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37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Page 2: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都是歌仔戲的大本營,在過去出很多磢名

的歌仔戲明星,即使現在仍有不少歌仔戲

界的響叮噹人物仍活躍在舞台上。從較早

的內台戲時期,蔣武童、豐原仔在日據時

代就已聲名大噪,之後的陳剩等人也是內

台戲最紅的女小生。到了後來的外台戲及

廣播、電視專擅時期,來自三重的歌仔戲

名伶全省名聞遐邇者,更是不乏其人。從

台灣歌仔戲的發展歷史看,歌仔戲由子弟

的落地掃到內台戲、廣播劇、賣藥團、外

台戲、及在越趨精緻化的舞台劇的各階段

表演,來自三重埔的歌仔戲藝人都曾扮演

主角的地位。

談起台灣的歌仔戲來源,係源自明末

清初的閩南,由竹馬戲、車鼓戲、採茶

戲、老白字戲等的部分曲調形成,流行於

福建東南的彰州、廈門、晉江等閩南方言

地區與台灣東南亞地區閩南華僑集中地

區,歌仔戲為採用漳、泉混音的台灣閩南

語,很快地為台灣民眾所接受並迅速發揚

光大,最早在一九二○年代,歌仔戲便已

開始流行全台了,民國三十四年起歌仔戲

的演出盛況達到巔峰,當時受訓嚴格的

「科班」童伶演員、囝仔生都成為日後出色

專業演員。當時磢名的演員,迄今仍有不

少人仍堅守崗位,在時空異景的現今戲劇

舞台上執磢演出,保住過去「演活戲」的

可貴內涵。曾落居三重地區的磢名歌仔戲

人員是台灣地區最受矚目的一群最佳內、

外台戲歌仔戲演員,與三重有地緣關係的

歌仔戲明星很多,舉例言,磢名武生(老

生)蔣武童、豐原仔、陳昇琳、張文彬、

呂福祿,紅小生陳剩、烏貓雲、黃香蓮、

許亞芬、陳美雲,名小旦杜玉琴、廖瓊

枝、郭美珠、許秀年、林美照,都是歌仔

戲一時之選。他們都是三重的傑出藝文人

136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284. 新櫻酆劇團近年屢屢得獎隃為三重地區知名的專

業歌仔戲團(圖:陳文億提供陞

圖283. 鄭金酆與小許秀年合作演出的內台戲《女俠小蝴

蝶》隃是當時流行由「囝仔生」掛帥的代表劇目。

(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圖285. 早期三重埔厚德里贊樂社外台演出的珍貴歷史照

片(相片:林茂松提供陞

圖286. 「豐原仔」溫瑞發以狄青武戲聞名北台戲台隃是早

期很鬯名的老生隃晚年常常在三重大同公園教戲、

活動(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3: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士。在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的「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一書中,他們

都被紀錄其中。(圖284.285.286.287.288)

據「台灣省通志、教育志」統計,從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年間,逾三十家公民營廣

播電台成立,個人擁有的收音機數量也從一九四五年的九萬七千餘台,到了一九六○年急

遽增加為一百萬臺以上,電視尚未問世的早期台灣地區,收音機是當時寶島家庭挨家挨戶

最普遍的娛樂工具,廣受歡迎的歌仔戲廣播節目,恭逢其盛成為電台的最愛;彼時,電台

直接播放錄製好的歌仔戲唱片,或作內台戲的現場錄音再到電台播放,節目大受歡迎,促

成了商家與電台紛紛興起

籌組廣播歌仔戲劇團的動

機,商家向電台購買時

段,充當廣告業主與劇團

經營者自製節目推銷產

品;或由與歌仔戲相關業

者籌組劇團,經費則由商

家負責提供;或由電台招

攬廣告商,委託相關人士

籌組廣播歌仔戲劇團,如

知名的「汪思明廣播劇團」

也是發聲於三重。

最初,電台將錄製的

歌仔戲唱片,甚致是內台

戲現場的錄音,經由電台

137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287. 呂福祿在「新明山劇團」擬前

往菲律賓公演前的劇照(相

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圖288. 現今碩果僅留歌仔戲「活戲」之寶杜玉琴隃是很出色的小旦(相片:杜

玉琴提供陞

圖289. 呂福祿哥哥呂老虎在「雙

槍陸文龍」扮相(相片:國

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圖290. 杜玉琴父親經營新明山歌劇團隃當

時挑樑當家小生「紅指甲」紅極一

時 (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4: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空中播送,觀眾感到好奇並很快地反應熱

烈,促使商家與電台興起籌組廣播歌仔戲

團,如曾住於三重的歌仔戲名人陳剩、烏貓

雲與廖瓊枝就曾在廣播電台名噪一時,當時

更有汪思明自組劇團進駐電台,找商家贊助

廣告收益,「汪思明廣播歌劇團」是當時個

中翹楚,是那個年代最紅的節目之一,備受

重視,「汪思明廣播歌劇團」曾在中廣、警

廣、軍中、基隆一世、中華等廣播電台播送

歌仔戲,相當受歡迎。廣播電台的歌仔戲演

員來自於內外台,除了陳剩、烏貓雲、廖瓊

枝、杜玉琴外,知名的龍霄鳳、董秀枝、李

玉堂、賴麗麗、葉金鑾、羅富美、謝月霞、

楊麗花、小麗雲、王束花、鄭鶯鳳、楊梅子、小鳳

仙、林芙美、陳春治、王金蓮、王金櫻、洪明雪、

紅明秀、王桂冠等人,他們在內台歌仔戲淡出戲院

後,轉而參加賣藥集團或外台演出而被邀請加入廣

播陣容,此外,當時知名的姚高保琴(阿雲)、翠娥

等人則是由藥商直接培訓的。陳剩就曾與廖秋、杜

玉琴等在士林「建設錄音室」為「老身風濕丸」錄

製廣播歌仔戲,當時的廣播歌仔戲風行一時,劇團

常受邀到全省各地巡迴公演,觀眾買票競相目睹這

些平常「有聲無影」的演員舞台風采。【註:資料

引用自蔡欣欣教授「電影歌仔戲」文】(圖289.290)

據統計,從民國三十五年到四十九年逾三十家

公民營廣播電台成立,歌仔戲成為電台製播的首

選,編撰戲齣與創新曲調形成一股風潮,藝人亦自

編劇本,錄製歌仔戲唱片,在三重的「惠美」「玲

玲」、「新電塔」亦與「五虎」、「月球」等知名唱

片大廠不缺席搶攻這一塊歌仔戲音樂市場大餅,直到電視歌仔戲興起後才漸趨式微。當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三重本地歌仔戲生角烏貓雲不僅與苦旦廖瓊枝兩人在廣播電台節目內,

高低有致的空中聲音,唱答對白無懈可擊,轟動一時,俟後,她們又合灌了不少唱片,這

是唱片業的全面歌仔戲歷史紀錄。(圖291.292)

至於電影歌仔戲方面,在民國三十五年底全省登記的戲院有演歌仔戲、布袋戲、放映

電影共有一百四十九家,在台灣自製拍攝台語片的熱潮下,本島的內台歌仔戲劇團為求新

商機,也競相投入台語電影歌仔戲的製作。在民國四十四年「都馬劇團」班主葉福盛邀請

邵羅輝執導,即以該劇團演員班底,利用戲班夜戲收場後與在外地演出的時候,拍攝了第

一部十六釐米的黑白影片「六才子西廂記」。邵羅輝即是台灣第一位女導演陳文敏—三重

市大明戲院老板娘所雇請的最早期台灣電影導演,陳文敏自己編寫「薛仁貴與柳金花」劇

138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292. 黑貓雲嗓音低隃沈饒富磁性(相片:

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圖291. 二十四歲時廖瓊枝加入汪思明廣播歌仔戲團隃

此後又陸續待過中華電台、警廣與中廣(相

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5: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本,請邵羅輝導演,她正式投身電影製作,

第二部超大型的古裝戰爭片「薛仁貴征東」

也由邵羅輝導演。

民國四十六年知名的「麥寮拱樂社」班

主陳澄三邀請何基明導演,以旗下歌仔戲班

演員,並邀請知名的新劇前輩演員客串,開

拍三十五釐米的「薛仁貴與王寶釧」電影;

之後,陳澄三更親自擔任導演,以「錦玉己

歌劇團」為班底,拍攝了台灣第一部十六釐

米的彩色電影「金壺玉鯉」。從民國四十四年

到五十四年這段歌仔戲電影的黃金十年中,不少內台

歌仔戲演員投身在電影銀光幕前,計有月春鶯、小白

光、小豔秋、小春美、戽斗寶貴、愛哭瞇、小明明、

洪明雪、許秀年、杜慧玉、吳碧玉、筱明珠、小桂

紅、小杏雪、許金菊、劉彩雲、劉梅英、林桂甘、杜

玉琴等人【註:資料引用自蔡欣欣教授「電影歌仔戲」

文】。俟後因電視普及,戲院人潮大量流失,歌仔戲電

影也失去了光環了。直到五十六年時借助楊麗花電視

歌仔戲在電視小螢幕前風風光光盛演,歌仔戲曾是電

視台最賣錢的節目,但時不我予,隨磢時代演變,觀

看電視歌仔戲的人口增加有限,歌仔戲電影無形中走

入歷史。在電視歌仔戲大盛其道時,住在三重的歌仔

戲明星杜玉琴、許秀年、黃香蓮、郭美珠、林美照、

呂福祿…等人都是家喻戶曉的歌仔戲明星。歌仔戲的

表演型式,在廣場、草台、內台劇場、廣播、唱片、

電影、電視,吸引不同層面的觀眾,今日,仍以電視

歌仔戲較有影響力,延續歌仔戲的娛樂壽命,但只有

少數演員有機會入主電視,大多數劇團和演員的命

運,為了生活,他們仍需從內台走向外台,走出內台

的歌仔戲劇團,過去,一些傑出的表演人才仍有一段

時間會加入「賣藥團」過渡人生,取代北管彈戲的酬

神慶典演出機會。有趣的是,在登記有案的職業歌仔

戲劇團都是外台劇團,而在文化殿堂中較精緻的歌仔

戲則是業餘劇團的天下,曾匯集往昔內台戲的菁華的

外台歌仔戲演員在廟會喜慶場合直接和民眾面對面,

憑藉各人本事,一年可演出上百場,他門的劇目與表

演結合了人才和觀眾,這是歌仔戲生命泉源的精萃。

(圖293.294)

139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293. 郭美珠與葉青演瀟湘夜雨(相片:國鑲傳統藝術

中心提供陞

圖294. 現在的郭美珠已由往昔歌仔戲明星

轉換跑道成為出色的節目製作人

(圖:陳蒼嶺提供陞

圖295. 歌仔戲名武生周寶川亦住三重隃自

幼習武隃最擅關公扮相隃是名小旦

杜玉琴的手帕之交(相片:周寶川提

供陞

Page 6: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文戲金,武戲土」,戲劇人物武旦及

武生會因年老體能限制,很難再靈活展

威,唯有講究身段與唱腔等文戲的小生小

旦,在上了年紀後,依然生動比劃,有熟

練的舞台步,及保留漂亮的唱腔,與絕佳

的戲詞唱法;演員靠「腹內」功夫即興編

撰唱詞,在「湊句」中亦需對每段四句聯

漂漂亮亮地押韻,傳神地模擬各種角色人

物的「聲口」,他們這一群老藝人,是台

灣歌仔戲圈的「活戲」國寶。今天在外台

劇場撐持歌仔戲門面的人,正是內台時期

最後一批古早受過較嚴格訓練的演員和從

業人員,嚴格探討,今天歌仔戲所維持的

生命力,部份可歸功於這批藝人還站在職

業的舞台上,在相關政府部門和民間企業

各項文化支出,對他們的補助、保護其演

出,是有其必要的。(圖295)

回過頭來討論三重的歌仔戲,依據本

所在九十三年八月二十二舉辦的三重市耆

老座談會上,出席耆老們就曾提及,過去

的三重戲曲很蓬勃,早期,在三重的露天

劇場處處可見,露天劇場是歌仔戲團體最

好的表演場所,比較有名的是在三重市重

新路與文化北路交叉口,現在農會附近的

露天劇場、及重新路二段與大同北路口附

近的第一銀行附近的露天電影院及劇場,

還有散居各地的臨時野台戲表演場地,造

就了三重的歌仔戲人才輩出,源源不斷誕

生。

以上所言是職業戲班,很多演員都在

囡仔或囝仔時,被送到歌仔戲班「縛戲」

做科,童伶除了必須接受嚴苛的身段、唱

作訓練,還得忍受教戲先生的打罵及各項

勞役,成為名角的戲班生涯相當艱難,台

灣民間流傳一句諺語:「父母無聲勢,送

囝仔去做戲」,就是大多數早期歌仔戲演員

的背景。反之,地區性的歌仔戲班成員是

業餘的,演員來自各行各業,較沒生活壓

力;這種地方戲劇的型式,在三重市的發

140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296. 三重一群喜愛樂器的戲劇同好在二重埔同仁宮前廣

場演奏(相片:葉德根提供陞

圖297. 二重里的同仁社已有百年歷史隃圖為民國八十年的

演練(相片:葉德根提供陞

圖298. 同仁社演出精彩(相片:葉德根提供陞

Page 7: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展以南區最早,日據時代昭和元年(民國

十五年)「和興社」成立在大同南路,是

當時三重南區唯一的歌仔戲團,所有演員

都是家族親友,一齣「鄭元和與李亞仙」

的戲碼風靡一時,主要演員:小生戲樹

仔、青衣苦旦德仔、老生王招成、丑角林

媽成、老旦老婆仁、花旦全仔,其中苦旦

德仔【註:最早期時民風保守,所有女角

皆由男人反串】。是今日三重名書法家林

彥助的父親,林媽成則是前三重市農會總

幹事,而第二代小生王申文則是現在三重

市忠孝里里長。菜寮和興社曾跨越台北橋

到北市媽祖宮、城隍廟穬演,興盛時期達

數十年之久。而成立時間最久的是在二重

里的「同仁社」,早在清朝的農忙時期,

黃昏時,農民晚餐後聚集在土地公廟「同

仁宮」廣場泡茶聊天,一些有特殊才藝的

人就會表演平日所學與大家同樂,從弦樂

到管樂、從跑龍套到淨末丑旦,各有專

長,是一場文武場兼備了大型業餘戲班社

團,民國五十年代黃金時期,同仁社的成

員達百人以上,應邀到台北縣市各地演

出,如大稻埕、新莊、泰山、林口、深

坑,也有死忠的戲迷帶磢小板凳跟磢四處捧場。(圖

296.297.298)

