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

82
0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106 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書 106 4 25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Jan-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0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106 年度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書

    106 年 4 月 25 日

  • 1

    目 錄

    計畫摘要 ................................................................................................................................... 4

    壹、學院現況之自我分析及評估 ............................................................................................. 6

    1.1 學院簡介 ...................................................................................................................... 6

    1.1.1 本院歷史沿革 .................................................................................................... 6

    1.1.2 院址選定 ......................................................................................................... 11

    1.2 教學及研究現況 ........................................................................................................ 13

    1.2.1 師資陣容 ......................................................................................................... 13

    1.2.2 學生組成 ......................................................................................................... 14

    1.2.3 研究中心及學科中心 ...................................................................................... 16

    1.2.4 館藏圖書及發行期刊 ...................................................................................... 19

    1.2.5 法律服務社 ...................................................................................................... 21

    1.2.6 臺大法學基金會 .............................................................................................. 21

    1.2.7 小結 ................................................................................................................. 22

    1.3 未來願景 .................................................................................................................... 22

    1.3.1 標竿學校之特色 .............................................................................................. 23

    1.3.2 執行策略 ......................................................................................................... 24

    1.4 發展面臨之問題 ........................................................................................................ 25

    1.4.1 本院在發展上面臨之瓶頸.............................................................................. 25

    1.4.2 本院之 SWOT 自我分析 ................................................................................ 27

    1.5 改善之策略、方案與時程 ......................................................................................... 30

    貳、改善教學品質 .................................................................................................................. 33

    2.1 計畫目標 .................................................................................................................... 33

    2.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33

    2.2.1 開設專業教學課程 .......................................................................................... 33

    2.2.2 增設英語課程 .................................................................................................. 34

    2.2.3 改善教學設備 .................................................................................................. 34

    2.2.4 臨時機動經費 .................................................................................................. 34

    2.3 執行時程 .................................................................................................................... 34

    2.4 經費需求 .................................................................................................................... 34

    參、增進研究能量 .................................................................................................................. 35

    3.1 計畫目標 .................................................................................................................... 35

    3.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35

    3.2.1 舉辦研討會/邀訪學者專題演講 ...................................................................... 36

    3.2.2 教師出國研究補助 .......................................................................................... 39

    3.2.3 學術成果出版 .................................................................................................. 39

  • 2

    3.2.4 年輕訪問學人計畫 .......................................................................................... 41

    3.2.5 專案計畫辦公室 .............................................................................................. 41

    3.2.6 臨時機動經費 .................................................................................................. 42

    3.3 執行時程 .................................................................................................................... 42

    3.4 經費需求 .................................................................................................................... 42

    肆、產學合作計畫 .................................................................................................................. 42

    4.1 計畫目標 .................................................................................................................... 42

    4.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43

    4.3 執行時程 .................................................................................................................... 43

    4.4 經費需求 .................................................................................................................... 43

    伍、國際化計畫 ...................................................................................................................... 43

    5.1 計畫目標 .................................................................................................................... 43

    5.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44

    5.2.1 近程策略 ......................................................................................................... 44

    5.2.2 中程策略 ......................................................................................................... 45

    5.2.3 遠程策略 ......................................................................................................... 46

    5.3 執行時程 .................................................................................................................... 48

    5.4 經費需求 .................................................................................................................... 48

    陸、教學創新試辦計畫 .......................................................................................................... 49

    6.1 計畫目標 .................................................................................................................... 49

    6.2 執行策略與執行方案 ................................................................................................. 50

    6.2.1 聘請外籍客座教授 .......................................................................................... 50

    6.3 執行時程 .................................................................................................................... 50

    6.4 經費需求 .................................................................................................................... 50

    柒、經費需求總表 .................................................................................................................. 50

    捌、執行管控機制 .................................................................................................................. 53

    玖、績效評鑑機制 .................................................................................................................. 54

    9.1 評鑑方式 .................................................................................................................... 54

    9.2 評鑑範圍 .................................................................................................................... 54

    9.3 評鑑指標 .................................................................................................................... 54

    9.3.1 學術提升計畫分年量化指標 ........................................................................... 54

    9.3.2 推動國際化分年量化指標............................................................................... 55

    9.3.3 質化指標 ......................................................................................................... 56

    拾、因應邁頂計畫結束之作法 ............................................................................................... 56

    拾壹、附件 .............................................................................................................................. 57

    11.1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實施辦法 ............................................. 57

    11.2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執行績效評鑑作業要點 ...................... 60

    11.3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學生補助作業要點 .............................. 63

  • 3

    11.4 分項子計畫詳細內容 ............................................................................................... 64

    11.4.1 改善教學品質計畫 ........................................................................................ 64

    11.4.1.1 開設專業教學課程 .............................................................................. 64

    11.4.1.2 改善教學設備 ..................................................................................... 64

    11.4.2 改善教學品質計畫 ........................................................................................ 65

    11.4.2.1 教授出國研究補助 ............................................................................. 65

    11.4.2.2 學術成果出版 ..................................................................................... 66

    11.4.2.3 年輕訪問學人計畫 .............................................................................. 78

    11.4.3 教學創新試辦計畫 ........................................................................................ 79

    11.4.3.1 聘請客座教授計畫 .............................................................................. 79

  • 4

    計畫摘要

    法律學院總體目標,在於持續精進教學品質,累積並強化學術研究能量,兼顧本土法

    學貢獻與國際學術地位提升,實現「接軌國際,在地生根;華人標竿,師資全球」之願景。

    為達成此等目標,以學院組織規模、法律體系比較、發展背景相似,且 QS 世界大學排名

    在本院之前的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法

    學院為標竿,針對教學品質、學術研究、產學合作及推動國際化等方面,規劃可行方案。

    在改善教學品質之作法上,結合理論與實務,並以強化教導學生實務訴訟技巧及培養

    法律分析能力為目標,累積實際執行司法實務工作之經驗與能力為策略,重點作法包括聘

    請 10 位以上之兼任與專技教師開設多元化訓練課程,參考美國法學院 Legal Clinic 制度,

    規劃臨床法律課程,除此之外,亦邀請經濟、會計、心理、醫學等領域與法律相關之學者

    專家開設跨領域課程。在教學設備方面,本院預計將教室設備全面數位化,設置跨國教學

    平台,提供師生完善的多媒體校園環境。

    就增進研究能量一事,將以提升本院學術研究風氣為目標,並採取獎勵出版及傑出碩

    博士論文評選為策略,重點作法包括持續投注心力於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重要學

    者來訪與會,不僅對學術研究注入大量能量,更有助於提高臺灣之能見度及本院之國際地

    位。

    關於產學合作之促進,本院將積極與產業洽談合作之可能性,以增加本院與機構間的

    建教合作。此外,持續辦理「馬漢寶法學講座」及「萬國法學講座」。並已於 105 年 3 月

    設置「蔡萬才法學講座教授」及「翁岳生法學講座」,期能激勵教學及研究績效卓越之本

    院專任教授,及聘請富有聲譽之國際知名教授來本院授課。此外,積極與律師事務所、會

    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等洽談寒暑假實習之機會,且將實習名額同時開放予國際交換生,

    使外國學生對我國司法實務及產業有更深之體會與認識。

    推動國際化之作法上,本院已於 103 年度設置國際交流中心,目前該中心設有主任一

    人,統籌國際交流事務。104 年增設副主任四人,分別承辦歐洲、美洲、亞洲及中國等地

    區事務,期以該專責單位、單一窗口服務方式,開創本院國際交流新局面。將以促進本院

    與其他國家地區校方之學術交流為目標,重點作法包括鼓勵本院學生與教授交換至與本院

    有訂立交流協議之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以及深入研討,並增加雙聯學位締約之學校,拓展

  • 5

    與大陸歐美地區國家學院合作之機會,繼 2016 年與德國漢堡博銳思法學院、日本九州大

    學、東北大學、泰國法政大學、韓國高麗大學、韓國延世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議,未來本

    院將持續與英國倫敦瑪麗王后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捷克馬薩里克大學、日本一橋

    大學、菲律賓大學、法國雷恩第一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牛津大學等法學院接洽學術交

    流協議。對於交換至本院之交換學生,本院也規劃了國際親善大使計畫,使外國學生在其

    交換期間不但可以增進學術知識,更可以實際接觸在地人士與其進行文化交流,並參訪台

    灣之特色機關,如;立法院、司法院,增加台灣在國際上之知名度。此外本院將推動「研

    究生論壇」,預計邀請日本明治大學研究生,來院舉辦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關於推動教學創新,將以強化師生之國際參與為目標,並採取多元教學模式為策略,

