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年度陽明生科電子報1

57
2015 新生盃 我是科科人 << 當天雷勾動地火 >> 火鍋 X 制服 X 肉 << 不分你我,生嗑火鍋 >> 實驗室專訪 << 林照雄教授 >> << 廖淑惠教授 >> 捷報 ! 捷報 ! 科博文獎徵文活動得獎作品欣賞 << 輪轉單車,遨遊石牌 >>--- 潘思佑 << 從相機到手機 >>--- 趙姿涵 目錄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2015.11.26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 電子報

Upload: lifescience-yang-ming

Post on 24-Jul-2016

2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想看看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104學年開學季的大小事嗎,請趕快點開來觀看~

TRANSCRIPT

2015 新生盃

我是科科人 << 當天雷勾動地火 >>

火鍋 X 制服 X 肉 << 不分你我,生嗑火鍋 >>

實驗室專訪 << 林照雄教授 >> << 廖淑惠教授 >>

捷報 ! 捷報 ! 科博文獎徵文活動得獎作品欣賞 << 輪轉單車,遨遊石牌 >>--- 潘思佑 << 從相機到手機 >>--- 趙姿涵

目錄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2015.11.26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 電子報

2015新生盃戰況報導

男排:過關斬將穩摘亞軍 排球是大一到碩班都會熱烈觀戰的球賽,好像歷年都如此,但今年的學長姐極度熱情 (甚至有翹課來看的學長姐 ),除了學長姐的熱情吶喊再加上大一生的奮勇作戰,這次排球取得不錯的成績 ( 相信日後若有機會再比,我們必能奪冠。)

男排靠著穩定性和猛烈的攻勢,平平穩穩地贏過醫放、護理、醫工、光電所 ( 前兩場就都完勝 ),碰到物治時,( 前四強 ) 第一場可能是選手們還未抓到對方的步驟以 16:25 落敗,但這仍不會影響到我方的士氣,因為我們有最強的啦啦團 ( 眾多學長姐們 )。第二場我方就以穩定性把握著’防禦就是最好的攻擊’的作戰策略,以團隊默契合作,逆轉勝連贏兩場晉級總決賽。

總決賽男排遇到強敵 - 醫學系。對我們更不利的是暖身的不完全加上天氣冷,但男排的各位仍拿出必勝的決心與醫學系一決高下。第一場、男排以些微的差距 (22:25) 輸給了敵方。第二場、雖敵方有一位極強的選手,帶給我方選手們極大的壓力,但我方仍以些微差距戰勝敵方 ( 比數 :25:23),但也許是在前兩場體力大量的消耗以及對勝利的渴求,對上場選手身體與心理極大的負擔,造成失了平常心。第三場、非常可惜的我方未能延續攻勢,將對方打敗而以 (15:7) 落敗。

女排:我們都是慢熱女大生?! 又是生科的傳統熱愛項目 ~ 排球,今年我們的男排女排

都超級棒!!不愧是“從大一到碩二都來加油的概念”呢~~~

羽球為新生盃拉開序幕,但不幸的第一場我們就遇到強

敵 - 醫學系,但大家能拚盡全力應戰,雖戰局慘烈,結果也輸了不過這場敗筆會成為我們的養分以激勵我們持續向上。

女羽:雅涵霸氣!! 女羽第一場女單由聿珊應戰,但醫學派出主力,雖聿珊盡力卻能不敵。第二場女雙剛開始是領先,但因默契的不足及幾次失誤造成對方後來居上,以些微的差距輸給醫學。第三場女單雅涵的精湛球技將敵方狠狠的壓制以極大的差距獲勝。

男羽:攻勢猛烈可惜兵敗防守 先發子預以各方面的卓躍技巧完勝對方,以極大的差距拿下的一勝,也提高整隊士氣。第二場、祐寧對上的是敵方校隊的選手 ( 學長表示應該是裡面最強的。),雖祐寧展現其精萃的的殺球技巧,也對敵方造成威脅,但仍不敵對方攻勢落敗。第三、四場,雙打雙方兩者實力相當,聖穎的假動作時常騙到對方 ( 和場邊觀眾 ?),殺的對方措手不及,雖然大家的攻勢勢如破竹,但防守仍顯得薄弱,敵方的撲球太快以及我方的防守與默契的培養稍顯不足,造成來不及防守而失分。此外發球過高造成主動權被敵方搶先,這也是落敗的主因。 這次比賽結果是差強人意,但還是謝謝學長姐不僅在賽前指導我們戰略技巧,更在賽後請參與新生盃羽球的各位學弟妹吃消夜,雖輸了!但科科杯會雪恥的!

