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天氣系統

38
天氣與氣候 第 10 章

Upload: ruei-chian-tsai

Post on 16-Jul-2015

221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2 download

TRANSCRIPT

天氣與氣候

第 10 章

第二節 天氣系統

• 定義:依各地大氣性質的差異,進行系統性的分類,即為天氣系統

氣團• 以美國為例:

– 來自北方陸地的氣團→冷、乾性質– 來自南方海洋的氣團→暖、 性質 溼

氣團• 對臺灣的影響

– 夏季:熱帶海洋氣團→天氣 熱溼– 冬季:極地大陸氣團→氣溫速降,稱為寒潮

資料來源:http://asp.iwpower.com/cpo/soho/cpoob6.html

氣團一般依源地分為北極氣團(A)、極地氣團(P)、熱帶氣團(T)和赤道氣團(E),這四類氣團又以源地屬性分為海洋性(m)和大陸性(c)兩類,但由於赤道區沒有陸地氣團,故只有七種,如圖所示︰

冷鋒暖鋒 滯留鋒

鋒面• 定義:冷氣團與暖氣團相遇時兩者間

的交界面稱為鋒面• 鋒面:低壓帶→可帶來降雨• 類型:

冷鋒、暖鋒 滯留鋒

• 冷鋒:冷空氣較強推向暖空氣時。

– 特徵:氣溫下降,間歇性大雨或大風雪。冷鋒通過後,呈現乾冷的天氣

狀態。

鋒面

冷鋒:雲雨區較窄

氣團• 定義:空氣在均質之地表上停留時間較長,受

到地表影響而形成一大團氣溫及 度溼 非常均勻的空氣。

• 氣團類型:– 氣團的性質決定於發源地所在的緯度與位置

形成於陸地的氣團通常較形成於海洋的氣團乾燥。

– 形成於低緯區的氣團則氣溫較高。

• 暖鋒──暖空氣勢力強推向冷空氣。– 特徵──氣溫增高、帶來雨水。

鋒面

暖鋒:雲雨區較 ,降雨發生在鋒面前的雲雨帶寬

• 滯留鋒:冷暖氣團勢力相當,鋒面滯留。

– 特徵:冷鋒與暖鋒同時出現,雲雨天氣,雨時

長,梅雨即是。

– 滯留鋒停留時間短→空梅→嚴重者形成乾旱。

鋒面

氣旋

溫帶氣旋 熱帶氣旋

區域 發生於副極地低壓帶附近 發生於熱帶洋面的低氣壓

系統特色 影響中緯度地區天氣的主

要系統,其範圍較熱帶氣

旋大,但降水強度一般不

及熱帶氣旋

熱帶海洋的水氣受熱上升

,水氣凝結釋放大量潛熱

,使周遭空氣的溫度升高

,氣壓更低,空氣的抬升

作用更旺盛

• 氣旋區內因氣流輻合上升,水氣易冷凝而成雲致雨,天氣多變化。

熱帶氣旋之影響• 熱帶氣旋過境,經常伴隨狂風暴雨,造成嚴重災

害。• 北半球颱風為逆時針旋轉的低壓,在東北信風的

影響下,颱風北半部的風力較強,尤其秋季東北季風開始時,颱風與季風的共伴效應常使臺灣東北部降下大雨。

• 颱風由臺灣東部或北部一帶登陸而向西北西至西北移動時,容易引進旺盛的西南氣流,在中、南部山區的迎風面帶來豪雨。

熱帶氣旋:颱風(颶風、旋風)• 發生於熱帶海面( 5 度 ~10 度)氣壓極低的

熱帶氣旋。• 路徑──逆時針旋轉往西,西北行進。• 特徵──降水強度大,中心因旋轉的離心力

與吹入的風力平衡抵消,無風雨稱為颱風眼。

• 共伴效應──秋季形成的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輻合產生共伴效應。颱風的暖空氣和東北季風的冷空氣混合產生大量水氣降雨時間較長。

