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16
堂區通訊 聖瑪加利大堂 神師勉語 第 546 期 2016 年 7 月 (非賣品) 記得第一次吃魚柳包,是讀小學一年班的事。那 時家住大角咀。一天晚上,媽媽提議去旺角接爸爸下 班。 和爸爸匯合,一家四口徒步回家。路過山東街的 漢堡包餐廳,爸爸提議買個漢堡包給我們吃。 當時的餐廳,地庫牆上有幅大壁畫,主角當然 是那個大紅嘴巴,身穿黃衣的叔叔。壁畫前有幾張餐 桌,圓形的,圍著的幾張小鐵櫈,漢堡包形狀,有眼 耳口鼻,十分可愛。 我和弟弟繞著桌子團團轉,玩了一會,爸媽就說 要離去。準備買外賣,原本打算買漢堡包的,但魚柳 包是新產品,「總要讓孩子試試吧」,這是爸爸的心 意。不過一個魚柳包差不多是兩個漢堡包的價錢,於 是爸媽就只買了一個讓我和弟弟分享。 「和弟弟一人一半」,媽媽一邊說,一邊很細心 把包子分好,而我和弟弟則乖乖的等著。取了包子, 我要媽媽試一口,她笑了笑,沒有吃;要爸爸咬一口, 他也沒有。那一夜,一手拖著爸媽,邊吃邊漫步回家。 人生第一次吃魚柳包,很滋味。 斗轉星移,吃半邊包子的日 子遠去了。今天我肚子餓,可以買 兩個魚柳包充饑解困,便宜又方便; 好友聚會,我們可以在店子內邊吃邊 談,天花亂墜,不亦樂乎;別人有困惑, 可以促膝一聚,喝一口咖啡奶茶,將心事互送。 前陣子,網上廣傳一個找到女朋友願意和你吃漢 堡包的幸福故事。的確,不管吃甚麼口味的包子,有 人願意和你一起去分享,是最美滿的事。而童年那份 滋味,教曉我珍惜、分享和去愛。 今天,當我們咬一口魚柳包時,要感恩。因為在 我們的生命裡,天主一定讓我們遇上,願意與我們一 起分享的人。 君右修士 憶兒時 1 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Upload: veronuu

Post on 05-Aug-2016

28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堂區通訊聖 瑪 加 利 大 堂

神師勉語

第 546 期2016 年 7 月 (非賣品)

記得第一次吃魚柳包,是讀小學一年班的事。那

時家住大角咀。一天晚上,媽媽提議去旺角接爸爸下

班。

和爸爸匯合,一家四口徒步回家。路過山東街的

漢堡包餐廳,爸爸提議買個漢堡包給我們吃。

當時的餐廳,地庫牆上有幅大壁畫,主角當然

是那個大紅嘴巴,身穿黃衣的叔叔。壁畫前有幾張餐

桌,圓形的,圍著的幾張小鐵櫈,漢堡包形狀,有眼

耳口鼻,十分可愛。

我和弟弟繞著桌子團團轉,玩了一會,爸媽就說

要離去。準備買外賣,原本打算買漢堡包的,但魚柳

包是新產品,「總要讓孩子試試吧」,這是爸爸的心

意。不過一個魚柳包差不多是兩個漢堡包的價錢,於

是爸媽就只買了一個讓我和弟弟分享。

「和弟弟一人一半」,媽媽一邊說,一邊很細心

把包子分好,而我和弟弟則乖乖的等著。取了包子,

我要媽媽試一口,她笑了笑,沒有吃;要爸爸咬一口,

他也沒有。那一夜,一手拖著爸媽,邊吃邊漫步回家。

人生第一次吃魚柳包,很滋味。

斗轉星移,吃半邊包子的日

子遠去了。今天我肚子餓,可以買

兩個魚柳包充饑解困,便宜又方便;

好友聚會,我們可以在店子內邊吃邊

談,天花亂墜,不亦樂乎;別人有困惑,

可以促膝一聚,喝一口咖啡奶茶,將心事互送。

前陣子,網上廣傳一個找到女朋友願意和你吃漢

堡包的幸福故事。的確,不管吃甚麼口味的包子,有

人願意和你一起去分享,是最美滿的事。而童年那份

滋味,教曉我珍惜、分享和去愛。

今天,當我們咬一口魚柳包時,要感恩。因為在

我們的生命裡,天主一定讓我們遇上,願意與我們一

起分享的人。

君右修士

憶兒時

1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Page 2: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Break˙Through ──如何把照顧者從深谷帶回幽幽的草原

堂區動態

長年累月照顧家中老幼令不少人心力交瘁,尤其

在照顧長期病患或性格偏執的家人時所承受的壓力實

在非外人所能理解,其影響更往往在家人離開後仍然

延續下去。「弱、病、老、死」是否破壞關係的罪魁

禍首?被照顧的又有什麼感受?

