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19
祭祭祭祭祭 祭祭祭 祭祭祭祭祭祭 祭祭 祭祭祭

Upload: raymond-valenzuela

Post on 01-Jan-2016

4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沉抑三百余字   卷抒一腔悼情.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了解本文的抒情特色,理解作者对亡友真挚深沉的哀痛惋惜之情。 2 、学习本文运用 反复 手法,从不同角度抒发强烈感情的艺术手法。 3 、了解文章运用 对比 手法寄托哀思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教学难点:文章层层深入地抒发赞颂、哀痛、悼念之情的构思艺术。. 导语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沉抑三百余字   卷抒一腔悼情

Page 2: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本文的抒情特色,理解作者对亡友

真挚深沉的哀痛惋惜之情。2 、学习本文运用反复手法,从不同角度抒

发强烈感情的艺术手法。3 、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寄托哀思的艺术

技巧。教学重点: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教学难点:文章层层深入地抒发赞颂、哀痛、

悼念之情的构思艺术。

Page 3: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导语   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让欧阳修对石

曼卿如此情深意切?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使欧阳修在石曼卿死后二十多年仍然想念不已?这篇祭文写于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 1067 年),距石曼卿去世二十六年矣。石曼卿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在他死后二十六年,依然让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欧阳修为之悲伤痛悼,临风而潸然泪下?

Page 4: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创作背景   在石棚西南不远处 , 耸立着一块大招头崖 , 向阳背风 , 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游人休憩此间,面对遮满视线翠屏般的南山,便会产生溶入青绿色彩之间的超凡感觉。传说当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故明代人于古石壁间刻了六个汉隶“石曼卿读书处”,深入石骨,古朴可爱。   石曼卿,名延年,曼卿是他的字。他生于北宋淳化五年( 994 ),卒于康定二年( 1041 年)。他的祖先为幽州人(今北京一带),因避契丹之乱举家南迁,在宋州的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落了户。石曼卿( 994—1041 ),北宋文学家,才高而未遇,遂饮酒自放,愤世嫉俗。

   石曼卿有个好友叫范讽,曾任官职,但被人污告,石曼卿为好友范讽说了几句公道话,也受到牵连,从京城贬到海州,做一个小小的通判。通判是知州的副手,还有监察当地官吏的职责,又称监州。

Page 5: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石曼卿读书处   石曼卿是当时著名的文章高手,诗人和书法家,著有《石曼卿诗集》行世。石棚山风景俏丽,又离州城较近,便成了他经常游乐的去处。   石曼卿最值得后人景仰的事,乃是他那铮铮铁骨和拳拳的报国之心。北宋景祜五年( 1038年),西夏王改称皇帝,定国号为大夏,表示他与北宋完全处于对等地位。自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西夏每年对北宋都要发动一两次大规模的军事侵犯,常常把宋军打得大败。石曼卿受命于危难之际,很短时间内,便在河北、河东、陕西等地组织起来几十万大军,开往前线抵御西夏。皇帝因此赏赐他绯衣银鱼,方准备重用的时候,石曼卿却一病不起了。正是:壮志末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石曼卿去世时才四十八岁,当是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Page 6: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欧阳修是其挚友,两人相识于宋仁宗景祐元年( 1034 ),当时同官馆阁校勘,不到一年。其后两人分别多年,当再度相聚时,石曼卿已憔悴衰老,不久, 48岁的石曼卿就英年早逝。欧阳修曾作《哭曼卿》和《石曼卿墓表》等诗文对石曼卿予以深切悼念。诗中对石曼卿的诗歌才华、书法艺术作出高度评价,对彼此相识甚晚,相聚无多表示遗憾,对石曼卿的才高不遇,英年早逝表示了极度的哀痛。在《石曼卿墓表》中,欧阳修对其文章、才能、奇节、伟行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石曼卿去世 26 年后,欧阳修又派人到石曼卿墓前祭奠,并作祭文,抒发了对挚友的深切怀念。

Page 7: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自读、理解文句提示各段重点词句第一段: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玚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谨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敭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设祭,并用这篇祭文来吊祭,说:

1.古今异义  古  至:到 于:引出处所   今:达到某种程度\另提一事

2.酌:动作名,酒3.庶羞:庶:众,多  羞:同“馐”4.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状语后置):

Page 8: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第二段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

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唉,曼卿!生前你是英才,死后必化为神灵.那跟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最后回到无物的境地的,是你暂存聚合的身体;那不跟万物一起消失,而出类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传于)后世的名声。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如此的;而(那些)被记录在史书上的姓名,如同太阳星辰一样光明。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判断句)昭如日星(状语后置)

Page 9: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第三段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

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唉!曼卿啊!我见不到你已经很久了,可是还能依稀记得你平日的模样。你气度不凡,心地坦率,又人品高尚,才华出众,而被埋葬在地下的遗体,(我)料想不会化为腐土,应该会变成金玉的精华。不然,就会长成千尺高的青松,或者产出九根茎的灵芝,。古今异义 仿佛: 古:依稀记得 今:似乎,好像,类似   平生:古:平日的样子 今 终身,一生\平素埋藏:古,埋葬  今:藏在土中/隐藏/把某种制剂放在人或动物的皮下组织内。  意:名作动.料想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定语后置)而埋藏于地下者(被动句)

Page 10: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为什么满目荒烟野草,荆棘交错丛生,寒风凄凄,露珠飘零,磷火飘动,萤火虫乱飞;只见牧童和砍柴的老人,在那儿上下往来唱着歌;还有受惊的飞禽走兽,悲伤地徘徊而悲鸣。现在已经如此,经历千年万年之后,怎知道它不会变成躲藏狐貉与鼯鼪的洞穴呢?自古以来的圣贤也都是这样,(您)难道没看见连绵不绝的旷野和荒坟?