除了上述和興社與同仁社外,在三重的歌仔戲班,日

治以降一直都很活躍,後埔仔也有一戲班,相傳扮小生很

出色的蔡雲長,扮相俊秀,傾倒很多女生。而知名的「鳳

瞜社」日治時期就在台北橋下的三重派出所附近,有位

「紅龜仔」的黃印先生和「文秀」的藝人,因為演藝好、扮

相佳,被台北的戲班挖角。有名的「和樂瞜軒」歌仔戲班

在車路頭街,原為車鼓班;三和路二段的長泰派出所一帶

有「清樂音」,在昭和太子蒞台盛會中,在三和市場演出

「九更天」戲碼轟動一時。

在三重的傳統戲班社團不少,除了歷史較悠久、較出

名的「和興社」、「同仁社」、「聯樂社」(在樹仔公一帶)

外,中山路有「南穬社」(市公所對面)、頂崁二重里有

「重穬社」、五谷里有「新重穬社」、後竹圍派出所附近的

「贊樂社」、分子尾水流公的「和樂社」及過去在台北橋邊

141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299. 二重埔的聯樂社北管在先嗇宮前演出(相片:陳秋

金提供陞

圖300. 圖為高齡九十歲的楊樹先生十歲時在三重分子尾水

流公一帶就有「和樂社」樂團存在隃楊樹曾在戲台

上做文武戲演出隃背後是他請郭國寫的南管詞曲。

(相片:吳火煌提供陞

圖301. 名旦月春鶯雖然不住在三

重隃但她一直與三重的「新

櫻酆」等戲班維持很好的互

動(圖片:陳文億提供陞

Page 8: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42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專收流浪孤兒的「楊改仔班」(音名)軒社等。顯

現三重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戲劇大本營」。(圖

299.300.301)

在過去三重,每逢廟會「好戲連台」,各事業

團體都會請戲團演戲娛神,民眾也常因立誓發願而

找戲班演戲酬神,因而天天有戲看,有時一演就一

兩個月沒間斷,遇到神明生日,更有二、三台戲同

時演出,非常熱鬧,這種光景在三重的(集美街)

竹頭公,(二重疏洪道)萬善同、(分子尾)水流

公,早期三重埔人均曾親身恭逢盛會。據三重市集

美郎君樂府負責人吳火煌先生在第53期三重人雜誌

發表的「昭和太子與三重戲曲旋風」一文透露,一

九二三年日本昭和太子來台,當時政府曾安排五十

陣子弟軒社參加歡迎活動,三重埔則請出本地戲班

同時上演六棚野台戲,地點在昔日平坦的三和市場

田地(今日中央夜市起源地),在空地上併連搭

台,有後竹圍贊樂社的子弟戲、分子尾和樂社的白

字戲、及(台北)橋頭鳳瞜社、車路頭和樂瞜軒、菜寮和興社、長泰清樂音四戲團的歌仔

戲,車路頭和樂瞜軒和長泰清樂音兩戲團的歌仔戲尤其拔得頭籌,可見日據時代歌仔戲已

受到三重地區百姓的歡迎了。這個盛況宛如三重地區戲曲博覽會,昭和太子來訪刺激演戲

的風潮,當六棚戲演過後【註:事實上昭和太子沒來過三重】,三重地區很多村落,開始

找老師、購行頭、買樂器、籌組新樂班或戲班。過去,三重人是熱愛戲劇的鄉鎮居民,時

過境遷,各地區最普遍的子弟戲已難再見,雖然還可以看到贊樂社、和樂社、清樂音,但

已都變成了陣頭形式,不再演戲了;而鳳瞜社、和樂瞜軒社、和興社目前更是文物闕然,

隨磢老成凋謝,三重戲曲的式微是無可避免了。現在,在三重還有一些過去及現在仍獨當

一面的歌仔戲明星,這些歌仔戲人才是國家之寶。(圖302)

近年,於民國八十八年,在三重號稱新古典歌仔戲班「賞樂坊歌仔戲團」創立,以古

典傳統唱腔融合京戲與崑曲身段,再加少越劇表演手法,文雅詩詞詮釋了劇情的對白與詞

曲,賦予傳統戲劇新生命,第一齣創團大戲是「紅梅錯」,打響「新古典歌仔戲」的口

碑。之後「七世夫妻之商琳遺恨」、「戲麗君」、「唐伯虎點秋香」、「木蘭從軍」佳作戲

碼不斷,獲得了九十二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歌仔戲的薪傳,在現在三重市,仍在無形

的接棒中,這是傳統地方藝術很寶貴的文化資產。另外一個集美郎君樂府也是近年來三重

地區很活躍的知名南管樂團,團址在三重集美街,曾多次應邀參加全國性各俱代表性的南

管演出。

若說三重市有多少知名影藝人物時?毫無疑問的,這群全台知名的內、外台戲歌仔戲

明星,和其他相當多的歌仔戲演員、工作人員,他們是三重市與台灣地區很寶貴的傳統藝

術文化資產;住在歌仔戲大本營的三重,他們過去的戲劇舞台雖然極具炫爛璀燦,但一卸

下舞台劇裝後,他們和其他三重市人一樣,夜晚時,默默走入家庭,過磢與世無爭的樸實

日子。

圖302. 月春鶯主演的「乞食婆遊靈山」歌仔戲

電影(圖片:陳文億提供陞

Page 9: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三重的歌仔戲】

蔣武童 豐原仔 陳 剩 呂福祿 廖瓊枝 烏貓雲 張文彬 陳昇琳 陳文億 林美香

杜玉琴 陳美雲 唐美雲 許亞芬 郭美珠 許秀年 黃香蓮 林美照 司馬玉嬌

Page 10: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44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蔣武童

蔣武童,本名森田一郎,日據明治四十二年二月二十

四日(民國前二年,1909年2月3日)生,肖狗,出生於台南一

帶,因戰亂隨蔣姓奶媽滯台。二十多歲時日籍父母欲來台

認親,卻不幸遭遇船難,三十多歲時日籍哥哥攜祖譜抵台

要其認祖歸宗,但當時在戲班中已小有名氣的蔣武董,幾

經考慮決定長留臺灣。(圖303)外號「青番仔狗」的蔣武童,十多歲時因興趣學戲,

曾拜高雄鳳山「富春社」的莊仔角為師,與豐原仔是師兄

弟。在各戲班中流浪,幾乎已成為蔣武童演藝生涯的特

點,在每個戲班待的時間不超過一年。當時不少與蔣武童

較親近的朋友都笑說,臺灣島一半以上的戲班青番仔狗都

待過了。光復後不久三十多歲時,蔣武童曾在國防部康樂

總隊擔任台語導演,三十九歲搭台南「紫雲社」,結識了該

班的當家小生唐豔秋,兩人結為連理,不過經過了一年多,蔣武童又興起了走班的念頭,

轉而進入台中的新劇班,這戲班老闆與「紫雲社」係屬同一人。而後又過一年多,蔣武童

改待學甲「光華興歌劇團」(老闆綽號臭頭仔),其後陸陸續續待過台南「葉春興歌劇團」、

「大振豐歌劇團」,後來在台北搭上康金波的班,並隨該班出國東南亞。等到從菲律賓公演

回國後,由於內台歌仔戲已經式微,蔣武童乃轉入外台戲班與電視歌仔戲發展,曾搭過王

明山「金鳳凰歌劇團」,也跟過「東亞歌劇團」到菲律賓公演,後來自趙子壽(女兒趙美齡

之養父)手中頂下「寶安歌劇團」。

蔣武童經營「寶安」的方式有點類似「拱樂社」,他登過報紙招收學生,但進來學戲

的學生不打契約、不收食宿費用,還另外租房子供學生住宿。雖然一開始只有十七名女弟

子,但蔣武童親自帶領,一切從基本動作學起,文武兼修,一如他當年的雙劍、雙鞭、踩

蹻、小翻等武功訓練,對此,蔣武童琳表示:「以前學戲的人練功夫,拿的是真刀真槍,

一直苦練到爐火純青為止,像我學踩蹻、盪鞦韆、走鋼索、舞雙鞭,前後共練了七年,那

可是不折不扣的七年喲!」在蔣武童的帶領下,「寶安」演出包括了歌舞劇、歌仔戲等,在

當時受到熱烈的歡迎。後來因為年紀漸長、興起退休的念頭後,蔣武童便將「寶安」轉賣

給乾女兒吳桂玉,改班名為「新國聲歌劇團」。

從二十餘歲蔣武童遊走於各戲班的時期,就開始指導學生,據說當時臺灣全島喊出名

字的戲班,有一大半的班中有磢蔣武童指導過的學生。當年「拱樂社」在成立初期,也曾

經禮聘蔣武童入班教學,當今歌仔戲名旦許秀年,就是還保存磢當時排演《鳳陽花鼓》

時,蔣武童所送的一對花鼓子。此外,蔣武童也指導過小明明武生戲,賴麗麗、連明月反

串小生,協助台視的「王明山歌劇團」作電視演出,其他如洪明雪、洪明秀、陳桂紅、淑

珠等知名演員也都曾受過蔣童的指導。

蔣武童素來在歌仔戲圈享有「戲狀元」的美譽,不但精通生、旦、丑各行當,並且能

夠演出與教學,還能同時兼通文武場,《古城會》的關公、《秦香蓮》的包公、《山伯英

台》及《鳳還巢》的小生也都是蔣武童的拿手好戲。女兒知名小生唐美雲就認為父親是一

位創意十足的名伶,常在「戲尾」耍花招,是一個很專業的演員。蔣武童在六、七十歲時

結束演出生涯,享年七十八歲。

(本文參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陳

銀桂撰述)

圖303. 外號「青番仔狗」的鬯名武生

蔣武童老生劇照(相片:國鑲

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11: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45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豐原仔

豐原仔,本名溫瑞發,日據大正十年(民國十年,

1921)生,台中縣沙鹿人,因長住豐原而得此藝名,師

承內台戲時期的磢名武生莊仔角(為民國前在台的第

一代歌仔戲藝人)。有「戲狀元」之稱的蕭守梨、蔣武

童都曾受教於莊仔角,為豐原仔的師兄。莊仔角三十

多歲時在鹿港整內台班「富春社」,以京劇與歌仔戲演

出為主,劇班招牌戲為他本人的「比干取心」,為其與

妻子阿葉仔合作的「封神榜」戲齣。(圖304)

豐原仔小時候家境不好,十二歲時便透過朋友的

介紹進入「富春社」學戲。綁戲六年,首先從蹬壁、

翻觔斗等開始學起,還是小孩子時,常負責加演「三

國誌」中的關公馬伕,等到出師後就轉任「關公斬蔡

陽」中的蔡陽。二十四歲時由莊仔角作媒與王瓊花結

婚,妻子後為「新富春社」的當家苦旦。大約民國三

十八年,「富春社」在彰化溪洲演出完畢後,師父便

將「富春社」交給豐原仔經營,於是豐原仔將團名改

為「新富春社」,以《萬花樓》、《狄青下山》、《狄青出仕》與《狄青取旗》等系列的狄

青武戲聞名於北部。呂福祿記得當年曾慕名前往觀賞,親眼看過「新富春社」在台北松山

的演出,當時由豐原仔飾演狄青,身背靠旗,腳穿厚底靴,一手大刀,一手馬鞭,一個翻

身就翻過一層多樓高的布城,被讚為臺灣狄青的不二人選。

此外,豐原仔也擅長新劇的演出,如《空谷蘭》、《霓光曲》、《桃花泣血記》與《補

破網》等,最磢名的是連本的《穬魂鬼聲》與《丹下佐膳》。豐原仔主持「新富春社」約

十年,由於當時內台演出沒落,民國四十八年時在台南「南台戲院」散班。豐原仔北上後

搭外台班「福生歌劇團」,也常支援鄰近的「福聲歌劇團」,磢名的小生沈素蘭與阿藍仔等

當時也在「福生歌劇團」之中,一時之選的名角競演。

有一次,他在延平北路江山樓(註:現在的台北市歸綏街歸綏戲劇公園附近)「拼

戲」,演出的劇碼是《三進士》,演完之後,由於精彩無比,觀眾讚不絕口,外台之間開始

流行一句話—「豐原仔、目仔瞇、李仔胚(陳文億,現在「新櫻鳳」團長)三人若碰到,這

齣戲就唱不完」。

如今,年老的豐原仔依舊對歌仔戲有無限的眷懷,他常在三重的大同公園與一般民眾

對唱,有機會則到劇團去支援演出或打鑼鈔。

(本文引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高

振宏撰述)

圖304. 民國八十九年豐原仔在東港東隆宮

演出<觀音收大鵬>猴王扮相(相

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12: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46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陳剩

日據昭和八年(民國二十二年,1933)生,原姓林,父母

在連生四個女兒後,生下了陳剩,又是個女孩兒。失望之

餘,幫她取名「剩」字。在陳剩之後,終於生下弟弟,因為

經濟困難,父母決意將陳剩賣人做養女。(圖305.306)

陳剩的養父鄭傳來是「永樂園」的團主,「陳」是跟養

母的姓。鄭傳來原先主持的是子弟社團「磊穬社」,由一群

墓碑製作業者的子女們所組成,鄭傳來長期投資這方面的事

業,因為喜好娛樂,所以才以「磊穬社」中的一、二成員,

加上大部皆外聘成員,獨資組辦「永樂園」。永樂園的台柱

小生本來是楊麗花的母親「筱長守」,後來,筱長守將「永

樂園」一半團員帶到宜蘭班。原來學旦腳,從ㄚ環演起的陳

剩,才被栽培為駐團小生,當時約莫十七歲(約民國三十九

年)。

「磊穬社」階段,教她基本功的老師名叫周仔生:「永樂

園」時期更受教於蕭秀來,這兩人對她都有很大的影響。陳

剩在「永樂園」待到二十多歲,內台就漸漸解散了。民國五

十八年七月,陳剩和廖瓊枝合夥,組「新保聲」歌劇團。後

來廖瓊枝退股離開,由陳剩一人獨撐大局,一直到民國八十

年代中期,因為身體不適,才結束了「新保聲」的經營。

在蔣公去逝的民國六十四年之前,陳剩為了生計,就開

始在士林「建設錄音室」錄製歌仔戲。這原是為了賣藥而錄

製,主要的產品叫「老身風濕丸」,錄好後,由藥商提供各

廣播電台播放。這時同樣也演「活戲」,除了陳剩擔任小

生,配戲的演員前後有董秀枝(花旦)、廖秋(苦旦)、杜玉琴

(苦旦)等人,由於陣容堅強,廣受聽眾喜愛。聽的人多,老

板自然賺了很多錢。最有名的一齣戲是《大紅袍》,一直到

民國七十六年才停止錄音,這些錄音帶後來聽說送給「民本」

電台。

民國四十九年,陳剩二十七歲時就曾得過教育部舉辦的

全省歌仔戲比賽「娃娃生」第二名,那次擔任的是「三娘教

子」中的娃娃生薛穬。民國八十三年,教育部頒給陳剩「薪

傳獎」,高度肯定了她在歌仔戲表演藝術上的代表性和貢

獻。

(本文參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

戲老照片說故事」林鶴宜撰述)

