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素法...

177
高等学校教材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 王生楠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Apr-2021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书书书

高 等 学 校 教 材

有 限 元 素 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

王生楠 编

Page 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内容简介】 本书对泛函极值问题的经典变分原理及弹性、塑性、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广义变分原理作了

比较系统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弹性静力学小位移变形理论的经典变分原理、完全或不完全广义变分原 理、

混合变分原理、分区变分原理,弹性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的基础变分原理,能量泛函在结构力学中的转换形式

及其应用,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变分原理基础和塑性力学变分原理简介等。对于如何利用泛函离散化为有

限元模型的过程,作者通过较多实例进行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对各类变分原理与建立有限元模型之间的关

系获得比较清晰的了解。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 或 研 究 生 的 教 材,亦 可 供 具 有 一 定 基 础 的 科 技 人 员 自 修 及 从 事 结 构

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王生楠编—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ISBN7 5612 1887 7

 Ⅰ有… Ⅱ王… Ⅲ变分学 Ⅳ017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05)第009794号

出版发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通信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邮编:710072电  话:(029)88493844 88491757网 址:www.nwpup.com印 刷 者:陕西沣源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787mm×1092mm 1/16印 张:11.125字 数:280千字

版 次:2005年1月第1版  2005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15.00元

Page 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年9月)经过了17年的教学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讲义在内容

和编排上不断地得到改进,并增加了若干新内容以体现变分原理和有限元

素法学科前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使得该讲义逐渐成为一本理论与应用相

结合的有特色的研究生教材。本书在这个基础上编写,并与此讲义同名。本教材的侧重点在于变分原理在有限元素法中的应用,并兼顾理论的

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书中首先介绍了泛函极值问题的基础知识及初步

应用,然后从常用的最小位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出发,并逐步引申到引用

拉格朗日乘子法(LagrangeMultipleMethod)的完全及不完全广义变分原

理和对分区集合体的分区(Subregion)广 义 变 分 原 理,这 其 中 涉 及 以 混 合

(Mixed)模型和杂交(Hybrid)模型为基础的变分原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不

同变分原理,进一步说明了有限元素法中的元素刚度特性和推导元素刚度

矩阵的一般过程及表达显式,以及变分原理在结构分析中的若干应用实例,使读者能比较清晰地了解各类变分原理与建立有限元模型之间的关系。

全书共分9章,第1章概括介绍了全书的基本内容;第2~4章介绍了

泛函极值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第5章为弹性静力学小位移变

形理论的变分原理;第6章为弹性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的基础变分原理;第

7章为能量泛函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第8章为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变

分原理基础;第9章为塑性力学变分原理简介。在本教材编写中,参考和引用了许多著名专家和学者的论著和研究成

果,在此,笔者对他们卓有成效的和创造性的工作表示深深的敬意。在本教材编写、出版中得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的资助,同时还得

到西北工业大 学 飞 机 系 黄 玉 珊 先 生 基 金 会 的 资 助,在 此 一 并 表 示 衷 心 的

感谢。感谢研究生邹艳梅、于红艳、方旭和舒茂盛在电子文档输入过程中所做

的辛苦工作。变分原理在有限元素法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本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只是基础性的和局部的。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乃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4年10月

Page 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目 录

        

第1章 引言 1…………………………………………………………………

11 连续体问题及其离散化求解 1……………………………………

12 等价于微分方程的积分表达形式 2………………………………

13 变分原理 4…………………………………………………………

14 极大值、极小值或鞍点 5……………………………………………

15 修正变分原理,拉格朗日乘子 6……………………………………

16 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模型 8…………………………………………

第2章 泛函极值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 10…………………………………

21 泛函的极大值和极小值问题 10……………………………………

22 求解泛函极值的欧拉方程 10………………………………………

23 含多个待定函数的泛函及其欧拉方程,哈密顿原理 15…………

24 含多个自变量的函数的泛函及其极值问题 19……………………

第3章 条件极值问题的变分法 31…………………………………………

31 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拉格朗日乘子 31…………………………

32 泛函在约束条件Φi(x,y1,y2,…,yn)=0(i=1,2,…,k)下的极值问题 33……………………………………………………

33 泛函在积分约束条件

 ∫x2

x1Φi(x,y1,y2,…,yn,y1′,y2′,…,yn′)dx=αi(i=1,2,…,k)

下的极值问题 35……………………………………………………

第4章 待定边界泛函的变分问题 39………………………………………

41 泛函为∫x2

x1F(x,y,y′)dx的边界待定的变分问题 39……………

42 泛函∫x2

x1F(x,y,z,y′,z′)dx的边界待定的变分问题 43…………

43 泛函∫x2

x1F(x,y,y′,y″)dx的边界待定的变分问题 45…………

—Ⅰ—

Page 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第5章 弹性静力学小位移变形理论的变分原理 54……………………………………………

51 小位移弹性理论的最小位能原理与最小余能原理 54…………………………………

52 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完全及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 57……………………………………

53 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分区变分原理 64……………………………………………………

54 对应于不同变分原理的元素特性 71……………………………………………………

第6章 弹性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的基础变分原理 84…………………………………………

61 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回顾 84……………………………………………………………

62 虚功原理和功的互等定理 88……………………………………………………………

63 最小位能原理 90…………………………………………………………………………

64 最小余能原理 91…………………………………………………………………………

65 二类自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93……………………………………………………………

66 三类自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99……………………………………………………………

第7章 能量泛函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 102………………………………………………………

71 总位能泛函转换形式及其应用 102……………………………………………………

72 总余能泛函转换形式及其应用 107……………………………………………………

73 混合泛函变分原理及其变换形式 112…………………………………………………

74 杂交模型对应的泛函及其应用 119……………………………………………………

75 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及混合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131……………………………………

第8章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变分原理基础 136………………………………………………

81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Lagrange法 136………………………………………………

82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最小位能原理 138……………………………………………

83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余能驻值定理 140……………………………………………

84 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广义变分原理 141…………………………………………

85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不完全的广义变分原理 144…………………………………

86 弹性动力学问题的变分原理 149………………………………………………………

第9章 塑性力学变分原理简介 154………………………………………………………………

91 塑性力学形变理论的变分原理 154……………………………………………………

92 塑性力学形变理论的广义变分原理 161………………………………………………

93 塑性流动理论的变分原理 163…………………………………………………………

参考文献 172…………………………………………………………………………………………

—Ⅱ—

Page 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书书书

第1章   引   言

11  连续体问题及其离散化求解

在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许多连续体问题(如弹性力学问题)都是以微分方程及施加于未

知函数的边界条件的形式提出的,所有这类问题都可以用有限元素法来求解。这类问题 最 一 般 的 提 法 是:寻 求 未 知 函 数u,使 得 它 在 某 个“域”(体 积、面 积 等)Ω 内

(见图1 1)满足某个微分方程组

A(u)=

A1(u)

A2(u)熿

燅=0 (1 1)

并在该域的边界Γ上满足某些边界条件

B(u)=

B1(u)

B2(u)熿

燅=0 (1 2)

这里,A,B是某种形式的微分算子,所求的未知函数可以是一个标量,也可以是由若干变量组

成的一个向量。类似地,微分方程可以是单个方程,也可以是联立方程组。

图1 1  连续体问题的域Ω及其边界Γ

连续体问题只有通过数学运算才能精确求解,在这里,可采用的数学方法通常会使这种求

解过程限于过分简单的问题之中。为了克服这类连续体问题的不易处理性,数学家和工程师们

不断地提出各种离散化方法,且都包含着这样的一种近似:“当离散变量的数目增加时,它如所

—1—

Page 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希望的那样逼近于真实的连续解”。为实现连续体问题的离散化,数学家和工程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数学家从连续体问题的

微分方程出发,建立了可直接应用于这些方程的一般方法,如有限差分近似法、各种加权残值

近似法以及求适当定义的泛函的极值近似方法,而工程师则是通过建立实际离散单元与连续

区域的有限部分之间的模拟这种更直观的方法来处理连续体问题。“有限单元”一词的产生正

是源于这种工程上的“直接模拟”的观点。有限元素法是一种近似解法,它寻求以下形式的近似解:

u≈槇u=∑

i=1Niai =Na (1 3)

式中Ni 是通过自变量(像坐标x,y,z等)给定的形状函数,它在有限元素法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参数ai 的全部或一部分是未知量。

决定未知参数ai 所需的方程可以通过下面的积分表达形式来建立:

∫ΩG(槇u)dΩ+∫Γg(槇u)dΓ=0 (1 4)

式中G及g是已知的函数或算子。如果微分方程是线性的,即如果可以把式(1 1)和式(1 2)写成

A(u)≡Lu+p=0,  在Ω内 (1 5)

B(u)≡Mu+t=0,  在Γ上 (1 6)式中L和M 是线性微分算子,则积分表达式(1 4)将产生以下形式的线性方程组:

Ka+f=0 (1 7)这里

Kij =∑m

e=1Keij, fi =∑

e=1fei (1 8)

12  等价于微分方程的积分表达形式

因为微分方程组式(1 1)必须在域Ω中的每个点处都成立,所以就有

∫ΩvTA(u)dΩ≡∫Ω

(v1A1(u)+v2A2(u)+…)dΩ=0 (1 9)

式中v是一组任意的函数,其个数等于所涉及的方程(或u的分量)的个数。如果边界条件式(1 2)也要同时得到满足,那么既可以通过选择函数 槇u来保证满足,也可

以要求对任意的一组函数珋v有

∫Γ珋vTB(u)dΓ≡∫Γ

(珔v1B1(u)+珔v2B2(u)+…)dΓ=0 (1 10)

事实上,若积分表达形式

∫ΩvTA(u)dΩ+∫Γ珋vTB(u)dΓ=0 (1 11)

对于一切v和珋v都满足,就等价于式(1 1)及式(1 2)得到了满足。上面的讨论隐含地假设了像式(1 11)中那样的积分是能够计算出来的。这就给v,珋v或u

所属的允许函数族加上了某些限制。一般来说,应避免使积分中任一项变成无限大的函数。因

—2—

Page 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此,在式(1 11)中,限于v和珋v为有限单值函数,因此对前述表达形式的成立没有限制。在函数u1,u2,… 上施加的限制,取决于算子A(u)(或B(u))中所含的微分阶次。如果在

A(u)或B(u)的任一项中出现n阶导数,那么函数u1,u2,… 必须具有n-1阶连续的导数(称为Cn-1 连续性)。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对式(1 11)实行分部积分,并用如下表达形式来代替它:

∫ΩCvTD(u)dΩ+∫ΓE珋vTF(u)dΓ=0 (1 12)

式中算子C和F中所含导数的阶次比算子A和B中所含导数的阶次要低。这样做是以提高v和

珋v的连续性为代价,从而降低了对函数u所要求的连续性阶次。表 达式(1 12)是比方程式(1 1)、式(1 2)、式(1 11)所给出的原始问题更“容许的”,它

被称为这些方程的弱形式,而往往这一弱形式比原始的微分方程在物理上更现实。这是因为原

始的微分方程对真实解提出了过高的“光滑性”要求。式(1 11)和式(1 12)表达的积分形式形成了有限元素法的基础。对弹性固 体 力 学 问 题,体 积V 内 的 微 元 体 的 平 衡 方 程 可 以 用 对 称 的 笛 卡 儿(Descartes

(1596—1690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应力张量的分量写成

σxxx +

τxyy +

τxzz

τyxx +

σyyy +

τyzz

τzxx +

τzyy +

σzz

燅z

bxbyb

燅z

=熿

000

(1 13)

式中bT = [bx by bz]表示作用于单位体积上的力。在固体力学中,这六个应力分量是三个

位移分量的某个一般函数,即

uT = [ux(x,y,z) uy(x,y,z) uz(x,y,z)] (1 14)因此,方程式(1 13)可以看成是一般形式的方程式(1 1),即A(u)=0。

对任意的一组函数v=δu,有

δuT = [δux δuy δuz] (1 15)我们可以将积分表达式(1 9)写成

∫VδuTA(u)dV =∫V δux σxxx +τxyy +τxzz +b( )x +δuy(…)+δuz[ ](…)dV (1 16)

利用分部积分及格林公式,并引入虚应变以及边界上的应力平衡条件,可以将式(1 16)改写成

∫VδεTσdV-∫VuTbdV-∫ΓδuTtdV =0 (1 17)

式中

tT = [tx ty tz] (1 18)表示作用于固体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的表面力。

式(1 17)表达了弹性固体力学问题的虚功原理。可见,虚功原理就是平衡方程的弱形式,它对线性以及非线性应力 应变(或应力 应变率)关系都成立。

对于固体力学问题,我们建立有限元素法的公式系统所必需的积分表达形式,它可以通过

—3—

Page 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式(1 17)表示的虚功原理给出。

13  变分原理

什么是变分原理?它们对于连续体问题的近似解有什么用处?

“变分原理”是针对以下积分形式定义的标量(泛函)Π而言的

Π=∫ΩF u,x

u,2

x2u( ),… dΩ+∫ΓE u,xu,

x2u( ),… dΓ (1 19)

式 中u是未知函数,F和E是给定的算子。对于小变化的δu,使Π取得驻值的函数u就是连续体

问题的解。因此,对于连续体问题的解,有变分为零,即

δΠ =0 (1 20)这就叫做变分原理。

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变分原理”,那么就可以立即建立起来以适合于有限元分析的标准积

分形式,从而求得近似解的方法。设试探函数展开式为通常的形式

u≈槇u=∑

i=1Niai (1 21)

式中ai 为待定参数。将其代入式(1 19),并取泛函Π的一阶变分为零,即

δΠ =Πa1δa1+Πa2δ

a2+…+Πanδan =Πaδ

a=0 (1 22)

上式应对任意的δa均成立,于是得到方程组

Πa =

Πa1Πa2

Πa

燅n

=0 (1 23)

由此可求出参数ai。因为Π的原始定义是借助于区域积分和边界积分而给出的,所以这些方程

具有有限元素法所必需的积分形式。如果泛函Π能 事 先 确 定 下 来,就 能 直 接 由 式(1 23)规 定 的 求 导 数 导 出 有 限 元 素 法 的

方程。如果泛函Π是“二次泛函”,即函数u及其导数以幂次不超过2的形式出现,则将式(1 23)

化为类似于式(1 7)的标准线性形式

Πa ≡

Ka+f=0 (1 24)

并且可以证明,矩阵K此时总是对称的。可以看出,如果泛函是“二次的”,就有方程式(1 24),泛函可以写成

Π= 12aTKa+aTf (1 25)

进一步考察式(1 19)和式(1 20),为了使泛函Π取驻值,经过某些微分运算之后,可以

—4—

Page 1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得出

δΠ =∫ΩδuTA(u)dΩ+∫ΓδuTB(u)dΓ=0 (1 26)

因为上式必须对于任意的变分δu都成立,则必有

A(u)=0,  在Ω内

B(u)=0,  在Γ }上(1 27)

如果A(u)=0正好对应于控制该问题的微分方程,而B(u)=0对应其边界条件,则称这个原

理为自然变分原理。式(1 27)称为欧拉(Euler(1707—1783年),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方程,它对应要求Π取驻值的变分原理。

容易证明,对于任一变分原理都可以建立相应的欧拉方程组;但反之不成立。仅仅某些形

式的微分方程是变分泛函的欧拉方程。对于式(1 17)表述的弹性固体力学问题的虚功原理,如果把δε,δu看成是实量的变分

(或微分),就可以写出虚功原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即总位能原理

δΠ =δ∫V槇U(ε)dV-∫VuTbdV-∫ΓuTtd( )V =0 (1 28)

式中 槇U(ε)为变形弹性体的应变能泛函(或应变能密度)。这意味着为了保证弹性体的平衡,就

必须使总位能对于容许位移的变分取驻值。可以证明:在弹性情况下,总位能不仅是驻值,而且是极小值。有限元素法就是在假设的位

移模型的约束下,寻求这种极小值。

14  极大值、极小值或鞍点

在变分原理中,都简单地假设在解点处δΠ=0,或泛函取驻值。而在实际中,则往往希望知

道Π是取极大值、极小值或处于“鞍点”。如果涉及的是极大值或极小值,则近似解将总是“有界

的”,即所给出的Π的近似值不是小于就是大于正确解。这本身就有实际意义。在 初等微积分中,当考察单变量a的函数Π的驻点时,通过研究dΠ随da的变化率,并由二

阶导数d2Πda2

的符号决定Π是否为极大值、极小值或驻点(鞍点),如图1 2所示。

图1 2  单变量函数Π的极大值、极小值及鞍点

类似地,在变分学中,我们将考察δΠ 的变化。注意到式(1 22)所给出的δΠ 的一般形式,

—5—

Page 1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其二阶变分可写为

δ2Π=δ(δΠ)≡δ δΠδ( )a

δ( )a =δaTδδΠδ( )a =δaTKδa (1 29)

如果δ2Π总是为负(即δ2Π<0),则显然Π达到极大值;如果δ2Π总是为正(δ2Π>0),则Π达

到极小值;但如果δ2Π的符号不确定(δ2Π=0),则仅表明驻点的存在。因为δa是任意向量,则上述论断等价于要求矩阵K对于极大值为负定的,或对于极小值

为正定的。因此,矩阵K的形式在变分问题中是十分重要的。

15  修正变分原理,拉格朗日乘子

除了自然变分原理外,还有另一类变分原理,人们称之为“人造(或修正)”变分原理。对于

任何可用微分方程描述的问题,总是能够建立这种人造变分原理,其办法是利用称为拉格朗日

(Lagrange(1736—1814年),法国著名数学家、力学家)乘子的附加变量扩大未知函数的数目。现在考察在未知函数u服从某组附加微分关系

C(u)=0,  在Ω内 (1 30)的条件下,使泛函Π取驻值的问题。

应用拉格朗日乘子将约束条件引入泛函Π的表达式中,形成另一个泛函

Π =Π+∫ΩλTC(u)dΩ (1 31)

式中λ是定义在域Ω 内的独立坐标的某组未知函数,称为拉格朗日乘子。新泛函Π 中参与变

分的独立变量是u和λ,其变分为

δΠ =δΠ+∫ΩδλTC(u)dΩ+∫Ω

λTδC(u)dΩ (1 32)

只要C(u)=0(因此δC=0),且δΠ =0,新泛函的变分就为零。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在域Ω内的某些点或边界上引进约束。例如,要求未知函数u服从

E(u)=0,  在Γ上 (1 33)就要在原来的泛函中增加一项

∫ΓλTE(u)dΓ (1 34)

式中λ现在是定义在Γ上的未知函数。如果约束C施加在域Ω内的一点或某些点处,则只要把这些点处的λTC(u)加到泛函Π中

就引进了约束。因此,总是能够引进附加函数λ,并修正泛函以包含任意给定的约束,这是显然的。对于新

的泛函,在“离散化”求解过程中,必须对未知函数u和λ同时进行离散。例如

槇u=∑Niai =Na, 槇λ=∑槇Nibi = 槇Nb (1 35)

并且将得到方程组

Πc =

ΠaΠ

燅b

=0, c= []ab (1 36)

—6—

Page 1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由此可解得两组参数a和b。与原来的问题相比,“约束”问题导致了较多的未知参数,并使求

解复杂化。这表面上看来有些不合理,但以后将看到拉格朗日乘子在建立某些物理变分原理中

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拉格朗日乘子将得到明确的物理意义。有必要研究一下由式(1 31)的修正泛函导出的方程的形式。如果原始泛函Π给出其欧拉

方程组为

A(u)=0 (1 37)则有

δΠ =∫ΩδuTA(u)dΩ+∫Ω

δλTC(u)dΩ+∫ΩλTδC(u)dΩ (1 38)

如果约束是线性方程

C(u)=L1(u)+C1 =0 (1 39)将试探函数式(1 35)代入式(1 38),可以得出

δΠ =δaT∫ΩNTA(槇u)dΩ+δbT∫Ω

槇NT(L1槇u+C1)dΩ+δaT∫Ω

(L1N)T槇λdΩ=0

(1 40)因为上式必须对一切变分δa和δb均成立,就得到方程组

∫ΩNTA(槇u)dΩ+∫Ω

(L1N)T槇λdΩ=0

∫Ω

槇NT(L1槇u+C1)dΩ=

烎0(1 41)

对于线性算子A,式(1 41)中第一个方程的第一项就是通常的非约束变分近似

Ka+f=0 (1 42)方程式(1 41)可写成线性方程组

KcC=K KabKTab[ ]0 []ab + f[]g =0 (1 43)

式中

KTab =∫Ω

槇NL1NdΩ, g=∫Ω

槇NTC1dΩ (1 44)

显然方程组是对称的,但现在对角线上具有等于零的系数,因此与Π 有关的变分原理只是驻

值原理。虽然拉格朗日乘子是为了迫使原始变分原理满足某些外加约束,而作为一种必要的数学

虚构而引进的,但以后就会发现,在大多数物理问题中,这些拉格朗日乘子都对应着原始数学

模型的一些重要的物理量。可以直接从式(1 31)中建立的变分泛函的定义和对应于它的第二

个欧拉方程以及约束方程,求得拉格朗日乘子的物理意义。式(1 32)中列出的变分δΠ,通过其前两项提供了对应于泛函Π的原始欧拉方程以及约

束方程,其最后一项总是可以改写成

∫ΩλTδC(u)dΩ=∫Ω

δuTR(λ,u)dΩ+b.t. (1 45)

它要求

R(λ,u)=0 (1 46)这个式子提供了拉格朗日乘子λ的物理意义。

—7—

Page 1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本书第5章以及以后的各章中,经常涉及这种识别λ物理意义的工作。用相应的物理量替换修正泛函中的拉格朗日乘子λ,就得到一种修正变分原理。在修正变

分原理中,强加的约束条件将被自动满足。采用修正变分原理使问题的未知函数或参数恢复到原来的数目,这对计算是有利的。

16  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模型

变分原理为建立有限元模型和有限元公式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不同的变分原理将可能

导引出不同的元素特性(如刚度矩阵、柔度矩阵、混合矩阵)和有限元公式。在弹性固体力学中,总位能原理和总余能原理所对应的泛函是单变量。这种单一变量的能

量泛函总是要求自变函数事先满足一定的条件,而自变函数另外尚需满足的条件则通过泛函

的极值条件得到满足。在变分原理中,总位能原理导引出了位移协调元,但力的平衡性是近似

满足的;总余能原理导引出了应力平衡元,但位移的协调性是近似满足的。我们注意到这种“近似满足”在物理意义上是指总体上满足,而不是指处处满足,在数学上则表现为在定义域积分

意义下的满足。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基于总位能原理的位移协调元是建造有限元模型的常规做法,它的应

用最广,方法和程序也最为简便。但这种做法因为单元间位移完全协调的要求太苛刻,在薄板

弯曲等C1 连续性问题中遇到麻烦,从而引发了多种有限元新模型,如位移非协调元、应力杂交

元,拟协调元等。拉格朗日乘子法引出了所谓的广义或混合变分原理。与总位能原理或总余能原理所要求

的泛函相比,在广义或混合变分原理的泛函中,由于放松了位移的协调性要求和力的平衡性要

求(如元素交界面处的面力或位移的连续性要求),即将事先强加于位移的或应力的约束条件

用拉格朗日乘子引进到泛函表达式中,而使原先的约束变分原理变为无约束的或仅部分约束

的变分原理,但其代价是增加了许多附加变量,且极值性不能被保证。广义或混合变分原理在

板弯曲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本书将在5.2节介绍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完全及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也可以仅在单元边界上定义拉格朗日乘子或某些其他的基本变量,而在单元内部采用该

场另外的变量。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界面变量法或杂交法,它是混合变分原理在采用界面变量

时的特殊情况。界面变量法或杂交法的一般步骤是:在每个单元内定义协调或平衡的场,由于这个场不能

保证单元之间的协调性或平衡性,所以需要通过只定义在界面上的拉格朗日乘子来强加这种

协调性或平衡性。显然,这种处理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因为这样定义的一个协调场或平衡场,其全部或部分待定参数只与一个单元有关,并可因此而在单元级上消去,从而显著地减少了单

元集合体问题中变量的总数。本书将在5.4节中介绍基于位能原理的位移杂交单元和基于余能原理的应力杂交单元的

一般性做法,并在第7章中介绍一些用于薄板弯曲问题的杂交单元。传统的变分原理采用整体插值,而有限元素法则是把整体分割为有限个元素的集合体,采

用的是分区插值。将分区概念引入变分原理,用分区插值代替整体插值,并且放松各个分区交

界面上的连续性要求,就得到了所谓的分区广义变分原理。分区广义变分原理为建立新型的有

—8—

Page 1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限元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分区变分原理是基于传统变分原理的一种修正变分原理,所不同的是,后者可被看做是在

单元水平上进行的修正与混合,而分区变分原理则是在弹性体整体水平上进行的修正与混合。本书在5.3节中详细介绍了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分区变分原理,并对有限元素法的单元集

合体进行了分区变分原理的公式推导。常规的混合 杂交模型只是在单元水平上采用混合法,而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则是在结构

整体水平上采用混合法。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在理论上解决了两类不同单元(应力元、位移元)的耦合和收敛问题,其在实际应用中(如求解含有应力集中的问题)是非常成功的,原因是巧

妙地把应力元与位移元、奇异元与常规元、解析解与数值解加以结合,使每一种方法能在各自

的分区范围内发挥其长处,从而从整体上获得最佳效果。本书在7.5节中介绍了基于混合分区变分原理的混合有限元法的一般步骤。在详细介绍弹性固体力学的一般性变分原理的基础上,本书在5.4节中介绍了各类变分

原理、建立有限元模型之间的关系和一般性处理方法以及对应于不同变分原理的元素刚度特

性。第7章介绍了各种能量泛函在结构力学中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的具体实例,其中包括总位

能泛函、总余能泛函、混合泛函变分原理及其变换形式、应力或位移杂交模型对应的泛函及其

应用,以及混合分区变分原理、混合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9—

Page 1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第2章   泛函极值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

21  泛函的极大值和极小值问题

如果函数y(x)在x=x0 附近的任意点上的值都不大(小)于y(x0),也即dy=y(x)-y(x0)≤0(≥0)时,则称函数y(x)在x=x0 上达到极大(极小)值,而且在x=x0 上,有

dy=0 (2 1)对于泛函Π[y(x)],也有类似的定义。如果泛函Π[y(x)]在任何一条与y=y0(x)接近的

曲线上的值不大(或不小)于Π[y0(x)],也就是说,如果δΠ=Π[y(x)]-Π[y0(x)]≤0(≥0)时,则称泛函Π[y(x)]在曲线y=y0 上达到极大值(或极小值),而且在y=y0(x)上,有

δΠ =0 (2 2)在这里,对于泛函的极值概念有进一步说明的必要。凡说到泛函的极大(或极小)值,主要

是说泛函的相对的极大(或极小)值,也就是说,从互相接近的许多曲线来研究一个最大(或最

小)的泛函值,但是曲线的接近有不同的接近度。因此,在泛函的极大极小的定义里,还应说明

这些曲线有几阶的接近度。如同对一般函数极大(极小)值的讨论一样,如果泛函在y=y0(x)的曲线上有强极大(极

小)值,不仅对于那些既是函数接近而且导数也接近的y(x)而言是极大(极小)值,而且对于

那些只是函数接近但导数不接近的y(x)而言,也是极大(极小)值。所以泛函在y=y0(x)曲

线上是强极大(极小)值时,也必在y=y0(x)上是弱极大(极小)值;反之,则不然,即泛函在

y=y0(x)曲线上有弱极大(极小)值时,不一定是强极大(极小)值。因为有可能对于那些只

是函数接近但导数不接近的y(x)而言,有一个比函数与导数都接近的y(x)所求的极大(极

小)值更大(小)的极大(极小)值存在,所以弱极大(极小),不能满足强极大(极小)的要求。这一概念可以推广到包含多个函数的泛函中去。

22  求解泛函极值的欧拉方程

变分法的早期工作是设法将泛函驻值问题转化为微分方程问题。当把泛函的驻值问题转

化为微分方程时,第一步工作就完成了,下一步便是求解这一微分方程。这种求解方法在实际

应用上碰到很大的困难。自从里兹提出直接求泛函极值的近似法(里兹法)以后,人们才认识

到直接从泛函极值出发,比从微分方程式出发更为有效与方便,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充分发挥

电子计算机的作用。于是人们研究的目标有了转移,即把原来从泛函驻值问题化为微分方程问

—01—

Page 1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题,转化为把微分方程问题转变为定义一个泛函,从而成为泛函求驻值的问题。对于前一种问

题,欧拉、拉格朗日等已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比较系统的方法,而对于后一类问题,虽然现在

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仍不成熟。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还是根据微分方程的物理和工程背景,采取尝试和核对的方法,即先试猜一个泛函的极值和驻值问题,然后再进行核对,看它是否与原

来的微分方程问题等价。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变分原理中将会经常用到。现在研究由最简单泛函式(2 3)的极值问题所得到的欧拉方程,其中能确定泛函极值曲

线y=y(x)的边界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有y(x1)=y1,y(x2)=y2,函数F(x,y,y′)将被看做

是三阶可微的。

Π=∫x2

x1F[x,y(x),y′(x)]dx (2 3)

首先,用拉格朗日法来求泛函的变分,即

Π[y+εδy]=∫x2

x1F[x,y+εδy,y+εδy′]dx

于是有

         εΠ[y+εδy]=∫

x2

x1

yF[x,y+εδy,y′+εδy′]δy{ +

y′F[x,y+εδy,y′+εδy′]δy }′dx

让ε→0,得

δΠ =εΠ[y+εδy]|ε→0 =∫

x2

x1

Fyδy+

Fy′δy[ ]′dx (2 4)

式中

Fy =

yF(x,y,y′), Fy′=

y′F(x,y,y′)

而且

∫x2

x1

Fy′δy

′dx=∫x2

x1

ddxFy′δ[ ]y - ddx Fy( )′δ{ }y dx

对于固定边界条件,因为有δy(x2)=δy(x1)=0,所以

∫x2

x1

Fy′δy

′dx=-∫x2

x1

ddxFy( )′δydx (2 5)

将式(2 5)代入式(2 4),得到变分极值条件为

δΠ =∫x2

x1

Fy-

ddxFy( )[ ]′ δydx=0 (2 6)

根据变分法的基本预备定理,求得本题的欧拉方程为

Fy-

ddxFy( )′ =0 (2 7)

这里必须指出,式(2 7)中的第二项是对x的全导数,而不是偏导数,且F=F(x,y,y′),所以

ddxFy( )′ = 2F

xy′+2Fxy′

dydx+

2Fy′2

dy′dx =Fxy′″+Fyy′″y′+Fy′y′″y″

(2 8)

式中Fxy′″,Fyy′″,Fy′y′″都是F(x,y,y′)对x,y,y′的二阶偏导数。y′=dydx,y″=d

2ydx2,所以欧拉方

—11—

Page 1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程式(2 7)也可以写成

Fy′-Fxy′″-Fyy′″y′-Fy′y′″y″=0 (2 9)这就是1744年由欧拉得出的著名方程,该方程也被称为欧拉 拉格朗日方程。

式(2 9)是关于y(x)的一个二阶微分方程,其积分常数有两个,即c1 和c2,它的积分曲线

y=y(x,c1,c2)叫做极值曲线,只有在这簇极值曲线上,泛函式(2 3)才能达到极值。积分常

数由极值曲线通过y(x1)=y1,y(x2)=y2 这两个端点条件所决定。把泛函的变分作为泛函增量的主部,也同样会得到欧拉方程式(2 7)及式(2 8)。求泛函

增量主部的过程实质上与求微分的过程非常相似。例如式(2 3),因为积分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有

δΠ =δ∫x2

x1F(x,y,y′)dx=∫

x2

x1δF(x,y,y′)dx

其δF 是由y,y′增量引起的,其主部为

δF(x,y,y′)=Fyδy+Fy′δy

于是便得到式(2 4),这和拉格朗日法得到的变分表达式是相同的。这里还应指出,对于式(2 9)这样的欧拉方程,应注意如下四种特殊的情况。情况一:F(x,y,y′)和x无关,即

F=F(y,y′) (2 10)于是式(2 9)可以写成

Fy′-Fyy′″y′-Fy′y′″y″=0 (2 11)上式可以简化为

ddxF-Fy′y( )′ =0 (2 12)

经一次积分后,得

F-Fy′y′=c1 (2 13)

式中c1 为积分常数。情况二:F(x,y,y′)和y无关,即

F=F(x,y′) (2 14)代入式(2 7),得

ddxFy( )′ =0 (2 15)

经积分,得

Fy′=

c (2 16)

式中c为积分常数。情况三:F(x,y,y′)和y′无关,即

F=F(x,y) (2 17)于是其欧拉方程为

Fy′(x,y)=0 (2 18)

—21—

Page 1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它不是微分方程,也不包含什么特定常数,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所讨论的变分问题,只在个别

的情况下,当曲线(式(2 18))通过固定端点时,才存在可能达到极值的曲线。情况四:F(x,y,y′)是y′的线性函数,即

F(x,y,y′)=P(x,y)+Q(x,y)y′ (2 19)于是其欧拉方程为

Py+

Qyy′-dQdx=0

(2 20)

但是由于

dPdy=

Qx+

Qyy′ (2 21)

所以式(2 20)可以简化为

Py-

Qx =

0 (2 22)

这也不是一个微分方程式,因为它没有y′项,一般来说它不满足固定端点条件,因此,变分问

题根本不存在。现在将上述变分问题推广到含有高阶导数的泛函的极值问题和泛函变分得到的欧拉方

程中。研究泛函

Π[y(x)]=∫x2

x1F[x,y(x),y′(x),y″(x),…,y(n)(x)]dx (2 23)

的极值,其中泛函F被认为对于y(x),y′(x),y″(x),…,y(n)(x)是n+2阶可微的,并且假定端

点上有固定条件

y(x1)=y1,y′(x1)=y1′,y″(x1)=y1″,…,y(n-1)(x1)=y(n-1)1

y(x2)=y2,y′(x2)=y2′,y″(x2)=y2″,…,y(n-1)(x2)=y(n-1)烍烌

烎2

(2 24)

端 点上不仅给出函数值,而且还给出直至n-1阶导数的值。我们假定极值将在2n阶可微曲线

y=y(x)上达到。用上述相同的求泛函变分方法,可以证明

δΠ =∫x2

x1

Fyδy+

Fy′δy

′+Fy″δy″+…+ Fy(n)δy

(n{ }) dx (2 25)

式中用简略符号δy代替δy(x),δy(k)代替δy(k)(x)= dk

dxk[δy(x)]。

积分式(2 25)中的第二项可进行一次分部积分,得

∫x2

x1

Fy′

ddx(δy)dx=Fy′δy

x2

x1-∫

x2

x1

ddxFy( )′δydx (2 26)

将积分式(2 25)中第三项进行两次分部积分,得

∫x2

x1

Fy″

d2

dx2(δy)dx=Fy″δy

′x2

x1- ddx

Fδy( )″δy

x2

x1+∫

x2

x1

d2

dx2Fy( )″δydx (2 27)

同样地,将其最后一项经过n次分部积分后,得

     ∫x2

x1

Fy(n)

dn

dxn(δy)dx= F

y(n)δy(n-1)

x2

x1- ddx

Fy(n( )) y(n-2) x2

x1+…+

(-1)n∫x2

x1

dn

dxnFy(n( ))δydx (2 28)

—31—

Page 1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根据变分法的预备定理,当式(2 25)为零时,得

Fy-

ddxFy( )′ + d

dx2Fy( )″ +…+(-1)n d

dxnFy(n( )) =0 (2 29)

这是y=y(x)的2n阶微分方程式,一般称为泛函式(2 23)的欧拉 泊松方程,而它的积分

曲线就是所讨论的变分问题的解(极值曲线)。这个方程的解通常有2n个特定常数,是由2n个

端点条件,即式(2 24)决定的。

图2 1  梁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弯曲

【例2 1】  梁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弯曲问题,就是含有较高阶导数的泛函极值问题的一个例子。设梁的抗弯刚度为EJ,两端固定,在横向分布载荷

q(x)作用 下 发 生 弯 曲 变 形(或 称 挠 度)w(x),如 图

2 1所示。端点固定条件为

w(0)=w′(0)=0w(L)=w′(L)= }0 (2 30)

在梁达到平衡时,其总位能达到最小值。梁的位能等

于梁在弯曲时所储存的弯曲能,它等于

U =∫L

12EJχ

2dx (2 31)

式中χ为梁弯曲后的曲率,它和挠度w(x)的关系为

χ=

d2wdx2

1+ dwd( )x[ ]2

32≈d

2wdx2

这里假定挠度很小,略去高次项。式(2 31)可以写成

U =∫L

12EJ

d2wdx( )2 2

dx

载荷q(x)在变形w(x)上的位能为

V =-∫L

0q(x)w(x)dx (2 32)

于是,梁所形成的总位能Π为

Π=U+V =∫L

12EJ

d2wdx( )2 2

-q(x)w(x[ ])dx (2 33)

梁的平衡条件为w(x)使 总 位 能 达 到 最 小 值,即δΠ =0。于 是 利 用 变 分 计 算 和 固 定 端 条 件

式(2 30),得

δΠ =∫L

0EJd

4wdx4 -q

(x[ ])δw(x)dx=0 (2 34)

利用变分法的预备定理,求得梁的平衡方程为

EJd4wdx4 -q

(x)=0

这就是欧拉 泊松方程。式(2 34)在静力学中被称为虚位移原理,δw(x)就是满足端点位移

约束条件的虚位移。下面讨论另一种形式的泛函,即

—41—

Page 2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Φ,Φx,Φy)=RF(Φ,Φx,Φy)dxdy+∫Sc

G(Φ)ds (2 35)

的欧拉方程,式中Φx =Φx,Φy =Φy

函数Φ(x,y)在域R内连续,其边界S由Sb 和Sc 组成,其中

Φ=Φb,  在Sb 上

Φb 为给定的。现在对式(2 35)泛函取一次变分,得到

δΠ =R

FΦδΦ+

FΦxδΦx+

FΦyδΦ[ ]y dxdy+∫Sc

GΦδΦ

ds (2 36)

因为

δΦx =δΦx =xδΦ

, δΦy =δΦy =yδΦ

式(2 36)等号右边第一个积分中的末尾两项可化为

     R

FΦxδΦx+

FΦyδΦ[ ]y dxdy=R

FΦx( )δΦ +y

FΦy( )[ ]δΦ dxdy-

Fx

FΦ( )x +y F

Φ( )[ ]yδΦdxdy

利用高等数学中的格林公式

Qx+

P( )y dxdy=∫S

(Qdy-Pdx)

上式可化为

     R

FΦxδΦx+

FΦyδΦ[ ]y dxdy=∫S

FΦx( )δΦ dy- F

Φy( )δΦ d[ ]x -

Fx

FΦ( )x +y F

Φ( )[ ]yδΦdxdy

将dy=lxds,dx=-lyds(lx,ly 为周边法线的方向余弦)代入上式,并引入边界Sb 上的给定

条件,再代回式(2 36)中,可得

FΦ-

FΦ( )x -y F

Φ( )[ ]yδΦdxdy+∫Sc

GΦ+

lxFΦx +lyFΦ[ ]

yδΦds=0

因为δΦ 为在不同域的任意变分量,由变分法的预备定理,可以求得欧拉方程为

FΦ-

FΦ( )x -y F

Φ( )y =0,  在R域内 (2 37a)

GΦ+

lxFΦx +lyFΦy

=0,  在Sc 上 (2 37b)

23 含多个待定函数的泛函及其欧拉方程,哈密顿原理

下面把2.2节的泛函极值和欧拉方程推广到含多个待定函数的泛函极值问题中。设有泛函

—51—

Page 2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y1,y2,…,yi]=∫x2

x1F(x,y1,y2,…,yi,y1′,y2′,…,yi′,…,y(n)1 ,y(n)2 ,…,y(n)i )dx

(2 38)式 中yk=yk(x)(k=1,2,…,i)为i个待定函数,yk′=yk′(x),yk″=yk″(x),…,y(n)k =y(n)k (x)分别表示yk(x)的1阶,2阶,…,n阶的导数,设这些函数有端点值

yk(x1)=yk1,yk′(x1)=yk1′,…,y(n)k (x1)=y(n)k1yk(x2)=yk2,yk′(x2)=yk2′,…,y(n)k (x2)=y(n)k

烍烌

烎2(2 39)

对所有的x,yk,y(j)k (j=1,2,…,n;k=1,2,…,i)而言,F都是(n+2)阶可微的,待定曲线

yk(x)(k=1,2,…,i)是2n阶可微的。泛函Π[y1,y2,…,yi]的变分极值条件为

      δΠ =∫x2

x1

Fy1δy1+

Fy1′δy1

′+Fy1″δy1″+…+ Fy(n)

1δy(n)

1 +…[ +

Fyiδyi+

Fyi′δyi

′+Fyi″δ″yi″+…+ Fy(n)

iδy(n)]i dx=0 (2 40)

通过分部积分,并利用端点固定的条件,即利用

δyk(x1)=0, δyk(x2)=0

δy(j)k (x1)=0, δy(j)

k (x2)=0(j=1,2,…,n;k=1,2,…,i

烍烌

烎)

(2 41)

后,可以把式(2 40)化为

   δΠ =∫x2

x1

Fy1-

ddx

Fy1( )′ + d

dx2Fy1( )″ -…+(-1)n d

dxnFy(n)( )[ ]

1δy1dx+

∫x2

x1

Fy2-

ddx

Fy2( )′ + d

dx2Fy2( )″ -…+(-1)n d

dxnFy(n)( )[ ]

2δy2dx+…+

∫x2

x1

Fyi-

ddxFyi( )′ + d

dx2Fyi( )″ -…+(-1)n d

dxnFy(n)( )[ ]

iδyidx=0

(2 42)利用与第2.3节中的相同方法,可以得到i个欧拉方程,即

Fyk-

ddx

Fyk( )′ + d

dx2Fyk( )″ -…+(-1)n d

dxnFy(n)( )k

=0 (k=1,2,…,i)

(2 43)这是决定y1,y2,…,yi 的i个待定函数的i个微分方程式组。

现在研究力学中的 一 个 基 本 变 分 原 理:哈 密 顿(Hamilton)原 理(或 称 为 最 小 作 用 量 原

理),该原理可叙述为:质点系满足某些约束条件的运动,必使积分“作用量”

A=∫t2

t1

(T-U)dt (2 44)

为极值(最小值)。其中T,U 分别表示质点系的动能和位能,t为时间。满足某些约束条件是指

质点系满足下列边值条件:当t=t1 时,    [xi(t),yi(t),zi(t)]= [xi(t1),yi(t1),zi(t1)]当t=t2 时,    [xi(t),yi(t),zi(t)]= [xi(t2),yi(t2),zi(t2 })] (2 45)

如果质点的质量为mi(i=1,2,…,n),坐标为(xi,yi,zi),作用在质点上的力Fi 是以-U—61—

Page 2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为力函数(即势函数)的,则

Fxi =-Uxi, Fyi =-Uyi

, Fzi =-Uzi (i=1,2,…,n) (2 46)

而势函数U 只依赖于质点的坐标,这是一个保守力场,即

U =U(x1,y1,z1;x2,y2,z2;…,xn,yn,zn) (2 47)动能是

T= 12∑n

i=1mi(x2i +y2i +z2i) (2 48)

式中xi,yi,zi 分别代表dxidt,dyidt,dzidt,最小作用量原理(即哈密顿原理)要求

δA =δ∫t2

t1

(T-U)dt=∫t2

t1

(δT-δU)dt=0 (2 49)

式中

δT =∑n

i=1mi(xiδxi+yiδyi+ziδzi)

δU =∑n

i=1

Uxiδ

xi+Uyiδyi+Uziδz( )i =-∑

i=1

(Fxiδxi+Fyiδyi+Fziδzi) (2 50)

通过分部积分,并由约束条件式(2 45)有,δxi(t1),δyi(t1),δzi(t1)和δxi(t2),δyi(t2),δzi(t2)都等于零,即得

∫t2

t1∑n

i=1mi(xiδxi+yiδyi+ziδzi)dt=-∫

t2

t1∑n

i=1mi(̈xiδxi+ÿiδyi+̈ziδzi)dt (2 51)

于是哈密顿原理可以写为

∫t2

t1∑n

i=1

[(mïxi-Fxi)δxi+(mïyi-Fyi)δyi+(mïziFzi)δzi]dt=0 (2 52)

由于δxi,δyi,δzi 为任意的独立变分,所以得到欧拉 泊松方程

Fxi =mïxi, Fyi =mïyi, Fzi =mïzi (i=1,2,…,n) (2 53)这就是n个质点的3n个牛顿运动方程式。

从上述的讨论中不难发现,最小位能原理等价于静力平衡方程。而哈密顿原理等价于牛顿

运动方程。如果运动还受另外一组独立关系

Φj(t,x1,x2,…,xn;y1,y2,…,yn;z1,z2,…,zn)=0 (j=1,2,…,m;m<3n)(2 54)

的约束,则独立变量只剩 下3n-m 个。如 果 我 们 用3n-m 个 新 的 变 量(或 称 广 义 坐 标)q1,

q2,…,q3n-m 来表示原来的变量xi,yi,zi,即

xi=xi(q1,q2,…,q3n-m,t)

yi=yi(q1,q2,…,q3n-m,t)

zi=zi(q1,q2,…,q3n-m,t)(i=1,2,…,n

烎)

(2 55)

则U,T可以表示为

U =U(q1,q2,…,q3n-m,t)

T=T(q1,q2,…,q2n-m,q1,q2,q3n-m,t }) (2 56)

—71—

Page 2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于是哈密顿原理或最小作用量原理可以写成

δA =∫t2

t1∑3n-m

i=1

(T-U)qi δqi+Tqiδ

q[ ]i dt=0 (2 57)

经过部分积分可化为

δA =∫t2

t1∑3n-m

i=1

(T-U)qi +ddt

Tq( )[ ]

iδqidt=0 (2 58)

其欧拉 泊松方程为

(T-U)qi -ddt

Tq( )i =0  (i=1,2,…,3n-m) (2 59)

习惯上,人们把

L=T-U (2 60)称为拉格朗日函数。于是哈密顿原理又可以写成

δA =δ∫t2

t1Ldt=∑

3n-m

i=1∫t2

t1

Lqi-

ddtLq( )[ ]

iδqidt (2 61)

而欧拉 泊松方程为

Lqi-

ddtLq( )i =0 (i=1,2,…,3n-m) (2 62)

在理论力学领域中,式(2 62)就是著名的拉格朗日方程。

图2 2  耦合摆的运动

上面将qi 称为“广义坐标”,式(2 59)和式(2 62)都

是用广义坐标表示的。其优点是不一定要用真正的坐标或

位移来表示,这样就显得更为灵活与方便。【例2 2】 如图2 2所示的耦合摆,它们之间以弹簧

相连,若略去摆的重量,取θ1,θ2,θ3 为广义坐标,于是其动

能和势能分别为

T=2ma2(θ21+θ22+θ23) (2 63)