    重點作法包括規劃聘請 18 位以上國際學者來院授課交流,透過最先進的思想傳遞、不同

    的教學與啟發模式、進行相互交流,拓展本院學生之國際視野,強化學生聽說讀寫之語言

    能力,與跨領域思考能力方式,強化並深入進行國內外比較法研究。

    綜上所述,本院預計以「改善教學品質」、「增進研究能量」、「產學合作」及「推動國

    際化」四大方向著手,規劃各種不同子計畫項目,多管齊下,期能達成本院之目標及願景。

  • 6

    壹、學院現況之自我分析及評估

    1.1 學院簡介

    1.1.1 本院歷史沿革1

    本院為我國歷史最悠久,且最具規模的法律學院,以致力於培養法律研究及專業實務

    之人才為主要目的。法律學院之前身原為日本政府在臺灣殖民時期所創立之「臺北帝國大

    學」下「文政學部」之「政學科」,日本政府之所以願意在臺設立大學培養專業人才,最

    主要的因素在於配合日本對臺政策的轉變---從「殖民地主義」轉變為「內地延長主義」,

    這個時期的本院可稱為「帝國政學科時期」。直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後,

    中華民國政府從日本手中接收了本校,並將名稱改為「國立臺灣大學」,此時亦將原本屬

    於日本的學術體制變更為中華民國之教育體制,故原先文政學部處於合併狀態,改設為「文

    學院」、「法學院」,前者包括「中文系」、「哲學系」及「歷史系」;後者則包括「法律系」

    與「政治系」及「經濟系」等學系,這個階段的法律學院或可稱為「臺大法律系時期」。

    1999 年,法律系升格改設「法律學院」,自此法學院區分為「社會科學院」和「法律學院」

    兩個學院,社會科學院包括政治及經濟兩系,法律系則劃歸法律學院底下,這個階段迄今

    可稱為「臺大法律學院時期」。以下分別簡述本院在這三個不同階段的特色與轉變:

    1. 帝大政學科時代(1928~1945)

    日本政府於 1895 年領臺初期,雖將西式之醫療體系引進臺灣,但並未同時引入西式

    之法學教育,日本政府之所以未同時引進西式之法學教育,或許正如 1910 年來臺的日本

    憲法學者市村光惠所說的,在臺灣建法律學校傳授本地人法律學,將可能誘使彼等反抗官

    權,成為殖民政府最大的顧忌。

    不過到了 1920 年代,日本政府已經開始調整對臺灣的殖民地統治政策。原初日本一

    直將臺灣視為日本的殖民地,與日本內地分別適用不同之體制,故此時為「殖民地政策」

    時期。然至 1920 年代,日本政府已將對臺政策調整為「內地延長」(將內地的制度延長至

    殖民地),換言之,此時臺灣的地位已與日本內地相同,故分享日本的體制(實際上仍有

    差異),臺北帝國大學即是在日本改採內地延長政策時期所設立的。

    第一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在 1922 年推動「臺灣教育令」,確立在臺灣設立高等學校,

    1 本院歷史沿革改寫自王泰升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臺大法學教育的回顧》,第一章,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2002。

  • 7

    且預期未來將設立可容納高校畢業生的大學。1925 年伊澤多喜男總督正式編列預算籌設

    「臺北帝國大學」。嗣於 1928 年(昭和 3 年)3 月 17 日,上山滿總督在任時,勅令第三

    十號公佈了「臺北帝國大學令」,正式設立臺北帝國大學,首任總長(即校長)為幣原坦。

    臺北帝大設立之目的除容納高校畢業生的作用外,並希望藉以培養經營殖民地的日本人才,

    並吸收部分殖民地學生以抑制日漸興盛的留學日本風潮。

    新成立的臺北帝大設有文政學部和理農學部等兩個學部。文政學部包括了「文學科」、

    「史學科」、「哲學科」及「政學科」等四科,以政學科之規模最大。政學科以教授法學教

    育為主要內容,是故文政學部中之政學科即是本院之前身,當時教授之課程分別是憲法、

    行政法、法律哲學、民法民事訴訟法(一)、民法民事訴訟法(二)、刑法刑事訴訟法、商

    法等講座,另外尚有政治學政治史、經濟學(一)、經濟學(二)等三個非法學領域的講

    座,所有的講座教授皆來自日本內地。因此,政學科雖非單純由關於法律學的講座所組成,

    但可以說是一個包含法律學、甚至是以法律學為主的教學研究團隊。

    2. 臺大法律系時代(1946~1999)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戰敗向同盟國投降,當時由中國國民黨(以下稱「國民黨」)掌

    控的中國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於同年 10 月 25 日接收日治下的臺灣,並派員於 11 月 15

    日接收臺北帝大,校名則自 1946 年 1 月初改為「國立臺灣大學」,沿用至今。原本之文政

    學部被區分為文學院、法學院等兩個學院,原本劃歸為文政學部底下的文、史、哲等三個

    學科,分別成為文學院底下三個學系,至於原政學科即劃入法學院,分設成法律、政治、

    經濟等三個學系。

    日本政府離臺由國民政府接手後,法律系雖已正式成立,但因為兩個不同政府體制銜

    接上所產生的空隙,致使本院在這個階段的初期處於青黃不接的情形。除了大批日籍教師

    遣返後遺留的空缺未獲填補所造成師資的空缺外,此時法律系學生的組成也帶有拼湊色彩,

    換言之,這個階段初期的學生除了本省人之外,尚包括到日本留學之臺灣人,也包括在大

    陸就讀大學的學生,都紛紛請求來臺大「寄讀」,校方因此訂定寄讀人數上限,並以「本

    省籍學生及家長在臺之學生」優先。1950 年之後,臺大法律系的系務已逐漸上軌道。梅仲

    協教授任職法律系系主任主任的八年期間,新聘許多教師,又以增組方式擴大師生規模,

    奠定臺大法律系日後發展的雄厚基礎。

    1953 年臺大法律系內附設「法律專修科」,以培育司法行政部之人才為主要目的。同

    年 9 月開辦時,有新生六十六名,學生修業期限減縮為三年,但學科仍按四年制之大學課

  • 8

    程編排,畢業後得依法參加國家考試,及格者始可任用,惟法律專修科僅僅舉辦過一期。

    法律專修班自 1955 年 8 月改制為「法律學系司法組」,原法律學系學生則編入「法律學系

    法學組」。換言之,原三年制的專修科學生改依正規的四年制法律學系課程,且常態性地

    招收該司法組學生。1990 年代,臺大法律系增設了「財經法組」,以因應快速變遷、日新

    月異的社會、金融問題。至此,臺大法律系區分為「法學組」、「司法組」及「財經法組」

    之結構大抵成形。

    本院於 1955 年奉准增設法科研究所碩士班,分為「公法組」與「經濟理論組」,次年

    改設「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三各獨立之研究所。為強化法律學研究所之教學、

    專精學術領域之研究,1970 年時在碩士班下分設「基礎法學」、「公法」與「民刑事法」等

    三組,再於 1990 年將原民刑事法組劃分為「刑事法」與「民商事法」二組;嗣後,為因

    應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並於 2003 年起再增設「財稅法組」與「經濟法組」二組。

    博士班則成立於 1971 年,於 1974 年起正式招生。

    除了大學部、碩士班及博士班以外,本院更於 1955 年 9 月起設置「夜間補習班」,以

    供成人有志進修者入班補習,屬業餘輔助教育性質,但學生並無學籍,亦不發給畢業或結

    業證明文件。從 1960 學年度開始,臺大依教育部令開辦「夜間部」,做為高等教育之推廣

    教育,並自 1967 學年度起依新制改制,仍稱夜間部,設法律學系等計三系。夜間部之法

    律系之修業年限為五年,修業期滿成績及格者授予法學士學位,此為與前述補習班教育最

    大不同之處。自 1997 學年度起,臺大夜間部轉型為「進修推廣部」,進修教育學生班的招

    生對象已排除高中應屆畢業生,改為年滿二十二歲之高中畢業或具同等學歷之社會人士,

    以落實進修推廣教育。

    1999 年 8 月法律學院正式成立,除原有系所外,並積極推動科際整合法學教育,奉准

    於 2004 年 8 月 1 日起新設「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並正式招生,目的是要提供作為「學

    士後的法律教育」之用,並強調其他學科與法律之間的整合。相較於進修推廣部制度設計

    招收在職之社會人士為對象,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則是提供大學攻讀法律以外科系之學

    生,想進一步結合大學之專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特別設計的研究所。由此可見,本院對

    於法律教育之普及著力甚深。

    3. 臺大法律學院時期(1999 年迄今)

    建立籌設學院審查程序相當嚴謹,需依以下之步驟:

    (1)校長或教務長先將所呈報的設院計劃書及相關資料,交由審查人就「是否符本

  • 9

    校長程發展規劃、在推動學術發展與教學研究之目標下是否為最理想方案、是否具備足夠

    之學術基礎、是否有任何缺失」等問題,做成書面報告。

    (2)前述報告須交給由校長任召集人、教務長任副召集人、現有各學院院長為當然

    委員、另邀相關領域五位教授為委員等共同組成的「專案委員會」,進行討論後得出初步

    及建議。

    (3)該建議再送行政會議及校務會議,做成最終決定。

    本院之成立,於 1996 年 6 月的校務會議中,通過同意設立法律學院。

    1997 年 11 月,林子儀系主任將建院計劃書修正版提報教育部審查,並獲教育部同意

    自 1998 學年度起,將原法學院分設為「社會科學院」與「法律學院」,隔年的 1999 年 8

    月 1 日,法律學院正式掛牌成立。

    法律系升格為法律學院,最實際的優勢在於制度面及組織面,且於行政上和學校較能

    直接溝通。法律學院內,除法律系時代原有的「大陸法制研究中心」及「犯罪防治研究中

    心」外,升院後依教師陣容及研究領域,再設立五個學科中心及九個研究中心。五個學科

    中心分別是:「公法學中心」、「民事法學中心」、「刑事法學中心」、「基礎法學中心」、「商

    事法學中心」。九個研究中心則為:「亞洲 WTO 暨國際衛生法與政策中心」、「科技、倫理

    與法律研究中心」、「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企業暨金融法制

    研究中心」、「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歐洲聯盟法律中心」及「財稅法學研究中心」、

