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 之形成性評鑑 ... ·...

35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九十年九月)13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1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 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田耐青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公視)為提升其自製之兒童電 視節目的品質,委託研究者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十月執行《水果冰淇淋》節目 的形成性評鑑研究,以探討兒童對該節目的專注觀賞程度、喜歡情形及學習成 效。研究團隊考量兒童的性別、年齡、居住地、城鄉別與種族等人口學變項,立 意抽樣了十五個兒童教育機構,共兩百六十四位兒童。蒐集資料的方式包括在改 良的 Palmer 干擾情境下觀察兒童觀賞節目的情形,結構性訪問及紙筆測驗。以下 是三項重要的研究發現。 一、兒童在觀賞《水果冰淇淋》節目時的專心程度極高,各單元專心觀賞的 人數百分比多在九成五以上。整體而言,節目中最能吸引兒童專心觀賞的單元有 故事、水果奶奶的演出、戶外參觀、親子律動及兒歌 MTV。相對的,兒童較不專 心觀賞的單元則有規律的出現在片尾,即淇淇、淋淋(布偶)複習今日重點及片 尾曲;但其專心觀賞的人數百分比亦接近九成。 二、九成四以上的兒童喜歡《水果冰淇淋》這個節目;九成三以上的兒童喜 歡水果奶奶。節目各單元中,最受兒童歡迎的五個單元是親子律動、片頭曲、故 事、戶外參觀、水果奶奶與特別來賓的對話;喜歡以上各單元的兒童人數介於八 成五至九成之間。而較不受兒童青睞的單元是幼稚園兒童演唱及跳跳兔單元,只 有不到七成的兒童表示喜歡;兒童抱怨這兩個單元「無聊」,並表示不喜歡跳跳 田耐青:初等教育學系副教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Jan-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九十年九月)1~3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1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

    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田耐青∗

    摘 要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公視)為提升其自製之兒童電

    視節目的品質,委託研究者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十月執行《水果冰淇淋》節目

    的形成性評鑑研究,以探討兒童對該節目的專注觀賞程度、喜歡情形及學習成

    效。研究團隊考量兒童的性別、年齡、居住地、城鄉別與種族等人口學變項,立

    意抽樣了十五個兒童教育機構,共兩百六十四位兒童。蒐集資料的方式包括在改

    良的 Palmer 干擾情境下觀察兒童觀賞節目的情形,結構性訪問及紙筆測驗。以下

    是三項重要的研究發現。

    一、兒童在觀賞《水果冰淇淋》節目時的專心程度極高,各單元專心觀賞的

    人數百分比多在九成五以上。整體而言,節目中最能吸引兒童專心觀賞的單元有

    故事、水果奶奶的演出、戶外參觀、親子律動及兒歌 MTV。相對的,兒童較不專

    心觀賞的單元則有規律的出現在片尾,即淇淇、淋淋(布偶)複習今日重點及片

    尾曲;但其專心觀賞的人數百分比亦接近九成。

    二、九成四以上的兒童喜歡《水果冰淇淋》這個節目;九成三以上的兒童喜

    歡水果奶奶。節目各單元中,最受兒童歡迎的五個單元是親子律動、片頭曲、故

    事、戶外參觀、水果奶奶與特別來賓的對話;喜歡以上各單元的兒童人數介於八

    成五至九成之間。而較不受兒童青睞的單元是幼稚園兒童演唱及跳跳兔單元,只

    有不到七成的兒童表示喜歡;兒童抱怨這兩個單元「無聊」,並表示不喜歡跳跳

    ∗ 田耐青:初等教育學系副教授

  • 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兔的造型(「它的臉髒髒的」)。另外,有四成的兒童在參加本研究之前從未看過

    本節目。

    三、兒童對節目中重複出現訊息的記憶優於只出現一次的訊息,其答對率的

    差異達 15%。女童較男童擅長經由語文的管道(故事、奶奶與特別來賓的對話)

    學到事情。城市與單親家庭的兒童較鄉鎮與一般家庭的兒童更能正確的分辨故事

    的主旨與情節。與幼稚園兒童比較,低年級兒童在主旨的掌握度上、細節的記憶

    上及 MTV 歌曲的辨認表現上均較優秀。

    由上述的發現可知《水果冰淇淋》節目能夠吸引兒童專心觀賞,該節目中絕

    大多數的單元也很受兒童的歡迎,兒童也的確由本節目中學到一些事物。然而,

    為使國人有機會可以看到更精緻的《水果冰淇淋》節目,研究者綜合受試的反應,

    提出下列三項關於節目推廣與製作的建議。一、公視應該設法讓更多的閱聽人清

    楚知道《水果冰淇淋》節目的播出時段與頻道。二、節目中某些單元(例如:「跳

    跳兔」、「小朋友表演唱歌」)的設計可以再改進。三、製作單位在決定節目所欲

    傳達的教學重點時,宜對不同族群、團體幼兒的生活經驗與氛圍多加了解;並應

    於節目中適度的重複呈現。

    關鍵詞:形成性評鑑,兒童教育電視節目

  •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九十年九月)1~3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3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

    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田耐青∗

    壹、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每位作家一生之中都應該為兒童做一件事情」 (芥川龍之介,日本作家)

    《水果冰淇淋》是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公視)自民

    國八十七年開播以來的重點發展節目,至今仍持續製播中。公視本身及台灣社會

    各界均予《水果冰淇淋》許多肯定。節目製作人曾被公視派往美國,向兒童電視

    工作坊(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 CTW),即《芝麻街》 (Sesame Street)兒童節目的製作單位,學習兒童電視節目的設計與製作。公視曾以淇淇、淋淋造型布

    偶 ( 節 目 中 兩 位 主 要 的 配 角 ), 做 為 給 公 視 之 友 的 贈 禮 。 在 公 視 的 網 頁

    (http://www.pts.org.tw) 上 ,《 水 果 冰 淇 淋 》 有 其 專 屬 的 空 間 以 與 網 友 互 動

    (http://www.pts.org.tw/~fruit/)。 節目中的兩個單元,「水果跳跳兔及親子律動」與

    「水果奶奶說故事」,被集結成錄影帶,成為商品在公視的網站販售。以上種種,

    可以看出公視對《水果冰淇淋》節目的肯定。該節目也獲得金鐘獎(由行政院新

    聞局頒發,為演藝界的極高榮譽)的青睞,數度獲得「優等」及「最優」電視兒

    童節目獎;節目中的靈魂人物,趙自強(飾演水果奶奶)也曾以本節目榮獲兒童

    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陳水扁、呂秀蓮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晚會上,水果奶奶

    ∗ 田耐青:初等教育學系副教授

    http://www.pts.org.tw/http://www.pts.org.tw/%7Efruit/

  • 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受邀率領一群兒童表演,其受歡迎的程度不亞於流行歌手。某兒童網站也肯定水

    果奶奶的人氣,以「上網註冊者可以參加抽獎,有機會和水果奶奶喝下午茶」招

    募會員。報紙上,也常有水果奶奶到醫院探訪,為病童帶來歡笑的相關報導。由

    以上事項,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水果冰淇淋》節目及節目中靈魂人物(水果奶

    奶)的肯定。

    上述的肯定均來自成人。然而,《水果冰淇淋》的主要觀眾(target audience)

    卻是學齡前的幼兒及小學低年級的學童。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節

    目的接受程度如何?《水果冰淇淋》節目對他們具有吸引力嗎?他們喜歡這個節

    目嗎?他們看得懂、聽得懂節目裡所討論的事情嗎?他們關心節目裡所呈現的議

    題嗎?這些問題有必要對之進行探討。必竟,《水果冰淇淋》這個節目是為兒童

    所設計、發展的。於是,公視委託研究者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十月,執行《水

    果冰淇淋》的形成性評鑑 (formative evaluation),探討《水果冰淇淋》對兒童的吸

    引力及兒童對該節目的喜歡程度與理解情形,以做為將來製作節目的參考。

    形成性評鑑是教學媒體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評鑑」指有系統的

    收集資訊,以作為設計及改進媒體原型(prototype)的決策參考。「形成性」是指

    資訊收集的時機是在媒體成品的形成期間,如此,修改的工作將比較經濟、有效

    率(Flagg, 1990, 頁 1-2)。故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提供有系統的、過程嚴謹的、來自

    兒童端的資訊,以作為製作單位改進(improve)該節目的依據。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說「每位作家一生之中都應該為兒童做一件事情」,

    研究者認為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作家,也適用於每一種行業。而這句話也成為研究

    者接下本研究案的主要動機。身為師資培育機構中教授「教學媒體」課程的教師

    及一位母親,研究者希望藉由執行本研究讓這個國人自製的兒童電視節目有機會

    能夠更好,讓我們的下一代不是只看美國、日本的卡通或影集長大,更可以看到

    適合我們國情文化的、精緻的兒童電視節目。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限制有三,分別來自形成性評鑑的本質、研究樣本及所研究之節目

    型態。

    如前所述,形成性評鑑的本質是一種私活動(private activity),當研究者對某

    教學媒體執行形成性評鑑時,目的在於改進該教學媒體產品,而非著眼於找到普

    遍適用、可類推至其他事物上的原理原則。如讀者欲將本研究之結果,類推到其

    他兒童電視節目,請謹慎。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5

    《水果冰淇淋》的觀眾是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的兒童,由於年齡太小的幼兒

    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故研究者所選取的樣本只涵蓋幼稚園中班、大班及小學低年

    級的學童。

    考量本研究資源之限制,研究者只針對最近一季的節目(播映日期為民國八

    十九年四到六月)進行形成性評鑑。這一季節目中常見的單元與呈現方式有片頭

    曲、故事、戶外參觀、奶奶與淇淇淋淋的對話、特別來賓與奶奶等人的對話、奶

    奶的演出(例如玩拼圖)、幼兒示範生活自理(例如使用餐具、進行打掃)、MTV、

    小朋友表演唱歌、跳跳兔、親子律動、片尾曲及今日重點複習等型態。由於《水

    果冰淇淋》每一集節目的長度約為二十七分鐘,並沒有任何一集節目涵蓋了以上

    所有的呈現型態。故研究者挑選兩集節目(第 283 集與第 315 集),以涵蓋上述的

    呈現型態。上述呈現型態以外的單元,並不在本研究的範圍之內。

    三、 待答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節目的專心觀賞程度,及兒童對該節

    目的「喜歡程度」與「理解情形」。其主要待答問題如下:

    1.《水果冰淇淋》節目是否能夠吸引兒童專心觀賞?