  U= 12Ka2(sinθ1-sinθ2)2+12Ka

2(sinθ2-sinθ3)2+

2mga[(1-cosθ1)+(1-cosθ2)+(1-cosθ3)](2 64)

对于微振幅的摆动而言,sinθ≈θ,1-cosθ≈ 12θ2,于是

U = 12Ka2[(θ1-θ2)2+(θ2-θ3)2]+mga(θ21+θ22+θ23) (2 65)

拉格朗日方程为

Lθ1-

ddtLθ( )1 =0,Lθ2-ddt Lθ( )2 =0,Lθ3-ddt Lθ( )3 =0 (2 66)

将L=T-U 代入式(2 66),即得

4mga2̈θ1 =-Ka2(θ1-θ2)-2mgaθ14mga2̈θ2 =-Ka2(2θ2-θ1-θ2)-2mgaθ24mga2̈θ3 =-Ka2(θ3-θ2)-2mgaθ

烍烌

烎3

(2 67)

由式(2 67)即可求得θ1,θ2,θ3。

—81—

Page 2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我们也可以在式(2 54)的m个约束条件下用广义坐标来求非保守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非保守系统没有这样一个势函数U,但我们可以把外力Fxi,Fyi,Fzi 对δxi,δyi,δzi做的功用广

义坐标qk 的变分δqk 对广义力Qk 做的功来表示。设

∑n

i=1

(Fxiδxi+Fyiδyi+Fziδzi)=∑3n-m

k=1Qkδqk (2 68)

因为

δxi=∑3n-m

k=1

xiqkδqk

, δyi=∑3n-m

k=1

yiqkδqk

, δzi=∑3n-m

k=1

ziqkδqk

将其代入式(2 68),有关δqk 的系数给出

Qk =∑n

i=1Fxixiqk+

Fyiyiqk+

Fziziq( )k (2 69)

这就是广义力的表达式。于是,在非保守力系下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可以写成

δA =∫t2

t1δT+∑

3n-m

k=1Qkδq( )k dt=0 (2 70)

δA =∑3n-m

k=1∫t2

t1

Tqk-

ddtTqk+

Q( )kδqkdt=0 (2 71)

由在非保守力场中的运动方程(即拉格朗日方程),得

ddtTq( )k -Tqk =Qk (k=1,2,…,3n-m) (2 72)

广义坐标在理论力学中受到重视的原因不止一个。广义坐标使力学系统的描述不受坐标

选用的限制。如果我们把一组广义坐标qi 置换为另一组广义坐标

qi=qi(q1,q2,…,qp),  其中i=1,2,…,p则哈密顿原理为

δA =δ∫t2

t1

(T-U)dt=0 (2 73)

给出拉格朗日方程(运动方程)为

Lqi-

ddtLq( )· =0 (i=1,2,…,p) (2 74)

其形状和坐标无关。用广义坐标的变分原理较易求得近似解。

24  含多个自变量的函数的泛函及其极值问题

许多平面问题,如弹性板的弯曲、平面应力或应变问题、轴对称问题等都有x,y或r,z两

个自变量。其他问题诸如弹性振动、平面热传导、弹塑性理论等有3个或4个自变量,这一类问

题在力学物理中非常重要,也是变分法中的主要方面。这类泛函极值问题本质是类似的。首先研究泛函

—91—

Page 2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w(x,y)]=SF x,y,w(x,y),x

w(x,y),yw(x,y[ ])dxdy (2 75)

的极值问题。其中函数w(x,y)在域S的边界C上的值已经给出,即在边界C上w(x,y)为已

知,为

wx =

wx, wy =wy (2 76)

式(2 75)表达的泛函的变分便可以写成

δΠ =S

Fwδ

w+Fwxδwx+Fwy

δw[ ]y dxdy (2 77)

根据函数变分的定义,有δwx =δwx =xδw,δwy =δwy =

yδw,且

Fwxδ

wx = xFwxδ( )w -x

Fw( )x δw

Fwyδwy = y

Fwyδ( )w -y

Fw( )yδw

将其代入式(2 77),得

         δΠ =S

Fw-

Fw( )x -y F

w( )[ ]yδwdxdy+

Fwxδ( )w +y

Fwyδ( )[ ]w dxdy (2 78)

根据格林公式(Greenformula),则f(x,y),g(x,y)两个连续函数有

fx+

g( )y dxdy=∮C

(fdy-gdx)=∮C(fsinα-gcosα)ds (2 79)

图2 3  边界的切线和法线

式中s为边界围线C的弧长,以逆时针为正,顺时针

为负,α为切线和x轴的夹角(见图2 3)。并且有以

下关系式

dx=cosαds, dy=sinαdsx=nsinα+scosαy=-ncosα+ssin }α (2 80)

s=xcosα+ysinαn=xsinα-ycos}α (2 81)

并有

x =

sxs+

nxn=

cosαs+sinαn

y=

sys+

nyn=

sinαs-cosα

烎n

(2 82)

s=

xsx+

ysy=

cosαx+sinαy

n=

xnx+

yny=

sinαx-cosα

烎y

(2 83)

以上各式在简化二维问题时都是很有用的。按式(2 79),可得

—02—

Page 2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Fwxδ( )w +y

Fwyδ( )[ ]w dxdy=∮C

Fwx

sinα-Fwycos( )αδwds (2 84)

在边界C上,w(x,y)已知,为wc(x,y)。对于通过wc(x,y)的任意w(x,y)的变分δw 在边界

C上均恒等于零。因此式(2 84)右侧围线积分应该恒等于零,于是式(2 78)可化为

δΠ =S

Fw-

Fw( )x -y F

w( )[ ]yδwdxdy (2 85)

当泛函达到极值时,δΠ =0,根据变分法基本预备定理,得

Fw-

ddx

Fw( )x - ddy F

w( )y =0 (2 86)

这就是决定w(x,y)(在边界上满足w=wc(x,y))的微分方程,也称为欧拉方程式。【例2 3】  弦的振动问题是和式(2 75)类似的泛函变分问题。设有均匀弦AB,单位长度的密度为ρ,弦内拉力为N,x=0,x=L的两端固定。单位长度

弦的横向位移w(x,t)既是x的函数,也是时间t的函数。整个弦的动能为

T=ρ2∫l

w( )t

dx (2 87)

弦内由于变形所积蓄的弹性变形能(即势能)等于弦内拉力(即两端的拉力N)和弦长增

长的总量的乘积。弦的元素dx在变形后增长到 1+ w( )x槡

dx,因此势能为

U =N∫t

01+ w

( )x槡2

-{ }1dx≈N∫l0 12 w( )x2

dx (2 88)

这里略去了 w( )x 的高次项。为了寻求运动方程,我们可以利用哈密顿原理,即寻求w(x,t),使

弦在t1 <t<t2 中的作用量为最小,即求泛函

A=∫t2

t1Ldt=∫

t2

t1

(T-U)dt= 12∫t2

t1∫l

0ρw( )t

-N w( )x[ ]2 dxdt (2 89)

的极值。w(x,t)应满足固定条件

w(0,t)=0, w(l,t)=0 (2 90)和满足初始和结束时弦的形状条件

w(x,t1)=w1(x), w(x,t2)=w2(x) (2 91)

δA =0的变分极值条件给出

δA =∫t2

t1∫l

0ρwtδwt -Nwx

δw[ ]x dxdt=0 (2 92)

根据式(2 90)和式(2 91),有δw(0,t)=δw(l,t)=δw(x,t1)=δw(x,t2)=0,所以

     ∫t2

t1∫l

0ρwtδwtdxdt=-∫

t2

t1∫l

0ρ2wt2δ

wdxdt+∫l

0ρwtδ[ ]w t2

t1dx=

-∫t2

t1∫l

0ρ3wt2δ

wdxdt (2 93)

     ∫t2

t1∫l

0Nwxδwxdxdt=-∫

t2

t1∫l

0N

2wx2δ

wdxdt+∫t2

t1Nwxδ[ ]w l

0dt=

-∫t2

t1∫l

0N

3wx2δ

wdxdt (2 94)

—12—

Page 2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最后式(2 92)可以写成

δA =∫t2

t1∫l

0N

2wx2 -ρ

2wt[ ]2 δwdxdt=0 (2 95)

根据变分预备定理,可得到弦振动的欧拉方程

2wx2 -

ρN2wt2 =

0 (2 96)

在以下的公式推导中,将用到下面诸微积分定理进行简化。(1)格林(Green)定理/高斯(Gauss)定理

Ω

Ax+

Ay+

A( )z dΩ=S

(Acosα+Bcosβ+Ccosγ)ds (2 97)

式中A,B,C为Ω 中和S上的连续函数,S为闭域Ω 的界面,α,β,γ为界面S的外法线n和x,

y,z轴之间的方向角。(2)格林定理的形式之一

ΩU 2VdΩ-Ω

UxVx+

UyVy+

UzV )z dΩ=S

UVnds (2 98)

式中Vn

为V 对外法线方向n的导数,2 = 2

x2+2

y2+

z2。

这一公式很容易证明,因为

Vn =

Vxxn+

Vyyn+

Vzzn=

Vxcosα+Vy

cosβ+Vzcosγ

利用分部积分对式(2 98)右边第一项进行运算,以其中第一项为例,有

ΩU

2Vx2dΩ=-Ω

UxVxdΩ+S

UVxcosαds

整理后即得到式(2 98)。(3)格林定理

Ω(U 2V-V 2U)dΩ=S

UVn-

VU( )n ds (2 99)

该式可以由式(2 98)进行证明。使用这些定理,我们便可以证明下列常见的欧拉方程。(1)泛函

Π[w(x,y,z)]=ΩF x,y,z,w,wx

,wy,w( )z dxdydz (2 100)

为极值的必要条件是δΠ =0,其欧拉方程为

Fw-

Fw( )x -y F

w( )y -z Fw( )z =0 (2 101)

式中wx =wx,wy =wy

,wz =wz,其边界条件为w(x,y,z)在Ω的表面上为已知,即在边

界上δw =0。(2)泛函

Π[w(x,y)]=SF x,y,w,wx

,wy,2wx2

,2wy2

,2w

x( )y dxdy (2 102)

为极值的必要条件是δΠ =0,其欧拉方程为

—22—

Page 2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Fw-

Fw( )x -y F

w( )y +2

x2Fw( )xx

+ 2

xyFwx( )y +

y2Fw( )yy

=0

(2 103)

式 中wx=wx,wy=wy

,wxx =2wx2

,wxy =2w

xy,wyy =

2wy2

。其边界条件为w(x,t)和wn

在边界C上为已知,n为外向法线,也即在边界C上δw =0,δwn =0。

(3)泛函

Π[w(x,y,z,t)]=∫t2

t1ΩF x,y,z,t,w,wx

,wy,wz,w( )t dxdydzdt

(2 104)为极值的必要条件是δΠ =0,其欧拉方程为

Fw-

Fw( )x -y F

w( )y -z Fw( )z -t F

w( )t (2 105)

式中wx =wx,wy =wy

,wz =wz,wt=wt

。其边界条件为w(x,y,z,t)在Ω的表面S上已

知,即在边界S上,无论在(t1,t2)内任何时间,δw =0,其起始和终止条件为w(x,y,z,t1)和

w(x,y,z,t2)为已知,即当t=t1,t2 时,Ω中的任意点δw =0。(4)泛函

Π[w(x,y,t)]=∫t2

t1SF x,y,t,w,wx

,wy,2wx2

,2wy2

,2w

xy,w( )t dxdydt

(2 106)为极值的必要条件是δΠ =0,其欧拉方程为

Fw-

Fw( )x -y F

w( )y -t Fw( )t +

x2Fw( )xx

+2

y2Fw( )yy

+ 2

xyFwx( )y =0 (2 107)

式中wx =wx,wy =wy

,wt=wt,wxx =

2wx2

,wxy = 2w

xy,wyy =

2wy2

。其边界条件为

w(x,y,t)和wn

在边界C 上 为 已 知,即 在 边 界C上 不 论t1 ≤t≤t2 内 的 哪 个 时 间,δw =

nδw =0,其起始和终止条件为w(x,y,t1),w(x,y,t2)为已知,即在t=t1,t=t2 时S上任意

点的δw =0。下面列出几个常见的例子。【例2 4】  泛函

Π=Ω

w( )x

+ w( )y

+ w( )z[ ]2 dxdydz (2 108)

的变分极值问题。由上式取极值必要条件δΠ =0,可得到欧拉方程

2wx2 +

2wy2

+2wz2 =

0 (2 109)

这是三维的拉普拉斯方程,w(x,y,z)在边界S上的值为给定的,即有δw =0。—32—

Page 2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例2 5】  泛函

Π=Ω

w( )x

+ w( )y

+ w( )z

+2wρ(x,y,z[ ])dxdydz (2 110)

的变分极值问题。给出的欧拉方程是三维泊松方程

2wx2 +

2wy2

+2wz2 =ρ

(x,y,z) (2 111)

w(x,y,z)在边界S上的值为已知的,即有δw =0。【例2 6】  泛函

Π1 =D2S

2wx( )2 2

+ 2wy( )2 2

+2 2w

x( )y[ ]2 dxdy-Sq(x,y)wdxdy

(2 112a)或泛函

Π2 =D2S

2wx( )2 2

+ 2wy( )2[ ]2 dxdy-S

q(x,y)wdxdy

(2 112b)或泛函

Π3 =D2S

2wx2 +

2wy( )2 2

-2(1-μ)2wx2

2wy2

- 2wx( )y[ ]{ }2

dxdy-Sq(x,y)wdxdy

(2 112c)式中D为抗弯刚度,μ为泊松比,q(x,y)为平板所受的横向分布载荷。

式(2 112a)、式(2 112b)和式(2 112c)的变分极值条件,都给出同一个四阶欧拉方程

D 2 2w=D 4wx4 +

2 4wx2y2

+4wy( )4 =q(x,y) (2 113)

例2 6中的三个泛函都被用于板弯曲问题。但必须指出,这三个泛函虽然给出了相同的欧

拉方程,却代表着不同的边界条件。考虑式(2 112a)表示的泛函,首先对其进行变分

δΠ1 =DS

2wx2

2δwx2 +

2wy2

2δwy2

+22w

xy2δwx[ ]y dxdy-S

qδwdxdy

(2 114)利用分部积分,式(2 114)等号右边第一、二、三项可分解为

2wx2

2δwx2 =

2wx2

δw( )x -x

3wx3δ( )w +

4wx4δ

2wy2

2δwy2

= y2wy2

δw( )y -y

3wy3δ( )w +

4wy4δw

2wxy

2δwxy=

2wxy

δw( )y -y

3wx2y

δ( )w + 4wx2y2

δ

烎w

(2 115)

2wxy

2δwxy=

2wxy

δw( )x -x

3wxy2

δ( )w + 4wx2y2

δw

合并式(2 115)中各式,可得

   2wx2

2δwx2 +

2wy2

2δwy2

+22w

xy2δwxy=

—42—

Page 3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2 2w)δw+x2wx2

δwx +

2wxy

δw[ ]y +y

2wxy

δwx +

2wy2

δw[ ]y -

   xx

2( )wδ[ ]w -yy

2( )wδ[ ]w (2 116)

根据格林公式(式(2 79)),有

   S

2wx2

δwx +

2wxy

δw[ ]y +y

2wxy+

2wy2

δw[ ]{ }y dxdy=

  ∮C

2wx2

δwx +

2wxy

δw[ ]y sinα- 2w

xyδwx +

2wy2

δw[ ]y cos{ }αds

(2 117)

2wx δ[ ]w +y

2wy δ[ ]{ }w dxdy=∮C

2wx

sinα-2wy

cos{ }αδwds(2 118)

图2 4  边界正交坐标

在边界C上,如果w已知,即δw=0,式(2 118)等号

右边边界围线积分等于零。如果周边C上w 为已知,那么

wn

也一定是已知的。在边界C上,δw =0,(δw)n

。现在证

明式(2 117)等号右边边界围线积分等于零,为了证明这

点,引进(n,s)边界正交坐标(见图2 4),坐标dx,dy,ds,

dn之间的变换关系见式(2 82)和式(2 83)。这里α是s的

函数,即α=α(s),而且有

αs =

1ρs, αn =

0 (2 119)

式中ρs 为 边 界 曲 线 的 曲 率 半 径,当 曲 率 中 心 在S 域 内 部 时 其 为 正,在 外 侧 时 为 负。利 用

式(2 83),可以证明

2wx2sinα-

2wxy

cosα= xw( )x sinα-y w( )x cosα= n w( )x (2 120)

同样,可以证明

2wxy

sinα-2wy2cosα= n

w( )y (2 121)

于是,式(2 117)中被积函数可以写成

      2wx2

δwx +

2wxy

δw( )y sinα- 2w

xyδwy +

2wy2

δw( )y cosα=

   nw( )x δwx +n

w( )y δwy (2 122)

这里必须指出,不能把式(2 82)和式(2 83)中的x,y

直接代入nw( )x ,

nw( )y 来计算

式(2 122),因为式(2 82)所表示的wx,wy,是在周边C上的导数极限,它们只是s的函数,且

对法线n的 导 数 一 定 等 于 零。式(2 122)中 的nw( )x ,

nw( )y 应 该 是 边 界 线 附 近 的

nw( )x ,

nw( )y 在n→0时的极限,即

—52—

Page 3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nw( )x C

=limn→0

nw( )x

nw( )y C

=limn→0

nw( )

烎y

(2 123)

取边界正交坐标(n,s),这一坐标不在边界C上,如图2 4所示。同样有以下关系:

x =

cosα s +sinαn

y=

sinα s +cosα

烎n  在s 上 (2 124)

且 s =

ρsρs+n

(2 125)

所以

    limn→0

nw( )x =lim

n→0

ρsυs+n

wscosα+wn

sin{ }α =limn→0

ρsρs+n

2wns-

ρs(ρs+n)

2w[ ]s ×cosα+

2wn2sin{ }α =

2wns-

1ρsw[ ]s cosα+

2wn2sinα

同样可得

limn→0

nw( )y = 2w

ns-1ρsw[ ]s sinα-

2wn2cosα

于是式(2 122)可以化为

      nw( )x δwx +n

w( )y δw[ ]y C

   2wns-

1ρsw[ ]s cosα+

2wn2sin{ }α δw

scosα+δwn

sin( )α +   2w

ns-1ρsw[ ]s sinα-

2wn2cos{ }α δw

ssinα-δwn

cos( )α =   2w

ns-1ρsw( )s δw

( )s +2wn2

δwn =

  s2wns-

1ρsw( )s δ[ ]w - 3w

ns2-s1ρsw[ ]s δw+

2wn2

δwn

(2 126)

而且,根据边界的封闭性,有

∮cs 2wns-

1ρsw( )s δ[ ]w ds=-∑

k=1Δ

2wns-

1ρsw( )s k

δwk (2 127)

式中Δ 2wns-

1ρsw( )s k

δwk 代表边界C上第k角点的增值量(注意C的方向走向,k角点增量

顺序),这里假设共有i个不连续角点,δwk 为k角点的δw 值。

最后,从式(2 117)导出

    S

2wx2

δwx +

2wxy

δw[ ]y +y

2wxy

δwx +

2wy2

δw[ ]{ }y dxdy=

—62—

Page 3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c 2wn2

δwn - 3w

ns2-s1ρsw[ ]s δ{ }w ds-∑

k=1Δ

2wns-

1ρsw( )s k

δwk

(2 128)同样,利用式(2 83)中的第二式,可以从式(2 118)中证明

2wx δ( )w +y

2wy δ( )[ ]w dxdy=∮C

2wn δ

wds (2 129)

最后,得出Π1 的极值(必要)条件为

       δΠ1 =S(D 2 2w-q)δwdxdy+∮C

D2wn2

δwnds-

∮CD n

2w+2ws( )2 -s1ρsw[ ]s δwds-

D∑i

k=1Δ

2wns-

1ρsw( )s k

δwk =0 (2 130)

如果在边界C上,w和wn

为已知,包括边界为固定的,则有

δw =0, δwn =0  在边界C上

δwk =0 在角点k=1,2,…,i烍烌

烎上

(2 131)

利用式(2 131)的条件和变分法的预备定理,由式(2 130)就可得到欧拉方程,这里指板的平

衡方程为

D 2 2w-q=0 (2 132)

如果在边界C的一部分C1 上,w和wn

都是未知的,在C1 边界上,w和wn

均不等于零,它

们可以是任选的。利用变分法预备定理,则在C1 上必须满足的条件为

2w+2ws( )2 -s1ρsws =0

2w2n =

烎0  在C1 边界上 (2 133)

如 果在角点k1 上,w也是未知的,则在那里δw不等于零。利用变分法的预备定理,在k1 角点上

必须满足角点条件

Δ 2wns-

1ρsw( )s k1

=0  在角点k1 上 (2 134)

将式(2 133)及式(2 134)的条件称为自然边界条件。凡变分法中因边界值事先未给定而由驻值要求所引起的必须满足的边界条件,统称为自

然边界条件。例如式(2 133)就是在式(2 112a)的泛函变分中,因一部分边界C1上的w和wn

未知,而必须满足的两个自然边界条件。对另外两个泛函Π2 和Π3 所代表的自然边界条件,读者可自行推导。有关以上问题的详细

论述可参阅文献[1]。【例2 7】  梁的弯曲振动问题。梁弯曲振动时,梁的弹性变形能U 为

U = 12∫l

0EJ

2wx( )2 2

dx (2 135)

—72—

Page 3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梁的动能为

T=∫l

12ρw( )t

dx (2 136)

式中ρ为梁单位长度的质量,w(x,t)为梁的弯曲挠度。根据哈密顿原理,w(x,t)由

δA =δ∫t2

t1

(T-U)dt=0 (2 137)

决定,即

δA = 12δ∫t2

t1∫l

0ρw( )t

-EJ 2wx( )2[ ]2 dxdt=∫

t2

t1∫l

0ρwtδwt -EJ

2wx2

2δwx[ ]2 dxdt

因为w(x,t1),w(x,t2)已知,所以δw(x,t1)=δw(x,t2)=0,于是

   ∫t2

t1∫l

0ρwtδwtdxdt=∫

t2

t1∫l

tρ

wtδ( )w -ddtρ

w( )t δ[ ]w dxdt=

∫l

0ρwtδ[ ]w t2

t1dl-∫

t2

t1∫l

0ρ2wt2δ

wdxdt-∫t2

t1∫l

0ρ2wt2δ

wdxdt

(2 138)因为w(0,t),w(l,t),wx(0,t),wx(l,t)已知,所以

δw(0,t)=δw(L,t)=0,  xδw(0,t)= xδ

w(l,t)=0 (2 139)

于是

   ∫t2

t1∫l

0EJ

2wx2

2δwx[ ]2 dxdt=∫

t2

t1∫l

EJ2wx2

δw[ ]x{ -

EJ2wx( )2 δ[ ]w +

x2EJ

2wx( )2 δ }w dxdt=

∫t2

t1∫l

x2EJ

2wx( )2 δwdxdt+

∫t2

t1EJ

2wX2

δwx -x

EJ2wx( ]2 δ[ ]w l

0dt=

∫t2

t1∫l

x2EJ

2wx( )2 δwdxdt (2 140)

最后得到

δA =-∫t2

t1∫l

0ρ2wt2 +

x2EJ

2wx( )[ ]2 δwdxdt (2 141)

根据变分法预备定理,得出梁的振动方程为

ρ2wt2 +

x2EJ

2wx( )2 =0 (2 142)

如果EJ为常数,则上式可以写成

4wx4 +

ρEJ2wx2 =

如果端点条件w及wx

未知,则相应的自然边界条件为

当t=t1 及t=t2 时,  wt =0 (2 143a)

—82—

Page 3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当x=0及x=l时,  2wx2 =

0 (2 143b)

当x=0及x=l时,   xEJ

2wx( )2 =0 (2 143c)

显然,式(2 143a)相 当 于 起 始 及 终 结 速 度 为 零;式(2 143b)相 当 于 梁 两 端 弯 矩 为 零;式(2 143b)与式(2 143c)相加表示自由端的条件;单独的式(2 143c)表示在端点处剪力

为零。【例2 8】 薄板弯曲振动问题。设薄板的抗弯刚度为D,横向位移为w(x,y,t),泊松比为

μ。弯矩Mx,My 及扭矩Mxy 与位移的关系式分别为

Mx =-D 2wx2 +μ

2wy( )2

My =-D 2wx2 +μ

2wy( )2

Mxy =-D(1-μ)2wx

烆 y板的弯曲应变能等于

    U =-S

12Mx

2wx2 +

My2wy2

+2Mxy 2w

x( )y dxdy=12S

D 2wx2 +

2wy( )2 2

+2(1-μ)2wx( )y

-2wx2

2wy[ ]{ }2 dxdy (2 144)

板的动能为

T= 12Sρ(x,y)

w( )t

dxdy (2 145)

根据哈密顿原理,其泛函为

    A=∫t2

t1

(T-U)dt=

12∫

t2

t1Sρ(x,y)

w( )t

dxd[ ]y dt-12∫

t2

t1SD

2wx2 +

2wy( )2 2

+2(1-μ)2wx( )y

-2wx2

2wy[ ]{ }2 dxdydt

(2 146)

其变分为

    δA =-∫t2

t1SD 2 2w+ρ

2wt[ ]2 δwdxdydt-

∫t2

t1∮CD μ

2w+(1-μ)2wn[ ]2 δwndsdt+

∫t2

t1∮CD n

2w+(1-μ)2ws[ ]2 -(1-μ)s1ρs

w{ }s δwdsdt+

Sρ(x,y)

wtδ[ ]w t2

t1dxdy+∫

t2

t1

(1-μ)∑i

k=1DΔ

2wns-

1ρsw( )s k

δwkdt=0

(2 147)

—92—

Page 3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如 果在边界上,w及wn

为已知,并w(x,y,t1)及w(x,y,t2)为已知,可由式(2 147)最后导出

板的振动方程为

D 2 2w+ρ2wt2 =

如果在边界上,w及wn

不是已知的,则会有相应的自然边界条件。

—03—

Page 3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第3章   条件极值问题的变分法

31  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拉格朗日乘子

这里概要地说明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函数的极值问题。这类附带约束条件的极值问题,称为函数或泛函的条件极值问题。

对于一个函数,如F(x,y),其绝对极小值由下面条件求得:

Fx =

Fx(x,y)=0

Fy =

Fy(x,y)=烍

烎0

(3 1)

解式(3 1),可以得出相应的解x1,y1,将x1 与y1 代入函数F(x,y)则可获得函数的绝对极小

(极大)值。如果给定一约束条件φ(x,y),则表示F(x,y)要在给定的约束条件φ(x,y)的情形下,求

F(x,y)的极值。显然,在这种带有约束条件下求极值,相当于缩小了所求范围,如果存在极值

的话,那么,这个极值不是绝对极小(或极大)值,而是相对值,它总大于(或等于)无条件时的

极小值,或总小于(或等于)无条件时的极大值。对这类条件极值问题,一般多采用所谓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拉格朗日乘子法可以如此理

解,F(x,y)的极值条件可以写成

dF=Fxdx+Fy

dy=0 (3 2)

约束条件可以写成

Φ(x,y)=0 (3 3)因此式(3 2)中的dx,dy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式(3 3)的微分关系式

Φxdx+Φy

dy=0 (3 4)

连系着的。假定Φy ≠

0,解式(3 4),得

dydx=-

ΦxΦy

(3 5)

而式(3 2)可化为

—13—

Page 3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dF= Fx+

Fydyd( )x dx= F

x-Fy

ΦxΦ

烎y

dx=0 (3 6)

于是把式(3 6)与式(3 3)连在一起,是求解极值点x1,y1 的两个方程式。如果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便可构造以下函数,如

F(x,y,λ)=F(x,y)+λΦ(x,y) (3 7)式中λ称为拉格朗日乘子。F(x,y,λ)的极值条件为

dF = Fx+λ

Φ( )x dx+ F

y+λΦ( )y dy+Φ(x,y)dλ=0 (3 8)

这里把dx,dy,dλ都看做是独立的任意变量,于是由式(3 8)可得到

Fx+λ

Φx =

0, Fy+λΦy =

0, Φ(x,y)=0 (3 9)

消去λ,得

Fx-

Fy

ΦxΦy

=0, Φ(x,y)=0 (3 10)

这与式(3 3)和式(3 6)完全相同,所以采用的拉格朗日乘子法与上面介绍的方法是等价的。现在在约束条件

Φ1(x1,x2,…,xn)=0

Φ2(x1,x2,…,xn)=0

  

Φk(x1,x2,…,xn)=

烎0

(3 11)

下求函数

F(x1,x2,…,xn) (3 12)的极值,其中k<n。同样可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设拉格朗日乘子为λ1,λ2,…,λk,并用

F =F(x1,x2,x3,…,xn)+∑k

i=1λiΦi(x1,x2,…,xn) (3 13)

把F 看做x1,x2,…,xn,λ1,λ2,…,λk 的n+k个独立变量的函数,求其极值

dF =∑n

j=1

Fxj

+∑k

i=1λiΦix[ ]

jdxj+∑

i=1Φidλi (3 14)

由于xj,λi 都是独立变量,于是由dF =0,得

Fxj

+∑k

i=1λiΦjxj

=0 (j=1,2,…,n)

Φi(x1,x2,…,xn)=0 (i=1,2,…,k烍烌

烎)(3 15)

这是求解n+k个变量的n+k个方程。式(3 15)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求得:式(3 12)的变分极值要求

dF=∑n

j=1

Fxidxj =0 (3 16)

—23—

Page 3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因为有式(3 11)的k个约束条件,所以这些xj 中只有n-k个是独立的。从式(3 11)的k个

约束条件可以求得下列微分条件

∑n

j=1

Φixjdxj =0 (i=1,2,…,k) (3 17)

将式(3 17)乘以λi,并与式(3 16)相加,得

dF+∑n

j=1λi∑Φixj

dxj =∑n

j=1

Fxj

+∑k

i=1λiΦix[ ]

jdxj =0 (3 18)

这里的λi(i=1,2,…,k)是任选的,如果选择k个待定的λi,使下面k个条件

Fxj

+∑k

i=1λiΦixj

=0 (j=1,2,…,k) (3 19)

得到满足,则式(3 18)就可以写成

∑n

j=k+1

Fxj

+∑k

i=1λiΦix[ ]

jdxj =0 (3 20)

这里dxj(j=k+1,k+2,…,n)是作为独立量出现的,于是

Fxj

+∑k

i=1λiΦixj

=0 (j=k+1,k+2,…,n) (3 21)

将式(3 19)、式(3 21)及式(3 11)合在一起,即可得到式(3 15)的相同求解极值方程。这就证明了拉格朗日乘子法。

32  泛函在约束条件Φi(x,y1,y2,…,yn)=0(i=1,2,…,k)下的极值问题  

  泛函的条件极值问题与函数的条件极值问题处理方法完全相同。定理3 1  泛函

Π=∫x2

x1F(x,y1,y2,…,yn;y1′,y2′,…,yn′)dx (3 22)

在约束条件

Φi(x,y1,y2,…,yn)=0 (i=1,2,…,k;k<n) (3 23)下的变分极值问题所确定的函数y1,y2,y3,…,yn(x),必须满足由泛函

Π =∫x2

x1F+∑

i=1λiΦ[ ]i dx=∫

x2

x1Fdx (3 24)

的变分极值问题所确定的欧拉方程

yj- ddx

yj( )′ =0 (j=1,2,…,n) (3 25)

式中λi(x)(i=1,2,…,k)为k个拉格朗日乘子。这里把yj 和λi(x)都看做是泛函Π 的变量,

所以Φi =0同样也可以看做是泛函Π 的欧拉方程。式(3 25)也可以写成

Fyj

+∑k

i=1λi(x)Φiyj

- ddxFyj( )′ =0 (j=1,2,…,n) (3 26)

现在让我们证明这个定理。

—33—

Page 3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首先求泛函式(3 22)的变分,它经过分部积分(用端点给定不变的条件)后,得

δΠ =∑n

j=1∫x2

x1

Fyj

- ddxFyj( )′δyjdx (3 27)

注意到这里的δyj 不是独立的,而是与约束条件式(3 23)相关联的。设λi(x)(i=1,2,…,k)为特定函数,于是有

Πi =∫x2

x1λiΦi(x,y1,y2,…,yn)dx=0 (i=1,2,…,k) (3 28)

经变分得

δΠi =∑n

j=1∫x2

x1λi(x)Φiyj

y[ ]j dx (i=1,2,…,k) (3 29)

把式(3 27)和式(3 29)相加,记Π =Π+∑k

i=1Πi,得极值条件

δΠ =∑n

j=1∫x2

x1

Fyj

+∑k

i=1λi(x)Φiyj

- ddxFyj( )[ ]′ δyjdx=0 (3 30)

因为λi(x)是i=1,2,…,k个任意特定函数,假定这k个函数是由下列k个线性方程决定

∑k

i=1λi(x)Φiyi+

Fyj

- ddxFyj( )′ =0 (j=1,2,…,k) (3 31)

这里只要求行列式

Φiyj

Φ1y1

Φ2y1

… Φky1

Φ1y2

Φ2y2

… Φ2y2

Φ1yk

Φ2yk

… Φkyk

≠0 (3 32)

就可以从式(3 31)中求得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的解。根据式(3 31),变分方程式(3 30)中,剩下的变分项只有关系到δyk+1,δyk+2,…,δyn 等的n-k项了。即

δΠ = ∑n

j=k+1∫x2

x1

Fyj

+∑k

i=1λi(x)Φiyj

- ddxFyj( )[ ]′ δyjdx=0 (3 33)

这n-k项δyj(j=k+1,k+2,…,n)都是独立任意的。运用了变分法预备定理后,得

Fyj

+∑k

j=1λi(x)Φiyj

ddx

Fyj( )′ =0 (j=k+1,k+2,…,n) (3 34)

将式(3 31)和式(3 34)相加,便可证明式(3 26)是正确的,即证明了上述定理。下面来讨论对于约束条件Φi(x,y1,y2,…,yn,y1′,y2′,…,yn′)=0的泛函极值问题。对于泛函

Π=∫x2

x1F(x,y1,y2,…,yn,y1′,y2′,…,yn′)dx (3 35)

在约束条件

Φi = (x,y1,y2,…,yn,y1′,y2′,…,yn′)=0 (i=1,2,…,k;k<n) (3 36)下的变分极值问题所确定的函数y1,y2,…,yn(x),必须满足由泛函

Π =∫x2

x1F+∑

i=1λi(x)Φ[ ]i dx=∫

x2

x1Fdx (3 37)

—43—

Page 4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的变分极值问题确定的欧拉方程

yj- ddx

yj( )′ =0 (j=1,2,…,n) (3 38)

Fyj

-∑k

i=1λi(x)Φiyj

- ddxFyj′

+∑k

i=1λi(x)Φiyj[ ]′ =0 (j=1,2,…,n) (3 39)

在式(3 37)的变分中,把yj(j=1,2,…,n)和λi(i=1,2,…,k)都看做是Π 的变量,所以

Φi =0也同样可以看做是泛函Π 的欧拉方程。

33  泛函在积分约束条件∫x2

x1Φi(x,y1,y2,…,yn,y1′,

     y2′,…,yn′)dx=αi(i=1,2,…,k)下的极值问题  

定理3 2  泛函

Π=∫x2

x1F(x,y1,y2,…,yn,y1′,y2′,…,yn′)dx (3 40)

在约束条件

∫x2

x1Φi(x,y1,y2,…,yn;y1′,y2′,…,yn′)dx-αi =0 (i=1,2,…,k),αi 为常数

(3 41)下的变分极值所确定的函数y1,y2,…,yn(x)必须满足泛函

       Π =∫x2

x1Fdx+∑

i=1λi∫

x2

x1Φidx-α( )i =

∫x2

x1F+∑

i=1λiΦ[ ]i dx-∑

i=1λiαi =∫

x2

x1Fdx-∑

i=1λiαi (3 42)

的变分极值问题所确定的欧拉方程

yj- ddx

yj′=0 (j=1,2,…,n) (3 43)

在式(3 42)的变分中,我们把yj(j=1,2,…,n)和λi(i=1,2,…,k)(k<n)都看做泛函的

变量,但λi 在这里是待定常量。所以式(3 40)同样可以看做是泛函Π 的欧拉方程。式(3 43)也可以写成

Fyj

+∑k

i=1λiΦiyj

- ddxFyj′

+∑k

i=1λiΦiyj( )′ =0 (j=1,2,…,n) (3 44)

现在可以引进新的未知函数,把约束条件∫x2

x1Φidx=αi 的极值问题,化为Φi=0型的条件极值

问题,引进符号

zi(x)=∫x

x1Φi(x,y1,y2,…,yn,y1′,y2′,…,yn′)dx (i=1,2,…,k) (3 45)

因此有zi(x1)=0,zi(x2)=αi,对x求导,得

zi′(x)=Φi(x,y1,y2,…,yn,y1′,y2′,…,yn′) (i=1,2,…k) (3 46)

—53—

Page 4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因此,约束条件式(3 40)可 以 由 式(3 46)来 代 替。于 是,我 们 的 极 值 问 题 就 变 为 泛 函 式

(3 41)在约束条件式(3 46)下的变分极值问题。根据定理3 1,这种极值问题可以化为求

泛函

Π =∫x2

x1F+∑

i=1λi(x)[Φi-zi′(x{ })]dx=∫

x2

x1Fdx (3 47)

的无条件极值问题,其中

      F =F(x,y1,y2,…,yn,y1′,y2′,…,yn′)+

∑k

i=1λi(x)[Φi(x,y1,y2,…,yn,y1′,y2′,…,yn′)-zi′(x)] (3 48)

把y1,y2,…,yn,y1′,y2′,…,yn′,z1′,z2′,…,zn′,λ1,λ2,…,λn 当做独立函数,式(3 47)在变分后

得到欧拉方程

yj- ddx

yj′=0 (j=1,2,…,n) (3 49)

ddxF

zi′ =0 (i=1,2,…,k) (3 50)

Φi-zi′(x)=0 (i=1,2,…,k) (3 51)把式(3 48)代入式(3 49)及式(3 50)中,进一步简化为

Fyj

+∑k

i=1λi(x)Φiyj

- ddxFyj′

+∑k

i=1λi(x)Φiy[ ]

j=0 (j=1,2,…,n) (3 52)

ddxλi

(x)=0 (i=1,2,…,k) (3 53)

Φi-zi′(x)=0 (i=1,2,…,k)由式(3 53)可证明λi 都是常数,式(3 52)为

Fyj

+∑k

i=1λiΦiyj

- ddxFyj′

+∑k

i=1λiΦiyj[ ]′ =0 (j=1,2,…,n) (3 54)

而式(3 51)就是约束条件式(3 46),式(3 54)共有n个方程,也就是泛函

Π =∫x2

x1F+∑

i=1λiΦ( )i dx-∑

i=1λiαi (3 55)

的欧拉方程。其中F=F(x,y1,y2,…,yn,y1′,y2′,…,yn′),Φi=Φi(x,y1,y2,…,yn,y1′,y2′,…,

yn′),λi 为拉格朗日乘子,且λi 都是常数。显然,式(3 55)与式(3 42)相同,由此,定理得到

证明。还应当指出,欧拉方程组的通解中有2n个积分常数c1,c2,…,c2n 和k个拉格朗日乘子λ1,

λ2,…,λk,这2n+k个常数由约束方程式(3 41)及边界条件

yj(x1)=yj, yj(x2)=yj (j=1,2,…,n) (3 56)来确定。

【例3 1】  在周长已定的情况下,求其所围面积为最大的曲线。本题的约束条件为周长L为已知,即

L=∫S

dsd( )s

+ dyd( )s槡

ds=∫S

0x′2+y′槡 2ds (3 57)

现在要求在满足式(3 57)的条件下,求泛函(即所围面积)

—63—

Page 4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P=Sdxdy= 12∫

0(xy′-yx′)ds (3 58)

的极值,这里x=x(s),y=y(s)。该问题相当于求无条件泛函

R =∫S

12(xy′-yx′)+λ(x′2+y′2)[ ]12 ds-λL (3 59)

的极值。将F 记为

F = 12(xy′-yx′)+λ(x′2+y′2)

12

则有

x = 12y′, F

y = 12x′

x′ =12y+

λx′(x′2+y′2)

12

, F

y′ =12x+

λy′(x′2+y′2)

烎12

(3 60)

如果s为弧长,则x′2+y′2 =1,则式(3 60)中的后两式可以表示为

x′ =-12y+λx′

, F

y′ =-12y+λy′

(3 61)

代入欧拉方程,可得

y′-λx″=0, x′+λy″=0 (3 62)积分一次,得

y-λx′=c1, x+λy′=c2 (3 63)消去y,得

λ2x″+x-c2 =0 (3 64)它的解为

x=Asinsλ +Bcoss

λ +c2 (3 65)

将式(3 65)代入式(3 63)的前一式,可得

y=Acossλ -Bsins

λ +c1 (3 66)

根据封闭围线条件,x(L)=x(0),y(L)=y(0),有

AsinLλ +

B cosLλ -( )1 =0A cosLλ -( )1 -BsinLλ =

烎0(3 67)

式(3 67)中,A,B不等于零的解的条件是其方程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即

sinLλ

cosLλ -

cosLλ -

1 -sinLλ

=0 (3 68)

cosLλ -( )1 2

+sin2Lλ =0

cosLλ =1 (3 69)

—73—

Page 4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其解为

Lλ =2πn  或  λ= L

2πn (n=1,2,…) (3 70)

由式(3 67)第二式,可得

B= limLλ→2πn

cosLλ -( )1sinLλ

A =-limLλ→2πn

sinLλ

cosLλ +

1A=0

于是式(3 65)和式(3 66)可以写成

x=Asin2nπsL +C2

y=Acos2nπsL +C烍

烎1(3 71)

消去s,得一族圆

(x-C2)2+(y-C1)2 =A2 (3 72)式中,A为圆的半径,且有L=2πA,圆心坐标为(C2,C1),故可知最大面积应该是一个圆。

—83—

Page 4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书书书

第4章   待定边界泛函的变分问题

41  泛函为∫x2

x1F(x,y,y′)dx的边界待定的变分问题

在第2、第3章中,泛函积分限都是已知的,在边界或端点上,y(x)的边界值是一定的,且

是不变的。而对于那些边界限已给,但y(x)的边界值不固定的问题而言,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自

然边界条件。总的来讲,所有这类问题的边界都是预先给定的。这类问题极多,如由梁给出了两

端的坐标物理参数及几何尺寸,而板同样也给出了边界的相应参数等等。但也有其他情况,其

边界并不是给定而是待定的,如弹塑性问题就属于这一类问题。当物体受力时,在物体内部既

有弹性区域,又有塑性区域,而弹性区域的交界面并不是事先给定的,这个交界面总是在总体

平衡和内部应力分布相互制约下达到的,是由一定的受力状态待定的边界面、交界面决定的,也属于待定边界变分问题的目的之一。类似这类问题是很多的,如接触问题也是如此。因为接

触面是随受力情况而变化的,所以接触面的尺寸不能事先给出。现在从最简单的变分泛函开始。设泛函

Π=∫x2

x1F(x,y,y′)dx (4 1)

泛函的积分限x1及x2可以都是待定的,也可以一个为已给,而另一个为待定的。下面先来研究

x1 已给,x2 待定的终点待定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对终点也有限制,如限制终点在某已知曲线

(曲面)上等,或其他限制终点变化的约束条件。这类终点待定的变分原理虽然属于最简单的待定边界的变分问题,但它反映了这类问题

的基本特点,也反映了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原理。对于边界是给定不变的变分问题,其欧拉方程为

Fy-

ddxFy( )′ =0 (4 2)

在固定的边界条 件 下,使 泛 函 式(4 1)达 到 极 值y(x),其 必 得 欧 拉 方 程 式(4 2)的 解。式

(4 2)是一个y(x)的二阶微分方程,其解中有两个积分常数c1 和c2。于是,它的解就可以写

成y=y(x,c1,c2)。这两个常数由y(x)通过已给定的两个端点条件来决定。也就是说,在一切

通过y1=y(x1)及y2=y(x2)两点的曲线中选取一个y(x),使式(4 1)的泛函达到极值,则

这条曲线y(x)一定是式(4 2)的欧拉方程的解。这里可以看到欧拉方程式(4 2)和两端点固

定条件,是式(4 1)泛函达到极值问题在边界固定条件下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但对于边界待定

—93—

Page 4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的变分问题而言,则并非如此。例如,(x1,y1)端固定,而(x2,y2)端待定,则欧拉方程的解y=y(x,c1,c2)的c1 与c2 两个常数就只有一个固定点(x1,y1)条件决定它们,显然这是不够的,当

然是不充分。如果两个端点都是待定的边界,就是连一个条件也没有,c1 和c2 更缺少条件来确

定了。其实y(x)仅仅满足欧拉方程,而对边界待定的变分问题而言,还不能保证δΠ =0。为了

保证δΠ=0,一定得有其他的端点条件,这些条件可以用来决定c1和c2。所以,对于边界待定的

变分问题,欧拉方程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我们一定可以从δΠ=0的条件中导出补充的边

界(端点)条件来代替固定端点条件。

一般说来,因为待定边界不是事先给定的,所以我们在选择y(x)的范围就放宽了。它不受

固定边界条件的限制,就是说有更多的曲线y(x)可以参加比较选择,求得的最小泛函值一定

会比固定边界的泛函的极小值小;而求得的最大值也一定比固定边界的泛函的极大值大。这一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来研究式(4 1)所表示的泛函在x2 为待定时的极值问题,并推导其补充端点条件。

Π的变分来源于x2 的变分δx2 及y(x)的变分δy,即

ΔΠ=∫x2+δx2

x1F(x,y+δy,y′+δy′)dx-∫

x2

x1F(x,y,y′)dx (4 3)

或写为

ΔΠ=∫x2+δx2

x2F(x,y+δy,y′+δy′)dx+∫

x2

x1

[F(x,y+δy,y′+δy′)-F(x,y,y′)]dx

(4 4)这里,(x1,y1)为固定边界,它是已给的、不变的,而在选择y(x)中,它却可以变到通过另一点

(x2+δx2,y2+δy2)的函数,如图4 1所示。

图4 1  终点待定的变分问题

式(4 4)的第一项可以用中值定理化简,即

∫x2+δx2

x2F(x,y+δy,y′+δy′)dx=F

x=x2+θδx2δx2 (0<θ<1)

