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荒 - dz2015/05/13  · 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

1
9 20155 13 线053185193817 Email [email protected] 展战融入力量融入融入本报 访21 ): 究竟):21体提沿并不2121 18 实施覆盖融入 西以要要依穿西到的21 沿21 以要为我西西西广西上升要意义升山主轴东对沿线沿线供广外投。“沿线沿线升山为我西放发西西西西西西西 面面纷纷沿线西西教交等等21沿线广西21 广21 21 出成沿等等外通沿线”、“”、“”、 ”、“西线沿纷纷和海广省市沿西西纷纷便家级目目家级是什拥有亿支柱国公东对外投 沿线广 西于与21 沿 线 沿线外投沿线家级广 西广 沿西沿 线资自便5 沿线实施实施5 沿线使实施使和合沿线较紧10 沿线便西西要引显现得到分发沿线究具意义究竟立了沿线意义 当地融入 展战力量融入 的第融入 —— 访西日日天天西劳累憧憬意义从此1919 并参便—— 为我。” ”。 1 ;(2 ;(3 。” 意义”。 怀广1935 央研言研沿并不”。 书时便匆匆归国并不批批西1917 便是收拾归国深深一夜。……为我了留。” 怀1921 校新”。 退九九”。 往往7 18 ”。 便便驰骋所说真正治知仅仅”。 ”。 之中师使 ”。 归国虽说门面得的问未”。 得的”。 人全然”、“还会怀现象用于公共化活由于 并不等低现象屋无超出公共化活并不得到公共化活化活使风发线失守广并不 公共立了村传使神生赌毒并不的地村传的地亲情真甄神生由于乡贤威望由于事实由于公共乡贤方法熟视事实道德化荒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化荒 - dz2015/05/13  · 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 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等等。再如,在21世纪

9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热线电话:(0531)85193817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后,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做好对接融入工作,成为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山东社会科学院把“一带一路”研究列为该院“创新工程”首要课题,组织骨干科研力量,成立专门课题组,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研究中走在前列,取得初步成果,国内首部“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著《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研究》已经面世。为此,本报采访了该项课题主持人,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唐洲雁。

山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要交汇点、双向桥头堡,战略地

位不言而喻

本版编辑马清伟(以下简称“马”):在最终确定的“一带一路”规划版本中,山东全省并没有被整体纳入,而只有青岛、烟台作为节点城市被纳入。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山东在整个“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定位和作用?

唐洲雁(以下简称“唐”):正如你所说,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山东全省并没有被整体提及,只有青岛和烟台作为重要的沿海港口节点城市在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山东其他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所作为。实际上,山东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双向桥头堡,其战略地位其实不言而喻。而且,在最近召开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研讨会上,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欧晓理明确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不存在谁在路上、谁在带上,谁不在路上、谁不在带上的问题。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只纳入了直接点名的18个省本身就是一种误读。“一带一路”领导小组要求每个省区都要编制本省区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这个要求是全覆盖的。

我们认为,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定位应该是:“一带一路”交汇的交通物流枢纽、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国家海洋经济对外合作核心区和“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之所以要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的交通物流枢纽,原因在于:从陆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依托是穿过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经过亚欧大陆多数国家、被称作

“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而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是连云港和日照,因此可以说山东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端;从海上看,《愿景与行动》中提到的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沿海重点港口中,北部环渤海区域的港口包括大连、天津、青岛和烟台。除了青岛和烟台外,山东的港口资源整体优势也非常突出,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可以说山东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端。所以,山东处于“一带一路”的十字交汇点上,具有打造交通物流枢纽的天然优势。而之所以要将山东打造成为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桥头堡,是因为山东向西通过新亚欧大陆桥可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中亚和欧洲各国,向东出海可直接面向东北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合作、聚集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和广阔的辐射范围,在促进东西双向开放上具备独特的优势。

马:“一带一路”将经济发展的视角从一国上升到周边国家甚至是全世界,对于山东来说,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自身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有什么重要意义?

唐:首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抢抓国家对外开放新机遇、提升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主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拓展山东对外贸易发展空间,推动农产品、工业品等出口产品多元化市场格局的形成,促进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同时,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能源资源富集,有利于山东拓展进口渠道,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已进入产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并重阶段,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强烈,积极参与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将为山东轻工、纺织、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走出去”提供广阔舞台,推动山东企业扩大对外投资。

其次,参与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促进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劳动力成本低、资源能源丰富、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拓展传统工业行业市场空间,通过产业合作促进传统优势产能向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推进山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最后,参与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优化省际区域合作、提升山东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地位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内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积极参与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把山东打造成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对环渤海区域和黄河流域中西部省份深化对外开放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在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山东通过与中西部地区开展产业链分工合作,推进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增强中西部地区扩大向西开放的产业支撑,促进我国东中西部联动开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目前山东“东向”开放与

