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璨 doc

27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of of of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and and and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 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 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 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 —— —— —— ——以《龙新之声》为例 以《龙新之声》为例 以《龙新之声》为例 以《龙新之声》为例 学院名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 20095318 指导教师 刘海明 二〇一三年六月

Upload: gftvlie-a

Post on 08-Mar-2016

2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ofofofof sciencesciencesciencescience andandandand 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

————————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 生 姓 名 周 璨

学 号 20095318

指 导 教 师 刘海明

二〇一三年六月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I

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校园广播,一度是大学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

校园广播是丰富师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消息的重要载体。随着传媒科

技的发展,互联网走进每一个教室、寝室,校园广播饱受冷落,许多高校的“喇

叭”销声匿迹。尽管广播和互联网、手机这些新媒介以及电视、报纸这些传统媒

介相比有着难以克服的软肋,但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失宠,但余温尚存。校园

广播是广播的一个缩影,在广播媒介呈现衰退的大环境下,校园广播也难逃厄运,

不同国家和不同高校的校园广播发展参差不齐。

同质化是大多数校园广播的通病,无论是在选题上,还是呈现方式上,甚至

在思维模式上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弊端。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校园广播价值存在

的重要保证,是校园广播发挥其宣传教育、知识传播、舆论导向等功能的必然要

求。面对新老媒体的重重包围,校园广播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如何走向专业化的

发展道路,这些都是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广播;专业化;同质化;传媒;受众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II

TheTheTheThe ViewViewViewView onononon ProfessionalProfessionalProfessionalProfessional ResearchResearchResearchResearch ofofofof DomesticDomesticDomesticDomestic

CollegeCollegeCollegeCollege BroadcastBroadcastBroadcastBroadcast BasedBasedBasedBased onononon TheTheTheThe VoiceVoiceVoiceVoice ofofofof LongxinLongxinLongxinLongxin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College Broadcast is always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university life. It can

enrich the school life and transmit messages during the years when the Internet hasn’t

been populariz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begun to come into all the classrooms and dormitories. The college broadcast is left out,

even disappear. Although broadcast has its disadvantages compared to some new

mediums, such as the Internet、mobile phones and some traditional mediums---

television and newspapers, it is still alive in some places. College broadcast is the

epitome of broadcast . College broadcast has to diminish under such the big

circumstance. The college broadcas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s

differently.

Homogenize is the fault of most college broadcast. There are serious disadvantages in

subjects selecting, the way of presentation and thinking model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assurance of the college broadcast’s value, but also the

necessity for the college broadcast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and spread knowledge.

How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development? How to develop in a professional way?

These are all questions need to be explore.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broadcast,specialization,homogenization, media,audiences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III

目目目目 录录录录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一)选题背景.....................................................................................................1

(二)国内研究现状.............................................................................................1

(三)课题研究目的.............................................................................................2

一、对校园广播的理解一、对校园广播的理解一、对校园广播的理解一、对校园广播的理解................................................................................................3

(一)什么是广播.................................................................................................3

(二)广播的分类.................................................................................................3

(三)国内校园广播现状.....................................................................................4

1、有线广播....................................................................................................4

2、无线广播....................................................................................................4

3、网络广播....................................................................................................4

二、大学校园广播现状二、大学校园广播现状二、大学校园广播现状二、大学校园广播现状................................................................................................6

(一)国外校园广播现状.....................................................................................6

1、美国校园广播特征....................................................................................6

2、东京大学校园广播....................................................................................6

(二)港台地区的校园广播.................................................................................7

1、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电台现状....................................................................7

2、台湾静宜大学校园广播现状....................................................................8

3、港台校园广播的共同特征........................................................................8

(三)国内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现状.....................................................................9

1、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台—《传媒之音》....................................................9

2、四川大学校校园广播—《川大好声音》................................................9

3、西南科技大学的校园广播......................................................................10

三、大学校园广播的同质化现象三、大学校园广播的同质化现象三、大学校园广播的同质化现象三、大学校园广播的同质化现象..............................................................................12

(一)选题的同质化...........................................................................................12

1、现状..........................................................................................................12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IV

2、原因..........................................................................................................12

(二)思维的同质化............................................................................................13

(三)呈现形式的同质化...................................................................................13

四、大学校园广播的频道专业化四、大学校园广播的频道专业化四、大学校园广播的频道专业化四、大学校园广播的频道专业化..............................................................................15

(一)受众分化与媒体专业化...........................................................................15

1、受众分化..................................................................................................15

2、媒体专业化..............................................................................................15

(二)广播频道专业化的国际趋势...................................................................16

(三)《龙新之声》的专业化建设.....................................................................16

(四)专业化建设的瓶颈...................................................................................18

结语结语结语结语..............................................................................................................................19

致谢致谢致谢致谢..............................................................................................................................2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1

附录一附录一附录一附录一 《校园广播媒体调查问卷》《校园广播媒体调查问卷》《校园广播媒体调查问卷》《校园广播媒体调查问卷》....................................................................... 22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