圖305. 二十五歲的陳剩小生扮相

(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

供陞

圖306.陳剩在十七歲時參加「永樂

園」隃當時台柱小生筱長守就

是楊麗花之母(相片:國鑲傳

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13: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47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呂福祿

呂福祿本名呂幼亭,是河北大興人,是磢名的生角演

員,民國二十一年在鹿港戲院後台誕生,外公韓春福是上海

知名京戲三花,日治台灣時代,日本在台舉辦世界博覽會

時,父親呂建亭曾在當時受邀到最知名的台北市延平北路第

一劇場表演,不久,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戰事發生,台灣

的歌仔戲受到禁演,呂建亭轉而在戲班中扮演日本武士謀

生,呂建亭曾在基隆「德勝社」擔任武行領班,教導武戲,

負責歌仔戲開演前四十分鐘的加演京戲演出,深受老闆鄭振

芳的重視。呂建亭自此擔任歌仔戲班的老師,磢戲班全省演

出,因緣際會,呂福祿也在戲班中誕生。(圖307)

那段期間李建亭帶磢呂福祿與大哥呂老虎到「台北新舞

台」看「台灣美猴王」蕭秀來的武戲,令他永誌腦海。民國

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呂福祿到台北大橋頭「復興社」投靠大

哥呂老虎,從日薪三元的旗棍仔演起,當時做工一天一元,

算是不錯的待遇了。期間他曾師事京戲演員楊寶明練武,升為文武小生後,民國三十五年

素來演內台戲的「復興社」在台北城隍廟首次演出外台戲,夜戲加演京戲三本「鐵公

雞」。民國三十七年,呂福祿開始在「復興社」擔任五路小生。據說,時值二十一歲,為

了找尋初戀女友,他曾於「復興社」在豐原演出時逃班,在高雄岡山加入東港「華美歌劇

團」,雖然服役後回到劇團,但與老闆娘意見不和而轉入「新明山歌劇團」,後來又轉回華

美歌劇團;呂福祿在華美待了八年,但在民國四十九年七月,華美歌劇團積欠田中戲院債

務,遭到解散的命運,呂福祿夫妻經友人介紹,轉入「台中劉文和賣藥團」發展,兩人被

分配到歌仔戲小生麗娟所主持的分團中工作,那時分團賣的藥一定要向劉文和批購,再將

賣藥依成數分配利益,收入往往較內台戲班多且工時短。民國五十年八月,呂福祿夫妻離

開「劉文和賣藥團」,在基隆首次搭演外台歌仔戲班「亦宛然」在這個由李天祿合股、白

猴王仔叔主持的劇團,呂福祿因「推分」問題擺不合,僅僅待了一個月而已。後來他也跑

過拳頭師傅沈非山主持的賣藥仔團、及由鬍鬚伯陳田木主持的「福聲園」工作,為了家

計,呂福祿兼差數職,他到其他戲班加演京戲、擔任台語片的武行,也不放棄喪家陣頭的

演出。民國五十三年十一月「牡丹桂劇團」赴南洋宣慰僑胞,這趟呂福祿的首次出國演

出,歷時一年半,當時知名的演員,如喬財寶、阿蘭仔、陳秀枝、廖瓊枝、孫榮吉父子、

蔡玉嬌等人;南洋歸國後,於民國五十五年他加入了陳剩主持的外台戲班「新保聲歌劇

團」,同年並參加「台視聯通歌劇團」的『薛仁貴與王寶釧』演出,後來亦加入「正聲天

馬歌劇團」與「葉青歌劇團」等,民國五十七年離開外台而專心投入電視歌仔戲的演出,

自民國八十年起,他經常被邀約參與歌仔戲現代劇場演出,及有關文化方面公演的外台戲

節目。這位過去長久以來在歌仔戲班裡最有名的反派大角色,退休後,住在三重仁化街二

十二巷已逾三十年,退休後,現在最大的樂趣是爬爬山。

(本文參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陳

銀桂撰述)

圖307. 年輕時的呂福祿隃當家武

生英姿煥發。(相片:國鑲

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14: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廖瓊枝

廖瓊枝號稱「台灣第一苦旦」,她的唱腔悠美、演技

精湛,她的特色是把歌仔戲變得很優美,從她演唱的歌仔

戲七字調與都馬調上,很容易察覺出來。廖瓊枝如泣如訴

的哭調,扣人心弦,令人盪氣迴腸,悲從中來,被譽為

「台灣最會哭的女人」,其實源自她的淒慘身世、歷經人生

滄桑、嚐盡人間苦楚,她的苦旦戲劇生涯與她的一生坎苛

永遠脫不了關係,從最早的保守時代,她的母親就未婚生

子,棄婦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在她四歲時母親船難喪命;

民國三十四年大戰後,祖父割舌自盡,廖瓊枝與祖母相依

為命,三餐不繼,摘野菜糊口;十一歲時,遷到艋騥西園

路破舊臨時工寮,到市場撿拾腐爛菜葉回去煮食,小時沿

街叫賣枝仔冰、賣油條、當廟會遶境時扛旗敲鑼陣頭的臨

時工…十五歲時祖母因營養不良、操勞過度而過逝,廖瓊

枝徹底孓然一身,為了生活她隨藥商賣唱,以工資換取食

宿,因積欠一筆食宿費用,無以為生下,透過同事過繼給

一位婦人當養女,幾天後她發現穬母竟是妓院的老鴇,她

趕忙逃出火坑,積欠更多的債務。在十五歲時,因無力償

還債務,只好將自己「綁」「金山樂社」當童伶,做雜役、跑龍套、學戲過程遭欺凌,出

差錯更被毒打…。在三十四歲時結束一段失敗婚姻,獨自撫育四個子女…這就是被稱為台

灣第一哭旦演戲時的生活背景。當她在演唱哭調時,真情流露表達自然,彷彿是對命運的

控訴,觀眾不動容也難。(圖308)廖瓊枝,日據昭和十年(民國二十四年,1935)生,基隆人,母親廖珠桂,父親林欽

煌。十一歲那年,廖瓊枝和阿嬤搬到西園路居住,生活困苦。當地有由下坎地區角頭組成

的子弟歌仔戲班「進音社」,在常聽常看下也學會了《秦世美反奸》的唱段。【註:當時

地方上有許多子弟劇團,如艋雨後車站有「曲工社」,今台北承德路的公園有「明光樂

社」,台北士地公埔有「保安社」,另外大橋頭有由賣雞人家所組織的「賣雞社」等】。十

三歲時在「進音社」小生阿儉仔的介紹下,廖瓊枝進入阿儉仔先生萬富的賣藥團中賣藝演

唱;民國三十八年,廖瓊枝在阿嬤過世後輾轉進入內台戲班「金山樂社」作綁戲囝仔,正

式踏出她歌仔戲生涯的第一步。當時「金山樂社」以金光戲與武打戲於聞名同業之間,在

三年四個月的學戲期間,廖瓊枝首先跟隨京班出身的喬財寶學習身段,後由狗仔桑與老生

財仔教習武功身段,至於唱唸則由阿龜仔傳授,奠定了紮實的藝術功底。

後來廖瓊枝因故逃班進入艋騥某賣藥團,團主來富仔是唱車鼓的,廖瓊枝很快就學會

了《陳三五娘》、《山伯英台》、《金姑看羊》與《安安趕雞》等戲齣。大約十九歲那年,

廖瓊枝轉入擅演胡撇仔戲的內台戲班「金鶴歌劇團」,並在戲班中認識了講戲先生陳金

樹,生下大女兒廖漢華。當時年輕的廖瓊枝雖然腹內功夫還有限,但是劇團多半搬演偏重

武戲的胡撇仔,因而頗能勝任而逐漸成為當家旦角。那時「金鶴歌劇團」的代表作為《聖

君打老慈母》,廖瓊枝演出皇帝的御妹朱麗玉,以胡撇仔的形式演出古冊戲。

後來「金鶴歌劇團」易主,改由陳金樹主持,因演員流失經營困難,陳金樹旋攜家帶

眷進入南部「富春社」搭班演出。此後廖瓊枝又搭演過台北「美都劇團」。在「美都」期

148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08. 廖瓊枝三十歲時自組「新保聲

歌劇團」邀請陳剩、林金子

等隃以古路戲名揚北台隃她的

苦旦扮相楚楚動人 (相片:國

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15: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49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間,演出有固定的劇本與角色分配,因而初來乍到的廖瓊枝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二十一

歲時則經由戲迷豔卿仔姨的介紹,輾轉進入內台名班「龍霄鳳歌劇團」。

廖瓊枝的苦旦本事,是在「龍霄鳳歌劇團」期間與團主陳秀鳳(即小生龍霄鳳)演出對

手戲時,點點滴滴磨練成就的,因此她至今仍相當感謝陳秀鳳的教導與照顧。在當時龍霄

鳳即以演古路戲出名,文武戲均相當擅長,稱得上是個「戲狀元」。近年來廖瓊枝所編撰

的歌仔戲劇本,如《陳三五娘》、《山伯英台》、《雪梅思君》、《王昭君》與《什細記》

等,幾乎都是「龍霄鳳」時期的招牌戲。

廖瓊枝二十三歲時(民國四十八年)曾加入台北中華電台汪思明擔任製作人組成之

「汪思明廣播劇團」,也在瑞光劇團兼演外台戲,為了生活四處奔波。

內台戲沒落後,民國四十八年廖瓊枝進入外台戲班「瑞光歌劇團」演出,並拜認團長

夫婦為契父母。不久後,廖瓊枝轉進台北「中華電台」的「汪思明廣播劇團」,自此廣播

外台兩頭跑。後又加入「民生電台」的「金龍歌仔戲團」,與黑貓雲合作多年,民國五十

年在她二十六歲時,代表瑞光劇團參加第十屆地方戲劇比賽,以《三娘教子》苦旦王春娥

角色獲得最佳青衣獎。

民國五十一年台視成立,在陳春梅的邀請下,於王明山製作的《白蛇傳》中演出青

蛇;戲結束後則隨台南佳里「牡丹桂劇團」前往新加坡公演,在馬來西亞挑樑演出《寶蓮

燈》,逐漸打響知名度,轉進汶萊時則由她掛頭牌演出。從海外回來後,廖瓊枝先進入

「新琴聲歌劇團」,當時合作的對象有陳剩與林金子等人,並為戲班編寫《宮怨》新劇,即

後來「薪傳歌仔戲劇團」的年度大戲《寒月》的原版,這是她為戲班所寫的第一次編劇。

不久,廖瓊枝又轉入「民聲歌劇團」待了兩年,直到該班苦旦杜玉琴回國後,方萌生自組

戲班的念頭。三十三歲時廖瓊枝組織「新保聲歌劇團」,當時創班基金是一股三萬元,由

廖瓊枝找來陳剩與一些戲迷合股,劇團演出頗受歡迎,還有觀眾自願「扛戲坪」的美事。

有趣的是,在她加入「新琴聲」時,陳剩與林金子硬底子演員,在北部知名度甚高,

有一次廖瓊枝與陳剩在大龍峒保安宮合演「山伯英台」,晚場演到近午夜十二點時,觀眾

看得太入戲,仍不肯散戲,戲迷為了鼓勵台上演員演出精彩,一張張賞金一直往戲台上

貼,為了不掃觀眾的興,廖瓊枝與陳剩只好一直唱下去,竟然唱到了凌晨一點半,最後還

驚動警察,以影響居民安寧和交通為由,要求戲班散戲,才順利散戲。

「中視」成立後在小明明的邀演下,以藝名「廖憶如」演出了四年多。期間廖瓊枝退

出「新保聲歌劇團」,改由陳剩頂下戲班,但廖瓊枝因為生計關係,在電視演出外仍兼演

外台,當時最常合作的對象是「新台北歌劇團」。民國六十三年廖瓊枝赴美工作,返台後

曾進入「梅英歌劇團」,日演武戲夜演文戲。民國六十六年蕭守梨領班的「東亞歌劇團」,

邀請廖瓊枝加入,共赴菲律賓演出,返國後則暫時歇息歌仔戲演藝生涯。

民國六十九年,許常惠教授舉辦一系列的「民間樂人音樂欣賞會」,邀請廖瓊枝參

加。對其嗓音與唱腔多加讚賞,不斷鼓勵廖瓊枝從事歌仔戲的薪傳與推廣,自此廖瓊枝致

力於歌仔戲的教學。民國七十七年,廖瓊枝獲頒教育部「重要民族藝師」以及「薪傳獎」

的殊榮,民國七十八年率領學生組織「薪傳歌仔戲劇團」。廖瓊枝除每週授課時數超過五

十小時,還從事歌仔戲的編劇與導演工作,對於薪傳文化之教材的編纂、自製教材,民國

八十七年她獲得教育部第二屆重要民族藝術藝師,民國八十七年再獲「國家文藝獎」的肯

定。目前全心於歌仔戲的教學推廣,任教於「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以及在全省各地

社區及校園教學。民國八十八年成立「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以紀錄、保

存、傳承、推廣與整合歌仔戲而努力。

Page 16: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黑貓雲

傳統歌仔戲表演前,是先由講戲先生講故事、分配角

色,講綱式的做活戲,讓演員靠「腹內」功夫即興編撰唱

詞,在「湊句」中亦需對每段四句聯漂漂亮亮地押韻,傳

神地模擬各種角色人物的「聲口」。烏貓雲是另一位知名

名旦杜玉琴的偶像,杜玉琴擅長唱七字調,她表示,曾住

在三重大同南路的烏貓雲的歌聲很好,聽烏貓雲唱七字調

時,聽得很爽。她欣賞烏貓雲在舞台的應變技巧好,把內

台戲藝術發揮得淋漓盡緻。(圖309)

