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理论

36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体, 第第第第 一。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Upload: avon

Post on 13-Jan-2016

9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生产者是企业,企业可以是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公司。 生产者都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涉及三个问题: 技术效率,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如何使用各种生产要素。 经济效率,成本-收益的关系。 ---成本-收益分析及利润最大化。 市场问题,不同的市场结构的关系。 ---如何确定产品的产量与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 主要内容 : 一、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1 、生产函数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四章 生产理论第四章 生产理论

生产者是企业,企业可以是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公司。 生产者都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Page 2: 第四章    生产理论

利润最大化涉及三个问题:技术效率,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如何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经济效率,成本-收益的关系。 ---成本-收益分析及利润最大化。市场问题,不同的市场结构的关系。 ---如何确定产品的产量与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

Page 3: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主要内容 :一、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1 、生产函数 2 、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3 、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二、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2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线分析

Page 4: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是指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可分为劳动( L )、资本( K )、土地( N )、企业家才能( E )。

Page 5: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二、生产函数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描述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Q = f ( L , K , N , E ) 或 Q = f ( L , K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a 1-a

Q=AL K

Page 6: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三、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三、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的最适投入 技术效率研究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在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最少。 假定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中,资本量不变,来研究劳动量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劳动量投入多少最合理。 短期中,当固定的投入不能改变只有可变投入能改变时,产量的变动服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Page 7: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什么是短期、什么是长期?什么是短期、什么是长期?

短期 [Short Run] ---- 在此期间内,可变投入的投入量变化而不变投入的投入量不变。或者说,至少有一种投入发生变动同时至少有一种投入不变。 长期 [Long Run] ---- 在此期间内,一切投入都将发生变化。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在于生产规模 [Scale of Production] 是否发生变化。

Page 8: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什么是不变投入、什么是可变投入?什么是不变投入、什么是可变投入?

不变投入 ---- 在特定的生产周期内投入量不随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资源。 可变投入 ---- 在特定的生产周期内投入量随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资源。 所谓不变是相对而言的。

Page 9: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三、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三、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的最适投入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TP—总产量 [Total Product] AP—平均产量 [Average Product] MP—边际产量 [Marginal Product] TP = f(Q)    Q—投入量 AP = MP = 或 =

TP Q

TP Q

dTP dQ

Page 10: 第四章    生产理论

TP

AP

MP

MAX ( TP )

MAX ( AP )

P

L0

MAX ( MP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Page 11: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MP>0 , TP 递增;MP<0 , TP 递减;MP=0 , TP 达到最大值。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MP> AP , AP 递增;MP< AP , AP 递减;MP= AP , AP 达到最大值。

Page 12: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又称边际收益或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大幅度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总产量绝对减少。

Page 13: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注意: ( 1)前提-技术水平不变 ( 2)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追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对产量或收益产生的影响。 ( 3)三个阶段 案例: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Page 14: 第四章    生产理论

TP

AP

MP

MAX ( TP )

MAX ( AP )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Y

X0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Page 15: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所谓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就是指在这三个阶段中对厂商最有利的生产要素投入区域。

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就可确定合理的投入区域。

Page 16: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生产三个阶段的特征生产三个阶段的特征不变投入

可 变投入 TP AP MP

不变投入利用效率

可变投入利用效率

生 产阶段

max

max

增 max

>0

减 =0

<0

max

max

Page 17: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技术上不合理,经济上不划算。第二阶段:可变投入的合理投入区间 从技术角度看,如追求可变投入的最大利用效率,应达到平均产量最高;如追求不变投入的最大利用效率,则应达到总产量最高。 至于那一点在经济上最划算,则要借助于成本收益分析。

Page 18: 第四章    生产理论

四、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四、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 是指产量变动的比率与企业规模扩大的比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产量变动的绝对量与企业规模扩大的绝对量之间的关系。 分为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不变。

Page 19: 第四章    生产理论

规模经济原因分析规模经济原因分析1 、内在经济及其原因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原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增加。 (1) 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 ( 2)实行专业化生产。 ( 3)管理效率的提高。 ( 4)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 5)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具有有利的价格。

Page 20: 第四章    生产理论

规模经济原因分析规模经济原因分析

2 、内在不经济及其原因 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 1)管理效率的降低。 ( 2)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

Page 21: 第四章    生产理论

规模经济原因分析规模经济原因分析

3 、外在经济及其原因 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4、外在不经济及其原因 外在不经济是指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的情况。

Page 22: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二)适度规模(二)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影响因素有: (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 2)市场条件 ( 3)交通条件、能源供给、政府政策等。

案例研究:大的是美好的还是小的是美好的。

Page 23: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即生产资源)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使用上,以达到产量最大化及利润最大化。也就是生产者均衡。

Page 24: 第四章    生产理论

MPK

PK

MPL

PL

=

PLQL + PK QK= M [ 约束条件 ]

[ 均衡条件 ]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 MPM

Page 25: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二、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分析二、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分析

(一)、等产量曲线 [Isoquanta Curve]

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 表示能生产出相等产量的两种资源投入量的全部组合方式的曲线。   Q = f(L , K)

L— 劳动; K— 资本;

Page 26: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2

3

5

1 2 3 4

K

L0

A

B

C

4

5

组合

方式 劳动

L 资本

K

A 1 4

B 2 2

C 4 1

产量为 15 单位的等产量线

Page 27: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2

3

5

1 2 3 4

K

L0

4

5

2.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Q[15]

Q[20]

Q[10]

Page 28: 第四章    生产理论

K

L0

A

B

33 、脊线和生产区域、脊线和生产区域

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Page 29: 第四章    生产理论

K

L0

A1

B1

A2A3

B2

B3

脊线与生产区域脊线与生产区域

Page 30: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二、等成本线二、等成本线 [Isocost Curve][Isocost Curve]

1.等成本线的含义——表示所需成本相等的两种资源投入量的全部组合方式的曲线。   TC = PLL+ PK K TC、 PL 和 PK均为常数,则: K= TC / PK- (PL / PK)L 或 L = TC / PL - (PK / PL)K

Page 31: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2

3

5

1 2 3 4

K

L0

A

B

C

4

5

总成本为 100 元的等成本线

D

E

组合

方式 劳动 L

[PL=25 元] 资本 K

[PL=25 元]

A 0 4 B 1 3 C 2 2 D 3 1 E 4 0

Page 32: 第四章    生产理论

3.3. 等成本线的变动等成本线的变动

1

2

3

5

1 2 3 4

K

L0

4

5

劳动价格上升PL=25 →元 PL=50元

1

2

3

5

1 2 3 4

K

L0

4

5

资本价格上升PK=25 →元 PK=50元

Page 33: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2

3

5

1 2 3 4

K

L0

E

4

5

资源最佳投入组合

Page 34: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2

3

5

1 2 3 4

K

L0

E

4

5

最小成本组合

A●

BC●

Page 35: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2

3

5

1 2 3 4

K

L0

E

4

5

最大产量组合

A●

B●

C●

Page 36: 第四章    生产理论

K

0 L

E 2

E 1

E 3

扩展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