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Feb-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萌芽杯”全国青少年语文知识素养竞赛

七年级备考指南(共两大部分,共80题)

传统文化及文学常识(50题)

1、 诗歌起源于(劳动)

2、 我国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以什么为标志?(《诗经》)

3、 请说出“建安七子”中的三位诗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 屈原的代表诗作是什么?(《离骚》)

5、 “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这是谁对《诗经》的评价?(孔子)

6、 请说出”秦汉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是谁的诗.

( 王昌龄)

7、 请说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的诗?

(王之涣)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哪位诗人的作品?(杜甫)

9、 杜甫的诗名“三吏”是哪“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10、 请说出“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11、 填空: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2、 说出唐代诗歌山水田园诗派的两个代表。(王维、孟浩然)

13、 说出唐代诗歌边塞诗派的两个代表。(高适、岑参)

14、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不是苏轼?如果是,请举出其豪放特点的词一首。(《念奴娇·赤

壁怀古》)

15、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谁?(李清照)

16、 请说出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曾巩)

17、 清人郑板桥写诗是不是以咏竹见长?如果是,请举出他的一首咏竹诗。(例如《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哪本书籍?(《易经》)

19、 “上善若水”是哪本古籍里的话,它的作者是谁?(《道德经》 老子)

20、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哪本古籍里的话,作者是谁?(《礼记》 孔子)

21、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也。”是谁的话?(孟子)

22、 “有容,德乃大”出自哪本古籍?(《尚书》)

2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哪里?(《中庸》)

24、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话出自哪里?(《孙

子兵法》)

25、 “师台”是称呼谁?(对老师的敬称)

26、 “吾侪”是什么意思?(“我们”,也称“吾曹”)

27、 《论语》中的年龄、儒家思想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论语》包涵的主要思想就是“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髫(tiáo)年:女孩七岁。始龀(chèn)、龆(tiáo)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jī):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弱冠:二十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mào dié):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28、 关于黄河的诗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

一条流淌着千年的河流,流转时间,流转四季,流转变迁。唯有它依旧静静的流淌着,没有改变着自己的方向,使命!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 故事1、《李闯王渡黄河》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 故事2、《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 故事3、《冯夷当河伯的故事》

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成为一名河伯。

· 故事4、《望洋兴叹》

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

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 故事5、《鲁班修造将军柱》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称为将军柱。

· 故事6、《黄河的民间故事》

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穿杨。

· 故事7、《黄河与长江的传说》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它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wǎng liǎng)作战。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仍靠两条大江大河养育生生不息地繁衍着。

· 故事8、《河伯授图》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 心。

【跳到黄河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百川灌河】河:黄河。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长江大河】指长江和黄河。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负石赴河】河: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

【河不出图】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

  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3)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4)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5)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跳进黄河洗不清;

  6)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7)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8)天下黄河富宁夏;

  9)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29、 戏曲(生旦净丑)

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中国的戏曲、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指男子;

旦:指女子;

净: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

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等。

30、 马的世界:“马”的汉字演变过程、关于马的成语、马的历史传说

“马”字的演化过程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简体。

· 赤兔马: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

· 的卢马:刘备的坐骑。

· 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

千金买骨:燕昭王,郭隗。

孙膑赛马: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将军田忌。

老马识途: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

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人称伯乐。

指鹿为马: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赵高做了宰相高职。

王亥驯马: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

31、 颜体书法(七下,P261)

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等。

32、 “四书”指的是什么? 是谁把这四书连在一起作为儒家经典的?

33、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熹)

3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哪首诗中的话,表达了一种什么精神意志? (是屈原的《离骚》中的话。表达了一种不畏路途遥远,顽强追求其真理的精神。)

3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哪本典籍?(《论语》)

36、 我国最早的农业税收制度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37、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何处?(周敦颐的《爱莲说》)

3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何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39、 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张相)

40、 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为(Chányú;Kèhán)

41、 在古代汉语中“干”的本义是(盾牌)。

42、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从而后》)。

43、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此句出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44、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此句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45、 (《词诠》)一书主要用于解释虚词。

46、 (《词诠》)、(《助字辨略》)、《经传释词》三本工具书是用来专门查检古代汉语虚词。

47、 我国最早的药典学著作是(《新修本草》)

4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是谁(王之涣)

49、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记载“磁石召铁”即天然磁矿石能吸铁的文献资料名为(《吕氏春秋》)。

50、 著名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是由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

古诗词三十首

(一)观沧海

[ 汉 ]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

(1) 观:欣赏。

(2)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 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 沧:通“苍”,青绿色。

(5) 海:渤海。

(6) 何:多么。

(7) 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 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起。峙,挺立。

(9) 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 日月:太阳和月亮。

(12) 若:如同,好像是。

(13) 星汉:银河。

(14) 幸:庆幸。

(15) 甚:极其,很。

(16) 至:极点。

(17) 哉:语气词。

(18) 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 以:用(歌以咏)。

(20) 志:理想。

(21) 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 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 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二)次北固山下

