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25
藝術總監 胡恩威 Artistic Director Mathias Woo 主辦及製作 Presented and Produced by 贊助 Sponsored by: 進念.二十面體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 Zuni Icosahedron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講座系列 中國建築美學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Feb-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藝術總監 胡恩威Artistic Director Mathias Woo

主辦及製作 Presented and Produced by

贊助 Sponsored by:

進念.二十面體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Zuni Icosahedron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講座系列

中國建築美學

Page 2: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講座系列

中國建築美學香港藝術館演講廳

2009 年 9 月 5 日、12 日、19 日、26 日 下午 2 時 30 分至 4 時 30 分

免費活動

策劃:何培斌教授

協辦: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 一 ) 走進中國建築 9 月 5 日

講者:何培斌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及教授

( 二 ) 中國建築風水 9 月 12 日

講者:程建軍教授 廣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 三 ) 現代中國建築: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9 月 19 日

講者:王維仁教授 香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 四 ) 中國建築美學 9 月 26 日

講者:陳瑞憲先生 陳瑞憲建築研究室建築設計總監

協辦:香港藝術館

Page 3: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Lecture Series

Aesthetic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Lecture Hall,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5th, 12th, 19th, 26th September 2009, 2:30 – 4:30pm

Free Admission

Curator: Prof. Ho Puay Peng

Co-organise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UHK

Lectures examin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s and cultural concept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5/9 Walking Into Chinese Architecture Speaker: Prof. Ho Puay Peng, Director and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9 Feng Shui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Speaker: Prof. Cheng Jianju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19/9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Nationalism or Regionalism Speaker: Prof. Wang Weijen, Associate Professor,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6/9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Speaker: Mr. Ray Chen, Director of Architecture & Interior Design, Ray Chen International Ltd

Supported by: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Page 4: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講者:王維仁教授 香港大學建築系

王:

這個題目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嚴肅的題目,其實是我當初學建築一個重要的動機。我在

臺灣長大,在冷戰和國民黨的年代,學校的教育與書報的閱讀裡,中國文化是思想養

成的主要核心。我高中那個時候林懷民跳現代舞,剛剛開創雲門舞集,他編出來的舞

給我們很強地感受到文化的衝擊:第一,這是現代的舞;第二,這支現代舞裡有很強

的文化的中國或臺灣精神在裡面。這樣的現代中國表現議題也同時在繪畫,音樂上出現,

譬如五月畫會的傳統現代水墨和後來的地域主題等。當時年輕的我自然想到了建築的

問題,在台大念地質系時修了一門建築與環境的課程,寫了一篇這個主題的報告,開

啟了後來轉念建築的動機。現代性跟文化或中國文化的問題,是很多那個時候的年輕

人關心的事情,基本上我們可以追溯到整個現代史上中國知識份子對中國現代化這個

議題的關心。到了八零年代後的臺灣,隨著社會的開放與民主化,以及對地域文化的

重新認識,這個議題被檢討並且轉型。中國文化不僅是抽象的或北方的官式版本,更

是與不同地方庶民的地域文化的結合與轉化。傳統現代文化的議題又加上了殖民的經

驗與對不同社會階層族群的關照,在臺灣鄉土文學與電影的論述中表達得最清楚。在

這個大的歷史架構下,今天我們到了另外一個時代:全球化或者地域化,在中國以及

周邊的華人城市,讓我們可以在這個觀點下來重新檢討甚麼是中國,甚麼是現代中國,

這是今天演講我想來看問題的角度。我想這裡的觀眾裡面可能有很多人是建築師,所

以可能我講的事情和一些基本概念你們已經都有了。但是,因為也有很多人不是建築師,

所以我覺得也必須把一些基本的現代與中國建築的想法或者論述 discourse 的發展,能

夠也簡單地說明一下。

現代建築與現代中國建築我們必須要先理清「現代中國建築」這幾個字的定義。首先是「現代建築」,簡單的說,

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帶起步,一直持續到現在建築論述,基本上對建築

形式空間的詮釋是建立在其與功能與建構的合理性的基礎上。相對於十五、十六世紀

在西方文藝復興時的古典主義建築,到十八、十九世紀的新古典主義這麼長的建築的

發展,現代建築面臨一個很大的一個典範和論述的改變 (paradigm shift)。也就是說,

當時的建築如何面對新的材料、新的技術、於新的社會問題。我們有新的材料,有鋼

筋混凝土、鋼結構、玻璃,和這些新的構造技術;我們有新的社會結構與問題,有大

量的鄉村人口移到都市去,又新興起的城市中產階級,需要大量住宅與公共建築。那麼,

我們建築師可以怎麼樣用一個合理主義的態度去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我們在繪畫與雕

塑上也有新的美學觀念,一種脫離對帝王與宗教繁複裝飾的紀念性,與現代中產階級

生活結合的形式美學。怎麼樣用新的技術和新的美學觀念,以及新的生活方式來反映

一個現代的,或者一個新的建築設計,是現代建築形成的一個背景。這裡有兩個很強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1

Page 5: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烈的論述,一個是功能與構造的合理主義與現代美學,另一個是這種合理主義是一種

跨越文化邊界的,也就是一種世界性的建築形式的價值觀。

第二個是「中國建築」。我們都知道中國建築有其傳統的歷史, 正如每一個不同文化的

建築,都發展出來它們在文化上的特性,不管是表面象徵的、形式的,或者是內在的、

生活的關係。那麼,不止是中國,大概所有的文化都要在不同的階段面對現代化過程

裡,面對如何處理長久延續下來的形式傳統,與現代機能與美學的整合問題。尤其是

越古老的民族,越沒有參與現代性 modernity 或者是現代主義的構建,或者現代建築

運動的國家,越必須面臨這樣子的問題與掙扎。也就是,當我們有新的材料來解決新

的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蓋我們的房子?怎麼一下子這房子和以前的房子不一樣

了?越是在主要以歐洲為核心,參與現代建築運動的這些國家的建築師,他們所面對

的衝突就相對的沒有其他的國家要這麼多。 這裡面包括很多古老的文明, 譬如說中東、

俄國、南歐、新大陸美洲,一直到亞洲包括日本,都面臨同樣的困境。一方面要參與

現代性接受現代建築;二方面要如何理解現代建築,要理解怎麼搞的我們現在蓋的房

子完全沒有原來的文化特色。這是現代中國建築問題的一個大的世界性的文化背景。

一. 二十世紀初現代中國建築論述的背景

我們先回顧一下上個世紀中國建築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在二十世紀裡面現代中國建

築幾個主要的論述是甚麼?首先我要談的是二十世紀前半段,就是 1949 年以前,發生

了甚麼樣的事情。

我想這裡要講幾個概念的來源,第一個概念來源是物質需求的:新的建築形態的產生。

由於與西方的接觸與產業的改變,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城市裡突然出現了很多新的建

築形態,是過去沒有的。在中國傳統建築裡,主要是住宅、宮殿、廟宇,當然也有一

些政府機構建築和書院或倉庫與工坊,但大致上建構的方法及形式空間的關係,跟傳

統的住宅建築和宮殿建築不是相差很多。因為那個時代功能活動使用的複雜性沒有那

麼多。但是二十世紀後的新教育,突然我們有了大量的學校。當然以前也有學校,但

是學校的尺度變了。從幾十個,最多幾百個學生,一下子變成有上千、上萬個學生的

大學。我們開始有現代醫院、大的集會堂、禮堂、音樂廳、工廠,很多新的功能出來了。

中國傳統的建築形態可能沒有辦法解決這樣尺度的功能要求,那麼,除了西方的古典

或現代形式,還有甚麼選擇?

第二個概念來源是建築文化接觸的仲介人。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大量與外國接觸,這裡

影響建築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西方傳教士與建築師的影響。從最早耶穌會的傳教士

帶來西方各方面的物質文化與建築,例如很多傳教士在中國傳教,他們要蓋教堂,傳

教士裡有些人也兼作建築師的工作。然後,西方的建築師隨著我們的通商口岸或者大

的殖民城市的建立而來到中國,不管是在上海、廣州、香港,都有很多西方建築師來,

為西方或者是中國的業主蓋房子。他們在中國待久了,少部分人就開始想在建築中表

達當地的文化。

第三個概念是中國知識份子自身對建築的現代性要求。有一批早期送到國外的中國留

學生,在國外學了建築回到中國,在中國對現代性文化的思考下,開始想這個問題。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2

Page 6: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大部分這些中國建築師,譬如最有名的梁思成,具有強烈的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他

們會想現代性和文化傳承的問題。因此做了一些傳統建築的研究工作。這些工作對後

來我們對現代中國建築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很大的影響。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風建築這張畫說的是很典型的那個時候在歐洲流行的中國風(圖一)。因為貿易,中西方各方

面的接觸,在歐洲的折衷主義的藝術裡,其中一個就是有中國味道的中國風。西方建

築師有的在歐洲想要設計中國的建築。那麼這時候它畫的是不是中國建築呢?當然我

們說,這是歐洲人看起來像中國建築的建築;對受過中國傳統建築訓練的人來看,這

個不是中國的塔,是西方的一個藝術家或者建築師的解釋,表現中國屋頂的起蹺是怎

麼樣的。看起來又像西方的,又像中國的,是一個折衷主義的建築。當然也有比較認

真的建築師,認真研究中國建築的造型比例。譬如說 William Chambers ( 威廉.錢伯

斯 ),他在英國設計了一個中國花園。中國花園對西方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有趣的一

個 exotic (異國情調)的空間。在英國,建築師主要給皇家設計他們眼中的中國塔,充

滿了異國情調,而且開始有一點像中國的建築。

傳教士的中國教堂建築與中國風相關的是,西方傳教士和建築師在中國設計的,有中國味道的新建築形態。

傳教士來到中國要蓋教堂,蓋教堂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看歐洲教堂怎麼蓋,就在中國

怎麼蓋。但在這個過程裡,也有很多傳教士非常有意識的,不論在傳教的形式、文字,

又或是藝術表現和建築形式上,採用當地的文化特色。像我們看到的圖片裡,很清楚

的是表現中國式建築的教堂(圖二),在雲南大理,和現在還在香港大坑道的這個 St.

