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報告書格式 104 egu 2017v2 · 2017-08-21 · 圖11 the large-scale landslide risk...

23
i NCDR-106-02-B-004 (編號:NCDR-103-01-A-001) 經費來源:□01 公務■02 非公務 機密(E): □是 ■否 出國類別: □ A 考察/訪問 ■B 學術會議/研討會 C 進修/研究 □ D 工作會議 2017 歐洲地球科學年會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2017 出國報告書 單位名稱: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坡地與洪旱組 出國人姓名職稱: 魏曉萍 助理研究員 出國地點: 奧地利維也納 出國日期: 民國 106 04 21 日至 106 5 01 報告日期: 民國 106 6 26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Jun-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i

    NCDR-106-02-B-004

    (編號:NCDR-103-01-A-001)

    經費來源:□01 公務■02 非公務

    機密(E): □是 ■否

    出國類別: □ A 考察/訪問 ■B 學術會議/研討會

    □ C 進修/研究 □ D 工作會議

    2017 歐洲地球科學年會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2017

    出國報告書

    單位名稱: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坡地與洪旱組

    出國人姓名職稱: 魏曉萍 助理研究員

    出國地點: 奧地利維也納

    出國日期: 民國 106 年 04 月 21 日至 106 年 5 月 01 日 報告日期: 民國 106 年 6 月 26 日

  • ii

    摘 要

    本次前往奧地利維也納(Vienna, Austria)參加由歐洲地球科學

    聯盟(The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EGU),所舉辦之 2017 歐洲

    地球科學年會(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2017),於研討會 NH1.3/HS11.25 Flood risk and uncertainty 議程中,

