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49
崔崔崔崔崔 崔崔 崔崔崔 西 崔崔崔崔崔崔崔 ()

Upload: johnson-ea

Post on 09-Dec-2015

25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TRANSCRIPT

Page 1: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实甫

(第三本第二折)

Page 2: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元代杂剧体制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元

杂剧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是用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南戏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自南宋以来就流传的,用南方曲调演唱的南方戏剧形式。 南戏的繁盛程度远不及杂剧,留存的优秀作品也很少。

Page 3: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元杂剧体制

结构

内容

角色

题目正名

一本四折

楔( xiE )子

曲词

宾白

科范

末、旦、净、杂

Page 4: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元代杂剧体制

•元杂剧的体制,从结构上说,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元杂剧每一折用一套曲子,这些曲子都属于同

一宫调并一韵到底,在第一支曲子上标出宫调的名字。•元杂剧在每本四折外,一般还加有“楔子”,

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在全剧起“戏剧悬念”的作用;用在折与析之间,用以衔接剧情,相当于过场戏,也带有加强戏剧冲突发展的推动作用。

Page 5: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元代杂剧体制

•元杂剧剧本,从内容上说,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严格的格律,是元

杂剧的主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

白是宾,所以称为宾白。•科范,是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

等的舞台指示。

Page 6: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 此外,元杂剧每本结束后都有“题目正名”。通常是两句或四句对子,为剧情作提要,同时也确定剧本的名称。题目:老夫人命医士 崔莺莺寄情诗正名:小红娘问汤药 张君瑞害相思• 元杂剧也有角色之分,其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

净、杂四类。末是男角;旦是女角;净是扮演刚强、凶恶或滑稽人物,有男有女;杂包括“孤”(官员)、“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倈儿”(儿童)、“细酸”(书生秀才)、“洁郎”(和尚)、“帮老”(强盗)、“子”(丐)等。

元代杂剧体制

Page 7: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背景•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

北京市)人。•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

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

Page 8: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王实甫作者生平:

• 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

• 他一生写作了 14 种剧本,现在全本流传下来的有《西厢记》、 《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 王实甫的剧作多以儿女风情故事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气氛,语言清丽华美,是文采派的典范。

Page 9: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王实甫作者生平:

• 《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 1295- 1307 )是他的代表作。

• 《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与《倩女离魂》,是元杂剧四大爱情戏。

Page 10: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宋赵令畤改写为鼓子词《商调•蝶恋花》

南宋话本小说《莺莺传》

金代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

王实甫以戏剧形式创作《西厢记》(王西厢)

西厢故事的演变

Page 11: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西厢故事的演变•《西厢记》最早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

莺传》(又名《会真记》),主要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论调。•北宋以后,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逐渐在民间流

传开来,成为说书和演唱的题材。

Page 12: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西厢故事的演变•到了金代,产生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简称《董西厢》)。《董西厢》对西厢故事的思想主题、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都作了创造性改造。•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又称《王西厢》),

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再创作出来的。王实甫把崔、张故事改编成杂剧,搬上舞台,使作品的反封建主题更加深化,人物形象更加典型,故事情节更加完善,语言更加完美,达到西厢艺术的最高峰。

Page 13: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戏剧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规模宏大,共五本二十一折•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Page 14: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 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书生张珙(字君瑞),偶遇扶柩回乡在寺中西厢借住的原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由于互相吟诗而产生爱慕。叛将孙飞虎帶手下慕名围寺,要强抢崔莺莺,三日之内若不交出莺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莺莺的母亲老夫人郑氏宣称谁能救他女儿就将女儿许配他,张生向他一位故旧“白马将军”蒲州杜太守写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惠明)突出包围送出,杜太守发兵解围。过后老夫人因门第不当悔婚,只是赠金并让莺莺拜张生为义兄以谢搭救。张生在悲恸之下患病,莺莺也大为伤痛,后来在莺莺的丫环红娘的帮助下,两人暗通书信,并最终成功幽会。

故事简介

Page 15: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最后私情被老夫人发现,欲责罚二人,但由于红娘据理力争,无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张生上京赶考,如能成为状元便真的把莺莺许配与他,于是张生进京赴试,半年后考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

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并回来迎娶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屬。