新生盃第三天,生科不分連隊對陣牙醫系。想要進決賽,一開始就得全力以赴吶!在第一局 22:25 惜敗後,生科和不分系的女生們毫不氣餒,第二局以 25:17 的絕對優勢扳回一局(此處特別感謝場外喊到喉嚨沙啞的加油團!!!)因為前兩場一輸一贏,於是就進入了艱苦的第三局,勝敗在此一舉 ~ 最後的結果 15:12,實力決定一切 XDDDD 贏啦!!!能說第一場是我們慢熱的緣故嗎?不 ! 這只是第一步 ......,下一場對醫工,加油! 說到醫工,第一場也是和我們一樣,反敗為勝的呢。今年的新生盃女排賽,一開賽就如此激烈,分數呈現互咬的狀態 ~ 誰想贏,都不會容易哦 ~ 沒比到最後,大家都沒能有個準頭。 第二場開局,第一局被醫工以 25:20拿下!:(看醫工的同學們開心的歡呼——但我們是慢熱型的,別!忘!了!誰忘了誰輸了:第二局 25:20,但是這次我們是 25 !先贏不是好贏 ~~ 我們隱藏的實力總會爆發的 ~~ 哈哈!然後第三局,我們15:11拿下了這場比賽噢~就像第一場的重演:反敗為勝! 可惜,這樣的勢頭沒有保持到第三場,因為碰到了強大的對手醫學系 QQ 但即使這樣,生科和不分系的姑娘們在16:25 輸掉第一局的情況下努力扳回一局 25:11,非常的精彩吼!雖然最終第三局還是以 8:15 的比分輸了,但是女排姑娘們在場上揮灑汗水,享受排球樂趣棒棒的身影都被我們記在心中了!! 生科不分女排成功晉級四強賽!!雖然很可惜在最後的決賽輸了,但還是榮登殿軍呢 ~~ 在我們心中你們就是冠軍超級棒 der~~~ 感謝學姊的幫忙呢 ~~今年的新生盃女排賽是非常非常激烈而精彩的呢 ~ 每次場邊都有好多人站著大吼加油!每次得分歡呼聲也是超級響 ~~ 很開心你們給我們帶來這麼精彩的比賽!女排要繼續加油越來越棒喲 ~

女籃!就是這麼熱血! 當女籃第一場比賽開始的哨聲吹響時,整場都沸騰了 ~~

只聽見場邊加油的學長姐們大喊“好熱血啊!!”“好青春啊!!”“好久沒見到這麼熱情的比賽了!!”女籃就這麼熱血的拉開了序幕 ~第一場比賽碰到了比較強的醫學系,而因為比賽前沒怎麼訓練,大家的默契度不怎麼夠,傳球防守都沒有很棒 QAQ 但是賽場上卻一直是熱熱鬧鬧沸沸揚揚!為什麼呢 ~~ 因為有雅涵女神在吶!!只見球逼近著我們的球框,大家都屏息斂氣地繃緊了神經,這時候雅涵卻幾步衝了上去,順利攔截下球,一路從外場帶球到了對方的球框邊!!一下子全場就被歡呼聲充滿了!!“雅涵!!!”此起彼伏的響起,還聽見學長大喊著“雅 sanity !!!”那一刻雅涵的英姿將刻在場邊我們的腦海裡 ~~ 當之無愧的 MVP !!雅涵的運球和進球都棒到讓所有人歎服,一場比賽拿下 10+分!聿珊沒有休息的打完了四場也是棒棒!邱云的傳球配合也超不錯!學姊們的助攻也很贊!!很但可惜醫學系實力確實很強,她們的配合非常默契,最終還是以 14:20 的比分遺憾的輸了。第二場比賽對物治,這應該是女籃最遺憾的一場球了。物治也是一隻很強的隊伍,特別是她們半路攔截很厲害,讓雅涵少了幾次一路帶球的機會。但是我們上半場打的很不錯!連連進球!因為這場比賽有兩位碩一的學姐的加入,而學妹和各位學姐的配合也是默契了不少,一下子生科不分連隊的實力就提升了好多 ~~ 上半場一直保持著領先的狀態,比分領先著好幾分。但在第四節比賽的時候,物治卻突然連連進球,我們就有點亂了陣腳,犯規,被罰球,結果物治罰球也全進,比分一下子被逆轉 @@最終以 16:13 的比分不敵物治,非常的遺憾。然而雖然已經輸了兩場,但我們還是以絕對的熱情投入了第三場對醫放的比賽。經過計算,如果本場比賽我們領先 3分且醫學勝物治的情況下,我們仍可以晉級 ~ 大家都很努力的在拼!!