“西向”开放很不平衡,“一

路”区域合作很多,“一带”区

域则相对不足

马:国家出台“一带一路”战略之后,各省都视之为加快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参与热情很高,可以想见我们会在很多方面面临竞争。

唐:是的。目前国内各省区市纷纷提出对接“一带一路”的思路和举措,确实出现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局面。主要表现在:

战略定位的竞争。比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中,新疆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科教中心、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国家能源资源

“三基地一通道”;甘肃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陕西提出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等等。再如,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中,广西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广东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海南提出打造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福建提出成为海

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等等。

对外通道建设的竞争。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有“渝新欧”、“郑新欧”、“汉新欧”、

“蓉新欧”、“西新欧”等多条国际货运班列同线竞争,安徽合肥也通过与上海铁路局进行战略合作,开通了中亚国际货运班列。这些货运班列同质化竞争明显,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出境时满载,返回时却严重缺乏货源。东部沿海的主要港口城市纷纷提出打造“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和海陆联运发展。

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的竞争。借“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各省份自贸区竞逐“遍地开花”,目前上海、天津、福建、广东已成功设立自贸试验区,还有多个省市的自贸区方案进入多部委联合调研阶段。不仅东部沿海的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还在积极争取,中西部的新疆、陕西、四川、安徽、宁夏等省份也都纷纷着手设计自贸区方案,争抢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先行先试机遇。

国家级重要平台、重大项目的竞争。各省份都在积极制订规划、方案,梳理、开列本省衔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项目目录,争抢国家级重要平台、重大项目。

马: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山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唐:山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对外开放、科技人文等方面。首先,山东位于渤海与黄海之间,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特别是港口资源丰富,是我国长江以北唯一拥有三个超两亿吨大港的省份。其次,山东的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山东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并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已形成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同时浪潮集团、中国重汽、海尔集团等一批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正在形成;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前列,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第三,山东对外贸易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且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始终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且近年来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对外经济合作迅猛发展,境外投资一直保持全国第二位。同时,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第四,山东具有良好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与载体优势。众多的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和各类经济园区,能够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平台和载体支撑。此外,山东具有较强的人文优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在海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但我们也应看到山东客观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首先,山东“东向”开放与“西向”开放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相对于与日本、韩国、东盟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而言,山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亚、中东欧、俄罗斯等区域和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其次,山东的多数企业跨国经营层次不高、经验不足,主要表现在境外投资项目规模偏小、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等方面。第三,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缺少国家级合作平台和地方层面合作交流机制。目前广西、广东、上海、福建等沿海省份和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内陆省份,已分别与“一带一路”沿

线区域建立起一些有效的合作机制,但山东在这方面仍比较欠缺。第四,山东的开放型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体制机制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开放型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还面临较多障碍。

就近期目标而言,山东应争

取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省

份的合作格局

马:“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长期、合理的推进计划,各省目前都在按照“一带一路”领导小组要求,紧锣密鼓地编制地方版规划。山东的规划具体应该是怎样的?

唐:山东应根据不同时期重点任务的不同,制订阶段性目标和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特别是要积极跟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体规划制订、修改、实施的动态,超前谋划,研究制订山东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分解落实各项任务和配套政策。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可以将山东参与“一带一路”的总体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是,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推进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使交通物流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启动并实施一批重点带动项目,以项目为依托建设一批双边、多边合作的国别产业园区,同时打造一批境外合作园区,使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初步设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省份建立起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中期目标方面,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产业、科技、文化、航运物流等方面的合作水平和层次显著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山东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的交通物流枢纽、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和东中西联动发展的重要引擎的作用初步显现,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远期目标方面,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建设发展,争取到本世纪中叶,山东作为“一带一路”交汇枢纽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产业、贸易、港口物流、文化、科技、旅游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体系完全形成,成为与日韩、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和高地,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增长极。

马:作为一个全新、重大的理论和现实命题,“一带一路”研究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学界、智库都应给予充分重视,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唐:目前,国内智库和学者已经对“一带一路”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许多科研单位和高校还成立了专门进行“一带一路”研究的机构和团队。但总体来看,“一带一路”研究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还有待深化,特别是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方面还相对薄弱。对于地方智库来讲,应该在充分理解“一带一路”背景意义的基础上,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系统研究当地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定位和推进措施等,特别是要开展对重点合作国家的专项研究,为本地区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山东社会科学院作为地方重要智库,在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后,立刻组织骨干科研力量,成立专门课题组,在深入省内外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山东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研究》一书。这是国内推出的第一部专门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系统性专著,也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首项重大成果。今后,山东社会科学院还将继续对“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问题开展深入和跟踪研究,争取能为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山东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专访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唐洲雁

