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53
資資資資資資資資資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 ciety 資資 林林林 林林

Upload: noah

Post on 18-Mar-2016

7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複習 林葭華 主授. 主題. 第一講 政府與電子商務 第二講 網路安全管理與相關法律政策 第三講 數位學習與數位落差 第四講 科技與民主. 第一講 政府與電子商務. 資訊科技社會中政府應具角色. 不再是主導者或是管制者 決定一個國家競爭力之要素 科技技術本身並非決定因素 科技政策與管理才是關鍵 電信資訊產業之發展為重點 (Kim, 2003) 可主導知識經濟. 打造數位台灣 數位世界. 秀才不出門 能知天下事 人民不出門 能知天下事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複習林葭華 主授

Page 2: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主題 第一講 政府與電子商務 第二講 網路安全管理與相關法律政策 第三講 數位學習與數位落差 第四講 科技與民主

Page 3: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第一講 政府與電子商務

Page 4: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資訊科技社會中政府應具角色 不再是主導者或是管制者 決定一個國家競爭力之要素

科技技術本身並非決定因素 科技政策與管理才是關鍵

電信資訊產業之發展為重點 (Kim, 2003) 可主導知識經濟

Page 6: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電子化政府 國際評比 評比方向

24 個評估標準 各國政府網站連線情形 服務項目內容 功能的豐富完整程度 隱私保護 安全政策

評比國家數 198

Page 7: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電子化政府 民眾、企業、機關與員工得到政府的各項自動化網路服務

單一入口,不受時空限制 整合服務,多元使用者介面

結合 ICT 與電子商務 以 Web Services 技術為基礎之共通作業平台,整合政府資訊服務資源,廣泛應用 數位科技時代虛擬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Page 8: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政府電子化商務分類 政府對個別民眾

Governments to Citizens, G2C 如網路報稅、 e 管家

政府對企業廠商 Governments to Businesses, G2B 如政府採購電子化

與政府對政府 Governments to Governments, G2G 如電子公文

政府與員工 Government to Employees, G2E

Page 9: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我國電子化政府推動內容

G2G加強政府資訊流通共享與整合應用

G2E加強電腦推廣,提昇政府資訊應用層次

推動政府上網服務應用發展,普及資訊服務

1.G2C 便民服務上網 警政治安 、戶、地政、電子就業…等便民服務 2.普及資訊服務,減少數位落差 偏遠地區網站建置、上網教育、弱勢族群上網 3.政府資訊上網公開 全國檔案資訊化等

1.G2B電子商務應用 工商登記 、電子採購、進出口貨物通關、 中小企業商情網站…等等 2.國土保安上網 空間資訊檢索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網 …等

1.行政業務資訊流通,整合創新政府服務 戶役、地、警政、境管、通關等閘門系統 2.行政事務資訊流通,提升政府作業效率 公文電子交換 、施政計畫網路傳輸、電子採購網路 …等系統 3.推動國土資訊系統資料流通共享 地理資訊目錄檢索、地質資料管理系統…

1. 各項行政業務電腦化更新 …戶、役、地、警政、境管、通關 等系統

2. 辦公室自動化 …電子表單、公文、人事 等系統

3. 運用國土資訊,發展施政規劃 921重建地理資訊、消防防救災指揮、國土相關 …之規劃 等系統

Page 10: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健全電子化政府基礎環境建設

1.GSN(Government Service Network) 骨幹網路2. 電子化政府公鑰基礎建設

3. 公務員電子化教育

Page 11: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電子化政府整合型入口網站 (G2C)http://www.gov.tw/

Page 12: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政府採購資訊中心 (G2B)http://gpic.pcc.gov.tw

Page 13: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電子化公文入口網 - 公文 e 網通 (G2G)

http://www.good.nat.gov.tw/

Page 14: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 (G2E)http://lifelonglearn.cpa.gov.tw

Page 15: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 e 典通

Page 16: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 e 典通

Page 17: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企業公民之社會責任 環境保護 社會參與 教育文化

Page 18: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Company Slogan (Motto)

"…and you're done"

Don't be evil Make money honestly

Page 19: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第二講 網路安全管理 與相關法律政策

Page 20: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智慧財產權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工業產權 包括發明(專利)、商標 、工業品外觀設計以及原產地 地理標誌等 專利保護期一般 20 年,工業設計保護至少 10 年, 而商標 則可無限期保護

