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Jan-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農村婦女勞動時間運用調查研究計劃

期末報告

研究單位: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研究人員:蔡培慧、鍾怡婷等人

日期:2014年1月22日

目 錄

壹、前言6

一、CEDAW第十四條農村婦女條款6

二、非商品化勞動的調查方式7

三、多樣經濟觀點下的勞動11

(一)跳脫資本中心論11

(二)資本主義經濟之外的勞動與報酬11

(三)辨明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12

貳、農業中的性別與非商品化勞動14

一、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農村婦女性別差異分析16

(一)農牧業工作指揮者特性之性別分析16

(二)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按性別及土地所有權屬分析19

(三)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按性別及專兼業農之區別21

(四)農牧業按性別及從業型態之分析22

(五)農牧業之工作日數、農業收入按性別區分24

(六)全國農民之從農日數差異(依性別及工作指揮者)26

二、時間日誌調查28

(一)時間日誌樣本特性28

(二)農業中的性別與非商品化勞動形式30

三、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與具體內容40

(一)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40

(二)非商品化勞動的具體內容40

參、農村婦女非商品化勞動口述歷史43

一、農村婦女的家務勞動43

二、農村婦女的農務勞動44

三、世代差異45

四、對於自己的貢獻的看法46

五、可自行支配的所得46

六、非貨幣式的勞動力交換47

七、宜蘭三星鄉農村婦女口述歷史訪談稿48

八、彰化溪州鄉農村婦女口述歷史訪談稿63

九、高雄路竹區農村婦女口述歷史訪談稿78

肆、研究方法89

一、針對台灣農林漁牧業普查的資料進行性別變項的分析89

二、針對台灣農業婦女非商品化勞動的時間日誌研究90

(一)研究範圍與樣本92

(二)時間日誌登錄92

三、針對非商品化勞動的深度訪談94

(一)、訪談方式94

(二)、半結構式訪談大綱95

伍、研究團隊97

陸、研究進度98

一、研究進度(實際研究進度)98

柒、預期研究成果99

一、呈現台灣農家婦女非商品化勞動的型態99

二、紀錄台灣農家婦女的生命史與勞動故事99

三、非商品化勞動的正面意義100

四、後續非商品化勞動的擴及調查100

捌、參考文獻101

一、建構符合CEDAW公約的農村環境102

(一)CEDAW與台灣農村婦女現況概述102

(二)行動方案建議104

二、問卷發放、回訪與回收工作備忘110

三、農村婦女勞動時間運用調查研究調查表(檔案另附)113

表之目錄

表 1 多樣經濟觀點下的勞動13

表 2 農牧業工作者指揮者按性別分16

表 3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年齡分布之性別差異17

表 4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性別及教育程度18

表 5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可耕作地所有權屬之性別分析19

表 6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可耕作地規模之性別分析20

表 7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性別及專兼業農區別21

表 8 農牧業從業型態與性別差異22

表 9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全年主要工作狀況之性別分析23

表 10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人數按性別、工作日數24

表 11 農牧業收入之性別差異25

表 12 全國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按性別及工作日數分26

表 13 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不含工作指揮)按性別及工作日數27

表 14 個人特徵及職業特色28

表 15 家庭及農場結構之特性29

表 16 農村婦女時間日誌各勞動類型及所花時間31

表 17 農村婦女時間日誌呈現農業勞動及家務勞動的差別32

表 18 農村婦女各年齡層投入農務勞動與家務勞動之時間33

表 19 年齡層有無15歲以下孩童對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之影響34

表 20 農村婦女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於例假日的差別35

表 21 農村婦女於稻作蔬菜水果的農務與家務勞動之別36

表 22 宜蘭三星、彰化溪洲、高雄路竹薪資勞動與無酬協助農事之比較37

表 23 農耕作物薪資勞動與無酬協助農事之差別38

表 24 雇農與家庭農場投入農務勞動39

表 25 時間日誌調查之初步時間分類42

表 26 以受訪者填寫時間日誌的這七天為期間,詢問其農作細節95

表 27 勞動與薪資所得的預定問題95

圖之目錄

圖 1 美國勞動部門時間運用分配10

圖 2 農牧業工作者指揮者按性別分之圓餅圖16

圖 3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年齡分布之性別差異示意圖17

圖 4 農牧業指揮工作者性別及教育程度18

圖 5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可耕作地所有權屬之性別分析示意圖20

圖 6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可耕作地規模之性別分析示意圖20

圖 7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性別及專兼業農示意圖21

圖 8 農牧業從業型態與性別差異圖示22

圖 9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全年主要工作狀況之性別分析示意圖23

圖 10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人數按性別、工作日數圖示24

圖 11 農牧業收入之性別差異圖示25

圖 12 全國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按性別及工作日數圖示26

圖 13 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不含工作指揮)按性別及日數圖示27

圖 14 農村婦女時間日誌各勞動類型及所花時間31

圖 15 農村婦女時間日誌呈現農業勞動及家務勞動的差別圖示32

圖 16 農村婦女各年齡層投入農務勞動與家務勞動之時間圖示33

圖 17 各年齡層有無15歲以下孩童對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圖示34

圖 18 農村婦女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於例假日的差別35

圖 19 農村婦女於稻作蔬菜水果從業者的農務與家務勞動圖示36

圖 20 宜蘭三星、彰化溪州、高雄路竹之薪資勞動與無酬農事之比較37

圖 21 農耕作物薪資勞動與無酬協助農事之圖示38

圖 22 雇農與家庭農場投入農務勞動之差別39

圖 23 農村婦女勞動時間調查研究架構91

農村婦女勞動時間運用調查研究計劃

摘 要

CEDAW第十四條以農村婦女為中心,強調性別平等有益於農業的勞動投入、生產資源取得以及促進糧食安全和社會認識,因此政府部門應與農民及民間社團共同努力。然而農村婦女投入「工時」概念較難理解,因為:「農場工作包含在田中工作、為市場準備農業產品、將產品運至市場、從城鎮帶回必需品、保有農場記錄等。……不同的工作場所間的交通所佔的時間該如何估算。」(UN, 1999)是以:1.先行跳脫資本中心論、2.資本主義經濟之外的勞動與報酬、3.辨明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以適當探究非商品化勞動的認識,是本研究的基本前提。

為探究農村婦女在農務勞動的貢獻及性別差異,本文研究重點有三:一為行政院農林漁牧業普查資料呈現的男女工作指揮者的性別差異分析。二、進行農村婦女的時間日誌調查,針對家務工作及農務勞動(受雇及無酬)詳加區分。三、針對非商品化勞動時間日誌調查之婦女,進行口述訪談,探究女性內在思維及其勞動表現,並觸及共有財、私有財的看法、不同年齡層婦女的參與差異等等。

透過量化普查及抽樣調查及口述訪談,理解非商品化勞動為家庭農業的基礎,並為婦女家庭工作重點。此一特性彰顯了台灣家庭主婦價值(housewife hood),並強調家庭農業內部的家庭勞動連結,恰為聯合國當前推動的重點。聯合國正式宣告2014年為「國際家庭農業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Family Farming” (IYFF),糧農組織(FAO)則強調各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應致力關注家庭農業男女勞動力投入糧食生產動家庭農業多元政策、生態環境、技術與推廣服務與市場行銷等環節(FAO,2013)。

1、 前言

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簡稱CEDAW),台灣2012年初起以國內立法《CEDAW施行法》正式施行,轉化國際公約為具體的國內法律。此一公約保障婦女在公共事務、醫療保健、法律、制度、教育、就業、農業…與人權等面向免於性別歧視。其中農村婦女條款如下:

一、CEDAW第十四條農村婦女條款

CEDAW第十四條[footnoteRef:1] [1: 目前對於農村婦女處境有所著墨的正式文件中,聯合國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可謂具有代表性的宣言之一,筆者曾於2011年的調查研究,仔細分析聯合國關注重點、台灣現況及後續行動原則。摘錄部份文字置於附錄一,供參照。]

1.締約各國應考慮到農村婦女面臨的特殊問題和她們對家庭生計包括她們在經濟體系中非商品化部門的工作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並應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保證對農村婦女適用本公約的各項規定。

2.締約各國應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以消除對農村婦女的歧視,保證她們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參與農村發展並受其益惠,尤其是保證她們有權:

(a) 參與各級發展規劃的擬訂和執行工作;

(b) 利用充分的保健設施,包括計劃生育方面的知識、輔導和服務;

(c) 從社會保障方案直接受益;

(d) 接受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訓和教育,包括有關實用讀寫能力的培訓和教育在內,以及除了別的以外,享受一切社區服務和推廣服務的益惠,以提高她們的技術熟練程度;

(e) 組織自助團體和合作社,以通過受僱和自營職業的途徑取得平等的經濟機會;

(f) 參加一切社區活動;

(g) 有機會取得農業信貸,利用銷售設施,獲得適當技術,並在土地改革和土地墾殖計劃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h) 享受適當的生活條件,特別是在住房、衛生、水電供應、交通和通訊等方面。

性別平等有益於台灣農業的勞動投入、生產資源取得以及促進糧食安全和社會認識,因此政府部門應與農民及民間社團共同努力。首先依法消除對婦女的歧視,台灣在法律的財產繼承權、公部門投入、就業機會、家庭型態、教育與醫療都以進行法律平等的立法與宣示,然而台灣的傳統在土地繼承上、公共參與、農業勞動投入與訓練上顯然以男性為主。其次為強化家政班的投入與教育工作。三則為強化農村婦女與都市婦女消費者的連結,第四則需專注支持青年農民,特別是女性農民的投入與農業耕作。

