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119
拓拓拓拓拓拓 拓拓拓拓拓拓 —— 拓拓 24 拓拓拓拓拓拓拓拓 拓拓拓 拓拓拓拓拓拓拓拓拓拓拓拓拓拓拓 [email protected]

Upload: erik

Post on 15-Jan-2016

1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何成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email protected].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相比而言,史学视野狭窄、史学水平薄弱是一个极不协调的现象。换句话说,随着历史教学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史学水平呈现出了滞后的迹象。. (1)内容单一:过于拘泥于历史课标、历史教材,不能在历史细节上有所扩充和丰富,实质上导致历史教学的枯燥与无味。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基于 24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何成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email protected]

Page 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相比而言,史学视野狭窄、史学水平薄弱是一个极不协调的现象。换句话说,随着历史教学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史学水平呈现出了滞后的迹象。

Page 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 1)内容单一:过于拘泥于历史课标、历史教材,不能在历史细节上有所扩充和丰富,实质上导致历史教学的枯燥与无味。

( 2)材料雷同:很多设计使用的材料大同小异,存在互相抄袭。网络普及导致备课所需要的材料已是汗牛充栋。

Page 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 3)观点陈旧:陈陈相因,没有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学科。比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 4)观点错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缺乏严谨史学态度,随意解释历史现象。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史教学、冷战起源教学。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史学研究资源的丰富,标志着历史教学进入到了一个大数据、大信息的时代,摆脱了当年缺衣少穿的困境。

Page 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丈夫万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她千里寻夫,未果,号啕大哭,哭倒长城。

顾颉刚研究发现: 春秋时期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杞梁本来是杞国战将,跟莒国作战时遇难,国君在野外准备向杞梁妻表示哀悼,杞梁妻拒绝。按照礼仪,不应在野外悼念,应到她家里面去悼念。

Page 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战国:杞梁妻故事传播过程中添加了音乐,可以传唱,变成战国:杞梁妻故事传播过程中添加了音乐,可以传唱,变成杞梁妻会唱歌。杞梁妻会唱歌。

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杞梁妻能哭,就感动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杞梁妻能哭,就感动了天地,城垣崩塌。了天地,城垣崩塌。

南北朝,大兴土木修长城,杞梁妻哭城演变成哭倒长城。南北朝,大兴土木修长城,杞梁妻哭城演变成哭倒长城。 唐朝,对外扩张、滥用徭役。老百姓不堪其苦,想起秦始皇唐朝,对外扩张、滥用徭役。老百姓不堪其苦,想起秦始皇

,就把杞梁妻哭倒长城和秦始皇联系上了。杞梁妻正式命名为孟,就把杞梁妻哭倒长城和秦始皇联系上了。杞梁妻正式命名为孟姜女。实际上“孟姜”在春秋时是一个美女代称,不是固定的人姜女。实际上“孟姜”在春秋时是一个美女代称,不是固定的人名。故事定型:孟姜女哭长城成为秦始皇暴政表现。 名。故事定型:孟姜女哭长城成为秦始皇暴政表现。

实际上,这个传说背后体现了人民对暴政的批判实际上,这个传说背后体现了人民对暴政的批判。

Page 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科举制 长期以来,科举制是批判对象,如《儒林外史》

中的《范进中举》、鲁迅的《孔乙己》。 要正确评价科举制,防止妖魔化科举,必须引

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做出分析和评价。

Page 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科举制并不像过去宣传的那么坏。许多人以范进、孔乙己为例来批判科举制,忽视:历史上大量杰出人才出自科举,如文天祥、林则徐、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韩愈、朱熹、包拯、海瑞、沈括、徐光启等。

肯定科举的人也很多。例如,魏源、龚自珍、梁启超等人就积极肯定科举制的意义。

对于批评科举制的观点,也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如黄宗羲、顾炎武、康有为、严复等人,批评的是八股文,而非科举制。

Page 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科举制的弊端不容否认,但其优点也非常多。其中包括:

第一,相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平、公开的办法,使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透过考试向社会上层流动,为社会发展选拔大量人才。例如,五代时期的科举考试,考中的大多数是具有真才实学、平民出身的寒门子弟。

第二,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读书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极大地塑造和培养了读书人的人格与气节。

Page 1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 ”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 元末殉难者多进士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将灭亡的时,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为什么进士群体更能与王朝同患难共命运?当然与他们得到王朝好处有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进士阶层重视价值担当。儒家强调杀身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传统儒家经典来做考试教材,有助于让这个群体以人格上的精英来自居——不是一般意义的精英。

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元代的汉人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进士,在金快被蒙古灭掉时,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明朝末年也是这样。这是一个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的结果。这其中当然有科举制度的因素。

韩国国立 Hanbat大学教授金惠经:朝鲜被日本灭亡时,最顽强抵抗的也都是科举人。

——《光明日报》 2011年 10月 24日

Page 1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第三,科举制影响了英国乃至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有西方学者认为,在精神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就是科举制,甚至认为,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总之,对科举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要看到科举制的缺陷与问题,又要看到科举制的优点与进步性,不能受一些偏激、情绪化的观点的影响。

