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41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zanna

Post on 22-Jan-2016

1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体液渗透平衡的重要性. 体液的渗透平衡是构成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人体的所有组织,几乎都有着相等的渗透压环境,从而保持体内水的正常含量和分布。 体液的渗透平衡一旦发生紊乱,将导致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第一节 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一 . 基本概念 ( 一 ) 体液 定义 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总量 水是体液的主要成分 , 约占成人体重的 60% 影响体液总量的因素 : 性别、 年龄、组织分布(胖瘦). 脂肪. 脂肪. 脂肪.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Page 2: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体液渗透平衡的重要性体液的渗透平衡是构成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

重要条件之一。

人体的所有组织,几乎都有着相等的渗透压环

境,从而保持体内水的正常含量和分布。

体液的渗透平衡一旦发生紊乱,将导致机体各

种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Page 3: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第一节 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一 . 基本概念( 一 ) 体液定义 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总量 水是体液的主要成分 , 约占成人体重的 60% 影响体液总量的因素 :

性别、 年龄、组织分布(胖瘦)

Page 4: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脂肪

体液

非脂类固体

消瘦 正常 肥胖

脂肪

体液

非脂类固体

脂肪

体液

非脂类固体

Page 5: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52%

48%

体液

脂肪和非脂肪

60% 55%

77%

Page 6: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分布细胞内液: intracelluler fluid , ICF ,约占体重 40

%细胞外液: extracelluler fluid , ECF ,约占体重 20

%血浆: plasma , 5 %组织间液: interstitial fluid , IF , 15 %

非功能性组织间液:胸、腹膜液、房水、淋巴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道分泌液、尿液、汗液等,具有生理功能。

结缔组织水跨细胞液( transcellular fluid )

第三间隙: the third space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可使 ECF 转移分布到

损伤区域或感染组织中,引起局部水肿;内脏血管床扩张淤血;体液淤滞于腔体内。

Page 7: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不同年龄人群的体液分布 ( 体重% )

年 龄 体液总量 细胞内液 组织间液 血浆

新生儿 80 35 40 5

婴 儿 70 40 25 5

儿 童 65 40 20 5

成年人 55-65 40-45 10-15 5

老年人 55 30 18 7

Page 8: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人体的渗透现象主要发生在由细胞膜分隔的细胞

外液( ECF )与细胞内液( ICF )之间和由

毛细血管壁分隔的血浆与组织液( ISF )之间。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起渗透作用的主要物

质是无机盐,二者的无机盐组成有所不同。

Page 9: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细胞外液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 Na+ 。

细胞内液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 K+ 。

血浆和组织间液起渗透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白蛋白)。

Page 10: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第三间隙

第一间隙

第二间隙

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成分通过毛细血管

壁可以相互交换 , 处于动态平衡 , 均属于

功能性细胞外液 .

Page 11: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 二 ) 电解质不同部位体液内电解质浓度( mmol/L ) 电解质 血浆 细胞内液(骨胳肌) 组织间液阳离子 Na+ 142 10 145 K+ 4 159 4.1 Mg2+ 1 40 1 Ca2+ 2.5 <1 2.4 总计 149.5 209 152.5阴离子 Cl-     104 3 117 HCO3

- 24 7 27.1

蛋白质 14 45 <0.1 其它 7.5 154 8.4 总计 149.5 209 152.5

Page 12: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二 水电解质与渗透平衡的关系

渗透 (osmosis)——

必须有溶质存在

要有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

溶质或能透过小分子而不能

透过大分子的半透膜

Page 13: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1 、将体液中能产生渗透现象的溶质称为有效渗透分子。

2 、将体液中含有能自由透过毛细血管壁或细胞膜的不能产生渗透现象的溶质称为无效渗透分子。

3 、人体 ECF 中的 Na+ 、葡萄糖不易透过细胞膜,其浓度变化将影响水分子在 ECF 与 ICF 之间的分布,我们称 Na+ 、葡萄糖为有效渗透分子。

Page 14: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4 、临床上用渗透压或渗透浓度来衡量体液渗透作

用的大小。

5 、渗透压( osmotic presure ):是指由于渗透

作用使水分子逆溶液浓度差单方向转移而产生的

一种压力,即阻止水分子继续转移的压力。

6 、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Page 15: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血浆渗透克分子浓度的单位

重量渗克分子浓度 (osmolality) mOsm/kg

容积渗克分子浓度 (osmolarity) mOsm/L

概念有别,但临床差异常被忽略

Page 16: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晶体渗透压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小分子颗粒,如无机离子和不离解的溶质(如尿素、葡萄糖等 ) 所产生渗透压的总和

胶体渗透压( colloidal osmotic pressure COP )——由分子量大于 30,000 的大分子提供

5/6左右由白蛋白提供

Page 17: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结论:半透膜对溶质的通透特性决定溶质

的渗透活性,同一种溶质对于不同性质

的半透膜有其不同的渗透活性,有时为

有效渗透分子,有时为无效渗透分子。

Page 18: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关系

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平衡之间是相互联系 .

