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shen wen ming bao 向上向善 创建创新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 … ·...

1
报社官方微信 精神文明网 本报(精神文明网)网址 http://www.jswmw.com.cn 全国发行代号 61-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51-0055 向上向善 创建创新 4 今日 精神文明报社出版 JING SHEN WEN MING BAO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战线 全媒中心 独家报纸 《准 予 广 告 发 布 登 记 决 定 书》编 号(川 市 监 广 登 字[2019]0001 号)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定价:月价 34 元 季价99元 全年价 398 元 编辑 何纯佳 王丽 值班副总编辑 秦丽 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第 5065 期 “一二三四五六七,毒品 害人排第一;二五六、二五七, 吸了毒品气无力……”在新苗 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每到课间 活动时间,总能看到孩子们六 人一组,一边跳着橡皮筋,一 边哼唱着这首《禁毒儿歌》。 在新苗实验学校,从幼儿园 到九年级,每一名学生都知道毒 品的危害,他们通过书画作品、 作文、手抄报等形式,深入了解 禁毒知识的同时,也将禁毒知识 带到家庭中,倡导家人远离毒 品,继而提升了家长和学生“珍 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说起在学校开展毒品预 防教育的原因,李修会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 史积淀,摩尼镇一度成为毒 品 泛 滥 的 重 灾 区 。2002 年 以 前,我经常看到的是一些父 母的泪水、妻儿的无助,看到 吸毒者的痛苦和贩毒者的猖狂。正是这 一切,坚定了我一定要将毒品预防教育 知识灌入到每个孩子心里的决心。” 为了更好地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李 修会付出了很多心血。没有师资,她就查 阅资料、向公安部门求教,备课,培养教 师兼任禁毒课教师;没有教材,她就抽调 教师先四处取经,再自主编写;没有教 具,她就想办法采购仿真模型,实在买不 到的,就组织教师自己制作……李修会 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 容之一,紧紧围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这一主题,深入落实“学校教育学生、学 生感染家长、家长影响社会”的措施,极 大地提高了学生、家长及周边地区的防 毒、拒毒意识,学校也相继荣获“全国百 强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6·27 工程先进学校”等称号。 (下转 2 版) “我是从广西的贫困山区出来的,我 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 亲。”近日,一部反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长 篇报告文学正式出版,黄文秀这句朴素的 话语,折射出一位年轻党员干部的初心与 使命,令人感佩不已。 青春之花,绽放在红土地上,绽放在 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黄文秀研究生毕业 后,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乡投身 脱贫攻坚事业。她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 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驻村一年零八十二 天,帮助全村 417 人脱贫。乡亲们日子越来 越好,她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眼下,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黄文秀 一样,一大批年轻干部在坚守和奋战着,他 们中大部分人为 80 后、90 后,他们和群众 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 地,彰显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减贫 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时代命题的一 篇大文章,年轻人响应召唤,走上前去、沉 下心来,用青春色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这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风景。 许多年轻人刚走出大学校门,便一头 扎进贫困村。他们不是被动安排,而是主动 选择,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难的道路,但却 是通向心中大方向、大志向的希望之路。扶 贫工作琐碎繁杂、充满挑战,却极大充实和 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在一次次入户走访中, 在挨家挨户动员发展产业、想方设法拓宽 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过程中,他们的才干在 增长,视野在打开,格局在提升……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理想越远大,越 需要过硬本领。年轻人要挑起重担、扛起大 梁,往往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在现实中摸爬 滚打、淬火成长。就拿第一书记来说,如何 快速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有的在一次次吃 “闭门羹”后慢慢找到了方法,与村民吃在 一起、住在一起,打成一片;如何找到致富 路子?