百度检索:刘海峰 科举制,查阅更多的科举制研究前沿

Page 1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袁世凯告密导致戊戌政变的发生? 旧说:袁是个两面派,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信任,

同时决定投靠慈禧势力,用假话哄走谭嗣同。 8 月 5 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赶回北京上报慈禧。

8 月 6 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六君子,百日维新失败。

Page 1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据大量史料,袁向荣禄汇报的时间已经是 9 月 21日上午,戊戌政变已发生。说明袁告密发生在戊戌政变之后。但是有一重要史实:戊戌政变开始时,试图让袁杀慈禧的谭嗣同并不是逮捕对象,这说明 9 月 21日上午,慈禧还不知道有人要杀她,因此,她对维新党人的逮捕还仅仅局限在康有为、康广仁两人。

大量资料证明,袁在告密之前,慈禧已下决心发动政变,而袁将杀慈禧一事汇报给荣禄后,荣禄将此事再反馈给慈禧,才有了谭嗣同等人被逮捕事件的发生。

Page 1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地道战、地雷战 推荐阅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丁晓山著《鬼子进村》写道: 队伍窝在地道里动弹不得,地上的敌人未受到打击,可闹得欢了。日本兵在一些汉奸的引导下,四处寻找地道口,并强迫抓来的民夫在当街、院内乱挖。北疃村靠近沙河,又是平原,地下水位高,地道不可能太深。挖着挖着还真挖到地道了。日本兵一边冲着地道乱叫,一边从身上拿出毒气筒,扔了进来。毒气在地道里四处蔓延,又从别的地道口、出气孔冒了出来,于是又有许多洞口被敌人发现。

Page 1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日本《华北治安战》记载: 当时步兵第 163联队第一大队 ( 大队长大江芳若少佐 ) 于 5 月 28日(

当为 5 月 27日之误)在安国(当为定县之误)西南地区,急袭包围了约1000敌军,并在地道中予以歼灭。

大江芳若的长篇回忆: 5 月 27日获得情报说,有一营共军正在召村东南方北坦村附近修筑地道。……大队于当夜秘密从各警备队驻地出发,采取离开道路机动前进的方法,在拂晓以前包围了北坦村。天亮时开始了战斗,敌军虽猛烈射击,但我方逐渐压缩包围圈,攻入村内。此时一直坚持战斗的敌兵突然消失不见踪影。有时敌兵从房顶上抛来手榴弹,有数处地雷爆炸。……于是立即搜索村外的地道和村内地道口,切断了通向邻村的地道。村内地道及地下室内充满了敌兵,进行顽强抵抗,因而费了很大力气,全部予以歼灭,缴获颇多。……我方军官以下战死三人,伤五人。

Page 1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杨成武:效果小,不及时,甚至炸到老百姓和自己人。就是打垮了敌人,我们自己不敢硬扑穷追,怕炸伤自己。

陈 毅: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呀 !……我就不赞成把革命写成轻而易举。革命不是端起碗来吃醪糟,不是荷包里面摸糖果。

王 震:我们的敌人并不愚蠢,甚至很聪明。任何仅仅把敌人看成是愚蠢的人,才是愚蠢的。

Page 1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 中国抗战史: 1945年 世界二战史: 1945年 9 月 2 日

Page 1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东京审判——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 日本投降后,中、美、英、苏、法、加、新、澳、荷、印、菲等 11个国家,在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 28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审判。

从 1946年 5 月 3 日到 1948年 11月 12日,共开庭 800多次,有 400多位证人出庭作证,近 800位证人提供供述书和宣誓口供,受理证据 4000多份,英文审判记录近 50000页;判决书长达 1200多页,连续宣读了 9 天。最后判处东条英机等 7 名甲级战犯绞刑, 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 2 名甲级战犯分别判处 20年和7 年有期徒刑。东京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审判,是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彻底否定。

Page 1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纽伦堡审判: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四国在德国纽伦堡组建国际军事法庭。 1945年 11月 20日,纽伦堡法庭开始对 22名纳粹分子进行审判。 10个多月共开庭 400多次,听取或阅读了 200多名证人的证言、证词。根据确凿证据和国际法则, 1946年 9 月30日法庭宣布:判处 12人绞刑、 3 人无期徒刑、 2 人20年徒刑、 1 人 15年徒刑、 1 人 10年徒刑。纳粹党领导机构、纳粹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为犯罪组织。

Page 2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的教育价值: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发动侵略战争者的审判,使危害人类和平的战争行为受到严厉制裁。与巴黎和会出于报复的审判有本质不同,对战后持久和平有积极意义。

告诉世人:破坏和平、违反人道就是犯罪。正如纽伦堡审判中的首席检察官罗伯特 ·杰克逊所说:对全世界来说,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儆戒未来。

百度检索视频:《东京审判》《纽伦堡审判》

Page 2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讲不讲中国远征军?摆脱既定课程内容的束缚。 抗战时,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日、保卫中国西南大

