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教育.ppt

27
馬馬 馬馬馬馬馬馬馬馬馬馬馬馬 西 馬馬 馬馬馬馬馬馬馬馬 馬馬馬

Upload: blessed-pei

Post on 26-Oct-2015

15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马来西亚教育

TRANSCRIPT

馬來西亞教育現況與華人教育問題分析

暨大師資培育中心 黃淑玲

地理環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全國由馬來半島與沙巴州、砂勞越州兩個部

分,分為13州、 3 個直轄區(吉隆坡 . 納閩 . 及政府行政中心布特拉加亞 )

面積 329,758 平方千米(約台灣的 10 倍 ) 人口約 22,711,900 人 (2004 年 ) (與台灣相

當 ) 無颱風 . 無地震 天然資源 : 橡膠樹 . 棕櫚樹 . 錫礦 . 石油

社會歷史背景 公元初羯荼.狼牙修古國-- 15 世紀來自蘇門答臘的 P

arameswara 在麻六甲建立蘇丹王朝 被殖民統治的歷史 :1511 年葡萄牙— 1641 年荷蘭— 1786

年英國— 1941 年日本— 1945 年英國— 1957 年 8 月 31 日馬來亞聯合邦獨立於英聯邦— 1963 年 9 月 16 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 . 沙巴 . 砂勞越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 8 月 9 日新加坡退出

三大種族 : 馬來人占 10,682,800 人( 47% ),華人占 5,597,900 人( 24.6% ),印度人 ( 泰米爾人為主 ) 占 1,582,500 人( 7% )及土著。

多元 宗 教 :回教、道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 .天主教。 君主立憲 :9 個世襲蘇丹中輪流產生最高元首 (5 年一任 ),

政治實權為內閣總理

社會歷史背景—多元化社會 . 集權化制度 多元的社會 ( 宗教、語言、文化和教育 ) 設置單一化制度 :

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制度:師資培育課程.幼稚園至大學的課程統一;教科書統一;教育部掌控全國教育系統(在1995國家教育法中一再用部長可以...的字眼)

政府雖欲統一國家教育制度,但因受歷史上多元種族因素的影響至今仍未達成

現行學制 正規學制自 1961 年建立 採 6( 小學 )+3( 初級中學 )+2( 高級中學 )+2

( 大學預科 )+3( 大學 ) 上學期 1-6 月 , 下學期 7-12 月

現行學制—小學 小學 :2000 年1. 國民小學 ( 全津貼 ) 5393 所2. 華文國民型小學 ( 控制型 - 全津貼 ; 非控制型—部份津

貼 ) 1284 所3. 淡米爾文國民型小學 ( 控制型 - 全津貼 ; 非控制型—部

份津貼 ) 526 所

這些小學都是公立或半公立 目前私立小學只有外僑國際小學及民辦雙語小學

現行學制—中學 中學 ( 全以馬來西亞文教學 )1. 國民中學 ( 全津貼 )2. 國民型中學 ( 控制型 - 全津貼 ; 非控制型—部份

津貼 )

體制外 : 1. 華文獨立中學 (60 家 )— 政府不給津貼但仍管

制課程及學校制度 2.私立宗教中學 高中開始分流為普通中學 .工藝中學 . 宗教中學

三類

現行學制—高等教育 修業 3-5 年 2004 年有 14 所國立大學 ,其中一所為教育大學

( 蘇丹依德利斯師範大學 );87 所公立學院 ;629 所私立高等教育機構 ,9 所私立大學

重視評鑑 : 設有國家術鑑定局 , 制定大學學術標準 1971 年起開始辦理大學民營化 1996 年建立私立大專法案 ,私立大學蓬勃發展 推動私立學院辦理雙聯學制及海外學校分校 (2+1

及 3+0)

教育行政制度 -- 中央集權制度 馬來西亞半島教育行政體系 :

聯邦教育部—州教育局—縣教育局—各級學校 沙巴及砂朥越教育行政體系 :