    2.兒童是否喜歡《水果冰淇淋》節目?

    3.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節目的內容是否理解?

    貳、文獻探討

    限於字數限制,本章所呈現的重點為研究方法的探討。要言之,如何測量兒

    童電視節目對幼兒的吸引力?

    兒童電視節目首先要能吸引兒童,才能達到進一步的學習效果。在「如何測

    量某個電視節目對兒童是否有吸引力(appeal)?」這方面的研究上,位於美國

    紐約的兒童電視工作坊及印第安那州布魯明頓市(Bloomington, IN)的教學科技機

    構(Agency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IT)是兩個很重要的機構。它們在七零及

    八零年代曾研發出各種研究設計與評量方法(Flagg, 1990;吳翠珍,1995)。茲摘

    述幾種具代表性的方法於下。

    (一)干擾法 (Palmer distractor technique)

  • 6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干擾法是 Palmer 於 1974 在評量美國兒童電視工作坊所製作的「芝麻街」及「電力公司」(The Electricity company)節目是否能吸引學齡前幼兒觀賞時所創的

    研究設計與評量方法。原始型態的干擾法是如此進行的:觀察員與一名幼兒在同

    一間實驗室,幼兒面對著一台電視(播放節目錄影帶用)與一個銀幕(投射幻燈

    片用)。當幼兒開始觀賞電視內容後,幻燈機每隔 7.5 秒會投射出動物等幼兒有興

    趣的圖案到銀幕上。 觀察者在現場記錄在這 7.5 秒的時間內,幼兒的目光是全

    程、大部分時間、少部分時間或是完全沒有投注在電視螢幕上。每一分鐘的節目

    會產生八次的記錄,直到節目結束。

    這種研究設計假設「電視節目的吸引力」與「觀賞者分心、被週遭環境的其

    他事物所吸引」這兩種變項是成反比的關係;也就是說節目愈吸引人,觀賞者就

    愈不會被週遭環境的其他事物所吸引(Schauble, 1976, p.1)。 Palmer (1974) 的研究成為這個領域(兒童電視節目的形成性評量)的經典,

    後人常參考並修改該方法以測量兒童對電視節目是否專注觀賞,國內學者吳翠珍

    (1995)也曾以此種流程設計評量國內幼兒對「爆米花」兒童電視節目的專注程

    度。表 2-1 列出曾採用並修改此種方法的國內外研究。

    表 2-1 干擾法(測量兒童對電視節目的注意力)的變化

    序號 干擾來源 取樣時間及樣本數 記錄者 兒童節目名稱 研究出處

    1 幻燈片 每隔 7.5 秒,N=1 現場觀察員 芝麻街、電力公

    司(美國節目)

    Palmer

    (1974)

    2 一 小 群 同

    每 單 元 結 束 時 ,

    N=3-5

    現場觀察員 芝麻街、電力公

    司(美國節目)

    Bernstein

    (1977)

    3 客 廳 、 玩

    具、書、母

    持續觀察,N=1 單面鏡後的觀

    察員

    芝麻街(美國節

    目)

    Anderson

    & Levin

    (1976)

    4 無 聲 的 彩

    色 動 畫

    片、母親

    持續觀察,N=1 將受試的觀賞

    行為全程錄影

    下來

    和 媽 媽 一 起 觀

    賞(日本節目)

    Kikuta et.

    al.(1987)

    5 兩位同伴 持續觀察,N=2 單面鏡後置攝

    影機,將受試

    的觀賞行為全

    程錄影下來

    今 日 的 特 別 推

    薦 ( 加 拿 大 節

    目)

    Parsons et.

    al.(1981)

    6 一 大 群 同 每單元結束時,N=5 現場觀察員 閱讀的彩虹(美 Dwyer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7

    伴 國節目) (1982)

    7 教 室 內 的

    同學

    每隔 10 秒,N=5 現場觀察員 AIT(Agency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小

    學 教 材 系 列 節

    目(美國節目)

    Rockman

    & Auh

    (1976)

    8 投影片 每隔 15 秒,未說明

    每 次 觀 察 的 樣 本

    數,但總樣本數為

    60 人

    現場觀察員 爆米花 (台灣

    節目)

    吳 翠 珍

    (1995)

    (1-7 項譯自 Flagg, 1990, p.199。第 8 項為研究者整理)

    (二)群體收視反應記錄(group viewing response)

    兒童分成數列,坐在一台電視及一台攝影機(用來記錄受試)之前;每列的

    最旁邊各坐著一位帶著耳機的觀察記錄者。耳機每隔五秒鐘傳來一嗶聲,當記錄

    者聽到這訊號聲,便觀察記錄自己所負責的那一列兒童的節目觀賞情形(眼睛是

    否觀看節目)。

    (三)小組訪談 (small group interview)

    對一群兒童受試做更深入詢問,例如:「你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這個節

    目?」,或是要求兒童由節目各單元中選出最吸引人及最不吸引人的單元(稱為

    「單元票選」,segment voting),或是讓兒童由一堆角色的相片中,挑選出最喜歡

    及最不喜歡的一張(稱為「角色吸引力測驗 」,cast appeal studies)等等。

    (四)節目分析儀 (program analyser)

    將兒童隨機分為兩組,每位兒童各自手持一「+」或「-」的有線按鈕(即節

    目分析儀)。一組兒童以按「+」鈕表示「覺得節目很有趣」;另一組以按「-」鈕

    表示「覺得節目很無趣」。兒童被要求每隔十秒按一次鈕(可以選擇不按鈕)表

    示其對節目的興趣。後來,又研發出節目評估分析電腦(Program Evaluation Analysis

    Computer, PEAC),其原理與前述節目分析儀一樣,但將資料立即電腦化,使資料

    的統計更精準、快速。

    本研究需要研究團隊到台灣全省各地及離島的教育機構或家庭中,放映錄影帶

  • 8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並瞭解節目對兒童的吸引力。由於研究資源所限,無法採用第四種方式(節目分析

    儀及節目評估分析電腦),而是前述三種方式的綜合。研究者將干擾法、群體收視反

    應記錄及小組訪談加以修改成適合本研究的情境,而進行節目觀賞的專注程度與節

    目吸引力的評量。施測的流程,研究者所採的研究法及決策理由詳表 2-2 與 2-3。

    表 2-2 施測流程

    1. 事先請教育機構的老師或家長選語言發表能力強,年齡介於中班到小二的

    兒童參與。 2. 研究團隊抵達現場後,研究助理確認現場錄放影機、電視機的擺設位置,

    在地上以膠帶貼出兒童觀賞區。 3. 研究助理架設 V8 機器,使畫面可涵蓋兒童(約十位)。 4. 負責展示圖畫書之研究助理就定位。 5. 教育機構的老師(或行政人員、家長)介紹研究者(田老師)。 6. 田老師說:「我是田老師,田老師有一位好朋友,她的名字叫做水果奶奶。

    水果奶奶在台北做了許多電視節目要給小朋友看。但是她不知道 XX (當地的地名,例如:花蓮)的小朋友是不是喜歡看。所以,水果奶奶特別請田老師帶一集她做的節目來給大家看看。田老師要請你們仔細的看,看完後,

    我要考考你們,還要問你們喜不喜歡水果奶奶做的節目。你們喜歡的地方,

    田老師要記下來,請奶奶以後多做一些;你們不喜歡的地方,田老師也要

    記下來,告訴奶奶以後不要再這麼做了。好不好? 所以,小朋友要專心看喔!才能幫水果奶奶做出最好的節目。」

    7. 啟動錄放影機與電視機,開始放映《水果冰淇淋》節目。 8. 同步啟動 V8,開始攝影 (拍攝兒童觀賞《水果冰淇淋》節目時的面部表情)9. 片頭曲結束後第六十秒開始,研究助理展示第一張圖畫;之後每隔 15 秒展

    示一張圖畫,直到節目結束。 10. 節目終止(約 27 分鐘),停止播放影帶、停止展示圖畫、停止 V8 錄影。 11. 研究團隊以紙筆測驗(選擇題),考驗兒童對節目理解的程度。 12. 休息十分鐘。 13. 研究團隊以遊戲方式進行訪談,調查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的喜歡程度。14. 研究助理於事後觀賞 V8 影帶,以「觀賞注意力登錄表」記錄兒童觀賞節