這次碩一的學姐們沒有加入,又剩下了大一學妹和大二學姐的隊伍,可惜的是,喜蛋學姐因傷不能上場,但庭魚和冠義儀學姐仍上場幫忙 ~~ 這一場我們的進攻非常有陣勢 ~ 防守比前兩場優 ~ 配合也越來越棒!雖然大家都累的汗如雨下,但全場群情激昂,每次進球都會聽到場邊無比熱烈的歡呼聲!這場比賽生科不分不負眾望,越戰越勇拿下了這場比賽的勝利!!而且以 8:12 領先四分的成績!但是很可惜。。醫學輸給了物治,生科不分女籃連聯隊無緣四強戰(哭雖然沒能再續去年女籃冠軍的輝煌,但是生科女籃還是很棒的啦 ~~ 雖然我們沒進四強,但我們實在一直一直進步的呢持續不斷的在進步呢 ~~~ !感謝認真的學姐認真的學妹和認真的啦啦隊 ~~ 女籃有你們所以很熱血!!

參加比賽的姑娘們有什麼想說吶:張雅涵:雖然我一直把球傳丟,但大家都很拚命的在保護球還有搶球~每一場都打得好激烈⋯雖然人手短缺,但這三場比賽還是很開心⋯享受比賽!最後一場贏了 ya!(謎之音:雅涵妳太謙虛了啦 XDDDD)邱云:要先感謝眾學姐們 ~ 沒有她們幫忙我們不可能打得完這 3 場比賽然後感謝張雅涵那麼拚 ~ 自己沒什麼用幾乎都要靠她 carry !女籃真的很累 ~ 跑全場跑到腿軟 , 但只要有反攻的機會就會很振奮 , 因為女籃大家得分都不多 , 大家一起合作進了一球都覺得很興奮 . 然後最後謝謝有來加油的學長姐讓生科場邊氣氛永遠那麼嗨 XD,就算比賽落後也不會越打越悶 ~

男籃:這不是護理系 !這不是護理系 !這完全不是護理系拉!!

新生盃男籃採取單場淘汰制(是因為參賽隊伍太多嗎==),生科不分連隊第一場遇見了護理系。一開始雙方不分上下咬著比分,但是後來護理的學長得分我們就落後了。。然。後。就。輸。了。一樣是比進球數,如果說足球是兩軍對陣,那麼籃球就是短兵相接!弱弱的問一句:下手這麼狠

2015新生盃賽後採訪

陳俊瑜(男羽):就是緊張刺激哈哈

曾子預(男羽):就很開心啊!能遇到這麼多興趣相同的人一起打球一起比賽真的很開心 ~

張雅涵(女羽):比賽來得超快⋯雖然已經很久沒打了,不過還是很享受比賽的過程,即使我的第三點無關勝敗⋯但贏了還是很開心!

柳乃云(女羽): 第一次打羽球雙打比賽,雖然結果仍輸了但相信我們以後會更好!

