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雜誌-101

40

Upload: meiling-tsze

Post on 26-Jul-2016

2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在我書房的窗外,有風聲也有雨聲。推開門出去,是一條開滿櫻花的小徑,間中也有李花相互輝映。 這就是溫哥華的春天,充滿了悽涼之美,因為這段時期正是記念耶穌受難和復活的日子。 連綿不絕的春雨彷彿是耶穌的眼淚,想洗淨這世上的一切污穢,為人類掃出一條乾淨的路,引導人們歸回天家。 人都想去天堂,卻不尋求去天堂的條件;人都想移民國外,卻千方百計要配合移民國的條件。 人是矛盾的,但是真的有天堂嗎?耶穌的淚洗不淨人類的過犯,所以祂用祂那純淨的血來洗淨人類的不義。 在本期的《追求》裡,希望你不僅找到生命的春天,也找到復活的耶穌。

TRANSCRIPT

Page 1: 追求雜誌-101
Page 2: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1

目 錄 《追求》 

第101期2016年3月(季刊)

 出版與發行:

 加拿大溫哥華海外中國人查經班 Overseas Chinese Bible Fellowship

 地址:5889 Fremlin Street Vancouver B.C. V5Z 3W6 電話:604-266-5265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站: http://www.ocbf.ca

 封面設計: 海天一,陳禾,何耀忠  承印公司: Inter Print Ltd.

 顧  問: 孫波濤, 高偉川

 主 編: 謝林美伶

 編輯委員: 徐彬,孫立壯

 校  對: 徐彬,邊珩

 發  行: 謝國慶       技術指導: 余國基

 本期出版: 2,800份

編者的話 沒有條件的愛 封面內頁

我的故事 與神同行永無憂 楊秀君 … 2

神在轉彎處等我 吳 欣 … 3

走出暴怒進入祥和 馮 梅 … 4

生命樂章 神的保守 有 耳 … 20

信仰分享 受難節的默想 楊世禮… 5

讀聖經解漢字(9) 傅 農… 16

敬拜神有感 吳東昀 … 21

列治文市的冬天 Ezra … 27

聖經漫畫 Bill W. 13/15/20

牧者之聲 《好人難尋》的反思 高偉川… 10

你很快嗎? 盧潔香 … 13

婚姻的奧秘 孫波濤 …15

  苦難別狂傲! 何國華 …23

開卷有益《天堂際遇》讀後感 星 學 … 7

福樓拜和《包法利夫人》西風… 25

詩歌人生 《因祂活著》和其詞曲作者

林 杉… 29 

醫學論壇 抗瘧疾青蒿素發現人屠呦呦

區大衛… 32

肢體消息 …………………………………… 36

《再次與你相遇,美洲的情人》蓉 逸 /封底內頁

Page 3: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2

【我的故事】

  一直以來,我是一個缺乏安全感,不自

信,遇事喜歡多慮,把每件事總往壞處想的

人。很久以來我都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放手交給

神,許多重擔自己背。

  2012年初,我和老公移民加拿大生活,

所有親戚和朋友都很羨慕我能夠與兒子、女兒

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但我自己卻沒有感到一絲

快樂,反而因為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而鬱鬱寡

歡。那時我雖然也去教會,但只是應付,並沒

有真正的認識神,日子就在索然無味中度過。

  2014年6月,我患了坐骨神經疼痛,行走

變得異常困難,安排好的手術也因為我的血液

問題(地中海式貧血)而一再拖延,痛苦一天

一天加深,最後只能躺在床上度日,生活完全

沒有了質量。靠著家人,特別是親家母賽英的

鼓勵和幫助,我才堅持下來;在兒子多次與醫

生的溝通下,我才得以住院手術。

  那時,我的抑鬱症已經相當嚴重,覺得自

己像個廢人,生活沒有意義。可是神卻沒有

遺棄我,得知我的病情,我的老公提前結束探

親從國內返回加拿大照顧我,兒子、兒媳、女

兒、女婿每天輪流探視我,牧師、師母和教會

的弟兄姐妹也多次到醫院看望我,為我禱告、

祝福,大家為我禱告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我能

有今天都是主耶穌和大家對我的愛和恩典。

  聖靈不斷在我內心做工,我的心逐漸甦

醒,感到絲絲暖意。蒙神的恩典,手術非常成

功,如今我又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行走;經過醫

生的精心治療,抑鬱症也逐步好轉。當我走出

醫院大門的那一刻,我感到心清氣爽,展現在

我面前的是一個新天新地,生活如此美好。

  我慶幸自己能夠蒙神的恩典來到加拿大這

個美麗的國度,從而讓我認識神,又認識我的

罪,認識神為我的罪捨命在十字架上。我在

教會-神的家裡被主改變,在這個充滿愛的氛

圍裡,我現在每天數算神的恩典,不再天天憂

慮。神醫治了我的身心靈,我重新回到教會,

在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裡,和弟兄姐妹一起敬

拜贊美神。經歷神奇妙的作為後,神改變了

我,讓我內心充滿了喜樂和平安。

  主耶穌告訴我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

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

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太6:25)”生命勝

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只要我們在一切所行

的事上遵循神的旨意,祂必賜給我們一個豐盛

的人生。因此我願意成為神的兒女,在主懷裡

我必蒙護佑,與主同行我永無憂愁。

與神同行   永無憂楊秀君

Page 4: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3

【我的故事】

  我來自無神論的背景,在乖孩子的標杆下長大,進入大學開始了尋夢之旅,夢想有真誠、純潔的愛情,友情,同窗之情。一切美好的願望在短暫的戀情破裂後被染上灰色。苦惱之下別人幫我下的定論:“幼稚”、“不夠聰明”、“單純”。我開始迷茫了。為什麼人與人相處要斤斤計較,坦誠相待原來是會被利用的,看別人的成功使我心情焦慮。開始我想尋找一種智慧,一個法則讓我能在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立足。  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一直有和一位有基督背景的知心姐姐聊天。她身上有一種真誠、喜樂、平和,即使在有困難時也不急不燥。我喜歡,也想要有這份氣質。這樣我被帶入了團契,教會。剛開始我不懂得讚美,不知為何要把榮耀歸於神。但我喜歡祂的慈愛,祂的應許,祂的神跡。我也學著向祂祈求。  我在有困難時向神祈求。求祂給好處,求祂幫我解決問題。祂卻不回應我。我內心因此充斥不滿、失落、苦澀。心中吶喊到“神,我已經很努力了,連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累得爬下了。祢都不理我,我不要受洗,因為祢不夠愛我。”但我不願遠離祂,因為祂的法則充滿智慧,能保守我遠離惡事的攻擊。這樣我繼續與神摔跤,既不想順服,卻也不想離開。  不願順服的我,無法得著神的帶領,如同走在濃霧中,心中不安有愁苦。偶然的機會,在有一年的溫哥華青春營遇見孫牧師和偉川師母。聽了偉川師母的分享後,她毫無保留地把她和孫牧師的電郵地址留給每個參加營會的人。她說希望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隨時可以給她電郵,她會幫我們。所以我就把一封“我的心裡話”電郵發給了師母,沒想到師母及時的回復給我許多的安慰和鼓勵,她那真誠的愛心和一句“這是神的感動要我跟你一起分擔和

分享”,讓我從心中感受無比的溫暖。  在過往十幾年的掙扎中,我第一次體會到從神而來的真實的擁抱和安慰。師母送給我〈詩篇〉66篇10-12節:“神啊,祢曾試驗我們,熬煉我們,如熬煉銀子一樣。祢使我們進入網羅,把重擔放在我們的身上。祢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祢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我恍然明白了自己的經歷與這段經文十分相似。  藉著這份感動,我來到本立比華人宣道會,來到真理探索班主日學開始全新的追求。在這裡我認識到什麼是福音,神的救贖計劃,罪的定義,祝福的定義,以及我和罪的關系,為什麼要信耶穌,怎樣才是《聖經》中“信”的標準等等,並且明白了如何悔改得生命。從神來的光照,散去我心中的濃霧。神抓住了我整個人,我如飢似渴地每周都去上主日學,連續上了好幾季主日學,收獲非常大。我對神有了清楚的認識,我的生命改變了。我終於摸到了神,真誠地打開內心接受耶穌成為我生命的主,我願這一生以祂的話為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努力結出聖靈的九個果子。  神也恩待我,讓我找到了我的另一半。偉川師母一直為我禱告,希望一年中可以解決我的婚姻問題。神聽了我們同心的禱告,馬上我就要進入婚姻,在孫牧師和師母的婚前輔導課中,我再次明白婚約究竟是什麼,明白了神為什麼設立婚姻。願主繼續帶領我們,在神給我們的這個屬靈的家中盡心竭力地事奉祂,也用我們的經歷幫助那些像我一樣的年輕人找到主,找到他們的家  耶穌之愛,是愛的開端,“我們一切工作的完成是愛,愛是目標:為了得到愛,我們奔跑,為了向往愛,我們奔跑;一旦抵達,就在愛中安息”。(奧古斯丁)

神在轉彎處等我 吳 欣

Page 5: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4

【我的故事】

  我是一個很膽小的人,但感謝主賜予我這

個機會和力量,讓我有勇氣大家一起分享我的

經歷和心路歷程,為主耶穌做見証。

  2014年8月,我陪孩子來加拿大讀書。來到這個白求恩的故鄉,除了他,我一無所知。

來之前我雖然預想了各種困難,也好像做好了

各種心裡準備,但當我真正面對生活和學習的

時候,才真實體會到中國那句老話:“在家千

日好,出門一時難。”我在這裡沒有親人也沒

有朋友,加上語言不通,環境陌生,就連購買

生活必需品都不知道到哪裡去買,許許多多的

困難擺在我面前。

  尤其是看到孩子比國內上學晚、放學早,

而且作業就那麼一點點,甚至經常沒有作業,

我聯想到國內的孩子們學習的辛苦和付上的時

間,這裡簡直就沒辦法比,我的內心就越發惶

恐不安,我開始懷疑我們為了孩子的學習來這

裡是否正確。在各種複雜的心情交織中,我失

去了耐心和信心,開始指責、抱怨、謾罵孩

子,每天幾乎都是在和孩子的戰爭中度過,我

感覺我好像被魔鬼附身,變得十分暴躁和易

怒。我每天都在身心靈的爭戰中掙扎。

  後來有一次我在Tim Hortons咖啡店裡認識了伍萍姐妹,她介紹我來參加教會的ESL英語

班學習。我有幸被分到Mandy老師的班,她不僅教學認真負責,而且對我噓寒問暖,讓我感

到十分親切。對於我內心的很多問題,她告訴

我可以去教會,神會告訴我答案,神會解除我

的疑慮和困惑。就這樣我來到了這個教會,在

踏入教會的那一刻,我立即被無比的熱情和許

多笑臉包圍,我看見每一個人都像是我的弟兄

姐妹那樣親切可愛,我的內心充滿溫暖,我非

常感動,從此我不再孤獨,我的生活逐漸充滿

了力量。

  後來我參加了教會的啟發課程,分組討

論時Cindy姐妹進一步講解關於信仰的一些道理,我從此就每周不間斷地來教會上主日學,

先上了孫牧師的一季主日學,然後又接著上了

兩季偉川師母的主日學。我迷茫的心靈漸漸清

晰明白,認識到了自己的罪,我為以前的生活

態度,為我對孩子的指責甚至謾罵而感到內疚

和懊悔。我決定信主跟隨主走人生的道路。

  我感謝耶穌為我的罪釘十字架,擔當我的

罪。我明白了主的愛,原來祂一直都在帶領我

認識祂的救恩,我深深體會了唯有認識主才是

人生唯一正確的道路。自從接受主以來,我的

內心平靜下來,我開始改變,我把愛和關懷給

予孩子,也看見孩子的改變,對周圍人的愛和

熱情,學習也積極主動了。

  這一切的改變都源自於主耶穌的愛,神給

了我莫大的恩典,主的路確實是光明的路。主

為拯救我們世人而死在殘酷的十字架上,我感

謝主為我捨命,我願意悔改信主跟隨主,過一

個每天親近主的生活。

走出暴怒進入祥和馮  梅

Page 6: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5

【信仰分享】

  記得曾唸過一篇文章,提及“若沒有十

架,就沒有冠冕”(no cross, no crown),意思是說因為耶穌願意為我們釘十字架,所以祂

配得冠冕。這是基本道理,信徒大都會同意。

  於最近的棕樹節主日(Palm Sunday),再讀及耶穌榮耀入耶路撒冷城的記載(可11:1-10

),我心中無限感觸,特別是‘眾人把外衣取

下,鋪在路上歡迎耶穌’這一段。對於猶太人

來說,這是迎接君王的表示。耶穌出生時,消

息初傳到耶路撒冷,整城都不安,就是正因東

方三博士遠途來尋找“新君王”。希律王因恐

懼而下命把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孩都殺滅,現

今耶路撒冷的市民卻熱情歡迎這位“新君王”

。奇妙的不但是他們曉得耶穌是“新君王”

,他們更看出這“新君王”是“奉耶和華的

名”而來的,所以他們高呼“和散那”,難怪

許多聖經學者稱這次的入城,是耶穌的加冕禮

(coronation)。  或許你會問:“那時耶穌還沒有被釘十

架,怎可能加冕呢?”這豈不是推銷翻了“沒

有十字架,就沒有冠冕”的説法嗎?這個問

題,不是學術性的討論,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

深一層思考耶穌受難前後的經歷。

  十字架的道路,不但充滿痛苦,更是捨己

的道路。若把耶穌受難前後的經歷,看為父神

給祂獨生子的考驗,客西馬尼園就是“考場”