    目時的專注程度。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9

  • 10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表 2-3 研究者採用的研究法及決策理由

    研究者採用的研究法 決策理由

    干擾法多以幻燈片、

    投影片作為干擾;本

    研究採兒童繪本為干

    擾原。

    幻燈機在放映幻燈片時,需要在暗室中進行(關燈,拉上遮

    光窗簾);而一般的投影機在放映投影片時,也需要在靠近銀

    幕處做某些程度的遮光處理;才能使投射出來的畫面清楚。

    這種暗室的情境與兒童在家庭或學校觀賞電視的情境(明亮

    的日光或燈光)有很大的不同。

    考慮到維持研究的生態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及避免新奇效

    應(novelty effect,幼兒對環境裡多了幻燈機、投影機、銀幕通

    常感覺興奮、新鮮,喜歡玩弄這些設備),研究者決定採用一

    般兒童較熟悉的大型兒童繪本作為本研究的「干擾原」。呈現

    繪本上的圖案時,不需遮光;而且根據研究者的經驗,這套

    繪本上的精美圖片對幼稚園及低年級學童很有吸引力。

    施測時傾向以團體的

    型式進行,每場施測

    的樣本數通常在 10 人

    左右。

    為使樣本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傾向含括較多的樣本。

    研究者以 V8 將全體

    樣本的觀賞行為全程

    錄影下來,事後再來

    分析

    考量到研究團隊人數有限,為避免現場觀察記錄可能會有資

    料漏失之虞,故以「現場錄影,事後分析」的模式進行。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樣本 本節目主要是為學前及國小低年級學童而製作的。由於幼稚園小班及更年幼

    的幼兒表達能力較差,無法明確說出心中的想法,故本研究的樣本取幼稚園中

    班、大班及國小低年級的兒童。研究者兒童居住地區(北、中、南、東、離島)、

    城鄉別及種族(原、漢)等人口學變項進行立意抽樣。本研究共有 264 位兒童樣

    本,其於各項人口學變項上的分配如表 3-1。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11

    表 3-1 兒童樣本(N=264)基本資料

    性別 年齡 種族 城鄉 家庭 總計

    男 女 中班 大班 小一 小二 漢 原 城 鄉 單親 雙親

    北區 44 40 13 35 35 1 84 0 84 0 2 82 84

    中區 35 33 9 11 9 39 67 1 22 46 7 61 68

    南區 11 19 7 15 6 2 30 0 18 12 4 26 30

    東區 16 23 4 26 7 2 9 30 10 29 1 38 39

    離島 25 18 1 28 6 8 43 0 43 0 3 40 43

    總計 131 133 34 115 63 52 233 31 177 87 17 247 264

    二、研究工具

    (一)施測時所觀賞的節目影帶

    研究者與助理於八十九年七月份,將公視《水果冰淇淋》最近一季的所有節

    目帶觀賞一遍(每集節目長度約為 27 分鐘),並簡要記錄每一集的教學重點與單

    元呈現型態,以對《水果冰淇淋》節目內容有初步的瞭解。整體而言,這一季《水

    果冰淇淋》節目的教學重點如下。

    1. 幼兒生活自理 (例如:如何使用餐具及打掃、想尿尿又不能尿尿時怎麼

    辦、打噴嚏時該如何避免尷尬)

    2. 安全教育 (例如:火災發生時如何逃生、小孩獨自在家時之注意事項)

    3. 情緒、問題行為的輔導 (例如:玩拼圖時要有耐心)

    4. 人際互動 (例如: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面對父母失和)

    5. 生涯規劃 (例如:長大後要做什麼)

    而第四季節目呈現的型態大致涵蓋以下幾種。每一集固定都會有的是:片頭

    曲、水果奶奶獨白、奶奶與淇淇、淋淋的對話、兒歌 MTV(例如:叉子歌)、淇

    淇與淋淋為幼兒複習今日所學的重點及片尾曲。在各集節目中穿插出現的單元則

    有:奶奶與其他配角(例如:三朵花、小玉奶奶)或特別來賓(例如:音效師)

    的對話、奶奶講故事、奶奶帶領幼兒到戶外參觀(例如:消防隊)、跳跳兔、親

    子律動、幼兒示範使用餐具或打掃、幼兒園內的小朋友表演歌唱等。

    考慮到時間因素(無法讓兒童樣本觀賞第四季每一集的節目),研究者挑選

  • 1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了 283 集及 315 集做為施測時的觀賞帶。挑選的主要考量是這兩集的呈現型式有

    一些差異,可以瞭解幼兒對不同呈現型態的注意、理解及喜歡程度,詳表 3-2。

    表 3-2 283 集與 315 集節目的教學重點與節目呈現型態之比較

    283 集 315 集

    教學重點 玩拼圖要有耐心,不可以隨便

    發脾氣。

    小孩獨自在家,有人按門鈴

    時,該如何應對?

    火災、地震發生時,該如何逃

    生?

    介紹音效師的工作,用日常用

    品製作出不同的聲音

    片頭曲 有,歌詞與畫面每一集都相同。 有。

    水果奶奶獨白 有(玩拼圖時,自言自語的提

    醒自己不生氣)

    有(在廚房中,聽到各種聲音

    時的自言自語)

    奶奶與淇淇、淋

    淋的對話

    有(有關拼圖的對話) 有(討論災害是如何發生的?

    應如何應對?)

    兒歌 MTV 我學會了 叉子歌

    淇淇與淋淋複習

    重點

    有 有

    片尾曲 有。每一集的歌詞都相同,但

    奶奶跳舞的動作有一些變化

    有。

    奶奶與其他配角

    或來賓的對話

    無 特別來賓(音效師)

    奶奶講故事 小羊的故事 無

    奶奶帶幼兒到戶

    外參觀

    無 內湖消防隊

    防災科學博物館

    跳跳兔 有 無

    親子律動 無 有(家長用肢體及紙箱、椅子

    等物做成山洞,讓幼兒鑽)

    幼兒示範使用餐

    具或打掃

    無 三個不同齡的幼兒示範用叉子

    吃楊桃

    態 幼兒園內的小朋

    友表演歌唱

    無 唱「大頭小眼睛」,並彈奏樂器

    (木魚、三角鐵)

    (二) 干擾原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13

    為瞭解《水果冰淇淋》節目對兒童的吸引力(appeal),研究者採改良式的 Palmer

    干擾法(Palmer, 1974)。當放映《水果冰淇淋》節目時,在片頭曲結束後第六十秒

    開始由一位研究助理向兒童展示第一張圖畫;之後每隔 15 秒更換一張圖畫,直

    到節目結束。圖畫展示人員(由一位研究助理擔任)通常坐在電視機的側前方,

    面對兒童樣本,兒童只要稍微轉頭就可以觀賞到圖畫。

    圖畫的來源是一套兒童繪本「風城農場」(1998),共六冊,九十六張彩色圖

    畫,每張圖畫的大小均為 38 公分乘以 23 公分。每張圖畫都呈現過一次後,由於

    節目尚未結束,故再次重複呈現,直到節目結束。研究者曾在家裡及學校裡,唸

    這套兒童繪本的故事並展示其中的圖畫給大班及小一的兒童聽,幼兒的反應均很

    熱烈。一些兒童在故事時間結束後跑到研究者身邊,要求再看一次圖畫。

    (三) 評量工具

    評量工具共有三項,為研究者針對兒童樣本所設計,分別評量兒童在觀賞《水

    果冰淇淋》節目時的注意力,對節目內容的理解情形及探討兒童對節目呈現型式

    的喜惡。

    1. 觀賞注意力登錄表 研究者以 V8 將兒童樣本觀賞《水果冰淇淋》節目的完整過程錄影下來,事

    後再由兩位研究助理共同觀賞 V8 影帶,並以「觀賞注意力登錄表」(附錄一)每

    隔十五秒(與圖畫更換的速度同步)登錄兒童樣本在觀賞《水果冰淇淋》節目時的

    注意情形(該名幼兒當時是眼睛看著電視螢幕?還是在看展示的圖畫? 還是在做別

    的事,例如轉身交談?)。一集節目總共有一百零一個登錄點。

    預試過後,研究者帶領兩位助理共同登錄一位樣本的注意力情形,再由兩位

    助理分別登錄二號到八號共七位樣本(預試樣本) 的注意力情形。經比對雙方登錄

    表,發現具有評分者間一致性信度(p=.03)。建立了評分者間一致性信度後,每

    場的錄影均由這兩位助理負責登錄。

    2. 理解程度測驗卷 為瞭解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節目的理解情形,研究者分別為 283 集及 315