见识到西方国家发达工业和先进文明的留

学生,难免于毕业前夕为回国还是留下而犹豫

不决。

转眼已是立夏,毕业在即。对于教授们而言,五月是黑色的,几乎日日评审,天天答辩,直教人头昏眼花,疲惫不堪;对于学生们来说,五月是灰色的,一边赶论文,一边找工作,转瞬间数年同窗即将各奔西东,劳累忙乱中不免夹杂一种伤感,又带有一份憧憬。是故“毕业”一词,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从此,你我的人生,又走到一个未知的十字路口。

1919年夏末,刚经历过五四洗礼的傅斯年,恰值大学毕业,此刻他脑中所考虑的,并非个人前途,而是反思受巨大社会运动影响并参与其间的青年们的未来命运。在傅氏看来,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有点勇猛的精神,同时有个武断的毛病。要说便说,说得太快了,于是乎容易错。观察研究不能仔细,判断不能平心静气——— 我不敢为我自己讳。”所以若能“加上一番社会上的实地考练,再做出的文章,当然更要成熟些”。正基于此理念,走出北大校门的傅氏决定赴英留学,并与同仁约定:诸君应“(1)切实的求学;(2)毕业后再到国外读书去;(3)非到三十岁不在社会服务。中国越混沌,我们越要有力学的耐心。”因为“我们既是这个时代的人,自然负了完成这个时代的意义的责任”。可知虽还处弱冠之年,傅氏的关怀已极为广大。

当然像傅斯年这般目标长远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1935年,何兹全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这时的傅斯年,已跻身北大导师之列。傅对何十分欣赏,于是打算安排其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须知历史研究所乃彼时中国处于学界最前沿且最顶尖的学术机构。怎知年纪尚小的何兹全,一来对学术圈的实情并不了解,二来对个人的未来发展缺乏规划。当时他的亲戚跟他讲可以安排赴日留学。何氏“那时下意识里还有崇洋思想,留学日本,也比留在国内好”。眼瞅这么好的读书种子远赴异邦,怎叫傅斯年不心塞呢?

然而正因留学目的不明确,何氏赴日之后的所见所闻,让他忽然清醒:“此时不是读书时,此地不是读书地!”极度苦闷的他,等不到毕业,便匆匆归国,再投傅氏门下。

当然,何兹全的毕业抉择虽不甚成功,但并不意味留学之途有误。近代以降,一批批的学子负笈海外,汲取新知,他们学成归来,为国家摆脱落后局面竭尽才智。不过,见识到西方国家发达工业和先进文明的留学生,难免于毕业前夕为回国还是留下而犹豫不决。在美国求学达九年的蒋梦麟即经历过一番颇为复杂的内心挣扎。1917年夏,蒋氏如愿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收拾行囊归国,还是投出简历求职。为此蒋氏一度陷入深深地纠结当中,“离美前夕,心情相当复杂,那晚睡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赫特莱楼,思潮起伏,一夜不曾阖眼。……但是学成回国是我的责任,因为我已享受了留美的特权。”于是,未来中国的教育家重回祖国母亲怀抱。

与蒋氏类似,将于1921年毕业的吴宓,也表现出浓厚的不舍之情。待订好了返国船票,吴氏方才致函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新任校长陶孟和,联系教职事宜。吴心底盘算,

“如一切合意,或勉可将就,自必回国。若条件十分不满,或事径不成,则当于明年春夏之间始归”。何况一旦确定不回国,预定的船票还可退款。其实吴氏心中的小九九无非是想在美国多待几年,可“恣意读书”,“作文若干篇,登载美国最上之报章”,还能“休养身体”,恐怕“回归后劳苦更甚”。只是想留却往往不能留,当年7月18日,吴踏上驶往大洋彼岸的邮轮,禁不住感慨“学未成而速归,或屡以相诘,殊内惭矣”。

与蒋、吴迥然不同,有些留学生早就盼着毕业这一天来临,为国报效。比如蒋廷黻,刚到美国求学,蒋对政治的高度热情便初现端倪。在专业选择上,他原本想钻研政治学,以便将来在中国政坛驰骋一番,但后来又发觉政治学所说的政治太过于理论化,不切实际,“欲想获得真正的政治知识,只有从历史方面下手”,于是他专攻历史学,主修政治史。但他又不仅仅为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致用而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以备从政之用,此一见解倒是深获我心。在过去,不分中外,许多历史学家均能身居政府要津即其适例”。按照蒋氏的预计,他在美国留学十年,“回国后正好参加革命后的重建工作”。因而拿到博士证书,蒋就马不停蹄回来参与到学术与政治的洪流之中。