后方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中国远征军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取得诸多胜利,打通中印公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

赢得世界尊重,中国在二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与中国远征军将士奋勇抗日、不怕牺牲是分不开的。

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典范,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战功显赫,牺牲巨大,投入兵力 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百度检索:“中国远征军”视频

Page 2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推荐阅读: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苏联、美国、英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提供宝贵援助。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朝鲜等国人民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Page 2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的形成 教学设计内容普遍是:对文革的深入反思;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简单提及)。

Page 2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这种设计最大缺陷:忽视改革开放决策形成的国际背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 20世纪 70年代末频繁大规模的出国考察学习潮。

面对当时社会现状,意识很清楚:必须改革,但如何改革,不清楚!出去看看或许能有启发。

这种出国考察学习潮无论是在中国史还是世界史上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事件。

Page 2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史料及研究显示: 从 1976年 7 月 1 日到 10月 1 日的四个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 79次,平均每月 20次。此后到 1977年 6 月 30日的八个月中,出访总次数 252次,平均每月 32次。

各类出访活动中,科技教育类考察最显著,副部级以上高层出访最显著。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中,如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社会主义国家中,如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Page 2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一是谷牧出访欧洲五国: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访问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

法国一座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邦德国一家年产 5000万吨煤的煤矿,一线工人只有 900多名,有台用于采煤的轮斗式挖掘机高 70米,日产最高可达 40万吨矿岩量,只有 5 个操作工。法国一座钢铁厂,从采矿到轧钢,年产 350万吨钢,职工只有 7000人(当时武汉钢铁厂年产 230万吨,职工 6.7万人)。——技术先进

Page 2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听说你们资金困难,我们愿意提供支持, 50亿美元怎么样,用不着谈判,现在握握手就算定了!

黑森州副州长表示可提供 200亿美元存入中国银行供使用。 北威州州长在宴会中提出,如我愿接受 50亿美元,可以马

上定下来,接受 200亿美元,宴会后谈判一小时就可定下来。 法国巴黎国民银行在中国代表团回国前,就派人来北京商谈

提供 25亿美元存款的事宜。——资金支持

Page 2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二是邓小平率团出访日本:日产公司、新日铁公司钢铁厂、松下公司电器厂

邓小平说:我们确实是抱着一种请教的态度同你们见面的,……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金。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电子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老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

Page 2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三是邓小平出访新加坡 邓小平说: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第一,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所交的 35%税额归国家所有;第二,劳动收入都归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服务业。这些都是(国家的)收入。——管理方法

Page 3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插曲:王震访问英国。他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 要求访问一位失业工人。中国驻英大使柯华陪同王震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后还有一个约 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Page 3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王震感慨良多。原来想当然地以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队副总理都高。

按照汇率,换算后,清洁工周工资 591元,电梯工周工资 886元。王震周工资不到 100元。

拿两国百姓对比,差距更大。据专家计算, 1978年,英国百姓收入比中国百姓收入高42倍。

Page 3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王震: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位市委书记访问瑞典,回来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是消灭有产者,让大家都变成无产者;人家搞资本主义,是消灭无产者,让大家都变成有产者。”

Page 3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中央工作会议:印发了《香港、新加坡、南韩、台湾的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经济为什么能高速发展?》和《苏联在二十、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四份简报。

在学习简报基础上,与会者进行了讨论,使得改革开放的决策进一步具体化了。

Page 3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闭幕会,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再不实行改革,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定制度。例如,引进技术设备,引进什么项目,从哪里引进,引进到什么地方,什么人参加工作,都要具体定下来。

Page 3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尽管许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 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所有主要条件,在 14世纪的中国都已存在了。

新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 · 诺斯:工业革命前,英国率先建立起了有效的私有财产权制度。

Page 3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作为产权制度中的一环,专利制度的建立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有显著影响。早在工业革命一个多世纪之前的 1624年,英国颁布《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 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部专利法被看作现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

Page 3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 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

1630年,英国最先获得蒸汽机的专利。 1663年,爱德华 ·萨默塞特获得一种蒸汽泵的专利。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1783年,亨利 ·考特发明搅钢法, 1784年登记专利,实现了专业化生产。

1680—1689年,登记 53项发明专利。 1690—1699年,登记 102项发明专利。 1700—1759年,登记 379项发明专利、

Page 3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富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 , 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韦伯说,若无 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Page 3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Page 4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问题根源:我们很多历史教师,毕业以后,工作以来,普遍缺乏史学专业阅读的兴趣,缺乏不断提高史学专业素养的动力,不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导致教学的视野比较狭窄。

Page 4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史学功底扎实、史学视野开阔、史学素养丰厚 实现历史课程三维目标,仅靠新课程强调的各种教育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史学功底、开阔的史学视野、丰厚的史学素养,就会使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空洞化,历史课堂就成为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的不着边际的活动展示。

Page 4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影响京师同文馆招生的制约因素 ( 2003 年高考上海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

