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湖鸟相依 - epaper.jxwmw.cnepaper.jxwmw.cn/resfile/2020-03-20/10/10.pdf ·...

1
“这会儿变成拇指姑娘也嫌巨大咯。”我 连晃脑袋。 事情要从一朵叫阿拉伯婆婆纳的小花说 起。 疫情期间自我封闭数日,复工那天傍晚, 我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到菜园去摘菜。刚下完 雨,空气湿润而清新,白鹭翩飞,各种叫不出 名字的小虫藏于深草中吟唱。那声音孜孜不 倦的,让人进入一种安静而平和的语境。摘 完菜,才注意到身旁参差丛生的看麦娘。菜 地多日无人打理,已长满杂草。 看麦娘是儿时就识的草。只记得稻子生 长时它也跟着密织于水田,等秋收后满地苍 茬,它依然矗立其间随风舞蹈,仿佛是稻田生 态中不可剔除的一部分。拿起手机想将之拍 下,来回寻找合适的主体和角度,走到篱笆门 边,却劈面遇见一片繁密的阿拉伯婆婆纳。 一开始入镜的只是其中一朵,待镜头移 动,才发现一小簇一小簇绵延成片。低下头, 只见一片片蓝紫色的脆薄花瓣,瓣缘绘有整 齐的竖线条纹,似一双双睫毛。风吹过,如大 地上扑闪着蓝色眼睛,又如蓝色的流水筵席 在绿草中蜿蜒。为何我刚进门时竟没发现它 们?它们那样小,似乎又有意用这种“小”在 示威和命令,令人放下身段,俯首帖耳。 是的,再俯下一点,我目不转睛,几乎要 屏住呼吸。工笔画的纹理,油画的色彩,裙裾 般的构造,小花将脸庞朝我完完全全张开。 空气变得更为静谧。此刻,很难不让人想到 万物有灵。 这个傍晚,我和菜地里 27 种野花一一打 过了招呼。回家倒床欲睡时,闭上眼睛,星星 点点竟全是米粒大的花儿。 “阿拉伯婆婆纳细小的种子混入人们鞋 底的泥土,躲进航运货箱的缝隙,随着人类的 活动而漂流过海,迅速散布在世界的每一个 角落……” 用识花软件看详情,惊异于它粘在鞋底 漂流四方、落地生根的生命力。似乎所有的 野花开放都是如此随意和偶然,一只小鸟衔 着它的时候不经意掉落;一阵清风吹过,籽粒 敲打进泥土。并不需要目光垂怜或在意,亦 无须播种、施肥、打药、培育。有土壤就行,扛 旱,耐寒,经受风雨雷电侵扰,它们亭亭于纷 杂的荆棘丛中展露笑颜。农人自田间归家, 在一丛嫣红上蹭掉鞋上的泥土;刚忙活完的 老牛匐于青草上饕餮,齿缝间隐现几点粉紫, 亦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野花,就这样生长着,在稻田、阡陌、菜 园、水岸、山坡、竹篱,也延伸到石阶、砖缝、院 落、屋檐,一些无人居住的破败老屋,乃至边 陲沙漠和南极冰雪。似乎有了它们,土地就 不会呈现彻底的衰落与荒芜。野花离离,守 着我们无从知晓的秘密。 有一段时间痴迷于插花,从花店买来一篮 篮的清丽斑斓,却每次总是惘然。当你把花枝 剪下的时候,接下来的日子只能目睹它一日日 地枯萎。越是娇艳的花朵,枯萎时越是令人不 忍直视,晦暗,蜷缩,乃至发霉、长毛,最后只能 弃之如敝帚。末了才发现旁衬的那点点野花 还生机盎然。 或许因为它小,所需的水分和营养不多; 或许因为它足够小,不需要承载那么大 的欣喜或哀愁,却恰好能与你的心尖产生一 缕轻微的共振。 每一朵野花亦有它的花语,替人们说出 情绪。 阿拉伯婆婆纳的花语是“思念”。传说中 的故事,早前一位叫“阿拉”的老头躺在草地 上想念自己的老伴“婆婆”,他躺过的那片草 地,就被人们叫做阿拉伯婆婆纳。 绞股蓝的花语是“福音”,莲子草的花语 是“没心没肺”,蓟的花语是“默默的爱”,粉蔷 薇的花语是“誓言”……原来每一种思绪和心 愿,早已具化成一枝微型花朵的样子。 令人嫉妒的是蜜蜂,日日倾听着花儿的 细语,满肚子的甜蜜馨香。面对一朵野花的 时候,只觉得自己硕大无朋,连变成拇指姑娘 也显得庞然了。幻想着化作一只羽翅轻薄的 小飞虫,甲壳虫或金龟子;光影明艳照在身上 如琉璃灯泡,一丛丛野花霎时化作魔幻的参 天森林。 想起儿时用小花串首饰。先找一枝沿中 间掐断,在茎秆中扎一个小洞,用另外一枝的 茎秆从中穿过,以此类推,将花朵一小节一小 节串联起来,挂在脖子上做项链,或戴于头顶 做花环。每个女孩内心都住着一位小公主, 没错的,这样的游戏,令人乐此不疲。 自古女子爱浪漫,怎样才算浪漫呢?有 人郑重地捧出一篮柔嫩娇丽,也有人将她带 向一片月光下的郊野。