我们认为F满足一定的连续条件,有

F|x=x2+θx2 =F(x,y,y′)|x=x2+ε1当δx2 →0,δy2 →0时,ε1 →0。因此

—04—

Page 4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x2+δx2

x2F(x,y+δy,y′+δy′)dx=F(x,y,y′)|x=x2δx2+ε1δx2

当δx2,δy2 都很小时,可化为

∫x2+δx2

x2F(x,y+δy,y′+δy′)dx=F(x,y,y′)|x=x2δx2 (4 5)

式(4 4)的第二项中的积分函数可以用泰勒级数展开,当δy,δy′很小时,它可以表示为

∫x2

x1

[F(x,y+δy,y′+δy′)-F(x,y,y′)]dx=∫x2

x1

Fyδy+

Fy′δy[ ]′dx (4 6)

通过分部积分得

∫x2

x1

Fyδy+

Fy′δy[ ]′dx= F

y′δ[ ]y x2

x1+∫

x2

x1

Fy-

ddxFy( )[ ]′ δydx

因为y(x)在x1 点已给且不变,所以δy1 =0,于是

Fy′δ[ ]y x2

x1=Fy′δy x=x2

(4 7)

必须注意,δy|x=x2 和δy2 是不同的,如图4 2所示,当极值曲线由AB(A(x1,y1),B(x2,y2))移至AC(A(x1,y1),C(x2+δx2,y2+δy2))时,δy|x=x2 表示极值曲线y(x)在x=x2 时的增

量,它相当于线段BD,而δy2 为y2 的变分,表示B点移到C点时y(x)的增量,它相当于线段

FC,即

BD =δy|x=x2, FC=δy2

图4 2  终点待定的变分问题

由于

EC=y′(x2)δx2, BD =FC-EC所以有

δy|x=x2 =δy2-y′(x2)δx2 (4 8)从而得到

      ∫x3

x1

[F(x,y+δy,y′+δy′)-F(x,y,y′)]dx=

  ∫x3

x1

Fy-

ddxFy( )[ ]′ δydx+Fy′δy|x=x2

[δy2-y′(x2)δx2] (4 9)

—14—

Page 4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将式(4 5)和式(4 9)代入式(4 4),在δx2,δy2,δy很小时,有

δΠ =∫x2

x1

Fy-

ddxFy( )[ ]′ δydx+Fy′ x=x2

δy2+ F-y′Fy[ ]′ x=x2δx2 (4 10)

一般情形下,端点(x2,y2)不是独立的,它可以沿某一已给曲线,例如

y2 =f(x2) (4 11)而移动。于是,有δy2 =f′(x2)δx2,而式(4 10)就给出了极值条件

δΠ =∫x2

x1

Fy-

ddxFy( )[ ]′ δydx+ F-y′Fy′+f

′(x)Fy[ ]′ x=x2

δx2 =0 (4 12)

从式(4 12)中很容易看到,y(x)满足了欧拉方程,但还不能使δΠ达到零,除非在端点x=x2上还满足补充条件

F-y′Fy′+f′(x)F

y′=0 (x=x2) (4 13)

所以,欧拉方程

Fy-

ddxFy′=0

(4 14)

只有在始点定点条件

y1 =y(x1) (4 15)及终点待定条件式(4 11)和补充条件式(4 13)在一起时,泛函式(4 1)的极值问题才有充

分和必要的条件求解。在这三个条件中,有两个条件可用来决定待定积分常数c1 和c2,第三个

条件用来决定待定的端点坐标x2。补充条件式(4 13)表示一个函数y(x)的斜率y′(x)和已知端点曲线f(x)的斜率f′(x)

之间的关系,式(4 13)称为交接条件(或贯截条件)。一般说来,满足定点条件式(4 15)的欧

拉方程式(4 14)的解中,尚有一个积分常数未定,或可以写成y=y(x,c1)。在利用了待定端

点条件式(4 11)和补充条件式(4 13)之后,总能确定c1 与x2 这两个待定量,而在这样决定

的一条曲线上,泛函必为极值。如果边界点(x1,y1)也是待定的,也可以假定它能沿着一条曲线y1=g(x1)移动,则也能

证明,在这一待定始点(x1,y1)上有下面的交接条件

F+(g′-y′)Fy′=0  (x=x1) (4 16)

现在证明正交的交接定理。泛函

Π=∫x2

x1N(x,y)1+y′槡 2dx (4 17)

在待定始点和待定终点条件下的极值解y=y(x),在 交 接 处 与 端 点 曲 线y1 =g(x1),y2 =f(x2)相正交。

本问题中

F=N(x,y)1+y′槡 2 (4 18)所以有

Fy′=

N(x,y)y′1+y′槡 2

(4 19)

—24—

Page 4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在终点和始点的交接条件式(4 13)与式(4 16)变为

N(x1,y1)1+y′槡 21+[g′(x1)-y1′]N

(x1,y1)y1′1+y′槡 2

=0

N(x2,y2)1+y′槡 22+[f′(x2)-y2′]N

(x2,y2)y2′1+y′槡 2

=烍

烎0

(4 20)

如果g1′=g′(x1),f2′=f′(x2),则上式可以化简为

N(x1,y1)(1+g1′y1′)1+y′槡 2

=0, N(x2,y2)=(1+f2′y2′)1+y′槡 2

=0

一般说来,当N(x1,y1)及N(x2,y2)不等于零时,则有

g1′y1′=-1, f2′y2′=-1 (4 21)

式(4 21)中指出:y1=g(x1)和y1=y(x1)两曲线在x1 端正交,y2=f(x2)和y2=y(x2)两曲线在x2 端正交,此定理得到了证明。

42  泛函∫x2

x1F(x,y,z,y′,z′)dx的边界待定的变分问题

设泛函

Π=∫x2

x1F(x,y,z,y′,z′)dx (4 22)

其上限x2 是待定的,变分为

        δΠ =∫x2+δx2

x1F(x,y+δy,z+δz,y′+δy′,z′+δz′)dx-

∫x2

x1F(x,y,z,y′,z′)dx (4 23)

     δΠ =∫x2+δx2

x2F(x,y+δy,z+δz,y′+δy′,z′+δz′)dx+

∫x2

x1

[F(x,y+δy,z+δz,y′+δy′,z′+δz′)-F(x,y,z,y′,z′)]dx

(4 24)利用中值定理,并在第二个积分里保留δy,δz,δy′,δz′的线性部分,得到

δΠ =Fx=x2δx2+∫

x2

x1

Fyδy+

Fzδz+Fy′δy

′+Fz′δ[ ]z′dx (4 25)

通过分部积分,得到

       δΠ =Fx=x2δx2+ F

y′δ[ ]yx=x2

+ Fz′δ[ ]z

x=x2+

∫x2

x1

Fy-

ddxFy( )[ ]′ δy+ F

z-ddxF( )[ ]z′ δ{ }z dx (4 26)

根据式(4 8)的推导,可以得出δy|x=x2,δz|x=x2 和δy2,δz2 的关系为

δy2 =δy|x=x2+y′(x2)δx2, δz2 =δz|x=x2+z′(x2)δx2 (4 27)将式(4 27)代入式(4 26),即得

—34—

Page 4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δΠ = F-y′Fy′-z′F[ ]z′ x=x2

δx2+Fy′ x=x2δy2+Fz′ x=x2

δz2+

∫x2

x1

Fy-

ddxFy( )[ ]′ δy+ F

z-ddxF( )[ ]z′ δ{ }z dx (4 28)

按δx2,δy2,δz2 之间关系不同划分出下列各种情况:(1)δx2,δy2,δz2,δy,δz都是独立的。这是最一般情况,由δΠ =0给出欧拉方程

Fy-

ddxFy( )′ =0, Fz-

ddxF( )z′ =0 (4 29)

同时给出x=x2 处的边界条件为

F-y′Fy′-z′F[ ]z′ x=x2

=0, Fy′ x=x2=0, Fz′ x=x2

=0 (4 30)

于 是可以利用欧拉方程式(4 29)和极值曲线通过固定点(x1,y1,z1)的条件和x=x2 处的边

界条件式(4 30)这三个边界条件,来决定本题的极值曲线和x2 的待定值。(2)边界点(x2,y2,z2)可以沿某一曲线y2=f(x2),z2=g(x2)任意移动。这里指出δx2,

δy2,δz2 之间并不独立,它们之间有下列关系:

δy2 =f′(x2)δx2, δz2 =g′(x2)δx2 (4 31)将式(4 31)代入式(4 28),化简为

        δΠ = F+(f′-y′)Fy′+(g′-z′)F[ ]z′ x=x2

δx2+

∫x2

x1

Fy-

ddxFy( )[ ]′ δy+ F

z-ddxF( )[ ]z′ δ{ }z dx (4 32)

由δΠ =0给出相同的欧拉方程

Fy-

ddxFy( )′ =0, Fz-

ddxF( )z′ =0 (4 33)

同时给出x=x2 处的补充边界条件

F+(f′-y′)Fy′+(g′-z′)F[ ]z′ x=x2

=0 (4 34)

这也代表了极值曲线和已给端点曲线y2=f(x2),z2=g(x2)之间的交接条件。当从欧拉方程

式(4 33)中求解极值曲线时,它必须满足:①在x1 处通过固定点(x1,y1,z1);②在x2 点满足

y2 =f(x2),z2 =g(x2);③ 在x2 点满足交接条件式(4 34)。(3)边界点(x2,y2,z2)可以沿某一曲面φ(x2,y2,z2)=0任意移动。这里δx2,δy2,δz2也不

是完全独立的,它满足

δφ=φx2δ

x2+φy2δy2+φz2δ

z2 =0 (4 35)

解出δz2,将它代入式(4 28),则式(4 28)可以化为

     δΠ = F-y′Fy′-z′Fz′-

φxφz

燅z′

x=x2

δx2+ Fy′-

φyφz

燅z′

x=x2

δy2+

∫x2

x1

Fy-

ddxFy( )[ ]′ δy+ F

z-ddxF( )[ ]z′ δ{ }z dx (4 36)

由δΠ =0给出欧拉方程

—44—

Page 5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Fy-

ddxFy( )′ =0, Fz-

ddxF( )z′ =0 (4 37)

同样,也给出了极值曲线和曲面φ(x2,y2,z2)=0的交接条件

F-y′Fy′-z′+

φxφ

烎z

燅z′

x=x2

=0

Fy′-

φyφz

燅z′

x=x2

(4 38)

当从式(4 37)中解出极值曲线时,其端点条件为:① 在x1 处通过固定点(x1,y1,z1);② 在x2点满足φ(x2,y2,z2)=0;③ 在x2 点满足交接条件式(4 38)。

不论那种情况,在待定端点x2 上的三个独立的边界条件必须得到满足。在这个变分问题

中,欧拉方程式(4 29)中有四个积分常数,其中两个由(x1,y1,z1)的固定边界条件决定,还有

两个积分常数和x2 值共三个待定量则由式(4 38)和φ(x2,y2,z2)的三个x2 处的边界条件

决定。当然,如果x1 点也是可以移动的待定边界,那么其处理过程与上面所讨论的完全相似,这

里就不再重复。

43  泛函∫x2

x1F(x,y,y′,y″)dx的边界待定的变分问题

对泛函

Π=∫x2

x1F(x,y,y′,y″)dx (4 39)

的极值问题,假定x1,x2 为已知不变,而且在x1,x2 处有固有边界条件

y(x1)=y1,y′(x1)=y1′,y(x2)=y2,y′(x2)=y2′这类固定边界的变分问题在第2章中已做了介绍。现在要讨论的是边界条件为待定的情况,如果边界x1 已给且固定,且有

y(x1)=y1, y′(x1)=y1′ (4 40)而x2 为待定的问题,这时Π的变分可以写成

     δΠ =∫x2+δx2

x1F(x,y+δy,y′+δy′,y″+δy″)dx-∫

x2

x1F(x,y,y′,y″)dx=

∫x2+δx2

x2F(x,y+δy,y′+δy′,y″+δy″)dx+

∫x2

x1

[F(x,y+δy,y′+δy′,y″+δy″)-F(x,y,y′,y″)]dx (4 41)

略去高次项,利用中值定理,可将上式简化为

δΠ =F(x,y,y′,y″)x=x2δx2+∫

x2

x1

Fyδy+

Fy′δy

′+Fy″δy( )″dx (4 42)

通过分部积分,并利用固定边界条件式(4 40),可以证明

—54—

Page 5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δΠ = Fδx2+Fy′δy+Fy″δy

′- ddxFy( )″δ[ ]y

x=x2+

∫x2

x1

Fy-

ddxFy( )′ + d

dx2Fy( )[ ]″ δydx (4 43)

这里,δx2,δy|x=x2,δy′|x=x2 并 不 是 相 互 独 立 的,而 是 有 下 列 关 系 联 系 着 的(见 式(4 8)的

推导):

δy2 =δy|x=x2+y′(x2)δx2

δy2′=δy′|x=x2+y″(x2)δx烍烌

烎2(4 44)

δy|x=x2 =δy2-y′(x2)δx2 =δy2-y2′δx2

δy′|x=x2 =δy2′-y″(x2)δx2 =δy2′-y2″δx烍烌

烎2(4 45)

式中y′(x2)=y2′,y2″(x2)=y2″。将式(4 45)代入式(4 43),得

        δΠ = F-y′Fy′-y″Fy″+y

′ddxFy( )[ ]″ x=x2

δx2+

Fy′-

ddxFy( )[ ]″ x=x2

δy2+Fy″ x=x2δy2′+

∫x2

x1

Fy-

ddxFy( )′ + d

dx2Fy( )[ ]″ δydx (4 46)

如果δx2,δy2,δy2′,δy都是独立的,δΠ =0给出:欧拉方程

Fy-

ddxFy( )′ + d

dx2Fy( )″ =0 (4 47)

补充边界条件

F-y′Fy′-y″Fy″+y

′ddxFy( )[ ]″ x=x2

=0

Fy′-

ddxFy( )[ ]″ x=x2

=0

Fy″ x=x2

烎0

(4 48)

补充边界条件 式(4 48)和 固 定 边 界 条 件 式(4 40)加 在 一 起,便 可 以 决 定 由 解 欧 拉 方 程

式(4 47)的极值曲线y=y(x,c1,c2,c3,c4,x2)中的五个待定量c1,c2,c3,c4,x2。一般说来,δx2,δy2,δy2′并不都是独立的,它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1)点(x2,y2)可以在曲线

y2 =φ(x2) (4 49)上任意移动。于是有

δy2 =φ′(x2)δx2 (4 50)将式(4 50)代入式(4 46),消去δy2,得

       δΠ = F+(φ′-y′)Fy′-

ddxFy( )″ -y″Fy[ ]{ }″ x=x2

δx2+

Fy″ x=x2

δy2+∫x2

x1

Fy-

ddxFy( )′ + d

dx2Fy( )[ ]″ δydx (4 51)

—64—

Page 5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δΠ =0时,给出欧拉方程式(4 47)和有关边界条件

F+(Φ′-y′)Fy′-ddxFy( )″ -y″Fy[ ]{ }″ x=x2

=0 (4 52a)

Fy″ x=x2

=0 (4 52b)

求解欧拉方程时,在x=x2 端,仍有三个条件,即式(4 49)、式(4 52a)和式(4 52b)。(2)点(x2,y2)可以在曲线

y2 =φ(x2) (4 53)上任意移动,而且点(x2,y2)上的极值曲线的端点斜率y′(x2)=y2′为x2 的另一函数,即

y2′=(x2) (4 54)这里应该注意,(x2)并不一定等于φ′(x2),也包括了(x2)=φ′(x2)的情况,于是有

δy2 =φ′(x2)δx2, y2′=′(x2)δx2 (4 55)从式(4 46)中消去δy2,δy2′得

     δΠ = F+(φ′-y′)Fy′-

ddxFy( )[ ]″ -(′-y″)Fy{ }″ x=x2

δx2+

∫x2

x1

Fy-

ddxFy( )′ + d

dx2Fy( )[ ]″ δydx (4 56)

当δΠ =0时给出欧拉方程式(4 47)和边界条件

F+(φ′-y′)Fy′-

ddxFy( )[ ]″ -(′-y″)Fy{ }″ x=x2

=0 (4 57)

所以,求解欧拉方程时,在x=x2 端,仍有三个条件,即式(4 53)、式(4 54)和式(4 57)。(3)在点(x2,y2)上,也可以存在着某一种x2,y2,y2′之间的关系

φ(x2,y2,y2′)=0 (4 58)于是,δx2,δy2,δy2′之间有关系

δφ=φx2δ

x2+φy2δy2+φy2′δy2

′=0 (4 59)

设φy2′≠

0,则有

δy2′=-

φx2φy2′

δx2-

φy2φy2′

δy2 (4 60)

把式(4 60)代入式(4 46)中,得

      δΠ = F-y′Fy′+y′ddx

Fy( )″ - y″+φ

/x2φ/y2( )′ Fy2[ ]″ x=x2

δx2+

Fy′-

ddxFy( )″ -φ/y2φ/y2′

Fy[ ]″ x=x2

δy2+

∫x2

x1

Fy-

ddxFy( )′ + d

dx2Fy( )[ ]″ δydx (4 61)

当δΠ =0时,给出欧拉方程式(4 47)和有关端点条件

F-y′Fy′+y′ddx

Fy( )″ - y″+φ

/x2φ/y2( )′ Fy2[ ]″ x=x2

=0 (4 62)

—74—

Page 5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Fy′-

ddxFy( )″ -φ/y2φ/y2′

Fy[ ]″ x=x2

=0 (4 63)

这指出求解欧拉方程式(4 47)时,在x=x2 端仍有三个条件,即式(4 58)、式(4 62)及

式(4 63)。【例4 1】 有一悬臂梁(见图4 3)受均匀载荷,长度L,在其下垫一圆垫,其半径为R,问

梁和圆垫接触区的大小。设梁的截面抗弯刚度EJ为常数。

图4 3  受均匀载荷悬臂梁

本例中,A点为待定端点,其条件为

w(x1)=x21

2R, w′(x1)=x1R

(4 64)

B点为自由端,其条件为

w″(L)=0, w(L)=0 (4 65)梁的OA 段中的挠度为w(x)

w(x)=x2

2R (0≤x≤x1)

而且

w″(x)= 1R =常数  (0≤x≤x1)

梁在OA 段的弯曲能为

U1 = 12EJ∫x1

0[w″(x)]2dx= 12EJ

x1R2

AB 段的弯曲能为

U2 = 12EJ∫L

x1

[w″(x)]2dx

均布载荷q在OA 段中做的功等于

V1 =∫x1

0qx

2Rdx=q6Rx

31

在AB 中段所做的功为

V2 =∫L

x1qwdx

—84—

Page 5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梁的总势能Π为

Π=U1+U2-V1-V2 = 12EJx1R2-

q6Rx

31+∫

x1F(w,w″)dx (4 66)

式中

F(w,w″)= 12EJw″2-qw (4 67)

变分时注意x1 是待定可变的,于是有

δΠ = 12EJ

1R2-

q2Rx( )21 δx1-F(w,w″)δx1+∫

x1

Fwδ

w+Fw″δ( )w″dx① (4 68)

式中w1 为w(x1),w1″为w″(x1),通过分部积分

     ∫L

x1

Fwδ

w+Fw″δ( )w″dx= Fw″δ[ ]w′

x1- ddx

F( )w″δ[ ]w L

x1+

∫L

x1

Fw+

d2

dx2F( )[ ]w″ δwdx (4 69)

在利用了端点条件后,可以证明

Fw″δ[ ]w′

x1= [EJw″δw′]Lx1 =-[EJw″δw′]x1 (4 70)

ddx

F( )w″δ[ ]w L

x1= [EJwδw]Lx1 =-[EJwδw]x1 =-EJw(x1)δw1-x1Rδx[ ]1

(4 71)式中已利用了下面关系(见式(4 8)的推导)

δw1′=δw′|x1+w″(x1)δx1

δw1 =δw|x1+w′(x1)δx1 =δw|x1+x1Rδx

烍烌

烎1(4 72)

将以上式(4 67)及式(4 69)~ 式(4 72)的关系代入式(4 68),可得

     δΠ = 12EJ1R2+

[w″(x1)]2-2x1Rw(x1{ })δx1-

EJw″(x1)δw1′+EJw(x1)δw1+∫L

x1

Fw+

d2

dx2F( )[ ]w″ δwdx (4 73)

①      δ∫L

x1F(w,w″)dx=-δ∫

x1

LF(w,w″)dx=

-∫x1+δx1

LF(w+δw,w″+δw″)dx-∫

x1

LF(w,w″)d[ ]x =

-∫x1+δx1

LF(w+δw,w″+δw″)dx[ +

∫x1

LF(w+δw,w″+δw″)dx-∫

x1

LF(w,w″)d ]x

利用中值定理,上式可化为

       δ∫L

x1F(w,w″)dx=-[F(w,w″)]x=x1δx1-∫

x1

Fwδ

w+Fw″δ( )w″ dx=-F(w1,w1″)δx1+∫

x1

Fwδ

w+Fw″δ( )w″ dx—94—

Page 5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这里,δw1′,δw1 和δx1 都不是独立的,根据式(4 64)有

δw1′= ddx[w′(x1)]δx1 = 1Rδx1

δw1 = ddx[w(x1)]δx1 =x1Rδx

烎1(4 74)

于是,式(4 73)可以进一步化简为

δΠ = 12EJ1R2+

[w″(x1)]2-2Rw″(x{ })δx1+∫

x1

Fw+

d2

dx2F( )[ ]w″ δwdx

(4 75)当取δΠ =0时,给出

1R-w″

(x1[ ])2

=0 (4 76)

Fw+

d2

dx2F( )w″ =0, x1 ≤x≤L (4 77)

式(4 77)的形式为

EJd4wdx4 -q=0

, x1 ≤x≤l (4 78)

式(4 78)的解为

w(x)= q24EJx

4+Ax3+Bx2+Cx+D (4 79)

利用式(4 64)和式(4 65)的端点条件,可以决定系数A,B,C,D

A=- q6EJL

B= q4EJL

C=x1R -q6EJ

(3L2x1-3Lx21+x31)

D=-x21

2R+q24EJ

(6L2x21-8Lx31+3x

烎41

(4 80)

经过整理,w(x)可以写成

     w(x)=x12R(2x-x1)+ q

24EJ[x4-4Lx3+6L2x2+

(12Lx21-12L2x1-4x31)x+(3x41-8Lx31+6L2x21)]  (x1 ≤x≤L)(4 81)

现在利用式(4 76)来决定x1,因为

w″(x)= q2EJ

(L-x)2  或  w″(x1)= q2EJ

(L-x1)2 (4 82)

所以,有

q2EJ

(L-x1)2 = 1R 或  x1 =L- 2EI

q槡R (4 83)

现在可以从式(4 83)中看到:(1)当x1 =0时,即悬臂梁的变形开始发生紧贴圆垫表面时,

—05—

Page 5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q0 =2EJRl2

即当0≤q≤q0 时,悬臂梁除O点外,不再接触圆垫面的任意点,这时将x1 =0的条件代入

式(4 81)得到悬臂梁的挠度w(x)为

w(x)= q24EJ

(x4-4Lx3+6L2x2), 0≤q≤q0 (4 84)

式(4 84)也可以用材料力学方法获得。(2)当q≥q0 时,从式(4 81)得到B点的挠度为

w(L)=x12R(2L-x1)+ q

8EJ(L-x1)4 =L

2R-(L-x1)2

2R + q8EJ

(L-x1)4

(4 85)用式(4 83)消去L-x1 得

W(L)=L2

2R-EJ2R2q

, q≥q0 (4 86)

从这里可以看到端点位移w(L)和载荷q不成正比,如果q扩大1倍,位移并不随之扩大1倍。对于这类问题,迭加法并不适用。按上面的结论,很容易看到,当x1=L时,由式(4 83)可知,这时q必须达到无限大,即可以说,几乎在理论上无法将一整条梁单纯用法向载荷使它完全贴

伏在圆垫表面上。本例原则上属于静定问题,在接触面上变形已知,在未接触段上弯矩分布已知。对于这类

问题,用力法来处理将更简单一些,其过程如下所述。

图4 3中,OA 为接触段,变形后的曲率为1R,弯矩为-EJR

,OA 段的应变能为

U1 = 12EJ( )R

2 1EJx1

(4 87)

AB 段中的弯矩分布为12q(L-x)2,全段弯曲应变能为

U2 =∫L

x1

12EJ

12q(L-x1)( )2 2

dx (4 88)

全梁OB 的应变能为

U =U1+U2 = 12EJR2x1+∫

x1

q28EJ

(L-x1)4dx (4 89)

因为我们采用外力来表示内力时,梁的外力的平衡条件业已满足。x1 值的选择条件是梁的应

变能为极值。这是一个待定边界问题,积分下限为变分量。由式(4 89)得

δU = 12EJR2δx1-

q28EJ

(L-x1)4δx1 (4 90)

并由δU =0,有

x1 =L- 2EIq槡R (4 91)

显然,式(4 91)与式(4 83)完全相同。【例4 2】 设有一圆环,其抗弯刚度为EJ,半径为R,在圆环上、下两方,各用一块刚性平

板相对挤压,使圆环在挤压下发生变形,其中上、下方都有一段圆环紧贴平板,压成平直形状

—15—

Page 5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见图4 4),设挤压力为P,问圆环上下方平直段的θ1 是多少?

图4 4  挤压圆环

采用力法处理本题。在AB 段,原 来 的 曲 率 为1R,变 形 后 的 曲 率 为 零,所 以 曲 率 变 形 为

τ=-1R,弯矩在B点处为M0 =EJR

,这是一个常数,AB 段的弯曲应变能为

U1 = 12EJM

20Rθ1 =EJ2Rθ1

(4 92)

在BC段任意点Q,考虑QB 段的平衡条件,得弯矩为

M =M0-P2(Rsinθ-Rsinθ1) (4 93)

式中M0 =EJR,故式(4 93)为

M =EJR -PR2(sinθ-sinθ1) (4 94)

BC的弯曲应变能为

U2 =∫π/2

θ1

12EJM

2Rdθ=∫π/2

θ1

R2EJ

EJR -PR2

(sinθ-sinθ1[ ])2

dθ (4 95)

AC全段的应变能(忽略剪切与拉伸的应变能)为

U =EJ2Rθ1+∫π/2

θ1

R2EJ

EJR -PR2

(sinθ-sinθ1[ ])2

dθ (4 96)

上式中θ1 为变量,则θ1 值的选择条件是使其应变能有极值。这是一个待定边界的变分问题,θ1为待定的,根据δU =0,可得

       δU =EJ2Rδθ1-δ∫θ1

π/2

R2EJ

EJR -PR2

(sinθ-sinθ1[ ])2

dθ=

EJ2Rδθ1-

R2EJ

EJR -PR2

(sinθ-sinθ1[ ])2

θ=θ1δθ1-

∫θ1

π/2

θ1

R2EJ

EJR -PR2

(sinθ-sinθ1[ ]){ }2 δθ1dθ=EJ2Rδθ1-

R2EJ

EJR -PR2

(sinθ-sinθ1[ ])2

θ=θ1δθ1+

—25—

Page 5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2

θ1

REJ

EJR -PR2

(sinθ-sinθ1[ ])PR2cosθ1δθ1dθ=

∫π/2

θ1

PR22EJ

EJR -PR2

(sinθ-sinθ1[ ])cosθ1δθ1dθ=0因为δθ≠0,由上式可得

∫π/2

θ1

EJR -PR2

(sinθ-sinθ1[ ])dθ=0积分得

EJR

π2-θ( )1 -PR2cosθ1+PR2 π

2-θ( )1 sinθ1 =0或

cosθ1π2-θ1

-sinθ1 =2EJPR2(4 97)

这是决定θ1 的条件。当θ1 =0时,由式(4 97)可得

cosθπ2-θ1

-sinθ熿

燅1

θ1=0

=2EJPR2

或者

P1 =πEJR2(4 98)

这是接触区域开始压缩时的压力极限值,当P<P1 时,A点垂直下沉,但仍保持一点接触;当

P=P1 时,A点曲率等于零;当P>P1 时,接触面逐渐扩大,所以P1 为点接触与区域接触的

临界压力。本例也可以用变形位移表示的圆环应变能来处理,此时该问题的泛函属于式(4 39)的形

式,且边界x1(本题为θ1)为待定,因此,可以用本节的方法来计算。将这种处理方法留给读者

作为练习。

—35—

Page 5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第5章   弹性静力学小位移变形

  理论的变分原理

   对连续体问题来说,其数学上的处理方法是利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的微分方程(或偏微

分方程),并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求得其解。这种解析方法,实际做起来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

难,使许多工程实际问题的计算模型很难建立,而且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自从20世纪50年代

直刚法问世以来,就产生了利用离散化的方法,将一个连续体划分为有限数量及具有一定几何

形状的单元体,即有限单元,再按照一定的过程进行计算,这就使得过去许多工程计算中的困

难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方法不受结构特殊几何形状的限制,因此,它的适应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有限元素法的提出和应用,是工程分析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理论探讨上的深入及计算机

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解的精确性不断地得到改进,以至使得有限元素法成为当前计算领域方

面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无论在结构问题(如静力学、动力学)、非结构问题(如流体力学、光学、电磁学)及许多边缘学科等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有限元素法的解题过程和步骤在一般的有关有限元法教科书和著作中均有详细讨论,本

章不再赘述。变分原理是有限元素法的基础,要很好地理解有限元素法,则应该对能量变分原理有一个

较系统地了解。本章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对这些能量变分原理做系统性的介绍,从一般常用的最

小位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引申到拉格朗日乘子法(LagrangeMultipleMethod)的完全及

不完全广义变分原 理 和 为 分 区 集 合 体 的 分 区(Subregion)广 义 变 分 原 理,这 将 涉 及 以 混 合

(Mixed)模型和杂交(Hybrid)模型为基础的变分原理。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变分原理,进一

步说明了有限元素法中的元素的刚度特性和推导元素刚度矩阵的一般过程及表达显式,以及

变分原理在结构分析中的若干应用实例,使读者能比较清晰地了解各类变分原理与建立有限

元模型之间的关系。

51  小位移弹性理论的最小位能原理与最小余能原理

设在卡氏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参数为xi(i=1,2,3),体积为V 的弹性体中任意一点的位

移参数为ui(i=1,2,3)、应力分量为σij 以及应变分量εij(i,j=1,2,3)。由线弹性力学理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用于描述一个弹性静力学小位移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式。

(1)力的平衡方程为

σij,j+Fi =0,  在V 内 (5 1)

式中Fi 表示体力,σij,j 表示应力分量σij 对坐标分量xj 的偏导数(以下相同)。

—45—

Page 6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2)应变 位移关系式(几何关系)

εij = 12(ui,j+uj,i),  在V 内 (5 2)

(3)应力 应变关系式(物理关系)

σij =aijklεkl (5 3)

εij =bijklσkl (5 4)式中aijkl 为弹性模量系数,bijkl 为劲度系数,aijkl 和bijkl 都具有对称性。

(4)在弹性体的边界上,表面S可划分为两部分:外力已知的边界Sσ 及位移为已知的边界

Su,前者称为力的边界,后者称为位移边界,即

S=Sσ+Su (5 5)在力的边界Sσ 上

σijnj =Ti (5 6)

式中Ti 为已知边界力,nj 为Sσ 的边界外法线向量与坐标轴夹角的方向余弦。在位移边界Su 上

ui=ui (5 7)式中ui 为已知边界位移。式(5 6)和式(5 7)统称为“边界条件”。

上述的诸方程共有15个,即3个平衡方程、6个应变 位移关系方程、6个物理关系方程。而未知变量也共计15个:6个应力分量σij、6个应变分量εij 和3个位移分量ui。因此该问题是

可以求解的。小位移变形弹性体的应变能泛函(或应变能密度)A和余应变能泛函(余应变能密度)B可

表示为

A(εij)= 12aijklεijεkl(5 8)

B(σij)= 12bijklσijσkl(5 9)

不难看出,A(εij)和B(σij)存在以下关系

εijσij =A(εij)+B(σij) (5 10)并且容易证明

εij =B(σij)σij

(5 11)

σij =A(εij)εij

(5 12)

1虚功原理与总位能原理

这里用δεij 和δui 分别表示应变变分和位移变分,在虚功原理中可视为虚应变和虚位移。则由虚功原理可写出虚功方程为

∫VσijδεijdV-∫VFiδuidV-∫SσTiδuidS=0 (5 13)

式(5 13)成立是有条件的,要求δεij 和δui在弹性体内部满足应变 位移关系和在位移边界上

满足给定位移边界条件,即

δεij = 12(δui,j+δuj,i),  在V 内 (5 14)

—55—

Page 6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δui=0,  在Su 上 (5 15)虚功原理表明,如果弹性体在给定的体力和边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对于为位移边

界条件所容许的任意虚位移,式(5 13)成立。反过来,如果式(5 13)对于为位移边界条件所

容许的任意虚位移成立,则弹性体处于平衡状态。值得提出的是,不管材料的应力 应变关系

是线性还是非线性,虚功原理都成立。如果用下面泛函表示弹性体的总位能Πp

Πp=∫V[A(εij)-Fiui]dV-∫SσTiuidS (5 16)

对式(5 16)取驻值,即一阶变分等于零,则

δΠp=∫V[σijδεij-Fiδui]dV-∫SσTiδuidS=0 (5 17)

将式(5 13)与式(5 17)作比较,显然,式(5 17)就是式(5 13)。所以,可以把式(5 16)理

解为虚功原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由于

∫VσijδεijdV =∫Vσij 12(δui,j+δuj,i)dV =∫Vσijδui,jdV (5 18)

利用格林公式,上式等号右边的积分可变换为

∫Vσijδui,jdV =∫SσijnjδuidS-∫Vσij,jδuidV

并引用式(5 15),则式(5 17)可化为

∫V(σij,j+Fi)δuidV+∫Sσ

(Ti-σijnj)δuidS=0

因为δui为独立量,则由总位能驻值条件可导出平衡方程式(5 1),即σij,j+Fi=0(在V内)及

力的边界条件式(5 6),即σijnj =Ti(在Sσ 上)。式(5 16)表达了弹性体的最小位能原理:在满足应变 位移关系式(5 2)

和位移边界条

件式(5 7)的所有容许的ui 中,实际的ui 使弹性体的总位能取最小值

2余虚功原理与总余能原理

余虚功原理中,可用δσij 表示弹性体内的应力变分,即虚应力。另外,用δTi 表示弹性体指

定位移边界上的表面边界力的变分。与虚功方程相类似的余虚功方程可表示为

∫VεijδσijdV-∫SuδTiuidS=0 (5 19)

余虚功原理在满足平衡方程式(5 1)及力的边界条件式(5 6)的条件下成立,即满足式

(5 1)和式(5 6)的变分形式的条件为

δσij,j =0,  在V 内 (5 20)

δTi=0,  在Sσ 上 (5 21)现在定义下面的泛函为弹性体的总余能Πc

Πc=∫VB(σij)dV-∫SuTiuidS (5 22)

现在对式(5 22)取驻值,即δΠc=0,则有

δΠc=∫VδB(σij)dV-∫SuuiδTidS=0 (5 23)

—65—

Page 6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利用格林公式,上式中的体积分项可化为

∫VδB(σij)dV =∫VεijδσijdV =∫Vui,jδσijdV =∫SuinjδσijdS-∫Vuiδσij,jdV

考虑到式(5 21),则式(5 23)可化为

∫Su

(ui-ui)δσijnjdS-∫Vuiδσij,jdV =0 (5 24)

又考虑到δσij 应满足式(5 20),且δσij 为独立量,则由Πc 的驻值条件可以导出位移边界Su 上

的协调条件为

ui-ui =0 (5 25)式(5 22)表 达 了 弹 性 体 的 最 小 余 能 原 理:在 满 足 平 衡 方 程 式(5 1)

和 力 的 边 界 条 件

式(5 6)的所有容许的应力σij 中,实际的应力σij 使弹性体的总余能取最小值

。上面所讨论的变分原理,所提出的泛函是受一定条件约束的,如最小位能原理的泛函Πp

应满足的条件是式(5 2)和式(5 7),而最小余能原理的泛函Πc 应满足的条件是式(5 1)和

式(5 6)。这种变分原理称为不完全变分原理,或称为带约束条件的变分原理。

52  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完全及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

一、完全广义变分原理

现在,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导出小位移弹性理论的无条件的广义变分原理。在5.1节的

讨论中,不论是总位能原理或总余能原理,其能量泛函的提出都是附带一定条件的,即在满足

一定条件下提出的。如果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将泛函提出的条件作为约束方程引入到泛函中

去,则问题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即将带有约束条件的泛函转化为不带任何约束条件的泛函。于是就形成了下面的完全广义变分原理。

1基于总位能原理的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完全广义变分原理

现在,给 总 位 能 原 理 的 初 始 满 足 条 件 即 应 变 位 移 关 系 式(5 2)和 位 移 边 界 条 件

式(5 7),分别乘以定义在体积V内的和位移边界Su 上的拉格朗日乘子λij 和μj,并与总位能

泛函Πp 相加组成新的泛函ΠGp

       ΠGp=∫V[A(εij)-Fiiui]dV+∫Vλij εij-12(ui,j+uj,i[ ])dV-∫SσTiuidS+∫Su

μi(ui-ui)dS (5 26)

式(5 26)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εij,ui,λij 及μi,而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对这些独立量进行

变分,有

       δΠGp=∫V Aεij +λi( )jδεijdV+∫V εij-12(ui,j+uj,i[ ])δλijdV-12∫Vλij(δui,j+δuj,i)dV-∫VFiδuidV+

∫Su

[μiδui+(ui-ui)δμi]dS-∫SσTiδuidS

引用式(5 18)及格林公式,上式第三个积分可化为

—75—

Page 6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12∫Vλij(δui,j+δuj,i)dV =∫Vλijδui,jdV =∫S

λijnjδuidS-∫Vλij,jδuidV将上式代入δΠGp 式中,得

    δΠGp=∫V (σij+λij)δεij+ εij-12(ui,j+uj,i)δλij+(λij,j-Fi)δu[ ]{ }i dV+

∫Su

[(μi-λijnj)δui+(ui-ui)δμi]dS-∫Sσ

(λijnj+Ti)δuidS

由δΠGp=0可以导出以下各式

λij =-σij,      在V 内 (5 27a)

εij = 12(ui,j+uj,i), 在V 内 (5 27b)

λij,j-Fi =0,  在V 内 (5 27c)

μi =λijni,  在Su 上 (5 27d)

ui=ui,  在Su 上 (5 27e)

λijnj+Ti =0,  在Sσ 上 (5 27f)显然,式(5 27c)表示平衡方程,式(5 27b)表示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式,将式(5 27a)代入式

(5 27d)中,则得μi=-σijnj,将式(5 27a)带入式(5 27f),得T=σijnj,表示力边界上的给

定条件。从以上的推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全广义变分原理可导出的平衡关系式(5 1)、应变

位移关系式(5 2)、力的边界上的给定表面力式(5 6)及位移边界上的指定位移式(5 7)。将乘子λij,μj 分别用-σij,-σijnj 代替,则泛函ΠGp 可写成下列形式

       ΠGp=∫V A(εij)- εij-12(ui,j+uj,i[ ])σij-Fiu{ }i dV-∫SσTiudS-∫Su

σijnj(ui-ui)ds (5 28)

该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有三类,共15个,即εij,ui 和σij,没有约束条件。于是,式(5 28)表示的完全广义变分原理可叙述为:满足式(5 1)~ 式(5 7)的解ui

εij,σij,必使得泛函ΠGp 有驻值

。式(5 26)和式(5 28)表示的广义原理,也称为胡海昌 鹫津久一郎原理。现在再讨论另一种形式的完全广义变分原理,即 Hellinger Reissner(海林格 赖斯纳)

变分原理,同属于无约束条件的广义变分。Hellinger Reissner泛函由下式定义

ΠR =∫V[σijui,j-B(σij)-Fiui]dV-∫SσTiuidS+∫Su

(ui-ui)μidS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σij,ui 和拉格朗日乘子μi,没有约束条件。对上式泛函取一阶变分,由驻值条件,可得

       δΠR =δ∫Vσijui,jdV-∫VB(σij)σij

δσijdV-∫VFiδuidV-

∫SσTiδuidS+∫Su

(ui-ui)δμidS+∫SuμiδuidS=0 (5 29)

上式等号右边第一个积分,可以进一步用分部积分展开,可得

δ∫Vσijui,jdV =∫SσijnjδuidS-∫Vσij,jδuidV+∫Vui,jδσijdV (5 30)

—85—

Page 6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将式(5 30)代入式(5 29),经过整理,可得

    δΠR =-∫V(σij,j+Fi)δuidV-∫V B(σij)σij

-12(ui,j+uj,i[ ])δσijdV+

∫Sσ

(σijnj-Ti)δuidS+∫Su

(μi+σijnj)δuidS+∫Su

(ui-ui)δμidS=0

从上式中可以导出以下条件:平衡方程 σij+Fi =0,   在V 内

力边界条件 σijnj-Ti =0,  在Sσ 上

位移边界条件 ui-ui =0,  在Su 上

并且可以得到拉格朗日乘子的含义

μi =-Ti =-σijnj

如果引入关系式(5 12),即εij =B(σij)σij

,则还可以得到

应变 位移关系 εij-12(ui,j+uj,i)=0,  在V 内

从而验证了在泛函ΠR 极值条件下,导出了弹性力学各类基本方程。将乘子μi 用-σijnj 代替,泛函ΠR 可以写为下列形式:

ΠR =∫V[σijuij-B(σij)-Fiui]dV-∫SσTiuidS-∫Su

(ui-ui)σijnjdS (5 31a)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共9个,即σij 和ui,而没有约束条件。从泛函ΠR 中不难看出,此种广义

变分属于二类自变量的广义变分,σij 和ui是独立假设的。HellingerReissener泛函在构造弯曲

板有限元模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见第7.3节)。实际上,将物理关系引入式(5 28)消去应变分量εij,也可以得到式(5 31)。通过分部积分,泛函(5 31a)也可以写成另一形式

-ΠR =∫V[B(σij)+(σij,j+Fi)ui]dV-∫Sσ

(σijnj-Ti)uidS-∫SuσijnjudS

(5 31b)

2基于总余能原理的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完全广义变分原理

现在从总余能泛函Πc出发,将弹性体内的平衡条件式(5 1)及力的边界条件式(5 6)分

别由定义在V 内和Sσ 上的拉格朗日乘子λi 和μi 引入,并形成下面的泛函

ΠGc=∫V[σijεij-A(εij)+(σij,j+Fi)λi]dV+∫Sσ

(σijnj-Ti)μidS-∫SuσijnjuidS

式中σij,εij,λi 和μi 均作为独立变量。对上式进行一阶变分,得

      δΠGc=∫V[(σij-aijklεkl)δεij+(εij-λi,j)δσij+(σij,j+Fi)δλi]dV+∫Sσ

[(σijnj-Ti)δμi+(μi+λi)njδσij]dS+

∫Su

(λi-ui)njδσijdS (5 32)

上式中

∫V(εij-λi,j)δσijdV =∫V εij-12(λi,j+λj,i[ ])δσijdV (5 33)

—95—

Page 6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将式(5 33)代入式(5 32),则由式(5 32)可以得到以下驻值条件

σij =aijklεkl,      在V 内 (5 34a)

εij = 12(ui,j+uj,i),  在V 内 (5 34b)

σij,j+Fi =0,  在V 内 (5 34c)

 Ti=σijnj,  在Sσ 上 (5 34d)

μi =-λi,  在Sσ 上 (5 34e)

λi =ui,  在Su 上 (5 34f)如果将上式得到的μi 和λi 代入ΠGc 式,则泛函ΠGc 可以写为下列形式

ΠGc=∫V[σijεij-A(εij)+(σij,j+Fi)ui]dV-∫Sσ

(σijnj-Ti)uidS-∫SuσijnjuidS

(5 35)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有三类,共15个,即εij,ui 和σij,而没有约束条件。于是,式(5 35)表示的完全广义变分原理可叙述为:满足式(5 1)~ 式(5 7)的解ui

εij,σij,必使得泛函ΠGc 有驻值

。如果平衡条件式(5 1)及力的边界条件式(5 6)分别由定义在V 内和Sσ 上的拉格朗日

乘子λi 和μi 引入到总余能泛函Πc,并形成下面的泛函

ΠGc1 =∫V[B(σij)+(σij,j+Fi)λi]dV-∫SuσijnjuidS+∫Sσ

(σijnj-Ti)μidS

式 中经受独立变分的量是σij,λi和μi。可以证明,上述的泛函与式(5 31b)的泛函是相同的,即

ΠGc1 =∫V[B(σij)+(σij,j+Fi)ui]dV-∫Sσ

(σijnj-Ti)uidS-∫SuσijnjuidS

(5 36)这是一个属于二类自变量的广义变分,其中的σij 和ui 是独立假设的。

实际上,将物理关系引入式(5 35)消去应变分量εij,也可以得到式(5 36)。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证明式(5 28)与式(5 35)的等价性。将式(5 28)与式(5 35)相加,

得到

ΠGp+ΠGc=∫V 12(ui,j+uj,i)σij+σij,ju[ ]i dV-∫SσσijnjuidS-∫Su

σijnjuidS

利用分部积分

      ∫V 12(ui,j+uj,i)σij+σij,ju[ ]i dV =∫V(ui,jσij+σij,jui)dV =

∫SσσijnjuidS+∫Su

σijnjuidS

从而得到

ΠGp+ΠGc=0  或  ΠGp=-ΠGc (5 37)式(5 37)证明了两种泛函的等价性。所以,完全变分原理的两种泛函,即ΠGp 与ΠGc 是等

价的,只是有正、负之差,但这对取驻值没有关系。从物理意义上也比较易于理解:由于小位移

线性弹性系统的完全变分原理,在泛函中全部地概括了所有的条件,因此构成了其等价性。而

对于一般总位能泛函Πp 与总余能泛函Πc,这一等价性并不成立,读者可以自行验证。

—06—

Page 6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二、有条件的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

我们已经讨论了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完全变分原理,对泛函取驻值,导出了所有的需要满足

的条件。但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譬如我们可以不要求完全变分原理的泛函,而只是在满足部

分的条件(即放松提出泛函的某些条件的要求下),再引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从而组成不完全变

分原理的泛函。不完全变分原理较多用于有限元素法中,如混合模型、基于位能原理的位移杂

交模型或基于余能原理的应力杂交模型等。对于基于总位能原理的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现列举几例,概述如下:(1)在满足位移边界条件式(5 6)的所有容许变量σij,εij,ui中,只有当σij,εij,ui为真实解

时,才使下面的泛函取驻值:

Πmp1 =∫V A(εij)+ εij-12(ui,j+uj,i)λi[ ]j -Fiu{ }i dV-∫SσTiuidS (5 38)

