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33
www.pwc.tw 台灣家族企業未來可能 面對最大的挑戰有三:持 續創新、吸引適合人才、 關鍵人才留任,而在世代 交替的過程中,如何讓家 族企業內部資源得以傳 承,是成敗關鍵。 20139 272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資誠通訊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Sep-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www.pwc.tw

台灣家族企業未來可能面對最大的挑戰有三:持續創新、吸引適合人才、關鍵人才留任,而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如何讓家族企業內部資源得以傳承,是成敗關鍵。

2013年9月 第272期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家族企業興衰資誠通訊

Page 2: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編輯室報告 01

終結「富不過三代」的迷思 01

焦點企劃 02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家族企業興衰 03

家族企業成敗 看人治與機制間翹翹板 05

家族企業經營之資產與稅務管理 07

專業焦點 12

回顧我國連結稅制及探討未來之金融控股公司收入成本費用歸屬認定原則 13

淺談利潤分割法之適用 17

資誠動態 20

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 資誠分享專業智識 21

法令解析與輯要 22

台灣租稅及證券法令 23

中國租稅及投資法令 25

國際租稅及投資法令 28

資誠通訊錄 30

目錄

版權聲明:本資誠通訊僅提供參考使用,非屬本事務所對相關特定議題表示的意見,閱讀者不得據以作為任何決策之依據,亦不得援引作為任何權利或利益之主張。其內容未經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同意不得任意轉載或作其他目的之使用。若有任何事實、法令或政策之變更,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保留修正本資誠通訊內容之權利。

《資誠通訊》月刊第 272 期 中華民國 102 年 9 月 1 日出版 中華民國 79 年 9 月 30 日創刊

發行所: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人:張明輝地址:台北市基隆路一段 333 號 27 樓 電話:02-2729-6666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處局版台誌字第 8344 號

版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可轉載

Page 3: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1

家族企業一直扮演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雖然部分家族企業已透過資本市場發展為上市櫃公司,但仍保有家族企業的型態。經過數十年來的演變與發展,許多台灣家族企業面臨了世代交替的重要議題,而隨著企業經營國際化及引進專業團隊的新形勢,家族企業的發展逐漸呈現一種新樣貌。

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瓊瀛撰文指出,未來五年台灣家族企業可能面對最大的挑戰有三:持續創新、吸引適合人才、關鍵人才留任,過程中,如何將戰績輝煌老臣的時間與職責重心,由衝鋒陷陣轉為核心協助,讓家族企業內部資源得以傳承,是成敗關鍵。

林瓊瀛也從其他國家的大型家族企業,來看「人治與機制間的翹翹板」如何調和,他撰文指出,人治像是球場上的攻防,唯有建構戰略共識,同時每位上場球員皆能朝同一策略與信念,並依據規範的方法謹慎行步,方能打場漂亮的家族企業經營球賽。

至於家族企業如何經營,資誠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郭宗銘與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游明德,就多年來從事家族企業經營的資產與稅務管理經驗,提出家族企業主就資產與稅務管理所應思考的五大構面,包括永續經營、繼承計畫、資產保全、稅務管理與公益事業,以利家族企業主能夠提前思考並啟動資產與稅務管理,確保家族資產與企業的永續成長。

另外,在稅務方面,資誠稅務法律服務副營運長吳偉臺撰文回顧我國連結稅制,以及探討未來金融控股公司收入成本費用歸屬認定原則,建議未來可透過修法使金控公司獲配的投資收益改為應稅,並免去金控公司獲配的股利收入須分攤成本費用之規定;亦或參考美國內地稅法的合併申報制度相關規定,於合併申報處理原則中提供消除內部損益的方法,以根本解決這項長久以來的爭議。

資誠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徐麗珍則是撰文分析利潤分割法的適用。利潤分割法在適用時實需考量多項因素,尤其是各參與人對無形資產的貢獻價值所使用資料及假設的可信賴程度,外部資訊的完整性,及該受控交易相關的成本、費用、所得及資產,於相關營業活動間分攤方式的合理性及適宜性。

「富不過三代」是部分家族企業沒有對家族管理及傳承做好規劃,以至於產生家族事業無以為繼的真實寫照。家族企業面臨世代交替時,如何順利交棒、接班、傳承及延續,不管對家族或家族企業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考驗。創辦人或掌舵者對於未來的領導結構,必須有系統地提出構想,考量相關的控制和治理機制,也絕不能忽略所處的法律、稅務或金融環境等規範,以成功建構家族傳承之路。

編輯室報告

終結「富不過三代」的迷思

Page 4: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2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焦點企劃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家族企業興衰 03

家族企業成敗 看人治與機制間翹翹板 05

家族企業經營之資產與稅務管理 07

Page 5: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3

台灣家族企業占企業總數 7 成以上,據調查,未來 5 年可能面對最大的挑戰有3 個:持續創新、吸引適合人才、關鍵人才留任,過程中,如何將戰績輝煌老臣的時間與職責重心,由衝鋒陷陣轉為核心協助,讓家族企業內部資源得以傳承,是成敗關鍵。

台灣家族企業多數於民國三、四○年代陸續崛起,堅持到今日的許多家族企業也來到第 2 或第 3 代接班的轉捩點。為求生存或更豐潤的利潤,許多家族企業於八○年代陸續轉往大陸或鄰近亞洲國家發展。

然而,近年大陸勞動力成本提升、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以及回台政策誘因,企業商業版圖發展策略發生主被動改變,台商遷往東南亞國協或回流台灣之趨勢漸顯。

這些有著一群胼手胝足重臣的台資家族企業的經營者與員工,同時面臨策略轉型、家族接班,以及協助舊臣適應新經營與生活環境之複雜情勢。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家族企業興衰

資誠 PwC調查涵括台灣的全球 1,952 家家族企業發現,台灣家族企業未來 5 年可能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持續創新、吸引適合人才、關鍵人才的留任。

反映家族企業未來挑戰議題時,人才居關鍵的資源角色,一是在「量」的面向需有新血增強專業與實力,二是將外部專業見解與企業內部重臣之豐厚經驗融合,創造組織巨大創新能量,迎接萬變的挑戰等「質」面向議題的解決。

老臣,於是在此企業變革階段扮演的角色,也如同在早期快速成長與擴張時一樣重要。面臨家族企業轉型、主要經營者接班與替換,以及新血加入與來去的窘境,常常面臨下列議題:

議題 1,隨著企業創新需求之急迫,與企業新血或替位接班者的經營理念出現差異,形成隔閡。

議題 2,限於隔閡,接班替位者不知如何重用老臣經驗,寧願與新進之專業經理人共同打拚,終而形成派系拉鋸,新舊經驗融合越趨困難。

文/林瓊瀛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email protected]

Page 6: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4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議題 3,拉鋸嚴重者,在企業內不再有績效展現之舞台,只能選擇離開,或另闢戰場。

若從資源基礎的策略切入,深諳組織經營之要與經驗的老臣,是企業關鍵核心資源、未來競爭力延伸的基礎。特別是當這些資源在市場上是相對稀有或無法模仿時,企業即越具有高競爭力的可能。

企業可透過人才升級或轉型,善用老臣達到上述效益:

老臣階段性隱身計畫

對預計 5 至 8 年退休的老臣,展開計劃性的關鍵任務移轉。

消極目的是讓經營接班人及各階潛力人才,透過漸進式承接老臣之關鍵執掌與任務,穩定累積實力,使企業承擔較低的人才移退風險;積極目的是希望透過關鍵任務移轉過程,習得重臣的珍貴經驗,並創造融合經驗。

重臣階段性隱身計畫通常需搭配下列制度相輔相成。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產得以在企業內流轉;透過關鍵任務指導及移轉,使潛在管理接班人才、高潛力人才,甚至是企業少主與老臣間產生經驗交融的機會與平台,進而具經驗觀點交流的可能性,強化組織永續經營的能量。

需注意的是,此項運作並非僅透過職位或職稱調整設置可發揮效能,如總經理辦公室或總經理特助,尚需搭配計畫性的關鍵任務移轉,與有系統的彙總與建置在此過程中所有珍貴的智識內容。

建置企業智識管理中心

企業的智識管理中心建置就是留下無形資產交彙的關鍵管理工具。企業可依據經營管理及任務移轉需要規劃智識管理中心架構,並不斷透過企業內部使用者回饋等訊息,優化管理方式與提升資訊內涵,使老臣經驗得以保存並積累。

透過人才升級與轉型規劃,逐步將過去戰績輝煌老臣的時間與職責重心,由衝鋒陷陣轉為核心協助,家族企業內部資源得以傳承,同時避免企業核心頓失依靠,也幫助老臣調適面對企業轉型、經營環境、以及角色之轉變。 ﹙原文刊登於《工商時報》2013 年 8 月 13 日﹚

  

Page 7: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5

從 全美 第一大 玉 米 飼料 製造商嘉吉(Cargill)到國際精品古馳(Gucci),許多國際企業都曾遭遇家族企業經營權與股權爭議。嘉吉運用「翹翹板」原理,形塑家族成員一致價值觀,建構明確家族治理系統、議題及運作方式,穩居全球穀物商霸主,可供台灣企業界借鏡。

無論在早期南北戰爭或近代金融海嘯,嘉吉都穩居全球穀物商霸主,2010 年營 業 額 逼 近 1,200 億 美 元, 相 當 於在 Fortune 500 排 名 第 18, 高 於 微 軟(Microsoft)及波音(Boeing)。

