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1
13 老年大学 2018.06.25 星期一编辑:谭钧铭(电话: 17775808544 )版式:李嘉冕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近日,上海小学二年级的 一篇课文《打碗碗花》,将原文 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 姥”,上海市教委回应,这是因 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 “外婆”是方言。南方网友们 不禁炸了锅,难道我们要改唱 “姥姥的澎湖湾”了? “外婆”学术上不算方言 妈妈的妈妈到底应该叫 什么呢?在我国,北方一般叫 姥姥,南方一般叫外婆,书面 语则写作外祖母。我们可以 看到,外婆和外祖母都有一个 “外”字,这是因为在我国古 代,父系和母系分得非常严 格,所以古书里凡是写到母系 亲属,前面都要冠个“外”字, 《史记》和《汉书》等著作都是 这样处理的。从这一点上来 看,“外婆”是有历史渊源的。 有方言专家表示,“外婆”在学 术层面上不算方言,没必要刻 意改动。 如果说“外婆”是方言的 话,其实“姥姥”也有方言之 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北 京方言词典》中,我们能清楚 地查到“姥姥”这个词,它有这 样几种解释:一是儿童称老年 妇女,如刘姥姥;二是反驳词, 相当于“哼”“胡说”;三是用于 坚决反对,有“任何人”的意 思,如“姥姥来了我也不给”; 四是指外婆。 先有“外婆”,后有“姥姥”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简单 的北方‘姥姥’和南方‘外婆’打 架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现代汉 语融合、演化的问题,假如《现 代汉语词典》的参照制定标准 是南方某地语言,那么照这个 说法, ‘外婆’是普通话, ‘姥姥’ 反而成了方言。所以说,这不 是南北方语言上的打架问题, 而是历史遗留现象,是整个南 北方语言体系的冲突。”杭州 方言研究专家曹晓波说。 在这两个语言体系里, “婆”和“姥”是非常鲜明而典型 的分界。“姥”是北方对老年妇 人的称呼,而“婆”则是南方对 老妇人的尊称。要追溯的话, 实际上,“婆”的历史比“姥”还 要出现得久远,“婆”来源于中 古汉语,而“姥”是北方语言经 过满清等关外语言融合后的产 物。“所以,真要论起来,反而 “姥姥”这个词才是后来者。 南方方言为啥难懂 细心的人也许能注意到, 北方的方言差异不大且相对好 理解,但南方的方言往往很难 理解,并且种类也很多,这是为 什么呢?中国历史上,人口不 断往东南迁徙,使得北方中原 汉语和南方语言分别演化,改 变了中国的语言分布格局。从 公元 4 世纪开始,中原居民首 先南迁江淮,进而进入长江三 大湖流域,或再沿东南沿海和 江西、湖南远徙岭南、福建、广 东、广西。而中原居民的大量 南迁,或是吸收当地土著的语 言词汇,或是当地土著学习汉 语融入汉人。各个民族不同, 就形成了不同的方言。 这样的移民“交流”历史 上不止一次,有的移民活动发 生在汉代,有些是在晋代,有 些是在宋代,比如宋室南迁杭 州,于是方言的演变越发复 杂。随着南进的移民越走越 远,方言也越来越歧异,比如, 后来移民到浙南的后代,他们 的方言与祖先出发地已经完 全不一样,甚至互相听不懂 了。 (摘编自《都市快报》《钱江 晚报》) “外婆”和“姥姥”开打,你帮谁? 如果你已经拍腻了千篇 一律的花朵,这个盛夏,不妨 来点新鲜且凉快的。把花儿 们冻成冰再拍,最终的效果酷 炫到超乎想象。 水要在冻冰前煮沸 买回 鲜花后,减去枯萎的花瓣和多 余的根茎,只保留花朵部分和 少量的茎叶。水最好选择桶 装的纯净水,这样杂质更少, 如果用自来水,要煮开之后再 放凉,这是为了去除自来水中 的气体和杂质。 容器的话,日常家用的矩 形保鲜饭盒以及带盖的调料盒 就可以,它们能够提供良好的 密闭环境。 将鲜花和水置于容 器中,盖上盖后盒内应尽量不 留空气,放冰箱冷冻几小时至 完全冻结后取出。冰块从容器 取出时,可以对边缘进行破坏, 这样更具有艺术美感。 用黑布做背景 冰块取出 后要放在一块黑布上,用黑布 来做背景。这样白色的冰块 能和黑色的背景产生强烈的 对比,形成视觉冲击力。千万 不要用黑色卡纸,它遇水会褶 皱变形,所以我们尽量选择有 一定吸水性的黑色背景布,即 便水浸湿了黑布也不会影响 到拍摄效果。 在摆放时,尽量让花朵的 大部分主体面向镜头,避免出 现过多的空白冰块。同时注意 冰块边缘线作为视觉的引导。 小光圈捕捉细节 实际操 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保障有充 足且均匀的光线打亮冰块,避 免产生难看的阴影。理想的成 片应该是冰冻花朵的每一个细 节都很清晰,这需要用比较小 的光圈来拍摄,光圈定在 F/11 比较好。 (摘编自《摄影之友》) 今夏最酷:把花冻成冰再拍 我们能看到前辈书家写 过同现在的简体“确”字一样 的字,但这个字其实是另一个 字的繁体字。如果我们要写 “确”字,只能写繁体的写法。 “确”字的楷书,结构上,左边的 “石”字写得要高一点,一般与 右侧部分的横同高,这便是所 谓的“左旁少者齐其上”。右侧 的部分,要注意它的下半部分, 这是一个“隹” (音追) 字。写 “隹”字的时候,上面的点,一定 要往左点。 “确”字的行书,和楷书的 区别比较大,它下面的这个“隹” 字,在写法上就比较趋近于“佳” 字的写法。但我们要注意,在写 其它字,譬如 “谁”字的时 候,“隹”字就 不能按照“佳” 字来写。