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14
20203前沿视点 VIEW POINT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Jun-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2020年3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关于 IQVIA

IQVIA艾昆纬(纽交所代码:IQV)是全球领先的信息、创新技术和研发外包服务企业,致力于通过使用数据和科学,帮助医疗健康行业客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IQVIA源于艾美仕(IMS Health)和昆泰(Quintiles)的合并,利用医疗信息、技术、分析和人类智慧的进步,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IQVIA帮助客户不断改善临床研发效率和提高商业绩效,坚信创新的力量,提高病患治愈的可能。IQVIA全球逾6万名员工,遍布100多个国家,齐心致力于充分彰显人类数据科学的力量。IQVIA CORE™是我们业务解决方案的基石,完美结合大数据、先进技术和海量行业信息分析,形成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行业洞见。

IQVIA是保护患者个人隐私的全球领导者。IQVIA拥有多种多样的加强型隐私技术和保障手段,能够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对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推动医疗的发展。这些洞见和执行能力帮助生物科技、医疗设备、制药公司、医学研究者、政府机关、支付方以及其他医疗利益相关方,获得对疾病、人类行为和科技进步更深入的理解,共同朝着治愈各类疾病的方向迈进。

IQVIA 中国公司

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 968 号嘉地中心 12 和 15 楼+86 21 3325 2288

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光华东里 8 号中海广场中楼 7 楼+86 10 8567 4500

艾昆纬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 388 号枫林国际大厦 A 号楼 3 楼和 5 楼+86 21 2422 8888

艾昆纬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 138 号新东安广场第 3 座 9 层 901-919 室+86 10 5911 7888

艾昆纬医药发展(大连)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汇贤园 1 号楼 10 层 10-02/04+86 411 8498 8188

IQVIA 全球总部

83 Wooster Heights RoadDanbury, CT 06810United States

©2020 IQVIA及其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IQVIA各商标已在美国和其他多国注册。

更多详情,请登录官网www.IQVIA.com查询

敬请关注IQVIA 艾昆纬咨询

官方微信

扫一扫权威报告免费下

敬请关注IQVIA 艾昆纬研发

官方微信

Page 2: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02

摘要

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2月,疫情期间,全国超过10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2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或线上咨询。阿里健康在线义诊平台上线4天内,访问量达到160万人次;截至2

月11日,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量,达11.1亿人次,App新注册用户增长10倍,新增用户的日均问诊量增长9倍;截至2月10日下午15点,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免费义诊专区访问量超过9702万,已集结2.6万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16万人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互联网作为赋能工具,在保障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疫情舆论导向,与传递防疫抗疫医疗知识、保障民生、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等四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端都在发生升级,新时代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提出个性化、数字化的需求,大健康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战场,其中“互联网+”数字化医疗、医药产业正迈入加速发展阶段。

历经了十余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演化经历了四大阶段。前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政策管控一直是行业发展的较大限制因素。直到2018年,医疗供给侧改革逐步开展,政策导向才逐渐呈现放开明朗之势,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进入4.0阶段。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抗疫期间,在政府部门的号召下,各方价值链参与者,积极开展线上医疗健康服务,也向政府、企业、消费者、患者证明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所能带来的价值。

在医疗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医疗产业赋能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初现雏形,各类创新医疗健康价值链和医疗场景悄然出现。这些创新医疗场景的涌现,离不开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玩家在价值链上的布局,以及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包括,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线上化、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保以及其他垂直类平台,另外还包含各类不同的细分业态。五大类商业模式以及细分在患者/消费者价值链上的布局和策略各不相同。

随着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支持以及新晋玩家的增加,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领先者的历史价值路径、创造路径多为评估进入门槛和自身资源情况的标杆,新进企业可选择切入点,锁定核心成功要素后积极拓展核心板块和全态链。

互联网+医疗将持续会为医疗健康产业创造新的价值点,并由这些价值点进一步解决生态链参与者的各类痛点,提高行业整体效率。未来各类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势必将加速入场,构建出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医疗保健场景,以满足甚至催生出大众消费者/患者自我诊疗、寻医问诊、购药、自我保健、康养等全方位的需求。

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持续关注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察。随着互联网+模式在新冠疫情阶段所发挥积极作用的不断得到各方认可,我们相信各类创新模式和应用场景将围绕药品临床研发、个人医疗保健全价值链展开,赋能整个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体系。

值此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破茧成蝶”之际,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撰写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系列白皮书,对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对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及各类玩家的价值创造路径进行展望。本白皮书将分两期,陆续与各位关注互联网+医疗的读者们进行分享。以下为白皮书上篇的节选部分。

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展望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一直以“治疗为中心,公立医疗体系为核心”发展,核心价值是治病救人,即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人口结构和健康状况也在发生变化,相应的医疗健

康需求也发生了转变,预防、控制,提高整体健康质量的需求应运而生,这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亟需从解决问题向预防和控制转型,从强调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型。

医疗资源供给侧面临挑战

中国医疗体系正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显的即医保资金压力和医疗资源结构性缺口问题。

据艾昆纬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在2029

年将会出现当期收不抵支风险,至2034年将面临亏空风险(见图1)。

同时,医疗资源分配面临结构性缺口问题。大量病人蜂拥至数量有限的等级医院。以2018年为例,全国医疗机构中占比不超过4%的等级医院接诊了超过40%的病人,而在占比近95%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诊疗人次仅占53%(见图2)。

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发生新变化

1. 人口老龄化致医疗服务需求频次提升

受整体死亡率下降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2000年至2018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从1.26亿增加到2.49亿人。同期,老龄人口占比从10.2%上升至

17.9%,提升幅度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预计到2050

年,老龄人口将达到3.29亿人,占比达23.6%(见图3)。

老年人口罹患各类急慢性疾病机率较高,在老龄人数增加的前提下,对医疗资源的使用和医疗费用支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2015年上海市常驻人口统计为例,人口占比不到20%的老年人口,发生急诊人次占全市总量的60%,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和50%。人均医疗费用相对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医疗健康体系的负担将随之不断加重。

