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am chi 20120915 - 國立臺灣大學€¦ ·...

4
常民文化與城市資產 2012台北國際圓桌論壇 主辦單位:荷蘭國際亞洲學研究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IIAS),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論壇時間:2012年10月7日至10月10日 論壇地點:臺北萬華剝皮寮演藝廳、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糖 文化園區 臺北的發展史反映了多元文化及外來影響的匯流,從原住民、移民墾殖的漢人,二次大戰後 隨國民政府遷徙之軍民,以及晚近由東南亞及中國移入的勞工及外配等,這些多元的住民背景, 為城市創造出豐富的常民生活與動態的歷史紋理。清領、日治、美軍駐防以及晚近新本土文化意 識崛起等各階段都遺留下各具時代特色的都市建築與地景。在充滿活力的台灣社會,這些文化資 產的意義也在新的歷史脈絡中,被不斷地發掘以及重新詮釋。今日我們可以說,台北的特色在於 它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資產(multiple heritages)」的城市,包含物質性及非物質性、現代 及傳統的、都會或非都會的、在地原生或由外移入的文化資產。其核心是記憶、認同,以及將傳 統延續到當代生活,並在經濟豐裕和民主化的交織過程中,持續保有具多樣文化、社會記憶與認 同的文化主體。而這個過程也促使城市文化資產(urban heritage)概念的轉變,進入一個多面 向、跨學域的研究及行動範疇。 臺北在亞洲城市脈絡中的特殊性在於透過,一方面是公民社會及草根運動的蓬勃發展,以及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的回應與制度的創新,兩者的持續互動共同擴展了文化資產的內涵。不管是 在飲食文化、工藝創作、藝術表演、建築與紀念物的保存中,處處表現了此一充滿文化活力、持 續的對話、協商,有時甚至升高為衝突的動態過程。在台北,文化資產內涵的擴展,無疑的與文 化公民權的意識增長與政府的創新能力高度相關,而這也正是台北的文化資產領域的發展充滿潛 力與無限可能的關鍵。 本次圓桌論壇集結國內外將近四十位學界、專業界、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及政府代表,以 艋舺街區為研究案例,透過深度田野訪查與密集研討,並透過對其他亞洲城市經驗的比較分析, 詮釋臺北文化資產的發展與保存特性,同時進一步提出對未來發展的建議。 啟動多元對話.開闢亞洲新路徑: 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program chi 20120915 - 國立臺灣大學€¦ · 臺北的發展史反映了多元文化及外來影響的匯流,從原住民、移民墾殖的漢人,二次大戰後 隨國民政府遷徙之軍民,以及晚近由東南亞及中國移入的勞工及外配等,這些多元的住民背景,

常民文化與城市資產2012台北國際圓桌論壇

主辦單位:荷蘭國際亞洲學研究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IIAS),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論壇時間:2012年10月7日至10月10日

論壇地點:臺北萬華剝皮寮演藝廳、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糖廍文化園區

臺北的發展史反映了多元文化及外來影響的匯流,從原住民、移民墾殖的漢人,二次大戰後

隨國民政府遷徙之軍民,以及晚近由東南亞及中國移入的勞工及外配等,這些多元的住民背景,

為城市創造出豐富的常民生活與動態的歷史紋理。清領、日治、美軍駐防以及晚近新本土文化意

識崛起等各階段都遺留下各具時代特色的都市建築與地景。在充滿活力的台灣社會,這些文化資

產的意義也在新的歷史脈絡中,被不斷地發掘以及重新詮釋。今日我們可以說,台北的特色在於

它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資產(multiple heritages)」的城市,包含物質性及非物質性、現代

及傳統的、都會或非都會的、在地原生或由外移入的文化資產。其核心是記憶、認同,以及將傳

統延續到當代生活,並在經濟豐裕和民主化的交織過程中,持續保有具多樣文化、社會記憶與認

同的文化主體。而這個過程也促使城市文化資產(urban heritage)概念的轉變,進入一個多面

向、跨學域的研究及行動範疇。

臺北在亞洲城市脈絡中的特殊性在於透過,一方面是公民社會及草根運動的蓬勃發展,以及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的回應與制度的創新,兩者的持續互動共同擴展了文化資產的內涵。不管是