著作權 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的創作,共 11 類

語文、音樂、戲劇和舞蹈、美術、攝影、圖形、 視聽、錄音、建築、電腦程式、表演 著作權持續到作者逝世後至少 50 年

Page 21: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商業秘密 - 特殊的智慧財產權 企業可以認定任何信息為「商業秘密」

禁止能夠接觸這些機密的人將秘密透露出去 一般是通過合約 的形式來達到這種目的

商業秘密的好處是沒有時限 任何東西都可被認定為商業秘密 例如可口可樂的配方

100 多年來外界都無法獲知可口可樂的全部成分

Page 22: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創造專利價值 – 開發核心技術

Page 23: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著作權 理論上

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產權為分開 財產權可轉讓,但人格權不能轉讓

原則上 引用網路上的文章與圖片,均可能涉及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產權的問題 必須有授權同意才能使用著作財產權,即使取得授權之後,仍有著作人格權之問題 (謝銘洋等, 2001 )

Page 24: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個資法所保護的個人資料 「自然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證統一編號、特徵、指紋、婚姻、家庭、教育、職業、健康、病歷、財務情況、社會活動及其他足資識別該個人之資料。」

僅止於自然人,並不包括法人及類似之團體 個資法第三條第一項(權平法律資訊網, 2005 )

Page 25: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 e 典通

Page 26: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 e 典通

Page 27: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 e 典通

Page 28: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 e 典通

Page 29: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 e 典通

Page 30: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第三講 數位學習與數位落差

Page 31: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世界潮流 自 1995 年,加拿大、歐盟、美國、大陸、挪威、荷蘭、澳洲、日本

國家層級單位負責數位學習計畫的推動與執行 2002 年美國 e-Learning市場為 103億美金

預測 2011 年市場值將成長至 2129億美金 美國 IDC研究報告卻預測,我國數位學習產業未來的成長率僅 14% (資策會, 2003 )

在亞洲地區僅略勝紐西蘭 遠落後大陸 (40%);菲律賓、韓國 (30%);澳洲、泰國 (22%)

和新加坡、印度、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區相比較 我國亦皆屬落後的階段

Page 32: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數位機會 - 聯合國旗下 ITU 評比

評比國家數 181

Page 33: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產業發展 (cont.)

( 資策會;天下雜誌 355-20060913- 線上修煉 )

Page 34: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環境未臻健全 大環境景氣低 寬頻網路使用費高

消費者認定合理的費用 300~599 元 跨部會政策問題

教育部規定承認學歷之課程中,網路學習不得超過 1/3 業者希望能承認學分至 1/2 ,甚至比照美國承認全部學分

數位學習內容與教育人才不足 政府需要推動數位學習、 eTutor 專業人才的證照制度

協助企業發展所需之具國際競爭力教材 企業環境

軟硬體設施不足、沒有完整的數位學習導入策略

Page 35: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群體數位落差 代表學習能力、經濟能力及生活型態差異 特殊群體

泛指傳統上被認為弱勢的群體 身心障礙、低收入、原住民等

往往無法跟上數位學習的腳步 年齡與學歷的族群

15 至 29歲族群佔總人口 24% ,卻佔總上網人口 44% 具大專以上學歷佔總人口 31% ,佔總上網人口 42%

(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 2004b )

Page 36: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城鄉數位落差 因地區因素導致

東部地區的資訊應用行為 落後台灣整體表現差距越來越大

2004 年縣市連網普及率 最高是台北市 (73%) 、最低是東部地區 (41%) 高於全國平均 (61%) 的縣市或地區

僅有台北市、高雄市、北部地區 2004 年家戶擁有電腦比率為 73%

東部地區僅有 53% (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 2004a )

Page 37: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產業數位落差 2004 年我國整體企業連網普及率達 81.8% 在電子化應用方面

明顯的成長 金融及保險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製造業 中、大型企業

停滯甚至衰退的現象 批發及零售業、營造業、運輸倉儲及通信業 小型企業

(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 2005b )

Page 38: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縮減數位落差之我國政策 「網路社會化」之推動項目之一