目录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摘要

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展望

高额医疗创新筹资模式

执行概要

全球创新筹资模式概览

经典案例

市场展望

蓬勃兴起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

市场概况

市场分析

类别概况(按细分领域)

商业趋势

研发趋势

监管和合规趋势

市场机遇和挑战

IQVIA医药市场并购交易回顾(2019上半年)

并购市场起稳回升

授权交易值飙升,但交易量在下降

诺华超过强生成为最耀眼的交易方

肿瘤持续占据首位

市场展望

2019年中国医院药品市场回顾

中国医院医药市场概览

详解医院药品市场

IQVIA医院药品统计报告功能升级

2019年中国零售药店市场回顾

整体市场表现

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市场表现

主要品类和产品的市场表现

02

15

23

35

40

43

Page 3: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3. 新时代的消费者/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1)数字化 —— 未来消费主力数字化特征愈发显著

不同于年长的患者,“千禧一代”和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

群体的数字化基因深刻改变了他们的医疗行为和路径。过去被动、主要依赖线下、医生单向的医疗行为,已经被主动、

2020.03 | 0403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摘要

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2月,疫情期间,全国超过10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2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或线上咨询。阿里健康在线义诊平台上线4天内,访问量达到160万人次;截至2

月11日,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量,达11.1亿人次,App新注册用户增长10倍,新增用户的日均问诊量增长9倍;截至2月10日下午15点,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免费义诊专区访问量超过9702万,已集结2.6万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16万人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互联网作为赋能工具,在保障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疫情舆论导向,与传递防疫抗疫医疗知识、保障民生、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等四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端都在发生升级,新时代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提出个性化、数字化的需求,大健康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战场,其中“互联网+”数字化医疗、医药产业正迈入加速发展阶段。

历经了十余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演化经历了四大阶段。前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政策管控一直是行业发展的较大限制因素。直到2018年,医疗供给侧改革逐步开展,政策导向才逐渐呈现放开明朗之势,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进入4.0阶段。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抗疫期间,在政府部门的号召下,各方价值链参与者,积极开展线上医疗健康服务,也向政府、企业、消费者、患者证明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所能带来的价值。

在医疗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医疗产业赋能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初现雏形,各类创新医疗健康价值链和医疗场景悄然出现。这些创新医疗场景的涌现,离不开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玩家在价值链上的布局,以及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包括,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线上化、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保以及其他垂直类平台,另外还包含各类不同的细分业态。五大类商业模式以及细分在患者/消费者价值链上的布局和策略各不相同。

随着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支持以及新晋玩家的增加,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领先者的历史价值路径、创造路径多为评估进入门槛和自身资源情况的标杆,新进企业可选择切入点,锁定核心成功要素后积极拓展核心板块和全态链。

互联网+医疗将持续会为医疗健康产业创造新的价值点,并由这些价值点进一步解决生态链参与者的各类痛点,提高行业整体效率。未来各类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势必将加速入场,构建出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医疗保健场景,以满足甚至催生出大众消费者/患者自我诊疗、寻医问诊、购药、自我保健、康养等全方位的需求。

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持续关注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察。随着互联网+模式在新冠疫情阶段所发挥积极作用的不断得到各方认可,我们相信各类创新模式和应用场景将围绕药品临床研发、个人医疗保健全价值链展开,赋能整个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体系。

值此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破茧成蝶”之际,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撰写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系列白皮书,对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对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及各类玩家的价值创造路径进行展望。本白皮书将分两期,陆续与各位关注互联网+医疗的读者们进行分享。以下为白皮书上篇的节选部分。

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展望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一直以“治疗为中心,公立医疗体系为核心”发展,核心价值是治病救人,即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人口结构和健康状况也在发生变化,相应的医疗健

康需求也发生了转变,预防、控制,提高整体健康质量的需求应运而生,这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亟需从解决问题向预防和控制转型,从强调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型。

医疗资源供给侧面临挑战

中国医疗体系正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显的即医保资金压力和医疗资源结构性缺口问题。

据艾昆纬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在2029

年将会出现当期收不抵支风险,至2034年将面临亏空风险(见图1)。

同时,医疗资源分配面临结构性缺口问题。大量病人蜂拥至数量有限的等级医院。以2018年为例,全国医疗机构中占比不超过4%的等级医院接诊了超过40%的病人,而在占比近95%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诊疗人次仅占53%(见图2)。

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发生新变化

1. 人口老龄化致医疗服务需求频次提升

受整体死亡率下降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2000年至2018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从1.26亿增加到2.49亿人。同期,老龄人口占比从10.2%上升至

图1: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滚存结余 (万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4

3

2

1

020342014 2029

2029年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风险,滚存结余开始下降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数(亿人)及占比(%)

2034年将出现结余亏空

图2:中国医疗资源体系及分配情况

图3:中国老龄人口变化

中国医疗资源分配情况(2018年)1

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2

机构数量(个) 就诊人次(人)医生数量(名)3

997,434 8,310,000,000 3,607,000

20.6%

28.3%

20.9%

26.0%

4.3%

6.6%

53.1%

15.4%

22.3%

2.6%

94.6%

0.3%0.9%

1.1%

3.1%

次级医疗机构未完全利用

基层医疗机构闲置

等级医院等级医院

注释:1. 国家卫健委《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 其他医疗机构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未定级医院+非公共卫生医疗机构;3. 医生包括:执业(助理)医生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分析

病人数量

医疗机构数量

大量的病人蜂拥至

有限数量的等级医院

大量次级、基层医疗机构

资源闲置、浪费

17.9%,提升幅度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预计到2050

年,老龄人口将达到3.29亿人,占比达23.6%(见图3)。

老年人口罹患各类急慢性疾病机率较高,在老龄人数增加的前提下,对医疗资源的使用和医疗费用支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2015年上海市常驻人口统计为例,人口占比不到20%的老年人口,发生急诊人次占全市总量的60%,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和50%。人均医疗费用相对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医疗健康体系的负担将随之不断加重。