Mary’s Church (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 )。中國其他地方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老城裡,

也都是當時傳教士蓋的。其實,你看這個平面是典型的教堂的平面,但是它在立面上

就把中國的建築元素,不管是起翹的屋頂,甚至這邊的牌坊,加上這個尖塔,這樣一

個混合的味道,也是一個折衷主義的解決方法,很快地把一些文化的 coding(符號識別)

加上去。當然,這裡面一些風格形式不一樣,像這個大的起翹可能和中國南方的江南

的建築屋頂做法很像;那麼這個小的斗拱的做法跟清式的斗拱比較像。它的做法當然

和傳統中國的不一樣。這是用西方古典主義的構圖方法,把中國的元素加上去,跟西

方新古典到後期的折衷主義的做法是很接近的。

西方古典主義的中國建築同時,中國有很多新的事情發生了。譬如說,新的學校蓋起來。開始的時候,譬如清

華大學,拿庚子賠款蓋的這個大學校園,是西方古典主義的典型學校建築的做法:大

的主要中軸線,中間是圖書館,旁邊兩排房子對稱的蓋起來。內裡主要的建築物基本

上也是用古典折衷主義的做法。主要是一個西方的,不管是古典還是新古典的做法,

但是有時候在小的地方,譬如說屋頂的角角,我們感覺到,是不是這個西方建築師想

要有一點點中國的味道?

一直到開始有一些認真的建築師到中國來了。其中一個 Henry Murphy ( 亨利.墨菲 ),

可能是當中最有名的一個。他是美國建築師,在美國受新古典主義的建築訓練,到了

中國以後,他做了很多設計,有很多是跟學校有關的,譬如說現在的北京大學、燕京

圖一

圖二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3

Page 7: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大學(圖三)、南京金陵大學。這些規劃基本上在配置的原則上,跟我們剛才講到的清

華大學的新古典校園規劃的理念是差不多的。譬如北京醫科大學中間主要的軸線,主

要的建築放在軸線的中間,一個「U」字形的末端。這個配置原則,跟中國傳統建築接

近,也跟西方的古典主義的配置接近。造型上,譬如說燕京大學,Henry Murphy ( 亨利.

墨菲 ) 非常認真地學習中國古典建築的一些元素。這個房子看起來在平面上,它差不

多是一個新古典的房子,但是在立面上,因為西方新古典建築的立面配置和中國的古

代建築的立面的元素組合有些接近:台基牆身與屋頂。不同的是,這是一個兩層樓的

房子,那麼我們大部分中國的殿堂是一層樓的,但是把這個歇山的屋頂放上去,所有

細節都非常的逼真。然後兩邊再加兩個,這個做法就和中國不太一樣了,這實際上是

西方的做法,就是一個大屋頂,後面退縮變成兩個一半的這個大屋頂,都是在組合這

個「歇山頂」。基本上看起來是一個成熟的西方古典主義,但是有中國風。最大的特色

是把中國的大屋頂原封不動地就搬到一個古典主義的立面上。在構造上這個時候的建

築有部份已經是鋼筋混凝土,是以現代的結構框架系統蓋出來的。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其實,梁思成這批人開始認真研究中國建築的構造關係、中國

建築的特徵與形式比例,開始構建這個論述但還沒有實踐時,已經有西方建築師如

Henry Murphy ( 亨利.墨菲 ) ,把西方古典立面加上中國大屋頂,配上混凝土框架做

到相當的成熟了。我們今天看,經過了七、八十年後,我們中國仍然不斷出現這種表

現中國風格的建築。經過了梁思成,或到九零年代,國民黨或共產黨,基本上都是在

這個框架下來做的。這件事情在那個時候就有西方人提出一個新古典主義的解決辦法

了。這個成熟設計框架在梁思成等人的理論化、學院化與制度化後,成了將近百年現

代中國建築的設計教條和束縛。

二. 民族國家與中國新古典式樣

1911 年孫中山中華民國的建立,到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之間,中國就像其

他民族國家的獨立,政治上一個很重要的論述就是,一個民族國家的構建。孫中山創

建中華民國,構建中華民族的論述,就像世界其他民族國家的興起一樣。我們要論述

甚麼是「中華」,這個字和這個民族都是新創造出來的,華是華夏,中是中土,漢滿蒙

回藏本來就是不同的民族。中華民族要有中華民國的文化、建築。中華民國的建築要

表現中華民族的特色,這是一個現代民族國家(national state)論述的構建。因此,

這個文化和政治的要求,很快便跟梁思成和中國營造學社的知識份子對中國古典建築

的研究,結合在了一起了。於是,隨著中華民國的成立,出現了這麼一批房子,有人

叫作「中國新古典式樣」,有人叫作「中國的 Renaissance Style(文藝復興式)」。

這個「中國文藝復興式」是某一些學者說的,我質疑用文藝復興式這個字眼,因為

Renaissance 這個字在西方有它特定的人本主義、人文主義的意義,有啟蒙運動的意思,

那麼文藝復興這個字眼在這裡能代表的意思是甚麼?

回到民族國家的建築形式表達,一方面要顯示現代性,用新的建築技術包容新時代的

生活功能,另一方面要表現民族的特色與光榮。不僅僅是中國有這個需求。很多不同

的民族國家都有一樣的需求。我們的鄰居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這也是整個構建日本

民族國家運動裡很重要的一部分。後來走得極端些,這也成了軍國主義或法西斯主義

圖三

4

Page 8: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的特色,當時著名的民族形式的例子還有俄國與德國等法西斯強權。伊東忠太是一個

日本建築史的學者,他比梁思成更早就研究中國傳統建築、寫中國建築史。他在東京

大學教書,同時也是設計房子的建築師,這種叫帝冠式的建築(圖四),說穿了,就是

西方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在立面上把日本傳統屋頂的起翹與斗拱主題放上去,和中國新

古典式樣的做法本質上差別不大。

梁思成與營造學社的影響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來看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成就。梁思成是梁啟超的兒子,梁啟超

當然有很強的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感,他對中國的文化啟蒙運動有一個使命感。他希

望他的兒子到美國留學,鼓勵他去學建築。因此,梁思成在學建築的一開始就身負中

國知識分子的重任。建築是中國現代化裡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到底中國建築是甚麼?

誰來研究中國建築?中國歷史上有沒有人研究中國建築?要研究哪些中國建築、歷史

建築還留下哪些可以研究?這些東西,是他在美國的時候就開始在想這些事情。梁思

成那時候到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 ),它是那個時候美國重

要的建築學院之一,是美國新古典主義的大本營,跟後來的現代建築運動譬如說哈佛

不太一樣。所以,它訓練的建築師,基本上是像前面說的 Henry Murphy ( 亨利.墨菲 )

這樣,有古典主義的 discipline ( 紀律 ),對稱比例各方面的和諧美學。梁思成是受了這

樣的訓練。

因為有這樣一個背景,他回到中國以後自然以這樣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建築。另外一個

方面,他也有一個結構機能主義的訓練,因為結構也是古典主義的一部分,結構的合

理也很重要。所以,梁思成看中國建築除了新古典主義的比例外,對於建築的構建,

結構的元素,尤其是表現中國特色的斗拱等非常著迷的研究。其實,「中國營造學社」

並不是從梁思成開始。以當時發現的宋營造法式為基礎,梁思成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後

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是希望以廟宇為主,建構一個和西方以教堂為主的建築史相當的

中國建築史。當時還有劉敦楨等人以民居研究為主。

他們那個時候到全中國去測繪傳統建築,其實都不曉得這些存留下來的建築在哪裡;

梁思成跟他的太太林徽很辛苦地從無到有一棟棟的測繪,累積不同時期的代表建築,

有很多非常感人的故事。譬如他們聽說佛光寺可能是一個很早的建築,但是他們到那

個地方去,那個房子已經不在了,拆掉了。所以,他們用的辦法就是用郵差,因為郵

政局中國基本上到處都有,所以他們就寫信給當地的郵差、問郵政局這個地方那個房

子還在不在?如果郵政局也好心的回信說在,他們就組織人去調查,還要請國民政府

派軍隊護送他們,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到處是土匪。他們就這樣辛辛苦苦地跑上幾個禮拜,

到不同的地方去測繪一棟棟的房子。這樣一個辛苦過程裡是有很大的使命感在推動,

奠定了他們在建築史上的貢獻。中國營造學社大量測繪成果出來的書,我們今天在香

港都可以買到的,梁思成的這一本「中國圖像建築史」,原是 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出版的英文本,到現在還是研究中國古典建築最重要的書之一。

梁思成和後來的楊廷寶等人和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也維持了相當正面的一種關係。這

些對傳統建築的研究因此影響了中國主要的建築學校的教育,包括清華大學、南京的

中央大學等的建築系。這個時候,作為新的民族國家的中國,不斷地需要蓋能代表現

圖四

5

Page 9: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代中國民族的新建築, 梁思成等人對中國歷史建築的研究於是成為新民族式樣的藍本。

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國民政府時期其中一個很有名的建築競賽就是 1929 年南京中山陵,得到這個競賽的是

建築師呂彥直。因為中山先生代表中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人物,我們看這個主要的

軸線的配置裡,基本上像個「中」型,裡面選用軸線概念、牌坊,牌坊裡面選用的白

色石頭,一直到後面建築的大屋頂;因為是陵墓建築,所以用拱……都是傳統的,中

國建築清代官式的元素,基本上也是一個新古典主義的做法。但是上面用鋼筋混凝土

做了一個中國式的屋頂,下面也是一樣的鋼筋混凝土的屋簷在四周放一圈,這是很典

型的代表著那個時候被認可的中國現代建築的一個方向。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這個時期的建築是在廣州的中山紀念堂,在孫中山去世後建的,

基本上這個建築的功能是一個大禮堂。如果畫一個建築的剖面的話,它其實是一個大

跨距;但是外面又把一個八角形的中國「攢尖頂」做上去,四周放了一圈中國式的一

半的「歇山」跟「重簷」的屋頂。它的細部是清式的,基本上是北方的中國的官式建築:

小的斗拱,垂直性的線條,是混凝土用彩繪畫上去的。所以說,完全用另外一種構造

技術來模仿木結構。我們知道,斗拱本來它是一個木構件,當然有文化上的意義,它

也有出挑結構上的意義,木頭一塊一塊搭起來,表現出這個大屋簷。即使後來到清朝,

這個斗拱基本上還是靈活的組合構件。現在用鋼筋混凝土把它灌起來,它完全就固定

住了,然後把它漆起來,看起來像個斗拱。這裡現代建築的合理性首先就是要被質疑

的了:象徵和外表特徵的重要性高於結構的合理主義,這當然是違反現代建築原則的。

當然這棟建築本身的比例尺度和色彩都是非常成功的好作品。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築設計那個時候,國民政府在南京有很多重要的公共建築由楊廷寶等建築師設計。他在國外

受完整的現代建築訓練,完全可以做很好的現代建築。但是在這樣大的論述下,楊廷

寶也有功力做很好的古典主義建築。不管是國民黨大使館、外交部,有的蓋了,有的

沒有蓋。這是一個重簷。重簷歇山頂的本來是一層樓的房子,但在這裡就變成了兩層

樓的房子。這個重簷就變成了第一簷是一層,第二層就剛好放樓板,再一層,就這樣

疊加起來。中國建築的殿堂,我們知道中國建築的殿堂都是一層樓的房子,重簷是為

了表現尊貴,在斗拱上面加了兩層屋頂,那基本上是個空間。在新古典的做法裡面,

就很容易簡單的把這個稍微拉高一點點就變成另外一層樓,成了兩層樓的做法。這是

楊廷寶他當時蓋好的房子。在兩個地方,這種東西做的最多。為甚麼?這跟政府的支

持有關。政府要大力支持,因為中華民國是一個現代的中國,它需要有現代性的建築。

南京是一個地方,另一個是上海。上海在張群做市長的時候,有了「大上海」這個市

中心的計劃。現在上海的楊浦區,還有一些房子留下了,就是那個時候蓋的。但是,

那個計劃最後因為內戰就停掉了。

上海商業建築的中國符號除了民族國家的建構以外,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一直到 1949 年以前,同時在西方有 Art-

Deco ( 裝飾藝術 ) 這個運動影響了建築,在全世界都很風行,在中國也不例外。這個

風格很容易地就跟需要表現中國風味的建築物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商業建築,在上海

6

Page 10: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和香港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不管是銀行或辦公樓,在上海外灘最多。它是多層甚至高層的房子。這個高層的房子

也希望,不管是像這個楊氏公司是個私人的企業,或者是上海的中國銀行,一個國家

的企業,都希望表現中國特色。中國銀行在上海外灘這個地方,旁邊有外商的匯豐銀行。

匯豐銀行蓋了一個那個時候,1930 年代最先進的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那麼,中國銀行

在旁邊,地塊比較小,要跟它競爭。怎麼做呢?一定要有中國特色。這個建築師是 P & T,

就是 Palmer and Turner ( 巴馬丹拿 )。這個 Palmer & Turner ( 巴馬丹拿 ) 在香港蓋匯

豐銀行,在上海也蓋匯豐銀行;然後,在香港和上海又蓋中國銀行。這個中國銀行的

設計方法很簡單,就是請中國建築師陸謙受作立面設計,在上面加上了中國的斗拱,

反正其實是裝飾;這個也是 Art-Deco ( 裝飾藝術 ) 很典型的做法,就是把斗拱變成裝

飾性的線條,剛好符合西方建築的裝飾帶這個需求。

1949 年前的中國建築師這時期有很多解放前在上海南京活躍的中國建築師,都有在設計中表現中國主題,譬

如說,關(頌聲),朱(彬),楊(廷寶),就是基泰公司,另外有陸謙受範文宣等人。

這些人後來都到了香港,關先生在香港也有很成功的 practice ( 實踐 ),朱彬也到了香

港。楊廷寶 49 年以後留在南京,是現在東南大學一個很重要的設計老師。基泰公司因

為和國民黨的關係,它也同時在臺灣繼續開業。那時候,關先生就香港、臺北兩邊跑。

所以,後來這一種現代中國建築論述的做法,49 年以後,在中國大陸有梁思成留下來

了,做法有一點點改變,我待會兒要說;但是這批建築師在臺灣和少部分的香港地區

繼續 practice ( 實踐 ) 現代中國建築,後來也有張肇康,在香港大學教書也在臺灣做設計,

他也強烈地表達另外一個層次的現代中國建築,我待會兒要提。這是 49 年以前的一個

簡單的敘述。

三. 1949 年以後的民族形式建築

1949 年以後新中國的成立,在中國發生的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革命,共產黨革命。中

華人民共和國,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新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族國家。它需要開始思考、

構建自己需要怎樣的民族形式,需要甚麼樣的建築。當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

的講話,就是說民族形式、社會主義內容。在概念上,社會主義很重要;中國民族當

然更重要,毛澤東跟蔣介石其實都是非常堅定的民族主義者。那麼,在建築形式的認

同上自然要強調復民族風格,或者新古典主義。一方面梁思成楊廷寶這批知識分子繼

續留在中國,他們繼續教學生、繼續創作。整個「中國營造學社」的新古典主義的種

子和傳統在中國大陸留了下來。第二方面是大量的(前)蘇聯專家到了中國。蘇聯專

家帶來幾件事情,一是那時候已經是列寧以後的史達林主義在莫斯科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二是社會主義的建築。

首先說復古主義或新古典主義,繼續在中國的各個地方實踐。譬如說,我們最常見到

的在中國的大學裡面,幾乎每一個大學那個時候蓋的房子,因為大學的單位都請的比

較認真的建築師蓋房子。這個比較認真的建築師大部分都受了,我們說梁思成的論述

的影響吧。復旦大學教學樓是唐式的斗拱;或者這是清華大學修正了以後的清式的欄

7

Page 11: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杆等這些主題。基本上都把這個大屋頂和斗拱構建表現了出來。一直到 1973 年毛澤東

都快去世的這個時候,梁思成設計的揚州的鑒真和尚的紀念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唐

朝樣式建築,用鋼筋混凝土把它再現出來的一個作品。這作法一直到 1983 年,譬如說

陜西歷史博物館還是做成一個鋼筋混凝土的,十一開間或者十三開間的唐式建築。到

了一九八幾年,這個傳統仍然一直被延續下來。

第二,蘇聯的新古典主義。史達林也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大部分極權主義的國

家,包括希特勒和史達林都最容易接受新古典主義。因為新古典這個形式的立面對稱

莊嚴,可以把它立面的尺度放大,將一排柱子拉得很高很高,表現一種國家的偉大和

個人的渺小、表現一種控制和權力。但另外一方面,蘇聯又同時帶來一個現代主義的,

社會主義的理性建築。正如那個 Bauhaus ( 包豪斯 )、Walter Gropius ( 沃爾特.格羅

佩斯 ) 的平面圖,他在研究合理的住宅的形態可能,就是說,一個南北向的住宅的間距,

日照間距應該是怎麼樣,蓋高或者蓋低有很多種合理的可能。這樣長條形的住宅形態,

馬上在戰後被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採用,成為工人住宅的基本形,就是南北向、長條形

的住宅,被大量建造。這種建築在蘇聯和東歐國家非常多,立刻就在中國成為住宅的

範型,所以即使今天在中國大陸的單位社區,尤其是二十年前剛開放的時候,它是主

要的住宅形態。當我們講甚麼是社會主義的中國建築時,至少我覺得這種建築是社會

主義的形式:提供大量住宅和合理的陽光給每一個住宅的單元。但是新古典的民族形

式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民族形式、社會主義內容?對毛澤東等人來講,恐怕現代建築的合理主義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毛澤東和建築師關

心的,尤其是中國建國十周年的時候,是要怎麼表達解放以後的新中國建築。延續當

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民族形式、社會主義內容。社會主義內容

是甚麼?說實在的,大家說不清楚,都在琢磨猜測。給工人提供足夠的合理住宅沒有

問題,是社會主義的內容;而民族形式,這個也很容易說清楚,因為已經有答案了,

和之前的國民黨政府和蔣介石做的是一樣的事情,就是把大屋頂的古典式建築以混凝

土結構蓋起來。但是屋頂的復古建築在中共建國初期也經過很多爭辯。因為,我們可

以從社會主義的觀點來說,用鋼筋混凝土架這麼重的一個東西,地震不合理、造價也

不合理,受到很多的批評。所以儘管結果是這樣,但這裡的爭論和掙扎還是存在的,

梁思成等人想做的大屋頂也常常遭到批評。所以,天安門廣場的幾棟紀念性和公共性

建築就必須以較為現代的方式,或者較為抽象或簡化的形式,來表達中國特色。第一

個例子,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做的,基本是以西方紀念性的方尖柱形態,

以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如唐式的屋頂放在上面做符號,代表新中國的成立。

革命歷史博物館與人民大會堂旁邊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大部分是北京設計院的集體創作。這些建築都是很多建

築師在周恩來等領導拍板後做出來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是新古典的比例架構,但有一

些改變。第一,它把中國式的大屋簷簡化成一個水準的裝飾帶,以皇家建築的琉璃瓦

為元素。原來西方古典柱子的柱頭變成了中國的斗拱。像這樣的做法已經和過去南京

政府的大屋頂不一樣了,但其實也是新古典主義的精神,一方面少了具象的仿古,另

一方面有幾分較蘇聯史達林式的建築的味道。

8

Page 12: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人民大會堂是另一個代表作。新古典的柱子牌坊,加上黃色琉璃瓦是個裝飾帶,象徵

了中國的屋頂;但是,這裡也有社會主義的因素:不要做整個大屋頂,太貴了。要符

合抽象、象徵、簡化的原則,變成一個水準的、小小的琉璃瓦的屋頂形象。想起來,

這和現在新界的丁屋上面要做成西班牙式的,也是小的、斜的琉璃瓦水準裝飾相似。

人民大會堂其中還有很值得提的是,裡面很大的,是可以容納萬人的集會廳。毛澤東

當初講,解放成功以後,希望有一個萬人的集會廳,所以成了當初做決定時候的標準。

當然那一萬人從來沒有坐滿過,但這大結構跨距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成就。而且是在非