    張貼題目為 Risk analysis for the flood control capacity of dikes under

    climate change 「探討氣候變遷下河道之風險分析(魏曉萍, 葉克家,

    蕭逸華)」,透過這次海報發表氣候變遷對台灣河道流量的衝擊之研

    究,有助於增加於國際上之曝光率,亦從會議中和學者之交流討論,

    獲得與未來淹水災害風險管理及氣候變遷衝擊研究相關之技術與經

    驗。

  • iii

    目 次

    1. 目的…………………………….………….………… …… .. 1

    2. 參訪(或進修、研究、工作會議及會議....)紀要 …………… 4

    3. 心得及建議……………..…..…………………… …………..15

    4. 出國效益……………..……………………………………….16

    附錄:……………………………………………………… … 17

  • 1

    1.目的 歐洲地球科學聯盟(The 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EGU)是

    2002 年 9 月 7 號由歐洲地球物理學會(The European Geophysical

    Society, EGS)與歐洲地球科學聯盟( The European Union of

    Geosciences, EUG)兩學會合併而成,成立 EGU 之目的在推動地球、

    太空與環境等學科的創新研究與跨領域發展,為目前歐洲最大型的地

    球科學聯盟。EGU 所舉辦的年度研討會,每年有上萬名專家與學者

    一同參與,該會議議題涵蓋天文、氣象、地質、海洋、自然災害至教

    育等 20 餘種領域,在天然災害(Nature Hazards)方面主題研究,堪

    稱是國際上數量最豐富之研討會。2017 年度 EGU 年會研討會議程

    主要分為 31 個學門,總計共 4,840 篇口頭發表及 11,300 篇海報論

    文發表,與會人員包括產官學研各 界專家學者、學生、工程師、政

    府代表、非政府組織代表等總計 14,400 人以上,分別來自於 107 個

    國家。

    圖1. EGU研討會會場-維也納國際中心(Austria Center Vienna),圖左建築物為報告會場,圖右建築物為報到區與海報展示區

  • 2

    2017EGU 會議時間為 106 年 4 月 23 日至 28 日,其論文發

    表形式可分為口頭報告、PICO 及海報展示,口頭報 告於不同會議室

    進行各項議題之成果發表,EGU 研討會由 2014 年至今都有提供 Pico

    (Presenting Interactive Content)文章報告方式, Pico 是合併口頭與

    海報兩者展示方式的優點,所創造出的互動展示方式,每個 Pico 作

    者首先提交他們研究成果(可以是電影、動畫或簡單的 PDF 文件格

    式),成果會在觸控螢幕上展示,另外 Pico 作者也有 2 分鐘的簡短報

    告時間,對於報告有興趣者,可與報告者更進一步詳細觀看 Pico 文

    件並討論,圖 3 為 Pico 報告場地。海報論文則安排不同展示主題,

    與會者與作者可於研討會中場相互交流。會場中另有安排廠商參展

    (Exhibition)、短期課程 (Short courses)、公開分組會議(Public splinter

    meetings)、重大爭議聯合 發表與講演(Great debates, Union symposia

    & lectures)等開放活動,藉由 公開多元的討論與溝通,激發出不同的

    研究思維。

    圖3.Pico報告場地,作者於開放場地進行報告

  • 3

    進行未來氣候變遷下河道風險分析之研究已有多年,主要是針對

    氣候變遷影響下水文情境的改變如颱風事件所攜帶的降雨量異常增

    加,可能提高河道溢堤的模擬與分析。進而對目前河川設計標準作一

    全面性探討。本次於研討會期間發表 Risk analysis for the flood control

    capacity of dikes under climate change「探討氣候變遷下河道之風險分

    析」一文,以增加國際上之曝光率,並在會議中與國際學者交流討論,

    學習與未來淹水災害風險分析及氣候變遷相關之技術與經驗,並經由

    討論與交流,激發研究可以精進之處,對未來研究及往後於中心任務

    發展有所裨益。

  • 4

    2.研討會紀要 2017 EGU 研討會舉辦地點在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維也納是奧

    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面積為 414.65 平方公里,人口約有 176

    萬人(統計至 2013 年),具有「音樂之都」之盛譽,一直以來都是歐

    洲音樂中心,除紐約和日內瓦外,維也納是第三個聯合國城市,研討

    會場位於維也納國際中心(Vienna International Centre)內,又稱為維

    也納聯合國城,為許多聯合國機構的集中地。

    圖2.研討會報到處,電腦登陸作者投稿編號方式,協助快速完成報到手續,並領取論文資料與名牌

  • 5

    研討會分類如表 1,包含大氣、生物地球科學、氣候、冰凍圈、

    能源、資源與環境、地球與空間科學資訊、大地測量、地球動力學、

    地質儀器儀表和數據系統、大地測量、地貌、水文科學、自然災害等,

    這次參加研討會主要參加為與水文科學與天然災害相關議程,議程如

    表 2。

    表1-研討會分類表

    編號 分類內容

    1 Atmospheric Sciences, AS(大氣科學) 2 Biogeosciences, BG(生物地球科學) 3 Climate: Past, Present, Future, CL(氣候:過去、現在與未來)4 Cryospheric Sciences, CR(冰凍圈科學) 5 Earth Magnetism & Rock Physics, EMRP(地磁與岩石物理)

    6 Energy,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ERE(能源、資源與環境)

    7 Earth & Space Science Informatics, ESSI(地球與空間科學資訊)

    8 Geodesy, G(大地測量) 9 Geodynamics, GD(地球動力學)

    10 Geosciences Instrumentation & Data Systems, GI(地質儀器儀表和數據系統)

    11 Geomorphology, GM(地貌)

    12 Geochemistry, Mineralogy, Petrology & Volcanology, GMPV(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與火山)

    13 Hydrological Sciences, HS(水文科學)

    14 Isotopes in Geosciences: Instru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s, IG(同位素地質:儀器儀表與應用)

    15 Natural Hazards, NH(自然災害)

    16 Nonlinear Processes in Geophysics, NP(非線性之地球物理學)

    17 Ocean Sciences, OS(海洋科學)

  • 6

    編號 分類內容

    18 Planetary & Solar System Sciences, PS(行星與太陽系科學)19 Seismology, SM(地震)

    20 Stratigraphy, Sedimentology & Palaeontology, SSP(地層學、沉積與古生物)

    21 Soil System Sciences, SSS(土壤系統科學) 22 Solar-Terrestrial Sciences, ST(太陽地球科學)

    23 Tectonics & Structural Geology, TS(大地構造學與構造地質學)

    表2 天然災害議程分類表,主要參與水文氣象與天然災害議題 編號 分類內容

    NH1 Hydro-Meteorological Hazards(水文氣象) NH2 Volcanic Hazards(火山) NH3 Landslide Hazards(滑坡) NH4 Earthquake Hazards(地震) NH5 Sea & Ocean Hazards(海洋) NH6 Snow Avalanches & Glacier Hazards(雪崩與冰川) NH7 Wildfire Hazards(野火) NH8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 Other Hazards(生物、環境與其