近来听说的是,有痴 人上山挖盆景,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一枝紫 花地丁中,待它繁茂之日,赠予佳人。 人类与野花的有意识连接,可以追溯到 上古时期。 牛首人身的炎帝神农为解黎民疾病之 苦,孤身钻进深山老林,遍尝百草。后世托其 名所作的《神农本草经》,亦是中医药理的渊 薮。“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千百年来,崇山峻岭之中,总陆 陆续续有人肩背竹筐,手持小锹,遁入云雾 中,与野花之精灵亲近,度过一段艰苦却洁净 的时光。 造物主有他的用意,从不遗漏每一处微 不足道。有些野花生来具备药性,用于养生 或治疗病症;有些则在荒年被当作野菜煮食, 喂饱了祖辈父辈的辘辘饥肠。而今,追求生 活品质的人们,越来越往来路追溯,盘餐烹野 花,或摘其烘干泡清茶,别有一番野趣;更有 爱美人士将其制作成精油或蒸馏香水,恨不 能里里外外溢着一份大自然的清芬。 没有谁是白白来到这人间的啊,野花和 虫鸣一样,以其弱小之躯,奋力发出自己的光 亮和呼喊。这让我想到人潮人海中粗布素衣 的普通人,他们是成万上亿的分母中的一个, 却以野花的品质,不怨不执,秉承天性,坦荡 荡地,活成了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分子。 不是谁都能活成雍容华贵的牡丹,或灼 灼其华的桃杏,“大多数”和“不起眼”是常态, 却并不意味着卑微。正如没有野花的大地, 像失去了呼吸和张力。此刻,身处疫情中的 我们,不正是这一朵朵、一簇簇的野花吗?我 们不能冲上前线,同样可以从容地发出力所 能及的光热,虽然微弱,但彼此呼应,汇成粼 粼的花海。 春天的脚步会如期而至啊,已是万物生发 的三月。先干了一杯野花的琼浆,至于那些隐 忍的,静默的,炽热的,且留给虫鸣去说吧。 在姜文导演的电影《一步之遥》的开场,文章扮演的武七少 爷失意地倾诉:因为一碗没有“锅气”的王婆刀鱼面,意大利的 葛施里妮小姐就认定他是 New Money (暴发户)而果断地离开 了他。什么是“锅气”呢?片中是这样解释的:“从厨房到餐桌 正好五米,面端上来,在这五米里头,才有锅气!”看到这儿我不 禁笑了,生活的细节不仅能决定美食的成败,更能看出一个人 的生活品位乃至社会阶层。 一切食物刚刚制作好的时刻都是最为可爱的:汤汁热腾腾 地汪着油,椭圆形的油星和着葱花轻轻碰撞,渐渐将边缘连接 为一个更大的圆形;新蒸好的面点脱却了扁平呆板的原生形 状,变得肥白丰腴,一派热闹喧腾的喜兴样子;仅掐了根的蔬 菜,清清爽爽地自油锅里打了个滚,在白瓷盘里整齐地列作一 排,顶端还俏皮地挂着小黄花;刚摆好的一个冷盘,色色菜肴错 落地摆出一个图案,每块新切开的断口上还能看出刀刃划过的 锯痕。食物根据人的巧思谋划,在烹饪的器皿中略待得片刻, 再出来时已经如涅槃般大不一样。由生变熟自不必说,内在的 结构和肌理已是全然一新,人的肠胃和审美决定了它变化的方 向。而当这一切新鲜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任谁也会动容于这种 蓬勃的力量。 趁热吃,趁热吃啊!刚出锅的饺子,褶子上还留着妈妈的 一个指纹,仿佛能看到她用力将饺子皮捏紧的认真模样;早晨 赶去上班,匆匆就着拌粉喝完一份瓦罐汤,热汤抚得周身熨帖, 猛然想到不知店家须得几点起床,才能将一只寻常皮蛋炖得如 此将化未化鲜美异常;赶路饿了,顺脚拐进街边一间不知名的 小吃店,指着简陋的菜单叫了一碗蛋炒饭,没料想端上来的竟 是粒粒分明、颗颗饱满裹满蛋液的上佳品相。每份成功的食物 后面都隐着一位生活的大师,无论她是灶边村妇或是米其林大 厨,追溯起来必定都由时间的累积不断丰富经验,才能有今日 的得心应手、技惊四座。每份失败的食物后面都藏着一位生活 的实践家,不管他是外地求学的游子还是刚升级做了爸爸,只 要有心去做,美味的成就肯定不在话下。 由此可以知晓,品尝一份食物,绝不仅仅为了饱腹,慌忙地 从各种动物植物中汲取蛋白质和脂肪,以保证自己得以有能量 冲杀职场。食物中的情感寂然不语,但每一滴每一丝都在渴求 你注意它的来历,明白若没有一双勤劳的手将它洗刷,没有一 双娴熟的手将它烹调,没有一口合适的锅将它煮沸,甚至没有 那几片毫不起眼的蒜瓣衬托,它便不可能堂皇地到达你的唇 边,尽管这一切看起来 是那么顺理成章。