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5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召集人:江日新 一、 計畫簡介: 如同一般所認知,近代有關中國人文諸學科的研究,一直是處在一種游移於傳統論 述形式與西方論述形式的困境中。這一困境甚至在社會科學、心理學等領域中激發了「本 土化」的呼聲,並且也取得了相當成果。事實上在有關中國人文傳統各學科──於此特 別是有關文學、哲學和經學──的研究上,這種有關方法學、理論思考乃至後設理論等 的反思和建設,由於緊密地與傳統特性連結在一起,因此針對於此等的討論,的確是一 個相當急切且必要的課題。 不過無論如何,中國哲學、中國文學,乃至經學的研究在最近百年的發展中,的確 早已開展出一套相當不同於傳統研究典範的工作模式,這也就是說,中國近百年來的傳 統學問研究,早已相當程度地規模於西方的學術典範,因此不但在撰著的論述方式上採 取更具結構性的書寫形式外,並且還更加地著重於有關論述架構的方法學反思,以及特 別是有關理論思考的概念體系構作或說明。因此即使它們借用了太多西方現成的「理論」 或學派的論述,但我們仍還是要把它看成為此一重建過程所不可缺少的一環。 然而由於我們至今仍未能重建起強而有力的新概念體系以及理論參照系,因此傳統中國 人文學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下似乎仍侷限在區域、甚或是「異國風味」(exotic)的研究中, 這也就是說,自陷於 Edward Said 所批評的「東方主義」的研究典範中而不自覺。當然 也不必諱言,我們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事實上或多或少也都有感覺到一種不安, 覺得中國的傳統人文學問不應只是一種「異國風味」的研究對象,而是同樣要匯注入到 同一「普遍學問」(mathesis universalis)的大河。因此我們認為,如何釐清界定傳統概 念並重新建立新的概念體系,以及廣泛就歷史書寫(Historiography)的各種進路及其所 預設的理論性思考,仔細地就其方法學和後設理論作一些有計劃且持續的研討,應是一 件有很大裨益的事。因此我們嘗試結合幾位所內同仁組織這一研究群,希望藉由此項研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Nov-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召集人:江日新

一、 計畫簡介:

如同一般所認知,近代有關中國人文諸學科的研究,一直是處在一種游移於傳統論

述形式與西方論述形式的困境中。這一困境甚至在社會科學、心理學等領域中激發了「本

土化」的呼聲,並且也取得了相當成果。事實上在有關中國人文傳統各學科──於此特

別是有關文學、哲學和經學──的研究上,這種有關方法學、理論思考乃至後設理論等

的反思和建設,由於緊密地與傳統特性連結在一起,因此針對於此等的討論,的確是一

個相當急切且必要的課題。

不過無論如何,中國哲學、中國文學,乃至經學的研究在最近百年的發展中,的確

早已開展出一套相當不同於傳統研究典範的工作模式,這也就是說,中國近百年來的傳

統學問研究,早已相當程度地規模於西方的學術典範,因此不但在撰著的論述方式上採

取更具結構性的書寫形式外,並且還更加地著重於有關論述架構的方法學反思,以及特

別是有關理論思考的概念體系構作或說明。因此即使它們借用了太多西方現成的「理論」

或學派的論述,但我們仍還是要把它看成為此一重建過程所不可缺少的一環。

然而由於我們至今仍未能重建起強而有力的新概念體系以及理論參照系,因此傳統中國

人文學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下似乎仍侷限在區域、甚或是「異國風味」(exotic)的研究中,

