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22
圖片來源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7/L%27_Isle_Formosa.pn g/729px-L%27_Isle_Formosa.png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Jul-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2: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史前時代(距今約30000到7000年前)

荷西時代(1624年~1662年)

明鄭及清領時期(1662年 ~1895年)

日據時期(1895年~1945年)

二次大戰後(1945年~1987年)

解嚴後(1987年~ )

Page 3: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圖片來源: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1/Taiwan_history.PNG

台灣各階段的統治時間

Page 4: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史前時代

(距今約30000到7000年前)

Page 5: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遺跡 舊石器時代(約一萬五千年~五千年前):長濱文化(台東長濱)、龍坑遺址(恆春)、小馬遺址、(台東成功鎮)、網形文化 (台灣西部海岸)。

新石器時代(約七千~四千五百年前):大坌坑文化(台灣西部海岸) 、芝山岩遺址(台北)、圓山遺址(台北)。

金屬器時代(約二千年前)十三行文化(八里)。

史前時代

Page 6: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約六、七千年前,第一批南島語系族群(Austronesian)移民進入台灣島內,今稱的「台灣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屬蒙古人種的一支,為「海洋蒙古人」。

南島語族稱呼:「馬來—印度尼西亞」(Malayo-Indonesian)→ 「馬來—波里尼西亞」(Malayo-Polynesian)→「南島語族」

原住民音樂以歌樂為主。

史前時代

Page 7: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荷西時期

(1624年 – 1662年)

Page 8: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荷西時期歷史事蹟

• 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

• 1624年荷蘭人撤離澎湖,登陸台南安平(早期稱熱蘭遮城)開港通商,以此地作為統治台灣的中心。

Page 9: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荷西時期• 荷蘭人以武力征服原住民,並藉宗教力量撫化、教導以羅馬字拼番語,也帶來教會音樂。

• 1628年西班牙人佔領北部,建「聖多明哥城」(今淡水),向原住民、漢人宣教,宗教以天主教為主。

• 1642年荷蘭人奪取「聖多明哥城」,將西班牙人驅離台灣。

• 1662年(大明永曆16年),鄭成功正式攻下熱蘭遮城,荷蘭人投降。

Page 10: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明鄭及清領時代

(1662年–1895年)

Page 11: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明鄭及清領時期歷史事蹟 1662年(康熙元年),鄭成功在台灣建立政權,中國沿海居民紛紛來台,逐漸成為漢人移民新社會。

1683年施琅率清軍攻台灣,結束鄭氏三代在台的統治,並進入清領時期。

1683 - 1895(光緒21年)年間,來自閩南、漳州、泉州及廣東地區的漢人移民來台,引進民間音樂,留下豐富的漢族傳統音樂。

Page 12: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明鄭及清領時期 漢族傳統音樂:說唱、南管、北管、客家八音,歌仔戲、布袋戲、偶戲的後場戲曲,以及台灣宗教音樂。

Page 13: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日據時期

(1895年–1945年)

Page 14: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日據時期重要事蹟 1857年的天津條約,台灣因開港通商,基督教再度進入,陸續成立教會學校、引進風琴、鋼琴等樂器。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 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 1922年(大正11年),張福星、田邊尚雄及黑澤隆朝先後從事原住民音樂採集調查與錄音工作。

Page 15: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日據時期重要事蹟 1943年(昭和18年)台灣總督府成立台灣民族音樂調查團,漢族傳統音樂的南、北管戲曲隨之興盛,館閣紛紛成立。

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問世。 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成立。 教育制度全盤西化,各校普遍設有音樂課程,西樂成為台灣音樂教育之主流。

Page 16: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二次大戰後

(1945年-1987年)

Page 17: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二次大戰後重要事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積極設校紛紛成立音樂科系,創立樂團,開始培育本土音樂家。

1949年宣布戒嚴時期,以台語表現的本土藝術受到壓抑。

1960年於西方留學的作曲家相繼回國,開始出現本土現代音樂的創作。

1967年史惟亮、許常惠共同發起「民族音樂採集運動」。

Page 18: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二次大戰後

重要事蹟 1955 - 1970年間,台語歌曲逐漸萎縮,國語流行歌曲慢慢成為當代主流。

1970 - 1980年間,校園民歌的發展,開拓國語流行歌曲的消費市場。

Page 19: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解嚴後的音樂

(1987年~ )

Page 20: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解嚴後的音樂生活重要事蹟 1986年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落成。

1987年戒嚴令解除。

各縣市文化中心的陸續完成,音樂家們更積極創作音樂。

Page 21: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海島文化的台灣,吸收了原住民音樂、漢族傳統音樂、西樂、流行音樂等不同樂種與融合多元文化的元素於創作中,為當代的台灣開創出特有而充滿生命力的音樂。

Page 22: 圖片來源 …taiwanmusic.bmdtec.com/XmlData/3-1/P2013092521465801.pdf•1544年航經台灣海峽之葡萄牙船員稱台灣為 「福爾摩沙」,為美麗之島之意。 •15、16世紀期間,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

參考資料 呂鈺秀(民92)。台灣音樂史。 陳郁秀,《台灣音樂總論》,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0934

台灣歷史。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灣歷史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7/L%27_Isle_Formosa.png/729px-L%27_Isle_Formos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