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B】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 .顽固势力的反对 C .洋务官员的无能 D .维新人士的抵制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 1862 年, 1867年报考天文算学馆的总共才 98人, 72人参加考试,录取 30名,因生源质量太差,第二年淘汰 20名,最后毕业只有 5人。

Page 4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摘编《齐如山回忆录》:  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向来功课成绩不好。

  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因为他们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很瞧不起了,说这是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甚而至于人家很好的儿媳妇,因她家中弟弟入了同文馆,使夫家一家都瞧不起这个媳妇,而且因此便受了公婆之气。

推荐阅读: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0年版。百度检索:“大清留美幼童记”视频 7 集(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土豆网、腾讯网,可收看)

Page 4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光绪之死之谜 1908年 11月 14日, 38岁的光绪皇帝死于中南海; 15日, 74岁的慈禧在故宫病逝。

起疑: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却在 20个小时内先后去世,这难道是巧合,还是其中另有隐讳?

Page 4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清光绪死因研究报告》:尸检结论——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内。光绪帝摄入的砷化物是剧毒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 201.5毫克。

经科学测算,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因此,研究结论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百度检索:《清光绪死因研究报告》

Page 4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光绪之死,嫌疑人很多:慈禧、奕劻、袁世凯、李莲英等。

究竟是谁,可以讨论。主流观点认为:慈禧。

清朝专制体制非常严密,权力集中,皇权至上,不像汉、唐、宋、明。皇权掌握在慈禧手里,只有她能够命令手下执行这样重大的决定。

Page 4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根据文献材料发现,慈禧多次表示自己不能走在光绪前。

1904年,外务部伍廷芳与日本公使内田康哉谈话。前几年,中国历史学家发现了谈话纪要:内田问伍,如果慈禧先死,光绪怎么办?伍说光绪很可能会死在前面,宫廷里都这样说,希望日本能够救光绪。侍读学士、起居注官恽毓鼎也提出来这个说法,恽毓鼎陪光绪读书,光绪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他都记录下来。他的《崇陵传信录》说,当时有一次慈禧病了,太监们就说,老佛爷您病了,皇帝就高兴。慈禧就说我不能死在他前头。

Page 4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戊戌变法后,慈禧计划除掉光绪。 制造谣言,称光绪病重,招全国名医进京,给光绪看病。上海绅士、商人上书,要求保护皇上。慈禧开始筹备光绪接班人。

外国势力干预,要派医生进宫。慈禧拒绝,不成。法国医生进宫看病,说光绪身体很好,没有病,慈禧对外国产生仇恨,利用义和团打击外国势力,就是一例。

Page 4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旧制度与大革命 第一个悖论,为什么革命会在经济繁荣期发生? 颠覆以往革命观。法国大革命不是爆发于经济危机,恰恰相反,它是出现在经济繁荣之中。

第二个悖论,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王岐山书记为什么推荐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百度检索有关书评信息,作为备课参考。

Page 5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专业发展建议:

关注学科研究前沿 夯实史学专业基础 加强史学专业阅读——————开阔史学研究视野 增加史学成果交流 提升史学专业素养

Page 5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封建社会 一般把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前称为“封建社会”。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封建”与欧洲古代史上的“封建”在内涵上相差太远,但我们在使用“封建”一词时简单地复制了欧洲的概念。

Page 5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中国古代“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土建制。大规模“封建”发生在西周初。周政权安排王族子弟到各地建立武装据点,目标是维护周王室的安全问题。受封的诸侯在各自的封地内具有世代继承的统治权,但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定期朝贡,随同作战,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按照“封建”本义,中国古代史上真正的封建社会,应该是西周到秦统一六国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学术界:秦及秦以后的社会可称之为“专制官僚社会”“官僚社会”“宗法—专制社会”“宗法性官僚君主制”社会、“皇权专制主义”社会等。

Page 5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西欧封建: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每一层上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关系,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封君与封臣之间的血缘作用并不大,国王也不是天下“共主”,国王全部经济来源就是他的个人庄园,西欧俗语:“国王靠自己生活”,说明这个现象。在西欧封建社会,国王也必须保护诸侯,这是国王应尽义务。更重要的是,如果国王侵犯了诸侯权利,诸侯可以反抗,包括使用武力。

Page 5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可见,秦朝以后的社会制度,与西欧的封建制度之间,几乎没有相同之处。

秦始皇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中国的“封建”制在秦朝时就被废除了。虽然此后历代都有“分封”,但是,除了汉初、西晋、明初外,其他时期的“分封”只授予爵位,既不分土地,更不赐民众。

“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物品,为什么贴上同一标签并且装进同一箩筐 ?”