這也就是說,自陷於 Edward Said 所批評的「東方主義」的研究典範中而不自覺。當然

也不必諱言,我們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事實上或多或少也都有感覺到一種不安,

覺得中國的傳統人文學問不應只是一種「異國風味」的研究對象,而是同樣要匯注入到

同一「普遍學問」(mathesis universalis)的大河。因此我們認為,如何釐清界定傳統概

念並重新建立新的概念體系,以及廣泛就歷史書寫(Historiography)的各種進路及其所

預設的理論性思考,仔細地就其方法學和後設理論作一些有計劃且持續的研討,應是一

件有很大裨益的事。因此我們嘗試結合幾位所內同仁組織這一研究群,希望藉由此項研

Page 2: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2

討活動來推動一些有關此一方面的研習及討論,甚或希望能進而發展出一些更具整合性

且宏觀的方法學思考以及運作方式。

二、活動紀錄:

(一)座談會:

2003.11.21 蘇哲安(Jon Solomon)先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 翻譯與民族性─從酒井直樹到

中國論述

2004.10.26 游淙祺先生 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Holenstein 論 「避免跨文化誤解的十二條

規則」

2004.12.08 陳幼慧教授 政治大學;德國 Bamberg大學博士

多元文化論述的模式

(二)讀書會:

本研究群自 2003 年 7 月 22 日開始,於每星期二(自 10 月 22 日以後改為星期三)

執行每兩星期一次的讀書會,其共同研讀 Wolfgang Iser 所著 The Act of Reading 一

書。

(三)討論會

本研究群於 2003 年 9 月 19 日舉辦一次討論會,會中邀請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張鼎國先生、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陸敬忠先生及本所也是本研究群成員

林維杰助研究員,共同參予為「哲學解釋學語文本傳統──Gadamer 的解釋學:問

與答」的引言及討論人。

Page 3: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3

2006 年

2006.03.08 錢永祥先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

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主體與價值:Charles Taylor, Sources of the Self 書中的兩個

主題 2006.09.25 陳正國先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助研究員 現代–社會–友誼

2006.09.29 平田昌司先

生 京都大學文學部文學研究

科教授 細論聲音──眼睛的文學革

命.耳朵的文學革命(試論二

十世紀 20 年代的聽覺傳媒

與「國語」的實驗) 2006.10.27 蔣竹山先生 東華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近代西方的裸露與廉恥觀:一

個歷史的考察 2006.10.27 張崑將先生

林志宏先生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

心副教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

忠義與國家──近代中日

「忠」「孝」思惟的詮釋、脈

絡、與衝撞

2007 年

2007.03.12 龔書章先生 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

持建築師 形式、內容與感知的建築詮釋

2007.09.21 廖肇亨先生

楊晉龍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陸沉之後的神州:明清之際士

人的節義觀與出處觀

2007.11.30 趙園先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

所研究員 「忠」「逆」之間──明清之

際士人的倫理處理與選擇

2008 年

2008.11.11 鄭文惠先生 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多重主體與文化協商──清

代遺民畫家自我性的文化敘

事策略

2008.05.27 商偉先生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教授 《金瓶梅》讀法與朱熹讀書法

2008.03.05 牟正蘊先生 德堡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萬古流芳:趙氏孤兒的前世今

2008.01.23 彭小妍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色.戒」、歷史與人物

Page 4: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4

周成蔭先生

所研究員 哈佛大學副教授兼文哲所

訪問學人

2009 年

2009.09.14 孫衛國先生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朝鮮王朝關王廟創建本末與

關王崇拜之演變

2010 年

2010.12.03 龔書章先生

黃冠閔先生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

助理教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助研究員

慾望、敘事與詩意

風景的斷裂與接合

2010.10.28 余安邦先生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倫理式的閱讀──人文臨床的

進路

2010.05.21 村田雄二郎 先生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

教授 近代中日思想的交會--介紹

《新編中國近代思想史(七卷

本)》

2010.03.30 嚴翼相先生 漢陽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教

授 從漢城到首爾的路程:語言背

景與普羅認知

(二)讀書會:

2005-2008 年

2005.08.30 胡曉真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Michel Foucault, Discipline and Punish.

2007.05.09 陳思賢先生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Sophocles, “Antigone.”

Christian Meier, “Antigone.”

Warren J. Lane and Ann M. Lane, “The Politics of Antigone.”