有的磨破嘴皮子,引进新产业,让群 众在家门口就业;还有的在扶志扶智上想 办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他们朝着 大方向前进,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踩 稳,一件件难事急事加身、一次次“热锅上 的蚂蚁”的经历,都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锻 造了过硬本领,积累起受用一生的财富。 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力量。找准人生 航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人民需要紧密 结合起来,青春就能爆发出磅礴的力量。 革命战争年代喊出“大家起来,担负起天 下的兴亡”,改革开放时期喊出“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再到如今在决胜全面小 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冲锋在前、挥洒汗水, 一代代中国青年投身时代洪流,以蓬勃朝 气引领社会风气,以青春之力推动社会滚 滚向前,个人价值得到实现。 当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 一向善于危中寻机的年轻人正可迎难而 上、把握机遇,寻找自己的出路,闯出自己 的天地。如此,才是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年的无悔坚守 —记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 教师、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李修会 本报记者 漆世平 青春之路 始于足下 孟祥夫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明时评 我们的价值观·精神的力量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 高风险等级地区减少不必要人 员流动 我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 维权援助 我国基本医保覆盖13.5 亿人 全军定点帮扶的4100个 贫困村全部脱贫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梁书》出版 标题新闻 从叙永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 乡村公路驱车62公里,便来到位 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叙永县摩 尼镇新苗实验学校。6 月 18 日,当 记者走进这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学 校时,校园里正回荡着孩子们的 琅琅读书声。 这所学校的校长叫李修会, 34年来,她扎根乌蒙山北麓的高 寒山区,秉承“生命呵护生命,生 命影响生命,生命成就生命”的 教育理念,致力于山区儿童的成 长教育。这些年,李修会针对摩 尼镇及周边地区毒情形势严峻 的现实,以学校为基本阵地,向 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 禁毒知识宣传;她关心关爱留守 儿童,推行对留守儿童“爱的教 育”。她是新苗实验学校党支部 书记、校长,也是孩子们的“李妈 妈”“大李老师”。近日,她被国家 禁毒委员会授予“全国禁毒工作 先进个人”称号。 34年前,因交通闭 塞,基础设施薄弱,拥有 8万多人口的摩尼镇, 没有一所幼儿园。为了 让边远山区的孩子享受 到学前教育,24岁的李 修会和丈夫成志磊萌生 了在家乡创建一所民办 幼儿园的想法。 “建园的艰辛和困 难,比我们想象中要大 得多。”据成志磊介绍, 为了创建幼儿园,他和 李修会变卖了家里所有 值钱的东西,在亲属的 全力支持下,租赁了一 间不足30平方米的土 坯房作为校舍。因为没 有资金雇不起人,他们 就自己当瓦匠、木匠装 修房屋,所有事情都亲 力亲为。 很快,在夫妻二人的 努力下,摩尼镇第一家 民办幼儿园建成了,取 名新苗幼儿园。那一刻, 看见自己亲手改装的土 坯房教室、自制的木桌、竹凳以及 一个小小的院坝户外活动场地, 李修会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然而,接下来的工作却没有想 象中顺利。因学校地处高寒地区, 气候条件相对较差,加之当地的 老百姓不了解民办幼儿园,李修 会在招生工作上遇到了许多困 难。“第一年开园时,我们只招到 了 8 名幼儿。”李修会说。 “虽然办学难,但我们既然选 择了教育行业,就要用真心、爱心 和责任心认真去做。”渐渐地,在 李修会夫妇的努力下,学校逐渐 收 获 了 社 会 和 家 长 的 认 可。1995 年,新苗幼儿园被评为“市级合格 中心幼儿园”。 2002 年 ,随 着 摩 尼 及 周 边 地 区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出 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为了解除家 长们的后顾之忧,李修会又将幼 儿园扩建成一所寄宿制留守儿童 小学。2013 年,为了更好地延续爱 的教育,在办好小学的基础上,李 修会又创办了新苗中学。如今,新 苗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功能完善、 师资一流、成绩斐然的综合性学 校,拥有师生近 2000 名。 在新苗实验学校这所占地15亩的校 园里,留守儿童占 90.7%,一些孩子存在 “失足、失管、失学、失亲、失依”的五失 情况和“思想差、习惯差、学习差、卫生 差”的四差现象。“从办学之初,学校的办 学目的就是服务留守儿童,支持劳务产 业发展。”据李修会介绍,学校确立了由 “一个也不能少”到“一个也不能差”的办 学宗旨,推行对留守儿童“爱的教育”。 “那时,大李老师微笑着来到我面前, 弯下腰摸着我的头说:‘幺儿,以后学校就 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亲人。’”说起自己 和“大李老师”李修会的第一次见面,九年 级学生小婷(化名)依旧印象深刻。 2016年,叙永县后山镇小婷三兄妹 因妈妈出走,爸爸外出务工,爷爷奶奶年 迈而无人照顾,被后山镇政府工作人员 送到新苗实验学校。那一年,小婷13岁。 