2016 年 5 月 15 日下午,婚姻與家庭牧民組、

天年一族和聖若望廿三世善會在堂區中心禮堂合辦了

一場名為「Break•Through ──如何把照顧者從深

谷帶回幽幽的草原」的講座,目標是探討照顧者所面

對的困境,以及向三位嘉賓學習何謂了解、體諒、關

懷、寬恕和放下,憑藉基督的愛協助自己和摯愛共同

面對重重挑戰。三位嘉賓分別是香港聖公會護養院服

務總監何嬋妃女士、精神科醫生許龍杰先生及周景勳

神父,主持人是教育工作者黃敏賢(Irene)。此外,

我們十分感謝關傑棠神父在百忙中親臨為我們致開幕

辭和致送紀念品予各嘉賓。

「……有一對姊妹早年離鄉別井往海外謀生,直

至五、六十歲才回流香港,赫然發現九十多歲的父親

已衰老很多,她們便每天到院舍訓練老父,希望他能

「康復」過來。奈何大自然的定律並沒有隨個人的主

觀意願與付出而逆轉,雙方的努力只帶來身心俱疲、

失望、怨懟……」

在面對需要長期照顧的家人時,我們最常遇到的

困惑是什麼?其實,不少人接受不了從小照顧自己的

父母漸漸老邁的事實,因而希望藉著加倍的努力去訓

練他們,但往往事與願違。報答、補償、一廂情願的

付出,只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令照顧者在面對老病

的家人時出現恐懼、無助、自責與憤怒等情緒。另一

邊廂,被照顧者雖然很努力的去配合,希望不會令家

人失望和操勞,奈何力不從心,他們並會因自己不斷

為家人帶來麻煩而產生很大的壓力……愛,最終變成

恨,彼此為難。

「……一位長子在年幼時因患上腦膜炎而變成殘

廢,但他的父母仍然悉心照顧他。在家中,父親鼓勵

其他子女接納這位兄長,並一起照顧他的起居飲食。

在公眾地方,每當路人對他指手畫腳、竊竊私語時,

父親便會以平常心主動向他們說:『你們不用大驚小

怪,他就是我的兒子,他因患上腦膜炎而變成這樣,

但他仍然是我疼愛的兒子。』……」

這是周神父兄長的故事。嘉賓們不約而同地指

出,在面對需要長期照顧的家人時,我們要好好學習

用愛心去接納家人的轉變和問題,學習放下執著、明

2

堂區通訊聖瑪加利大堂

Page 3: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辨「希望」與「妄想」,學習體諒對方已經很努力的

作出配合和明白他們的種種限制,學習靈修,把一切

交給天主,天主自然會與我們分擔痛苦,令我們身心

放鬆,復活過來。

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只要把生活習慣和期望

調整一下,便可以在種種局限中找到空間。家人之間

很多時都是盡在不言中,而照顧者需要的是我們的接

納、關懷、默然同行和簡單的身體接觸。其實他們也

在盡力照顧健壯的家人,滿足他們的期望。唯有接納

面前的一切,我們才可寬恕自己和對方,重新以愛心

去誠意溝通,把握餘下的日子同行互勉。

「……有一個凌晨,老人院的員工十分緊張,因

為一位患有腦退化症的女院友失蹤了。她當晚原來在

如廁後迷了路,誤走到隔壁的房間與另一位女院友同

眠。後來員工問被佔了半張床的院友為何當晚不馬上

向員工求助,她回答道:『我不介意與她分享一張床,

因為與她同眠時我感覺溫暖多了。將來有一天如果我

也因為相同原因誤走到另一個院友的床前,我也希望

她會讓半張床給我。』……」

他朝君體也相同。愛、放下、接納、寬恕,讓我

們無悔、無疚地去面對生命的種種挑戰與無常。我們

願意接受嗎?

以上只是兩個多小時講座內容的節錄,當然不

能把嘉賓和主持人的精彩交流完全展現出來。各位

如有興趣重溫整個講座,歡迎從堂區網頁下載完整

的紀錄。

最後,我們謹向各位嘉賓、眾參與者、堂區牧民

議會及一眾義工致謝。沒有各位的支持與鼓勵,是次

講座是不能順利進行的。在本年第四季我們將會舉行

另一場講座,題目是「如何一起面對人生不同階段所

遇到的錯誤與失敗」。我們希望再次嘗試從慈悲和信

仰的角度,發掘處理生活問題的新角度和態度,發揚

互相交流、互相支援的力量。有關詳情容後公佈,誠

邀各位教友踴躍參與和分享。

聖若望廿三世善會

3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7 月 10 日 七位聖昆仲 The Seven Brothers, Martyrs and St. Felicitas聖婦斐理西達和她七個兒子,捨身殉道。七位昆仲意志堅定,寧死決不背教,最後有被皮鞭、亂棒活活打死;有被推入河中淹死;有被斬首致命,滿門忠烈。