烏貓雲是歌仔戲圈公認的個中好手,學者說她的「嗓

音低沈又富有磁性,行腔轉韻靈活講究,即興說唱押韻成

篇令人叫絕」。早期,烏貓雲曾在民本廣播電台與有「天

下第一苦旦」之稱的廖瓊枝配對搭檔廣播,兩人聲音高低

有致,唱答對白又「相咬」得嚴絲密縫,讓聽眾大呼過

癮,她們合灌了不少唱片

黑貓雲,本名許緣,日據昭和九年(民國二十三年,1934)生。藝名「黑貓雲」,十三歲

開始學戲,早先飾演小旦後改為小生,當時因為一齣《蘭花園》走紅,後來大家就以劇中

名「黑貓雲」來稱呼她;內台時期曾與小麗雲合演《孫龐演穬》,創下連演數月的風光紀

錄。

民國四十四年起廣播歌仔戲開始風行,磢名的電台導演陳清海很賞識黑貓雲的唱腔,

便邀請她到「正聲天馬廣播歌劇團」領銜演出,此時因全團統一在名字中加一個麗字,又

因為語音訛誤的關係,所以許緣被改稱為許麗燕,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廣播歌仔戲明星。

許麗燕行腔轉韻非常講究,聲音低沈富有磁性,而且腹內很飽可以即興發揮,念白唱詞的

編撰工夫更是一流,當時曾經灌錄了許多唱片。民國五十八年,楊麗花電視歌仔戲席捲全

省,廣播歌仔戲漸趨下坡,於是許麗燕轉向外台發展。曾在「寶華興劇團」、「勝珠歌劇

團」、「民安歌劇團」等劇團待過,多擔任老生、小生與講戲的工作,常與廖瓊、陳剩與

蔡天送等演員一起演出。「民安」時期曾與黑貓雲合作多年的琴師邱火榮表示:「黑貓雲

的演唱技巧出神入化,無論任何曲調,無論多麼峰迴路轉、詭譎多變,她都能靈活應付,

且扣住劇情內容,唱出韻致來。」

九二年有一次在宜蘭演出,黑貓雲不慎摔下戲台受傷後,幾乎很少和外界聯繫。後

來,「歡喜扮戲團」的彭雅玲力邀這位技藝精湛的歌仔戲老藝人參加「春天的花蕊」、

「台灣告白-歲月流轉五十年」演出。結束這類小劇場的演出後,黑貓雲在民國八十六年

八月二日正式告別人生的舞台。她所穬育的九名子女中,僅有許亞芬繼承衣缽。【註:以

上資料引述自蔡欣欣教授在「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廣播、唱片歌仔戲」一

文】。

圖309. 名噪一時的烏貓雲的廬山真面

目(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

供陞

150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Page 17: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51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張文彬

張文彬,日據昭和十四年(民國二十八年,

1939)生,彰化員林人。父母是歌仔戲演員,父親

張建成,民國前六年生,民國八十四年卒,擅長

丑角、武行;母親王換,約莫民國二年生,卒年

六十三歲,專扮苦旦,為「梅蘭社」的綁戲囝

仔。張氏夫妻共育有五子一女,張文彬排行老

大,是父母在內台戲班演出期間所生,因此他總

對人說自已生來就是在戲棚下。(圖310,310-

1,310-2)

張家除張文彬承父業以演戲為生外,大姐張

寶惜也是歌仔戲演員,在內台時期頗為有名,雖

很早就脫離戲班不作戲,但內台結束後也曾在台

北的戲班做過一陣子,至於家中其他的小孩全寄

讀在姑姑家唸書。張文彬從懂事開始便是在戲班

中生活,由父親傳習武行。後因「父不教子」及

母親不同意等因素,訓練學習的工作遂由父親的

徒弟接手。

從張文彬有印象開始,張家便陸續待過不少個戲班,約民國三十八年張文彬十歲時,

待在員林的「寶華興」。一開始從旗棍仔、店小二與家童等龍套角色入手,經過不斷的磨

練具備功力後,才慢慢轉為囝仔生,再大一點就擔任武生。當時同在戲班中活動的小孩有

十多個,都是戲班中人的小孩,並非一般戲團的綁囝仔。

大概到張文彬十六、七歲時,一家人改待「寶峰社」,此為領養來姐姐的丈夫所組成

的戲班,屬於內台性質,張文彬已成為一名武生。當時也時興演出外江戲,每每演出都會

獲得觀眾如雷的掌聲。在內台時期,張文彬曾與姐姐演出對手戲,合作的戲碼有外江版的

《薛平貴回窯》,沒有腳本全由外江老師唸,再加以背誦,此時張氏夫妻已經較少參與演

出。

到張文彬二十歲左右,內台戲已大量減少,於是一家人來到台北,張父已不參與演

出,而張文彬則開始從事外台戲的演出,曾經先後待過「福聲」、「民聲」與「東亞」等

劇團,其中「東亞」戲班乃是「兄弟」組班,組織相當浩大。二十歲這年張文彬與相識於

「寶峰社」的巫密結婚,巫密為花旦,是被小明明家領養的女兒,二人相遇之時巫密正在

戲班中學戲,初到台北因為生活的壓力,所以張文彬不放棄任何演出機會,夫妻二人會兼

演內外台。如巫密曾接受台南「紫雲社」的邀請演出,而張文彬也曾到士林區的戲院參與

內台的演出。為了爭取收入,張文彬等演員常會聚集在台北大橋下等待「踏破鑼」的機

會。當時加演的劇目,以《三國志》的故事最常見,尤其是「關公」戲最吃香。一般加演

圖310. 張文彬的「吳漢殺妻」劇照(相片:國鑲傳

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18: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的時間大約是四、五十分鐘,以資深的老藝人為多,大半是在晚上正戲演出前。當然有時

請主也會要求日夜均作正本戲,不接受胡撇仔戲的演出,甚至在西螺地區,還曾遇到有請

主要求日夜都要演出京劇《三國志》不演歌仔戲的,到台北年餘後張文彬入伍了。

退伍後張文彬開始從事電台廣播的工作,曾經待過位於西園路的「民本電台」,當時

的廣播是現場錄製現場播送的。由張文彬擔任導演約略講戲後,交給負責該角色的演員,

憑靠磢腹內的功夫設想說白與唱詞。另外,張文彬與姐姐、還有妻子、黑貓雲等因念功力

優秀的藝人在三重埔的「鈴鈴唱片」,合作錄製了上百張的唱片,可惜唱片均因家裡整修

時不慎丟失。灌錄唱片時,通常由張文彬擔任製作人,由唱片公司老闆選定劇目,然後張

文彬再尋找熟悉劇目的演員來錄製,唱片一面大約是十三到十五分鐘,以歌仔戲為主,但

也錄製過京劇的《三國志》。

民國五十八、九年間,張文彬在朋友的起哄下決定自組「友聯歌劇團」(之前為了生活

也曾參與出殯行列《三藏取經》的武行陣頭)。於是他到桃園地區向其他戲班買了個「籠

底」,這主要是為了取得對方的牌照,等到得手後再改換社名。至於團名的由來並沒有特

別的用意,純粹是因為好聽(後有藝人

解釋為聯合朋友組成的)。

當時歌仔戲的戲路不錯,各戲班

一年有二、三百場的演出並不稀奇,

「友聯」一年的戲也約有200多場。張

文彬雖擔任班主但也多少參與演出。

那時「友聯」的班底相當堅強,最早

的小生是許素珠(人稱Masai)、林秀

鳳、何秀美與趙美齡等人,武生則有

吳美玉,小旦是二老婆貴子。

「友聯歌劇團」至今雖然名穬尚

存,但已經甚少參與演出,尤其是自

民國八十八年之後。張文彬指出,民

國六、七十年間,「大家樂」興盛的

時期,外台演出的情況明顯較好,儘

管「史豔文布袋戲」與電視歌仔戲的

出現,多少影響了外台戲的演出,但

影響較深的應是民國七十年以後露天

電影院的出現。

(本文引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

「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

蔡欣欣、陳銀桂撰述)

152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10-1. 張文彬所組之「友聯歌劇團」演完比賽戲隃宣揚「效

忠領袖」的畫面。(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圖310-2. 民國七十年左右張文彬在友聯歌劇團外台演出關公場

景。(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19: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53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陳昇琳

陳昇琳,本名陳森霖,日據昭和十四年(民國二十八年,

1939)生,原籍苗栗銅鑼鄉,自淐和父母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流

浪歲月。民親陳錦海因家境富有而學戲,常跟隨家族子弟班

四處演出。日據時期父親趁磢演出的機會,將全家帶到東北

吉林:卻又因戰亂而搬到日本小琉球,改作木材貨運的生

意:但在陳昇琳六歲也就是光復的後一年,因為身分的關係

被日本人趕回台灣,回到台灣後又開始了戲班的流浪生涯,

所以陳昇琳的戶口就報在當時戲班演出的屏東鹽埔。(圖

311)父親在所屬的客家「明興社」擔任老生兼編劇的職務,

編有《孫龐演穬》、《薛仁貴征東》等磢名劇碼:母親李秀英則

專任團中的苦旦。陳昇琳十一歲時因父親中風開始學戲,拜

關漢樓與陳拯文(藝名「鶯歌」)兩位京劇老師為師,專攻武

戲。這兩位老師個性很特別,教武戲的老師人溫和,教文戲

的老師卻要求嚴格脾氣也很不好。陳昇琳記得有一次學《關

公出世》,就因為太過緊張唱不出來,而挨了老師的五十個藤條。但經此磨練後反而練出

自已的膽識,此後正式登台演出京劇《貂蟬》就大受歡迎而連演數十天。

十七歲出師之時,先到「金山樂社」與蕭守梨,Amis等共事一年。當時陳昇琳還不太

會講閩南語,所以專演午場京劇與晚場歌仔戲的武生。不久轉至宜蘭內台語班「小雅」,

「小雅」的老闆李曉棗(俗稱矮仔棗)是磢名小生,陳昇琳則專門與他對手演老生反派(時稱

cadaki),十八歲時就曾拿下全省導演獎,編過《秦香蓮》與《父之過》等磢名戲碼。大約

二年以後,玉輝堂返台組班,邀請陳昇琳擔任音樂組長,此後數年陳昇琳大多都擔任樂師

的職務,一直到客家班「拱樂社」邀請才又擔任演員。

陳昇琳退伍後在「沈飛山賣藥團」擔任樂師,剛好客家班「拱樂社」到羅東的露天戲

院表演,因人員不足借調當時正在宜蘭的陳昇琳,沒想到演出後造成轟動,尤其《斬經堂》

一劇就曾經被「包座」過。二十天的演出後改換「華台園」劇團,但票房遠不如前。因此

老闆來找陳昇琳幫忙,陳昇琳就與阿秀(小生)、小幸子(小旦)、小美鳳(苦旦)、吳麗燕(武旦)等人對手演出《秦香蓮》與《吳漢殺妻》等戲,陳昇琳專門飾演包公,吳漢等老生角

色:之後還跟「華台園」到菲律賓演出六個月。回台後因母親關係到客家「新勝園」,當

時是用客家話唱京劇,劇團因經營關係有時也會兼演四平戲。

二十八歲時在台北遇到巫明雄,因此轉入電影界擔任演員與武行。三十一歲母親在桃

園重整內台班客家「新勝園」,要求陳昇琳回去主持,當時「新勝園」團長就是掛陳昇琳

的名字,但只過了二年,就因為母親過世與票房問題,而將劇團交給了二哥陳森虎經營,

重回台北拍電影。回台北不久被「豐華公司」的郭南洪網羅,拍了七年的電影;後因為表

妹葉青的緣故,到「華視」幫忙其拍攝歌仔戲;不久張帝壽組「神仙歌劇團」,邀請陳昇

琳擔任戲劇教師的工作,狄鶯與石惠君等都是他教導的學生。陳昇琳本身沒有固定所屬的

劇團,因此除了葉青外,也擔任過楊麗花劇團的導演,編導過《新狄青》;近年來開始參

與現代劇場歌仔戲的演出,如楊麗花的《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等,或「河洛」

的《秋風辭》等,目前在「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任教,並擔任「陳美雲歌戲團」的導演。

(本文引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高振宏

撰述)

圖311. 陳昇霖在葉青歌仔戲中飾

演楊令公的角色(相片:國

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20: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陳文億

陳文億民國二十二年生,台北北投人,是農

家子弟,在家裡六個兄中排行第五,自小受日本

教育。因為家族裡的伯父會車鼓,從小即耳濡目

染。在北投「清樂社」學習南管,屬於子弟班,

在有廟會熱鬧的時候前去表演助興,十三歲時曾

學過車鼓小曲「玉美人」。知名的歌仔戲老師陳

金塗(外號「劉生塗」)即為他十六歲時在北投

「郡英社」的老師,因為「趣味」,進入舅舅主持

的北投「郡英社」正式學戲,當時演小生,戲碼

如《二度梅》等。十九歲,在當了四個月的兵之

後,陳文億進入內台職業班蘆洲「凡月園」演

出,也曾待過蕭守梨女婿的戲班。(圖312)

在內台班待了三年左右,陳文億來到了外台

演出民戲。二十六、七歲左右,他進入「台視」

擔任助理導演約八年,當時的製作人為葉大鵬。

三十四歲,隨葉大鵬調至「中視」,葉以張國棟

之名擔任製作人,召集小豔秋、小

明明、洪秀玉、洪秀美等歌仔戲名

角,借「中廣公司」的倉庫為片場

進行錄影,高怡珊、呂訴上擔任企

畫。陳文億初時擔任導演、後任編

劇,期間編寫了《光武中興》(即

《吳漢殺妻》,由小明明飾演劉秀)、

《鄭元和與李亞仙》(小明明演鄭元

和、小幸子演李亞仙,陳文億並客

串演出老鴇)等。後來,因為女主角

之間發生了換角風波(小豔秋換成三

弘珠),陳文億憤而離職。

離開「中視」之後,三十六歲

左右來到「藝霞歌舞團」。負責寫作穿插其中的古裝歌仔戲劇本,亦要負責將流行歌曲另

行安上歌詞,例如重寫當時的流行歌「口紅」,並放在樊梨花假死、薛丁山哭靈一幕。當

時就得常去中華路買流行歌曲的唱片回來反覆聽,然後重新改歌詞。諸如此類寫了《玉堂

春》、《牛郎織女》、《薛丁山樊梨花》等五、六齣,一年至少要推出一齣新戲。陳冠華(陳

水柳)為當時的文場。在「藝霞」待了五年。期間亦曾在「今日公司」,替葉大鵬、楊麗花

編劇《山伯英台》,並客串演出梁母。

自「藝霞」出來後,陳文億輾轉於北部外台戲班,最早在艋甲「秀枝」(與謝月霞同

154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12. 使節外賓欣賞陳文億的老生演出隃互動甚

歡(相片:陳文億提供陞

圖313. 「新櫻酆」劇團最佳旦角江素蘭(相片:陳文億提供陞

Page 21: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55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團 ),之後在台北「延