。《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在“考場”中心裏

憂傷,幾乎要死(太26:38),祂哀求父神移去

苦杯。路加醫生記載,在“考場”中,耶穌汗

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22:44),可見當時的

考驗多麼厲害!最後,經過一場劇烈的掙扎,

耶穌禱告:“願祢的旨意成全”(太26:42)。

這不是無可奈何的投降,而是放下己意的勝

利。當耶穌離開“考場”時,衪筋疲力盡,需

要父神差派天使來扶持祂。

  原來客西馬尼園才是“考場”,耶穌在那

裏考試成功了,加略山不是真正的考場,而是

頒獎典禮之地;上十架是耶穌的加冕,祂的冠

冕是用荊棘造的。祂十字架上的牌子,不但指

明祂是猶太人的王,而且是用了三種不同的文

字寫下(約19:20),包括希伯來文(當時的宗

教語言)、羅馬文(當時的文化語言)及拉丁

文(當時的政府語言),暗示耶穌是全人類的

王。當時的猶太人看見這牌子,非常憤怒,極

力反對,但彼拉多被他們煩擾了多天,再沒有

心情理會他們的抗議(約19:22)。

楊世禮

受難節 的 默 想

Page 7: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6

【信仰分享】

  對耶穌來說,客西馬尼園是“考場”,加

略山是“頒獎的禮堂”,上十架是榮耀的“加

冕禮”,這是耶穌於最後晚餐所預告的(約17:1

)。從這角度來看,耶穌入耶路撒冷時受到君

王的歡迎絕對合理,因為祂已經考試通過,耶

路撒冷正是祂領取冠冕的地方。

這與“沒有十字架,就沒有

冠冕”的道理,完全沒

有衝突。

  我絕對不是

輕視釘十架的

痛苦,但比肉

體受苦更困難

的,卻是放下

自己的意思,

甘心成全神的

旨意。肉身之

苦,若不是神

的旨意,是沒有

價值的。今天信徒

要小心,不要高舉犧

牲,以為多受苦就必然

是好。當日宋尚節博士把

他的文憑拋到海中,表明了他的

決心,但把文憑投入海洋並非我們的“模範”

(可惜不少蒙召作傳道的見證都強調放下高

職),決心遵從神的旨意比放下高職更重要。

  認識邊雲波弟兄的人,都曉得他為人謙

虛,從來沒有以自己孤獨的宣教事工為傲;我

們追求的,不是去作個無名的傳道者,而是不

惜代價的去成全神的旨意(否則許多我們尊重

的名牧都變成天國的次等公民)。神的旨意是

讓信徒們各按其職,忠心使用恩賜,在主裏彼

此搭配,而不是高舉人的犧牲。

  當日耶穌教導門徒禱告,沒有求神感動門

徒多作犧牲,而是願父神的旨意成就。今天教

會講壇呼籲信徒學習獻上,多作犧牲,但若

沒有同時幫助他們瞭解神的旨意,那就不是

完整的牧養。多少宣教大會的呼

召是:“你願意受苦為神的

名去遠方傳褔音嗎?”

雖然願意受苦的心志

非常重要,但成全

神的旨意卻更重

要,我們必須提

防本末倒置的

陷阱。

  今天信徒

間 的 嚴 重 衝

突,甚少是因

為錢財缺乏、

人手不足,反而

多是人事問題,各

人堅持己見,不願謙

卑尋求神旨意。地方教

會如是,宣教工場也不例

外。

  讓我們於記念受難節及慶祝復活節之際,

不要忘記客西馬尼園才是“考場”。我們當每

時每刻向神祈求“願祢的旨意成就”。因為放

下自己的意見,往往比受肉身之苦更困難。求

神移去苦杯,不但是容許的,更是應該的,耶

穌在客西馬尼園也是如此禱告,因為苦杯本身

沒有價值。遵行神旨意,不論是否苦杯,才是

我們的人生目標,相信這才是天天背十架跟隨

主的真意。

Page 8: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7

  《天堂際遇》(《Proof of Heaven》-- A Neurosurgeon’s Journey in the Afterlife)是美國近年來出版的好書之一,作者是美國當代

著名的神經外科醫師伊本-亞歷山大(Eben Alexander)。這本以作者奇妙的親身經歷撰寫成的紀實著作,既有毋庸置疑的真實性,又

充滿神采文學性,當然也間接直接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作者對信仰的認識。書籍出版不到一

年,便成為了紐約時報冠軍書,深深感動了上

百萬的讀者,環球電影片場甚至還迫不急待要

將其搬上銀幕。

 我乍瀏覽此書時,原本以為是一本傳道的

書籍,看了之後才曉得其實不然。作者並非虔

誠的基督徒,而是一個信奉科技、專業醫學的

資深博士,即使在他“假死”一周、又從天堂

回到塵世間後,仍然還是被已信主的妻子連哄

帶拐地拉進教堂去做禮拜。到了教會才發現聖

殿中的景象與其神遊天國所見似曾相識,從而

開始探索信仰的本質。

  正因為是一介無神背景的醫學家,使他的

著述並無一般宗教信仰先入為主的論述,從

而讓其內容更顯得客觀真實。正如《來自天堂

的問候》著者比爾-古根漢所評論的:“如果

電視台要找一個有瀕死經驗的人,請他將瀕死

經驗寫成書籍發行,並且在媒體上宣傳推廣的

話,應該找不到比神經外科醫師伊本-亞歷山

大更具資格的人。”他具備了豐富的醫學學術

背景,又經歷過特殊的靈魂洗禮,從而能夠將

科學與靈魂世界探尋結合,反映在這本書中。

  伊本醫生曾經在美國杜克、哈佛大學等著

名醫學院任職;他繼承父業、獻身神經外科臨

床,勤懇卓越工作了25年,不但訓練有素,經

驗豐富,而且閱歷深廣,著作等身。在長期嚴

謹的職業生涯中,他對於某些瀕死患者“死而

復生”後所講述的“陰間”等見聞,輒嗤之以

鼻,從不以為然。對此他的解釋是,這些只不

過是大腦在極度壓力下所產生的短暫幻覺幻視

而已,不值得一提和認真對待。他曾經那麼自

信和孤傲,直至有一天自己親歷了這一莫名其

妙的“太虛幻境”,才徹底打破原先的科學禁

忌,初識物質空間之上的精神世界,終於相信

了這些傳聞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千真萬確,幡

然頓悟了人的生命真相。

  事情要回到2008年夏,伊本醫生忽地罹患了一種極為罕見、全美少有的感染性腦炎,數

小時後便陷入了深度昏迷;MRI和CT的掃描均顯示其大腦皮層嚴重受損,功能喪失殆盡,惟

靠呼吸機和藥物等維持基礎生命,苟延殘喘,

可以說已經是個植物人。即便存有極其微小的

可能將來有幸復蘇,其餘生亦無法說話與書寫

【開卷有益】

《天堂際遇》

 讀後感 星 

Page 9: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8

【開卷有益】

了,等於活著的廢人。

  就在這整整的一個星期中,伊本的家人和

親友或輪流圍在病榻邊,或者在各處不住地為

他祈禱求上帝醫治,可是他的病情卻不見任何

轉機,每況愈下。就在主治的醫學權威們打算

放棄搶救、暗示其妻做最壞的打算之際,他突

然清醒過來,並迅速地恢復正常,甚至不久後

又重新臨床執業。如此重症,卻又極快

地康復,不啻為醫學界史無前

例的奇跡,更是靈魂在信

仰之旅中的見証。

就在這昏迷的一周

內,伊本經歷了魂靈

出竅、雲遊天外,

見到了許許多多的異

象,以及故去的親人,

他生前並不知道、更未謀

過面的親人,直到在他重返人

間後、才輾轉得知,得到印証,令他

目瞪口呆。

  在漫漫魂遊中他先經歷了地底世界,那裡

彷彿是原始又近似腐屍般的泥濘土腥,黯暗到

被他形容為“蚯蚓之境”,讓人聯想到《創世

紀》開篇所云:“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和古巴比倫創世神話《艾努馬-艾利什》記

敘的:“造物主戰勝了海中母龍、碎其屍體造

了天地”。後來他又瞧見了一束白金色的光

芒,源於天堂的入口,潛進去後便置身於一個

奇特瑰麗的嶄新世界,旋繞著美麗悅耳的音

樂,叫人對照起“神就是光”和《啟示錄》描

述的“新天新地”。

  雲遊中他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造物主的存

在,覺得自身被包圍在溫馨的大愛中,“導

引”他的天使告訴他“你是永被珍愛著的”,

應合了《新約》中“神就是愛”之說。有時候

即使他飄至漆黑無垠的浩瀚空間,瞧見許多個

宇宙,卻仍可見其中充滿了光,令人記起神

說“要有光”就分開了光暗,且是在造日月以

先,同時也就理解了為什麼耶和華說祂自己“

必住在幽暗之中(王上8:12)”。

 我本身也是醫學工作者,中年信主

現已逾廿年,因此在閱覽此文

時,對於內中所使用的專

業術語十分熟悉、其引

証的特檢化驗數據以

及排除法鑒別診斷端

的縝密,更令我印象

深刻,由衷折服。這

本書的確屬於一篇有

關不死靈魂周遊冥界難得

的“科學文獻”。

  以前我還曾經看過《Life After Life》(死後的生命)一書。作者雷蒙-穆迪博

士花了幾十年時間搜集了全球150例瀕死經驗的患者實例,來探討身殞之後物質不滅、轉入

另個世界之謎。但是那些個病案中沒有一個具

有像伊本大夫這般深入、長久地翱翔於天堂的

獨特經歷。以至於穆迪評價本書道:“死後的

世界存在與否,伊本醫師就是活生生的証明,

他的病情特殊,加上無懈可擊的科學推論,世

俗的觀點仍不足以解釋他所經歷過的一切現

象”。對我而言,他的經歷無疑是上天賦予他

的使命。

  一口氣讀罷此書,我的感觸良多,這委實

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事實佐証,揭示了人生的奧

秘、基督信仰的內核。過去研讀新舊約中的預

Page 10: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9

【開卷有益】

言書,對於那些玄乎又玄的描述,很是費解。

而這本教外的凡書所記述的所見,則很貼近我

們的現實生活,印証了亙古以來一成不變的神

學學說。

  我可以理解,無神論者在批判宗教信仰

是“精神鴉片”、“封建迷信”時,就跟《

天堂際遇》一書的作者在經歷此異象之前一

樣。我在未歸入基督名下時也持此態度。因為

宗教、神學以及哲學等,是用來探索真理、

尋求生命意義與人生終極的,而科學、技術等

則只是這一過程中的工具,這就是為啥西人將

所有的博士畢業生還是冠以“哲學博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Ph.D)頭銜。世人認為宗教信仰和科學分屬不同的領域,不在

同一跑道上,因此沒有可比性。然而君不見科

學解釋不了宇宙、生命的起源,也始終制造不

出一個活細胞來;很多東西止限於假說,就等

於是“科學神話”。而“宗教神話”有上帝默

示的《聖經》典籍為據,明示了人與世界的來

龍去脈,更有歷朝諸代眾多信徒的經歷為証,

僅是由於來自“個人經驗”而不能推而廣之為

共性,科學家便不承認它們的可靠可信性。可

是那些個科學神話諸如進化論等,同樣也是不

能被重復驗証出來,推為共同經驗的,一些科

學家卻鼓吹不疑,納為主流意識。這豈不是雙

重標準、也不科學嗎?

  由此可知,人究竟信奉哪種“神話”“迷

信”,悉聽尊便,均要憑著信心而為,而不是

科技就真正“科學”。我等基督徒的信心,建

立在神的話語之上,正像經上說的“信是所望

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我

們篤信三位一體的真神和聖經,用不著拉現代

科學理論的大旗作虎皮。畢竟人的認識有限,

科技結論總是變來變去的,惟獨神的道和主的

愛,永不止息,也不改變。

  孔夫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其實也

可云,“未知死,焉知生”,也就是說人們對

於身後事的觀點,會影響到對今世生命的認知

態度和生活形態。然而在我們得以窺知彼岸世

界以前,是無法完全理解此生的意義。但是如

果堅信不疑《聖經》中所曉諭預示的,我們就

能預見死後的世界、未來的歸宿。

  《天堂際遇》的作者權當是一位現代的拉

撒路,其文所記錄的所見所聞一切,讓今人得

以一瞥歸天之初靈魂在冥界的些許遭遇樣貌,

為生命一脈延續轉型這一古老的傳說,提供了

強有力的証據,同時也加強了人們對艱澀難懂

經文的理解,增添了對上帝的信心和《聖經》

真理的可信度。

Page 11: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10

【牧者之聲】

我向來不喜歡看喜劇,因為總覺得不夠深

刻和真實;反之我喜歡悲劇的藝術效果,因為

我可以從中獲益良多,也可以體會真實的人

生。悲劇中的人物,無論我們喜歡與否,無論

是否人生如戲,無論劇情是否荒誕,都是一種

存在,讓人無可選擇。每個人都必須經歷人生

的黑夜,悲劇因此深入我心。

  我很喜歡在網上看的一句話:“在我的心

中,有一輪黑色的太陽,那是黑暗賜予的禮

物”。我也喜歡梭羅如此描述:“大眾過著一

種近乎平靜的絕望生活……,甚至在所謂人類

的遊戲和娛樂背後,都隱藏著一種千篇一律

的,卻是無意識的絕望。”因而人們對這種毫

無希望的生活,難免感到憤怒和抑鬱。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好的小說《好人難

尋》。這是弗蘭納裡•奧康納所寫的一部小

說集中的作品。弗蘭納裡•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 1925-1964)是與麥卡勒斯齊名的美國天才女作家,被譽為“南方的文學先知”。她

39歲時死於紅斑狼瘡,美國評論界稱她的早逝

是“自斯科特•菲茨傑拉爾德去世以來美國文

壇最重大的損失”。2009年,弗蘭納裡•奧康納小說全集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60年中唯一的最佳小說獎。奧康納被公認為是繼福克納之後

美國南方最傑出的作家,她在世界文學大廈中

影響之大,以致伊麗莎白•畢曉普稱“她的作

品比十幾部詩集更有詩意”。

  奧康納寫作風格怪誕,獨樹一幟。她擅長

描寫南方鄉村人物生活,對人性陰暗有著驚人

的洞察,故事情節詭譎、恐怖、陰鬱到令人窒

息,語言精準有力,常常在看似輕鬆幽默中抵

達不測之深。

  她的小說中有些描寫非常具有震撼力。例

如以下這段文字:“如果你們不是為耶穌而

來,你們就不是為我而來。也許你們不是為耶

穌而來,你們只是想來看看能不能把你們的痛

苦拋在水裡。你們不可能把痛苦拋在水裡,”

他說,“我從沒跟任何人說過這種話。”他停

住了,低頭去看自己的膝蓋。頓了一會兒,他

抬起頭,舉臂高呼:“你們仔細聽好我要說的

話!只有一條河,這條河就是生命之河,是耶

穌的血匯成的。你們要把你們的痛苦拋到這條

河裡去,拋到信仰之河,生命之河,愛之河,

耶穌的血匯成的紅河裡去,你們這些人啊!”