今日的嘉吉,由嘉吉家族的姻親麥克米倫(MacMillan)家族聯合經營,超過五代。跟多數家族一樣,家族或成員間總有衝突及矛盾,經營之路未必平順。20世紀初,麥克米倫家族給予財務支持,拿下嘉吉CEO職位,自此嘉吉家族減弱了股權控制力,也失去主要經營權,兩家族自此種下心結。

類似經營權與股權爭議,在家族企業屢見不鮮,不只存在姻親之間,父子、手

家族企業成敗 看人治與機制間翹翹板

足、叔姪甚至姑嫂等家族關係都可能顯現。古馳(Gucci)也是 肇因叔姪紛爭,終結家族企業。

這些糾紛不但聚焦金錢財務或權力分配,也可能肇始於經營價值觀或理念差異,或是個人、企業名譽維護、爭取所產生的矛盾衝突。

調和的翹翹板模型

常見爭議有,企業未來發展方向與策略認知差距,開放外部專業經理人涉入機密議題或決策經營職位的程度或可能性,各自家族派系成員任職的護航等。

這些議題在非家族企業的體質下,透過遵循公司治理精神與治理程序相對容易獲致解答。然而,在剪不斷的家族關係結構下,如何兼顧「情、理、法」的議題處理,是高難度的經營智慧與藝術。

雖然紛爭或衝突顯外於事件議論,卻往往起始於立場;掌握各家族成員真實立場,瞭解衝突的根因類型,才有可能化解歧見。雖然解決紛爭方向不外乎透過

文/林瓊瀛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email protected]

Page 8: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6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機制的調整或人治的調和,然如何透過看似解決機制的機會或場域,調和關鍵衝突或對立,方能協助對「人」相對敏感的家族企業,找到紛爭解除的有效方案。

如同嘉吉最後一任具有家族身分的CEO魏特尼.麥克米倫在退休時說:「家族成員均堅信同樣的家族信念長達125 年,即使每年會調整新的經營策略也不會與之衝突。」不難窺見對家族企業而言,求取家族成員的立場或價值觀一致,是提升機制效能及降低紛爭的前提。

調和機制與人治的翹翹板模型,與家族治 理 系 統 (Family Governance)建 置,可望同步解決家族企業的問題。

翹翹板的一方為「形而上」的思想、價值觀、願景或理念共識的建立;另一方為

「形而下」的具體經營運作規範或流程建置,如營收成長目標、分配或公司治理架構等。關鍵在兩方須呼應,以維持翹翹板的平衡。

亦即,任何家族企業形於下的運作模式,需反應家族成員形而上的經營共識。長期研究家族企業發展的學者蘭德.卡洛克(Randel S. Carlock)與約翰.沃德(John L. Ward)在所謂「雙軌制平行計畫」(Parallel Planning Process)中提出類似概念。

然而,關注價值觀及家族關係維護的「形而上」議題,常被視為非專業治理的根源。卡洛克教授曾不諱言:「商業思

維是專業且具有清晰架構的策略方針;家族成員通常不擅於此,家族利益是關係導向考量下的非理性產物。」

為避免「形而上」的價值觀與共識建立,淪為家族成員操弄運作的機會或藉口,破壞追求家族企業追求最大商業利益的理性運作,建構明確家族治理系統、議題及運作方式,至為關鍵。

嘉 吉 即 透 過 家 族 委 員 會 (Family Committee)溝通影響家族情感的重大議題,例如理念溝通或關係修補,並運用家族憲章明文規定家族企業經營的最高精神。

此外,嘉吉發展多項家族教育與培訓,並使未在企業任職的家族成員持續保有與家族的聯繫,且定期招開夏季家族會議、農場巡禮等活動,一方面形塑家族成員一致價值觀,同時保持各代家族成員對家族企業的瞭解與認同,藉以強化對「形而上」議題的共識,並提升家族發展的人力資本競爭優勢。

由此,消極面不但可避免家族關係維護影響企業追求商業利益,積極面可強化家族企業長遠發展的能力。

平衡管理 3要點

家族企業經營需面臨,與外部環境之爭的挑戰,與來自內部經營和諧的困難。看似事件衝突的背後,往往是家族成員的立場對立或矛盾。因之,家族企業經營的智慧與藝術,在於解決機制﹙事件﹚的同時,更要進行人治調和。期待透過

建構戰略共識,打一場漂亮的家族企業經營球賽

下列管理要點作為提醒與幫助:

1. 辨別衝突的類型與根因,視解決機制﹙事件﹚為進行人治調和的時機,特別是家族企業價值觀共識的建立。

2. 家族企業永續經營需同時平衡「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翹翹板治理。偏重任一方可能導致家族精神消殆,或過度影響企業獨立與專業治理,進而影響商業利益。

3. 建構家族治理系統,協助家族妥適區分家族議題與企業經營議題,並提供建全平台建立「形而上」之共識,使家族企業能兼顧「情、理、法」的經營管理。

人治像是球場上的攻防,唯有建構戰略共識,同時每位上場球員皆能朝同一策略與信念,並依據規範的方法謹慎行步,方能打場漂亮的家族企業經營球賽。﹙原文刊登於《工商時報》2013 年8 月 7 日﹚

  

Page 9: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7

家族企業之家族成員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有共同內聚力,但是這種緊密關係也可能對企業經營的專業性產生衝突作用。美國布魯克林家族企業學院研究數據曾指出,西方社會中只有 30%的家族企業能夠順利地移轉至第二代,而第二代傳給第三代成功的則只有 12%;而在東方社會,根據 2010 年 7 月 19 日今周刊所載之統計數據,能夠成功傳承給第二代的企業只有 15%,而第二代傳給第三代成功的亦只有 13%。古人說「富不過三代」,正是因為許多家族企業未對家族管理及傳承作好規劃,以致產生家族事業無以為繼的真實寫照,這個現象,點出了家族企業在面臨世代交替時,如何順利交棒、接班、傳承與延續家族於不墜的嚴肅性。

家族企業管理五大構面

家族企業成功的傳承之道,需要深厚的企業經營經驗和深刻的人生智慧累積,且須有較長時間的準備過程,本文擬就多年來從事家族企業經營之資產與稅務管理經驗,提出家族企業主就資產與稅務管理所應思考的五大構面,包括永續經營、繼承計畫、資產保全、稅務管理與公益事業,以利家族企業主能夠提前思考並啟動資產與稅務管理,從而確保家族資產與企業的永續成長。

一、永續經營

擁有股權即擁有投票權,家族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如何避免因代代繼承或贈與,造成股權分散而影響經營權,或因兄弟分家造成規模經濟縮小。而要完成「永續經營」的股權設置,必須先判斷企業應否由家族成員繼續管理並控股。依據 2012 年資誠 PwC全球家族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有41%的家族企業業主還是會選擇將股權與經營權均交由家族的下一代接手,而在更重視家族觀念的台灣,此比例更高達 57%。然而短期而言,想要交棒給下一代,須思考下一代的經營能力與意願,以及何時是最適合的接班時機。

另外如果長遠來看,對於想要富過三代達成家族企業永續經營的企業主來說,則須思考是否有必要透過信託機制,建立一個家族的股權管理及溝通平台,達成「企業永續經營」及「家族和諧」的理想狀況,並透過信託機制,妥當安排所有權﹙受益權﹚與經營權的關係,並建立家族成員或專業經理人之接班、獎酬等公司治理機制。

舉例來說,A白手起家創設公司,多年經營下公司獲利豐厚。A 主要資產即為該公司 60%之股份。A 之繼承人為子B、C及妻D,B對公司經營有高度興趣及能

家族企業經營之資產與稅務管理力,但C及 D則無意經營。若A 死後未立遺囑,則B、C、D 等 3 人依法將各得20%之公司股份,此時,將無人能擁有掌控公司經營權之絕對股數,如C及 D仍支持B繼續經營公司則無問題,但C及 D可能出售股份而導致所持股數比例降低甚至經營權旁落之情事。倘 A 為避免一生辛苦所創立之公司經營權於其死後旁落進而導致公司經營不善,可於生前運用傳統之財產繼承方式,亦即訂立遺囑,在不違反特留分之規定下,將股權分給B,C及 D ﹙例如B拿大股掌握經營,C及 D持有小股﹚,但仍可能產生經營權旁落之疑慮,且C及 D亦可能認為分配不公而埋下紛爭的隱憂。

針對上述情形,A如於生前成立信託,約定 A 生前為信託之受益人,並由 B、C、D於A死後為信託之受益人平均受益,且於信託機制中設計,有關信託財產權利之行使(亦即股東權利之行使),由受託人依 B之指示進行。此時,不但能避免上述繼承或遺囑方式帶來之困擾,且亦可能因B或 B選定之專業經理人積極投入經營公司而促使公司更加成長,而達成家族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二、繼承計畫

自然人的生命有限,故家族企業的傳承往往涉及財產與利益的繼承與分配,而

文/游明德

普華國際財顧董事長

[email protected]