    它) NH9 Natural Hazards & Society(天然災害與社會) NH10 Short courses SSE Special scientific events

    這次參加 EGU 研討會主要參加為與自己研究領域較相關的水文

    科學與天然災害議程,圖 4 為 HS2.11 水文極端事件議程報告會場,

    圖 5 為 HS2.11 水文極端事件議程,此議題以乾旱與洪水研究之分析

    報告為主,包含模擬模式的建置、發展與應用、模擬的資料如何前處

    理與模擬成果的分析與展示等,透過議程中研究學者的報告可以更了

    解其細部的研究方法,激發出新的研究方法。

  • 7

    圖4.HS2.11水文極端事件議程報告會場

    圖5-HS2.11水文極端事件議程,以乾旱與洪水研究之分析報告為主

  • 8

    NH1.3/HS11.25 Flood risk and uncertainty 水文極端事件議程,以

    乾旱與洪水研究之分析報告為主,除探討氣候變遷下的洪水與乾旱災

    害之風險評估模式建立以及風險變化趨勢之研究成果外,更重要的是

    要討論如何將各災害風險模式之評估結果應用於風險管理或調適策

    略建議上,會議期間提供各國與會者進行討論與交流,期望可更瞭解

    各國在風險調適策略的科技進展。

    本人於 NH1.3/HS11.25 議題中張貼 Risk analysis for the flood

    control capacity of dikes under climate change「探討氣候變遷下河道之

    風險分析(魏曉萍, 葉克家, 蕭逸華)(圖 6)」之成果海報,研究以高

    屏溪為示範區域(圖 7),使用推估未來雨量的動力降尺度資料,結合

    河道演算模式,模擬未來河道流量之變化趨勢,且進一步分別與目前

    水利主管機關所公告之河川設計流量及歷史最烈的颱風事件所觀測

    到的河道水位進行比較,評估氣候變遷影響下河道溢堤的風險與衝

    擊。

    由本研究成果可得知,高屏溪上游里嶺大橋、中游高屏堰及下游

    玉豐大橋三處水位站模擬之流量於三個時期(基期、近未來、世紀末)

    都有超過治理計畫流量之虞,且依據本研究收集的目前地文(河道斷

    面、土地使用等資料)與水文參數(歷史颱風雨量與水位資料)進行驗證

    後,模擬世紀末尖峰流量大於近未來、基期的。世紀末超越機率明顯

    增,LI-LIN BRIDGE 和 SAN-TI-MEN 水位高有明顯增加(圖 8)因此防

    洪能力須重新評估與改進。圖 9 與 10 張貼海報期間分別與不同國家

    學者進行淹水災害相關研究進行交流。

  • 9

    圖6 NH1.3/HS11.25「探討氣候變遷下河道之風險分析」張貼海報會場

  • 10

    圖7 研究流域_高屏溪

  • 11

  • 12

    圖8不同時期橋梁處的溢淹超率機率

    圖9 與中山大學自然災害研究中心王先偉副主任進行淹水災害

    交流

    圖10 與法國研究生進行淹水災害交流

    本中心同仁亦發表「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 Zhuoshui

  • 13

    watershed ,Taiwan(Yi-Chiung Chao, Pei-Ling Liu, Chao-Tzuen Cheng,

    Hsin-Chi Li, Tingyeh Wu, Wei-Bo Chen,2017)」研究之成果(圖 11)。

    該發表以濁水溪為研究區域,計算氣候模式推估出雨量資料帶入水理

    模式損失模式,推估氣候變遷下土砂衝擊可能帶來的損失。圖 12 為

    逢甲大學張嘉玲教授所發表的 Impacts of channel deposition on the risk

    of flooding in a watershed 成果。該研究採用風雨水管理模型(SWMM)

    來預測水文影響並評估淹水風險

    圖11 The large-scale landslide risk classification in catchment scale

    圖圖12 Impacts of channel deposition on the risk of flooding in a

  • 14

    watershed(張嘉玲教授等,逢甲大學)