二、非商品化勞動的調查方式

聯合國1999年關於婦女在發展中的作用的世界報告中指出婦女對社會與家庭的貢獻很難估算,因為婦女的勞動參與具複雜的形式,報告中指出相較於其它經濟事務,農業事務的「工時」概念是難以理解的,這是因為:「工作地方不固定,農場工作包含在田中工作、為市場準備農業產品、將產品運至市場、從城鎮帶回必需品、保有農場記錄等。部分工作在農地上完成,另一部分在住家內,還有一部分在市場或在城鎮等。不同的工作場所間的交通所佔的時間該如何估算。當家戶長、戶內勞動者、僱工如何記錄工時之際必需將與工作有關的時段和移動時間都要考慮進去。」(UN, 1999)聯合國《2010年世界婦女趨勢和統計》專書中特別強調,儘管在過去二十年(1990-2010)間,全球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始終保持在52%,但有地位、有實權、有權威以及男性藍領階級,女性依然較少涉及,其所涉及的偏重在持續增加的服務行業中。女性仍然承擔著大部份家務責任,女性在非商品化勞動所用的時間至少為男性的兩倍(UN, 2013:ix)。其中在土地和財產所有權上看得出來女性處於劣勢地位,尤其是法律和風俗導致女性在取得土地和財產繼承有限制,聯合國除進行亞、非、拉丁美洲、大洋洲及東歐外,也特別指出亞洲國家尼泊爾、越南的狀況,越南在2006年的家庭調查顯示:城市地區有21%的房屋和住宅是在婦女名下,61%是在男子名外,還有18%屬於雙方共同。農村地區有8%的農田和林地是在婦女名下,87%是在男子名下,還有5%屬於雙方共有(UN, 2013:166-170)。反觀台灣的法律在土地所有權及財產繼承的相關法規上,都以強調男女性別平等,然而,即使法律有此平等預設,然而在全國已登記土地面積之性別統計仍有差距,2012年女性已登記土地權屬佔9,883,737筆,佔34.21%,男性已登記土地權屬19,009,013筆,佔65.79%,就登記筆數而這女性已高達三成以上,但再就其所登記的面積加以比較可知女性登記之面積為2,808,488公頃,達26.73%,男性登記之面積為7,700,189公頃,佔73.27%(內政部地政司,2013)。女性所登記面積僅26.73%,仍為較低的比例。當就行政院主計總處農村漁牧業普查之農業可耕地全部為自有比較可知男性497,728人(80.27%);女性122,194人(19.73%)。顯見農耕地的男女比例仍比全國土地權屬與面積的比例為低,與聯合國所做各國繼承權與土地所有權的性別不平等現況相近。因此,研究除了就行政院主計總處農林漁牧業普查進行男女工作指揮者之比較外,必需將重心放在非商品化勞動的時間調查與陳述,以呈現農村婦女之時間運用與非商品化勞動之貢獻,以落實CEDAW第十四條強調之「她們對家庭生計包括她們在經濟體系中非商品化部門的工作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保證她們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參與農村發展並受其益惠」。

時間運用資料的應用包含數個層面,包括:估算1.國家經濟:一國的經濟產值估算通常被認為缺乏計入非市場性的生產,例如非正式經濟。衡量時間的分配可提供更多資料來細緻估算經濟生產,生產性的勞動除了薪資勞動之外,應包含家庭內的勞動、育兒等。2.勞動力分析:勞動時數的資料無法真正反映用於薪資勞動的實際時數,自僱者與受僱者的勞動時數也有很大差異。此外,勞動力統計只聚焦於薪資勞動,無法估算所有生產性勞動的經濟產值。時間運用調查可彌補上述勞動力統計之不足。3.社會變遷:勞動時數、勞動模式、購物時間的歷時性資料可提供政府或企業擬定策略。4.關注女性:藉由時間運用的資料,可關注與女性有關的普遍或特殊議題。女性的經濟活動經常被忽略、不計入價值,因為女性的活動通常發生在非市場領域與非正式部門。特殊議題的關注包含了女性的家務勞動、育兒、性別分工、時間與科技、購物行為、旅行等等,以及無酬勞動、家庭生產、營養、生活水準衡量等等。(Pentland, Lawton, Harvey, & McColl, 1999:8-14)

甚至於時間運用之資料,還可應用於生活品質、休閒、旅遊行為等研究上。是以當議題關注農村婦女、農村婦女之際,務必著眼農村婦女的時間調查,是以本計劃展開農村婦女的時間日誌問卷調查研究,原預定填具三個工作日,後來參考美國勞工部的勞動時間日誌調查研究的多樣性(參圖1),擴及至一個禮拜的時間日誌調查,一方面顧及農村婦女的多元化、非定時(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以及試圖區別平日及週末的勞動差異。

農業性別統計如何適當的調查農家婦女的勞動參與以及估計她們的非商品化勞動,成為了政府部門、學術單位和民間團體理解農村婦女現況的共同難題。為了邁開第一步,本計畫將進行農家婦女時間日誌研究,希望透過第一手的調查,推估農家婦女投入農耕的時數、投入生產勞動的時間、投入家務勞動的時數,區分商品化勞動項目與非商品化勞動項目,以適當的估算農村婦女創造的勞動價值。

當然,除了一手資料的建立之外,本計劃再行分析行政院農林漁牧普查資料,事實上,現行農業統計是以農家農耕現況為調查重點,性別變項僅作為基礎資料呈現,在此以行政院農林漁牧業普查資料為基礎,再行交叉分析,以呈現農家婦女現況的敘述統計。以期符合The World’s Women 2010 Trends and Statistics的精神,好的性別統計資料必須有分析女性地位的企圖和能力,必須在當代生活不同的領域中找出男性與女性的地位差距。其所包含的測量為了在編碼、分析、處理後細緻地測出男女之間的不同,並用容易的圖表和非技術性的語言解釋出統計數據代表的意涵。

因此,所進行的量化研究分為二大項:一、針對台灣農林漁牧業普查的資料進行性別變項的分析;二、針對台灣農業婦女非商品化勞動的時間日誌研究。

時間日誌調查的重要性在於:時間運用研究呈現出人們如何運用他們的時間,最少我們可以看到人們日復一日所進行的活動,最多我們則可以看到人們所從事的行為、在哪裡、與誰一起、及他們的感受。時間運用研究使用的調查方法眾多,質性方法包含了口述史、直接的參與觀察,但較為費時。時間日誌(time diary)的是一蒐集人們時間運用的綜合性工具,使用此方法可蒐集到主觀與脈絡性的資料。(Pentland, Lawton, Harvey, & McColl, 1999:3-4)

通常,日誌設計涉及了以下問題:1. 聚焦於「昨天」或「明天」:以電訪或面訪的方式通常是讓受訪者聚焦於「昨天」,回想過去所做的事、從事的活動;由受訪者自行填寫,則可以讓受訪者在完成活動的當下便記錄下來,避免受訪者遺忘自己做過的事。2. 日期長短與選擇:蒐集兩天比一天更具有信度。3. 預先提供代碼供選擇或是開放式填答:大部份的研究都採取提供代碼供填答的格式,所提供的選項越多、越細,越能避免資料蒐集上的缺漏。日誌內容依以下因素而定:研究目的;信度與效度;受訪者填寫問卷的負擔。除了請受訪者填寫時間日誌之外,個人主觀面向與背景資料也可放入日誌內容,例如,個人主觀面向的部份,可瞭解受訪者對某一項活動的認知是「工作」或是「休閒」;受訪者個人的角色,或社會經濟背景都與時間運用有關。(Pentland, Lawton, Harvey, & McColl, 1999:22-24)

圖 1 美國勞動部門時間運用分配

說明:上圖:1990年美國不同生產部門的勞動時數;下圖:以多樣經濟觀點來分析,可更細緻指出商品生產部門中的各種經濟形式。

資料來源:Gibson-Graham, 2006, p. 69。

三、多樣經濟觀點下的勞動

為理解台灣農村婦女的社會參與及性別平等關係,需適當反思資本主義中心論所侷限的商品化勞動,並且重新看到多元的「經濟」模式。同時觸及家庭農業所支持的家務勞動與農務勞動。因此先行探討1.跳脫資本中心論、2.資本主義經濟之外的勞動與報酬、3.辨明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有助於探究非商品化勞動的認識。

(一)跳脫資本中心論

澳洲的女性主義學者Gibson-Graham在其Postcapitalist Politics一書中指出,經濟活動實際上是具有多樣性的,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只是冰山的一角,還有許多潛藏在人類生活中的經濟模式未被看見,她們採取政治學的角度來重新看待「經濟」,因此指出了當前我們只看見「資本主義式」的經濟。主流的經濟論述是資本中心論(capitalocentrism)的,與資本主義式經濟相關的活動皆具有正向價值,而其他商品與服務之生產與分配若是與資本主義式經濟相同、相反、補充或含括在內的,就不被配置有更多的價值或甚至不具價值。因此,Gibson-Graham指出我們必須掙脫主流經濟學上的恆等式,挑戰資本主義中心論經濟的等值概念(equivalence),以反思與開啟視野,看見經濟地景中的多樣性與差異性(Gibson-Graham, 2006, p. 56)。

(二)資本主義經濟之外的勞動與報酬

實際上,過去主流經濟觀點中許多被認為「非經濟的」活動,在經過來自女性主義與人類學的研究之後,確認了這些活動在更廣泛的經濟關係中的存在。其中,針對非正式經濟(informal economies)的研究指出,在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原住民部落中,仍存在著諸多非商品化的生產與交易活動,人們依循著傳統的文化儀式來運用自然資產、界定生產關係與物品交易方式(Gudeman, 2001)。女性主義的運動者與經濟學家則重新認可過去被排除在經濟活動之外的無酬勞動(unpaid work),藉由發展衡量其經濟價值來指認這些活動的貢獻,包括無酬的家務工作、志願性質的工作與其他非市場導向的勞動,這些勞動實際上維繫著整個家庭與社群(Cameron & Gibson-Graham, 2003)。