Page 4: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聯校初領聖體感恩祭小羊牧場

5 月 28 日是聖瑪加利大堂區

舉行聯校初領聖體聖事的大日子,當天

共有 180 名小學生領受從天降下的食糧,而當

中有 30 位是主日學的學生。

當天,主日學的導師們一早來到基督君王小堂,

為女同學們戴上清麗脫俗的頭紗,為男同學們披上潔

白的披肩。同學們都特別興奮,熱切期待主耶穌親自

來到他們的心中。

關神父問同學們:「你們都原諒了那些你們不喜

歡的人吧?」

出乎意料地,孩子們回答説:「還沒有呢!」

關神父溫和地鼓勵同學們必須打從心底裡原諒那

些激怒了或傷害了他們的同學、老師及家人,並且接

納他們不喜歡的人。當他們盡力而

為後,便學習把做不到的交託給主。

關神父又語重深長地提醒家長們不要讓孩子在冷

淡的宗教氛圍中成長,他們必須帶孩子每星期參與主

日彌撒、領受聖體,並以身作則地寬恕身邊的人。否

則,當天的初領聖體只會成為流於表面的過程,過後

大家依然故我。

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熱愛聖體中的主耶穌吧。

4

堂區通訊聖瑪加利大堂

Page 5: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別矣聘慈幹事札記

執筆時剛傳來堂區前輩黎聘慈姊妹回歸主懷的消

息。聘慈一生與耶穌聖心結緣,天主在聖心節當天接

引她到台前,一定有祂的計劃。

聘慈是我的前輩,她看着我在堂區長大。她常

說我和弟弟一個默不出聲,一個通聖堂走,不知情的

一定猜不到我們是兩兄弟。有時聘慈想説大家講解些

甚麼,便總會故作神秘地問:「你哋知唔知點解……

吖?」當我們還在搔着頭皮或嘗試胡亂作答時,她便

會笑着娓娓道來。這情景我很是懷念。的確,聘慈這

個大姐姐對小朋友是很照顧的。

聘慈也是牧民工作方面的前輩。梵二後教會鼓勵

平信徒積極參與,聘慈那一代是最早投身服務堂區的

年青人。我還記得那年代的青年會和聖母孝女會各領

風騷,那些哥哥姐姐更是我們小朋友兒時的「偶像」

呢!在議會服務上,聘慈曾笑說她曾擔任大部份幹事

職位,而她的秘訣是「一家人,識執生」,可說是道

出牧民這個似易實難課題的精粹。

聘慈不止是堂區牧民中的前輩,也是一名資深傳

道員。在我和聘慈短短的合作期間,她也同時是一名

全職傳道員,直至她因病請辭為止。她一開始便拉了

我們數位幹事去當陪談員。到上課那天才知道加入的

慕道班是合班,導師除聘慈外,還有時任主任司鐸閻

德龍神父,而開班時由於人數眾多,所以是在堂區中

心禮堂授課的呢!在這班同學們和其他陪談員中後來

也出了數位幹事,不過這已是後話。也是那時開始,

堂區開始重視陪談員,而且閻神父和聘慈更親自組織

和指導大家,我當時雖並無成為導師之意,但依然獲

益良多。

聘慈以堂區為她另一個家,又對牧民和福傳貢獻

良多,她的故事多不勝數;如今告別前輩,大家對她

懷念之情也一樣抒之不盡。作為後輩,我相信如能繼

承聘慈的嘉言善行,並將之發揚光大,則生者受惠,

去者告慰。

聘慈,安躺在天主懷中的你,請繼續為我們祈

禱!

Deepblue

5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7 月 17 日 聖女瑪珊利納 ( 童貞 ) St.Marcellina聖女瑪珊利納幼年隨父母到羅馬,以善表薰陶胞弟修務聖德。她每日守大齋,到了晚上,方才進食。白天或夜間大部分時間,她都在祈禱或閱讀聖書。

Page 6: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慕道心聲

「主,對不起!」

從前,我的信仰中,自己能百份百確信的,只有

信經裏的第一段:「全能的聖父創造天地萬物」。年

少時,我認為「凡事感恩、信在心裏」便可。我甚至

不太確定耶穌這位以色列人物,舊約、新約這些只由

一個民族寫成的書,就會成為我人生信仰的依歸嗎?

中間有二十年,我完全離開了教會,只在有重大的難

關上向天主祈求;有時也會在夢裏見到自己也參與了

教會的生活。祂一直有在喚我回去,用了不同的方式,

也不果。

「我愛你!」

後來為了最在乎的兒女,真的有思考「五分」的

問題。看著他們的天真,也想想世界的複雜,我怕他

們對生命迷失方向,我希望他們心裏有信、望、愛,

有天主。正值慕道班招生時間,便即時報名試試。第

一堂,寫下了自己一直未能完全相信或想通的問題,

希望在領洗之前,評估自己的信心水平如何。慕道初

期,已經有三個驚訝:(1)懶惰和欠缺恆心的我,

竟然每個星期都很期待上課的時間;(2)摸著聖經

的又滑又薄的紙張,有種久違了的、很寶貴的感覺;