聯邦教育部—州教育局—區或省教局 --縣教育局—各級學校

1. 中央集權制度 . 教育部長擁有極大權力 , 聯邦教育部置複雜且規模 ,有關學校課程 .考試 . 教師任用全國統一規定

學校課程-小學 小學課程1.1981 年公布小學新課程 (KBSR); 1994 年依此修正

課程 , 實施小學綜合課程,以銜接中學綜合課程 (KBSM)

2. 課程重讀 .寫 .算 (3M) 3.第一階段重語文及數學 ,不上地理 . 歷史 . 科學 ,每 週上課 1320 分鐘 (33節 )— 台灣 920 分鐘 (23節 )

4.第二階段將地理 . 歷史 . 科學綜合為人文與環境一科 ,每週上課 1440 分鐘 (36節 )— 台灣 1280 分鐘(32節 )

5. 教育部下設課本局 ,負責從私人出版社挑選教科書給學校採用

學校課程--小學範圍

組合 科目第一階段 (1-3年級 )

教學時間分配

第二階段 (4-6年級 )

教學時間分配

溝通

基本技能

學校媒介語馬來語英語

77.2%

學校媒介語馬來語英語

64.4%

數學 數學

人類與環境

精神 .價值 .態度

回教教育或道德教育

11.4%

回教教育或道德教育

10.4%

人與環境

地方研究科學

14.6%

個人發展

藝術與康樂

音樂美術體育

11.4%

音樂美術體育

10.4%

學校課程--中學 中學課程1. 自 1989 年開始實施中學綜合課程 (Kurikulum Ber

sepadu Sckolah Menengah,KBSM)

2. 中一 - 中三每週上課 1640 分鐘 (41節 )— 台灣 1575 分鐘 ,35節 )

3. 中四至中五分四組 :普學通中學人文組 .普通中學科學組 .工藝中學工藝組 . 宗教中學回教研究組( 獨厚回教教育 )

學校課程—中學範圍 組合 預科 中一至中三

科目 節數**

科目 節數

溝通人類與環境個人發展

核心 馬來文馬來語文實踐英文美術體育與衛生

1311522

馬來文英語數學綜合科學回教教育或道德教育

65553

必修 歷史地理美術體育與衛生綜合生活技能

33224

選修 華文或淡米爾文

3* 華文或淡米爾文

3*

總計 36 41

*改制國中華文可增至每週五節* * 每節 40分鐘

學校課程—中學範圍 組合 預科 中一至中三

科目 節數**

科目 節數

溝通人類與環境個人發展

核心 馬來文馬來語文實踐英文美術體育與衛生

1311522

馬來文英語數學綜合科學回教教育或道德教育

65553

必修 歷史地理美術體育與衛生綜合生活技能

33224

選修 華文或淡米爾文

3* 華文或淡米爾文

3*

總計 36 41

*改制國中華文可增至每週五節* * 每節 40分鐘

課程特色 教育部下設課程發展中心,依教育報告書.教育法令.

國家教育目標.大馬五年計畫.及國家原則制定國家教育哲學 (FPN) ( 1988 年 ) ,作為教育改革的依據

設有全國統一課程大綱及規定 重視基本能力的培養 重視道德及宗教教育 (訂有 16 個價值觀融入每科課程

中) , 教育部設有道德教育局 學生上課時數長 重視考試評量 : 小三 ------------ 小四 :PTS 小六 ------------ 中一 :SPSR 中三 ------------ 中四 :PRM 中五 ------------ 預科 ( 中六 ): SPM 預科 ( 中七 )---- 大學 : STPM

師資培育制度 -- 小學及初中教師 小學及初中教師:由32所師範學院培育 , 公費制度1.程序:中五畢業考取 SPM 文憑且馬來文及其他4科優等→參加師資鑒定測驗筆試及格→面試→師範學院師資培訓3年 , 取專業文憑 (the Malaysia Diploma in Teaching)