  這部小說描寫了很多能夠衝擊基督徒內心

的反省,挑戰我們信仰的情節。小說描繪了一

個越獄的逃犯綁架了一家人中的一個老人家,

這個老人是基督徒。在被綁架的過程中,老人

《好人難尋》 的反思

高偉川

Page 12: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11

【牧者之聲】

希望傳福音給逃犯,一方面希望他信主,另一

方面也希望他不要殺自己。老人雖然每個禮拜

去教會,也會說福音道理,但卻無法說服逃犯

信耶穌。小說描寫了一場在完全的信和完全不

信的人之間的針鋒相對的決鬥,最後逃犯還是

把老人殺害了。作者其實是發出了這樣

的挑戰:信耶穌是你生命的全部還

是一部分?基督徒的最終盼望究

竟是什麼?這篇小說所描繪的

很像前不久在美國校園的槍

擊案,如果你敢說你是基督

徒,就會立刻面對死亡。

  今天基督徒必須面對

一個內在信仰的深刻省

察,那就是耶穌的生命究

竟在我們心中佔據怎樣的

地位?是生活的全部嗎?如

果是全部,教會就不是今天

的光景了。問題的根源就在

此,我們的心在哪裡?在耶穌

十字架上?在耶穌給我們今生的好

處?為什麼我們的影響力如此微弱?我

們面對不信的人群,我們的力量的在哪裡?我

們追求的焦點與世人有什麼分別?我們是否真

正活在十字架所帶來的盼望中?

  我們真正重生了嗎?什麼是真基督徒?這

是每個基督徒不得不反省的問題。如果你的答

案是確定重生了,那麼應該是怎樣的活法?〈

約翰福音〉第三章裡,說到有一個有身份有地

位的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他懂得很多《聖

經》知識,也有道德地位、政治地位、有學

問,可以說在當時的社會他是一個優秀的人,

是人中的龍鳳,但他對重生一無所知。他的問

題就是想和耶穌探討神跡,探討宗教,但耶穌

一針見血指出他生命的問題是重生的問題。

  這也是很多人的問題。我們往往只想探討

《聖經》知識,探討道德,探討成功,怎樣變

得更優秀。然而我們究竟應該追求什麼?耶穌

對尼哥底母說:“你若不重生就不能

見神的 國”。這裡的重生在原文

的意思是從上頭生的,是從靈

生的,是第二次的生命。“

重生”對尼哥底母這個優秀

的人意味著讓他從頭來一

次,這是對他一生努力追

求的無情的否定,徹底的

否定。

  重生不是道德重整或

改變人生際遇,而是一個

換心手術,是一個新的生

命樣式,要有新的靈魂,

新的遺傳基因,新的人生方

向,新的價值觀。我們的人生

需要重新來一遍,不是修補,是

全部更新。我們的內在靈魂不同了,

生活的選擇和重心全部不同了,“舊事已過,

都變成新的了”。就如彼得所說,“耶穌基督

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

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

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1:3-4)”

  聽說在中國流傳一張照片,主角是一個很

可愛的小嬰兒,剛出生躺在嬰兒床裡,在這個

嬰兒的身上蓋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距離

高考還有6933天”。似乎在強調人出生就是為

著這一天的高考。我也經歷過高考的痛苦,當

年高考時因為感受到老師和父母的重托,要

Page 13: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12

【牧者之聲】

為父母爭光,為學校爭光,過重的負擔壓在肩

頭,以至高考時三天失眠。我緊張是因為怕如

果考不上大學無顏見人。如果我是為著這一天

出生,我肯定選擇逃避。

  我們的一生就是為著學有所成,成就什麼

所謂偉大的事業嗎?我們為了許多看為重要的

事業而捨棄了許多親情、享受;我

們苦其筋骨,許多人為了在國

外打拼,父母生病都不能

守在身邊,甚至不能回

家見父母最後一面;

更甚的是很多人已經

成為基督徒了,但為

了很多的事情忙碌而

不能回國給家人傳福

音。我們一直在為許

許多多“重要”的事情

忙碌著,追求著,打拼

著。有人形容現代人的生

活狀態:就像很多人在賽跑,

其中一個人突然停下來往後跑,別

人都很不理解他的行為,問他為什麼往回跑?

他回答說,“我跑得太快了,把我的靈魂丟在

後面了,我要回去找回我的靈魂。”所以我們

真的需要重生,需要重新反省我們的心在尋找

什麼,我們需要再重來一遍。

  重生的生命是耶穌賜給我們的生命禮物。

耶穌給願意認罪悔改的人做換心手術,讓我們

可以活在活潑的盼望中,可以看見神的國,進

入神的國。我們可以把內心隱秘處的問題袒露

在耶穌的面前,讓耶穌把我們內心的死水變成

活水的江河,帶出不一樣的人生。在耶穌的愛

中,耶穌給了我們一個真正自由的人生,打破

我們的自我中心。這就像風一樣,吹進我們原

來那間沒有盼望,沒有光,沒有糧,沒有真

理,沒有生命,沒有路的黑暗房間,讓新鮮的

空氣進入內室,完全更新一切腐臭糜爛的齷

齪,使全新的生命可以健康地呼吸,我們從此

有了新的靈魂,新的遺傳基因。

  一個經歷過重生的人的生命必

定是完全的翻轉,因為他明白

耶穌的愛無法用任何的行為

來報答,為耶穌無論怎樣

做都不為過。他會用全

部的生命來回應耶穌

偉大的救贖,就像《

好人難尋》中那個逃

犯挑戰基督徒時所說

的,“如果耶穌所做的

是真實的,你們就應該

完全用生命中的最愛毫無

保留的去跟隨祂,用你們全

部的生命為之生為之死。”

  可惜在現實中,許多基督徒的

生命蒼白無力,以至於不能影響更多人接受我

們所信的。我們的信仰不能改變自己的生命,

因為我們信得太表面,太膚淺,太實用主義;

我們回應耶穌的救恩還有保留,我們把祂當作

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只希望耶穌成為我

們的幫助者,滿足我們的欲望。當很多的困難

來臨的時候,也是我們該反省,該蘇醒的時

候。

  如果我們重生時也要像前面所提到的那個

小嬰兒,那樣在身上蓋著一張紙,那麼上面的

內容應該改寫成:“我要因著耶穌基督和祂的

十字架而活”。

Page 14: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13

【牧者之聲】

  一般來講,人都是喜歡快的行動,中國人

也有一大堆有關快字的成語:眼明手快、快人

快事、快馬加鞭等。時下更是一個快的文化:

從互聯網到現實生活,往往帶出一個快字:速

度、效率、成果。

  然而我們的神卻“不喜悅馬的力大,不

喜愛人的腿快。(詩篇147:10)”當然神的意思

不是要人閒懶,得過且過,不求進取,而重點

是在於“耶和華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

人。”

  在《聖經》中不乏因為快而帶來生命虧損

的例子:亞伯拉罕因為快,所以娶了夏甲,

生了以實瑪利,以至於神在十三年中沒有言語

給亞伯拉罕;摩西手快違背主命,以杖擊打磐

石,導致不能進迦南地;耶穌的門徒腿快,在

耶穌受難時逃得比誰都快;彼得口直心快,所

以體貼自己而三次不認主。

 確實,如果一個人的腿快,他的力大,難

免會自高自大唯我獨尊,或急功近利貪圖虛浮

的榮耀。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人的力大,他的

腿快,反而會誤事、敗事。很多時候如果在服

事上以快為導向、以快取勝的話,往往在追求

一炮打響的遂心快意中失去對神的敬畏。輕則

浮躁自大,不能與人同工;重則任意妄行,起

飛腳搞分裂,使生命與事工兩受虧損,

  另外典型的快,莫過於人的言語,手腳還

沒到,聲音先到,快言快語難免帶出傷害他人

的話:“你的舌頭邪惡詭詐,好象剃頭刀,

快利傷人。(詩篇52:2)”,所以雅各提醒我

們:“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

地動怒(雅1:19b)。”

  其實,這個原則,不單在個人生活中,就

是在事業、工作、家庭,甚至社會中都不該忽

略,在教會配搭事奉中更應該注意。不少慘敗

的人本來都很能幹,出類拔萃,但他們失敗的

原因,往往是在快中輕敵、得勝而忘乎所以、

成功而失去謹慎,原來快的背後是人的驕傲與

自恃。

  我們要曉得一切的能力與才幹乃是從神而

來,應該要感謝祂,仰望祂,信靠和順服祂。

以基督為中心的人,必然凡事不徐不疾,因為

我們的神從來不誤事也不誤時,我們不需要只

爭朝夕,因為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靠神的靈成事

  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

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

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大山

哪,你算什麼呢?在所羅巴伯面前,你必成為

盧潔香

你很快嗎?

Page 15: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14

【牧者之聲】

平地。他必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人且

大聲歡呼說:‘願恩惠、恩惠歸與這殿。’”

(撒迦利亞書4:6-7)

  主前五八七年,猶大遭遇巴比倫蹂躪,大

部份猶太人都被迫背井離鄉,流落異邦,所羅

巴伯的名字原意為“在巴比倫栽植的”。以色

列人經歷了被擄的慘痛,見過巴比倫的興盛

與衰沒,大約七十年後回到滿目蒼夷的耶路撒

冷,必然滿了感慨唏噓,這一群如同殘兵敗將

的回歸者能夠成什麼氣候呢?這是撒迦利亞在

看到異象之後,神賜給他的話語,勉勵他們依

靠神的靈重建聖殿。

  在這兩節經文裡,我們看到神否定兩方

面:人的勢力與才能。在當時,勢力代表了軍

隊、力量;而才能是財富與能力的象征。從人

看來,在當時聖殿重建中,兩者都是非常重要

的因素。

  但神擲地有聲的話,提醒我們要觀看祂的

靈所成就的事;而後來的事實証明,神使用了

在人看為不起眼、沒錢又沒能力的人,在四年

之內完成了聖殿重建的艱巨任務。“地上的大

山算什麼?在所羅巴伯面前,你必成為平地。

他必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這是大山

與聖殿的比較;地上的勢力與至高神的比較。

試問:人怎能比得過神呢?“耶和華啊,尊

大、能力、榮耀、強盛、威嚴都是祢的,凡天

上地下的都是祢的,國度也是祢的,並且祢為

至高,為萬有之首。(代上29:11)”

  2007年金邊恩典堂在建堂籌備階段,沒錢又沒人。那時候神差派了祂的老僕人童銘惠

牧師來挑旺我們建堂的心志。當時我們向神禱

告,等我們籌到十萬美元就動土,在我們的眼

中,十萬美元是一件好了不起的事情,而神卻

在短短兩年中給我們預備了這款項,在2007年底舉行建堂奠基禮。沒想到才開工一個星期,

十萬美元已所剩無幾,更糟糕的是,當時正值

金融海嘯,鋼筋水泥等建材的價錢一夜間如火

箭般飆升,這叫我們如何撐下去呢?我來到神

面前傾訴:神啊,你明知道我們正開始建堂,

為什麼在這節骨眼時,你讓建材價錢如此飆升

呢?聖靈在裡面安慰我:“傻孩子,在父神眼

中根本就沒有便宜和貴這回事。”我問主那是

什麼呢?當我安靜下來思想的時候。噢!我明

白了,不要看眼前的難處,最重要的那時是開

始建堂最合適的時間。

  過了兩年多,當建堂事工完成後,我回頭

一看,在當時的金融海嘯中,恩典大樓若是不

是在07年底動土的話,恐怕5年後都沒有辦法

動工。神的靈感動了海外眾支持教會與恩典堂

眾同工弟兄姊妹,同心合意禱告及盡心竭力地

擺上,雖然一切從零開始,卻在短短三年多後

使這事工順利完成,實在是神奇妙的作為。

 今天世界上所看重的是正是勢力與才能,

超級大國、超人、超霸氣、超豪氣、超有錢、

有權、有面子,越要超越去比較,比較來比較

去,全是屬地的東西,到最後是落得超可憐。

同樣在我們今天屬靈生命與服事中,我們依靠

什麼?看重什麼呢?我們是否在跟別人比較中

而不停去爭競呢?是否因達不到的欲望和目的

而不停去攻擊傷害別人呢?求神賜給我們有所

羅巴伯的信心和眼光,看神所看,愛主所愛;