四年来,小婷兄妹三人每天都住在学校, 李修会和学校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认真 教导他们,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无微不至 的关怀。 “大李老师不仅为我们减免了学杂 费,给我们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还在逢 年过节时,将我们叫到她家吃饭。”小婷 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李修会就像一位 无微不至的“妈妈”,即使偶尔需要外出, 也会将他们三兄妹叫到跟前,告诉他们 自己要去哪里,要去几天,并叮嘱身旁的 老师好好照顾他们。在李修会的鼓励和 关怀下,小婷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始终 保持在年级前五名。 像小婷这样的孩子,在新苗实验学 校还有很多。“不能苦了这些孩子,一定 要让他们穿暖吃饱。”这是李修会经常挂 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总是尽全力去资助 他们,关爱他们,让这群缺少父母关爱的 孩子感受到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你省积极响应、主动担当, 在做好本省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 作的同时,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按 要求高质高效组派医疗队伍;精 锐尽出,坚决派出最强的医疗力 量和医护团队;慷慨解囊,捐赠大 量当地急需医疗物资和生活物 资,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 治组)向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发来 感谢信。在这封特殊的信件背后, 凝聚着四川卫生健康系统科学、 高效选派援鄂医疗队的生动实 践,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 了“ 四川力量”。 主动请缨 反哺恩情 2020 年 初 ,突 如 其 来 的 新 冠 肺炎疫情打破了农历新春原本的 宁静。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疫情加快 蔓延的严峻形势,1 月 22 日,四川 省委主动致函湖北省委表达派医 疗队支援意愿。1 月 23 日,四川省 卫生健康委向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表达支援意愿,第一时间向国家 卫生健康委请缨,1月25日即组 建第一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是全 国首批支援的三支医疗队之一。 迅速行动力的背后,体现了四 川省委、省政府对援鄂工作的高 度重视,折射出巴蜀医务工作者 “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更彰显 了四川人民与湖北人民“共饮长 江水,川鄂一家亲”的深厚情怀。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90后内科护士佘沙在3次 请战后,终于如愿随四川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来 到武汉。这位24岁的汶川女孩,想用自己的力量去 帮助更多的人。 2008 年,汶川发生 8.0 级特大地震,全国人民纷 纷向四川伸出援手,倾心尽力支持四川抗震救灾、恢 复重建。时隔12年,怀着感恩之情和拳拳报国之心, 一批批四川儿女在驰援湖北武汉的“请战书”上按下 红手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科学调配 组建精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根据国家支援任务要求和省情实际,四川统筹 考虑医院等级、专科能力、人员储备、参战意愿等情 况,科学配置医疗队人员,既保证不折不扣执行国家 命令,又严格保障省内疫情防控需求,维护医院持续 发展需要。21 个市(州)星夜集结、全城动员,一批又 一批由呼吸、感染、重症医学、院感管理、心理学、营 养学等学科精锐组成的医疗队,义无反顾地踏上抗 疫征程。先后向湖北省派出13批次医疗卫生队共计 1463人,为夺取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全面胜 利贡献了四川力量。 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周末假日。国家命令无论何 时到达、无论人数多少,都坚持不分白昼20小时内 完成队伍组建,准备好医疗队携带的个人防护物资 和医疗救治设备,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正是有了这样 一批批将“讲政治、顾大局,作奉献”的革命本色贯彻 于工作全过程的四川卫生健康人,才能高效完成应 急状态下的援鄂队员组派任务,把最好的青春烙印 留在了岗位上。 康焰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 九省通衢的重镇武汉到北国边陲的小城牡丹江,在 外奋战 96 天的他,成为四川外派参与战“疫”时间最 长的专家之一,也因他与另外7位中国重症领域的 “顶配阵容”坚守到最后,而被称为“重症八仙”。 面对大家对他的肯定,康焰却说,他只不过做了 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哪里有病人,我就应该出现 在哪里。” 生命至上,医者仁心。 (下转 2 版) 由“一个也不能少”到“一个也不能差” 关怀 李修会与新苗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李修会与新苗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新苗实验学校供图 新苗实验学校供图新苗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图书长廊阅读喜爱的课外书籍 新苗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图书长廊阅读喜爱的课外书籍漆世平 漆世平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Jul-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报社官方微信精神文明网