→分發學校 ,成為學校支援組教師→ 參加 4-5 週的導入課程→參加政府公共服務局考試 及格→學校推薦 ,出席面試 →公共服務局發出職位證明證件→成為合格教師2.華文教師不足 ,馬來教師過剩

師資培育制度—高中教師 兩個來源 :1.取得大專學術文憑 ( 學士 )者→至師範學院或大學教育系進修一年教育課程→考取教育專業文憑 (the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Teaching

→分發學校 ,成為學校支援組教師→ 參加 4-5 週的導入課程→參加政府公共服務局考試 及格→學校推薦 ,出席面試 →公共服務局發出職位證明證件→成為合格教師2.在大學攻讀教育學士學位者 ,不需進修一年教育課程, 業畢後分發學校 ,成為學校支援組教師 ( 他其他同上 )

教師分級及薪資 1999 年後教師依學位及表現分為 6 級薪資從 652零吉至 3952零吉 ( 約 5868-35

568 台幤 )

華人教育現況完善文的華文教育體系 : 國民型小學一獨立

中學 (60 所 )--- 大學 ( 新紀元學院 .南方學院 .韓江學院 ).

華文教育的民間教育部—董教總1.提供獨立中學教科書2.辦理獨立中學考試3.辦理獨立中學師資培訓

華人教育的困境 華人公民權的受限 :1. 限於馬六甲、檳州、沙撈越、沙巴四州才能選州長 ,其餘 9

州為世襲蘇丹 ( 馬來人 )擔任2. 華人難擔任政府高官3. 華人公司欲上市需有一定比率的股份為馬來人擁有 大學入學名額按種族人口數分配 獨中文憑不受政府承認 獨中不易擴增 ,只採二部制教學 , 影響教育品質 華小逐漸委縮中,獨中招生不易 華小數學及科學課程,6節數學及3節科學用華語教學,增

加2節英文及採用英文教授4節數學及3節科學,增加教師及學生負担

結語--邁向多元.平等.融合的未來

現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能夠保存 1283間華小, 60間獨 中及3 所多元媒介的學院,是經過 180 年的漫長歲月,與英殖民主義者、日本侵略者、及獨立後單元化的國家教育政策展開的長期、艱苦、曲折的鬥爭,及付出了無數先烈們的性命、自由、血汗和奉獻之後所取得的成果。華教的生存與發展體現了華族注重子女教育的優良傳統,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及反對同化和捍衛民族特徵與尊嚴的決心。最後,華人社會將與馬來西亞各族的開明人士一道在下一個千禧年中,高舉多元主義、寬容與團結的大旗,爲實現一個民族平等、民主、進步、繁榮的馬來西亞而奮勇前進!

椰漿飯融入了華人.印度人.馬來人飲食文化,當將它包起來吃時,不會再去思考我吃了什麼,而是讚嘆著多巧妙的組合… ..

期末考重點 1. 馬來西亞現行學制為何 ? 2. 馬來西亞學校的學年起迄時間 ? 3. 馬來西亞的人口種族描述 ? 4.有關馬來西亞社會的描述何者為非 ? (1) 人口數與台灣相當 (2) 面積約為台

灣的 10 倍 (3) 全國由馬來半島與沙巴州、砂勞越州兩個部分,分為13州、3 個直轄區 (4) 颱風及地震天然災害多

5.有關馬來西亞教育何者為非 ?(1) 教科書採審定與統編並行制 (2) 教育行政制度為中央集權制度 (3) 教師任用資格與流程全國統一規定 (4) 教育行政體系為聯邦教育部—州教育局—縣教育局—各級學校

6. 下列有關馬來西亞學校教育的描述何者為非 ?(1) 小學學校類型分為國民小學、華文國民型小學、淡米爾文國民型小學 (2) 中學學校類型分為國民中學、華文國民型中學、淡米爾文國民型中學 ( (3) 華文獨立中學有 60 家,政府不給津貼但仍管制課程及學校制度 (4) 華文教育的民間教育部為董教總,提供獨立中學教科書、辦理獨立中學考試、及辦理獨立中學師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