許多經驗性的研究已指出,經濟活動所創造的價值中,實際上有30%至50%來自無酬家務勞動的貢獻,因而研究者主張應將家務勞動的生產計入國內生產毛額中,以重新評估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與經濟生產(Ironmonger, 1996; Luxton, 1997)。Gibson-Graham(2006)即辯稱,支持人類物質生活的勞動,在不同社會文化脈絡中有不同的表現,而且也可能以不同形式來計算其價值或勞務報酬(compensation),例如,愛、情感支持、守護、陪伴、自我價值感等。由於這些勞動未以貨幣來計算其報酬,因而在主流經濟觀點中經常將從事這些勞動的人們視為「未就業」或「非從事經濟活動(economically inactive)」的人,但這是侷限在資本主義中心論的觀點來看待勞動,使得我們看不見更豐富多元的人類勞務活動與經濟關係(Gibson-Graham, 2006, pp. 62–65)。」

表1列出了以貨幣計算勞動報酬之外的其他各種形式,包括無酬勞動或是以另類方式給予勞動報酬,這些勞動與報酬形式實際上仍存在於當代社會之中,不論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例如,牧師對社區的看照工作(caring labor),其報酬通常是實物,房子、車子、食物和少許薪俸等。在台灣本地的社會文化脈絡中,需要大量勞動力的農忙時期,所發展出來的集體勞動形式,如菸葉採收期間的「交工」,便是一種非以貨幣計酬的互惠式勞動。

(三)辨明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

看見更多元豐富的勞務活動,首先可使得我們不受制於主流經濟觀點,重新界定這些勞務活動的經濟價值,並辨明那些被家務化(domesticated)、象徵化(symbolized)或整合(integrated)的另類經濟活動、事件與經驗(Torfiing, 1999, p. 301)。如此,我們將能視「資本主義經濟」為整體經濟的其中一個景觀,並重現人類物質生活中的經濟活動與關係,實際上是由各種不同的資本主義式及非資本主義式的制度與實踐所組織起來的多樣經濟(diverse economy)(Gibson-Graham, 2006, pp. 59–60)。再者,就馬克思的觀點而言,勞動力一旦被當作商品買賣,就掩飾了交易各方和產品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生產關係以及產消關係皆被置於市場調節之中,辨明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可使我們重建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社會性與互依性。

表 1 多樣經濟觀點下的勞動

勞動

勞務報酬方式

無酬勞動

家事

照顧家人

鄰里工作

志工

自給式勞動

奴役式勞動

非貨幣方式

非貨幣方式

非貨幣方式

非貨幣方式

食物與其他財貨

食物與寄宿

薪資勞動

受薪勞動

加入工會者

無加入工會者

兼職

臨時工

季節性工作

家庭勞動

雙方協商過的薪資+紅利

受保護的薪資+紅利

不受保護的薪資

不受保護/受保護的薪資

不受保護的薪資

不受保護的薪資

個人自行設定的薪資

另類勞務給付

自僱者

勞動合作社

學徒

互惠勞動

以實物給付

福利式勞動

生活支出+儲蓄

合作社薪資+股利

食物、寄宿與津貼

互惠式勞動

以實物給付

救濟式給付

資料來源:參照Gibson-Graham, 2006, p. 63,並依台灣非商品化勞動情形調整,重製此表。

2、 農業中的性別與非商品化勞動

進行性別與非商品化勞動,主要有二大基礎,一為行政院農林漁牧業普查資料呈現的結果為全體農業戶的男女性別的比較,但尚未針對家戶為單位進行家戶內性別分工的比較,普查可大致呈現出台灣農業勞動力的樣貌。是以,此次除分析農林漁牧業工作指揮者的性別差異外,並進行第一次的抽樣非商品化勞動調查,使家戶內的性別分析較為周延。二為 研究過程在非商品化勞動時間日誌調查之外,再加上農村婦女深度口述訪談,以加強探究家戶內分工的具體模式與女性的的考量與思維,以呈現全面的了解。

因為農業調查向來以農業耕作、農業勞動以及土地所有權及農產品產銷為重心(例如普查的調查項目),因此中女性農民的數據並不多,由於女性勞動向來以家庭活動為重心,同時女性也義務的支持家庭農業的各項工作,是以女性的農耕參與傾向以非商品化勞動的方向,同時時間耗費以家務勞動為重,所以參照美國勞動部的時間日誌調查,以及進行初期訪調後,時間日誌以一整天(24小時)的細緻分配為重心,包含女性的睡眠、照護幼兒及老人及煮三餐等,是以家務勞動、私人活動的時間較長。但是當仔細研究非商品化勞動之際,可以發現研究對象中薪資勞動平均數272.11分與無酬農業勞動236.21分相近,呈現出農家婦女義務性的投入農業的幅度非常高,這一點除了非商品化勞動的呈現化,針對15名婦女的口述史呈述也很清楚表現此一傾向。

因此,研究團隊向行政院主計總處申請原始資料,重新針對農業工作指揮者中的女性角色與男性角色的性別、土地所有權的持有、教育程度、專兼業的投入、農耕型態的差別、工作日數,以及非指揮者的工作日數重行加以分析與說明。

此外,實際進行的農村婦女時間日誌調查,進行七天的時間日誌調查,並且先行初步訪談後,將時間分為薪資勞動、家務勞動、農業勞動(無酬)、社交活動…… (詳參表 25)。並針對訪談日誌內容,重新輸入(coding)、加以分析,針對勞動類型及耗費時間、農業勞動及家務勞動、15歲小孩對時間分配的影響、勞動於平時與例假的有無差別、勞動於耕作種類的差別、三地(宜蘭三星鄉、彰化溪州鄉、高雄路竹區)女性非商品化勞動的差別、受雇農與家庭農業勞動的差別。

非商品化勞動除了量化分析(包含普查及時間日誌問卷調查)後,再進行質化分析中著重口述史訪談,總數進行15位口述史訪談,共且已將訪談稿整理為個人故事書寫。

所述三類的研究形式及分析將在本章探討:一、2010年農村漁牧業普查之工作指揮者的性別差異、特性與就業型態;二、針對三個鄉鎮的時間日誌調查,探討非商品化勞動的型態、農耕作物的差別、雇農與家庭投入、農業勞動與家務勞動之別以及不同年齡層及教育15歲以下孩子的時間差異。並且將在第三章呈現三、15位農業地區女性非商品化勞動的口述歷史。

一、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農村婦女性別差異分析

本計劃申請行政院主計總處農林漁牧普查原始資料,針對農家現況及農業勞動之性別差異進行交叉分析,藉以下描述性統計之六種分析方向呈現農家婦女的現況:

(一)農牧業工作指揮者特性之性別分析

2010行政院主計總處針對台灣地區農林漁牧業進行普查,針對原始檔重啟工作指揮者之性別差異分析,得知男性指揮者為583,710人,比例為81%。女性指揮者為136,634人,比例為19%。顯示女性農業勞動參與度佔有一定比重,已有部分女性取得指揮者的主導地位。

表 2 農牧業工作者指揮者按性別分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性別

男性

女性

人數

583,710

136,634

%

81.0332

18.9681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2 農牧業工作者指揮者按性別分之圓餅圖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針對工作指揮者之性別差異再進行年齡分析,發現工作指揮者之年齡分布多集中於中高齡層。例如:45~54歲工作指揮者佔總人數的兩成一,其中男性占86%、女性則為14%;65歲以上工作指揮者佔總人數的四成四,其中男性比例為77%、女性則比例為23%。

若再針對所有女性指揮者進行年齡層分析,可見農業工作指揮者中女性在各年齡層的比例為15~24歲112人為0. 08%;25~34歲1,074人為0.79%;35~44歲5,587人4.09%;45~54歲21,372人比例為15.64%;55~64歲36,317人比例為26.58%;65歲以上72,172人比例為52.82%。

顯然農牧業工作指揮者的性別差異,與台灣高齡人口的特性為女性的平均餘命相關,高齡化人口中女性的生命較男性為長,因此農牧業工作指揮者高齡女性較易成為指揮者。

表 3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年齡分布之性別差異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年齡

小計

 

%

%

15~24歲

525

82.41758

112

17.58242

637

25~34歲

7,972

88.12735

1,074

11.87265

9046

35~44歲

41,686

88.18141

5,587

11.81859

47273

45~54歲

128,907

85.77845

21,372

14.22155

150279

55~64歲

159,983

81.49924

36,317

18.50076

196300

65歲以上

244,637

77.21908

72,172

22.78092

316809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3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年齡分布之性別差異示意圖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再針對2010年農林漁牧業普查中工作指揮者性別與教育程度加以分析,則可以看出:1.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教育程度明顯集中於小學,其教育程度分布:小學級以下比例高達54.27%;國中達19.97%;高中達18.96%;大專及以上僅及6.80%。2. 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之工作指揮者,其性別分布男性比例為74.79%、女性比例為25.20%。依據上述分析可知,我國農業工作指揮者明顯有高齡化、低學歷之特性。

表 4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性別及教育程度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

教育程度 

小計

%

%

%

小學及以下

292,361

74.7902

98,547

25.2098

390908

54.27

國(初)中

125,793

87.4352

18,077

12.5648

143870

19.97

高中(職)

121,315

88.8182

15,273

11.1818

136588

18.96

大專及以上

44,241

90.3283

4,737

9.6717

48978

6.80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4 農牧業指揮工作者性別及教育程度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二)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按性別及土地所有權屬分析