肯定神肯定的,否定主否定的;不要求快,不

要求才能或勢力,只求自己的心在神面前安靜

下來,看神為我們所行的奇事。

注:作者是去柬埔寨的宣教士

Page 16: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15

【牧者之聲】

  很多人都喜歡思考,追尋人生的意義。人

們成長之後常常會問:“工作是為了什麼?工

作為了掙錢,掙錢又為了什麼?為了結婚,那

結婚又為了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不斷

地問下去。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時候,古希臘

哲學家就不斷地問過這些問題。

  這裡我想探討的主題是“婚姻的奧秘”,

涉及到“人什麼要結婚?”有一篇文章說中國

古人知道為什麼要結婚,西方的基督徒也知道

為什麼要結婚,但是當代中國人已經不知道為

什麼要結婚了,這就是今天離婚率那麼高的原

因。若由婚姻法的司法解釋,可能連最高法院

都不知道人為什麼要結婚。

  我曾經和偉川給教會的John & Carol兩位做婚前輔導。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

結婚?”當時他們兩個互相對視,都笑了。看

似很簡單的問題,但我想大家不一定都能夠回

答到得滿分。

  正確的答案要從《聖經》中去找,因為第

一個婚姻是神自已促成的。讓我們看看《聖

經》怎樣回答這個這個問題。使徒保羅說:“

為這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

一體”(弗5:31-32)。說的是為什麼緣故呢?就

是為基督和教會的緣故,這是婚姻的奧秘,也

是神設立婚姻的目的。

  人為什麼要結婚?因為神要讓我們具體

地、實際地明白基督和教會的關系,也就是神

跟我們的關系,要我們體會基督的愛究竟是怎

樣的。神要我們在地上體會我們跟神之間愛的

關系,所以祂要我們有婚姻的生活。這也是我

們舉行婚禮的目的,為了見証神設立婚姻的美

好計劃。

孫波濤

婚姻的奧秘

Page 17: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16

【信仰分享】

  “二人成為一體”是婚姻的本質,所以婚

姻不是為著孤單找一個伴,婚姻也不是只為了

要生養孩子。婚姻是要為著神的旨意,是要為

著神的托付,為著要我們體會跟神之間

的關系。正因為我們跟神的關系

是不能分開的,所以神所

配合的人也不能分開。

我們跟神的關系是恩

典之約的關系,

而不是利益的關

系,是恩典的

關系。神不是

因為我們表

現好才愛我

們,祂愛我

們完全是因

為祂無比的

恩典;因此

在婚姻中,神

希望我們也活

出這種恩典的關

系,就是婚姻中的

愛。

  不是因為對方表現

好才愛他(她),而是因

為神的愛,因為神的恩典之約

才把我們彼此連在一起;因而妻子順服丈

夫,如同基督順服神;丈夫愛妻子,如同基督

愛教會,為教會捨命,夫妻二人彼此順服,直

到見主面。弟兄姊妹們,神要藉著婚姻使我們

更趨成熟,不是只愛對方可愛的時候,就是不

可愛時也要去愛,明白愛是一種決定,而不是

感覺。正如基督決定愛世人到底,所以毅然而

然地上了十字架,不是在世人表現優良時,而

是當世人惡毒地對待祂的時候,祂還是決定要

愛,而做出最大的犧牲。

  為什麼婚禮是神聖的?因為新郎代

表基督,新娘象征著教會。保

羅說這是極大的奧秘,一

切都有神美好的心意

和計劃。有人說不

想愛上廿年的愛

根本不是愛,

只想戀愛兩三

年就是根本

不想戀愛。

同樣,只想

在教會委身

兩三年,五

六年,七八

年就是根本

不想委身;

只想在退休後

服事主就是根

本不願意服事,

也不懂得什麼是服

事;只想在人生某個

階段信耶穌,就是根本不

信耶穌,也不明白耶穌的愛有

多寶貴;沒有永生的人生也根本不是人

生。

  愛就像婚約所說的:就是直到死才能將兩

個人分開,信耶穌卻是死也無法將我與基督的

愛隔絕。神必定祝福那些因著信而尋求聖潔婚

姻的人,願神祝福婚姻中的人都能更深刻體會

神的愛,而更加愛主,一生跟隨主!

Page 18: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17

【信仰分享】

吹  口+欠=吹。《說文段注》:“气儿為

欠。儿,古奇字人。”所以,漢字的“吹”字

當作“用口吹氣成人”解,與《聖經》記載完

全契合。上帝口中吹出來的是靈氣,所以能成

全造就人,使人從泥偶變成活人。人口中吹出

來的只有濁氣,含碳之氣,氣者虛也,所以

叫“吹噓”。

 愧(媿)  《說文》:“媿,慚也。從女鬼聲。”慚

愧的“愧”,原先寫作“媿”,女+鬼=媿。

《说文》:“鬼,人所歸爲鬼。從儿,甶象鬼

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儿即人,厶乃侌,

陰氣也。儘管中國文化都把“鬼”解釋為“人

死後的名稱”,但因為鬼無形,所以造字本無

所憑才是,既然漢字的“鬼”形色俱備,那就

肯定不是文字學者們解釋的意思,而是另有所

指。甶,不是“田上丿”,小篆看起來象鬼

臉,所以解釋為“鬼头”倒也无妨。鬼头“

甶”下的“儿”就是“人”,旁邊那個“厶”

不讀私,也不是陰的意思,而是前文在淫亂

的“亂”中提到的那個“厶”,是“帶有私心

私情的女人”意思。

  鬼變成人的形狀來到女人眼前,那不正是

〈創世記〉裡講的魔鬼勾引夏娃犯罪的故事

嗎?神為陽,鬼為陰。人受了魔鬼的誘惑偷吃

禁果後,第一個表現就是躲藏起來,表現出明

顯的屬陰特性。夏娃受魔鬼的誘惑犯罪,帶給

子孫數不清的痛苦與不幸,最終導致人類的滅

亡。夏娃不僅愧對上帝,更是愧對子孫。縱觀

歷史,橫看世界,人類可還有比這更慚愧的

事,比這更慚愧的心?慚愧的“愧”異體字寫

作“媿”,實在叫人無法辯駁,嘆服不已。

貪婪  很多基督徒都把“貪婪”的婪解釋為“林

下一女”,也就是“夏娃在生命樹和分別善惡

樹面前”。但從漢字的演變和聖經的意思看,

非也。夏娃在蛇的誘惑下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

果子,既不是饞嘴好吃,也不是貪心不足,而

是悖逆上帝的旨意,蔑視上帝的權威。所以,

熟讀《聖經》的基督徒不能接受“婪”字的牽

強附會解釋。其實,“貪婪”兩個字是商業社

會發展起來以後的產物,是上流階層腐敗墮落

的見證。

  “貪”,專指貪財;“婪”,專指好色。

貪、婪連用,貶損貪財好色。農耕時代,自給

自足,人們不需要貪財;底層社會,討老婆都

難,哪還可能妻妾如林?貪,原是“含”字

的“口”中塞滿了“貝”,只見“貝”而不

見“口”。“貝”指錢財,所以“貪”指“貪

讀聖經解漢字(9)

傅 農

Page 19: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18

【信仰分享】

財”。“婪”字甲骨文寫作“ ”,上面是“

林”,下面是“口”,顯然是指“吃很多”

的意思。《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

兮。”《王逸註》:愛財曰貪,愛食曰婪。此

時“婪”的異體字寫作“啉”。後來定是受

了“貪”的影響,當“口”中的美食變成美

女,貪食轉變成好色的時候,只見有“女”,

不見有“口”,“ ”就變成了“ ”,就是

今天通用的“婪”字,指“妻妾如林”之意。

京城  《聖經》〈創世記〉第11章4節:“他們

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

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

在全地上。’”這裡的“他們”是指諾亞的後

代,也就是大洪水之後人類的共同祖先。這段

著名的經文後來被聖經學者和傳道人單單解釋

為“巴別塔”的典故。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

在“塔”上,批評的焦點也放在人類的驕傲、

自信和蔑視神上面。但實際上這段經文記錄了

兩件事:先建城,後建塔。所以,它也應該

是“巴別城”的典故。

  至於大洪水之後人類的共同祖先為什麼要

建城和塔,經文裡也講得很清楚,建城是“免

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建塔而且要“塔頂通

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聯想到人類始

祖亞當和夏娃第一次犯罪的事實。可以看出,

人類的犯罪或悖逆神,乃是指神曾預先給人類

警告,而人類不聽並且故意冒犯。亞當和夏娃

犯罪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前因與後果,但大洪

水之後諾亞子孫犯罪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

究竟,因為《聖經》關於這事的章節段落沒有

連在一起。

  根據《聖經》記載,大洪水過後,“神賜

福給諾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

養眾多,遍滿了地。’”為了不讓他們擔心,

神進一步向他們保證:“流你們血、害你們命

的,無論是獸是人,我必討他的罪,就是向各

人的弟兄也是如此。”神甚至説:“我與你們

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

有洪水毀壞地了。”最後神真的與人和所有的

活物立虹為記,並且又說了一遍:“我便紀念

我與你們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

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儘管神把話都說到了這份上,但諾亞的後

人還是不相信,還是要造城和塔來保護自己,

以為自己的能力可以勝過神。或許出於剛剛用

洪水毀滅過人的憐憫,神這次居然沒有象以往

那樣咒詛懲罰人,而用變亂人的語言的辦法直

接將人的計劃破壞掉,迫使人不得不分散在全

地,以實現“生養眾多,遍滿全地”的目的。

  放下《聖經》的故事不表,把故事中的“

城”和“塔”挑出來解剖一番,足以判明上述

《聖經》經文的真假。大家都知道漢字與聖經

的關係。假如這事是真的,那麽漢字裡面一定

有記載;換句話說,一旦從漢字裡面找到相關

記載,那就說明這事確信無疑。

  《說文》:“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

成亦聲。”段注:“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

也。”因有“土”字旁,所以“城”由土坯或

土坯磚砌成。“成”由戊、丁構成;“戊”

由厂、戈構成。“厂”乃“圍墻”的形象;“

丁”乃“人丁、民眾”之意。

  所以,“城”就是將人民盛裝在其中,既

可禦敵又能防水的四圍合攏建筑,也就是城

墻。有城的地方為什麼要建塔呢?“他們在往

Page 20: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19

【開卷有益】

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

住在那裏。(創11:2)”也就是說,大洪水後人

類祖先所建造的城是在平原上。平原上建城雖

然圍護了人民,但城外的敵情和水情就不能看

清了,因為平原上高程統一,所以必須建造比

城牆更高的建筑,才能提供瞭望、觀察的功

能,巴別塔也就應運而生。

  不知道為什麼,中文的“塔”字並沒有“

高聳建筑”的釋意,反而倒是“高、亭、京”

三字中含有。然而“高”為形容詞,“亭”為

小型裝飾建筑,唯有“京”既是名詞又有高大

的意思。所以,聖經裡講的巴別塔,很像是

漢字“京”所表達的建筑實體。《說文》:“

京,人所為絕高丘也。从高省。”下面是甲骨

文和金文的“京”字。

  從“京”字的早期字形可以看出,上古人

類建造高層建築,基礎部分不象今天這樣向地

面以下挖坑,而是就在地平面上向上堆丘。同

樣是加固基礎,同樣的高寬比、高深比,但向

下挖坑存在排水問題,而向上堆丘則不存在排

水問題。冋去口即“京”這種高丘建筑的基礎

部分,看起來與建筑部分一樣高。

  由此推斷,漢字“京”並不僅僅是人為的

絕高土丘,土丘上面還有建筑。因為這個建筑

也是土坯造的,所以遠遠望去就象一個整體土

丘。“京”既然是“城”中的瞭望塔,最高建

築,那麽它應該建在城的中心位置。城越大,

塔越高。還有,平原建塔,取土成河,除了“

巴別城”、“巴別塔”之外,應該還有一個沒

有記錄下來的“巴別河”。中國的京城可是都

有護城河的。

  行文至此,我們驚訝地發現,巴別塔的建

築形式原來不在中文的“塔”字裡,而是隱含

在中文的“京”字裡。現代正楷的“京”字,

頂上的“丶一”正是“通天”之意;下面的“

小”字不是支架的意思,而是站在塔頂看地上

什么都小之意。人把自己抬高到通天的位置,

回過頭來看什麽都渺小了。這似乎正是現代人

解釋巴別塔的寓意。

現代森林瞭望塔

還保留着漢字“京”字的造型

Page 21: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20

【生命樂章】

有 耳

  2O15年12月我正在上海探親。某天晚上收到從溫哥華周維新大姐打來的電話,她告訴

我,昨天她在Cameron車站等車,沒想到被公交車撞倒,可能因為站得離站台邊太近。她當

時頭朝後倒地。路人報警911,救護車送到醫院檢查後,確診除了後腦有一腫塊外,其餘一

切正常。她十分激動的說:“我感謝神!”我

想,她平時行事為人處處謹慎小心,怎麼也會

如此呢?她說,這次有驚無險的經歷,使她又

怕又高興;怕的是倘若人往前方倒下,或向左

或向右定會被車壓到,那麼必有生命危險;可

喜的是被撞後向後倒,所以沒有生命危險。其

二,一位身高1米70,體重約140磅的80歲老太太,被又大又重的公交車撞倒,竟然平安無

事。怎麼能不感謝上帝呢?