文/郭宗銘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

howard.kuo @tw.pwc.com

Page 10: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8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這項敏感議題可能影響家族企業的控制與經營權,若處理不善,可能造成家族的名聲汙名化,故家族企業創辦人或掌舵者如何在有生之年,將辛苦累積之資產,依其意願與想法,考量所處法律﹙如:台灣特留份、境外資產所在國法令、準據法的約定等﹚、稅務﹙如:台灣遺贈稅、家族成員擁有雙重國籍所衍生之問題等﹚或金融環境等的規範,並透過相關的法律文件﹙如:信託契約、遺囑﹚及家族治理機制,讓繼承人適得其所,以確保繼承人能完整承接資產並妥善運用,事關重大。如未事先妥善安排,不僅可能有違當初資產分配之本意,亦可能導致後代子女對於資產的紛爭不斷。繼承人對簿公堂的歷史一再地重演,故擬好妥善的繼承計畫,避免繼承人間產生糾紛,已是企業家責無旁貸的使命。

另外須注意,如果沒有在生前預先擬定好繼承計畫,則在一般財產繼承的情況下,當財產所有權人死亡時,如繼承人有數人,則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民法第 1151條),而公同共有遺產之管理,得由繼承人中互推一人管理之。基此,可能造成繼承人如果就遺產之管理意見不一時,可能無法就遺產為管理。舉例來說,倘若公司之負責人兼大股東死亡,在遺產尚未分割前,有關其股東權利之

提前啟動資產與稅務管理,確保家族企業永續成長

Page 11: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9

仍能透過信託利益之支付,保障受益人之經濟來源不虞匱乏。

四、稅務管理

投資、置產、保險、移民、移轉資產等,每一項安排皆與租稅息息相關。近年來台灣及世界各國之租稅法令不斷修正、更新,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如何在符合法令規定下,降低或延緩稅負成本實為不得不去面對的重要議題。在面對複雜的稅制下,如不能全面性規劃家族資產,則稅務問題除了可能帶來沉重的租稅負擔,以及與稅捐稽徵機關間冗長的救濟程序外,更有可能因此影響各家族企業主的清譽。

另外,若家族繼承人中具有其他國籍的身分,且資產分佈於世界各國,而涉及不同國家的稅務法令及風險,將增加投資及資產移轉過程中的稅務問題複雜度。如何透過專業人員之協助,檢視潛在稅務問題及風險,確實了解相關法令規定,避免因不黯稅務法令而無辜受罰,建立全方位之稅務風險管理計劃,避免未做管理或不善管理所造成的損失,進而成功的保全、增長財產價值,並透過合法的財產安排妥善確保下一代的福祉,是家族企業主不可不重視的議題。

五、公益事業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現代的大企業家,有越來越多人熱心公益,願意貢獻自己的智慧與財富來為社會人類謀福利,並藉由捐贈現金或家族企業之股權成立「財團法人基金會」或「公益信託」組織,以確保公益事項之進行可傳承家族精神,符合企業創辦人之志願,並透過鼓勵家族成員及企業員工多多從事公益活動,為後代子孫造福田、提升企業社會形象。但須注意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捐贈人、受遺贈人、繼承人及各該人之配偶及三親等以內之親屬擔任董事或監事,人數不超過全體董事或監事人數之三分之一,亦即三分之二為外部人士,如何避免基金會資產規模逐漸龐大,資

產為有心人士所把持,是企業主進行公益事業時須注意的問題。

另外,為鼓勵大家從事公益捐贈,現行租稅法令對於個人之捐贈也提供了一些稅負減免﹙如遺產稅、贈與稅、每年的所得稅捐贈扣除額﹚,而家族捐贈予公益事業的股權,除了每年獲配的股利可以從事公益活動外,其股權所享有的投票權該如何行使,也可適當的透過法律文件機制妥善安排。故家族企業主確實可以思考,如何透過公益事業的機制,來達成企業主回饋社會公益的心願,同時兼顧家族企業的永續經營。

股權重組或退場機制

透過資產與稅務五大構面的規劃,家族企業得以建立「保持」股權與經營權穩定的運作機制。然而家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往往乃面臨二大階段性議題仍待解決,即「持股不足」亦或是「不想持股」。當家族企業意欲「增加」或「減少」持有股權時,家族企業即需要透過適當的之家族企業「股權重組計劃」或「退場計劃」,進行相關股權調整或交易。

在家族企業發展的歷程中,股權分散可謂是「歷史的共業」,舉凡在合夥創業、傳承接班、及公開發行的過程中都可能發生股權的稀釋或分散。而當經營者的持股偏低時,家族其他內部成員、創業股東及老臣、外部投資人或競爭對手容易產生「彼可取而代之」的念頭與作為,而使經營權旁落。面對「持股不足」的狀況,家族企業的經營者即需要透過買回流通在外的股票「增加」企業股權至一定比例,以穩定對於企業的控制力。

經營者買回股權的作法,國外常見即為利用管理階層收購之概念(Management Buyout, MBO)。其中交易價格可透過第三方如會計師或財務顧問,進行合理客觀的資產價值評價,以做為依據。而資金來源也是很重要的考量點,尤其是當企業價值龐大而個人資金不足以支付時,即需透過適合的財務手段如融資、籌資

行使,應由繼承人中互推一人行使之 ,然而,若繼承人間無法就股東權之行使達成共識,可能產生該股東權無法行使之疑慮。此外,繼承人繼承財產之後,如就該財產為分別共有時,則共有物之處分、變更、及設定負擔,應得共有人全體同意,而共有物之管理,原則上應以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行之(民法第 819 條、第 820條),因而造成共有財產之管理及處分受到限制。

上述因財產繼承所造成共有狀態下之管理及處分之困擾,如被繼承人於生前立有遺囑或已將財產成立信託,則被繼承人死亡後,遺產或信託財產將可分別依遺囑及信託所載分配予指定之繼承人或受益人,並依其法律效果進行管理及處分,將可避免上述共有財產管理及處分受限之困擾,進而達到財產之有效率管理與運用。

三、資產保全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經營事業或進行多項投資,面對未確定性之經濟環境變化時,其風險性必然伴隨而來,對家族企業主而言,資產如何保全之課題,有時遠比追求財富的投資報酬率更加重要。

如何將核心資產或名義人持有之資產進行保全,並避免因所衍生之相關風險而受侵害,如何讓自己與摯愛的家人無後顧之憂並得到妥善的照顧,且保有目前與將來生活品質之條件與環境,相信是家族企業主極欲對家人所作的妥善安排。當計劃進行資產保全時,關鍵即為時效性。適當的資產保全規劃,確能為家族成員提供完整的生活保障。

舉例來說,家族企業主﹙委託人﹚得於經濟穩定時期將部分財產以特定人(例如子女)為受益人而成立信託,若未 家族企業主經濟驟變而遭債權人求償時,基於信託破產隔離之功能,該信託財產不因家族企業主之破產而遭受強制執行,

Page 12: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10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等方式進行。實務上,銀行的聯貸及私募基金的參與,都是在進行股權重組或退場交易時,應考量的資金來源之一。

當許多家族企業面對「減少」股權議題,或是所謂的「退場」﹙無論是部份或是全部股權﹚,潛藏著預設立場或是特殊的情感因素。提到「股權重組」或股權的「減少」,對創辦者而言可能代表「事業的失敗」,對於企業家二代則深怕揹上「變賣祖產」的罪名,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有些觀念更應該要建立。股權的「持股減少」並非是財富上的減少,只是資產形式的轉換,並可以有下列幾點好處:

一、股權價值的實現

許多家族企業最大資產即是「家族事業」本身,而資產價值即隨市場景氣與營運績效而波動。透過股權交易可提早實現家族企業價值並避免成為紙上富貴;

二、資金效率的提升

將流動性差、成長性不佳的資產﹙尤其是未上市櫃公司﹚轉換成具有高度流動性的資產如現金或上市櫃公司之股份等,或將變現的資金投資於其他高成長的事業契機;

三、外部資源的引入

透過部份的股權釋出予即有經營團隊或引入更具經營綜效的投資者,反而能增加企業價值及股東利益。

退場計劃四步驟

當家族企業有考慮「重組或減少」股權時,一份好的「股權重組計劃」或「退場計劃」可協助家族企業在「重組或退場」過程中獲取最大的家族利益。如同企業的「經營策略」,「股權重組計劃」或「退場計劃」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就像是建築內的逃生路線與設施,都是需事先規劃並重視的。「股權重組計劃」或

「退場計劃」最重要的四個步驟包含:

一、檢視「事業與資產組合」

家族可能面臨「事業投資」占比過大或是持有「非核心事業」的狀況,基於組合的流動性與健康性,可適當的調整

「事業與資產組合」;

二、擬定「退場計劃」

家族企業應提早 3~5 年規劃,先暸解企業價值動因,並可從容面對未來的可能的交易架構﹙如交易對手、交易時間、交易模式、交易金額等﹚;

三、積極彰顯「企業價值」

多數家族企業在過去決策時往往以中長期利益做為優先考量,但因此企業價值在短期內是不易被暸解與發現。在 3~5年的準備期間,家族企業可先做功課以逐步彰顯合理的企業「價值」;

四、進行「談判」與「交易」

交易的成敗直接決定股權價值仍否實現及金額多寡,同時亦應考慮當交易破局時,如何減少或避免可能的營運衝擊。

當家族企業面臨股權變動時,最難解決的仍是「歷史的糾結」及「情感的糾葛」使家族成員往往不知如何啟齒與彼此討論。家族企業或許可以思考適時地引入外部財務顧問做為家族成員間較為專業且客觀的處理與溝通媒介或平台。外部顧問在部份案例裡具有家族成員間傳遞訊息及潤滑摩擦之副作用,並可確切的使家族企業以較理性及積極的態度執行股權上的改變。