邱云(女羽):雖然第一場很不幸的遇到醫學,但是我們滿享受比賽過程,最後雖然還是輸了,這次新生盃是我第一次打羽球雙打,覺得真的很有趣~也很感謝系羽學長姐賽前認真地幫我們安排策略~

陳允恩(男排):六分順利三分刺激一分遺憾,系上人數不多,但能和醫學系這種上百人的大系拼個三盤算是挺不錯!謝謝大家對我們的期望,希望系排以後會更壯大更團結。

丁伯仁(男排):每一次的防守都是我們團結的加深,每一次的吶喊都是我們士氣的提升,不管是誰,都有自己的任務。

右圖:男排新生盃專心等待接發球的情景

這真的是護理系的畫風嗎。。說好的最喜歡碰見護理系呢(誤) 一局定勝負,晉級無望矣~本來應該是超熱血的男籃卻只打了一場就遺憾地離開了。但是比賽的精髓在於認真付出的過程,即使沒有漂亮的戰果,只要努力去拼過,就特別特別棒!!雖然只有一場比賽,那也是一場鬥志滿滿非常熱血的比賽 XDDDDD 雖然只有一局就遺憾的離場了,但生科不分有你們 ~ 認真打球的各位小夥伴和學長姊!!大喊助威來看比賽的加油團!!相信生科會捲土重來再現雄風的,那時,籃球場上生科的畫風將是這樣的:up ! up ! up !搶得更狠跳得更高投得更準!感想

足球~巾幗都不讓鬚眉了,你還不來看嗎?

足球每四年都會讓全世界熱血沸騰一次,咱的新生盃怎麼能少了足球呢XDDDD作為唯一男女生混合的新生盃比賽,而且聽說女生上場有優勢??男生不可以搶女生的球??足球新生盃很特殊噢 ~~ 足球的場地還是在山頂操場,場地特別大跑起來超級累啊!!因為沒有統一的隊服還是男女混合 @@ 有些讓人覺得眼花繚亂。雖然我們沒有贏,但生科不分第一場以 1:1 逼平對手醫放系時,還是很開心的!畢竟我們當中還有人是第!一!次!上!場!比!賽!啊!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我們不為輸贏,只為參與 ~~ 雖然攻入對方球門只有一瞬間,但那一刻是全場隊員揮淚奔跑的成果啊!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個球能讓全世界為之聚焦為之沸騰,也許這就是我們一次一次一年一年哪怕失敗揮汗不止努力不懈的原因吧!第二場比賽,球員們認真的爬上了山,卻遲遲等不來對手醫技系,於是就直接加了三分,3:0勝(誤)。第三場球輸得有點慘:(0:3 不敵牙醫系。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參與就好,只要開心就好 ~~ 雖然明年不再是我們,但生科的學弟妹們還會再來的!等著我們,新生盃足球賽,期待生科晉級的那一天!

張雅涵(女排):一開始對護理打的超沒信心⋯第二場對牙醫的比賽感覺大家都很鬥志 ! 互相激勵,拿下勝利~雖然我的發球一直狂失靈,但一場場比賽下來,感覺大家越打越好,超開心!殿軍 ya!熊希敏(女排):超級缺人可是大家都很努力!!打球好棒棒 ! !邱云:比賽前完全沒正式練過 , 第一場比賽大家都很緊繃 , 根本沒進入狀況 ~ 但到第二場第三場 , 多虧學長姐們的指導 &鼓勵 , 我們漸漸能積極的去接球 , 默契也比一開始好很多 ! 雖然最後一場有點可惜 , 但最後能得殿軍還是很開心 ~

施怡(女籃):從來都沒接觸過籃球,上場的時候超級緊張,大家教的各種怎麼打球的規則技巧全部忘光 TUT。但是和大家一起比賽真的感覺超開心的,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廢在一邊== 超級感謝厲害的學姐和隊友 ~ 最後一場比賽贏了也是超開心的!雖然無緣決賽,但能和隊友一起熱血一回真的好滿足啦 ~~張舒雅(女籃):人生第一次打籃球比賽,會覺得不好意思放不開,然而其實後來發現並無所謂。覺得雅涵真的超厲害!對於新生杯,充滿熱情,盡全力就夠了,其他的並不重要。丁柏仁(男籃):從一始的陌生到後來傳球導球組織進攻都有個樣子,或許命運不站在我們這,不過態度是最重要的吧