而最重要的(3)就像當時法利塞人驚訝耶穌說話,

好像有權威的人一樣,而且祂所說所做的一切,是那

麼完美無瑕,我就像重新才認識祂一樣!祂也俯允了

我的禱告:「這次回來,我對主的愛,不要一剎那的

感動和激情,而要細水長流的愛!」

幾句要對天主說的話

「你好勁呀!」

另外,我的丈夫是位既不抗拒也不盡信主的人,

他一直很有自己的觀點。我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

一直驅使我去理考和釐清很多「為什麼」的問題。就

這樣,他的另類鞭策使我紮根更穩。更有趣的是:當

我告知我奶奶快要領洗時,她也告訴我一個四十年的

「秘密」──原來我丈夫是嬰兒時已領洗了。因著自

己的「身份」,他現在對基督宗教的電影、紀錄片充

滿了好奇和興趣呢;我想這也是他在信仰上踏出的一

大步。看著他,我禁不住再次高呼:上主的作為,真

是神妙莫測!就這樣,我的家「一下子」便成為了公

教家庭!

「知道了,我會努力!」

“Come, and Go!”是耶穌對我們的邀請:「來,

跟從我;去,把福音傳到普天下去!」我們就像是天

主葡萄園的工人。梵二強調平信徒在當今教會和世界

中,有著重要的聖召和使命。我一直戰戰兢兢,大家

也努力共勉!Esther

6

堂區通訊聖瑪加利大堂

Page 7: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慕道心聲

愛近人如你自己

一年零九個月的慕道班及釋奧期轉眼就結束。

由慕道到領洗,帶著基督徒的身份活出一個全新的自

己。

在課堂中老師悉心的講解,透過閱讀聖經、小組

討論、自我反思,領會當中的道理。有時會覺得聖經

所載的很不可思議。

天主的旨意、祂所行的奧跡、天地萬物、大自然

的美,種種事和物都很難用科學角度去解釋,真的很

感謝造物主的大能。

看著自己所擁有的,如果不是天主的德能看顧著

我,實在不能單憑個人的力量可做到。

在聖經中,讓我有所感受的一句說話:「愛近人

如你自己。」(路 10:27)用憐憫的心去察覺別人的

需要而付諸實行,使自己成為別人的天使。每天做一

些微不足道的善行,讓別人感受到溫暖。

我現在就好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孩,在信仰生活中

剛剛起步,有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習甚至終生學習。讓

我靠著主的力量面對無常,在主的引領及陪伴下愈趨

成熟並持續成長。

此外,很感謝導師 Walter、Tammy 及 Katie 的

教導和照顧。

Mandy Wong

7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7 月 19 日 聖女儒斯大,聖女盧菲娜 / 聖亞賽熱聖女儒斯大和聖女盧菲娜是西班牙人,以售賣陶器為業。異教徒向她們購買陶器,供祭祀邪神之用,她們不肯,被送官府,寧死不屈。

Page 8: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依納爵靈修(第一講)信仰園地

很快便來到靈修系列的最後一個題目──依納

爵靈修。因為依納爵靈修內容豐富,故此堂區安排

了兩個晚上的活動,讓有興趣的弟兄姊妹對此靈修

方式有初步的了解。相信為講者李子林弟兄也算是

一個挑戰,皆因要深入體驗依納爵靈修不能一蹴而

就。

意識省察

聚會首先讓參與者放鬆自己,在安靜的環境中

以「意識省察」 (exam of consciousness) ──

耶穌會會祖依納爵極其重視的祈禱方式來揭開序

幕。「意識省察」是依納爵神操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的一種應用方式,其內容及進行方式大

致包括下面四個步驟:

1) 感恩──回想一天的生活,天主通傳給我的

一切恩典,例如衪今天給了我生命,或我得嚐一頓

豐富的晚餐,然後全心感謝衪。

2) 回顧──仔細地意識我在一天內的情感起

伏,分別尋找出最值得感恩和最不感恩的片

段,並為當刻的情緒加以命名,如:

喜悅、暢快、平安、沮喪、憤怒或

悲傷等。然後和主分享我的感受,

不論是感恩的還是不感恩的,並

留意主對我的回應,祂是如何

肯定或接納我的感受。

3) 求恩──讓自己的心

開放,在不感恩的事上求主

治癒。

4) 展望──訴說

我對明天的渴望,並求

主滿全我的渴望。

整個「意識省察」

歷時約十至十五分鐘,

當我能持久地每天進行

一次「意識省察」,我會慢慢知道自己所屬的某些

情感,為主是報以欣賞和肯定的,同時亦會發現有

某些感受不是引領我到天主前,卻令我離祂更遠。

這一點就是依納爵靈修的特點:教我們如何分辨和

作決定。

當然每人在「意識省察」上的進度各異,未必

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得心應手,過程中可能對掌握

自己的感受有點模糊,不夠敏銳;或是在經驗天主

對我的情感作回應時有所困難,這些都實屬正常。

就如結交一位新朋友一樣,唯一能加深彼此認識的

方法就是多溝通。我和主的交往同樣要通過多祈禱,

從而加深我和主的關係。假以時日,我將更容易地

體驗到主的臨在。

何謂靈修

靈修是和生命有關的。生命中出現了一些狀況,

而我們相信中間有靈 (spirit) 的存在,靈介入人生命

中,在其中輕風作浪,有所動態 (movement),引發

人生命的種種變化。無論是那一種靈修方式,如:

打坐、誦經、避靜等,它到最終必是導向一些實質

(concrete) 的東西,例如:化解仇恨、減輕生活的枷

鎖等。至於依納爵靈修,就是富有依納爵個人特色

的靈修,這就要由他的故事說起。

依納爵的故事

依納爵是出生於西班牙的羅耀拉人 (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 依納爵有兩本著作,分別是

廣為人知的《神操》和《耶穌會會憲》。其中《神操》

一書是依納爵經歷生命的蛻變後所寫下的,他藉著

這本書分享了自己深刻的靈性皈依旅程,也指引人

踏上同樣的旅程。整個神操旅程一般歷時四個星期。

主要是透過避靜幫助人作一些重大的決定,認識天

主對我的旨意及我怎樣回應天主對我的召叫。這也

是教會寄予在靈修上的重要抱負。

依納爵在家中排行十三。因為是家中幼子,被

年邁父親一早安排送到聖堂當輔祭,受教會保護。

8

堂區通訊聖瑪加利大堂

Page 9: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及後又被送到一位財相家作侍從,對宮廷生活甚為

熟悉。不久該財相失勢,他又轉投靠另一個地方的

總督。由此時起,他就立志當軍人。在 1521 年法軍

圍攻當地,他堅守陣地,以致他腿部負傷無法再從

事軍旅。在養病期間,心中非常煩悶,開始研讀耶

穌傳及聖人傳記 ( 如聖道明及聖方濟等 ) 來打發時

間。當時依納爵有兩個想法:一是傷癒後回皇宮尋

回一官半職,並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士,從此過著愉

快的生活;二是仿效聖道明和聖方濟,立志作基督

的精兵。這兩個想法都能帶給他喜樂,他的獨有之

處是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兩種喜樂有甚麼不

一樣?」他發覺後者所帶來的喜悅是歷久不散的,

而他最後亦選擇了後者,這是他第一次皈依。

當他決意到耶路撒冷朝聖時,途經蒙塞拉,依

納爵將他的劍放在聖母像前,徹夜祈禱,從此,放

棄世俗的騎士生涯,成為基督的騎士。在 1522 至

1523 年間在小鎮茫萊撒,他禱告靈修,屢辦告解及

默想。在卡陶內河畔的洞穴內,令他體悟了很多重

要事情。在神光中,他明白克己苦身不是目的,更

重要是天主的光榮及人靈的得救。他深刻體驗到聖

三對人間的愛情,在這感召下,他唯一的心火就是

救助靈魂,成為教會真正的使徒。同時,他亦在那

裡草擬他所發展的《神操》。

依納爵終於到達了耶路撒冷,可是他只能作短

暫的逗留。因為當時的方濟會在聖地勢力減弱,當

地人以捉拿天主教朝聖者來威逼方濟會換取贖金,

故此當時的方濟會會長只好把依納爵趕走。他被拒

後,終於接受這是天主的旨意。一方面他堅持自己

的信念,另一方面他亦有彈性地接受天主新的指引,

放棄自己所執著的。

1525 年,依納爵由聖地回來,當時的他仍是一

位平信徒,為了預備自己服侍基督,他在巴塞隆拿

學習拉丁文,為接受神哲學的訓練。期間,他明白

了神類動態。1527 年,他深覺在家鄉不能完成他救

助靈魂的志願,遂前往巴黎求學。1537年6月24日,

在洗者若翰瞻禮當天,依納爵和幾位伙伴在威尼斯

被祝聖為司鐸。

他的心願一直是去耶路撒冷,甚至死在那裡。

因此他一直延遲首祭,希望到那裡才奉獻。但天主

的旨意逐漸顯示他要放棄這想法及決心。他分辨祈

禱後欣然遵從。他在 1540 年創立耶穌會。1920 年

本篤十五世頒佈聖依納爵為避靜主保。

回顧依納爵的皈依過程 ( 七次皈依 ),困難重

重,這亦揭示了成聖之道不是天主只為某些人所預

許的。我們信徒在基督裏得著地位的成聖,是白白

得來的恩寵;但是要得著生命的成聖,可要負上一

切的代價;我們當效法聖人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聖潔,

脫去世俗的思想,一生努力走成聖的道路。

依納爵靈修基本的原則

•天主聖三一 ( 神 )、道成肉身 ( 世界 )、使命 ( 人 )。

•人是被愛的罪人;人是朝聖者,在天主的教導下

不斷地皈依。

•依納爵的天主觀:天主愛世人、天主救贖這個世界。

•依納爵的人觀:人是用天主的肖像所造,及肖似

神 ( 我們不滿足於自己 )。

•省察經驗:其目的在得勝自己,料理一己的生活,

在有所定奪時,決不為任何悖理之情所蒙蔽 ( 凡

例 21) 。

如欲對依納爵靈修想再進一步認識,請各弟兄

姊妹繼續留意依納爵靈修第二講的撰文。

培育組