台灣農地仍然是以小規模且全部自有為原則,表5及圖5顯示:男性497,728人(80.27%);女性122,194人(19.73%)為可耕地全部自有;男性47,999人(87.93%);女性6,586人(12.07%)為可耕地部份自有;男性33,609人(82.30%);女性7,227人(17.70%)為可耕作地全部非自有,男性4,824人(88.50%);女性627人(11.50%)為無可耕作地,就耕地持有而言男性所處比例皆為八成以上。並且,就可耕作地規模觀察,除了可耕作地未滿 3公頃之男性比例為77.45%外,0.3至未滿1.0公頃男性比例為80.99%、1.0至未滿3.0公頃男性比例為85.41%、3.0公頃以上男性比例為89.22%,可耕作地規模較大者男性所有權比例較高。顯然台灣法律的財產繼承權講究男女平等,但在農耕土地上顯然仍然以男性為主,且男性之農地所有權屬所佔比例高於全國土地所有權屬之登記與面積。對於台灣小農家庭而言,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源,由於台灣土地改革過程中的三七五減租條例,導致多數人無法持有超過三甲的土地,但又由於法規規定必須自有一分農地,才能取得農會會員資格,促使少數人以多功能租用(口頭租約而非書面簽約)與借用的狀態取得農地。

再進一步看表6、圖6所顯示可耕地規模(面積)即可發現,大多數農民的土地面積在1公頃以下,其中0.3公頃以下,男性為156,894人比例為26.88%;女性比例為45,676人比例為33.43%。0.3公頃至1公頃的人數最多,男性為297,838人比例為51.03%;女性比例為69,907人比例為51.16%。0.3公頃以下農民為視為土地面積過少的零細農,大概是兼業農,以及部份以非農民身份購買0.25公頃的農地藉以興建農舍。

表 5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可耕作地所有權屬之性別分析

可耕作地所有權屬

男(人數與比率)

男女比率

女(人數與比率)

男女比率

農民合計

人數

男性佔%

人數

女性佔%

可耕作地全部自有

619472

497,278

85.19

80.27

122,194

89.43

19.73

可耕作地部分自有

54585

47,999

8.22

87.93

6,586

4.82

12.07

可耕作地全部非自有

40836

33,609

5.76

82.30

7,227

5.29

17.70

無可耕作地

5451

4,824

0.01

88.50

627

0.46

11.50

小計

720344

583,710

100

80.27

136,634

100

19.73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重新製表。

圖 5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可耕作地所有權屬之性別分析示意圖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表 6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可耕作地規模之性別分析

可耕作地規模

合計

男女比率

人數

%

人數

%

男性佔%

女性佔%

未滿0.3公頃

202,570

156,894

26.88

45,676

33.43

77.45

22.55

0.3至未滿1.0公頃

367,745

297,838

51.03

69,907

51.16

80.99

19.01

1.0至未滿3.0公頃

127,019

108,487

18.59

18,532

13.56

85.41

14.59

3.0公頃以上

17,559

15,667

2.68

1,892

1.38

89.22

10.78

無可耕作地

5,451

4,824

0.83

627

0.46

88.50

11.50

小計

720,344

583,710

100

136,634

100

81.03

18.97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6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可耕作地規模之性別分析示意圖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三)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按性別及專兼業農之區別

從專兼業之普查資料看來,「以農業為主之兼業農」所比例為比例最高,男性、女性居民所比例為人數與比例為,男性403,521人比例為69.13%,女性93,656人比例為68.55%。所以全體農民來計算,則以「以農業為主之兼業農」總人數為497,177比例為69.02%。

表 7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性別及專兼業農區別

專兼業區別

全體農民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專業農

139,283

23.8617

37,472

27.4251

176,755

24.5375

以兼業為主之兼業農

40,906

7.0079

5,506

4.0297

46,412

6.4430

以農業為主之兼業農

403,521

69.1304

93,656

68.5452

497,177

69.0194

小計

583,710

100

136634

100

720,344

100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7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性別及專兼業農示意圖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四)農牧業按性別及從業型態之分析

2010年農業普查資料顯示我國農民仍以傳統經營為主,共有712,622人仍選擇傳統經營模式,比例為全體的98.93%。進一步觀察各經營模式之性別差異,傳統經營模式男性為80.96%、女性為19.04%;多元化經營則男性為88%、女性為12%;轉型加工、休閒業則較為特別,是三者經營模式中人數最少但女性比重較高的,女性比例為23.98%,男性為76.02%,在此體現女性勞動之特性。

表 8 農牧業從業型態與性別差異

經營模式

傳統經營

576,938

135,684

多元化經營

6,623

903

轉型加工、休閒業

149

47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8 農牧業從業型態與性別差異圖示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進一步觀察工作指揮者工作狀況之性別差異,男女性指揮者皆以從事農牧業工作為主,分別為男性339,134人(比例為58.10%),女性73,988人(比例為54.15%)。而較明顯的差異在於從事農牧業外工作者以男性為多,女性僅21,960人(比例為16.07%),而男性則為182,306人(比例為31.23%);而料理家務則以女性為多,女性為16,045人(比例為11.74%),男性僅有813人(比例為0.14%)。由此可見,男性為肩負起負擔家庭經濟之要角,而女性多為家務之主要勞動者。

表 9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全年主要工作狀況之性別分析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全年主要工作狀況

從事農牧業工作

339,134

73,988

從事農牧業外工作

182,306

21,960

料理家務

813

16,045

求學及準備升學

63

13

疾病、養老

61,382

24,624

其他

12

4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9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全年主要工作狀況之性別分析示意圖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五)農牧業之工作日數、農業收入按性別區分

農牧戶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人數按全年工作日數觀察,以1至29日者224,860人,比例為31.22%最多,30至59日比例為20.11%次之,60至89日比例為15.70%再次。進一步探究性別差異,男性工作指揮者之工作日數較女性為多,例如:30至59日男性118,653人(比例為20.33%),女性僅有26,176人(比例為19.16%);60至89日男性93,837人(比例為16.08%),女性僅有19,261人(比例為14.10%)。然而,農牧業工作日數1 至 29日者係為其中唯一女性比例較高者,女性比例為39.87%。

表 10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人數按性別、工作日數

性別

男性

女性

農牧業工作日數

人數

%

人數

%

1~29日

170,387

29.19

54,473

39.87

30~59日

118,653

20.33

26,176

19.16

60~89日

93,837

16.08

19,261

14.10

90~149日

65,034

11.14

13,819

10.11

150~179日

49,340

8.45

9,521

6.97

180~249日

38,570

6.61

6,359

4.65

250日以上

47,889

8.20

7,025

5.14

總計

583,710

100.00

136,634

100.00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10 農牧業工作指揮者人數按性別、工作日數圖示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就農牧業收入觀察,我國農家之農牧業收入以未滿20萬為多,計370,714人,且普遍而言男性經營成效較佳,由表11可發現男性之農牧業收入50萬元以上比例為約11%。另以無收入者為例,共計有169,546位指揮者無農牧業收入,其中男性有127,842人,女性有41,704人,女性經營者中無收入比例較高,比例為30.52%。

表 11 農牧業收入之性別差異

農牧業收入

127,842

41,704

未滿20萬元

299,415

71,299

20萬至未滿50萬元

94,446

16,557

50萬至未滿100萬元

39,455

4,932

100萬元以上

22,552

2,142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11 農牧業收入之性別差異圖示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六)全國農民之從農日數差異(依性別及工作指揮者)

另以農牧戶中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戶內從農人口來看,仍以男性勞動力為主,男性計有882,165人,女性僅有532,491人。並觀察工作日數之性別差異,亦為男性工作指揮者之工作日數較女性為多,例如:30至59日男性177,231人(比例為20.09%),女性僅有103,391人(比例為19.42%);60至89日男性121,670人(比例為13.79%),女性僅有65,485人(比例為12.30%)。然而,農牧業工作日數1 至 29日者係為其中唯一女性比例較高者,女性比例為45.27%,由此可看出女性於自家農牧業工作之輔佐角色及功能。

表 12 全國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按性別及工作日數分

全國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按性別及工作日數分

1~29日

30~59日

60~89日

90~149日

150~179日

180~249日

250日以上

總計

338713

177231

121670

79644

59112

47307

58488

882165

241071

103391

65485

45552

29189

21997

25806

532491

總計

579784

280622

187155

125196

88301

69304

84294

1414656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12 全國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按性別及工作日數圖示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在將表12全國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剔除工作指揮者後,更可明顯發現農家中女性家庭成員在自家農牧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家庭成員協助自家農牧業工作日數之性別差異中,可發現女性家庭成員從農工作日數較男性多。例如:60至89日男性27,833人(比例為9.33%),女性僅有46,224人(比例為11.68%)。由圖13更可明顯看出農家女性勞動力之重要性。

表 13 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不含工作指揮)按性別及工作日數

全國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不含指揮者)按性別及工作日數分

1~29日

30~59日

60~89日

90~149日

150~179日

180~249日

250日以上

男性

168326

58578

27833

14610

9772

8737

10599

女性

186598

77215

46224

31733

19668

15638

18781

資料來源:2010農林漁牧業普查原始檔(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

圖 13 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之從農人數(不含工作指揮)按性別及日數圖示

二、時間日誌調查(一)時間日誌樣本特性

時間日誌調查共發放150份問卷,回收111份,回收率為74.0%,其中13份因時間日誌題項未完全填答,無法於分析使用,因此本文分析樣本為98份,分別來自宜蘭縣三星鄉有21,彰化縣溪州鄉有44,高雄市路竹區有33。

就樣本之農村婦女個人特徵來看(參見表14),其平均年齡為59.5歲。多數婦女皆有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約比例為46.9%,僅11.2%婦女受僱他人從事農業工作,而從事非農業工作者(固定工作、打零工)約有14.3%,其餘27.6%之婦女為退休者或家庭主婦。