2008.05.22 胡曉真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王健文,〈帝國秩序與族群想像

──帝制中國初期的華夏意

識〉。

蕭啟慶,〈宋元之際的遺民與貳

臣〉。

蕭啟慶,〈九州之外有斯人:元

Page 5: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5

代多族士人的群體意識〉。

2008.10.03 陳瑋芬先生

楊貞德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丸山真男,《忠誠 と反逆》。

Josiah Royce, The Philosophy of Loyalty.

2009 年

2009.03.04 周大興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荀子》。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

篇》。

2009.03.09 王璦玲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研究員 Johannes Fabian, Time and the Other: How Anthropology Makes

Its Object.

2009.10.15 楊貞德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Tzvetan Todorov, On Human Diversity: Nationalism, Racism, and Exoticism in French Thought.

2009.12.08 陳瑋芬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桂島宣弘,《自他認識 の思想史

日本ナショナリズムの生成

と東アジア》。

2010 年

2010.04.02 黃冠閔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助研究員 Emmanuel Levinas, “Humanism and An-archy”; “No Identity.”

2010.04.15 劉瓊云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助研究員 Paul Ricoeur, Oneself as Another.

Charles E Reagan. “Philosophical Essay Personal Identity.”

Paul Ricoeur, “Introduction.” In Mark I. Wallace, ed., Figuring the Sacred: Religion, Narrative, and Imagination.

2010.08.03 陳相因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札米亞京 (Zamyatin) 著,范國

Page 6: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6

所助研究員 恩譯:《我們》

2010.08.12 田峻宇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札米亞京 (Zamyatin) 著,范國

恩譯,《我們》

W. J. Leatherbarrow, “Einstein and the Art of Yevgeny Zamyatin.”

W. J. Leatherbarrow, “Einstein and the Art of Yevgeny Zamyatin.”

2010.09.14 許暉林先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博士後研究 Duncan Jones, Moon. London: Liberty Films UK, 2009.

(三)研討會:

1. 「禮、倫理與文化認同」學術研討會議程 2005 年 12 月 13 日,本所二樓會議室

08 : 40 ~ 09 : 00 報到

09 : 00 ~ 10 : 20 第一場 清初:自我與他者

主持人 楊貞德 (「禮與倫理」研究群召集人)

評論人 呂妙芬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發表人 平田昌司(京都大學文學部文學研究科) 〈「胡虜」、洋字、華音──寫《欽定音韻闡微》的自我困境〉

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旅行、獵奇與考古──《滇黔土司婚禮記》中的禮學世界〉

10 : 20 ~ 10 : 40 茶敘

10 : 40 ~ 12 : 00 第二場 晚清:禮教與反禮教

主持人 楊晉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評論人 陳熙遠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發表人 楊貞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中體西用──晚清禮法之爭及其意涵〉

楊芳燕(臺灣大學中文系) 〈仁與禮──清末反禮教論述中的道德主體與社會政治分析〉

12 : 00 ~ 13 : 20 午餐

13 : 20 ~ 14 : 40 第三場 清初:正聲與雜音

主持人 林玫儀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Page 7: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7

評論人 張宏生 (南京大學中文系)

發表人 王璦玲(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為孝子、義夫、貞婦、淑女別開生面」──論毛聲山父子《琵琶記》 評點之倫理意識與批評視域〉

華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慾望、性別與華夷的嬉戲──清初戲曲家吳震生的另類喜劇〉

14 : 40 ~ 15: 00 茶敘

15 : 00 ~ 16 : 20 第四場 近現代:普世主義與相對主義

主持人 劉述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評論人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發表人 陳瑋芬(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道德」「倫理」概念在近代日本的再生與轉化〉

江湄(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 〈八、九十年代大陸的文化認同問題與中國文化史寫作〉

16 : 20 ~ 17 : 30 第五場 圓桌討論

主持人 楊貞德(「禮與倫理」研究群召集人)