式中σij,εij,ui 均为独立变量。当对式(5 38)取驻值时,有

   δΠmp1 =∫V Aεij

+λi( )jδεij+ εij-12ui,j-12uj,( )iδλij-λijδui,j-Fiδu[ ]i dV-

∫SuTiδuidS=0 (5 39a)

利用格林公式,并引入Aεij

=σij,可以得到

∫Vλijδui,jdV =∫SλijnjδuidS-∫Vλij,jδuidV (5 39b)

将式(5 39b)代入式(5 39a),同时注意到泛函是在满足位移边界式(5 7)的条件下提出的,故式(5 39b)等号右边第一项中的表面S只包含力的边界,式(5 39a)变为

   δΠmp1 =∫V (σij+λij)δεij+ εij-12ui,j-12uj,( )iδλij+(λij,j-Fi)δu[ ]i dV-

∫Sσ

(λijnj+Ti)δuidS=0 (5 40)

因为δεij,δλij,δui 均为独立变量,由式(5 40)可导出

在体积V 内,有

λij =-σij (5 41a)

εij = 12(ui,j+uj,i) (5 41b)

σij,j+Fi =0 (5 41c)在力的边界Sσ 上,有

Ti=-λijnj (5 41d)将式(5 41a)代入式(5 41d),得

Ti=σijnj (5 41e)将式(5 41a)代入式(5 38),则得泛函Πmp1 为

Πmp1 =∫V A(εij)- εij-12(ui,j+uj,i)σi[ ]j -Fiu{ }i dV-∫SσTiuidS

(2)在满足应变 位移关系式(5 2)的所有容许的变量中,只有真实解才能使下面的泛函

—16—

Page 6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取驻值

Πmp2 =∫V[A(εij)-Fiui]dV-∫SσTiuidS+∫Su

(ui-ui)μidS (5 42)

现在对Πmp2 取驻值,即δΠmp2 =0,有

δΠmp2 =∫V Aεijδεij-Fiδu[ ]i dV-∫SσTiδuidS+∫Su

[μiδu+(ui-ui)δμi]dS=0

(5 43)引入式(5 12),再利用格林公式,式(5 43)等号右边第一个积分中的第一项可化为

∫VσijδεijdV =∫Vσijδui,jdV =∫SuσijnjδuidS-∫Vσij,jδuidV

将其代入式(5 43),得

     δΠmp2 =-∫V(σij,j+Fi)δuidV+∫Sσ

(σijnj-Ti)δuidS+

∫Su

[(σijnj+μi)δui+(ui-ui)δμi]dS=0

因为δui,δμi 为独立变量,故由上式可以导出以下条件:

在体积V 内 σij,j+Fi =0 (5 44a)

在力的边界Sσ 上 Ti=σijnj (5 44b)在位移Su 边界上 μi =-σijnj (5 44c)

ui=ui (5 44d)现在将式(5 44c)代入式(5 42),可得泛函Πmp2 为

Πmp2 =∫V[A(εij)-Fiui]dV-∫SσTiuidS+∫Su

(ui-ui)μidS

(3)设位移边界条件为ui=ui(i=1,2,3)。在满足其中一个位移边界条件如u1=u1 的所

有容许的ui,εij,σij 中,只有当ui,εij,σij 为真实解时,才会使下面的泛函有驻值:

      Πmp3 =∫V A(εij)- εij-12(ui,j+uj,i[ ])σij-Fiu{ }i dV-∫SσTiuidS-∫Su

[(u2-u2)σ2jnj+(u3-u3)σ3jnj]dS (5 45)

这种不完全满足位移边界的泛函,可以只满足其中一部分位移边界条件,如式(5 45)那

样,也可以满足其中的两个位移边界条件,而形成相应的泛函。具体推导读者可自行完成。(4)在满足一个应变 位移关系ε11-u1,1=0的所有容许的位移ui、应变εij 及应力σij 中,

真实的ui,εij,σij 必使下面的泛函取驻值:

    Πmp4 =∫V A(εij)- εij-12(ui,j+uj,i[ ])σij+(ε11-u1,1)σ11-Fiu{ }i dV-∫SσTiuidS-∫Su

(ui-ui)σijnjdS (5 46)

基于总余能原理的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其基本处理方法与上面类似,仍是利用拉格朗日

乘子法,使一部分条件乘以拉格朗日乘子,并将其作为泛函的一部分参与到泛函中去,而将另

一部分条件作为泛函提出的条件。按泛函提出满足不同的条件,也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1)在满足力的边界条件式(5 6)的所有容许的位移ui、应变εij 及应力σij 中,只有真实的

ui,εij,σij 才使下面的泛函有驻值:

—26—

Page 6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mc1 =∫V[εijσij-A(εij)+(σij,j+Fi)λi]dV-∫SuσijnjuidS (5 47)

式中σij,εij 和拉格朗日乘子λi 均作为独立变量。在引用了式(5 12)、式(5 3)和式(5 4),即

δA(εij)=A(εij)εij

δεij =aijklεklδεij

和格林公式,使

∫Vλiδσij,jdV =∫SλinjδσijdS-∫Vλi,jδσijdV

后,对式(5 47)取驻值,可得到

     δΠmc1 =∫V[(σij-aijklεkl)δεij+(εij-λi,j)δσij+(σij,j+Fi)δλi]dV-∫Su

(λi-ui)njδσijdS=0

因为δεij,δλ,δσij 都是独立变量,故由上式可导出以下驻值条件:在体积V 内,有

σij =aijklεkl (5 48a)

σij,j+Fi =0 (5 48b)由

∫V(εij-λi,j)δσijdV =∫V(ui-λi,j)δσijdV =0可知,在体积V 内

ui=λi (5 48c)而在位移边界Su 上

λi =ui (5 48d)将式(5 48c)及式(5 48d)代入式(5 47)中,得

Πmc1 =∫V[εijσij-A(εij)+(σij,j+Fi)ui]dV-∫SuσijnjuidS

(2)在满足平衡方程式(5 1)的所有容许的ui,εij,σij 中,只有当ui,εij,σij 为真实解时,才使下面泛函取驻值

Πmc2 =∫V[εijσij-A(εij)]dV+∫Sσ

(σijnj-Ti)μidS-∫SuσijnjuidS (5 49)

式中应力σij,应变εij,乘子μi 是作为独立变量的。对泛函式(5 49)取驻值,得

    δΠmc2 =∫V[(σij-aijklεkl)δεij-uiδσij,j]dV+∫Sσ

[(σijnj-Ti)δμi+(μi+ui)njδσij]dS+∫Su

(ui-ui)njδσijdS=0

推导上式,用了格林公式,使

∫VεijδσijdV =∫Vui,jδσijdV =∫VuinjδσijdS-∫Vuiδσij,jdV由此可导出以下各式:

σij,j-aijklεkl =0,  在V 内 (5 50a)

 Ti=σijnj,  在Sσ 上 (5 50b)

—36—

Page 6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μi =-ui,  在Sσ 上 (5 50c)

ui=ui,  在Su 上 (5 50d)现在将式(5 50c)代入式(5 49)中,可得出泛函Πmc2 为

Πmc2 =∫V[εijσij-A(εij)]dV-∫Sσ

(σijnj-Tj)uidS-∫SuσijnjuidS

(3)在满足一个(譬如全部共有三个)给定力边界条件如T1 =σ1jnj 的所有容许的ui,εij,

σij 中,只有真实的ui,εij,σiij 才使下列泛函取驻值

      Πmc3 =∫V[εijσij-A(εij)+(σij,j+Fi)ui]dV-∫SuσijnjuidS-

∫Sσ

[(σ2jnj-T2)u2+(σ3jnj-T3)u3]dS (5 51)

同样,如果要求泛函满足二个以上给定力边界的条件时,参考式(5 51)也不难求出其泛

函表达式。读者可以自行推导。

53  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分区变分原理

传统的变分原理采用整体插值,而有限元素法是把整体分割为有限个元素的集合体,采用

的是分区插值。将分区概念引入变分原理,用分区插值代替整体插值,并且放松各个分区交界

面上的连续性要求,就得到所谓的分区变分原理。分区变分原理是变分原理与分区概念相结合

的产物,它为建立新型的有限元模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设 一个连续的弹性体被划分为若干个分区或单元(见图5 1),其体积分别为Ve(e=1,2,

3,…,N)。任一分区e的体积力为Fei,表面为Se,Se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Se =Sue+Sσe+∑See′其 中,Sue 为Se中包含给定位移ui的边界面;Sσe 为Se中包含给定表面力Ti的边界面;See′ 为Se与相邻分区e′的交接面。

图5 1  分区示意图

在分区变分原理中,各个分区按需要可任意定为位能

区(见图5 1中的分区(Vp1,Vp2,Vp3)或余能区(见图5 1中的分区(Vc1,Vc2,Vc3))。各个分区中独立变分的量可以任

意定为三类变量(位移ui,应力σij,应变εij)或两类变量(ui和σij)或一 类 变 量(ui 或σij)。相 邻 分 区 的 交 接 面 可 分 为

Spp,Scc,Spc 三类,Spp 表示其两侧都是位能区,Scc 的两侧都

是余能区,Spc 的一侧是位能区,另一侧是余能区。各个分区

的各类变量不仅可以独立变分,而且在边界面上可以要求

或不要求满足给定的位移或面力边界条件,在分区的交接

面上也可以要求或不 要 求 满 足 交 接 面 上 位 移 或 面 力 的 连 接 条 件(即 位 移 相 容 条 件 和 力 平 衡

条件)。小位移弹性理论的分区变分原理的泛函一般可写成如下形式

Π=∑Vp

Πp-∑Vc

Πc-∑Spp

Hpp-∑Scc

Hcc-∑Spc

Hpc (5 52)

上式等式右边各项的涵义为:第一项为各位能区Vp 的总位能Πp 或广义的总位能ΠGp 之和,第—46—

Page 7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二 项为各余能区Vc的总余能Πc或广义的总余能ΠGc之和,第三、四、五项分别表示相邻分区交

接面处的附加能量之和,取决于交接面的类型。根据分区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分区变分原理归结为以下三类:(1)位能分区变分原理。弹性体在整体上被分割成有限个位能区的集合体,并基于最小位

能原理导出的修正变分原理。(2)余能分区变分原理。弹性体在整体上被分割成有限个余能区的集合体,并基于最小余

能原理导出的修正变分原理。(3)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弹性体在整体上被分割成有限个位能区和余能区的集合体,是上

述两类修正变分原理的混合。分区变分原理是基于传统变分原理的一种修正变分原理,与5.2节的完全与不完全变分

原理不同的是,后者可以看做是在单元水平上进行修正与混合,而分区变分原理则是在弹性体

整体水平上进行修正与混合。下面我们将在传统变分原理的基础上,为有限元素的集合体进行

分区变分原理的公式推导。

一、位能分区变分原理

为了方便起见,现在用Va 和Vb 表示两个任意的相邻元素,用Sab 表示Va 和Vb 的交接面,如图5 2所示。另外引用两个符号Sab = {Sab ∈Va}和Sab = {Sab ∈Vb}来区别交接面是

属于Va 的还是属于Vb 的(这里Va 表示Va 的整个边界)。

图5 2 Va,Vb,Sab

1修正最小位能原理

将每个元素的广义位移表示为

u(1)i ,u(2)i ,…,u(a)i ,u(b)i ,…,u(N)i  i=1,2,3如果选择的每一个元素的位移函数满足下列要求:(1)在元素内,是连续的和单值的;(2)在元素的交接面上,满足位移相容条件,即

在Sab 上, u(a)i =u(b)i (5 53)(3)若元素的边界包含有Su,则该元素的位移函数应

满足位移边界条件式(5 7)。这些位移函数的集合可以作为最小位能原理泛函的容

许位移函数,那么,元素集合体的最小位能原理的泛函就由下式给出

ΠImp=∑Πp=∑∫Va[A(ui)-Fiui]dV-∫SσαTiuid{ }S (5 54)

式(5 54)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u(a)i ,Πp 是由式(5 16)确定的元素Va 的总位能泛函。

2修正位能原理

如果我们放松元素交接面上的位移相容条件式(5 53),将约束条件式(5 53)利用定义

在Sab 上的拉格朗日乘子λi 引入到式(5 54)的泛函表达式中,则形成下面的泛函

ΠImp1 =∑Πp-∑∫Sab

(u(a)i -u(b)i )λidS (5 55)

式中的u(a)i 和λi 是经受变分的独立变量,并带有约束条件式(5 7)。

对式(5 55)取驻值,有

—56—

Page 7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δΠImp1 =-∑∫Va(σij,j+Fi)δuidV+∫Sσa

(σijnj-Ti)δuid{ }S +∑∫Sab

(σ(a)ijn(a)j -λi)δu(a)i dS+∫Sba

(σ(b)ijn(b)j +λi)δu(b)i dS{ -

∫Sab

(u(a)i -u(b)i )δλid }S =0

由以上的驻值条件,可导出下列的关系式

σij,j+Fi =0,       在Va 内 (5 56a)

 Ti=σijnj,  在Sσa 上 (5 56b)

λi =σ(a)ijn(a)j ,  在Sab 上; λi =-σ(b)ijn(b)j , 在Sba 上 (5 56c)

u(a)i -u(b)i =0,  Sab 上 (5 56d)式中n(a)i 与n(b)i 分别表示沿S

ab 与Sba 上外法线方向的方向余弦,对同一点来说,有

n(a)j =-n(b)j显然,式(5 56a)为平衡方程式(5 1),式(5 56b)为力的边界式(5 6),式(5 56c)为乘

子λi,式(5 56d)为位移相容条件。令T(a)

i 和T(b)i 分别等于σ(a)ijn(a)j 及σ(b)ijn(b)j ,即有

T(a)i =σ(a)ijn(a)j , T(b)

i =σ(b)ijn(b)j (5 57)式(5 57)指明了拉格朗日乘子λi 的物理意义,即λi 就等于Sab 上的表面力T(a)

i (注意T(a)i 是

u(a)i 的函数记作T(a)i =T(a)

i (u(a)i ))。将λi =T(a)

i 代入式(5 55),得到

ΠImp1 =∑Πp-∑Hpp1 (5 58)

Hpp1 =∫SabT(a)i (u(a)i -u(b)i )ds  或  ∫Sab

T(b)i (u(b)i -u(a)i )dS (5 59)

式(5 58)给出的原理被称为放松连续性要求的第一修正位能原理。这是因为在ΠImp1 中

放松了式(5 53)的要求,每一个元素的位移函数可以独立选择而不用考虑元素交接面上的位

移相容条件的要求。这里要指出的是,这个修正原理不再是最小原理,而仅仅保持其驻值性质。泛函ΠImp1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处理。若我们引进两个函数λ(a)i 与λ(b)i ,它们分别定义在Sab 与

Sba 上,且服从下列关系式:

λ(a)i +λ(b)i =0 (A)由式(A)的条件,可得

λi =λ(a)i , -λi =λ(b)i (B)现在将式(B)代入式(5 55)中,等号右边末项积分的被积函数就变为

λ(a)i u(a)i +λ(b)i u(b)i (C)

并附带约束条件式(A)。因此,可以引入一个定义在Sab 上的新的拉格朗日乘子μi,将约束条件

式(A)加入到泛函(5 55)中,于是式(5 55)可改写为等价形式,即

ΠImp2 =∑Πp-∑Hpp2 (5 60)

         Hpp2 =∫Sab

[λ(a)i u(a)i +λ(b)i u(b)i -μi(λ

(a)i +λ(b)i )]dS=

—66—

Page 7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Sabλ(a)i (u(a)i -μi)dS+∫Sab

λ(b)i (u(b)i -μi)dS

式(5 60)被称为放松连续性要求的第二修正位能原理。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u(a)i ,λ(a)i 和

μi,带有约束条件式(5 7)。其中,在元素Va 中的u(a)i 及在S

ab 上的λ(a)i 与在元素Vb 中的u(b)i 及

在Sba 上的λ(b)i 都可以独立选取,但必须在元素交接面Sab 上有共同的μi,以保证交接面处位移

的协调性。取式(5 60)的驻值,可得

      δΠImp2 =-∑∫Va[(σij,j-Fi)δui]dV+∫Sσa

(σijnj-Ti)δuid{ }S +∑∫Sab

(T(a)i -λ(a)i )δu(a)

i dS+∫Sba

(T(b)i -λ(b)i )δu(b)

i dS{ -

∫Sab

(u(a)i -μi)δλ(a)i dS-∫Sba

(u(b)i -μi)δλ(b)i dS+

∫Sab

(λ(a)i +λ(b)i )δμid }S由此得到在Sab 上的驻值条件为

λ(a)i =T(a)i (5 61a)

λ(b)i =T(b)i (5 61b)

μi =u(a)i (5 61c)

μi =u(b)i (5 61d)

λ(a)i +λ(b)i =0 (5 61e)式(5 61)的物理意义十分明显。将式(5 61a)和式(5 61b)代入式(5 61e),得

T(a)i +T(b)

i =0 (5 61f)式(5 61f)表示在交接面Sab 上,力是平衡的。

如果将驻值条件式(5 61a)和式(5 61b)引入Hab2 中消去λ(a)i 和λ(b)i ,就可以把Hpp2 改

写成另一形式为

Hpp3 =∫SabT(a)i (u(a)i -μi)dS+∫Sba

T(b)i (u(b)i -μi)dS

并得到

ΠImp3 =∑Πp-∑Hpp3 (5 62)

这个原理被称为放松连续性要求的第三修正位能原理。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u(a)i 和μi,带有约束条件式(5 7)。在这些变分的量中,Va 内的u(a)i 与Vb 内的u(b)i 都可以独立选择,但是对

于Sab 和Sba,μ必须是共同的。

3修正广义位能原理

下面将从ΠImp2 出发,导出一种修正的广义变分原理。即满足平衡方程式(5 1)、应变 位

移关系式(5 2)、物理关系式(5 3)和式(5 4)、位移边界条件式(5 6)及力的边界条件式

(5 7)和在元素交接面上满足位移协调条件和力平衡条件的解,使下列泛函有驻值

      ΠImGp1 =∑∫Va A(εij)-Fiui-σij εij-12(ui,j+ui,j[ ]{ }) dV{ -

—76—

Page 7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SσaTiuidS-∫Sua

σijnj(ui-ui)d }S -∑Hpp2 (5 63)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ε(a)ij ,σ(a)ij ,u(a)i ,λ(a)i 和μi,而不带约束条件。可以证明,在Sab 上,ΠmGp1 的驻值条件也给出式(5 61a)~式(5 61e)表示的方程。因此,

可以把ΠImGp1 写成另一等价形式

      ΠImGp2 =∑∫Va A(εij)-Fiui-σij εij-12(ui,j+ui,j[ ]{ }) dV{ -

∫SσaTiuidS-∫Sua

σijnj(ui-ui)d }S -∑Hpp4 (5 64)

式中

Hpp4 =∫SabT(a)i (u(a)i -μi)dS+∫Sba

T(b)i (u(b)i -μi)dS

式(5 64)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ε(a)ij ,σ(a)ij ,u(a)i 和μi,而不带约束条件。

4修正 Hellinger Reissner原理

利用应变 位移关系式(5 2),从泛函ΠImGp2 中消去应变分量εij 就导致修正 HellingerReissner泛函

         ΠImR =∑∫Va[σijui,j-B(σij)-Fiui]dV{ -

∫SσaTiuidS-∫Sua

σijnj(ui-ui)d }S -∑∫Sab

[T(a)i u(a)

i +T(b)i u(b)

i -μi(T(a)i +T(b)

i )]dS (5 65)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σ(a)ij ,u(a)i 和μi,而不带约束条件。利用分部积分,可以得到修正 Hellinger Reissner泛函的另一表达式

      -ΠImR =∑∫Va[B(σij)+(σij,jFi)ui]dV-∫Sσa

(σijnj-Ti)uidS{ -

∫Suaσijnjuid }S -∑∫Sab

(T(a)i +T(b)

i )μidS (5 66)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σ(a)ij ,u(a)i 和μi,没有约束条件。

二、余能分区变分原理

我们也可以从最小余能原理出发,导出有限元集合体的最小余能原理、修正余能原理以及

修正广义变分原理等。用下列记号来表示每个元素中的应力

σ(1)ij ,σ(2)ij ,…,σ(a)ij ,σ(b)ij ,…,σ(N)ij  i,j=1,2,3如果选择的每一个元素的应力函数满足下列要求:(1)在元素中,是连续的和单值的,并且满足平衡方程式(5 1)。(2)在元素的交接面上,满足平衡条件,即

在Sab 上, T(a)i +T(b)

i =0 (5 67)式中T(a)

i 和T(b)i 是由式(5 57)定义的。

(3)如若元素的边界包含有Sσ,则该元素的应力函数应满足力边界条件(5 6)。这些满足

上述条件的应力函数的集合可以作为最小余能原理泛函的容许函数,那么,元素集合体的最小

余能原理的泛函就可以由下式给出:—86—

Page 7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Ic=∑Πc=∑∫VaB(σij)dV-∫SuaTiuid{ }S (5 68)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σ(a)ij ,Πc 是由式(5 22)确定的元素Va 的总余能泛函。如果放松元 素 交 接 面Sab 上 的 平 衡 条 件 式(5 67),利 用 定 义 将 约 束 条 件 式(5 67)在

Sab 上的拉格朗日乘子μi 引入到式(5 68)的泛函表 达 式 中,则 得 到 如 下 的 修 正 余 能 原 理 的

泛函

ΠImc1 =∑Πc-∑∫Sabμi(T

(a)i +T(b)

i )dS (5 69)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σ(a)i j和μi,并带有约束条件式(5 1)和式(5 6)。把关于泛函ΠImc1 的

原理称为放松连续性要求的修正余能原理。因为在ΠImc1 中放松了对条件(2)的要求,每一个元

素内关于应力的函数可以独立选择而不用考虑元素交接面上的力的平衡条件的要求。这里要

指出,这个修正原理不再是最小原理,而仅仅保持其驻值性质。对式(5 69)的泛函进行一阶变分,可得到下列驻值条件:

ui-ui =0,  在Sua 上 (5 70a)

μi =u(a)i ,   在Sab 上 (5 70b)

μi =u(b)i ,   在Sba 上 (5 70c)

将式(5 70b)或(5 70c)代入式(5 69),并将ΠImc1 写成以下形式

ΠImc1 =∑Πc-∑Hcc1 (5 71)

式中Πcc1 由

Hcc1 =∫Sab

(T(a)i +T(b)

i )u(a)i dS  或  ∫Sab

(T(a)i +T(b)

i )u(b)i dS (5 72)

给出。若 将式(5 71)中的Πc替换为广义余能泛函ΠGc(即式(5 35)),同样可以得到一种修正广

义余能原理,即 满 足 平 衡 方 程(5 1)、应 变 位 移 关 系 式(5 2)、物 理 关 系 式(5 3)和

式(5 4)、位移边界条件式(5 6)及力的边界条件式(5 7)及在元素交接面上满足位移协调

条件和力平衡条件的解,使下列泛函有驻值

        ΠImGc=∑∫Va[σijεij-A(εij)+(σij,j+Fi)ui]dV{ -

∫Sσa

(σijnj-Ti)uidS-∫Suaσijnjuid }S -∑Hcc1 (5 73)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ε(a)ij ,σ(a)ij ,u(a)i 和μi,而不带约束条件。或下面的两类自变量的修正广义原理

        ΠImGc1 =∑∫Va[B(σij)+(σij,j+Fi)ui]dV{ -

∫Sσa

(σijnj-Ti)uidS-∫Suaσijnjuid }S -∑Hcc1 (5 74)

式中经受变分的独立量是σ(a)ij ,u(a)i 和μi,而不带约束条件。以上变分过程,读者可自行进行验证。

三、混合分区变分原理

如果弹性体在整体上被分割为位能区和余能区的混合分区(见图5 1),则形成混合分区

—96—

Page 7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变分原理。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在解决一些特殊结构问题(如裂纹问题)时是非常有效的。在混合分区时,我们用Vp表示所有位能区的集合,Vc表示所有余能区的集合,如对图5 1

所示的分区,有

Vp= {Vp1,Vp2,Vp3}, Vc= {Vc1,Vc2,Vc3}同时用Spp 表示交接面两侧都是位能区,Scc 表示两侧都是余能区,Spc 表示一侧是位能区另一

侧是余能区。考虑两个任意的相邻分区Va 和Vb,如果Va∈Vp 和Vb∈Vp,或Va∈Vc 和Vb∈Vc,则

其交接面Sab =Spp,或Sab =Scc。交接面Spp 处的附加能量已由5.3节“位能分区变分原理”部

分给出,交接面Scc 处的附加能量已由5.3节“余能分区变分原理”部分给出。当相邻分区Va 和Vb,一个属于位能区,如Va∈Vp,一个则属于余能区,如Vb∈Vc 时,其

交接面Sab =Spc。而交接面Spc 处的附加能量由

Hpc=-∫SabT(b)i u(a)

i dS=-∫Sabσ(b)ijn(b)j u(a)

i dS (5 75a)

给出。因为n(a)i =-n(b)i ,式(5 75a)又可写成

Hpc=∫Sabσ(b)ijn(a)j u(a)

i dS (5 75b)

要证明式(5 75b)是很容易的。不失一般性,假设全域由Va 和Vb 组成,即V=Va+Vb,且Va ∈Vp,Vb∈Vc。在Va 内选择位移u(a)

i ,并且在Va 内满足应变 位移关系式(5 2),在Sua上满足位移边界 条 件 式(5 7),在Vb 内 选 择 应 力σ(b)ij ,并 且 在Vb 内 应 力 满 足 平 衡 方 程 式

(5 1),在Sσb 上满足力的边界条件式(5 6),则全域的能量泛函为

Π=Π(a)p -Π(b)c -Hpc (5 76)其中

Π(a)p =∫Va[A(u(a)i )-Fiu(a)

i ]dV-∫SabTiu(a)

i dS (即式(5 16))

Π(b)c =∫VbB(σ(b)ij )dV-∫Sub

σ(b)ijnjuidS (即式(5 22))

Hpc=-∫Sabσ(b)ijn(b)j u(a)

i d

烎S

(A)

我们要证明的是,在所有容许的位移u(a)i 及所有容许的应力σ(b)ij 中,只有真实的u(a)i 及真

实的σ(b)ij 才使式(5 76)的泛函有驻值。对式(5 76)的泛函取一阶变分。要注意的是Π(a)p 所经受变分的量是位移u(a)i ,Π(b)c 所经受

变分的量是应力σ(b)ij ,而Hpc 所经受变分的量是u(a)i 和σ(b)ij 。依据泛函提出的条件,则有

       

δΠ =δΠ(a)p -δΠ(b)

c -δHpc

δΠ(a)p =∫Va(σ

(a)ij,j+Fi)δu(a)

i dV+∫Sσa

(σ(a)ijnj-Ti)δu(a)i dS+

∫Sabσ(a)ijn(a)jδu(a)

i dS

δΠ(b)c =∫Sub

(u(b)i -ui)δσ(b)ijnjdS+∫Sbau(b)iδσ(b)ijn(b)j dS

δΠpc=-∫Sabσ(b)ijn(b)jδu(a)

i dS-∫Sbau(a)iδσ(b)ijn(b)j d

烎S

(B)

—07—

Page 7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从而导出驻值条件如下:

σ(a)ij,j+F=0,     在Va 内

σ(a)ijnj =Ti,  在Sσa 上

u(b)i -ui =0,  在Sub 上

σ(a)ijn(a)j +σ(b)ijn(b)j =0, 在Sab 上

u(b)i =u(a)i ,  在Sba

烎上

(C)

显然,式(C)中的第4式和第5式就是在交接面Sab 上的连续性要求。如果u(a)i 及σ(b)ij 是真实解,则式(C)的条件都成立,从而有δΠ =0,即使式(5 76)的泛函取驻值。

式(5 76)表示的能量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对位能区Va 和余能区Vb 分别采用完全

或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的泛函形式,同样可以得到混合分区的完全与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例如:

(1)真实解ui,εij,σij,使

Π=Π(a)p -Π(b)c -Hpc (5 77)

有驻值。式中Π(a)p 由式(5 28)给出,Π(b)c 由式(5 35)给出。(2)真实解ui,σij,使

Π=Π(a)p -Π(b)c -Hpc (5 78)

有驻值。式中Π(a)p 由式(5 31)给出,Π(b)c 由式(5 36)给出。

54  对应于不同变分原理的元素特性

有限元素法采用离散化方法,借助数值计算,以决定其近似解。当然,随着离散化数学模型

的改善与数值计算水平的提高,其计算结果更逼近于精确解。改善有限元素法计算的措施之

一,是获得性能良好的元素刚度矩阵,而变分原理是有限元素法的基础。为此目的,本节准备利

用以上几节所讨论过的一些变分原理,进一步说明有限元素法中的元素刚度矩阵或柔度矩阵

特性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一、基于最小位能原理的元素刚度矩阵特性

最小位能原理的基本变量是位移及应变。有限元素法是以元素节点上的位移自由度来表

示这些分量的,如下面的一些我们在有限元素法中所使用的关系式。元素的内位移u与节点位移Δ之间的关系式为

u=NΔ (A)式中N为联系节点位移与元素内位移的转换矩阵,称为形函数矩阵。

元素的广义应变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为

ε=BΔ (B)式中ε为元素广义应变列阵;Δ为节点位移列阵;B为元素几何矩阵。

如果考虑到有初应变ε0 的影响,则元素应力列阵σ为

σ=D(ε-ε0) (C)式中D为弹性矩阵。

—17—

Page 7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将式(A)、式(B)、式(C)代入式(5 16)表示的总位能泛函中,可得

         Πp=∫V[A(εij)-Fiui]dV-∫SσTiuidS-∑ΔiFi =

12Δ

TKΔ-ΔT(F0+F+Fd)

其中

K=∫VBTDBdV (5 79a)

F0 =∫VBTDε0dV (5 79b)

Fd=∫SσNTTdS (5 79c)

现在对总位能取驻值,即ΠpΔ =0,得

KΔ=F+F0+Fd (5 80)由式(5 80)可知,由最小位能原理可导出元素的刚度矩阵,所以最小位能原理导致“位

移法”。不难证明,若对总位能取二次变分,即δ2Πp,则有

δ2Πp=δΔTKδΔ对于δΔ≠0的位移增量,能量总为正值,即δ2Πp>0。表明总位能Πp 为极小,且元素刚度矩阵

是正定的。从虚功原理也可以得出式(5 80)。假设元素的节点虚位移为δΔ,相应的元素的虚应变和

虚内位移为

δε=BδΔδu=NδΔ

则由元素的虚功方程

∫VδεTσdV =∫SσδuTTdS+∑δΔT

iFi

并考虑到δ{Δ}的任意性,可得

∫VBTDBd( )V Δ=∫VBTDε0dV+∫SσNTTdV+F

此式即为式(5 80)。

图5 3  变截面杆元素

【例5 1】 试求图5 3所示变截面杆元素的刚度

矩阵。设该杆元1和2端的横截面积分别为A1 和A2,断面沿杆轴线的变化为线性的。

此杆沿x轴方向的断面面积A(x)可写为

A(x)= 1-x( )L[ ]xLA1A[ ]2

杆的内位移为

u= 1-x( )L[ ]xLu1u[ ]2

—27—

Page 7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元素应变ε为

ε= 1L[-1 1]

u1u[ ]2

因而

B= 1L[-1 1]

将其代入式(5 79a)中,可得

     K=∫VBTDBdV = EL2∫L

-1[ ]1 [-1 1] 1-x( )L A1+xLA[ ]2 dx=E(A1+A2)

2L1 -1-[ ]1 1

二、基于最小余能原理的元素柔度矩阵特性

与基于位能原理的节点位移相对应,在基于余能原理的离散化方法中,引入了节点力Ff,这时元素的内应力σ应该用节点力表示,并可表示为

σ=zFf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这些节点力Ff 应去掉静定基的支反力,以保证Ff 中各分量的独立性。元

素边界上的边界应力也同样用节点力Ff 表示,就是说式(A)也适用于边界上的应力。为方便

起见,我们这里引用

T=LFf表示边界上的边界力。现在引用式(5 22)的总余能泛函,并代入式(A)和式(B),可得

Πc= 12FTffFf-FTfΔ (5 81)

式中

f=∫VzTD-1zdV (5 82a)

Δ=∫SuLTudS (5 82b)

式(5 82a)表示元素柔度矩阵,式(5 82b)表示元素给定的位移向量。

对式(5 81)取驻值,即ΠcFf

=0,得

fFf =Δ (5 83)显然,对总余能取驻值,将导出变形方程,并表现出元素的柔度矩阵f。所以,由总余能原理将

导致“力法”的计算公式。

图5 4  梁元素

【例5 2】 求图5 4所示的悬臂梁的柔度矩阵。设梁的长度为L,断面面积不变。

梁自由端的节点力为

Ff =F1M[ ]1

元素的节点位移为

—37—

Page 7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Δ=w1θ[ ]1

梁的另一端为固定端,它提供了最小数目的约束,即静定基约束。梁的广义应力为

σ=M =xF1+M1 = [x 1]F1M[ ]1=zFf

显然,式中

z= [x 1]梁的广义弹性模量矩阵D=EJ,则由式(5 22),可得

Πc= 12EJ∫L

M2dx-[F1 M1]Tw1θ[ ]1

Πc= 12[F1 M1]Tf

F1M[ ]1-[F1 M1]T

w1θ[ ]1

其中,柔度矩阵为

f= 1EJ∫L

x[]1 [x 1]dx= L6EJ

2L2 3L3L[ ]6

三、基于Reissner变分原理(式(5 31))的元素刚度特性

如果略去体力,式(5 31)给出的泛函ΠR 可写为

ΠR =∫V[σijui,j-B(σij)]dV-∫SσTiuidS-∫Su

(ui-ui)TidS (5 84)

这里我们取两种独立变量,即节点位移Δ与节点力Ff,元素的内应力和内应变与节点力

和节点位移的关系为

应力    σ=zFf (A)应变    ε=BΔ (B)

式中的节点力Ff 仍是指对应于静定基自由点上的节点力。元素边界上的位移与边界力,同样,也可以用节点位移与节点力表示为

边界上的位移    u=yΔ (C)边界上的力     T=LFf (D)

将式(A)、式(B)、式(C)、式(D)代入式(5 84)中,可得

ΠR =FTfS12Δ-12FTfS11Ff-ΔTF+FTf槇Δf (5 85)

式中

S12 =∫VzTBdV-∫SuLTydS (5 86a)

S11 =∫VzTD-1zdV (5 86b)

F=∫SσyTTdS (5 86c)

槇Δf =∫SuLTudS (5 86d)

—47—

Page 8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式(5 85)中以Ff 和Δ为变量,对泛函ΠR 取驻值,可得

S12Δ-S11Ff- 槇Δf =0 (E)

S12TFf-F=0 (F)或写为

-S11 S12ST12[ ]0

Ff[ ]Δ =槇Δf熿

燅F(5 87)

显然,式(5 87)为一混合形式的方程式,未知变量中 既 包 含 有 节 点 力Ff,又 包 含 有 节 点 位

移Δ。

图5 5  梁元素

这种 变 分 能 量 原 理 称 为 Reissner变 分 原

理,以上各式均是基于此变分原理而求得的。【例5 3】  图5 5为一梁元素,节点1与

节点2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现假设元素之间

的位移是连续的,则ui-ui=0(在位移表面Su上),因 此 式(5 84)等 号 右 边 最 末 项 为 零。显

然,式(5 86a)第二项及式(5 86d)均为零。节点位移Δ为

Δ= [w1 w2 θ1 θ2]T (G)

对应于静定基的节点力可取M1 和M2,即

Ff = [M1 M2]T (H)

梁的曲率与节点位移Δ之间关系式为

w″=N″Δ (I)

式中

N″= 2L2[3(2ξ-1) -3(2ξ-1) -L(3ξ-2) -L(3ξ-1)], (ξ=x/L)

式(I)相当于ε=BΔ,w″相当于广义应变,N″相当于B矩阵,即

B=N″ (J)

沿梁的弯矩M 呈线性分布,即

M = [1-ξ ξ]M1M[ ]2

(K)

式(K)相当于σ=zFf,M 相当于广义应力,则z矩阵为

z= [1-ξ ξ] (L)

边界位移为u,节点位移为Δ,这里既是边界位移也是节点位移,所以矩阵y=I(I为单位方

阵)。

边界力T为

T=LFf (M)

其中

T= [F1 F2 M1 M2] (N)

—57—

Page 8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L矩阵为

L=

-1/L -1/L

1/L 1/L

1 0

燅0 1

(O)

将式(L)代入式(5 86b)中,取D= [EJ],则有

S11 =∫VzTD-1zdV = L6EJ

2 1[ ]1 2(P)

将式(L)及式(J)代入式(5 86a)中,有

S12 =∫VzTBdV = 1L-1 1 -L 0

1 -1 0[ ]L (Q)

将式(N)代入式(5 86c),则有

F= [F1 F2 M1 M2] (R)

将式(G)、式(H)、式(P)、式(Q)和式(R)代入式(5 87),得

-S11 S12ST12

[ ]0

M1M2┄w1w2θ1θ

燅1

00┄F1F2M1M

燅2

(S)

式(S)可分解为

M1M[ ]2=S-111S12

w1w2θ1θ

燅2

, ST12S-111S12

w1w2θ1θ

燅2

F1F2M1M

燅2于是,求出该元素刚度矩阵为

K=ST12S-111S12

四、基于位能原理的位移杂交模型(Ⅰ)的元素刚度特性

下面所讨论的位移杂交模型基于总位能原理。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的泛函能够较好

的满足元素与元素交接面边界上的位移协调或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现要说明二种位移杂交模型,其中杂交模型(Ⅰ)是将元素的内位移以广义位移参数α表

示,而相邻元素交接面上的边界力却用一组独立的边界应力表示,这些边界应力又可以用节点

力Ff 表示之,此处Ff 为对应于静定基的节点广义力。杂交模型(Ⅱ)可以看做是杂交模型(Ⅰ)基础上的发展,它除了以广义参数α表示元素的内位移外,还用广义参数β表示其边界力。另

外,对于边界位移可以用此节点位移表示。这里,先说明杂交模型(Ⅰ)。如上所述,设α为广义位移参数,元素的内位移为u,并用此广

—67—

Page 8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义位移参数表示为

u=pα (A)元素边界上的位移也可以用此广义位移参数表示为

u=yα (B)式中p和y都是转换矩阵,如图5 6所示。

图5 6  位移杂文模型(Ⅰ)

参数α又可分为两部分,刚体自由度所对应参数为αs,另一部分αf 为除去刚体自由度外

剩下的位移参数,故

α=αfα[ ]s

(C)

将式(C)的关系式代入式(A)中,由应变 位移关系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内应变为

ε=Cfαf (D)

元素间的共同边界上的边界力T可以用节点力Ff 表示,有

T=LFf (E)

这里的T是指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现在将式(C)代入边界位移u中,则有

u=yα= [yf ys]αfα[ ]s

(F)

从 式(F)中可以发现,位移u由两部分组成,即对应于刚体自由度的位移us=ysαs 和对应于刚

体自由度以外的位移uf =yfαf。从边界力位能的角度来看,对应于刚体自由度的位能为零,故计算泛函中边界力的位能时,边界力的位能只包含有如

u=uf =yfαf (G)如果现在所讨论的元素为结构的内部元素,它没有结构的边界,其周围的边界都是各元素

的相邻边界,略去体力的影响,则式(5 16)可改写为

ΠHp1 =∫VA(εij)dV-∫SnTiuidS (H)

式(H)中等号右边第二项表示在元素间的相交边界Sn 上边界力T的位能,将(D),(E),(G)各

式代入式(H)中,可得

ΠHp1 = 12αTfHαf-αTfJFf (5 88)

—77—

Page 8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式(5 88)中

H=∫VCTfDCfdV (5 89a)

J=∫SnyTfLdS (5 89b)

式(5 88)中αf 为变量。现在对泛函ΠHp1 取驻值,即ΠHp1 =0,则得

Hαf-JFf =0 (I)由式(H)可得

αf =H-1JFf (J)将式(J)代入式(5 88),可得

ΠHp1 =-12FTffFf (5 90)

于是,求得元素柔度矩阵f为

f=JTH-1J (5 91)显然,从杂交模型(I)中,我们导出了元素的柔度矩阵,所以此方法将导致“力法”。

【例5 4】  对于图5 5所示的梁元素,该梁元素的挠度表示为三次多项式,即

w=a1x3+a2x2+a3x+a4 = [pf ps]αfα[ ]s

(K)

式中

ps = [x 1], pf = [x3 x2]

αs =a3a[ ]4

, αf =a1a[ ]2

则式(D)可表示为

ε=w″= [6x 2]a1a[ ]2=Cfαf (L)

边界位移可由式(B)确定,由挠度函数式(K),不难求出

u=

w1θ1┄w2θ

燅2

0 0 0 10 0 -1 0L3 L2 L 1

-3L2 -2L -

燅1 0

a1a2┄a3a

燅4

= [yf ys]αf┄α

燅s(M)

元素的节点力为Ff,即

Ff = [f1 M1]T (N)边界力在此情形下是十分简单的,即梁元素的所有与邻元相交的边界力,即

T= [F1 M1 F2 M2]T (O)

由式(E)可写出边界力T为

T=

F1M1F2M

燅2

1 00 1-1 0-L -

燅1

F1M[ ]1=LFf (P)

—87—

Page 8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将式(L)中的Cf 代入式(5 89a)中,可得

H=EJ∫LCTfdx=EJL

12L2 6L6L[ ]4 (Q)

将式(M)中的yf 及式(P)中的L代入式(5 89b)中,得

J=∫SnyTfLdS=

2L3 3L2

L2 2[ ]L (R)

将式(Q)和式(R)代入式(5 91),得

f=JTH-1J= L6EJ

2L2 3L3L[ ]6

此式就是我们已熟悉的悬臂梁的元素柔度矩阵。

五、基于位能原理的位移杂交模型(Ⅱ)的元素刚度特性

在位移杂交模型(Ⅱ)中,除了以广义位移参数α表示元素的内位移u外,还引用广义力参

数βf 表示边界力,而边界位移则用节点位移Δ表示。由位移杂交模型(Ⅱ)可以导出元素的刚

度矩阵,其推导过程如下。我们选择相邻元素边界上的协调位移为u,该位移可用节点位移Δ表示为

u=yΔ,  在Sn 上 (A)如图5 7所示。

图5 7  位移杂交模型(Ⅱ)

仍用广义位移参数α表示元素的内位移u,得

u=pα (B)及应变为

ε=Cfαf (C)为了保证相邻元素间共同边界上的位移协调,这里将ui-ui =0的边界位移条件引入能

量泛函。共同边界上的边界力T可以用广义力参数βf 表示,这里βf 中的下标f表示除去静定

基以外的广义力参数,有

T=Lβf (D)则在共同相交元素边界上,边界力的位能等于

∫SnTi(ui-ui)dS (E)

如果这里仍取内部元素为讨论的对象,在忽略体力的情况下,总位能泛函可写为

—97—

Page 8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Hp2 =∫VA(εij)dV-∫SnTi(ui-ui)dS (F)

现在,将式(A)、式(C)、式(D)及边界位移u=yfαf 代入式(F)中,则得

ΠHp2 = 12αTfHαf-βTfRΔ+αTfQβf (5 92)

式中

H=∫VCTfDCfdV (5 93a)

R=∫SnLTydS (5 93b)

Q=∫SnyTfLdS (5 93c)

式(5 92)中,αf 与βf 都是独立变量。若对ΠHp2 取驻值,即ΠHp2 =0,有

Hαf-Qβf =0 (G)

RΔ+QTαf =0 (H)

将式(H)等式左右均前乘以(QT)-1,则有

αf = (QT)-1RΔ (I)

将式(I)代入式(G),可求出βf 的表达式为

βf =-Q-1H(QT)-1RΔ (J)

将式(I)和式(J)代入式(5 92),则得

ΠHP2 = 12ΔTKΔ (K)

式(K)中

K=RT(QTH-1Q)-1R (5 94)

式(5 94)即为元素的刚度矩阵。

【例5 5】  用图5 5所示的简单梁元素来说明杂交模型(Ⅱ)的计算特点。

梁的应变ε及矩阵H 的求法与例5 4相同,这里不再重复计算。梁元素边界位移u就等于

节点位移,即

u= [w1 θ1 w2 θ2]T,  在Sn 上

由式(A)可知,y为单位方阵,即

y=I如果取广义参数

β= [β1 β2 β3 β4]T

则边界力为

T= [F1 M1 F2 M2]T

T与参数β的关系式为式(D)。边界力T为一平衡力系,由平衡条件可知

F2 =-F1, M2 =-M1-F1L则参数β与其对应,可表示为

—08—

Page 8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β3 =-β1  及  β4 =-β2-β1L现在取βf = [β1 β2],于是,由式(D)可得

T=

F1M1F2M

燅2

1 0

0 1

-1 0

-L -

燅1

β1

β[ ]2=Lβf

同时,由式(5 93b)和式(5 93c),可知

R=1 0 -1 -L0 1 0 -[ ]1

Q=2L3 2L2

L2 2[ ]L将H,R,Q代入式(5 94),即可求出梁的刚度矩阵K。

六、基于余能原理的应力杂交模型的元素刚度矩阵特性

根据最小余能原理的驻值条件导出的平衡模型将平衡关系处理的较好,而放松某些位移

协调关系,往往给计算带来误差。应力杂交模型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使元素与元素相交边界

上的位移协调关系得到了较好的满足。这里我们取中间元素作为讨论的对象。

与位移杂交模型类似,首先在元素内找到满足平衡条件的应力σ,而应力σ也可以用广义

参数βf 表示(见图5 8)为

σ=zβf (A)

式中的βf 为保证应力σ满足平衡条件的组合。

图5 8  应力杂交模型示意图

另外,在元素与元素的共同边界上,另假设一独立的位移来定义它,该位移u满足边界位

移的协调关系。它可以用节点位移Δ表示为

u=yΔ (B)在元素边界上,同样也可以用广义参数定义元素的边界力T,即

T=Lβf (C)与一般余能泛函式(5 22)比较,这里将元素共同边界位移u所形成的位能与应变余能共

同组成泛函ΠHc,即

—18—

Page 8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Hc=∫VB(σij)dV-∫SuTiuidS (5 95a)

将式(A)、式(B)、式(C)代入式(5 95),可得

ΠHc= 12βTfHβf-βTfGΔ (5 95b)

式(5 95b)中

H=∫VzTD-1zdV (5 96a)

G=∫SnLTydS (5 96b)

式(5 95b)中的参数βf 为独立变量,利用ΠHc 驻值条件,即δΠHc=0,可得

βf =H-1GΔ (D)将式(D)代入式(5 95b)中,得

ΠHc=-12ΔTKΔ (E)

