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教学评估 与质量建设

86
1 高高高高高高高高 高高高高高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教教教 教教教 2014 教 9 教 27 教

Upload: alana-joyner

Post on 01-Jan-2016

1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 与质量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李志宏 研究员 2014 年 9 月 27 日. 提纲.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 五位一体的 本科教学 评估制度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截止 2013 年底) 规模: 在学总人数: 3460 万 毛入学率: 34.5% 院校数: 2788 所 普通高校: 2491 所 = 本科 1170 + 高职 1321 成人高校: 297 所.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质量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李志宏 研究员

2014 年 9 月 27 日

2

提纲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3

1. 中国高等教育概况(截止 2013 年底)

规模:在学总人数: 3460 万

毛入学率: 34.5%

院校数: 2788 所 普通高校: 2491 所 = 本科 1170 + 高职

1321

成人高校: 297 所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4

211 学校与新建本科院校比较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统计数据 211 高校 *1 新建本科院校 *2

生师比 16.97 20.97

博士学位比例 48.04% 6.80%

硕士以上学位比例 79.72% 61.95%

高职称教师比例 56.08% 34.43%

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 2.33 万元 5773 元毕业生升学率 30.47% 8.40%

出国率 12.52% 0.62%注 1 :根据 2012 年度 112 所 211 高校(不含军事院校)数据统计

注 2 :根据 2012 年度参加数据填报的 224 所新建本科院校数据统计

5

2. “ 十八大”: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将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提高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6

3.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工作重点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动力;把协同育人作为重要机制;把优化结构作为战略举措;把质量保障作为重要手段。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7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1.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 第二条 )2.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第十九条)3.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第二十二条)

4.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第三十三条)

4.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第三十三条)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8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5.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第四十条)

7. 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定期发布检测评估报告。(第四十七条)

8.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与教育评估。 (第十四条)8.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与教育评估。 (第十四条)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9

评估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重要工作,是政府监控办学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现阶段是贯彻纲要、提高质量最主要的抓手。

评估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重要工作,是政府监控办学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现阶段是贯彻纲要、提高质量最主要的抓手。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10

5.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教三十条)

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方针政策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11

6. 参考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评估经验:

6-1. 国际四代评估理论

发展阶段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主要标志 测量运动测量

行为目标模式行为 - 目标

为决策服务改进 -决策

共同构建协商

主要内涵

建 立 在社 会 测量 学 实证范式基础上的 事 实测 量 阶段。

以教学目标为参照的价值判断阶段。

服务于管理的过程控制阶段。

尊重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建阶段。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12

6-2. 教育评估是各国通行做法,主要有三种模式

① 政府主导型:法国、俄国、印度、丹麦、澳大利亚、印度、台湾、马来西亚等

② 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型:英国、日本、

荷兰等

③ 民间型:美国、菲律宾等

* 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评估的组织模式也不同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13

6-3. 四种评估类型

评估模式 目的性 目标性 驱动性认证 差不差 差者 达标

分等 好不好 优者 选优

审核 是不是 自身 自律

绩效 高不高 产出 效率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14

6-4. 五个共同特征

① 人才培养是评估的核心内容

② 大部分国家有 5-8 年的评估周期

③ 院校评估与专业评估(认证)相结合

④ 评估的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对评估机构进行定期资质认证

⑤ 管、办、评分离(十八大三中全会)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15

6-5. 关注学生和学习产出是教育评估的新趋势例 1 : AHELO ( 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 高等教育学习产出评价”)

OECD (经合组织)推出的高等教育的“ PISA”

国际范围内对本科生学习状况进行跨院校、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测评,关注大学生是否“学有所得”。

测试“ 21世纪基本素养”的指标:测试通用能力 + 专业能力(目前在经济学和工程学)。• 通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分析性推理、解决问题、书面表达、

团队协作等。

一、教学评估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

16

例 1 : AHELO 测试方式:结构化任务 +选择题 测试结果:形成 3个可比性反馈报告

• 参与国家• 参与高校• 参与学生

进程: 17 国 250 所高校试点, 2016 年正式测试 组织:每国选 10 所高校,每校 200 生,教师 40 人 启示:

• 合格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质量评价的数据应该具有可比性• 重点关注中国大学的“教”和“学”质量。

17

例 2 : CCSS (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Survey “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

当前美国高等教育自我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的最主要测量模式,体现以“学”为中心的增值性评价视角。