滕建廷(足球):剛開學,許多活動接踵而來,其中最特別的非足球比賽莫屬了。 足球,是一項大家都聽過、但並非每個人都上手的運動,然而大家都滿腔熱心地參加比賽。人生中第一場足球賽對上醫放,大家勢均力敵、不分軒輊,而比賽結束時以一比一和局收場。雖然沒能拿下首勝,但大家都更加瞭解彼此滿是衝勁的我們 ~ 邁向第二場比賽,這一次的對手是醫技。大家全副武裝上山,結果對手沒能來參賽,讓大家好氣又好笑。來到第三場比賽,最後對上的是王牌隊伍,牙醫系。實力堅強的他們,就好像玉樹臨風的日本人在場上奔馳,彷彿想來個南京大屠殺。但我們也不甘示弱,拼命地防守,雖然最後沒辦法晉級,但大家都樂在其中,並且讓生科及不分系的感情更上一層樓 ~

楊承哲(足球):在一場又一場富有挑戰的激烈對決中,我們的足球又攻下一個球門。我們每位球員,雖然身上未穿上統一的制服,我們的心都有一個共同目標,戰勝對手。大家雖然對於足球仍然是陌生的,但我們都付出我們的全部,在廣闊的綠皮上,進攻者一次又一次的踢破防線,防守者蓋出守護球門的堡壘。今天我們流很多汗,但這都是為了踢更多的足球,戰勝更多的對手。

邱云(足球):比賽明明是用足球場的「寬」卻已經覺得超大⋯瞬間覺得足球選手每個都超人。(然後我再也不要穿我的德國隊球衣來學校了(怒))卜聿珊(足球):大家都很努力也很厲害 ~

我是科科人!

《天雷勾動地火》

Hello~各位科科人大家好啊!!

ヾ(*´ ∀`*)ノ 小編在此先謝謝大家熱情的回應,有些真的讓小編整整笑了三天三夜,臉都抽筋

了YO!XD

那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陽明科科人會有甚麼樣爆笑的回答

GOGO!

• 7.28‧ BIO 身為陽明科科人,想必大家對於實驗室的味道再也熟悉不過了,泡在實驗室裡6個小時?!哎呀~小case~

• 但如果你的實驗partner突然雷神上身,"看你今晚還想不想活著回家!!!!"(╬◣д◢)Q:當你有一個很雷的實驗partner時,你/妳的反應是?

: 很想揍他。

: 又要重做!%@#$&*!

: 外表冷靜心裡罵的要死…(`皿´)

: 別說了......我就是那個雷隊友!

: 我也很雷,彼此彼此(*≧∇≦*)

: 他的手/腦/眼還好嗎??我可以幫他掛個號....不要玩酒精燈!!天啊,不是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沒用的plate一定要清掉,這樣害整個30度培養箱都充滿我們這組的孢子,也害我們要被罰掃....嗚嗚~上實驗課別再睡拉~更何況你還坐第一排中間!!!簡單來說,就是囉嗦!

: 先問他/她是不是那個來,如果真的有苦衷 那可以諒解,若無故耍雷,那就得幫他/她過過火,無菌健康一下!

: 跪求助教安排她/他每週做值日生,跪求助教安排她/他每週做值日生,跪求助教安排她/他每週做值日生,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XD

(小編:看來大家感觸都頗深齁…0.0 有點恐怖~ 呵呵)

• 10.65‧CALC 2016陽明大學Garena校

際盃校內賽即將開打囉,各位科科lol迷有沒有瘋狂的練習呢?人家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各位,當你打lol打得正爽時,突然發現你的隊友竟是雷神轉世,你會怎麼做呢?XD

: @%&*)房間一堆髒話.....打輸後揪檢舉XD

: 揍他

: 假掰裝沒事沒關係

: 理想:來來來,要送頭大家一起送,走走走衝溫泉去 現實:沒關係大家加油,把劣勢扳回來,那個誰誰誰注意一下

: 通報警察說:這名玩家揚言要自殺,請警察找出他的住址。等到知道確切地點再去他家門前放狗。(一群兇暴的吉娃娃!)

: 寫信給系主任投訴他/她: 憑什麼那個隊友要一直指揮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是玩之前就要預習好了嗎??? 然後決定自己另外創一個戰隊

: 生而知之者少之又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甜美新手期,不用太在意。溝通、尊重、支持,相互扶持,便能開創一條致勝之路。這遊戲沒有人能單獨撐起三路軍線,我想五個人是否攜手協力,是一場比賽的關鍵。

(小編:好多科科人也跟小編一樣沒有玩lol餒,不過沒關係,謝謝最後一位十分有佛心的科科人給了我們振奮人心的鼓勵阿,大家不要吵架啦!>///<)

• !! BONUS QUESTION!!