  因為這件事使我回想起大約在兩年前,有

一次我正過馬路走在斑馬線上時,那時綠燈還

在閃,被一位中國留學生的車撞倒,人飛出

約有1-2米之遠,送醫院經各種檢查後,只有

左腳左踝受傷,生活一切都能自理。由於當時

不懂得要找證人,保險不能理賠,所以醫治

用掉五千多加幣,那時候內心常覺委屈,心

感不平。但是每當想到約伯在一天內失去了所

有的孩子以及財富後(伯1:13-19),並沒有向神發

怨言,只是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

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

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當他的

腳掌到頭頂長毒瘡,痛苦不已時,他的妻子叫

他放棄神,他只回答:“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

福,不也受禍嗎?(伯2:10b)”他在絕望之中

還能拒絕採納朋友們的種種揣測,仍持守希

望,確信上帝會給他答案。因此我相信,神已

經保守我,我應當心存感恩,不要再為用掉的

錢而難過。

  周大姐和我的經歷使我認識到,在我們的

生活中,無人能豁免人生風暴,上帝允許試煉

進入你我的生命。但是通過風暴,可以讓我們

進一步認識衪,知道祂是我們的阿爸父神,

衪定會引領和庇護,且用聖靈的恩光照耀我

們,所以我們若落在試煉中,不要憂愁。約

伯說:“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之後,

我必如精金。(伯23:10)”感謝神讓我們都還能

健康地生活,更要藉著有生之年,好好地服事

神,但願在見主面時,能夠得著祂的稱讚。

有 耳

神 的保守

Page 22: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21

【信仰分享】

  我生活在瑞典很多年了,每個星期天如果

不用上班的話就會去教會做禮拜。作為一個異

鄉人,只是抱著一種很單純的想法,就是找一

個地方敬拜神。

  在我生活的那個小鎮,經常去做禮拜的本

地人大都是步履蹣跚的老頭老太,有時候也會

有一些十幾歲左右的少男少女。在當地新生的

嬰兒會先由父母決定是否受洗,等到了十四歲

再由自己來決定是否要再次受洗,他們把後一

次受洗叫作“Confirmation”(確信禮),也就是由當事人本人來再次確認自己的信仰。在

申請確信禮之前,要在教堂做禮拜至少滿十次

的記錄,故他們每次做完禮拜之後都要讓牧師

簽字以証明確實來過。我去的教會裡經常看到

幾個非洲人,而我可能是唯一經常出現的中國

人。作為這樣一個特殊的“邊緣人”,我想從

自己的眼光看看這裡的人們是如何敬拜神的。

  也許每一個地方敬拜神的方式都是大同小

異,那就是讀經、禱告、唱贊美詩、牧師講

道、領聖餐和奉獻。這裡的牧師總是穿著白

色、綠色或是紫色的寬袖大袍主持儀式。教會

沒有固定的唱詩班,但經常有個人或是演唱小

組來獻詩。負責鋼琴伴奏的是一位高大的中年

男子,據說以前是專職為國王演奏的鋼琴師,

有時候也會有人用吉他彈唱。但對於我個人來

說,總感覺有點怪怪的。原本聽到唱贊美詩

應有一種很神聖的感覺,仿佛是來自天堂的音

樂;而一聽到有人用吉他彈唱就感覺似乎是在

聽流行音樂會,覺得有點不合時宜。這也許是

因為大多數瑞典人性格太過於隨便的緣故,平

時也很少看到有人穿西服打領帶的。

  牧師講道之後,會眾就一邊唱贊美詩一邊

奉獻。由兩個人拿著撈魚似的網兜走過來讓會

眾輪流把錢放到網兜裡,放多少自己決定。奉

獻之後就開始領聖餐。牧師捧著一個盤子,

裡面裝著無酵餅;他的助手捧著一個巨大的杯

敬拜神  有 感

吳東昀

Page 23: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22

【信仰分享】

子,裡面裝著葡萄汁。去領聖餐的人一般都會

拿著無酵餅,放進葡萄汁裡去沾一下,然後

放進嘴裡。但也有人會捧起杯子喝上一口,

這時手捧葡萄汁的人就會用布擦一下杯口,

再把杯子遞給下一個人。不知是不是為了鼓

勵信徒們上去領聖餐,每次領聖餐之前,不

同的牧師都會說著同樣的話,那就是告訴大

家來領聖餐是“alltid rätt”,意思就是“永遠是對的”。對此,我卻不

敢苟同,因為《聖經》上

明明寫著:“人應當自己

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

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

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

自己的罪了。(林前11:28-29

)”對於這麼古老的領聖

餐方式,會讓人有點心理

障礙,覺得不衛生,領完

聖餐之後,老是覺得嗓子

不舒服。但是入鄉隨俗,

曾經有人為此對我說:“就把你的顧慮都放在

禱告裡吧。”

  領完聖餐之後就由牧師祝福,然後大家一

起唱贊美詩,星期日崇拜就這樣結束了。接下

來就是瑞典人所喜歡的“Fika”。他們一天會有好幾次“Fika”,也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喝喝咖啡,吃吃點心之類的聚會。這在教會是免費

的,教會有時還會在禮拜結束之後提供免費午

餐,往往那一天去的人就會很多,門庭若市。

  有位朋友告訴我,有一位很節省的中國女

人,暫且叫她“薇”吧。薇已經人到中年,經

歷坎坷,但是靠著節儉和努力,已經在斯德哥

爾摩買了公寓。在斯德哥爾摩有個大教堂,每

個星期日中午,教會都會提供免費午餐,是由

一些飯店把做得過多的食物運送過來,提供給

窮人。薇肯定不算窮人,但因為是出了名的節

省,所以也會帶著那位朋友在周日去教堂外面

排隊領免費午餐。

  我想說的並不是薇她們去領免費午餐,而

是發生在薇身上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薇當時還

沒有拿到永久居留權,可是她的丈夫卻要和

她離婚,這樣的話她就必

須回國,可是她並不想回

去。聽說那天她在走投無

路的情況下去了教堂,一

個人坐在那裡,很傷心地

哭了半天。而最後當她離

開教堂回到家裡的時候,

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她

的丈夫竟然改變主意,不

離婚了。我相信神一定是

憐憫她,就像《聖經》裡

說的那樣:“你們要轉向

我,我就轉向你們。(撒1:3)”雖然免費午餐

看起來彷彿會讓一些人佔盡便宜,但是神的信

息卻因而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人的心中,使人在

有需要時就來投靠祂而得幫助。但願薇通過這

件事能真正地信靠神,知道神的大能和大愛,

而不僅僅是轉向星期日的免費午餐。

  當我們心裡有神,去敬拜祂的時候,假如

不先想去獲得什麼,而是想能為神做些什麼,

這樣屬靈的生命才會更趨成熟,討神喜悅。無

論我們是在哪一個地方敬拜,神都與我們同

在。因為主耶穌已經告訴我們,敬拜神要以心

靈和誠實敬拜祂,這才是主所要的敬拜。能滿

足神的心,也滿足我們的靈之敬拜。。

Page 24: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23

【牧者之聲】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為甚麼遠離

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詩22:1)

  當細讀〈詩篇〉22篇1節的時候,我們不禁想起主耶穌在十架上引用這句話作為向父神

的禱告(太27:46),充份表達出耶穌背負世人罪孽時遭神撇棄的內心痛苦。有關這詩篇的

注釋,舊約聖經學者韋杰里(Gerald Wilson)說:“倘若我們了解詩人(大衛)的內心痛苦

和掙扎,我們就更能明白耶穌引用這段說話背

後的因由。不過,如果我們以為這詩篇只是預

言耶穌的受苦,我們就不會在其中看見自己在

苦難中的反照,以及聽見自己的內心回響。”

  筆者十分同意韋杰里的看法,甚至相信當

詩人正遭遇揮之不去的苦難時,他卻經驗到上

帝的同在,也呼籲讀者作他的同路人,憑信心

一起面對人生的幽谷。

  首先,詩人坦白承認,苦難的經驗往往與

信仰的認知產生“疑似的矛盾”。經文

指出,詩人對神的認知深深扎根在客觀和不

能否定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宗倚靠祢;他們

倚靠祢,祢便解救他們。他們哀求祢,便蒙解

救;他們倚靠祢,就不羞愧。(詩22:4-5)”此

外,詩人更從他一生的經驗中,親自見證神的

恩眷和護佑:“但祢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

懷裏,祢就使我有倚靠的心。我自出母胎就被

交在祢手裏;從我母親生我,祢就是我的神。

(詩22:9-10)”不過,詩人此時此地的痛苦經驗

卻是另一回事。雖然他深深知道神的救恩浩

瀚,鐵證如山,此時此地他卻經歷說不出的孤

單,感到被神離棄的痛苦。

  1977年,筆者從香港往渥太華升學,初次認識賴建鵬牧師及賴羅聰慧師母。1978年,當賴師母生下兩個兒子後,就患上類風濕關

節炎,醫生向她解釋:“這個病會隨著你終

老。”從1993年起,因師母身上的關節長期

苦 難別狂傲!

何國華

Page 25: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24

【牧者之聲】

發炎,一個個壞掉,前後共接受了十多次更換

關節的手術,術後要用最大劑量的嗎啡止痛,

還要做運動強健肌肉,才能走路。我們不得不

承認,苦難的經驗往往與信仰的認知產生“疑

似的矛盾”。

  第二,詩人知道,要緊靠主,才能承受苦

難對信心的沖擊。“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他

們撇嘴搖頭,說:‘他把自己交託耶和

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耶和華

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

(詩22:7-8)”詩人詫異身邊

的人,不但沒有憐恤與同

情,相反竟冷嘲熱諷,落井

下石。明眼人也看(聽)得

出這些說話的意思,就是叫他

死了信靠神的心。不但如此,這

些話還包含一種更深層的意思,就是指

責詩人必定是偽君子,是彌天大罪人。因此,

詩人所承受的攻擊,也頓時成了別人的笑柄。

當耶穌被釘在十架上,也是遭受同樣無情的譏

誚和藐視(太27:43)。  賴師母猶記得,當她最初患病的時候,曾

有牧師叫她趕快認罪,只要認清所犯的罪,病

就會好。有些人看見別人生病,就輕率的隨口

說:“你一定是犯了罪!”求主憐憫,除去我

們的膚淺和無知。曾經有門徒問耶穌,那個生

來是瞎眼的人為甚麼會這樣,耶穌回答說:“

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

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3)”患病三十七年,聖經和詩歌就成為師母心中的力

量,她說:“雖然我的身體漸漸衰敗,神卻給

我的心靈日日更新!”她也真心相信,惟有緊

靠主,才能承受苦難對信心的衝擊。

  第三,詩人提醒勉勵我們,當面對人生的

幽谷,我們仍可承傳因著等候上帝而來的盼

望。詩人呼籲:“我要將祢的名傳與我的弟

兄,在會中我要讚美祢。你們敬畏耶和華的人

要讚美祂,雅各的後裔都要榮耀祂,以色列的

後裔都要懼怕祂。(詩22:22-23)”“弟兄”、“會中”、“敬畏耶和華的人”、“雅各的

後裔”和“以色列的後裔”同屬一個意

思,就是指尊榮神的信仰群體。

當遭遇苦難的人帶著患病柔弱

的身軀,走到神的殿中,與

信徒一起“讚美”神、“榮

耀”神和尊崇神的時候,就

是一同承傳因等候上帝而來

的盼望。這盼望是建基於一種

堅定不移的信念,就是神“是用

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詩22:3)”“

祂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

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祂就垂聽。(詩22:24

)”

  神讓賴師母明白,在她軟弱的生命中,神

仍可以顯出祂的剛強。當她帶著這軟弱、連走

路也不能的身體,甚麼事情也要靠人幫忙,神

卻依然使用她。她和賴牧師所帶領信主的學生

和信徒中,不但有很多跟隨主、愛主,而且走

在奉獻給神的路上。

  〈約翰福音〉19章30節記述:“耶穌嘗

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

魂交付神了。”‘成了!’並不是‘Game Over’‘一切都完蛋了’的慨歎,而是勝利的宣告,宣告為人類完成救贖大功了。讓我們跟

隨主的腳蹤,因為當面對人生的幽谷,我們仍

可承傳因著等候上帝而來的盼望。

Page 26: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25

【開卷有益】

  這篇“福樓拜和《包法利夫人》”的文章

在我心裡已醞釀許久,單僅題目就斟酌了半個

月。因為擔心寫不好,幾度想放棄,另辟捷徑

換個作品來談,但我實在感動於福樓拜和他的

《包法利夫人》這部作品的完美和精緻,因此

非常想把這位法國優秀文學家和他的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介紹給大家。於是我向神禱告,

希望我的心思能得主的喜悅。奇妙的是主即刻

給了我靈感,讓我完成了這樁心願。我希望能

用自己笨拙的文字去表述清楚福樓拜這位文學

家的精神。讓我們先來看看《包法利夫人》是

怎樣一個故事吧。

  主角艾瑪出身於一個農夫的家庭,早年喪

母,少女時代沒有絲毫的條件去追求個人自

由,因為她被迫承擔了許多原是母親負擔的家

庭責任。有一天,艾瑪的父親盧歐老爹摔斷了

腿,請來了包法利醫生。包法利醫生是一個平

庸的醫生,但他接好了盧歐老爹的斷腿,這在

居住在鄉下的盧歐老爹和艾瑪的心中算是一件

十分了得的事情。因此包法利時常被盧歐老爹

請去吃酒,不知不覺,他和艾瑪也有了情感的

交集,因為比起自己瘦呱呱的妻子(父母為他

娶的媳婦),艾瑪自有迷人的魅力。包法利的

媳婦身體歷來不好,又與公婆不合,經常吵

架,終於“有一天,吐了一口血,嘆息一聲,暈

倒在地”,死了。

  盧歐老爹做主把艾瑪嫁給了喪偶的包法

利。艾瑪從此獲得了經濟和人身的解放。艾瑪

一直喜愛文學,又接受過修女教育,但根基都

似乎太淺薄。她希望追求自由和火熱的愛情,

結婚後卻發現包法利是個呆滯的男人,既無才

幹又無雄心。艾瑪還嫌他不會游泳,不會耍

劍、放槍,談吐和人行道一樣平板。有一天包

法利居然挑斷了一位病人的腳筋,致使這個人

成了終身殘廢。為此艾瑪感到十分失望。書中

這樣描寫艾瑪當時的心境:“她怎麼連那樣一

個人也嫁不到:勤奮寡言,夜晚埋頭著述,熬到六

十歲以上,不合身的青燕尾服掛著一串勛章。可是

包法利沒有野心。”