    集設計了兩份測驗卷(附錄二及三)。由於多數的兒童樣本在讀、寫方面的語文

    能力尚待開發,所以測驗時,都是由研究者以口語方式向全體兒童說明題意,讓

    兒童於答案卷上圈選正確的答案;答案卷上也盡量「畫出」答案,例如 283 集考

    卷第四題的三個選項分別是水果、冰淇淋、蛋糕,答案卷上就畫出這些食物,以

    利兒童答題。研究助理及教師、家長也在現場協助兒童答題。兒童通常需花十五

  • 1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分鐘的時間完成此份測驗卷。

    每份測驗卷有七題,幾乎全是選擇題(只有一題是填充題,要求兒童填寫一

    個個位數的數字),選項通常為二到三個,選項下盡量以圖示顯現,例如:第一

    個選項若是「房子」,則在 1 這個選項下畫出一個房子。第一及第二題是考這一

    集的教學重點(例如:「這個節目教導我們玩拼圖時,要怎樣?」或是「地震來

    的時候,要怎樣?」)。第三及第四題則考節目中的細節部分(例如:「請問拼圖

    一共被打翻了幾次?」或是「帽子叔叔用什麼東西做出馬跑步的聲音?」)。第五

    題考音樂方面的聽覺記憶。研究者錄了三首歌,每首歌長度約為三十秒,兒童聽

    了之後,要選出剛剛節目裡兒歌MTV是哪一首歌。第六及第七題則是詢問兒童是

    否有類似節目中的經驗或對節目所介紹事物的感想(例如:「你有沒有做一件東

    西,做到一半或快完成時被破壞的經驗?」或是「你會不會覺得用一些東西做出

    不同的聲音,很好玩?」)。

    3. 喜歡程度的訪問遊戲與題目 通常施測流程至此已進行了將近一小時(研究者介紹自己及本研究 5 分鐘,

    觀賞節目 30 分鐘,回答測驗卷 15 分鐘,休息 10 分鐘)。為使兒童能夠持續投入,

    研究團隊採遊戲的方式進行結構式訪問,以瞭解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節目的喜

    歡程度。

    研究團隊利用兒童樣本休息的時間就定位。兩位助理頭戴香蕉及草莓造型的

    頭套,扮演水果姊姊;第三位助理頭戴蛋糕造型的頭套,扮演蛋糕姊姊。水果姊

    姊與蛋糕姊姊分坐在場地的兩端,研究者站立於場地的中央。兒童休息回來後,

    研究者首先介紹三位姊姊,並且說明遊戲規則,再以「你是男生還是女生?男生

    請到水果姊姊這邊,女生請到蛋糕姊姊那邊。」這一題讓兒童熟悉答題方式。

    研究者以口語的方式提問(例如:「第一題,請問你喜不喜歡水果奶奶?喜

    歡水果奶奶的,請到水果姊姊這邊;不喜歡水果奶奶的,請到蛋糕姊姊那邊。」),

    兒童以跑向水果或蛋糕姊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歡或不喜歡,水果及蛋糕姊姊計

    算人數,詢問兒童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並記錄下來(例如:38 號樣本說「因為她

    很可愛。」)。詢問原因時,不給任何提示,由兒童自己回答。若兒童答非所問(例

    如:「我喜歡吃葡萄。」),則由姊姊再問一次問題(你為什麼喜歡水果奶奶呢?),

    若兒童仍然答非所問或拒絕、無法回答則不強迫他回答。

    這一部份的題目共有十七題,詳表 3-3。少數樣本兩集都看,需回答 17 題;

    如果只觀賞 283 集,則需回答 12 題;如果只觀賞 315 集,則需回答 15 題。兒童

    通常需花三十到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完成這一部分的訪談。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15

    表 3-3 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的喜歡程度訪談問題

    題號 「喜歡程度」題目 283 集 315 集

    1 你喜歡水果奶奶嗎?

    2 今天之前,你有沒有在電視上看過《水果冰淇淋》?

    3 你喜不喜歡《水果冰淇淋》這個節目?

    4 你喜歡《水果冰淇淋》節目一開始的時候所唱的歌(告訴你

    一個大秘密,水果冰淇淋喜歡你…)嗎?

    5 你喜歡節目中水果奶奶和淇淇、淋淋之間的聊天或討論嗎?

    6 你喜歡節目中水果奶奶自己對自己說話嗎?

    7 你喜歡節目中水果奶奶和帽子叔叔之間的聊天嗎?

    8 你喜歡節目中水果奶奶說的故事嗎?

    9 你喜歡節目中到戶外參觀(消防隊及博物館)嗎?

    10 你喜歡節目中唱的歌嗎?(283 集是「我學會了」;315 集是

    「叉子歌」)

    11 你喜歡節目中唱的「大頭小眼睛」歌嗎?

    12 你喜歡跳跳兔的部分嗎?

    13 你喜歡節目中有大人帶小孩一起玩的部分嗎?

    14 你喜歡看節目中小朋友用叉子吃楊桃的部分嗎?

    15 你喜歡看節目中水果奶奶做事(如:玩拼圖、切紅豆糕)的

    部分嗎?

    16 你喜歡節目最後水果奶奶邊跳邊唱的那一段(水果和你說再

    見,冰淇淋一起說 bye-bye)嗎?

    17 你喜歡節目最後淇淇、淋淋告訴我們今天所學到的功課嗎?

    總計 12 題 15 題

    三、執行過程

    (一)預試

  • 16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研究者於 89.8.7.邀請三位中班、三位大班、一位小一、一位小二的兒童及兩

    位幼教老師到研究者家中,對施測流程與評量工具進行預試。表 3-4 詳述預試的

    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及因應的改善行動。

    表 3-4 預試所發現的問題及改善的行動

    預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採取的改善行動

    1 兒童樣本沒有編號,不方便登錄

    資料。

    製作號碼牌,施測一開始時,便將號碼牌配

    戴在兒童胸前明顯處,以方便登錄。

    2 兒童的聽覺記憶有限,在回答測

    驗卷時,當聽完第三個選項,已

    經忘了前面兩個選項是什麼?

    盡量用圖畫註明選項的答案,例如選項一的

    答案若是「房子」,就在 1 這個選項下畫出

    一個小房子。

    3 絕大部分的兒童樣本在調查其

    對節目是否「喜歡」時,多選擇

    「喜歡」,造成水果姊姊很忙

    碌,蛋糕姊姊很清閒的情況;兒

    童的等待時間很長。

    水果姊姊增為兩人(香蕉和草莓姊姊),並

    做明確的責任分工(例如:一人負責登錄男

    生的答案,另一人負責女生)。兒童回答完

    後,回到研究者面前,研究者再以聊天的方

    式詢問「你有沒有什麼話想對水果奶奶

    說?」並由蛋糕姊姊登錄兒童想告訴奶奶的

    話,以降低兒童等待的無聊感。

    4 雖經研究者解說,幼教老師對施

    測的流程及其所應扮演的角色

    仍不清楚。

    印製施測流程(表 2-2)數份,施測前發給

    參與的教師、家長每人一份,施測過程中可

    隨時參閱。

    (二)正式施測

    研究者首先就地區(北、中、南、東、離島)、城鄉別與種族(原、漢)等

    人口學變項進行立意抽樣,致電被抽中的兒童教育機構,與機構負責人或教師就

    本研究的目的、場地需求(需有播放 VHS 錄影帶的設備),兒童年齡限制(中班

    到小二的兒童)及施測流程等事項進行溝通,徵求對方同意後,訂定施測時間。

    研究剛開始進行時,研究者希望如果教育機構可以給研究者足夠長的施測時

    間(兩個半小時),就盡量讓兒童兩集節目都觀賞,以得到完整的資料。但實施

    幾次下來,發現兩個半小時的施測對注意力及體力有限的兒童(特別是幼稚園的

    幼兒)而言,時間太長。所以自第五次施測之後,每場施測只讓兒童觀賞一集節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17

    目,將施測時間縮短到一小時又十五分鐘。

    自八十九年七月至十月,研究者及助理共在台灣全省及澎湖離島進行十七場

    測試。施測記錄記錄詳表 3-5。

    表 3-5 施測記錄

    觀賞集數場

    日期 地點

    機構性質

    樣本

    人數 283 315

    說明

    01 89.8.7.