本报(精神文明网)网址

http://www.jswmw.com.cn

全国发行代号 61-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51-0055

向上向善 创建创新

4今日 版

精神文明报社出版

JING SHEN WEN MING BAO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战线 全媒中心 独家报纸

《准予广告发布登记决定书》编号(川市监广登字[2019]0001号)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定价:月价34元 季价99元 全年价398元 编辑 何纯佳 王丽

值班副总编辑 秦丽

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第5065期

“一二三四五六七,毒品

害人排第一;二五六、二五七,

吸了毒品气无力……”在新苗

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每到课间

活动时间,总能看到孩子们六

人一组,一边跳着橡皮筋,一

边哼唱着这首《禁毒儿歌》。

在新苗实验学校,从幼儿园

到九年级,每一名学生都知道毒

品的危害,他们通过书画作品、

作文、手抄报等形式,深入了解

禁毒知识的同时,也将禁毒知识

带到家庭中,倡导家人远离毒

品,继而提升了家长和学生“珍

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说起在学校开展毒品预

防教育的原因,李修会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

史积淀,摩尼镇一度成为毒

品泛滥的重灾区。2002 年以

前,我经常看到的是一些父

母的泪水、妻儿的无助,看到

吸毒者的痛苦和贩毒者的猖狂。正是这

一切,坚定了我一定要将毒品预防教育

知识灌入到每个孩子心里的决心。”

为了更好地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李

修会付出了很多心血。没有师资,她就查

阅资料、向公安部门求教,备课,培养教

师兼任禁毒课教师;没有教材,她就抽调

教师先四处取经,再自主编写;没有教

具,她就想办法采购仿真模型,实在买不

到的,就组织教师自己制作……李修会

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

容之一,紧紧围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这一主题,深入落实“学校教育学生、学

生感染家长、家长影响社会”的措施,极

大地提高了学生、家长及周边地区的防

毒、拒毒意识,学校也相继荣获“全国百

强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6·27工程先进学校”等称号。

(下转2版)

“我是从广西的贫困山区出来的,我

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

亲。”近日,一部反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长

篇报告文学正式出版,黄文秀这句朴素的

话语,折射出一位年轻党员干部的初心与

使命,令人感佩不已。

青春之花,绽放在红土地上,绽放在

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黄文秀研究生毕业

后,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乡投身

脱贫攻坚事业。她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

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驻村一年零八十二

天,帮助全村 417 人脱贫。乡亲们日子越来

越好,她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眼下,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黄文秀

一样,一大批年轻干部在坚守和奋战着,他

们中大部分人为 80 后、90 后,他们和群众

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

地,彰显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减贫

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时代命题的一

篇大文章,年轻人响应召唤,走上前去、沉

下心来,用青春色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这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风景。

许多年轻人刚走出大学校门,便一头

扎进贫困村。他们不是被动安排,而是主动

选择,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难的道路,但却

是通向心中大方向、大志向的希望之路。扶

贫工作琐碎繁杂、充满挑战,却极大充实和

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在一次次入户走访中,

在挨家挨户动员发展产业、想方设法拓宽

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过程中,他们的才干在

增长,视野在打开,格局在提升……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理想越远大,越

需要过硬本领。年轻人要挑起重担、扛起大

梁,往往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在现实中摸爬

滚打、淬火成长。就拿第一书记来说,如何

快速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有的在一次次吃

“闭门羹”后慢慢找到了方法,与村民吃在

一起、住在一起,打成一片;如何找到致富

路子?有的磨破嘴皮子,引进新产业,让群

众在家门口就业;还有的在扶志扶智上想

办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他们朝着

大方向前进,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踩

稳,一件件难事急事加身、一次次“热锅上

的蚂蚁”的经历,都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锻

造了过硬本领,积累起受用一生的财富。

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力量。找准人生

航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人民需要紧密

结合起来,青春就能爆发出磅礴的力量。

革命战争年代喊出“大家起来,担负起天

下的兴亡”,改革开放时期喊出“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再到如今在决胜全面小

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冲锋在前、挥洒汗水,

一代代中国青年投身时代洪流,以蓬勃朝

气引领社会风气,以青春之力推动社会滚

滚向前,个人价值得到实现。

当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

一向善于危中寻机的年轻人正可迎难而

上、把握机遇,寻找自己的出路,闯出自己

的天地。如此,才是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年的无悔坚守——记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李修会本报记者 漆世平