故事简介

Page 16: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第二折

第三本剧情的开展始终围绕着一个“简”字:寄简、闹简、传简、赖简。

题目:老夫人命医士 崔莺莺寄情诗正名:小红娘问汤药 张君瑞害相思

Page 17: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第二折

赏析:•三本二折的镜头对准的是莺莺小姐的闺房。即

“闹简”一折,写红娘探望张生病情回来带来了张生的一纸情书,红娘到小姐处,忽然改变了主意,没有立即出示信件,更不提“弹琴那人儿”,而是把简帖儿放在妆盒上,让小姐自己去发现。她用“背躬”向观众剖白自己的顾虑:“恐俺 ǎn 小姐有许多假处”。她躲到旁边观察动静。

Page 18: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第二折

赏析:•不出所料,小姐果然作起假来: ( 旦怒斥 ) 红

娘! ( 红娘做意云 )呀,决撒了也 !” 小姐“厌的早圪 ɡē皱了黛眉。” ( 旦云 )“ 小贱人,不来怎么 ( 红唱 )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yūn 的呵改变了朱颜。”•我们从小姐看简书那“孜 zī孜”“颠来倒去”的劲和“厌的”发作“变了朱颜”相对照,会发现莺莺这是以攻为守假意为之。

Page 19: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 接下来 ( 旦云 )“ 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贴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种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莺莺发怒,声称要告诉老夫人,将这传书递简人的腿打折了。这表面上的虚张声势,被红娘看破了,于是以假攻假,很快化被动为主动: “小姐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什么?”并据理力争,“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谁曾惯 ?”反守为攻,“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

Page 20: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 ( 旦做揪住科 )“我逗你耍来”。小姐看势头不妙,只好改口,红娘却不让步“放手,看打下下截来”。这表面上看莺莺好像“输了”,她没斗过红娘,可实际胜利者仍是莺莺,因她试探成功了,红娘并没在老夫人那里说什么,认为红娘还是个不错的“信使”。红娘“我不识字”一言提醒了她,莺莺接着耍了个花招:写一首情诗要红娘传递,却说是一封绝情书。

Page 21: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红娘埋怨小姐,担心张生,一路絮絮叨叨再来书房。当莺莺的小诗在张生嘴里变作“公开的情书”之后,红娘这一气非同小可:“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热心的红娘决心撒手不管、冷眼旁观了:“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红娘等着看一场好戏。

Page 22: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主题思想——反封建主题

赞颂张君瑞和崔莺莺自由而真挚的爱情,深刻揭露了中国古代的礼教传统、婚姻制度和道德观念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 。

Page 23: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思想内容1. 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

爱情生活。• 作者赞美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而反对以“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才是美好的,值得赞美的。• 王实甫把男女之间真诚的爱情看作是幸福婚姻的基础,这是一种十分进步的爱情理想,《西厢记》所歌颂的是完全由当事人自己选择的爱情婚姻,而且是在否定包办婚姻基础上的选择,对封建婚姻制度大胆的挑战。

Page 24: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2. 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 在《西厢记》里,崔、张的感情重于门第财产。论门第财产,“只留下四海一空囊”的张生,远远不如郑恒,所以郑恒才骂张生是“穷酸恶醋”。但是莺莺偏偏选择了张生。

• 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高于门第财产,也高于功名利禄。虽然《西厢记》最后是以张生高中团圆作为结局的,但是在整个剧本中,莺莺和张生并不特别看重功名,而更执着于爱情,考取功名只是老夫人刁难这对年青人提出的条件。面对张生来说,考取功名只是获得自己合法权力的一种手段,目的则在于维护自己与莺莺的爱情。

Page 25: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 《西厢记》将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组织在一个宏大而精妙的艺术结构中。• 老夫人和崔、张、红娘之间的矛盾(主线)—二者之

间是封建礼教、封建家庭利益维护者与反对门第观念、 不遵守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的矛盾冲突。• 崔、张、红娘三人之间的矛盾——三人之间的矛盾冲

突主要是由各人的不同性格和一些猜疑、误会、矜持和不信任造成的。

Page 26: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 剧本有一个“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喜剧性主题,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也富有喜剧色彩。它又采用了许多有趣、滑稽、幽默、诙谐的喜剧表现手法。

2. 明快轻松的喜剧性和浓郁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Page 27: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3. 《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角色。作者善于:• 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纤毫毕现。• 通过动作描写来刻划人物。