    下午

    台北市大安

    區研究者家

    8 預試。位於文教區,兒童均為漢人,

    無單親家庭。

    02 89.8.10

    台中市北區

    兒童美語補

    習班

    9 位於文教區,收費中等。家長多為上

    班族。兒童均為漢人,無單親家庭。

    03 89.8.11

    上午

    台中縣潭子

    鄉私立幼稚

    13 位於工業區,貴族幼稚園。家長多為

    加工區之高階主管、行政人員、地主、

    教師。兒童均為漢人,3 人來自單親

    家庭。

    04 89.8.11

    下午

    台中市東區

    安親班

    13 位於老舊社區,收費較低。家長多為

    小型重工業(螺絲、鋼管、鐵管)工

    廠工人。兒童均為漢人,3 人來自單

    親家庭。

    05 89.8.17

    下午

    台北市大安

    區私立幼稚

    12 位於文教區,收費中等。家長均為上

    班族,任職外商、銀行等機構。兒童

    均為漢人,無單親家庭。

    06 89.8.18

    上午

    花蓮縣萬榮

    鄉鄉立托兒

    11 招收萬榮鄉幼兒。家長職業以農、水

    泥、模板工,軍公警為主。兒童均為

    泰雅族,無單親家庭。

    07 89.8.18

    下午

    花蓮縣玉里

    鎮私立幼稚

    10 教會附設幼稚園,依據縣政府公告標

    準收費。家長多任公職,少數自己經

    商。兒童多為漢人(有一位布農平地

    山胞),無單親家庭。

    08 89.8.18

    花蓮縣卓溪

    鎮太平村教

    10 基督教長老教會。家長職業以農、公、

    水泥、模板工為主。兒童均為布農族,

    無單親家庭。

  • 18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

    09 89.8.19

    上午

    花蓮縣秀林

    鄉鄉立托兒

    8 招收秀林鄉幼兒。家長職業以農、工、

    軍、公、警為主。兒童均為泰雅族,1

    人來自單親家庭。

    10 89.8.25

    上午

    高雄縣鳳山

    市私立幼稚

    14 位於眷村附近,收費中等。家長多為

    軍公教人員,亦有任職證券、保險等

    服務業。兒童均為漢人,無單親家庭。

    11 89.8.25

    下午

    高雄縣大寮

    鄉私立幼稚

    12 位於眷村附近,收費中等。家長多為

    軍公教人員。兒童均為漢人,無單親

    家庭。

    12 89.8.25

    高雄市三民

    區某家庭

    4 位於後火車站。家長為上班族、家管

    或自營生意。兒童均為漢人,2 人來自

    單親家庭。

    13 89.9.7

    上午

    台中縣大肚

    鄉公立國小

    34 位於產業道路旁。家長職業多務農或

    擔任鋼鐵業勞工,教育程度不高。樣

    本中一人為單親家庭,一位為阿美族

    平地山胞,

    14 89.9.19

    上午

    台北縣蘆洲

    市公立國小

    34 工業區。家長多為中南部北上工作

    者。七成的家長是工人或做小生意。

    兒童均為漢人,2 人來自單親家庭。

    15 89.9.29

    上午

    台北縣蘆洲

    市公立國小

    附幼

    30 工業區。家長多為中南部北上工作

    者。七成的家長是工人或做小生意。

    兒童均為漢人,無單親家庭。

    16 89.10.3

    下午

    澎湖縣馬公

    市公立國小

    附幼

    29 位於馬公市行政中心,為馬公市重點

    學校。家長多為公教人員或經商。兒

    童均為漢人,3 人來自單親家庭。

    17 89.10.3

    下午

    澎湖縣馬公

    市才藝班

    14 位於馬公市商業區。家長多為公教人

    員或經商。兒童均為漢人,無單親家

    庭。

    四、資料處理 本研究之量化資料(專心觀賞情形、理解情形、喜歡程度)由助理登錄數據,

    研究者以 Excel97 進行統計分析。所採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次數分配、平均數、標

    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兩個百分比差異的顯著性考驗。質性資料(為什麼喜歡?為

    什麼不喜歡?)由助理及研究者歸納整理,以嘗試探索其中的重要意義。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19

    肆、研究發現

    為回答本研究的三個主要待答問題(節目的吸引力、兒童對本節目的喜歡程

    度與理解情形),研究者於八十九年七月至十月間,觀察、測驗、訪問了 264 名兒

    童。其發現如下。

    一、《水果冰淇淋》節目對兒童的吸引力 研究者先分別呈現 283 集與 315 集的分析結果,再做整體的說明。

    (一)「兒童是否專心觀賞節目」的分析結果(283 集)

    研究者將 99 位兒童在觀賞第 283 集節目時的面部表情以 V8 錄影下來,以「觀

    賞注意力登錄表」登錄兒童的觀賞情形,並對登錄的資料加以分析。發現兒童在

    觀賞第 283 集《水果冰淇淋》節目時,其專心觀賞的人數百分比極高;專心觀賞

    節目的人數百分比經常維持在九成五或以上,至少也有將近九成。

    整體而言,當兒童在觀賞節目時,最專心觀賞的單元前三名依序是奶奶完成

    拼圖、故事(含故事製造機)及奶奶與淇淇淋淋對話;其專心觀賞的人數百分比

    均在九成五以上。相對的,兒童較不專心觀賞的單元則集中在片尾部分,即淇淇

    淋淋複習今日重點及片尾曲,其專心觀賞的人數百分比亦接近九成(詳表 4-1)。

    表 4-1 兒童 (N=99) 在觀賞第 283 集節目時的專心程度

    283 集節目單元 觀賞時段之登錄碼

    (請參腳本)

    全體兒童(N=99)

    專心觀賞人數 %

    專心觀賞人數%

    排序

    奶奶完成拼圖的過程 34-57,67-80 .9605 1

    故事(含故事製造機) 4-5,6-33 .9597 2

    奶奶與淇淇淋淋對話 1-3,86-94 .9457 3

    MTV(我學會了) 81-85 .9455 4

    跳跳兔 58-66 .9346 5

    片尾曲 95-96,98-101 .9004 6

    淇淇淋淋複習今日重點 97 .8889 7

    (二)「兒童是否專心觀賞節目」的分析結果(315 集)

  • 20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研究者分析 92 位兒童在觀賞第 315 集節目時的 V8 錄影帶,發現兒童的專心

    程度極高;專心觀賞節目的人數百分比均在九成以上。整體而言,當兒童在觀賞

    315 集節目時,最專心觀賞的單元前三名依序是 MTV(叉子歌)、戶外參觀、奶奶

    的獨白及親子律動(最後兩個單元的百分比相同);上述這四個單元的專心觀賞

    人數百分比均在九成七以上。兒童較不專心觀賞的單元則多集中在片尾部分,即

    片尾曲、小朋友唱歌(大頭小眼睛)與淇淇淋淋複習今日重點;但其專心觀賞的

    人數百分比亦在九成一以上(詳表 4-2)。

    表 4-2 兒童(N=92)在觀賞第 315 集節目時的專心程度

    315 集節目單元 觀賞時段之登錄碼

    (請參腳本)

    全體兒童(N=92)

    專心觀賞人數%

    觀賞人數

    %排序

    MTV(叉子歌) 62-67 .9908 1

    戶外參觀 5-24 .9802 2

    奶奶獨白 1-4,50-51,73 .9707 3

    親子律動 52-57 .9707 3

    幼兒示範使用餐具 68-72 .9667 5

    來賓(音效師叔叔)與奶奶的對話 74-88 .9571 6

    奶奶與淇淇淋淋對話 25-29,33-49,58-61 .9373 7

    淇淇淋淋複習今日重點 91 .9310 8

    小朋友唱歌(大頭小眼睛) 30-32 .9275 9

    片尾曲 89-90,92-99 .9138 10

    (三)整體說明

    經研究者分析 99 位兒童在觀賞第 283 集節目及 92 位兒童在觀賞第 315 集節

    目時的 V8 影帶,發現兒童在觀賞《水果冰淇淋》節目時的專心程度極高,各單

    元專心觀賞的人數百分比經常在九成五以上。

    整體而言,節目中較能吸引兒童專心觀賞的單元有故事(含故事製造機)、

    奶奶的演出、戶外參觀、親子律動及 MTV。相對的,兒童較不專心觀賞的單元規

    律的出現在在片尾的部分,即淇淇淋淋複習今日重點及片尾曲。但其專心觀賞的

    人數百分比亦接近九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兒童感受到節目已接近尾聲,在觀賞

    完近三十分鐘長的節目後而有的自然生理反應(伸懶腰,與同伴講話,嬉戲等)。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21

    另外,315 集中,幼稚園小朋友表演唱歌的部份經訪談後研判是因為其情境與觀

    賞兒童的學校環境相似,故未能吸引兒童的注意。

    二、兒童是對《水果冰淇淋》節目的喜歡程度 當兒童觀賞完節目後,研究者以遊戲的方式,訪問兒童對整體節目及節目中

    各種呈現型態是否喜歡,並請他們說出原因。讀者可以由表 4-3 看出九成四以上

    的兒童喜歡《水果冰淇淋》這個節目;九成三以上的兒童喜歡水果奶奶。

    在節目各個單元中,最受兒童歡迎的單元包括親子律動、片頭曲、奶奶說故

    事、戶外參觀、奶奶與特別來賓的對話(喜歡以上各單元的兒童人數均介於八成

    五至九成之間)。有八成至八成四的兒童奶喜歡奶與淇淇淋淋的對話及 MTV。有

    七成至八成的兒童喜歡淇淇淋淋複習重點、奶奶自言自語、奶奶做事、片尾曲、

    小朋友示範使用餐具等單元。喜歡程度排名殿後的是小朋友現場唱歌(大頭小眼

    睛)、跳跳兔單元,喜歡該單元的人數百分比降到六成。另外,有六成的兒童曾

    經看過《水果冰淇淋》節目,但有四成的兒童從未看過本節目。

    表 4-3 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節目的喜歡程度一覽表

    原問卷題號、題目(答題人數) 喜歡的

    人數%

    不喜歡

    的人數%

    3. 你喜歡《水果冰淇淋》這個節目嗎?(193) 94.30 5.70 1

    1. 你喜歡水果奶奶嗎?(146) 93.15 6.85 2

    13.你喜歡節目中有大人帶小孩一起玩的部分嗎?(親子律

    動)(119)

    88.23 1 1 . 7 6 3

    4. 你喜歡《水果冰淇淋》節目一開始的時候所唱的歌(告

    訴你一個大秘密,水果冰淇淋喜歡你…)嗎?(198)87.88 12.12 4

    8. 你喜歡節目中水果奶奶說的故事嗎?(114) 85.96 1 4 . 0 4 5

    9. 你喜歡節目中到戶外參觀(消防隊及博物館)嗎?(119) 85.71 1 4 . 2 9 6

    7. 你喜歡節目中奶奶和帽子叔叔之間的聊天嗎?(118) 85.59 14.41 7

    5. 你喜歡節目中水果奶奶和淇淇、淋淋之間的聊天或討論

    嗎?(195)

    84.62 15.38 8

    10.你喜歡節目中唱的我學會了歌和叉子歌嗎?(164) 82.32 1 7 . 6 8 9

    17.你喜歡節目最後淇淇、淋淋告訴我們今天所學到的功課

    嗎?(191)

    78.01 21.99 10

  • 2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6. 你喜歡節目中水果奶奶自己對自己說話嗎?(164) 76.83 23.17 11

    15.你喜歡看節目中水果奶奶做事(如:玩拼圖、切紅豆糕)

    的部分嗎?(162)

    75.93 24.07 12

    16.你喜歡節目最後水果奶奶邊跳邊唱的那一段(水果和你

    說再見,冰淇淋一起說 bye-bye…)嗎?(195) 74.36 25.64 13

    14.你喜歡看節目中小朋友用叉子吃楊桃的部分嗎?(104)71.15 2 8 . 8 5 1 4

    11.你喜歡節目中唱的「大頭小眼睛」歌嗎?(119) 69.75 3 0 . 2 5 1 5

    12.你喜歡跳跳兔嗎?(113) 66.37 3 3 . 6 3 1 6

    2. 今天之前,你有沒有在電視上看過《水果冰淇淋》?