青春之路 始于足下孟祥夫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明时评

我们的价值观·精神的力量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

高风险等级地区减少不必要人

员流动

◎我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

维权援助

◎我国基本医保覆盖13.5

亿人

◎全军定点帮扶的4100个

贫困村全部脱贫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梁书》出版

标题新闻

从叙永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

乡村公路驱车 62 公里,便来到位

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叙永县摩

尼镇新苗实验学校。6月 18日,当

记者走进这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学

校时,校园里正回荡着孩子们的

琅琅读书声。

这所学校的校长叫李修会,

34 年来,她扎根乌蒙山北麓的高

寒山区,秉承“生命呵护生命,生

命影响生命,生命成就生命”的

教育理念,致力于山区儿童的成

长教育。这些年,李修会针对摩

尼镇及周边地区毒情形势严峻

的现实,以学校为基本阵地,向

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

禁毒知识宣传;她关心关爱留守

儿童,推行对留守儿童“爱的教

育”。她是新苗实验学校党支部

书记、校长,也是孩子们的“李妈

妈”“大李老师”。近日,她被国家

禁毒委员会授予“全国禁毒工作

先进个人”称号。

34 年 前 ,因 交 通 闭

塞,基础设施薄弱,拥有

8 万多人口的摩尼镇,

没有一所幼儿园。为了

让边远山区的孩子享受

到学前教育,24 岁的李

修会和丈夫成志磊萌生

了在家乡创建一所民办

幼儿园的想法。

“ 建 园 的 艰 辛 和 困

难,比我们想象中要大

得多。”据成志磊介绍,

为了创建幼儿园,他和

李修会变卖了家里所有

值钱的东西,在亲属的

全力支持下,租赁了一

间不足 30 平方米的土

坯房作为校舍。因为没

有资金雇不起人,他们

就自己当瓦匠、木匠装

修房屋,所有事情都亲

力亲为。

很快,在夫妻二人的

努力下,摩尼镇第一家

民办幼儿园建成了,取

名新苗幼儿园。那一刻,

看见自己亲手改装的土

坯房教室、自制的木桌、竹凳以及

一个小小的院坝户外活动场地,

李修会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然而,接下来的工作却没有想

象中顺利。因学校地处高寒地区,

气候条件相对较差,加之当地的

老百姓不了解民办幼儿园,李修

会在招生工作上遇到了许多困

难。“第一年开园时,我们只招到

了8名幼儿。”李修会说。

“虽然办学难,但我们既然选

择了教育行业,就要用真心、爱心

和责任心认真去做。”渐渐地,在

李修会夫妇的努力下,学校逐渐

收获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1995

年,新苗幼儿园被评为“市级合格

中心幼儿园”。

2002 年,随着摩尼及周边地

区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出

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为了解除家

长们的后顾之忧,李修会又将幼

儿园扩建成一所寄宿制留守儿童

小学。2013年,为了更好地延续爱

的教育,在办好小学的基础上,李

修会又创办了新苗中学。如今,新

苗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功能完善、

师资一流、成绩斐然的综合性学

校,拥有师生近2000名。

在新苗实验学校这所占地15亩的校

园里,留守儿童占 90.7%,一些孩子存在

“失足、失管、失学、失亲、失依”的五失

情况和“思想差、习惯差、学习差、卫生

差”的四差现象。“从办学之初,学校的办

学目的就是服务留守儿童,支持劳务产

业发展。”据李修会介绍,学校确立了由

“一个也不能少”到“一个也不能差”的办

学宗旨,推行对留守儿童“爱的教育”。

“那时,大李老师微笑着来到我面前,

弯下腰摸着我的头说:‘幺儿,以后学校就

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亲人。’”说起自己

和“大李老师”李修会的第一次见面,九年

级学生小婷(化名)依旧印象深刻。

2016 年,叙永县后山镇小婷三兄妹

因妈妈出走,爸爸外出务工,爷爷奶奶年

迈而无人照顾,被后山镇政府工作人员

送到新苗实验学校。那一年,小婷13岁。

四年来,小婷兄妹三人每天都住在学校,

李修会和学校的老师不仅在学习上认真

教导他们,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无微不至

的关怀。

“大李老师不仅为我们减免了学杂

费,给我们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还在逢

年过节时,将我们叫到她家吃饭。”小婷

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李修会就像一位

无微不至的“妈妈”,即使偶尔需要外出,

也会将他们三兄妹叫到跟前,告诉他们

自己要去哪里,要去几天,并叮嘱身旁的

老师好好照顾他们。在李修会的鼓励和

关怀下,小婷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始终

保持在年级前五名。

像小婷这样的孩子,在新苗实验学

校还有很多。“不能苦了这些孩子,一定