稍晚于蒋廷黻毕业的萧公权,亦是归心似箭。他以英国文捷学院的校训“不学不去,不免夏楚(夏楚,指教师使用的教鞭)”自诫,“我既不能继续求学,当然应该离去。纵然没人会施夏楚,我并无逗留的理由”。萧从容办理手续,辞别师友归国。虽说贵为康奈尔大学的博士,萧氏还是在归途中扪心自问,“在这六年当中,我得着了什么?”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真有学问的人绝对不需要硕士博士头衔去装点门面。不幸是有些留学生过于重视学位而意图巧取。他们选择学校,院系,课程,以至论文题目,多务在避难就易。他们得着了学位,但所得的学问却打了折扣。更不幸的是另有一些人在国外混了几年,回国后自称曾经某大学授予某学位。他们凭着假学位做幌子,居然在国内教育界或其他事业中混迹。我是一个平庸的人,既做不到无学位而有学问的境界,也没有骗取假学位的技巧,只能走上学问未真而学位非假的这一条路”。而这位老实人给自己毕业后定下的志愿是:“今后要利用留美所受的一点训练,所得的一点知识,去从长研究中国文化”。

当下的中国高校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与民国那几辈人全然不同,“毕业即失业”、“我的明天在何处”逐渐成为他们中的普遍情绪。倘每年临近毕业,大家都笼罩在迷惘甚或无奈的氛围中,那么多年之后,谁还会去满怀深情地去回忆这段毕业时光呢?

又是一年毕业时□ 王学斌

文化产品必须承载符合农民口味

的价值、情感,才能打动农民的心灵。

当前,随着农村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变动,农村出现文化边缘化现象,农村文化建设被一些官员置于经济建设的从属地位,社会不良风气大肆向农村转移,优秀传统文化被抛弃和丢失,低俗文化沉渣泛起,几千年来自治的、礼让的、温情的乡土不见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肥沃土壤趋于干涸。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下拨大量文化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但收效不容乐观,很多基层文化设施成为摆设,官方组织的文化活动由于与群众实际需求有差距,群众对此并不热心。在此背景下,出现葬礼脱衣舞等低俗现象和农家书屋无人问津的情况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农民对于超出个人、家庭和村庄范围的公共文化活动并不排斥,这可以从各地农村庙会的繁荣景象中得到印证。为此,就有必要加大投入,强化文化阵地建设,扶持农村的公共文化组织和开展集体文化活动,从而

避免农村文化活动的无政府状态出现。比如乡村儒学的实践就收效良好,使得家风和村风发生了显著变化,遏制了乡村的价值真空和底线持续失守问题。又如,广场舞健身活动在很多农村已经蓬勃开展起来,其设施并不需要投资太多,基层政府完全可以给予大力扶持。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换言之,信仰文化对整个文化建设具有决定作用,农民的信仰性文化是整个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这是因为信仰既是一个私人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一个社会只有确立了共同的认同,获得了共同的精神维系,该社会才会在这个信仰的联结下保持稳定和发展。当前,农村传统伦理受到猛烈的冲击和动摇,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和世俗化局面使得农民产生伦理的混乱和价值的失准,其精神生活异常空虚,信仰日益碎片化,个别农民把信仰转向了宗教,“黄赌毒”问题也在农村有抬头倾向。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在农村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它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

要的促进作用。换言之,农村文化建设并不是一味破旧立新,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地方差异性,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作为,更需要农民的自治。对此,应当废除压力型、劳民伤财的文化建设考核模式,文化的传播要建立在农民的主动参与和内心认同基础之上。须知文化产品必须承载符合农民口味的价值、情感,才能打动农民的心灵。要促进主流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和谐共生、共存共荣;正确认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蕴藏在农村传统民间文化中的精髓,激发农村文化的内生活力。如,村落记忆、家谱等对于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基层政府就有必要充分挖掘乡村遗留下来的地缘和亲情文化,认真甄别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并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而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与科学不同,文化是有规范的。在农村,对农民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的不仅有以法律为代表的正式规范,还有以习惯习俗、伦理道德、传统、价值观念、村规民约等为代表的非正式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传统农村,

由于农村文化是一套经验体系,因此乡贤具有很高的威望和权力;由于法律资源的相对匮乏,所以非正式规范事实上在农村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当下,由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的行为失范开始隐约出现,乡贤治村的局面基本不复存在,年轻一代的农民对很多农业社会的伦理开始不屑一顾。对此,非正式规范也无法迅速地形成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因为非正式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没有较长的时间难以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

学者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换言之,如果政府对农村文化乱象熟视无睹,不解决规范文化的系统缺失问题,那么,农村文化就会走上歧路。所以,应加大对丑恶文化的打击力度,认识到非正式规范存在的客观事实,避免武断的文化供给,以更加灵活务实的态度看待农村新生的文化形态,因地制宜地扶持农村建立起与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农村道德和舆论。

莫让农村文化边缘化荒漠化□ 王世奇

□ 责任编辑 马清伟 王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