中国医疗资源体系

十分拥挤、大量“轻”病症

的病人

十分拥挤、大量“轻”病症

的病人

2.493.29

1.26

老龄人口 老龄人口 老龄人口

2000年 2018年 2050年

18% 24%

82%90%

10%

76%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2. 老龄化及现代生活方式致疾病谱变化,诊疗需求呈现个性化

老龄化增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我国慢性病的患病比例居高不下。肥胖、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胃炎、肠炎)等各类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见图4)。

一方面,高血压等慢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人均寿命由1950年的45岁提升至2016年的76岁,未来老年慢病患者数量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在不健康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压力下,亚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慢病的诱发因素,如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等易加速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超重、肥胖等因素则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II型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

在慢性疾病治疗中,除了临床诊疗服务,患者更需要连续、常态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相关指标监测、慢病用药的购买和配送、定期诊疗安排等。个性化用药和慢病综合管理将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治疗领域,药物适应症与疾病往往存在交叉覆盖,如多数药物可同时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则需要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差异化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指标检测和患者教育等。

图4:2017年中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慢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

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22.8%

21.8%

2.8%24.5%

11.2%

6.8%

9.7%

47.6%

利用高科技和线上工具、医患双向的诊疗行为所取代。人们还擅长利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追踪健康状况、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收集等。

预计到2030年,20-40岁年龄段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

将占据人口比重的30%。这一人群同时还将深深影响其他年龄人群的消费决策:其祖辈/父辈(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24%)、其子女(占总人口的9%)。因此,预计将有约60%的人口会带有数字化基因(见图5)。

拥有强大数字化基因的消费者,在医疗行为和路径中,

将更多地选择在线诊疗入口和购药渠道。

2)消费升级 —— 促进对于预防保健的全健康生命周期管理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中高端消费群体涌现,中产阶级人群的快速增长和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基础,传统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见图6)。

消费人群对产品的疗效和体验、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产品+服务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都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

Page 4: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3. 新时代的消费者/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1)数字化 —— 未来消费主力数字化特征愈发显著

不同于年长的患者,“千禧一代”和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

群体的数字化基因深刻改变了他们的医疗行为和路径。过去被动、主要依赖线下、医生单向的医疗行为,已经被主动、

2020.03 | 0403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摘要

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2月,疫情期间,全国超过10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2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或线上咨询。阿里健康在线义诊平台上线4天内,访问量达到160万人次;截至2

月11日,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量,达11.1亿人次,App新注册用户增长10倍,新增用户的日均问诊量增长9倍;截至2月10日下午15点,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免费义诊专区访问量超过9702万,已集结2.6万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116万人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互联网作为赋能工具,在保障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疫情舆论导向,与传递防疫抗疫医疗知识、保障民生、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等四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端都在发生升级,新时代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提出个性化、数字化的需求,大健康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战场,其中“互联网+”数字化医疗、医药产业正迈入加速发展阶段。

历经了十余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演化经历了四大阶段。前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政策管控一直是行业发展的较大限制因素。直到2018年,医疗供给侧改革逐步开展,政策导向才逐渐呈现放开明朗之势,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进入4.0阶段。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抗疫期间,在政府部门的号召下,各方价值链参与者,积极开展线上医疗健康服务,也向政府、企业、消费者、患者证明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所能带来的价值。

在医疗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医疗产业赋能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初现雏形,各类创新医疗健康价值链和医疗场景悄然出现。这些创新医疗场景的涌现,离不开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玩家在价值链上的布局,以及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包括,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线上化、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保以及其他垂直类平台,另外还包含各类不同的细分业态。五大类商业模式以及细分在患者/消费者价值链上的布局和策略各不相同。

随着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支持以及新晋玩家的增加,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领先者的历史价值路径、创造路径多为评估进入门槛和自身资源情况的标杆,新进企业可选择切入点,锁定核心成功要素后积极拓展核心板块和全态链。

互联网+医疗将持续会为医疗健康产业创造新的价值点,并由这些价值点进一步解决生态链参与者的各类痛点,提高行业整体效率。未来各类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势必将加速入场,构建出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医疗保健场景,以满足甚至催生出大众消费者/患者自我诊疗、寻医问诊、购药、自我保健、康养等全方位的需求。

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持续关注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察。随着互联网+模式在新冠疫情阶段所发挥积极作用的不断得到各方认可,我们相信各类创新模式和应用场景将围绕药品临床研发、个人医疗保健全价值链展开,赋能整个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体系。

值此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破茧成蝶”之际,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撰写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系列白皮书,对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对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及各类玩家的价值创造路径进行展望。本白皮书将分两期,陆续与各位关注互联网+医疗的读者们进行分享。以下为白皮书上篇的节选部分。

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展望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一直以“治疗为中心,公立医疗体系为核心”发展,核心价值是治病救人,即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人口结构和健康状况也在发生变化,相应的医疗健

康需求也发生了转变,预防、控制,提高整体健康质量的需求应运而生,这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亟需从解决问题向预防和控制转型,从强调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型。

医疗资源供给侧面临挑战

中国医疗体系正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显的即医保资金压力和医疗资源结构性缺口问题。

据艾昆纬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在2029

年将会出现当期收不抵支风险,至2034年将面临亏空风险(见图1)。

同时,医疗资源分配面临结构性缺口问题。大量病人蜂拥至数量有限的等级医院。以2018年为例,全国医疗机构中占比不超过4%的等级医院接诊了超过40%的病人,而在占比近95%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诊疗人次仅占53%(见图2)。

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发生新变化

1. 人口老龄化致医疗服务需求频次提升

受整体死亡率下降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2000年至2018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从1.26亿增加到2.49亿人。同期,老龄人口占比从10.2%上升至

图1: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滚存结余 (万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4

3

2

1

020342014 2029

2029年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风险,滚存结余开始下降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数(亿人)及占比(%)

2034年将出现结余亏空

图2:中国医疗资源体系及分配情况

图3:中国老龄人口变化

中国医疗资源分配情况(2018年)1

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2

机构数量(个) 就诊人次(人)医生数量(名)3

997,434 8,310,000,000 3,607,000

20.6%

28.3%

20.9%

26.0%

4.3%

6.6%

53.1%

15.4%

22.3%

2.6%

94.6%

0.3%0.9%

1.1%

3.1%

次级医疗机构未完全利用

基层医疗机构闲置

等级医院等级医院

注释:1. 国家卫健委《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 其他医疗机构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未定级医院+非公共卫生医疗机构;3. 医生包括:执业(助理)医生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分析