解剖颶風http://www.youtube.com/watch?v=HJydFJORWf4

全球颱風發生地與移動路徑。臺灣、日本均位處颱風的移動路徑,故常受颱風的侵襲。 颱風移動路徑

甲:冬季,寒潮(或寒流);乙:春季,豪大雨;丙:夏秋之際,颱風。

臺東

西南氣流

臺灣西南部地區

一、概念:等溫線屬於等 線的一種,海洋與陸地的值等溫線在不同月分會有不同的彎曲方向。

二、海洋與陸地等溫線的判釋範例步驟: 1. 先判釋南、北半球,如圖 10-29 南方低溫,則為南

半球。 2. 判釋月分。 (1) 同緯度的海陸選擇比較地點,如圖 10-29 中的

A 、 B 兩點。 (2) 因海陸比熱的差異,夏季陸溫高於海溫;冬季海溫

高於陸溫。圖 10-29 中 B > A ,海溫高於陸溫,是為冬季。

(3) 南半球的冬季為 7 月。

北 1

三、判釋練習:請回答下列問題,並在空格內填入答案。

1. 某都市位於北半球溫帶氣候區,右圖是該都市在某年 最熱月及最冷月的逐日最高溫及最低溫的分布圖。

請問: 〔 93. 指考補考〕(1) 此都市最可能是 

(A) 溫哥華 (B) 上海 (C) 多倫多 (D) 巴西里亞

答: (A) 題幹中表示該都市位於北半球的溫帶,故選項 (C) 可先刪除;再由最冷月、最熱月逐日溫度變化可看出,此地夏季不熱─最高溫不超過 24℃ 、冬季不冷─最低溫約 - 3℃ ,因此最有可能的都市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溫哥華。

大考試題

答: (C) 7 月的日均溫在 15℃ 上下,最高溫約 24℃ 、最低溫約 10℃ ,因此平均日溫差應在 6 ~ 7 ℃ 左右。

(2) 下圖中最熱月的平均日溫差約為 (A) 17℃  (B) 12℃  (C) 7℃  (D) 3℃

大考試題

2. 下圖是 4 種海陸等溫線分布的示意圖,其中 一幅哪 圖最能展現北半球 1 月分等溫線分布的特性﹖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92. 指考〕

答: (B) 在北半球,緯度分布愈北愈寒冷,因此甲圖、丙圖的等溫線的排列方式為南半球的特徵,所以先刪除;而北半球在 1 月時(冬季)陸地因比熱小、吸熱雖快,但散熱也快,陸地上的溫度會較沿海更低,因此其 1 月等溫線在內陸部分會向南彎曲;反之,在 7 月時,陸地因比熱小、吸熱快,內陸溫度會較沿海更高,因此 7 月等溫線會向北彎曲

大考試題

3. 下圖是北半球 4 座山的示意圖,圖中分別標明山 處腳 不同月分的月均溫。平均而言,地勢每升高 100 公尺, 氣溫降低 0.6℃ 。請問 一座山的山頂,最可能出現哪 終年積雪的現象  ﹖ (A) 甲  (B) 乙  (C) 丙  (C) 丁

〔 92. 指考〕

答: (B) 北半球要觀察出終年積雪的山頭,應挑 7 月觀察,因此選項 (C) 、 (D) 可以先刪除, (A) 、 (B) 選項中甲的山頂溫度為 16℃ -( 2,500÷100 ) × 0.6 = 1℃ ,乙的山頂溫度為 12℃ -( 2,200÷100 ) × 0.6 =- 12℃ ,代表乙山頭在最暖月 7 月仍低於 0℃ 以下,應為終年積雪的山頭

大考試題

4. 右圖為亞洲東部某日的天氣圖。根據此圖。 請問: 〔 92. 指考〕

(1)該天氣圖最常出現在下列 一個月分?哪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

答: (A) 由圖中可以看出陸地上的冷高壓往南移動,所以最有可能是 1 月的寒流南下

大考試題

答: (A) 此時臺灣吹的風向為北往南吹,因此只要偏北方向的風都有可能,如北、西北、東北風

(2) 該日臺灣北部區域,最可能出現下列 哪 3 種風向 的風? ( 甲 ) 北風 ( 乙 ) 東北風 ( 丙 ) 東南風 ( 丁 )南風 ( 戊 ) 西南風 ( 己 ) 西北風 

(A)( 甲 )( 乙 )( 己 )  (B)( 乙 )( 丙 )( 丁 ) (C)( 乙 )( 戊 )( 己 )  (D)( 丙 )( 丁 )( 戊 )

(3) 該日臺灣地區最可能遭受何種氣象災害? 