行政院 NICI小組於 2001規劃完成之 NICI(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方案)計畫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分項計畫

教育部、研考會、勞委會、衛生署、原民會及農發會亦有相關配合的推動計畫

Page 39: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第四講 科技與民主

Page 40: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電子政治 - e 世代的選舉 利用電子通信媒體進行信息交流,從而在選舉勝出的一種政治策略

特別網際網路上的留言版或新聞群組, 獨立候選人佩洛 (Perot) 最早用作政治宣傳及部署

1992 年美國總統選舉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presidential_election%2C_1992

利用當時美國覆蓋範圍最廣大的惠多網 (FidoNet)的討論區作政治宣傳,並成功取得一定數量的選票

Page 41: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電子民主 (electronic democracy) 公眾與政府的溝通,透過網路的運用,創造新的互動空間

電子化與公民權利的伸張取得平衡 利用資訊科技達到直接民主的目的

改變傳統民主政治運作方式

Page 42: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民意 民主政策的目標

促成普遍、有意義的公民參與 Smith & Ingram, 1993

目前最普遍的方式 網路民意論壇 網路申訴信箱

Page 43: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民意論壇 公眾可在此虛擬的公共空間中

公開的、自由的讀取、散佈訊息 多對多的溝通、組織社群 與他人平等地交換意見、達成共識

發言者的影響力取決於溝通說理的程度 不受地理、地位或是社會背景的影響 使更多人得以參與論壇的使用

Page 44: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網路申訴信箱 民眾可以將法規疑惑、不滿事項或施政意見等反映給政府(陳敦源、蕭乃沂, 2001 )

期待獲得即時的回應與有效的解決 政府可以藉由民眾的參與,在有限的資源之下,善用回饋的資料

篩選出具有決策輔助價值的資訊 將民意轉化為政府施政與決策的知識來源

Page 45: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審議式民主 (Deliberative Democracy)

指公眾經由公正、平等的決策模式來治理公共事務 結合網際網路和小組審議的模式 政治機會和權力必須平等

必須獨立於經濟和社會地位之外 不能被經濟和社會優勢團體控制

Page 46: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審議式民主 (cont.)

民主政治必須 建立公民的自尊 增進公民的政治能力 讓公民瞭解自己和自己的合法利益

政治辯論是為了做出符合公眾整體利益的抉擇 公民和政黨在政治競技中不應採取狹隘的小團體利益取向的立場

這種概念對於導正目前民粹的、粗糙的、金權的政治形態深具啟發意義

Page 47: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審議式民主的對話 審議式公民參與的過程中

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等大規模互動式的對話 過程最後決策的部分

可以共識報告、投票解決或民調方式呈現

Page 48: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審議式民主實踐準則 參與商議者

能廣泛且公平代表各社會階層 在商議過程中

應展現充分多元的資訊、鼓勵自由參與、有結構的商議、足夠的時間等

Page 49: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電子化民主參與的個案針對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由開始到執行的個案 (江明修 , 2004) 政策議程設定階段

英國議會審議式論壇 政策合法化階段

荷蘭電子政治參與 政策執行階段

美國環境保護署的電子行政命令制定

Page 50: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審議式民主之挑戰 ICTs 對於審議式民主的實踐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 問題有待克服

參與者代表性 匿名與公開課責 議題設定的權力

Page 51: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參與者代表性 網路的使用者偏向年輕、高學歷的族群 群體、城鄉與產業資訊落差的問題普遍存在於社會

身心障礙、低收入、原住民等弱勢民眾 位於商議過程之外

商議結果 可能多是反應權力菁英和資訊富有者的利益 與審議式民主所強調的廣泛而具代表性的參與背道而馳

Page 52: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匿名與公開課責 審議式民主強調公開課責和溝通理性 線上討論者得以化名或隱藏姓名

與審議式民主的精神相違背 在互動及決策階段

相關技術性問題可克服 參與者得以大量複製以強化其論點

違反審議式民主強調公平的精神

Page 53: 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議程設定的權力 公共政策參與最極端就是「議程設定

(agenda-setting) 」權力的開放 審議式民主在「有影響力」參與上的實踐 公民在政策選項明朗化的前提下擁有選擇的權力 更具有政策優先順序的決定權力(陳敦源、黃東益,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