锅气 说穿了就是人间的烟火 气,曾经的青涩与莽撞, 总得经过几多次的锤打 与磨练、得到与失去,有 机缘遇上伯乐,又慢慢 悟到取舍,才能渐渐平 淡冲和,入世深而不狡 狯,依然一派纯真。 时间,被疫情裹挟 白天和黑夜 在口罩下 没有了颜色 懒懒的阳光 穿过细雨 寻找着春天 计划中的协商课题 正焦虑地 等候在案头上 当集结号响起 我们喊着号子 与时间拔河 …… 与时间拔河 我们拽着时间 从春天拽到冬天 从白天拽到晚上 从雨天拽到晴天 拽得手心生疼 汗水涟涟 春天,我们把协商课题 摆满一地 又在期望声中 匆匆塞进行囊 你从黎明出发 用脚印丈量豪情 把每一寸收获 留在黄昏背后 细细研讨 我从黄昏出发 用迷茫点亮灯光 在重重叠叠的资料中 寻找课题的切入口 你在大南昌都市圈里 寻寻觅觅 我在 5A 级景区中 层层攀登 油茶地里 那一滴滴滚落的汗珠 是你用锄头刨出的建言 作风建设的暗流下 我把老百姓那声 残留的叹息 尽力挤出 在融资难的小路上 你顺着“映山红”的方向 一步一步延伸调研 在装备制造业碾压的历程中 我沿着岁月的河床 寻找硬核江西 助推昂起的航空梦 …… 与时间拔河 我们拽住的是时间 赢回的是使命和担当 池水皱,万物细细听 不说岁月老 权当一杯更尽 春风再晚,花朵也要开遍人间 花如雪,花如蝶 风有情,风有信 看花人不语 风吹薄了衣,也吹白了鬓 时间是最年长的行者 我只能陪着走那么一程 每一步都树着路标: 像春风那样热爱大地 像花朵那样自带芬芳 此刻,一城灯火 好像静待盛开的野花 等待什么 只要一声惊雷 遍地都是春天的孩子 BB 井冈山 2020 3 20 日 星期五 JIANGXI DAILY WENHUA GANPO 主编 罗翠兰 美编 杨数 BB10 第 2141 期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 0791-86849202 家园厚土 怡情 诗笺 心香一瓣 野花的筵席 甘雪芳 锅的气 与时间拔河 毛流明 春风再晚, 花朵也要开遍人间 雨帆 张小圈 豫章随笔 是风,还是鸟鸣,拨动了草木的琴 弦,让鄱阳湖漾起微澜呢? 尽管,水天一线,渔船在湖面上悠 悠地泊着,成群的鹭鸟、斑嘴鸭,以及 水鸽子围绕着渔船在翱翔鸣叫,而在 我听来,那风声与鸟鸣都似是鄱阳湖 的呓语。 每次行走在鄱阳湖盆地,我都在 搜寻鄱阳湖的两重景象,像湖水的夏 涨冬枯,候鸟的冬来春去。两重,好比 维度,意味着有更多的景象呈现跌宕、变幻,云彩与湖光一起交织叠 化,那种轻盈,以及浩渺,似乎都在随 着鄱阳湖的湖风在转换。那种千变万 化的绚丽,美得别开生面,触及人心。 冬去春来,云诡波谲,鄱阳湖时光的消 散好比是湖水的涨落,有些在遁迹,有 些却在显现。候鸟是什么时候开始恋 上鄱阳湖,留鸟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在 鄱阳湖安居的,我已经很难去考量到 某一个具体的年月了,而获知鄱阳湖 的候鸟真正受到关注与保护,那是上 世纪 80 年代初的事了。后来,鄱阳湖 候鸟保护区的保护等级一步步提高, 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 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种群越冬地、中国 最大的小天鹅种群越冬地。 这一切,就像鄱阳湖的湖岸线,漫 长而丰饶。 水,无疑是鄱阳湖的重要元素。 无论是以鄱阳湖湖水而衍生的鱼与 草,还是人和事,经年飘逸散发着湖区 的烟火气息。比如,食客们餐桌上青 睐的藜蒿,鄱阳人却谓之“鄱阳湖的 草”。是鄱阳人在贬低藜蒿吗?那倒 未必。“正月藜,二月蒿。”藜蒿在湖岸 一丛丛生,一片片长,青的,绿的,到处 都是。或许,是藜蒿长得太多的缘故 吧。再说了,鄱阳湖丰富的鱼类资源, 那都是当地渔民过往日子的铺垫与滋 养。 路上的人和事,遇见即是缘分。 彼时,我邂逅了双港镇长山村“保 护候鸟骑行队”。他们两人一组,每天 骑行 20 公里义务宣传保护候鸟。到了 长山村才知道,鄱阳湖因鄱阳山得名, 而《鄱阳县志》上说,“鄱阳山即今县西 北湖中的长山”。长山村的杨兰喜,既 是村党支部书记,又是“保护候鸟骑行 队”的队长,而队员却是村里的 10 位渔 民。自行车,雨衣,手电筒,是他们出 行的装备……不可否认,在观鸟现场, 人的视线是有极限的,真正要看清鸟 的日常生活细节,还要借助高倍的望 远镜。