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国内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研究

————————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以《龙新之声》为例

引引引引 言言言言

(一)选题背景(一)选题背景(一)选题背景(一)选题背景

大学校园广播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师生们的亲睐,随着传播手段的创

新和传播工具的发展,校园广播在许多高校被冷落,甚至走向消亡。笔者对四川

20所包括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

学、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 2000年,20

所高校有 17所高校建有校园广播站,并正常使用,按时播送广播节目。2013年,

20所高校中,仅有 13所高校还建立有广播站,其中仅 7所高校还有自己的广播节

目,且收听率远不如从前。

国内外校园广播大多也随着广播传媒地位的下降而下降,但是校园广播对学

生,尤其是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校园媒体

仍处于不完全开放甚至封闭的状态[1]。校园广播不具有面向社会传输信号的资质,

法律和制度上的劣势,决定了校园广播的局限性,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

的话,这种局限性决定了其专门为学生服务的特点。

(二)国内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校园广播研究的论文很多,从 CNKI中文全文数据库中,在主题栏目

中输入“大学校园广播”,共检索到 766条相关论文,大体分以下几类:校园广播

的德育功能;校园广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校园广播的建设;校园广播的改革等

[1]蒋俊佩,高校校园媒体及其广告经营策略研究.思想在线,2009,35:195-197.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

等。比如《校园广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山东省团学校报,娄雷);《高校

校园广播建设刍议》,(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石雨冰);《传媒产业视觉下高校校园

传媒经营研究》(山东大学,潘虎);《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的生存与发展》(新闻

爱好者,丁中林);《校园广播改革初探》(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张俐)等。分析国

内学者对校园广播的研究方向,发现涉及校园广播的专业化建设的相关文章很少,

研究校园广播作为新闻学生的实践平台的论文未检索到。笔者认为,放眼媒介看

广播,放眼社会看校园,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来探究校园广播作为一个新闻学生的

实践平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目的(三)课题研究目的(三)课题研究目的(三)课题研究目的

在研究此课题前,笔者专门就大学校园广播存在的必要性、发展和改革方向

等问题向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

院等高校学生发放了网络调查问卷(见附录一)。调查问卷共发放 200份,收回有

效问卷 175 份,有效回收率达 87.5%,具有较为广泛、全面的可信度。其中,92

名同学认为校园广播有存在的必要性,占有效问卷的 52.6%;55名同学认为没有

必要,占有效问卷的 31.4%;28名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占有效问卷的 16.1%;149

名同学认为校园广播必须实行改革和创新,占有效问卷的 86.1%;多数学生对校园

广播的宗旨定位、节目安排都有不同的看法。

从调查问卷分析来看,很大部分同学对校园广播持支持态度,对校园广播的

改革和发展期待迫切。

以《大学校园广播的专业化问题——以<龙新之声>为例》作为论文题目的目

的是:研究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分析校园广播的同质化问题,分析校园音乐广

播、文艺广播、新闻广播、体育广播等不同类别广播的异同点,突破高校专业化

建设瓶颈,加强其专业化建设,探索一条适合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的道路。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3

一、对校园广播的理解一、对校园广播的理解一、对校园广播的理解一、对校园广播的理解

(一)什么是广播(一)什么是广播(一)什么是广播(一)什么是广播

对广播的定义有很多种,普遍认可的应该是《辞海》的解释:通过无线电波

或者导线向广大地区传播音响、图像的节目。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通过无线电

波和导线传播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 [1]。笔者认为辞海解释中的“图像”欠妥,如果

广播能够传播图像,那么和“电视”何异?但总的来说,都是把广播当作动词(动

名词),即广而播之。不同的解释只是在语言表达上或者释义角度上有细微的差别。

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播讯号,是广播公认的特点或者说本质。随着科

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台)应运而生。网络广播(网络

电台)是广播在网络上的延伸、发展。互联网的存储功能弥补了广播顺序收听、

一瞬即逝、选择性弱的不足。因此,网络广播(网络电台)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

前景、使用价值。

(二)广播的分类(二)广播的分类(二)广播的分类(二)广播的分类

按传播方式分校园广播主要有三种,即有线广播(俗称喇叭)、无线广播(电

台)、网络广播(电台)。这具有商业广播的共性特征,同时,校园广播也具有个

性特点,从听众来看,校园广播的听众主要是在校师生,从选题来看,多为校园

题材,迎合学生口味,从传播范围来看,局限于校园内部。

按内容分,主要有交通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文艺广播等等。在高校,

新闻、音乐、文艺类广播占主导地位。

[1]来源于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5385.htm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4

(三)国内校园广播现状(三)国内校园广播现状(三)国内校园广播现状(三)国内校园广播现状

1、有线广播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二十一世纪初,大多数高校都建有广播站,那

时候无线技术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手机更没有普及,电视也不是家家都有,广

播成为在校师生接收信息的重要方式。广播内容涉及重要新闻(包括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校园新闻),宣传教育类节目,文娱类节目等等,是社会舆论导向的重

