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长江公益 当你老了...

1
由武汉晚报公益文 化传播院携手阿里巴巴 天天正能量、武汉市青 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 市慈善总会、好医网、汉 网联合发起的“益张照 片·最美夕阳”公益活动 在今年重阳节期间为武 汉市200名老年人留 下了温暖回忆在本月的服务中,摄影师和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上 门为老人们拍摄照片。 家住铭新社区的李廷安老人今年87岁,老家在河南 南阳。1993年从空军雷达预警学院后勤部退休。据老 人回忆,他1951年在北京正式穿上军装,在部队学习绘 图。而后他又跟随部队调动至上海、南昌等地,1954年 开始长期在武汉生活。退休后,他酷爱下象棋,喜欢在 实践中去创新。他自创了象棋20条口诀,“研巧妙冲三 盗车、断根破卫弃骗杀”便是其中的两条。 今年94岁的袁立灿老人,从1950年进入银行当“小 袁”起,就开始给本报投稿,这生涯一晃就是 60 多年。袁 爷爷把珍藏多年的剪报册拿出来给记者看,有“豆腐块” 消息,也有专栏和头版头条,他详细备注了登报时间和 心情,这样的剪报册子有20多本。他曾下放到宜昌的深 山老林,那里没有晚报,便让父亲邮寄晚报到农村,在油 灯下细细品味,“见晚报如见亲人”,他说道。1979 年,为 了抢新闻“时效性”,有一次袁爷爷连夜从汉阳步行到汉 口洞庭街送稿,因劳累过度住院一周。此外,袁爷爷现 在还坚持每天都写日记,足足有60多册、200多万字。 73岁的冷转运老人义务理发半个世纪的故事已被 很多人知晓,今年,益张照片第二次来到他家为他拍 照。冷爷爷家的客厅里还摆着上次志愿者们为他拍的 照片。冷爷爷被评为武汉市五星级志愿者和 2017 年武 汉市最美家乡人。 79岁的卢玉兰老人年轻时特别爱唱京剧,见到志愿 者来,她开心地给志愿者看她以前的表演剧照。中风 后,她行动不便很少出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有不少 老年人因为摔伤骨折等原因,只能坐在轮椅上,每天的 活动半径就是客厅到卧室,因此,志愿者们的到来令他 们很开心很激动。 在湖北省测绘局家属宿舍,82岁的朱治平爷爷拿出 珍藏多年的手抄歌本,用俄语为上门拍照的志愿者演唱 歌曲。朱爷爷还讲述了自己 1957 年考上武汉大学测绘 专业时的经历,分享了六十年代他们勘察队在新疆、甘 肃、青海、宁夏等地工作时的艰辛。72岁的黄凯华奶奶 说:“他大我十岁,今年他 82,我 72,他一辈子都是琴棋 书画,是一个浪漫的人。他是我的老师、丈夫和老伴。” 摄影师举起相机时,两位老人手牵着手,黄奶奶温暖地 靠在朱爷爷肩膀上。看到照片时,她激动地说:“如果是 儿子给我们拍,我们肯定放不开,坐得直直的,我一定要 把这张照片珍藏。” 家住武展社区的曹瑞珊奶奶今年95岁,她是武汉晚 报的忠实读者,每天仍坚持2小时阅读报刊杂志。曹奶 奶的姐姐、姐夫现在生活在台湾,都是百岁老人了,偶尔 通电话联系。记者问曹奶奶有没有长寿秘诀?她笑了 笑说可能是自己脾气好,一辈子很少生气,尽量多为别 人考虑。曹奶奶是空巢老人,武商生活馆联合七支部的 党员与她结对子,经常来看望她。曹奶奶从柜子底找出 了自己25岁时的珍贵照片,分享了很多自己年轻时的故 事。 80岁的刘国政和74岁的徐小梅再婚有8年了,8年 间他们相濡以沫,平时爱好打牌和散步,儿女们一直很 支持他们,逢年过节双方一共8个儿女、8个孙辈欢聚一 堂。面对镜头,老人们亲昵地搂在一起。 74岁的刘春桃和73岁的蔡喜芝都是老硚口人, 1963年她们下放到纱帽街,从此就在这里扎根了。 “从下 放到现在,我们一直亲如姐妹,有 50 年多年的友谊。”摄 影师按下快门,为这对好姐妹拍了一张合影。报道登报 后,刘春桃老人开心地打来电话说:“谢谢晚报,你们的 报道让我和喜芝成了我们这儿的名人。” 95 岁的曹瑞珊老人展示 25 岁时的青春照片 幸福时刻 82岁的朱治平和 72 岁的黄凯华依偎在一起 长江公益 02 责编 闵小丽 美编 马晶晶 校对 高迪佳 文/见习记者唐婧妮 图片由公益摄影师提供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头发白了