[ 唐 ]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1)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3) 客路:旅途。

(4)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 风正:顺风。

(6) 悬:挂。

(7) 海日:海上的旭日。

(8) 残夜:夜将尽之时。

(9) 江春:江南的春天。

(10)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 信的传说。

(11) 青山:指北固山。

(12) 乡书:家信。

【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唐 ]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1) 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 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 阳县。

(2) 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3)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 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4) 与:给。

(5) 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 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 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 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四)《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天净沙·秋思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注释】

(1) 天净沙:曲牌名

(2) 秋思:曲题

(3) 枯藤:枯萎的枝蔓。

(4)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傍晚

(5)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6)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7)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8)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9)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 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10)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详,以字行于世。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青年时期热衷功途。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早年即参加杂剧创作,从事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状元”之誉。杂剧见于著录的有15种;散曲集有《东篱乐府》。是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一说字千里。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

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

之称。曲词豪放洒脱。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存小令百余首,套数二十三套。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五)论语十二章 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1)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 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 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 老师了。"

(5)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 害。"

(6)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 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 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1)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 愉快。

(4) 愠:生气,发怒。

(5)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6) 吾:人称代词,我。

(7) 日:每天。

(8)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9)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2) 信:诚信。

(13) 立:站立,站得住。

(14) 惑:迷惑,疑惑。

(15)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6) 逾:越过,超过。

(17) 堪:能忍受。

(18) 夺: 改变

(19) 笃:坚守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假字,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假字,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 字。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名词用作状语

(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用作状语

(3)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形容词用作 名词

(4)饭疏食饮水:饭,吃饭,名词用作动词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6)学而时习之:省略句,学(之)而时习之

(7)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

(8)贤哉,回也:倒装句,主谓倒装

【分析】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

(5)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事)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

(8)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学 习态度)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10)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人处事)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

(1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13)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

(1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

【鉴赏】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

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六)峨眉山月歌

[ 唐 ]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1)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 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 江。

(4) 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 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5)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 带。

(七)江南逢李龟年

[ 唐 ]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

(1)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 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 寻常:经常。

(4)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 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 都在其中。

(7) 君:指李龟年。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

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唐 ]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注释】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2)强:勉强。

(3)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4)怜:可怜。

(5)傍:靠近、接近。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九)夜上受降城闻笛

[ 唐 ]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注释】

(1)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 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 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2)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 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3) 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4)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5) 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作者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十)秋词

[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

(1) 悲寂寥:悲叹萧条。

(2) 春朝:春天。

(3) 排:推开。

(4) 碧霄:青天。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

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十一)夜雨寄北

[ 唐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1) 寄北:写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 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 秋池:秋天的池塘。

(6) 何当:什么时候。

(7)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 起”。

(8)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 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 却话:回头说,追述。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十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宋 ]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注释】

(1) 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

(2)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3)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4) 思:想着,想到。

(5) 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 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6) 夜阑(lán):夜深。

(7)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 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8)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9)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

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十三)潼关

[ 清 ]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译文】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注释】

(1) 潼关:在今陕西,关城地势险峻,自古即为要塞。

(2) 解:懂得

(3)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 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 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 流,是完全合拍的。

(4)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 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 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十四)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十分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里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士别几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了,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就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注释】

(1) 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 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 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 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 卿:你,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 今:现在。

(6) 涂:通“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 辞:推托。

(8) 以:用。

(9)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10) 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1)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2)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3) 但:只,只是。

(14) 涉猎:粗略地阅读。

(15)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6) 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7) 乃:于是,就。

(18) 及:到了…的时候,等到。

(19) 过:经过。

(20) 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1)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2) 非复:不再是。

(23)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4) 孰若:与······相比怎么样。孰:谁,若:与······相比,像。

(25) 就:靠近。

(26) 遂:于是,就。

(27) 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8) 何:为什么。

(29)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30) 始:开始。

(31) 与:和。

(32) 论议:讨论,谈论,商议。

(33) 见事:认清事物。

(34) 大:非常,十分。

(35) 更:重新。

(36) 惊:惊奇。

(37)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8) 复:再。

(39) 即:就

(40) 拜:拜见。。

(41) 待:看待。

(42)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现指一些人学识尚浅。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3) 更:重新。

(44)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

(45) 邪(yé):通“耶”,吗;语气词。

(46) 乎:啊。表感叹语气。

(47) 以:用。

(48) 见事:认清事物。

(49) 岂:疑问词,难道。

(50) 当:应当。

(51) 益:好处,益处。

(52) 自以为大有所益:所:所字结构,后面的形容词、动词词性转变为名词词性。

【通假字】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邪:Yé,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 QīNG,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 涂:通“途”,道路。