要工具。随着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的发展,有线广播(喇叭)几乎在校园里销声

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大型 LED,声像合一的画面的确更为生动形象的传递着信息,

丰富着师生们的课余生活。但是喇叭并不是完全走出师生们的世界,大多数高校

的教室、公寓都安装有扩音器,只是形状较喇叭相比更为美观。在用途上,扩音

器的功能也与以往弱化,更多的是用作播送重要通知、或者当作应急设施(比如

报警)。一些高校的广播站还保留着传统的功能,按时播送广播节目,但是收听率

就大打折扣了。

2、无线广播

无线广播在高校的普及程度就远远赶不上有线广播了,建有无线广播电台的

高校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原因。但在许多著名的高校,

广播电台历史有相当长的历史,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台,从 1958年至今已

经有五十多年,其仍在各种新老媒体的“包围”下健康发展,配有专业的广播间、

录音室,且不低于专业电台水准。

许多高校没有了无线电台,或者说使用无线广播的时候较少,因此很多人也

就认为无线广播不复存在,其实不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全国大学英语等级

考试中,听力部分都是采用无线频率传输信号,考生通过收音机收听听力,这就

是无线广播的一个鲜明例子。

3、网络广播

网络广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从我国最早

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在 1997年开辟网络广播的先河至今也才十六年时间。但是,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5

网络广播弥补了传统广播的不足,是广播在新型媒体领域的一个延伸。网络广播

利用互联网存储功能、传输时间快、范围广、使用者多等优势,弥补了自身的缺

陷,从而促进了广播的发展。《龙新之声》就是以网络为媒介,以龙新网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为载体,向全世界传递着西南科技大学新闻学

子的声音。如今,有许多高校都开通了自己的网络广播,主办方有学校宣传部门,

校园媒体,学生社团等。

从节目类别来看,校园广播一直保留着广播的传统特性,校园新闻广播、音

乐广播、文艺广播仍然占据着校园广播节目的主导地位。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6

二、大学校园广播现状二、大学校园广播现状二、大学校园广播现状二、大学校园广播现状

在研究校园广播现状的时候,笔者试图通过研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地

区的高校校园广播,分析其异同,找到值得专业化建设的一个切入点。

(一)国外校园广播现状(一)国外校园广播现状(一)国外校园广播现状(一)国外校园广播现状

1、美国校园广播特征

社会化运营是美国校园广播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传播教育新闻发源地美国,

大学校园媒体运作已经迈入社会化运营,无论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都很好的与社

会实现了结合[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罗自文教授认为,美国高校的校园广播已经十

分成熟,大多数高校的广播电台已经走向了社会化运营的阶段。美国校园电台大

多走分众化的运营模式,将节目定位于小范围内,特色化的运营策略使得校园电

台与其他商业电台有了明显的差异,能够吸引纯度更高,商业价值更大的听众[2] 。

把校园广播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和教学实践平台是美国校园广播的一个显著特

征。以美国圣·克劳德大学的广播电台为例,圣·克劳德之声(KVSC,Voice of

St.Cloud)定位于商业广播电台,其台长和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本校的学生。学生全

面参与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活动策划、新闻采访、节目编辑、节目主持、

受众沟通、市场推广、电台经营、行政管理等各个环节 [3]。学生参与校园电台的

商业化运营,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媒介现状,同时

大大节约了电台运营经费。

分析美国校园广播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与其最大的差距在于校园媒体是否

走向社会化,能否迈出这一步,成为我国校园媒体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1] 蒋俊佩,高校校园媒体及其广告经营策略研究.思想在线,2009,35:195-197.[2] 蒋俊佩,高校校园媒体及其广告经营策略研究.思想在线,2009,35:195-197.[3]罗自文,美国校园媒体建立与运转模式的启示,中国传媒大学报,2007,4:121-122.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7

2、东京大学校园广播

互联网对广播的冲击是全球性的,国外高校校园广播一样成衰退现象。选择

东京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了解国外高校的校园媒体时,发现东京大学的

校园广播和西南科技大学的《龙新之声》有很多相似地方。

①主办单位。东京大学的校园广播是以协会(东京大学广播研究会,UTBC :

mahttp://todaihouken.com/)的形式运作,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的。这和西南