常短的時間之內,連設計帶施工就把這個事情做完了。

建國十大建築到毛澤東紀念堂建國十周年的十大建築就這樣出來了,基本上不離開我們剛才講的幾個原則,傳統的

大屋頂,但是更多的是在裡面做了簡化。譬如說,有的簡化為水準的屋簷,有的是把

塔變成高層建築物的一部分。這樣的做法和蘇聯的民族形式也非常類似,就是要對稱,

中間是高。這是北京的民族文化宮,中國式的民族風,中國的塔,在蘇聯的話,這就

會是一個蘇聯式的民族風。這個北京的火車站,因為火車站有大跨距結構的需要,所

以在這上面加上中國的山牆,然後兩邊上面再加兩個塔。北京飯店不是十大建築,但

也是當時比較重要的建築。它基本上是一個蠻好的現代酒店,在開窗的地方非常適當

地加出一點民族的風格,符合當時政治上和經濟上的需要。

這種樣式的建築高潮,我想應該是毛澤東紀念堂。這也代表了那個時候建築師集體創

作的一個結果,或者一個結論。現代中國建築表現在毛澤東紀念堂,新中國的創建人,

是一個和太和殿一樣的重簷廡殿頂,是抽象簡化的重簷,在水準的混凝土板的側面用

琉璃瓦。還有一排高的柱廊,這個斗拱的主題已經減化到最少,但有新古典的元素在

裡面。柱間的十三開間是跟太和殿的十三開間一樣,是一個中國古典殿堂的形式。這

樣的設計思路再下來,除了繼續復古,或者像後來的幾個例子在設計的品質上降低以外,

這條路走到毛澤東紀念堂,大概是一個高潮了。

民居建築特色的中國建築在這個中國古典形式之外,有另外一個同時發展的研究與設計論述,就是傳統民居。

我們剛剛講的一些中國古典式樣,都是根據清式的,以紫禁城太和殿為藍本的北方官

式建築。梁思成他們帶了一批人,測繪這些古典建築的同時,還有另外一批學者,以

劉敦楨為代表,作民居的研究。他一開始就以南方為主,帶著一批人測繪中國的民居

建築。

民居建築和官式建築有一點不一樣,為了適應每一個地方的材料跟氣候,民居相當程

度的,在院落形態,材料構造上表現了各個地方的不同風格。解放以後的很多建築,

包括現在看的上海魯迅紀念館,是以民居建築為藍本的設計。譬如韶山毛主席的舊居(圖

五),就是一個很普通合理的房子,是個混凝土結構,但是我個人看,又有很強的,簡

單的合理主義在內。這種反映功能構造的合理主義,其實是民居建築一直擁有的特點,

其實很符合現代主義的觀點。甚麼東西合理,需要怎麼反應氣候、材料、功能,那麼

它就做出這個樣子來。

圖五

9

Page 13: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譬如說這裡的連廊和遮陽。除了做官式建築以外,也有一些建築師在這個方向上設計,

這是同濟大學的盧濟威先生那時候設計的太湖療養院(圖六)。這裡很明顯有江南民居

建築的特色:簡單的灰瓦白牆;連廊,和太湖周圍的環境結合在一起。一直到後來,

吳良鏞設計的北京菊兒胡同,基本上都延續了官式建築以外,民居建築的傳統。其實,

到後來的北京圖書館,都有一點把大的古典架構分解成局部的、不同的斜屋頂的構成,

還是有很多民居建築的特色在裡面。

貝聿銘的香山飯店民居建築的影響,我想可能要以北京的香山飯店做一個總結。這是貝聿銘先生 1984 年

設計的作品。其實,他的設計來自不同傳統。他是美國學院派訓練的現代主義的建築師,

但是因為家庭背景,他有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蘇州江南的文化的影響。他家裡以前

有個蘇州的花園。他年紀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一個機會,中國讓他做一棟具有國

際水準,表現中國特色的建築物,這是他自己也想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在美國八零

年代,也是後現代主義走到高潮的時候。在西方,有很多的建築在形式裡尋找歷史的

源頭。貝先生在這背景下,在香山這個地方設計了一棟旅館。當時貝先生做的事情,

可能不一定是那個時候的中國建築師可以理解。我們想想看,在改革開放剛剛開始,

中國這麼多建築師剛剛開始接受斷層的西方建築史和現代建築的想法。以前只能做社

會主義形式,或者做民族形式,突然一下子看到西方各式各樣的建築,貝聿銘最後又

做這樣一個有中國的特色的,姑且說現代中國建築吧,他中間經過的設計思考,我不

曉得當時的中國建築師是不是理解。但是,最後出來的結果,我想對當時的建築界,

絕對是個震撼。各位對這個有興趣的話,朱亦民有一篇蠻好的文章,在香港牛津大學

出版社《今天》雜誌的「中國當代建築」專輯。

貝聿銘想要表現江南的園林特色,當然我們也可以問為甚麼要在北京做一個江南園林

特色等等問題,但是,在整個做法上,貝聿銘希望是一個現代的建築,因為他受的是

現代建築的訓練。所以基本上,大屋頂不是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江南園林的尺

度跟這個窗戶的 motif ( 主題 ),利用房子的外牆縮進,它就在後面有了陽臺。那麼,

旅館立面基本上是窗戶,他把這個江南窗戶的 motif ( 主題 ),這個裝飾性的元素放在

裡面。這個時候,其實跟貝聿銘的傳統現代主義的做法已經有些不太一樣了。當然,

貝聿銘最擅長的鋼架和玻璃在這裡還是有表現。貝聿銘這樣的做法,後來也在日本的

Miho Museum ( 美秀美術館 ) 跟最近的蘇州博物館裡面繼續發展。貝聿銘顯然在尋找

一種語言,能夠把中國亭或塔的架構用鋼結構去表現。

四. 1949 年後臺灣的現代中國建築

我很快地說一下 49 年以後,現代中國建築的論述在臺灣的影響。例如蔣宋美齡和蔣介

石最喜歡的建築師楊卓成做的圓山飯店。是一個大屋頂,但因為它是一個多層建築,

混凝土的屋簷就這樣一層一層的加上去。在中國建築裡,不論是樓還是閣,都不是這

樣做的,但這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讓外國觀光客一來到臺灣覺得有中國風、中國味。

沿用北方官式的建築,其實代表蔣介石跑到臺灣來沒有完成的統一中國的夢,在各個

重要的公共建築都沿用這種南京國民政府的民族形式,包括幾位由南京中央大學來的

圖六

10

Page 14: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建築師設計的中山樓,後來的國家音樂廳,也包括作為他生涯結束象徵的中正紀念堂。

基本上,這個做法跟當年呂彥直做的中山紀念堂,其實沒有甚麼兩樣。這個牌坊完全

是一個北方標準的官式牌坊,加上天壇的藍色攢尖頂。

王大閎的現代中國建築來臺灣的建築師裡有一些人受過完整的現代建築訓練,王大閎是其中最優秀的一個,

想要做現代中國建築,而且是完全知道世界的建築在發生甚麼事情。王大閎是哈佛畢

業,因為他的父親原來是國民黨的行政院長,所以他有很好的關係,在臺灣做公共建築。

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是國父紀念館。當然他也受勒科比意、丹下健三這些人的影響,所以,

在這個清水混凝土的房子上,他就想要把這個大屋頂變形成一個入口,基本上是要重

新解釋大屋頂。其實,他有一些其他的房子,我認為現代建築的特點更強,譬如說臺

大的活動中心,是一個連續的折板屋頂,這是現代建築一個典型的結構的解決方法,

卻也讓人想到中國屋頂。在外面就變成一系列的柱廊和木隔扇窗戶和紅門的中國母題。

他想要表達一些中國的文人味,譬如裡面的水院空間,這做法也出現在香港中文大學

的中國文化研究所,是現代主義的做法但是有中國的這個空間主題出現。這是王大閎

的自宅(圖七),如果只看平面,它就有一個合院或者九宮格的構成在裡面。

東海大學中國建築的地域性在臺灣還有另外一個影響比較深遠的,就是貝聿銘先生受邀請規劃東海大學的校園和

建築。他就派了他在美國公司的兩個同事:陳其寬和張肇康到臺灣來主持東海大學的

設計。主要的設計者我個人認為是張肇康。張肇康是廣東人,哈佛大學畢業然後在美

國貝聿銘的事務所做事。因為這個機緣就到臺灣做了幾個代表作品,後來在香港大學

教書,港大建築系最開始的中國建築歷史的課就是張肇康先生教的。他有設計才華但

他的個性不是商業建築師。基本上東海校園(圖八)的規劃是一系列的唐式院落。用

簡單的鋼筋混凝土樑柱;比較特別的是,我們看不到北方宮殿式建築的裝飾,基本上

卻有中國一個個院落的空間,是合院與穿廊的中國建築空間特色。更有意思的是在材

料構造上,地域主義以及合理主義就發展出來了。張肇康他們看到當地的好材料,比

如臺灣的清水磚,就和鋼筋混凝土,灰色的日本瓦,組合成一種合理的構建形式。他

也有用其他很多材料,譬如說這個弓形轉,花磚等。像這一棟房子也是灰瓦;屋頂不

一定要唐式;這山牆是磚頭的,中間有七開間,這就是中國建築開間的特色。中間是

入口,因為有些地形上的處理,所以有一半在地下。但整體上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七開