往往,人的视野也有矛盾的时 候,比如湖区有了太多的候鸟,成千上 万,白乎乎的,铺天盖地,一群落下,一 群又飞起,似乎空旷感在缩水,看着, 看着,又好像湖区的空旷感在放大。 是的,无限地放大。像“鸟鸣山更幽” 的感觉一样,湖区与天空有了候鸟的 飞翔,会越来越无边、高远。何况,还 有一如天空浩瀚的湖水。 事实上,我在长山第一眼看到鄱 阳湖的候鸟是屏住呼吸的,然后是惊 讶、激动,已经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湖 面了,满眼都是飞舞欢叫的候鸟。而 后,是眼睛潮了,模糊一片。我想,其 他人看到湖区壮观的候鸟,是否都会 像我一样的感受呢? 那个冬日,我在长山听到鄱阳湖 候鸟的叫声,特别暖心。 后来,我在“柏堑渔村”认识了从 小在湖区长大的王来发,他救助天鹅 与义务护鸟的事迹走进了我的内心。 很难想象,王来发“柏堑渔村”所在的 地点,原来是柏堑人家居住的地方。 相对于“渡口里”的土名,我还是觉得 原先“虎仕湖”的名字大气。从路程上 看,虎仕湖距蒋家村龙吼山 7 公里左 右,离长山村也就 13 公里的样子,转来 转去,都在双港镇的区域内。然而,丰 水期,湖面开阔,那注入鄱阳湖的南 湖、西湖,还有内湖,我是很难分得清 的。而这些湖的水,又是什么时候开 始与注入鄱阳湖的赣江、抚河、信江、 饶河、修河汇合的呢?我无从找到答 案,却只看到双港尧山至白沙洲车门 之间,有一道近百里的长堤坝—珠 湖联圩,切断了鄱阳湖湖水。联圩,即 堤坝,坝面很宽,可以当公路行驶汽 车。王来发告诉我,珠湖联圩是上世 70 年代鄱阳为解决沿湖水患、举全 县之力修筑的。 柏堑,在双港镇乐兴村一隅,是 王来发的家乡。2000 年冬的一天早 上,王来发收网回家时在湖边捡到了 一只受伤的天鹅。看到天鹅奄奄一 息的样子,王来发心里愈发着急。思 来想去,他打电话找到了时任鄱阳县 公安局的汪国桢副局长。遵照他的 意见,王来发立即把天鹅送到了鄱阳 县林业局。不承想,当时鄱阳县还没 有候鸟救助站。后来,王来发又辗转 把天鹅送去了都昌候鸟医院。县电 视台跟踪采访,王来发救助天鹅的事 不胫而走……差不多 20 年了,王来发 说起当年救助天鹅的事还是历历在 目。那天,王来发马不停蹄地跑来跑 去,容不得他去多想,毕竟,抱在手里 的是一只天鹅的命啊! 生活在湖边的人与候鸟总有些牵 扯不断的情缘: 2017 11 月初,王来发 组织村民去毛粗湾疏通河道,看到两 只斑嘴鸭撞到了渔民的渔网上,他立 即上前拆网解网,然后,喂饱,放生; 2018 年端午节的前一天,许多渔民把 捕鱼捕虾的地笼晒在虎仕湖边上,王 来发发现几只俗称“红脚板”的野鸭仔 钻了进去。他逐一打开地笼,小心翼 翼地把野鸭仔一只一只掏出来。望着 野鸭仔扑棱棱地飞走,王来发松了一 口气。 柏堑渔村呢,属于珠湖联圩的外 围,靠近鄱阳湖核心区观鸟点—无 念岛。渔村是王来发与妻子为来往观 鸟的游客提供服务的农家乐。在他看 来,万物有灵,人们能够被一个大湖吸 引,不顾路途遥远,跑到鄱阳湖来看草 滩与候鸟,说明他们心中都是有爱 的。只有爱鸟的人,才会来观鸟。无 疑,一个个观鸟的人,都是热爱自然与 爱护鸟类的人。作为一名基层的义务 护鸟人,王来发从心里喜欢与爱鸟的 人打交道。我和他讨论更多的是小天 鹅、豆雁、灰鹤、东方白鹳等候鸟在一 年之中什么时候出场,什么时候退场, 还有留下什么鸟在鄱阳湖安家。 说实在的,我一踏上珠湖联圩, 就莫名地喜欢上了联圩的弧度,以及 依偎着联圩的坡的弧度,还有湖的弧 度。似乎,那弧度正好适合湖水的荡 涤,适合水鸟的翻转、滑翔。若是候 鸟的每一次迁徙,都是生命的远征, 那么鄱阳湖无疑是湖鸟相依的一方 秘境—在这方秘境里,还藏着多少 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伫立在联圩之 上,一面铺展着田野村庄的生发与祥 和,一面展现的是鄱阳湖碧水连天的 景象。逆着光,远处湖面上的渔船就 像一叶扁舟,而飞翔的鹭鸟、鸥鸟呢, 好比是一个个闪动的点,慢慢地飘移 着,最后融入了天空与湖水,融入了村 庄与田园。 暮色起了,湖面上还泛着粼粼波 光,好像许多鱼在游弋。晚风吹过,倦 鸟的鸣叫一声比一声远,它们也开始 归巢了。 洪忠佩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l-2020