9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7 月 24 日 聖女克莉絲蒂娜 ( 童貞 ) Saint Christina聖女克莉絲蒂娜 22 歲患病,知覺盡失。她在追思彌撒上突然跳到梁木上,說:「天主給我兩條路,任我選擇:或是留在天堂享福,或是回到世界,用祈禱和各種善功,為那些她在煉獄裏看到的人做補贖。」

Page 10: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叫我怎樣忘記她!讀者來稿

我已嬰兒領

洗,五年前,

跟 隨 上 慕 道

班的丈夫再慕

道, 藉 此 認 識

了導師彭秀珍女

士,她喜歡我們稱她

為「彭彭」。

彭彭從前是在學校內任教

的,退休後在堂區當慕道班導師,

延續她的教學熱誠和福傳使命。她是一

位很細心的導師,上課前她會預早回來跟大家

聊聊天,並有許多突發的小測驗,手袋裏也總會預

備了一些小禮物來獎勵同學們。我曾有幸獲獎,那

時彷彿時光倒流,覺得自己像做回一個小孩子般,

感覺很是溫馨。

原來當時的她已身患癌症,但在面上卻完全看不

到任何哀愁與絕望的神色,反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

基督徒表現出對天主的交託和依靠,她相信生命中的

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這讓我們更明白甚麼是信德。

彭彭接受了三十多次的標靶治療,每次均需住院

三日兩夜。我往醫院探望她時,看見她只能臥床,接

受點滴藥物注入體內。看到那情景我很心痛,但更佩

服她的那份順從。她把握時間看書,差不多一天可以

看完一本,消磨時間還真容易。原來藉此她可以用另

外一個角度去看待

這些治療,並耐

心期待療程的效

果。她知道天主常

在她身邊,所以每天

都懷著希望,她還會安

慰其他的院友,將愛的種子

和福音的喜訊帶到醫院裏去。

隨後的兩三年間,我亦加入

傳道行列,和她一起服務堂區。有

一次我忍不住問她:「彭彭你有否感到

痛楚?」( 因為我看不到她臉上有任何痛楚

表現,一個半小時的課她都是站著,神色無異上

課。) 她答說:「其實我是痛的。」我很敬佩這位老師,

她以學生們的學習為首要,把自己的痛苦放在其次,

這令我時常反問自己做得到嗎?認識數年間,知道她

家裏更換過幾個傭人,原因是她們對她都不太好,有

一次還要對簿公堂,她卻沒有為此而動怒,總是默默

地承受,她就是一位良善心謙的人。

我們從彭彭對別人的愛和包容,明白到什麼是

「肖似基督」。她的教導是活生生的,反映出生活的

基督的臨在。她就是信望愛三德的見證!

願彭秀珍老師主懷安息 !

許翠薇

10

堂區通訊聖瑪加利大堂

Page 11: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困難與信德讀者來稿

從前的我害怕困難,常常希望人生中可以不需要

面對很多困難與挑戰,那麼我便可以安安穩穩地過一

輩子。然而,在慕道的過程中,我對「困難」有了新

的看法。

猶記得在避靜拜苦路時,第二處是耶穌肩負十字

架,其中在默想部分提及:「你所背負的十字架亦是

天父給你選擇的,從祂手中接納吧!請放心,天父絕

不會讓你的負擔,超過你的能力。」這一處對我有很

大的感觸與領悟。感觸的是耶穌為了我們罪人勇敢地

背負那沉重的十字架,祂的偉大、無私以及當中所蘊

含祂對的我們的愛,我是如此不堪當!

這一處的默想亦給予我新的啟發與領悟,人生中

所遇到的挑戰與困難也許正是天父給予我們的十字架

的一部分,正如默想所言:「天父衪不會讓你的負擔,

超過你的能力。」因此,因為心裏懷着信德,相信天

主為我們而作的安排,相信天主自會照料,我對「困

難」不再如從前般害怕,反而因着信德而多了面對困

難的勇氣,多了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的信心。也

許,天主正是希望藉着困難,讓我

們的人生因着歷練而了解自己的不

足,並明白天主是生命的主宰,而

我們可以透過信德與禱告而從天

主獲得勇氣,因而變得更堅強,

勇敢地克服困難。而且,困難使

我們多了人生經歷,從而更能明

白身邊的人相

似的遭遇,並

能以同理心包

容別人與安慰

別人,將自己

從天主而來的

勇氣與感悟與

身邊的人分享。

在困難中保持信

德並不容易,願我們也能記

住領受聖洗聖事時的那份初心,以信德面對生活中

的困難與挑戰,並互相分享與鼓勵,一同做個勇敢

的基督徒!