家族企業經營之「退場計劃」規劃之案例分享

一個家族事業經營數十年,為國內有一定規模之通路休閒品牌。目前,第一代年屆 70,第二代主要做不動產事業投資與規劃,也自有一片天地。隨著第一代邁入退休之際,家族事業雖已有穩定獲利能力,但經營事業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已非他們體力能長時間負擔。家族事業雖有穩定獲利,但顯然非該家族第二代想要接手或是擅長的項目。他們正尋求

一個退場機制,希望可以讓家族逐步退場且員工工作能有一定保障下進行。

相較國外企業,台灣企業主往往希望的不只是本身財務上最大的利益,而是希望幫跟隨多年的員工找的一個適合的新老闆,有更進一步業務發展的可能。對於企業而言,雖然企業的股東已經不同,若找到一個好的接棒人選,也是另一種傳承。我們曾經有一個客戶在衡量國內與國外兩個潛在投資人時,最後選擇出價較差的國內投資人,主要原因是新業主提出的交易架構與對於員工的保障。當時整體市況不佳,市場上很多獲利公司的市價與淨值比(P/B)交易倍數都小於 1。國內投資人提出以換股方式,讓原股東先退居成為具有董事席位之關鍵性小股東。一方面,原股東可以享受未來當市場恢復正常時潛在資本利得﹙且稅負上有一些優惠﹚,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董事的角度適時關心或協助原公司的員工。

結論

最後,提醒注意,家族企業要能永續經營,家族和諧與利潤共享為最高指導原則。有計畫的對傳承及財產權益分配進行規劃與安排,將有助於緩解內部衝突。但家族企業治理並非標準化之模式,因為模式之選擇將因領導人理念與偏好、產業及企業特徵、企業經營規模與模式、家族文化與價值觀、公司治理與家族治理體系的強度、及所處法律、商業、金融與稅務環境之不同而異,故藉本文提醒企業主,把資產妥善規劃是企業主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最大的智慧考驗,無法迴避,也不能逃避。但這些財富對後代是正面能量,激勵子孫向上,造福後代、還是負面影響甚至喪失鬥志,要看創業家的智慧。儘早擬定家族企業經營之資產與稅務管理方案,才有機會成就百年基業。﹙本文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理鄭策允協助完成,原文刊登於《會計研究月刊》第 328 期,102 年 3 月號﹚

Page 13: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11

書名:公司治理趨勢與最佳實務

出版: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

ISBN:978-986-87106-5-8

作者:張明輝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日期:2013 年 4 月

頁數:216 頁

定價:450 元

購書請洽經銷商三民書局,電話:(02)2361-7511

掌握公司治理趨勢提升企業價值《公司治理趨勢與最佳實務》隆重出版

公司治理並非束之高閣的崇高理論,而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提升價值,突顯差異性的最佳武器。

善盡社會責任,並不代表企業盲目的將資源投入於環境保護及慈善公益等議題,而是企業必須以更聰明、更有方向性、更具策略性的方式,聚焦在與本業相關或企業擅長的特定議題,以使企業與社會的價值,皆能共同獲得提升。

本書透過國內外標竿企業的實際案例,循序漸進,引導企業瞭解公司治理未來趨勢的真實意涵,提出公司治理的三大趨勢:一、獨立、多元及專業的董事會組成結構;二、從企業本位到企業社會責任;三、從法規觀點到利害關係者觀點的資訊揭露,希望藉此幫助更多企業掌握公司治理趨勢,提升企業價值。

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www.pwc.tw/zh/publications/pwc-governance-csr.jhtml

  

Page 14: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12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專業焦點

回顧我國連結稅制及探討未來之金融控股公司收入成本費用歸屬認定原則 13

淺談利潤分割法之適用 17

Page 15: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13

前言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金控公司」)自民國 90 年起相繼成立,自金控公司首次與其子公司合併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即一般所稱「連結稅制」)至今,亦已有 10 年歷史。連結稅制建立之本意,係因體認到金控公司與其持有達 90%以上股份之子公司乃為同一經濟實體,為免增加金控公司之租稅負擔而給予其自由選擇是否合併申報之權利,然稅捐稽徵機關於實際核定金控公司之所得稅申報時,對於連結稅制採不同見解,據以剔除金控公司絕大部分之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致發生諸多爭議而與各金控業者持續爭訟至今。

經金控業者多次與金管會及財政部溝通後,財政部於民國 101 年 9 月依據與金管會達成之共識,擬定「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審查金融控股公司收入成本費用

回顧我國連結稅制及探討未來之金融控股公司收入成本費用歸屬認定原則

歸屬認定原則」(以下簡稱「金控費用認定原則」),同意三項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得予認列:

• 依監理法規設立之總稽核、內部稽核、法令遵循單位及風控單位之人員薪資;

• 資金用於維持子公司之資本適足或業務經營發展之利息支出;

• 資金用於支應發放股利之利息支出。

惟金控費用認定原則由財政部擬定至今,引起金控業者之廣泛討論,其中不乏業者對於該認定原則能否根本解決此項爭議持有疑問。本文茲整理此項爭議之歷程,點出我國金融控股架構之特殊性;其次,嘗試分析金控費用認定原則,並提出筆者針對連結稅制未來發展之建議,以供參考。

文/吳偉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副營運長[email protected]

Page 16: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14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建立金融控股制度之目的及沿革

金融控股公司之濫觴,始於西元 1997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於日內瓦達成之

「全球金融服務業自由化協議」,各國同意開放金融市場,並紛紛開始進行一連串金融改革。

其中,日本於西元 1997 年 12 月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整備法」﹙持株會社の設立等の禁止解除に伴う金融關係法律の整備等に關する法律﹚,開放設立金控公司;美國則於西元 1999 年 11 月通過「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Gramm-Leach-Bliley Act), 廢 除 西 元 1933 年 Glass-Steagall Act中禁止商業銀行兼營證券承銷之限制,並准許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得在金控公司架構下,透過集團同時從事各項金融業務。

我國為順應此一趨勢,先於民國﹙以下同﹚89 年 12 月 13 日制定公布「金融機構合併法」,提供金融業同業合併之依據。後為因應金融產業交叉行銷之潮流,強化我國金融業競爭力,由美日兩國引入金融控股公司法制,於 90 年 7月9 日公布施行「金融控股公司法」﹙以下簡稱「金控法」﹚,創設以金控公司持有子公司之架構,透過對至少一銀行、保險公司或證券商之控制性持股,發揮金融機構之綜合經營效益。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法律架構與特殊性

我國現有之金控公司,均係由原已設立營運之各業金融機構轉換設立而來,其成立目的係為提昇我國金融產業整體發展,並遵循各項金融法規要求強化金融跨業經營,以達合併監理之目的。其營運方式及型態與一般集團母子公司﹙先成立母公司,後為拓展營業版圖、或因應集團組織功能需要而成立其他子公

司﹚、或投資與被投資公司﹙先成立投資公司,再尋找投資標的﹚等型態大不相同。

金控法第 36 條規定,「金融控股公司應確保其子公司業務之健全經營,其業務以投資及對被投資事業之管理為限。…」是金控法係賦予金控公司類似「總管理處」之角色,規定金控公司並不對外營運,而係專職負責集團政策執行、風險控管、績效管理、整合行銷等功能,並依照各項主管機關規範管理各子公司。

金控公司本於前述集團總管理處之地位,積極經營管理被投資事業,其受金控法第 21 條限制,不得任意減少對子公司之控制性持股,並以集團觀點受各項金融監理法規之限制,如金控法第 40 條﹙金融控股公司應以合併基礎計算資本適足性比率﹚、第 53 條﹙銀行子公司、保險子公司或證券子公司所受之增資處分,金融控股公司應於持股比例範圍內為其籌募資金﹚、第 56 條﹙銀行子公司、保險子公司或證券子公司未達主管機關規定之最低資本適足性比率或發生業務或財務狀況顯著惡化,不能支付其債務或有損及存款人利益之虞時,金融控股公司應協助其回復正常營運﹚等規定。

由上可知,金控公司之經營管理模式與一般投資控股公司僅持股而無主動經營之單純投資、為求獲利之行為亦為迥異,確實有其法律所賦與之特殊性,故其租稅待遇亦應考量其經濟實質,不應與一般投資公司等同視之。

稅務爭訟發展歷程

93年-稅捐稽徵機關核定金控為投資專業公司

稅捐稽徵機關於 93 年間首次核定各金控公司 91 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時,以金控公司之營業收入多數為免計入所得

Page 17: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15

之成本費用相配合為由,未考量金控公司之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與投資收益間是否有直接因果關係,而仍繼續採間接分攤之概念,以比例原則主張金控公司大部分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應歸屬為免稅費用而予以剔除。

金控公司因對稅捐稽徵機關之核定不服,復進行稅務行政救濟程序。截至 101 年9 月底為止,計有 8 家金控、共計 12 件行政救濟案件經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敗訴,其中 6 件案件並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敗訴。其餘各年度稅務案件亦由各金控公司進行復查、訴願程序當中。

金控費用認定原則評析

101 年 4 月初,五大金控業者高層聯袂拜會金管會主委,為金控公司之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認列爭議請命,在金管會多次與財政部溝通後,達成三大共識,並由財政部擬定首揭金控費用認定原則。據報載,金管會官員表示雖無法爭取到所有費用均可認列,至少上述三點應可以涵蓋金控公司絕大部份之營業費用。