    「比較法研究中心」,各中心配置辦公場所並設有主任一名,深入研究當前社會最需要且

    最關心之議題。

    本院歷史沿革一覽表(本院自製):

    時期 年代 發展現況 備註

    帝大政學科時代

    (1928~1945) 1928

    臺北帝國大學成立,設有「文政學部」

    和「理農學部」等兩個學部。本院之

    前身為當時文政學部內之「政學科」。

    日本政府之所以願意設

    立臺北帝國大學,與其對

    臺政策轉變為「內地延長

    主義」有密切關連。

    臺大法律系時代

    (1946~1999) 1946

    文政學部改為「文學院」和「法學院」,

    後者包括法律、政治及經濟等系。

    是年,國民證府接收臺灣

    後亦將「臺北帝國大學」

    改稱為「國立臺灣大學」

  • 10

    1953 臺大法律系內附設「法律專修科」 以培育司法行政部之人

    才為主要目的

    1955

    法律專修班改制為「法律學系司法

    組」,原法律學系學生則編入「法律學

    系法學組」。

    臺大法律系設立「法學

    組」和「司法組」兩組。

    1955 增設「法科研究所碩士班」,分為「公

    法組」與「經濟理論組」

    1966 年改設「法律學」、

    「政治學」、「經濟學」三

    各獨立之研究所

    1955 設置「夜間補習班」 供成人有志進修者入班

    補習

    1967 「夜間補習班」改制稱「夜間部」

    1970 碩士班下分設「基礎法學」、「公法」

    與「民刑事法」等三組

    1971 博士班成立 1974 年起正式招生

    1990 增設「財經法組」 因應快速變遷、日新月異

    的金融問題

    1990 碩士班將原民刑事法組劃分為「刑事

    法」與「民商事法」二組

    1997 臺大夜間部轉型為「進修推廣部」

    進修教育學生班的招生

    對象已排除高中應屆畢

    業生,改為年滿二十二歲

    之高中畢業或具同等學

    歷之社會人士,以落實進

    修推廣教育。

    臺大法律學院時

    期( 1999 年迄

    今)

    1999 法律學院正式掛牌成立

    2003 碩士班再增設「財稅法組」與「經濟

    法組」二組

    2003 設立五個學科中心及九個研究中心 五個學科中心:「公法學

  • 11

    -

    2015

    中心」、「民事法學中

    心」、「刑事法學中心」、

    「基礎法學中心」、「商事

    法學中心」。九個研究中

    心:「亞洲 WTO 暨國際衛

    生法與政策中心」、「科

    技、倫理與法律研究中

    心」、「人權與法理學研究

    中心」、「法律與社會研究

    中心」、「企業暨金融法制

    研究中心」、「環境永續政

    策與法律中心」、「歐洲聯

    盟法律中心」及「財稅法

    學研究中心」、「比較法研

    究中心」

    1.1.2 院址選定2

    本院在帝大政學科時期,因隸屬於文政學部下的一科,故學生受教育的場所即文政學

    部所在地。1928 年 4 月 30 日第一屆新生舉行入學典禮,同年 5 月 5 日開始在臨時校舍內

    上課。至 1929 年 4 月,文政學部本館(即今文學院館)完工,政學科學生得以在此典雅

    建築內,渡過三年學習生涯。

    1947 年 1 月,法學院遷移至今之「徐州路校區」,臺大法律系自此在此處落地生根超

    過五十年。今之徐州路校區原是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所在地,該校於 1946 年 1

    月間已被接收改名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設有商業專科及十種專修科,然因省方經費

    不足,將其併入臺大法學院。該法商學院的校舍、圖書(包括原本為「殖民地法制」此特

    種學科而購置者)、師生均納入法學院編制,原法商學院院長周憲文接任法學院院長。

    1989 年,其他學系正積極進行搬遷校總區的計劃。法律系在升院一事尚混沌不明的情

    況下亦表示願一同遷回校總區,但順位則排在第二期。第一期搬遷的社會系、三研所、新

    2 請參照〈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訊〉,2005 年 9 月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出版。

  • 12

    研所已依計劃搬回校總區後,第二期遷院工程因延宕、國家財政困難等因素暫緩進行,因

    此,法律、政治、經濟等系仍留在徐州路校區。

    法律系於 1999 年正式建院後,院址仍暫置徐州路校區。惟已升格為學院,猶與社會

    科學院的政治、經濟兩系共用校區,校區過於狹小,有礙於未來發展。經再三向學校爭取,

    確定院址將遷至校總區辛亥路及復興南路交會口附近,亦即現在的國際青年活動中心及旁

    邊用地成為法律學院新院舍所在,且鄰近預定之社會科學院院址。待法律學院與社會科學

    院均遷回總區後,不但相互比鄰,同時也可以共享資源。

    法律學院在 2003 年獲富邦文教基金會蔡萬才董事長及國泰金融控股公司蔡宏圖董事

    長捐贈本院新系館各乙棟,並於同年 11 月 3 日簽署「興建校舍捐贈契約書」。兩棟法律學

    院教學大樓於 2008 年 3 月完工,法律學院並於 2009 年 6 月遷回校總區。法律學院遷回校

    總區,不但可以更直接的與校方之溝通,同時對於教師與其他學院的交流,乃至於學生與

    他系同學之間的互動,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新興建的法律學院新館分別命名為「霖澤館」與「萬才館」,設計風格保留了原徐州

    路校區之古典幽雅人文意象,並融合環境創新規劃設計,從中展現法律學院師生的風格與

    特質。兩棟樓層數不同,但高度相同,地下為停車空間,兩棟面積合計為 19374.34 平方公

    尺,其使用空間規劃情形如下:

    1. 霖澤館(國泰捐贈建物)

    霖澤館規劃為 8 層樓,含公共空間尺,各層樓重要的用途分別為:

    一樓:國際會議廳 228 人(橫跨兩層樓)、實習法庭、法律服務社

    二樓:公共空間

    三樓:78 人教室三間、115 人多媒體教室一間

    四樓:教師大休息室一間、58 人教室一間、78 人教室一間、120 人教室一間

    五樓:電腦教室一間、30 人研討室兩間、35 人研究室兩間、78 人教室一間、學生交誼廳

    六樓:系所院聯合辦公室、院長及副院長辦公室、貴賓室一間、20 人會議室二間

    七樓:研究生研究教室四間、50 人會議室一間、法律服務社、法學基金會、法律系校友會

    辦公室

    八樓:研究生研究室

  • 13

    2. 萬才館(富邦捐贈建物)

    萬才館規劃為七層樓,含公共空間整棟總面積為 9387.20 平方公尺,各層樓重要的用

    途如下:

    一樓:圖書館、160 人教室一間

    二樓:圖書館、150 人教室一間、180 人教室一間

    三樓:各研究中心、180 人教室一間、系學會辦公室

    四樓:研究生研究室

    五樓:教師研究室

    六樓:教師研究室

    七樓:教師研究室

    1.2 教學及研究現況

    本院發展法學教育及法律研究之歷史悠久,並在臺灣的法律研究領域中居於執牛耳之

    地位。本院除了保持優良的研究傳統外,所收藏之研究圖書設備,不但新穎,數量亦豐,

    此對於教師之研究或學生之學習均有相當之助益。此外,本院教師之留學國背景非常多元,

    大抵遍布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有利於傳輸各國之法制經驗;再者,本院

    師資陣容完整,是國內法學研究者所嚮往的學術教學研究單位。因為本院教師對歐美或亞

    洲不同法系以及法律學門中的各個法律類別均能兼顧,因此對跨國法制之研究,本院頗佔

    優勢。另外,本院教師優異之專業表現在政府與企業機構間均取得甚高之評價,有助於大

    大提升本院之聲譽。最後,本院法律系所招收之大學部學生程度與素質向來名列大學入學

    考試人文社會類組之第一志願,而經過激烈競爭始得入學之研究生,素質亦十分優秀,畢

    業學生及系友的各種支援脈絡十分可觀。以下分別說明之:

    1.2.1 師資陣容

    本院教師陣容堅強,今年共有專任老師 42 名、兼任老師 19 名、兼任專技教師 5 名,

    共 66 名教師。教師平均年齡較輕,研究能力極佳且深富國際經驗。除了傳統的法律領域,

    本院教師之研究領域早就已經跨越傳統法學領域的思維,開始邁向其他領域,與世界各國

    討論的議題接軌、對話。換言之,除了基本科目,例如,民事法、刑事法、商法、公法等

    傳統之實體與程序法之外,智慧財產權法、金融法、環境法、國際法、WTO 議題、歐盟

    法、勞動法,乃至於女性主義法學、歷史批判法學及法社會學都在研究之列,此對於本土

  • 14

    法學深度之提升具相當助力;另一方面,由於亞洲與中國在法治上的發展逐漸受到重視,

    亦直接影響國際間對於臺灣法律的相關研究。除了研究議題多元之外,本院教授之留學背

    景多樣更有助於傳輸比較各國法制之優缺點,不但在跨國法制之研究上占有優勢,而且藉

    助他國之經驗剖析臺灣社會制度問題的癥結所在,尋求一個最適合臺灣社會的方案,更是

    有所助益。

    1.2.2 學生組成

    遠見雜誌報導:「從 1987 年解嚴後,法律愈來愈受重視。因此從 1990 年代開始,臺

    大法律系擠下臺大國貿系,躍居第一類組第一志願,吸引眾多學子就讀。」3是故,本院從

    1990 年代起一直是國內社會組的第一志願,因此,眾多社會組的學生都已進入本院就讀為

    首要志願。除此之外,本院之碩士班、博士班及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在國內之排名同樣

    首屈一指。由於每年本院招收之大學部、碩士班或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之學生名額有限,

    然而報名人數遠遠超過本院招生之名額,故競爭之激烈,亦可想見。在競爭激烈的考試之

    中脫穎而出者,通常都相當優秀,故本院之學生相較於國內其他法律學院而言,學生之素

    質良好,學習動力亦強,成為本院在國際競爭上潛力的軟實力。

    本院之碩士班及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之錄取一覽表4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碩士班

    45 9 30 9 31 5 26 9 33 9 20 8 20 9 21 8

    法369 25 334 24 294 25 261 24 265 24 201 24 209 23 209 23

    3 引自遠見雜誌 2010 年 6 月號,第 288 期,作者范榮靖,網址: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ser=16278 4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網站,網址為:http://www.aca.ntu.edu.tw/aca2012/gra/access/accma/aboard-b09.asp?id=14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ser=16278http://www.aca.ntu.edu.tw/aca2012/gra/access/accma/aboard-b09.asp?id=14

  • 15

    495 20 393 18 282 19 285 18 276 17 191 18 174 18 213 16

    701 18 548 18 506 19 410 17 344 17 274 19 320 17 288 17

    53 8 66 7 53 7 56 7 47 7 76 7 70 7 76 6

    86 12 156 12 129 12 124 11 106 12 107 12 103 12 85 11

    23 4 35 4 31 4 24 4 24 3 14 4 27 4 15 3

    505 23 435 23 418 23 279 22 302 22 204 21 227 22 259 20

    科際整

    合法律

    學研究

    407 30 390 33 376 32 395 33 376 32 328 32 273 32 291 32

  • 16

    1.2.3 研究中心及學科中心

    作為法學教育與研究重鎮之臺大法律學院,長久為學術研究互動之平臺,業已集合本

    院教師及研究資源,成立各類學科中心及研究中心。2009 年時,本院有鑑於氣候變遷及歐

    洲聯盟發展等議題持續發酵,特別新設「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及「歐洲聯盟法

    律研究中心」,透過法律規範的角度,深入探討氣候與歐洲聯盟法律的種種問題。

    本院目前共設有五個常設的學科中心,另外設有九個研究中心,以因應科際整合趨勢,

    加強學術研究之專業化及前瞻性。透過研究中心的力量,致力於發展各項學術活動,不但

    廣為舉辦各類法律議題的研討會,亦經常邀請演講者蒞臨為學術演說。其中不乏國外著名

    大學教授,以增廣師生的國際視野。本院研究中心已然建立一定聲譽,成功達成本院資源

    人力及對外交流、對內研究的目的,並扮演政府智庫及法律顧問的功能。

    104 年 9 月法律學院學科中心及研究中心一覽表

    單位 中心名稱 發展特色

    研究

    中心

    法律與社會

    研究中心

    法律規範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最重要的治理工具之一,上從憲

    法增修下至行政法規無一不是反應整體社會經濟的規範需

    求,因此,法律與社會的互動遂成為目前法學研究最重要的課

    題之一。本中心之成立宗旨就在於開啟法律人觀察社會現象的

    新視野,透過文化研究以提供政策制定之基礎。

    科技、倫理

    與法律研究

    中心

    科技、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Center for Law, Technology and

    Ethics),原名「生物醫學法律研究室」,1999 年 7 月 1 日起,

    改組為「科技與法律研究中心」,並於 2004 年 3 月更名為「科

    技、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

    本中心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智財法院法官、律師、專

    利師或專利代理人等實務界人士,與學者進行交流對談;透過

    實務與學界之相互激盪,提供我國生物技術與智慧 財產權法

    領域完善的參考基礎與制度規劃;同時,中心亦舉辦智慧財產

    法論壇,提供研究生相互切磋、交流之機會。近年來,本中心

    針對當前我國與國際智慧財產議 題舉辦過數場研討會,包括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專利有效性認定標準」、「著作權

  • 17

    合理使用與損害賠償認定」、「商標之使用與調查」、「數位

    典藏權利管理 與授權機制」等議題,會中除探討上開實體法

    問題外,尚包括上開權利在申請或訴訟審理流程遭遇到的程序

    法問題,全面地看待法律或制度適用之困境,使問題之思 考

    與可能的解決之道愈臻完整。

    亞 洲 WTO

    暨國際衛生

    法與政策研

    究中心

    本研究中心成立於 2003 年,是年臺灣加入了 WTO,成立的目

    的即是要觀察 WTO 法律的發展,同時對於 WTO 如何影響臺

    灣的經濟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提出建言,供政府和律師等法律

    人做參考。

    人權研究

    中心

    人權研究中心成立於 2009 年 4 月,設立的目的即在致力於改

    變前述學術對於人權之研究不足之現況。透過蒐集並建置人權

    研究之基礎資料作為人權學術研究之合作交流平臺,最終得作

    為將來人權工作發展之學術支柱。

    企業暨金融

    法制中心

    本中心成立於 2006 年 6 月,本中心除定期、不定期舉辦各種

    研討會及活動外,更致力於企業及金融法規等相關議題的研究

    與探討。除了傳統的學術研究外,並期望能整合理論與實務、

    增進國內外相關法制的比較與交流。

    環境永續政

    策與法律

    研究中心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基於國際趨勢與對臺灣的關心,在 2009 年

    的世界環境日(6 月 5 日)正式成立「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

    究中心」,深入研究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俾利環境永續發

    展。

    歐洲聯盟法

    律研究中心

    本中心成立後,積極推廣歐盟法課程,以及廣邀國內外學者研

    見相關議題並舉辦研討會,期待藉由本中心舉辦之課程及活動

    讓學生更瞭解歐盟法的現狀,並讓台灣法律人能在更多的知識

    基礎上面對歐洲區域性整合的衝擊。

    財稅法學

    研究中心

    本中心成立的宗旨在於,藉由結合國內財政、經濟等各領域專

    家學者之研究,提供政府政策建議,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之下能

    夠替我國打在一個更全而公平的賦稅制度,彌補學術向來忽視

    稅制研究的缺失。

    比較法研究 傳統英美大陸法系涇渭分明的情形漸漸日薄西山,統一法領域

  • 18

    中心 隨之日益興盛。在這樣的脈絡之下,我國既為海島型國家,實

    不能自外於國際潮流趨勢,本中心成立之宗旨即在於提供一個

    研究法律的國際交流平台。

    學科

    中心

    基礎法學

    中心

    本中心致力於向來被台灣當作是冷門領域之基礎法學,研究的

    對象除了法哲學或法制史等傳統的基礎法學研究外,也包含法

    律文化、法律與性別研究、批判法律史專題、法社會學專題等

    跨學門、融合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思維的法學研究。

    民事法中心

    民事法學中心自 2000 年 11 月 1 日開始正式運作,後於 2006

    年 4 月 11 日改制為「民商事法學中心」。再自 99 學年起,分

    為民事法學中心與商事法學中心。

    本中心成立之使命與目的,係為營造更為優良的學術環境與品

    質更好的學術活動,提升整體學術風氣並帶動民事法學之發展

    與進步。為達成此目的,本中心除定期舉辦裁判研究會外,並

    不定期舉辦各種研討會,從事民事法學交流,以提高民事法教

    學品質、學術研究水準及發揮法學研究對實務發展之影響力;