  艾瑪一直幻想自己能過貴婦人一樣的生

活,她常幻想“巴黎遙遙向她招手,化裝舞會的

銅管樂吹響了,姑娘們的笑聲起來了。”為此她

十分羨慕單身的租住鄰居賴昂,因為他即將要

去那邊過藝術家的生活了。書中這樣寫道:“

她想像他要穿一件長便袍,戴一頂巴斯克人戴的圓

邊帽,拖一雙藍絨拖鞋。爐壁牆上交叉著兩把花

劍,再往上去,是六玄琴和一顆死人腦殼,而且他

已然在贊賞了。”

  艾瑪渴望愛情猶如刀板上的魚渴望喝水。

她熱烈地和賴昂萌生了情素,但是賴昂不久就

去了巴黎。此時花花公子羅道耳夫又卷了進

來。他追求艾瑪,艾瑪以為他會帶她私奔,然

而,羅道爾夫沒有像艾瑪一樣意亂情迷,他不

過是和艾瑪玩玩而已。

  艾瑪傷心欲絕,大病一場。包法利帶她散

心,去了魯昂看劇,碰巧在那裡再次與賴昂相

逢,於是她舊情重燃,不顧一切投身於賴昂的

懷抱。此時的艾瑪拋棄了婦德,自以為追求到

福樓拜和西 風

Page 27: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26

【開卷有益】

了自由和幸福。她為了私會賴昂,向包法利說

謊,向盤剝商借錢,不久便債台高築,結果在

盤剝商的敲詐下,導致自己經濟破產。為了隱

瞞私情,艾瑪又像妓女一樣出賣色相,去到處

借錢……。

  艾瑪的人生悲劇到了尾聲。羅道爾夫和賴

昂以及所有挑逗過她的男人都拒絕了她,最後

她走上了絕路。艾瑪服毒,自殺了。死前她在

留給包法利的信上這樣寫道:“什麼人都不要

怪罪……”。

  福樓拜的這部作品寫了整整五年,故事情

節並非離奇曲折,但是福樓拜追求的是藝術上

的至真至美。以前在亞里士多德的年代,文學

屬於高雅藝術,往往脫離現實,重在抒發個人

情懷,浪漫主義佔據主流。但是福樓拜以冷峻

的筆法,在作品裡掩埋起作者的個人傾向,逼

真而現實地描述了包法利夫人追求浪漫主義的

破產。人們同情艾瑪的遭遇,因為追求自由和

熱烈的愛情並沒有錯,錯的是艾瑪混淆了生活

和幻想,把幻想和生活混為一談。她時常夢幻

般地想象:“她走進一個只有熱情、銷魂、酩酊

的神奇世界,周圍是一望無涯的碧空,感情的極峰

在心頭閃閃發光,而日常生活在遙遠、低窪、陰暗

的山隙出現。她於是想起她讀過書中的女主人公,

這些淫婦多感善歌,在她的記憶中詠唱,這使她陶

醉,就像自己變成這些幻象的真正一部分一樣,實

現了少女時期的長夢。”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容易區分清楚幻想

和生活的不同。幻想是以生活做模板,而生活

不能以幻想做模板。但是作品中的艾瑪卻分不

清,所以福樓拜為她的結局判了死刑。福樓拜

也因此取得了文學上的成就。因為他指出了許

多人活在幻想中,無法正視生活的心態。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出生於醫生世家。他的哥哥繼承父業,成為魯昂地區

的名醫,而他卻違背父親的期望,中斷法律學

業,終生住在父母的克魯瓦塞莊園,讀書和寫

作。他天生細膩,極易與浪漫主義相通。後來

他嘗試長篇小說寫作,歷經失敗而不棄,直到

完成《包法利夫人》創作後,一舉成名。

  福樓拜在創作上超越了前人,開創了客觀

現實主義的創作先河。福樓拜說過:“文學作

品是反映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真實性是衡量

藝術的一條主要準繩。美就意味著真實,……

喪失了真實性,就喪失了藝術性。”福樓拜在

這部作品中隱匿了作者的意圖,但通過艾瑪的

生平悲劇,鞭撻脫離現實的浪漫主義追求把人

引入深淵的錯誤傾向。雖然作品中的艾瑪分不

清幻想與實際,但是福樓拜的意識卻是清醒

的,他通過對人物的描述去對艾瑪這樣的人宣

判死刑,因此他的創作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在

創作中文學的概念和生活是結合在一起的,有

了生活中真實版的艾瑪才可以使讀者有客觀準

繩去評判定在文學成就上福樓拜的成功。

  基督徒的生活有時也會流於浪漫的幻想,

以為信主之後便是一連串的祝福和享受。但是

主耶穌沒有給我們幻想的空間,因為祂要我們

背起十字架去跟隨祂,更要我們數算跟隨主的

代價。不過,跟隨主要付代價;不跟隨主,去

跟隨世界或撒旦,也要付出代價。付出代價之

後的結果如何,才是我們應該張大眼睛去看清

楚的。艾瑪追求愛情所付出的代價是走頭無

路,我們追求其他事物的代價,到最後會如

何?跟隨耶穌要付代價,但結果是永生,在永

恒裡進入神永遠的國度裡。哪邊的代價比較值

得付出呢?包法利夫人走上絕路,但我們還可

以選擇。

Page 28: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27

【信仰分享】

  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司提反呼吁主

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又跪下大聲喊著

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

就睡了…。徒7:59-60

  這段經文描述信耶穌的司提反被石頭活活

打死,成為教會第一個殉道者;因著對上帝完

全交托、對世人全然赦免,他用生命見証了釘

十字架的基督。主的信徒後來雖然也被擊打四

散、逼迫離開耶路撒冷,卻成就了基督徒在哪

裡、福音就在那裡傳開的美好見証,使神國被

拓展、救恩得廣傳,直到2000年後的今日,

讓你、我都同享這福音的好處。

  我多年來從事園藝工作,一直以來都很得

心應手,但去年10月下旬卻因故選擇了辭職。

聽到的人都為我感到可惜、因為再多做一個多

月就夠資格領取失業保險金了。但無論是出於

己意或是出於上帝,相信父神都有祂的美意與

帶領。我就倚靠主重新尋找短期工作、以填補

冬天這一季的工作空檔,期待春天早早來到,

重新回到園藝工作中去。

  藉著禱告、祈求,因著上帝的憐憫,很快

找到兩間大型餐飲集團,學做一個省心的快樂

洗碗工,太太也高興餐廳工作有供膳、就不需

為我準備飯盒了,感謝主、凡事謝恩!

  我先在P餐廳與一位年長的廣東阿姐配

搭、做她的下手、使用半自動的大型洗碗機設

備,負責清除菜渣,把碗、盆、碟、杯、匙、

刀、備料廚具、攪拌機器等所有骯髒器皿先行

初步沖泡洗滌,然後分門別類放在簍子裡,再

置入洗碗機通過高溫高壓清洗,完成後再將

所有的物品一一歸位,最後傾倒廚餘、垃圾,

回收紙箱和金屬罐等,這就是洗碗工作的全部

流程。因為洗碗機運轉時噪音很大,通常我

和阿姐是不説話的,只全力配合她的工作。日

子真快、轉眼已屆冬末。到了最後的一個工作

日,中午過後、我就要辭職離開,我心中非常

著急,因再不講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救恩,以後

要再約時間恐怕非常困難。心中急切地禱告、

祈求:“主啊!無論得時不得時請賜給孩子智

慧、按著聖靈的帶領、傳講耶穌基督,奉耶穌

基督的名,阿們!”

  果然聖靈感動我,就從家人如何蒙恩切

列治文市的冬天  - 職場 佈道 記實

Ezra

Page 29: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28

【信仰分享】

入:“兒子13歲受洗歸主,雖經過叛逆期、但主用慈繩愛索牽引、改變他,16歲考取救生員執照。對於一位17歲的孩子來說,救生員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他中學提早半年完成課程、被

推薦進入BCIT就讀,第一年免學費;女兒在主的愛中成長,親切的笑容是她的招牌、關懷稚

齡孩子是她的天性,是親友口中人見人愛的女

孩,這一切全無可誇,都是因著上帝的慈愛,

耶穌基督的恩惠,及聖靈的帶領。有主天天看

顧保守我們全家、垂聽我們夫妻的禱告,供應

我們一切的需要…”感謝主!因祂有說不盡的

恩典!

  阿姐聽完我的見証、主動跟我要電話,並

且急切地想要更仔細地了解耶穌在我們家中的

作為。聖靈帶領我們在下午休息時間可以到附

近餐廳,繼續分享完整的十字架救恩:從起初

造物主六天的創造,第七天歇了一切的工,到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上帝的榮耀,如羊走

迷,偏行己路,耶穌基督親自降世為人,為世

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從死裡復

活,讓世人可以因著“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

心裡信上帝叫祂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羅

10:9)”;“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

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得以與聖潔的上帝重新和好!

  阿姐問我如果接受耶穌,後面流程要怎麼

做?我便問阿姐,“妳願意接受耶穌基督成為

妳生命的救主嗎?”阿姐清楚地回答:“我願

意!”我便帶領阿姐做決志禱告及祝福禱告,

接著講解如何讀聖經、禱告(靈修、親近主)、

及過教會生活,同時分享自己經歷主的見証!

哈利路亞!因著聖靈感動,阿姐願意歸於主的

名下,我不禁眼淚滿眶。

  在餐廳工作的最後一天,何其有幸能親見

上帝按照祂的時間,揀選阿姐成為祂的兒女,

在永生裡有份,感謝讚美主!在後續的日子

裡,我送上《聖經》及住家附近的教會名錄給

阿姐,願賜平安的上帝繼續引導她前面的道

路、使屬靈生命不斷長進,活出豐盛的生命,

阿們!

  另一間工作的F餐廳員工人數較多、位於

溫哥華機場內。第一天做洗碗工、就認識一大

批人。他們總是好奇發問、意思不外是:“

看你的樣貌談吐年記,不像是會來做洗碗工的

人,還能洗得這麼乾淨俐落,不容易啊!”最

後總忍不住加上一句:“你怎麼會來當洗碗工

啊?”因為有人一連問了兩次,我思想後認真

回答:“洗碗工只是我的副業,我的主要工作

是傳講耶穌基督。”

  “靠傳講耶穌基督能維持生活嗎?”每當

看到他們露出不解的表情時,我心中就會更

清楚知道:唯有忠心工作、友愛同事、努力活

出美好的見証,才能彰顯基督,把福音的種子

撒在他們的心田中。感謝主!把我帶到這個職

場、相信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主對我的託

付,為要把福音傳給他們。

  轉眼間在F餐廳、整整已做了40個工作

天。寒冬已過、大地復甦、春光明媚地映照在

列治文市的每條大街小巷,也是我離開餐廳,

回歸園藝工作的時刻了。能在離職期間把福音

傳給一些平時不會接觸到的人,神的安排何等

美好。回頭看見路邊的花草樹木已然重新披上

亮麗的色彩、生意盎然地在路邊綻放,心頭不

由浮現出一節常常感動我的經文:“上帝的道

日見興旺,越發廣傳。(徒12:24) ”願神的道如

同這些花草,遍滿全地。

Page 30: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29

【詩歌人生】

  晨起,安靜地坐在桌前,準備為本期《追

求雜誌》的主題“耶穌的死與復活與我的關

系”寫“詩歌與人生”的專欄文章,頭腦裡即

刻呈現出一首贊美詩歌--“因祂活著”。瞬

間,歌詞中充滿莊嚴慷慨激昂的信仰宣告“因

祂活著,我能面對明天;因祂活著,不再懼

怕;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生命充滿了希

望,只因祂活著”就在耳邊響起,並隨著詩歌

激昂的旋律,在心中興起感恩的浪潮。

  《因祂活著》一直是海內外眾多教會在復

活節主日崇拜時的詩歌首選之一,但我相信

有很多華人和我過去一樣,並不認識這首詩歌

的詞曲作者,甚至還可能誤以為這首詩歌與其

它許多經典聖詩一樣,已有百年的悠久流傳歷

史。然而事實卻是:這首歌的詞與曲的作者

都是至今仍然健在的美國人,而且兩人是夫

妻,丈夫是該詩的音樂創作者,妻子是歌詞作

者。他們婚後五十餘年中先後合作創作了七百

多首福音歌曲,並曾經獲獎無數,包括12次獲

得國際音樂成就的最高殿堂--美國國家音樂藝

術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Recording Arts & Sciences)“格萊獎”(Grammy Awards)的提名、8次榮獲該獎,以及24次獲得美國福音音

樂協會GMA(The Gospel Music Association)的

聖鴿獎(Dove Award),8次獲得該協會的年

度作曲獎,而這首《因祂活著》就是他們獲得

GMA 1973年聖鴿獎的獲獎作品。他們的名字就是比爾.蓋瑟(William J. Bill Gaither)和格羅莉.蓋瑟(Gloria Sickal Gaither)。  比爾•蓋瑟1936年3月生於美國的印第安納州的亞力山大,從小就喜歡音樂,特別是音