3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一 湖鸟相依 - epaper.jxwmw.cnepaper.jxwmw.cn/resfile/2020-03-20/10/10.pdf · 阿拉伯婆婆纳的花语是“思念”。传说中 的故事,早前一位叫“阿拉”的老头躺在草地

“这会儿变成拇指姑娘也嫌巨大咯。”我连晃脑袋。

事情要从一朵叫阿拉伯婆婆纳的小花说起。

疫情期间自我封闭数日,复工那天傍晚,我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到菜园去摘菜。刚下完雨,空气湿润而清新,白鹭翩飞,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虫藏于深草中吟唱。那声音孜孜不倦的,让人进入一种安静而平和的语境。摘完菜,才注意到身旁参差丛生的看麦娘。菜地多日无人打理,已长满杂草。

看麦娘是儿时就识的草。只记得稻子生长时它也跟着密织于水田,等秋收后满地苍茬,它依然矗立其间随风舞蹈,仿佛是稻田生态中不可剔除的一部分。拿起手机想将之拍下,来回寻找合适的主体和角度,走到篱笆门边,却劈面遇见一片繁密的阿拉伯婆婆纳。

一开始入镜的只是其中一朵,待镜头移动,才发现一小簇一小簇绵延成片。低下头,只见一片片蓝紫色的脆薄花瓣,瓣缘绘有整齐的竖线条纹,似一双双睫毛。风吹过,如大地上扑闪着蓝色眼睛,又如蓝色的流水筵席在绿草中蜿蜒。为何我刚进门时竟没发现它们?它们那样小,似乎又有意用这种“小”在示威和命令,令人放下身段,俯首帖耳。

是的,再俯下一点,我目不转睛,几乎要屏住呼吸。工笔画的纹理,油画的色彩,裙裾般的构造,小花将脸庞朝我完完全全张开。空气变得更为静谧。此刻,很难不让人想到万物有灵。

这个傍晚,我和菜地里 27种野花一一打过了招呼。回家倒床欲睡时,闭上眼睛,星星点点竟全是米粒大的花儿。

“阿拉伯婆婆纳细小的种子混入人们鞋底的泥土,躲进航运货箱的缝隙,随着人类的活动而漂流过海,迅速散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用识花软件看详情,惊异于它粘在鞋底漂流四方、落地生根的生命力。似乎所有的野花开放都是如此随意和偶然,一只小鸟衔着它的时候不经意掉落;一阵清风吹过,籽粒敲打进泥土。并不需要目光垂怜或在意,亦

无须播种、施肥、打药、培育。有土壤就行,扛旱,耐寒,经受风雨雷电侵扰,它们亭亭于纷杂的荆棘丛中展露笑颜。农人自田间归家,在一丛嫣红上蹭掉鞋上的泥土;刚忙活完的老牛匐于青草上饕餮,齿缝间隐现几点粉紫,亦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野花,就这样生长着,在稻田、阡陌、菜园、水岸、山坡、竹篱,也延伸到石阶、砖缝、院落、屋檐,一些无人居住的破败老屋,乃至边陲沙漠和南极冰雪。似乎有了它们,土地就不会呈现彻底的衰落与荒芜。野花离离,守着我们无从知晓的秘密。

有一段时间痴迷于插花,从花店买来一篮篮的清丽斑斓,却每次总是惘然。当你把花枝剪下的时候,接下来的日子只能目睹它一日日地枯萎。越是娇艳的花朵,枯萎时越是令人不忍直视,晦暗,蜷缩,乃至发霉、长毛,最后只能弃之如敝帚。末了才发现旁衬的那点点野花还生机盎然。

或许因为它小,所需的水分和营养不多;或许因为它足够小,不需要承载那么大

的欣喜或哀愁,却恰好能与你的心尖产生一缕轻微的共振。

每一朵野花亦有它的花语,替人们说出情绪。

阿拉伯婆婆纳的花语是“思念”。传说中的故事,早前一位叫“阿拉”的老头躺在草地上想念自己的老伴“婆婆”,他躺过的那片草地,就被人们叫做阿拉伯婆婆纳。

绞股蓝的花语是“福音”,莲子草的花语是“没心没肺”,蓟的花语是“默默的爱”,粉蔷薇的花语是“誓言”……原来每一种思绪和心愿,早已具化成一枝微型花朵的样子。

令人嫉妒的是蜜蜂,日日倾听着花儿的细语,满肚子的甜蜜馨香。面对一朵野花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硕大无朋,连变成拇指姑娘也显得庞然了。幻想着化作一只羽翅轻薄的小飞虫,甲壳虫或金龟子;光影明艳照在身上如琉璃灯泡,一丛丛野花霎时化作魔幻的参天森林。

