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國民所得

27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6-1 第第第第第第第 6-1.1 第第第第第第第 6-1.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6-1.3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6-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Upload: mei

Post on 05-Jan-2016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學前預知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1.1 國民所得的內容 6-1.2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1.3 平均每年每人國民所得 6-2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不均度的衡量.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學 前預知. 在本章中,我們將: 1.  學習 GDP 與 GNP 之定義。 2.  了解 GDP 的計算方法及其組成因素。 3.  比較名目 GDP 與實質 GDP 之差異。 4.  考慮國民所得應用上的限制。 5.  學習國民所得不均度的測量方法。.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六章  國民所得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學前預知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1.1 國民所得的內容 6-1.2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1.3 平均每年每人國民所得6-2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不均度的衡量

Page 2: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在本章中,我們將:1.  學習 GDP 與 GNP 之定義。2.  了解 GDP 的計算方法及其組成因素。3.  比較名目 GDP 與實質 GDP 之差異。4.  考慮國民所得應用上的限制。5.  學習國民所得不均度的測量方法。

第六章 國民所得第六章 國民所得

學 前預知

Page 3: 第六章  國民所得

6-1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國民所得的概念

   國民所得是衡量一國國民生產經濟活動成果的會計制度。美國經濟學者顧志耐( Simon Kuznets , 1901 ~ 1985 ),被稱為「國民所得之父」。我國由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所得 。

Page 4: 第六章  國民所得

6-1.16-1.1  國民所得的內容 國民所得的內容

1. 國內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的意義 國內生產毛額( GDP )係指一國在該國「國內」的「一定 期間內」,所生產出來供「最終用途」的商品與勞務之 「市場價值」。  此定義包括下列特點: (1) 所謂「國內」( Domestic )係指一國國境內的所有生 產活動。外國國民(如外籍勞工)參與本國國內之生   產所得到的報酬都應計入 GDP ,參與外國之生產所獲   得的報酬則不計入 GDP 中。

Page 5: 第六章  國民所得

  (2) 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衡量以「一定期間」生產出

來的產品計算之。非本期生產的產品(包括二手貨買 賣、存貨交易、古董古畫交易)不計入本期 GDP 。如 救濟金、退休金、撫卹金、公債利息等移轉性支付不 計入本期 GDP 。  GDP 針對一定期間來計算,是一種流量的觀念而不是存量。

Page 6: 第六章  國民所得

  (3) 「最終用途」的商品與勞務,又稱最終產品( Final Products ):計算 GDP 時,為避免重複計算,必須將原 料、半製品等中間產品予以剔除。所謂最終用途包括民 間消費、廠商投資、政府消費及淨出口等四項。

  (4) 「市場價值」: GDP 的計算以透過市場交易的經濟活動 為對象,而不考慮非市場性的生產活動。不過有兩項例 外 : a. 自有房屋的設算租金。   b. 農民自產自用的農產品。

Page 7: 第六章  國民所得

2. 國民生產毛額( Gross National Product , GDP )  係指一國「全體國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的最終商 品與勞務之市場價值。 GNP 與 GDP 的區別: GNP 是以生產者國籍為界定範圍, GDP 是以生產所在 地的國境為界定範圍。

GNP=GDP+ 國外要素的所得淨額公式

Page 8: 第六章  國民所得

3. 因為 GDP 較能表現一國國境內的生產活動,總生產值以及 就業的情形,我國自 1933 年起改以 GDP 來衡量經濟成長 率。衡量國內生產毛額( GDP )可以從生產面、支出面所 得面來估計。

  (1) 從生產面計算 GDP  此方法又稱最後產出法,為避免重複計算,將中間產 品的價值剔除,我們採用附加價值法,每一生產階段 所產生的附加價值是產品的價值減去支付所投入原料 的價值。

Page 9: 第六章  國民所得

毛衣的生產過程

Page 10: 第六章  國民所得

此方法可以了解各級產業對的貢獻。

毛衣的生產過程

▼ 由毛衣生產過程計算附加價值

生產者 (1)生產者 (1)