“确” 字的草书,首 先是石字旁不 一样了,有的用两点来代替那个 “口”字,有的用一个圈来代替。 右边的部分,草书中的写法比较 统一,要流畅自然。 (南开大学东 方艺术系教授 田蕴章) “确”字写法别弄混 致辞是一种比 较常用的礼仪讲 话,生活中,常见的致辞一般有 节日致辞、祝酒词、答谢词等。 致辞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交流 感情、活跃气氛,所以在写作 时,就要注意口语化,不要写得 太文雅或太生涩,否则情感交 流没什么好处。 致辞的写作一般分为四 个部分,开头表示欢迎和感谢, 接着介绍活动的背景,即大家 为什么要聚在一起,是庆祝节 日,还是有什么喜事。接着就 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以及 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这是致 辞中最出彩的一个部分。在 写稿时,要用大家都听得懂的 语言,表现出一种真诚的情感, 甚至可以开一些无伤大雅的 玩笑来活跃活跃气氛。最后, 在结尾时,一般要再次对所有 来宾表示感谢和祝愿。 致辞写作中,最常出现的 问题就是篇幅过长,如记流水 账一般,什么都不放过,会显得 讲话杂乱空洞。这种问题往 往出现在第二、三部分。这是 因为有的人喜欢在致辞写作 中面面俱到,这往往会导致逻 辑混乱,无法切合主题,听起来 让人觉得言之无物。 (摘编自 《写作规范与技法》) 致辞创作要口语化 实用 写作课 微信提醒怎么用 在使用微信聊天时,我 们长按对话内容,会弹出包 括复制、删除、收藏、提醒等 在内的选项,其它选项都相 对好理解,唯独这个提醒选 项,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其 实是一项非常贴心的功能, 可以有效防止你忘记重要 事项。即便是对方说的内 容,也可以标注提醒。点击 提醒后,可以选择一个时 间,它会在你规定的时间, 以非常显眼的通知形式将 标注内容发送给你。通知 最上方会标出当时和你聊 天的人的头像和昵称,以及 你标注提醒的这段对话。 下方还有一个快捷链接,点 击就可以直接来到你们当 时聊天的位置,以便查看前 后内容。 (整理/谭钧铭) 智能手机 如何道歉更真诚 很多时候,我们道歉, 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认识 到了自己的错误,而是出 于下意识,或者违心地进 行了道歉。这样的道歉, 自然没有真诚可言,也不 可能获得对方的谅解。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进行 道歉,她们常常不假思索 地对很多事情都道歉。“对 不起”这个词比较常用,很 多时候我们在打扰到别人 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 说一句。但其实,这并没 有什么意义,因为它并不 符合道歉作为表达对于自 己所作所为的懊悔的定义 标准。有时,我们并不想 道歉,但却碍于某些原因 不得不道歉时,往往也会 以不情愿的语气,说一句 “对不起”,这都是不真诚 的表现。 一个标准的道歉绝不 是简单的“对不起”,道歉 的正确姿势应该包含这六 个元素:表达了后悔、解释 哪里出了错、承认要承担 的责任、接着做了忏悔宣 言、提供纠正错误的方法 和请求原谅。 (摘编自《拿 起来就用的心理学》) 欧阳通 (左) 、董其昌 (中) 和赵子昂写的“确”字。 ■冷知识 雨滴其实是馒头型 雨滴在下落的过程 中,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 是眼泪状的,也不是像珍珠 项链那样一颗颗圆球状的 样子,相反,它长得像一个 山东大馒头。这是因为雨 滴在下落的过程中跟空气 摩擦产生阻力,空气的阻力 会把它的下面压得扁扁的, 上面呈一个球状的拱形。 下落过程中,雨滴还会逐渐 变大,甚至会因为空气的摩 擦还有水表面张力的原因 变形,变成一个像安全帽形 状的球形薄膜。 (摘编自《百 科知识》) 大象耳朵能散热 耳朵对大象来说,最 大的作用莫过于散热,甚至 凌驾于听觉之上。大象的 体积特别大,产生的热量也 格外多。体温过高会对大 象的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 甚至危及生命。此时也就 需要一个有效的办法来帮 助大象散热。大象的耳朵 不仅大,而且薄,里面充满 了血管,血流经这里,很容 易就把热量散发了。特别 是扇动起来,更容易把耳朵 里的血的温度快速降下来, 能让血温降低 5℃,冷却的 血在体内循环,帮助把全身 的温度降下来。 (摘编自《百 科新知》) ■读步天下 书名: 《借命而生》 作者: 石一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语: 近年石一枫的 写作渐入佳境、进入高产阶 段。一场上世纪 80 年代末 的刑事案件,两个逃犯,一 个前去追捕的警察,这些要 素仿佛是侦探警匪类型小 说。不过石一枫更在意的 是这场“猫鼠游戏”中,人性 的不同侧面,以及潜移默化 的改变。在世事变迁和人 性界限的模糊下,正邪善 恶,在这个故事里并非一目 了然。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学 “外婆”和“姥姥”开打,你帮谁?bao.laoren.com/page/501/2018-06-25/13/72351529895996703.pdf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 “外婆”是方言。南方网友们