Hannah

11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7 月 25 日 聖長雅各伯宗徒 Saint James雅各伯是 12 宗徒之一,載伯德兒子,聖若望宗徒哥哥。他性情很暴躁,得了“雷霆之子”的外號。雅各伯熱心講道,是宗徒中首先致命者。

Page 12: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真福德蘭讀者來稿

德蘭修女的故事大家想必聽過很多,她窮其一生

為赤貧及垂死的人服務以作天主的見證,堪稱慈悲的

典範,愛德的化身!她的吸引力不僅限於基督徒,許

多國家元首及其他宗教領袖均對她推崇備至。修女將

於本年九月被封聖,正是實至名歸。以前看過一位德

國作家所寫關於德蘭修女的事跡,在此與大家分享一

些內容並共勉。

力量的根源—德蘭修女所創立的仁愛修女會在開

始時一無所有,但後來物資卻源源不絕。修女相信這

毫無疑問是上主的作為。她說:「我常覺得自己只是

天主手中的一支鉛筆,思想和書寫的是衪。」她講述

有一天修會的米缸用完了,但當天卻有四千個餓民等

著她們救濟。正當絕望時,有兩部滿載麵包的大貨車

駛來,問題於是解決了。原來這天學校突然停課,本

來送去學校的麵包便轉送到修會去了。

縱使設備簡陋,仁愛修女們的行政效率奇高。

印度福利部的官員請德蘭修女代為訓練一些工作人

員,但他們追隨修女們工作了一段時間,計劃便無疾

而終。德蘭修女解釋修女們不是社會工作者,她們服

務有一非常特別的動機,就是因著基督的愛去服侍他

人,一般不信主的人是學不了的。「愛人如愛天主」

這信念驅使修女們無私活潑地服務弱勢社群。讓我們

也多留意身邊一些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人吧,天主就

在我們附近等著這善意的回應!

「等死屋」—這是仁愛修會在印度建立的一些庇

護所,讓瀕死的人在一個安樂的環境,得到合乎人性

尊嚴的照顧,能安詳離世。後來德蘭修女前往歐洲作

濟貧事功,她看到的不是眾多營養不良、無家可歸者,

而是有數不盡的人在「無形的等死屋」裡。父母們只

重於滿足兒女的物質需要,對他們的生活卻漠不關心;

12

堂區通訊聖瑪加利大堂

Page 13: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年青人對未來充滿疑惑焦慮,覺得生命無意義;許多

金錢不缺的老年人孤零零在等候死亡。當我們偶爾遇

上一些孤單或需要關心的人,嘗試打破那冰冷的隔漠

吧!一句問候、真心關注、誠意祝福也許就能把某人

從那「心靈等死屋」裡拉出來,重見因主而來的光明。

或者我們也能敞開心扉,察覺到天主同時也把我們從

同樣的一間屋子中解放出來!

愛到心痛—聽過一首鄭秀文小姐所唱關於德蘭修

女的歌:加爾各答的天使。詞中述—「愛要愛到痛心,

方可真正把身心都奉獻,不惜一切交出,

方堪稱愛……真愛絕對是全無底線。」

德蘭修女說:「信仰是鋼鐵的紀

律,多於浪漫的感覺。」我們藉著聖洗與基督締結了

終身愛的盟誓,便不能馬虎了事。德蘭相信愛不用非

凡,卻要持久。天主看的不是我們做了多少事,而是

我們在所做的事上放了多少愛心。行善會被人批評有

私心,今天所行的善事,明天就被人遺忘,卻仍要繼

續行善。實踐仁愛要有無比勇氣,在充滿矛盾的塵世

中因主之名使衪的愛情達至圓滿!

我們可從獨特的德蘭修女身上學到甚麼?首先要

律己以嚴,全心靠主;要慈悲、寬宏、尊重對待他人,

尤其是弱者。會學懂在施與受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增

加了行善的勇氣,叫我們排除顧慮,重新找到及皈依

因為俗務纏身而常常忘記了的天主。

南山

13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7 月 29 日 聖女瑪爾大 Saint Martha聖女瑪爾大是拉匝祿和瑪達肋納的姐姐。耶穌復活拉匝祿的時候,耶穌對她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人,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一定永遠不死。」

Page 14: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環保分類回收袋善會快訊

「地球叔叔病咗喇,佢會唔會好番呢?」

病情日益加劇的地球叔叔已被人類弄得滿目瘡

痍,百病纏身,如今獨臥病榻,苦苦掙扎求存。

教宗方濟各在最新頒布之「願祢受讚頌」通諭中

再一次提醒我們愛護地球、救救大自然、愛惜環境和

生態資源的重要。全球極端氣候、氣候暖化、厄爾尼

諾、拉尼娜現象……數之不盡的環境氣候變遷,你我

有目共睹,刻不容緩。我們既為天主的受造物,被委

派為地球管理員,千萬別以為我們已擁有地球,反之

是要好好去擁抱她、欣賞她!何不好好説一分力,身體

力行,先由自己開始實踐源頭減廢,日常衣食住行都

按實際需要而善用資源,並決心由家居廢物源頭分類

做起。

如果各位教友都夢寐以求擁有一個由堂區自家創

作兼獨一無二的環保分類回收袋,現在機會來了!由

堂區統籌、鄧斌執事提字、社會事務組設計之「擁抱

受造界 節約惜能源」環保分類回收袋,稍後將於堂

區派發,歡迎教友索取(自由捐獻),適合現今寸金

尺土的家居使用。詳情請密切留意稍後堂區報告。

保護環境,救救地球,由你我開始。請立即行

動!