想起儿时用小花串首饰。先找一枝沿中间掐断,在茎秆中扎一个小洞,用另外一枝的茎秆从中穿过,以此类推,将花朵一小节一小

节串联起来,挂在脖子上做项链,或戴于头顶做花环。每个女孩内心都住着一位小公主,没错的,这样的游戏,令人乐此不疲。

自古女子爱浪漫,怎样才算浪漫呢?有人郑重地捧出一篮柔嫩娇丽,也有人将她带向一片月光下的郊野。近来听说的是,有痴人上山挖盆景,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一枝紫花地丁中,待它繁茂之日,赠予佳人。

人类与野花的有意识连接,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牛首人身的炎帝神农为解黎民疾病之苦,孤身钻进深山老林,遍尝百草。后世托其名所作的《神农本草经》,亦是中医药理的渊薮。“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千百年来,崇山峻岭之中,总陆陆续续有人肩背竹筐,手持小锹,遁入云雾中,与野花之精灵亲近,度过一段艰苦却洁净的时光。

造物主有他的用意,从不遗漏每一处微不足道。有些野花生来具备药性,用于养生或治疗病症;有些则在荒年被当作野菜煮食,喂饱了祖辈父辈的辘辘饥肠。而今,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越来越往来路追溯,盘餐烹野花,或摘其烘干泡清茶,别有一番野趣;更有爱美人士将其制作成精油或蒸馏香水,恨不能里里外外溢着一份大自然的清芬。

没有谁是白白来到这人间的啊,野花和虫鸣一样,以其弱小之躯,奋力发出自己的光亮和呼喊。这让我想到人潮人海中粗布素衣的普通人,他们是成万上亿的分母中的一个,却以野花的品质,不怨不执,秉承天性,坦荡荡地,活成了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分子。

不是谁都能活成雍容华贵的牡丹,或灼灼其华的桃杏,“大多数”和“不起眼”是常态,却并不意味着卑微。正如没有野花的大地,像失去了呼吸和张力。此刻,身处疫情中的我们,不正是这一朵朵、一簇簇的野花吗?我们不能冲上前线,同样可以从容地发出力所能及的光热,虽然微弱,但彼此呼应,汇成粼粼的花海。

春天的脚步会如期而至啊,已是万物生发的三月。先干了一杯野花的琼浆,至于那些隐忍的,静默的,炽热的,且留给虫鸣去说吧。

在姜文导演的电影《一步之遥》的开场,文章扮演的武七少爷失意地倾诉:因为一碗没有“锅气”的王婆刀鱼面,意大利的葛施里妮小姐就认定他是New Money(暴发户)而果断地离开了他。什么是“锅气”呢?片中是这样解释的:“从厨房到餐桌正好五米,面端上来,在这五米里头,才有锅气!”看到这儿我不禁笑了,生活的细节不仅能决定美食的成败,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品位乃至社会阶层。

一切食物刚刚制作好的时刻都是最为可爱的:汤汁热腾腾地汪着油,椭圆形的油星和着葱花轻轻碰撞,渐渐将边缘连接为一个更大的圆形;新蒸好的面点脱却了扁平呆板的原生形状,变得肥白丰腴,一派热闹喧腾的喜兴样子;仅掐了根的蔬菜,清清爽爽地自油锅里打了个滚,在白瓷盘里整齐地列作一排,顶端还俏皮地挂着小黄花;刚摆好的一个冷盘,色色菜肴错落地摆出一个图案,每块新切开的断口上还能看出刀刃划过的锯痕。食物根据人的巧思谋划,在烹饪的器皿中略待得片刻,再出来时已经如涅槃般大不一样。由生变熟自不必说,内在的结构和肌理已是全然一新,人的肠胃和审美决定了它变化的方向。而当这一切新鲜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任谁也会动容于这种蓬勃的力量。

趁热吃,趁热吃啊!刚出锅的饺子,褶子上还留着妈妈的一个指纹,仿佛能看到她用力将饺子皮捏紧的认真模样;早晨赶去上班,匆匆就着拌粉喝完一份瓦罐汤,热汤抚得周身熨帖,猛然想到不知店家须得几点起床,才能将一只寻常皮蛋炖得如此将化未化鲜美异常;赶路饿了,顺脚拐进街边一间不知名的小吃店,指着简陋的菜单叫了一碗蛋炒饭,没料想端上来的竟是粒粒分明、颗颗饱满裹满蛋液的上佳品相。每份成功的食物后面都隐着一位生活的大师,无论她是灶边村妇或是米其林大厨,追溯起来必定都由时间的累积不断丰富经验,才能有今日的得心应手、技惊四座。每份失败的食物后面都藏着一位生活的实践家,不管他是外地求学的游子还是刚升级做了爸爸,只要有心去做,美味的成就肯定不在话下。