Page 5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大致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但是,不能无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以西欧社会发展的阶段来剪裁中国历史。

马克思也不赞同“社会发展遵循普遍规律”的命题,批评“封建”概念的任意延伸和滥用。

“君主专制”意味着权力的集中与收缩,“封建主义”意味着权力的分散与分割,显然,“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在本义上是不相容的,是矛盾的。在“君主专制”下,是不允许“封建社会”存在的。

Page 5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滥用“封建”一词的现象非常严重。 许多时候,人们把各种落后、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也冠以“封建”字样,例如:封建专制、封建迷信、封建地主、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等。

Page 5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中国,“‘封建’成了骂人的字眼,可是它缺乏明确的意义”。

法国学者谢和奈:“人们如此滥用了‘封建’一词,以至于它失掉了任何意义”。

Page 5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中国古代史上的抑商问题 重农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坚持的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但是,历朝历代对待商业,基本上采取抑制立场,但是,具体到特定朝代、时期,不能简单用抑制一词来表达,还应该更科学、更规范。

Page 5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重农抑商”始于商鞅变法。 抑商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盐铁垄断,政府将所产盐铁卖给商人,再由商人分销各地;第二,严格控制粮食贸易,不准农民擅自出售,更不准商人收购;第三,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的从业人数,并加重其赋税徭役;第四,加重私营工商业的关卡税和营业税;第五,禁止经营旅店餐饮业,使行商难以解决食宿问题。

Page 6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商鞅抑商政策目的,一是防止农民弃农经商,二是迫使私营工商业者弃商务农。也就是说,抑商为了重农,重农为了战争。

商鞅的重农和抑商,都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而是为国家军事目的服务。这种政策势必会将社会经济纳入战争的轨道。随着大规模战争的长期持续,经济成果必将被战争所吞噬,进而导致经济崩溃、政权垮台。秦朝二世而亡与此就有一定关系。

Page 6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许多人以为,此后每个朝代都沿用了这一政策。中国古代的确有许多压制商业的措施,如: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取消商人的政治权利,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在穿衣、建房、乘车等方面对商人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各朝情况不一样,甚至同一朝的不同时期,政策也不完全相同。对于“抑商”的含义要具体分析,不可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

Page 6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抑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私人商业发展,二是保护和发展官营商业。企图通过抑制私人商业的发展,保护和发展官营商业,使得政府和朝廷获取更多的利润。

总的来看,对于私人商业的发展,在政策上基本上也是抑制与有限度支持并存,当然,不排除个别时期对私人商业持打压立场。

Page 6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比如,汉武帝因长期对外作战,为解决财政危机,打起民间商人的算盘:向商人征收财产税,如果商人不如实上报财产数,鼓励他人检举揭发,举报属实,以商人一半财产重奖举报者—“地毯式搜刮”。另一方面,汉武帝还实行盐铁官营(从汉高祖时起,民间是可以经营盐铁生意的),从中获取丰厚赋税和利润。汉武帝的这一政策为后世所沿用。

Page 6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唐宋商业繁荣,商业发展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高峰,这反映出,唐宋与西汉对待私人商业的态度是不同的。

唐初,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虽然有束缚商业的一面,但也便利了市场管理。唐朝中后期,长安城商业活动逐渐冲破了坊市制,经营时间延伸到了夜晚,经营场所延伸到了“坊”里。显然,这些现象说明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的开放度与支持度在不断增强。

Page 6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宋朝,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多次下诏,减免商人杂税。政府不但不歧视商人,还尽量保护商人利益,有时还允许商人做官,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不利于商业进一步发展的坊市制度被完全取消,城内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时间和地点,交易场所大大增加。

Page 6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宋代商业繁荣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成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如: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苏杭为中心的东南市场、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蜀市场、以陕西为主的西北市场等。另外,宋朝时政府还发行了纸币。这说明,当时宋朝并未实行严格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商业政策可以说是在强化管理基础上对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支持与开放。

Page 6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总的来看,重视农业发展,扶持官办商业,抑制民间商业发展,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对待农业和商业的一个基本立场。我们也要看到,对民间商业发展的抑制基本上是在减弱,这从商业不断发展的态势上可以看出。

Page 6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中国古代史上的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什么要合在一起? 专制主义意味着独裁和排斥监督,整个官僚机器全面隶属和臣服于最高执政者。不利于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家强盛,导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改朝换代的循环之中,不能走向近代化。

中央集权在防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兴建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明君执政的情况下,中央集权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

Page 6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故事一:有一天,秦始皇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始皇帝大怒: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Page 7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故事二: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在消灭吕后集团、拥立汉文帝中立下功劳。汉文帝登基后,立即削夺周勃兵权,贬斥出京,以“谋反罪”为名,将他关进监狱。周勃贿赂汉文帝舅舅,向太后求情。太后训斥汉文帝说,当初周勃怀揣玉玺,手握重兵,那时不反,立你当了皇帝,现在屈居一个小县,手无一兵一卒,反而要造反吗?汉文帝自知理亏,不得不释放周勃。

Page 7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故事三:周亚夫为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但因兵权在握而遭皇帝猜忌,后来朝廷给他定了“谋反罪”。因为周亚夫购买的一些陪葬品是兵器,朝廷说他要在死后反于地下!结果周亚夫在狱中绝食而死。