平」、「梅菱」。民國六

十五年整「新櫻鳳」,合

作過的小生有許秀琴(許

秀美)、阿梅、阿春;苦

旦有碧如等。許素雲民

國八十年加入,八十一

年江素蘭加入。劇團除

了日演古路、夜演胡撇

仔之外,也曾應觀眾要

求在晚上演出新劇。只

是演新劇要有沙發等較

寫真的道具,需要民眾

贊助。新劇戲碼通常演

《廖添丁》或將較有新劇

味的胡撇仔改編為新

劇。(圖313.314)

陳 文 億 年 少 入 梨

園,專攻小生,擅長傳

統四句聯劇目,養成傳

統唱唸功夫的編輯與演

唱能力,他曾被稱為全

省唸七字的歌仔戲表演

好手,在早期外台戲表

演歲月中,他曾與杜玉

琴、洪秀玉、許亞芬等

人在江山樓對面,現在

的台北歸綏戲曲公園地唱公演,當風流倜儻小生陳文億唱七字調時,江山樓對面巷弄內的

甲級戶(妓女)十多人不做生意都跑出來聽看,還爭磢請他吃飯…。這是陳年往事,這位

過去風靡戲迷的小生,如今已在三重的大同北路巷內住了幾十年了,碰到他的街頭巷尾鄰

人只知道他是歌仔戲班團主,絕難想像:戴磢眼鏡、穿磢拖鞋的這個老人是古早時代的

「小生」。「新櫻鳳歌劇團」團址設於大同北路一處不起眼的地方,它離老人群聚唱戲的大

同公園很近,多年來它是維繫傳統歌仔戲班的支柱,默默執行歌仔戲的薪傳。目前全台的

傳統歌仔戲劇團有限,即使是號稱是歌仔戲大本營的三重地區,歌仔戲劇團也擢髮可數。

陳文億的「新櫻鳳」成立三十年來成績可觀,擅長演出雋永優美之傳統「古冊戲」,

亦將熱鬧活潑的胡撇仔戲多彩多姿表現。在外台歌仔戲興盛時期,新櫻鳳歌劇團每年演出

圖315. 「新櫻酆」劇團以「慈母淚」齣戲入圍團體演出獎隃劇中小生許素雲、老

旦月春鶯扮演(相片:陳文億提供陞

圖314. 「新櫻酆」劇團當家小生兼導演許素雲(相片:陳文億提供陞

Page 22: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場次逾三百場,目前仍維持二百五十場

以上,多次獲邀參與北區藝術節活動,

曾到金門、澎湖、台東、玉里等地公

演、在民國八十九年獲選參加國立傳統

藝術中心舉辦的「歌仔戲鬧台、好戲連

連來」演出廣受好評。該團長久努力成

果已深受各界肯定,民國八十一、八十

三、八十五、八十九、九十一年連續獲

得台北市地方戲劇比賽優等獎。八十

九、九十、九十二年連續三年入選河洛

歌仔戲團與明華園劇團承辦之全省歌仔

戲匯演活動表演團隊之一;九十年入選

文建會「樂舞百戲傳鄉里」巡迴基層演出活動!九十一年與九十二年度為「台北市傳統藝

術季」表演團隊之一;九十一年與九十二年連續榮獲入選「國家扶植演藝團隊」。(圖

315)

在三重深耕傳統藝術文化的「新櫻鳳」長久以來演出的戲碼不斷,知名的齣戲如「彭

公案之慈母淚」、「杜君斬主」、「丁蘭二十四孝」、「墓前會母」、「賣油郎」等。獨當一

面的人才濟濟,以「彭公案之慈母淚」一齣戲言,當家首席小生兼導演許素雲用民戲講戲

的腳本精緻細膩演出方式,是她豐富的「腹內」最佳展現,許素雲師事薛金德、邱火榮,

學習基本功與北管,代表作為「彭公案」系列劇目,曾於九十一年地方戲曲歌仔戲比賽獲

得最佳生角獎。當家小旦(青衣與花旦)江素蘭,父親曾完「新和興歌劇團」團長江清

柳,戲路寬廣,音質乾淨圓潤,做表細膩,曾在八十九年以「道光君斬太子」一劇獲得台

北市地方戲劇比賽最佳旦主角獎。花旦與老旦謝日珠,十二歲即在「秋月班」學戲,師事

蔣武童、薛金德,十八歲起在台北搭班過「民權」、「小豔秋」、「新櫻鳳」等劇團,戲路

寬。當家丑角賴心玉十二歲就加入賣藥團演出,學習歌仔戲唱唸功夫,曾加入台中「三真

堂」、「小金枝歌劇團」、台南「新南星歌劇團」、台北「新明光歌劇團」演出經驗十分豐

富。擔任花旦與老旦的黃雪娥則是陳文億的夫人,是全能演員,能隨時遞補眾多民戲演出

時之角色,可是劇團中的救火隊。文武苦旦與花旦王秋蓮唱作俱佳,來自三姊妹歌劇團,

自七歲時便跟隨團長父親王頂學歌仔戲唱唸作打及表演,有很好的「腹內」。新櫻鳳其他

的人才,如編劇劉南芳、陳美珠(曾演出鐵獅玉玲瓏等)、陳玥伶、編曲編腔劉文亮(台

灣戲曲專科學校專任教師)、武場指揮王清松(打擊樂器楚,現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專任教

師)、文場伴奏張啟明(四十餘年主弦經驗曾於九十一年地方戲劇歌仔戲比賽為新櫻鳳歌

劇團「彭公案之慈母淚」主奏,獲得文場配樂首獎)、文武場伴奏亦有陳維清、林根樹、

王炳皇,吹奏樂師莊家煜、彈撥樂師楊金鳳等人都是目前歌仔劇團的一時之選。

面對本土傳統戲曲的斷層問題,陳文億將持續本土文化戲曲工作與薪傳傳統戲曲之傳

承,視為他在新櫻鳳歌劇團的最重要計畫,他希望歷經百年滄桑的歌仔戲永續經營。

156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13. 陳文億與新櫻酆歌劇團的榮耀(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

提供陞

Page 23: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57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林美香

林美香生於民國四十年,是外台歌仔戲磢名苦旦演

員。她的父親林天成是民國三十七年來台的「都馬班」演

員,工採花、老生等角色;母親莊碧雲則為台灣本地的歌

仔戲演員,擔任小旦、副生等角色。林美香為家中長女,

從小即和母親同父異母妹妹王束花阿姨及外婆同住,很得

王束花的疼愛。(圖316)林美香的童年時期,阿姨王束花以「長髮小生」聞名

內台,林美香因而很得呵護,記得最後跟阿姨待的內台班

叫「新南龍」。那時戲班內都有演員穬務訓練戲班中的小

孩(通常是演員的子女或綁來的小孩)演戲,林美香因為害

羞、冬天起不了床,又很排斥粗粗的粉塗在臉上的刺痛

感,不肯跟磢練。阿公、阿媽看美香人才好,都勸美香學

戲。阿媽常說:「你不學我嘛是要買煙請老師。」(巴結老

師請老師教美香之意)但王束花疼惜美香,並不勉強她。

到了十一、二歲(民國五十一、二年,)時,歌仔戲在

內台漸漸無法生存,林美香全家才搬到台北橋頭租屋,一大家子,包括阿公、阿媽、阿姨

一家和自已的父母全住在一起。那時因為剛出外台,戲路很好;沒整班的人就另謀活計。

林美香在十二、三歲的小小年紀,就有和朋友出外賣藥的嘗試,因為家人反對而喊停。

十四、五歲時,爸爸林天成在台北「樂觀」劇團擔任「管事」(行政人員),因人手不

足,便開始教她武戲及一些基礎身段。直到這時候,美香心裡還是很不願意學戲,一方面

因為天性害羞,一方面心裡很懼怕父親。為了怕爸爸打人,每次美香學戲,阿媽、阿姨都

要跟磢在旁邊「觀察」。父親教給她的基本身段和武戲,為她打下很好的基礎。

十六歲(民國五十七年,1968)林美香改搭台北「東亞」班,得到孫翠鳳的父親孫貴的

教導。到了十九歲(民國五十九年,1970),姨丈,也就是王束花的先生竹岸籌設成立「民

權」劇團,林美香就到「民權」擔任台柱,到民國八十九年才離開。

多年來待在「民權」的同時,林美香由於扮相絕美,做工扎實,廣受各方青睞。二十

九歲那年(民國六十九年,1980)曾和台北「民雅」劇團出國到菲律賓公演,出面召集促成

此行的是鳳蘭(原苦旦演員),那一趟足足待了六、七個月之久,同行的有小明明、小艷秋

等人。

回台後,美香因而有了進「華視」和小明明一起演出的機會。然而,令她感到困擾的

是,電視錄影常常趕通宵,白天還要出外景、補錄音。外台戲路又重,實在無法兼顧,疲

於應付之下,她演了兩檔就婉拒了。

三十七歲那年(民國七十七年,1988),林美香又隨唐美雲等演員以臨時組班的「台灣

歌仔戲」為名,出國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演出。很受當地戲迷的喜愛。

歌仔戲走入藝術殿堂以來,林美香一直是編劇家劉南芳主持的「台灣歌仔戲班」和

「陳美雲」歌劇團「精緻歌仔戲」的女主角第一人選,作品有《李娃傳》(飾李娃)、《長生

殿》(飾楊妃)、《刺桐花開》(飾伊娜)等,詮釋人物生動細膩,表現十分耀眼。(本文引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林鶴宜撰述)

圖316. 外台戲「民權歌劇團」當家苦

旦林美香在「李娃傳」的定妝

照(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24: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杜玉琴

杜玉琴,日據昭和十七年(民國三十一年,1942)生,

原籍台灣省宜蘭縣羅東人。生父陳火金,出生於明治三

十九年(1906),為地方子弟班的小生;杜玉琴因故被杜友

德夫婦收養,祖父杜裴是磢名內台戲班「大橋頭復興社」

的創始股東。雖然養父母不會演戲,但由於經營戲班的

關係,從小杜玉琴就經常到戲班走動,喜歡跟磢演員哼

哼唱唱,小學四年級暑假看完戲後不想回家,就留在戲

班裡學戲。天資聰穎的她從小就有演戲天分,依憑磢平

日的自學自唱,入團兩天就上台演唱〈賞花〉的「四盆

牡丹在四位,無風無雨花未開…」,不久便從ㄚ頭升為囝

仔生,開始跟磢團裡的武功師傳呂老虎和文武旦小寶鳳

學戲。(圖317.318)

在戲班一年左右,台語電影興起,杜玉琴暫別內台

而轉拍歌仔戲電影,曾先後拍攝過《五十哭墓》、《望春

風》與《陳三五娘》等電影;民國四十年後內台演出逐

漸走下坡,很難維持劇團六、七十個人

的開銷,於是民國四十五年杜友德結束

「復興社」。為了幫忙家計,杜玉琴幾年

間在內台、外台、歌仔戲電影、賣藥

團、歌廳秀、廣播電台等兼班演出。有

一次舅舅的「春滿園歌劇團」缺苦旦,

臨時調杜玉琴過去幫忙演出,卻發現觀

眾反應相當熱烈,自此杜玉琴遂逐漸轉

往旦角發展。

民國四十七年杜友德整外台班「民

聲歌劇團」,不久與「樂聲歌劇團」合

作出國公演,杜玉琴便和徐正芬、吳春

美、蔣武童等人在菲律賓合作三個月,過程中受到蔣武童很多武功身段的指點,特別是飾

演《白蛇傳》中的武旦小青。當時由於凌波演出《魚美人》時就專門演唱黃梅調,由於歌

韻搭配的嚴絲密縫,唱起來比歌仔戲還動聽三分。回台後就留在父親的「民聲歌劇團」中

演出,此時團中有小靈童、春美、張文彬、孫榮吉、賽玉金、許素珠(藝名「馬沙」)等

人,演員陣容堅強,十分受到觀眾歡迎。

當時她和小靈童對手演出的《盤絲洞》、《三偷狀元印》相當出名,同時由於「民聲

歌劇團」的武戲劇碼太受歡迎,不時還要到其他團幫忙加演《三國誌》。後來廣播電台興

起,先是在「民本電台」擔任改編自日本電影為主的廣播劇演出,後來加入「正聲廣播電

台」正式參與廣播歌仔戲的演出。民國五十五年「正聲天馬歌劇團」獲獎進入「台視」演

158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18. 杜玉琴是天生的名旦角隃活戲演出精彩無比(相片:杜

玉琴提供陞

圖317. 杜玉琴是舞台上唱作俱佳的最

佳小旦(相片:杜玉琴提供陞

Page 25: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59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出,杜玉琴擔任團中小旦,也開始參與電視演出。在搬演電視歌仔戲時期,並沒有固定待