13 老年大学2018.06.25 星期一 编辑:谭钧铭(电话:17775808544)版式:李嘉冕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日,上海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打碗碗花》,将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上海市教委回应,这是因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

“外婆”是方言。南方网友们不禁炸了锅,难道我们要改唱

“姥姥的澎湖湾”了?

“外婆”学术上不算方言

妈妈的妈妈到底应该叫什么呢?在我国,北方一般叫姥姥,南方一般叫外婆,书面语则写作外祖母。我们可以看到,外婆和外祖母都有一个

“外”字,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父系和母系分得非常严格,所以古书里凡是写到母系亲属,前面都要冠个“外”字,

《史记》和《汉书》等著作都是这样处理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外婆”是有历史渊源的。有方言专家表示,“外婆”在学

术层面上不算方言,没必要刻意改动。

如果说“外婆”是方言的话,其实“姥姥”也有方言之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北京方言词典》中,我们能清楚地查到“姥姥”这个词,它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儿童称老年妇女,如刘姥姥;二是反驳词,相当于“哼”“胡说”;三是用于坚决反对,有“任何人”的意思,如“姥姥来了我也不给”;四是指外婆。

先有“外婆”,后有“姥姥”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北方‘姥姥’和南方‘外婆’打架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现代汉语融合、演化的问题,假如《现代汉语词典》的参照制定标准是南方某地语言,那么照这个说法,‘外婆’是普通话,‘姥姥’反而成了方言。所以说,这不