在飲食文化、工藝創作、藝術表演、建築與紀念物的保存中,處處表現了此一充滿文化活力、持

續的對話、協商,有時甚至升高為衝突的動態過程。在台北,文化資產內涵的擴展,無疑的與文

化公民權的意識增長與政府的創新能力高度相關,而這也正是台北的文化資產領域的發展充滿潛

力與無限可能的關鍵。

 

本次圓桌論壇集結國內外將近四十位學界、專業界、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及政府代表,以

艋舺街區為研究案例,透過深度田野訪查與密集研討,並透過對其他亞洲城市經驗的比較分析,

詮釋臺北文化資產的發展與保存特性,同時進一步提出對未來發展的建議。

啟動多元對話.開闢亞洲新路徑:

議 程

時間 活動 地點

10月 7日(星期日)Day 1

全日 【田野參訪】:臺北的文化資產

導覽人:徐燕興副總工程司(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

市更新處)

經由導覽,讓與會者深入臺北各歷史階段代表

性的都市空間,親身體驗臺北的城市發展與文

化資產的特殊性。行程包括首都核心區、中山

北路、大稻埕、淡水河岸、寶藏巖及西門町。

17:00-17:30 茶敘時間

中山堂堡

壘咖啡廳

17:30-18:50 【專題演講與討論】:我的台北經驗 : 從西區到東區

引言人:Philippe Peycam (IIAS院長)

主講人:蕭新煌所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19.00-21.00 晚宴

10月 8日(星期一)Day 2

09:00-10:45 【開幕式】

開場:Philippe Peycam院長

致辭:嚴家鈺院長(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

介紹與會者:Philippe Peycam院長

論壇緣起、展望及進行方式介紹:

Philippe Peycam院長

黃麗玲所長(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論壇背景報告:

江明親助理研究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

究中心)

剝皮寮

演藝廳

10:45-11:00 茶敘時間 (在地特色小點)

11:00-12:00 【專題演講】:臺北市的城市資產與文化政策

主持人:Philippe Peycam 院長

主講人:劉維公局長(臺北市文化局)

12:00-13:30 午餐:品嚐艋舺好味

13:30-14:45 【論壇一】:臺北市城市資產的特性

主持人:黃麗玲所長

1

Page 2: program chi 20120915 - 國立臺灣大學€¦ · 臺北的發展史反映了多元文化及外來影響的匯流,從原住民、移民墾殖的漢人,二次大戰後 隨國民政府遷徙之軍民,以及晚近由東南亞及中國移入的勞工及外配等,這些多元的住民背景,

議 程

議 程

時間 活動 地點

10月 7日(星期日)Day 1

全日 【田野參訪】:臺北的文化資產

導覽人:徐燕興副總工程司(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

市更新處)

經由導覽,讓與會者深入臺北各歷史階段代表

性的都市空間,親身體驗臺北的城市發展與文

化資產的特殊性。行程包括首都核心區、中山

北路、大稻埕、淡水河岸、寶藏巖及西門町。

17:00-17:30 茶敘時間

中山堂堡

壘咖啡廳

17:30-18:50 【專題演講與討論】:我的台北經驗 : 從西區到東區

引言人:Philippe Peycam (IIAS院長)

主講人:蕭新煌所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19.00-21.00 晚宴

10月 8日(星期一)Day 2

09:00-10:45 【開幕式】

開場:Philippe Peycam院長

致辭:嚴家鈺院長(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

介紹與會者:Philippe Peycam院長

論壇緣起、展望及進行方式介紹:

Philippe Peycam院長

黃麗玲所長(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論壇背景報告:

江明親助理研究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

究中心)

剝皮寮

演藝廳

10:45-11:00 茶敘時間 (在地特色小點)

11:00-12:00 【專題演講】:臺北市的城市資產與文化政策

主持人:Philippe Peycam 院長

主講人:劉維公局長(臺北市文化局)

12:00-13:30 午餐:品嚐艋舺好味

13:30-14:45 【論壇一】:臺北市城市資產的特性

主持人:黃麗玲所長

2

Page 3: program chi 20120915 - 國立臺灣大學€¦ · 臺北的發展史反映了多元文化及外來影響的匯流,從原住民、移民墾殖的漢人,二次大戰後 隨國民政府遷徙之軍民,以及晚近由東南亞及中國移入的勞工及外配等,這些多元的住民背景,