2009 年清华大学引进截止 2013 年 ,国内 80余所高校参加调查,问卷分为: A 部分(大学在学经验); B

部分(背景信息)。 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和自身发展

18

例 2 : CCSS (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Survey“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

19

例 3 :欧盟:全球大学多维排名( U-

Multirank )

5个维度:教学 科研 知识转化 国际化 地区贡献

2个层面:院校整体排名,学科领域排名

2014.5.首度排名, 74 国 863 所高校,中国 31 所

20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

1985 年开始—在工科院校试行专业和课程评估;

1994-2002— 合格评估(共 190 所),首所:天津城建学院

1996-2000— 优秀评估(共 16 所),首所:华中理工大学

1999-2001—随机评估(共 26 所),首所:长沙铁道学院

2003-2008— 水平评估(共 589 所),首所:上海大学

2009-至今—“五位一体”新评估制度

21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二)新评估制度的核心内容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 30 条)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评估 12

条)

五位一体评估制度

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院校评估 专业认证及评估

自我评估

国际评估

审核评估

合格评估

22

• 自我评估 为基础;•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重要内容;• 分类开展院校评估;• 积极推动专业认证及专业评估;• 鼓励开展国际评估;• 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23

与以往制度有显著区别:

1. 是一个整体制度设计,不是一个单项评估工作;2. 强调教学质量评价的低重心、常态化;3. 突出分类评估、分类指导;4. 国家、省级、学校分级管理,分层评估。5. 重视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 高教评估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任何其他高教项目、计划、工程所无法比拟的”!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24

(三)新评估制度的特点

1. 树立评估工作新理念① 学校是质量保障和评估的主体

② 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

③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与评价

④ 以学习产出为导向,关注用人单位需求与评价

⑤ 评估不仅评学校,也要评政府和学校举办者的责任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25

2. 分类评估、分类指导① 五种教学评估模式相辅相成

② 本科院校教学评估分三类: 老大学:审核评估——由省和教育部分工负责; 新建本科:合格评估——由教育部组织; 独立学院:评估方式待定。

③ 针对民办、医学、艺术等不同类型院校,调整指标内容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26

3.淡化教学评估功利性① 合格评估“下保底,上不封顶”,重点看学校是否达到“三个

基本”

② 审核评估重点看自定目标的符合度,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③ 院校评估方案都设“门槛值”,规定参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达标,上级教育事业费拨款要达到财政部、教育部 2010 年56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要求,把办学条件压力也转给政府和学校举办者。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27

4.采用新评估方法① 以数据库为基础加强常态监测和发布质量报告。② 评估专家须做好“三个功课”——

做足进校前功课; 做全进校中功课; 做实离校后功课。

③ 加大社会参与和评价的力度。④ 减轻学校评估材料的负担。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28

5. 建立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① 完善专家管理制度② 制定参评学校工作规范,杜绝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现象。③ 推进阳光评估,建立评估公告制度。④ 国家承担评估全部费用,保持评估工作客观性、公正性。⑤ 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对组织机构、评估专家、参评

学校进行检查、监督,受理申诉、仲裁,审议评估结论。⑥ 循序渐进地推进评估进程,宁可慢,也要细。⑦ 注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29

6. 树立评估工作新风尚 求真—真建设,绝不弄虚作假 务实—重实效,绝不搞形式主义 常态—平常心,绝不影响教学秩序 简朴—尚勤俭,绝不搞铺张浪费 公开—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0

1. 学校自我评估:

学校自我评估是基础 — 体现学校是质量保障的主体 定期围绕教学工作,开展院系、专业、课程等评估 注重教师、学生,以及毕业生和用人部门的评价 每年形成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发布

(四)新评估制度的具体内容: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1

2.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系统化反映高校本科教学及其运行状态的数据集成平台

通过生成二次定量分析结果,实现全国高校教学质量常态监控

“ 国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2.0” 含 7个大类, 560个数据项

32

2.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 推动全国、省、校三级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 每年填报一次数据并向社会发布( 2014 年将数据库的采集和应用从 350 所扩展到 500 所以

上) 实现四方面服务:

服务于学校自我监测 服务于专家评估工作 服务于政府宏观监控 服务于社会监督

例如:《全国 211 工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

告》《全国新建本科教学质量年度监测报

告》《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报告》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3