樂創作和唱歌,1956年入美國安德森學院後,

當年就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冠名的樂隊。但是

因為他所學的是英語專業,所以在1959年大學畢業後,就進了亞歷山大的門羅中學擔任英語

教師。

  比爾能夠登上福音音樂的高峰和他的妻子

有密切的關係。格羅莉婭生於1942年,她不但小比爾六歲,而且也出生在美國的另一個州密

歇根州,然而命運一系列巧合卻注定讓她與比

爾相識,因而成就了二人半世紀美好的婚姻以

及音樂事業的天作之合。格羅莉婭在家鄉高中

畢業後,考上了印第安納州和蓋瑟的同一家學

校--安德森學院,主修英語,法語和社會學;

然後在畢業後,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

比爾任教的門羅高中擔任法文代課老師。兩人

就在那裡相遇了。源於同一家大學的校友,同

一個學校的同事,同一個專業的教學,同一個

林 杉

和其詞曲作者

Page 31: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30

【詩歌人生】

愛好的興趣,以及同一個恩主的信仰,他們很

快墜入愛河,並於1962年結成連理。  婚後的頭五年,比爾夫婦還留在學校裡擔

任全職教師;但是在業餘時間裡,他們始終

將熱愛的音樂創作及唱歌事業放在首位。到了

1967年,他們認為條件已經成熟,決定辭去教

師的工作,全身投入到福音音樂創作之中。

比爾和格羅莉婭的音樂創作

合作方式是格羅莉婭負責作

詞,比爾負責作曲和演奏。

但是因為是夫妻,所以他

們各自的創作往往是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有時候經常

是比爾憑著靈感先寫下一小

段旋律,然後格羅莉婭根據

其旋律開始歌詞的創作,最

後比爾再根據歌詞內容進一

步完善其音樂部分的作曲,從而使每一首原創

詩歌的主題在音樂和歌詞上達到完美統一。這

也是他們所創作的歌曲之所以能夠得到那麼多

人喜愛,進而被廣泛傳播的重要原因。格羅莉

婭的父親是一個牧師,母親則是一名作家。受

到這樣特殊的家庭影響,格羅莉婭不但在文學

上具備了良好的創作基礎,更重要的是能夠充

分地將自己的信仰融入到她福音詩歌歌詞的創

作之中,從而使每一首詩歌真正具備了持久的

生命力。《因祂活著》這首歌的歌詞就是這樣

誕生的。詩歌創作於六十年代末的一個晚上。

在那個時候,格羅莉婭正懷著第三個孩子,但

是無論是當時的美國社會環境,還是他們自己

家庭所面臨的特殊困難都使格羅莉婭感到憂慮

和不安。

  那時期美國的教育系統正蔓延著“上帝死

了”的存在主義社會思潮,而社會上藥物的濫

用和種族關系的緊張更逐年呈現上升趨勢,在

格羅莉婭所定居的美國中部,這種情況更為嚴

重。在家庭方面,她和比爾也正處在他們生命

旅程中最困難的時刻。丈夫正承受著疾病的折

磨,在身體和心理都已經虛弱的情況下,又碰

到了家族人際關系中出現的嚴重問題,一個平

時他們夫婦付出了十分關

愛的人,卻對他們兩人及

他們所在的教會團契提出

了指控,甚至還牽扯對上

帝是否存在信念的質疑。

所有這一切都造成她那時

的心理壓力。

  在那個除夕之夜,格

羅莉婭在黑暗中獨自安靜

地坐在家中的客廳,思考

這個世界、國家及家庭所面臨的各種嚴重問

題,想到丈夫目前的沮喪,想到第三個孩子即

將出生,而眼前的這個世界是如此的邪惡,感

到自己真的無法去面對明天,在這種情況下還

應該將這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嗎?……

  就在那個時候,一件她完全不能解釋的事

發生了。在那一刻,格羅莉婭突然覺得這一

切都得到了釋放,內心的恐懼逐漸被驅散,一

種平安和喜悅進入到心中。她知道她能平安生

下這個孩子,她知道她能夠有勇氣面對明天,

那是因為天上的父神已經將祂的獨生子主耶穌

賜給了世人,祂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並在三天後

復活,那空墳墓就是記號;主耶穌的權柄已經

戰勝死亡,戰勝了這個邪惡的世界;因為祂活

著,所以她和家人一定可以面對明天,因為祂

活著,所有的苦難和坎坷都一定會度過,生命

Page 32: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31

【詩歌人生】

將充滿希望!

  後來格羅莉婭把那一夜的感受都寫進了《

因祂活著》的詩歌之中。歌詞全文如下:

神賜愛子,祂名叫耶穌,

祂賜下愛、醫治、寬恕;

祂舍生命使我得拯救,

那空墳墓就是我的得救記號。

何等甘甜,靠耶穌基督,

祂帶給我滿足喜樂;

更覺安慰,乃是我確信,

我能面對未來坎坷,因主活著。

我有一天會渡生命河,

人生苦難一一攻克;

藉主耶穌戰勝了死亡,

我將看到祂榮耀光,見祂活著。

副歌:因祂活著,我能面對明天;

因祂活著,不再懼怕;

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

生命充滿了希望,只因祂活著。

  這首歌自創作至今歷經了近半個世紀,但

仍然充滿著生命力,成了一首幾乎每一個基督

徒都會唱的“流行”讚美詩歌。2013年8月,蓋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這首歌一直排在

他創作的詩歌首位。他回憶了不久前在世界巡

迴演出時遇到的情形:“無論是在挪威,在巴西

聖保羅,都有八千人聚集在一起用不同語言高唱這

首歌,到了匈牙利,情況也是如此,這讓我非常感

動……。”

  親愛的弟兄姐妹,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你

是否想到,在比爾.蓋瑟夫婦創作這首歌後半

個世紀後的今天,在我們所在的這個地球上正

在發生的事情,甚至比他們當時的情形有過之

而無不及?放眼世界,《聖經》所預示的末世

特徵正在前所未有地向人們顯示。在中東ISIS伊斯蘭極端勢力正在蔓延壯大,殺人放火,無

惡不作,基督徒被一批批地殺害;在西方國

家,種族暴力衝突仍然不斷,毒品交易更加泛

濫,婚姻的神聖性正在瓦解,巴黎恐怖襲擊,

美國槍聲不斷,中東難民的潮水向歐洲各國湧

去,經濟危機就在眼前,股市正在暴跌……。

  所有這一切都給民眾帶來對明天及未來的

不確定,甚至擔憂和恐懼。然而我們作為基督

徒絕不會被眼前的亂象所迷惑,我們內心依然

充滿著平安,我們對未來依然充滿著盼望,因

為我們有和比爾.蓋瑟夫婦一樣的信仰。因為

我們相信:因祂活著,我能面對明天;因祂活

著,不再懼怕;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生命

充滿了希望,只因祂活著。

Page 33: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32

【醫學論壇】

  去年(2015)的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得主已

經揭曉了。該獎授予對治療人類寄生蟲病作

出重大貢獻的三位醫學家,他們是 William C. Campbel,Satoshi Ōmura(大村智)和屠呦呦。最後一位無疑是其中最令人觸目的獲獎者。她

是中醫藥研究所的研究員,是首個獲得諾貝爾

科學獎的中國人。僅管人們對諾貝爾和平獎的

授予標準和準確性常有微言,如美國總統奧巴

馬上任依始,只是宣布要從伊拉克和阿富汗

撤軍,尚未有行動就成為當年諾貝爾和平獎得

主。然而諾獎作為一個全球性獎來激勵為全世

界人類福祉、進步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科學家

的獎,仍然是最有權威和最崇高的獎,這是無

可置疑的。中國人過去常為13億中國人與諾獎無緣而耿耿於懷,隨著2010年劉曉波被授予和平獎,2012年莫言獲文學獎,2015年屠呦呦又獲醫學獎,一下子國內同胞對難獲獎的烏雲已

煙消雲散。中國人的自豪和愛國情懷又上漲到

一個新的高度,對追求強國夢的中國人是一大

鼓舞。

  屠呦呦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藥物系,是

我不同學系的師姐和校友。她因發現抗瘧疾的

青蒿素獲獎是十分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醫藥及

針灸具幾千年歷史,是世界醫學寶庫的一個重

抗瘧疾青蒿素發現人 屠呦呦   —中國首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區大衛

Page 34: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33

【醫學論壇】

要部分。對維持人類尤其中國人健康發揮了重

要作用,所以第一個中國諾貝爾科學獎會授予

一個從事了幾十年中藥研究的醫學家屠呦呦就

不足為奇了。瘧疾這個病,因不常見,對生活

在北美洲的人可能比較陌生。在中國,南方人

稱為“發冷病”,北方人叫“打擺子”。

  五十年代時,我還在讀小學,曾得過一

次“發冷病”;得病那天,全身冷得發

抖,牙齒顫得咯咯作響。我

找到當醫生的母親,

她說我得了瘧疾,

沒有驗血確診,

就給了二片奎

寧給我吃,下

午 全 身 大 汗 淋

漓便好了。瘧疾

(Malaria)是瘧原蟲經過蚊叮咬傳播的寄生蟲病。瘧

原蟲經血液侵入肝細胞內寄生、繁殖、成熟

後,又侵入紅細胞(紅血球)內繁殖,使紅細

胞成批破裂而發病。其臨床特點為反復的間歇

性發作寒顫、高熱,繼而大汗而緩解。

  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分四種:間日疾、三

日疾、惡性瘧和卵形瘧。間日瘧和三日瘧常有

復發;惡性瘧的發熱不規則,常侵犯內臟,可

致凶險發作。瘧原蟲的發育過程分兩個階段,

有兩個宿主。在人體內主要為無性繁殖,在蚊

體內為有性繁殖,孢子增殖。人為中間宿主。

瘧原蟲在肝細胞內與紅細胞內增殖時並不引起

症狀。當紅細胞被瘧原蟲的裂殖子脹破後,大

量裂殖子、瘧色素和代謝產物進入血液後才引

起寒顫高熱,繼而大汗;凶險發作主要發生於

惡性瘧疾,多見於缺乏免疫力的小兒及初進疫

區的外來人口:多急起高熱,劇烈頭痛、嘔

吐、僭妄、抽搐、昏迷,嚴重者會發生腦水

腫,呼吸衰竭而死亡。

  主要控制瘧疾發作的藥物在早期是奎寧,

即我小時候得病時吃的那種藥。此藥是從東南

亞土人從金雞納的樹皮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生物

鹼制成。我見過金雞納這種植物。到我進醫學

院讀書時,則主要用氯及其衍生物治療

該病,我行醫時也用此藥主

治瘧疾。近年,屠呦

呦等人發現的青蒿

素及其衍生物已

成為最重要的抗

瘧藥。青蒿素是

從中藥青蒿葉子

提取出來的一種有

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

藥。它對間日瘧和惡性瘧原蟲

包括耐氯喹的紅細胞內的瘧原蟲裂殖體有強大

的殺滅作用。其代謝與排泄物都快,有效血液

濃度維持時間短。其優點是速效與低毒,可用

於耐氯喹瘧原蟲的治療,副作用輕,但其治療

近期復發率較高。故近年已發展一批青蒿素衍

生物制劑及復方青蒿素以維持及保証其療效。

  青蒿素是怎麼樣被發現的呢?按屠呦呦到

瑞典領獎期間所作的一個講座所述。她出生

時,父親以《詩經》裡的一句“呦呦鹿鳴,食

野雲蒿”,給她起了一個呦呦的名字,呦呦就

是鹿鳴的聲音。因此她說這可能就是她一生與

青蒿結緣的原因。她於北京醫學院西醫畢業

後,學了二年半中醫藥,然後加入中國中醫藥

研究所。於1969年參加全國”523“抗瘧疾研究項目。屠呦呦為該項目組長。這個項目在當

Page 35: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34

【醫學論壇】

時屬於保密的重點軍事項目。因為正當美國越

南戰爭。大量美軍和援助越南的中國軍人死於

瘧疾。因此,找尋新的抗瘧藥成了交戰各方重

點研究項目。  1971年工作重點才集中於中藥青蒿。經過多次失敗後,1971年9月重新設計提取法,改用低溫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

浸,然後用鹼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部分制備樣

品。1971年10月4日用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標號為191#的樣品,以1.0克/公

斤體重的劑量,連續三天口服

給藥,對鼠瘧疾藥效評價顯

示抑制率達到100%。以後用猴瘧疾實驗,抗瘧疾

也取得100%效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

瘧療效的突破,是發現

青蒿素的關鍵。

1972年,屠開展了這個提取物的臨床研究。30例惡性瘧,間日瘧病人全部治好。同年,從提取物中分離

到抗瘧有效單位化合物的結晶,後命名為“青

蒿素”。該年12月,開始對青蒿素的化學結構進行探索。通過元素分析,光譜測定,質譜

及旋光分析等技術手段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

C5H22O5,分子量282。明確了青蒿素為不含氮的倍半説素化合物。1973年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分析化學室進一步復核了分子式

等有關數據。1974年,中國醫學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繼開展了青蒿素

結構協作研究的工作。最終經X光衍射確定了

青蒿素的結構確認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團的新

型倍半萜內酯。此時,得知南斯拉夫也提取了

青蒿素結晶,但未知其醫療作用。“523”協

助組決定盡快發表這一成果。立體結構於1977年在中國‘科學通報’發表,並被‘化學文

摘’收錄。為研究青蒿素結構中的功能基團而

制備的衍生物,經硼氫化鈉還原反應,証實青

蒿素結構中羰基的存在,發明了雙氫青蒿素。

經構效關系研究:明確青蒿素結構中的過氧基

團是抗瘧活性基團部分。雙氫青蒿素羥基衍生

物的抗鼠瘧效價也有所提高。

  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衛生部新藥証書,於1991年再獲雙氫青蒿素新藥証書。該藥臨