科大新闻学子组建《龙新之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借助广播这一平台

磨炼自己在发音、技艺、访谈、录制方面的能力,为进入大众媒体打下基础。

②节目听众。东京大学的校园广播听众主要是在校学生、以东大为目标的考

生、参加协会兴趣小组的其它学校大学生、来校散步的附件居民。和《龙新之声》

的受众相比较都具有局限性。同时,节目都通过网络发布,这在一定程度上,扩

大了受众的范围。

③节目特征。东京大学的广播节目是在每周五更新,节目简单易懂、趣味性

强。《龙新之声》与之相比更显得较为中规中矩。广播研究会成员定期或者不定期

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练习,包括发音、主持、实况等,在这方面《龙新之声》有

待加强。

(二)港台地区的校园广播(二)港台地区的校园广播(二)港台地区的校园广播(二)港台地区的校园广播

1、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电台现状

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电台(中大校园电台)是一所以中大学生为服务对象的电

台(非中大学生也能收听),从 1999 年成立运作至今,每周二、周四晚定时直播

节目,利用网站提提供内容重温。

中大校园电台有以下几个特点:利用网上广播媒体,让同学广泛参与,扩大

学生的思考和创作空间;为同学提供各类型资讯,包括校内及社会事务,务求引

起同学的关注;制作各类型节目,以迎合各同学的口味;各系属会可通过网上广

播宣传其活动;借着报道校园内所发生的事情,给予同学一个参与及讨论的机会,

推动师生共治的理念;提供一个渠道给同学认识及参与电台的运作[1]。

在收听率方面,中大校园电台的收听率远不及刚创办的时候,这也充分证明

[1] 内容摘自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8

了广播作为传播媒介地位的降低。

2、台湾静宜大学校园广播现状

台湾静宜大学是把传媒专业学生作为校园广播经营主力军的鲜明例子。大传

系学生充分参与到校园广播的策划、采编、主持、经营等过程中。近几年来学校

里难以定时收听到校园广播节目,大传系创办广播的目的主要是锻炼自身在广播

发音、访谈、策划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的龙新通讯社就

是在模仿静宜大学大传系实践平台基础之上建立的。

通过西南科大新闻系在台湾静宜大学大传系交换生得知,静宜大学的校园广

播也处于衰退现象,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校园广播的存在,学校的校园广播仅仅是

具有硬件设施,但并没有定期广播节目。大传系学生主要把精力用于电子报的制

作,对广播的重视度也相对较低,学生对广播的热爱远不及其他新型媒体。

3、港台校园广播的共同特征

总体上看,港台地区的校园广播随着广播媒介地位降低呈现衰退现象,高校

主要的传播媒介是互联网,许多高校没有了校园广播电台,广播的作用功能逐渐

弱化。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高校开通有校园广播,其中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是主

办校园广播的主力。

校园广播作为学校宣传教育工具的功能在弱化,更多的是热爱广播的学生,

以及传媒学子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一个平台。校园广播的听众远没有过去那么

庞大,在校师对广播的关注度普遍降低,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还有校园广播的存

在。可见在港澳台地区,其校园广播的现状并不比大陆乐观,甚至面临互联网、

手机新闻等新媒体更为严重的冲击。

港台地区的校园广播传播范围同大陆一样也局限于校园内,没有突破校园面

向社会的瓶颈,这不但和政策有关,还和自身的实力(校园广播在资金、技术、

水平上都和商业广播电台差距甚大)相连。

在节目选择上,广播节目涉及国际国内新闻(时效性相对于网络较弱)、校园

新闻、文娱类节目、知识类节目、宣教类节目等,这具有校园广播的共性。

要扭转广播作为传播工具的优势地位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既不符合社会发展

的趋势,也不符合现代科技进步的潮流。港台的学界、业界、商界都在探究广播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9

的未来发展之路。

(三)国内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现状(三)国内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现状(三)国内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现状(三)国内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现状

1、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台—《传媒之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广播是国内业界的代表,从 1958年成立以来,为中国培

养了大批广播电视播音领域优秀人才,比如李修萍、孙晓梅、海霞、李咏等。

在硬件上,传媒大学校园广播紧跟时代潮流,实现了数字化,拥有专业的播

音室、控制台、其设备达到专业广播电台水准。

在管理和运营模式上,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台实行责编负责制,这和当今多数

商业电台相同。

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广播台设有节目中心和运营中心。节目中心负责节目的采

编、播送,包括新闻(每日要闻、校园直通车)、音乐(音乐即时听)、娱乐(阳

光不休假)、体育(体育大看台)、新闻评论(有事大家谈)等节目;运营中心负

责广播台的运营,包括宣传、公关、网络以及台刊的制作等[1]。传媒大学的校园广

播电台的节目质量能够和专业的商业广播媲美,这既和参与者的能力有关,又和

管理与运营模式紧密相连。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台《传媒之音》还通过其官

方网站 http://radio.cuc.edu.cn/,向全世界网名传递中国传媒大学的声音。

2、四川大学校校园广播—《川大好声音》

《川大好声音》是四川大学影响力巨大的校园媒体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

累计播送时间长达 2000小时,覆盖人群达 6万人。

《川大好声音》拥有 7 个栏目,周一到周日顺序播放,播放时间为每天下午

六点半到七点(周六六点到七点)。周一为新闻(关注),包括国际新闻、国内新

闻以及校园新闻;周二为影视(声光画影);周三为体育(铿锵体育);周四为音

乐(音乐先锋);周五为英语(English Melody);周六为文学(悠游文学);周日为

点歌(一又二分之一的天空)。节目尽量迎合学生的口味,立足校园,旨在锻炼和

服务学生,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开阔学生视野。

《川大好声音》注重和学生的交流,面向全校学生征集稿件,立足学校,服

[1] 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507280.htm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务学生。