病人数量

医疗机构数量

大量的病人蜂拥至

有限数量的等级医院

大量次级、基层医疗机构

资源闲置、浪费

17.9%,提升幅度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预计到2050

年,老龄人口将达到3.29亿人,占比达23.6%(见图3)。

老年人口罹患各类急慢性疾病机率较高,在老龄人数增加的前提下,对医疗资源的使用和医疗费用支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2015年上海市常驻人口统计为例,人口占比不到20%的老年人口,发生急诊人次占全市总量的60%,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和50%。人均医疗费用相对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医疗健康体系的负担将随之不断加重。

中国医疗资源体系

十分拥挤、大量“轻”病症

的病人

十分拥挤、大量“轻”病症

的病人

2.493.29

1.26

老龄人口 老龄人口 老龄人口

2000年 2018年 2050年

18% 24%

82%90%

10%

76%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2. 老龄化及现代生活方式致疾病谱变化,诊疗需求呈现个性化

老龄化增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我国慢性病的患病比例居高不下。肥胖、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胃炎、肠炎)等各类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见图4)。

一方面,高血压等慢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人均寿命由1950年的45岁提升至2016年的76岁,未来老年慢病患者数量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在不健康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压力下,亚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慢病的诱发因素,如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等易加速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超重、肥胖等因素则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II型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

在慢性疾病治疗中,除了临床诊疗服务,患者更需要连续、常态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相关指标监测、慢病用药的购买和配送、定期诊疗安排等。个性化用药和慢病综合管理将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治疗领域,药物适应症与疾病往往存在交叉覆盖,如多数药物可同时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则需要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差异化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指标检测和患者教育等。

图4:2017年中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慢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

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22.8%

21.8%

2.8%24.5%

11.2%

6.8%

9.7%

47.6%

利用高科技和线上工具、医患双向的诊疗行为所取代。人们还擅长利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追踪健康状况、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收集等。

预计到2030年,20-40岁年龄段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

将占据人口比重的30%。这一人群同时还将深深影响其他年龄人群的消费决策:其祖辈/父辈(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24%)、其子女(占总人口的9%)。因此,预计将有约60%的人口会带有数字化基因(见图5)。

拥有强大数字化基因的消费者,在医疗行为和路径中,

将更多地选择在线诊疗入口和购药渠道。

2)消费升级 —— 促进对于预防保健的全健康生命周期管理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中高端消费群体涌现,中产阶级人群的快速增长和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基础,传统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见图6)。

消费人群对产品的疗效和体验、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产品+服务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都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

Page 5: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3. 新时代的消费者/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1)数字化 —— 未来消费主力数字化特征愈发显著

不同于年长的患者,“千禧一代”和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

群体的数字化基因深刻改变了他们的医疗行为和路径。过去被动、主要依赖线下、医生单向的医疗行为,已经被主动、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0605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利用高科技和线上工具、医患双向的诊疗行为所取代。人们还擅长利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追踪健康状况、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收集等。

预计到2030年,20-40岁年龄段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

将占据人口比重的30%。这一人群同时还将深深影响其他年龄人群的消费决策:其祖辈/父辈(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24%)、其子女(占总人口的9%)。因此,预计将有约60%的人口会带有数字化基因(见图5)。

拥有强大数字化基因的消费者,在医疗行为和路径中,

将更多地选择在线诊疗入口和购药渠道。

2)消费升级 —— 促进对于预防保健的全健康生命周期管理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中高端消费群体涌现,中产阶级人群的快速增长和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基础,传统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见图6)。

消费人群对产品的疗效和体验、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产品+服务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都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

图5:人群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及预估

图6:中产阶级人群医疗服务需求转变

100%13%

12%

17%

16%

17%

24%

16%

17%

16%

17%

13%

21%

24%

16%

17%

13%

11%

18%

60岁及以上

50-59岁

40-49岁

30-39岁

20-29岁

20岁及以下

2010 2020E 2030E

A

B

预计到2030年,30-49岁年龄段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将占据人口比重的30%

A

B

其祖辈和父辈的60岁以上人群(24%)

这一人群同时还将深深影响以下人群的消费决策

子女(~9%1)

总共超过60%的人口

数字化消费行为 —— 偏好新的诊疗入口和购药渠道千禧一代(1980-1989出生) Z世代(1990-1999出生)

注释:1. 按50%估算20岁以下人群为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子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数据来源: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现在过去

生活节奏慢,压力小 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亚健康人群的增加

生活品质的提升导致三高和各种慢性病高发

消费水平和观念有质的飞跃 养生、养老等消费模式逐步形成 重视早期筛查干预 精准医疗和定制化服务

在家饮食且生活较为规律

有病再治疗的观念,讳疾忌医

对医疗质量要求不高 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

需求较为单一,多为简单的旅游休闲 医疗旅游与其他健康支持服务需求趋于多样化

消费能力有限,对服务质量要求低 并不熟悉国外先进服务理念

互联网+有望赋能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体系,深化医疗健康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此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APEC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其中医疗卫生、教育与交通等公共服务被列为需要增加供给总量、提高供给水平的重要课题。

2016年,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落实医疗卫生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旨在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供给侧改革以医疗、医药、医保作为核心抓手,提出三医联动的改革方案,以医疗资源优化、医保控费、医保改革为主要举措,实现医疗资源的再分配、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达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发展目标(见图7)。

然而,在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各项举措下,新时代大众消费者的线上化、个性化、升级化的需求,仍没有被很好

地满足。在COVID-19疫情期间,互联网+展现了其在新场景下,有效缓解医疗资源供给压力、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的能力,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传统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和大众对医疗服务需求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我们相信由互联网+赋能,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和相关互联网+产业必将应运而生,以解决价值链环节的痛点,提高行业整体效率。

我们认为未来在互联网+的赋能下,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整体将呈现三大变化:

1.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将形成“下沉”与“上浮”两级市场

1)基础性诊疗通过“分级诊疗”机制“下沉”至社区医疗机构,药品也将跟随患者流从高等级医疗机构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渠道(见图8)。

2)轻症和慢性疾病的诊疗需求,将“上浮”到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等新入口和新渠道予以满足(见图9)。

3)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新格局,根据患者的各类医疗需求,医疗资源分配合理性将进一步提高(见图10)。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图7:三医联动改革

药品流通新渠道

医药控费1

药品进院价“零加成” —— 挤出国产仿制药控制药占比 —— 挤出辅助用药“4+7”带量采购 —— 挤出未中标的原研药、仿制药和未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药品销售迎来结构调整,院外渠道分享处方外流带来的增量,线上零售也因其方便快捷性,在此驱动下快速发展起来。

患者流量新入口

医疗资源优化2

国家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多层级就医,未来将实现地方机构首诊、患者双向转诊、急慢分离、上下联动的患者诊疗新格局。并通过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家庭医生为“切入点”,推进建设

随着诊疗新格局的形成,患者就诊和处方将从医院外流下沉至城市社康中心、县域医共体,并造就新的药品集采方。

新集采方和新医保目录支付方

医保改革3

医保改革作为医药控费和医疗资源优化举措的催化剂和杠杆,并鼓励支付创新统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支付标准,以此达到医药控费通过支付比例牵引药品流和患者流的流向,实现医疗资源优化。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一个医保体系的重要补充,将成为药品采购目录的新决策方。

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

Page 6: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3. 新时代的消费者/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1)数字化 —— 未来消费主力数字化特征愈发显著

不同于年长的患者,“千禧一代”和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

群体的数字化基因深刻改变了他们的医疗行为和路径。过去被动、主要依赖线下、医生单向的医疗行为,已经被主动、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0605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利用高科技和线上工具、医患双向的诊疗行为所取代。人们还擅长利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追踪健康状况、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收集等。

预计到2030年,20-40岁年龄段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

将占据人口比重的30%。这一人群同时还将深深影响其他年龄人群的消费决策:其祖辈/父辈(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24%)、其子女(占总人口的9%)。因此,预计将有约60%的人口会带有数字化基因(见图5)。

拥有强大数字化基因的消费者,在医疗行为和路径中,

将更多地选择在线诊疗入口和购药渠道。

2)消费升级 —— 促进对于预防保健的全健康生命周期管理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中高端消费群体涌现,中产阶级人群的快速增长和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基础,传统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见图6)。

消费人群对产品的疗效和体验、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产品+服务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都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

图5:人群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及预估

图6:中产阶级人群医疗服务需求转变

100%13%

12%

17%

16%

17%

24%

16%

17%

16%

17%

13%

21%

24%

16%

17%

13%

11%

18%

60岁及以上

50-59岁

40-49岁

30-39岁

20-29岁

20岁及以下

2010 2020E 2030E

A

B

预计到2030年,30-49岁年龄段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将占据人口比重的30%

A

B

其祖辈和父辈的60岁以上人群(24%)

这一人群同时还将深深影响以下人群的消费决策

子女(~9%1)

总共超过60%的人口

数字化消费行为 —— 偏好新的诊疗入口和购药渠道千禧一代(1980-1989出生) Z世代(1990-1999出生)

注释:1. 按50%估算20岁以下人群为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子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数据来源: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现在过去

生活节奏慢,压力小 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亚健康人群的增加

生活品质的提升导致三高和各种慢性病高发

消费水平和观念有质的飞跃 养生、养老等消费模式逐步形成 重视早期筛查干预 精准医疗和定制化服务

在家饮食且生活较为规律

有病再治疗的观念,讳疾忌医

对医疗质量要求不高 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

需求较为单一,多为简单的旅游休闲 医疗旅游与其他健康支持服务需求趋于多样化

消费能力有限,对服务质量要求低 并不熟悉国外先进服务理念

互联网+有望赋能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体系,深化医疗健康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此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APEC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其中医疗卫生、教育与交通等公共服务被列为需要增加供给总量、提高供给水平的重要课题。

2016年,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落实医疗卫生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旨在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供给侧改革以医疗、医药、医保作为核心抓手,提出三医联动的改革方案,以医疗资源优化、医保控费、医保改革为主要举措,实现医疗资源的再分配、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达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发展目标(见图7)。

然而,在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各项举措下,新时代大众消费者的线上化、个性化、升级化的需求,仍没有被很好

地满足。在COVID-19疫情期间,互联网+展现了其在新场景下,有效缓解医疗资源供给压力、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的能力,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传统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和大众对医疗服务需求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我们相信由互联网+赋能,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和相关互联网+产业必将应运而生,以解决价值链环节的痛点,提高行业整体效率。

我们认为未来在互联网+的赋能下,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整体将呈现三大变化:

1.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将形成“下沉”与“上浮”两级市场

1)基础性诊疗通过“分级诊疗”机制“下沉”至社区医疗机构,药品也将跟随患者流从高等级医疗机构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渠道(见图8)。

2)轻症和慢性疾病的诊疗需求,将“上浮”到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等新入口和新渠道予以满足(见图9)。

3)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新格局,根据患者的各类医疗需求,医疗资源分配合理性将进一步提高(见图10)。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图7:三医联动改革

药品流通新渠道

医药控费1

药品进院价“零加成” —— 挤出国产仿制药控制药占比 —— 挤出辅助用药“4+7”带量采购 —— 挤出未中标的原研药、仿制药和未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药品销售迎来结构调整,院外渠道分享处方外流带来的增量,线上零售也因其方便快捷性,在此驱动下快速发展起来。

患者流量新入口

医疗资源优化2

国家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多层级就医,未来将实现地方机构首诊、患者双向转诊、急慢分离、上下联动的患者诊疗新格局。并通过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家庭医生为“切入点”,推进建设