是南北方语言上的打架问题,而是历史遗留现象,是整个南北方语言体系的冲突。”杭州方言研究专家曹晓波说。

在这两个语言体系里,“婆”和“姥”是非常鲜明而典型的分界。“姥”是北方对老年妇人的称呼,而“婆”则是南方对老妇人的尊称。要追溯的话,实际上,“婆”的历史比“姥”还要出现得久远,“婆”来源于中古汉语,而“姥”是北方语言经过满清等关外语言融合后的产物。“所以,真要论起来,反而

“姥姥”这个词才是后来者。

南方方言为啥难懂

细心的人也许能注意到,北方的方言差异不大且相对好理解,但南方的方言往往很难理解,并且种类也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历史上,人口不断往东南迁徙,使得北方中原

汉语和南方语言分别演化,改变了中国的语言分布格局。从公元 4 世纪开始,中原居民首先南迁江淮,进而进入长江三大湖流域,或再沿东南沿海和江西、湖南远徙岭南、福建、广东、广西。而中原居民的大量南迁,或是吸收当地土著的语言词汇,或是当地土著学习汉语融入汉人。各个民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方言。

这样的移民“交流”历史上不止一次,有的移民活动发生在汉代,有些是在晋代,有些是在宋代,比如宋室南迁杭州,于是方言的演变越发复杂。随着南进的移民越走越远,方言也越来越歧异,比如,后来移民到浙南的后代,他们的方言与祖先出发地已经完全不一样,甚至互相听不懂了。(摘编自《都市快报》《钱江晚报》)

“外婆”和“姥姥”开打,你帮谁?

如果你已经拍腻了千篇一律的花朵,这个盛夏,不妨来点新鲜且凉快的。把花儿们冻成冰再拍,最终的效果酷炫到超乎想象。

水要在冻冰前煮沸 买回鲜花后,减去枯萎的花瓣和多余的根茎,只保留花朵部分和少量的茎叶。水最好选择桶装的纯净水,这样杂质更少,如果用自来水,要煮开之后再放凉,这是为了去除自来水中的气体和杂质。

容器的话,日常家用的矩形保鲜饭盒以及带盖的调料盒就可以,它们能够提供良好的密闭环境。 将鲜花和水置于容

器中,盖上盖后盒内应尽量不留空气,放冰箱冷冻几小时至完全冻结后取出。冰块从容器取出时,可以对边缘进行破坏,这样更具有艺术美感。

用黑布做背景 冰块取出后要放在一块黑布上,用黑布来做背景。这样白色的冰块能和黑色的背景产生强烈的对比,形成视觉冲击力。千万

不要用黑色卡纸,它遇水会褶皱变形,所以我们尽量选择有一定吸水性的黑色背景布,即便水浸湿了黑布也不会影响到拍摄效果。

在摆放时,尽量让花朵的大部分主体面向镜头,避免出现过多的空白冰块。同时注意冰块边缘线作为视觉的引导。

小光圈捕捉细节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保障有充足且均匀的光线打亮冰块,避免产生难看的阴影。理想的成片应该是冰冻花朵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清晰,这需要用比较小的光圈来拍摄,光圈定在F/11比较好。(摘编自《摄影之友》)

今夏最酷:把花冻成冰再拍

我们能看到前辈书家写过同现在的简体“确”字一样的字,但这个字其实是另一个字的繁体字。如果我们要写

“确”字,只能写繁体的写法。“确”字的楷书,结构上,左边的“石”字写得要高一点,一般与右侧部分的横同高,这便是所谓的“左旁少者齐其上”。右侧的部分,要注意它的下半部分,这是一个“隹”(音追)字。写

“隹”字的时候,上面的点,一定

要往左点。“确”字的行书,和楷书的

区别比较大,它下面的这个“隹”字,在写法上就比较趋近于“佳”字的写法。但我们要注意,在写其它字,譬如

“ 谁 ”字 的 时候,“隹”字就不能按照“佳”字来写。“确”字的草书,首先是石字旁不

一样了,有的用两点来代替那个“口”字,有的用一个圈来代替。右边的部分,草书中的写法比较统一,要流畅自然。(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 田蕴章)