床療效高於青蒿素10倍。進一步體現了青蒿素類

藥物高效,速效,低

毒的特點。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

銀行聯合國計劃署在北京

召開瘧疾化療組第四次會議有

關青蒿素及其臨床應用的一系列

報告在會上引起熱烈反響。

  為什麼單憑發現一個新藥青蒿素便值得獲

諾貝爾獎呢?以屠為首的協作組歷盡艱辛。從

收集2千多種中藥文獻入手,總結出640種的中藥為主的“瘧疾驗方集”,重點研究了中國東

晉即千多年前中醫葛洪所寫的“肘後備急方”

所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

之”的抗瘧疾記載;從各種不同青蒿素中找到

其中一種青蒿,其葉子可用水和乙醚在低溫下

可提取到有抗瘧力的青蒿素。據統計,全球97個國家與地區33億人口仍在遭遇瘧疾威脅。其中12億人生活在高危區域。患病率可高達0.1%。統計表明2013年全球瘧疾患者約為一億九千八百萬人。瘧疾致死人數為58萬。其中78%

Page 36: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35

【醫學論壇】

是兒童,90% 瘧疾死亡病例發生在重災區非

洲。那裡平均每秒鐘便有一個兒童死於瘧疾。

現在70%的非洲瘧疾患者應用青蒿素復方藥物治療。這就是為什麼在屠領獎時,WHO發來賀電熱烈贊揚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拯救了世界幾

百萬瘧疾病人的性命。

  作為藥物學家的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

獎。然而,作為臨床上証實青蒿素抗瘧功效

的最大功臣卻是廣州中醫大學首

席教授李國橋。他於1967年起長期從事瘧疾

防治物青蒿素抗

瘧研究。1974年起,首先証實青

蒿素治療人惡性

瘧的療效。1975年到1990年主持青蒿素4種新藥臨床研究。首先

証實青蒿素是重症瘧疾救治的首選

藥並對惡性瘧配子體有擬殺作用。確定7天療

程並被WHO接納為標准療法。李曾到中國貴州,雲南等瘧疾高發區治療病人。並曾帶抗瘧

團隊多次援助非洲。

  李教授發明了青蒿素呱喹復方,主持研

發了第一個復方“CVB”,最先成為越南國家一線抗瘧疾藥。第二個復方青蒿素磷酸呱喹

復方被WHO載入“瘧疾治療指南”。第三復方,療效特快可治可防,成為我國援外抗瘧

藥。2003年,李國橋總結了過去半個世紀中國,越南乃全球抗瘧經驗和教訓,認為過去

以“防蚊,滅蚊為主”的防治策略收效慢,提

出應以快速消滅傳染源(瘧原蟲)為主。他設

計了快速滅源法。基於蚊生命僅30天。他提出

全民服藥60天的方案,高效速效省錢,可望成為今後全球瘧疾防治的主要方法。他帶隊先

後到非洲科摩羅地區實施快速滅源除瘧疾法。

經過幾年的推廣試驗,2010年科摩羅已實現瘧疾零死亡,發病人數下降98%。短期內實現從高度瘧疾區向低流行區的轉變。WHO原計劃要滅瘧疾至少需30年,花500億美元。他認為使用快速滅源法除瘧在非洲可各個地區分批

進行,10年時間非洲可基本消滅瘧疾,然而費用不到100億美元。而在全球范

圍可 15年消滅瘧疾。WHO及西方國際組織對中國

式青蒿素治瘧也

從最初的反對,抵

制,阻撓認為不規范

不符合國際標准;現在已

變得相信,支持和贊揚了。目前,

在東南亞流行的瘧疾已對青蒿素治療產生耐藥

性。這成為青蒿素治療瘧疾面臨一重大挑戰。

  神創造了宇宙,世界及人類。神創造的每

一件東西都是有其計劃和旨意的。神造之才必

有用。所謂“一物降一物”。正如以前發現的

面包上長的綠色霉菌所產生的青霉素,已被長

期廣泛地使用於對抗細菌感染治療各種疾病。

現在中藥青蒿中的青蒿素已被中國醫學家發現

可用於治療瘧疾,拯救了無數生命。由神農氏

嘗百草開始發現的中醫中藥是一個偉大的寶

庫。神造萬物各有其用,還有很多對人類健康

治療預防疾病有用的草藥,有待發掘和研究。

所以我們要加倍愛護大自然,做好環保工作,

因為一草一本都是神的恩典。

Page 37: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36

【肢體消息】

教會 聯絡人 主日聚會時間 聚會地點 聯絡電話

大 溫 哥 華 區

溫哥華聖道堂 何松坤牧師 10:45am 5110 SE Marine Dr. Van. (604)438-3222菲沙侖宣道會國語堂 戴德冕牧師  09:15am 3330 S.E. Marine Drive Van. (604)451-5449乃街宣道會國語堂 唐福文牧師 11:15am 3330 S.Knight Street Van. (604)874-7612晨星國語教會 余 鈞牧師 02:00pm 5901 Granville Street Van. (778)896-7138基督教頌主堂 黃向榮牧師 08:30am 3215 School Avenue. Van. (604)434-8227 UBC區校園浸信會 王宇姐妹 09:30am 4397 W. 12th Ave Vancouver (604)221-8508 中國福音教會 羅華慶牧師 10:00am 7282 Kingsway, Burnaby (604)301-9092北美浸信會信友堂 洪予健牧師 02:30pm 6858 Fraser Street.Vancouver (604)270-8353高貴林國語教會 林維楷牧師 03:00pm 1198 Falcon Dr, Coquitlam (604)464-6789本立比華人宣道會 孫波濤牧師 11:00am 8611 Armstrong Ave, Bby (604)524-3336-301信義會新生堂 麥玉堂牧師 10:00am 6215 Main St.Vancouver (604)324-6110

同在堂基督教會 陳貽強牧師 10:15am 7600 No.4 Road,Richmond (604)276-8250

新生命基督教會 謝貫明牧師 10:30am 3403 E.49th Ave. Vancouver (604)438-5328

高貴林宣道會 徐摩西牧師 09:00am 3129 Ozada Ave. Coq. (604)945-5850

浸信會信望愛堂 羅國強牧師 11:30am 6261 Cambie St. Vancouver (604)879-8500

列治文浸信會福音堂 姜平牧師 03:00pm 6340 No. 4 Road, Richmond (604)233-1356

西區浸信會福音堂 姜平牧師 03:00pm 1825 W. 16th Ave.Vancouver (778)388-1356溫哥華燈塔港灣佈道所 潘克勤弟兄  專對海員傳福音 (604)322-9556海外中國人查經班每月二/四週五 謝林美伶  07:30pm 6858 Fraser Street Van. (604)266-5265

《追求》季刊贈閱需知

因為加拿大郵費上漲幅度太大,《追求季刊》將盡量減少個別訂閱,請到各基督教書房或教會索

取。若您的教會沒有訂閱,請向牧者或書房老闆建議,和本刊聯絡。本刊歡迎教會/書房/機構/

小組免費訂購。《追求季刊》的同工全是義務,只計郵費、印刷和稿費,每本成本約加幣4元(

海外郵費加兩倍)。若上帝感動您對文字傳福音事工有負擔,歡迎您奉獻支持本刊。

目前在溫哥華的福音書房 5783 West Boulevard Vancouver、本立比麗晶廣場的中信中心 2nd Floor 4533 Kingsborough St. Burnaby 和列治文的種籽書房 130-11100 Bridgeport Rd, Richmond 均可免費

取閱,歡迎索取。

奉獻支票請註明:O.C.B.F. ,請寄到5889 Fremlin Street, Vancouver, BC V5Z3W6 Canada

Page 38: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37

Page 39: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38

【編者的話】

  在本期雜誌裡,有許多的作者寫下他們的

讀書心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我覺得

現代人越來越不喜歡讀書了,因為麻煩,而且

要花錢。當然影響最厲害的還是計算機(電

腦)和微信,只要一上了計算機和微信,時間

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一去不回頭了。

  最近外子的乾姐和姐夫(蔡逸周/張美

玲)也寫了一本書,所以我也在此湊個熱鬧。

他們是一對精神科醫生夫婦,四十年前生了頭

一個兒子思諦,後來發現思諦有自閉症。這本

書記錄了這四十年裡的一些過程,為了讓有自

閉症孩子的父母知道這不是一件絕望的事,

同時也希望他們的方法可以幫助到其他有類似

問題的父母。這本書名叫做《陪伴我家星星兒

──一趟四十年的心靈之旅》。

  當每個父母都在忙著為孩子打點,希望他

們贏在起跑點時,有些父母卻發現,他們的孩

子連起跑點都沒有。現在有越來越多人認識到

自閉症是一種無法和外界溝通的問題,並不是

精神病;在我小時候,有這種問題的孩子都被

當做精神病,整天被關在家裡,一出門就被人

叫瘋子。但是從這本書裡,蔡醫生給了我們一

個很好的建議,“試著把自閉症者視為外國訪

客,竭盡我們所能,互相接納;在這生命旅程

中幫助他們,也互相幫忙”。因為自閉症者只

是無法與外界溝通,但是只要給他們一點耐心

和愛心,就可以慢慢和他們建立起溝通的管

道。所以把他們當做不懂當地語言的外國訪客

是一個好主意。

  蔡醫生夫婦盡可能在各方面幫助思諦學習

照顧自己,思諦會洗熨衣服、做一些菜和點

心,還會看食譜,唱歌,鏟雪、鋤草,在圖書

館或藥房或雜貨店做一些整理的工作;他們也

帶思諦到各處旅行,參加活動。所以你會很驚

訝,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做的事、去的地方,並

不比一個正常人少。在書的封面有一句話很令

我感動:“人們說,他是神弄壞的禮物。但對

我們而言,他是一扇讓我們在生活中窺見天堂

的門”。蔡醫生夫婦都是基督徒,所以他們在

專業之外,還盡量帶領思諦去認識主。雖然不

知道他能接受多少,但是單純的心最容易蒙神

悅納,思諦不僅喜歡唱聖詩,也很喜歡參加敬

拜和教會活動。

  這本書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他們在其中所

表現的愛。不是因為思諦聰明,不是因為恩諦

有專長,他們按著思諦的本相接納思諦,按著

他的需要去幫助他,愛他。我常常在想,我們

在神面前,是否也像思諦一樣,常常不懂得向

神表達自己的需要,因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

的需要,但是神也是按著我們的本相接納我

們,沒有條件地愛我們。所以祂一定也期望我

們以如此的愛去愛身邊的人。

  耶和華神是一位俯就我們的神,在我們還

不知道自己是罪人時就先愛了我們,又讓愛子

耶穌捨棄天上的榮華,降世為我們贖罪,被釘

在十字架上,又為我們復活。真正的愛裡不僅

有犧牲,也給人希望。蔡醫生在這四十年裡成

為自閉症的專家和名醫,蔡太太則放棄工作,

一心幫助思諦,希望他能學會照顧自己。在神

的恩典裡,他們一路走來,有眼淚也有歡笑,

有痛苦也有快樂,但從未絕望。因為相信在神

的帶領裡,隧道盡頭一定有亮光。

沒 有 條 件 的 愛舟 子

Page 40: 追求雜誌-101

《 追 求 》 第 101 期 39

〈追求〉季刊徵稿欄承擔福音的薪傳!一人一稿!自己人向自己人傳福音!文章不在乎長短,在乎的是真實!

〈追求〉2016/06月102期主題:神的話於我之影響截稿:2016/04/20

2016/09月103期主題:神的話於我之影響截稿:2016/07/20

1.歡迎信主、生活見證、靈修默想、以及與基督信仰有相關的原始創作,請勿一稿兩投。2.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請提供真實姓名、通訊地址、e-mail地址、以及電話,以便聯絡。3.來稿請先用電腦打好,再用電郵傳至[email protected]。手寫稿請找人代打再送。4.編者對來稿有取捨和刪改權,不管採用否,均不退稿,請自留底稿。5.稿件一旦採用,必以薄酬致謝;若願意奉獻,請事先通知。6.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圖片版權,歡迎轉載,請事先通知並註明出處。

青春的季節裡我愛上了那一片草葉因為你歌頌最平凡美麗的事物--神的手帕,芳香的贈禮我用最令你發笑的方式表達了初戀--計算機軟件畢業論文電腦分析文章 美洲的河川 偉大的湖岸所有大草原 濃密的樹林孕育了博大的胸懷 美麗的靈魂 當你對名字在國會受到稱贊並不快樂愛呼吸秋天成熟的氣息與清涼的海水一同歡笑因西方的圓月發白 在新曉的曙光中快樂時我就深深地愛著你 路易斯安那的橡樹曼哈頓的船舶 布魯克林的高處日落

風光與晶瑩的流水使你心曠神怡我也曾感覺過別人也將在一百年一千年后感覺 在每個男人和女人身上,每一個造物的身上你看到同樣悠久的法則對大地流露出一百種感情寫出肉體和人的詩歌也就是靈魂和永生的詩歌

你在身體 面貌 人物 實體 野獸 樹林河川

岩石和沙土上看到靈魂

我活在二十一世紀

而你一八九二年已經飛逝

那又如何呢

你喜愛永恆的方式 我也同樣

我的約會地也被指定

上帝會在那裡

最真實的愛人也定會在那裡

《再次與你相遇,美洲的情人》-- 讀瓦爾特惠特曼《草葉集》

蓉 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