随着诊疗新格局的形成,患者就诊和处方将从医院外流下沉至城市社康中心、县域医共体,并造就新的药品集采方。

新集采方和新医保目录支付方

医保改革3

医保改革作为医药控费和医疗资源优化举措的催化剂和杠杆,并鼓励支付创新统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支付标准,以此达到医药控费通过支付比例牵引药品流和患者流的流向,实现医疗资源优化。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一个医保体系的重要补充,将成为药品采购目录的新决策方。

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

Page 7: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图10:中国医疗健康新格局

传统医院体系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

专科联盟

专科医疗机构

专科专家

区域专科医疗机构

基层专科医疗机构

县医院

村卫生所

乡镇卫生院

互联网医院

患者/医生在线社区

自我诊疗智能设备

慢病管理

在线问诊

医疗领域

注:1 包括各类低层级、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域级医院、村镇卫生机构、基层专科医院等;2 DTP=Direct To Patient直接配送到患者数据来源: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线上

线下

低层级医疗机构1

零售药店 线上平台DTP2药房

O2O

B2C

O2O

线下接触

患者

药品流通领域

3

处方和药品外流 医疗保险的支持

县域医共体

2

1

城市医联体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0807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图8:医疗服务体系的两级市场

图9: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场景与新渠道

A1 患者就诊外流 A2 处方外流

线上化

渠道下沉

分级诊疗政策促使患者从医院外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互联网医院,更倾向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线下零售店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线上渠道购买药品互联网+医疗政策将推动互联网医院就诊

患者外流

处方外流

过去,大部分在医院就诊的患者都会在医院药房购买处方药医药分离政策使得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在获得处方后倾向于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线下零售店、数字零售渠道购买处方药

电商渠道

患者

等级医院药房

线下零售

基层医疗机构(城市社康中心+

县域医共/联体)

互联网医院

等级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城市社康中心+县域医共/联体)

基层医疗机构(城市社康中心+县域医共/联体)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数据来源: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数字化的诊疗入口、购药渠道

线上

保健 咨询 康复诊疗 购药

线下

B2C平台

O2O平台

基层医疗机构(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家庭医生

轻问诊平台

药店专科医院

社交媒体互联网医院

B2B电商B2B

B2C

O2O

线上健康管理平台

Page 8: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图10:中国医疗健康新格局

传统医院体系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

专科联盟

专科医疗机构

专科专家

区域专科医疗机构

基层专科医疗机构

县医院

村卫生所

乡镇卫生院

互联网医院

患者/医生在线社区

自我诊疗智能设备

慢病管理

在线问诊

医疗领域

注:1 包括各类低层级、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域级医院、村镇卫生机构、基层专科医院等;2 DTP=Direct To Patient直接配送到患者数据来源: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线上

线下

低层级医疗机构1

零售药店 线上平台DTP2药房

O2O

B2C

O2O

线下接触

患者

药品流通领域

3

处方和药品外流 医疗保险的支持

县域医共体

2

1

城市医联体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0807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图8:医疗服务体系的两级市场

图9: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场景与新渠道

A1 患者就诊外流 A2 处方外流

线上化

渠道下沉

分级诊疗政策促使患者从医院外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互联网医院,更倾向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线下零售店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线上渠道购买药品互联网+医疗政策将推动互联网医院就诊

患者外流

处方外流

过去,大部分在医院就诊的患者都会在医院药房购买处方药医药分离政策使得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在获得处方后倾向于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线下零售店、数字零售渠道购买处方药

电商渠道

患者

等级医院药房

线下零售

基层医疗机构(城市社康中心+

县域医共/联体)

互联网医院

等级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城市社康中心+县域医共/联体)

基层医疗机构(城市社康中心+县域医共/联体)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数据来源: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数字化的诊疗入口、购药渠道

线上

保健 咨询 康复诊疗 购药

线下

B2C平台

O2O平台

基层医疗机构(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家庭医生

轻问诊平台

药店专科医院

社交媒体互联网医院

B2B电商B2B

B2C

O2O

线上健康管理平台

Page 9: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1009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2. 患者/消费者对医疗产品、服务提出更高的质量与标准要求(见图11)

1)对药品疗效、安全性和个性化用药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良好的治疗体验、治疗方案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

3)对于产品+服务体验一体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以患者/消费者为中心,医疗健康旅程从传统的治疗“医”,向前延长至诊前“健”和诊后“养”的环节(见图12)

1)诊前保健:对预防筛查、健康管理、数据收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

2)诊后康养:对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康复疗养以及复诊、复购的需求增加

图11:医疗服务要求升级

图12: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的医疗场景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消费升级影响

疗效明确、体验好

疗效一般、体验差

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用药体验好

慢病管理服务

疾病检测服务

物流服务

养生、养老等消费模式逐步形成医疗旅游与其他健康支持服务需求趋于多样化

送药服务 线上订购

“药店分钟 诊所” 智能检测 设备等

血压、血糖 测量仪 药材打粉机、 中药煎制用 具等

消费水平和观念有质的飞跃 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

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亚健康人群的增加 重视早期筛查干预

医(诊疗用药) 健(预防、保健) 养(康养、慢病管理)

精准医疗和定制化服务

生活品质的提升导致三高和各种慢性病高发

产品+服务的一体化产品

患者流向 产品/服务销售流向

过去 - 开放链式医疗场景

诊前 - “健” 诊中 - “医” 诊后 - “养”

医疗机构

患者生病后就诊

X X

将来 - 闭环平台式医疗场景

诊前 - “健” 诊中 - “医” 诊后 - “养”

消费者/患者

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

生态系统

病后康复

慢病管理早筛

个人健康管理

医疗机构

家庭医生

理疗、康复中心

民营体外检测中心

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提供者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红利、各类玩家加速入局的推动下,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将步入一个全新战场,在互联网+赋能下,创新医疗健康价值链和医疗场景悄然出现,“数字化”、“需求升级”和“覆盖全生命周期”将成为其三大主题(见图13)。

互联网医保、线上公共医疗服务等主要商业模式和细分业态,从初时的以“单一产品/服务”切入市场,逐步围绕“以消费者/患者为中心、服务健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趋势,依据各自的核心优势纵向或横向延伸(见图14)。