由此可以知晓,品尝一份食物,绝不仅仅为了饱腹,慌忙地从各种动物植物中汲取蛋白质和脂肪,以保证自己得以有能量冲杀职场。食物中的情感寂然不语,但每一滴每一丝都在渴求你注意它的来历,明白若没有一双勤劳的手将它洗刷,没有一双娴熟的手将它烹调,没有一口合适的锅将它煮沸,甚至没有那几片毫不起眼的蒜瓣衬托,它便不可能堂皇地到达你的唇边,尽管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顺理成章。锅气说穿了就是人间的烟火气,曾经的青涩与莽撞,总得经过几多次的锤打与磨练、得到与失去,有机缘遇上伯乐,又慢慢悟到取舍,才能渐渐平淡冲和,入世深而不狡狯,依然一派纯真。

时间,被疫情裹挟白天和黑夜在口罩下没有了颜色懒懒的阳光穿过细雨寻找着春天计划中的协商课题正焦虑地等候在案头上当集结号响起我们喊着号子与时间拔河……

与时间拔河我们拽着时间从春天拽到冬天从白天拽到晚上从雨天拽到晴天拽得手心生疼汗水涟涟

春天,我们把协商课题摆满一地又在期望声中匆匆塞进行囊

你从黎明出发用脚印丈量豪情把每一寸收获

留在黄昏背后细细研讨

我从黄昏出发用迷茫点亮灯光在重重叠叠的资料中寻找课题的切入口

你在大南昌都市圈里寻寻觅觅我在5A级景区中层层攀登

油茶地里那一滴滴滚落的汗珠是你用锄头刨出的建言作风建设的暗流下我把老百姓那声残留的叹息尽力挤出

在融资难的小路上你顺着“映山红”的方向一步一步延伸调研在装备制造业碾压的历程中我沿着岁月的河床寻找硬核江西助推昂起的航空梦……

与时间拔河我们拽住的是时间赢回的是使命和担当

一池水皱,万物细细听不说岁月老权当一杯更尽春风再晚,花朵也要开遍人间

二花如雪,花如蝶风有情,风有信看花人不语风吹薄了衣,也吹白了鬓

三时间是最年长的行者我只能陪着走那么一程每一步都树着路标:像春风那样热爱大地像花朵那样自带芬芳

四此刻,一城灯火好像静待盛开的野花等待什么只要一声惊雷遍地都是春天的孩子

扫一扫

听读井冈

B4B4 井冈山 2020年3月20日星期五JIANGXI DAILYWENHUA GANPO■ 主编 罗翠兰 美编 杨 数B4B410

第 2141期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0791-86849202

家园厚土

怡情诗笺

心香一瓣

野花的筵席□ 甘雪芳

锅的气

与时间拔河□ 毛流明

春风再晚,花朵也要开遍人间

□ 雨 帆

□ 张小圈

豫章随笔

是风,还是鸟鸣,拨动了草木的琴弦,让鄱阳湖漾起微澜呢?

尽管,水天一线,渔船在湖面上悠悠地泊着,成群的鹭鸟、斑嘴鸭,以及水鸽子围绕着渔船在翱翔鸣叫,而在我听来,那风声与鸟鸣都似是鄱阳湖的呓语。

每次行走在鄱阳湖盆地,我都在搜寻鄱阳湖的两重景象,像湖水的夏涨冬枯,候鸟的冬来春去。两重,好比维度,意味着有更多的景象呈现——跌宕、变幻,云彩与湖光一起交织叠化,那种轻盈,以及浩渺,似乎都在随着鄱阳湖的湖风在转换。那种千变万化的绚丽,美得别开生面,触及人心。冬去春来,云诡波谲,鄱阳湖时光的消散好比是湖水的涨落,有些在遁迹,有些却在显现。候鸟是什么时候开始恋上鄱阳湖,留鸟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在鄱阳湖安居的,我已经很难去考量到某一个具体的年月了,而获知鄱阳湖的候鸟真正受到关注与保护,那是上世纪 80年代初的事了。后来,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的保护等级一步步提高,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种群越冬地、中国最大的小天鹅种群越冬地。

这一切,就像鄱阳湖的湖岸线,漫长而丰饶。

水,无疑是鄱阳湖的重要元素。无论是以鄱阳湖湖水而衍生的鱼与草,还是人和事,经年飘逸散发着湖区的烟火气息。比如,食客们餐桌上青睐的藜蒿,鄱阳人却谓之“鄱阳湖的草”。是鄱阳人在贬低藜蒿吗?那倒未必。“正月藜,二月蒿。”藜蒿在湖岸一丛丛生,一片片长,青的,绿的,到处都是。或许,是藜蒿长得太多的缘故吧。再说了,鄱阳湖丰富的鱼类资源,那都是当地渔民过往日子的铺垫与滋养。

路上的人和事,遇见即是缘分。彼时,我邂逅了双港镇长山村“保

护候鸟骑行队”。他们两人一组,每天骑行20公里义务宣传保护候鸟。到了长山村才知道,鄱阳湖因鄱阳山得名,而《鄱阳县志》上说,“鄱阳山即今县西北湖中的长山”。长山村的杨兰喜,既是村党支部书记,又是“保护候鸟骑行队”的队长,而队员却是村里的10位渔民。自行车,雨衣,手电筒,是他们出行的装备……不可否认,在观鸟现场,人的视线是有极限的,真正要看清鸟的日常生活细节,还要借助高倍的望远镜。往往,人的视野也有矛盾的时候,比如湖区有了太多的候鸟,成千上万,白乎乎的,铺天盖地,一群落下,一群又飞起,似乎空旷感在缩水,看着,看着,又好像湖区的空旷感在放大。是的,无限地放大。像“鸟鸣山更幽”的感觉一样,湖区与天空有了候鸟的飞翔,会越来越无边、高远。何况,还有一如天空浩瀚的湖水。