Page 28: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⒋ 《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 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作者善于把质朴活泼的民间口语和精炼隽 juàn永的诗词语言熔铸在一起,雅俗并行,本色而又有文采,生动活泼而又雅致清新。

• 《西厢记》中的不少曲词善于渲染气氛,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 人物语言也都是高度个性化和充分戏剧化,完全切合戏剧角色的身份、地位、教养和性格,如莺莺的语言妩媚蕴藉,张生的语言文雅热烈,红娘的语言鲜活泼辣,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Page 29: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5. 《西厢记》对杂剧的体制也有所创新

• 为了适应上述种种戏剧冲突的发展,《西厢记》突破了一般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制,而用了五本二十一折的规模来增大容量。• 每本戏又围绕情节发展的贯穿线,设置自身发展的高潮。• 全戏由一系列小高潮到大高潮来形成波澜起伏、逐层推进的结构,显得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的复杂面貌。

Page 30: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 《西厢记》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第三本第二折写莺莺的闺房是“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钉犹灿”。这里通过描绘莺莺的闺房,创造了一种幽深闲静,香气弥漫的美好氛围,这与莺莺举止娴静、深沉含蓄而又感情丰富的性格是相吻合的。

Page 31: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其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均属一流。“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例子:“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些绝妙好词在《西厢记》里面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

Page 32: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小说常常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但戏剧则必须通过剧中各种人物不同的声口说话,以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西厢记》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性格化的语言把所有人物都写得惟妙惟肖,顾盼多姿。作者对文化修养高的人物如张生、莺莺多用文雅的语言,而对于文化修养较低,性格爽朗泼辣的红娘则多用口语俗语。

Page 33: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A.崔张的感情纠葛;B.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

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C.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

突与磨合。

Page 34: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四个高潮

•佛店巧遇→老妇人不许→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矛盾转移为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拷红四两拨千斤•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

Page 35: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主要人物形象

1.崔莺莺2.张生3.红娘4.崔老夫人

Page 36: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1. 崔莺莺 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

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

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Page 37: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 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实性,她既是一个矜持、深沉的贵族少女,又是一个大胆的、刚强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方面,作为青春萌动的少女,她对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有发自内心的渴求,对张生的爱是相当热情、相当自觉的;另一方面,作为名门闺秀,她又受过严格的封建教养,有时显得优柔寡断、言行不一。可以说,正是情爱意志与道德理念的冲突酿成了崔莺莺的矛盾性格。

• 在“闹简”和“赖简”两折,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

Page 38: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2. 张生名珙,字君瑞。河南洛阳人。父亲曾任尚书

之职。自幼苦读,学成满腹文章,准备博取功名。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流落四方。后来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路遇莺莺,一见钟情,开始了两人的爱情故事。

Page 39: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 张生是一个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是《西厢记》中又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它把爱情看的比功名重要,轻贱名利、忠于爱情。对爱情执着专一的“志诚种”,他敢于冲破门第悬殊的世俗偏见去追求相国小姐;他的痴情有时近似疯魔,为了爱情甚至可以抛弃功名,直至身染重病。他以他的至诚打动了莺莺的芳心,并赢得了爱情的最终胜利。

• 他为人憨厚老实、热情诚恳,还具有浓重的书呆子气,颇富喜剧色彩。他还有一股“风魔”的傻气,傻的可爱被红娘称为“傻角”。例子:在第三本第二折中,红娘为张生传书一段。

Page 40: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3. 红娘• 崔家婢女。自幼与莺莺在一起。在莺莺

与张生的恋爱过程中,她扮演的是一个由听从老夫人的吩咐,监视和阻止莺莺和张生的来往,到后来同情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勇敢地站在莺莺和张生一边,为他们穿针引线,帮助他们赢得了爱情。