大體而言,多數婦女處在家庭生命週期的後期(參見表15),35.7%的農村婦女處在成人期,其子女皆已成年;31.6%的婦女,其子女已成家並與其同住;19.4%的婦女為獨居或與丈夫同住。此外,該農村婦女樣本中,家中有15歲以下需照顧孩童占約36.7%。

此樣本中有55.1%之家戶有從事農牧業生產,其中,有栽培稻作者約26.5%,有栽培蔬菜者約30.6%,栽培果樹者僅9.8%,另有3.1%之家戶栽培其他作物,如苗木、園藝作物等。由調查之家戶月收入及農牧業年收入觀察,可知多數有從事農牧業家戶為兼業農戶。

表 14 個人特徵及職業特色

平均數

標準差

觀察體個數

年齡

59.52

10.85

98

百分比

觀察體個數

身分別

1. 從事自家農牧業工作

46.94

98

2. 雇農

11.23

3. 從事非農業工作

14.29

4. 退休或家庭主婦

27.56

表 15 家庭及農場結構之特性

百分比

觀察體

家庭生命週期

1. 最小子女尚未成年

13.27

98

2. 子女皆已成年

35.71

3. 子女已成家

31.63

4. 獨居與丈夫同住

19.39

家中成員

1. 有15歲以下孩童

36.73

98

2. 無15歲以下孩童

63.27

從事農牧業

1. 有從事農牧業

55.10

98

2. 未從事農牧業

44.90

作物

 稻作

26.53

98

 蔬菜

30.61

98

 水果

9.18

98

 其他

3.06

98

每月家庭收入

1. 未滿一萬元

21.43

98

2. 一萬元以上~未滿四萬元

37.76

3. 四萬元以上~未滿七萬元

13.27

4. 七萬元以上

14.29

5. 不知道

13.27

農牧業年收入(未扣除成本)

1. 未滿一萬元

51.02

98

2. 一萬元以上~未滿四萬元

14.29

3. 四萬元以上~未滿七萬元

4.08

4. 七萬元以上

26.53

5. 不知道

4.08

  

(二)農業中的性別與非商品化勞動形式

針對時間日誌調查,主要依靠農村婦女填具時間日誌問卷,並且再由助理至家庭進行專訪,以確保訪調的可信度,問卷完成之際,進行原始資料登記以及量化分析。本調查所回收的111份問卷,其中13份因時間日誌各題未完全填答,無法使用,因此本文分析樣本為98份,分別來自宜蘭縣三星鄉,彰化縣溪州鄉,高雄市路竹區。可初步的顯示農村婦女非商品化勞動的具體形式。以下將就訪調結果逐一說明非商品化勞動形式。

1.農村婦女時間日誌所記之各勞動類型及花費時間

從表16及圖14數值意涵為農村婦女每類項活動所花用的時間,除私人活動時間(必要時間)外,農村婦女用在薪資勞動、無酬勞動(含家事及協助農事)的時間較多。表16的表格主要呈現問卷調查所著重的時間日誌,在二十四小時的日常生活中,問卷已先行預估了十類的時間配置,包含薪資勞動、家事勞動、育兒活動、獲取商品/服務、私人活動、協助農事(無酬)、參加組織性或團體性活動、社交活動、娛樂活動、傳播類活動。私人活動較長,係受睡眠時間影響,在此家庭分工之外,值得注意是協助農事(無酬)時間與薪資勞動時間相近,可見家庭農場的工作項目中,女性確實投入無酬勞動的時間較多,此部份,建議參照15位女性代表的調查,以取得較細緻的女性勞動過程與其思維。

表 16 農村婦女時間日誌各勞動類型及所花時間

類型

人次日數

總費時間(分)

平均分鐘

A薪資勞動

168

45715

272.11

B家事勞動

629

137336

218.34

C育兒活動

137

19700

143.80

D獲取商品/服務

278

25936

93.29

E私人活動

673

449336

667.66

F協助農事(無酬)

304

71809

236.21

G參加組織性或團體性活動

195

31638

162.25

H社交活動

265

39498

149.05

I娛樂活動

418

56493

135.15

J傳播類活動

548

89034

162.47

單位:分鐘

圖 14 農村婦女時間日誌各勞動類型及所花時間

2.時間日誌之為農業勞動及家務勞動

針對農村婦女時間日誌之勞動區隔為農業勞動及家務勞動的差別,針對薪資勞動與協助農事(無酬)之合計時間與家務勞動時間接近,顯見農村婦女視農業為必要投入時段。

表17呈現出,在農務勞動上,薪資勞動者的的農務勞動時間為272.11分鐘、協助農事無酬勞動者的農務勞動時間為236.21分鐘;在家事勞動上,投入一般家務勞動時間為218.34分鐘、育兒活動為143.80分鐘、獲取商品/服務者投入家務勞動時間為93.29分鐘。就此初步調查可知農村婦女投入農業勞動的時間最長,農務勞動可獲取薪資的時間最長272.11分鐘,接著是協助農事無酬勞動者時間為236.21分鐘,相較薪資勞動者86.81%。此比例顯現農村婦女特別是家庭勞動者視農業勞動為家庭工作的擴展,為台灣家庭農業的特性,符合聯合國當前推動的重點,宣告2014年為「國際家庭農業年」。

表 17 農村婦女時間日誌呈現農業勞動及家務勞動的差別

單位:分鐘  

A薪資勞動

F協助農事(無酬)

農務勞動時間

272.11

236.21

家務勞動時間

218.34

143.80

93.29

 

B家事勞動

C育兒活動

D獲取商品/服務

圖 15 農村婦女時間日誌呈現農業勞動及家務勞動的差別圖示

3.不同年齡層及十五歲小孩對勞動時間的影響

從表18及圖16先看各年齡層於農務勞動及家庭勞動的差別,可見除了80歲以上投入農業勞動較長,其他年齡層較難看出差異。但是當我們進一步探究其是否照顧15歲以下小孩,則可以看出其勞動時間配置之歧異性。

從表19及圖17針對有15歲以下小孩之家長投入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的時間,藉由對數圖線可以看出,年齡層在31-40之間的投入農務勞動和家務勞動的總時數較多,但是有15歲小孩的女性長輩,除需付出家庭照護時間外,仍需負擔較多養育兒童費用,因此呈現較多數農務勞動時間,隨著年齡增長、角色轉換,農務勞動時間隨之降低。由圖17可發現,有15歲以下兒童的農務勞動時間之對數圖線起伏較大。

表 18 農村婦女各年齡層投入農務勞動與家務勞動之時間

單位:分鐘

年齡

農務勞動

家務勞動

平均花費時間

平均花費時間

31-40

371.67

319.57

41-50

353.19

275.25

51-60

210.29

292.84

61-70

331.91

256.43

71-80

257.89

319.84

81-90

467.86

320.25

圖 16 農村婦女各年齡層投入農務勞動與家務勞動之時間圖示

表 19 年齡層有無15歲以下孩童對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之影響

年齡

農務勞動

家務勞動

無15歲以下孩童之農務勞動時間

有15歲以下孩童之農務勞動時間

無15歲以下孩童之家務勞動時間

有15歲以下孩童之家務勞動時間

31-40

104.00

425.20

392.86

301.25

41-50

359.23

340.79

260.95

313.04

51-60

192.38

251.96

306.93

261.90

61-70

314.74

366.26

262.60

246.37

71-80

266.31

140.00

290.49

475.00

81-90

467.86

-

320.25

-

圖 17 各年齡層有無15歲以下孩童對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圖示

4.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於例假日的情形

女性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的時間耗用是否有例假日的差別,很顯然的在農務勞動中,因為勞動力的付出與否係以農耕項目的需求為主,不會因例假日而進行大幅調整。但是在家務勞動中卻因例假日出現外出或旅遊的機會,因此呈現了明顯的調整,可以理解家務勞動在例假日的時間較低。

表 20 農村婦女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於例假日的差別

農務勞動

家務勞動

平均花費時間

平均花費時間

平日

288.5387

290.6872

假日

281.6637

268.4211

圖 18 農村婦女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於例假日的差別

5.農務勞動及家務勞動在稻作蔬菜水果的差別

稻作、蔬菜、水果經營型態是否影響了農務勞動與家務勞動的花費時間?就家務勞動時間而言,並無明顯差異,家務勞動所花費的時間,皆為固定比例。然而,在農務勞動則呈現了具體的變化。例如稻作田為勞動時間較分散,而且機械動力的支持較多,所以稻作的農務勞動較低,至於蔬菜、水果的農務勞動的支出則較相近。

表 21 農村婦女於稻作蔬菜水果的農務與家務勞動之別

農務勞動

家務勞動

稻作

245.43

285.36

蔬菜

335.08

288.32

水果

331.8

283.42

圖 19 農村婦女於稻作蔬菜水果從業者的農務與家務勞動圖示

6.宜蘭三星、彰化溪州、高雄路竹之薪資勞動與無酬協助農事之比較

宜蘭三星、彰化溪州、高雄路竹的經營型態不同,分別為三星蔥、溪州芭樂與農藝及農木、路竹則為紅蕃茄及部份花卉,三地都有從事稻作之農友。

初步分析薪資勞動與協助農事(無酬)之差別,發現並無明顯差距,令人意外的是在三星地區,協助農事(無酬)的時間高於薪資勞動,顯然因受訪者年齡較高,以及所從事的農業多樣化有關。

表 22 宜蘭三星、彰化溪洲、高雄路竹薪資勞動與無酬協助農事之比較

A薪資勞動

F協助農事(無酬)