3、西南科技大学的校园广播

从 2000年西南科技大学组建以来,学校一直没有建立广播站(电台)。通过

采访学校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得知,没有建立广播站(电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实用性不大,在新型媒介如网络、电视、报纸的冲击下,很少有学生愿意

去收听广播节目。二是,成本太高,学校面积大,要建立完善的广播网络成本太

高。但是,学校没有广播站(电台),并不是说学校就没有了广播,学校仍然存在

有线广播、无线广播以及网络广播。

1 西南科技大学的有线广播

和大多数高校一样,西南科技大学的有线广播使用率十分低,取而代之的是

大型 LED 显示屏。在学校的教室,都配备有一个扩音器,学校党宣部门负责管理,

广播的使用频率很少,主要用来播送重要通知,在学生考试中伴有重要角色,比

如播送考前注意事项、英语听力等。在公寓中心以及人口密集区域都配备有报警

设备,遇到突发事件时起到报警的作用,这也是利用了有线广播传输声音信号的

功能。

②西南科大的无线广播

无线广播在西南科大中伴有重要的角色,是每一次外语考试的重要工具。学

校无线广播归外国语学院管理,主要利用无线广播传输英语听力信息。除此之外,

外国语学院还把无线广播用于教学中,播送相关外文节目,用此来提高学生在听

力和口语方面的能力。这充分说明无线广播在高校里仍然具有使用价值。

此外,西南科大信息工程学院在 2012年建立了《信息之声》广播站,目的是,

宣传学习相关政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院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信息之声》每周广播两到三次,节目主要涉及科普知识、英语听说材料和音乐

节目等。

③西南科大的网络广播

西南科技大学的网络广播以《龙新之声》为代表。《龙新之声》又以龙新网为

载体,是龙新通讯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 9月,龙新通讯社通过龙新网站正

式和全世界所有网民见面。

《龙新之声》以原生态的校园新闻为主要题材,突出科技城、科技大学的亮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1

点,明确校园媒体、学生实践平台的定位。在运营的两年多时间里,广播电视新

闻系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采访、录制、报道以及收集业内专业老师的点评意

见,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通过《龙新之声》,学生的团队意识、媒介素养、实

践能力、知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龙新之声》虽然只是一个专业的实践平台,

但是也见证了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广播的发展历程,虽然其还显稚嫩,但羽翼正逐

渐丰满。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三、大学校园广播的同质化现象三、大学校园广播的同质化现象三、大学校园广播的同质化现象三、大学校园广播的同质化现象

同质化是一个商业的概念,在广播领域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播出形态、管理

模式、节目类型、内容选材、播报角度等相似[1]。同时,翟杉认为我国广播同质化

现象还表现在:地方模仿中央;广播业落后地区模仿先进地区;同一地区甚至同

一台相互模仿[2]。模仿导致内容相似,格调相仿,缺乏了创新,这无疑是对广播媒

介生态的破坏,不利于广播的长足发展。

(一)选题的同质化(一)选题的同质化(一)选题的同质化(一)选题的同质化

1、现状

校园广播和商业广播一样,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

外高校,都逃这一“怪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校园新闻为主,

在大学校园广播节目中,本校新闻所占比例很大,内容相对单一,决定了节目对

受众缺乏吸引力。其二,时政新闻时效性差,新闻多来源于其它媒体,因而时效

性差,同时紧紧局限于对时政新闻的简单叙述,缺少画面的冲击力。其三,文娱

类节目缺乏互动性,节目多数是单项信息的灌输,这也是广播节目的通病。其四,

学校的宣教节目相对死板,缺乏灵活性,信息反馈不及时,未能很好的注重实际

效果。

2、原因

①对校园外的社会新闻没有采访权。校园媒体只在学校内被承认,而对于社

会新闻,校园媒体没有像记者一样的权利,这就决定了其信息面的狭窄,从而决

定了内容的同质化。

②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校园广播。从事校园广播的学生往往是

“兼职”活动,大多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策划,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也从一定程度

[1]高星耀,客服广播电视新闻同质化,试听纵横,2008:36-35.[2]翟杉,广播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分析,商业现代化,2004.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上决定了其内容的同质化。