間的殿堂。它是一個現代建築物,一個有地域特色的現代建築物。貝聿銘和陳其寬在

東海這一批建築的重點應該是東海教堂,我們不做詳述。這幾棟建築在當時的六零年代,

張肇康在東海做的房子已經遠遠超過當時的所有「現代中國建築」的成就了。

臺大農業陳列館張肇康接下來在臺北的臺大設計了農業陳列館(圖九),這個房子其實和丹下健三在廣

島的和平紀念館的佈局方法是相似的。有勒科比意,也有密斯凡德羅的路的平面和細

部影響,這個很清楚的是一個現代建築,一個簡單的密斯凡德羅的路長方形的平面,

其實和中國傳統殿堂的平面是非常像的。建築是樑柱結構,方形對稱的。張肇康把一

樓的出挑退縮了一點點,上面用中國形式的花磚做出來裡面的走廊,希望是來遮陽的。

樑柱都是清水混凝土,這個收身,縮進去是不是有中國建築的特色就大家各自解釋了。

圖七

圖八

圖九

11

Page 15: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其實,這個裡面有沒有中國建築特色也不一定那麼重要。沒有中國建築特色,它也是

一個合理的現代主義的房子。當時,在香港也有這樣的房子,包括華仁中學的教堂還

有體育館,也包括我剛才講的中文大學。有幾個 49 年以後到香港的建築師如陸謙受,

都有機會做了幾棟這樣的房子,可是因為沒有政府跟機構在背後推動這個事情,沒有

得到更大的認同,因為現代中國這種論述的實踐有時候跟國家扮演的角色有關係。

五. 後現代主義與八十年代的現代中國建築

超過大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建築師一直在夢想如何做現代中國建築。在我們講到中國

大陸八十年代的現代中國建築之前,我想先談後現代主義在臺灣對現代中國建築論述

的影響。

後現代主義在臺灣八十年代前在臺灣的建築師,在他們的建築訓練裡面,怎麼做現代中國建築,是一個

中心思想,就好像藝術家都在想怎麼畫現代中國繪畫, 舞蹈家在想怎麼跳現代中國舞蹈。

在冷戰的年代有限的資訊裡,這個建築師或者知識份子的共同任務,到了八十年代跟

後現代主義與鄉土主義產生了一點重疊關係。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建築

其中一部分,簡單來說,是歷史主義,在美國很快和商業主義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因

為建築的形式和它代表的象徵成為建築商品的一部分。譬如說美國的 Michael Graves

( 麥可.葛瑞夫 ) 這批人,把西方古典的母題柱頭放大、變形。

臺灣的一些想做現代中國建築的人,比如說李祖原,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在貝的事

務所,回到臺灣後本來是做現代的形式,post-modernism 出來以後,他很快的轉到象

徵形像,跟他對中國的感情結合在一起,把斗拱變形放大,再加上藏傳佛教的母題(他

本身是藏傳佛教的信徒),創造出他的代表作宏國大廈,變成李祖原的創作符號。其實,

這是一個混凝土或鋼結構外包金屬鋁板,是 post-modernism 和商業主義很成功的結合。

李祖原的房子的形象特色在中國大陸很受業主和官員歡迎,北京奧運建築中,有一個

長條形像龍一樣的辦公樓,就是李祖原的。十年前在 Kenneth Frampton ( 肯尼士.佛

蘭普頓 ) 主編的《二十世紀世界建築精品集錦》,我負責寫臺灣、澳門跟香港部分,編

輯討論李祖民風格時馬上受到國內學者專家的注意,這就是現代中國建築。因為覺得

它有現代感,不一樣,不重複,但是中國的斗拱精神表現出來了。

在後現代的影響下,這個時期在臺灣也有很多建築師以地方的材料和形式為創作基礎,

譬如漢寶德先生設計的幾個青年活動中心,延續了他在「境與象」雜誌的文章對現代

中國建築的思考。類似的嘗試還有朱祖民等人的作品。

改革開放後的現代中國建築八十年代的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有一個後現代主義以及消費和市場經濟的背景,民

族形式的意義也在轉變中。民族形式當初是民族國家的構建的一部分,到後來開始走

向不同的面向,在建築的創作上受後現代主義、象徵主義的影響。

譬如一些得獎的作品,像汪克這個遼寧閭山的山門,把它挖空了,完全是一個 post-

12

Page 16: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modernism(的建築),有點像 Robert Venturi(羅伯特.文丘裡)的做法。那個時候

看當然很新奇,就受到重視。或者是北京奧林比克中心,怎麼樣在大跨距結構上以鋼索,

表現好像中國建築的屋頂。或者是比較民居主義(vernacularism)的方法,比如做一

個敦煌的航空站,表現夯土的樣子;或者是抽象、象徵的作法,好像是刑同和跟華東

設計院的上海博物館(圖十),上面這一圈是圓的,下面這個房子是方的,用天圓地方

這個來表現現代中國,但是究竟這個有多中國、有多現代,大家自己判斷。

這個時期隨著思想的解放,對現代中國的解釋就突然放開了,大家的想像力主要在比

較抽象地以造型進行解釋。一直到最近,我們要表現中國未來的建築,上海世博會的

中國館,經過這麼多專家評選,在代表建制的大部分專家眼中,它是一個可以代表中

國建築的方案。那麼,它怎麼代表呢?就是把斗拱變形,其實它和斗拱還不太一樣,

它是這樣把它橫豎的架起來,但是整個東西就是一個大斗拱。這個是有象徵的,至少

是目前對現代中國建築的最新版的 一個官方的解釋。

形象象徵的中國建築說來說去,民族主義代表的象徵,中國建築的象徵是甚麼?近百年下來,從完全的復

古到把它簡化但是還要剩下一點味道。最常看到的這種加個裝飾屋簷的,在中國有上

萬個例子,就是不管在甚麼東西上面,基本上對稱,再加上中國屋頂,最後連斗拱都

省掉了,當然也不需要大屋頂,只要一小截裝飾就好了。這個和我們香港丁屋做西班

牙屋頂的做法是完全一樣的。包括我們都知道的這個博物館,這裡面的差別只是建築

師的訓練不同,對古典建築的理解與修養不一樣而已,精神沒有差別。斗拱可以減少

成一塊就象徵了,你說它斗不斗拱那是看你的看法。本來的柱子變成牆身,但是開間

的感覺在這裡。你說它比不上毛澤東紀念堂,它也是重簷,但它要比毛澤東紀念堂稍

微具象一點。

毛澤東紀念堂就建築專業的觀點來看還是比較高水準的作品。在北京因為各種政治的

需求,城市的中國民族特色對領導是很重要的。譬如說那時候的北京市長陳希同,規

定北京新的高層建築審批都要表現中國特色。後來大家的解決法方法基本上就是在上

面加一個塔的屋頂,這個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那個時候叫「希同頂」。如果我們把建

築看成文化現象的話,這是全中國的文化,我們不需要去看少數精英建築師的建築,

而是要看大眾的解決辨法。不管是在北京,在蘇州,越覺得是文化名城,越需要在各

種建築上面做個山牆或者做個小屋頂、做個塔。中國漢族式的屋頂和塔做完了,就找

少數民族的塔來加,苗族、羌族的都可以往上面加。CCTV ( 中央電視台 ) 的這個房子,

Rem Koolhaas ( 雷姆.庫哈斯 ) 可能有他的整個建築城市的論述在中國的意圖。但是,

對中國人來講,大家馬上說是「大褲衩」的形象,最近大家更關心這個是不是跟男女

的性有關係。對中國人來講,這個建築的象徵是甚麼,才是最關心的事情。

六.批判的地域主義

在一個消費社會,現代中國建築這個概念可以怎麼樣被消費, 另一方面有沒有辦法超

越民族主義來看現代中國建築?甚麼是現代?我們要甚麼樣定義中國?我覺得這個

問題可能要由更廣的,世界建築發展的界度來看。八十年代美國建築學者 Kenneth

圖十

13

Page 17: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Frampton(肯尼士.佛蘭普頓)提出 critical regionalism(批判的地域主義),到現在

仍然可以對這個問題提供更大的視野。Frampton 基本上還是相對於現代主義在資本主

義體制下,發展成一個國際樣式(international style)的現象,提出一個一個對抗的論

述。Frampton 關心的是在我們這個世界 civilization (文明)發展的過程裡,逐漸消失

的就是地方文化微妙的個性。地域主義(regionalism)必須跟其他很多事情結合,譬

如說歷史每個地方不一樣,那麼建築怎麼樣表現這個歷史;每個地方的氣候,有的地

方比較冷或比較熱,有的地方需要比較多的遮陽,有的地方可以有比較多的戶外空間,

所以建築師對環境的回應不同;怎麼反映每一個地方的社會和文化織理?這個地方有

甚麼建築材料和建築構造方式,在現代建築裡面可以用現代的方法做這個事情?地域

主義和民居建築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我剛才說的合理主義,而批判的地域主義與民

居主義之區分,就是批判性與現代性,包括對傳統做法與對消費社會抱持的批判性。

我接著要花幾分鐘回顧一下別的地方和建築師怎麼做這個事情。

丹下健三與日本空間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在很早的時候受了現代建築的影響,也和其他現代主義的建築

師如前川國男等,思考日本文化的現代性。他做的廣島和平紀念館(圖十一),是一

個鋼筋混凝土的樑柱的現代建築,但是他把一樓抬高,除了對參觀的人來說變成公共

空間以外,也讓人感到那個日本神社的架構以及木架構的空間邏輯。這裡我認為跟

regionalism ( 地域主義 ) 不一定完全一樣,對丹下健三這些人來講,他想要詮釋現代的

傳統文化視野,這個 cultural space(文化空間)的文化形式是不是有現代意義。日本

建築師可能在這方面表現是最強的,除了 Frampton 講的地域主義外,很多日本建築師

的建築特色讓我覺得是跟那個文化空間有關。譬如說安藤忠雄的房子,用清水混凝土

的模具,很多人都覺得,跟日本人的塌塌米的模具有關,除了在平面上,整個地面的

構建上面,到屋頂的模具劃分都很有關係。還有禎文彥等人對間奧勢等傳統空間的討論,

也是重要的思考方式。

約恩.烏松的教堂和中國建築這個是設計了悉尼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的烏松(Jorn Utzon),他在 1976