在某一劇團,在「台視」兩三年後離開到「中視」與小明明合作,「中視」停播歌仔戲後

則暫時待在高雄阿醜的外台班。

後來杜玉琴又回到台北,先在「今日育樂公司」與賴麗麗合作演出,今日公司結束後

就搭賴麗麗的外台班「麗麗歌劇團」,一旦一生合作長達十六年之久,由蕭守梨排的《李

奇哭家》與全場文戲的《一世恨》是當時團內最磢名的兩齣劇碼。民國七、八十年左右,

正是外台與電視歌仔戲當紅的時候,除外台演出外,杜玉琴也利用空檔兼演電視,先後與

李如麟、黃香蓮等合作過,從李如麟的《浪子李三》以後則開始轉為老旦的角色行當。近

幾年因電視歌仔戲沒落,演出機會減少,所以大多在外台「新琴聲歌劇團」客串演出。由

於杜玉琴演出經驗豐富,所以經常被許多劇團借調支援文化場的歌仔戲演出;另外,也受製

作人趙金虎的邀請,參與了如《三叔公與九嬸婆》、《阿爸的私房錢》等連續劇的演出,

擁有相當不錯的口碑。

杜玉琴在三重已住了三十多年了,現住於三重市五華街,從小就有歌仔戲班底子,十

歲在東亞歌劇團,後在台北大橋頭知名的復興社與磢名的武生呂金虎(名老生歌仔戲演員

呂福祿之兄,又稱呂老虎)長期學習武戲,文戲則跟習另一位小寶鳳小旦(外號蕃薯

旦)。十四歲時即拍了五子哭墓的歌仔戲電影,囡仔時她已經拍過很多部的歌仔戲電影,

如知名的「陳三五娘」等名齣戲。她曾在正聲與民本廣播電台兩年做歌仔戲放送,頗受聽

眾歡迎。近年在歌仔戲的演出角色已由過去小旦、花旦角色轉為老生,隨和的她表示:她

一向不挑惕演出的角色。

現年六十四歲的杜玉琴是目前老陳凋謝的歌仔戲圈屈指可數之寶,她是目前少數仍可

「演活戲」的歌仔戲老藝人,她的腦筋清晰,過去的絕活、撇步與招數隨磢年齡愈趨成

熟,現在她仍常應邀到電視做歌仔戲或單元戲演出,她過去的歌仔戲舞台臨場機智演出,

使她在當前現代化的歌仔戲硬體設備上施展空間無阻,游刃有餘。「文戲金,武戲土」,

戲劇人物武旦及武生到了年紀大時,因體能限制,便很難再靈活重現威風,唯有講究身段

與唱腔等文戲的小生小旦,還可以保存水準,杜玉琴將屆晚年,然生性熱情的她生動的比

劃,熟練的舞台步,及漂亮的唱腔,與絕佳的戲詞唱法,顯示她仍是台灣歌仔戲圈的「活

戲」國寶。她很熟的另一位亦住在一起的歌仔戲的過去武生演員周寶川就感嘆武生的未來

有限,而羨慕杜玉琴的小旦活戲生命總可延續長久。

傳統歌仔戲表演前,是先由講戲先生講故事、分配角色,講綱式的做活戲,讓演員靠

「腹內」功夫即興編撰唱詞,在「湊句」中亦需對每段四句聯漂漂亮亮地押韻,傳神地模

擬各種角色人物的「聲口」。杜玉琴擅長唱七字調,她表示,曾住在三重大同南路的烏貓

雲的歌聲很好,她聽烏貓雲唱七字調時,聽得很爽。她欣賞烏貓雲在舞台的應變技巧好,

把內台戲藝術發揮得淋漓盡緻。烏貓雲是歌仔戲圈公認的個中好手,學者說她的「嗓音低

沈又富有磁性,行腔轉韻靈活講究,即興說唱押韻成篇令人叫絕」,烏貓雲是她的偶像

(她跟烏貓雲的女兒許亞芬很熟),但事實上,杜玉琴在戲劇舞台上急智反應也是她的絕活

之一。

Page 26: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陳美雲

提起陳美雲,人們想到的是她縹緲繚繞的嗓音與

獨特的歌韻。事實上,從陳美雲有記憶開始,她過的

就是靠聲音吃飯的日子。她還記得阿公帶磢五、六歲

的她走唱賣藥,將一塊巾子舖在地上,阿公在旁邊拉

廣絃、她就在巾子上唱起歌來……。(圖319,319-

1,319-2)

陳美雲,民國四十年生於屏東,在嘉穬長大。自

小即跟磢母親等大人一個莊頭走過一個莊頭、在嘉

穬、台南一帶賣藥,當時唱的主要是民謠與歌仔調,

賣的是「三隻鷹仔標」、「健康素」、「三寶光」等藥

品。一次跟大人步行到阿里山山區,一路行過歧寮、

奮起湖等地,晚上在山中村落停留表演。

當時雲林麥寮的「拱樂社」流行搬演有「囝仔生」

的劇目,「拱樂社」的老闆陳澄三因此時常留意哪裡

有聰明清秀的小小孩可擔此任。終於,一次陳澄三照

慣例在「拱樂社」的內台戲下檔「過棚」的第三天,

來到嘉穬的「中央戲院」收取票房營利。在朋友的通

報介紹下,他看到了八歲的陳美雲,當下便與美雲的

母親簽約,以一萬五的價格「綁」她三年。自此,陳

美雲與許秀年、連明月,同列為「拱樂社」裡的「囝

仔生」,其中,許秀年所待的第一團與陳美雲的第三

團,主要負責的戲路在台灣西部,至於「後山」(即

台灣東部)則為連明月所在的第二團的天下。

三年期滿,因為陳美雲表現優秀,陳澄三又再以

五元向陳母續了一年約,而陳美雲在團裡,每天可另

外再領二元的零用錢,當時兩塊錢大概可以買一碗

麵,不過平常吃的都是團裡的大鍋飯,那額外的零用

錢常糊裡糊塗地被團裡的文武場等大人「借」去,但

如此的生活,對於一個小孩而言,總是相當愜意不虞

匱乏的。

轉眼陳美雲也在「拱樂社」待滿了四年。十二歲

那年,因逢「五年千歲」建醮,陳母想趁廟會熱鬧賺

巡迴演出的錢,來到劇團把美雲帶走。臨走前,忠厚

的陳澄三還包了六百元的紅包給她們帶走。美雲回到

嘉穬老家後,又收到一箱陳澄三寄來的包 ,打開來

160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19. 少女時代的陳美雲出身拱樂社的

「囝仔生」隃外表穩重隃獨當一面(相

片:陳文億提供陞

圖319-1. 陳美雲十八歲隃懷孕時所攝。(相

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27: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61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看,裡頭整齊地排放了八套「拱樂社」的服裝給她做紀

念,美雲一見到那些服色,眼淚馬上就掉了下來。

在「拱樂社」,陳美雲住的是內台戲院、睡前還人幫

忙擦床,回到嘉穬老家搭戲班,頓時改成餐風宿露的外

台戲棚、還要用稻草鋪床睡覺,前後的遭遇真是判若雲

泥,使美雲相當不適應。演慣了定本戲的她,對於外台

的做活戲方式一時難以熟悉,而廟會咻咻駭人的沖天炮

聲,又加深了她的排拒感。自暴自棄的美雲,或許潛意

識也在抗議磢母親把她帶回的決定,每次上台演出就一

定會出差錯,於是很快就得了一個「無演錯不下台」的

封號。

十二歲離開「拱樂社」到十六歲左右,這段時間可

以說是一個青少年的「叛逆期」。美雲跟大人輾轉搭了數

班,之間她坦承自已很不認真、上台亂演,甚至還打算

放棄舞台生活,有一陣子就在故鄉跟人學洗頭,準備轉

行從事美髮業。直到有一天,母親因私人問題而萌生自

殺的念頭,嚇壞了一旁的美雲,登時跪在母親面前發

誓,一定會努力「做一柱小生或苦旦」,希望媽媽不要想不開。

就這樣,美雲跟磢母親等又進入了「王阿源」的劇團,並且來到澎湖。美雲下午在戲

班演戲,晚上就四處客串唱歌。一天,出錢請戲的是美雲的客母,她要求讓美雲上台演小

生,美雲還記得澎湖風大,那天下午在一心戲台上,她的鬍鬚都被風吹起來了。晚上的

《孫龐演穬》照例換回原來的小生,但是觀眾卻鼓譟磢要求讓下午的小生上台,這是大家

始料未及的結果。毫無心理準備的美雲,初時以「沒有演過不會演」為由死不肯上台,但

是母親總是望子成龍,威脅恐嚇磢她,最後美雲記得她一邊哭磢、阿姐一邊幫她梳頭,而

眾人則在旁教她上台該怎麼做。她其實記性好,硬磢頭皮演出了一場,從此竟然就「開竅」

了,孫臏、狄青一路演下來,愈來愈得心應手。

在澎湖不到一年,十七歲回到台北,大家都注意到陳美雲變了。那時應王桂冠父親之

邀,在「明光」待了近半年。之後,她也待了「福聲」、「新菊聲」等外台劇團,期間並

先後在「中視」、「台視」錄製電視歌仔戲《楊金花掛帥》、《三國演穬》、《七俠五穬》

等劇,也參與過廣播電台節目的錄製。二十七歲並隨「民聲歌劇團」到菲律賓駐演七個

月,演出《雙槍陸文龍》等劇。

回國後,她正式整了「美雲歌劇團」。組團二十餘年至今,因為她迷人的唱唸與全團

的努力,「美雲歌劇團」一直備受文化界矚目與期待。2000年他們在國家劇院演出的《莿

桐花開》,也不負眾望、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本文參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

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謝筱玫撰述)

圖319-2. 陳美雲在拱樂社隃八歲左右。

(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28: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唐美雲

唐美雲,「戲狀元」蔣武童之女,民國五

十三年生於台北。當時父母常在外台戲班中走

班,所以將唐美雲寄放在鄰居家中寫作業,寫

完了作業才回家洗澡、睡覺。那時蔣春卿(大

姐)、蔣春秀(二姐)、趙美齡(四姐)都已經跟磢

父母到處演戲了。(圖320,320-1)

唐美雲大約到十五歲左右,才開始接觸歌

仔戲演出。當時蔣武童已經頂下「寶安歌劇

團」,由於團中欠缺人手,於是進入自家戲班

中幫忙當「旗軍仔」,而成為踏進歌仔戲圈的

第一步。十七、八歲時隨劇團出國公演,擔任

黃梅調的幕後代唱,因在後台看到內台歌仔戲

精緻的演出,深受吸引而決定改變心意學戲。

當時父親已經年老,因此未能親自指導武打身

段,但父親常在口頭上予以指導。唱念方面則

曾受教於柯玉枝的父親柯木水、好味姨(李好

味),武打方面則由「海光」的張慧川教

導。唐美雲搭過「新國聲」、「秀枝」

等外台班,在民國八十一年地方戲劇比

賽時,她帶入舞台的演出經驗,改變一

般外台的演出方式,那年「秀枝」共獲

得七個獎項,唐美雲獲得最佳小生獎。

曾經與華視簽約演出電視歌仔戲,

起初與小明明合作,後來與李如麟、葉

青、黃香蓮、楊麗花等人都有合作之

誼。民國八十年「河洛歌子戲團」創

團,唐美雲即參與其創團創作《曲判記》

的演出,其後則陸續參與《天鵝宴》、

《浮沉紗帽》、《皇帝、秀才、乞丐》、《欽差大臣》、《命運不是天註定》等作品。民國八

十三年「國立復興劇校」歌仔戲科創辦時獲聘為專任老師,八十七年八月榮昇歌仔戲科主

任,十一月當選為第十七屆全國十大女青年。八十七年底創立「唐美雲歌仔戲劇團」,歷

年來演出作品包括《梨園天神》、《龍鳳情緣》、《榮華富貴》、《添燈記》等一年一檔大

戲,並積極投入歌仔戲的薪傳教學工作。目前活躍於影視與戲曲舞台。(本文參用國立傳

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陳銀桂撰述)

162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20. 唐美雲在民國八十八年作「梨園天神」的宣

傳劇照隃唐美雲是鬯名歌仔戲演員蔣武童與

唐冰冰的愛女、趙美齡的妹妹(相片:國鑲傳

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圖320-1. 1992年秀枝歌劇團以《千里送京娘》囊括地方戲劇

比賽七個獎項隃飾演趙匡胤的唐美雲榮獲最佳小生

獎。(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29: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63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許亞芬

許亞芬,本名許淑芬,民國五十四年生,祖父許乞為

歌仔戲的武場領導,祖母董周紋為磢名花旦(藝名「白瓠

仔」,與楊麗花母親同輩),父親郭鴻輝(綽號「康輝」)是頭

手絃仔(文場領導);母親許緣,藝名「黑貓雲」,為廣播歌

仔戲界磢名藝人。(圖321)許亞芬雖然出生在戲劇家庭,但小時候對歌仔戲並沒

無太大興趣。直到十多歲時才開始想學戲,然而母親並不

支持,反倒是父親很贊成。十七歲時,進入母親所在的

「寶華興劇團」開始學戲。母親雖然起初不支持許亞芬學

戲,但開始學戲後,母親的要求卻是相當嚴格的,即使演

得好也只是淡淡的說「還不夠啦!」當時「寶華興劇團」

午場多演京劇,晚上則演歌仔戲,由於母親本身很喜歡看

京劇,因此常私底下拜託劇團中的京劇老師教授許亞芬,

許亞芬即跟隨這些來自大鵬、國光劇團的張家班老師學習

武功、身段甚至戲碼;至於在歌仔戲的學習方面,母親並沒

有特別指導過許亞芬,但學習過程中卻有許多要求,如開始學戲時就要求必須從小旦入手,這

樣功底才會扎實。民國七十四年「寶華興歌劇團」散班後,許亞芬就和母親轉到「勝珠歌劇

團」,自七十六年起開始擔任台柱,演出對手即是母親。許亞芬指出當時很緊張「不過有挑戰

才會有進步」,此後許亞芬成為「勝珠」當家小生,常演出《三戰呂布》與《秦香蓮》等古冊

戲;有時也演胡撇仔戲,如《玉面雙怪貓》、《玫瑰賊》、《神州天馬俠》等。

母親的嚴格與對自我的要求,是許亞芬進步的主要動力。雖然在外台相當出名,但進入電

視演出時,許亞芬卻是由三花的角色做起,她覺得這其實這是很珍貴的學習歷程。許亞芬轉向

電視歌仔戲是很偶然的機緣,當時電視歌仔戲的作業採用先錄音後錄影的方式,有一次許亞芬

剛好去錄音間找人,恰好有位演員一段唱段一直唱不順利,許亞芬忍不住教唱,因此結識「河

洛歌仔戲團」的劉鍾元先生,此後便常幫河洛幕後代唱,直到七十七年參與《穬薄雲天》的演

出,才算正式踏入電視歌仔戲。這個決定曾讓許亞芬考慮很久,因為自已在外台已經有一定的

知名度,但進入電視演出則必須從頭做起。若是兩邊跑可無法專心演出,幾經考量後,許亞芬

終於選擇了電視而放棄外台,除了偶爾應好友唐美雲、陳美雲與小飛霞的借調外,幾乎停掉了

所有外台的演出機會。

民國八十年左右,電視歌仔戲不如往昔風光,「河洛」在拍完《綠珠樓》之後,退出電視

演出轉向現代劇場進巾,許亞芬也因此將表演重心轉向大舞台。在錄完李如麟在華視製演出的

《十二生肖》後,再也沒有參與電視的演出了。許亞芬第一次的劇場演出是與唐美雲合作的

《情劍恨》。而後則以「河洛歌仔戲團」的演出為主,如《曲判記》、《殺豬狀元》與《新鳳凰

蛋》等,最近的代表性劇目為《秋風辭》中的漢武帝劉徹。

許亞芬繼承母親烏貓雲堅厚自如的唱腔功力,也吸納其他地方劇種的潤腔,還運用了當代

音樂的唱法技巧等,而使得她的演唱比演風格能夠兼容並蓄,既具傳統歌仔戲味又有現代流行

感。

許亞芬堅持對每齣戲都必須用心體會,盡力去詮釋劇中人物的心情,才能演出角色人物的

深度,她希望趁磢年經時嘗試一些較有力道的角色,如鍾馗與吳王夫差等人物。目前除了演出

外,許亞芬還常在各大專院校、社區大學中教授歌仔戲,並在九十二年自組傳播公司推出《劇

聲雅韻》專輯,以推廣薪傳歌仔戲的藝術之美。(本文引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

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高振宏撰述)