古代治世、盛世,只是相对而言。

Page 7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故事四:朱元璋夸宋濂:“跟随朕 19年,不曾说过一句假话,议论别人一句短长,十几年如一日,何止是君子,简直可以说是圣贤了!”但朱元璋仍派特务监视他。有一天,宋濂同家人饮酒,朱元璋派特务暗中打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天是否喝酒了,座上客人是谁,吃了什么菜。宋濂如实作答。朱元璋笑着说,答的都对,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Page 7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故事五:清朝大兴文字狱,强化君主专制,乾隆帝时就出现了 130多起。江苏东台举人徐述夔去世后,其子为纪念亡父而刊印《一柱楼诗集》。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被乾隆理解成“有兴明灭清之意”。

乾隆帝:徐述夔丧心病狂,罪大恶极,虽然人已死去,仍下令开棺戮尸,枭首示众。两个孙子虽然自首,仍以收藏逆诗罪处斩。徐家惨遭灭门不说,当地其他徐姓族人也被抄家,有些徐姓人逼迫隐姓改名,把自己的祖宗牌位藏在马桶里以躲追究。

Page 7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中国古代一些时期,专制主义受到极大削弱。

故事一:崇祯皇帝写信给大金吾,要求连夜杀掉两个监察御史。大金吾上奏说:言官有罪,应公布罪状,依法惩处;半夜写条子,要我杀人,我是不敢执行的。

Page 7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故事二:李沆与宋真宗 宋真宗起,相权得到强化,皇权受到种种限制。那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水旱灾情情况报告真宗,以使真宗了解民间疾苦,巧妙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企图,实际上限制了皇权。

Page 7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认清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区别,就不会在批判专制主义的弊端时,连同中央集权的合理性也一起否定。

应区分开学习,不能笼统地不加区分地进行评价。

Page 7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迁都洛阳,实现了政治中心南移,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影响,为推行汉化政策扫除障碍。

汉化政策重点:全面学习和采纳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彻底改变鲜卑族原有风俗习惯。具体措施有:

一、易服装。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与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服。

二、说汉语。以汉语为官方语言,并规定,朝廷上如使用鲜卑语,免除官职。

Page 7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三、改汉姓。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鲜卑族姓氏与汉族完全相同。

四、定族等。在改汉姓基础上,孝文帝参照汉族门阀士族制度,确定鲜卑族门第高低,据此选拔人才,任用官吏。

五、通婚姻。孝文帝大力倡导鲜卑人与汉人互通婚姻,带头示范。

六、改籍贯。规定凡迁到洛阳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葬在平城,其后代籍贯从此改为洛阳。

Page 7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孝文帝改革实质是通过“全盘汉化”来消除鲜卑拓跋氏的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更为严重的是,孝文帝全盘照搬了南朝地区已趋于没落的门阀士族制度,学习了汉文化中的糟粕,这种“消极的汉化”使得鲜卑族拓跋贵族迅速腐化堕落,严重影响了北魏统治者锐气与活力。

孝文帝“全盘汉化”改革,对于中国历史进程而言,有其历史意义,但对于北魏王朝、鲜卑拓跋的前途命运而言,则存在着严重缺陷。

Page 8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孝文帝改革动机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孝文帝的改革思维与主要措施陷入致命误区,一切唯“汉”是尊、唯“汉”是从,一厢情愿地“全盘汉化”,全盘融入汉族文化之中,为北魏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这也说明,任何改革,都必须立足于自身主体性,不能割裂传统与历史,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土壤,其他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观念文明再优秀再美好,也无法直接移植、生搬硬套。

Page 8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对于改革,实事求是地看待其局限性。 商鞅变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滥用严酷刑罚、君民关系对立、贬低儒家学说

Page 8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英法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英军火烧圆明园,没有法军。 英国人火烧的绝不仅仅是圆明园,还包括:畅春园、圆明园

、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郭廷以在《中国近代史纲》中写道:“(一八六○年)九月十四日,载垣、穆荫与巴夏礼、威妥玛在通州商定,候额尔金到后,即将在天津所议的善后专约画押,然后带兵千人,进京换约。咸丰以英人必欲以兵要盟,至为痛愤,命将巴夏礼扣留。……额尔金以被俘的三十九人中死了二十人,下令焚烧圆明园,作为对清朝皇帝的直接惩罚。”

放弃简单的谴责式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反省精神。

Page 8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领事裁判权 2009年高考上海卷第 37题: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清国人断案,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

——摘自《 1906年的上海: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Page 8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来看待中西两种司法体系冲突,从而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历史、分析历史,而不是简单地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来谴责西方列强的侵略。

Page 8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安德鲁感慨:“不管你是律师或是对法律一窍不通的外行,恐怕都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有权判处嫌犯有期徒刑甚至死刑。当你环绕地球半圈到达上海,就可以亲眼目睹这个奇怪的现象。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比如:

( 1 )出庭者没有座位。前不久还依照旧的习俗,要求出庭人一律下跪,直到最近这一要求才被废止,因为它不符合西方社会的司法习惯;