    (202)

    60.40%

    答有

    39.60%答

    沒有

    --

    因字數限制,僅報告最受兒童歡迎(及最不受兒童童歡迎)的三個項目的原

    因(表 4-4 至 4-5)。這些原因是按提出者的人數多寡排序。

    表 4-4 喜歡《水果冰淇淋》節目、水果奶奶及親子律動單元的原因

    序號 《水果冰淇淋》 水果奶奶 親子律動單元

    1 好看 水果奶奶人很好\脾氣好 火車過山洞好好玩

    2 好笑 我喜歡看電視 在紙箱鑽洞好好玩

    3 喜歡聽奶奶講故事 水果奶奶很可愛 喜歡玩

    4 覺得奶奶的動作很好笑 奶奶長的很漂亮 很好看

    5 好吃 喜歡聽水果奶奶講故事 好聽

    6 沒看過還想再看 很好笑 有趣

    7 有趣 影片很好看 大人有帶我去坐火車

    8 喜歡看歌曲時的畫面 男生變女生,很好玩 我想去玩像真的一樣

    9 很棒 水果奶奶會做好吃的東西 很好笑

    10 其他(可以學著懂事、水

    果奶奶在拼圖時不小心

    掉下來很好笑、喜歡聽

    歌、奶奶會做好吃的東

    西、媽媽播給我看的、水

    果奶奶有耐心拼圖、有創

    意、影片很豐富、教東西

    給我們、會帶到別的地

    方、水果奶奶的頭髮漂

    亮)

    其他 (媽媽帶我去買冰淇

    淋、演戲很好看、很棒、

    喜歡奶奶的聲音、水果奶

    奶對淇淇淋淋很好、喜歡

    她的頭髮、水果奶奶的水

    果很好吃、我喜歡水果奶

    奶的冰淇淋)

    其 他 ( 小 朋 友 很 快

    樂、大人在前面可以

    親一下、可以學到舞

    蹈、很精采)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23

    表 4-5 不喜歡看小朋友示範用叉子吃楊桃、聽「大頭小眼睛」歌

    及跳跳兔單元的原因

    序號 小朋友示範用叉子吃

    楊桃

    「大頭小眼睛」歌 跳跳兔單元

    1 不好看 不好聽 很無聊(沒有卡通及

    演戲)

    2 不喜歡吃楊桃 很無聊(沒有卡通及演戲) 不好看

    3 不需要他們示範自己

    在家也會吃

    不喜歡幼稚園的小朋友唱

    舞跳的不好

    4 很無聊 木魚敲到手會痛 跳跳兔很醜

    5 討厭那些小朋友 小朋友很大頭 跳跳兔的耳朵很奇怪

    6 跳跳兔臉上髒髒的不

    好看

    三、兒童對《水果冰淇淋》節目內容的理解程度 第 283 集及第 315 集的理解程度測驗卷都是七題。其中第一及第二題是測驗

    兒童是否掌握住節目的主旨;第三及第四題是考兒童對節目細節的判斷與記憶;

    第五題是音樂考題,考的是聽覺方面的記憶;第六及第七題則是詢問兒童是否有

    類似節目中的經驗,以判斷節目所討論的議題是否與兒童的世界接軌。

    有 149 位兒童在觀賞過第 283 集節目後回答了理解程度測驗卷,其答對的的

    人數百分比依序是第四、一、五、二及三題。回答「有」相關經驗的兒童約有五

    到六成。詳表 4-6。

    表 4-6 兒童答對各題(或有相關經驗)的人數百分比(283 集)

  • 2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題號(測

    驗內容)

    4(細節) 1(主旨) 5(音樂) 2(主旨) 3(細節) 6(經驗) 7(經驗)

    全體兒童

    (N=149)

    1.0000 .9128 .6711 .5369 .5369 .5369 .5973

    整體而言,每一位兒童都答對了第四題(羊媽媽出門,買了什麼回來給小

    羊?)。這個故事的細節之所以讓每一位小朋友印象深刻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節

    目中有個冰淇淋融化一直往下滴的特寫鏡頭及故事中羊媽媽氣急敗壞的催促聲

    (快開門,冰淇淋都快融化了!)。 兒童在第一題(這個節目教導我們玩拼圖時,

    要怎樣?)上的答對率也高達九成一,或許是因為整個節目中一直聽到水果奶奶

    不停的重複「玩拼圖要有耐心,不可以隨便發脾氣」這句話。第五題是音樂題,

    兒童需要聽三段 MTV 的歌曲(每段約 30 秒),並由其中選出剛剛在節目中聽過

    的那一段,是一個聽覺記憶的考題,有六成七的兒童選出正確的答案。

    兒童在第二題(小羊的故事教導我們要怎樣?)及第三題(節目中拼圖共被

    打翻了幾次?)的答對率偏低,只有約五成。在第二題上,接近半數的兒童未能

    正確的分辨故事的主旨(自己一個人在家時,不可以隨便開門)與情節(一個人

    在家,有一位朋友來家裡與自己作伴)。在第三題上,絕大多答錯者的答案較正

    確的次數(3 次)多一次,可能他們把差一點打翻的那一次(奶奶起身接電話)

    也算進去了。

    以經驗而言,約有五成至六成的兒童表示自己有過類似節目內的經驗(做一

    件東西,做到一半或快完成時被破壞的經驗;大人不在家的,只有小孩在家的經

    驗)。

    有 139 位兒童在觀賞過第 315 集節目後回答了理解程度測驗卷,其答對的的

    人數百分比依序是第四、二、三、一及五題。接近七成的兒童曾經有過節目中的

    所提事件的經驗(第六題),近九成的兒童覺得節目中所示範的音效製作是一件

    好玩的事(第七題)。詳表 4-7。

    表 4-7 兒童答對各題(或有相關經驗)的人數百分比(315 集)

    題號(測

    驗內容)

    4(細節) 2(主旨) 3(細節) 1(主旨) 5(音樂) 6(經驗) 7(認同)

    全體兒童

    (N=139 )

    .9137 .8417 .8129 .7554 .7338 .6763 .8849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25

    整體而言,九成以上的兒童都答對了第四題(帽子叔叔用什麼東西做出馬跑

    步的聲音?)。這個故事的細節之所以讓每一位小朋友印象深刻的原因,或許是

    因為節目中帽子叔叔兩次用碗在茶几上做出馬跑步的聲音,而且聲音確實也很逼

    真,所以讓兒童印象深刻。 兒童在第二題(哪一種工作的人會用像綠豆、玻璃

    紙等的東西,做出不同的聲音?)上的答對率也高達八成四,或許是因為兒童知

    道不可能是另一個答案,消防員(大部份的兒童在幼稚園就知道消防員這個名

    詞,以及他們的工作性質),所以用消去法得到正確的答案。兒童在第三題(水

    果奶奶小的時候,曾經玩鞭炮,不小心燒壞鄰居的什麼?)上的答對率也高達八

    成一,表示他們蠻仔細的觀賞節目,所以記得奶奶說的這個細節。

    兒童在第一題(地震來的時候,要怎樣?)上的答對率約為七成五。或許是

    因為錯誤的選項設計得太吸引人了(開門,免得小偷跑進來,偷走我們的東西。)

    第五題是音樂題,兒童需要聽三段 MTV 的歌曲(每段約 30 秒),並由其中選出

    剛剛在節目中聽過的那一段,是一個聽覺記憶的考題,有七成三的兒童選出正確

    的答案。

    經由五種人口變項(居住地、種族、家庭狀況、年齡、性別)的比較,發現

    各組在下列各題上答「對」(或「有」)的人數百分比有顯著差異。詳表 4-8。

    表 4-8 答「對」(或「有」)的人數百分比有顯著差異的考題 (283 及 315 集)