“确”字写法别弄混

致辞是一种比较 常 用 的 礼 仪 讲

话,生活中,常见的致辞一般有节日致辞、祝酒词、答谢词等。致辞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交流感情、活跃气氛,所以在写作时,就要注意口语化,不要写得太文雅或太生涩,否则情感交流没什么好处。

致辞的写作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开头表示欢迎和感谢,

接着介绍活动的背景,即大家为什么要聚在一起,是庆祝节日,还是有什么喜事。接着就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以及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这是致辞中最出彩的一个部分。在写稿时,要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表现出一种真诚的情感,甚至可以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来活跃活跃气氛。最后,在结尾时,一般要再次对所有

来宾表示感谢和祝愿。致辞写作中,最常出现的

问题就是篇幅过长,如记流水账一般,什么都不放过,会显得讲话杂乱空洞。这种问题往往出现在第二、三部分。这是因为有的人喜欢在致辞写作中面面俱到,这往往会导致逻辑混乱,无法切合主题,听起来让人觉得言之无物。(摘编自

《写作规范与技法》)

致辞创作要口语化实用写作课

微信提醒怎么用在使用微信聊天时,我

们长按对话内容,会弹出包括复制、删除、收藏、提醒等在内的选项,其它选项都相对好理解,唯独这个提醒选项,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其实是一项非常贴心的功能,可以有效防止你忘记重要事项。即便是对方说的内容,也可以标注提醒。点击提醒后,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它会在你规定的时间,以非常显眼的通知形式将标注内容发送给你。通知最上方会标出当时和你聊天的人的头像和昵称,以及你标注提醒的这段对话。下方还有一个快捷链接,点击就可以直接来到你们当时聊天的位置,以便查看前后内容。(整理/谭钧铭)

智能手机玩转

如何道歉更真诚很多时候,我们道歉,

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是出于下意识,或者违心地进行了道歉。这样的道歉,自然没有真诚可言,也不可能获得对方的谅解。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进行道歉,她们常常不假思索地对很多事情都道歉。“对不起”这个词比较常用,很多时候我们在打扰到别人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说一句。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并不符合道歉作为表达对于自己所作所为的懊悔的定义标准。有时,我们并不想道歉,但却碍于某些原因不得不道歉时,往往也会以不情愿的语气,说一句

“对不起”,这都是不真诚的表现。

一个标准的道歉绝不是简单的“对不起”,道歉的正确姿势应该包含这六个元素:表达了后悔、解释哪里出了错、承认要承担的责任、接着做了忏悔宣言、提供纠正错误的方法和请求原谅。(摘编自《拿起来就用的心理学》)

奇妙心理学

奇妙心理学

欧阳通(左)、董其昌(中)和赵子昂写的“确”字。

一字每期

行行摄摄

■冷知识

雨滴其实是馒头型雨 滴 在 下 落 的 过 程

中,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眼泪状的,也不是像珍珠项链那样一颗颗圆球状的样子,相反,它长得像一个山东大馒头。这是因为雨滴在下落的过程中跟空气摩擦产生阻力,空气的阻力会把它的下面压得扁扁的,上面呈一个球状的拱形。下落过程中,雨滴还会逐渐变大,甚至会因为空气的摩擦还有水表面张力的原因变形,变成一个像安全帽形状的球形薄膜。(摘编自《百科知识》)

大象耳朵能散热耳朵对大象来说,最

大的作用莫过于散热,甚至凌驾于听觉之上。大象的体积特别大,产生的热量也格外多。体温过高会对大象的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此时也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大象散热。大象的耳朵不仅大,而且薄,里面充满了血管,血流经这里,很容易就把热量散发了。特别是扇动起来,更容易把耳朵里的血的温度快速降下来,能让血温降低5℃,冷却的血在体内循环,帮助把全身的温度降下来。(摘编自《百科新知》)

■读步天下

书名:《借命而生》作者:石一枫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推荐语:近年石一枫的

写作渐入佳境、进入高产阶段。一场上世纪80年代末的刑事案件,两个逃犯,一个前去追捕的警察,这些要素仿佛是侦探警匪类型小说。不过石一枫更在意的是这场“猫鼠游戏”中,人性的不同侧面,以及潜移默化的改变。在世事变迁和人性界限的模糊下,正邪善恶,在这个故事里并非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