社會事務組 Trevor

14

堂區通訊聖瑪加利大堂

Page 15: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為秉承堂區通訊作為一封家書的理想,本小組希望它成為溝通、交流的園地。

堂區通訊由 2015 年 1 月起為每月通訊訂立主題,現誠邀各位教友就以下主題投稿:

2016 年 8 月 愛與寬恕,9 月 家庭,10 月 環保,11 月 生與死,12 月 基督的容貌

任何合適來稿,不論個人隨筆或信仰分享均無任歡迎。篇幅所限,投稿字數應在 150 至 500 字,

中英皆可,亦歡迎提供相片。來稿須具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刊登時可用筆名)。編輯小組會盡量保留

作者原意,唯本小組有刪改及刊登的權利,修改不另作通知。稿件可傳真或電郵至堂區,或直接交到詢

問處;投稿不獲發還。

郵寄:香港跑馬地樂活道 2A 聖瑪加利大堂「堂區通訊」收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堂區彌撒時間 Parish Mass Schedule

堂區通訊投稿

2016 年 7 至 8 月份月堂區活動

日期 活動 地點 時間

7 月 ( 待定 ) 電腦或平板電腦回收

7 月 3 日 牧民議會幹事會選舉 禮堂 14:30-17:30

主日中文彌撒 聖瑪加利大堂 7:15am, 8:15am, 9:30am, 11:00am,6:30pm

基督君王小堂 8:30am, 10:00am

提前主日彌撒 聖瑪加利大堂 6:30pm

平日彌撒 聖瑪加利大堂 7:00am, 7:45am

基督君王小堂 6:40am

Sunday English Mass St. Margaret Mary's Church 12:30pm

Christ the King Chapel 11:30am

Sunday Indonesian Mass Christ the King Chapel 1:30pm

15地址:跑馬地樂活道 2A 電話:2576 2801 傳真:2576 97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mc.catholic.org.hk

7 月 31 日 聖依納爵•羅耀拉 Saint Ignatius of Loyola聖依納爵原是叱吒風雲的武士,曾參加加斯德拉戰役,一個炮彈飛來,把他右腿打斷。養病期間,閱讀《耶穌傳》和《聖人言行》所述事蹟,立下決心,步諸位聖人的後塵,仿效他們的德行。

Page 16: 聖瑪加利大堂 - 堂區通訊546期

梁黃美薇 黎娉慈

聶榮晃 陳秉傑

阮玉英 陳紫薇

黃寶鏗 曾昭雲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路 10:1-12,17-20

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不要因為魔鬼屈服於你們,

而喜歡,你們應當喜歡的,乃是因為你們的名字,

已經登記在天上了。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路 10:25-37

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

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

答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路 10:38-42

主回答瑪爾大說:「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

實需要的,唯有一件。」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路 11:1-13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

必要找到;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門。」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路 12:13-21

耶穌對群眾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

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陳安翹 200.00

無名氏 100.00

2016 年 6 月份亡者 2016 年 6 月份婚禮

鳴謝 (6 月份贊助堂區通訊 )

2016 年 7 月份福音金句 Words from Gospel Readings in JUL 2016

新郎 新娘

陳沛達 鄧芷君

余耀華 Patricia Alessandra R. Patrocinio

李偉德 林佩笙

曾慶業 黎穎

雷晉權 龔允祈

徐浩洋 陸思忻

Fourteenth Sunday of Ordinary Time Luke 10:1-12,17-20

Jesus said, "Do not rejoice because the spirits are subject to you, but rejoice because your names are written in heaven."

Fifteenth Sunday of Ordinary Time Luke 10:25-37

He said in reply, "You shall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with all your being, with all your strength, and with all your mind, and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Jesus replied to him, "You have answered correctly; do this and you will live."

Sixteenth Sunday of Ordinary Time Luke 10:38-42

The Lord said to her in reply, "You are anxious and worried about many things. There is need of only one thing."

Seventeenth Sunday of Ordinary Time Luke 11:1-13

Jesus said to them, "And I tell you, ask and you will receive; seek and you will find; knock and the door will be opened to you."

Eighteenth Sunday of Ordinary Time Luke 12:13-21

Then Jesus said to the crowd, "Take care to guard against all greed, for though one may be rich, one's life does not consist of possessions."

16

堂區通訊聖瑪加利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