在复杂交错的商业模式背后,已然涌现了诸多创新的医疗服务场景,包括(见图15):

1. 诊前:

消费者/患者利用各类医学工具、社交平台,获取疾病、健康知识

消费者/患者利用高科技、智能医疗器械,通过收集健康体征数据、监测监控状况、分析健康数据,实现自我诊疗与健康

管理 O2O家庭医生协助监测体征 线上的病友社交 后延用药需求的健康体检

2. 诊中:

全流程线上诊疗(问诊-->导诊-->挂号-->诊疗-->处方) 利用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购药、

慢病管理 O2O开放式诊疗场所的线下检查、治疗、手术

3. 诊后:

线上复诊 线上慢病管理 线上复购、续方 寻求各类端到端,以“健康管理”为理念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

理解决方案

图13:消费者健康新战场

现有战场 新战场

市场未开发,受监管限制

线上

线下

社交媒体

互联网医院

O2O电商

药店药店

线上健康管理平台

线上问诊

B2C电商

1

医院 医院

传统医院面临压力、处方外流

线上化的诊疗入口、渠道

预防初筛健康数据 收集个人健康 管理

2

医(诊疗用药)

3

医(诊疗用药) 健(预防、保健) 养(康养、慢病管理)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疗效明确、体验好

疗效一般、体验差

对高质量医疗产品、服务的需求增加

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用药体验好

患者旅程延长至诊前“健”和诊后“养”环节

家庭医生 慢病管理

康复疗养后延的复 诊和复购

Page 10: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1009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2. 患者/消费者对医疗产品、服务提出更高的质量与标准要求(见图11)

1)对药品疗效、安全性和个性化用药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良好的治疗体验、治疗方案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

3)对于产品+服务体验一体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以患者/消费者为中心,医疗健康旅程从传统的治疗“医”,向前延长至诊前“健”和诊后“养”的环节(见图12)

1)诊前保健:对预防筛查、健康管理、数据收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

2)诊后康养:对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康复疗养以及复诊、复购的需求增加

图11:医疗服务要求升级

图12: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的医疗场景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消费升级影响

疗效明确、体验好

疗效一般、体验差

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用药体验好

慢病管理服务

疾病检测服务

物流服务

养生、养老等消费模式逐步形成医疗旅游与其他健康支持服务需求趋于多样化

送药服务 线上订购

“药店分钟 诊所” 智能检测 设备等

血压、血糖 测量仪 药材打粉机、 中药煎制用 具等

消费水平和观念有质的飞跃 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

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亚健康人群的增加 重视早期筛查干预

医(诊疗用药) 健(预防、保健) 养(康养、慢病管理)

精准医疗和定制化服务

生活品质的提升导致三高和各种慢性病高发

产品+服务的一体化产品

患者流向 产品/服务销售流向

过去 - 开放链式医疗场景

诊前 - “健” 诊中 - “医” 诊后 - “养”

医疗机构

患者生病后就诊

X X

将来 - 闭环平台式医疗场景

诊前 - “健” 诊中 - “医” 诊后 - “养”

消费者/患者

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

生态系统

病后康复

慢病管理早筛

个人健康管理

医疗机构

家庭医生

理疗、康复中心

民营体外检测中心

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提供者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红利、各类玩家加速入局的推动下,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将步入一个全新战场,在互联网+赋能下,创新医疗健康价值链和医疗场景悄然出现,“数字化”、“需求升级”和“覆盖全生命周期”将成为其三大主题(见图13)。

互联网医保、线上公共医疗服务等主要商业模式和细分业态,从初时的以“单一产品/服务”切入市场,逐步围绕“以消费者/患者为中心、服务健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趋势,依据各自的核心优势纵向或横向延伸(见图14)。

在复杂交错的商业模式背后,已然涌现了诸多创新的医疗服务场景,包括(见图15):

1. 诊前:

消费者/患者利用各类医学工具、社交平台,获取疾病、健康知识

消费者/患者利用高科技、智能医疗器械,通过收集健康体征数据、监测监控状况、分析健康数据,实现自我诊疗与健康

管理 O2O家庭医生协助监测体征 线上的病友社交 后延用药需求的健康体检

2. 诊中:

全流程线上诊疗(问诊-->导诊-->挂号-->诊疗-->处方) 利用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购药、

慢病管理 O2O开放式诊疗场所的线下检查、治疗、手术

3. 诊后:

线上复诊 线上慢病管理 线上复购、续方 寻求各类端到端,以“健康管理”为理念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

理解决方案

图13:消费者健康新战场

现有战场 新战场

市场未开发,受监管限制

线上

线下

社交媒体

互联网医院

O2O电商

药店药店

线上健康管理平台

线上问诊

B2C电商

1

医院 医院

传统医院面临压力、处方外流

线上化的诊疗入口、渠道

预防初筛健康数据 收集个人健康 管理

2

医(诊疗用药)

3

医(诊疗用药) 健(预防、保健) 养(康养、慢病管理)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疗效明确、体验好

疗效一般、体验差

对高质量医疗产品、服务的需求增加

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用药体验好

患者旅程延长至诊前“健”和诊后“养”环节

家庭医生 慢病管理

康复疗养后延的复 诊和复购

Page 11: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1211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图14: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生态格局

数据来源: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互联网医保 通过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政策,支持各类互联网医疗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提升患者/消费者渗透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流动、促进医疗服务降本增效。

健康信息交流 自我诊断和监测 体检

保健 医疗

预防保健 导诊和挂号 咨询 诊疗 处方 购药

保健预防、常用药购买

药品配送

药品配送

诊疗 需求

药品配送

互联网医药电商

医药B2B 医药B2C 医药O2O 医药电商类互联网医院

以医药电商为主营,探索成功模式后转型覆盖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拥有强大的医药电商资源和服务能力互联网企业主导与线下医疗机构合作、引流医生与患者

线上公共医疗服务

政府/公立医院主导类互联网医院 政府部门/公立医院为主体,第三方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以赋能线下公立医院为主要定位

慢病管理 医生社区 医疗资讯/工具

垂直类互联网医院

以单个垂直业务主营,探索成功模式后转型覆盖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企业主导基本为垂直领域头部玩家与线下医疗机构合作、引流医生与患者