• 11.33‧BIO

• 助教百百種,有誰遇過

"雷助教"啊??? :)))

: 當然是直接翻白眼大喊他的名字阿,不然要幹嘛XD

: 雷助教是一點也不雷呀 他是幫助我們脫雷的關鍵耶 一定要趕快膜拜啦

: 雷助教人很好,一點都不雷XD

: 雷助教是個純情的好男人,我猜他的興趣是穿著藍白拖在浴室聽披頭四。還有,聽說他對貓過敏。

: 啾咪

(小編:看來你們真的都懂小編的意思啦!>< 啾甘心餒!)

: 反正大家都會遭殃 所以不會太擔心吧

: 逆來順受囉,不然想怎樣 真的不服自己以後去當助教啦

: 不懂是在雷三小,咒詛他吃泡麵永遠沒附調味料、買房子地點被卡拉ok、大馬路和露天搖滾樂廣場包圍、天天玩馬力歐、最喜歡的球隊是洛杉磯湖人、抽卡一輩子Rare、去所有自動販賣機都買不到可樂,操。

(小編:ㄚㄚㄚ(゚Д゚≡゚Д゚)對不起啦,小編不是這個意思啦,助教都是很辛苦的,謝謝陽明所有的助教,不要來打小編喔….)

這期的科科人就到這裡囉~~

看來咱們科科人臥虎藏龍阿XDD最後謝謝大家的參與

也敬請期待下期的科科人囉!

火鍋之夜不分你我,生嗑火鍋

一年一度的制服趴火鍋之夜開跑!

宗旨:

1.餵飽各種飢餓的食肉學長姐

2.體驗身為大學生卻裝年輕扮為高中生的滋味!

3.重點除了要大家都吃飽飽外

4.少不了的就是精彩的表演和羞恥度無上限的遊戲內容瞜!

再開食前,雖然大家都是互親互愛的好同學,但仍無法全部人共享一鍋,就只好分鍋啦!

分鍋的遊戲就是射氣球比賽,射中的氣球會飄出一張決定你今夜與誰共享一鍋的命運。雖然遊戲起初是會轉的氣球盤,但有鑑於大家的技術和時間的壓迫,所以..遊戲越改越簡單到… (大家都了解的,在此就不廢話了!)

不要看助教好像很專業其實沒有人在原距離射到半顆氣球哈哈

找到自己的歸宿後(無論是歡喜親家,還是弱肉強食的一桌),最重要的就是食材啦!各組的桌上只放最基本的湯底和幾塊豆腐(食肉動物們表示這哪夠餵飽我們啊~~)(若不再拿食材相信會暴動吧!),但想得到食材哪有那麼簡單,當然要一些小小的要求,(某人表示其實是懲罰吧!)就是全組做完指定動作(?)就能拿到拿到食材。

拿完食材後,有了當前的美食外,當然要有優美的音樂。在此謝謝邦邦學長以及樂團的各位為我們帶來的I AM YOURS

一首充滿活力優美的曲子,也謝謝邦邦學長hold住全場[在此我要代表大一大大,向學長深深一鞠躬(詳情請去問大一生)]

讓全場的氣氛繼續high下去!

感謝邦邦學長的大力演出後以及樂團的各位,快樂(?)的遊戲時間又到了!要比誰搖得最厲害,原本應該是正常的遊戲,但當你抽到部位是跨下時,你會做何感想呢?是的、非常幸運地,嘉慶學長抽到了其中的特大獎’胯下’(老實說本記者剛聽到時也是被嚇一大跳!),但嘉慶學長的運動家精神令人動容(也使許多人笑翻在地就是了!),在此我們要獻上最高敬意給嘉慶學長。

SHAKEEEE!!!