• 红娘是社会下层人民中善良、淳朴、爱憎分明的人物的代表。虽然自己不能得到美好的爱情,但对他人充满爱心,成他人之美,无私无悔。

Page 41: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 正义感:被张生称为“擎天柱”的红娘,对张生与莺莺爱情的态度,是随着事件的发展逐渐明朗的。她目睹了老夫人的言而无信,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崔张两人的痛苦之后,出于维护正义与公道的目的,她才挺身而出坚定地站在了张生与莺莺一边,为张生出谋划策,为莺莺传书递简。• 助人为乐:她几乎是一边奚落张生的书生习气和行为,一边为他热心奔走。她一边承受着莺莺地不信任,一边同情莺莺的痛苦,为她传书递简。确实十分难能可贵。• 机敏巧慧——智慧,有胆有识。《西厢记》中红娘的智慧,不仅高出貌似强大、实际虚弱的老夫人,也高出于张生和莺莺。她深知他们的教养和习性,因而很有预见性,能料事如神。她十分了解莺莺的性格和她的“假意儿”,从“闹简”、“赖简”到“酬简”,她都能揣摩小姐的心理,不露痕迹,不伤小姐之尊地促成好事,关键时刻替张生出谋划策,扭转乾坤。

Page 42: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4. 崔老夫人• 崔莺莺的母亲。姓郑,丈夫曾任宰相之职。

在《西厢记》禁止莺莺和男子接触,更不同意崔莺莺自由恋爱。她的婚姻是依照门当户对,维护封建门第。所以,她极力阻挠和破坏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恋爱和婚姻。• 作为已故的相国贵孀,她对世态炎凉也有着切身的感受,她对莺莺的爱是真心的,而她对相国家谱与名声的维护也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老夫人虽然在剧中出场不多,但她的影响却无处不在。

Page 43: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人物内心冲突分析

•舞台上的这三个年青人,一个是真人,一个是“假”人,一个是忙人。正因为一对恋人一真一假,红娘才会如此忙碌,帮助真人,惩治“假”人,为真者操心,对假者劝勉,而她自己,由于某种局限,也曾被假相蒙蔽。

Page 44: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人物内心冲突分析

•红娘、莺莺应是无所不谈的。但由于老夫人的阴影,两人变的互相猜忌起来了:

红娘因莺莺是老夫人的女儿而“吃不准”她的内心变化;

莺莺因红娘是母亲派来“行监坐守”的而故作姿态。红娘让张生隔墙“琴挑”,与其说让张生试探,不如

说是自己要摸摸莺莺的底,得到满意的印象后这才挺身而出;

莺莺的心思,当然是要避开红娘与张生的交往,她的几次发怒都是因为没能避开红娘而为之,而恼羞的。

Page 45: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人物内心冲突分析

• 红娘与张生的关系却十分友好,诚意相待,真心帮助。她对张生充满同情,真诚关心,但有时禁不住要敲敲这位傻得可爱的“傻角”。

老夫人食言赖婚,红娘立即为彼此倾心的恋人担忧:“这相思则索害也”。

对张生的请求,红娘挺身而出:“妾当与君谋之”。操琴、写信,计出红娘;跑腿、挨骂,任劳任怨。

当她得知小姐骗她,虽则气忿,说了许多气话,但还是劝张生赴约,心疼小姐久待焦急:“你若不去呵,望穿她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Page 46: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人物内心冲突:崔莺莺(两个)• 两个“莺莺”:• 一个是她的“自我”;• 一个是封建礼教所强加的。• 在剧中,她和她母亲都“赖”过,一个“赖婚”,一个

“赖简”。但她母亲是出于封建卫道士之真心,而她的“赖”,却是“相国小姐”的身份和家教使她不得不遮掩衷心。• 莺莺是矛盾的、复杂的,“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眼”。唯其如此,才符合这个特点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特定人物的性格逻辑。

Page 47: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崔莺莺反复作假

• 她在爱情的反复作假上,集中在“一闹、一赖”两折戏中:

说明社会环境,封建势力对莺莺有巨大的压力。说明莺莺追求婚姻自主与所受的封建教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说明莺莺这个贵族小姐也背着封建社会女子的因袭重担。

Page 48: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反复作假的复杂心理活动

•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中说:“中国的戏曲小说,写到两性的恋史,往往是两人一见面便相爱,便暂订终身,从不细写他们恋爱的过程与他们在恋爱时的心理。”

Page 49: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是一部描写爱情过程、爱情心理的作品

• 《西厢》的大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曲的细腻的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心境的,似这等的恋爱故事,除《西厢》外,中国无第二部。”•郑振铎客观地评价了《西厢记》的文学价值,说

《西厢记》是一部描写爱情过程、爱情心理的作品,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对莺莺的描写而言的,其描摹可以说是最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