然經筆者口頭探訪,部分金控業者表示公司透過不同管道籌資而得之現金,均係置於內部資金池供各項營運目的共同使用,欲辨認何筆資金係用於維持子公司之資本適足、或係用於支應發放股利,並主張認列其對應之利息支出,於實務上有其困難。更甚者,金控公司擔心的是,即便公司自行辨認、拆分資金之使用用途,嗣後稅捐稽徵機關查核時會否信賴金控公司之拆分?並將進一步要求何種文件作為佐證?相關利息支出是否真得以如實認列,不無疑問。

另如本文所論,金控公司之營運本質為擔任集團之總管理處,其各單位人員均可說是為了建立集團之內部控制制度致力,並在考量集團整體風險之前提下,

為集團整體進行各子公司之營運決策。目前認定原則僅核認金控公司之「內部稽核單位」、「法令遵循主管」、「風險控管單位」等單一專責單位人員薪資,似過於狹隘,且未能反映金控公司之營運實質。

綜上可知,最新出爐之金控費用認定原則,雖展現了財政部與金管會協商後的誠意,惟實際運用上,是否能解決此項歷時已久之爭議,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連結稅制未來建議

金控公司採行連結稅制衍生之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認列爭議,係源自於所得稅法第 42 條規定國內轉投資收益不計入所得額,致使股利收入被定位為「免稅所得」,後續方有稅捐稽徵機關要求金控公司依照所得稅法第 24 條收入成本配合原則,分攤相關營業費用至免稅收益項下之爭議。

而事實上,101 年 9 月間財政部針對所得稅法之重大修法討論,亦有論及是否要修正所得稅法第 42 條,將營利事業獲配之股利收入併計所得額課稅,其獲配股利中所含之可扣抵稅額則可自營利事業之應納稅額中減除。惟此項修正雖可根本解決金控公司因現行轉投資收益免稅規定而造成之課稅爭議,然而轉投資收益需課徵所得稅,對一般產業之公司影響亦甚為重大,故最終並未列入修正草案。

建議方案一

本文建議財政部可修正所得稅法第 42條,增列但書規定將金控公司獲配自連結子公司之股利收入併計所得額課稅,其獲配股利所含之可扣抵稅額則可減除;並相對修正營利事業免稅所得相關成本費用損失分攤辦法,於該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四款後段新增但書,使金

額之投資收益為由,認定金控公司為「以有價證券買賣為專業」或「以投資有價證券為專業」之投資公司,因此主張金控公司除應將可直接合理歸屬於免稅收益項下之營業費用個別歸屬認列外,須再將其申報扣抵之無法明確歸屬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按比例分攤至免稅所得項下,爰幾近將金控公司之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全數剔除,遽增金控公司之所得稅負。

96年-財政部發布解釋令

上開核定後,引發業界爭議,於各界反彈聲浪中,財政部後以 96 年 7 月 10 日台財稅第 09604533440 號函﹙以下簡稱「財政部 96 年函釋」﹚核釋「依據金融控股公司法第 36 條規定,金融控股公司應確保其子公司業務之健全經營,其業務以投資及對被投資事業之管理為限,其得投資之事業並有明文規定。準此,金融控股公司依上開規定經營投資及管理,尚非屬以有價證券買賣為業;其於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除可直接合理明確歸屬於投資及對被投資事業管理之各項支出,得自投資收益項下減除外,免分攤無法直接合理明確歸屬之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期望透過該函釋,提供金控公司所申報之營業費用及利息費用得以認列之基礎。

96年至今-歷經多方溝通研議,惟未獲稽徵機關採納

後續金控業者與各金融公會多方與稅捐稽徵機關及財政部溝通研議,惟雙方對於金控公司之法律架構特殊性、及何謂「可直接合理明確歸屬於投資及對被投資事業管理之各項支出」均未能達成共識。依照財政部 96 年函釋,金控公司僅須辨認可直接歸屬之營業費用,不須再間接分攤營業費用至免稅收益項下,惟稅捐稽徵機關多年來仍以金控公司既有鉅額之免稅投資收益,必應有其對應

Page 18: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16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控公司獲配自連結子公司之股利收入免予分攤營業費用。如此即可根本解決金控公司之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認列爭議,並可避免影響層面過大,波及其他產業之發展。

建議方案二

另一方面來說,經參酌立法院公報,我國連結稅制主要係參考美國合併申報之相關規定所設計,筆者於是針對美國 內 地 稅 法 (Internal Revenue Code)第 六 章「 合 併 申 報」(Consolidated returns)及 其 處 理 原 則(754-4th T.M. - Consolidated returns) 加以研究。美國合併申報規定下,集團之內部損益將在計算合併申報所得額時加以消除,如:集團公司間配發之股利應予消除(eliminated)、集團公司間資產買賣交易損益應予遞延認列(deferred)等。美國合併申報處理原則中並以不下百件之合併申報案例,詳細例舉說明內部損益之消除方式,為計算方式作一完整詳細之規範。

是本文亦建議財政部可參考美國內地稅法對連結稅制之計算方式,於合併申報處理原則中訂定各項消除集團內部損益之步驟,再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計算合併課稅所得額。金控公司獲配自連結子公司之股利收入於合併步驟中消除後,後續自不生所謂分攤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之疑慮,即可根本解決金控公司之營業費用及利息支出認列爭議。

結論

由近日之各項發展態勢看來,財稅主管機關頗有解決金控公司成本費用認列議題之誠意,惟實務上徵納雙方之認知仍存有差距,若雙方未能達成共識,則金控費用認定原則之制定,僅係將稅務爭訟之陣地由直接歸屬與否、移轉為爭執費用支出性質是否符合認定原則所列標準而已。因此,本文建議未來可透過修法使金控公司獲配之投資收益改為應稅,並免去金控公司獲配之股利收入須分攤成本費用之規定;亦或參考美國內地稅法之合併申報制度相關規定,於合併申報處理原則中提供消除內部損益之方法,以求根本解決此項議題長久以來之爭議。﹙本文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張冠彬副總經理協助完成,原文刊載於《稅務旬刊》 第 2197 期﹚

Page 19: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17

淺談利潤分割法之適用前言

我國的移轉訂價常規交易方法包括可比較未受控價格法、可比較未受控交易法、再售價格法、成本加價法、可比較利潤法、利潤分割法及其他經財政部核准的方法。其中再售價格法、成本加價法及可比較利潤法,在適用時選定其中一方作為受測個體,透過對受測個體進行常規交易檢視以判定是否符合常規交易。惟當受控交易之參與人所從事之活動具高度整合,或者關聯交易中含有高價值無形資產的情況,而無法單獨衡量其交易結果時,則可能須透過採用同時檢視所有受控交易參與人的移轉訂價方法,例如 :利潤分割法,進行評估。利潤分割法主要係依據所有受控交易參與人之合併收益及合併成本決定合併營業利潤,依據功能風險分析結果與適當之分攤計算方式分配合併營業利潤予各參與人。依據 OECD移轉訂價指導原則所規範之利潤分割法,包含但不限於貢獻度分割與剩餘利潤分割法,我國目前所規範之利潤分割法屬剩餘利潤分割法。

利潤分割的方法種類

貢獻度分割法主要依各參與人於受控交

易中所執行之功能﹙貢獻﹚相對價值,分割合併營業利潤,並儘可能以獨立企業於類似情況下如何分割利潤之外部市場資料作為參考。惟若受控交易參與人之相對價值可直接衡量,則無需再行評估各貢獻度之實際市場價值。藉由比較參與人不同形態貢獻的特質與程度,以賦予某一百分率的方式作為決定相對價值的方式進行合併利潤的分割,需視個案情況而定。

依據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合常規移轉訂價查核準則﹙以下簡稱「TP查核準則」﹚第 19 條所定之利潤分割法,係於受控交易各參與人所從事之活動高度整合,致無法單獨衡量其交易結果時,依各參與人對所有參與人合併營業利潤之貢獻,計算各參與人應分配之營業利潤。

剩餘利潤分析在計算合併營業利潤後,主要透過二階段方式進行利潤分割:

第一階段

先依功能風險分析結果,決定受控交易參與人的例行性利潤,該利潤主要係參考獨立企業執行例行性功能時所賺取之利潤,此利潤並未包含參與人所擁有的

文/徐麗珍會計師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

[email protected]

Page 20: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18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獨特或具價值資產所產生之報酬。

第二階段

再以合併營業利潤減除各參與人分配之例行性利潤後之剩餘利潤﹙亦可能是損失﹚進行分配,分配方式主要係參考獨立企業間如何分配之事實與情況作為分析基礎,並選擇適當之分割因子以評估各參與人貢獻度的方式進行剩餘營業利潤分割。

利潤分割法簡要釋例

以下將以一 OECD移轉訂價指導原則中簡單範例說明利潤分割法操作:﹙摘錄自OECD﹚

案例情況 :某項電子產品之成功在於其製程及主要零件設計技術創新。A、B、C為關係企業,交易流程如下所示。該案例藉由再售價格法已佐證 B公司銷售予C公司之價格,符合常規交易原則。由於A 及 B公司之交易高度整合且雙方皆擁有獨立高價值之無形資產,故將僅探討A與B公司之交易。

