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3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l-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Page 2: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1915-2010

Page 3: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Page 4: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主任委员

钟南山

副主任委员

吴明江 刘雁飞

委员

白书忠 祁国明 韩晓明

罗 玲 杨 民 吴玉普

王永明

主 编

张圣芬

副主编

陈清森

编 辑

马素云 栾伟伟

撰 稿

陈清森 张圣芬

图片翻拍

栾伟伟

学会档案支持

李晓云 王秀珍

设 计

万风堂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

主持设计

薛 亮 赵 博

印 刷

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编纂组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下简称《会史概览》)是

一本文图并重,意在反映中华医学会近一个世纪发展概貌

的画册。学会95年,历经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

史时刻和转折;其为发展和振兴祖国医药卫生而始终不渝

的努力轨迹,折射出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缩影。由于学会

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而资料(特别是1949年以前

的资料)缺乏,要在《会史概览》上全面、系统地反映出

来难度极大。最后决定以历次大会为主线,在对现有相关

资料进行认真核实,采集了50多万字学会编年史料的基础

上,按届次择其主要工作和主要事件进行介绍,以文字叙

述医学会的发展历程,配以相关图片及说明,力图反映出

学会发展的主要脉络。

过去的会史编写多以文字为主,而画册则往往文字

又很少。此次编纂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医学

会发展历程的导读,也是对其具体活动图片的赏析。在这

本画册里,经三次较大修改形成的文字是《会史概览》的

“魂”,体现着我们对学会历史的初步认识和表达,同时

也是选择图片、文献的依据。当然,碍于篇幅,文字部分

仍是纲要性的概述;更由于史料的缺乏及研究的欠缺,许

多方面此次尚未述及或语焉不详。图片既是对文字叙述的

具像表达,也是延展和补充,因此我们也十分注重图说明

的撰写,力求图文结合对某一事件或活动作出较完整的诠

释。然而,限于时间和人力,期望收录的图片不少未能搜

寻得到(如某些重大活动照片及专科分会成立照等),图

片主要人物也未能逐一核准标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

的遗憾。

此次编辑,对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表述做了纠正或修

改,凡是文中现在的提法和过去不一致的,应该以现在的

提法为准。

医学会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珍贵的资料不幸遗失,

许多过往的事情已掩入历史的帷幕。时间和人力的限制,

使得许多事件未及深究,许多史料未及查访,不足和错误

难免,真诚地期待有心人的提供、帮助和指正。如果《会

史概览》能够对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起到抛砖

引玉的推动作用,这就是我们最期待的。

《会史概览》在编纂过程中, 得到了许多专家、教授

以及专科分会、地方医学会及学会办事机构各部门的热心

支持和大力合作,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的话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age 5: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前 言

中华医学会在辛亥革命的号角声中诞生,在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历经95年至今,中华医学会

已经拥有50万名会员, 83个专科分会, 327个专业学组,加入世界医学会等国际性和地区性医学组织33

个,主办中华医学系列杂志123种,省、地、市(县)级医学会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国内外一致

公认,中华医学会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会员众多、机构健全、影响广泛、享有国内外盛誉的学术性群

众团体。

中华医学会自成立来,始终坚持办会宗旨,把握学会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以会员为本,

民主办会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依靠团结协作,整合学会资源,形成学会发展的合力;始终坚持适应社

会发展,与时俱进,保持学会发展的动力。中华医学会的历史,是振兴中华、服务民众、高举爱国主义

旗帜艰苦创业的历史,是尊重知识、注重学术、推动中国医学发展不遗余力的历史,是培养人才、弘扬

医德、广泛团结全国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历史,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致力于开展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

的历史。一言以蔽之,中华医学会的历史,是爱国、为民、敬业、奉献的历史。

中华医学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跟随祖国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中华医学会积极发挥党和政府

联系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提倡“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不断推

动医学科技进步,促进医学科技人才成长;不断普及医学卫生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促进医疗

卫生行业自律,维护医学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不断密切学科和学术团体协作,扩大国际间医学交流,

正在为振兴中华医疗卫生事业、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谱写更加灿烂的华章。

Page 6: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P/0021915

成立大会

P/0381930

次大会

P/0221922

次大会

P/0121917

次大会

P/0521934

次大会

P/0301926

次大会

P/0061916

次大会

P/0441932

次大会

P/0261924

次大会

P/0181920

第 次大会

P/0601935

次大会

P/0341928

次大会

01 0503 07 1002 06 0904 08 11

目 录

Page 7: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P/0641937

次大会

P/0961950

次大会

P/2141989

次大会

P/0821943

次大会

P/1241956

次大会

P/2521999

次大会

P/0781940

次大会

P/1121952

次大会

P/2341994

次大会

P/0861947

第 次大会

P/1881984

次大会

P/2882005

次大会

12 16 2014 18 2213 17 2115 19 23

Page 8: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Page 9: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最早的西医师团体是由在华的欧美教会医院于1886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博医会(The China Missionary