穴:名作动,变成…洞穴 歌:名作动,唱歌 惊、骇:形作动,受到惊骇古今异义  城:古:坟墓   今:城市纵横:古:交错丛生 今:奔放自如/竖和横/奔驰无阻自古以来的圣贤也都是这样,(判断句)

Page 11: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第四段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

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唉 , 曼卿啊!事物由盛而衰的道理,我固然知道它是这样的,但怀念起从前的日子,心里感到悲凉凄怆,不知不觉迎风而落泪,实在感到惭愧于(自己达不到)圣人那样不动情的境界。希望你来享用祭品。

Page 12: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整体把握(一 )自“维治平四年七月日”至“而吊之以文曰”  记叙祭祀的人时地物。(为祭文的形式成分)(二 )自“呜呼曼卿!生而为英”至“昭如日星”   说明曼卿虽死,英名不朽

  (三 )自“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至“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抒写意想埋藏曼卿之地,终将成为旷野与荒城的哀情。(四 )自“呜呼曼卿!盛衰之理”至“尚飨”  说明吾(作者)之悲凉凄怆,是不能“忘情”之故。主旨:抒写祭悼亡友的哀情。文体:形式为应用文(祭文);内容为抒情文。

Page 13: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探讨全文思路• 首节是套语;• 二节称颂亡友英名不朽,抒发崇敬之情;• 三节写亡友坟墓荒芜凄凉,抒发哀伤痛悼

之情;• 四节借悼念亡友述怀,抒发人生凄怆悲凉

的感慨。• 全文从忘情达观始,于难以忘情终

Page 14: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小结   本文是欧阳修给好友石延年写的一篇祭文。本文略于叙事,详于抒情、议论,且议论中融注深厚的感情。祭文基本上没有追叙石曼卿的生平事迹,而主要是通过物之盛衰、人之生死、形名之存亡的议论抒发对挚友的怀念之情。在议论中交织着主观与客观、常理与心理的矛盾,千回百转,低回凄恻,愈转愈深,体现了欧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的特点。整篇文章情真意厚,缠绵悱恻,是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

Page 15: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1 、全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但又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层进层转,逐层深入,显得摇曳多姿。

赏析写作技巧

Page 16: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2 、文章主体部分三次用“呜呼曼卿”开头,把感情抒发得层层深入,淋漓尽致。

   篇中三提曼卿:一叹其声名,卓然不朽,不与万物尽;一悲其坟墓,满目凄凉,惨不忍睹;一叙己交情,感念往昔,悲痛欲绝。三呼三叹,感伤之情,如江河之水,奔涌而下,同时又条分缕析。将赞颂、哀思、痛悼之情表达得层层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Page 17: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3 、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寄托哀思,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一是将“其同乎万物生死者”,与“不与万物共尽”者对比,一是将想像中“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与眼前“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 的凄惨景象对比。将思想感情表达得呜咽顿挫,跌宕起伏,能更充分表达作者对死者的感情。

Page 18: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名家点评  凄清逸韵。(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胸中自有透顶解脱,意中却是透骨相思,于是一笔已自透顶写出去,不觉一笔又自透骨写入来。不知者乃惊其文字一何跌荡,不知非跌荡也。(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公祭文奇崛不及韩,清峭不及王,独情致缠绵凄恻而亦微带俗韵,若此篇是也。(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六一居士全集录》)

  此文三提曼卿,分三段看:第一段许其名垂后世,写得卓然不磨;第二段悲其生死,写得凄凉满目;第三段自述感伤,写得唏嘘欲绝,可称笔笔传神。(清·孙琮编《山晓阁选欧阳庐陵文选》)

Page 19: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拟柳子《祭吕化先文》,无味,不知人何以多好之。(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

    此一祭,盖葬既久而近经其处,触眼苍凉,不禁侘傺嘘唏,一写其宿草之悲也。或把作随常祭文批解,伧子又从而剿之以为活套,不足一哂。文虽极悲凉,却能向已墟境象,点出不朽精神。(《古文眉铨》浦起龙)

  篇中三提曼卿:一叹其声名,卓然不朽;一悲其坟墓,满目凄凉;一叙己交情,伤感不置。文亦轩昂磊落、突兀峥嵘之甚。(《古文观止》)

  此遣祭曼卿墓下之词,非始死而吊奠,故全在墓上着笔,而以曼卿生平之奇,串入生发。其大意从雍门子鼓琴一段脱化来。文情浓至,音节悲凉,不忍多读。(清 ·林云铭《古文析义》)

  意势矫健,音节苍凉,非六一不能为此。(清 ·王文濡《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