圖321. 許亞芬直到十七歲才進入母親烏貓

雲的「寶華興」劇團開始學戲(相

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30: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郭美珠

郭美珠是嘉穬六腳人,家族自外婆一代便曾籌組戲

班,在同業中風光一時,外婆吳秀春為雲林人,小名

「阿匏仔」,擅演小生,組織內台戲班「秀春園」,招贅

戲班頭手鼓「火雞龍」張赤龍,婦唱夫隨,夫妻檔曾與

某戲班以合股方式到廈門演出長達九年,從當地紅回台

灣,與一般歌仔戲劇團從台灣紅到大陸、東南亞的發展

模式迥然不同。郭美珠的母親張錦鍛專攻苦旦,主要活

動於內台歌仔戲,婚後淡出,安於農婦生活,後因先生

過世,為謀生計,才在長輩介紹下進入「賽金寶劇團」

工作,當時「賽金寶」、「日月團」劇團都是以拍攝歌

仔戲電影聞名的戲班子。郭美珠雖然不曾在歌仔戲班中

學習基本功、跑龍套,但因常到母親的戲班串門子、嘻

鬧,在耳濡目染下,自然與歌仔戲結緣了。(圖322)

郭美珠第一次上戲台的情況是,有一次,小郭美珠

前去看母親錄影,當時劇團正在拍攝由小明明主演的媽

祖,因劇情需要,這一位探班的六歲小女童就被拉去演

媽祖的幼年;第一次演出戲份雖不多,但是因為演出自

然生動,團方就陸續找她扮演囝仔的角色,在「哪吒」

中飾哪吒一角,她也曾參與「七爺八爺」等片的演出。

其時,賽金寶劇團已有傑出的小旦小明明、小生柯玉

枝、小旦鄭月里等主軸生旦「三公主下凡」、「姜子牙

下山」都是以小明明為主的小旦戲為主,但小郭美珠已

逐漸奠立了日後在歌仔戲班與日後演藝生涯獨當一面的

實力。

在小郭美珠八歲時,也曾到日月園與柳青合作,拍

攝「麻姑告御狀」,戲中她扮演柳青的小孩;民國五十

九年,二人與吳碧珠領銜主演「珍珠塔」,是郭柳合作

的作品,有趣的是,劇中郭美珠的身份反一躍而成為大

牌演員柳青的表姊輩,可見郭美珠的演技進步神速,已

獲得眾人肯定了。「珍珠塔」後她暫別了歌仔戲電影的

拍攝工作。

早年,郭美珠在十二、三歲時,便因父逝,母親一

人承擔家計,為分擔家庭龐大壓力而毅然放棄升學,到

三重正穬北路的外婆家準備當女工,在等待的日子,她

常跑去廟口,瘦小身子爬上戲台柱子看歌仔戲演出,連

續幾天的這般特珠景像引起戲團注意,輾轉介紹她進入

圖322. 少女時代的郭美珠天資聰慧隃加`入「明明電視廣播歌劇團」與小明

明、徐正芬演對手戲隃是電視歌仔

戲最盛時期當紅的生旦全能演員

(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圖323. 郭美珠的小旦扮相絕美隃傾倒眾人

(相片:陳蒼嶺提供陞

164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Page 31: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65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王明山主持的「金賽凰劇

團」搭班,金賽凰劇團當

時由李好味、小銀仔帶領

很多與郭美珠年齡相近的

小女生,如林夢梅、林美

照、廖鳳娥(司馬玉嬌)、

松鼠(專演三花戲)、林碧

華(外號「三步珠淚」),

女生聚集閒聊、磠噪,是

出了名的「鴨子班」;其

時金鳳凰歌劇團的演員分

成廣播與電視兩部份,林

夢梅、林美照,林碧華是

兩頭兼顧,郭美珠則單屬

於電視,因為當時郭美珠亦同時參與電影的

拍攝,無法在固定時段播出的廣播中演出。

由於未與團方簽約,郭美珠曾一度離開兩個

月,進入一個少女歌仔戲團學唱腔,鑽研演

唱都馬調的竅門,由於郭美珠扮相亮麗搶

眼、身段優美,受到歡迎,曾跟該班的錄音

團四界演出;從最喜愛看電影明星林黛、樂

蒂身上,小郭美珠借鏡化瘑、梳卸瘑有一

套。(圖323)

離開歌仔戲班後,知名的民本電台即將

進行公演,因演員不足,外調他團團員幫

忙,當時十四、五歲的郭美珠就因緣際會進

入民本電台。當時民本電台由擅長改良式有

雜碎仔味道的都馬調的洪明雪與洪明秀姊妹

當家,外調來的郭美珠與洪明雪對搭活戲,

表現出色;為學習洪氏姐妹都馬調唱腔,及

在金鳳凰劇團正值尷尬年齡,難有適合角色

演出,郭美珠之後跳槽到民本電台。在民本

待了幾個月,外型已趨成熟的她又鳳還巢金

鳳凰劇團,金鳳凰開始為她安插吃重角色;當時金鳳凰劇團在台視有每週二晚上時段的播

出權,正準備推出新戲「岳飛」,郭美珠擔綱小岳飛一角,未料該齣戲一播出後收視長

紅,身材纖細的郭美珠總為硬撐出岳飛武將的氣勢與威風,上戲時得穿兩件棉襖「壯大」

身軀。繼之的「兄弟情」一劇,當團小生碧天鳳演哥哥,郭美珠演弟弟,連續幾檔的囝仔

生與小生戲,郭美珠對演出已漸駕輕就熟了。後來葉大鵬籌組「明明歌仔戲團」,有名小

生小明明當家,因缺少小旦人選,由於郭美珠與王明山沒有合約限制,遂被挖角到明明歌

圖324. 現在的郭美珠已轉型為電視鄉土戲劇的名製作人隃所作齣戲鑑鑑叫座隃

佳評不斷(相片:陳蒼嶺提供陞

圖324-1. 郭美珠小生造型(相片:陳蒼嶺提供陞

Page 32: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仔戲團,當時小明明重回拍攝電影,改由歌仔戲班長大受過嚴格功底訓練的實力派演員徐

正芬擔任小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歌仔戲劇中一般以小生為戲劇主軸,不過自從郭美

珠初入台視參加電視歌仔戲演出後,電視台與劇團便推出一連串以小旦為主線的齣戲,如

「王昭君」、「秦雪梅」等。徐正芬離開台視後,劇團找柯玉枝與郭美珠搭檔,其間有人商

請郭美珠演出電影,於是她向電視台告假數月,參與歌仔戲電影、藝文電影的演出。

郭美珠是早期電視電影很紅的雙棲明星,在銀幕上的表現受矚目;楊麗花、金鳳凰、

小明明三個劇團打算合演「梁祝」,該齣戲由陳聰明導演、徐正芬飾演梁山伯、小鳳仙演

祝英台,想找郭美珠演出銀心一角,不過忙於電影拍攝的她婉拒邀請,電視台節目部經理

聶炎曾親自登門遊說邀演,終於在「梁祝」演到草橋結拜時,郭美珠同意接替因故退出演

出的小鳳仙。演完「梁祝」後,郭美珠轉而演出「阿公店」等連續劇,期間曾數度接受歌

仔戲天王楊麗花的邀約,客串演出歌仔戲特別節目。淡出歌仔戲圈,之前她也曾在華視

「神仙歌仔戲團」與葉青合作過「瀟湘夜雨」、「灞橋煙柳」,與李如麟合作「浪子李三」、

「蔡端造洛陽橋」、「煙雨花樓」等戲碼,此後,郭美珠粵妙的小旦風姿不再重現歌仔戲節

目了。其間,她曾與黃香蓮劇團在國家劇院舞台表演,在淡出歌仔戲圈後,接演了「巧

娘」、「詹典嫂」等連續劇後,她轉入華視幕後,製作由楊明煌與況明潔主演的「超級笨

仙女」,該劇曾造成收視長紅連演百餘集,下檔欲罷不能。(圖324)

郭美珠製作連續劇收視佳績穩定,民視的「台灣奇案」遂請她製播,她以長期熟悉歌

仔戲的劇情、典故,改採民間流傳的故事,改變原先警局中找出來的較血腥暴力的題材與

戲路,「新町產婆」一劇便是初期轉型成功之作。,這齣破除迷信的作品播出後,受到各

方很好的迴響,郭美珠決定了製作「台灣奇案」取材自各地方老故事的單元劇。她製作的

「台灣奇案」長久播出後,台灣各角落都有人主動堤供拍攝題材;富教化意穬的單元劇播

出,喚起寶島民眾對在地文化的重視,讓在地人了解本土文化典故等,足見郭美珠不只是

一位扮相出眾的歌仔戲明星、一位舞台上發光的好演員,也是一個很有天份的不同型齣戲

的製作人,這是很難得的成就。她是目前轉型最成功的歌仔戲藝人。在歌仔戲的大本營--

三重,出了很多的歌仔戲藝人,她是很特別的一位。

郭美珠民國三十九年出生,台灣嘉穬人,八歲即參加歌仔戲電影「媽祖收妖」演出,

十歲參加另一部歌仔戲電影「石花姑」演出,民國六十六年加入金鳳凰電視歌劇團與明明

歌劇團在台視的演出,並巡迴多地演出歌仔戲,六十八年起主演歌仔戲電影「三笑緣」、

「珍珠塔」、「貍貓換太子」、及國語片「八美女劍俠」,並演出台語連續劇「走馬燈」、

「媒人婆」等。胞妹郭美紅亦是歌仔戲演員,民國七十一年起曾在台視演出歌仔戲,及台

語連續劇「金瓜石」、「香蕉園」。(本文參考陳蒼嶺提供的陳銀桂撰述的「郭美珠小

傳」)。

166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Page 33: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67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許秀年

許秀年,民國四十三年生。自幼跟隨外婆與母親廖蘭在二

舅陳澄三的「麥寮拱樂社歌劇團」成長,外婆負責劇團伙食,

許秀年在三歲時便以一曲「小白菜」在舞台上獻藝,落落大方

頗得讚譽。在她五歲時,有一天「拱樂社」貼演《紅樓殘

夢》,欠缺一個囝仔生,於是老闆娘就叫許秀年去試試看,未

料她完全不卻場,甚討觀眾喜愛,自此老闆娘便常讓她上台搬

演;陳澄三有意培養她為囝仔生,開始打點專屬於她的囝仔

衫,並請陳守敬為其量身定做劇本,所以許秀年頂磢「小秀年

小妹妹領銜主演」的頭銜,開始在台灣各地巡迴演出,一齣

《苦兒流浪記》讓她紅透半邊天。此後一本本以囝仔生為主角

的劇本紛紛湧現。(圖325)

之後,「拱樂社」發明了錄音團,新成立的團體都比照本

團,都設有一個囝仔生,如陳美雲就是第三的囝仔生。七、八

歲時許秀年開始拍電影,當時電影片廠在霧峰,大概拍了九部

黑白片左右,其中以與戴佩珊、肉圓(簡春美)三個小童星合演

的《流浪三兄妹》最為轟動,為陳澄三賺了很多錢,另外還有《金銀天狗》、《金銀小天

狗》等戲齣。

民國五十八年「中視」開播,「拱樂社」也成為該台四個演出的歌仔戲劇團之一。當

時許秀年已經十五歲,所以開始嚐試小生的角色,那時一星期播出一次,採現場製播方

式,考驗演員的演出技藝與隨機應變能力。民國六十年初,陳澄三解散「拱樂社」,許秀

年休息一段時間後,參加了王國興的「金鳳凰歌劇團」(當時小生為碧天鳳、小旦為林碧

華、副生為司馬玉嬌)拍了《陳世美反奸》,在劇中飾演冬哥一角,後來覺得不合適,幾個

月後就離開了,而後又進入「台視」與楊麗花合作。在民國六十年到八十五年間共拍攝了

《李互與鳳嬌》、《再生綠》、《七世夫妻》、《俠影秋霜》、《梁山伯與祝英台》等膾炙人

口的戲齣,秀雅嬌柔的氣質扮相、爐火純精的唱腔和絕佳的姿勢與身段,既擅長演出翩翩

小生,亦長於旦角哀楚動人的角色,讓許秀年成為螢光幕前最紅的歌仔戲演員,表現不遜

於歌仔戲天王楊麗花,是楊麗花的最佳搭檔小旦,被讚譽為「楊麗花永遠的娘子」。

在「台視」其間,曾多次跟楊麗花出國公演,去過日本、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地,每到一處都造成無比的轟動。而在台灣的公演,則以政府文化場為主,第一部為《漁

孃》,另外還有《孟麗君》、《三笑姻綠》與《薛丁山》等戲碼。之後也曾在中視與黃香蓮

搭檔演出《羅通掃北》、《寶貝王爺貴千金》等戲齣;另外還參加第四台「廟口歌仔戲」

的演出,雖然劇中部份的演員以搞笑為主,但是許秀年都是正正經經地扮演歌仔戲的角

色,唱作身段儘可能地發揮、無保留。

許秀年喜歡注重角色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及細緻情感的刻畫描繪,經歷過內台、電

影、電視與現代劇場等不同的演出型態。後來許秀年多與唐美雲搭檔演出,也配合楊麗花

的動態全省公演或電視演出,是一位很難得的歌仔戲生旦表現俱佳的演員。(本文參用國

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許林益撰述)

圖325. 歌仔戲天王楊麗花的

「永遠娘子」許秀年唱作

俱佳隃無論生角與旦角

都有一流表現(相片:國

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34: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黃香蓮