001

174.18

210.62

002

249.30

198.37

003

370.48

338.01

#001為三星鄉、002為溪洲鄉、003為路竹區。

圖 20 宜蘭三星、彰化溪州、高雄路竹之薪資勞動與無酬農事之比較

#001為三星鄉、002為溪州鄉、003為路竹區。

7.農耕作物之薪資勞動與無酬協助農事之比較

稻作、蔬菜、水果耕作模式,究竟與薪資勞動或協助農事(無酬)差異有別嗎?很明顯的在稻作種類,因為耕作期長,且勞動內容包含巡水路、看成熟程度,以及委外除草、插秧、收割等多項委外勞動,是以在非收割時期,薪資勞動的投入較低,而以協助農事(無酬)的女性非商品化勞動為主。

表 23 農耕作物薪資勞動與無酬協助農事之差別

農耕作物

A薪資勞動

F協助農事(無酬)

稻作

151.40

228.42

蔬菜

295.77

281.27

水果

288.89

292.05

圖 21 農耕作物薪資勞動與無酬協助農事之圖示

8.雇農與家庭農場投入農務勞動之差別

勞動力參與通常取決於家庭的需求,換句話說,邀請雇農,勢必起因於家庭人力之不足或者農耕作物之經營期間遇到採收、分類或耕作或除草、用藥等特定需求。是以雇農期間的勞動時間較為明確與時間較長。

因為從時間日誌之訪調中,研究調查顯示,若是雇農的勞動支出為386.62分鐘,顯然平均勞動支出時間六小時又26.62分鐘,確實較高。不過當仔細分析家庭農場勞動時間為274.39,即4小時又34.39分鐘,明確的顯示出家庭農場的勞動時間雖因其他家務投入而顯得較短,但仍然為持續的,固定的勞動時間。

初步的歸納為:1.雇農為特定農耕的投入,通常有明確的勞動時間,可適為農工的時間耗用。2.家庭農場的勞動形式多半為自主性,依據農耕需求的非特定的投入。因此時間耗費較為集中。3.家庭農場的勞動時間約為雇農勞動時間的七成(70.97%)顯示台灣的家庭農場中女性仍持現積極的農務投入。

表 24 雇農與家庭農場投入農務勞動

農務勞動

雇農

386.62

家庭農場

274.39

圖 22 雇農與家庭農場投入農務勞動之差別

三、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與具體內容(一)非商品化勞動的意義

非商品化勞動的家庭工作與生命周期高度相關,農村婦女需正面應對15歲以下孩子的教養工作,以及高齡長輩的照護工作,至於日常時期的家庭生活食衣住行育樂皆需關注。

在台灣農村,農村婦女的非商品化勞動型態多元:1.協助家庭農場的農耕特性維持高度的勞動參與,例如蕃茄園的農婦與夫延長工作,減少僱工;2.農場的形象經營,例如協助農場進行部落格、臉書及撰文等;3.家庭農場僱傭短工的食物煮食或購買等工作;4.不向市場購買的準備工作,例如製作糞肥、留種與育苗;5.視農耕作物的生產特性為重點,視耕作、收割與產銷為重點,週末假日勞動時間的調整較少。

(二)非商品化勞動的具體內容

台灣政府的法律雖然已明定男女平等的財產權繼承,以及勞動者的最低薪資保障。但是在台灣的土地(農地)所有權仍可看出男性比例為八成以上的比例,女性擔任家庭工作,包含家庭農業勞動,無酬的比例仍然較高。可見非商品化(無酬)勞動與非正規工作部門為農業勞動的特性。非正規部門的勞動與就業型態有其定義[footnoteRef:2],事實上在台灣傳統與制度上存在著性別制約,諸如女性取得生產土地、農業新品種、田間技術、推廣教育與金融服務都面臨種種性別制約。但是我們也具體的看到女性仍然實質地投入農業勞動,且視其為家務工作的範圍,而不計較勞動收入。 [2: 農業部門的僱傭勞動多半為視農耕的種植、除草或收割等季節性工作,雖然有時未必如工業、服務業部門申報勞動所得的非正規就業,但仍為支付薪資的商品化勞動。至於非正規部門和非正規就業概念,聯合國指出:「非正規部門和非正規就業的概念為勞動統計學中相對較新的概念,為的是更好地衡量非法人小企業或非未註冊業(非正規部門)的就業,以及更好地衡量法律和社會保障未能覆蓋的就業(非正規的就業)。……非正規就業指的是所有非正規工作,無論其發生在正規部門企業、非正規部門企業還是在家庭中。其中包括:受僱於非正規部門人員(除極少數在非正規部門內,但也有正規就業人員)包括:*在自己的正規企業中的工作的自營(自僱)工作者;*非正規企業的雇主;*非正規企業的雇員;*在非正規部門企業工作的家庭雇員;以及*非正規生產商合作社的成員。在非正規部門以外從事非正規就業的人員,具體為*正規企業雇員,但不在國家勞動法、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之內或無權享有帶薪年假病假等具體就業福利的人員;*在正規部門企業工作的家庭雇員;*有償家政工作者,但不在國家勞動法、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之內或無權享有帶薪年假病假等具體就業福利的人員;以及*自營工作者,從事產品生產且專門用於最終自家使用的人員(例如自給農業、親自動手修建住房)。」(聯合國,2013:88)]

為專注農村婦女非商品化(無酬)勞動的型態,本研究量化與質化的研究重點為非商品化勞動,指得是勞動支出但未取得適當的報酬,在農業部門所呈現的非商品化勞動可分為農務勞動與家務勞動兩大類。農務勞動包含:「在自家農場/田裡工作」、「自家農產品採收後的分級、包裝工作」、「將自家農產品運到出貨地點」、「準備工人的點心」、「參加訓練課程(如家政班、產銷班或農改場課程)」、「上網蒐集農業相關資訊」、「照顧家中飼養的雞、鴨、鵝、豬」、「在住家附近的菜園裡種菜、管理菜園」、「計帳(自家農場/田裡的帳務)」、「聯絡(工人、代耕隊等等)」等事宜。這些工作若僱傭他人(臨時短工或技術工)或委外協助,都將支付必要的工作費。然而,若是請家人,通常為家庭主婦或自家母親,通常無酬,即非商品化勞動。

家務勞動則包含:家事勞動,如「準備三餐」、「清廚房、洗碗」、「打掃家裡」、「打掃庭院」、「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照顧寵物(狗、貓…等)」、「修理家中壞掉的門、窗、設備等」、「其他家事」。育兒勞動,如「照顧小嬰兒(2歲以下)」、「照顧兒童(3歲~12歲)」、「陪伴與教導小孩寫作業」、「與小孩聊天、念故事」、「在家裡面與小孩玩、帶小孩到戶外玩」、「帶小孩看醫生」、「其他與照顧小孩有關的事」。此類事件,若是請外勞、幫傭或者家庭清潔即需支付,但若由家庭主婦協助,則無需支付任何費用。

女性投入勞動的型態,通常因家勞動的差異,而無法突顯農務勞動,尤其是在自家農場工作、農產品的收成與分級、農產品的運送與出貨、準備協助農耕工人的點心、照顧家中飼養的雞、鴨等等等。因此我們曾先進行先期調查研究,以細緻定義非商品化勞動的具體內容(請參下表25及前面表16-24)。

表 25 時間日誌調查之初步時間分類

A薪資勞動

00

固定兼職(農業部門),說明工作型態_____。

F協助農事無酬

50

在自家農場/田裡工作

01

固定兼職(非農業部門),說明工作型態_____。

51

自家農產品採收後的分級、包裝工作

02

打零工(在別人的農場 /田裡工作)

52

將自家農產品運到出貨地點

03

打零工(非農業部門)

53

準備工人的點心

04

工作時間的休息、吃點心

54

參加訓練課程(如家政班、產銷班或農改場課程)

05

其他工作,說明工作型態_____。

55

上網蒐集農業相關資訊

06

前往/離開工作地點

56

照顧家中飼養的雞、鴨、鵝、豬

07

57

在住家附近的菜園裡種菜、管理菜園

08

58

計帳(自家農場/田裡的帳務)

09

59

聯絡(工人、代耕隊等等)

B家事勞動

10

準備三餐

G參加組織性或團體性活動

60

開會(家政班、產銷班、農會小組長)

11

清廚房、洗碗

61

參加社團活動

12

打掃家裡

62

參加政治活動(村里民大會、政黨聚會)

13

打掃庭院

63

當志工

14

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

64

參加定期性的宗教活動(進香團、教會)

15

照顧寵物(狗、貓…等)

65

拜祖先、天公、附近廟宇

16

修理家中壞掉的門、窗、設備等

66

平輩(兄弟姊妹)間的聚會

17

其他家事

67

家族聚會

18

68

其他團體活動

19

69

C育兒活動

20

照顧小嬰兒(2歲以下)

H社交性活動

70

看運動比賽

21

照顧兒童(3歲~12歲)

71

看電影

22

陪伴與教導小孩寫作業

72

逛美術館、博物館

23

與小孩聊天、念故事

73

觀光旅遊

24

在家裡面與小孩玩

74

跟朋友喝茶、喝酒、聊天

25

帶小孩到戶外玩

75

到鄰居家串門子

26

帶小孩看醫生

76

下棋、麻將、

27

其他與照顧小孩有關的事

77

28-29

78-79

D獲取商品/服務

30

日常採買(買菜、水果、食材)

I娛樂性活動

80

做運動

31

採購家電、家具、車子、房子等

81

登山

32

美容美髪

82

散步

33

看醫生

83

家庭手工(織毛線、拼布)

34

繳水電費、各種稅單

84

藝術創作

35

修理壞掉的東西

85

聽音樂、看表演、跳舞

36

幫別人跑腿

86

玩電腦遊戲

37

87

其他嗜好活動

38

88

補校或社區大學上課

39

89

E私人活動

40

梳洗、衛浴

J傳播類活動

90

看電視(看錄影帶/DVD)