3.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对象: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 2000 年以来教育部新批准设立的各类新建本科院校。(包括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约 300 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 1/3 , 70% 设置在非省会城市

• 强调:基本标准要达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4

3.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重点:

四促进:促进办学经费投入; 促进办学条件改善; 促进教学管理规范 ;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

两突出:突出为区域(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导:引导学校建设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5

3.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进展情况:2009 年底开始:调研试点( 20 所);

2011 年:正式推开;

截止 2014 年:将完成 143 所(约占新建本科院校

50% )。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6

3.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指标体系: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1.1 学校定位1.2 领导作用1.3 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2.2 教育教学水平2.3 教师培养培训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3.2 经费投入

4.专业与课程建设

4.1 专业建设4.2 课程与教学 4

4.3 实践教学

5.质量管理 5.1 教学管理队伍5.2 质量监控

6.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6.1 学风建设6.2 指导与服务

7.教学质量 7.1 德育7.2 专业知识和能力7.3 体育美育7.4 校内外评价7.5 就业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7

3. 院校评估—合格评估:

结论

反响:三真(真出汗、真促进、真改进)

三 Jing (安安静静、干干净净、令人尊敬)

通过 暂缓通过 不通过

5 年后进行审核评估;

需经过 2-3 年的整改,并在招生和设置新专业上给以限制;

整改后复评仍未通过的学校,认定为教育质量低下,给予处罚。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8

4.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校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 [2013]10

号)

对象:参加 2003-2008 年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

参加合格评估获得“通过”,满 5 年的学校。

条件:学校办学条件、生均拨款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

(教育部教发 [2004]2号文、财政部、教育部 567号文)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39

4.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重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

四个“度” :① 办学定位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② 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③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④ 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40

4.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范围:

项目: 6+1 ;要素: 24 ;要点: 64

1.1 办学定位1.2 培养目标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2.1 数量与结构2.2 教育教学水平2.3 教师教学投入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1. 定位与目标

2. 师资队伍

3. 教学资源

4.1 教学改革4.2 课堂教学4.3 实践教学4.4 第二课堂

4. 培养过程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5.2 学生指导与服务5.3 学风与学习效果5.4 就业与发展

5. 学生发展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6.2 质量监控6.3 质量信息及利用6.4 质量改进

6. 质量保障

自选特色项目

3.1 教学经费3.2 教学设施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3.4 课程资源3.5 社会资源

41

4.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审核评估范围的内部逻辑关系 项目( 6+1 ):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要素:是项目的基本关键组成; 要点:是对要素的进一步阐发; 下一级是上一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10个引导问题是非限定性的,在于启发和引导。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42

4.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结论:不分等级,写实性报告 值得肯定之处需要改进之处必须整改之处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43

试点情况: 南京大学:审核评估使学校上下受到震撼 同济大学:评估就应该这样做,欢迎这样的评估 华中师大:方案出色、专家出色、组织出色

学校组织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学校动员多,教师参与少;材料准备多,深入思考少。 希望谈成绩,不愿谈问题;希望听表扬,不愿听批评。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44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专家进校前对学校的工作要求:平常心、正常态,学习心、开放态 学习把握好《审核评估方案》采集填报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撰写好《学校自评报告》 准备相关材料做好评估组织协调

45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4.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进校中和离校后对学校的工作要求: 配合专家组做好听、看、查、访、谈、品、评等认真梳理专家组意见,做好整改工作

46

4. 院校评估—审核评估:

组织实施: 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教育部评估中心地方所属高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逐步形成管、办、评分离的评估机制。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47

5. 专业认证及评估

国际通行、行业主导、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对影响公共安全、民众生活的专业教育进行的外部评价。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48

5. 专业认证及评估—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已经开展: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等专业 医学院校共计 150余所 无硕士点的医学院校是今后工作重点,为逐步实现

“ 5+3” 国际互认奠定基础。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49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3 年 6 月 19 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在中国代表团陈述和答辩后,全票通过接纳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

工程教育认证实现重大突破

50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此项工作做的出色也很有意义。向参与工作的部门和同志表示祝贺和感谢。请贵仁同志以我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我工程教育的改革和质量提升工作力度。可商相关部门予以宣传,推动全社会关注和推动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

刘延东副总理批示

51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加入《华盛顿协议》的意义:我国工程教育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得到了国际工程

教育界的认可。 为工程类学生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

行证”,为将来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了重大步伐,促进我国工程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52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WA 成员国( 16个) 正式成员国( 10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南非、日本、俄罗斯