本範例假設 A與B公司之研發活動技術之水準相等,其研發支出並得以確實衡量對於利潤之貢獻度。A公司之研發費用為 15,B公司為 10,合計研發費用為

25。A公司為 15/25,B公司為 10/25。

交易流程及財務資訊

利潤分割法步驟

步驟一 決定A公司與B公司製造之例行性利潤並計算總剩餘利潤

假設經搜尋可比較對象,無創新無形資產之獨立企業製造商例行性利潤為製造成本 10% 之報酬,則 A公司之製造報酬利潤為 1.5 ﹙製造成本 15*10%﹚,而B公司之製造報酬利潤為 2 ﹙製造成本20*10%﹚,因本範例之合併利潤為 10,故減除 A與B之製造利潤後之剩餘利潤為 6.5 (10–1.5–2=6.5)。

步驟二 按對無形資產之貢獻分配剩餘利潤

步驟一所分配之例行性製造利潤,並未

A 公司設計及製造主要零組件

B 公司設計並製造產品其餘部分

C 公司行銷

客戶

A公司 B公司 合併銷貨收入 50 100 100進貨成本 10 50 10製造成本 15 20 35毛利 25 30 55研發支出 15 10 25營業費用 10 10 20淨利 0 10 10

將各公司技術創新所投入之研發貢獻列入考量,因此,假設各公司所投入之研發支出與每一公司對產品技術創新價值之貢獻度相等,則A公司可分享之利潤為 6.5*(15/25)=3.9,B公司可分享之利潤為 6.5*(10/25)=2.6

依據步驟一及二之計算,A公司與B公司最終利潤為

A公司:1.5+3.9=5.4﹙原淨利為$0﹚

B公司:2+2.6=4.6﹙原淨利為$10﹚

利潤分割法採用時應考量因素

OECD移轉訂價指導原則在該範例中註記說明,該範例僅係為簡單列示利潤分割法如何分割利潤的簡要計算,不可視為利潤分割法之指導原則。特別是對於

Page 21: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19

研發費用做為分攤基礎,應考慮不同類型之研發支出是否反映出相同之貢獻程度。採行前仍需依據個案情況及所涉及之高價值資產評估其適用性。

依據我國TP查核準則第 19 條,利潤分割法尤應特別考量下列因素:

• 決定例行性貢獻市場公平報酬之方法所應考量之因素,包括執行的功能、承擔之風險及使用之資產。

• 成本、費用、所得及資產,於相關營業活動及其他活動間分攤方式之合理性及適宜性。

• 會計處理之一致性。

• 決定各參與人對無形資產之貢獻價值所使用資料及假設之可信賴程度。

受控交易參與人及其所從事之營業活動,與非關係人及其所從事相同或類似之營業活動間如存在一~三款因素之差異,應就該等差異之影響進行合理之調整,例如若以研發支出與廣告費做為分攤基礎,應考慮研發支出與廣告費支出對無形資產之貢獻程度是否相同,須要進一步探討及精確之計算方能得知。例如:企業發生的研發費用尚包含研發失敗成本,廣告費支出亦無法合理衡量對商標之貢獻﹙原來已是知名商標﹚,且有其時間累計之因素,若無法經由合理之調整以消除該等差異者,應採用其他適合之常規交易方法。此外若受控交易參與人所從事之業務過於複雜、從事之活動過於多樣化,以致於判斷貢獻程度的困難度將大幅提高。

以目前台灣集團企業之交易模式,母公司主要負責研發及銷售,子公司負責製造之情況下,其交易模式是否適用利潤分割法,主要應考慮是否有高價值之無形資產,若無,則利潤分割法應先不於考慮。此外,依照TP移轉訂價查核準則第 7 條第 1 項第 3 款關於常規交易原則規定,決定受控交易之常規交易結果,以個別交易為基礎,集團關係企業所進行之受控交易,其功能及風險如非屬高度整合且具有其業務獨立性,得採個別交易原則進行常規交易結果之測試。例如在研發技術層面,母公司主要負責研發及銷售,海外製造廠子公司所如亦有研發功能,但因當地市場及產品開發重點不同,各地需自行再投入研發﹙如製程及產品改良﹚,並無交叉授權使用的情形﹙屬單向授權﹚,且非屬共同研發新或共同享有技術,受控交易參與方在技術使用上應非屬高度整合。又若子公司之業務活動包含銷售、行銷、研發及生產製造等功能,屬全功能製造商,在適用利潤分割法進行釐清例行性功能對無形資產之貢獻時,及各參與人對無形資產之貢獻價值為參考因子為何,其困難度亦將大大的提升。換言之,利潤分割法之適用,須考量很多因素而非僅考慮有無形資產之交易即予以適用之。

結言

綜上所述,利潤分割法係對交易雙方都做了評估,看似近是一公允之評價方法,因為不會就任何一方做極端之利潤分配,但在適用時實需考量多項因素,尤其是各參與人對無形資產之貢獻價值

所使用資料及假設之可信賴程度,外部資訊之完整性,及該受控交易相關的成本、費用、所得及資產,於相關營業活動間分攤方式之合理性及適宜性。此外,當利潤分割法並非納稅人所採用的方法,卻最終為稅務機關所認定之最適方法,則在無租稅協定的國家可能產生嚴重的重覆課稅效果。目前部分國家陸續發展出對於無形資產之定義,主張利潤配置應考慮當地市場的貢獻應歸屬至當地企業之利潤。相關理論包含選址節約、市場溢價及行銷無形資產等,該利潤之歸屬似又有一番新的見解,可預見未來移轉訂價議題將更具困難度。﹙本文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理陳筱娟協助完成,原文刊載於《會計研究月刊》 第 323 期,101 年 10 月號﹚

Page 22: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20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資誠動態

Page 23: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21

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 資誠分享專業智識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於 2013 年 7 月 12 日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行,論壇聚焦的核心議題是「新創業精神」,來自兩岸近 20 位講者,400 位來自政、經、學界領袖共襄盛舉,進行交流與切磋,透過這個平台,分享兩岸創業家的故事,彼此交流,帶動華人的新創業精神。

資誠所長張明輝受邀參與「創業平台與服務」座談,分享資誠的智識與經驗,由逢甲大學副董事長高承恕擔任主持人,與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蔡清彥等貴賓進行座談,共同探討如何結合社會的創業網絡,整合知識、資金、管理、人脈、學習,為創業者打造一個創業平台與服務,而不再只靠創業者個人單打獨鬥。三位貴賓從創投、科技到諮詢顧問,分享現在的新做法,激盪出不同的思維與火花。

張明輝表示,會計事務所的角色持續在轉變,不僅為企業提供簽證服務,現在更成為企業的平台。此外,會計師每天接觸眾多企業,知道企業的發展需求,經常扮演促成併購案和創投案的推手,例如資誠近期開始舉行CEO早餐會,集合醫療生技、綠能和連鎖通路三個領域的企業CEO、政府官員以及券商,定期聚在一起腦力激盪,促成許多創新企業的投資案。

另外,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則指出,現在台灣需要的創業平台,最重要的角色不僅是贊助,而是要以有限投入創造更大價值。

1

3

2

4

圖1. 資誠張明輝所長分享資誠的智識與經驗;圖2.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蕭萬長進行開幕致詞 圖3.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圖4. 天下雜誌集團董事長殷允芃

Page 24: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22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法令解析與輯要

Page 25: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23

台灣租稅及證管法令營利事業因孳息他益信託契約取得之收益課稅相關規定﹙財政部 102.7.31台財稅字第 10100238630號﹚

法律依據:所得稅法第 42 條 , 所得稅法第 66 條之 3

一、個人將投資之股權交付信託,約定本金受益人為委託人,孳息受益人為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該營利事業因信託契約獲配之股利淨額或盈餘淨額,並非因投資所獲配,無所得稅法第 42 條第 1 項不計入所得額課稅規定之適用,應計入所得額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其獲配之可扣抵稅額,不得依所得稅法第 66 條之 3規定,計入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餘額。

二、納稅義務人未依上開規定辦理致漏報所得或超額分配股東可扣抵稅額者,其已於 102 年 12 月 31 日以前自動補繳所漏稅款或超額分配之股東可扣抵稅額並依法加計利息,免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處罰;其於 103 年1 月 1日以後經檢舉或經稽徵機關查獲者,無前開免罰規定之適用。

公同共有土地之地價稅繳款書合法送達後部分共有人申請分單規定﹙財政部 102.7.19台財稅字第10200589390號﹚

法律依據:土地稅法第 3 條

一、未設管理人之公同共有土地,部分共有人於地價稅繳款書合法送達後申請分單繳納,如其公同共有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定有公同共有人可分之權利義務範圍,經稽徵機關查明屬實者,准就該申請人(潛在)應有權利部分分單繳納,惟依法各公同共有人對全部應納稅捐仍負連帶責任。上述分單繳納稅款之限繳日期,以原核定限繳日期為準。

二、原繳款書既已合法送達,且該核課行政處分與法並無不合者,應不再重為行政處分。

有關股票初次上市、上櫃前執行過額配售機制所涉證券交易所得課稅疑義﹙財政部 102.7.19台財稅字第10200589390號﹚

法律依據:所得稅法第 4 條之 1

主旨:有關股票初次上市、上櫃前執行過額配售機制所涉證券交易所得課稅疑義乙案,復請查照。

說明:

一、依據本部臺北國稅局 102 年 1 月 35 日財北國稅審二字第 1020000565 號函辦理。

二、主辦承銷商未執行穩定價格操作,將承銷價款交付原個人股東部分:原個人股東應以交易時之成交價格(即承銷價款)減除原始取得成本及必要費用後之餘額計算證券交易所得。至所出售股票之類別,依該個人股東提供主辦承銷商辦理過額配售時,該股票屬未上市未上櫃股票或興櫃股票而定。另適用核實課稅之個人股東持有前開股票滿一年以上者,得以其證券交易所得之半數作為當年度所得額。

三、主辦承銷商執行穩定價格操作,將取得之股票返還原個人股東部分:(一)原個人股東將股票轉讓予主辦承銷商嗣後取回該等股票,尚不發生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問題。惟該個人股東嗣後出售該主辦承銷商返還之股票,應認屬初次上市、上櫃前取得,於上市、上櫃後出售之股票(以下簡稱 IPO股票),其成本為該個人股東提供主辦承銷商辦理過額配售前之股票原始取得成本。(二)至主辦承銷商執行穩定價格操作所產生之差價,係屬因承銷而取得之業務收入,於減除成本及相關必要費用後之所得額,應併其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尚無所得稅法第 4 條之 1 規定停徵所得稅之適用。

Page 26: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24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重要營運主管發生異動亦需發布重大訊息

法令摘要:

臺灣證券交易所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分別於 102 年 8 月 7 日及 13 日修正發布了「對有價證券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及「對有價證券上櫃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其中考量上市(櫃)公司營運部門主管之異動對公司營運亦產生重大影響,爰增訂相關規定。

資誠觀點:

上市(櫃)公司如有發言人、代理發言人、重要營運主管(例如執行長、營運長、行銷長及策略長等)、財務主管、會計主管、研發主管、內部稽核主管等人事變動,即應依「對有價證券上市(櫃)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規定,於事實發生之日起次一營業日交易時間開始前,發布重大訊息。

金管會發布「有關母公司對子公司所有權權益之變動所產生之資本公積,適用公司法規定情形問答集」

法令摘要:

針對在 IFRSs下,母公司對子公司所有權權益之變動,未喪失控制所產生之資本公積,可否依公司法規定彌補虧損或分配予股東,金管會於 102 年 7 月 30 日發布「有關母公司對子公司所有權權益之變動所產生之資本公積,適用公司法規定情形問答集」。

資誠觀點:

依國際會計準則第 27 號「合併及單獨財務報表」第 30 段規定,母公司對子公司所有權權益之變動,未導致喪失控制者,應作為權益交易處理。因此,母公司取得或出售子公司股權仍具控制力之情況下,其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間之差額係認列於資本公積(帳列「3230 資本公積-取得或處分子公司股權價格與帳面價值差額」會計項目)。

依經濟部 102 年 7 月 15 日經商字第 10202420460 號函釋及金管會「有關母公司對子公司所有權權益之變動所產生之資本公積,適用公司法規定情形問答集」規定,該資本公積之適用說明如下:

一、依公司法第 239 條第 1 項規定「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除填補公司虧損外,不得使用之…」,該資本公積得適用前開有關彌補公司虧損之規定。

二、該資本公積得適用有關「超過票面金額發行股票所得之溢額」之規定,亦即得依公司法第 241 條第 1 項規定,經股東會決議按股東原有股份之比例發給新股或現金。

Page 27: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25

中國租稅及投資法令關於企業混合性投資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

近年來,隨著中國金融工具交易和金融產品創新快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既具有傳統業務特徵,同時有別於傳統業務的創新業務。現行企業所得稅法就這些問題,沒有清晰規定,各方存在理解和認識角度不同,出現各地政策執行口徑不一的情形,其中「混和性投資業務」(指兼具權益與債權雙重特性的投資業務)即是被許多企業運用的創新投資業務之一。有鑑於此,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下發了《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混合性投資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41 號,以下簡稱「41 號公告」),針對「混和性投資業務」的稅務處理做出了指引,其簡要內容如下:

• 「企業混合性投資業務」同時符合下列 5 個條件者,應按「41 號公告」進行稅務處理:

– 被投資企業接受投資後,需要按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包括定期支付保底利息、固定利潤或固定股息等。

– 有明確的投資期限或特定的投資條件,並在投資期滿或者滿足特定投資條件後,被投資企業應當償還本金或按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格贖回投資。

–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淨資產不擁有所有權。

– 投資企業不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 投資企業不參與被投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

• 被投資企業支付利息的稅務處理

– 投資企業:應於被投資企業應付利息的日期,根據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利率,確定本期利息收入的實現並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 被投資企業:應於應付利息的日期確認本期利息支出,並按稅法實施條例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2011 年]34 號)規定的限定利率,在當期進行稅前扣除。

• 被投資企業贖回投資的稅務處理

– 當實際贖價高於投資成本時:投資企業應將贖價與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在贖回時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並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被投資企業應將贖價與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在贖回當期確認為債務重組損失,並准予在稅前扣除。

– 當實際贖價低於投資成本時:投資企業應將贖價與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在贖回當期按規定確認為債務重組損失,並准予在稅前扣除;被投資企業應將贖價與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在贖回當期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並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 以前年度混合性投資業務稅務處理之銜接

「41 號公告」自 2013 年 9 月 1 日起執行,在此之前發生已進行稅務處理的混合性投資業務,不論是按照股息收入、還是按照利息收入進行稅務處理,均不再調整;未處理的則按照本「41 號公告」規定處理。

資誠觀點:

過去關於「混和性投資業務」規定及理解並不清晰,各方存在理解和認識角度不同,出現各地政策執行口徑不

Page 28: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26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一的情形。「41 號公告」出臺後明確規定「混和性投資業務」中投資者取得的固定性利益分配應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處理,同時被贖回的混和性投資業務也將作為債務重整處理;因此已從事及有計畫由集團中國大陸關係企業進行「混和性投資業務」的企業應審慎評估「41 號公告」可能帶來之影響。

中國稅局及外匯管理局關於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稅務備案有關問題的公告

自 2008 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提交稅務證明有關問題的公告》(匯發[2008]64 號)施行以來,對外支付稅務證明成為稅務機關加強跨境稅源管理的重要手段。雖然「稅務證明」是為了保障跨境支付的稅收徵管,但此一機制某種程度上也給對外支付造成了拖延甚至障礙。因應經濟發展,對外匯支付便利性的需求不斷提高,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稅務備案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告[2013]40 號,以下簡稱「40 號公告」﹚,說明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僅需要進行稅務備案的情形並進一步作出了指引。主要內容如下:

• 明確了對外支付需要進行稅務備案的情形

境內機構和個人向境外單筆支付等值 5 萬美元以上(不含等值 5 萬美元)的下列外匯資金﹙不包含下點另行規定無需辦理備案的狀況﹚,以及外國投資者境內合法所得匯出或以境內合法所得在境內再投資,均應向所在地主管國稅機關進行稅務備案,主管稅務機關僅為地稅機關的,應向所在地同級國稅機關備案:

– 境外機構或個人從境內獲得的包括運輸、旅遊、通信、建築安裝及勞務承包、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體育文化和娛樂服務、其他商業服務、政府服務等服務貿易收入;

– 境外個人在境內的工作報酬,境外機構或個人從境內獲得的股息、紅利、利潤、直接債務利息、擔保費以及非資本轉移的捐贈、賠償、稅收、偶然性所得等收益和經常轉移收入;

– 境外機構或個人從境內獲得的融資租賃租金、不動產的轉讓收入、股權轉讓所得以及外國投資者其他合法所得。

• 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外支付下列外匯資金,無需辦理備案:

– 境內機構在境外發生的差旅、會議、商品展銷等各項費用;

– 境內機構在境外代表機構的辦公經費,以及境內機構在境外承包工程的工程款;

– 境內機構發生在境外的進出口貿易傭金、保險費、賠償款;

– 進口貿易項下境外機構獲得的國際運輸費用;

– 保險項下保費、保險金等相關費用;

– 從事運輸或遠洋漁業的境內機構在境外發生的修理、油料、港雜等各項費用;

– 境內旅行社從事出境旅遊業務的團費以及代訂、代辦的住宿、交通等相關費用;

– 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集團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從中國取得的所得或收入,包括投資合營企業分得的利潤和轉讓股份所得、在華財產(含房產)出租或轉讓收入以及貸款給中國境內機構取得的利息;

– 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向中國提供的外國政府(轉)貸款(含外國政府混合(轉)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下的利息。本項所稱國際金融組織是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開發協會、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組織、歐洲投資銀行等;

– 外匯指定銀行或財務公司自身對外融資如境外借款、境外同業拆借、海外代付以及其他債務等項下的利息;

Page 29: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27

– 中國省級以上國家機關對外無償捐贈援助資金;

– 境內證券公司或登記結算公司向境外機構或境外個人支付其依法獲得的股息、紅利、利息收入及有價證券賣出所得收益;

– 境內個人境外留學、旅遊、探親等因私用匯;

– 境內機構和個人辦理服務貿易、收益和經常轉移項下退匯;

– 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

• 簡化對外支付稅務備案程序

若備案人提交的資料齊全、《備案表》填寫完整的,主管國稅機關無須當場進行納稅事項審核,而只在《備案表》上蓋章。備案人完成稅務備案手續後,持主管國稅機關蓋章的《備案表》,按照外匯管理的規定,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付匯審核手續。