其他 互联网医疗

问诊 预约挂号 中医自诊 医疗服务类互联网医院

以单个互联网诊疗业务主营,探索成功模式后转型覆盖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前期探索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经验、患者和医生流量互联网企业主导

日常保健、医疗资讯查询

处方流转

慢病管理、复诊续方

慢病管理、复诊续方

康养

复诊 慢病管理 药品复购

患者流向 药品流向

Page 12: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2020.03 | 1211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图14: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生态格局

数据来源:案头研究、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互联网医保 通过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政策,支持各类互联网医疗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提升患者/消费者渗透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流动、促进医疗服务降本增效。

健康信息交流 自我诊断和监测 体检

保健 医疗

预防保健 导诊和挂号 咨询 诊疗 处方 购药

保健预防、常用药购买

药品配送

药品配送

诊疗 需求

药品配送

互联网医药电商

医药B2B 医药B2C 医药O2O 医药电商类互联网医院

以医药电商为主营,探索成功模式后转型覆盖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拥有强大的医药电商资源和服务能力互联网企业主导与线下医疗机构合作、引流医生与患者

线上公共医疗服务

政府/公立医院主导类互联网医院 政府部门/公立医院为主体,第三方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以赋能线下公立医院为主要定位

慢病管理 医生社区 医疗资讯/工具

垂直类互联网医院

以单个垂直业务主营,探索成功模式后转型覆盖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企业主导基本为垂直领域头部玩家与线下医疗机构合作、引流医生与患者

其他 互联网医疗

问诊 预约挂号 中医自诊 医疗服务类互联网医院

以单个互联网诊疗业务主营,探索成功模式后转型覆盖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前期探索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经验、患者和医生流量互联网企业主导

日常保健、医疗资讯查询

处方流转

慢病管理、复诊续方

慢病管理、复诊续方

康养

复诊 慢病管理 药品复购

患者流向 药品流向

Page 13: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上篇)

13 |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图15:互联网+赋能的创新健康旅程

线上 线下

1

自我诊断和治疗设备以及数字化工具可在家中收集个人医疗健康体征数据智能设备制造商/药品厂商/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等负责提供医疗健康监测和管理的解决方案病患和医生可以通过在线社区获取、共享信息

新工具、新入口、新场景

由医院直接运营、或由第三方运营的在线医院均可以提供轻症和常见疾病的在线咨询服务

归档线上、线下的就诊记录信息,整理形成个人健康信息档案

3 新入口、新场景

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的家庭医生可以协助疾病预防、患者教育、定期的全身检查等活动,并通过与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连接获得必要的支持

2 新场景

电子处方从在线医院产生,并进一步流转到线下和线上的药品购买渠道

医保认可的医疗机构和在线医院的处方流出然后由第三方在线平台通过B2C/O2O模式履行订单

4 新渠道、新路径、新场景

在线医院的处方流出

医院、DTP再通过O2O履行订单

5 新路径和新场景

数据来源:IQVIA艾昆纬整理分析

保健

康养

医疗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慢病管理和药品复购通过智能设备收集药品使用情况、个人医疗保健和真实世界证据(RWE)数据再由电子健康管理平台提供端到端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并提供定制的康复和药品使用建议

6 新工具、新场景

健康信息交流

自我诊断和监测

体检

预防保健

购药

导诊和挂号

咨询

诊疗

处方

复诊

慢病管理

药品复购

更多信息,敬请联系:唐正晔 Neil Tang消费者健康咨询业务负责人IQVIA艾昆纬中国区管理咨询部[email protected]

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咨询顾问郑文欣、顾健俊,对本文亦有贡献。

《破茧成蝶: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下篇)》白皮书中,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将继续与大家分享互联网+医疗健康各类玩家的商业模式、价值链延伸方向、价值传递方式与路径,敬请期待!

[email protected]

Page 14: 年 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 iqvia.com · 网(跨境)电商市场,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医疗 与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过程,积累了深刻的理解和洞

2020年3月

前沿视点 VIEW POINT

关于 IQVIA

IQVIA艾昆纬(纽交所代码:IQV)是全球领先的信息、创新技术和研发外包服务企业,致力于通过使用数据和科学,帮助医疗健康行业客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IQVIA源于艾美仕(IMS Health)和昆泰(Quintiles)的合并,利用医疗信息、技术、分析和人类智慧的进步,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IQVIA帮助客户不断改善临床研发效率和提高商业绩效,坚信创新的力量,提高病患治愈的可能。IQVIA全球逾6万名员工,遍布100多个国家,齐心致力于充分彰显人类数据科学的力量。IQVIA CORE™是我们业务解决方案的基石,完美结合大数据、先进技术和海量行业信息分析,形成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行业洞见。

IQVIA是保护患者个人隐私的全球领导者。IQVIA拥有多种多样的加强型隐私技术和保障手段,能够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对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推动医疗的发展。这些洞见和执行能力帮助生物科技、医疗设备、制药公司、医学研究者、政府机关、支付方以及其他医疗利益相关方,获得对疾病、人类行为和科技进步更深入的理解,共同朝着治愈各类疾病的方向迈进。

IQVIA 中国公司

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 968 号嘉地中心 12 和 15 楼+86 21 3325 2288

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光华东里 8 号中海广场中楼 7 楼+86 10 8567 4500

艾昆纬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 388 号枫林国际大厦 A 号楼 3 楼和 5 楼+86 21 2422 8888

艾昆纬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 138 号新东安广场第 3 座 9 层 901-919 室+86 10 5911 7888

艾昆纬医药发展(大连)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汇贤园 1 号楼 10 层 10-02/04+86 411 8498 8188

IQVIA 全球总部

83 Wooster Heights RoadDanbury, CT 06810United States

©2020 IQVIA及其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IQVIA各商标已在美国和其他多国注册。

更多详情,请登录官网www.IQVIA.com查询

敬请关注IQVIA 艾昆纬咨询

官方微信

扫一扫权威报告免费下

敬请关注IQVIA 艾昆纬研发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