(A) 豪雨 (B) 寒害 (C) 焚風 (D) 龍捲風

答: (B) 北方冷高壓南下時,最容易產生低溫的天氣型態而造成寒害

大考試題

5. 下圖為全球某月分的平均氣壓分布圖。〔 90. 學測〕

大考試題

請問:(1) 上圖最可能代表 一個月分的氣候狀況? 哪

(A)1   月 (B)4   月 (C)6   月 (D)8   月 (E)10   月

答: (A) 由氣壓分布圖中可以看出,此時 I.T.C.Z.移動到南半球澳洲北部,由此可以判斷出此時應為1 月

大考試題

(2) 下列何者正確地描述了甲區附近主要的空氣流動 特性? 

(A) 風繞著甲區成逆時鐘旋轉 (B) 從太平洋吹來潮 的空氣 溼(C) 四周空氣快速向甲區集中 (D) 甲區附近空氣不斷上升 (E) 乾燥的空氣從甲區附近向外吹送

答: (E) 1 月時,北半球的甲地為冬天,是陸地高壓籠罩之地,因此其氣流流動方向屬於乾燥、下沉的空氣、順時針、向外輻散的氣流

大考試題

6. 春分過後,東南亞至東亞的夏季季風環流漸次形成,並開始季節性的移動。但在北方冬季季風環流尚未完全消退情況下,於雙方交界處存在著滯留性的鋒面, 並形成雨區。此種降雨的名稱在各地略有不同,臺灣一般稱為梅雨。〔 96. 指考〕

請問: (1)下列 個地區梅雨型雨季出現的時間「最晚」?哪

(A) 越南 (B) 海南島 (C) 臺灣 (D) 日本九州 

答: (D) 兩股性質不同的氣團交會,若勢力相當,則容易形成滯留鋒,並且帶來降雨。春分過後,太陽直射區移向北半球,北方大陸性冷氣團為南方海洋性暖氣團取代。因此緯度愈高,海洋暖氣團抵達時間愈晚,使得梅雨季愈晚。選項中(D) 日本九州緯度最高,故梅雨季時間最晚。 

大考試題

(2) 下列何者是有關「影響臺灣梅雨降水量多寡」的 正確敘述? 

(A) 降水多是因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較強 (B) 降水少是因來自南方的海洋氣團較弱 (C) 降水多是因入梅時間晚、出梅時間早 (D) 降水少是因亞洲大陸冷氣團勢力強勁答: (B)

(A)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比較強→降水較少。

(C) 入梅時間晚、出梅時間早→梅雨季短→降水少。

(D) 亞洲大陸冷氣團勢力強勁,造成大陸性氣團強,海洋性氣團弱,因兩者勢力懸殊,不會形成滯留鋒,即沒有梅雨型雨季。

大考試題

7. 下圖是幾種常見的侵臺颱風路徑圖。當路徑不同時, 風向及風雨情況有很大差異。請問: 〔 94. 指考〕

大考試題

(1) 當颱風以第 4 號路徑,沿東部海岸北上侵襲臺灣, 颱風中心到達圖示之位置時,下列 些地區最有可能哪 發生焚風現象?  

(A) 臺南、嘉義 (B)基隆、臺北 (C) 臺中、苗栗 (D) 臺東、花蓮

答: (D) 當颱風中心抵達臺灣北部、西北部時,影響臺灣的風向主要為西南風,此時位於背風側的臺東、花蓮易生焚風

大考試題

(2)10、 11 月侵襲臺灣的颱風被稱為秋颱。如秋颱以 第 3 號路徑經臺灣南端或巴士海峽侵襲臺灣時, 除了恆春、高雄地區會有狂風暴雨外,下列 些哪 地區最有可能出現豪大雨現象? 

(A)金門、馬祖 (B)基隆、臺北 (C) 臺中、苗栗 (D) 臺東、花蓮答: (B)或 (D) 秋颱出現的季節,通常東北季風已經增強,容易與颱風外圍環流結合造成共伴效應,此時臺灣東部、東北部受鋒面災情最為嚴重。

大考試題

(3) 當臺灣北部的颱風環流是西北-東南流向時,氣 流可沿淡水河進入臺北盆地, 並在盆地南部沿山 抬升,造成特大風雨,稱為「西北颱」。這種現 象應是下列 種路徑颱風所造成的? 哪

(A) 1    (B) 2    (C) 4    (D) 5  

答: (A) 登陸颱風路徑中,中心會經過臺灣北部的颱風,因西北氣流易沿著開口向西的淡水河河口直入臺北盆地容易造成淹水、海水倒灌的災情

大考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