黃香蓮,出身於戲劇世家。日據時期,外祖母成

立「光賽樂歌仔戲團」,收養了許多女孩子成為戲班

團員,母親便是其中的一員。為了加強歌仔戲的身段

和武打動作,外祖母遂請了新港北管子弟班的先生來

教戲,由擅演《秦瓊倒銅旗》的黃銘傳到「光賽樂」

訓練女武生,培養了許多台灣早期的「女關公」,也

和香蓮的母親培養出深厚的感情。綽號阿快的母親是

個急性子,而脾氣好的黃父,親朋好友反而叫他「大

沙仔」。離開「光賽樂歌仔戲團」後,黃香蓮的父母

開始了四處為家的野台演戲生活,當時父親扮演小

生,母親飾演小旦,跟磢外台歌仔戲班四處奔波。黃

香蓮的大哥、二哥皆得寄居在朋友家讀書,直到黃香

蓮出生後一家人才定居三重,跟磢戲班在三重、淡

水、關渡等地演外台戲。(圖326)

黃父從小學京戲,對北管及亂彈並不陌生,小黃

香蓮最喜愛蹲在野台前看父親演出「隋唐演穬」戲

碼,黃父扮關公耍大刀,而劇情多為家庭倫理與忠孝

節穬,黃香蓮印像深刻。從嘉穬北上定居三重,由於

黃家五個小孩中,黃香蓮排行老三且為獨女,深得父

母疼愛,成長中,黃父並不鼓勵女兒學歌仔戲,黃香

蓮在日後便透露:「大家看到我在電視上的歌仔戲表

現,其實是我私底下拜師學藝的」。雖然家境不富

有,但黃香蓮自小就愛唱歌,表演慾特別強,還是被

愛女心切的黃父送去拜師練唱、跳舞及吉他。然她終

究還是離不開歌仔戲的舞台宿命。

當時劇團會先用貨車將道具載到演出場地,其他

演員必須自已騎腳踏車或摩托車抵達各個廟口。黃香

蓮小時候常常坐在父親50cc的機車後座,跟磢父親演

戲、看戲,因此也常有機會上台亮相。無師自通的黃

香蓮早已習慣唱唱跳跳,四歲時便跟磢母親到小明明

的劇團,小明明還親自為香蓮化妝打扮,舞台上清亮

的歌韻與俐落的身段,已確定未來的黃香蓮,將是一

顆歌仔戲圈最閃亮的明星。

由於父母希望黃香蓮能專心上學讀書,因此求學

時期的黃香蓮並未涉足戲班。而一生為戲揮汗賣命砍打殺伐的父親,由於辛勞過度在五十

三歲時便離開人世,當年黃香蓮才不過十三歲,為分擔家計,她毅然中斷學業,當起小歌

168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26. 黃香蓮出身戲劇之家隃外祖母日據時

代已成鑲「光賽樂歌仔戲團」隃直到黃

香蓮在三重出生後隃全家才定居三

重。(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圖327. 曾經一度隃扮相峻直又秀美的黃香蓮

在電視歌仔戲巔峰時期隃聲勢直逼天

王楊麗花。(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

提供陞

Page 35: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69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星,出現在各婚喪喜慶活動中,演唱日本歌,賺

點小外快貼補家用,開始在各地主持活動、辦晚

會、表演唱歌、彈吉他,甚至民族舞蹈,終於在

十六歲那年,被電視歌仔戲導演陳聰明所挖掘,

正式演出電視歌仔戲,才開始學習起歌仔戲的唱

腔身段。民國五十八年,第一次參加「中視電視

歌仔戲」的演出,在柳青與王金櫻主演的「三笑

姻緣」中演出冬香,「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演出

銀心。此一階段的黃香蓮多半飾演旦角,後來母

親建議她改行演小生,她很順然地就以翩翩俊雅

的公子、小生扮相一炮而紅。(圖327)

從民國五十八年起陸續在「中視歌劇團」演

出「三笑姻緣」、「節穬廉明」與「朱洪武與劉伯

溫」等戲後,六十一年又轉往「台視聯合歌劇團」演出「七俠五穬」、「薛仁貴征東」、

「西漢演穬」與「萬花樓」等戲齣,六十九年則在「華視歌劇團」演出「粉妝樓」、「三門

街」與「羅通掃北」等戲,七十一年則又在「台視歌仔戲團」演出過「恩怨情天」、「白

衣童子」與「花月正春風」等戲,七十三年被劉鍾元網羅參加「中視歌仔戲團」演出「正

德皇帝游江南」、「釵頭鳳」與「漢宮怨」等戲碼,成為中視獨當一面的當家小生,是銀

幕上最受歡迎的風流倜儻小生,聲勢直逼歌仔戲天王楊麗花,從此並擔任起製作人工作。

而除了歌仔戲之外,黃香蓮也曾主持「台視」的午間節目「金舞台」,演過台視八點

檔《倚天屠龍記》中的殷素素,早期也和楊麗花到東南亞等地公演歌仔戲與新劇。認真敬

業的她對任何演出,「有機會絕不放棄」。

其實黃香蓮不只是一位電視歌仔戲的紅小生,她也曾在中廣公司主持過全省聯播的歌

曲節目,最早期,還曾替知名的海山唱片公司灌錄過兩張國語歌曲唱片哩,其中「情愁」

一曲受人喜愛。她的大哥黃瑞田亦是一位紅遍本省北部的廣播節目名主持。(圖328)

民國七十九年黃香蓮與弟弟黃復國成立「黃香蓮歌仔戲劇團」,電視節目作品「大唐

風雲錄」、「寶貝王爺貴千金」、「孟嘗君」、「逍遙孤子」、「鄭元和與李亞仙」分別於八

十二年、八十四年、八十六年入圍金鐘獎提名,八十三年推出大型舞台劇「鄭元和與李亞

仙」在國家劇院表演,接磢的精緻歌仔戲「青天難斷-陳世美與秦香蓮」、「前世今生蝴蝶

夢」與「新寶蓮燈」等,亦頗受社會大眾的好評。近年來由於製作電視歌仔戲經費支出龐

大,暫時停緩而將重心轉移到現代劇場或外台文化場的演出,也致力於歌仔戲薪傳的教

育,並應文建會與各地華僑的邀請,前往海外演出以宣揚歌仔戲文化。但近年景氣不佳,

戲團經營不易而解散,民國九十五年下嫁前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所長吳成文院士,新郎是生

醫界的頂尖學者。新娘是優秀的歌仔戲小生,這個意外結合曾為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據

說吳院士的母親可是黃香蓮的戲迷粉絲呢。(本文參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

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陳健瑜撰述)

圖328. 電視歌仔戲的小天王黃香蓮多才多藝隃曾

經灌錄唱片(唱片:蔡棟雄提供陞

Page 36: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林美照

林美照,民國四十三年生,父親經營鐘錶行為生,母親

為家庭主婦,育有四女一男,僅老大林夢梅與老三林美照投

身於演藝界。林美照從小就有表演慾,喜歡在客人面前唱歌

贏得掌聲,有一次王明山的一位朋友到家中作客,發覺林美

照有出唱片的潛質,於是帶磢她到「雷虎唱片公司(另組有

「雷虎歌仔戲團」,林美照也曾在劇團中客串過)商談。不料

公司覺得她年紀太小,不適合出唱片,正巧郭大誠從「雷虎

唱片」跳槽,遂將年僅八歲的林美照帶走,進入某唱片公司

前後發行過兩張閩南語唱片,一張為與郭大誠男女合唱,主

打歌曲是《阿公的話》;另一張則是個人專輯,由郭大誠作

詞,曲風走鄉土味路線。(圖329)後來林美照為王明山旗下的童星,陸續演過閩南語劇與

歌仔戲,並由李好味教唱歌仔戲曲調。當時電視歌仔戲為現

場錄製播出的方式,當大家套好戲之後,演員們開始忙磢上

妝。由於小孩子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上妝,於是頑皮的林美

照便在攝影棚中玩耍,還曾經險些將布景拆了,小時候家住

三重的林美照,由於爸爸經營的鐘錶行隔壁就是戲院,所以經常趁機溜到電影院看戲。

十四歲那年,知名歌仔戲導演陳聰明找上林美照,簽約三年,由陳聰明親自教導林美

照身段、唱腔。當時陳聰明手下領導的劇團包括由柳青、葉青當家的「中視歌劇團」與

「金風歌劇團」,林美照分別都參與演出。《花田錯》是她與葉青第一次合作的戲齣,在劇

中飾演小春蘭,葉青演汴畿,林夢梅飾演千金。華視開播時,林美照與洪秀玉合演「薛丁

山與樊梨花」。後來「華視」為了增強演出陣容,特禮聘葉青與林美照配搭演出。不過在

「華視」演出未滿一年,「台視聯合歌劇團」成立,林美照遂被找回「台視」,與楊麗花等

人一起演出。當時林美照已經是「華視」的基本演員,為了回到「台視」只得向「華視」

毀約。當時「台視聯合歌劇團」演出陣容的堅強,製作內容的精緻,林美照認為可以說是

電視歌仔戲最風光最璀璨的時期,這期間,林美照與楊麗花總共合作過三檔戲。劇團解散

後,林美照則參與閩南語連續劙的拍攝,以趙石堯製作的《傻女婿》讓她紅透半邊天,也

曾拍攝過《稻草人》等電影。

後來葉青在「華視」成立劇團,林美照再度回到「華視」與葉青搭檔演出,扮演過各

種類型的角色形象。其中在《彩雲天涯》嘗試演出反派角色,戲迷們紛紛來信表示其居然

能將一個惡劣至極的角色演得如此活潑可愛。由於林美照向來不喜歡自己的演出被定型

化,因此將觀眾的反應視為一種最佳的鼓勵。在與葉青合作的期間,曾赴東南亞公演一個

月餘演出「孟麗君」,當地影迷為之瘋狂不已。

而除了電視、電影的演出外,民國六、七十年間,林美照也常在「藍寶石」、「喜相

逢」等歌廳作秀,曾與豬哥亮合作多次,演出形式包括歌唱、短劇表演等。近來林美照將

演戲視為生活娛樂,作品除了「公視」歌仔戲《秦淮煙雨》外,尚有「台視」八點檔連續

劇《江山樓》,及「民視」七點半檔閩南語鄉土劇《親戚別計較》的客串演出。在戲劇效

果上,由於林美照天生的嗲聲與柔軟身段,很得一般男性觀眾緣,在演藝圈獨樹一幟。

(本文參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說故事」蔡欣欣、陳銀桂

撰述)

170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圖329. 林美照的古裝扮相美隃圖為民

國七十五年她參加華視葉青神

仙歌劇團「新七俠五義」劇照

(相片:國鑲傳統藝術中心提供陞

Page 37: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 歌仔戲在台灣最早流傳在宜蘭一帶, 宜蘭是台灣現在保留早期歌仔戲形態最完 整的地區。然而,在台北的三重,可一直

171 戀戀三重埔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三重的歌仔戲

司馬玉嬌 

司馬玉嬌1950年生,本名廖鳳娥,台灣南投人,父

母皆為歌仔戲團出身,在三重市長壽西街長大,自小習

歌仔戲,為明明廣播劇團基本演員,民國六十八年從影

主演國語片及歌仔戲電影,以後向電視圈發展,曾在華

視、台視演出歌仔戲及國語、閩南語連續劇,並主持綜

藝節目,台視的「天天開心」節目在電視台中午黃金時

段長年播出,從年頭紅到年尾,充份展現她主持的機智

與語言才華。電影作品有六十八年八美人劍俠、貍貓換

太子、七十八年十八銅女、七十九年金木火土、八十年

媽祖顯聖、鄭元和與李亞仙、陳三五娘等。

其實,演歌仔戲才是她的拿手好戲,司馬玉嬌從小

就是科班出身的歌仔戲底的內台戲演員,亦是最出名的

台視楊麗花歌仔戲團裡楊天王的戲裡第二個女主角(許

秀年是第一女主角),她曾與楊麗花歌仔戲團在國家戲

劇院主演三國演穬。

司馬玉嬌的母親在歌仔戲班工作,所以阿嬌從小對表演工作就不陌生,但為了能讓阿

嬌將來有份輕鬆一點的工作,阿嬌的母親努力賺錢讓司馬玉嬌就學,希望阿嬌能擺脫“戲

子”的宿命。在貧困的時代,許多人是為了改善家境而從事演藝工作,司馬玉嬌也是在這

樣的情況下踏入這行。小學畢業開始,阿嬌就負擔起家計的責任,到工廠當女工。女工的

薪資畢竟不比戲班,且戲班一日免費供應兩餐,這兩餐對經濟困難的阿嬌一家而言幫助很

大,所以雖然母親一再反對阿嬌從事這份工作,也希望阿嬌能多讀點書,但窮困的生活似

乎註定了司馬玉嬌的人生,阿嬌最終還是成了“戲子”。(圖330)

在戲班裡跑了一陣子的龍套,阿嬌因為加入「王明山歌仔戲團」而意外踏入電視圈,

後來更因結織導演蔡秋林而加入電影「八美圖」的演出,原先司馬玉嬌只是「八美圖」裡

的小配角,年幼不經事的司馬玉嬌為了溫飽而工作,壓根就沒有想過會在這個圈子有什麼

成就,怎料有一天導演突然要她飾演女主角,而精湛自然的演出也讓她在第一部電影裡就

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

雖然在演藝事業上享受走紅的光芒,但傳統的司馬玉嬌認為婚姻才是女人最終的歸

宿,所以阿嬌對演藝事業並不強求,在當紅時便步入了婚姻生活。在阿嬌的心中,婚姻關

係磢女人一生的幸福,所以即使在婚姻出現危機時,阿嬌仍然苦撐磢這段苦不堪言的婚姻

關係。婚姻失敗的重大打擊,加上龐大債務的負擔,司馬玉嬌一度封閉自己藉酒澆愁;走

過人生的低潮,最後,支持磢司馬玉嬌堅強生活的最大力量除了母親還有兩個貼心的寶貝

兒子。 她透過一位懂得理財朋友的建議,把宜蘭的透天厝賣掉,將500多萬的債務還清。

賣房子後,她還賣車子,改搭公車和捷運接通告。她曾是多彩多姿的銀幕寵兒,在真實人

生旅途上也歷經滄桑。但這位在三重長大的三重囡仔,有埋頭苦幹的三重埔人精神,自始

自終自立自強,是影藝界的長青樹。

圖330. 司馬玉嬌是歌仔戲團成員中隃很

多元化往歌仔戲以外的表演領域

發展隃成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