但所謂勝者為王,輸者自然也有懲罰啦(雖然最後勝者也因人數不夠為理由拉下水,真不知道勝了到底是為了啥(除了多一盤特級牛肉外))懲罰就是安全之吻,在此你會看到男男、男女各種表情猙獰的接吻鏡頭。

好有愛阿~~~

• 這次火鍋之夜雖然遇上各種困難,無論是彩排,還是記者隔天悲劇的微積分,但還是玩得很開心,也很謝謝總召的盡心盡力。若非他們,我相信火鍋之夜不會有那麼多的有趣、羞恥、令人熱血沸騰的事;無論是遊戲或樂團大家都是盡心盡力地完成,除了感謝製作組外,也要謝謝學長姐願意和我們一起瘋,雖說我們家的學長姐能出席的實在沒幾個,但還是謝謝他們的捧場。當主辦人賣力主持時,也同時希望群眾能回應主持人,

這樣主持所帶來的辛苦,就會結為甜美的果實。

• 總而言之,真的很謝謝各位總召和樂團各位,為生科系和不分系舉辦此次活動而努力。雖說是歷屆的傳統,但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個最棒、最獨特的活動,也希望這次活動能增加大家的友誼、消彌彼此間的差異性,在未來的路途中,我們大家都是能互相幫助的朋友,最後給為這場活動盡心盡力的大一生和來抽空共襄盛舉的學長姐們至上萬分的感謝!

謝謝你們!

• 最後就讓我們來看看本屆總召-丁伯仁和吳佳真,以及功不可沒主持人-廖少暘的心得吧!

少暘:

呼~火鍋之夜終於圓滿結束囉,這次我真的玩得很開心,身為主持人的我,一開始是緊張得要死要活,不過人說:”凡事起頭難。”真的只要跨出那一步就可以大爆發了啊!哈哈哈!雖然說,射飛鏢那裡大家的程度真的跟我們想像的差距甚遠,不過,看到大家還是努力不懈地把它玩完,我想遊戲組的同仁肯定深感欣慰。還有之後有好多表演都好精采阿,謝謝所有表演者用心的準備,讓我們能夠在吃熱熱的火鍋時,還有好聽的音樂可以聽~:))) 最後,謝謝這次的總召和所有工作人員在火鍋之夜時的幫忙,

和各位學長姐的參與,不分你我,生嗑火鍋。

吳佳真:

雖然我們的人真的沒有很多,但願意來幫忙的人真的有讓人開始感覺這是一個班,並不是像之前那樣的分裂。

很謝謝在事前準備時一直來問有哪裡需要幫忙的人!還有最後留下來收拾東西的人,然後也謝謝那天來參加的學長姐,給了我們很多很多的信心!

滿滿都是愛!

伯仁:

當看著大家笑著鬧著按下系辦門鈕離開時

有些失落

失落在這裡的日子又劃下一個分號

感謝活動部每位學長學姊

感謝幹部的六人小組

感謝band

感謝雷雷感謝老楊

感謝邦邦感謝永霖

感謝來參加的每位你和妳

大家更緊密了吧?

在那一張張桌子又復原後.......

(不行我忍不住,小編雖然身屬美宣但我一隻腳跨過去活動幫忙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很乖!!!!)

系所 : 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老師 : 林照雄老師聯絡方式 (e-mail、電話 ):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7280實驗室位置 : 傳統醫學大樓甲棟 1F訪問日期 : 104 年 3月 6日訪問者 : 黃文毅實驗室人數比例 ( 博 : 碩 : 學士 ):3:4:2實驗室簡介 :    以蛋白質研究為主,研究蛋白質的轉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 ─例如甲基化(methylation)或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在細胞裡面的功能。  第二項是跟抗癌藥物的作用機制有關,與傅淑玲老師合作。利用化學生物學的方法,去尋找跟癌症相關的代謝酵素;利用找到的這些代謝酵素作為藥物開發的目標。實驗室合作對象 ( 民間公司 /機構或公家機關 /醫院等 ):    沒有跟公司合作。其他三個合作對象依序為: 1. 蔡亭芬教授,合作老化小鼠模式之研究。 2. 傅淑玲教授,抗癌藥物的發展 3. 榮總腎臟科,臨床樣品中有哪些蛋白質的表現異 常,以用作生物指標老師的求學經驗 :    大學畢業後,做了一年的研究助理,之後就直接到國外念博士班。在大四的實驗室以及在當研究助理的實驗室,讓老師在出國前已具備許多研究上的基本技術,因此在技術上的學習沒有遇到困難,在國外適應相對簡單。按部就班做完實驗以後,差不多五年的時間拿到博士學位。( 老師並沒有念過碩士班,當完研究助理後直接到國外念博士學位 )