③停留在模仿专业广播层面。校园广播大多是通过模仿专业性广播,自我的

创造性缺乏,加之没有专业的团队,没有专业人才指点,因而造成了内容的严重

同质化。

④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体的冲击下,广播还没有突破自身的“软肋”,难

以克服本质的缺陷(转瞬即逝、没有画面)。同时,学校以及学生本身对校园广播

的重视度不够,信息反馈不及时。

(二)思维的同质化(二)思维的同质化(二)思维的同质化(二)思维的同质化

思维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思考角度、运用方法、特征把握都相同或相似,

在思维中缺乏创造性,缺乏实际性。各高校的校园广播在思维上局限于校内新闻,

对新闻的挖掘不够,局限于传统的采播方法,和受众的互动性不够,局限于定式

模板,创新性不够,局限于各自为政,共享性不够。

校园广播的思维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各高校对校园广播的定位仅停留在传

统广播层面。在信息化、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校园广播如果只停留在传统广

播的“低”层面,被新型媒体淘汰和湮没则是必然趋势。

校园广播的经营者要着重思考如何来突破自身的缺陷,比如,如何利用好网

络的优势资源,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兼容;如何利用高校人才和科研成果,

创造原生态、高品质、强吸引的校园新闻;如何发挥并扩大自身在传播即时性上

的优势,弥补互动性不足、传播范围面窄的劣势。

突破思维同质化的瓶颈是校园广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校园广播

专业化建设的内在因素。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走出思维同质化的俗套,是校园广

播大放异彩、“重出江湖”的必由之路。

(三)呈现形式的同质化(三)呈现形式的同质化(三)呈现形式的同质化(三)呈现形式的同质化

呈现形式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报道。新闻是传播媒介最主要的传播类容,广播自然也不例外。

校园广播播送的新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校园新闻,一类是社会新闻。但是校园

新闻节目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及时性和同步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设备、技术

较商业广播存在差距,专业性不强等原因决定的。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第二,嘉宾参与。嘉宾参与是广播节目增强互动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加强同

听众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是录制互动性访谈节目的难度较大,场面也更难控制,

学校“小社会”的现状也决定了嘉宾档次不够。

第三,歌曲配合。“总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 X”。歌曲永远是拉近听众距

离的有效手段,每一个广播节目对此都百试不爽,校园广播也不例外。单纯的音

乐节目,并不能凸显校园广播的特点,如何将歌曲和学校、和学生结合,创造大

学生独具一格的音乐广播是值得探索的,这也是现今校园广播所缺乏的。

第四,教学工具。如今,在大多数高校广播也被用于教学活动当中,比如文

章前面提到的用无线广播传输英语听力、播放英文材料等。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5

四、大学校园广播的频道专业化四、大学校园广播的频道专业化四、大学校园广播的频道专业化四、大学校园广播的频道专业化

(一)受众分化与媒体专业化(一)受众分化与媒体专业化(一)受众分化与媒体专业化(一)受众分化与媒体专业化

1、受众分化

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冲击下,广播受众分化是必然趋势。影响

受众分化的因素诸多,包括信息传播主题的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以

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更使个人传播有了可能,改变

了传受的关系,就拿“微博”来说,只要通过简单注册,就可以发布消息,人们

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大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

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比较超前,因此,对待校园广播这类传统媒体“新鲜度”明

显降低。校园广播因而也面临受众分化严重的残酷现实,这也是校园广播使用价

值降低、在高校备受冷落的重要原因。

2、媒体专业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行业包括行业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

度越来越高。大众传媒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媒介专业化趋势明显加强,毫不夸张

的说,哪个媒体做得专业,其市场前景就更为广阔。在各种新老媒介的“包围”

下,广播只能靠走专业化的道路赢得受众。

无论是 BBC(英国广播公司)还是 VOA(美国之音),它们能在多如牛毛的

广播电台中鹤立鸡群,我认为其法宝就是专业性强。两个电台都是由政府出资,

很大程度上代表官方的言论。在新闻报道上精益求精,追求及时、全面、准确、

客观,并用多个国家语言向不同地区传播,频道细化,其专业性极强。在技术上,

两家广播电台都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无线传播技术,专业化程度不言而喻。

受众的分化和媒体的专业化是相辅相成的,受众分化决定了媒体必须加强专

业化,同时,媒体的专业化趋势加强,也加速了受众的分化。但是两者并不矛盾,

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中,理清矛盾的焦点,加强专业化建设才是根本所在。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6

(二)广播频道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二)广播频道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二)广播频道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二)广播频道专业化的国际趋势

广播频道专业化,是指在现有的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

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较为集中的反映某个特定领域的需要[1]。

简单的说,频道专业化,就是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建立对口性强的专业节

目频道。比如,为体育爱好者建立体育频道,为音乐爱好者建立音乐频道,为军

事爱好者建立军事分析频道,甚至为空闲无聊者建立八卦新闻频道。互联网、手

机新媒体的冲击导致受众分化,受众分化又促进了广播媒体的频道专业化,广播

频道(节目)专业化已成为国际大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其频道专业化程度是

非常高的,包括新闻、音乐、交通、天气、军事、旅游、体育、情感、居家、美

食、学习(语言为主)等数十套专业节目。受众的细化,频道的专业化不但在西

方发达国家表现明显,在我们国家亦是如此。

广播频道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不可逆转,这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应社会发