引言人 平田昌司(京都大學文學部文學研究科) 戴璉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劉述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Page 8: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8

Page 9: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9

2. 「『非關忠誠』?:辨異與認同的文化與政治」學術研討會議程 2008 年 11 月 18-19 日,本所二樓會議室

09 : 30 ~ 09 : 45 報到

09 : 45 ~ 10 : 45 主題演講

主持 王璦玲(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演講 戴璉璋(中研院文哲所諮詢委員) 〈策名委質與誠身明善──概述「忠」德義蘊的演變〉

10 : 45 ~ 11 : 00 茶敘

11 : 00 ~ 12 : 20 第一場 戰爭的陰影

主持兼特約

討論 楊芳燕(臺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論文發表 1 羅久蓉(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從「全球化」看戰時通敵與背叛〉

2 劉正忠(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藝術自主與民族大義:現代派盟主曾是文化漢奸? ──紀弦在上海研究之一〉

12 : 20 ~ 13 : 15 午餐

13 : 15 ~ 15 : 25 第二場 倫理的抉擇

主持兼特約

討論 林維杰(中研院文哲所助研究員)

論文發表 3 嚴志雄(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王士禎秋柳詩新探〉

4 孫衛國(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宣讀】:胡曉真(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試論清初朝鮮之「復讎雪恥」理念──以宋時烈為中心〉

5 王璦玲(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艱危九死藎臣心,譜出新詞淚滿襟」 ──論蔣士銓劇作中之忠節意識與生命處境〉

15 : 25 ~ 15 : 45 茶敘

15 : 45 ~ 17 : 55 第三場 文野的分歧

主持兼特約

討論 王遠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論文發表 6 周大興(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關於禽獸──《列子.楊朱篇》析論〉

Page 10: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10

7 胡曉真(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華夏忠臣遭遇邊域倮蟲──《野叟曝言》與《蟫史》的西南書寫〉

8 陳瑋芬(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知性與忠誠──由福澤諭吉的文明論談起〉

第二天

9 : 40 ~ 12 : 00 第四場 政治與文化

主持 梅家玲(臺灣大學臺文所教授、中文系教授)

論文發表 9 顏健富(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忠義」兩全/詮:從晚清小說的「新」水滸談起〉

特約討論:葉其忠(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論文發表 10 張隆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文化與國家:連橫與伊能嘉矩的臺灣認同與歷史書寫〉

特約討論:梅家玲(臺灣大學臺文所教授、中文系教授)

11 楊貞德(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劉師培革命思想中的「完全之人」與「完全之平等」〉

特約討論:葉其忠(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12 : 00 ~ 12 : 10 結語

主持 楊貞德(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Page 1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11

Page 12: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12

3. 「造化與造物:現實與想望的交織」學術研討會議程

2010 年 11 月 26 日,本所二樓會議室

09 : 20 ~ 09 : 30 報到

09 : 30 ~ 10 : 30 主題演講

主持 胡曉真(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演講 李豐楙(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高道:神仙的本相與變相〉

10 : 30 ~ 10 : 45 茶敘

10 : 45 ~ 12 :30 第一場

主持 陳瑋芬(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論文發表 陳思賢(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影子世界的流轉輪迴──柏拉圖靈魂觀之研究〉

周大興(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王充論鬼神〉

郭朝順(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天台止觀中的魔事境〉

討論人 黃冠閔(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廖肇亨(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副研究員)

12 :30 ~ 14 : 00 午餐

14 : 00 ~ 15 : 45 第二場

主持 王璦玲(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論文發表 佐野誠子(日本和光大學綜合文化學科講師) 〈鬼神非實,妖祥不虛──王充的紀妖論述策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劉瓊云(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人、天、魔:《女仙外史》中的歷史缺憾與「她」界想像〉

許暉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替代與扮演:談《西遊補》的顛覆性〉

討論人 高桂惠(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呂妙芬(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5 : 45 ~ 16 :00 茶敘