我们仍爱你虔诚的心灵和脸上的皱纹

由武汉晚报公益文

化传播院携手阿里巴巴

天天正能量、武汉市青

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

市慈善总会、好医网、汉

网联合发起的“益张照

片·最美夕阳”公益活动

在今年重阳节期间为武

汉市 200 名老年人留

下了温暖回忆。

在本月的服务中,摄影师和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上门为老人们拍摄照片。

家住铭新社区的李廷安老人今年87岁,老家在河南南阳。1993年从空军雷达预警学院后勤部退休。据老人回忆,他1951年在北京正式穿上军装,在部队学习绘图。而后他又跟随部队调动至上海、南昌等地,1954年开始长期在武汉生活。退休后,他酷爱下象棋,喜欢在实践中去创新。他自创了象棋20条口诀,“研巧妙冲三盗车、断根破卫弃骗杀”便是其中的两条。

今年94岁的袁立灿老人,从1950年进入银行当“小袁”起,就开始给本报投稿,这生涯一晃就是60多年。袁爷爷把珍藏多年的剪报册拿出来给记者看,有“豆腐块”消息,也有专栏和头版头条,他详细备注了登报时间和心情,这样的剪报册子有20多本。他曾下放到宜昌的深山老林,那里没有晚报,便让父亲邮寄晚报到农村,在油灯下细细品味,“见晚报如见亲人”,他说道。1979年,为了抢新闻“时效性”,有一次袁爷爷连夜从汉阳步行到汉口洞庭街送稿,因劳累过度住院一周。此外,袁爷爷现在还坚持每天都写日记,足足有60多册、200多万字。

73岁的冷转运老人义务理发半个世纪的故事已被很多人知晓,今年,益张照片第二次来到他家为他拍照。冷爷爷家的客厅里还摆着上次志愿者们为他拍的照片。冷爷爷被评为武汉市五星级志愿者和2017年武汉市最美家乡人。

79岁的卢玉兰老人年轻时特别爱唱京剧,见到志愿者来,她开心地给志愿者看她以前的表演剧照。中风后,她行动不便很少出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有不少老年人因为摔伤骨折等原因,只能坐在轮椅上,每天的活动半径就是客厅到卧室,因此,志愿者们的到来令他们很开心很激动。

在湖北省测绘局家属宿舍,82岁的朱治平爷爷拿出珍藏多年的手抄歌本,用俄语为上门拍照的志愿者演唱歌曲。朱爷爷还讲述了自己1957年考上武汉大学测绘专业时的经历,分享了六十年代他们勘察队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工作时的艰辛。72岁的黄凯华奶奶说:“他大我十岁,今年他82,我72,他一辈子都是琴棋书画,是一个浪漫的人。他是我的老师、丈夫和老伴。”摄影师举起相机时,两位老人手牵着手,黄奶奶温暖地靠在朱爷爷肩膀上。看到照片时,她激动地说:“如果是儿子给我们拍,我们肯定放不开,坐得直直的,我一定要把这张照片珍藏。”

家住武展社区的曹瑞珊奶奶今年95岁,她是武汉晚报的忠实读者,每天仍坚持2小时阅读报刊杂志。曹奶奶的姐姐、姐夫现在生活在台湾,都是百岁老人了,偶尔通电话联系。记者问曹奶奶有没有长寿秘诀?她笑了笑说可能是自己脾气好,一辈子很少生气,尽量多为别人考虑。曹奶奶是空巢老人,武商生活馆联合七支部的党员与她结对子,经常来看望她。曹奶奶从柜子底找出了自己25岁时的珍贵照片,分享了很多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80岁的刘国政和74岁的徐小梅再婚有8年了,8年间他们相濡以沫,平时爱好打牌和散步,儿女们一直很支持他们,逢年过节双方一共8个儿女、8个孙辈欢聚一堂。面对镜头,老人们亲昵地搂在一起。

74岁的刘春桃和 73岁的蔡喜芝都是老硚口人,1963年她们下放到纱帽街,从此就在这里扎根了。“从下放到现在,我们一直亲如姐妹,有50年多年的友谊。”摄影师按下快门,为这对好姐妹拍了一张合影。报道登报后,刘春桃老人开心地打来电话说:“谢谢晚报,你们的报道让我和喜芝成了我们这儿的名人。”

服务百位老人

品味百味人生

95岁的曹瑞珊老人展示25岁时的青春照片

幸福时刻

82岁的朱治平和72岁的黄凯华依偎在一起

长江公益02责编 闵小丽 美编马晶晶 校对高迪佳

文/见习记者唐婧妮图片由公益摄影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