牧場農夫牧場農夫

紡織廠紡織廠

成衣廠成衣廠

百貨公司百貨公司

產品之市價 (2)產品之市價 (2)

$ 3,000$ 3,000

6,000 6,000

8,000 8,000

10,00010,000

中間投入 (3)中間投入 (3)

$ 0$ 0

3,0003,000

6,0006,000

8,0008,000

附加價值 (2) - (3)附加價值 (2) - (3)

$ 3,000$ 3,000

3,000 3,000

2,000 2,000

2,000 2,000

GDP (附加價值加總)GDP (附加價值加總) 10,00010,000

▼ 由毛衣生產過程計算附加價值

此方法可以了解各級產業對 GDP 的貢獻。

Page 11: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的產業分配

▲ 2004 年三級產業占 GDP 的百分比

Page 12: 第六章  國民所得

GDP :國內生產毛額(此時又稱國內支出毛額)C :民間消費支出 I :國內投資毛,或稱國內資本形成毛額G :政府消費支出X :出口M :進口

(2) 從支出面計算 GDP

  a. 從支出面計算 GDP ,意指從需求面或消費面 來計算 GDP ,其公式如下:

GDP= C+ I+ G+ X-M公式

Page 13: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各部門購買支出的內容如下表:

GDP 的支出內容

部門 支出類型 內容項目

家戶 民間消費支出 C

(1) 耐久性消費財:汽車、電器用品等(2) 非耐久性消費財:食品、飲料等(3) 服務:醫療保健、娛樂消遣等

廠商 國內投資支出 I

(1) 新機器設備、廠房設備(2) 新建築物及其他生產工具(3) 存貨的增加

政府 政府消費支出 G

(1) 公務人員的薪資(2) 政府購買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如國防武 器、教育保健、治安、運輸、通信

等國外部門

淨出口X - M

X :本國輸往國外的任何物品M :進口的物品

Page 14: 第六章  國民所得

  b. 由支出面所計算的數值是以各項支出發生所在地 的國境為範圍。  c. 此方法可以了解各部門支出在 GDP 中所占比例。

(3) 從所得面計算 GDP

  a. 此方法稱為要素所得法(所得以國籍為計算標準), 此方法可以顯示各生產要素對 GDP 的貢獻。   b. 國民所得毛額(國民生產毛額 GNP )= 工資 + 租金 + 利息 + 利潤 + 間接稅淨額 + 資本折舊

GDP=GNP -國外要素所得淨額公式

Page 15: 第六章  國民所得

6-1.26-1.2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國民所得統計的用途有:(1) 顯示國民的生活水準。(2) 可以供作各國生活水準的比較之用。(3) 可以供作政府擬定經濟政策之依據。但在應用國 民所得的統計時必須注意一些限制:

1. 物價水準的變動  GDP 的國民所得計算均以當期的物價為衡量單位,因此我們必須設法剔除物價變動對 GDP 的影響,才能實質顯示人民真正經濟生活水準。

Page 16: 第六章  國民所得

(1) 名目國內生產毛額( Nominal GDP )以當期市價計 算的國內生產毛額。

(2)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 Real GDP )  以基期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所謂基期( Base Yea

r ) 是指作為價格與產量比較標準的年度。

(3) GDP平減指數公式t GDP

t GDP = 100t GDP

第 年名目

第 年 平減指數第 年實質

(4) 以實質 GDP 來計算第 t 年經濟成長率:

Page 17: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商品2001 年 2000 年

數量 價格 數量 價格

汽車 1,000輛

45.0萬元 /輛 950輛 42.0萬元 /

電腦 2,000台 4.0萬元 / 台 1,800

台 3.6萬元 / 台

名目 GDP

實 GDP( 以

2000 年價格計算 )