临时成员国和地区( 6个):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中国、菲律宾。

53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认证标准:

通用标准

学生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持续改进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支持条件

专业补充标准

……

+

54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申请原则:自愿申请 申请对象:

申请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学制不低于 4 年、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申请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专业领域范围内。

申请条件: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已有三届毕业生、以

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专业。

55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申请时间: 10 月 31 日前 申请方法: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网站: http://ceeaa.heec.edu.cn/

认证文件和要求以及申请表格,参见认证网站

56

可申请认证专业领域:

序号 专业类 专业

1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车辆工程

2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化工与制药

类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4 水利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序号 专业类 专业

5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6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

7电子信息与电

气工程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工程

自动化

8 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

9 地矿类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57

可申请认证专业领域:

序号 专业类 专业

10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11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2 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

13 测绘工程 测绘工程

14 地质类地质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58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项目评价结论: P ( Pass ) — 通过 P/C ( Pass/Concern ) — 通过,但有关注项 P/W ( Pass/Weak ) — 通过,但有弱项

认证结论: 通过认证,有效期 6 年 通过认证,有效期 3 年 不通过认证

59

认证进展情况(截止 2013 年底):

专业领域 认证数 专业领域 认证数机械类 45 轻工食品 13

化工与制药 28 安全工程 15

电子电气与信息 37 矿业工程 23

计算机 26 地质工程 1

水利 23 仪器类 7

交通运输 17 材料类 5

环境工程 20 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 6土建类 155

合计: 15 大类, 421个专业点备注:“地质工程”为新增认证专业; “土建类”专业包含工程类与管理类,表中统计的为工程类专业。 2006-2012 年共认证土建类专业: 155 ,全国布点数: 1269 。

60

6. 专业认证及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小贴士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国际性协议

高等工程教育学位 ( 学历 )互认的协议

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协议

《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

《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

《都柏林协议》

四年制本科

三年制高等工程技术教育

二年制高等工程技术教育

61

7. 专业认证及评估—专业教学评估:

与行业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组织评估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进行专业

评估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62

8. 国际评估:

鼓励高校聘请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校学科专业国际评估。例如:清华、上交大、 天大、中大等。

邀请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参与评估。 积极开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及

国际主流质量保障组织的交流。 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的合作。 例如:中、日、韩、澳等。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63

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主席鲍比在 2014 年会上评价

“ 中国采取的‘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和‘分类评估、分类指导’的理念,以及‘以数据库为基础开展质量常态监测和发布质量报告’的做法在国际上都是先进的,为高等教育大国开展质量保障提供了优秀实践范例”。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新评估制度

64

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结合“高教三十条”,对几个问题的探讨

高校四大职能均要兼顾; 办学定位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人才培养的职业取向,提升就业质量; 产学合作教育加大力度,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

构 ;

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加完善。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65

定义:在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 稳定性 + 社会认可体现:治学方略、运行机制、学科专业、教育模式、人才特点、校园文化等形成规律:挖掘办学历史,传承大学精神找准办学定位,确定服务面向创新办学理念,主动培育实践发挥办学优势,突显学科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22. 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怎样形成的?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66

3. 如何分层、分类培养人才?

宏观主要培养各类精英人才

以培养应用型为主,成为工程师、会计师、律师、技师、医师教育的摇篮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

纲要:应特别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一般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

5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67

4. 新时期应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

新时期强调三个结合: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结合;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三种教育价值观 三种教育质量观

知识本位(内适)社会本位(外适)学生本位(个适)

学术质量观技术质量观人本质量观

3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68

5. 创新人才从哪里来?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形成以下共识:

成长需要空间:小学→大学(学会学习)不能速成。中小学负担问题! 名师出高徒。教授必须上讲台。应试教育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

才 !

重视实践环节。 教学与科研必须结合,科研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格培养有助于创新。 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开拓视野,甘于清贫等。 个性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前提。 人才是熏陶出来的。

软环境:氛围宽松、心情舒畅、合作制度、学科交叉等有助于创新。

12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69

5. 创新人才从哪里来(续)?国家实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1 计划” )

核心内容: 校校、校所、校地、国际合作 所有学校都有资格,先培养,后认定,再奖励支持(三级工程)

以项目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根本。 人才培养、科研、学科三位一体创新

12 、 13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0

6. 如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8,9 ) ★产教融合应该是本科院校办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必由之路,

学校应该有整体推进措施。

★体系化、制度化、契约化、互动共赢。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职业教育的 5个对接: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结构;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要求; 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文凭对接职业证书; 职业教育对接普通教育。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1

7. 怎样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

①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校的侧重点应该不一样。允许有交叉地带。 高职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 老本科大学?