展的规律。在传媒大变革,格局大转变时期,也是受众分化加剧期,广播频道专

业化的国际趋势就是顺应越来越细化的受众群体,建立愈发对口的专业节目。众

多广播电台都认识到频道专业化趋势,如何在专业化进程中取胜是成为了关键。

笔者认为,一个定位准确,受众群体明确,符合可学实际,具有深层内涵的专业

节目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三(三(三))))《龙新之声》的专业化建设《龙新之声》的专业化建设《龙新之声》的专业化建设《龙新之声》的专业化建设

在广播专业化的大趋势下,校园广播也只有走专业化的道路才能突破发展的

瓶颈。如何走专业化的道路成了矛盾的焦点。大学校园广播只有顺应广播媒介发

展潮流,结合大学的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创建独具特色而又具有

竞争力的广播节目才能在众多媒体中立足。

《龙新之声》建立之初,新闻系主任刘海明教授就清晰的指出,要建立专业

化的传媒实践平台,要充分发挥科技大学的科技优势,避免俗套化,避免单纯模

仿,杜绝抄袭。

《龙新之声》立足于西南科技大学,依托中国科技城四川·绵阳,跳出学校,

放眼社会,打造独具一格的广播节目,节目涵盖新闻、音乐、旅游、美食、体育、

[1] 成红珍 李汉如,广播频道专业化的思考,新闻前哨,2007,1.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7

科技、传媒等多个方面。其中,最能体现其专业化建设的是科技和传媒板块。

1、科技板块

建立科技栏目的主要原因是,《龙新之声》是科技大学的新闻广播,又处于科

技城,自然应该发挥科技的优势,用科技的魅力吸引受众。笔者认为这是很有潜

力和价值的一个栏目,也是专业化建设的典型。西南科技大学是国防科工局和四

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在国防科技、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先进的科技领域

都有很深的造诣,许多科研项目名列国家前茅。一方面,利用这些优势资源,策

划原生态的本土科技广播节目,另一方面,选播世界最新科技快讯、科研成果、

科技访谈节目等。这样一个节目对科技爱好者、科研工作者,尤其对科技大学学

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龙新之声》以龙新闻网为载体,受众突破学校的范围,科技广播节目以其

极强的专业性,吸引了很多科技爱好者,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但是,《龙新

之声》的科技板块还有许多值得改善的地方,对校内本土科技新闻挖掘度还不够,

报道不够深入,科学和技术界限模糊,与受众的互动性不足。若能策划一些与学

校知名教授的访谈节目,深入挖掘重大科研项目的新闻价值,再对听众进行一个

全面调查,定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利用科技城的优势,在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走出校园,了解科技城的真正科技内涵,对不涉密的科研机构 ,科研项目

进行采访报道。

2、传媒板块

《龙新之声》力求打造大学高校著名的网络广播,为传媒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为学生进军传媒行业提供实战演练。传媒板块,利用龙新网建立强大的数据库,

包括新闻业内最新的求职信息,媒介新变化,市场需求等,让深处盆地的新闻学

子能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最新传媒行业现状,根据社会需求培养自

己能力。通过《龙新电视》、《龙新之声》、《龙新周刊》等平台,为学生服务,再

借助互联网,力争为业界服务。

传媒类广播节目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一个校园内的学生实践平台,

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所有新闻系学生了解传媒动态、行业现状,避免盲目学习以

及对自身定位不准、认识不清的现状。

《龙新之声》应进一步加强传媒类节目的策划,提高其在所有栏中的比例,

加强传媒栏目的专业化建设,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发展,适合新闻专业学生现状的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8

道路。

还值得一提的是,《龙新之声》的旅游和美食类节目,立足绵阳,依托四川,

介绍本土的特色小吃,自然美景,风土人情,再配上颇具风格的主持风格,给听

众一种温馨、舒适而又眼前一亮的感觉。

除了广播频道节目的专业化建设之外,《龙新之声》利用西南科技大学专业的

采音设备和调音台,在硬件设施上也紧跟业内步伐,为《龙新之声》专业化建设

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专业化建设的瓶颈(四)专业化建设的瓶颈(四)专业化建设的瓶颈(四)专业化建设的瓶颈

要实现校园广播的长远发展,走专业化道路是必然趋势,但是,专业化建设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校园媒体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大瓶颈。

