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5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penelope-ardelis

Post on 30-Dec-2015

10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2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一章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第一节 弓形虫病. 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和人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形 态. 龚地弓形虫,世界性分布。不同发育阶段,形态不相同,有速殖子和假包囊,慢殖子和包囊,裂殖子和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等多种形态。. 图 2 - 59 成熟滋养体的 超显微结构 1. 膜  2. 核 3. 副高尔基体 4. 高尔基体 5. 弓状线 6. 线粒体 7. 锥状体 8. 原纤维层 9. 极环. 9. 7. 8. 5. 4. 3. 1. 2. 6. 1.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和人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第一节 弓形虫病

形 态

龚地弓形虫,世界性分布。不同发育阶段,形态不相同,有速殖子和假包囊,慢殖子和包囊,裂殖子和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等多种形态。

图 2 - 59成熟滋养体的超显微结构1. 膜  2. 核3. 副高尔基体4. 高尔基体5. 弓状线6. 线粒体7. 锥状体8. 原纤维层9. 极环

1234

5

6

7 89

1.速殖子和假包囊 速殖子又称滋养体 , 多呈新月形或香蕉形 , 一端尖 , 另一端钝圆,大小为 47×24 m ,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 , 胞浆呈浅蓝色 , 核呈蓝紫色,偏于钝圆一端。

寄生于中间宿主各种有核细胞内(如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聚集在宿主细胞内的空泡中的一群速殖子叫克隆或称假包囊,因为这种速殖子群的周围并无真正的囊壁。

在急性病例的腹腔液中,可见到散在的单个或成对排列的速殖子;在有核细胞内可见到假包囊。

速殖子

慢殖子和包囊 慢殖子又称囊殖体,形态与速殖子相似,也呈新月形。核的位置稍偏虫体后部,由于繁殖慢,故称慢殖子。在慢殖子群的周围形成一富有弹性的囊壁故称包囊或真包囊。

2.

幼龄的包囊直径仅 5 m ,含 4 个慢殖子,较老的直径可达 100m ,含数百以至数万个慢殖子。包囊主要寄生于中间宿主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常见于脑,还有眼、骨骼肌和心肌,这是弓形虫的“休眠”阶段。

慢殖子

裂殖体和裂殖子 在终末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其形态和鸡球虫的裂殖体和裂殖子相似。早期可见含多个细胞核的多核体,成熟后的裂殖体则含香蕉形或新月形的裂殖子,其数目差异很大,可为 4 ~ 29个,但以 10 ~ 15 个者占多数。裂殖子在涂片上的大小为 4.9 m ×1.5 m

3.

配子体:寄生于终末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其形态与鸡球虫配子体相似,小配子体呈圆形,直径约10 m ,姬姆萨氏液染色后核呈淡红色。成熟后形成 12 ~ 32 个新月形、长3 m 的小配子,有两个鞭毛。大配子体,核呈深红色,成熟后细胞质呈深蓝色颗粒状。

卵囊:随猫粪排出,呈卵圆形,光滑,微带绿色,大小为 10 m ×12 m 。孢子化卵囊内含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 4个长形、微弯的子孢子,约 8 m ×2 m ,有一块孢子囊残体。

图2 - 60

卵囊

生活史

图 2 - 62  龚地弓形虫发育史

图 2 - 62  龚地弓形虫发育史

图 2 - 61  滋养体繁殖模式图1. 单个滋养体  2.巨噬细胞中的滋养体3 ~ 7. 滋养体增值过程  8. 有时可在细胞核内繁殖

1 2 3 4

5 6 7 8

生活史中,猫是唯一的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之一。人、猪、牛、羊、鼠和禽类等都可作为中间宿主。如带有脑包囊的小鼠被猫捕获,包囊被猫吞食后,囊壁即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包囊中的慢殖子逸出,一部分可穿过肠壁随血流进入任何有核细胞内发育,其发育过程如同在中间宿主体内。

但大部分慢殖子钻进小肠上皮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裂体增殖,成为包含许多裂殖子的裂殖体。最后上皮细胞破裂,裂殖子逸出,再侵入其他肠上皮细胞,其中一部分重复进行裂体增殖,另一部分则发育成大、小配子体。

小配子体继续发育,产生许多小配子。大配子体则逐渐长大而成大配子。大小配子结合而成合子,合子发育成卵囊,卵囊落入肠腔后即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 24天发育成子化卵囊。

孢子化卵囊如被中间宿主吞食,卵囊和孢子囊壁即被消化,子孢子逸出,穿过肠壁随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全身并侵入各种组织,如脑、心、肺、肝、淋巴结和肌肉等的细胞内,常可在细胞内形成 10 多个或更多虫体的集合体,即假包囊,囊内的个体为速殖子。