式(E)中的刚度矩阵K为

K=GTH-1G (5 97)显然,由应力杂交模型所得到的是元素刚度矩阵,所以,这种杂交法仍属“位移法”的范畴。

【例5 6】  这里仍以图5 5所示的简单梁为例来说明刚度矩阵K形成的过程。与前例相似,余应变能为

U(σ)= 12EJ∫L

M2dx (F)

式(F)中的M 表示梁的内部弯矩,即

M =M1+F1x (G)这里取β1 =M1 与β2 =F1 作为广义参数,并由平衡条件得到

-M2 =β1+β2L, F2 =-β2于是式(G)可表示为

σ=M = [1 x]β1

β[ ]2=zβf (H)

梁元素的边界力T可表示为

T=

F1M1F2M

燅1

0 11 00 -1-0 -

燅L

β1

β[ ]2=Lβf (I)

梁元素的节点位移为

Δ= [w1 θ1 w2 θ2]梁元素与相邻元素的共同边界上的位移为

u= [w1 θ1 w2 θ2]显然y为单位方阵,即

y=I (J)

—28—

Page 8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将式(H)中的z矩阵代入式(5 96a)中,得

H= 1EJ∫L

zTzdx= 16EJ

6L 3L2

3L2 2L[ ]3 (K)

将式(I)中的L矩阵及式(J)代入式(5 96b),可得

G=0 1 0 -11 0 -1 -[ ]L (L)

将式(K)与式(L)代入式(5 97),可求出元素刚度矩阵。

七、小结

本节列举了几种典型的有限元模型以及作为这些模型基础的变分原理。现将本节所讨论

过的变分原理的公式及其与有限元模型的关系总结于表5 1中。表  5 1

变分原理 有限元模型 变      量元素刚度K元素柔度f

最小位

能原理Πp 协调模型 位移:u=yΔ  Δ— 节点位移 K

ΠHp1位移杂交

模型(Ⅰ)

位移:u=pα  α— 位移参数

边界力:T=LFf  Ff— 节点力f

ΠHp2位移杂交

模型(Ⅱ)

位移:u=pα  α— 位移参数

边界力:T=Lβf  βf— 力参数

边界位移:u}=yΔ  Δ— 节点位移

最小余

能原理Πc 平衡模型 应力:σ=zFf  Ff— 节点力 f

ΠHc应力杂交

模型

应力:σ=zβf  βf— 应力参数

边界位移:u=yΔ  Δ— 节点位移K

Reissner原理

ΠR 混合模型位移:u=yΔ  Δ— 节点位移

应力:σ=zFf  Ff— 节点力

[混合型]

或K

—38—

Page 8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第6章   弹性薄板小挠度弯曲

     问题的基础变分原理

   我们将平分板厚度的平面称为板的中面。一般的,将板的厚度t不大于板中面最小尺寸的

15

时的板称为薄板,薄板的中面是一个平面。薄板在垂直于中面的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时,中

面变形所形成的曲面称为弹性曲面或挠度面,中面内各点在未变形中面垂直方向的位移称为

板的挠度。薄板弯曲的精确理论应满足弹性力学的全部基本方程,但这在数学上将会遇到很大

的困难。1850年,G.R.基尔霍夫(KirchhoffGustavRobert(1824—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除

采用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外,还提出了一些补充的假设,从而建立起了薄板小挠度弯曲的近似

理论。这些假设是:第一,变形前垂直于板中面的直线在板变形后仍为直线,并垂直于变形后的

中面,而且不经受伸缩;第二,与中面平行的各面上的正应力σz 与应力σx,σy 和τxy 相比属于小

量;第三,在横向载荷作用下板发生弯曲时,板的中面并不伸长。这也就是说,薄板中面内各点

都没有平行于中面的位移分量。用变分法可以导出薄板弯曲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当板的形状和边界条件较

复杂时,直接求解偏微分方程是比较困难的。以变分法为基础的各种近似解是求解这类问题的

一个重要途径。本章讨论了用于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的一些基础变分原理,这包括虚功原理、最小位能原

理、最小余能原理、两类自变量广义变分原理并推广到三类自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61  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回顾

取坐标平面xOy与中面重合,z轴垂直于中面,x,y和z轴构成一个右手直角笛卡儿坐标

系。变形后的板内各点沿x,y和z轴方向的位移分别用u,v和w表示。由Kirchhoff假设,可以

得到

u(x,y,z)=-zwx, v(x,y,z)=-zwy

, w(x,y,z)=w(x,y) (6 1)

并利用弹性力学中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式,得到薄板中任意点的应变分量为

εx =-z2wx2

, εy =-z2wy2

, γxy =-2z2w

xy(6 2)

其余3个应变分量εz,γxz 和γyz 根据假设都等于零,即

εz =0, γxz =0, γyz =0 (6 3)

—48—

Page 9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由薄板的平衡关系,可以确定板的横向分布载荷q(x,y)与剪力Qx,Qy 以及弯矩Mx,My

图6 1  弯矩、扭矩和剪力的正方向

和 扭 矩 Mxy(Mx,My,Mxy 统 称 为 内 力 矩)与

Qx,Qy 之间 的 关 系 式。这 里 要 注 意,Mx,My,Mxy是单位中面宽度内的内力矩,它们的量纲是千克;

Qx,Qy 是单位中面宽度内的内力,它们的量纲是

千克/米。弯矩、扭矩和剪力 的 正 方 向 如 图6 1所示。

平衡方程为

Mx

x +Mxy

y =Qx

Mxy

x +My

y =Qy

Qxx +

Qyy =-q(x,y

烎)

(6 4)

在薄板弯曲理论中,剪力Qx,Qy 不产生应变,因而也不做功,因此可以从式(6 4)中消去Qx,

Qy,得到

2Mx2x +

22Mxyxy +

2My2y

+q(x,y)=0 (6 5)

以后凡提到薄板弯曲平衡方程,都是对式(6 5)而言。而内力Qx,Qy 不再被作为独立的量看

待。上面两组方程仅仅是力的平衡方程,它们未涉及板的材料性质。在小挠度弯曲理论中,与内力矩相对应的广义应变是挠度面的曲率kx,ky,kxy,与挠度w

的关系为

kx =-2wx2

, ky =-2wy2

, kxy =-2w

xy(6 6)

内力矩与曲率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变能密度 槇U 表示出来,若将 槇U 表示为kx,ky,kxy 的函数,则有

Mx =槇U

kx, My =

槇Uky

, Mxy = 12槇Ukxy

(6 7)

这种关系式对于线性或非线性材料都成立。对于线性的弹性体,槇U 是kx,ky,kxy 的正定的二次

齐次函数。在各向同性的情况下,槇U 的算式为

槇U = 12D[(kx+ky)2-2(1-μ)(kxky-k

2xy)] (6 8)

将式(6 8)代入式(6 7),然后再将式(6 6)代入,得到内力矩与挠度的关系式为

Mx =-D 2wx2 +μ

2wy( )2

My =-D 2wy2

+μ2wx( )2

Mxy =-(1-μ)D2wx

烎y

(6 9)

以上各式中D= Et312(1-μ)

2,称为板的弯曲刚度。其中t为板的厚度,μ为材料的泊松系数。

—58—

Page 9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如果我们定义κ为广义应变,M 为广义应力,即

κ=

kxky2kx

燅y

-2wx2

-2wy2

-22w

燅y

, M =

MxMyMx

燅y

(6 10)

则有

M =Dκ (6 11)

式中的D为弯曲刚度矩阵。式(6 8)可以写为

槇U = 12κTDκ (6 12)

余应变能密度 槇U 可看做是内力矩Mx,My,Mxy 的函数,其值定义为

槇U =Mxkx+Myky+2Mxykxy -槇U (6 13)

并且有

kx =槇U

Mx, ky =

槇U

My, 2kxy =

槇U

Mxy(6 14)

同样,对于线性弹性体,槇U 是Mx,My,Mxy 的正定的二次齐次函数。

如果以广义应力M 表示余应变能密度,则有

槇U = 12MTCM (6 15)

式中C=D-1。

式(6 12)与式(6 15)都是以后经常要用到的表达式。注意,对于线弹性薄板,应变能密

度与余应变能密度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即 槇U = 槇U。

将式(6 9)代入式(6 5),得到以挠度表示的各向同性薄板的平衡方程为

D 4wx4 +

2 4wx2y2

+4wy( )4 =q(x,y) (6 16a)

D 2 2w=q(x,y) (6 16b)

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坐标旋转而引起的变换。如果坐标由xOy转变为ξOη,如

图6 2所示,则两个坐标系中坐标的关系为

x=ξcosθ-ηsinθ, y=ξsinθ+ηcosθ

ξ=xcosθ+ysinθ, η=-xsinθ+ycos烍烌烎θ

(6 17)

对于挠度w,有w(x,y)=w(ξ,η),从而

wξ=wx

cosθ+wysinθ

wη=-wx

sinθ+wycos

烎θ(6 18)

及二阶偏导为

—68—

Page 9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2wξ

2 =2wx2cos2θ+2

2wxy

sinθcosθ+2wy2sin2θ

2wη

2 =2wx2sin2θ-2

2wxy

sinθcosθ+2wy2cos2θ

2wξη

=2wx2cosθsinθ+

2wxy

(cos2θ-sin2θ)+2wy2cosθsin

烎θ

(6 19)

弯矩、扭矩的变换公式为

Mξ=Mxcos2θ+2Mxysinθcosθ+Mysin2θMη =Mxsin2θ-2Mxysinθcosθ+Mycos2θMξη =-Mxcosθsinθ+Mxy(cos2θ-sin2θ)+Mycosθsin

烍烌

烎θ

(6 20)

剪力的变换公式为

Qξ=Qxcosθ+QysinθQη =-Qxsinθ+Qycos}θ (6 21)

图6 2  坐标转换 图6 3  板的边界

在板的弯曲问题中,有三种典型的边界条件,现简述如下:设Ω为板在xOy平面上的定义域,板的边界为C,令n为沿边界外向法线的方向,s为边界

的切线,(n,s)的转向与(x,y)的转向是一致,如图6 3所示。第一种边界为固支边界C1,在这种边界上,其挠度与法向斜率均为给定的,即有

w=w, wn =n,  在C1 上 (6 22)

第二种边界为简支边界C2,在这种边界上,其挠度与法向弯矩为给定的,即有

w=w, Mn =Mn,  在C2 上 (6 23)

第三种边界为自由边界C3,在 自 由 边 界 上,作 用 在 边 界 上 的 力 为 给 定 的。从 内 力 和 力 矩

看,在边界上共有三个,即Mn,Mns,Qn,但其中并不完全独立,因为从做功角度来看,Mns 和Qn并不完全独立。事实上,若边界上的挠度有一变分δw,则Mns,Qn 在δw 上所做之功δw 是

δw =∫C3-Mnsδws +Qnδ[ ]w ds (6 24)

利用分部积分,上式又可以写成

δw =∫C3

Mns

s +Q( )nδwds-Mnsδw|C3 (6 25)

由式(6 25)可知,切向扭矩Mns 可以分解为沿着周边边界C3 的分布载荷Mns

s及作用于C3 两

—78—

Page 9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端的集中力|Mns|,而C3 两端是支座(不是固支边便是简支边)。从实际板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集中力|Mns|为作用在角点上,一般是影响到支座上的力,而对板的变形无影响。因此,

分布载荷Mns

s与剪力Qn 构成沿自由边界C3 上的分布力,这部分边界力的虚功为

∫C3

Mns

s +Q( )nδwds与δw 相对应的广义力为Mns

s +Qn,自由边的边界条件应取

Mn =Mn, Mns

s +Qn =q(s),  在C3 上 (6 26)

q(s)为已知的作用在C3 上的线分布载荷。

62  虚功原理和功的互等定理

力学上,可能位移是指满足位移连续条件的位移。在薄板弯曲问题中,只有一个广义位移

w(x,y),因此,w(x,y)可能作为可能位移的条件是:w,wx,wy

是x,y的连续可导函数,并且

在边界上满足连续条件

w=w, wn =n,  在C1 上

w=w 在C2烍烌

烎上

(6 27)

同样,由可能位移w按式(6 10)也可得到相应的可能曲率。可能内力是指与某种外力保持平衡关系的内力。在薄板弯曲问题中,内力有Mx,My,Mxy。

这三个内力组成一组可能内力的条件是:在板的内部满足平衡方程式(6 5),在板的边界上满

足条件

Mn =Mn,           在C2 上

Mn =Mn, Mns

s +Qn =q(s), 在C3烍烌

烎上(6 28)

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外力在可能位移上所做的功等于可能内力在可能应变上所做的功,我们通常把这一关系叫做虚功原理。在薄板弯曲问题中,若把支座反力也看做外力,则虚功原理

的数学形式是

        -ΩMx

2wx2 +

2Mxy 2w

xy+My

2wy( )2 dxdy=

   Ωqwdxdy+∫C

Mns

s +Q( )n wds-∫CMnwnds (6 29)

上式中,w为可能挠度,Mx,My,Mxy 是可能内力,它们之间可以完全独立且彼此无任何联系。下面给出式(6 29)的数学证明。为了书写简便,引入下面符号

l=cos(n,x), m=cos(n,y)现在将ξ取为n的方向,η取为s的方向,则可以利用式(6 18)、式(6 20)和式(6 21)等将Mn,

Mns,Qn,wn,ws

用Mx,My,Mxy,Qx,wx,wy

表示出来,下面的证明中将用到这些公式。

—88—

Page 9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式(6 29)等号右边两个线积分可做如下化简(引用式(6 22)和式(6 23)的边界条件),并得到

   ∫C

Mns

s +Q( )n wds-∫CMnwnds=

  ∫CQnwds-∫C

Mnwn+Mnsw( )s ds=

  ∫C(Qxl+Qym)wds-∫C

(l2Mx+2lmMxy +m2My)lwx+

mw( )y{ +

  [lm(My-Mx)+(l2-m2)Mxy]-mwx+

lw( )}y ds=

  ∫C(Qxl+Qym)wds-∫C

lMxwx+

Mxy mwx+

lw( )y +mMy

w{ }y ds (6 30)

再将式(6 4)的关系代入式(6 29)右边第一个积分项里的q中,展开后为

   Ωqwdxdy=-Ω

Qxx +

Qy( )y wdxdy=

-∫C(lQx+mQy)wds+Ω

Qxwx+Qyw( )y dxdy=

-∫C(lQx+mQy)wds+

Ω

Mx

x +Mxy

( )ywx+

Mxy

x +My

( )y w[ ]y dxdy=

-∫C(lQx+mQy)wds+∫C

lMxwx+

Mxy mwx+

lw( )y +mMy

w[ ]y ds-

ΩMx

2wx2 +

2Mx2w

xy+My

2wy( )2 dxdy (6 31)

将式(6 30)和式(6 31)代入式(6 29)等号的右边,可以证明其等号左边等于右边。虚功原理方程式(6 29),还可以表示为以下恒等式

      Ω

Qxx +

Qy( )y w-Mx

2wx2 -

2Mxy 2w

xy-My

2wy{ }2 dxdy=

  ∫C

Mns

s +Q( )n w-Mnw{ }n ds (6 32)

式中,Qx,Qy 分别代表式(6 4)中的前两个方程的缩写。这里所谓恒等式,是指公式(6 32)中

的Mx,My,Mxy,w是四个可以任意选取的函数。该式要求Mx,My,Mxy,w 具有一定连续可导

性质,例如要求w的一阶导数应该是连续而且是可导的。利用上面说明的虚功方程式(6 29),我们很容易导出功的互等定理。在式(6 29)中,应

再次指明内力Mx,My,Mxy 与挠度w 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是无任何联系。现在有两组载荷

对同一块板作用,形成两组解,分别为

第一组:在载荷q1 的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与挠度为Mx1,My1,Mxy1,w1第二组:在载荷q2 的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与挠度为Mx2,My2,Mxy2,w2

分别形成的虚功方程为

第一组外载及内力取第二组的位移 w2,2w2x2

,2w2y2

,2w2x( )y 为虚位移,有

—98—

Page 9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Ωq1w2dxdy+∫C

Mns1

s +Qn( )1 w2ds-∫CMn1w2

nds=

  -ΩMx12w2x2 +

2Mxy12w2xy+

My12w2y( )2 dxdy (6 33)

第二组外载及内力取第一组的位移 w1,2w1x2

,2w1y2

,2w1x( )y 为虚位移,有

        Ωq2w1dxdy+∫C

Mns2

s +Qn( )2 w1ds-∫CMn2w1

nds=

  -ΩMx22w1x2 +

2Mxy22w1xy+

My22w1y( )2 dxdy (6 34)

式(6 33)等号右边可以引用式(6 11),从而得到

-ΩMx12w2x2 +

2Mxy12w2xy+

My12w2y( )2 dxdy=Ω

κT2M1dxdy (6 35)

考虑到M1 =Dκ1,M2 =Dκ2,则式(6 35)可写成

     ΩκT2M1dxdy=Ω

κT2Dκ1dxdy=

ΩκT1Dκ2dxdy=Ω

κT1M2dxdy (6 36)

式(6 36)即是薄板的功的互等定理,还可以写成

       Ωq1w2dxdy+∫C

Mns1

s +Qn( )1 w2ds-∫CMn1w2

nds=

  Ωq2w1dxdy+∫C

Mns2

s +Qn( )2 w1ds-∫CMn2w1nds (6 37)

由于采用了线性的应力 应变关系,所以无论是外力功的互等定理式(6 37),还是内力

功的互等定理式(6 36),都是由能量守恒原理和线性性质产生的结果。

63  最小位能原理

考虑板在横向分布载荷p(x,y)作用下处于平衡,并假定在板的边界上三种支持都存在。整个板的总位能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板的应变能U,它的算式为

U =Ω

槇Udxdy (6 38)

槇U 为板的应变能密度,其算式如式(6 12)。另一部分为外力包括分布载荷p(x,y)及边界力的位能,可写为

V =-Ωpwdxdy-∫C3

qwds+∫C2+C3Mnwn

ds (6 39)

于是,整个板的总位能Π为

Π=U+V =Ω(槇U-pw)dxdy-∫C3

qwds+∫C2+C3Mnwn

ds (6 40)

在最小位能原理中,挠度w为惟一经受变分的自变函数,将这种变分称为“一个自变函数

的变分问题”。

—09—

Page 9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令w是精确解,与w相应的弯矩、剪力为Mx,My,Mxy,Qx,Qy 等,它们满足方程式(6 4)、

式(6 11)和边界条件式(6 22)、式(6 23)及式(6 26)。令w 为一个可能挠度,则最小位能

原理指 出 与 精 确 解w 相 应 的 总 位 能Π(w)小 于 任 何 与 其 他 可 能 挠 度 w 相 应 的 总 位 能

Π(w)。现在令

Δw=w -w, w =w+Δw (6 41)

Δw满足下面的边界条件

Δw=0, Δwn =0,  在C1 边界上

Δw=0, 在C2 边界上

(6 42)

与w 相应的总位能Π(w)为

Π(w)=Π(w+Δw)=Π(w)+2Π1(w,Δw)+Π2(Δw) (6 43)式中Π2(Δw)是把式(6 41)代入式(6 38),以Δw代替w 所得到的结果,即

Π2(Δw)= 12ΩΔκTDΔκdxdy (6 44)

其中

Δκ= -2Δwx2  -

2Δwy2

 -2Δwx{ }y

T(6 45)

     2Π1(w,Δw)=-ΩMx

2Δwx2 +

2Mxy2Δwxy+

My2Δwy( )2 dxdy-

ΩpΔwdxdy-∫C2

qΔwds+∫C2+C3MnΔwn

ds (6 46)

根据式(6 29)的虚功方程,可以证明

2Π1(w,Δw)=0这样便有

Π(w)=Π(w)+Π2(Δw) (6 47)从式(6 44)可知,Π2(Δw)中,不论{Δw}为任何不全为零的组合,恒有Π2(Δw)>0。因此有

Π(w)>Π(w) (6 48)这便是最小位能原理。

若将最小位能原理写成变分的形式,则有

δΠ =0 (6 49)利用分部积分,参考式(6 30)的推导,由式(6 40),δΠ =0可以得到

       Ω-

2Mxx2 -

22Mxyxy -

2wy2

-( )pδwdxdy+  ∫C3

Mns

s +Qn-( )qδwds-∫C2

(Mn-Mn)δwnds=0 (6 50)

64  最小余能原理

考虑与6.3节相同的薄板弯 曲 问 题。令w,Mx,Mxy,My,Qx,Qy 为 精 确 解,再 令 Msx,

—19—

Page 9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Msxy,Msy,Qsx,Qsy 为一组可能内力,它们满足下列方程

Msx

x +Msxy

y -Qsx =0

Msxy

x +Msy

y -Qsy =0

Qsxx +

Qsxy +q=

烎0

(6 51)

和在边界C2,C3 上的边界条件

在C2 上,  Msn =Mn (6 52a)

在C3 上,  Msn =Mn, Msns

s +Qsn =q (6 52b)

系统的余能Π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余应变能U,它的算式为

U =Ω

槇Udxdy (6 53)

式中 槇U 为余应变能密度。对于线性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它可以表示为式(6 15)。另一部分为已知的边界位移的余功V,它的算式为

V =-∫C1+C2

Mns

s +Q( )n wds+∫C1Mnnds (6 54)

整个板的总余能Π 为

Π =U +V =Ω

槇Udxdy-∫C1+C2

Mns

x +Q( )n wds+∫C1Mnnds (6 55)

总余能Π 为自变函数Mx,My,Mxy 的泛函。现在取

ΔMx =Msx-Mx, ΔMy =Msy-My, ΔMxy =Msxy -MxyΔQx =Qsx-Qx, ΔQy =Qsy-Qy

且满足下列方程和边界条件

ΔMxx +ΔMxyy =ΔQx

ΔMxyx +ΔMyy =ΔQy

ΔQxx +ΔQyy =

烎0

(6 56)

在C2 上,  ΔMn =0 (6 57a)

在C3 上,  ΔMn =0, ΔMnss +ΔQn =0 (6 57b)

以上两式表示内力增量在边界上对应为零的外载荷。并有

Ms =M+ΔM (6 58)于是有

         Π(Ms)=Π(M+ΔM)=Π(M)+2Π1(M,ΔM)+Π2(ΔM) (6 59)

式中Π2(ΔM)为内力增量相应的余应变能,而中间一项代表

—29—

Page 9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2Π1(M,ΔM)=-ΩΔMx

2wx2 +

2ΔMxy 2w

xy+ΔMy

2wy( )2 dxdy-

∫C1+C2

ΔMnss +ΔQ( )n wds+∫C1

ΔMnnds (6 60)

根据式(6 29)的虚功方程,可以证明

2Π1(M,ΔM)=0这样式(6 59)可以化为

Π(Ms)=Π(M)+Π2(ΔM) (6 61)如果ΔM 不全为零,那么由式(6 15)可知

Π2(ΔM)>0于是可得到

Π(Ms)>Π(M) (6 62)这便是最小余能原理。

将最小余能原理表达成变分形式,为

       δΠ =Ω-

2wx2δ

Mx-22w

xyδMxy -

2wy2δM( )y dxdy-

∫C1+C2

δMns

s +δQ( )n wds+∫C1nδMnds (6 63)

最小余能原理是一种条件变分原理,因为可能内力必须满足平衡条件式(6 51)。

Southwell(索斯韦尔)指出,利用应力函数方法可以把以上条件变分问题化为无条件变分

问题。齐次方程的解可以用两个应力函数 槇φ与 槇ψ表示,如

M0x =槇φy, M0y =

槇ψx, M0xy =-12

槇φx-

槇ψ( )y

Q0x = 12y

槇φx+

槇ψ( )y , Q0y =-12

槇φx+

槇ψ( )

烎y

(6 64)

再令MPx,MP

y,QPx,QPy 是平衡方程的一组特解。于是可将内力表达为

Mx =MPx +M0x, My =MP

y +M0yMxy =MP

xy +M0xyQx =QPx +Q0x, Qy =QPy +Q0

烍烌

烎y

(6 65)

将式(6 65)代入式(6 63),便可将余能Π 表示成自变量 槇φ和 槇ψ的泛函。自变量 槇φ和 槇ψ除满

足力的边界条件式(6 52)外,并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这就把原来的条件变分原理转化为无

条件变分原理。

65  二类自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上面所介绍的两种变分原理都是最小值原理。在最小值原理中,自变量必须事前满足一定

的条件,所以称它们为条件变分原理。最小值原理虽然具有突出的优点,但用起来不够方便。而无条件广义变分原理,因为自变量可以独立自主变动,事前不受任何限制,用起来则方便多了。但也同时有着共同的缺点,就是所涉及的泛函都只取驻值,而不是极值。

广义的变分原理不过是拉格朗日乘子法在组成泛函过程的具体应用而已,或对拉格朗日

—39—

Page 9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乘子赋以力学上的说明。继续考虑前面两节中讨论过的问题,对同一块板的弯曲定义两个泛函如下:

    Π2 =Ω-Mx

2wx2 -

2Mxy 2w

xy-Mxy

2wy2

-My2wy2

-槇U -p( )w dxdy-

∫C1+C2

Mns

s +Q( )n (w-w)ds-∫C3qwds+

∫C1Mn wn-( )n ds+∫C2+C3

Mnwnds (6 66)

    Π2 =Ω

槇U + Qxx +

Qyy +( )p[ ]w dxdy-

∫C1+C2

Mns

s +Q( )n wds-∫C3

Mns

s +Qn-( )qwds+∫C1

Mnnds+∫C2+C3

(Mn-Mn)wnds (6 67)

利用式(6 32),注意到边界C=C1+C2+C3 的条件,可以证明

Π2+Π2 =0 (6 68)

显然,当满足物理关系M =Dκ,及位移边界连续

w-w=0,  在C1+C2 边界上

wn-n =

0,  在C1 边界上

的条件下,Π2 就等于总位能Π。这里Π2 的下标“2”表示这类泛函包括有二类变量的广义位能,一类为内力矩Mx,My 和Mxy,另一类为挠度w。

所谓二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是指薄板弯曲问题的精确解,使二类变量广义位能和二类变

量广义余能取驻值。即把Mx,My,Mxy,w四个函数看做是彼此独立无关的函数,并且使它们

的变分不受任何限制,那么变分式

δΠ2 =0  或  δΠ2 =0 (6 69)

相当于薄板 弯 曲 问 题 中 的 全 部 方 程 和 边 界 条 件,即 平 衡 方 程 式(6 4),内 力 矩 与 挠 度 关 系

式(6 11),以及边界条件式(6 22)、式(6 23)和式(6 26)。现在证明上述结论。从公式(6 66)得到

     δΠ2 =Ω-

2wx2 -

槇U

M( )x δMx+ -2wy2

-槇U

M( )y δMy{ +

-2Mxy 2w

xy-槇U

Mx( )y δMx }y dxdy+Ω

-Mx2δwx2 -

My2δwy2

-2Mxy2δwxy-pδ{ }w dxdy-

∫C1+C2

Mns

s +Q( )nδwds-∫C1+C2

δMns

s +δQ( )n (w-w)ds-∫C3qδwds+∫C1

Mnδwnds+∫C3

wn-( )nδMnds+

∫C1+C2Mnδwn

ds (6 70)

式(6 32)中将w改为δw,有—49—

Page 10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Ω-Mx

2δwx2 -

My2δwy2

-2Mxy2δwx( )y dxdy=

  -Ω

Qxx +

Qy( )y δwdxdy+∫C

Mns

s +Q( )nδwds-∫CMnδwnds (6 71)

将上式代入式(6 70),经过整理后,可得

     δΠ2 =Ω-

2wx2 -

槇U

M( )x δMx+ -2wy2

-槇U

M( )y δMy{ +

-22w

xy-槇U

Mx( )y δMx }y dxdy-Ω

Qxx +

Qyy +( )pδwdxdy+

∫C3

Mns

s +Qn-( )qδwds-∫C1+C2

(w-w)δMn

s +δQ( )n ds-∫C2+C3

(Mn-Mn)δwnds+∫C1

wn-( )nδMnds (6 72)

因为δMx,δMy,δMxy,δw(其中δMns,δMn,δQn 均为任意独立自变函数的组合,故也为任意

的)为任意的,故有第一、二、三项形成物理关系式(6 14),第四项为平衡方程式(6 4),最后

的四个边界积分中的被积函数式分别表示了边界条件式(6 22)、式(6 23)及式(6 26)。由此

可知,因为由δΠ2 =0可以导出以上各方程,故精确解能使δΠ2 =0。二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既是最小位能原理的推广,也是最小余能原理的推广。从公式上来

看,Π2 是Π 的推广,并表现得格外明显。在最小余能原理中,自变量内力要求满足平衡方程

式(6 4)和有关力的边界条件。将这些方程和条件通过恰当的拉格朗日乘子λ1,λ2,λ3 并入泛

函之中,得到

       槇Π =Ω

槇U + Qxx +

Qyy +( )pλ{ }1 dxdy-

∫C1+C2

Mns

s +Q( )n wds-∫C3

Mns

s +Qn-( )qλ2ds+∫C1

Mnnds+∫C2+C3

(Mn-Mn)λ3ds (6 73)

根据乘子λ1,λ2,λ3 所满足的方程,可以求出其相应的关系。对式(6 73)取变分,可得

      槇δΠ =Ωδ槇U + Qx

x +Qyy +( )pδλ1+ δQx

x +δQy( )y λ{ }1 dxdy-∫C1+C2

δMns

s +δQ( )n wds-∫C3

Mns

s +Qn-( )qδλ2ds-∫C1

δMns

s +δQ( )nλ2ds+∫C1δMnnds+

∫C2+C3

(Mn-Mn)δλ3ds+∫C2+C3δMnλ3ds (6 74)

对上式中右侧第一项,注意到式(6 14)和式(6 10),可以展开如下:

      Ωδ槇Udxdy=Ω

槇U

MxδMx+

槇U

MxyδMxy +

槇U

MyδM{ }y dxdy=

Ω-

2wx2δ

Mx-22w

xyδMxy -

2wy2δM{ }y dxdy

引用式(6 32),其中以δMx,δMxy,δMy,δMns,δMn,δQn 代替原式中的Mx,Mxy,My,

—59—

Page 10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Mns,Mn,Qn 等,得到下式

Ωδ槇Udxdy=-Ω

δQxx +δQy( )y

dxdy+∫C

δMns

s +δQ( )n w-δMnw{ }n ds

(6 75)将式(6 75)代入式(6 74)中,经过整理可得

     槇δΠ =Ω

Qxx +

Qyy +( )pδλ1dxdy+Ω

δQxx +δQy( )y

(λ1-w)dxdy+

∫C1+C2

δMns

s +δQ( )n (w-w)ds+∫C3

δMns

s +δQ( )n (w-λ2)ds-∫C3

Mns

s +Qn-( )qδλ2ds+∫C1n-w( )n δMnds+

∫C2+C3λ3-w( )n δMnds+∫C2+C3

(Mn-Mn)δλ3ds (6 76)

因为δQx,δQy,δMns,δMn,δλ1,δλ2,δλ3 为任意的,故由 槇δΠ =0可得

(1)Qxx +

Qyy +p=

0和λ1 =w(在Ω内);

(2)λ2 =w(在C3 边界上),λ3 =wn(在C2,C3 边界上);

(3)满足所有边界条件式(6 22)、式(6 23)和式(6 26)。将上面求出的λ1,λ2,λ3 代回到式(6 73),便得到无条件广义余能泛函Π

2 。现在再举薄板弯曲的例子,说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应用。处理此类问题,关键在于灵活使

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在有限元分析中,诸如“杂交元素”等,其实质都是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处

理具体的变分问题。下面将讨论如何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解决指定边界位移的薄板弯曲问题

的广义变分原理泛函。有一周边简支的薄板,设简支边与板不在同一平面上,而略有差异,其差别为w(s)。这里

w(s)就是边界上的指定位移,它属于泛函变分的约束条件。薄板的应变能为

U = 12ΩD 2w

x2 +2wy( )2 2

-2(1-μ)2wx2

2wy2

- 2wx( )y[ ]{ }2

dxdy (6 77)

因为该板边界上位移是给定的,由此将引起板的挠度w(x,y),即w(x,y)是由边界指定位移

w(s)引起的,板上无外载荷作用,故知板的总位能就等于其应变能,即

Π=U (6 78)

Ω为板的周边C所围的面积,在周边C上(也包括角点k上)应满足条件

w=w,  在边界C上

w=wk,  在角点k=1,2,…,i烍烌

烎上(6 79)

因为周边简支(对扭转刚度不大的支持近似地可作这一假定),边的转角不受限制。最小位能原理指出:在满足式(6 79)的一切w(x,y)中,使式(6 78)的势能Π最小的

w(x,y)为本题的解。这一原理是在满足式(6 79)为前提下,提出的泛函变分问题,实质上属

于条件变分极值问题。将此条件变分极值问题转化为无条件变分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组

成新的泛函

—69—

Page 10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 =Π+∮Cλ(s)(w-w)ds+∑

k=1λk(wk-wk) (6 80)

式中λ(s),λk(k=1,2,…,i)为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λ(s)为周边坐标s的函数,λk 为角点的

值。将Π 变分

δΠ =δΠ+∮Cλ(s)δwds+∑

k=1λkδwk+∮C

(w-w)δλds+∑i

k=1

(wk-wk)δλk

(6 81)对式(6 81)的变分可以作如下运算,则δΠ 可写为

      δΠ =ΩD 2w

x2 +2wy( )2 2δw

x2 +2δwy( )2[ -

(1-μ)2wx2

2δwy2

+2wy2

2δwx2 -

22w

xy2δwx( )]y dxdy (6 82)

首先,利用分部积分,将式(6 82)中等号右边的第一项展开,可以化为

2wx2

2δwx2 =

2wx2

δw( )x -x

3wx3δ( )w +

4wx4δ

2wy2

2δwy2

= y2wy2

δw( )y -y

3wy3δ( )w +

4wy4δw

2wx2

2δwy2

= y2wx2

δw( )y -y

3wx2y

δ( )w + 4wx2y2

δw

2wy2

2δwx2 =

2wy2

δw( )x -x

3wxy2

δ( )w + 4wx2y2

δw

将以上四式代入式(6 82)中等号右边的第一项,可得(暂不考虑积分)

    D 2w 2δwx2 +

2δwy( )2 =D 2 2wδw+x

2wδw( )x +y

2wδw( )y{ -

2( )wδ[ ]w -yy

2( )wδ[ ]}w

利用第2章中的式(2 79)和式(2 83),并将dx=cosαds及dy=sinαds代入,式(6 82)等号右边的第一项可写为

     ΩD 2w

2δwx2 +

2δwy( )2 dxdy=

ΩD (2 2w)δw+x

2wδw[ ]x +y

2wδw[ ]y{ -

2( )wδ[ ]w -yy

2( )wδ[ ]}w dxdy=

ΩD(2 2w)δwdxdy+∮C

D 2wδw( )x sinα- 2wδw

( )y cos[ ]αds-∮CD

x2( )wδwsinα-

y2( )wδwcos[ ]αds=

ΩD(2 2w)δwdxdy+∮C

D 2wδwnds-∮C

D n

2( )wδwds (6 83)

现在,再来分解式(6 82)中等号右边的第二项

      -ΩD(1-μ)

2wx2

2δwy2

+2wy2

2δwx2 -

22w

xy2δwx[ ]y dxdy=

—79—

Page 10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ΩD(1-μ)

2wy2

δwx -

2wxy

δw[ ]y{ +

2wx2

δwy -

2wxy

δw[ ]}x dxdy (6 84a)

利用第2章中的式(2 79)、式(2 82)和式(2 83),则式(6 84a)可化为

      -ΩD(1-μ)

2wx2

2δwy2

+2wy2

2δwx2 -

22w

xy2δwx[ ]y dxdy=

-D(1-μ)∮C

2wy2

δwx -

2wxy

δw[ ]y sinα{ -

2wx2

δwy -

2wxy

δw[ ]x cos }αds (6 84b)

分别利用式(2 84)展开式(6 84b)第一项中的δwx

及δwy,并分别进行运算,可得

      -ΩD(1-μ)

2wx2

2δwy2

+2wy2

2δwx2 -

22w

xy2δwx[ ]y dxdy=

-D(1-μ)∮C

2wδwn - 2w

x2δwx +

2wxy

δw( )y sinα{ +

2wy2

δwy -

2wxy

δw( )x cos }αds=

-D(1-μ)∮C

2wδwn -

xw( )x δwx +x

w( )y δw[ ]y sinα{ -

w( )y δwy +y

w( )x δw[ ]x cos }αds (6 84c)

利用式(2 82)和式(2 83),则式(6 84c)可化为

      -ΩD(1-μ)

2wx2

2δwy2

+2wy2

2δwx2 -

22w

xy2δwx[ ]y dxdy=

-D(1-μ)∮C

2w-2wn( )2 δwn + 3w

ns2-s1ρsw( )s δ{ }w ds+

∑i

k=1D(1-μ)

2wns-

1ρsw( )s δwk (6 85)

将式(6 83),式(6 85)代入式(6 82)中,然后再代入式(6 81),经过整理后,可得

     δΠ =ΩD 2 2wδwdxdy+∮C

(w-w)δλds+

∑i

k=1

(wk-wk)δwk+∮CD μ

2w+(1-μ)2wn[ ]2 δwnds+

∮Cλ(s)-Dn

2w+(1-μ)2ws[ ]2 +D(1-μ)s1ρs

w{ }s δwds+

∑i

k=1λk-D(1-μ)

2wns-

1ρsw( )s{ }kδwk (6 86)

由于δλ,δλk,δw,δwk,δw( )n 都是独立的变量,即可得到

2 2w=0,  在Ω内 (A)

w-w=0,  在C上 (B)

—89—

Page 10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D μ2w+(1-μ)

2wn[ ]2 =0,       在C上 (C)

λ(s)-Dn2w+(1-μ)

2ws[ ]2 +D(1-μ)s1ρs

ws =

0, 在C上 (D)

wk-wk =0(k=1,2,…,i),  在角点k上 (E)

λk-D(1-μ)2wns-

1ρsw( )s k

=0,  在角点k上 (F)

上式中的各式分别表示:式(A)为板的平衡方程,即欧拉方程;式(B)为边界位移已知的约束

条件;式(C)为边界上弯矩为零的自然边界条件;式(D)、式(F)分别表示了拉格朗日算子的表

达式,这里的λ(s)及λk分别代表了边界上的等效剪力和角点反力;式(E)为角点位移已知的约

束条件。

将式(D)中的λ(s)及式(F)中的λk 代入式(6 80),即得

    Π = 12ΩD 2w

x2 +2wy( )2 2

-2(1-μ)2wx2

2wy2

- 2wx( )y[ ]{ }2

dxdy+

∮CD n

2w+(1-μ)2ws[ ]2 -(1-μ)s1ρs

w{ }s (w-w)ds+

∑i

k=1D(1-μ)

2wns-

1ρsw( )s k

(w-wk) (6 87)

在利用这个广义变分原理的泛函进行变分时,边界约束条件式(B),角点约束条件式(E)

以及式(D)、式(F)都是这个变分的自然边界条件。在近似计算中,这类自然边界条件是可以自

动近似满足的。

如果错误地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把原变分泛函中自然能满足的自然边界条件作为约束

边界条件处理时,广义变分的结果可以得到所设的拉格朗日乘子等于零。如果得到这样的结

果,则就直接告诉人们,原来认为是附加条件的约束条件实质上是原泛函的自然边界条件,所

设的拉格朗日乘子是多余的。同时,也说明拉格朗日乘子法具有自动防止错误的能力。

总之,如果所给条件并非原泛函的自然边界条件,则我们就能用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把这

些条件吸收进入泛函表达式,并组成为新的泛函,然后通过变分唯一地决定这些乘子的物理意

义,这样就确定了包括一切约束条件在内的泛函,这种泛函称为“广义变分问题的泛函”。广义

变分原理实质上就是把有条件的变分泛函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化为无条件的泛函变分原理。

广义变分的 泛函在变分中得到的自然边界条件,有一部分是原变分原理的自然边界条件,而

另一部分就是原变分原理的约束条件。在广义变分中,这些条件都按自然边界条件自然得到

满足。

66  三类自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二类变量的广义变分原理也可以推广应用于三类变量的广义变分原理。如果我们取w,

kx,ky,kxy,Mx,My,Mxy 等七个三类彼此独立的函数,即w为一类,kx,ky,kxy(曲率)为第

二类,Mx,My,Mxy 为第三类,同样也可以构成相应的无条件广义位能或广义余能泛函,其特

点与二类广义变分原理类似。

—99—

Page 10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继续考虑前面两节中讨论过问题,对同一块薄板的弯曲定义两个泛函如下:

     Π3 =Ω- 2wx2 +

k( )x Mx-2 2w

xy+kx( )y Mxy -

2wy2

+k( )y My[ +

槇U-p ]w dxdy-∫C1+C2

Mns

s +Q( )n (w-w)ds-∫C3qwds+∫C1

Mn wn-( )n ds+∫C2+C3Mnwn

ds (6 88)

     Π3 =Ω

Mxkx+2Mxykxy +Myky-槇U+ Qxx +

Qyy +( )p[ ]w dxdy-

∫C1+C2

Mns

s +Q( )n wds-∫C3

Mns

s +Qn-( )qwds+∫C1

Mnnds+∫C2+C3

(Mn-Mn)wnds (6 89)

式中将应变能密度 槇U 看做是曲率kx,ky,kxy 的函数。利用恒等式(6 32)可以证明

Π3+Π3 =0 (6 90)

Π3 称为三类变量广义位能,Π3 称为三类变量广义余能,下标“3”表示这类泛函包括有三

类变量(挠度、曲率和内力矩)。所谓三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是指薄板弯曲问题的精确解使三类变量广义位能和三类变

量广义余能取驻值。即把w,kx,ky,kxy,Mx,My,Mxy 七个函数看做是彼此独立无关的函

数,并且使它们的变分不受任何限制,那么变分式

δΠ3 =0  或  δΠ3 =0 (6 91)

相当于薄板弯曲问题中的全部方程和边界条件,即曲率与挠度关系式(6 6),内力矩与曲率关

系式(6 7),平衡方程式(6 4),以及边界条件式(6 22)、式(6 23)、式(6 26)。为了证明上述论断,从Π

3 出发比较方便。对式(6 89)取变分,得到

    δΠ3 =Ω

Mx-槇U

k( )x δkx+ 2Mxy -槇U

kx( )y δkxy + My-槇U

k( )yδk[ ]y dxdy+

ΩkxδMx+2kxyδMxy +kyδMy+

δQxx +δQy( )y[ ]w dxdy+

Ω

Qxx +

Qyy +( )pδwdxdy-∫C1+C2

δMns

s +δQ( )n wds-∫C3

δMns

s +δQ( )n wds+∫C3

Mns

s +Qn-( )qδwds+∫C1nδMnds+∫C2+C3

wnδ

Mnds+∫C2+C3

(Mn-Mn)δwnds (6 92)

在恒等式(6 32)中把Mx,My,Mxy 改为δMx,δMy,δMxy,有

    Ω

δQxx +δQy( )y

wdxdy=Ω

2wx2δ

Mx+2wy2δMy+2

2wxyδ

Mx( )y dxdy+∫C

δMns

s +δQ( )n wds-∫C

wnδ

Mnds

将上式代入式(6 92),经整理后得到

—001—

Page 10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δΠ3 =Ω

Mx-槇U

k( )x δkx+ 2Mxy -槇U

kx( )y δkxy + My-槇U

k( )yδk[ ]y dxdy+

Ωkx+

2wx( )2 δMx+2kxy +

2wx( )yδMxy + ky+

2wy( )2 δM[ ]y dxdy+

Ω

Qxx +

Qyy +( )pδwdxdy+∫C1+C2

(w-w)δMns

s +δQ( )n ds-∫C3

Mns

s +Qn-( )qδwds-∫C1

wn-( )nδMnds+

∫C2+C3

(Mn-Mn)δwnds (6 93)

由 此可见,如果w,kx,ky,kxy,Mx,My,Mxy 是精确解,可使δΠ3 =0,反过来,从δΠ

3 =0也

可导出薄板弯曲问题的全部方程和边界条件。

—101—

Page 10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书书书

第7章 能量泛函的转换形式及其应用

71  总位能泛函转换形式及其应用

5.1节中的式(5 16)定义了总位能泛函,即

Πp=∫V[A(εij)-Fiui]dV-∫SσTiuidS

该泛函为单变量变分原理,其自变量要求满足位移应变关系及位移边界条件,即

εij = 12(ui,j+uj,i),   在V 内

ui-ui =0,   在Sσ 上

这种变分原理是有条件的,并可以进一步证明总位能原理是极小值原理,因此解的收敛性得到

保证。这种原理是目前广为流行的绝大部分有限元素模型的基础,比较理想的情形是“保续元”的建立,而放松某些边界协调条件则构成了有限元素法中的“非保续元”。

图7 1  一维弯曲梁

【例7 1】 弯曲梁的总位能泛函及其变换。图7 1所示的一维梁,承受横向分布载荷

p(x),简支端(x=L)作用一集中力矩M,梁的

另一端为固持。显然,其边界条件为

x=0, w(0)=w′(0)=0

x=L, w(L)=0及M(L)=M(7 1)

总位能泛函根据定义可写为

Πp=U+V (7 2)其中

U = 12∫L

0EJ(w″)2dx (应变能) (7 3)

V =-∫L

0pwdx+Mw′(L) (外力位能) (7 4)

上面各式中,w表示挠度,它是坐标x的函数,而w′与w″分别代表dwdx

及d2wdx2

现在对总位能取一阶变分,得

δΠp=δU+δV =∫L

0EJw″δw″dx-∫

0pδwdx-Mδw′(L) (7 5)

—201—

Page 10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当弯曲刚度EJ沿长度不变时,可将它放在积分号之前,再利用Green公式,得

∫L

0EJw″δw″dx= [EJw″δw′]L0-[EJwδw]L0+∫

0EJw(4)δwdx (7 6)

将式(7 6)代入式(7 5)中,利用条件式(7 1),整理后可得

δΠp=∫L

0[EJw(4)-p]δwdx+[EJw″|x=L-M]δw′ (7 7)

现令式(7 7)的δΠp=0,利用变分法中的预备定理,可得到

EJw(4)-p=0 (7 8)

