業、不動產業、教育服務業以及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

    業空缺率為呈現負向成長的趨勢,其中尤以工業部門的製造業與服務業

    的不動產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最為顯著,分別下降 0.39、1.06

    與 1.53 個百分點。

    表 10 各行業廠商短缺員工概況

    單位:人;%

    項目別 100 年 8 月底 101 年 8 月底 空缺率

    空缺人數 空缺率 空缺人數 空缺率 變動 總計 191,277 2.7 175,845 2.47 -0.23 工業 92,488 2.86 80,983 2.49 -0.37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21 0.52 44 1.11 0.59 製造業 80,138 2.94 69,739 2.55 -0.39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34 0.12 50 0.17 0.05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576 2.18 714 2.66 0.48 營造業 11,719 2.61 10,436 2.31 -0.3 服務業 98,789 2.56 94,862 2.45 -0.11

    批發及零售業 35,906 2.36 34,330 2.22 -0.14

    運輸及倉儲業 4,725 1.75 4,534 1.68 -0.07 住宿及餐飲業 11,914 3.99 12,591 3.96 -0.03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5,913 3.11 4,718 2.48 -0.63

    金融及保險業 7,178 1.95 6,509 1.78 -0.17 不動產業 5,089 4.97 3,982 3.91 -1.06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5,369 2.47 5,470 2.49 0.02 支援服務業 7,967 2.5 8,372 2.64 0.14 教育服務業 2,100 2.69 1,982 2.53 -0.16 醫療保健服務業 6,259 1.83 7,690 2.36 0.53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1,924 3.72 1,080 2.2 -1.52 其他服務業 4,165 4.72 3,604 4.22 -0.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事業人力僱用調查狀況。

    註:空缺率 =[ 空缺人數/(空缺人數+受僱員工人數)] × 100

    39

  • 在職類別部分,從歷年資料來看,各類別中為以技藝有關工作人

    員 1、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之短缺狀況較其他職類別嚴重,如表 11

    所示。以 100 年 8 月底為例,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

    人員的職缺占所有職類別的 35.3%,顯示此類基層人力之嚴重不足;其

    次則為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占 22.9%;另外,屬於基層白領階級的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短缺占 14.9%,位居第三。

    表 11 各職類別歷年短缺員工概況 單位:%;人

    項目別 空缺

    人數(人) 結構比

    主管及 監督人員

    專業 人員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事務工作人員

    服務及 銷售工 作人員

    技藝有關

    工作人員、機械

    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

    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92年 5月底 148,431 100.00 1.30 21.01 28.98 7.41 7.27 30.37 3.66

    93年 6月底 151,526 100.00 1.32 19.63 25.12 7.93 9.68 31.34 4.98

    94 年 6 月底 155,929 100.00 1.64 13.35 28.89 7.65 9.72 35.62 3.14

    95 年 5 月底 160,684 100.00 1.20 14.60 27.30 7.60 7.80 37.90 3.70

    96 年 8 月底 160,325 100.00 1.40 14.20 31.00 5.70 11.60 32.20 4.00

    97 年 8 月底 145,289 100.00 1.60 16.30 31.40 6.40 10.50 31.30 2.60

    98 年 8 月底 133,587 100.00 1.60 15.60 36.10 5.40 8.30 27.20 5.70

    99 年 8 月底 193,442 100.00 1.10 14.60 28.40 5.80 13.90 32.00 4.20

    100 年 8 月底 191,277 100.00 1.10 14.00 22.90 6.70 14.90 35.30 5.10

    101 年 8 月底 175,845 100.00 1.30 14.50 27.20 6.00 17.00 29.40 4.7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行政院主計處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

    1技藝有關工作人員之定義: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物理、工程科學助理專業人員+安全衛生及

    品質檢驗人員)+技術工及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工及組裝工(機械操作工+金屬及礦產機械

    操作工+工具機操作工+印刷、裝訂及紙製品機+固定生產設備操作工械操作工+機械操作工+木

    材處理及造紙設備操作工+木製品機械操作工+木材處理設備操作工+木製品機械操作工)

    40

  • 由上述得知,國內勞動市場以基層勞力相對其他職類別短缺情況較

    為明顯,其實自民國七十年代後期起,國內即出現全面性基層勞力 2短缺

    現象,因而政府逐年開放外勞之引進。如圖 22 所示,從基層人力的短缺

    率來看,在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之短缺率較其

    他職類別高,為 27%至 37%左右,而基層技術工與勞力工相對於其他職

    類別的短缺率低,約為 2.6%至 5.1%左右。此一現象可能為因產業外移,

    對基層技術工與勞力工的需求減少,而在技藝有關之工作人員,多數企

    業仍希望以培養本國員工為主,但因就業結構的變遷,多數年輕人不願

    到工廠工作,故缺工率仍偏高(如圖 22 所示)。此外,由圖中並可發現,

    若以年資料來觀察,各基層勞動人力的短缺率近年來皆有逐漸升高的趨

    勢,其中尤以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相較於其他

    職類別顯著。

    2在此之基層人力定義為:白領階級之事務工作人員、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藍領階級之技藝有

    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41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主計處人力僱用調查狀況。

    圖 22 台灣 92 年至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