41

復建、醫療或按摩(不在醫院,自我進行)

91

聽廣播

42

在家吃飯

92

看書

43

睡覺

93

看報紙、雜誌

44

換衣服、打扮

94

上網(FB、部落格)

45

95

發呆

46-49

96-99

參、農村婦女非商品化勞動口述歷史

針對「田間勞動」部份,嘗試理解種植不同農作物種類的農村婦女,參與田間勞動的型態以及時間。具體的「生產勞動」項目,如耕作、種菜、分級分裝等等,較容易具體衡量,至於「支援生產勞動」項目,例如為農場上工作的人準備點心、除草、澆水、協調臨時性農場人力的田間工作、苗期育苗。這些工作都是農業工作的重要項目,且勞力密集也很難被替代,但不被估算,因此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調查研究。將透過紀錄台灣農家婦女的生命史與勞動故事,對其中非商品化的勞動進行進一步爬梳。

一、農村婦女的家務勞動

所訪談之農村婦女15位中,2位家中為專業農,5位為兼業農(先生從事農業外的工作),另外比較特別的是有3位原本未從事農業,近年來承接家中田地投入非慣行農業之經營;此外有5位家中雖有農地,但主要從事小生意,較少投入農業勞動。

受訪者回顧其婚後生活,皆提到兒女陸續出生的育兒階段,是其所經歷較為辛苦勞累的期間,不僅有日常家務要負擔,育兒的工作也都落在她們身上,尤其是與公婆同住時,她們所要承擔的照顧家人的勞動類型與時間又更多,包括在不同的時間準備食物給不同的家庭成員。婚後才開始學習和參與務農的玉惠便提到:

……另外還有工作體力上的付出、還有小朋友要照顧。婆婆認為很多事情都是基礎,田裡和家裡的事情都要很會做,壓力非常的大…。…比方說,有時候夏天七點才天黑,但公婆五點就要吃晚餐,所以要趕著回去準備晚餐,然後因為新手不太會工作,再回來田裡工作到天黑,有時候會做到八九點,找有路燈的地方繼續工作……。

早期農家的自家消費會儘量減少以現金購買,因此多飼養雞、豬供自家食用,飼養牲畜的工作也是由女性負擔。在農村家戶中所使用的水、電、瓦斯、衛生等基礎設備尚未完全具備之前(大約1960年代前),女性要負責打理這些每日生活的必需。現年六十歲以上,成長於戰後初期的女性,回想過去沒有現代化家用設備的年代:

…要擔水、挑草,養雞、豬、種田、顧小孩、顧老人家、煮飯等等。…家裡、田裡和老人家都要顧。(寶珠的訪談記錄)

…那時候,沒有電鍋都是燒柴煮飯,要煮超過一斗米才夠大家吃,再用扁擔挑到田裡去。(鸞鳳的訪談記錄)

隨著生命週期和家庭成員組成不同以及現代化家用設備的使用,女性的家務勞動有著類型與程度上的差異,藉由女性生命史的回溯,問及其人生經歷中最辛苦勞累的階段,使我們認識到家務勞動的多種樣貌,因此可理解家庭中的性別分工過於倚賴女性。

二、農村婦女的農務勞動

所關注的農務勞動,稻作部份因目前已高度機械化,過去主要由婦女負擔的工作項目,如除草或製作糞肥等,也由除草劑與化學肥料取代。經歷過化學肥料不普及年代的鸞鳳說:

…也在家裡養豬,自己拿豬糞「坳肥」,用耙子把糞便舖平,再鋪上稻草,讓他慢慢發酵…

藉由這段過往的生命故事,使我們知道,農家婦女的農務勞動中屬於支援性質的項目實際上還包含那些不向市場購買的生產準備工作,除了製作糞肥外,還有留種與育苗。

稻作之外的農業經營,未能機械化的農場工作項目中,以植株整理、採收、分級包裝等工作主要由女性負擔。以種植小番茄而言,從定植番茄苗到採收、分裝過程中的勞動,大多由女性負責,先生為專業農的秀玉提到,除了採番茄、分裝番茄、裝箱之外,其餘的時間必須整理番茄園的環境(除草、撿落果)以及讓持續生長的番茄藤固定在支架上和摘除側芽,這些管理的工作在番茄種到田裡之後便需要每天進行,沒有假日與休息,只有在不出貨的當天可減少採收的工作(秀玉的訪談紀錄)。青蔥此一農作所需的勞動力亦相當密集,除了種植與除草之外,為了生產出蔥白長的宜蘭三星蔥,還必須花費人工在每一行田畦上覆蓋稻草,以及採收後清洗,家中從事青蔥生產的玉惠除了自己從事這些勞動之外,也必須雇請許多女性來工作,在她眼中「在農村裡面、在田裡,幾乎都是婦女。(玉惠的訪談記錄)」。

女性所負擔的勞動屬於較為「費工」的工作,亦即耗費時間的精細勞動,但大多具重複性、技術性較低。不論先生有無兼業,較需要體力與技術性的工作都由先生負責,例如判斷和執行施肥與灑農藥等工作。尤其是施灑農藥的部份,番茄農家婦女秀玉說:

…噴藥的時候,要去幫忙拉管線,自己只知道要將殺菌的藥灌在番茄的芯頭上,讓根部更勇,不過這部份都是先生在負責,所以用藥的多寡和比例她都不知道…

因此農家婦女較未能掌握農作物生長的病蟲害防治等知識,使得她們欠缺參與決策與扮演指揮的能力。

三、世代差異

訪談的農家婦女中,也呈現出對於農務投入和參與的世代差異。年約65歲的秀玉,與先生共同經營二甲多的番茄園,若依勞基法她已屆退休年齡,但她在番茄季的勞動是每日都要到農場,農務的勞動時間整整八小時:

…作息時間冬天大概都是5點起床(夏天4點半),準備完早餐、吃飽飯後,就來田裡上工,從6點半工作到10點半,之後到菜市場買菜、回家準備中餐,睡個午覺後,一點再來田裡工作到五點,之後回家煮飯、整理家裡、洗衣服,差不多到九點多就上床睡覺了…

訪談中秀玉對自己每日工作的描述可看得出來番茄園的工作是盡量地由她自己來做,做不來的才雇工。

而年約40歲的玉惠,與先生共同經營一甲半的蔥田,她提到自己對農務的參與是「蔥的人力是請人家來幫忙,自己也做一點(玉惠的訪談記錄)」,而由於宜蘭三星的青蔥產業採取多元化經營,包括自產自售、開放體驗等,也因此玉惠的農務工作有大部份轉為經營部落格與臉書、拍照與撰文等。

四、對於自己的貢獻的看法

不論是專業農家婦女或兼業農家婦女,抑或是與先生共同經營小生意的農村婦女,受訪者大多表示自己的貢獻並沒有比較多,雖然女性比起男性還要再負擔家務勞動,但她們認為操持家務是應盡的義務、本來(或天生)就是家庭中女性該負擔的工作,即使對先生常往外跑有所抱怨,但在我們外人面前仍舊要留給先生一點面子。

例如,秀玉的先生擔任產銷班班長,當秀玉在番茄園忙著採收時,訪問問問道班長跑去哪了?秀玉便笑說:「班長去『"𨑨迌"(tshit-thô)』了!」她提到,班長的朋友很多,常常趁著巡視不同田間的空檔,去找朋友聊天、泡茶、納涼,要搬番茄的時候才會來,儘管她一直說夫妻待在田裡的時間相同,但其實先生待在田間勞動的時間比較短。對於自己又要做農、又要做家事,秀玉雖然調侃了先生一下,但並不覺得這樣的分工不公平,她說:

…這本來就是查某人要做的事,女人本來就是要幫男生幫忙,女生本來就要多負擔一些事,如果自己不做的話,就沒有人會做了。她都說班長只知道吃飯而已,並不期望班長能幫上什麼忙。

麗月也說她先生:「從來沒有拿過掃把、拿過抹布、沒有洗過碗…連她作月子的時候,也還是得負責洗衣服。」麗月對於這樣是否公平的提問,她認為自己「那時候就笨笨的,從小就是接受三從四德的教育、媽媽教的就是女人要負責做家事,所以就也都一直讓自己這麼做…」。

五、可自行支配的所得

訪談資料中也指出了從事自家農業勞動或事業經營的婦女,她們如何處理、運用與看待收入。

家中經營農業,但先生仍需在外兼業的麗月,年輕時家中種過芭樂、甘蔗、玫瑰花、水稻、銀柳、苦瓜、花椰菜等作物,後來又協助先生的建築工作,擔任打雜助手,接著因為村裡設了芭樂集貨場便轉而到集貨場從事薪資勞動工作。不論農事、建築或麗月自己在芭樂集貨場的勞動收入,雖皆由她自己負責記帳,但這些收入都沒有分開管理,而是做為全家人共同使用。現在由於兒女已長大成人,農田轉種較不需管理的草皮與苗木,處於半退休狀態的麗月,偶爾會因鄰居缺「車皮包」的臨時工而去打工,這份勞動收入,麗月則將其做為自己的私房錢,自行支配其花費。

與先生共同經營番茄園的秀玉則是由先生負責管理收入與支出,除了經營農場的支出之外,連購買三餐食材的花費也由先生支配。雖與麗月同屬相似的生命週期,但秀玉仍從事自家農場的勞動工作,於是不僅無酬,也似乎難以從家戶收入中獲得可自行支配的所得。而受雇於秀玉農場的月物,先生雖然領有退休金,但金額不夠家用,又考量子女辛勞,不願主動向他們要求孝親費,因此即使有了年紀仍舊期待多從事薪資勞動,以取得可支配所得。