    283 集 315 集

    第一題(主旨) 學習管道:觀賞戲劇演出

    城市 > 鄉鎮

    低年級 > 幼稚園

    學習管道:戶外參觀

    漢人 > 原住民

    低年級 > 幼稚園

    第二題(主旨) 學習管道:聆聽故事

    城市 > 鄉鎮

    單親 > 雙親

    漢人 > 原住民

    女性 > 男性

    學習管道:聆聽對話

    低年級 > 幼稚園

    女性 > 男性

    第三題(細節) 無任何兩組達顯著差異 漢人 > 原住民

    低年級 > 幼稚園

    第四題(細節) 無任何兩組達顯著差異 漢人 > 原住民

    低年級 > 幼稚園

    第五題(音樂) 低年級 > 幼稚園 漢人 > 原住民

  • 26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低年級 > 幼稚園

    第六題(經驗) 單親 > 雙親

    低年級 > 幼稚園

    原住民 > 漢人

    第七題(經驗) 城市 > 鄉鎮

    低年級 > 幼稚園

    女性 > 男性

    由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女性兒童較男性兒童擅長經由語文的管道(奶奶所講的

    故事、奶奶與特別來賓的對話)學到事情。與幼稚園兒童比較,低年級兒童在主

    旨的掌握度上、細節的記憶上及 MTV 歌曲的辨認表現上均較優秀。

    另外,在 283 集第 2 題(小羊的故事教導我們什麼?)上有四組兒童在這一

    題的答對率上達到顯著差異(即城市兒童顯著高於鄉鎮兒童,單親家庭兒童顯著

    高於一般家庭兒童,漢人兒童顯著高於原住民兒童,女性兒童顯著高於男性兒

    童)。身為居住在城市地區的幼兒母親,研究者在觀賞小羊的故事(教導幼兒獨

    自一人在家,有人按門鈴時如何應對)時,覺得很感謝製作單位肯用心探討這個

    題目。事實上,研究過程中,都市地區許多陪同幼兒觀賞過 283 集的家長、老師

    也都很肯定這個議題。

    然而,在花蓮縣秀林鄉施測時,研究者深深感受到城鄉與漢原之間的差異。

    小羊故事的主旨,「自己一個人在家時,不可以隨便開門」對秀林鄉的原住民幼

    兒而言,似乎是一個迥異於他們生活氛圍的陌生議題,他們幾乎全都選擇另外一

    個選項,「自己一個人在家時,可以請朋友來家裡作伴」。當地的幼教老師及家長

    反應,小羊故事中「按電鈴」、「機智的小羊出一些只有媽媽才知道答案的問題,

    考驗門外的人是否真的是媽媽」的情節與當地的生活形態極不相同。當地人(全

    是泰雅族原住民)住的全是平房,每一戶人家白天幾乎都是不鎖門、不關門,大

    家互相熟識,經常自由進出鄰居家中。事實上,研究團隊在抵達托兒所前,由於

    路況不熟,車子在鄉裡來回繞了幾圈,立刻引起當地居民的注意,車行經過之處,

    人人投以注目禮;他們很清楚知道我們不是本地人。

    再以常理判斷,單親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似乎有較多的機會面臨「只有

    小孩在家」的情境,所以這個故事較符合其生活經驗。這或許可以解釋單親兒童

    在這一題上的答對率較一般家庭兒童高。由於社區居住型態(城市 vs.鄉鎮)及家

    庭狀況(漢人 vs.原住民,單親 vs.一般家庭)的差異,導致人口學變項上出現顯

    著差異,顯現小羊的故事對每一位兒童並不都有意義。若製作單位立意要做出一

    個「照顧到台灣全體幼兒需求」的兒童節目,則仍需對人口學變項上各團體幼兒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27

    的生活氛圍多加瞭解,才能做出對不同族群、團體幼兒都有意義的節目。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為使國人自製之兒童電視節目,《水果冰淇淋》,能夠更吸引兒童觀眾,更符

    合兒童觀眾的興趣,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委託研究者於民國八十九

    年七月至十月間執行該節目的形成性評鑑研究。研究者觀察、測驗、訪問了台灣

    地區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及澎湖離島等地共兩百六十四位幼稚園中班、大班

    及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以下是三項重要的研究發現。

    (一)經研究者分析 99 位兒童在觀賞第 283 集節目及 92 位兒童在觀賞第 315

    集節目時的 V8 影帶,發現兒童在觀賞《水果冰淇淋》節目時的專心程度極高,

    各單元專心觀賞的人數百分比經常在九成五以上。整體而言,節目中較能吸引兒

    童專心觀賞的單元有故事(含故事製造機)、奶奶的演出、戶外參觀、親子律動

    及某些 MTV。相對的,兒童較不專心觀賞的單元則重複出現在在片尾的部分,即

    淇淇淋淋複習今日重點及片尾曲。但其專心觀賞的人數百分比亦接近九成。其原

    因可能是因為兒童感受到節目已接近尾聲,在觀賞完近三十分鐘長的節目後而有

    的自然生理反應(伸懶腰,與同伴講話,嬉戲等)。另外,315 集中,幼稚園小朋

    友表演唱歌的部份或許是因為其情境與觀賞兒童的學校環境相似,故未能吸引兒

    童的注意。

    (二)九成四以上的兒童喜歡《水果冰淇淋》這個節目;九成三以上的兒童

    喜歡水果奶奶。在節目各個單元中,最受兒童歡迎的單元包括親子律動、片頭曲、

    奶奶說故事、戶外參觀、奶奶與特別來賓的對話(喜歡以上各單元的兒童人數均

    介於八成五至九成之間)。有八成至八成四的兒童喜歡奶奶與淇淇淋淋的對話及

    MTV。有七成至八成的兒童喜歡淇淇淋淋複習重點、奶奶自言自語、奶奶做事、

    片尾曲、小朋友示範使用餐具、小朋友現場唱歌(大頭小眼睛)等單元。喜歡程

    度排名殿後的是跳跳兔單元,喜歡該單元的人數百分比為 66.37。另外,有六成的

    兒童曾經看過《水果冰淇淋》節目,但有四成的兒童未曾看過本節目。

    (三)一般而言,有八成到九成的兒童能夠掌握節目的主旨,但是當考題出

    得較為狡猾一些時(例如:315 集考卷的第一題有非常吸引人的錯誤選項,「地震

    來時要關門,免得小偷跑進來偷走我們的東西」),答對的人數下降至七成五。只

  • 28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有半數的兒童有能力正確的區分故事的主旨與情節(283 集考卷的第二題)。關於

    細節的記憶,全距很大,如果是畫面逼真、聲音生動,而且又是幼兒熟悉或關心

    的事情(283 集第四題,羊媽媽買什麼回來給小羊吃?)那麼答對率可達百分之

    百。相對的,如果需要綜觀整個節目才能回答的題目(283 集第三題,拼圖共被

    打翻了幾次?),兒童的答對率就下降到五成。

    在音樂考題(聽覺記憶)上,低年級學童的答對率顯著高於幼稚園兒童,兩

    組間的顯著差異穩定的出現在兩集的考卷上,低年級兒童在主旨的掌握度上、細

    節的記憶上及 MTV 歌曲的辨認表現上均較優秀。女性兒童較男性兒童擅長經由

    語文的管道(奶奶所講的故事、奶奶與帽子叔叔的對話)學到事情。當被問及本

    身是否曾有節目中的經驗(例如:做一件東西,做到一半或快完成時被破壞)時,

    答有的人數百分比大約有五到六成。

    二、 建議

    由上述的研究發現可知,兒童相當肯定《水果冰淇淋》節目。然而,為使更

    多人有機會可以看到更精緻的《水果冰淇淋》節目,研究者綜合受試的反應,提

    出下列三項關於節目推廣與製作的建議。

    (一)公視應該設法讓社會清楚知道《水果冰淇淋》節目的播出時段與頻道。

    當研究者在全省各地與澎湖接洽施測時,人們通常的反應是「喔,我知道水

    果奶奶。很有名啊!」,但是只有少數人清楚知道節目的正確名稱(許多人誤以

    為節目的名稱就是「水果奶奶」)、播出頻道與時段。然而,觀賞過本節目的成人

    (陪同兒童觀賞的教師或家長)紛紛向研究者詢問播出頻道與時段或是否有節目錄

    影帶可以訂購。所以,研究者建議公視應該設法讓社會清楚知道《水果冰淇淋》

    節目的播出時段與頻道。

    在有線電視系統上,公視是第 53 頻道,與一般大眾所熟知的四家無線電視

    頻道(通常被設定為第 6、8、10、12 頻道)距離很遠,已喪失地利。且有線電視

    系統常動輒近百個頻道,閱聽大眾必須熟知節目播出的時段與頻道,才有可能忠

    誠的收看本節目。

    (二)節目中「跳跳兔」、「小朋友表演唱歌(大頭小眼睛)」等單元可再改

    進設計。

    幼兒對節目中跳跳兔與幼稚園小朋友表演唱歌(大頭小眼睛)的專心觀賞程

    度偏低。而其喜歡程度最低的三個單元,依序是跳跳兔、小朋友表演唱歌(大頭

    小眼睛)及小朋友示範用叉子吃楊桃。兒童對這三個單元的反應普遍覺得無聊(沒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29

    有卡通及演戲或是不必他們示範,我自己也會吃)、跳的不好、唱得不好聽等。

    (三)製作單位在決定節目所欲傳達的教學重點時,宜多了解不同族群、團

    體幼兒的生活經驗與氛圍;並應於節目中適度的重複呈現。

    如第四章第三節所述,在決定節目所欲傳達的教學重點,製作單位宜考量重

    要的人口學變項(例如:居住地、種族、性別、家庭狀況、年齡等),深入瞭解

    不同族群、團體幼兒的生活經驗與氛圍,才能找出對這些幼兒有意義的教學重

    點。另外,在傳授教學重點的做法上,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由淇淇、淋淋(布偶)

    在節目結束前以對話的方式,用三十秒的時間複習今日重點。但由注意力的數據

    分析可知,兒童在觀賞完近三十分鐘長的節目後常有伸懶腰、與同伴講話、嬉戲

    等行為,「淇淇淋淋複習今日重點」是兒童較不專心觀賞的單元。所以,製作單

    位宜另行構思教學重點的有效傳達途徑。由理解程度的數據分析可知,兒童對節

    目中重複出現的訊息(例如:283 集中奶奶常重複說「玩拼圖要有耐心,不可以

    隨便發脾氣」這句話。)記憶效果佳。所以,重複呈現可能是一種有效傳達教學

    重點的途徑。

    參考書目 小牛津國際文化譯(1998)。風城農場(叢書)。台北:小牛津國際文化。

    吳翠珍(1995)。國內自製兒童節目內容呈現方式與學習效果研究報告(電視文化研究叢

    書 6)。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Anderson, D. R., & Levin, S. (1976). Young children’s attention to “Sesame Street”. Child

    Development, 47, 806-811.