要让他们穿暖吃饱。”这是李修会经常挂

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总是尽全力去资助

他们,关爱他们,让这群缺少父母关爱的

孩子感受到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34“你省积极响应、主动担当,

在做好本省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

作的同时,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按

要求高质高效组派医疗队伍;精

锐尽出,坚决派出最强的医疗力

量和医护团队;慷慨解囊,捐赠大

量当地急需医疗物资和生活物

资,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

治组)向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发来

感谢信。在这封特殊的信件背后,

凝聚着四川卫生健康系统科学、

高效选派援鄂医疗队的生动实

践,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

了“四川力量”。

主动请缨 反哺恩情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

肺炎疫情打破了农历新春原本的

宁静。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疫情加快

蔓延的严峻形势,1月 22日,四川

省委主动致函湖北省委表达派医

疗队支援意愿。1月 23日,四川省

卫生健康委向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表达支援意愿,第一时间向国家

卫生健康委请缨,1 月 25 日即组

建第一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是全

国首批支援的三支医疗队之一。

迅速行动力的背后,体现了四

川省委、省政府对援鄂工作的高

度重视,折射出巴蜀医务工作者

“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更彰显

了四川人民与湖北人民“共饮长

江水,川鄂一家亲”的深厚情怀。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90后内科护士佘沙在3次

请战后,终于如愿随四川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来

到武汉。这位 24岁的汶川女孩,想用自己的力量去

帮助更多的人。

2008年,汶川发生8.0 级特大地震,全国人民纷

纷向四川伸出援手,倾心尽力支持四川抗震救灾、恢

复重建。时隔12年,怀着感恩之情和拳拳报国之心,

一批批四川儿女在驰援湖北武汉的“请战书”上按下

红手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科学调配 组建精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根据国家支援任务要求和省情实际,四川统筹

考虑医院等级、专科能力、人员储备、参战意愿等情

况,科学配置医疗队人员,既保证不折不扣执行国家

命令,又严格保障省内疫情防控需求,维护医院持续

发展需要。21个市(州)星夜集结、全城动员,一批又

一批由呼吸、感染、重症医学、院感管理、心理学、营

养学等学科精锐组成的医疗队,义无反顾地踏上抗

疫征程。先后向湖北省派出13批次医疗卫生队共计

1463 人,为夺取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全面胜

利贡献了四川力量。

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周末假日。国家命令无论何

时到达、无论人数多少,都坚持不分白昼 20小时内

完成队伍组建,准备好医疗队携带的个人防护物资

和医疗救治设备,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正是有了这样

一批批将“讲政治、顾大局,作奉献”的革命本色贯彻

于工作全过程的四川卫生健康人,才能高效完成应

急状态下的援鄂队员组派任务,把最好的青春烙印

留在了岗位上。

康焰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

九省通衢的重镇武汉到北国边陲的小城牡丹江,在

外奋战96天的他,成为四川外派参与战“疫”时间最

长的专家之一,也因他与另外 7位中国重症领域的

“顶配阵容”坚守到最后,而被称为“重症八仙”。

面对大家对他的肯定,康焰却说,他只不过做了

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哪里有病人,我就应该出现

在哪里。”

生命至上,医者仁心。

(下转2版)

由“一个也不能少”到“一个也不能差”关怀

用真心、真情让边远山区的孩子受益

办学

毒品预防教育从学校到社会

传播

援鄂医疗队选派的﹃蜀地实践﹄

宋世贵张志强陈秋豪

李修会与新苗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李修会与新苗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新苗实验学校供图新苗实验学校供图))

新苗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图书长廊阅读喜爱的课外书籍新苗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图书长廊阅读喜爱的课外书籍。。漆世平漆世平 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