    此外更調整大學部民事法課程,以提昇大學部學習效果。

    公法學中心

    公法研究中心成立於 2000 年 11 月 1 日,以提升我國公法學之

    研究及促進公法學界與實務界之交流作為設立目的,中心設立

    之後除了舉辦例行的研討會外,並不時配合重要政策邀請學術

    界和實務界專家學者舉行研討會,提出適切的政策意見。

    刑事法學

    中心

    刑事法學中心成立宗旨在於,促進刑事法學之發展與提倡本院

    刑事法之研究,並安排、調整與規劃刑事法課程,以及聯繫本

    院刑事法學組教師與學生間交流。

    商事法中心

    商事法學中心之前身原為民商事法學中心之一部分。99 學年度

    第 1 學期,有鑒於商事法不僅早已成為獨立學門,且領域日漸

    廣闊。經民商事法學中心開會決議並經院務會議決議通過,將

    商事法自民商事法學中心獨立出來,並吸收既有之財經法學中

    心,而成立商事法學中心。

  • 19

    商事法學中心延續原先民商事法學中心有關商法之研究與教

    學任務,並持續推動商法之國際學術交流及國內法律與實務之

    研究。關注當前國際商事法學最新趨勢並充實商事法學的教學

    內容,以提昇學生對於商事法學之學習熱忱。商事法學中心近

    年來努力推動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等修法建議,並提供完整修

    正建議予行政機關參考。未來將持續參與各種商事法規之研

    擬、制定及修法。

    1.2.4 館藏圖書及發行期刊

    1. 館藏圖書5(統計資料基準 2017 年 1 月)

    法律學院圖書館座落於萬才館一、二樓,於 2009 年 7 月 13 日正式對外營運。館藏資

    料共計中西文期刊 295 種、裝訂期刊 13,891 冊、圖書 65,244 冊,總計 79,135 冊。於空間

    設備方面,本館設有 180 個閱覽席次,另提供 2 間討論室、1 間影印室供師生利用。館內

    並設置資料檢索區,備有 8 部電腦可供館藏及資料庫檢索與列印,充分支援師生教學研究

    所需。

    本館法律資料典藏工作室,乃為妥善保存法律學院具學術及歷史價值之資料而設立。

    該室現有重要資料,包括台北辯護士會藏書、岡松參太郎文書、律師公會名簿、日治法院

    檔案等資料,並將陸續入藏大法官會議資料、訴願會等內部機關檔案。這些重要且不易取

    得之資料,為法律研究方面珍貴文件。

    本館於 2009 年引進自助借書機,使用者可自行快速操作借書服務,於 2010 年、

    2014 年時二度進行書架擴充工程,增加約 26,000 冊藏書量,惟館藏空間仍嚴重不足;加

    上近年來法律學院持續爭取到多項科技部圖書計畫,每年皆以 2,000~3,000 冊以上幅度持

    續成長,2016 年向富邦集團爭取改造經費,改造重點包括:1. 打造典範學習書屋,陳列

    臺大法律學人之重要著作及藏書、2.新增軌道式密集書架、3.增設高期刊陳列架、4.改造入

    口玄關及櫃台動線。改造後提案更名「法律學院圖書館」,為邁入第 8 年的法律圖,呈現

    嶄新面貌。展望未來,期能針對院內師生教學研究需求,持續提昇館藏書刊數量與品質,

    建立國內一流法律學術研究中心。

    5 館藏圖書介紹由法律學院圖書室提供。

  • 20

    2. 發行期刊

    除了館藏圖書之外,而本院尚有發行刊物。目前本院共發行有一本「國立臺灣大學法

    學論叢」中文法律雜誌,另發行有「Asian Journal of WTO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 」、「NTU Law Review」、「Contemporary Asia Arbitration (CAA)」等三本以英文寫作

    之法律刊物。期待能夠藉由刊物之發行,發展具有臺灣在地特色的法學研究,此外,本院

    也希望透過國際語言的寫作能與國際接軌,分享流通他國與臺灣對於相同議題的意見。因

    此,此些刊物的發行以是東亞區域研究為主軸,透過法學期刊出版、定期舉辦國際研討會

    之機會及各國法學研究機構接觸,開創具臺灣及東亞法系特色之研究領域,乃至於傳播與

    國際同步的法學知識。

    此外,「臺大法學論叢」為臺灣第一份由大學法律學系出版的專業性法學期刊。該刊

    最初之創立目的,是希望透過各類論文,針對各個特定議題為深入探討,進而提升我國法

    學研究的學術水準。近四十年來,本刊已成為國內重要法學研究者發表研究論文的最重要

    園地。近年來,來自本院教師以外的稿件也紛紛湧入,本刊更成為國內最具學術水準及聲

    譽的法學期刊。國科會於 2000 年建立「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資料庫制度以

    來,本刊即年年成為收錄期刊之一,而為我國法律學門的代表性刊物之一。

    106 年 4 月法律學院發行刊物一覽表

    國立臺灣大

    學法學論叢6

    國立臺灣大

    學法學叢書

    Asian Journal of WTO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 7

    NTU

    Law

    Review8

    Contemporary

    Asia

    Arbitration

    (CAA)

    創刊

    年度

    1971 1975 2006 2006 2008

    6收錄於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資料庫(TSSCI)。 7第一個 West Law資料庫收錄之亞洲法律期刊,並收錄於 SSCI、Hein Online 資料庫。 8收錄於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資料庫(TSSCI)。

  • 21

    最新

    卷期

    第 46 卷 1 期 No.224 Vol.12 No.1 Vol.12 No.1 Vol.9 No.2

    1.2.5 法律服務社

    邱聯恭教授於 1979 年 11 月 3 日創立了臺大法律服務社,迄今已逾三十年。目前指導

    的老師除邱老師之外,尚有許仕宦教授和林明鏘教授參加,指導學生解決當事人之法律疑

    難。臺大法律服務社是以服務社會大眾為宗旨,同時提供學生有實際接觸案件之機會,因

    此,給當事人最好的服務,給學生最佳的訓練,是臺大法律服務社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臺大法律服務社目前可謂是國內最成功的法律服務性質之社團。

    臺大法律服務社自創社以來,固定於每週六下午,在臺大法律學院內接受民眾詢問法

    律問題。經親自與當事人面談案情後,由研究生及大學部同學以集體診斷的方式,分析法

    律關係並提供建議。俾使詢問者法律上權益,獲得完整保障;學生亦有法律實習機會,同

    時培養維護正義、奉獻社會的情操。

    由於學生社員所為的法律諮詢,無異於「法律實習」課程。時任系主任之戴東雄教授乃向

    校方爭取:於該社從事法律服務的時間,比照一般學習課程,給予學分,以肯定其在法律

    學習上的重要性。因此,臺大法律服務社成立迄今,已成為臺大法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

    環。

    1.2.6 臺大法學基金會

    臺大法學基金會成立於 1990 年 2 月 15 日,以協助臺大法學教育運作、推動臺灣法治

    建設為設立目標。為籌設基金會,本院教師共同籌募一百萬元後,向教育部申請成立,初

    遭駁回,終以重申基金會「弘揚法治」的宗旨,而於 1990 年 2 月 5 日獲准,並於同年 2

    月 15 日向法院辦妥法人登記,期待基金會發揮挹注法學教育的基本功能外,更期待其能

    本於「公民團體」的身分,匯聚民間社會的力量,將法律知識推廣至一般人民。

    基金會的具體工作成效如下:

    1. 針對國家重大法治建設相關議題,與臺大法律系及其他團體合辦大型研討會。例如「臺

    大法學基金會財經法制系列研討會」、「九七憲政之檢討」學術研討會等等,不勝枚舉。

    2. 鼓勵各項法學研究活動,例如主辦「法律論壇」,使之成為臺大法律系師生學術聯誼

    的重要橋樑。為強化法律系所學生習作學術論文的能力與興趣,舉辦學術論文比賽。

  • 22

    曾推動「法制建設與法學教育」、「法學著作統一引註」等涉及法學教育基礎工程的專

    案,並補助無數場演講及座談會。此外,設置「臺大法學基金會講座教授」。

    3. 補助師生教學活動及出版。例如補助臺大民權初步學會舉辦研習營。補助臺大法律系

    學生參觀監獄活動,或某些教師赴外國參加研討會。也曾補助碩博士論文的出版,以

    及臺大法律系學會出版法律學刊、臺大夜間部法律系學會出版系刊法薪。

    4. 加強臺大法律系所畢業校友的聯繫,曾出版「系友通訊錄」,並定期出版基金會年刊

    或通訊,利於校友了解彼此動態。

    1.2.7 小結

    本院在邁向國際知名法學院之過程中,面臨首要挑戰即為亞洲各個法學院(尤其是韓

    國首爾、新加坡、上海、北京等)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崛起,國際學術參與、舉辦的質與量

    都快速提升。即便如此,本院無論是在師資陣容、學生組成、館藏圖書或硬體設備,乃至

    於周邊團體,例如法律服務社、臺大法學基金會,相對於其他國國家之法律學院都相當完

    善。但是本院認為精益仍須求精,不但需盡力保持固有優勢,更必須迎頭趕上排名較前之

    法學院,加強與其學術合作及交流,發展本院之優勢。而以英語為主的國際學界,已將注

    意力從臺灣移轉至中國,故臺灣自須以其強項:自由民主與文化多元,參與國際上相似主

    題的學術活動,全力爭取發聲機會。

    1.3 未來願景

    本院教師留學背景多元,遍及大陸法系(德國、法國)、英美普通法系(英國、美國)