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来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

4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2

8. 如何面向多数学生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 · 加德纳教授:人至少有逻辑、语言、音乐、肢体、观察、社交、自省等多种智能,没有谁比谁更聪明,只能说谁更好地开发自身智能。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学分制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例,分流培养、双专业、辅修专业、辅修课程等。

5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考改革:“ 3+3”给我们的启示。

73

9. 在教学中,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

① 扩大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方式的自主性;②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南京大学特等奖);③ 改革考试方法(教师的工作量会增加);④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⑤ 印第安纳大学:影响学生成长十大因素——

新生研讨课;学生社团;通识教育体验;写作强化课;团队作业或项目;本科生参与研究;多样性或全球化经验;

社会服务;学生实习;毕业设计(项目)

5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4

10.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① “ 教师教,学生学”? “教师,教学生学” ---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② 以教师为中心 ?→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

③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北大医学部“学业会商”制度)。

6,8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5

11. 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 思政教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教师:“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

• 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育人环境的校园 -- 例清华、北大、武大、沈建大、集美

10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6

11. 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哈佛校门上的名言

“ 进入哈佛是为了增长智慧,离开哈佛是为了更好的为国家和人类服务。”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 C.莱文 开学致辞 :“ 为成为全球公民做好准备”

10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7

12. 如何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是支撑,专业建设是龙头(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 学科的概念:学问的分支;教学的科目;学界和学术组织。

# 专业的概念:培养学生的专门领域;课程的不同组合;

社会需求 + 学科领域

① 落实新版本科专业目录: 352 基本 +154 特设(其中 62 控制布点)。

② 多数学校应重视市场导向设专业。应该有有标准、有程序。

③ 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与就业率相挂钩。

4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8

13. 怎样理解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

课程建设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不仅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课程

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MOOCs 的挑战!)

8

5

23

有效地开展课程评价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79

14. 如何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新增教学经费优先投入实践教学(七部委文件) 加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

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建设 更新观念,可借鉴高职高专教育某些成功的经验,重视

专业能力的培训,共建基地、订单培养、推行双证书制等 切忌走马观花地参观或集中在假期实习 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广告设计大赛等大学生

科技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让更多学生受益 应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资源利用率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创新性科技活动

8

5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80

15. 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学管理?

( 1 )大学管理的四个主要内容

( 2 )规范管理是基础 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

( 3 )建立激励机制是重点

*激发力量 M=E (目标价值) ×V (实现的可能性) *教育是充满智慧学业,对教师的管理≠对工人的管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不同人给予不同激励法

引导理念规范行为激励师生保障服务

6,18,21

6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81

二、以评估为手段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物质性价值需求 ->精神性价值需求

82

( 4 )二级学院如何创造性开展工作( NBA给我们的启示)( 5 )注重管理的精细化 ---- 建章易,落实难;注重二八定律

( 6 )尊重教育规律办学规律——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引领社会发展 ;

育人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寓教于研,理论联系实际等

(7) 大学章程的制定

15. 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学管理?

21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83

16. 学校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各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可以不同,但有以下相同的规律性:

√高校依照自身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并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提供相应的人、财、物条件支撑;√加强过程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激励);√建立系统的自我评估制度,常态监控质量;√反馈信息、调节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等;√形成年度质量报告“戴明环( PDCA )”。

11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84

评估中高校中普遍得分较低的项目 ——“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教学水平”、“培养培训”。

加强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

教师精力的投入是重点 ——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如何激励教师“用心教”是难点

2826

6

17. 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在哪里?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85

① 前期培育是基础② 学校统筹是保障③ 社会影响是重点④ 总结材料是关键

问题导向,时代特征,题目小中见大,大中见实 主线清晰,紧扣选题,前后统一 有创新,有横纵向数据比较或典型案例 有体制机制保障,思想和方法有推广价值

18. 总结教学成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加强质量建设的若干思考

86

结束语

李志宏 研究员Tel : 010-56973191 ; 13910437997

E-mail : [email protected]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