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16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社 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

Upload: wynne-stanton

Post on 02-Jan-2016

1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本週主題 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的定義. 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i 著,苗延威譯, 《 社會運動概論 》( Social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 )( 台北:巨流, 2002) 。 頁 17-18 。 1. 非正式的互動網絡 2. 共享的信念和凝聚力 3. 突顯衝突的集體行動 4. 抗爭手段的運用. 社會運動的定義. 何明修, 《 社會運動概論 》( 台北:三民書局, 2005) 。 頁 3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社會學動動腦」

授課人:苗延威

本週主題

社會運動

Page 2: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社會運動的定義• 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i 著,苗延威譯,《社

會運動概論》 (Social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 台北:巨流, 2002) 。 頁 17-18 。

• 1. 非正式的互動網絡

• 2. 共享的信念和凝聚力

• 3. 突顯衝突的集體行動

• 4. 抗爭手段的運用

Page 3: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社會運動的定義• 何明修,《社會運動概論》 ( 台北:三民書

局, 2005) 。 頁 3 。

「社會運動是一種持續性的集體挑戰,由一群彼此團結的人民所發動,共同目的在於改變現狀。」

Page 4: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社會運動的定義• Jeff Goodwin & James M. Jasper, “Introduction,”

in Jeff Goodwin & James M. Jasper, eds., Social Movements: Critical Concepts in Sociology, Vol. I (London: Routledge, 2007), p.1.

• “Social Movements are collective, organized, self-conscious, and sustained efforts by ordinary people to change or preserve some aspect of their society by acting outside the usual routines and institutions of governance.”

Page 5: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社會運動的興起(政治過程論模型)

Page 6: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社會運動的文化框架( Cultural framings )

• 不義框架 frame of Injustice

• 認同框架 frame of Identity

• 能動框架 frame of Agency

Page 7: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理性選擇論 (Rational Choice Theory) 與社會運動

理性選擇論的基本預設: 個體主義 行動的可理解性 行動的理性計算 結果的理性預測 利己主義 行動效益極大化的考量傾向

Page 8: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 賽局理論者 Garrett Hardin

• -- 「共有地的悲劇」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奧森困境(集體行動的困境 ): Mancur Olson

• 「民怨」導致社運的「不可能」 • -- 代價與效果的計算 • – 搭便車現象 (free riding)

Page 9: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 2. 2. 集體行動作為一種囚犯兩難集體行動作為一種囚犯兩難• 古典的囚犯兩難

作為囚犯兩難的集體行動

Page 10: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 3. 3. 奧森困境的解決奧森困境的解決

• 反對奧森功利個體假設者:

•當代的社會抗議並非為了要求利益分配,而是為了建立新的文化價值

•團體誘因 – 團體歸屬感/公共參與 as 行動報酬

Page 11: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 接受功利個體假設者(如 Lichbach ):「集體行動的理性選擇分析是可以與制度分析、文化分析形成某種的互補,而不是完全對立的。」四種突破之道:

1. 市場取向 -- 增加參與者的利益誘因2. 社區取向 -– 社區感的塑造 – 增加超越個體

的價值3. 契約取向 – 經由協商確保利益分配的公平性4. 層級觀念 – 重構組織動員方式 – 外來動員者、

重組個體、強制協定、監督

Page 12: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新社會運動」

• NSM 主張的 1960 年代後的社運特點:1. 為社會結構帶來變遷;2. 新的社會矛盾取代了階對立;3. 新的價值與文化;4. 新的集體行動參與方式

• Craig Calhoun 對「新」的批評意見 :早在十九世紀初的許多集體行動就已有這些特點了 (p.64)

Page 13: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 1. 1. 新的社會結構新的社會結構

• 社會預言的性格 – 指引社會變化的方向 -- 「事先宣布正在形成的事物」

• 知識生產取代經濟生產 – 學生、新中產 – 符號消費領域 – 經濟生產與環保

• 分配的正義原則 – 正當性危機 – 福利經濟的邏輯 – 私領域生活的政治化

Page 14: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 2. 2. 新的政治對抗軸線新的政治對抗軸線

• 新右派 – 含蓋低下階層與失業工人 – 反移民、種族主義

• 新左派 – 反國家自由主義 – 教育程度高、專業人士 – 環保、性別

Page 15: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 3. 3. 新的文化價值新的文化價值

• 實現未完成的現代性 , 捍衛溝通理性以防止系統力量的介入與扭曲

• 草根參與

• 基本教義的隱憂

Page 16: 「 社會學動動腦 」 授課人:苗延威

• 4. 4. 新的集體行動參與新的集體行動參與

• 日常生活成為社會衝突場域

• 社會運動參與 as 認同形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