    與鄰近的日本等國,研究領域從法釋義學、基礎法學到科際整合法學,理論深度與實務分

    析兼備;此外,透過多樣的大學入學管道與審慎、嚴格的研究生遴選程序,本院大學部學

    生與碩、博士班向來極富創造力與獨立思辯能力,不僅在學生階段得以廣角的視野深觸臺

    大校園豐沛的學習資源,全方位投入個人興趣所在,畢業後亦能在司法界或其他社會領域

    擔任中堅的角色。然而,面對中國的學術快速發展,其他亞洲各國如日、韓、新加坡等國

    之法律學院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崛起,彼此之間有關學術之交流往來亦較往昔熱絡頻繁,因

    此如何「提升本院教學水準和研究計畫」與「發展具有臺灣特色的法律學院」,以「在東

    亞取得並鞏固主導性地位」、並「建立華人標竿」將是本院未來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本院以為,若本院仍然只維持鑽研法律傳統領域,側重國內法制的建設,忽略他國法制的

  • 23

    發展經驗,輕視頻繁往來的國際關係,不但可能造成本院的研究停滯不前,研究能力難以

    提升之外,更可能被他國的法律學院迎頭趕上,甚至被領先超越。為能夠擠進亞洲地區,

    乃至於世界一流之法律學院之列,本院不但透過考察他國頂尖之法律學院之運作情況,吸

    收他國法律學院之寶貴經驗,此外,也加強本院師生與他國法律師生之學術交流。本院更

    希望妥善運用頂尖大學計畫經費,能夠收紮實法學研究、累積學術研究能量、提昇國際學

    術地位之效,實現「提升本院教學水準和研究計畫」與「發展具有臺灣特色的法律學院」,

    達成「以臺灣法制為基礎,發展深具臺灣特色之國際一流法律學院」之願景。

    1.3.1 標竿學校之特色

    為求本院學術研究發展能夠更國際化,本院透過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做為參

    考依據,考量自身排名,將近程發展目標設為目前位居第 28 名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

    學院」,中程目標為目前位居第 22 名的「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遠程目標為目前位居第

    15 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此外為更加瞭解這三所大學法學院的實際運作,本院

    教師與其有密切交流,甚至出國考察取經,希望藉助頂尖大學之經驗傳授,實際轉化為本

    院之發展方向,發展本院法律學院之專長特色,並列世界一流法學院之林。

    1.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Faculty of Law)9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為加拿大具有領導地位的法學院,於 1945 年由一群二戰後

    的退伍軍人創立,並於 2015 年更名為 Peter A. Allard School of Law,以表彰校友之無私捐

    款。該法律學院在人權、商法、環境法、亞洲法學研究、本土法學研究及女性權益領域皆

    有優秀的成就及師資。本院自 2014 年起,與 UBC 簽訂交換學生協議,未來亦會持續與其

    交流。

    2. 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The University of Tokyo)10

    東京大學法學院於 1877 年成立,直至今日分有法學部、綜合法政專政研究科及法科大

    學院的法曹養成專政, 2016年該院11大學部在學約 952名學生,研究所在學約 123名學生,

    法曹養成專政在學 532 名,共 1607 名,師資部分有大約 86 名專任教授,生師比 18.3。課

    程方面,設立大量實作及政治領域課程,身處日本法學之領導地位,再加上該院有許多學

    術發展上之優點值得本院學習,本院積極與該院接洽以簽訂交換協議,並將之列為標竿學

    9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之網站:http://www.allard.ubc.ca/ 10 東京大學法學院 http://www.j.u-tokyo.ac.jp/ 11 東京大學法學院各項統計 http://www.j.u-tokyo.ac.jp/about/profile/statistics.html

  • 24

    校之一。

    3. 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Faculty of Law)12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共和國的第一所大專學府,創於 1905 年。儘管本院尚未與

    其簽訂學術合作計畫,然而本院有教師在該校教學,並考量其與本院之學術地位在國家中

    的角色相近,且該院愈趨重視大陸法系課程,亦積極邀請本院教師至新加坡授課,代表本

    院獲得該校之學術領域承認,再加上 2015 年辦理之第十二屆 ASLI 國際研討會,本院與之

    接觸密切,未來本院計畫鼓勵教師前往該院考察、參訪及授課,該院具備相當優良之體質

    及優點,乃值得效法之對象,特此列之為標竿學校,以下重點列舉幾項該院特色:

    (1) 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之大學部必修課程到大二為止,如此安排給學生有

    最大的選課自由。但該校畢業學分門檻是 160 學分,亦即該院學生需要廣泛尋找自己的興

    趣所向,並且接受更紮實的訓練,碩士班學生被要求修習至少 24 學分或至少六個群組要

    求,然博士班不要求修習學分,且論文字數限制在 80000 字以下。該院尚提供雙主修專案,

    包括經濟、商業、公共政策等領域可供選擇,系統性結合法律與他項專業。

    (2) 就業輔導: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相當重視學生的就業需求,該法學院的網站設

    有 Student Career Services 一欄,該欄提供學生各種在學或畢業後的就業資訊,包括實習機

    會及合作機構,有助於學生及早獲得工作經驗,並提供學生參與公益團體的機會,回饋社

    會,該院此項做法立意甚佳,值得學習。

    1.3.2 執行策略

    除吸取他國頂尖法律學院的成功經驗外,本院執行頂尖計畫時,將會綜合考量本院體

    質及發展方向,截長補短,除了改善課程之內容及數量,加強師生互動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外,並適度降低學生畢業總學分數及必修學分數之比例,提升學生選課自由的空間,讓學

    生可依照自身興趣發展,選修有興趣的專業課程,同時延長自我學習時間。此舉亦有助於

    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講授傳遞,走向更重視引導學生思考並解決問題,進而

    提升教學品質與成效。此外統計畢業學生及校友之就業狀況,設置專欄供後進參考,具體

    呈現未來想像,不僅讓學生盡早確立方向,能在就學期間尋找相關教師給予協助。

    另一方面,為能夠使本院與國際知名之法律學院接軌、對話,同步接收最熱門的法律

    議題及研究資訊,開拓本院師生之國際觀,本院亦將投注更多資源於國際學術之交流,同

    12 新加玻國立學法學院網站: http://law.nus.edu.sg/index.html

  • 25

    時也鼓勵教師出訪考察取經,積極與他國之法律學院建立合作關係。本院期許,藉由頂尖

    計畫經費之使用,本院教師將能夠更有效的取得與國際學術單位之合作,同時,增加本院

    師生與其他國家之師生進行實質之學術交流,紮實法學研究、累積學術研究能量、提昇國

    際學術地位,實現「以臺灣法制為基礎,發展深具臺灣特色之國際一流法律學院」之願景。

    1.4 發展面臨之問題

    1.4.1 本院在發展上面臨之瓶頸

    本院之法律研究高度與法律專業能力,在國內一直備受肯定。然而,在取得外界肯定

    之同時,事實上本院面臨了未來永續發展的一些隱憂,例如,「本院教師與學生比例逐年

    增加,不利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負擔過重之行政職,阻礙學術之研究」、「課程國際化

    薄弱,無法吸引大量外籍學生」等問題。這些潛在的問題,將可能會成為本院繼續進步的

    障礙,以下分別敘述之。

    1. 教學人力短缺,教師負擔過重

    誠如上所述,本院教師留學背景多元,因此無論是傳統法釋義學的教學研究、比較法

    學的發展或是後繼受時代的本土法制反思,相較於國內其他法律學院而言,在先天上取得

    明顯的優勢。然而,由於本院的學生人數逐年攀升,相對地,教師之聘任並未隨之增加,

    因此導致教師與學生間之比例逐年提高,相較於國內其他之法律學院,師生比例偏高。長

    期以往,不僅容易影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關係、降低學生主動向老師追探知識的意願,

    或有可能連帶使得教師在繁重的教學研究之餘逐漸喪失輔導學生的熱情,無法在此一工作

    環境中充分發揮應有的教學相長的功能;再者,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諸多教師也必須負