年就設計了一棟與中國空間有關的房子,因為他很年輕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宋營造

法式(圖注)》這本書,對中國建築非常著迷。一個丹麥人,研究中國建築,剛好又是

一個很好的建築師,所以在這個教堂裡,他認為他在解釋中國建築。但是,中國建築

的院落觀念,合院觀念,模具觀念,他完全用他現代建築的方式去解釋這些事情。其實,

最後像不像中國院落,我覺得對他來講不重要。他只是把它用作為設計思考的工具,

然後發展他的建築。Frampton 喜歡這個房子,他認為它是一個好的例子,因為它是一

個合理主義的,有它本身的建築邏輯,構造的邏輯跟空間的邏輯在裡面。

北歐建築的地域性我們說,現代建築運動的影響下,在世界各地很多建築師蓋房子都在思考現代性與地

域傳統,比如說世紀初在北歐有一批建築師,例如 Erik Gunnar Asplund ( 艾瑞克.嘉

納.阿斯普倫 ),瑞典建築師,早期是新古典主義的設計,慢慢過渡到現代。那個時候,

因為瑞典受德國欺負,所以瑞典人也有民族主義出來,他們叫 national romanticism 或

romantic nationalism ( 國族浪漫主義 )。在北歐建築師的地域傳統中,Gunnar Asplund

圖十一

14

Page 18: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多人覺得他的建築有地方特色與精神。這個是他的 Woodland

Chapel ( 林地禮拜堂 ) (圖十二),北歐很多木頭,他們用很多木頭,後來 A. Alto ( 奧托 )

也受他的影響。這個 Woodland Chapel 是個小教堂,出去有很深的前廊 portico,這個

柱子是古典的柱子,卻跟外面樹林的木頭之間產生一種空間上的連續。奧托除了材料

上對木頭、對磚,對北歐的材料有一個解釋以外,就是光線,因為北歐光線其實非常

重要。對光線的敏感跟對光線的表現,一直到現在依然是北歐建築設計師很重要的設

計的靈感和來源。

加州,南美,中東,澳洲二十世紀中,大戰前後有一批歐洲建築師到美國去,大部分人跑到東岸,後來就變成

現代主義沿續的核心,如 Walter Gropius(沃爾特.格羅佩斯)和 Mies(密斯)。但是,

也有另一批人跑到西岸加州去了,如維也納奧地利的建築師 R.M. Schindler(辛德勒)

是其中一個。他們的建築反映加州的氣候與木構造。因為加州天氣好,戶外空間很重要,

indoor(室內)跟 outdoor(室外)之間的空間就變得很關鍵。R.M. Schindler 這批人

和加州當時的另一些建築師如 Green、Mayback 等人就發展了所謂的 California style

(加洲形式)。這就是說,在現代建築的大論述下有很多的小論述在不同的地方。當然。

譬如說墨西哥的 Luis Barragán(路易士.巴拉幹),用墨西哥的建築土石材料跟合院

形態,創造出很多具有墨西哥地方特色的現代建築。

也有一些比較視覺系,比較圖像的例子,像這個埃及建築師 Fathay(法瑟),就用比較

傳統的方式,圓頂土造技術做新的房子,看起來像中東建築的房子。當然在理性上,

做 dome(圓頂)也符合材料吸熱、隔熱;控制少量光線進到空間裡面。類似的做法也

包括印度的寇里亞(Charles Correa)。一直到最近拿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普

立茲克建築獎)的澳洲建築師 Glenn Murcutt(格蘭 . 穆卡特),他在澳洲熱的氣候和陽

光下,用比較當地的、相對比較輕構造的鋼跟金屬版,以密斯的理性構造與平面,設

計出對澳洲大草原地景開放的建築。這個也被認為第一是現代主義,第二是地域主義、

地方主義的建築。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是某一部分的建築師以非現代主流為論述設

計的建築。

七.當代建築師的中國建築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看看幾個當代中國建築師的現代中國建築實踐,主要是簡單說一

下,這十年來的當代中國前衛建築師在這個議題上做了甚麼。我想把他們放在一個大

的背景下,看整個歷史的脈絡和現代中國建築的發展,這裡肯定漏掉了很多人和作品。

在這個框架裡面,這些是小眾而絕對不是大的主流實踐,但這些小眾相對的有批判的

思想和意識。他們是不是一定要做有民族形式的建築,我覺得不一定,但是他們都很

意識到他們的建築在現代中國建築實踐上的意義。

北京的張永和張永和在北京著名的非常建築有很多開創性的作品。當然,當代的建築師不見得是一

開頭就想現代中國建築,但多多少少在不同的機會裡面,比較廣義的對中國空間的詮

釋會出來。譬如說柿子林別墅,也許在材料上面或某一些墻上面會出現這個感覺。當然,

圖十二

15

Page 19: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張永和講的主要是視角的問題,他特別擅長的是對功能活動(program)的重新的解釋。

人在一個房子裡面怎麼移動,這個牆怎麼樣可以有 view angle(視野角度)的改變。但是,

有的房子明顯的表現出對中國構建的探討了。譬如說「長城腳下的公社」的二分宅。

這個房子在山谷裡面變成兩個部分,中間原來有河流經過,空間上的解釋其實非常的

全球性,世界不同的建築師可能到了這個環境,都可能有類似的反應。但是張永和在

這裡面特別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夯土構造。他想把中國的夯土牆在這裡真正的實驗,

對著裡面的院子開放。其實,這個夯土牆裡面還需要木結構來分擔剪力,這是在構造

上的一個實驗。,因為我去年在 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書,就看到張永和帶一批

學生真的在 MIT 的那個院子裡面做了一個夯土牆。他們當初在北大建築中心,其中一

個重要的訓練就是「構造」。張永和一開始的概念以空間和活動為主,經過他開始蓋房

子的過程,他開始思考怎麼樣能有一個好的建構關係,這個建構關係是包括跟中國的

傳統,或者地域的關係能夠結合的。

杭州的王澍另一個更明顯要表現中國特色的是杭州的王澍。王澍是杭州人,對江南的建築特色的

詮釋最著名的是中國美術學院(圖十三、十四)的實踐。幾個 U 字形的院子把校園結

合在一起,王澍特別擅長的就是用大量的瓦磚砌牆,然後還有用木頭來重新解釋構造

材料。王澍的主要贊助人是中國美術學院的校長【註:王澍為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

學院院長】,基本上整個學校都由他做,他就在這裡面做了很多的實驗。譬如杭州的美

術館王澍也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實驗,當然,有人對他這種材料構造的合理性有不同

意見。不過,王澍顯然當代的建築裡面大家認為要表達中國精神的其中一個,而且他

也以這個為他的主要論述。比較年輕一代的如童明,在同濟大學教書,他在蘇州做了

一個茶室,在外牆上用砌磚,空心磚的方式傳達傳統江南園林「花格窗」的關系。

成都的劉家琨成都的建築師劉家琨,他做的鹿野苑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我們當然認為是 Luis

Barragán(路易士.巴拉幹)和 Louis Kahn(路易.簡)這些人的影響非常大。你說

它中國不中國呢?劉家琨的長處是構建,他認真的想中國當代的營造系統究竟能那些

做,他也有興趣和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在現在中國的營造系統裡,能夠怎麼樣做出

清水混凝土,以前沒有人做出來,只有安藤忠雄在日本做。所以,劉家琨就在成都看

用怎麼樣的範本能做出清水混凝土。在這個程度上,我們說他中國不中國?看起來不

像中國;但它肯定對四川的施工隊,鋼筋混凝土範本的技術有構造 tectonic 的突破。

這是劉家琨最近在四川地震以後,幫一個女孩子胡慧珊做了一個小的紀念館(圖

十五)。因為,地震以後很多人喪生,中央政府不支持或者不願意所有的紀念活動太個

人化。劉剛好有機會認識這個胡慧珊這個女孩子的父母,他就幫她做了一個小小的紀

念館。裡面是胡慧珊這個女孩子生前留下來的背包羽毛球拍等東西。他說這樣子是地

震後帳篷的靈感來的,不過他是用最便宜的辦法,砌磚加一點鋼筋,簡單的農宅構造

方式,水泥粉光。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因為這是一個人道主義下,在中國這個集體

意識的社會裡面對個人生命的尊重。這牽扯到中國整個政治體制上面對個體人權尊重

的一個問題,你說它中不中國?

圖十三

圖十四

圖十五

16

Page 20: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臺灣的謝英俊謝英俊是臺灣建築師,在臺灣 921 地震以後幫很多少數族群建過平價農宅。所以四川

地震以後他就跑到四川去蓋農宅了。他在找一種構建系統,以當地的又現代的構造方式,

以非常社區的方法利用農村剩餘的勞動力,幫廣大的農民蓋房子。他的構造方法是用

輕鋼架加土石結構。輕鋼架是混合的,它的 base ( 底層 ) 是夯土、混凝土都可以。但

整個上層結構是輕鋼架的結構,他認為輕鋼架結構有很多的優點,除了便宜,更重要

的是輕鋼架的構造可以利用 on site ( 現場 ) 操作,它工具相對的簡單,可以在 on site ( 現

場 ) 利用農民自己的勞力去蓋,但是需要和其家人的合作。就像一個村子裡面 20 個人

大家一起蓋 5 棟房子,今天所有的親戚們幫你家蓋,明天幫他家蓋。像這些輕鋼架可

以在地上裝好;在地上用簡單的 cutting ( 剪裁 ) 切這些鋼架然後鎖起來,lift up ( 舉起 )

之後 set ( 設置 ) 在那個地方,所以房子造價馬上減少一半。那它是不是現代中國的建

築呢?它用現代中國的材料幫助大部分中國人解決現在的住房問題,不止是住房需求,

同時也是現在的農家生活方式。

八.地域主義的現代中國建築

以下我想先有一個簡單的一個總結。有一件事一直籠罩著現代中國建築史,籠罩著這

一百年來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就是從梁思成開始確立的民族主義。我們要怎麼表現中

國建築的特色,民族的特色,這個跟整個民族在現代的文化挫折有關係。

一開始我們認為中國是文化大國,在各種道統思想上怎麼傳承;結果,為甚麼突然都

變成我們不習慣的現代西方建築,尤其是歐洲來的建築,跟歐洲人到中國來的殖民和

通商口岸是連在一起的。

批判的文化意識滿清帝國的衰落後,中國知識分子表現對現代化的渴求,也就是對中國現代建築的渴求。

這個東西其實有很高貴的情操,也是批判思想的一個重要的來源。但民族主義可能也

非常危險,非常容易受到國家機器的操控。一個最好的說明例子是我的朋友朱濤組成

的一個圖像比較(圖十六、十七),右邊是希特勒那個時候最愛的建築師,叫 Albert

Speer ( 亞伯特.史佩爾 )。Speer 當時做了很多新古典的建築的城市空間,配合著希

特勒的日爾曼民族主義的企圖。用新古典的建築語言做了這樣的建築與城市空間。這

個有點開玩笑的,左邊是張藝謀,他當然不是建築師,但最近幾年都在幫國家做很多

國家形象工程。包括他拍的電影,不管是《秦始皇》歌頌了中國一統觀念,到《滿城

遍地黃金甲》代表唐朝中國文化的盛世,到他的這個奧運會(開幕式)設計,他在推

銷一種我認為是廉價的(笑),民族主義跟愛國主義。這個東西,如果我們用知識分子

批判的角度,跟國家 propaganda machine ( 宣傳機器 ) 在做一種策略性的配合。這是

我們建築師在做民族主義建築的時候,應該有意識 resist( 反抗 ) 或者批判,或者由非

意識變成 power of construct( 論述力量 ) 的構建的一部分。但這不僅是個人建築師的問

題,比如說中國設計院的建築師選十年國慶的十大建築,建築師參與整個的構建,是

有論述力量的。

在這樣一個大的框架下,我們現代中國建築師經過了一百年,可以怎麼看這個事情?