Medical Association,1925年改称 The China Medical Association),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允许中国医师加入,直到1910年2

月才吸收留美归国的颜福庆博士成为该会的第一个正式会员,1911年辛亥革命后允许我国从国外学成回国的西医师参加,但

人数依然很少。顺应时代的需要,中华医学会于1915年2月在上海宣布成立后,立即受到了全国广大医生的欢迎和支持,并

于1932年一举合并了中国博医会,成为当时中国医学界的真正代表。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医学会克服种种困难,按期召开

大会,坚持开展学术活动,并组织会员参加各种救护队伍,发起医务救济捐款运动,显示出了鲜活强大的生命力。至1949年

上海解放,有会员4000余人;下设上海、长沙、南京、昆明、天津、沈阳、兰州、贵阳、青岛、北京、杭州、广州、自贡、

苏州、无锡、镇江、汉口、武昌、重庆、成都、西安、福州、开封、合肥、通如、南昌、济南、芜湖、梧州、武进、清江

浦、牯岭、台湾、香港、澳门等支会;全国性专科学会13个,先后出版定期刊物6种(计中英文《中华医学杂志》、《中华

健康杂志》、《医史杂志》、《医文摘要》、《近代医学丛书》),曾出版《中国医界指南》及各种医学书籍60余种;图书

馆收藏外文书籍近2万册、中文图书近万册,计1700多种。中华医学会遵循会章,通过举办学术活动,编译医学名词,出版

医学书刊,推动卫生行政,促进现代医学教育,推广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普及医学卫生知识,为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国时期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01

Page 10: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成立大会

1915

成立前的倡议和发起

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相当于副校长)的伍连德博士,于1910年在上海登报征求同仁,倡议成立

中国西医师自己的医学团体。1911年辛亥革命后,受命担任哈尔滨鼠疫研究所所长的他,又于1914年5月

联络颜福庆、俞凤宾、刁信德、肖智吉、古恩康、黄琼仙等医师,在上海聚会,商议发起组织中华医学

会,会上“同人等以为此事刻不容缓,乃将其具有与会资格之医生酌拟多名”。 

1911年伍连德博士照片。伍连德因成功领导东

三省鼠疫防疫,被前清政府授予协参领,并获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P/002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age 11: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梁重良 毕业于香港医校。历任南京中西医院医

师、广东军医学堂监督、随营病院院长、江北军

医局长、四川军医学堂监督、军医局长。辛亥革

命时率医护人员参与战地救护,后任江浙联军军

医部长暨宁垣中西医院院长。1912年辞职来沪,

任《天铎报》协理 (摘自《黄兴文集》“与孙中

山介绍西医梁重良启(1912年8月25日)”)

陶漱石 (1888~1984)女, 1914年毕业于苏州

妇孺医院女医学堂并留院任教。1920年在苏州上

津桥妇孺医院工作。1922年曾赴美参加女医师大

会。1927.7~1928.9任苏州博习医院妇产科主

任。1929年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助教

(注:由于年代久远,以上照片年代不一,

当时资料也不完整,钟拱辰的资料尚未发现,

甚为遗憾!)

颜福庆 1909年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照

(原上海医科大学档案馆 提供)

俞凤宾 照片时间不详

刁信德 在圣约翰大学医学部任院长时照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 提供)

古恩康 190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

学博士;192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热带医学博

士学位。曾任上海同仁医院住院医师、上海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教授。此为在圣约翰大学

医学部任教时照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档案馆 提供)

丁福保 (1874~1952)江苏无锡人。先后

毕业于南菁书院和东吴大学,学习化学。后

师从赵元益,博通中西医学。1901年在上海

东文学堂进修日语与医学。1909年被派赴日

本考察医学。曾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

先后编译出版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

高恩养 (1888~1964)出生于夏威夷群

岛。191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1914~1917年任职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曾任

同仁医院医师 (檀香山高蒙光 提供)

肖智吉 (1879~1957)祖籍浙江,出生在

上海。圣约翰大学第一届医科毕业生,博士

学位。毕业后在上海开业 (肖嘉珣 提供)

唐乃安 北洋医学堂第四届毕业生,曾留学德国,

开业上海 (唐薇红 提供)

曹丽云 (1886~1922) 女,上海市人。由教会

资助在美国留学,1915年时在南京行医,曾任南

京贵格医院院长,后任天津水阁医院院长

(天津医学会 提供)

李永和 1904年毕业于博习高等医学堂(Soochow

Medical College),留博习医院任医师,后兼任

监理。曾与人合办免费戒除鸦片烟毒所,并在博

习医院创建验病室 (陈永生 提供)