EJw″|x=L-M =0 (7 9)式(7 8)即为平衡方程,与材料力学所导出的公式完全一致,式(7 9)为力的边界条件,即相

当于式(7 1)中的最后一个公式。

以上的分析再次验证了总位能泛函的驻值条件是等价于平衡方程的。

应 当指出,方程式(7 8)要求自变量即挠度w具有四阶可微,而泛函式(7 2)中最高可微

阶次为两次。显然,定义泛函Πp 的自变量的因次可能满足不了平衡方程式(7 8)的要求。从这

一点来说,直接利用泛函式(7 2)来导出的离散型式有限元素法模型,对自变量阶次的要求可

能要低得多,这给选择自变量的函数形式带来了方便。

在连续体力学中所求寻的解一般都具有高阶可微性,且满足微分方程及所有的边界条件。

有限元素法情形却不一样,它的解是用有限个自由度来表示的,且是分片光滑函数,这些函数

的可微性一般均低于微分方程式中导数的最高阶数。

图7 2  一维梁元素

【例7 2】 图7 2为一维梁元素,节点位

移分别为w1,θ1,w2,θ2,下标1代表为节点1的,下标2代表为节点2的,节点位移列阵为

   Δ= [w1 θ1 w2 θ2]T (7 10)因为节点位移有四个,我们以3次多项式表达

挠度w,即

   w=a1+a2x+a3x2+a4x3 (7 11)或

w=xα (7 12)式中  x= [1 x x2 x3]

α= [a1 a2 a3 a4]T

显然,式(7 11)的阶次并不满足平衡方程式(7 8)。利用节点位移式(7 10),可得

α=cΔ (7 13)则式(7 12)化为

w=xcΔ=NΔ (7 14)式(7 14)中的矩阵N为位移插值函数,其物理涵意在一般有限元书中均有说明。

下面由式(7 14)导出几何矩阵B,梁的弯曲应变为

ε=-z2wx2 =-

zBΔ (7 15)

式(7 15)中的B阵为

—301—

Page 10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B= 2

x2N (7 16)

将式(7 14)中的N代入式(7 16),可求出几何矩阵B为

B= L6L22xL -( )1   2L 3x

L -( )2  -6L2 2xL -( )1   2L 3xL -( )[ ]1

最后,利用式(5 16)求出梁的总位能泛函为

Πp= 12ΔT∫L

0BTDBdxΔ-ΔT∫

0NTpdx-ΔTFe (7 17)

式中D=EJ为梁的抗弯模量,J=Az2dydz为梁横截面关于y轴的惯性矩。

由泛函Πp 的驻值条件,即δΠp=0,可得

KΔ= 槇Fe (7 18)式中

槇Fe =∫L

0NTpdx+Fe (7 19)

为梁元素的等效节点力。利用能量法求近似解的方法较多,其中RayleighRitz法是一种有效而应用得比较多的一

种方法。其主要是选用一系列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函数wi(i=1,2,…)来离散实际位移,如

w=∑n

i=1aiwi (7 20)

ai 为待定参数。将上式代入总位能泛函中,得到以ai 为独立变量的泛函如下:

Πp=Πp(a1,a2,…,an)利用泛函驻值条件

δΠp=∑n

i=1

Πpaiδ

ai=0 (7 21)

得到一组代数方程式

Πpai =

0 (i=1,2,…,n) (7 22)

譬如对于图7 1所示的一端固持一端简支的梁,式(7 1)表示其边界条件。现取

w1 =x2(x-L), w2 =x3(x-L) (7 23)显然,式(7 23)是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两个连续函数。梁的可能挠度w可取为

w=a1x2(x-L)+a2x2(x-L) (7 24)

图7 3  弯曲板正向边界力

这类函数的形式甚多,这里不再列举。

【例7 3】  薄板的总位能泛函及其变换形式。

总位能泛函在薄板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下面我

们讨论略去横向剪切效应的Kirchhoff板的总位能

泛函的形成过程。

图7 3为 板 边 界 的 正 向 边 界 力 的 规 定,Vz,

Mn,Mns 表示给定的边界力,p为分布法向载荷。其

应变能为

—401—

Page 11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U = 12A(Mxkx+Myky+Mxykxy)dxdy (7 25)

式中,kx,ky,kxy 为板的曲率,表示为

kxkykx

燅y

-2wx2

-2wy2

-2w

燅y

(7 26)

MxMyMx

燅y

=D

1 μ 0

μ 1 0

0 0(1-μ)

燅2

-2wx2

-2wy2

-22w

燅y

(7 27)

式中D= Et312(1-μ

2),μ是材料的泊松比。将式(7 26)和式(7 27)代入式(7 25)中,可求得

U =D2A

2wx2 +

2wy( )2 2

-2(1-μ)2wx2

2wy2

- 2wx( )y[ ]{ }2

dxdy (7 28)

给定边界上的外力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表面法向载荷p、法向给定边界力矩Mn 及等效给

定剪力Vz+Mns

s,于是外力位能V 等于

V =-Apwdxdy-∫C1

Mnwn-Vz+Mns

( )[ ]s ds (7 29)

式中C2 表示力的给定边界,而用C2 表示位移给定边界。

总位能泛函为

     Πp=D2A

2wx2 +

2wy( )2 2

-2(1-μ)2wx2

2wy2

- 2wx( )y[ ]{ }2

dxdy-

Apwdxdy-∫C1

Mnwn-Vz+Mns

( )s[ ]sdxdy (7 30)

式(7 30)给出了薄板总位能泛函的一般形式。对于具体薄板(给定位移边界及力边界条件等

各种情形),上式应做相应调整。譬如如图7 4所示的四边简支矩形板,若仅承受横向分布载荷p,泛函式(7 30)只保留

其前两项积分,即

Πp=D2A

2wx2 +

2wy( )2 2

-2(1-μ)2wx2

2wy2

- 2wx( )y[ ]{ }2

dxdy-Apwdxdy

(7 31)

如果利用RayleighRitz法求解,可取三角函数来求挠度w,形式如下:

w=∑∞

m=1∑∞

n=1Amnsinmπxa sin

nπyb

(7 32)

对式(7 32)求导,并利用三角函数积分正交性,再代入式(7 31)后,可得

—501—

Page 11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U =π4ab8 D∑

m=1∑∞

n=1A2mn

m2a2 +

n2b( )2

V =∫a

0∫b

0pwdydx=

4π2ab∑

m=1∑∞

n=1

Amnmn

(m,n为奇数)

0 (m,n为偶数

烅烄

烆 )(7 33)

最后,利用总位能的驻值条件

ΠpAmn

=0 (7 34)

得到一组代数方程,从而求出系数Amn,并得到挠度值w。总位能原理泛函为位移协调元素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其实质是由变分泛函直接形成

离散的有限元素模型,而不是通过变分运算得到微分方程。元素刚度矩阵的形成过程在有限元

专著中均可查到,这里只做简单的回顾。

图7 4  四边简支矩形板 图7 5  矩形弯曲板元

【例7 4】  图7 5所示的矩形弯曲薄板的节点位移为

δe = [δ1 δ2 δ3 δ4]T (7 35)式中δi=[wi θxi θyi]T(i=1,2,3,4),wi,θxi,θyi 分别表示节点挠度、转角等。通过双线性插

值函数,完成位移的离散,如

w=Nδe (7 36)式中

N= [N1 Nx1 Ny1┊N2 Nx2 Ny2┊N3 N3x N3y┊N4 N4x N4y]

Ni,Nxi,Nyi(i=1,2,3,4)都是x,y的四次多项式(各式可查阅有限元素法教材)。广义应变与节点位移关系,是由几何矩阵B体现的,如

ε=Bδe (7 37)几何矩阵B为3×12矩阵

B=-

2N1x2

2Nx1x2

2Ny1x2

… 2Ny4x2

2N1y2

2Nx1y2

2Ny1y2

… 2Ny4y2

22N1xy

22Nx1xy

22Ny1xy

… 22Ny4x

燅y现将式(7 36)和式(7 37)代入总位能泛函,经过整理后,可得

—601—

Page 11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p= 12(δe)TKδe-(δe)T槇Fe (7 38)

式中,刚度矩阵

K=∫VBTDBdV (7 39)

等效节点力

槇Fe =∫ANTpdA+Fe (7 40)

式(7 40)中Fe 为实际作用到节点上的载荷,由它组成了等效节点载荷的一部分。由驻值条件δΠp=0,得到薄板弯曲时的刚度方程为

Kδe = 槇Fe (7 41)

图7 6  薄板的屈曲失稳

【例7 5】 现在讨论图7 6所示薄板的屈曲失

稳情形。在失稳之前,我们假定在薄板的中面上承受

平面应力λσ0x,λσ0y 和λτ0xy,这里λ表示一比例常数。这些应力可视为初应力,它们均满足平衡条件和力

的边界条件(忽略体力):

σij,j =0,   在体积V 内

Ti=σijnj,  在Sσ 或C1 上(7 42)

另一种边界为位移边界C2(或称Su),对于总位

能泛函,则需要预先给定,如

u=v=w=0  及  wn =0,  在C2 上 (7 43)

薄板的中面力可以用单位长度上的力N0x,N0y 和N0xy 表示,这部分力可视为在失稳过程中

是不改变大小与方向的常量。由于中面的平面内的变形,这些力所做的功为

V = 12λAN0x w( )x

+N0y w( )y

+2N0xywxw[ ]y dxdy (7 44)

注意积分号内的N0x 等以压力为正,所以在积分号内各力在计算时均取正值。将式(7 44)代入总位能泛函,则可写出

     Πp= 12AD 2w

x2 +2wy( )2 2

+2(1-μ)2wx( )y

-2wx2

2wy[ ]{ }2 dxdy+

12λA

N0x w( )x2

+N0y w( )y

+12N0xywxw[ ]y dxdy (7 45)

式中挠度w为独立变量,要求w必须满足给定的边界条件如式(7 43)之C2 边界等。经过对式

(7 45)泛函自变量的离散化,并按有限元素法刚度方程的形成过程,可求得一组特征方程,并由此求出其特征根,从而确定了失稳临界系数λcr。

72  总余能泛函转换形式及其应用

由5.1节中的式(5 22)定义了总余能泛函为

Πc=∫VB(σij)dV-∫SuTiuidS

—701—

Page 11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该泛函为单变量泛函,自变量为力或广义力,泛函成立的约束条件是自变量处处满足平衡方程

及力的边界条件,这与总位能原理是相对应的。它同总位能原理类似,也是属于两种不同场量

的经典变分原理。总余能原理在有限元素法中的应用中,不如总位能原理广泛,而它为构造应

力杂交模型做出了贡献,为有限元素法开辟了另一领域。为了与总位能泛函有所区分,这里用

U 和V 分别表示余应变能及外力余功,总余能泛函表示为

Πc=U -V (7 46)式中

U = 12∫VσTijDσijdV (7 47a)

V =∫SuTTudS (7 47b)

如果讨论的对象为平面应力板,则应力分量可以表示为

σ= [σx σy τxy]T (7 48)现在引用应力函数Φ,在不考虑体力的情形下,应力函数与应力分量的关系为

σx =2Φy2

, σy =2Φx2

, τxy =-2Φ

xy(7 49)

应力函数应满足下面的平衡方程

σxx +

τxyy =0, τxyx +

σyy =

0 (7 50)

现将式(7 49)代入式(7 48),式(7 48)又可以表示为

σ=ΦyyΦxx-Φx

燅y

=Φ″ (7 51)

显然,式(7 51)中的Φ″表示在二阶导数微分算子前乘应力函数Φ。以上引入应力函数的目的是为了用节点应力函数(包括导数)来离散元素应力,这和基于

位移法的有限元法中以节点位移来离散位移有相似之处。【例7 6】  对于图7 7所示的边长为a和b的矩形平面元素,其节点编号为ij(i,j=1,

2),节点应力函数为

Φe = [Φij,Φxij,Φyij,Φxyij]T16×1 (7 52)

图7 7  矩形平面板元素

用式(7 52)可以分别表示元素的4个节点参数。如果11—21边为应力给定的边,则应有:

—801—

Page 11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σy|η=0 =σxy

τxy|η=0 =τxy为了保证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协调,这里采用了Hermitan插值函数,对自然坐标(ξ,η)可分别写

出其各插值函数为

N1(ξ)=1-3ξ2+2ξ

N2(ξ)=3ξ2-2ξ

Nx1(ξ)=a(ξ-2ξ2+ξ

3)

Nx2(ξ)=a(ξ3-ξ

烎)

(7 53)

N1(η)=1-3η2+2η

N2(η)=3η2-2η

Ny1(η)=b(η-2η2+η

3)

Ny2(η)=b(η3-η

烎)

(7 54)

应力函数Φ可以由下式插值完成,即

Φ=NΦe (7 55)形函数N展开后,为16×1矩阵形式,如下:

    N= [N1(ξ)N1(η) N1(ξ)N2(η) N1(ξ)Ny1(η) N1(ξ)Ny2(η)

N2(ξ)N1(η) N2(ξ)N2(η) N2(ξ)Ny1(η) N2(ξ)Ny2(η)

Nx1(ξ)N1(η) Nx1(ξ)N2(η) Nx1(ξ)Ny1(η) Nx1(ξ)Ny2(η)

Nx2(ξ)N1(η) Nx2(ξ)N2(η) Nx2(ξ)Ny1(η) Nx2(ξ)Ny2(η)] (7 56)

对应于形函数N的节点应力函数参数Φe 为

       Φe = [Φ11 Φ12 Φy11 Φy12 Φ21 Φ22 Φy21 Φy22

 Φx11 Φx12 Φxy11 Φxy12 Φx21 Φx22 Φxy21 Φxy22] (7 57)

式中Φx,Φy,Φxy 均表示Φ 对x,y及xy的导数。利用式(7 51)和式(7 55),元素应力可表示为

σ=

NyxNxx-Nx

燅y

Φe =GΦe (7 58)

将式(7 58)代入余应变能式(7 47a)中,式(7 47a)可以转换为

U = 12(Φe)TfΦe (7 59)

上式中的f即为元素的柔度矩阵,为(16×16)的对称矩阵,且

f=∫VGTD-1GdV (7 60)

为了保证元素与元素间的协调,则需要应力函数Φ及其导数Φn

沿边界保持连续的条件,

这种连续条件可以由双三阶 Hermitan插值予以保证。这些元素均属于元素相交边界,对于那

些应力指定的边界,这些应力属于已知量或称为边界力,这部分边界力的平衡关系在应力函数

中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对总位能泛函应做松弛处理,或者说以Lagrange乘子项对总余能泛函

—901—

Page 11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进行修正。对于图7 7所示的11—12边界上的指定应力为σy 及τxy 的情形

σy|y=0 =2Φx2|y=0 =

NxxΦe (7 61)

τxy|y=0 =-2Φ

xy|y=0 =NxyΦe (7 62)

如果已知边界上指定的力为

T=σy

τx

燅y(7 63)

图7 8  五次插值函数

从式(7 61)及式(7 62)中,边界应力σx,σy 还需要应力函数的二阶偏导Φyy 与Φxx,所以上述

的插值对边界来说是不够的,故必须引入满足二阶导数条件的五次插值函数,如图7 8所示。为了与一般元素的应力函数有别,现在以Φb 表示其应力函数。其插值函数为

Q1(s)=1-10s3+15s4-6s5

Q2(s)=10s3-15s4+6s5

Q3(s)=s-6s3+8s4-3s5

Q4(s)=-4s3+7s4-3s5

Q5(s)= 12(s2-3s3+3s4-s5)

Q6(s)= 12(s3-2s4+s5

烎)

(7 64)

          Φb =Q1(s)Φ(0)+Q2(s)Φ(1)+Q3(s)Φs(0)+

Q4(s)Φs(1)+Q5(s)Φss(0)+Q6(s)Φss(1) (7 65)为了更简洁,这里的一般插值函数表示为

C1(s)=1-3s2+2s3

C2(s)=3s2-2s3

C3(s)=s-2s2+s3

C4(s)=-s+s

烎3

(7 66)

则应力函数Φb 为

Φb =C1(s)Φ(0)+C2(s)Φ(1)+C3(s)Φs(0)+C4(s)Φs(1) (7 67)

—011—

Page 11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如果图7 7所示的元素为边界上的一个元素,为了满足式(7 51)的要求,该元素的应力

函数Φ可表示为

    Φb =C1(y)[Q1(x)Φ11+Q2(x)Φ21+Q3(x)Φx11+

Q4(x)Φx21+Q5(x)Φxx11+Q6(x)Φxx21]+

C2(y)[C1(x)Φ12+C2(x)Φ22+C3(x)Φx12+C4(x)Φx22]+

C3(y)[C1(x)Φy11+C2(x)Φy21+C3(x)Φxy11+C4(x)Φxy21]+

C4(y)[C1(x)Φy12+C2(x)Φy22+C3(x)Φxy12+C4(x)Φxy22]=[N]{Φ} (7 68)

这里形函数N的顺序可以重新按Φ 的对应顺序排列

     Φ= [Φ11 Φ21 Φ22 Φ12┊Φx11 Φx21 Φx22 Φx12

Φy11 Φy21 Φy22 Φy12┊Φxy11 Φxy21 Φxy22 Φxy12┊Φxx11 Φxx21]=[Φ Φx Φy Φxy Φxx]18×1 (7 69)

N= [C1(y)Q1(x) … C1(y)Q6(x)] (7 70)

现 在利用式(7 68),将式(7 68)代入式(7 61)与式(7 62),并合并两式,合并结果如下

图7 9  两边承受给定应力的边界元素

NxxNx[ ]

yΦ =CΦ (7 71)

再 利 用 力 的 边 界 条 件 Ti =σijnj,将 式(7 71)及

式(7 63)代入后,可得

CΦ =T (7 72)式(7 72)即为边界力平衡方程。

类似的,如果边界元素两边均承受已给定的应力,如σx(y),σy(x)及τxy,如图7 9所示,则边界力为

x=0,σx(y)  及  τxy(y)

y=0,σy(x)  及  τxy(x)对11—21及11—12两条边均需引用式(7 64)的插值函数。为清晰起见,NiΦ中的各项可分别

表示为

Q1(x)Q1(y)Φ11 Q2(x)C1(y)Φ21 Q3(x)C1(y)Φx11 Q4(x)C1(y)Φx21 Q5(x)C1(y)Φxx11 Q6(x)C1(y)Φxx21

C1(x)Q2(y)Φ12 C2(x)C2(y)Φ22 C3(x)C2(y)Φx12 C4(x)C2(y)Φx22

C1(x)Q3(y)Φy11 C2(x)C3(y)Φy21 C3(x)C3(y)Φxy11 C4(x)C3(y)Φxy21

C1(x)Q4(y)Φy12 C2(x)C4(y)Φy22 C4(x)C4(y)Φxy12 C4(x)C4(y)Φxy22

C1(x)Q5(y)Φyy11

C1(x)Q6(y)Φyy12

(7 73)

式(7 73)中的Q1(x)Q1(y)为10次多项式,这样的形函数为10次函数。而且这种排列是十分

规律的,对任意扩大的各种力的边界都十分方便,其中包含有Q5(s)与Q6(s),所有的边界应力

均可得到满足。边界元素的节点参数由式(7 73)不难得出

—111—

Page 11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Φ= [Φ11 Φ21 Φ22 Φ12┊Φx11 Φx21 Φx22 Φx12┊

Φy11 Φy21 Φy22 Φy12┊Φxy11 Φxy21 Φxy22 Φxy12┊

Φxx11 Φxx21┊Φyy11 Φyy12] (7 74)

下一步是按照有限元素法常规过程进行,将各元素的局部自由度Φe 向结构总体自由度

Φk 过渡,如

Φe =LΦk (7 75)由于自变量应力函数对边界条件式(7 72)是松弛的,故式(5 22)的总余能泛函必须将

部分松弛条件以Lagrange乘子相乘计入总余能泛函,参考式(7 47a),便得出如下形式的松弛

泛函:

Πc= 12(Φk)TfΦk-λ(T-CΦk) (7 76)

取式(7 76)的驻值条件即δΠc=0,自变量为Φk 及λ,于是有以下各式:

当ΠcΦk

=0时,fΦk+CTλ=0 (7 77)

当Πcλ =0时,-T+CΦk =0 (7 78)

将式(7 77)与式(7 78)合并,得

f CT

C[ ]0

Φk┈烅烄

烆烍烌

烎λ=0┈烅烄

烆烍烌

烎T(7 79)

由式(7 79)等式左边的第一式,可得

Φk =-f-1CTλ (7 80)再取式(7 79)等式左边的第二式,并将式(7 80)代入,可得

-Cf-1CTλ=T取F=-Cf-1CT,则上式可转化为

Fλ=T及

λ=F-1T (7 81)将式(7 81)代入式(7 77)中,则有

fΦk = 槇Δ (7 82)式中

槇Δ=-CTF-1T (7 83)式(7 82)为最终公式,槇Δ不妨称为广义位移,f为广义柔度矩阵。显然,它具有对称带状等特

点,因此,给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73  混合泛函变分原理及其变换形式

由5.1节中的式(5 31)可知,混合泛函是二场量泛函,即应力场与位移场处于平等地位,显然该泛函与上面两种形式的泛函有别。该泛函定义(即式(5 31))为

—211—

Page 11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R =∫V[σijui,j-B(σij)]dV-∫SσuiTidS-∫Su

Ti(u-ui)dS (7 84)

混合变分原理泛函具有下列特点:首先,它是二变量变分原理,两种场变量 ——— 应力与位

移 ——— 在泛函中具有彼此独立的平等地位,这一点与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及各类杂交元素不

同,更不能理解混合变分原理只是某种单变量变分原理泛函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是一种不正

确的理解。其次,对式(7 84)取驻值条件,可以导出弹性力学的平衡方程、协调关系、力的边界

条件(Sσ 上)及位移边界协调条件(Su 上),所以,它是一种无条件变分原理。

如果将式(7 84)中等号右边第一项用分部积分展开,则有

∫Vσijui,jdV =∫SσijnjuidS-∫Vσij,juidV (7 85)

将它代入式(7 84),不难求得

       ΠR =-∫V[B(σij)+(σij,j+Fi)ui]dV+∫Sσ

(σijnj-Ti)uidS

∫SuuiσijnjdS=-Π

R (7 86)

显然,式(7 84)的泛函等于二变量广义泛函-ΠR,由5.2节可知,Π

R 是一个无条件的完全广

义泛函。

混合泛函在薄板分析中有较多的应用,所载的有关文献大都属于薄板分析方面的问题。因

为用Reissner泛函表示薄板时,自变量(挠度w)需要二阶导数,对实际假定w 带来了不便。

Herman则在原有的Reissner泛函的基础上进行转化,形成了 HermanReissner泛函。

Reissner泛函用于薄板的弯曲,在边界条件

力的边界Sσ 上: Qn =Qn, Mn =Mn =0及q=q (7 87)

位移边界Su 上: wn =wn 

(法向导数) (7 88)

的情形下,ΠR 泛函可写为

         ΠR =∫AMTκdA-12∫A

MTD-1MdA-

∫AqwdA-∫Sσ

QnwdS+∫SuMnwn-

w( )n dS (7 89)

式中κ为曲率,且

M = [Mx My Mxy], κ= -2wx2 -

2wy2

 -22w

x[ ]y式(7 89)的泛函中,M 不要求连续,而曲率κ为挠度的二阶导数,需要一阶导数连续。构造这

样一个高阶导数的挠度模式,往往会给计算带来一些麻烦。所以,Herman在Reissner泛函的

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最后得到 Herman泛函,其具体做法如下:

ΠR 第一项为

∫AMTκdA=∫A

-Mx2wx2 -

My2wy2

-2Mxy 2w

x{ }y dA (A)

式中,各项可以经分部积分,得

—311—

Page 11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AMx2wx2dxdy=-∫S

MxwxldS+∫A

Mx

xwxdxdy

-∫AMy2wy2dxdy=-∫S

MywymdS+∫A

My

ywydxdy

-∫AMxy

2wxy

dxdy=-∫SMxywxmdS+∫A

Mxy

xwxdxdy

-∫AMxy

2wxy

dxdy=-∫SMxywyldS+∫A

Mxy

ywydxd

烎y

(B)

将式(B)代入式(A),并引用变换公式l=cosθ,m=sinθ,得

图7 10  力矩变换

wx =-

mws+

lwn

wy =

lws+

mw

烎n

(C)

及弯矩Mn 及扭矩Mns 的公式(参考图7 10所示力矩方

向),得

Mn =Mxcos2θ+Mysin2θ+Mxysin2θMns = (Mx-My)sinθcosθ+Mxycos2 }θ (D)

将式(7 89)化为

      ΠH =∫AM′Tw′dA-12∫A

MTD-1MdA-

∫AqwdA-∫S

MTnswsdS-∫Sσ

QnwdS-∫SuMnwndS (7 90)

式中

M′Tw′=Mx

xwx+

My

ywy+

Mxy

xwy+

Mxy

ywx

(7 91)

显然,Herman泛函只需要挠度的一阶导数,也就是说,挠度函数要求连续,与Reissner泛函比

较,其对挠度函数的要求降低了。该泛函第三项周边积分中,第一项为单元的整个周边积分,第

二项是在应力边界Sσ 上进行的,第三项是在指定法向转角那一部分上进行的。

Herman泛函同样属于二变量变分原理。对薄板来说,是取挠度w与弯矩M 为自变量的,两者独立选取,这就与经典的单变量变分原理不同。因此,可以对挠度w与力矩M 分别插值,如取挠度w为

w=NwΔw′=Nw′Δws =

Zs烍

烎Δ

(7 92)

及力矩M 为

M =Nm槇M

M′=Nm′槇M

Mns =ρ槇M

Mn = 槇

烎LM

(7 93)

—411—

Page 12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式中Δ为元素节点广义位移;槇M 为对应于静定基的节点力,其取法与平衡模型相同。将式(7 92)和式(7 93)代入式(7 90)中,得

ΠH = 槇MTS12Δ-12槇MTS11槇M-ΔT槇F-槇MT槇Δf (7 94)

式中

S12 =∫ANm′TNwdA-∫S

ρTZsdS (7 95a)

S11 =∫ANm

TD-1NwdA (7 95b)

槇F=∫ANw

TqdA+∫SσNw

TQndS (7 95c)

槇Δf =∫LTwndS (7 95d)

由式(7 94)的驻值条件,可得

S12Δ-S11槇M- 槇Δf =0

ST12槇M- 槇F=烍烌

烎0(7 96)

上式可并于一矩阵形式方程

-S11 S12ST12[ ]0

槇M[ ]0=

槇Δf槇

燅F由式(7 96)第一式,可求得

槇M =S-111S12Δ-S-111槇Δf (7 97)将式(7 97)代入式(7 96)的第二式中,整理后可得

KΔ=F (7 98)式中,刚度矩阵

K=ST12S-111S12 (7 99)等效节点力

F = 槇F+ST12S-111槇Δf (7 100)

图7 11  常弯矩三角形薄板元素

式(7 98)为混合变分泛函的刚度方程。【例7 7】 混合变分泛函在常弯矩三角形薄板

元素中的变换及其应用。此种元素共有6个节点,如图7 11所示,三个

角节点提供三个节点位移,如

Δ= [w1 w2 w3]T

而三个边中点节点提供的法向弯矩为

槇M = [M4 M5 M6]T

元素的挠度可用面积坐标插值,如

w= [L1 L2 L3]w1w2w

燅3=NwΔ (7 101)

将元素的弯矩假定为常弯矩,用β1,β2,β3 表示,如

—511—

Page 12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M =

MxMyMx

燅y

=β1

β2

β

燅3

=Iβ (7 102)

现在,我们用边中点的节点弯矩 槇M来表示这些常数,各边的x轴的夹角为θ4,θ5,θ6,根据本节

式(D)中第一式,并利用弹性力学不难写出

Mi=cos2θiβ1+sin2θiβ2+sin2θiβ3 (i=4,5,6) (7 103)

并以矩阵方程表示为

槇M =Tβ (7 104)式中

T=

cos2θ4 sin2θ4 sin2θ4cos2θ5 sin2θ5 sin2θ5cos2θ6 sin2θ6 sin2θ

燅6利用式(7 104),不难求出

β=M =T-1槇M (7 105)即可得

Nm =T-1 (7 106)由本节式(D)第二式,可求得边界上的扭矩如下:

Mns =

Mns4Mns5Mns

燅6=λβ (7 107)

式中

λ=-sinθ4cosθ4 sinθ4cosθ4 cos2θ4-sinθ5cosθ5 sinθ5cosθ5 cos2θ5-sinθ6cosθ6 sinθ6cosθ6 cos2θ

燅6再将式(7 105)代入式(7 107),得到

Mns =λT-1槇M =ρ槇M (7 108)式中

ρ=λT-1

沿元素边界求切线方向导数,可以由式(7 101)求得

ws =

L1sw1+L2s

w2+L3sw3

给图7 11的三角元素节点编号,可将面积坐标L1,L2,L3 用各边的切线坐标s表示为

L1 =l12-sl12 = sl31, L2 =l23-sl23 = sl12

, L3 =l21-sl31 = sl23式中lij 表示ij边的长度,及

ws =

w( )s 4

w( )s 5

w( )s

燅6

=Zs

w1w2w

燅3

=ZsΔ (7 109)

—611—

Page 12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式中

Zs =

- 1L121L12

0 1L23

1L23

1L31

0 - 1L

燅31因为Nm 中各元素均为常数,所以Nm′=0,由式(7 95a)和式(7 95b)可求得

S11 =∫ANTwD-1NwdA

S12 =-∫SρTZsdS

将S11,S-111 及S12 代入式(7 99),可求得元素刚度矩阵。同样,由式(7 95c)和式(7 95d)两式,

可求得 槇F及 槇Δf,或由式(7 100)可求得等效载荷。在由元素向全系统总体坐标集合时,只要有

了元素刚度矩阵,则按常规过程集合可利用已有的程序进行即可。以上所介绍的混合泛函元素是 Herman在1967年提出的,该元素的优点是简便低阶,它

只具有3×3阶 的 刚 度 矩 阵,但 计 算 精 度 则 偏 低。其 详 细 内 容 请 参 见:L.Herman,“FiniteElementBendingAnalysisforPlate”,J.Eng.Mech.DivASCEEM5,1967,P13~16。

1969年Visser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仍利用HermanReissner泛函进行了一些改善,形成

了例7 8中 的 三 角 元 素。其 详 细 内 容 请 参 见:W.Visser,“ARefineMixed TypePlateBendingElement”,J.AIAAVOL7,NO.9,1969。

图7 12  线性弯曲三角形薄板元

【例7 8】 混合模型变分泛函在线性弯曲三

角形薄板元素中的变换及其应用。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可采用高阶函数来表示

位移场与应力(弯矩)场。Visser提出了假定元素

弯矩为线性分布、挠度为二次曲线、每个元素仍取

6个节点(即三个角节点及三个边的中点)的三角

元素(见图7 12)。将元素的挠度取为

w=α1+α2x+α3y+α4x2+α5xy+α6y2

(7 110)或

w=Lα式中

L= [1 x y x2 xy y2]

α= [α1 α2 α3 α4 α5 α6]T

元素弯矩为

M =

MxMyMx

燅y

=1 x y 0 0 0 0 0 00 0 0 1 x y 0 0 00 0 0 0 0 0 1 x

燅y

β1

β2

β

燅9

=dβ (7 111)

—711—

Page 12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有了式(7 110)与式(7 111)两个基本模式,就具备了利用混合Herman泛函的转换条件。这里将给出几个基本的矩阵,利用这些矩阵代入式(7 95)不会有任何困难,并可利用式(7 99)求出刚度矩阵。

首先,余应变能为

U = 12∫AMTD-1MdA= 12β

Tfβ (7 112)

式中

f= 12Et3∫AdT

1 μ 0-μ 1 00 0 2(1+μ

燅)ddA= 12Et3

X -μX 0-μX X 00 0 2(1+μ)

燅X及

X=∫A

1 x yx x2 xyy xy y

燅2dA

再计算

∫AM′Tw′dA=αThβ (7 113)

式中h为6×9矩阵,表示为

h=

                 1 1

1 12x 2xy x x y

2y 2

燅y 6×9

M(i)x ,M(i)

y ,M(i)xy 分 别 表 示i 节 点(i=1,2,3)的 力 矩,它 们 是 参 数β 的 函 数,见

式(7 111)。变换后节点的力矩为M1,M2,M3,…,M9,可由式(D)求得,且可用下列矩阵形

式给出

M1 M2 M9M7 M3 M4M6 M8 M

燅5=

cos2θ4 sin2θ4 sin2θ4cos2θ5 sin2θ5 sin2θ5cos2θ6 sin2θ6 sin2θ

燅6

M(1)x M(2)

x M(3)x

M(1)y M(2)

y M(3)y

M(1)xy M(2)

xy M(3)x

燅y

(7 114)

挠度为三个角节点及三个边中点的挠度,如

Δ= [w1 w2 w3 w4 w5 w6] (7 115)而节点力矩为三个角节点的力矩,方向如图7 12所示。

槇M = [M1 M2 M3 M4 … M9] (7 116)泛函线积分可计算如下:

∫S

w{ }s

MsdS=ΔcMs (7 117)

式中

Ms = [M(1)12  M(1)

23  M(1)31  M(2)

12  M(2)23  M(2)

31  M(3)12  M(3)

23  M(3)31 ] (7 118)

—811—

Page 12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矩阵c的求法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因为w=NwΔ,所以

ws =-

-mxNw +ly

N( )w Δ现在令DN =-mx

Nw +lyNw,l=cosθ,m=sinθ。则上式可化为

ws =

DN·Δ (7 119)

        ws =w( )s 12

  w( )s 21  w( )s 13

  w( )s 31  w( )s[

23

w( )s 32

  w( )s 4  w( )s 5

  w( )s ]6 9×1

(7 120)

将式(7 119)代入式(7 120),将各指定点的物理参数(l,m,x,y)也代入后,式(7 120)式可

化为

ws9×1 =

cT(9×6)Δ(6×1) (7 121)

以上过程说明了式(7 117)的由来。式(7 118)中M(i)pq 表示节点i沿着pq边的扭矩。在节点

i的三个扭矩可用点i的Mx,My,Mxy 表示为(见本节式(D))

M(i)12

M(i)23

M(i)

燅31

-sinθ4cosθ4 sinθ4cosθ4 cos2θ4

-sinθ5cosθ5 sinθ5cosθ5 cos2θ5

-sinθ6cosθ6 sinθ6cosθ6 cos2θ

燅6

M(i)x

M(i)y

M(i)x

燅y利用式(7 114),并用三角元素的法向弯矩M1,M2,M3,…,M9 表示M(i)

x ,M(i)y 及M(i)

xy(i=1,2,3)。

由于法向弯矩M7,M8,M9 与相邻元素的未知量无关,可以利用式(7 96)的第一式,由

聚缩方法,便可以消去它们,使原有的M 由(9×1)阶降为(6×1)阶,即元素原有的自由度由

15个(M1,M2,…,M9,w1,w2,…,w6)降为12个(M1,M2,…,M6,w1,w2,…,w6)。

74  杂交模型对应的泛函及其应用

杂交模型对应的变分原理泛函是一种修正广义变分原理泛函,它有效地利用独立假定边

界场量,使边界相容条件得到满足,特别在某些结构,如薄板、薄壳及裂纹尖端应力计算中应用

的比较多,对复合材料也比较适用。关于原理介绍见第5章。

一、应力杂交模型泛函及其应用

应力杂交模型泛函定义为(见式(5 95))

Πmc=∑n∫Vn

12σijcijklσkldV-∫S

TiuidS+∫SσTiuid( )S (7 122)

式(7 122)中,S为元素周边,它包括

S=Sσn +Sun+Sn (7 123)

—911—

Page 12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式中,Sσn 为应力边界,Sun 为位移边界,Sn 为元素与元素间的共同边界。如果现在将式(7 123)

代入式(7 122)中,则呈现的泛函具有更清晰的涵意,即

         Πmc=∑n∫Vn

12σijcijklσkldV-∫Sn

(Tai+Tbi)ubdS( -

∫Sσn

(Ti-Ti)uidS-∫SunTiuid )S (7 124)

上式为应力杂交泛函的另一种形式,式中Tai,Tbi 为相邻元素边界力。显然,式(7 124)泛函为

一种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泛函。就泛函本身性质来说,元素中的平衡方程应作为自变量的约束

条件。如果将位移边界条件ui-ui=0(在Sun 上)代入式(7 124)末项,则式(7 124)可写为

Πmc=Πc-∫Sn

(Tai+Tbi)ubdS-∫Sσn

(Ti-Ti)uidS (7 125)

式(7 125)等号右边末两项可视为Lagrange乘子的有关项,它起到了松弛泛函部分约束条件

的作用。【例7 9】  应力杂交元素之一:平面矩形元素。

图7 13  应力杂交元素:平面矩形元素

图7 13为一平面矩形元素,矩形元素的边长为a,b,坐标原点与节点1重合,x,y轴与两

边重合。首先假定元素内部的应力场为

σx =β1+β2yσy =β3+β4x

τxy =β

烍烌

烎5

(7 126)

则有

σ=σxσyτx

燅y

=Zβ (7 127)

式中

Z=1 y 0 0 00 0 1 x 0熿

燅0 0 0 0 1该应力满足平衡方程(略去体力)

—021—

Page 12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σxx +

τxyy =0

τxyx +

σyy =

烎0

由式(7 126)可求出作用于各元素边界上的边界力。例如,在边界1—2上

Tx12 =-τxy =-β5, Ty12 =-σy =-β3-β4y在2—3边界上

Tx23 =β1+β2y, Ty23 =β3同样,可求出其他两边界力,由此得到

T=

Tx12Ty

12

Tx23Ty

23

Tx34Ty

34

Tx41Ty

燅41

        -1    -1 -x  1 y              1        1    1 x  -1 -y              -

燅1

β1

β2

β3

β4

β

燅5

=Lβ (7 128)

现选择与应力完全独立的边界协调位移,且边界位移可分片假设,设各节点的位移为ui,

vi(i=1,2,3,4)。现假定沿元素的边界位移呈线性变化,即可用元素的节点表示边界位移。例

如,在边界2—3上的位移为

u23 = 1-y( )b u2+ybu3v23 = 1-y( )b v2+ybv3

对其他三条边也可以写出类似的式子。由此,可得到边界位移ub 如下:

ub =

u12v12u23v23u34v34u41v

燅41

1-xa   xa

  1-xa   1-xa        

    1-yb   yb

      1-yb   yb

        xa   1-xa

          xa   1-xa

1-yb           yb

  1-yb           y

燅b

u1v1u2v2u3v3u4v

燅4

(7 129)—121—

Page 12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ub =yΔ将式(7 127),式(7 128)与式(7 129)代入式(4 96a)和式(4 96b)中,可得

H=∫VZTD-1ZdVG=∫S

LTydS

如果讨论的元素为内元素,泛函式(7 122)等号右边末项为零,则元素的刚度矩阵为

Ke =GTH-1G【例7 10】  应力杂交模型之二:裂纹尖端应力场的有限元法分析。

图7 14  应力杂交模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有限元法分析

图7 14表示一开口型裂纹尖端的模型。断裂力学裂纹尖端应力分析中已给出以下公式

σ=σxσyσx

燅y

= K12槡r×

cosθ21-sinθ2sin

3θ( )2cosθ2

1+sinθ2sin3θ( )2

sinθ2cosθ2cos

3θ

燅2

(7 130)

式中,K 为应力强度因子,r为原点在尖端处的半径。首先假定应力,应力为

σ=Pβ+Psβs (7 131)该方程应满足平衡方程

σij,j+Fi =0式(7 131)中,第一项Pβ的参数β由一般参数组成。当然它必须满足平衡方程,第二项Psβs是

式(7 130)的组合项,其中βs 是由强度因子KⅠ,KⅡ,… 所组成的,如

βs = [KⅠ,KⅡ,…]

由式(7 131)可以求出边界力Ti 的表达式为

Ti =Rβ+Rsβs (7 132)

—221—

Page 12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用应力杂交模型计算裂纹尖端应力,可以直接求出各强度因子不需要二次换算,这给实际

应用带来方便。

其次,假定一独立的协调位移场,譬如我们取us 为位移边界,ub 可以分片插值,它是独立

于元素内位移的,如取

ub =yΔ (7 133)

式中Δ为节点广义位移,y为由插值函数组成的矩阵。

现将图7 14的计算对象划分为两部分,在裂纹附近的元素为p个,其应力由式(7 131)

表示,将受应力集中影响较小的外部区域划分为n-p个元素,这部分元素不需要考虑裂纹尖

端的影响,因此应力只需要计算式(7 131)等号右边第一项就够了(认为Psβs→0)。

将式(7 131)、式(7 132)及式(7 133)代入泛函Πmc 中,经过整理,可得

          Πmc=∑p

n=1

12β

TsHβ+βTHsβs( +

12β

THssβs-βTGΔ-βTsGsΔ+QT )Δ +∑m

n=p+1

12β

THβ-βTGΔ+QT( )Δ (7 134)

式中

H=∫VnPTD-1PdV (7 135a)

Hs=∫VnPTD-1PsdV (7 135b)

Hss =∫VnPTsD-1PsdV (7 135c)

G=∫SRTydS (7 135d)

Gs =∫SRTsydS (7 135e)

QT =∫SσnTTydS (7 135f)

以后可按泛函的驻值条件求刚度方程的标准过程进行,如取Πmc

β=0,则可得

当n≤p时,

Hβ+Hsβs-GΔ=0 (7 136a)

当n>p时,

Hβ-GΔ=0 (7 136b)

由式(7 136a)和式(7 136b)两式,可分别求出

β=H-1GΔ-H-1Hsβs(7 136c)

β=H-1GΔ(7 136d)

现将式(7 136c)、式(7 136d)分别代入式(7 134)中,得

—321—

Page 12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mc=∑p

n=1-12Δ

TKΔ-βTsmΔ+12β

Tsnβs+QT( )Δ +

∑m

n=p+1-12Δ

TKΔ+QT( )Δ (7 137)

式中

K=GTH-1G (7 138a)

m=Gs-HTsH-1G (7 138b)

n=Hss-HTsH-1Hs (7 138c)

用总体节点位移Δ,将式(7 137)化为以下形式(具体变换过程在一般有限元素法中均有说

明,这里略去。)

Πmc=-12ΔTKΔ -βs TMΔ +12β

sTNβs +QΔ (7 139)

式中K,βs ,Q 为对应于Δ 的刚度矩阵、参数列阵及外力列阵。由Πmc 的驻值条件δΠmc(Δ,βs )=0,这里Δ 及βs 均为自变量,于是可求得

KΔ +MTβs =Q (7 140a)及

MΔ -Nβs =0 (7 140b)以上两式可组合为

K MT

M -[ ]N

Δ

β[ ]s=Q[ ]0 (7 140c)

由式(7 140b),可得

βs =N-1MΔ (7 141)将式(7 141)代入式(7 140a)中,可得

槇KΔ=Q (7 142)式中,刚度矩阵

槇K =K +MTN-1M (7 143)这里所介 绍 的 方 法 是1971年 卞 学 璜 与 董 平 提 出 的,请 参 见:Proc.2nd Conf.Matrix

MethodinStructuralMechanics,WrightPattersonAirForceBaseOhio,1971,10.T.H.H.Pian&P.Tong,ElasticCrackAnalysisbyFiniteElementHybridMethod.p661~682。

【例7 11】  应力杂交模型之三:分析复合材料层板间力的有限元模型。复合材料层合板是由若干纤维不同角度的层合板以基体结合而成。各层具有不同的物理

性质,一般为对称中面的层合板,如45°,90°,45°或其他组合。为方便起见,总体坐标可取与对

称中面一致,如图7 15所示的Oxyz坐标系,各层的局部坐标可取Oxyz,这里xy与xy一致。首先,选取满足平衡方程

σxx +

τxyy +

τxzz =0

τyxx +

σyy +

τyzz =0

τzxx +

τzyy +

σzz =

烎0

(7 144)

—421—

Page 13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应力参数βi 的式中τij =τji(i,j=x,y,z,且i≠j),如取

σx =β1+β2x+β3y+β4z+β5xz+β6yz

σy =β7+β8x+β9y+β10z+β11xz+β12yz

τxy =β13+β14x+β15y+β16z+β17xz+β18yz

τyz =-β9z-12β12z

2-β14z-12β17z

2-β20

τzx =-β2z-12β5z

2-β15z-12β18z

2-β19

σz =

烎0

(7 145)

式(7 145)中共有20个βi(i=1,2,…,20),且假定层间正应力σz =0,即忽略了体力及σz 的

影响,则式(7 145)可写为

σi =Pβi (7 146)

图7 15  复合材料层合板

注意:在式(7 146)中,上标i表示第i层的应力,因

为各层均有独立的应力σi 及参数βi。

其次,考虑各层间剪应力的连续性。

层间剪应力满足T(a)i -T(b)

i =0的边界条件(见

式(7 124))。且注意上、下层板表面剪应力为零,其

他各层间剪应力满足力的平衡关系,如下、上表面的

标号为i=1及n,而层间剪应力下标1,2分别表示

层的下、上 表 面,如i层 下 表 面 的 剪 应 力 为-τixz1,

-τiyz1,而i层上表面的剪应力为-τixz2,-τiyz2,于是

可写出

τixz2-τi+1xz1 =0

τiyz1-τi+1yz1 =烍烌

烎0(7 147)

式中,当上标为“0”或“n+1”时,则剪应力为零,即

τ0xz2 =τ0yz1 =τn+1xz2 =τn+1yz2 =0将式(7 145)代入式(7 147)中,则式(7 147)又可写成

TABβ=0 (7 148)

式中,矩阵TAB 为n×20阶矩阵,此矩阵容易求得。

求元素周边边界上的位移u,v,w的插值函数。

设第i层中,节点j(j=1,2,3,4)的位移可由总体坐标系的某函数统一假设。现设节点j的位移为

uj(z)=aj1+aj2z0+aj3z20+aj4z30

vj(z)=bj1+bj2z0+bj3z20+bj4z30

wj(z)=w烍

烎j

(7 149)

这时j节点的广义位移可定义为

qj = [aj1 aj2 aj3 aj4 bj1 bj2 bj3 bj4 wj]T (7 150)

—521—

Page 13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整个元素是由4个这样的位移定义的,如

q=

q1

q2

q3

燅4 36×1

(7 151)

再由线性插值,可得到j节点与j+1节点间边界上各点位移插值函数

uj(z,s)=uj(z)(1-s)+uj+1(z)s

vj(z,s)=vj(z)(1-s)+vj+1(z)s

wj(z,s)=wj(1-s)+wj+1

烎s

(7 152)

可将式(7 149)代入式(7 152),i层四周的边界位移ui 为

ui =Liq (7 153)

实际上,式(7 153)即是i层的边界位移。

再求与边界位移相对应的边界力Ti。

第i层的边界力极易确定,只要将各边(①,②,③,④四边,见图7 15)相应的x,y坐标代

入式(7 145),即可定出,如

Ti =

T(1)xy

T(1)y

T(1)yz

T(2)x

T(2)xy

T(2)

xz

T(3)xy

T(3)y

T(3)yz

T(4)x

T(4)xy

T(4)

燅xz

=Rβi (7 154)