【一词多义】

(1)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2)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3)辞:

旦辞爷娘去。(告别)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4)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古今异义词】

(1)辞:

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2)治:

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3)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4)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5)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6)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7)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8)往事:

古义:指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9)大:

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10)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11)就:

古义:从事。(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

(12)见:

古意:认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今义:看见。

【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时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

省略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道理启示】

(1)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意见并去做。

(4)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5)劝人要讲究策略。

(6)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7)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8)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9)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 水平和办事能力。

(10)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 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基本简介】

《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间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评价而得名。五经,特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作品。称谓文化,面对不同的对象,称呼不同,感情也不一样。文中出现的三称谓表达了三种感情,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爱称;孤,王侯的谦称;大兄,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十五)木兰诗 / 木兰辞

[ 南北朝 ] 佚名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注释】

(1) 唧唧(jī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6) 忆:思念,惦记。

(7)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8)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9)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 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0)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1)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2)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3)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4) 辞:离开,辞行。

(15) 溅溅(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6) 旦:早晨。

(17) 但闻:只听见。

(18)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9) 啾啾(jiūjiū):马叫的声音。

(20)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1)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2)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3)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 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4)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5)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6)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 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7)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8)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9) 不用:不愿意做。

(30)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1)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2) 郭:外城。

(33) 扶将:扶持。将:助词,不译。

(34) 姊(zǐ):姐姐。

(35) 理:梳理。

(36)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7) 霍霍(huò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8) 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39)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40)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 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 是雌兔呢?

(43)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4) 行:读háng。

(45)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十六)卖油翁

[ 宋 ]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注释】

(1) 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 善: 擅长,善于。

(2) 当:在

(3) 当世:在当时。

(4) 双:两个。

(5) 亦:也

(6) 以:凭借。

(7) 自矜(jīn):自夸。矜:夸耀。

(8) 尝:曾经。

(9)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10) 释:放。

(11) 而:承接关系,然后

(12) 立:站立。

(13) 睨(nì)之: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这里指斜着眼看陈尧咨射箭。

(14) 去:离开。

(15) 其:代词,指代陈尧咨。

(16) 发:把箭射出去。

(17) 矢(shǐ):箭。

(18) 中:正中目标。

(19) 但:只,不过。

(20) 微:微微。

(21) 颔(hàn):点头 

(22) 之:代陈尧咨射箭这件事。

(23) 不亦……乎:(难道)不······吗?

(24) 熟:熟练。

(25) 忿然:气愤的样子。

(26) 知:懂得。

(27) 射:射箭。

(28) 精:精湛,奥妙。

(29)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30)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31) 尔:你。

(32) 安:怎么。

(33) 轻:作动词用,看轻,轻视。

(34) 以:凭借、依靠。

(35) 酌(zhuó):斟油,这里指倒油。

(36) 知:了解。知道,懂得。

(37) 之: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38) 乃:于是就。

(39) 取:拿出。

(40) 置:放置,安放。

(41) 于:在。

(42) 以:用

(43) 覆:覆盖。

(44) 徐:缓缓地,慢慢地。

(45) 杓(sháo):舀东西的器具。

(46) 沥(lì)之:向下灌注,沥,灌注。

(47) 自:由,从。

(48) 入:进入,由外到内。

(49) 因:于是。

(50) 湿;打湿

(51) 唯:只,不过。

(52) 遣:打发 ,送走。(中性词)

【通假字】

(1) “汝”和“尔” :你

(2) “惟”和“但”:(“但”为古今异义;今:有表转折意思;古:只,不过);只,不过

(3)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作者简介】

欧阳修生于(1007~1072年)北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欧阳修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一”),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十七)竹里馆

[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

(1)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4) 深林:指“幽篁”。

(5)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6)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 称吹口哨为啸。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

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十八)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 唐 ]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1) 洛城:今河南洛阳。

(2) 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3)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4)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5) 闻:听;听见。

(6)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 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 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 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 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7) 故园:指故乡,家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十九)逢入京使

[ 唐 ]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注释】

(1)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 意思。

(4)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二十)晚春

[ 唐 ]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1) 不久:归将结束

(2) 杨花:柳絮

(3)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二十)登幽州台歌

[ 唐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1)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 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2)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 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4)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二十一)望岳

[ 唐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1)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 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 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 么样。

(2)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 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 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3)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4)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 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 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5)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6)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 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7)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8)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诗人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

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十二)登飞来峰

[ 宋 ]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1)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 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千寻塔:很 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2) 闻说:听说。

(3)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4) 缘:因为。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 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

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 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 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 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 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 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二十三)游山西村

[ 宋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

(1) 腊酒:这里指腊月里酿造的酒。

(2)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中代指猪肉。

(3)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5) 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 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6)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7) 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8)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

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十四)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即:到。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二十五)泊秦淮

[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

(1)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 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 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 泊:停泊。

(3)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