石美玉 (1873~1954) 女,湖北黄梅人,生于江西

九江。幼年随美籍传教士赴美读书, 1896年毕业

于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回国后先在九江创办但福

医院及护士学校。民国9年,与美国传教士胡遵理

在上海成立伯特利传道会,创办伯特利医院及护

士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 提供)

许世芳 北洋医学堂第八届毕业生。后在上海行医

陈天宠 (?~1927)号锡庆,福建厦门人。少年

时抵沪入圣约翰大学,1909年由圣约翰大学校长

卜舫济介绍任上海工部局卫生处医官,供职18年

至去世

成颂文 (1873~1965)苏州市人。早年就读于苏

州中西书院,1902年毕业于苏州博习医院,毕业

后襄理医院医务,兼医学堂提调。1905年赴美国

进修,归国后在苏州开业,并兼东吴大学校医

康成(康爱德)(1873~1930)女,江西九江

人。幼年随美籍传教士赴美读书, 1896年毕业

于密歇根大学医学院。1898年,与石美玉在九

江创办但福妇幼医院及护士学校并于1901年正式

启用。1903年,随昊格珠到南昌设立医疗所,并

于1911年建成妇幼医院。1908年赴美国西北大学

求学,1911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期间曾转赴英

国从事热带病学研究。1911年3月返回南昌,除

1916~1918年曾任天津女医院院长兼附设护士学

校校长,一直在南昌妇幼医院工作

刘湛燊 北洋医学堂第十届毕业生

黄琼仙 (1868~1933) 女,上海市人。少年时在

圣玛利亚学校读书,后入虹口同仁医院习医,旋

赴加拿大留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在北京端方所

办之女医院任医师。1910年回沪开业,并任中国

公立医院医师

参与1915年2月5日发起成立中华医学会聚会的医生照片及情况简介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03

Page 12: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颜福庆

颜福庆(1882~1970),上海市人。1903年毕业于上

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0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

医学博士学位。1914~1927年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

学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并任校长,1927年

调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1927年在上海创办第四

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前身)并任院长。

1938年出任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1940年辞职。1942

年重返国立上海医学院沪部工作。上海解放后一直任

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颜福庆当选中华医学会会长

时33岁,任期1915年2月~1916年2月。

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颜福庆首任会长

大会宣布成立中华医学会

1915年2月5日,当时已是中国博医会会员的伍连德、颜福

庆、俞凤宾、刁信德、许世芳、古恩康、丁福保、陈天

宠、高恩养、肖智吉、唐乃安、康成、成颂文、李永和、

刘湛 、梁重良、钟拱辰、黄琼仙、石美玉、陶漱石、曹

丽云等21位医师,趁出席中国博医会大会的机会,在上海

一家饭店(Yi Lung Lao)召开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华

医学会”(英文名称为The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of

China)。会议授权颜福庆等六人组成临时委员会负责起草

学会章程,确定会费每人每年4元。同年7月3日,中华医学

会获当时设在北京的教育部批准立案。

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领导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一任领导集体:颜福庆任会长,伍

连德为书记,刁信德为会计,俞凤宾为庶务(相当于总

务),曹丽云、肖智吉为协助员。

大会决定在上海设立临时会所

成立大会决定,暂借南京路34号俞凤宾医师诊所为临时会

所,并由与会者认捐﹩300元作为学会的第一笔经费。1920

年8月,会所随俞凤宾诊所迁至上海南京路P字352号。1925

年3月,又借用上海西藏路540号时疫医院两间房屋分设事

务所和图书室,通讯处仍为南京路P字352号。

《中华医学会宣言书》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04

Page 13: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1915-2010 - CMA · 二等双龙勋章 (新加坡伍玉玲 提供)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图为与会者合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者伍连德(二排右二)等人即在其中

医学会成立后立办四件大事

发表宣言

1915年4月14日,颜福庆会长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

告了中华医学会成立经过,论述了“巩固医家交谊,尊重医

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的学会宗旨。

创刊杂志

1915年11月,《中华医学杂志》(The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简称 NMJ)第一卷第一期出版,中、英文并列,

暂定半年刊,由伍连德任总编辑。创刊号除发表学术论文

外,刊出了《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和《中华医学会例言及附

则 》,规定中华医学会会员分特别会员、普通会员和名誉会

员三级,特别会员系毕业于国内外正式西医学院的医师,必

须懂外文;普通会员系毕业于学会认可的国内西医学院的医

师,不必懂外文;名誉会员系有名望并尽力于中国医学的中

外人士。

发展会员

1915年底,中华医学会会员达到232人。

积极筹备召开医学会第一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例言及附则》

《中华医学杂志》创刊号中英文封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提供)

A BRIEF HISTORY OF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医学会会史概览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