• 備案事項的事後審核

– 主管國稅機關或地稅機關自收到《備案表》後 15 個工作日內,對備案人提交的《備案表》及所附資料進行審查,並可要求備案人進一步提供相關資料。

– 備案人在未履行法定的稅務登記、申報納稅、源泉扣繳或資料報告義務的情況下,進行對外支付稅務備案,將面臨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稅務機關發現備案事項未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將嚴格按照稅收徵管法的有關規定追繳稅款並實施處罰。

資誠觀點:

40 號公告便利了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外支付的程序,也統一規範各類對外支付的稅務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稅務機關不當場審核納稅事項不等於不履行管理職責,而是把審核工作轉移到備案之後,因此企業將可能承擔比先前《稅務證明》機制下更大的風險。基此,企業應需更詳細檢視自身備案信息是否與實際項目一致,對外支付項目是否已按規定繳納各項稅款及稅收減免適用資格等,以避免因未符合規定而遭受處罰。此外,40 號公告廢止了八個與對外支付相關的稅收規範性文件,值得注意的是,當中包含了兩個國際海運收入如何申請稅收協定優惠的管理指引。這兩個文件廢止後,境外公司在中國取得海運收入應如何申請稅收協定優惠待遇將需進一步觀察。

香港立法會通過資訊交換(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法案修正案

香港立法會於 2013 年 7 月 10 日,通過資訊交換法案修正案。根據新修資訊交換法案,授權港府得以:

• 基於稅務資訊交換目的,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政府,洽簽單獨的資訊交換協議;

• 在稅務資訊交換協議或避免雙重課稅租稅協定之下,擴大得交換資訊範圍;

• 同意稅務資訊交換協議或避免雙重課稅租稅協定對方締約國﹙地區﹚之要求,基於特定非稅務目的,使用該交換之訊息;

• 自非相關資訊所有權人,但推定對該資訊﹙或該資訊所有權人﹚有實質控制力之人,蒐集訊息。

資誠觀點:

該法案的修正,意味著香港與它國間資訊交換管道、操作彈性、可交換資訊範圍及使用限制將進一步放寬。港府與其它國家﹙地區﹚在跨國稅捐稽徵上有更廣泛的合作管道。跨國企業有在港佈局,或透過香港公司進行稅收籌劃者,應特別關注相關發展。

Page 30: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28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國際租稅及投資法令

越南新的增值稅(VAT)法規於 2013年 7月1日起生效

越南新的增值稅法規於 2013 年 7 月 1日起生效。此次修正值得注意的重點包括:

• 非信貸機構(例如由關係企業提供的借款)的借款利息,不課徵增值稅。

• 在免關稅區的工廠承租者,及提供數位化服務給海外客戶,其增值稅稅率為 0%。

• 於稅務查核期間因缺乏銀行支付憑證而不允許之進項稅額抵扣,只要在稅務查核記錄日後六個月內,提出證明憑證,該進項稅額仍可准予扣抵。

資誠觀點:

在越南經營的企業,本身應熟悉最近增值稅之修正所含蓋之主題及行業範圍。因為這些修正所帶來的改變是多方面的,包括在越南境內的遵循義務及相關作業程序,廠商應多加注意。

美國與波蘭和匈牙利之租稅協定尚待追認,台商應暫緩使用

美國和波蘭的租稅協定原是少數幾份無利益限制條款(LOB)的租稅協定﹙但雙方新簽署的租稅協定加入了利益限制條款,尚未正式生效﹚。儘管波蘭和美國已經草簽了協定,這份新的租稅協定目前正等待美國國會追認後才能生效。

此份協定適用生效日期為租稅協定生效後第一年的一月,而對於預扣所得稅的部分將於生效後第一個月的第一天開始計算。

租稅協定簽署完成後,雙方都必須經過國會追認之後方可生效。對於美國來說,追認的程序需要經過國會的諮詢和同意,但是Rand Paul (R-KY)國會議員已經暫緩了對於匈牙利、瑞士、盧森堡三件租稅協定的追認。Rand Paul的舉動使得追認程序陷入膠著的狀態。

資誠觀點:

因為美國與波蘭或匈牙利租稅協定尚待追認,台商不應急著去應用美國與波蘭或匈牙租稅協定,以避免無法達到原先預期之節稅效果。

非南非稅務居民提供電子商務(E-commerce)服務應進行增值稅(VAT)登錄

自 2014 年 1 月起,非南非稅務居民在南非提供電子商務服務,應註冊為增值稅廠商,以計算銷項稅額給南非稅務居民。

依新法令之規定,非南非稅務居民提供電子商務服務(所謂電子商務服務,定義為透過電子系統在任何地方進行服務的訂購或服務的提供),於對南非稅務居民完成服務的提供,或經由南非銀行完成款項的支付時,應在南非進行增值稅登錄。增值稅的登錄並無最低門檻,即使是非常小的金額交易,也應遵循登錄的規定。

Page 31: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29

資誠觀點:

由於新規定將在不到 6 個月後付諸實施,企業應該確認他們是否已完備相關的流程和控制措施,以辨認所發生的交易是否在南非負有繳納增值稅的責任。(例如:提供服務給南非居民,或是經由南非銀行提供款項的支付等)。受此新規定影響的企業應當制定相關程序,例如增值稅的申報和增值稅會計/發票等,以符合法規的遵從義務。

此項新要求,改變了許多以往未納增值稅服務提供者的稅務責任。因此,企業應審視本身之合約及訂價程序,以及法律文件等,並應考量對利潤及現金流量的衝擊。

西班牙政府提出智財權稅制修正案

2013 年 7 月 3 日,西班牙政府提出一項智慧財產權﹙以下簡稱「智財權」﹚ 稅制的修正案。

依西班牙目前的智財權制度,來自智財權的收入,50%免稅。修正案將提高至淨所得(net income)的 60%可以免稅。另,智財權稅制也不再限於自行研發的智財權,出售的智財權也可以適用﹙目前僅來自於智財權授權的收入享有租稅獎勵﹚。新修正案也取消智財權授權可享租稅獎勵之金額限制。

資誠觀點:

此修正案可能重大地改善西班牙的智財權稅收制度、研究和開發(R&D)及可享之租稅扣抵,對西班牙推動成為智財權設置地,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Page 32: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30 資誠通訊 2013年9月 第272期

普華智財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30078新竹市科學工業園區力行一路一號E-1E-1, 1 Lising 1st Rd.Hsinchu, Taiwan 30078Tel: +886 3 500 7077Fax: +886 577 3308

台中40309台中市西區台中港路一段345號31樓31F, 345 Taichung Port Rd., Sec. 1 Taichung, Taiwan 40309Tel: +886 4 2328 4868Fax: +886 4 2328 4858

台南70151台南市東區林森路一段395號12樓12F, 395 Linsen Rd., Sec. 1 Tainan, Taiwan 70151Tel: +886 6 234 3111Fax: +886 6 275 2598

資誠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辦事處74147台南縣新市鄉南科三路17號2樓之2C室Room 2C, 2F-1, 17 Nanke 3rd Rd.Tainan, Taiwan 74147Tel: +886 6 234 3111Fax: +886 6 505 0808

高雄80048高雄市新興區民族二路95號22樓22F, 95 Mintzu 2nd Rd.Kaohsiung, Taiwan 80048Tel: +886 7 237 3116Fax: +886 7 236 5631

投資理財顧問服務普華國際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1012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333號26樓26F, 333 Keelung Rd., Sec. 1Taipei, Taiwan 11012Tel: +886 2 2729 6666Fax: +886 2 2757 6529

稅務法律服務11012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333號23樓23F, 333 Keelung Rd., Sec. 1Taipei, Taiwan 11012Tel: +886 2 2729 6666Fax: +886 2 8788 4501

管理顧問諮詢服務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1012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333號27樓27F, 333 Keelung Rd., Sec. 1Taipei, Taiwan 11012Tel: +886 2 2729 6666Fax: +886 2 2729 7538, +886 2 8789 1388

中壢32070中壢市環北路400號22樓之122F-1, 400 Huanbei Rd.Chungli, Taiwan 32070Tel: +886 3 422 5000Fax: +886 3 422 4599

新竹30075新竹市科學工業園區工業東三路2號5樓5F, No.2 Industry East 3 Rd. Hsinchu Science ParkHsinchu, Taiwan 30075Tel: +886 3 578 0205Fax: +886 3 577 7985

客戶服務專線 0800-729-666 台北11012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333號27樓27F, 333 Keelung Rd., Sec. 1Taipei, Taiwan 11012Tel: +886 2 2729 6666Fax: +886 2 2757 6371, +886 2 2757 6372

PwC Taiwan 通訊錄

Page 33: 三大挑戰 決定台灣 家族企業興衰 - PwC · 顧問制度發揚、傳承實務經驗 透過此運作,可以尊重老臣的貢獻與能 力,使其於企業保有尊嚴;並讓智識資

© 2013 PricewaterhouseCooper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PwC refers to the Taiwan member firm, and may sometimes refer to the PwC network. Each member firm is a separate legal entity. Please see www.pwc.com/structure for further details. This content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and should not be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consultation with professional advisors.

PwC Taiwan helps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create the value they’re looking for. We’re a member of the PwC network of firms in 158 countries with more than 180,000 people. We’re committed to delivering quality in assurance, tax and advisory services. Tell us what matters to you and find out more by visiting us at www.pwc.tw

Follow PwC Taiwan on Facebook for the latest on our professional insights and 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