    由於 EGU 研討會有結合相關學科之廠商進行技術與成果展示,

    我國科技部亦展示國內研究成果,領域包含 Atmospheric (大氣層)、

    oceanography(海洋學)、Geology Geophysics(地質物理學)、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地理空間信息技術)、sediment (沉積物)等(圖

    13)。

    圖 13 地球科學相關機構展示區,研討會結合相關學科之廠商進

    行技術與成果展示,科技部展示國內研究成果。

  • 15

    3.心得及建議 本次參加研討會活動之感想與心得,條述詳述如下:

    1. 近幾年對於複合型災害已較為重視。臺灣的災害特性,世界銀

    行在年發行的「天然災害要覽之全球風險分析」中指出臺灣同

    時暴露於三種(洪水、坡地與地震)以上天然災害下的土地面

    積為 73%,面臨災害危險影響之人口數亦高達 73%,高居世界

    之冠。在這樣的災害特性下,臺灣需研擬「複合型災害」於氣

    候與環境變遷下之風險衝擊及調適,嘗試整併區域災害風險以

    尋找關鍵議題,如此方能有效運用有限資源,並使其發揮最大

    的效益。

    2. 臺灣之氣候變遷下的洪水災害風險評估研究可以是複合型的

    研究,而相對的調適作為也應為跨部門的工作,必須整合森

    林、農業、水資源、海岸、土地使用、國土規劃、基礎建設、

    公共衛生、防災、產業等面向,做好全盤規劃以及優先處理順

    序,應對未來之可能災害情境。

    3. 張貼「Risk analysis for the flood control capacity of dikes under

    climate change」論文時,有幸與許多與會成員進行討論與交

    流,各國專家學者針對本研究提供諸多精進與修正之寶貴意

    見,諸如:氣候模式、淹水、河道模擬方法、風險評估,地文、

    水文因子之選用,建議可選用更適合臺灣的因子,風險評估可

    加入更多因子。

    4. 目前研究只評估河道溢淹機率,未來可加入如何減低風險,建

    議後續若能評估氣候變遷影響下的淹水災害災損金額量化,則

    能更明顯區分風險等級,會更具說服力。另外,除了與與會者

    在本身專業知識的相互交流之外,亦對於不同國家在防災議題

    上的著重點以及想法之差異能夠有機會進行交流和了解,是本

  • 16

    次參與研討會最寶貴之處。

    5. 2017EGU 年度研討會不論在舉辦的規模大小或研討議題的廣

    泛度上,皆稱得上是國際地球科學學科之重要研討會之一,而

    且 2017 年使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傳達研討會資訊並提供與會

    者相關服務諮詢,如研討會 Facebook、研討會資訊提供二維條

    碼掃描、Pico 報告方式、會場周遭地圖連結 Google Map 等,

    其中,由於發表的論文數量多且領域廣泛,EGU 亦提供

    EGU2017 App 系統,讓持有行動裝置及智慧型手機的與會人

    員,能更有效率的瀏覽並安排自行的會議行程。期望能將參與

    2017 EGU 研討會之經驗,提供中心日後舉辦研討會時之參考

    之一。

    6. 最後,感謝中心的支持,使能有機會參加本次的研討會,與各

    國傑出學者有機會進行許多交流,並且順利完成本次研討會的

    報告。

    4.出國效益 參加該次研討會活動,增加許多自我見識和經驗,吸收國際間氣

    候變遷風險分析與調適策略研究,之最新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並獲

    得精進淹水災害模擬與風險分析之相關寶貴建議,更重要的是在研討

    會中發表文章,推廣研究成果,對於提高國際間之能見度上有相當助

    益。另外在研討會期間,與臺灣防災相關學術及研究單位的學者專家

    們進行之互動與討論,亦可拓展了本中心與各防災研究相關單位之交

    流機會。

  • 17

    附錄 (1)2017 EGU information & floor plans 手冊

  • 18

    (2)海報資料說明文件三張 A.該研究使用 MODIS 衛星推估地表不同植被值數,進而推估農作物

    產量

  • 19

    B. 該研究計算國際肉類貿易對有機污染的影響

  • 20

    C. 該研究為採用 WRF-ARW 模型進行了一系列高分辨率數值實驗,了解大氣層的降水和洪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