最后,将式(7 146)、式(7 148)、式(7 153)和式(7 154)代入式(7 124)中,对于层间剪切

应力的相应连续性可通过引入Lagrange乘子法对泛函进行松弛,有

       Πmc= 12∑n

i=1∫a

0∫b

0∫tj2

-tj2

(σi)Tsiσidxdydz-∑n

i=1S(Ti)Tuidsdz+

λTTABβ+∫a

0∫b

0p-σz|z0=h( )

2 wdxdy=

12∑

i=1

(βi)THiβi-∑n

i=1

(βi)TGq+λTTABβ+Qq (7 155)

其中

—621—

Page 13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Hi =∫a

0∫b

0∫tj2

-tj2

PTSiPdzdydx

Gi =∫a

0∫b

0∫tj2

-tj2

RTLidzdydx

QT =∫a

0∫b

0pLxydxdy

Lxy 为由插值函数组成的矩阵,即w=Niwi,其中wi=[w1 w2 w3 w4]T,或扩阶写成w=

Lxyq的形式。

如果取

H=

H1

H2

燅n

, G=

G1

G2

燅n

则式(7 155)可写为

Πmc= 12βTHβ-βTGq+βTTTABλ+QTq (7 156)

给式(7 156)的Πmc 取驻值,β与λ为自变量,则有

Hβ-Gq+TTABλ=0 (7 157a)

TABβ=0 (7 157b)

由式(7 157a),可求出

β=H-1(Gq-TTABλ) (7 158)

将式(7 158)代入式(7 157b)中,可得

λ=HT-1HGq (7 159)

式中

HT=TABH-1TTAB

HG =TABH-1G再将式(7 159)代入式(7 158)中,可求出β为

β= (H-1G-H-1TTABHT-1HG)q (7 160)

现将式(7 159)及式(7 160)代入式(7 156),得

Πmc=-12qTKq+QTq (7 161)

式中,刚度矩阵

K=GTH-1G-HGTHT-1TABHG (7 162)

求出刚度矩阵式(7 162)后,以后的过程与一般有限元素法相同。

二、位移杂交模型泛函及其应用

位移杂交泛函定义,如

—721—

Page 13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mp=∫VA(εij)dV-∫Sn

(ui-ui)TidS-∫SσTiuidS (7 163)

式(7 163)还可以化为以下形式

Πmp=∫VA(εij)dV-∫SnuiTidS+∫Su

uiTidS-∫SσTiuidS (7 164)

如果取位移广义变分参数为α,应力广义参数为β,元素广义节点位移为Δ。这里要指出的

是,参数α与β完全独立假定,彼此完全无联系。于是,将边界位移及应变均表示为

u=yα (7 165a)

ε=cα (7 165b)

u=yΔ (7 165c)

边界力Ti 可以用参数β表示为

T=Lβ (7 166)

于是式(7 164)可写成

Πmp= 12αTHα-αTQβ+βTRΔ-αTF (7 167)

式中

H=∫VCTDCdV (7 168a)

Q=∫SnyTLdS (7 168b)

R=∫SnLTydS (7 168c)

F=∫SσyTTdS (7 168d)

由Πmp 的驻值条件,可导出刚度矩阵为

K=RTQ-1H(QT)-1R (7 169)

【例7 12】  位移杂交模型实例:矩形四节点平面元素(见图7 16)。

图7 16  矩形四节点平面元素

—821—

Page 13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矩形板的节点位移为

Δ= [u1 v1┊u2 v2┊u3 v3┊u4 v4]T

设位移模式为

u=a1+a2x+a3y+a4xyv=a5+a6x+a7y+a8x

烍烌

烎y上式又可化为以下形式

u= a1-a6-a32( )y +a6+a32 y+a2x+a4xy

v= a5+a6-a32( )x +a6+a32 x+a7y+a8x烍

烎y(7 170a)

由于刚体位移并不形成应变,因此是否产生应变往往被作为鉴别位移属于刚体位移还是弹性

位移的准则。由式(7 170a)右边括号内的各式不难验证

εsx =usx =0, εsy =

vsy =

0, γsxy =usy +

vsx =

式中

us =a1-a6-a32, vs =a5+a6-a32 x

εsx,εsy,εsxy 为由us,vs 引起的应变。如果现在将位移u,v表示为

u=us+ufv=vs+v

烍烌

烎f(7 170b)

显然,uf,vf 为弹性位移。且

uf =α1y+α2x+α3xyvf =α1x+α4y+α5x

烍烌

烎y(7 171a)

式中

α1 =a6+a32, α2 =a2, α3 =a4, α4 =a7, α5 =a8

现在将式(7 171a)表示成

uf =ufv[ ]f=y x xy 0 0

x 0 0 y x[ ]y

α1

α2

α3

α4

α

燅5

(7 171b)

利用式(7 171b),可以求出应变ε为

ε=

εx

εyγx

燅y

ufx

vfy

ufy +

vf

燅x

0 1 y 0 0

0 0 0 1 x2 0 x 0

燅y

α1

α2

α3

α4

α

燅5

=Cα (7 172)

—921—

Page 13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边界位移u是由节点位移分片插值完成,因为分片插值且与元素位移有关,所以构造起来比较

容易,如

u=

u12

v12

u23

v23

u34

v34

u41

燅41

1-xa   xa

  1-xa   1-xa        

    1-yb   yb

      1-yb   yb

        xa   1-xa

          xa   1-xa

1-yb           yb

  1-yb           y

燅b

u1v1

u2v2

u3v3

u4v

燅4

=yΔ

(7 173)

元素应力是以广义应力参数β表示的,且所假定的应力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σxx +

τxyy =0

τxyx +σyy =烅

烆 0

现假定应力为

σx =β1+β2y

σy =β3+β4x

τxy =β

烎5

(7 174)

将对应的x,y值代入上式,可以得到边界力T为

T=

U12V12U23V23U34V34U41V

燅41

        -1

    -1 -x  1 y      

        1

        1

    1 x  

-1 -y      

        -

燅1

β1

β2

β3

β4

β

燅5

=Lβ (7 175)

与式(7 175)边界力相对应的边界位移,可以将相对应的边界坐标x,y值代入式(7 171b)

中,得到

—031—

Page 13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u=

u12v12

u23v23

u34v34

u41v

燅41

  x    x  y a aya     y ayb x bxx     b bx       y    

燅y

α1α2α3α4α

燅5

=yα (7 176)

利用已求出的式(7 173)、式(7 175)及式(7 176),可以计算Q及R矩阵为

          Q=∫SyTLdS=∫S12

yT12L12dx+∫S23yT23L23dy+

∫S34yT34L34dx+∫S41

yT41L41dy (7 177)

          R=∫SLTydS=∫S12

LT12y12dx+∫S23LT23y23dy+

∫S34LT34y34dx+∫S41

LT41y41dy (7 178)

利用式(7 172)及弹性模量矩阵,可以求出H矩阵,如

H=∫VCTDCdV = Et1-μ

2∫a

0∫b

0CT

1 μ 0

μ 1 0

0 0 1-μ

燅2

Cdydx (7 179)

利用Q,R,H代入式(7 169),可求出刚度矩阵为

K=RTQ-1H(QT)-1R具体计算从略。

75  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及混合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前面介绍的混合模型或杂交模型只是在单元水平上采用混合法,而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则

是在结构整体水平上采用混合法。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在理论上解决了两类不同区域(余能区、势能区)和两类不同单元(应力元、位移元)并存及其耦合和收敛问题,在实际应用上(如求解

含有应力集中的问题)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是巧妙地把应力元与位移元、奇异元与常规

元、解析解与数值解相结合,使每一种方法在各自的分区范围内发挥其长处,从而获得整体上

的最佳效果。混合分区变分原理构成了混合有限元法的基础,其特点是将弹性体划分为势能区单元和

余能区单元的混合分区体系,以势能区的节点位移和余能区的应力参数作为基本未知量,应用

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导出分区混合有限元法的基本方程,并用于求解上述混合型基本变量。应用混合分区变分原理:

Π=Πp(α)-Πc(β)+Hpc(α,β)= 驻值 (7 180)式中α是势能区的位移参数,β是余能区的应力参数,Πp 是势能区的总势能,Πc 是余能区的总

—131—

Page 13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余能,Hpc 是余能区和势能区交界面的附加能量。由驻值条件

Πα =

Πβ=烍

烎0

(7 181)

导出混合有限元法的基本方程,解出位移参数α和应力参数β。【例7 13】  混合分区变分原理应用实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混合有限元法分析。现以单边斜裂纹拉伸板为例,说明混合分区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要点。首先是将整

个结构划分为势能区和余能区(见图7 17)。

图7 17  单边斜裂弦拉伸板

余能区(c区)——— 裂纹尖端附近的区域。该区域采用一个以裂纹尖端为圆心,以R为半径

的圆形单元。这是一个内含裂纹的应力奇异元,以应力参数C和C′为基本未知量。

C= [c1 c2 … cm]T (7 182)

C′= [c1′ c2′ … cm′]T (7 183)式中C和C′分别是 Ⅰ 型和 Ⅱ 型裂纹应力场相应的应力函数中前m项的待定系数。

势能区(p区)——— 上述奇异元以外的区域。该区域采用有限个八节点位移型等参元,以节

点位移Δ为基本未知量

Δ= [u1 v1 u2 v2 … un vn]T (7 184)这里,n是势能区单元的节点总数。

基本变量C,C′和Δ将由混合分区变分原理能量泛函的驻值条件来确定。混合分区变分原

理的能量泛函如式(7 180)所列,其中

势能区的总势能Πp

Πp= 12ΔTKΔ-ΔTF (7 185)

式中K是势能区单元系统的总刚度矩阵,F是等效节点载荷列阵。余能区的总余能为Πc。余能区奇异元的应力采用应力函数的前m项

σ=σxσyτx

燅y

=FC+F′C′ (7 186)

式中F和F′分别为 Ⅰ 型和 Ⅱ 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形函数。—231—

Page 13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F= [F1 F2 … Fm] (7 187)

F′= [F1′ F2′ … Fm′] (7 188)

图7 18  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

在图7 18所示的坐标系中,Fk 和Fk′可表示为

Fk = 12kr( )R

k2-1

2-(-1)k-12[ ]kcos 12k-( )1 (π-θ)+12k-( )1cos 12k-( )3 (π-θ)  

2+(-1)k+12[ ]kcos 12k-( )1 (π-θ)-12k-( )1cos 12k-( )3 (π-θ)  

(-1)k+12[ ]ksin 12k-( )1 (π-θ)-  

12k-( )1sin 12k-( )3 (π-θ)

燅  

(7 189)

Fk′= 12kr( )R

k2-1

2+(-1)k-12[ ]ksin 12k-( )1 (π-θ)+12k-( )1sin 12k-( )3 (π-θ)  

2-(-1)k+12[ ]ksin 12k-( )1 (π-θ)-12k-( )1sin 12k-( )3 (π-θ)  

(-1)k-12[ ]kcos 12k-( )1 (π-θ)-  

12k-( )1cos 12k-( )3 (π-θ)

燅  

(7 190)

式中k=1,2,…,m。应力参数c1,c1′与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 的关系式为

KⅠ =c1 2π槡 R, KⅡ =c1′ 2π槡 R (7 191)余能区的总余能等于奇异元的余应变能,即

—331—

Page 13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c= 12CTVC+12

(C′)TV′C″ (7 192)

式中

V=ΩFTD-1FdΩ (7 193)

V′=Ω(F′)TD-1F′dΩ (7 194)

D-1 = 1E

1 -μ 0-μ 1 00 0 2(1+μ

燅)(7 195)

式中,E,μ分别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两区交界线上的附加能量Hpc

Hpc=∫ΓTiuids=∫Γ(Txu+Tyv)ds (7 196)

式中,Tx 和Ty 是余能区在交界线Γ上的边界力,u和v是势能区在交界线上的边界位移

TxT[ ]y=L(FC+F′C′) (7 197)

[]uv =NΔ (7 198)

式中,L是交界线Γ的方向余弦矩阵,Δ是交界线Γ上的节点位移列阵,N是形函数矩阵。因此

Hpc=CTHΔ+(C′)TH′Δ (7 199)其中

H=∫ΓFTLTNds (7 200)

H′=∫Γ(F′)TLTNds (7 201)

将式(7 185)、式(7 192)、式(7 199)代入式(7 180)中,得

           Π= 12ΔTKΔ-ΔTF-12C

TVC-

12(C′)TV′C′+CTHΔ+(C′)TH′Δ (7 202)

应用驻值条件δΠ =0,得

ΠC =

0, -VC+HΔ=0 (7 203a)

ΠC′=

0, -V′C′+H′Δ=0 (7 203b)

ΠΔ =

0, KΔ+HTC+(H′)TC′┄┄┄┄┄┄┄烅烄

烆烍烌

烎0=F (7 203c)

由式(7 203a)和式(7 203b)分别得到

C=V-1HΔ, C′= (V′)-1H′Δ (7 204)—431—

Page 14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将式(7 204)代入式(7 203c),得

KΔ+HTV-1HΔ+(H′)T(V′)-1H′Δ┄┄┄┄┄┄┄┄┄┄┄┄烅

烆烍烌

烎0=F (7 205)

由 此解出Δ。将解出的Δ代入式(7 204),解出C和C′,并由式(7 191)进一步求出应力强度因

子KⅠ,KⅡ。以上推导过程可参见参考文献[13]。

—531—

Page 14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第8章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变分原理基础

81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Lagrange法

大位移变形也称为有限变形。一般在研究弹性体的大位移变形时多采用Lagrange法。在

Lagrange法中,常利用变形前物体内一点的坐标,来决定该点在随后变形中的位置。本节首先

说明了大位移变形的应变、位移、应力之间的关系式及相关方程式的简要推导过程。将卡氏直角坐标xi(i=1,2,3)固定在空间,这个坐标值在变形过程中不改变,但随着各

点移动,坐标架的形状也发生改变。研究弹性体的变形,就是研究坐标架的变形。变形前弹性体

任 一点A0的位置可由坐标系原点O至该点的矢量r0(x1,x2,x3)表示。设卡氏直角坐标系的基

向量(单位矢量)为i1,i2,i3,则r0 可表示为

r0 =i1x1+i2x2+i3x3 =iλxλ (8 1)现假定A0 点变形后移至新的位置A点,并用r(x1,x2,x3)表示A点的位置矢量,过A0 点

的微小正六面体的三个正交边i1dx1,i2dx2,i3dx3 也均发生相应的变形,从而形成过A点的一

个新的平行六面体(注意一般不再是正六面体),平行六面体的三个边可分别由E1dx1,E2dx2,

E3dx3(E1,E2,E3 称为格向量(LatticeVector))给出,如图8 1所示。

图8 1  无限小平行六面体的几何图形及平衡

设A0A=u,u是位移向量,其可表示为

u=i1u1+i2u2+i3u3 =iλuλ (8 2)

—631—

Page 14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dr0 =r0xλdxλ =iλdxλ =δλμiμdxλ (8 3)

式中δλμ 称为Kronecker算子。

δλμ =1,  μ=λ0,  μ≠{ λ

(8 4)

又因为r=r0+u,有

dr= rxλdxλ =

xλ(r0+u)dxλ (8 5)

uxλdxλ =iμuμ,λdxλ (8 6)

式(8 6)中及本章中,(),λ 表示()对于xλ 的微分,即(),λ =()/xλ。将式(8 3)、式(8 6)代入式(8 5)中,得

dr= (δλμ+uμ,λ)iμdxλ =Eλdxλ (8 7)式中

Eλ = (δλμ+uμ,λ)iμ (8 8)且有

Eλμ =Eλ·Eμ =Eμλ (8 9)在大位移条件下,应变可定义为

eλμ =12(Eλμ-δλμ) (8 10)

式中

δλμ =δλk·δμk (8 11)将式(8 8)和式(8 9)代入式(8 10)中,可得应变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式

eλμ =12[uλ,μ+uμ,λ+uk,λuk,μ]=eμλ

为了以后需要,将上式改写为下面形式

eij = 12(ui,j+uj,i+uk,iuk,j)=eji (8 12)

式(8 12)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位移应变 位移关系式,展开成一般形式,为下面6个方程

exx =ux+12

u( )x

+ v( )x

+ w( )x[ ]2

eyy =vy+12

u( )y

+ v( )y

+ w( )y[ ]2

ezz =wz+12

u( )z

+ v( )z

+ w( )z[ ]2

2exy =vx+uy+

uxuy+

vxvy+

wxwy =

2eyx

2eyz =wy+vz+

uyuz+

vyvz+

wywz =

2ezy

2ezx =uz+wx+

uzux+

vzvx+

wzwx =

2e

烎xz

(8 13)

—731—

Page 14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下面导出平衡方程。作用在变形后六面体上的面力分别可写为

-σ1dx2dx3, σ1dx2dx3+ x1(σ1dx2dx3)dx1

-σ2dx3dx1, σ2dx3dx1+ x2(σ2dx3dx1)dx2

-σ3dx1dx2, σ3dx1dx2+ x3(σ3dx1dx2)dx3

作用在变形六面体内的体力为Pdx1dx2dx3。则变形六面体的力的平衡平衡方程式为

σλ,λ+P=0 (8 14)而σλ 沿三个格向量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

σλ1E1, σλ2E2, σλ3E3 (8 15)于是σλ 可写为

σλ =σλμEμ = (δμ,k+uk,μ)σλμik (8 16)

而体力也可以用其分量Pλ 表示为

P=Pλiλ (8 17)将式(8 16)和式(8 17)代入式(8 14)中,得

[(δμλ+uλ,μ)σkμ],k+Pλ =0 (8 18)为了以后使用方便,将上式改写为如下形式

[(δik +ui,k)σkj],j+Fi =0 (8 19)这里要注意的是,面积和体积都是对未变形的状态而言的。

外力已知的表面边界条件(在Sσ 上)可表示为

(δik +ui,k)σkjnj =Ti,  在Sσ 上 (8 20)显然,在式(8 19)和式(8 20)中,如果略去δik+ui,k 中之ui,k,则化简为小位移的平衡条件和

力的边界条件。位移已给的边界条件(在Su 上)可表示为

ui=ui,  在Su 上 (8 21)

82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最小位能原理

小位移变形的最小位能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大位移变形。大位移变形的最小位能原理与小

位移变形的最小位能原理相同,只是用平衡方程式(8 19)和表面外力边界条件式(8 20)两

式分别替代原方程中的平衡方程和力的边界条件即可。取最小位能泛函的一阶变分为

δΠⅠ =∫V Aeijδeij-Fiδu[ ]i dV-∫SσTiδuidS (8 22)

根据式(8 12),应变 位移关系为

      Aeijδeij = 12

Aeij

(δui,j+δuj,i+uk,iδuk,j+uk,jδuk,i)=

Aeij

(δui,j+uk,iδuk,j)=Aeij(δki+uk,i)δuk,j =

—831—

Page 14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Aeij

(δki+uk,i)δu[ ]k ,j- Aeij

(δk,i+uk,i[ ]),jδuk (8 23)

同时,利用格林公式,可以证明

∫V Aeij(δki+uk,i)δu[ ]k ,jdV =∫S

Aeij

(δki+uk,i)δuknjdS (8 24)

注 意到S=Sσ+Su,且在Su 上由于uk=uk,所以δuk=0,上述积分只有在Sσ 上有值。于是有

∫V Aeij(δki+uk,i)δu[ ]k ,jdV =∫Sσ

Aeij

(δki+uk,i)δuknjdS (8 25)

式(8 22)可以写为

          δΠⅠ =∫V -Aeij(δki+uk,i[ ]),j

-F{ }kδukdV+∫Sσ

Aeij

(δki+uk,i)nj-T[ ]kδu{ }k dS (8 26)

由泛函极值条件给出下面欧拉方程和边界条件为

Aeij

(δki+uk,i[ ]),j-Fk =0,  在V 内 (8 27)

Aeij

(δki+uk,i)nj-Tk =0,  在Sσ 上 (8 28)

将式(8 27)与式(8 19),式(8 28)与式(8 20)相比较,显然可知

Aeij

=σij (8 29)

式(8 29)为 应 力 应 变 关 系,故 由 最 小 位 能 原 理 泛 函ΠⅠ 的 极 值 条 件 可 以 得 到 平 衡 方 程

式(8 19)和力的边界条件式(8 20)。以下证明它是最小。将ui+δui 代入位能泛函

ΠⅠ(ui)=∫V[A(eij)-Fiui]dV-∫SσTiuidS

中可得

ΠⅠ(ui+δui)=ΠⅠ(ui)+δΠⅠ +δ2ΠⅠ

注意,这里的ui 是满足所有条件和方程的真解。根据式(8 22),有

δΠⅠ =0而

δ2ΠⅠ =∫V 2A

eijeklδeijδekldV =∫VδσijδeijdV (8 30)

对于线性物理关系,则有

σij =aijkleklδσij =aijklδekl

将上式代入式(8 30),有

δ2ΠⅠ =∫VaijklδeijδekldV ≥0 (8 31)

由应δσij 与应变δeij 所造成的应变能密度,一定为正值。而对于非线性的物理关系,一般材料的

应力 应变关系可以使得

—931—

Page 14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2Aeijekl

δeijδekl ≥0 (8 32)

所以δ2ΠⅠ 也是正值,这就证明了在极值函数ui 时

ΠⅠ(ui+δui)≥ΠⅠ(u1) (8 33)于是,大位移弹性理论的最小位能原理便得到了证明。

最小位能原理可叙述为:在满足大位移应变关系式(8 12)

和边界条件中位移已给定的条

件式(8 21)的所有容许的ui 和eij 中,实际的ui 和eij必使弹性体的总位能

ΠⅠ =∫V[A(eij)-Fiui]dV-∫SσTiuidS (8 34)

为最小值

。这里的应力 应变关系应用式(8 29)。这一原理与线性的最小位能原理相似,其差别只

是采用了非线性的应变 位移关系而已。

83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余能驻值定理

余能原理在大位移变形弹性体中并不存在着极小值原理,而存在有余能驻值定理。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余能原理可叙述为:在满足大位移变形的平衡方程式(8 19)

及边

界外力已给的边界条件式(8 20)的所有容许的σij,ui中,实际的应力σij 及位移ui

必使弹性体

的泛函

ΠⅡ =∫V B(σij)+12uk,iuk,jσi[ ]j dV-∫Suui(δik +ui,k)σkjnjdS (8 35)

为驻值

。B(σij)为余能密度,它满足

B(σij)=eijσij-A(eij)

Bσij

=ei烍烌

烎j

(8 36)

注意到该原理属于两变量变分原理,原因是应力分量和位移是耦合的,不能再单纯地用应力分

量表达了。下面将证明,使式(8 35)的泛函ΠⅡ 为驻值的σij 和ui,必将满足边界位移式(8 21)。在

证明中,我们引用了应力 应变关系式(8 36)中的第二个式子,和应变 位移关系式(8 21)。对ΠⅡ 的变分式为

δΠⅡ =∫V Bσijδσij+12uk,iuk,jδσij+uk,iδuk,jσi( )j dV-∫Suuiδ[(δik +ui,k)σkj]njdS

(8 37)利用了式(8 36)中的第二式及式(8 12)以后

Bσijδσij+12uk,iuk,jδσij =

12(ui,j+uj,i+2uk,iuk,j)δσij =uk,i(δkj+uk,j)δσij (8 38)

而且,因为δkj 为一常数,所以式(8 37)第三项可化为

uk,iσijδuk,j =uk,iσijδ(δkj+uk,j) (8 39)所以,有

      Bσijδσij+12uk,iuk,jδσij+uk,iσijδuk,j =uk,iδ

[σij(δkj+uk,j)]=

—041—

Page 14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ukδ[σij(δkj+uk,j)]},i-ukδ[σij(δkj+uk,j)],i (8 40)式(8 40)中,将等号右侧第一项利用格林公式化简后的形式如

∫V{ukδ[σij(δkj+uk,j)]},idV =∫Sukδ[σij(δkj+uk,j)]nidS

将上式代入式(8 40)后,δΠⅡ 可进一步化简为

     δΠⅡ =-∫Vukδ[(δkj+uk,j)σij],idV+∫Sukδ[σij(δkj+uk,j)]nidS-

∫Suukδ[σij(δkj+uk,j)]nidS (8 41)

因为自变函数uk,σij 满足平衡方程式(8 19),而且Fi 为不变的,故只有

δ[σij(δkj+uk,j)],i =0,  在V 内 (8 42)另外,因为在Sσ 边界上,满足外力已知条件式(8 20),所以只有

δ[σij(δkj+uk,j)],i =0,  在Sσ 内 (8 43)因为S=Sσ+Su,将式(8 42),式(8 43)代入式(8 41),式(8 41)可化为

δΠⅡ =-∫Su

(uk-uk)δ[σij(δkj+uk,j)]nidS (8 44)

根据驻值条件δΠⅡ =0,给出

uk-uk =0 (8 45)式(8 45)就是式(8 21),也就是我们所要证明的。于是以上余能驻值定理就得到了证明。十

分明显,当uk 是小位移时,从式(8 35)中略去高级小量,即是第5章的小位移最小余能原理。以上证明可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弹性体。

84  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广义变分原理

我们也可以仿照小位移线性弹性理论,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导出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

的有关的广义变分原理。最小位能原理(见8.2节)泛函中的ui,eij 必须满足应变 位移关系式(8 12)和边界位

移已知的条件式(8 21)。设λij 和μi 为拉格朗日乘子,于是,可导出无条件广义变分泛函为

     ΠⅠ =∫V[A(eij)-Fiui]dV-∫Sσ

TiuidS+

∫V eij-12(ui,j+uj,i+uk,juk,i[ ])λijdV+∫Su

(ui-ui)μidS (8 46)

把eij,ui,λij,μi 当作独立变量进行变分,得

     δΠⅠ =∫V A

eij+λi( )jδeij+ eij-12(ui,j+uj,i+uk,iuk,j[ ])δλij{ -

(δki+uk,i)λijδuk,j-Fiδu}i dV-∫SσTiδuidS+∫Su

(ui-ui)δμidS+∫SuμiδuidS (8 47)

其中,利用应力 应变关系式(8 29),有

Aeij

+λij =σij+λij (8 48)

—141—

Page 14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其次,利用格林公式

-∫V(δki+uk,i)λijδuk,jdV =∫V[(δki+uk,i)λij],jδukdV-∫S(δki+uk,i)λijnjδukdS

(8 49)式中nj 为表面外向法线单位矢量。把式(8 48),(8 49)代入式(8 47)得

     δΠⅠ =∫V (σij+λij)δeij+ eij-12(ui,j+uj,i+uk,iuk,j)δλi[ ]{ }j dV+

∫V{[(σki+uk,i)λij],j-Fk}δukdV-∫Su

(ui-ui)δμidS-∫Sσ

[(δki+uk,i)λijnj+Ti]δukdS-

∫Su

[(δki+uk,i)λijnj-μi]δukdS=0 (8 50)

因为δeij,δλij,δμk,δμi 都是独立变分,由上式可得

σij+λij =0, 在V 内 (8 51a)

eij-12(ui,j+uj,i+uk,iuk,j)=0, 在V 内 (8 51b)

[(δki+uk,i)λij],j-Fk =0, 在V 内 (8 51c)

ui=ui =0, 在Su 内 (8 51d)

(δki+uk,i)λijnj+Ti =0, 在Sσ 内 (8 51e)(δki+uk,i)λijnj-μi =0, 在Su 内 (8 51f)

式(8 51a)~ 式(8 51f)给出了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λij 及μi,即

λij =-σij, μi =-(δki+uk,i)σijnj (8 52)其余各式满足应变 位移关系式(8 51b),平衡方程式(8 51c),位移已给定的边界条件式

(8 51d)和外力已给定的边界条件式(8 51e),即满足了式(8 12)、式(8 19)、式(8 20)和

式(8 21),推导过程中我们只引用了物理关系式(8 29)。将式(8 52)代入式(8 46),即得到广义变分原理的泛函。于是,可得

变分原理 Ⅰ(基于最小位能原理导出的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完全广义变分原理)满足式(8 12)、式(8 19)、式(8 20)和式(8 21)的解σij,eij,ui 必使下述泛函Π

     ΠⅠ =∫V A(eij)- eij-12(ui,j+uj,i+uk,iuk,j[ ])σij-Fiu{ }i dV-∫SσTiuidS-∫Su

(ui-ui)(δik +ui,k)σijnjdS (8 53)

取驻值。变分原理 Ⅱ(基于余能驻值原理导出的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完全广义变分原理)满足式(8 12)、式(8 19)、式(8 20)和式(8 21)的解ui,eij,σij 必使下述泛函Π

     ΠⅡ =∫V B(σij)+12uk,iuk,jσij+[(δij+ui,j)σjk],kui+Fiu{ }i dV-∫Sσ

[(δij+ui,j)σjknk-Ti]uidS-∫Su

(δij+ui,j)σjknkuidS (8 54)

取驻值。式(8 54)的证明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上式的泛函是在式(8 35)的泛函基础上增加由

—241—

Page 14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拉格朗日乘子组成的附加部分而形成下面的泛函

     ΠⅡ =∫V B(σij)+12uk,iuk,jσi[ ]j dV-∫Su

ui(δij+ui,j)σjknkdS+

∫V{[(δij+ui,j)σjk],k+Fi}λidV+∫Sσ

[(δij+ui,j)σjknk-Ti]μidS (8 55)

对式(8 55)中的σij,ui,λij,μi 取变分

     δΠⅡ =∫V B

(σij)σij

δσij+12uk,iuk,jδσij+uk,iσijδuk,[ ]j dV-

∫Suuiδ[(δij+ui,j)σjk]nkdS+∫V{[(δij+ui,j)σjk],k+Fi}δλidV+∫Vλδ[(δij+ui,j)σjk],kdV+∫Sσ

[(δij+ui,j)σjknk-Ti]δμidS+

∫Sσμiδ[(δij+ui,j)σij]nkdS (8 56)

上式等号右边第四个积分,利用分部积分可化为下式

     ∫Vλiδ[(δij+ui,j)σjk],kdV =∫Sλiδ[(δij+ui,j)σjk]nkdS-∫Vλi,kδσjkdV-∫Sλiδ(σijuk,j)njdS+∫Vλiδ(σijuk,j),jdV (8 57)

式(8 56)等号右边第一个积分中的第三项利用分部积分,可化为

        ∫Vuk,iσijδuk,jdV =∫Sukδ(σijuk,j)njdS-

∫Vukδ[uk,jσij],idV-∫Vuk,iuk,jδσijdV (8 58)

将式(8 57)和式(8 58)代入式(8 56),经过整理可得

   δΠⅡ =∫V eij-12(λi,j+λj,i+uk,iuk,j[ ])δσijdV+

∫Sσ

(λi+μi)δ[(δij+ui,j)σjk]nkdS+∫Sk

(λi-ui)δ[(δij+ui,j)σjk]nkdS+

∫Sσ

[(δij+ui,j)σjknk-Ti]δμidS-∫S(ui-λi)δ(σijuk,j)njdS+

∫V{[(δij+ui,j)σjk],k+Fi}δλidV+∫V(λi-ui)δ(σij-uk,j),jdV (8 59)

取δΠⅡ =0,因为σij,ui,μi,λi 都是独立函数,相应的变分也独立,故由式(8 59)为零的条件,

并且由式中的第1,6,4项,可得

eij-12(ui,j+uj,i+uk,iuk,j)=0,  在V 内 (8 60a)

[(δij+ui,j)σjk],k+Fi =0 (8 60b)

(δij+ui,j)σjknk-Ti =0 (8 60c)由式(8 59)中的第2项,第5项及第7项可知,拉格朗日乘子为位移,即

λi =-μi,  在Sσ 上 (8 61)

λi =ui,  在V 内和S上 (8 62)

式(8 59)中的第3项 给 出 了 位 移 给 定 边 界 条 件λi =ui,而 式(8 60a)、式(8 60b)和 式

—341—

Page 14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8 60c)分别得到应变 位移关系,平衡方程和力给定的边界条件。显然,以上为无条件的完

全变分原理,问题证毕。将式(8 61)、式(8 62)代入式(8 55),即可求得泛函式(8 54)。现在让我们证明大位移问题两个广义变分原理的等同性。从式(8 53)、式(8 54)可得

     ΠⅠ +Π

Ⅱ =∫V{(ui,j+uk,iuk,j)σij+[(δij+ui,j)σik],kui}dV-∫Sσ+Su

[(δij+ui,j)σjknk]uidS=

∫V[(δij+ui,j)σkjui],kdV-∫S[(δij+ui,j)σjknk]uidS (8 63)

利用格林公式,式(8 63)等号右边第一个积分可化为

∫V[(δij+ui,j)σkjui],kdV =∫S[(δij+ui,j)σjknk]uidS

所以ΠⅠ +Π

Ⅱ =0,这只是形式上的差别,实质上是解决相同物理问题的两个相同的泛函(只

差一个符号)。所以,对完全的广义的变分原理来说,基于位能和基于余能的广义变分原理,因

为其满足等同原理,使得两者无本质上的差别,这一概念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将两种形式的泛

函统称为广义变分原理泛函,而在形式上可指明以“位能形式”和以“余能形式”表示而已。利用了式(8 36)的第一式后,我们可以分别从Π

Ⅰ 导出ΠⅠ ,从Π

Ⅱ 导出ΠⅡ ,即

     ΠⅠ =∫V -B(σij)+12(ui,j+uj,i+uk,iuk,j)σij-Fiu[ ]i dV-∫SσTiuidS-∫Su

(ui-ui)(δik +ui,k)σkjnjdS (8 64)

     ΠⅡ =∫V eijσij-A(eij)+12uk,iuk,jσij+[(δij+ui,j)σjk],kui+Fiu{ }i dV-∫Sσ

[(δij+ui,j)σjknk-Ti]uidS-∫Su

(δij+ui,j)σjknkuidS (8 65)

以上四个广义泛函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ΠⅠ 和Π

Ⅱ 是以位能形式(A(eij))表示的,而

ΠⅡ 和Π

Ⅰ 是以余能形式(B(σij))表示的。前者独立变量为ui,eij,σij 而后者独立变量为ui,σij。

85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的不完全的广义变分原理

大位移变形弹性理论也存在各种不同的不完全的广义变分原理,它们的泛函都可以通过

拉格朗日乘子法来完成,也可以给广义位能原理和余能原理中追加变分条件来完成。

一、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不完全广义位能变分原理

变分原理ⅠA:在满足给定位移的边界条件式(8 21)的所有容许的ui,eij,σij 中,实际的

ui,eij,σij 必使下列广义泛函取驻值。

ΠⅠA =∫V A(eij)- eij-12(ui,j+uj,i+uk,iuk,j[ ])σij-Fiu{ }i dV-∫SσTiuidS

(8 66)证明   泛函对自变量之一ui,只要求其满足位移边界,即ui=ui(在Su 上),显然

δui=0,  在Su 上 (8 67)

—441—

Page 15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现在用拉格朗日乘子λij 将应变 位移关系引入泛函,于是形成以下泛函

ΠⅠA =∫V[A(eij-Fiui)]dV-∫SσTiuidS+∫V eij-12(ui,j+uj,i+uk,iuk,j[ ])λijdV

(8 68)ΠⅠA 的变分为

         δΠⅠA =∫V A(eij)eij

δeij-Fiδu[ ]i dV-∫SσTiδuidS+

∫V eij-12(ui,j+uj,i+uk,iuk,j[ ])δλijdV+

∫Vλij[δeij-(δuij+uk,iδuk,j)]dV引用式(8 29)将上式化为

         δΠⅠA =∫V(σijδeij-Fiδui)dV-∫SσTiδuidS+

∫V eij-12(ui,j+uj,i+uk,iuk,j[ ])δλijdV+∫VλijδeijdV-∫Vλij(δki+uk,i)δuk,jdV (8 69)

式(8 69)等号右边最后一项利用格林公式又可以化为

-∫Vλij(δki+uk,i)δuk,jdV =-∫Sσij(δki+uk,i)njδukdS+∫V[λij(δki+uk,i)],jδukdV

(8 70)式(8 70)式 等 号 右 侧 第 一 个 积 分 为 周 边S积 分,而S=Sσ+Su。引 用 式(8 67),显 然

式(8 70)可写为

-∫Vλij(δki+uk,i)δuk,jdV =-∫Sσλij(δki+uk,i)δukdS+∫V[λij(δki+uk,i)],jδukdV

(8 71)把式(8 71)代入式(8 69)中,经过整理后可得

     δΠⅠA =∫V(σij+λij)δeijdV-∫V{-[(δki+uk,i)λij],j+Fi}δuidV-∫Sσ

[λij(δki+uk,i)+Ti]δukdS+

∫V eij-12(ui,j+uj,i+uk,iuk,j[ ])δλijdV (8 72)

根据δΠⅠA =0的条件,且δui,δeij,δλij 都是独立变分,所以得

σij+λij =0,  即λij =-σij,     在V 内 (8 73a)[(δki+uk,i)σij],j+Fi =0, 在V 内 (8 73b)

(δki+uk,i)σijnj =Ti, 在Sσ 内 (8 73c)

eij = 12(ui,j+uj,i+uk,iuk,j)=0, 在V 内 (8 73d)

式(8 73b)、式(8 73c)和式(8 73d)中均引用了式(8 73a)的结果。显然式(8 73a)表示

λij =-σij,式(8 73b)为 平 衡 方 程,式(8 73c)为 在 给 定 力 的 边 界 上 力 的 边 界 条 件,式

(8 73d)为应变 位移关系式。于是证明了变分原理IA的不完全变分原理。将式(8 73a)得

—541—

Page 15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到的λij =-σij 代入式(8 68)即得到式(8 66)。列举下面几个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不作证明。变分原理 ⅠB:在满足大位移应变关系式(8 12)的所有容许的ui,eij,σij 中,实际的ui,

eij,σij 必使下列广义泛函取驻值。

ΠⅠB =∫V[A(eij-Fiui)]dV-∫SσTiuidS-∫Su

(ui-ui)(δij+ui,j)σjknkdS(8 74)

变分原理 ⅠC:在满足位移边界中的一个给定位移边界如u1-u1 =0的所有容许的ui,

eij,σij 须使下列广义泛函取驻值。

     ΠⅠC =∫V A(eij)- eij-12(ui,j+uj,i+uk,iuk,j[ ])σij-Fiu{ }i dV-∫SσTiuidS-∫Su

(u2-u2)(δ2i+u2,i)σiknkdS-

∫Su

(u3-u3)(δ3i+u3,i)σiknkdS (8 75)

变分原理 ⅠD:在满足一个应变 位移关系式如2e11 =2u1,1+uk,1uk,1 的所有容许的ui,

eij,σij 中,实际的ui,eij,σij 必使下列广义泛函取驻值。

        ΠⅠD =∫V A(eij)- eij-12(ui,j+uj,i+uk,iuk,j[ ])σij{ +

e11-12(2u1,1+uk,1uk,1[ ])σ11-Fiu }i dV-

∫SσTiuidS-∫Su

(ui-ui)(δki+uk,i)σijnjdS (8 76)

还有的不完全广义变分原理满足一部分应变 位移关系式或满足一部分已知的位移边

界条件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二、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不完全广义余能变分原理

变分原理 ⅡA:在满足边界外力已知的条件式(8 20)的所有容许的ui,σij 中,实际的ui,

σij 必使下列广义泛函取驻值。

     ΠⅡA =∫V B(σij)+12uk,iuk,jσij+[(δik +ui,k)σkj],jui+Fiu{ }i dV-∫Su

(δik +ui,k)σkjnjuidS (8 77)

证明   因为ui,σij 满足力的边界(δik +ui,k)σkjnj =Ti(在Sσ 上),所以有

δ[(δik +ui,k)σkj]nj =0 (8 78)首先,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将平衡方程式(8 19)作为约束方程,用拉格朗日乘子将其引

入到原有的余能泛函式(8 35)中,组成如下的泛函

      ΠⅡA① =∫V B(σij)+12uk,iuk,jσi[ ]j dV-∫Su

(δik +ui,k)σkjnjuidS+

① 该式编者作了修改,与原著有别(增加了12uk,iuk,jσij

项)。式(8 86)与此类同。

—641—

Page 15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V{[(δik +ui,k)σij],j+Fi}λidV (8 79)

式(8 79)的变分为

     δΠⅡA =∫V B(σij)σij

δσij+12uk,iuk,jδσij+uk,iσijδuk,[ ]j dV-

∫Suδ[(δik +ui,k)σkj]njuidS+∫V{[(δik +ui,k)σkj],j+Fi}δλidV+∫Vδ[(δik +ui,k)σkj],jλidV (8 80)

利用格林公式,上式等号右侧第一个积分中的第三项和最后一个积分可化为

     ∫Vuk,jσijδuk,idV =∫Sukδ(σijuk,i)njdS-∫Vukδ(uk,iσij),jdV-

∫Vuk,iuk,jδσijdV (8 81)

     ∫Vλiδ[(δik +ui,k)σkj],jdV =∫Sλiδ[(δik +ui,k)σkj]njdS-∫Vλi,jδσkjdV-∫Sλiδ(ui,kσkj)njdS+∫Vλiδ(ui,kσkj),jdV (8 82)

将式(8 81)、式(8 82)代入式(8 80),并利用式(8 78)和式(8 36)的第二式,将其经过整

理并移项后,可得

     δΠⅡA =∫V eij-12(λi,j+λj,i+uk,iuk,j[ ])δσijdV+

∫Su

(λi-ui)δ[(δik +ui,k)σij]njdS+∫S(ui-λi)δ(ui,kσkj)njdS+

∫V(λi-ui)δ(uk,iσkj),jdV+∫V{[(δik +ui,k)σkj],j+Fi}δλidV (8 83)

上式等号右侧第一个积分是由

∫V eij-12(2λi,j+uk,iuk,j[ ])δσijdV =∫V eij-12(λi,j+λj,i+uk,iuk,j[ ])δσijdV(8 84)

得到。根据式(8 83),当δΠⅡA =0时,δui,δσij,δλi 都是独立变分,所以,得

eij-12(λi,j+λj,i+uk,iuk,j)=0,   在V 内 (8 85a)

λi-ui =0, 在Su 上 (8 85b)

ui-λi =0, 在S上 (8 85c)

λi-ui =0, 在V 内 (8 85d)

[(δik +ui,k)σkj],j+Fi =0, 在V 内 (8 85e)式(8 85c)和式(8 85d)给出了拉格朗日乘子代表位移,式(8 85a)是应变 位移关系式,式(8 85e)为平衡方程,式(8 85b)为位移给定的边界条件。将式(8 85c)和式(8 85d)代入

式(8 79),即得到式(8 77)。因此,ΠⅡA 的泛函得到证明。

变 分原理ⅡB:在满足平衡方程式(8 19)的所有容许的ui,σij 中,实际的ui,σij 必使下列

广义泛函取驻值。

—741—

Page 15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ⅡB① =∫V B(σij+12uk,iuk,jσij[ ])dV-∫Sσ

[(δik +ui,k)σkjnj-Ti]uidS-

∫Su

(δik +ui,k)σkjnjuidS (8 86)

证明上式并不困难,我们可以取拉格朗日乘子 ,将给定力的边界条件作为约束条件,组成

新的泛函如下

     ΠⅡB =∫V B(σij)+12uk,iuk,jσi[ ]j dV+∫Sσ

[(δik +ui,k)σkjnj-Ti]λidS-

∫Su

(δik +ui,k)σkjnjuidS (8 87)

对式(8 87)取变分

     δΠⅡB =∫V Bσi( )j δσij+12uk,iuk,jδσij+uk,iδuk,jσi[ ]j dV-

∫Suuiδ[(δik +ui,k)σkj]njdS+∫Sσ

[(δik +ui,k)σkjnj-Ti]δλidS+

∫Sσλiδ[(δik +ui,k)σkj]njdS (8 88)

式(8 88)等号右侧最后一个积分可以化为

       ∫Sσλiδ[(δik +ui,k)σkj]njdS=∫S

λiδ[(δik +ui,k)σkj]njdS-

∫Suλiδ[(δik +ui,k)σkj]njdS (8 89)

式(8 89)等号右侧第一个积分又可化为

       ∫Sλiδ[(δik +ui,k)σkj]njdS=∫Vλi,jδ[(δik +ui,k)σkj]dV+

∫Vλi[δ(δik +ui,k)σkj],jdV (8 90)

因为ui,σij,λi 满足平衡方程[(δik +ui,k)σkj],j+Fi =0的条件,所以

δ[(δik +ui,k)σkj],j =0 (8 91)根据上式,则式(8 90)可化为

       ∫Sλiδ[(δik +ui,k)σkj]njdS=∫Vλi,jδ[(δik +ui,k)σkj]dV =

∫Vλi,jδσijdV+∫Sλiδ(ui,kσkj)njdS-

∫Vλiδ(ui,kσkj),jdV (8 92)

而式(8 88)等号右侧第一个积分中的末项,又可以化为

       ∫Vuk,iδuk,jσijdV =∫Sukδ(σijuk,j)njdS-

∫Vukδ(uk,jσij),idV-∫Vuk,iuk,jδσijdV (8 93)

把式(8 92)代入式(8 89),再与式(8 93)一起代入式(8 88),并引用式(8 36)的第二式,经过整理后,可化为

      δΠⅡB =∫V eij-12(λi,j+λj,i+uk,iuk,j[ ])δσijdV-—841—

Page 15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Su

(λi+ui)δ[(δik +ui,k)σkj]njdS+

∫Sσ

[(δik +ui,k)σkjnj-Ti]δλidS+

∫S(λi+ui)δ[ui,kσkj]njdS-∫V(λi+ui)δ[ui,kσkj],jdV (8 94)

当取δΠⅡB =0时,因为δui,δσij,δλi 都是独立变分,故有

eij-12(λij+λj,i+uk,iuk,j)=0,   在V 内 (8 95a)

(δik +ui,k)σkjnj-Ti =0, 在Sσ 上 (8 95b)

ui+λi =0, 在S上 (8 95c)

λi+ui =0, 在V 内 (8 95d)

λi+ui =0, 在Su 上 (8 95e)显然,式(8 95a)和式(8 95b)分 别 表 示 应 变 位 移 关 系 和 力 给 定 的 力 的 边 界 条 件;

式(8 95c)和式(8 95d)表示乘子λi 等于负的位移;式(8 95e)表示位移给定的位移边界条

件。现在将式(8 95c)和式(8 95d)代入式(8 87)中,即可得到式(8 86)。以上问题已得到

证明。变分原理 ⅡC:在满足一个外力已知的条件如(δ1k+u1,k)σkjnj =T1 的所有容许的ui,σij

中,实际的ui,σij 必使下列广义泛函取驻值。

     ΠⅡC =∫V B(σij)+12uk,iuk,jσij+[(δik +ui,k)σkj],jui-Fiu{ }i dV-∫Sσ

[(δ2k+u2,k)σkjnj-T2]u2dS-∫Sσ

[(δ3k+u3,k)σkjnj-T3]u3dS-

∫Su

(δik +ui,k)σkjnjuidS (8 96)