( 2 )处罚相当重。一名抢劫犯被裁决“站笼处死”,即把他关进站笼中,头伸出笼外,卡在一个洞中,不能动弹。然后,每天从其站立的石头堆中取走一枚石子,直到其颈项被笼口勒紧,窒息而死;

( 3 )刑罚非常残酷。有一种死刑叫“凌迟”,就是将犯人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令他痛不欲生。处决强盗的方法一般都是斩首;

( 4 )判案非常随意。那名抢劫犯被裁决“站笼处死”,而拐卖幼童的四名妇女仅仅被判了一个月; ( 5 )审判非常快。半天旁听了六个案件,一个拐卖幼童案仅用 3 分钟就给被告定了罪。通常还未等翻译把案情译完,已经定罪了;

( 6 )罪名非常怪。有叛逆罪、卖妻为奴罪、私通会党罪,甚至还有“持照人力车晚九时在芝罘路揽客”等稀奇古怪的罪名;

( 7 )没有陪审团,法官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有权判处嫌犯有期徒刑甚至死刑。 美国律师安德鲁认为,正因为中国司法制度存在如此多的弊端,所以西方向中国提出了领事裁判权。尽管这种说法有为列强辩护成分,但是当时中国司法制度的确存在着许多野蛮的东西。

——郑曦原:《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854—1911》,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年版。

Page 8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不抵抗主义 旧说: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导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 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说:“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

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而蒋介石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这些电文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蒋介石是无法抵赖的。” 《东北日报》 1946年 8 月 24日。上引蒋电可证,郭说不确。郭维城1934年担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他的说法应出于猜想和传闻。

走进历史真相: 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令报告)。当经奉示……,令不抵抗,……又接报告,知工业区迫击炮厂、火药厂均被日军袭击。……又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抗。

9 月 19日下午 2 时半,张学良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昨夜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北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已经由沈,严饬其绝对不抵抗,尽任日军所为。

9 月 22日,张学良得日军有向哈尔滨推进之势,致电东省特区长官公署:顷闻日军有向哈埠推进之讯,如果属实,仰相机应付。维彼不向我军压迫,我应力持镇定;万一有向我军施行压迫之动作,该部应即避免冲突,暂向安全地带退避,以保安全。

Page 8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1946年 1 月,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九一八的事变,判断的错误,应付的错误,致成“不抵抗”。

1990年,张学良接受唐德刚访谈时“郑重声明”,“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1991年 5 月 28日,张学良在纽约接受东北同乡会访谈时说:“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不抵抗命令”出于张学良,但并不能减轻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责任。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之所以默认并实行“不抵抗主义”。原因有二:一是,和张学良一样,也在于“恐日”,过高估计日本军事实力。二是在于“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

Page 8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淮海战役胜利原因之见解 陈毅: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粟裕: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

东北解放区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军事工业体系,共产党军队拥有强大炮兵、具备大规模野战和攻坚能力。第一个大型军工企业:建新公司。

为辽沈战役提供百余吨炸药外,绝大部分越过国民党军队封锁,送到山东半岛,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运往华东前线。

Page 8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1948年 3 月,徐向前指挥华北兵团攻打临汾,没有重炮,只好采用挖地道炸城墙,整整费时 72天,拿下临汾。 1948年 9 月,济南战役,济南城仅仅三天就被攻克。 10月,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集中500多门重炮猛轰国民党军事重镇锦州,仅用了 30个小时便攻克。国民党军官范汉杰对林彪说:贵军炮火猛烈,出乎意料。我们的炮火全被压制住了。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将黄维兵团包围。黄维凭借众多的美式火炮,用密集火力让解放军无法接近。华东野战军调集了重炮猛轰,进行“对攻”。

Page 9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五四运动与电报通讯技术 ( 2011· 新课标全国卷)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

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不容忽视。甲午战争时期,当时虽已使用电报,但多半属官方使用。由于电报技术不普及,自然制约消息传播。五四运动时期,电报技术已流行,报纸杂志铺天盖地,巴黎和会外交国耻消息转瞬间即传遍全国各大中城市,助推了运动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反对签约的强大阻力。

Page 9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史学建议:开发利用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学资源 希腊史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文学比史学更真实。

文学作品也具有显著史料价值。翦伯赞:史部以外的群书,则并非有意为了保存某种史料而写的,而是无意中保留了或反映出若干的史料,这样无意中保留着或反映出的史实,当然要比较真切。

Page 9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卖炭翁》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Page 9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揭露清腐朽丑陋官场。多写实有人物,改易姓名。胡适说:我们不能

不承认《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材料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华中堂之为荣禄,黑大叔之为李莲英,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不用说了。那无数无名的小官,……也都不能说是完全虚构的人物。”慈禧获悉。“按名调查,官吏有因以获咎者”。她还把《官场现形记》当成了惩办官员的黑名单,按图索骥,抓人办人。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 鹗,《老残游记》 曾 朴,《孽海花》

Page 9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鲁迅,《阿 Q 正传》 以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为背景,通过虚构阿 Q 的故事情节,深刻揭示了