圖十六

圖十七

17

Page 21: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我在這裡提出四個思考的方向。

1. 民族主義和地域主義

第一,我覺得我們要區分,或者能夠分清楚甚麼是民族主義,甚麼是地域主義。我不

是說地域主義一定就好,但地域主義是地方,更是中國與人民和土地結合的中國,可

能是中國的廣州,可能是中國的北京,可能是中國的四川或湖南。現代中國建築的終

極關切應該不止是抽象的國家民族,而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與生活。甚麼是文化?是人民,

是土地,是生活方式。地方,當然它和氣候、社會組織、地方的材料和地形都有關係,

或者我們剛剛看到的那些建築師,它是不是更直接地表現了我們的文化?

2. 文化形式與文化空間形式

第二個論點是 cultural form VS cultural spatial form ( 文化形式對文化空間形式 )。表

現文化,除了文化形式 (cultural form) 外,在斗拱和屋頂以外,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

spatial form( 空間形式 ) ?我覺得這是思考的關鍵。譬如說我們這個地方文化,它的生

活方式還有哪一些是和空間的關係?有些是我們常常用,而且非常好用的,譬如說開

間,中國的三開間、五開間、七開間;譬如說合院,是很明顯的有空間品質的合理環境,

也符合合理的社會性,以及空間的美學等原因。

3. 象徵的形式與構造的形式

再下來一點, 我們要區分我們說的 form ( 形式 ),是 iconic form 形像或象徵的形式,看

起來像甚麼,還是 tectonic form 構造的形式。如果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建築是現代建築

文化一部分的話,現代主義說的是構造上的合理性:是鋼結構的建築、混凝土的建築,

梁跟柱要怎麼搭在一起,然後承重牆的系統,你要用怎麼樣的表面材料,這些構造的

合理性跟氣候、溫度跟綠建築有甚麼關係?

4. 紀念性形式與日常生活形式

最後一個,我們做現代中國建築關心的是紀念性形式 monumentality 還是我們的生活,

日常生活的形式。這一點裡面包含了很多,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擴展這個字面意義,譬

如說我們的社會性、社會關係,大部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關係,是不是可以

構成現代中國建築論述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還是說,我們只是要表現出來那個最重要

的紀念性。我想「中國建築」跟日常生活有關係,跟絕大部分老百姓怎麼樣過好的、

有品質的、有公共性的、有公民社會的生活環境有關係。我覺得這個日常生活的觀念

是可以不斷延長的。這是我對現代中國建築的歷史回顧跟一個簡單的 proposition 論點。

九.王維仁的合院建築

最後我談幾個我做的設計,也是我對現代中國建築的思考和解釋。我這幾年自己在教

書也設計一些建築。因為我自己的研究與文化背景,也在想怎麼做現代中國建築,我

做的很多房子就跟合院的研究有關係。

合院肌理的研究從一個四合院開始,到四合院組成的城市空間,城市的日常生活的 fabric ( 肌理 ),不

18

Page 22: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管是傳統的北京城還是蘇州,這是城市的普通建築的基本模具,以及它跟城市街廓的

關系。北京胡同的肌理很清楚,因為一個胡同的距離決定了合院建築的距離,也決定

了合院與合院之間的城市肌理關係。不同的城市肌理的建築,不管是合院建築或者是

上海的里弄建築,是古代或者相對近代的,都是一個城市生活的容器,有不同地方的

個性。譬如杭州的合院就跟北京胡同的合院組織的方式不一樣。我們用現代的方法,

看它的 division ( 地塊分割 ),它的 access system ( 出入路線 ),看它的 module ( 組件 ),

和它的合院空間。這些杭州院子跟宋朝「廂」的鄰里制度有關係。我想在這個跟傳統

有關的城市空間裡面,尋找一些合理的邏輯。而這些邏輯,這些城市的 fabric ( 肌理 )

也在改變,譬如說從以前的改到現代的。像北京有一些例子呢,街廓中間的四合院跟

周邊面對大街的單元,相對於裡面這個四合院它變成比較大的肌理,這都是引起我們

感興趣的問題。

我對建築的形態合院一直有興趣,我也研究合院的房子。譬如說在臺灣的某些小漁村,

怎麼樣從全部是傳統的閩南的四合院一直變到現在,有點像我們長州的長方形漁民的

房子。這個中間變化的過程,是一步一步慢慢變的,這個裡面代表了,技術、生活方式、

材料的變遷,譬如這個農家房子的合院的功能,自來水來了,廚房的位置怎麼改等等。

後來到香港的新界,馬上看到相同的四合院的轉變。我們政府後來給的村屋 700 尺三

層樓的法規,就是因為完全不瞭解原來新界的農村、四合院它是怎麼回事。如果找我

做這樣的研究的話,它可能定出來的不同的法規(笑)。其實,作為漢民居,不管是臺

灣的漁民還是香港的農民或漁民,他們面對的現代化的挑戰都是類似的,還有就是家

庭制度。如果不是三開間,怎麼放祖宗堂位,牌位,這個在新界很重要。結果我們那

個 700 尺的法規在哪裡放牌位呢?兄弟分家怎麼分呢?只好我們樓上樓下分。我們蓋

丁屋,其實完全可以作為一個 social fabric 的延續。

合院空間的學校十年前我在臺南做了一個音樂學校(圖十八、十九),想怎麼把這個農家的 L 字形院子

變成學校建築。我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後面變成三個開放的宿舍,連接著山;前

面是一排線狀的音樂室,面對前面的田野。開放的院落中間看過去是框景。做的時候

覺得概念還可以,做完以後覺得合院的尺度,跟我熟悉的研究的是兩回事。所以,我

還要在兩層樓高做一個連接的系統解決尺度的問題。我希望這些學生每天不要在樓梯

間上上下下,在個院子可以只上一層或下一層。這裡我學了一個教訓。後來有機會在

西安交大做一個教學樓。它是一個很大的是十二層樓的共同教學空間。中國大學以前

有很多長條形的三層樓的房子,南北向,社會主義形式建築,我希望能夠用這個做一

個 module ( 組件 ) 交錯排列,能不能在這裡全部都每三層有一個 podium ( 平臺 ),我

就在這裡面製造很多新的合院或者高層的合院空間。

光隆小學的合院系統用這個概念,十年前在臺灣 912 地震後我做了幾個學校,其中一個學校有 50 個班級,

我就想能不能給每一個教室,每一個 class ( 班級 ) 都有一個院子。下課的時候,小

孩不用跑 5 分鐘跑過樓梯間到操場去玩,然後剩下 5 分鐘,每次回來都遲到被老師罰

站。我能不能給他們很多很多的院子?這個院子,我用一個很簡單的交疊的方式(圖

二十)。在上面是南北向教室,所以光線比較好。在下面是東西向,所以上層南北向的

圖十八

圖十九

圖二十

19

Page 23: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房子會提供東西向的房子遮陽。這樣的話,樓下就有院子,樓上就有平臺,每一個教