变 分原理ⅡD:在满足一个平衡方程如[(δ1k+u1,k)σkj],j+F1=0的所有容许的ui,σij 条

件下,实际的ui,σij 必使下列泛函取驻值。

     ΠⅡD =∫V B(σij)+12uk,iuk,jσij+[(δ2i+u2,i)σik],ku2{ +

[(δ3i+u3,i)σik],ku3+F2u2+F3u }3 dV-∫Sσ

[(δik +ui,k)σkjnj-Ti]uidS-∫Su

(δik +ui,k)σkjnjuidS (8 97)

还有其他情形的不完全广义余能泛函,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除了上述的变分泛函外,尚有大位移变形非线性弹性理论的分区完全或不完全广义变分

原理,其实质上与小位移情形有些类似,同样这里也是由非线性应变 位移关系引起的某些

物理量之变化。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介绍,需要时可参阅文献[1]第8章的有关内容。

86  弹性动力学问题的变分原理

对 于弹性体动力学问题,所有位移ui,应变eij 和应力σij,都是空间坐标xi(i=1,2,3)和时

间坐标t的函数,即

—941—

Page 15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ui=ui(x1,x2,x3,t)

eij =eij(x1,x2,x3,t)

σij =σij(x1,x2,x3,t烍烌

烎)(8 98)

而体积力Fi 一般也可以是时间坐标t的函数,即

Fi=Fi(x1,x2,x3,t) (8 99)

物体的单元体积dV在运动时,除了受体积力FidV的作用外,还受到惯性力-ρ(d2ui/dt2)的作

用,其中ρ=ρ(x1,x2,x3,t)为物体的密度。对于弹性体的平衡方程式(5 1)或式(8 19)应该改写为动力方程

小位移时, σij,j+Fi-ρd2uidt2 =0

(8 100)

大位移时, [(δik +ui,k)σkj],j+Fi-ρd2uidt2 =0

(8 101)

其他关系不变,如:

1小位移问题

(1)应变 位移关系为

eij = 12(ui,j+uj,i) (8 102)

(2)应力 应变关系为

Aeij

=σij (8 103)

σij =aijklekl  (各向异性) (8 104)

σij =λekkδij+2μeij (8 105)或用应力表示应变

Bσij

=eij (8 106)

eij =bijklσkl (8 107)

eij =1+νE σij-νEσkkδij

(8 108)

(3)边界条件

σijnj =Ti,  在Sσ 上 (8 109)

ui=ui, 在Su 上 (8 110)

2大位移问题

(1)应变 位移关系式

eij = 12(ui,j+uj,i+uk,iuk,j) (8 111)

(2)应力 应变关系与小位移时相同。(3)边界条件为

(δik +ui,k)σkjnj =Ti,  在Sσ 上 (8 112)

ui=ui, 在Su 上 (8 113)在动力学问题中,还必须知道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移和速度,才能使解惟一地确定,这个

—051—

Page 15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条件就是动力学问题的初始条件。一般,把已知初始值的时间取为t=0,则初始条件可表示为

在t=0时: ui=ui0, uit =ui=ui0 (8 114)

式中ui0,ui0 是已知的x,y,z的函数。如果把一个系统看做是能量守恒系统,则其位能泛函可以表示为

U =∫V[A(eij)-Fiui]dV-∫SσTiuidS (8 115)

动能应该是

T= 12∫Vρ duid( )t duid( )t dV (8 116)

作用量为

L=T-U =∫V 12ρduid( )t duid( )t -A(eij)+Fiu[ ]i dV+∫Sσ

TiuidS (8 117)

它也被称为拉格朗日函数。最小作用量定理要求

δΠ =0, Π=∫t2

t1Ldt (8 118)

这里的ui 在t=t1 和t=t2 两个积分限假定是已给定的,即在t=t1 时, ui=ui1  或  δui(t1)=0在t=t2 时, ui=ui2  或  δui(t2)= }0 (8 119)

所以,弹性动力学的哈密顿(Hamilton)原理为:在边界Su 上满足给定边界位移式(8 110)

式(8 113),在V内满足应变 位移关系式(8 102)和式(8 111),在t=t1 和t=t2

时满足

限定条件式(8 119)的条件下,

使泛函

Π=∫t2

t1∫V12ρduid( )t dui

d( )t -A(eij)+Fiu[ ]i dV+∫SσTiuid{ }S dt (8 120)

为极值的ui 必导出问题的正确解。即必可导出满足动力学方程的式(8 100)或式(8 101)

边界外力已知的条件式(8 109)和式(8 112)的ui

Π的变分极值给出

∫t2

t1δT-∫VσijδeijdV+∫VFiδuidV+∫Sσ

Tiδuid{ }S dt (8 121)

式(8 121)也称为弹性动力学的虚功原理。现在让我们考虑问题的一个近似解。设

ui=ui(x1,x1,x3;q1,q2,…,qn,t) (8 122)式中q1,q2,…,qn 为时间函数,也称为广义坐标。而且不论q1,q2,…,qn 是多少,ui 一定满足Su上的位移已给定的边界条件。从式(8 122),我们得到

ui=duidt =∑n

k=1

uiqkqk+uit

(8 123)

δui=∑n

k=1

uiqiδqk

(8 124)

将式(8 123)和式(8 124)代入式(8 116)和A(eij)中,我们就可以用qk 和qk 来表示拉格

朗日函数为

L =T-∫VA(eij)dV (8 125)

—151—

Page 15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对L 取

      ∫t2

t1δLdt=∫

t2

t1∑n

k=1

qkδqk+L

qkδq( )[ ]k dt=

∑t2

t1

qkδqkt2

t1-∫

t2

t1∑n

k=1

ddtL

q( )k-L

q[ ]kδqkdt=

-∫t2

t1∑n

k=1

ddtL

q( )k-L

q[ ]kδqkdt (8 126)

这里我们已经使用了积分限定条件式(8 119),即

δqk(t1)=δqk(t2)=0  (k=1,2,…,n) (8 127)如果引进广义力Qk,并定义广义力Qk 为

∫VFiδuidV+∫SσTiδuidS=∑

k=1Qkδqk (8 128)

由式(8 128),可以得到

∑n

k=1∫VFiuiqkdV+∫Sσ

TiuiqkdS-Q{ }kδqk =0 (8 129)

因为δqk 都是独立的,因此有

Qk =∫VFiuiqkdV+∫SσTiuiqk

dS (8 130)

将式(8 126)和式(8 128)代入式(8 121),得

∫t2

t1∑n

k=1

ddtL

q( )k-L

qk -Q[ ]kδqkdt=0 (8 131)

根据变分预备定理,可以得到n个独立的弹性体拉格朗日运动学方程为

ddtL

q( )k-L

qk -Qk =0  (k=1,2,…,n) (8 132)

这个关系式适用于大位移理论和小位移理论,它是研究颤振的基本动力学方程式。式(8 120)的 泛 函 是 在 已 给 定 边 界 位 移ui =ui 和 应 力 应 变 关 系 式(8 102)或

式(8 111)条件下的变分原理。显然,这是有条件的变分原理。如果利用了拉格朗日乘子后,通过变分,也可以化为弹性动力学广义变分原理:在t=t1 和t=t2 时,ui 是已给的条件下,

性体动力学的ui,eij,σij 的正确解,

必使泛函

         Π=∫t2

t1∫V12ρduidtduidt-A

(eij)+Fiu[ ]i{ +

σij eij-12(ui,j+uj,i+uk,iuk,j[ ])dV+

∫SσTiuidS+∫Su

(δik +ui,k)σkjnj(ui-ui)d }S dt (8 133)

为驻值。或:在t=t1 和t=t2 时,ui 是已给的条件下,使式(8 133)

中的广义泛函达到驻值的

ui,eij,σij 必满足:① 动力学方程式(8 101);② 应力 应变关系式(8 103);③

应变 位移

关系式(8 111)和有关边界条件式(8 112)和式(8 113

)。若略去式(8 133)中的非线性项,即可简化为小位移变形动力学的泛函。需要指出的是,哈密顿原理族不是考虑弹性体动力学的初值问题,而是考虑时间上的边值

问题,即不用初始条件式(8 114),而用边值条件(限定条件)式(8 119)。可以说,哈密顿原理

—251—

Page 15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族关心的是对t瞬间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推导,而对初始条件并未作严格的考虑。从这个意

义上说,在哈密顿原理及其有关的变分原理中,没有一个能完整地定义弹性体动力学问题。工程中的动力学问题常常不是哈密顿原理中考虑的问题。因此哈密顿原理很难直接用于

具体的工程问题,其主要的用途在于推导运动方程和其他理论方面的应用。哈密顿原理和虚功原理常常被用到涉及动力响应问题的有限元素法的数学公式推导中。

把所研究的弹性体划分为若干个有限元素的集合体,并应用哈密顿原理求得一组线性代数方

程,这组方程表示成矩阵形式如下:

M̈q+Cq+Kq=F (8 134)式中M,C和K 分 别 是 质 量、阻 尼 和 刚 度 矩 阵,q是 结 点 位 移 向 量,F 是 外 载 荷 向 量。方 程

式(8 134)可以用模态叠加法或逐步积分法求解。详细内容可查阅有关文献。弹性动力学问题的其他变分原理,可进一步参阅文献[2,3,4]的相关内容。

—351—

Page 15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第9章   塑性力学变分原理简介

91  塑性力学形变理论的变分原理

形变理论的特点是认为塑性体在瞬间,如果应变已知,则应力的决定是惟一的。但是反过

来,应力已知,应变的决定则可以是惟一的,也可以是不惟一的。例如,我们可以惟一的用应变

决定应力

σij =σij(ekl) (9 1)但是,其逆关系可能是惟一的,也可能不是惟一的。

本章的变分原理推导,将只限于在加载过程中有不变的应力 应变关系,这就是说,只限

于单向加载的形变理论。因此,除材料服从屈服条件的限制以外,这种理论与第8章讨论的非

线性弹性理论没有什么区别。此外,我们还将本章的问题限定于小位移的范围。这样,我们讨论的全量的塑性形变理论的问题为

(1)平衡方程

σij+Fi =0,   在V 内 (9 2)(2)应变 位移关系

eij = 12(ui,j+uj,i),  在V 内 (9 3)

(3)应力 应变关系(加载过程)

σij =σij(ekl) (9 4a)

ekl =ekl(σij) (9 4b)(4)边界条件

σijnj =Ti,   在Sσ 上 (9 5)

ui=ui, 在Su 上 (9 6)

根据上面要 求,与 弹 性 理 论 一 样 我 们 引 出 应 变 能 密 度 和 余 应 变 能 密 度,即A(eij)和

B(σij),并有最小位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Π=∫V[A(eij)-Fiui]dV-∫SσTiuidS (9 7)

ΠC =∫VB(σij)dV-∫SuσijnjuidS (9 8)

其中

—451—

Page 16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Aeij

=σij (9 9a)

Bσij

=eij (9 9b)

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假定关系式(9 4b)是关系式(9 4a)的惟一逆关系,并且反之亦

真,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第5章(或第8章)的推演方法把最小位能原理变换成最小余能原理;亦可作相反的变换。这样,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下,两个泛函式(9 7)和式(9 8)的驻值性质是确

定的。但是,其极大值和极小值确不能保证,除非对应力 应变关系做更详细的规定。以下将

通过几个具体的应力 应变关系来研究与形变理论有关的变分原理。

一、应变硬化材料

这里将研究正割模量理论的材料,其应力 应变关系为

σij′=γeij′ (9 10)这里σij′与eij′代表应力偏量与应变偏量,即

σij′=σij-13σkkδij(9 11a)

eij′=eij-13ekkδij(9 11b)

γ为一般标量,它和应变状态有关,从式(9 10)可知

Σ=γΓ (9 12)式中

Σ= σij′σij槡 ′ (9 13a)

Γ= eij′eij槡 ′ (9 13b)应该指出,应力偏量σij′和应变偏量eij′代表形变部分,它与体积变形无关。

从式(9 13),有

Σ2 =σij′σij′ΣdΣ=σij′dσij′ (9 14a)

ΓdΓ=eij′deij′ (9 14b)或写为变分形式

ΣδΣ=σij′δσij′ (9 15a)

ΓδΓ=eij′δeij′ (9 15b)假若Σ是Γ的单值连续函数,即

Σ=Σ(Γ) (9 16)而且

ΣΓ =γ>0, dΣdΓ>

0 (9 17)

将式(9 10)与式(9 12)合并,有

σij′=ΣΓeij′ (9 18a)

eij′=ΣΓσij′ (9 18b)

—551—

Page 16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在式(9 18a)与式(9 18b)中,只有五个关系式是独立的,所以,还应该有第六个独立的关系

式,它就是可压缩性关系。可压缩性关系式可如下导出,设取

σ= 13σkk, e= 13ekk

(9 19)

式(9 11a)和式(9 11b)可写为

σij′=σij-σδij, eij′=eij-eδij由应力 应变关系有

eij =σij2G-3υEσδij

(9 20)

取式(9 20)三个应变之和,有

eij = 13Kσkk

(9 21)

σkk =3Kekk (9 22)式(9 22)即为“可压缩性关系”,其中K 是材料的体积模量,可由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表

示为

K = E3(1-2μ)

(9 23)

利用以上关系,可以把正割模量理论的A(eij)和B(σij)表示成

A(eij)= E6(1-2μ)

ekkell+∫Γ

0Σ(Γ)dΓ (9 24)

B(σij)=(1-2μ)6E σkkσll+∫

Σ

0Γ(Σ)dΣ (9 25)

将式(9 24)与式(9 25)代入式(9 7)与式(9 8)即得到正割模量理论材料的塑性力学变分

原理。这两个变分原理称为卡恰诺夫(Качаиов)变分原理。式(9 24)与式(9 25)等号右侧第一项为体积应变能强度。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以线

弹性为例,用Ae 表示线弹性应变能

Ae = 12σijeij =12(σij′+σδij)(eij′+eδij)

当引用ekk′=0条件,上式可化为

Ae = 32σe+12σij′eij′

(9 26)

对于非线性情形,可取

A(eij)= 32σe+∫Γ

0Σ(Γ)dΓ (9 27)

将式(9 22)代入上式,则可化为

A(eij)= E6(1-2μ)

ekkell+∫Γ

0Σ(Γ)dΓ

即式(9 24)。同样,可以导出式(9 25)。卡恰诺夫原理 Ⅰ:对于一切容许的位移ui,使泛函式(9 7)极小的ui

必为正割模量材料

塑性变形的正确解

—651—

Page 16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证明驻值位能原理是根据δ2Π>0,若略去自变量高次变分,则

δ(δui)=δ2ui=0 (9 28a)

δ(δeij)=δ2eij =0 (9 28b)

δ(δσij)=δ2σij =0 (9 28c)则δ2Π相当于在讨论δ2A的值是否大于零。其证明如下:

首先,在∫Γ

0Σ(Γ)dΓ积分中,自变量Γ为其上限,也是积分变量。所以,有

δ∫Γ

0Σ(Γ)d( )Γ =Σ(Γ)δΓ (9 29)

于是,有

δA(eij)= E3(1-2μ)

ekkell+Σ(Γ)δΓ (9 30)

再对式(9 30)取变分,有

δ2A(eij)= E3(1-2μ)

δekkδell+dΣdΓ(δΓ)2+Σ(Γ)δ(δΓ) (9 31)

把式(9 15b)即δΓ= 1Γeij′δeij′代入上式,经过整理推导,可得

       δ2A(eij)= E3(1-2μ)

δekkδell+ΣΓ3[Γ2δekl′δekl′-(ekl′δekl′)2]+

1Γ2dΣd( )Γ (ekl′δekl′)2① (9 32)

根据Schwarz② 不等式,有

Γ2δekl′δekl′≥ (ekl′δekl′)2 (9 33)

且根据dΣdΓ>

0的条件,可证明

δ2A≥0 (9 34)从而证明了

δ2Π≥0 (9 35)

① 参考文献[1]第569页和570页为2δ2A与2δ2B,经推导无因数“2”——— 编者。

② 关于Schwarz不等式的证明。因为

         (a21+a22+…+a2n)(b21+b22+…+b2n)-(a1b1+a2b2+…+anbn)2 =

  (a1b2-a2b1)2+(a1b2-a2b1)2+…+(anbn-anbn)2

  因为(a1b2-a2b1)2… 等都是正的,故有

∑a2n∑b2n ≥ (∑anbn)2  如果将上式中各项改为:设an 为eij′;bn 为δeij′,则有

∑anan =eij′eij′=Γ2

∑bnbn =δeij′δeij′

∑anbn =eij′δeij′  于是有

Γ2δeij′δeij′≥ (eij′δeij′)2

—751—

Page 16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卡恰诺夫原理 Ⅱ:对于一切满足平衡方程式(6 2)和外力已给的表面边界条件式(9 5

)的容许σij,使泛函式(9 8)极小的σij 必为正割模量材料塑性应力问题的正确解

。此原理仍可沿用上面的过程进行证明,同样,需要证明δ2B>0,具体证明过程如下:因为

B(σij)=(1-2μ)6E σkkσll+∫

Σ

0Γ(Σ)dΣ

对上式取一次、二次变分为

δB(σij)=(1-2μ)3E σkkδσll+Γ(Σ)δΣ

δ2B(σij)=(1-2μ)3E δσkkδσll+dΓdΣ

(δΣ)2+Γδ(δΣ)(9 36)

引用式(9 15a),即将δΣ= 1Σσij′δσij′代入上式,可得

       δ2B(σij)=(1-2μ)3E δσkkδσll+ΓΣ3

[Σ2δσij′δσij′-(σij′δσij′)2]+

1Σ2dΓdΣ(σij′δσij′)2 (9 37)

根据Schwarz不等式,有

Σ2δσij′δσij′≥ (σij′δσij′)2 (9 38)从而证明了δ2B(σij)>0,并可由此证明了δ2ΠC >0,故最小定理得到了证明。

二、理想塑性材料

现在把正割模量材料抽象到服从密塞斯(VonMises)屈服条件的理想塑性材料。Σ Γ 关

图9 1  理想塑性材料Σ Γ关系

系式可以由图9 1来表示。

对于Σ<槡2k的范围而言,其材料服从胡克定律,

当Σ=槡2k的时候,材料发生塑性流动,k为纯剪时的

屈服极限。下面导出理 想 塑 性 材 料 的 应 力 应 变 关 系 式 和

有关A,B的表达式。图9 1中描述Σ Γ关系曲线的折线可以表示为

Σ=2GΓ (Γ<Γ0) (9 39)

Σ=Σ0+2β(Γ-Γ0) (Γ≥Γ0) (9 40)

式中G= E2(1+μ)

,而

Σ0 =槡2k=2GΓ0 (9 41)

β为一正的常数,对于理想塑性材料,它应该等于零。把式(9 39)和式(9 40)代入式(9 24)和式(9 25),经积分后,可得

A= E6(1-2μ)

ekkell+GΓ2, Γ<Γ0 (9 42a)

A= E6(1-2μ)

ekkell+GΓ20+槡2k(Γ-Γ0), Γ≥Γ0 (9 42b)

—851—

Page 16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B=(1-2μ)6E σkkσll+ 14GΣ

2 (9 43)

并由σij =Aeij,eij =Bσij

,得到应力 应变关系式为

σij = E3(1-2μ)

ekkδij+2Geij′, Γ<Γ0 (9 44a)

σij = E3(1-2μ)

ekkδij+槡2kΓeij′, Γ≥Γ0 (9 44b)

eij =1-2μ3E σkkδij+12Gσij′

, Σ<槡2k (9 45a)

eij =1-2μ3E σkkδij+12Gσij′+λσij′

, Σ=槡2k (9 45b)

这里λ是一个正的、未定的和有限的标量,由

limβ→0Σ→Σ0

Σ-Σ02βΣ

=λ (9 46)

定 义。满足式(9 44a)和式(9 44b)或等价的式(9 45a)和式(9 45b)构成关系的材料,被称

为汉盖(Hencky)材料。对于这种材料,有下面的哈尔 卡门变分(Harr Kàrmàn)原理成立。哈尔 卡门变分(Harr Kàrmàn)原理:对于一切满足平衡方程σij,j+Fi=0,

外力已给边

界条件σijnj =Ti(在Sσ 上),和σij′σij′≤2k2 的容许的σij 而言,

使泛函

ΠC1 =∫V 1-2μ6E σkkσll+14Gσkl′σkl[ ]′dV-∫Su

σijnjuidS (9 47)

为极小的σij 必为汉盖材料塑性应力的正确解

。该原理由葛林堡(Greenberg)证明。首先将eij 分为两部分,即弹性部分eeij 和塑性部分epij,

则由式(9 45a)和式(9 45b),可写成

eeij =1-2μ3E σkkδij+12Gσij′  

弹性部分 (9 48)

epij =λσij′ 塑性部分 (9 49)于是,弹性区域和塑性区域的应力 应变关系,可以表示为

eij =eeij      弹性区域Ve   Σ<槡2k (9 50a)

eij =eeij+epij 塑性区域Vp   Σ=槡2k (9 50b)

ΠC1 的变分为

        δΠC1 =∫V 1-2μ3E σkkδij+12Gσij[ ]′δσijdV-∫Su

δσijnjuidS=

∫VeeijδσijdV-∫SuδσijnjuidS (9 51)

利用式(9 50b)后,可得

∫VeeijδσijdV =∫VeijδσijdV-∫VpepijδσijdV (9 52)

式中2eij = (ui,j+uj,i),所以

eijδσij =ui,jδσij = (uiδσij),j-uiδσij,j (9 53)式(9 52)可写为

—951—

Page 16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VeeijδσijdV =∫Sσ+SuuiδσijdS-∫Vuiδσij,jdV-∫VpepijδσijdV

代入式(9 51),可得

δΠC1 =-∫Vuiδσij,jdV+∫SσuiδσijnjdS+∫Su

δσijnj(ui-ui)dS-∫VpσpijδσijdV(9 54)

根据平衡条件有δσij,j =0(在V内)和外力已给边界条件有δσijnj=0(在Sσ 上),则式(9 54)又可写为

δΠC1 =∫Suδσijnj(ui-ui)dS-∫VpepijδσijdV (9 55)

取δΠC1 =0的极值条件,而在Su 边界上δσij 为任意值,所以有

ui-ui =0 (9 56)及

δΠC1 =-∫VpepijδσijdV =0 (9 57)

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当-∫VpepijδσijdV=0时,σij 就是问题的正确解?为了证明式(9 57)成立,

可以按下面过程进行。如果σij 为正确解,则它满足σij′σij′=2k2 的塑性条件;如果选用的σij 不

是正确解,则 它 不 满 足 塑 性 条 件,而 有σij′σij′ ≤2k2。现 在 根 据 式(9 49)的 关 系 式,式(9 57)可写为

δΠC1 =-∫Vpλσij′δσijdV (λ>0) (9 58)

根据Schwarz不等式,有

σij′σij′ ≤ σij′σij槡 ′ σij′σij′槡 ≤2k2 (9 59)根据δσij 的变分定义,δσij =σij -σij =σij′ -σij′,所以

σij′δσij =σij′σij -σij′σij =σij′σij′ -σij′σij′ (9 60)根据式(9 59)和σij′σij′=2k2 的关系,所以,上式有

σij′δσij ≤0 (9 61)由式(9 60)可见,只有当σij′ =σij′(或σij =σij)时,式(9 61)中的等号才适用,将式(9 61)代入式(9 58),有

δΠC1 ≥0 (9 62)于是就证明了上述条件。只有当σij 为正确解时,δΠC1 才等于零,否则δΠC1 大于零。

如果,对ΠC1 取二次变分,则得

δ2ΠC1 =∫V 1-2μ3E δσkkδσll+12Gδσkl′δσkl[ ]′dV (9 63)

上式为二次式,则有

δ2ΠC1 >0 (9 64)所以,ΠC1 的正确解是一个极小值。

三、汉盖(Hencky)材料的一种特殊情况 ——— 刚塑性材料

此种塑性材料略去了弹性问题,认为材料是不可压缩的,且到处都处于塑性,其Σ Γ关系

—061—

Page 16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图9 2  刚塑性材料Σ Γ关系

如 图9 2所示。这种材料的应变能A与余应变能B可

以表示为

A=槡2kΓ (9 65)

B=0 (9 66)由图9 2可知,应变能A为

A=槡2k eij′eij槡 ′ (9 67)由式(9 9a)的关系式,可写为

eij =Aeij=槡2k eij′

eij′eij槡 ′(9 68)

在刚塑性材料中,假定材料是不可压缩的。故式(9 67)和式(9 68)均可写为

A=槡2k eijei槡 j (9 69)

σij =槡2k eijeijei槡 j

(9 70)

式(9 70)为应力 应变关系式。刚 塑性材料的最小位能原理:在一切满足位移边界ui=ui,应变 位移关系2eij =(ui,j

+uj,i)和不可压缩条件的ui 中,

正确解必使泛函

Π2 =槡2k∫V eijei槡 jdV-∫VFiuidV-∫SσTiuidS (9 71)

为极小

。最小余能原理:在一切满足平衡方程σij,j+Fi=0,屈服条件σij′σij′=2k2,和Sσ

上的外力

已知边界条件σijnj =Ti 的应力分布σij 中,

正确解必使泛函

ΠC2 =-∫SuσijnjuidS (9 72)

为极小

。以上两极小值定理的证明与一般情况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证明。

92  塑性力学形变理论的广义变分原理

下面将引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将上述变分原理化为无条件的广义变分原理。

1正割模量材料的广义变分原理的位能形式

正割模量材料塑性力学问题的正确解ui,eij,σij,必使下列泛函为驻值。

   Π =∫V E6(1-2μ)

ekkell+∫Γ

0Σ(Γ)dΓ- eij-12ui,j-

12uj,( )iσij-Fiu{ }i dV-

∫SσTiuidS-∫Su

σijnj(ui-ui)dS (9 73)

2正割模量材料的广义变分原理的余能形式

正割模量材料塑性力学问题的正确解ui,σij,必使下列泛函为驻值。

        ΠC =∫V

(1-2μ)6E σkkσll+∫

Σ

0Γ(Σ)dΣ+(σij,j+Fi)u{ }i dV-

—161—

Page 16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SuσijnjuidS-∫Sσ

(σijnj-Ti)uidS (9 74)

3等效原理

正割模量材料的广义变分原理的位能形式和余能形式是等效的。现将式(9 73)和式(9 74)相加,合并与消去有关项,最后可得

Π +ΠC =∫V E

3(1-2μ)ekkell+Σ(Γ)[ ]Γ dV-∫VeijσijdV (9 75)

上式等号右侧第二个积分又可化为

-∫VeijσijdV =-∫V[A(eij)+B(σij)]dV (9 76)

利用式(9 24)与式(9 25),则式(9 76)又可写为

-∫VeijσijdV =-∫V E3(1-2μ)

ekkell+Σ(Γ)[ ]Γ dV (9 77)

于是,可证明Π +ΠC =0。

4理想塑性材料的广义变分原理的余能形式

理想塑性材料的塑性力学问题的正确解ui,σij,必使下列泛函为驻值。

        ΠC1 =∫V 1-2μ6E σkkσll+

14Gσij′σij′+

(σij,j+Fi)u[ ]i dV-∫SuσijnjuidS-∫Sσ

(σijnj-Ti)uidS (9 78)

5刚塑性材料的塑性力学问题的广义变分原理的位能形式

刚塑性材料的塑性力学问题的正确解ui,eij,σij,必使下列泛函为驻值。

        Π2 =∫V 槡2k eijei槡 j - eij-

12ui,j-

12uj,( )iσij-Fiu[ ]i dV-

∫SσTiuidS-∫Su

σijnj(ui-ui)dS (9 79)

6刚塑性材料的塑性力学问题的广义变分原理的余能形式

刚塑性材料的塑性力学问题的正确解ui,eij,σij,必使下列泛函为驻值。

        ΠC2 =∫V (σij,j+Fi)ui+(σij′σij′-2K2)emne槡 mn

槡2[ ]kdV-

∫SuσijnjuidS-∫Sσ

(σijnj-Ti)uidS (9 80)

7等效原理

同样,可证明刚塑性材料广义变分原理位能形式和余能形式是等效的,即

Π2 +Π

C2 =0 (9 81)将式(9 79)与式(9 80)相加,其中把式(9 80)等号右侧第一个积分第一项用分部积分

化为

        ∫Vσij,juidV =∫SσijnjuidS-∫Vσijui,jdV =∫Su+Sσ

σijnjuidS-∫V 12(ui,j+uj,i)σijdV (9 82)

把式(9 82)代入式(9 80)中,经过消项,可得

—261—

Page 168: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2 +Π

C2 =-∫VeijσijdV+∫Vσij′σij′ emne槡 mn

槡2kdV (9 83)

将式(9 70)代入上式,并利用σij′σij =2k2,则上式可化为

Π2 +Π

C2 =-∫V 槡2keijei槡 j

eijeijdV+∫V2k2 eijei槡 j

槡2kdV =0

则其等效性得到了证明。

93  塑性流动理论的变分原理

一般说来,在塑性区域中应力 应变关系并不存在;应变不仅和最后的应力状态有关,也

和加载过程有关,所以其应力 应变关系只能用应力增量和应变增量的关系来代替原有的应

力 应变关系。这些增量与塑性的发展过程有关,这种理论称为增量理论,也称为流动理论。在流动理论中,我们采用欧拉描述法。设在某一瞬间t时,物体在静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设

应力状态σij 和它的加载历史是已知的,这时,在Sσ 上外力增量为dTi,在Su 上,位移增量为

dui。要计算体内的应力增量dσij 和体内发生位移dui。现在假定增量都很小,一切线性方程都

是满足的,有平衡方程(认为体力为常值)

dσij,j =0 (9 84)应变 位移关系

deij = 12(dui,j+duj,i) (9 85)

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间的关系仍为线性的,且有

A(deij)

=dσij,  B(dσij)

=deij

边界条件

dσijnj =dTi,  在Sσ 上 (9 86)

dui=dui,  在Su 上 (9 87)这里除了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关系之外,其他各方程都与小位移弹性理论相同。最后,

求得增量解,通过积分,就能求得塑性大变形的解。增量理论的最小位能原理与最小余能原理在形式上与小位移变分相同,此处从略。以下将根据不同塑性材料研究其变分问题。

一、应变硬化材料

应变硬化材料的应力 应变关系可以表示为

deij =(1-2μ)3E dσkkδij+

dσij′2G +α

Hfσijdf (9 88)

上式中的deij 可以分为两部分,即deeij 和depij(弹性部分和塑性部分)两部分,即

deij =deeij+depij (9 89)式中

—361—

Page 169: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deeij =(1-2μ)3E dekkδij+

dσij′2G

(9 90)

depij =αHfσijdf (9 91)

式(9 88)和式(9 90)中的dσij′都是应力偏量

dσij′=dσij-13dσkkδij(9 92)

H 是待定σij 的正定函数,f也是σij 的正定函数,函数f(σij)称为屈服条件,而将

f(σij)=c (9 93)称为屈服曲面,c表示应变硬化的最后状态。一般情况下,在体内各点,c可以是不同的值,它可

以是体内各点的函数。当f(σij)=c时,  屈服   (9 94a)当f(σij)<c时,  未屈服 (9 94b)

f(σij)的增量是用来表示加载、卸载和中性过程的,因为df可以用dσij 来表示为

df=fσijdσij (9 95)

所以,对于任何一组应力增量来说,有三种受载过程

加载过程   df>0中性过程   df=0卸载过程   df<0

(9 96)

中性过程是指该点既无加载又无卸载过程。

根据不同的受载过程和屈服情况,式(9 88)中的α 可取不同的值,因为该式中Hfσijdf

是有关塑性变形增量的一项,它在未屈服时,即f(σij)<c时,不论加载或卸载时均不出现,这时,我们用α =0。而 在 屈 服 以 后,不 论 是 加 载 或 中 性 过 程,都 认 为 有 塑 性 形 变 发 生,这 时

α =1,也就是说Hfσijdf这一项存在。但当卸载过程(指屈服之后,即f(σij)=c),塑性变形

的增量便立刻消失,那时的应变增量只顺着弹性规律变化,所以,这一项也不存在,即α =0。因此,有如下规定:

在屈服条件下加载或中性过程

当f(σij)=c,df≥0时, α =1在屈服条件下卸载过程

当f(σij)=c,df<0时, α =0在未屈服时,不论何种过程

当f(σij)<c,df≤ (≥)0时, α =0参数c也可以作为总塑性变形功的函数,即

c=F∫σijdepi( )j (9 97)

由式(9 93)和式(9 97),有

dc=df=F′σijdepij (9 98)把式(9 91)代入上式,并在两侧消去df

—461—

Page 170: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ασijfσijHF′=1 (9 99)

给式(9 88)等号两侧同时乘以fσij

,有

fσijdeij =

(1-2μ)3E dσkkfσij

δij+dσij′2Gfσij

+α fσijHfσijdf (9 100)

式中根据f(σij)的表达式,有

fσijδij =0 (9 101)

而且

dσkk = E1-2μ

dekk (9 102)

dσij′=dσij- E3(1-2μ)

dekkδij (9 103)

以fσij

乘以式(9 103),并引用式(9 101),得

fσijdσij′=fσij

dσij =df (9 104)

把式(9 101)和式(9 104)代入式(9 100)中,得

fσijdeij = 12Gdf+α

fσijHfσijdf (9 105)

由式(9 105),可解出Hdf,得

Hdf=

fσijdeij

1+μEH +α fσij

fσij

(9 106)

因为上式只有在f(σij)=c,并处于加载和中性时,即df≥0时,才起作用(α =1)。其他情况

下,此式并不起作用,所以上式改为以下形式,并不影响其结果。

αHdf=αfσijdeij

1+μEH +fσij

fσij

(9 107)

利用式(9 102)和式(9 103),式(9 88)可以化为

dσij = E3(1-2μ)

dekkδij+2Gdeij′-α ×2GfσijHdf (9 108)

再把式(9 107)代入式(9 108)后,得

dσij = E3(1-2μ)

dekkδij+2Gdeij′-α2Gfσmn

demn

1+μEH +fσij

fσkl

fσij

(9 109)

所以,从上式中不难看出,在塑性流动理论中,加载与卸载的关系不同,弹性常数E既和当时的

应力状态有关,也和增量开始前一阶段的受载历史有关。由上面各式也可以写出应变能增量密度A(deij)和余能增量密度B(dσij),它们是

—561—

Page 171: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A(deij)= E6(1-2μ)

dekkdell+Gdekl′dekl′-αGfσmn

demnfσkldekl

1+μEH +fσij

fσij

(9 110)

B(dσij)=(1-2μ)6E dσkkdσll+ 14Gdσij′dσij′+

12α

H(df)2 (9 111)

在式(9 110)和式(9 111)中,利用了ekk′=0的条件,于是,有dekl′dekl =dekl′dekl′及dσkl′dσkl =dσkl′dσkl′。

二、理想塑性材料

这种材料只是一种极限材料。这里Hdf=dfβ,β为一正常数,一种极限情况为

limβ→0df→0

dfβ=dλ>0 (9 112)

dλ为有限而不定的。于是,理想材料的应力 应变关系可以从式(9 88)和式(9 109)中求得

deij =(1-2μ)3E dσkkdσll+dσij′2G +α

fσijdλ (9 113)

dσij = E3(1-2μ)

dekkδij+2Gdeij′-α2Gfσmn

demn

fσkl

fσkl

fσij

(9 114)

应变能A(deij)与余能B(dσij)均可由上两式求得。

三、普朗特耳 路斯(Prandtl Reuss)方程

普朗特耳 路斯方程是式(9 88)和式(9 109)的流动理论的应力 应变增量关系的一

种特殊形式。假定屈服条件f(σij)可以写成

f(σij)=σ=槡32(σkl′σkl′)12 (9 115)

并称

dep=槡23(depijdepij)12 (9 116)

则式(9 97)可以由下式代替

σ=Fi∫de( )p (9 117)

Fi 是一个单调增加的正函数。

对于f可以有两种表示法:塑性功的参数,即式(9 97),或加载面,即式(9 117)。这里,我

们采用上式的表示法,即f=σ(等效应力),且等于dep(有效塑性应变)积分的参数。

对式(9 117)、式(9 115)和式(9 116),有

df=F1′dep=槡23F1′(depijdepij)12 (9 118)

把式(9 91)代入上式,得—661—

Page 172: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df=槡23αHdf fσijfσi( )j12

F1′ (9 119)

从式(9 119)中消去df,可得

1= 23αH f

σijfσi( )j

12

F1′ (9 120)

由式(9 115),有

fσij

=槡32(σkl′σkl′)12σij′ (9 121)

现在取α =1,将式(9 121)代入式(9 120)中,可得

HF1′=1 (9 122)

利用式(9 121)式、式(9 115)和式(9 122),则式(9 88)和式(9 109)可以写成

deij =(1-2μ)3E dσkkδij+ 12Gdσij′+α

3σij′dσ2σF1′

(9 123)

dσij = E3(1-2μ)

dekkδij+2Gdeij′-α3G(σkl′dekl)σij′

σ2 F1′3G+( )1(9 124)

这里将α 规定为:

(1)加载及中性时,即σ=c而dσ≥0或σij′deij ≥0时,α =1。

(2)卸载时或未屈服时,即σ<c,或σ=c而dσ<0或σij′deij <0时,α =0。

式(9 123)和式(9 124)称为应变硬化材料的普朗特耳 路斯方程。

如果用dt除以式(9 123)和式(9 124),即得到以应力速度σij 和应变速度eij 表示的普朗

特耳 路斯方程

eij =(1-2μ)3E

σkkδij+σij′2G+α

3σij′σ·

2σF1′(9 125)

σij = E3(1-2μ)

ekkδij+2Geij′-α3G(σkl′ekl)

σ2 F1′3G+( )1σij′ (9 126)

上述关系式可以推广到理想塑性材料,这时屈服条件为

σkl′σkl′=2k2 (9 127)

k为简单剪应力的屈服条件,并称

limdσ→0,F1′→0

3dσ2σF1′

=dλ>0 (9 128)

普朗特耳 路斯方程化为

deij =(1-2μ)3E dσkkδij+ 12Gdσij′+α

σij′dλ (9 129)

根据式(9 127)和式(9 115)可知,σ2 =3k2。

dσij = E3(1-2μ)

dekkδij+2Gdeij′-αG(σkl′dekl)σij′

k2(9 130)

也可以写成速度方程的形式

—761—

Page 173: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eij =(1-2μ)3E

σkkδij+ 12Gσij′+αλσij′ (9 131)

σij = E3(1-2μ)

ekkδij+2Geij′-αG(σkl′ekl)σij′k2

(9 132)

同样,可以写出两个变分原理的泛函。

四、圣维南 李维 密塞斯(St.Venant Levy Mises)方程

如果弹性应变速度可以完全略去,则塑性应变速度和有关应力可以从式(9 131)和 式

(9 132)中求得,它们是:(1)当σkl′σkl′=2k2,σij′σij′=0时,eij =λσij。 (9 133a)

(2)当σkl′σkl′<2k2 或σij′σij′<0;σij′σij =2k2 时,eij =0。 (9 133b)这就是所谓的刚塑性材料。从式(9 133a)中,得

eijeij =λ2σij′σij′=2k2λ2

于是,得

λ= e·ije·i槡 j

槡2k  (当σij′σij′=2k2 时) (9 134)

式(9 134)可以替代式(9 133a)。式(9 133b)与上式被称为圣维南 李维 密塞斯方程,凡服从该方程的材料就是刚塑性材料。

全部处于塑性状态中的刚塑性材料,它的变分原理略有不同。讨论的问题是:平衡方程

σij,j+Fi =0 (9 135a)屈服条件

σij′σij′=2k2 (9 135b)应力 应变速度关系式(9 134)代入式(9 133a)中,得

当σij′σij′=2k2 时, σij′= 槡2keijei槡 j

eij (9 136)

应变速度与位移速度关系

eij = 12(vi,j+vj,i) (9 137)

不可压缩条件

eij =0 (9 138)边界条件

σijnj =Ti,   在Sσ 上 (9 139a)

vi=vi,   在Sv 上 (9 139b)第一变分原理(马可夫(Марков)原理):在满足应变速度 位移速度关系式(9 137),

不可

压缩条件式(9 138)和边界位移速度已知条件式(9 139b)的一切vi 中,

使泛函

Π=槡2k∫V e·ije·i槡 jdV-∫VFividV-∫SσTividS (9 140)

为最小值的,必为本问题的正确解

—861—

Page 174: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证明   设σij,eij,vi 为正确解,σij,eij,vi 为一切容许解。根据Schwarz不等式,有(σij′eij)2 ≤ (σij′σij′)(eijeij)

σij′eij ≤ σij′σij槡 ′ e·ije·i槡 j (9 141)

根据不可压缩条件

σij′=σij-13σkkδij

由于ekk,故知σkk =3Kekk =0,所以,上式为

σij′=σij (9 142)又由屈服条件,有

σij′σij槡 ′=槡2k (9 143)将以上两式代入式(9 141)中,得

σij′eij ≤槡2k e·ije·i槡 j (9 144)利用式(9 142),由式(9 134)可得

σij′eij ≤槡2k e·ije·i槡 j (9 145)现在用格林公式,式(9 140)等号右侧第一个和第二个积分,可以化为

     ∫VσijeijdV-∫VFividV =∫V(σijvi,j-Fivi)dV =-∫V(σij,j+Fi)vidV+∫Sσ+Su

σijnjvidS (9 146)

于是式(9 140)可化为

     ∫VσijeijdV-∫VFividV-∫SσTividS=

-∫V(σij,j+Fi)vidV+∫Sσ

(σijnj-Ti)vidS+∫SuσijnjvidS (9 147)

因为σij,eij,vi 为正确解,它必满足平衡方程式(9 135a)及边界条件式(9 139a),因此,上式

等于

∫VσijeijdV-∫VFividV-∫SσTividS=∫Su

σijnjvidS (9 148)

对于vi 及eij 来说,只要求它满足应变 位移速度与位移速度的关系式(9 137),不可压缩条

件式(9 138)及位移边界条件式(9 139b),而σij 要满足平衡方程式(9 135a)及力的边界条

件式(9 139a)式,对另一泛函,则有

     ∫VσijeijdV-∫VFividV-∫Sσ

TividS=

-∫V(σij,j+Fi)vidV+∫Sσ

(σijnj-Ti)vidS+∫Suσijnjv

idS

(9 149)因为v 满足式(9 139b),故有vi =vi(在Su 上),上式同样可化为

∫VσijeijdV-∫VFividV-∫Sσ

TividS=∫SuσijnjvidS (9 150)

即式(9 148)等于式(9 150)。—961—

Page 175: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现在将式(9 144)和式(9 145)代入式(9 148)和式(9 150)中,可得

槡2k∫V e·ije·i槡 jdV-∫VFividV-∫Sσ

TividS≥槡2k∫V e·ije·i槡 jdV-∫VFividV-∫Sσ

TividS

(9 151)由此,马可夫原理便得到了证明。

第二变分原理(希尔(Hill)原理):在满足平衡方程式(9 135a),屈服条件式(9 135b)

外力已知的边界条件式(9 139a)的一切容许的σij 中,

使泛函

ΠC =-∫SuσijnjvidS (9 152)

为最小值的,必为本问题的正确解

。这一原理等价于希尔的最大塑性功原理,即在一切容许的σij 中,正确解使(-ΠC)即

ΠC =∫SuσijnjvidS

为最大。设σij,eij,vi 为问题的正确解,而σij 为容许解,它们都满足屈服条件式(9 135b),从而有

σij′σij′=2k2 (9 153a)

σijσij =2k2 (9 153b)根据Schwarz不等式,有

σij′σij ≤ σij′σij槡 ′ σijσi槡 j =2k2 (9 154)比较式(9 153a)与式(9 154),则有

σij′σij ≤σij′σij′ (9 155)把式(9 136)代入式(9 155),可得

σijeij ≤σij′eij (9 156)积分得

∫Vσij′eij′dV ≥∫VσijeijdV (9 157)

利用2eij = (vi,j+vj,i),上式通过格林公式,可得

∫VσijeijdV =∫Vσijvi,jdV =∫Sσ+SuviσijnjdS-∫Vσij,jvidS (9 158)

∫VσijeijdV =∫Vσijvi,jdV =∫Sσ+SuviσijnjdS-∫Vσij,jvidV (9 159)

因为σij 和σij 都满足平衡方程式(9 135a)及力的边界条件式(9 139a),则将上面两式代入式

(9 157),可得

∫SuσijnjvidS≥∫Su

σijnjvidS (9 160)

即-ΠC 为最大。以上定理得到了证明。马可夫原理和希尔原理都是有条件的变分原理,采用拉格朗日乘子,可以证明出它们都可

以归纳为一个广义变分原理。刚塑性问题的广义变分原理:在一切eij,vi,σij 的函数中,使δΠ =

—071—

Page 176: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Π =槡2k∫V e·ije·i槡 jdV-∫SσTividS-∫VFividV-

∫V eij-12(vi,j+vj,i[ ])σij-eijδij 13σ{ }kk dV-

∫Suσijnj(vi-vi)dS (9 161)

的eij,vi,σij,必为刚塑性问题的正确解

这里的σij 和13σkk

都可以证明是把式(9 137)和式(9 138)引入变分泛函时的拉格朗日

乘子,σijnj 为引入式(9 138b)时的拉格朗日乘子。可以证明,式(9 161)的驻值条件将导出式

(9 136)

σij′=σij-13σkkδij =槡2ke·kle·槡 kl

eij

和式(9 135a)及其他条件。

—171—

Page 177: 有限元素法 中的变分原理基础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013/001/115364.pdf · 2008. 9. 17. · 前 言 《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分原理基础》(西北工业大学讲义,姜炳光编,1987

参 考 文 献

1 钱伟长变分法及有限元(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 KyuichiroWashizu.VariationalMethodinElasticityandPlasticity.SecondEdition.PergamonPress.

1975

3 (日)鹫津久一郎弹性和塑性力学中的变分法老亮,郝松林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4 胡海昌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5 RichardH.Gallagher.FiniteElementAnalysisFundamentals.PrenticeHall,INC,1975

6 HoffNJ.TheAnalysisofstructures.Chapman&HallLimited,1956

7 (英)监凯维奇OC有限元法(上、下册)尹泽勇,江伯南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8 《固体力学中的有限元素法译文集》编译组译固体 力 学 中 的 有 限 元 素 法 译 文 集(上 集)北 京:科 学 出 版

社,1975

9 《固体力学中的有限元素法译文集》编译组译固体 力 学 中 的 有 限 元 素 法 译 文 集(下 集)北 京:科 学 出 版

社,1977

10 徐芝纶弹性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1 王仁,熊祝华,黄文彬塑性力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2 龙驭球新型有限元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