六、非貨幣式的勞動力交換

調查內容除了看見農村婦女的農務與家務勞動中的非商品化類型之外,也在她們的生命史回顧中發現了非以貨幣做為交換的勞動力交換形式,而這樣的經驗來自1960年代前的稻作文化。年約75歲的鸞鳳說:

一些比較費力的工,比如除草,也是自己一個人做,有的時候也會和人家「放伴(台語)」交換工,就是找村子裡認識的人,跟人家商量好,來幫我們家除草,除好換你家的,像這樣一整個班輪流去做大家的田…

而年約65歲的寶珠也提到:

以前的農村,還要一起換工,以前割稻子、播田、挲草都要換工啊。那時候都是算工的,如果工多就拿錢,做少一點就貼人錢,後來沒人在換了,因為會做的人少了,割稻機出來也沒在做了。

以勞動力來交換勞動力的方式出現在農村普遍家戶欠缺貨幣來雇工以及自家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依此條件所發展出來的勞動力交換模式,是資本主義運作邏輯之外的模式,未來可對此一在地經濟模式進行更深入的瞭解與分析。

七、宜蘭三星鄉農村婦女口述歷史訪談稿1.藍麗卿訪談紀錄

受訪者:

藍麗卿

訪談時間:

2013/11/22

訪談地點:

【三星】三星鄉農會三星蔥展售中心

訪員:

江昺崙

藍阿姨笑容非常親切,我和他約在三星農會的超市旁邊,她很早就到了,在超市和店員聊天。因為藍阿姨過去是在農會信用部裡面服務,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她和農會裡的職員都非常熟,大家都很親切地和藍阿姨打招呼。

藍阿姨目前和先生、兩位兒子、孫子住在一起(假日回到三星來),她和其他農村婦女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住在外省人居多的自強新村裡面,她雖然是三星鄉在地出生的人,先生卻是外省人。

她有一塊地,大約兩分左右。當我問到面積的時候,她對於面積的大小記得非常精確,或許是她過去工作的關係讓她對於數字非常敏銳。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塊地是她們夫妻倆辛苦存錢買下來的(在重劃的時候),也以可能是因為這塊地曾經面臨過宜蘭科學園區徵收的危機(最後徵收計畫不了了之),所以藍阿姨能精確講出這塊地的詳細面積。

這塊地是在民國80年的時候買下來的,當時她們夫婦並沒有直接投入生產,只有在閒暇時種菜而已,也希望把這塊地傳下去給而兒孫使用。退休後兩夫婦將這塊地租給藍阿姨的堂妹(36年次,有另外種植扁柏),然後藍阿姨每天早上會先運動、去市場買菜,接著都會幫她堂妹洗蔥。

洗蔥是沒有支薪的,藍阿姨幫她堂妹做義工,所以她在田裡的勞動,一整年換算下來是沒有收入的(種菜也是自己吃)。義務的原因是,她覺得堂妹和她丈夫也很辛苦,而藍阿姨夫婦退休之後比較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先生是退休教師,所以她開玩笑說,就是18趴),所以藍阿姨願意每天早上幫堂妹在田裡義務勞動。

藍阿姨在三星鄉長大,很小的時候父親過世了,母親是民國80年左右離開,於是他13歲就開始工作,早上當保姆,晚上幫人洗衣服,一件衣服賺大約13到15元,賺錢給弟妹唸書,讓他們可以念到初中。他認為這時期最辛苦,也沒有什麼機會唸書,她小聲的說,這一段時間太辛苦了不要問啦。

後來她的乾爹介紹她到農會工作,一開始也是當跑腿的小妹,後來她自己去羅東商專進修,學了會計之後,回來農會考試,當上正職的股員。在此同時,透過乾爹的介紹,又認識了她未來的先生(從台北來的,年紀稍長她十歲)。因為她先生是外省人,沒有家累,於是婚後就搬來三星鄉和她住在一起,在三星鄉市區買一棟房子,這一點和一般閩南婦女非常不一樣。

在結婚的時候,藍阿姨提到有一些同事對於她嫁給外省人非常不以為然,她們用異樣的眼光看她、質疑她。但是家裡的媽媽很歡迎,因為可以多一個男生幫忙(都被拉走了)。也因為嫁給外省人的因素,藍阿姨不用離開自己的家鄉,同時夫婦倆的收入也非常穩定,也沒有公公婆婆的影響,所以她婚後的生活過得比較輕鬆一點。

下班之後就是回去照顧媽媽和阿嬤,阿嬤不會走路,都躺在床上。還有兩個小孩嗷嗷待哺,就是公司和家裡兩頭跑。平常上班也是要招貸款等等,也是有一點壓力。並且一開始農會的收入並不是很高(股員),她原先計畫要到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去當收票員,但當時因為農會生意開始興旺,她們職員的薪水越來越高(所以她也運氣好搭上了經濟轉型的班車),所以後來就不轉行了。一直在農會工作直到退休。

而生小孩的時候,藍阿姨並沒有像其他農村婦女一樣有太多的壓力。因為她的小孩平時就很好帶,而她是職業婦女,上下班有一定的規律,也有穩定的收入,再加上藍阿姨並沒有公婆的壓力,而自己的父母親離去的時間也比較早,因此藍阿姨在生小孩前後的生活並沒有太多不好的記憶。她在講到這段的時候笑容是很燦爛的,彷彿養小孩是很輕鬆的事情(她說小孩子隨便放牛吃草,孫子反而比較難養)。

但是藍阿姨可能並不是表面上這麼輕鬆寫意,在言談之間我感覺到她喜歡講快樂的事情,對於過去某些辛苦的歲月不喜歡多談,所以從她的回憶感覺上,人生是很幸福的。所以訪問她的感覺和其他農村婦女不一樣,她的表情是充滿笑容的,說話也很清楚,很有條理。講國語也是非常流利。同樣其他年紀的三星婦女,可能笑容上就沒有藍阿姨這多,也沒有這麼健談。

藍阿姨不是一般的農民,她的後半生算是平順,因為遇到了她的先生,沒有侍奉公婆的壓力,自己的工作也算是穩定,所以她認為最辛苦的時候就是父親剛過世的時候,要幫人洗衣服、帶小孩。剛剛上班的時候,也是有兼差做這些工作,直到結婚為止。因此可以說藍阿姨嫁給丈夫之後,就變成比較輕鬆了。

最後藍阿姨要趕回去煮菜,雖然我想要再多問一點問題,但因為她心思都在等一下買菜、回家煮菜的事情上,所以就結束了訪談。我在拍照的時候,她一直說我孫子說我好醜喔,有什麼好拍的。她是很純樸的三星鄉婦女,特別的就是找到了好的工作和好的丈夫,所以在不同勞動條件下,和其他農村婦女有比較不一樣的面容。

2.黃寶珠訪談紀錄

受訪者:

黃寶珠

訪談時間:

2013/11/22

訪談地點:

【三星】她們家的走廊

訪員:

江昺崙

黃寶珠阿姨不太喜歡講話(或者不太習慣對著我說這些話),但手邊的工作在訪談的過程中從不間斷。似乎典型的農村婦女不習慣對著陌生人講太正式的話,所以雖然她們都答應我可以錄音,但我總覺得她們要她們去形容自己的勞動過程,好像是有點困難的事情。我的想法是,像是黃寶珠這樣長期在田裡工作,非常樸素的農婦,「勞動」好像是如同吃飯喝水一樣,是生活的一部份。不像是我們都市人可以將工作和休閒分得很清楚,也分成週休二日和上班日的。農村是沒有假日的,特別是過去的農婦,大概也沒有什麼假期、娛樂的概念吧。

我上一個訪談對象,洗蔥的羅大姊,可能因為年輕的關係,經歷的人生不同,所以羅大姊她有時候會一邊想事情,一邊就停下手邊整理蔥的工作。但黃阿姨就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她一面做事情,一面講話是非常自然的。

再仔細形容一點,我觀察到黃阿姨和她的先生(徐坤彰,有機稻米的農民),整個人生是和勞動合在一起的。她可以一邊受訪,一邊卻很專心的在做手邊的工作。也可能當她講話講到一半,她先生突然問工作的事情,她可以立刻中斷話題,突然轉身過去回答工作的事情。然後過幾秒後,才又回過頭來講剛剛回答的事情。過程中她們的兒子走出來,說了一些和工作不相關的話題,因為他兒子想要開車(休旅車型的貨車)出去,但是有些貨還放在貨車上,他兒子就問說:「這些貨要不要拿下來?」我猜黃阿姨心裡有在判斷話題的重要性與否,所以她就沒有回答。直到她兒子問了兩三次,她才淡淡的說:「就放著啊。」因此我判斷那種勞動的習慣、勞動的情緒是完全鑲嵌在她的生命裡的,有事情她才會關注,不重要的事情,就會自動忽略掉。

黃寶珠有三分地種一些青菜,地瓜葉、蘿蔓、A菜等等,四季都有種,也有拿到大宅院擺,是有機的。米的部分,有兩甲是慣行的,三甲是有機的。種稻子粗重的都是請人來做,其他的田間管理,例如殺福壽螺等等,就自己來,種稻子比較麻煩的是就是要販售。有機雖然比較累,但收入比較好,也比較有興趣。一開始是張美村長要退休的時候約的,她說對身體比較健康,對子女也比較好。就這樣跟著做,雖然是比較麻煩,除草這分面很吃力,如果太多就請人,兒子會回來幫忙除草,主要都是她和先生一起做。

黃寶珠年輕的時候非常辛苦,但她們那一輩人好像不會把這種感受講出來,她年輕的時候丈夫在外面工作,她要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