16 : 00 ~ 17 :30 第三場

主持 周大興(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論文發表 陳瑋芬(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自然與除魅──近代日本自然觀一考〉

楊貞德(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天生人」與「天上人」──試析康有為民國時期的天論〉

Page 13: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13

討論人 林維杰(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詹海雲(元智大學中文系教授)

17 : 30 ~ 18 : 00 綜合討論

主持 楊貞德(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禮與倫理」研究群成員)

Page 14: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14

三、計畫成果:

(一)「禮與倫理」研究群專輯,收入《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4.4(2004.12)。內有:

1. 楊貞德,〈「禮與倫理」研究群專輯前言〉,頁 1-4。

2. 林毓生主講、詹景雯整理,〈問題意識的形成與理念(或理想)型的分析〉,頁 5-21。

3. 劉述先主講、詹景雯整理,〈卡西勒論藝術〉,頁 23-35。

4. 戴璉璋,〈從《樂記》探討儒家樂論〉頁 37-48。

5. 子安宣邦著、陳瑋芬譯,〈先王之道禮樂焉爾──關於徂徠的禮樂論〉 (先王の道

は礼楽のみ──徂徠の礼楽論),頁 49-57。

(二)「禮、倫理與文化認同」學術研討會,其中會議論文已出版者有:

1. 胡曉真,〈旅行、獵奇與考古──《滇黔土司婚禮記》中的禮學世界〉,《中國文

哲研究集刊》29 (2006.09),頁 47-83。

2. 楊貞德,〈中體西用──晚清禮法之爭及其意涵〉,收入林維杰、邱黃海編,《理

解、詮釋與儒家傳統:中國觀點》(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

頁 313-336。

3. 王璦玲,〈為孝子、義夫、貞婦、淑女別開生面──論毛聲山父子《琵琶記》評點

之倫理意識與批評視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 (2006.03),頁 1-49。

4. 華瑋,〈慾望與華夷的嬉戲──清代戲曲家吳震生的另類喜劇〉,收入周建渝、張

洪年、張雙慶編:《重讀經典:中國傳統小說與戲曲的多重透視》(香港: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年)下冊,頁 979-1006。

5. 陳瑋芬,〈「倫理」、「道德」概念在近代日本的轉化與再生——與近代中國的比

較〉,收入李明輝、邱黃海編,《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比較觀點》(臺北:中

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年),頁 231-272。

Page 15: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140.109.24.171/home/research_group/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pdf · 1 「人文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及後設理論」研究群(2003-2004)

15

6. 江湄,〈八、九○年代以來大陸思想界「中國文化」意識的變遷與分歧〉,收入陳

光興、蘇淑冠編,《當前知識狀況:2007 亞洲華人文化論壇》(新竹:臺灣社會研

究季刊社,2007 年),頁 159-186。

(三)「『非關忠誠』?:辨異與認同的文化與政治」學術研討會,其中會議論文已出版

者有:

1. 戴璉璋,〈策名委質與誠身明善──概述「忠」德義蘊的演變〉,《中國文哲研究

通訊》19.1 (2009.03),頁 56-58。

2. 劉正忠,〈藝術自主與民族大義:「紀弦為文化漢奸說」新探〉,《政大中文學報》

11 (2009.06),頁 163-197。

3. 王璦玲,〈艱危九死藎臣心,譜出新詞淚滿襟──論蔣士銓劇作中之價值抉擇與生

命處境〉,收於陳永發編,《何炳棣先生壽慶論文集》(排版中)。

4. 張隆志,〈文化與國家:連橫與伊能嘉矩的臺灣認同與歷史書寫〉,Taiwan Lecture

Series Working Papers Online 4 (Sep. 2010)。

(http://www.uni-heidelberg.de/fakultaeten/philosophie/zo/sinologie/research/taiwanpap

_en.html)

5. 楊貞德,〈劉師培革命思想中的「完全之人」與「完全之平等」〉,《台大歷史學

報》44 (2009.12),頁 9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