.臺北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資產

.解讀臺北的特殊性―從背景報告、城市導覽與專

題演講談起

14:45-15:00 茶敘時間(在地特色小點)

15:00-16:15 【論壇二】:臺北市的文化政策與都市發展

主持人:彭揚凱秘書長(OURs都市改革組織)

.臺北的獨特性如何反映在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在臺北都市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16:15-18:00 【田野參訪】:艋舺的非物質文化資產

導覽人:在地文化團體

節目:參觀小劇場、傳統戲曲、獅鼓藝、皮影工藝等

艋舺文化

活動空間

現場

晚間 晚餐:體驗夜市與街頭飲食文化

廣州街與

華西街夜

10月 9日(星期二)Day 3

09:00-10:15 【論壇三】:臺北或臺灣的文化資產在亞洲的特殊性

主持人:黃富三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張隆志副所長(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的獨特性:歷史、社會、經濟與市民社會

.臺北市社會紋理(Social Fabrics)與演變歷程 中央研究

院社會學

研究所

10:15-10:30 茶敘時間

10:30-12:00 【論壇四】:臺北市文資保存―多元價值競逐與協商的場域

主持人:蕭新煌所長

.多元文化主體\文化生產\互動樣貌

.動態觀點為城市文資保存帶來的創意與實踐

12:00-12:45 午餐

13:30-17:30 【田野參訪】艋舺基地訪查(一)

導覽人:高傳棋(地方文史工作者)

沿途介紹龍山寺 12號公園、莽葛拾遺、青草巷、地藏

王廟、西昌街、黃和裕金紙行、洪懷德布店、恆德百貨

行、直興市場、西園路、合興糊紙店、貴陽街、地區環

境改造計畫、亭仔腳、青山宮、祖師廟、新移民會館

【田野參訪】艋舺基地訪查 (二)

導覽人:黃適上(地方文史工作者)

行程包括艋舺謝宅、河乃莊、堤防與環河南路、寶斗里

(華西街)、料館媽祖、黃氏宗祠、仁濟院

晚間 晚餐:品嚐萬華多元移民美食 貴陽街

3

Page 4: program chi 20120915 - 國立臺灣大學€¦ · 臺北的發展史反映了多元文化及外來影響的匯流,從原住民、移民墾殖的漢人,二次大戰後 隨國民政府遷徙之軍民,以及晚近由東南亞及中國移入的勞工及外配等,這些多元的住民背景,

10月 10日(星期三)Day 4

09:30-10:45 【論壇五】:案例研究―艋舺的物質文化資產

主持人:Philippe Peycam院長

.從田野參訪的物質文化資產談起

剝皮寮

演藝廳

10:45-11:00 茶敘時間(在地特色小點)

11:00-12:15 【論壇六】:案例研究―艋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主持人:Michael Herzfeld教授(哈佛大學)

.從田野參訪的非物質文化資產談起―電影、飲食

文化、工藝、傳統醫療及宗教等

12:15-12:50 午餐:品嚐艋舺好味

12:50:13:20 步行前往糖廍文化園區。

導覽人:陳德君社區規劃師(OURs都市改革組織)

沿途介紹大理街服飾商圈與西園 29設計平台、西園路

林宅與和平里陳厝、艋舺大道、台糖營業所、中國時報、

兩棵樹公園

13:30-14:45 【論壇七】案例研究―艋舺的潛力與挑戰

主持人:周素卿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都市更新計畫對艋舺文化資產的影響

.艋舺在地居民、市民團體的觀點

.不同組織單位的觀點與對話

糖廍文化

園區 A倉

教室

14:45-15:00 搭車返回剝皮寮演藝廳

剝皮寮

演藝廳

15:00-16:15 【論壇八】:政策建議與未來計畫提案―臺北市及其他區域的

文化資產提升與發展

主持人:Philippe Peycam院長

黃麗玲所長

.臺北經驗的啟示

.未來行動計畫

16:15-16:30 茶敘時間(在地特色小點)

16:30-17:30 【閉幕式】

主持:Paul Rábe博士 (IIAS研究員)

18:00-20:00 【晚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