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12
寓寓寓寓 寓寓寓寓寓寓寓寓—寓寓寓寓 寓寓79711012 寓寓寓 2009.4.1

Upload: stuart-hinton

Post on 31-Dec-2015

3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中碩一 79711012 林邠芬 2009.4.1. 公盧之諫 《 說苑 ‧ 正諫 》. 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披甲之士,名曰公盧, 望見簡子大笑 。簡子曰:「子何笑?」對曰:「 臣有宿笑。 」簡子曰:「 有以解之則可,無以解之則死。 」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于是罷師而歸。. 縱的寓意 1.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寓言研究東漢寓言作品分析—公盧之見

中碩一79711012林邠芬2009.4.1

Page 2: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2

公盧之諫《說苑‧正諫》

+ 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披甲之士,名曰公盧,望見簡子大笑。簡子曰:「子何笑?」對曰:「臣有宿笑。」簡子曰:「有以解之則可,無以解之則死。」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于是罷師而歸。

Page 3: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3

縱的寓意 1

+ 表層寓意:作者個別的創作和理解的基礎。其所類比的具體事件,通常是觸發作者創作的契機,往往是時過境遷,轉瞬即逝。

+ 公盧以鄰家夫放著妻子不管追求桑中女子,結果美人沒追著,卻連妻子都失去的故事譬喻趙簡子好高騖遠,不顧失去自己國家的危險,反要攻打齊國的行徑。

Page 4: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4

縱的寓意 2

+ 中層寓意:表層寓意的概括升華,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特有的精神現象,作者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創發。寓意是特殊的,並具特殊歷史價值。

+ 反映東漢末年,君主昏庸,忠臣諫言難被採納,導致外戚干政等政治動亂。

Page 5: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5

縱的寓意 3

+ 深層寓意:表現為深刻的哲學意蘊,反映人類共同的思維積澱,需要讀者開掘。寓意是一般的,包含人生的精義,歷久彌新。

+ 1.人類具有貪欲,於是常有「吃碗內,看碗外」的行為發生,若要避免偷雞不著蝕把米的後果,便應理智判斷。

+ 2.忠言逆耳,主動向對方表達意見,會使對方產生抗拒的心理,若能令對方自發的求教,才容易發揮勸諫的最大效果。

Page 6: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6

橫向寓意的開發

+ 趙簡子角度:諷刺趙簡子恐將偷雞不著蝕把米,吃快弄破碗。

+ 公盧角度:只有透過迂迴婉轉的方式,和簡單明晰的譬喻,才能令人覺悟。

Page 7: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7

喻示手法

+ 以諷刺的筆調突顯趙簡子若一意孤行將如失去妻子的先生,更招致滅國的反面下場。

+ 藝術分析:◎ 諷點:伐國失國◎ 諷刺對象趙簡子是個比較不能察納雅言的人。

◎ 發聲者目的在「匡君之過,矯君之失」,以求保全自己的國家。

Page 8: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8

敘事藝術分析+ 結構一、時間 :0. 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1. 披甲之士,名曰公盧,望見簡子大笑。2. 簡子曰:「子何笑?」對曰:「臣有宿笑。」簡子曰:

「有以解之則可,無以解之則死。」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也。」

3. 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于是罷師而歸。

二、對話:1. 先以大笑引起動機。再故意顧左右而言他,不做正面

回答,吊趙簡子胃口。最後以譬喻說明原委,使趙簡子自行體悟。

Page 9: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9

敘事藝術分析

+ 懸疑:先以大笑引起動機,再調趙簡子胃口,最後說明原委。公盧故意製造懸疑,引趙簡子自動發問,同時也另讀者想一探究竟。

+ 人物:文中「死」字出於趙簡子之口凡兩次。其實趙簡子可代表集權統治者。古時候不重視人權,下位者不時有性命之憂。而從公盧的應對可發現,他並非一介莽夫,他雖然承擔失去性命的風險,卻機智的使自己倖免。

+ 場景:選在紀律嚴明的軍隊中,進諫者隨時可能失去性命,故比其他場合更具有肅殺之氣,更能製造緊張的氣氛。

Page 10: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10

跨文化視角之寓意分析

+ 對外國學生應如何介紹該作品之思想意涵?+ 其寓意體現了華人含蓄婉轉的性格,一方

面既保全身家,一方面又替人留三分情面的智慧。

+ 這也可以說是專制集權統治下明哲保身的產物。

+ 若做為對外華語教材,如何構思討論問題?

Page 11: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11

論題設計+ 其寓意如何應用、推理於人生世事?+ 你認同公盧的做法嗎?如果你是他,你會如

何進行勸諫?+ 如果你是趙簡子,舉兵攻齊已經箭在弦上,遇到公盧這樣的人,你會如何做?

+ 你對趙簡子常把「死」掛在嘴邊的行為有何看法?這樣的統治者形象是否與你的國家統治者形象相同?

+ 比較台灣及你的國家的社會現象(包括政治人物或身邊的親朋好友),大都以什麼方式進行勸諫?

Page 12: 寓言研究 東漢寓言作品分析 — 公盧之見

報告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