    擔額外的行政庶務工作,導致從事教學與學術研究的時間被大量壓縮,或有影響教學研究

    品質之疑慮。

    本院學生人數一覽表(2006-2016 年)13

    學士班人數 碩士班人數 博士班人數 總計

    2006 783 406 36 1225

    2007 774 466 36 1276

    2008 769 523 43 1335

    13 資料來源:臺灣大學 2016 統計年報 、教務處註冊組、系所統計至 10 月 15 日

  • 26

    2009 768 558 46 1372

    2010 781 623 51 1455

    2011 778 639 53 1470

    2012 760 668 55 1483

    2013 758 676 55 1489

    2014 776 678 57 1511

    2015 835 696 57 1588

    2016 785 667 53 1505

    2. 行政支援有限,工作負荷過多

    本院目前的組織架構中,計有博士班、碩士班、學士班以及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等

    單位,學生人數眾多。除了每一個組織均擁有相當之學生數量之外,因此所產生之行政庶

    務工作亦相當可觀,例如,與本院運作有關之院務會議、系務會議院際及校外之聯繫與協

    調等工作;與教師相關之教師聘任、升等、評估、休假及排課作業等庶務;與學生相關之

    課程安排、輔系、轉系、雙主修、國際學生、訪問學人、客座教授、交換學生、辦理暑期

    課程等作業;與出版作業相關之法學論叢、NTU Law Review 與法學叢書之編輯事項與相

    關行政業務執行;與教學研究相關之場地借用、電腦設備及環境維護等周邊行政庶務等,

    行政工作之內容不但龐大,尚且混雜。

    然而,本院行政人員編制在數量上極其有限,目前共編有秘書 1 名、組員 2 名、助教

    (含幹事)等 9 名,約共 12 名,需負擔全院 1500-1600 名學生。個別行政人員必須分擔的工

    作相當龐大,已經超出行政人員所能擔負之程度,而本院教師必須兼職行政工作,剝奪其

    研究時間,終究形成惡性循環。

    3. 國際學生人數少,學生組成單一性

    法律是用來規範社會結構或個人行為一種最重要的機制,然而這種機制成功與否最重

    要的一個因素取得受規範者的信賴,而信賴的基礎在於同意。以現代的社會運作而言,民

    主制度即是一個最佳的範例。所有人的意見在匯聚在一起,經過討論、辯論與說服的程序,

    形成一個最佳的共識,創造多贏的局面。相同的,法學教育即是在培養學生面對一個問題

    時,能夠思索出最佳的解決之道,而學生組成之多樣性,有助於各種想法之間的不同激盪,

    提供截然不同的觀點,最後終可從中淬鍊出最精華的意見。因此,學生來源的多樣性一直

  • 27

    對於法律的學習具有相當之幫助。

    然而,宥於設備、資源等問題,以及法律具有高度屬地的性質,依目前之情形,本院

    之教師無法大量開設外語課程,導致本院未能成功吸引東亞國家學生前來就讀,國際學生

    人數難以突破。本院期待透過頂尖計畫之執行,加強吸收東亞地區、美加地區或歐洲地區

    之國際學生來本院就讀,學習臺灣之法制經驗,回饋其本國對於相同議題之看法,透過不

    同的意見交流,讓學生學習包容、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見,同時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判斷社

    會事務的心裡素質,在這些交流過程中所吸納的生活經驗,對於踏出校園之後,無論是從

    事學術研究、司法審判實務工作或是作為一個公民參與社會公務事務,都有相當正面的意

    義。

    本院本籍生與外籍生人數一覽表(2016 年)

    總計 本籍生 外籍生

    學士班 829 744 85

    碩士班 644 585 59

    博士班 51 43 8

    1.4.2 本院之 SWOT 自我分析

    為實現「以臺灣法制為基礎,發展深具臺灣特色之國際一流法律學院」之願景,檢視

    本院之現況方能有效地截長補短及制定未來發展方針。以下 SWOT 自我評鑑如下:

    1. 優勢(Strengths)

    (1) 師資留學背景多元,研究團隊實力堅強:在法學教育及研究發展上,法律學院具有

    極為悠久之歷史,並保持優良的研究傳統及優質研究圖書設備,在臺灣多數的法學領域中

    居領先地位。再者,法律學院教師留學國遍及德、美、日、法、英等國,在基礎法學、民

    事法學、刑事法學、公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等領域皆卓越有成,是國內法學研究者

    所嚮往的學術教學研究單位。法律學院教師對歐美、亞洲等不同法系,以及法律學門中的

    各個法律領域均能兼顧,對跨國法制研究頗占優勢。此外,亦因教師優異之專業表現,經

    常受到政府與企業機構諮詢,並獲得高度的重視與信賴。

    (2) 學生素質優秀,畢業系友支援網絡完整:法律學院招收之學生程度與素質,須經激

    烈競爭始得入學,向來名列大學入學考試之首。畢業學生及系友在社會上多有優異表現,

  • 28

    以 101 年國家考試為例,法律學院畢業生佔司法官及律師之錄取人數比例分別為 18.7%及

    17.5%,使本院在各種資源脈絡的支援上均十分可觀。在此,本院持續以「院訊」與畢業

    系友維持聯繫,並經常邀請傑出校友回校演講,與在校生暢談未來發展,或舉辦各項活動,

    使法律人之經驗得以有效傳承,進而提升整體社會效益。

    (3) 研究中心專業研究,學術成果聲譽卓著:法律學院透過研究中心的整合力量,致力

    於發展各項學術活動,不但舉辦各類法律議題研討會,亦經常邀請國外著名大學教授進行

    學術演說,以增廣師生的國際視野。本院的法律研究中心已然建立一定聲譽,成功整合資

    源人力以及對外交流、對內研究之目的,並扮演政府智庫與法律顧問的功能。

    2. 弱點(Weaknesses)

    (1) 專任教師人力不足、教學行政負擔過重:由於法律學院全院學生今年共計約 1524

    人、專任教師則僅有 42 名,師生比為 1:36.3,教師與學生比例過大。在此,除學生難以

    與教師間作更積極的互動外,因教師亦須分心兼顧行政相關事務及校內、社會之服務負擔

    而犧牲研究時間,負擔顯然過重。

    (2) 行政協助人力缺乏、院務推展支援受限:目前法律學院組織中,計有博士班、碩士

    班、學士班及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然受限於專職行政人力,目前共僅編有秘書 1 名、

    組員 2 名、助教(含幹事)等 9 名,約共 12 名,不僅難以舉辦持續性之大型國際學術活動,

    一般院務之推展上,人力亦常感有所不足。

    (3) 空間運用靈活度有限、學生活動空間過少:法律學院目前共計有系館兩棟,場地包

    含會議室、階梯教室、研討室、國際會議廳及模擬法庭等,惟整體空間使用狀況並不理想,

    例如:院最大的會議室已幾乎無法容納全體教職員,模擬法庭之使用功能有限且使用率過

    低等。此外,法律學院亦無法提供學生足夠之社團或課外活動空間,不僅遲未有學生交誼

    廳,各系隊、社團亦無各自之辦公室,使得學生感情相對難以凝聚。

    3. 機會(Opportunities)

    (1) 出版英文期刊與國際接軌,開創臺灣與東亞區域研究:東亞區域法治之發展於國際

    間逐漸受到重視,直接促進了國際間對臺灣法律的相關研究,使法律學院得以尋求新的發

    展機會。法律學院以發行英文刊物 NTU Law Review (本期刊收錄於 TSSCI)、Asian Journal of

    WTO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 (本期刊收錄於 SSCI 、亞洲第一本收錄於

    Westlaw 資料庫之期刊)、Contemporary Asia Arbitration Journal ,發展具有臺灣在地特色的

  • 29

    法學研究,期以區域研究為主軸,透過法學期刊出版、定期舉辦國際研討會之機會及與各

    國法學研究機構接觸交流,開創具臺灣及區域法系特色之研究領域。

    (2) 出版台大法學論叢及法學叢書,加深本土法學影響力:為整合與推動對本土法學之

    研究,法律學院透過台大法學論叢,收錄並發表對本土法學最頂尖優秀之研究成果,另將

    符合審查資格之教師著作編列入台大法學系列叢書,藉由此等出版品,持續深化法律學院

    於本土法學界之影響力。

    (3) 參與社會服務,提升人權法治:法律學院教師秉其法學專業,持續參與行政機關之

    委員會、法規修訂之研擬與司法改革之推動,透過社會服務之參與及對裁判、立法之研究,

    發揮對本土行政、立法、司法之影響力,以達深化民主法治、提升人權保障之目標。

    4. 威脅(Threats)

    (1) 亞洲各國法學院崛起,競爭優勢面臨挑戰:亞洲各國法學院〈尤其是韓國首爾、新

    加坡、上海、北京等〉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崛起,國際學術會議的參與、舉辦的質與量都快

    速提升,法律學院亦須精益求精,不但要盡力保持優勢,更必須迎頭趕上排名較前之法學

    院,並加強與其學術合作及交流。而以英語為主的國際學界,已逐漸將注意力從臺灣移轉

    至中國,故臺灣自須以其強項「自由民主與文化多元」,積極參與國際上相似主題的學術

    活動,全力爭取發聲機會。

    (2) 學生出國深造意願降低,國際視野有待提升:近年來法律學院之畢業生,投身實務

    工作比例上升,相對地,進入學術界發展之意願下降,因而使學生於畢業後出國深造之意

    願降低,連帶影響其在學期間對參與國際事務、國際交流活動投注之熱忱。增進學生外語

    能力、激發其參與國際事務及學術研究之熱忱,將是法律學院必須努力的方向之一。

    法律學院 SWOT 自我分析表

    優勢 (Strengths) 劣勢 (Weaknesses)

    1. 師資留學背景多元,研究團隊實力堅強

    2. 學生素質優秀,畢業系友支援網絡完整

    3. 研究中心專業研究,學術成果聲譽卓著

    1. 專任教師人力不足、教學行政負擔過重

    2. 行政協助人力缺乏、院務推展支援受限

    3. 空間運用靈活度有限、學生活動空間過少

    機會 (Opportunities) 威脅 (Threats)