相互依存或互为因素的,酸碱失衡可引起电

解质的失常,电解质失常亦可引起酸碱失衡。

(一)基本定律

一个公式和两个定律

Page 19: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关系1.H—H公式 pH=- ㏒ [H+] pH [H+] nmol/L

6.8 ( 0.6 ) 160 ( 40×2 × 2 ) 7.0 100 酸 7.1 ( 0.3 ) 80 ( 40 × 2 ) 7.2 64

7.3 50

7.4 40 正常 7.5 32

7.6 25

7.7 ( 0.3 ) 20 ( 40÷2 ) 7.8 16 碱 8.0 ( 0.6 ) 10 ( 40 ÷ 2 ÷ 2 )

Page 20: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关系

pH=- ㏒ [H+]

pH [HCO3-] PCO2

Page 21: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酸碱平衡的呼吸代偿

Page 22: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酸碱平衡的肾脏代偿

Page 23: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关系

( 1 )正常酸碱平衡

( 2 )有酸碱平衡失常,但处在代偿状态。

( 3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常

2. 电中性定律

3. 等渗透浓度定律

Page 24: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关系(二)血浆阴阳离子对照图阳离子 阴离子 钠 氯 钾 碳酸根 镁 蛋白 钙 残余阴离子

Page 25: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关系

(三)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1. 血浆缓冲碱与钠氯离子的关系

BBp = [HCO3- ]p+[Pr]p

BBp [≌ Na+]p-[CI¯]p

2.残余阴离子与酸碱平衡

Page 26: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三)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3. H+ 与 K+ 的相互关系 (1) 细胞外液 H+增高 -------高钾血症( 2)细胞外液 H+减少 ------低钾血症( 3)细胞外液 K+增多 ------酸中毒,反常性尿碱( 4)细胞外液 K+减少 ------碱中毒,反常性尿酸4.RA 与 CI¯. HCO3

- 的关系

Page 27: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第二节体液平衡的监测一 . 体液量的检测

(一)病史

(二)一般性检测

(三)体重

(四)心率与动脉压

(五)中心静脉压( CVP) 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Page 28: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第二节体液平衡的监测

(六) 尿量、尿比重

(七)实验室检查

(八)特殊检查

Page 29: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第二节体液平衡的监测

二 . 电解质检测

(一)血清电解质检测

(二)残余阴离子( RA )检测

(三)心电图检测

Page 30: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第二节体液平衡的监测

三 .酸碱平衡的检测

(一) pH

(二)【 BHCO3 】

(三) PCO2

(四) BB 、 BE 和 BD

Page 31: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一) pH

pH :是反映体液氢离子活性的指标。是 [HCO3-]

和 Pco2两者综合的结果。

pH 与 [H+] 的变化并不呈现直线线性相关,每当pH 的数值改变 0.3 单位, [H+]就要加倍或减半。

保持细胞生存的 pH 为 7.35~7.45 的环境十分重要。

Page 32: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二 、 [HCO¯3]

1 、 [HCO¯3] 即碳酸氢盐浓度,以 SB 和 AB表示。

2 、 SB 即标准碳酸氢盐,是指血温在 37ºC ,血红蛋白充分饱和的条件下,经用 PCO2 为 40mmHg

的气体平衡后测得的碳酸氢盐的浓度。 3 、 SB特点:不受 PCO2和 SaO2 的影响。

4 、意义:是判断代谢性酸碱平衡改变的可靠指标。 5 、正常值为 24 mmol/L 。

Page 33: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5 、 AB 即实际碳酸氢盐,是指未经 PCO2 为

40mmHg 的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 [BHCO3] 的

真实含量。

6 、 AB包括了呼吸因素的影响。

7 、正常人 AB 等于或接近 SB ,只有在呼吸性酸碱平衡失常时,二者数值不等。

8 、意义:当 AB<SB时,说明有呼吸性碱中毒存在;当 AB>SB ;则说明有呼吸性酸中毒存在。

Page 34: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三 、 PCO2

1 、 PCO2 :即二氧化碳分压或二氧化碳张力,是

指在血浆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压力。

2 、对于血浆中溶解的 CO2 来说,其溶解的量与

PCO2 成正比例关系。

3 、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因此决定 CO2 溶解

量的主要因素是 PCO2 ,即 PCO2越高, CO2就

溶解得越多。

Page 35: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4 、正常时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 PCO2 )

等于肺泡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均

为 40mmHg左右。

5 、 PCO2反映呼吸性是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

PCO2 PCO2

Page 36: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四) BB

BB 即缓冲碱,系指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的总和,也就是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

BBp 系指血浆中的缓冲碱,主要包括碳酸氢根[HCO3-] 和血浆蛋白 [Pr¯]两个部分

正常值为 41mmol/L 。

BBb 系指全血缓冲碱: BBb=BBp+0.42Hb

以 Hb 为 150g/L计算, BBb 约等于 47mmol/L

Page 37: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五) BE 和 BD1.BE碱超( base excess ) BD 即碱

( basedeficit )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温37ºCPCO240mmHg 和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情况下,将血浆或全血的 pH滴定至 7.40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

2. 凡 pH>7.40 ,需加酸滴定,说明体内碱过多,称为碱超,其值冠之以“ +”号。 pH<7.40 ,则需加碱滴定,说明体内酸过多,称为碱缺,其值冠之以“ -”号。

Page 38: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BE 和 BD

3 、正常人 BE 或 BD 在 0附近变化,正常值为 ±3mmol/L 。

4 、意义;代谢性酸中毒时 BD负值增加;反之,在代谢性碱中毒时 BE增加。

5 、 BE 或 BD 是一个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及其失常的重要指标。

Page 39: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第二节体液平衡的监测

四 . 渗透浓度平衡的检测

(一)晶体渗透压

(二)有效渗透分子与无效渗透分子

(三)渗透浓度的测定与计算

Page 40: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

课后练习题

什么叫第三间隙

AB SB 的定义

什么叫有效渗透分子 无效渗透分子

pH7.35~7.45 是不是正常酸碱平衡 . 为什么

Page 41: 第十章  体液平衡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