事实上,我在长山第一眼看到鄱阳湖的候鸟是屏住呼吸的,然后是惊讶、激动,已经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湖面了,满眼都是飞舞欢叫的候鸟。而后,是眼睛潮了,模糊一片。我想,其他人看到湖区壮观的候鸟,是否都会像我一样的感受呢?

那个冬日,我在长山听到鄱阳湖候鸟的叫声,特别暖心。

后来,我在“柏堑渔村”认识了从小在湖区长大的王来发,他救助天鹅与义务护鸟的事迹走进了我的内心。很难想象,王来发“柏堑渔村”所在的地点,原来是柏堑人家居住的地方。相对于“渡口里”的土名,我还是觉得原先“虎仕湖”的名字大气。从路程上看,虎仕湖距蒋家村龙吼山 7 公里左右,离长山村也就13公里的样子,转来转去,都在双港镇的区域内。然而,丰水期,湖面开阔,那注入鄱阳湖的南湖、西湖,还有内湖,我是很难分得清的。而这些湖的水,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与注入鄱阳湖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汇合的呢?我无从找到答

案,却只看到双港尧山至白沙洲车门之间,有一道近百里的长堤坝——珠湖联圩,切断了鄱阳湖湖水。联圩,即堤坝,坝面很宽,可以当公路行驶汽车。王来发告诉我,珠湖联圩是上世纪 70年代鄱阳为解决沿湖水患、举全县之力修筑的。

柏堑,在双港镇乐兴村一隅,是王来发的家乡。2000 年冬的一天早上,王来发收网回家时在湖边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天鹅。看到天鹅奄奄一息的样子,王来发心里愈发着急。思来想去,他打电话找到了时任鄱阳县公安局的汪国桢副局长。遵照他的意见,王来发立即把天鹅送到了鄱阳县林业局。不承想,当时鄱阳县还没有候鸟救助站。后来,王来发又辗转把天鹅送去了都昌候鸟医院。县电视台跟踪采访,王来发救助天鹅的事不胫而走……差不多 20年了,王来发说起当年救助天鹅的事还是历历在目。那天,王来发马不停蹄地跑来跑去,容不得他去多想,毕竟,抱在手里的是一只天鹅的命啊!

生活在湖边的人与候鸟总有些牵扯不断的情缘:2017年11月初,王来发组织村民去毛粗湾疏通河道,看到两只斑嘴鸭撞到了渔民的渔网上,他立即上前拆网解网,然后,喂饱,放生;2018 年端午节的前一天,许多渔民把捕鱼捕虾的地笼晒在虎仕湖边上,王来发发现几只俗称“红脚板”的野鸭仔钻了进去。他逐一打开地笼,小心翼翼地把野鸭仔一只一只掏出来。望着野鸭仔扑棱棱地飞走,王来发松了一口气。

柏堑渔村呢,属于珠湖联圩的外围,靠近鄱阳湖核心区观鸟点——无念岛。渔村是王来发与妻子为来往观鸟的游客提供服务的农家乐。在他看来,万物有灵,人们能够被一个大湖吸引,不顾路途遥远,跑到鄱阳湖来看草滩与候鸟,说明他们心中都是有爱的。只有爱鸟的人,才会来观鸟。无疑,一个个观鸟的人,都是热爱自然与爱护鸟类的人。作为一名基层的义务护鸟人,王来发从心里喜欢与爱鸟的人打交道。我和他讨论更多的是小天鹅、豆雁、灰鹤、东方白鹳等候鸟在一年之中什么时候出场,什么时候退场,还有留下什么鸟在鄱阳湖安家。

说实在的,我一踏上珠湖联圩,就莫名地喜欢上了联圩的弧度,以及依偎着联圩的坡的弧度,还有湖的弧度。似乎,那弧度正好适合湖水的荡涤,适合水鸟的翻转、滑翔。若是候鸟的每一次迁徙,都是生命的远征,那么鄱阳湖无疑是湖鸟相依的一方秘境——在这方秘境里,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伫立在联圩之上,一面铺展着田野村庄的生发与祥和,一面展现的是鄱阳湖碧水连天的景象。逆着光,远处湖面上的渔船就像一叶扁舟,而飞翔的鹭鸟、鸥鸟呢,好比是一个个闪动的点,慢慢地飘移着,最后融入了天空与湖水,融入了村庄与田园。

暮色起了,湖面上还泛着粼粼波光,好像许多鱼在游弋。晚风吹过,倦鸟的鸣叫一声比一声远,它们也开始归巢了。

□ 洪忠佩

湖鸟相依

湖鸟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