  • 30

    1. 出版英文期刊與國際接軌,開創臺灣與東

    亞區域研究

    2. 出版台大法學論叢及法學叢書,加深本土

    法學影響力

    3. 參與社會服務,提升人權法治

    1. 亞洲各國法學院崛起,競爭優勢面臨挑戰

    2. 學生出國深造意願降低,國際視野有待提

    1.5 改善之策略、方案與時程

    本院始終以「全面強化本院之教學、研究、並有效提升本院之國際學術地位,並保持

    對國內其他法律院系所之領先優勢」為宗旨,以下即針對「增進研究能量計畫」、「改善教

    學品質計畫」及「推動國際化」三大方向詳實規劃具體執行方案。

    計畫 時程 策略

    改善教

    學品質

    計畫

    近程 (1) 善用「實習法庭」教室,加強學生實務訓練

    法律學院設置模擬法庭,得以提供學生法庭實際運作與訴訟實戰之模擬場景,

    並可作為多功能教室及研討會場所,現正積極規畫改造實習法庭硬體。

    (2) 強化「台大法學教科書系列叢書」之審查機制

    鑒於教科書對於法學教育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未來亦將繼續推動以院的經費,

    鼓勵、資助教師撰寫出版各重要法學領域的教科書,盼能實質發揮法律知識傳播的

    影響力。

    (3) 增設外語課程、邀請海外學者來院開設課程或做專題演講

    例如:103 年起,每學期將邀請至少二位外國客座教授開設專題課程,並選拔

    中國優秀年輕學者,來本院進行訪問研究,不但得以實質交流方式,提供師生交換

    研究心得的機會,亦可吸引國外學者至我國實際體驗獨特的法治發展經驗。此外,

    藉由邀請重要國外學者,更可使本校法律學院師生,見識其學術研究態度、教學風

    格等,進一步強化師生之法學研究能力。

    (4) 增設教師教學優良獎

    為提升教學品質,本院於 2013 年增設院級教學優良獎,每年遴選一次,每次

    以選出至多兩名獲獎人為原則,獲獎人將由本院於適當場合公開頒發獎狀並給予獎

    金,旨在肯定並表揚教師教學上之努力與貢獻。

    中程 (1) 教學設施最佳化

    為提升教學效益,本院規劃於各教室均設置數位輔助教學設備。教室講台設有

    電腦控制之多媒體設備,包括單槍投影機、廣播音響、無線麥克風及視訊設備,提

    供師生科技化的教學與學習環境。此外,並將定期更新、維護,安裝教學相關專業

    軟體程式或資料庫,提升教學環境之便利性。

    (2) 增聘及落實教學助理功能

    持續增加延聘研究生為教學助理,輔導並協助學士班學生從事學術性質之報告

    寫作,不僅可減少教師授課之辛勞,同時也有助於協助教師教學之精進,並可培養

  • 31

    學生學術能力,進ㄧ步達成改善法律學院教學品質之目標。

    (3) 設置「資料典藏室」

    法律學院圖書室典藏「日治法院檔案」,未來會再納入「最高法院遷臺舊檔」,此

    等資料將成為本院獨特的學術資產,是師生進行學術研究時相當珍貴的參考資源。

    遠程 (1) 增聘專任、兼任以及專技教師

    法律學院學生人數逐年攀升,教師與學生比例仍然過大,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

    難有更積極的互動,且教師尚須分心兼顧行政及服務相關事務而犧牲研究時間。對

    此,本院於 102 學年度已增聘 3 位專任教師及多位不占缺兼任教師或實務教師,未

    來將持續增聘專兼任教師,解決教學負擔過重之問題,維繫教學與研究品質,有效

    降低生師比。另外就專技師資之引進而言,亦具新增實務課程之效果,促使課程更

    加豐富多元,有利於法律理論與實務之結合,得以有效提升學習成果。

    (2) 系所課程改革

    除綜合考量課程之內容、數量,加強師生互動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外,並適度降

    低學生畢業總學分數及必修學分數之比例,提升學生選課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可依

    照自身興趣發展,選修有興趣的專業課程,同時延長自我學習時間。此亦有助於教

    師改變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講授傳遞,走向更重視引導學生思考並解決問題,

    進而提升教學品質與成效。

    增進研

    究能量

    計畫

    近程 (1) 補助教師進行國內外法學研究,鼓勵發表外文國際期刊論文,以及出版中外

    文專書

    由於從事學術研究需要長時間心力的持續投入,本院向來對於優良中外文期刊

    論文之發表、專書之出版在經費上予以補助,除鼓勵教師更為積極地投入研究外,

    所發表之研究成果,就臺灣司法實務、社會與法制困境提出針砭與建議而言,也具

    有重要的指標意義。是故,本院將持續補助教師研究需要購買之書籍、文獻與相關

    資料的蒐集、排版、校對等行政支出。

    (2) 鼓勵教師出國參與國際會議

    為提升教師研究品質,法律學院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國際會議發表論文或赴國外

    研究,以實質交流方式,提供教師與各國法律學者專家切磋、交換研究心得之機會。

    (3) 增設教師研究貢獻獎

    為協助教師傾力著述獲致具體貢獻,本院於 102 學年度增設院級研究貢獻獎,

    每年遴選一次,每次以選出至多兩名獲獎人為原則,獲獎人將由本院於適當場合公

    開頒發獎狀並給予獎金,旨在激勵教師追求學術卓越,提升國際競爭力。

    (4) 傑出博碩士論文選拔

    法律學院針對研究所優秀畢業論文舉辦徵選,進行獎勵與出版事宜,並設立「台

    大法律學院傑出博碩士論文系列叢書」,藉此激勵學生提升研究水準,為我國培養

    優秀法學研究人才,延續本校法律學術研究之領先地位。

    中程 (1) 建立學術資源分配標準的透明化與獎勵的客觀化

    藉由會議的充分討論來達成共識,期能兼顧各學術領域之均衡發展,並促進教

    師研究之創新與學術能量之深化,使其得以積極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研討會或學術

  • 32

    論壇發表研究成果。

    (2) 落實專業學群證書核發辦法

    為培育專業人才,本院採行專業學群制度,鼓勵學生系統化學習特定領域課

    程,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及競爭力,依特定法學專長領域培育需求與法律職業市場發

    展需要,自本院及本校所設相關課程中,組合出各類專業學群,學生於修畢相關課

    程,並符合個別學群所設之學分數、成績等各項要求時,得向本院申請核發「專業

    學群證書」。目前,本院已規劃之九大專業學群,包含:英美法學群、智慧財產法

    學群、企業暨金融法學群、財稅法學群、醫療法學群、國際法學群、民事程序法學

    群、刑事法學群、基礎法學學群。

    遠程 (1) 提昇本土法學研究

    法律學研究的關注焦點,具有高度的在地文化脈絡性,因此於發展國際化的同

    時,亦應一併重視本土法學研究,一方面發掘台灣法學的特殊性,以此作為與國際

    溝通交流的基準;他方面亦藉此引領社會發展與進步,突顯本院研究成果對台灣立

    法、行政、司法之實際貢獻。向國際頂尖目標邁進之際,也時刻意識到我們的腳步

    所立足的這片土地,是本院一貫的理念。

    推動國

    際化

    近程 (1) 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競賽

    學生參加國際競賽,對其學習法律及開拓眼界均甚為重要。法律學院對於持續

    性舉辦的各項國際競賽,均鼓勵學生踴躍參加,並補助出國費用。曾補助的競賽如

    下:傑賽普國際賽、國際人道法辯論賽、WTO 模擬法庭辯論賽、理律盃兩岸友誼

    賽、湯瑪士·唐全美模擬法庭辯論賽等。

    (2) 親善大使計畫

    對於交換至本院之交換學生,本院也規劃了國際親善大使計畫,使外國學生在

    其交換期間不但可以增進學術知識,更可以實際接觸在地人士與其進行文化交流,

    並參訪台灣之特色機關,如;立法院、司法院,增加國籍生對台灣的認識。

    中程 (1) 與簽約之國外法學院,共同舉辦研究生論文發表研討會

    法律學院舉辦研究生徵選,協助其赴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美國聖路易華盛頓

    大學法學院、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

    院、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等各國法學院發表論文。對學生而言,不僅可在學術研究

    上獲得多元觀點的啟發,並能結識不同國界之學者與研究生,增進國際視野。

    遠程 (1) 加強國際學術合作

    法律學院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院、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等院所,研擬雙

    聯學制,期以承認學分、學程等制度,增加國際學生來院及本校法律學院學生出國

    就讀之機會。再者,也針對有院際協議關係之法學院,研擬學者互訪、交換學生與

    交換教授等學術合作之計畫,促成亞洲法律研究交流平台之建立。此外,亦將持續

    舉辦跨國之學術研討會,本院將推動「研究生論壇」,預計邀請日本明治大學研究

    生,來院舉辦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 33

    貳、改善教學品質

    2.1 計畫目標

    為提升教師教學成效、協助學生學術性論文之寫作與教學經驗,本院擬同步進行軟硬

    體設施的提升與教學課程的精進。整體而言,改善教學品質計畫的規劃可分為以下三個進

    程:

    2.1.1 近程目標:強化專業學群的課程內涵

    本院為培育專業人才,使學生得以系統化學習法律課程,提升其專業能力及競爭力,

    至今設有 9 類專業學群,分別為英美法、智慧財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