最后被寄生的细胞破裂,速殖子散入血流或淋巴再次侵入其他组织细胞。如此反复繁殖一定时间后,转入神经和肌肉组织,繁殖减慢,变为慢殖子,并在其外形成一层囊壁,即包囊。开始时寄生于细胞内,以后转为寄生于细胞间。

除由猫排出的卵囊可感染中间宿主外,速殖子和包囊都可以感染中间宿主,尤以后者为中间宿主之间相互感染的主要形式,动物之间互相捕食或人吃未熟的肉类即可获得感染。

猫除吞食包囊外,如吞食假包囊或卵囊,速殖子或子孢子亦能侵入肠上皮细胞,最后形成卵囊。亦可有一部分速殖子或子孢子侵入其他组织 (如同在中间宿主体内一样 )发育成假包囊和包囊。

当猫捕食急性感染的鼠而吞食了速殖子时, 19天或更长些时间粪中出现卵囊,如吞食了慢性感染的鼠 ( 即体内含慢殖子的包囊 )则只需3 ~ 10 天即排出卵囊。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来源除带虫动物体内的包囊外,临床期患畜的唾液、痰、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内脏、淋巴结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有速殖子,如外界条件有利其存在,就可以成为传染来源。

家猫及猫科动物排出的卵囊也是重要的感染来源蝇类和蟑螂常起机械性搬运作用。

病原体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据报道,人和绵羊的弓形虫病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肉食兽主要由于吃生肉、生乳等造成感染 ; 草食兽主要是吞食孢子化卵囊而受感染。

临床诊断

许多动物对弓形虫都有一定的先天性免疫力,故感染后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在 组织内形成包囊后转为隐性感染。包囊是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最终形式,可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

本病主要引起神经、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症候群,此外还有流产和死胎。

猪: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 ~ 7天,病初体温升高,可达 42℃以上,呈稽留热,一般维持 3 ~ 7天,精神迟钝,食欲减少,甚至于废绝。便秘或拉稀,并带有粘液和血液。呼吸局促,呼吸数每分钟可达 60 ~ 80次,咳嗽。眼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

皮肤有紫斑,体表淋巴结肿胀。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或死胎,耐过急性期后,体温下降,食欲逐渐恢复,转为慢性,生长不良,往往造成僵猪,并长期带虫。

剖检变化主要可见肝有小点坏死,针尖大至绿豆大不等,呈米黄色。肠系膜淋巴结呈粗绳索状肿胀,切面外翻,有坏死点。肺间质水肿,并有出血点。脾脏有粟粒大丘状出血点 ;肾有小点坏死和出血。

牛:牛弓形虫病较少见。犊牛有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精神沉郁和虚弱等症状,常于 2 ~ 6 天内死亡。成年牛在病初常极度兴奋,其他症状与犊牛相似。

绵羊:主要是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或产后数小时内死亡,子宫腐败,胎儿皮下水肿。极少数情况下,母羊表现神经症状,一般不显异常。

鸡:雏鸡易感,人工感染后 3 ~ 4天发病,体温高达 42.5℃。呈稽留热,消瘦 , 贫血 , 减食及下痢,有时有共济失调和失明。通常在 8 ~ 10天内死亡 , 剖检变化主要为心包炎 , 心肌炎 , 局限性脑炎 , 坏死性肝炎以及胃肠道溃疡。

实验室诊断

直接镜检可将肺、肝、淋巴结作涂片 , 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检查;或取患畜的体液、脑脊液作涂片染色检查 ;或取淋巴结研碎后加生理盐水过滤 , 经离心沉淀后 , 取沉渣作涂片染色镜检。此法简单 , 但阴性者末必真属阴性 , 必须作进一步检查。

1.

动物接种 取肺、肝、淋巴结研碎后加 10倍生理盐水,并加双抗。在室温中放置一小时,接种前振荡,待重颗粒沉底后,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每只接种 0.5 ~ 1.0毫升。

2.

约经 1 ~ 3 周,小鼠发病时 , 可在腹腔中查到虫体 , 或取小鼠肝、脾、脑作组织切片检查。如为阴性 , 可按上述方式盲传二三代 , 可能从病鼠腹腔液中发现虫体。

血清学诊断 :国内外已研究出许多种血清学诊断法供流行病学调查和生前诊断用。间接血凝试验是目前国内常用的一种

3.

防 治

急性病例使用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疗效。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 (SMM)、氯林可霉素与乙胺嘧啶对家畜与人的弓形虫病均有效。磺胺药与乙胺嘧啶合用有协同作用。

预防要防止饮水、饲料被猫粪污染 ; 不用生肉喂猫,注意猫粪的消毒处理。如用屠宰废弃物作饲料时可煮熟后利用。

为了避免人的感染,应注意在接触牲畜、生肉后严格消毒,讲究个人卫生,肉食品要充分煮熟。尽可能地消灭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