    Bernstein, L. J. (1977). Measuring the appeal of children’s television: A review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finding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 New

    York.

    Dwyer, M. C. (1982). Evaluation of “Reading Rainbow”. (Research Report). Hampton,

    NH: RMC Research Corp.

    Flagg, B. N. (1990). Formative evalu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ikuta, R. et. al. (1987). Formative research on television programs, “Word Game”,of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 young children in Japa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NHK,

  • 30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Media Research Group for the Study of Two-Year-Olds, Tokyo, Japan.

    Palmer, E. L. (1974). Formative research in the production of television for children. In D.

    Olson (Ed.) Media and symbols: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pp.303-329).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rsons, P. et. al. (1981). “Today’s Special”: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two pilot programs

    (Report No. 5-1981). Toronto, Ontario, Canada: Ontario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Rockman, S. & Auh, T. (1976).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Self Incorporated” programs.

    (Rep. No. 30). Bloomington, IN: Agency for Instructional Television.

    Schauble, L. (1976). The “Sesame Street” distractor method for measuring visual atten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 New York.

    致 謝

    感謝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基金會給研究者這個機會,將教學媒體發展的理

    論落實在兒童電視節目製作的實務中。

    研究者感謝古美婷、楊雅婷、楊純雅及葉凌秀等四位研究助理在本研究過程

    中的協助。古美婷在評量工具的研發,施測流程的設計與花蓮場次的連絡工作上

    盡了很大的心力,也投入資料的收集工作。楊雅婷及楊純雅負責量化與質化資料

    的收集、登錄與輸入。楊雅婷並協助執行統計分析與結案的行政事務,是得力的

    助手。葉凌秀則參與高雄、台北及澎湖等場次的資料收集。

    感謝好友林佳蓉博士對本文初稿提出的修正建議。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31

    附 錄 一、觀賞注意力登錄表

    觀看日期: 觀看地點:

    觀看集數: □ 283 集 □ 315 集 登錄員姓名:

    兒童流水號:

    片頭曲唱完,等待一分鐘,開始展示第一張圖片,之後每隔 15 秒展示一張圖片,

    直到片尾曲唱完。序號 01 的時間點為第二張圖片開始展示時(即片頭曲結束後

    第一分十五秒那個時間點)。

    序號 時間 電視 圖片 其他 序號 時間 電視 圖片 其他

    01 00:15 31 07:45

    02 00:30 32 08:00

    03 00:45 33 08:15

    04 01:00 34 08:30

    05 01:15 35 08:45

    06 01:30 36 09:00

    07 01:45 37 10:00

    08 02:00 38 10:15

    09 02:15 39 10:30

    10 02:30 40 10:45

    11 02:45 41 11:00

    12 03:00 42 11:15

    13 03:15 43 11:30

    14 03:30 44 11:45

    15 03:45 45 12:00

    16 04:00 46 12:15

    17 04:15 47 12:30

    18 04:30 48 12:45

    19 04:45 49 13:00

    20 05:00 50 13:15

    21 05:15 51 13:30

    22 05:30 : :

    23 05:45 : :

    24 06:00 : :

  • 3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25 06:15 : :

    26 06:30 : :

    27 06:45 98 25:30

    28 07:00 99 25:45

    29 07:15 100 26:00

    30 07:30 101 26:15

    二、283 集理解情形考題及解答

    1. 這個節目教導我們玩拼圖時,要怎樣? (1) 要有耐心,不可以發脾氣。

    (2) 要先拼邊邊的部分。

    2. 小羊的故事教導我們要怎樣?

    (1) 自己一個人在家時,不可以隨便開門。

    (2) 自己一個人在家時,可以請朋友來家裡作伴。 3. 請問在節目中,拼圖一共被打翻了幾次呢?3 次 4. 請問羊媽媽出門買什麼給小羊呢?

    (1) 水果 (2) 冰淇淋 (3) 蛋糕

    5. 現在我們聽錄音帶,你在這一集中聽到哪一首歌呢?請圈出來。 (1) 水果恰恰 (2) 我學會了 (3) 小麻雀當哥哥

    每段旋律為時約 30 秒,都是挑選歌詞開始的第一段。

    6. 你有沒有做一件東西,做到一半或快完成時被破壞的經驗? 7. 你有沒有大人不在家的經驗(只有小孩在家的經驗)?

    三、315 集理解情形考題及解答

    1. 地震來的時候,要怎樣? (1) 關門,免得小偷跑進來,偷走我們的東西。 (2) 開門,免得被關在房間裡,出不來。

    2. 哪一種工作的人會用像綠豆、玻璃紙等的東西,做出不同的聲音? (1) 消防員 (2) 音效師

    3. 水果奶奶小的時候,曾經玩鞭炮,不小心燒壞鄰居的什麼呢…?

  • 《水果冰淇淋》兒童電視節目之形成性評鑑研究 33

    (1) 房子 (2) 花園 (3) 菜園

    4. 帽子叔叔用什麼東西做出馬跑步的聲音? (1) 綠豆 (2) 竹管 (3) 碗

    5. 現在我們聽錄音帶,你在這一集中聽到哪一首歌呢?請圈出來。 (1) 收拾碗筷歌 (2) 叉子歌 (3) 湯匙歌

    每段旋律為時約 30 秒,都是挑選歌詞開始的第一段。

    6. 你有沒有聽過有人在談地震或火災的事? 7. 你會不會覺得用一些東西做出不同的聲音,很好玩?

  • 34 Journal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Vol. ⅩⅣ

    Formativ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Fruit Ice Cream》,

    A Taiwanese Children’s Television Program

    Nay-ching Nancy Ty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formative evaluation research w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 a children’s educational television program developed by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P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ttraction of viewers’ attention, the appea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rogram, the research team sampled a total of 264 children from 15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observation of children’s viewing behavior (under the revised Palmer’s distractor technique condition), structured interview and paper-and-pencil test o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gram. Thre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reported below.

    This program successfully attracted children attention. In general, those units that won children’s attention include story time, the drama played by fruit grandma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program), field trip, parent/child exercises and MTV. The concentration rates of sampled children on these mentioned units were above 95%. The units children paid least attention to appeared regularly at the end of the program, i.e., puppies’ review of today’s lesson and the postlude.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rates of these two units still approached 90%.

    Ninety-four percent of the interviewed children claimed that they enjoyed watching this program; while 93% liked the fruit grandma character. Parent/child exercises, prelude, story time, field trip, and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fruit grandma

    ∗ Nay-ching Nancy Tya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 Journal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Vol. ⅩⅣ(Sep. 2001)1~34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35

    and the guest were among the top five most appealing units of this program. Eighty-five to ninety percent of the interviewed children claimed that they liked these mentioned units. The units that were least charming to children were singing performance by kindergarten children and the jumping rabbit units (a rabbit character dancing with the music along with several children dressing up like carrots), which won only 70% of the interviewed children’s vote. Children criticized that these two units were “boring” and didn’t like the appearance of the rabbit character. Forty percent of the children had never watched this program, Fruit Ice Cream, before.

    The messages that appeared repeatedly during the program was remembered better than those appeared just once. The correct rates were 91% and 75% respectively. Female children learn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male children through linguistics channels, such as story telling, conversation between grandma and the guests. Children from city and single-parent families were more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the gist of the story from its plot than children from country and normal families. Compared to kindergarten children, lower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test of program gist, detail memorization as well as music recognition.

    In summary, this program, Fruit Ice Cream, successfu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ost children viewers. Children viewers found most of the program units appealing, and learned lessons from this program. Three suggestions were made based upon findings. 1. PTS should let more audience know the showing time and channel of this program. 2.The jumping rabbit and the singing performance units should be redesigned. 3.When making the decision as to what should be taught in the program, and how the production team should consider children’s varied backgrounds,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s of living areas, ethnic groups, genders, living experiences and atmospheres. The gist of the lesson should be addressed repeatedly and skillfully throughout the program.

    Key words: children’s educational television program, formative evaluation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