其一,学校重视度不够。校园广播在校园媒体中地位的下降导致了学校对校

园广播建设的忽视。我国的校园广播不以盈利为目的,更谈不上广告收入,经费

来源主要是校方的支持,校方对广播的消极态度,严重制约了校园广播的发展,

制约了校园广播的专业化建设。拿《龙新之声》为例,节目经费主要靠本专业内

部筹集,这导致设备不能及时更新,采访经费有限。同时,地方大学聘请专业技

术人员、学者、老师讲授广播专业知识的难度较大,从事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在

技术和理论层面知识都十分有限。这些严重制约了《龙新之声》的专业化进程。

其二,人才瓶颈。人才的第一生产力,在校园广播的专业化建设中,人才是

主要瓶颈。频道的专业化与受众的分众化,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

广播面临专业人才缺乏的严重局面,因此出现对商业广播的模仿、复制,从而也

导致校园广播节目质量低、缺乏新颖、收听率低等问题。广播的专业化建设,专

业人才匮乏是拦路虎。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专业教授、讲师的在广播领域学术研究

作用,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能有效缓解校园广播专业

化建设的人才问题。

其三,受众瓶颈。校园广播的受众局限于大型校园,以及受众分化,是制约

其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虽然多数校园利用互联网,建立了网络广播,进一步

扩大了受众面,但是网站访问量不高,效果欠佳,实现互联网和广播的有效融合

还需进一步探索。突破听众的瓶颈,是校园广播专业化建设的关键,当然,这也

是专业化建设的一个瓶颈。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9

结结结结 语语语语

传媒受众分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媒体专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

大背景下,广播这一传统媒介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加强其专业化建设。

通过对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分析,在横向比较,纵向探究的基础之上,以西南科

技大学校园媒体《龙新之声》为例,提出加强校园广播媒体专业化建设的构想。

校园广播是广播的一个缩影,要解决校园广播媒体面临的尴尬局面,必须突破听

众、人才、技术的瓶颈,充分发挥其及时性、成本低、速度快的优势,加强自身

专业化建设。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0

致致致致 谢谢谢谢

时光荏苒,四年时间晃眼而过。西南科技大学的四年是难以忘怀的四年,在

校院两级领导的殷切关怀下,在专业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同学朋友的支持鼓励

下,我的知识、能力、品质都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四年学习,我学习了

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了解了行业现状,更懂得了终身学习的道理。

在这里我要十分感谢教导我的专业老师,是您们带领我走进了新闻学的殿堂,

是您们的教诲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您们的无私奉献丰满了我的双翼。

您们的教导是我一身的财富,更是我前进的力量,学生一定谨遵教诲,端正人品,

奋发图强。

在这次论文写作过程中,新闻系刘海明教授细心指导,不厌其烦,三番五次

的为我提出建议。开题答辩时,乔闻忠、尹兴老师为我的论文提出了诸多建设性

的意见。正是您们的热情帮助,才有了学生今天的这篇论文。感谢您们!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许秀玲,赵多佳.传播广播专业化概论[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2]李岩,黄匡宇.广播电视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148.

[3]蒋俊佩,高校校园媒体及其广告经营策略研究[J].思想在线,2009,35:195-197.

[4]罗自文,美国校园媒体建立与运转模式的启示[J].中国传媒大学报,2007,4:121-122.

[5]高星耀,克服广播电视新闻同质化[J].试听纵横,2008:36-35.

[6]翟杉,广播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4.

[7]潘虎,传媒产业化视角下高校校园传媒经营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为例[D].山东

大学.2010.

[8]尹君怡,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

[9]朱桂英,校园广播发展和提高的思路与对策[J].声屏世界,2003,10:45.

[10]丁中林,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的生存与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7:50-51.

[11]靳婷婷,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的发展路径[J].今传媒,2012,4:146-147.

[12]岳淼,宋诗睿.高校校园广播发展前景的传受视角探析——以厦门大学广播为例[J].东南传

媒,2012,2:119-120.

[13]熊艳,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3,2:114-115.

[14]梁燕燕,新时期校园广播的功能新探与发展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报,2009,6(8A):157-158.

[15]黄雨彤,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广播的发展策略[J].新闻世界,2013,2:86-88

[16]张俐,校园广播改革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2,2:65-68.

[17]宋慧杰,高校校园广播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辽宁行政学院报,2009,11(7A):111-113.

[18] 成红珍 李汉如,广播频道专业化的思考[J],新闻前哨,2007,1.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2

附录一附录一附录一附录一

校园广播媒体调查问卷校园广播媒体调查问卷校园广播媒体调查问卷校园广播媒体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本次调查是想了解校园广播存在的价值,寻找解决校园广

播媒体面临的突出问题。希望你在百忙中花几分钟填写以下问题,反映真实想法。

谢谢!

1、你对校园广播存在的态度是?( )

A、有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若选 B,请问你的原因是?( )

A、内容无趣 B、收听不便 C、声音吵闹 D、新媒体众多,意义不大

2、校园广播媒体是否需要改革和创新?( )

A、需要 B、不需要

3、你希望校园广播有哪些节目?( )(可多选)

A、新闻 B、音乐 C、文艺 D、互动点歌 E、评论

4、你认为校园广播的风格是?( )

A、轻松活波 B、正式严谨 C、安静优雅 D、激情澎湃

5、你认为校园广播媒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A、锻炼学生 B、丰富校园生活

6、你认为外语广播对你的用处有多大?( )

A、没有 B、一般 C、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