当时普通民众对社会变革的消极适应性,以及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局限性。 阿 Q 刚刚受了王胡的一顿打,正无所适从地站着,远远的又来了一个他

的对头,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 Q 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阿 Q 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周作人就曾说过,男人的辫子在那时候只有政治的意义。

百度检索:《风波》、《头发的故事》。

Page 9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如何提高史学专业素养? ( 1 )阅读历史教科书中的原始文献; ( 2 )养成阅读史学论著的习惯; ( 3 )养成经常性浏览史学网站的习惯; ( 4 )运用 baidu、 google等检索权威、科学的史学资源。

Page 9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太原起兵反隋、玄武门之变 太原起兵反隋:李渊、李世民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李世民、李渊

玄武门之变:逆法统与伦理、流血政变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 “安社稷,利万民”的大义行为

Page 9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例如:《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条约并没有“协定关税”内容、条约默许了鸦片贸易的合法性 英国取得了在华驻兵权、条约宣布取消闭关政策、 条约认定战争责任在中国 《辛丑条约 》 中国政府须向德、日两国谢罪 反抗外来侵略的地区,停止科举考试五年

例如:《共产党宣言 》

Page 9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光明网历史频道 腾讯网历史频道凤凰网历史频道 网易公开课历史频道搜狐网读书频道(人文社科栏目)新浪网读书频道(人文社科栏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国史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Page 9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超星学术视频历史频道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历史频道(爱课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影视频道(电视文献片、共和国图像日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资料频道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网中华文史网(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唐史网、象牙塔

Page 10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历史频道(爱课程),教育部主办 已发布 30多门专题课程,还在持续更新。 政治史 纵谈中国古代前期史,南开大学,孙立群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北京大学,邓小南、阎步克 《贞观政要》与传统王道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 西方历史的源头,武汉大学,潘迎春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华东师范大学,郑寅达 古希腊文明的兴衰,武汉大学,赵林 20世纪国际关系的历史,首都师大,徐蓝

Page 10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经济、社会史 隋唐人的日常生活——由小见大的历史,陕西师大,于赓哲 中华水文化,河海大学,尉天骄 历史与环保,北京师大,梅雪芹

思想文化史 中国传统文化,西北大学,张岂之、方光华、谢阳举、张茂泽 老子的人生智慧,东北大学,张雷 中华文化 20讲,中央民族大学,赵士林 中国古代思想智慧 ,武汉大学,郭齐勇 徽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安徽大学,卞利 文化兴国:欧洲由衰及兴的转折点 ,北京大学,朱孝远

Page 10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教育史 德国大学现代化,武汉大学,李工真科学史 科学简史·科学革命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石云里

Page 10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四卷本 128元

金冲及 著搜狐读书频道,免费阅读

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

主编《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等。

Page 10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0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全书四卷, 100多万字。从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政治风波(大跃进、反右、文革、八九等等),一直写到 2000年。

全书立论宏富、资料详实,详略有致,文字洗练。本书最大看点是作者参阅了大量他人无缘与面的内部资料:比如毛周等领导人的会谈记录、一些当事人的未刊日记或口述记录。在许多重大事件、人物评价上,都有新的突破。

总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 20世纪中国历史的鸿篇巨著。它是中国近代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备课学术资源。

Page 10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建设优质史学资源库 在提高史学专业水准的基础上,善于积累重要的史学

资源,建设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优质史学资源库(学术论文、史学资源)。其意义在于:

提升史学素养、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参考、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支持、为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素材。

没有优质的史学资源,教学思路就难以打开,教学视野就受到局限,教学目标实现就难落实。

发挥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共建共享史学资源库。

Page 10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0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关于五口通商、治外法权,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指出:时人反对割地,但不反对割香港,因为香港毫无商业或国防地位。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

关于鸦片战争后同美法签约一事,蒋廷黻指出,清廷不愿意与美法又打仗,所以自始就决定给美法平等待遇。倘若中国不给,美法既靠英国人,势必与英国人一致对付我们。假使中国给美法通商权利,那美法必将感激中国。我们或者还可联络美法来对付英国。并且以为中国的贸易是有限的,让美法分去一部分,与中国并无妨碍。所以美法竟能和平与中国订约。

蒋廷黻: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

Page 10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10: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11: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12: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13: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14: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15: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经典影像背后的晚清社会》杨红林 中国青年出版社

Page 116: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三元里抗英:零星的群体性抵抗事件,在当时,更多的中国民众则选择看热闹,或者与英国人做买卖,或者充当向导。

据记载,当英军刚刚登陆后,就有许多当地民众闻风而来,向洋人兜售蔬菜、牲畜和粮食。而当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居然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兴高采烈地站在远处观战,就好像过端午节看龙舟比赛一样!

当英军发布广告以每份情报二十银元的价格悬赏时,浙江沿海的一些百姓居然每天能给洋老板提供数十条情报。

Page 117: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朝廷、政府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朝廷、政府。人民没有国家概念

Page 118: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Page 119: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 基于 24 个史学案例的分析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