GDP平減指數

45 1,000 4.0

2,000 53,000

萬元 萬元萬元

42 1,000 3.6

2,000 49,200

萬元 萬元萬元

42 950 3.6

1,800 46,380

萬元 萬元萬元

42 950 3.6

1,800 46,380

萬元 萬元萬元

53,000100 107.7

49,200

萬元萬元

46,380100 100

46,380

萬元萬元

49,200 46,3802001 100% 6.08%

46,380

萬元 萬元年經濟成長率

萬元

Page 18: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公式

t GDP - (t -1) GDPt 100%

(t -1) GDP

第 年實質 第 年實質第 年經濟成長率

第 年實質

Page 19: 第六章  國民所得

2. 人口的變動  實質 GDP 衡量一國經濟規模的大小,但是實質 GDP很大並不代表國民的生活水準很高,以每人平均實質GDP 或每人實質 GNP 較能反映當地人民的生活水準。

公式GDP

GDP 實質每人實質人口數

Page 20: 第六章  國民所得

3. 當應用國民所得來衡量經濟福利時,必須注意國民所得 漏掉了一些項目: (1) 未經市場交易的生產成果 (2) 地下經濟活動 (3) 環境汙染的外部成本與負產品 (4) 休閒的價值 (5) 產品及勞務的品質與組合 (6) 忽略所得分配

Page 21: 第六章  國民所得

6-1.3 6-1.3 平均每年每人國民所得平均每年每人國民所得

  平均每年每人國民所得是目前衡量人民經濟生活水準比較常用的指標,一般常用於: (1) 比較一國家在長期內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民生活水準的 變化。

(2) 比較世界各國得每年每人國民所得之排名,可以知道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程度。

Page 22: 第六章  國民所得

6-2 6-2 「貧窮」與「富裕」-國民「貧窮」與「富裕」-國民  所得不均度的衡量  所得不均度的衡量

一般衡量所得分配不均度( Inequality Measures )的指標有三種:(1) 洛侖士曲線( Lorenz Curve )(2) 吉尼係數( Gini Coefficient )(3) 最高最低所得差距的倍數

1. 洛侖士曲線  洛侖士曲線是以圖示說明家庭所得分配不均等程度的一種 測量方法。

Page 23: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家庭戶數五等分組

所得分配比

(%)

累計戶數

(%)

累計所得

(%)

假設的所得分配(%)

絕對平均(%)

絕對不均(%)

最低所得 20% 6.76 20 6.76 20 0

次低所得 20% 12.36 40 19.12 20 0

中間所得 20% 17.31 60 36.43 20 0

次高所得 20% 23.16 80 59.59 20 0

最高所得 20% 40.41 100 100.00 20 100

2003 年台灣地區所得分配(%)

Page 24: 第六章  國民所得

由洛侖士曲線的位置,可以得之所得分配是否平均。當洛侖士曲線愈靠近對角線,它所代表的所得分配愈平均 ;愈偏離對角線,則分配愈不平均。

2003 年台灣地區的洛侖士曲線

Page 25: 第六章  國民所得

2. 吉尼係數 吉尼係數 G 是洛侖士曲線與絕對均等線所夾半月形面 積,占絕對均等線以下之三角形面積的比例。

3. 最高最低所得差距的倍數 這是一個常用的更簡化的指標。當倍數愈大,表示所 得的分配愈不平均。

Page 26: 第六章  國民所得

年度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高低所得倍數 5.18 5.34 5.55 6.39 6.16

吉尼係數 0.312 0.317 0.326 0.350 0.345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高低所得倍數 6.07 6.03 6.04 6.01 5.98

吉尼係數 0.343 0.338 0.340 0.339 0.340

台灣地區歷年來所得分配

Page 27: 第六章  國民所得

1990 年以後,貧富差距拉大,所得分配不均度提高的可能原因有:人口老化、家庭結構小家庭化、電子資訊等高科技產業加速發展,產生科技新貴且低技術勞工的工資增加有限,再加上 1996 年以後失業率逐漸增加,無業家庭增多,使所得分配更惡化,貧富差距更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