室都有它的開放空間。下層是一個 9 米乘 9 米的單元,裡面有一棵樹。樹與樹之間就

有很多廊道的過渡的空間,通風遮雨,是很好的教學的空間。這裡面,我覺得合院的

意義開始轉變了。第一,我覺得這個尺度對了,寬 9 米然後高是 3 米;兩層呢最多 6

米,因為它錯開,有的地方就 3 米,有的地方 6 米。這個比例對學生很好。另外,我

學到的事情就是合院原來是一個私人空間,但是經過改變後,它可以變成一個公共空

間;而且合院本身可以變成一個聯繫仲介,變成織理的一個工具,它讓我們可以一個

合院連到一個,公共空間就可以連在一起了。整個學校有一個大的廣場,加上中型廣

場和系列的合院,整個學校變成一個連續的合院組織系統。因為房子是地震之後重建

的,所以它的構造跟各個方面都是比較簡單、便宜的。我也不企圖在細部控制太多,

因為我知道那是沒有意義的,你必須給學校使用時可修改的空間。在鄉下蓋房子的時

候,你要知道能夠控制甚麼。學校是人家用的,我們給的是一個舞臺,表演者是他們。

開幕落幕,我們提供的是個空間讓他們去表演。

嶺南大學的多層合院在這樣一個想法下,我在香港做了嶺南大學的社區學院(圖二十一),是跟 AD+RG 公

司一起做的。這個社區學院延續了剛才那一系列的合院想法,簡單一點講,我想要做

多層,超過兩層以上的合院。如果我們覺得合院是現代中國建築裡面的一個文化空間

形式,如何可以在高密度的都市引用?它在多層時能如何保持尺度感?因為這塊地是

個坡地,中間有很多龍眼樹,我想要把這些樹和山坡留下來,希望我們不要做太多的

開挖。所以總共六層,如果用兩層做一個 module ( 單元 ),剛才的辦法一樣可以做出

合院來,不管是地面合院,還是上層的露天平臺,每個教室上一層下一層之間就可以

有戶外的空間。這個是我們的基地平面圖,我們把這些樹都留下來了。這些院子相通,

一直通到學生宿舍,所以現在是一個校園很重要的的通道。旁邊教室,我們用 14 米的

合院模具,中間是教室,擺的方法是一樣的,就是錯開來。 樓上這邊就有平臺,有些

的高度就和旁邊的山是一樣的。建築的正面形式就是它的切面的表現。院子其實不大,

但是因為錯開以後中間都有對流通風,對華南的氣候是很好的。 院子的比例讓陽光透

進來又有遮蔭,因為我們都希望戶外有活動的遮蔭空間。後來我每次去發現在這些空

間很受歡迎,學校就擺了很多桌椅,咖啡桌,所以這也是個工作和學習空間。

東莞游泳館的水合院這個是我在東莞做的一個臺商學校游泳館(圖二十二),本來他們要蓋一個 25 米的標

準游泳館,我跟學校談了很久,因為我覺得游泳池可以更有意思,其實我想做合院,

做水的合院,讓體育成為學生生活休閑的一部分。第二件事情呢,我因為小學的時候

運動不是很好,每次體育課跑的也不快,老師就給我 C,所以成長的時候創傷很多(笑

聲)。中學的時候環境改變,就喜歡運動了。體育課一開始就要比賽就有問題,所以我

就說,我們不要都是比賽的游泳場地。而且這個學校呢有 18 歲一直到幼稚園的 6 歲的

小孩子,游泳池就像穿衣服一樣,應該是不同的尺碼。所以我們有大池 1 米 2、1 米 5,

就是一般的游泳池;中池只要 80 公分就好了,我們還有 5、6 歲小朋友可以用的小池。

這是大、中、小。另外呢,這個游泳池可以收縮,冬天的時候這裡關起來,是一個小

的室內的溫水游泳池。但大部分夏天的時候,這些門都是統統打開的,所以夏天的時

圖二十一

圖二十二

20

Page 24: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候建築變大了。這些廊道與合院的遮陽陰影夏天對小孩子很好。夏天時候,這些廊道

都是游泳池;冬天,這裡就變成景觀了,溫水游泳池只有中間這一塊,所以這個房子

能夠呼吸。有一個瑞士的建築師我很喜歡,叫 Peter Zumthor ( 彼得.祖姆特 ),他在

瑞士做了一個澡堂,我覺得把那個水文化和羅馬以前的公共澡堂結合的很好的一個建

築師。這裡是我們這裡大的、標準的游泳池,中間的 skyline 都可以進來,所以感覺上

是一系列水的合院,連到戶外的景觀。

理工大學的高層合院這是另外一種的合院的實踐,是香港理工大學在紅墈的社區學院(圖二十三) Hong

Kong Community College ( 香港專上學院 ),是跟 AD+RG 和 AGC 一起合作的。在這

個都市中的基地上我們必須做一個 18 層高的垂直校園。一開始我也想用嶺南合院的

方法去疊,但是後行不通, 因為它那個地塊很小。後來就重新想,怎麼樣變成系列的

sectional courtyard 垂直的切面合院(圖二十四)。這裡合院由水準的空間關係變成垂

直的,不再是傳統合院也不是那麼重要,主要是在高層校園創造序列室外空間。以四

層為模具,一個一個錯開疊上去,期望解決 vertical campus 垂直的校園對電梯間的依

賴。我在香港大學,大家每到上下課的時間都等電梯, 擠在門口五分鐘都等不到那個電

梯,浪費了最好的校園社交和交流空間,就是上課前、下課後的這些地方。如果我們

能夠讓大家大部分時間,利用戶外空間做動線 circulation,這是我們的想法。當然,我

們也給學校說這個設計是步步高升(笑),所以大家都開心,這個構想就通過了。(笑聲)

跟我們一起工作的學校管理單位,他們胸襟非常的開放,讓這個專上學院成為新的校

園形態。基本上這些戶外平臺花園鼓勵學生經過這裡上下,那我們也把圖書館放到塔

樓中間層,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以圖書館為中心,出來以後大家走上走下到教室;老師

的辦公室在高層,學生的活動可以相當程度的不用電梯,用 escalator 扶手電梯 或走

樓梯可以解決大部分的行程。另外,怎麼從一樓走到四樓的這個平臺,我們在二樓這

邊有一個重要的策略,進到裡面的這個多功能會堂和大演講廳,在上面是個籃球場,

創造了幾個不同的露天平臺,讓人流能夠重新分佈。目前正在幫理工大學做的八期校

園也是一樣的,基本上想法也是做 multi-level 多層合院。

大樹的學校這是臺灣地震的時候我做另外一個學校中坑小學(圖二十五),這跟四棵樹有關係。第

一次到現場,地震房子都倒了,剩下一片瓦礫和四棵大樹,和圍著這四顆樹的跑道,

有強烈的地點精神。所以我創造了校園空間跟四棵樹的不同關係,我叫做 narrative

space 敘事空間,就是這個房子怎麼樣可以和這四棵地震留下來的樹,產生不同的空

間情景。這也是非常中國文人的想法,可遊,可觀,可居,可空的情境。

福民小學(圖二十六)是地震後我做的第三間學校。地震之後房子倒了,但大大小小

的樹留下,滑梯和鳥籠等各種生活物件來了。我們到那邊以後,學校的老師就給我一

個 survey map ( 測繪地圖 ),包跨所有大小的樹的位置,上面有中文、英文和拉丁文

的名字都寫下來了。我就問那個校長跟總務長,說你們是不是請了 survey 測量師幫你

們,因為那些樹的位置都很正確。他們說,沒有啊,就是生物老師和我們一起做的,

因為建築師來,我們把這個樹的資料給你們。我想,對很多建築師來說,我們只會把

大樹留下,小樹都會砍掉,對大多建築師來說最重要的是 form 形式,是不是合院或直

圖二十三

圖二十四

圖二十五

圖二十六

21

Page 25: 中國建築美學 - RTHKrthk9.rthk.hk/elearning/architecturetour/images/china/lecture03.pdf · 講座從建築、美術、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建築的藝術特色、美學及文化觀念。

第三講

現代中國建築 : 民族主義或地域主義

線或弧形等概念最重要。這讓我理解了一件事情,就是對這個學校,這個村子的人,

地震完了以後所有的 traces 痕跡、所有的 daily life 日常生活,剩下的都是他們生活記

憶的一部分。後來,我們的概念就很簡單了,就是一棵樹都不砍。就讓房子繞樹而行,

與大樹共舞,和樹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做的模型就把房子和樹全部留下來,房子不

要比樹高,這就是基本的想法。

地景的合院就像剛才的兩個學校,其實常常地點的精神,以及地景的力量超過合院的概念。這個

是我在臺北白沙灣做的一個海水浴場的旅客中心,基本上和地形有關。這個是我現在

在杭州做的西溪濕地,是一個系列的房子如何讓人觀景,我想解釋中國人的庭院,山

水畫裡面平遠、高遠、跟深遠不同的感覺,所以製造了一條一條的 viewing machine

觀賞機器,這個筒狀的建築去看這兩邊的濕地(圖二十七)。人經過這一系列的空間就

好像不間斷地看這不同的湖景,但框景的遠近高低不同。這些都是我帶學生對北京四

合院的研究,想要找街廓周邊的合院跟前後的合院的關係,在鼓樓大街內側安排一個

過渡空間。這個是在深圳的一個新的學校,南方科技大學的一個校園規劃,利用荔枝

園的山頭和舊廠房的空間組織新校園。

這是我現在在四川做的「建川博物館」(圖二十八),還在繼續發展。我想說的是 fabric

肌理與形態的關聯。地點在四川成都有個叫安仁的老鎮,有很多這種大的院子和中國

村落裡面兩邊那種高牆的巷子。我覺得巷子的那個空間非常有力,有很好的間接光線。

我想要利用它重新創造出一種新的 fabric 肌理,用這些巷子做展覽,中間這些過渡空

間的巷子不管是窄的還是寬的, 我都找一種邏輯把它組在一起。裡面的展覽是主展覽

廳,兩個一對,但中間這個巷子,是我認為的一個很好的另類展覽空間。

都市合院主義回到剛才的多層,三度空間的合院。我覺得這個對香港是很重要的,因為最近這二十

年我們的建築法規讓建築形態只有裙樓 podium 和垂直的塔樓,包括我們越來越習慣於

全空調的環境。早期香港好的房子有很多的半戶外空間,或者大樹,現在越來越少。

這個我叫作 urban courtyardism ( 都市合院主義 )。怎麼在都市裡面做比較高密度的,

你說是合院或者我們說是高層室外空間。這些不止是平台,因為平台分開了上面的高層。

我們的生活經驗可以進到商場,坐上電梯一路就上到最上面的住宅去,不需要這些平

臺花園。所以我們怎麼樣把這些 open space( 開放空間 ),過渡空間,或者我們叫合院,

變成城市空間的仲介者,變成我們生活經驗的一部分,這是我感興趣的。

最後,結束今天演講的是去年我策展的香港建築雙年展(圖二十九)。我們這個時候的

題目是 re-fabricating city ( 再織城市 )。 這個 fabric 的意思就是回到剛才談得肌理,不

管是合院或其他的方式。香港未來的城市空間怎麼樣在空間上和社會上,和過去有一

個連續的關係?我們怎麼從建築形態裡面看香港未來城市的發展?這個問題好像跟我

們剛剛談的現代中國建築非常遙遠,但我覺得是相關的,就是我們怎麼樣將中國建築

連繫到到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和我們的 urban condition 城市狀態?如何在我們的日常

生活裡面找我們現代的、在香港生活的、中國人,或者漢人,或者廣東人,或者香港

人的生活空間?這是生活的文化跟空間的關係,我覺得這個就是現代中國建築。謝謝。

圖二十七

圖二十八

圖二十九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