實驗室參訪報導

老師認為在做博士後研究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跨領域學習。老師從有機化學的領域,跨到免疫學;利用化學方法去發展抗體,再利用抗體去辨識重要的蛋白質,這也讓老師一直對蛋白質作為研究目標非常有興趣。

老師的求學經驗 : 大學畢業後,做了一年的研究助理,之後就直接到國外念博士班。在大四的實驗室以及在當研究助理的實驗室,讓老師在出國前已具備許多研究上的基本技術,因此在技術上的學習沒有遇到困難,在國外適應相對簡單。按部就班做完實驗以後,差不多五年的時間拿到博士學位。( 老師並沒有念過碩士班,當完研究助理後直接到國外念博士學位 )  老師認為在做博士後研究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跨領域學習。老師從有機化學的領域,跨到免疫學;利用化學方法去發展抗體,再利用抗體去辨識重要的蛋白質,這也讓老師一直對蛋白質作為研究目標非常有興趣。

老師對選大專專提生的要求 ( 含1. 收不收大專生2. 對選收學生的要求 /標準 : 如修課背景、成績等3. 希望大專生專題長度,如至少做幾學期等 ):1. 收大專生。依系上規定,每屆限收兩個。2. 第一個是不要有當掉的科目,希望至少在進實驗室的時候,不要重修,否則無法專心做研究。第二是在研究上面要花足夠的時間,要有扎實的技術是需要時間訓練的。透過動手做,而且做足夠的次數後,技術才能扎實。第三是邏輯能力的具備,研究不是只有動手做,要更進一步去了解自己的專題計劃,甚至是別人的專題在做什麼以及怎麼做、做出來的結果又要怎麼判斷。在groupmeeting裡面,要學會怎麼看別人的專題是怎麼進展的。即使是大學部的學生,在聽到研究所學生的專題內容,也可以提供一些專題的解決方法。強迫自己去想也是一種邏輯能力的訓練。

3. 如果不是因為實驗興趣,問 ( 建議 ) 要做多久,那專題長度最好是一年 ( 兩個學期 )。因為一年的時間,才有機會從不懂到熟悉,然後產生重要結果。其實對專題長度沒有什麼限制,如果做了一個學期就覺得不適合,希望離開,老師也覺得OK。

老師對選擇碩班研究生的要求 ( 含1. 每屆人數2. 對選收學生的要求 /標準 : 如修課背景、成績等3. 所上選擇指導教授的形式等 ):1. 每屆人數限制 2位。2. 標準其實無它,就是看有沒有決心。老師比較在乎的是學生對碩士班的期待,如果希望讓自己好好學習技術、提高邏輯分析能力,那老師都歡迎;但若只想要文憑,老師認為學生有更輕鬆的實驗室可以去。指導方式不因為是大學部或是碩士班而有不同。不論是誰都應該熟悉自己的project,把project當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幫老師做;如果只是準備來這裡當職員,老師覺得沒必要花這個時間。3. 參照系所規定。

老師對實驗室學生的管理方式和專題 /工作分配方式( 分大專生和研究生來問1. 分工、報告方式2. 希望學生工作時數,作息管理3. 專題進行方式獨立 or 合作是專題、是否有人帶實驗之類4. 對專題 or 畢業的要求等 ):1. 大學部的學生沒有經驗,在還沒有展現出有獨立做實驗的能力之前,由碩士班或者博士班帶著做;目的是希望能學到正確的知識及相對扎實的訓練。而碩士班學生在一開始,也能夠有博士班來帶領,但是碩士班學生的學習速度要更快一點,不像大學部學生會受限於知識與經驗。

2. 沒有特別限制,時間是學生的,如果學生願意花時間,自然會學到東西,進而去培養自己的能力。3. 一開始應該都不是獨立的,藉由資深的人去帶實驗,屬於合作。研究室的實驗有一部份由大學部的學生完成,但從過去的經驗裡面,大學部的學生在計畫做到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時,就表示他自己有獨立完成的機會。以過去來說,大概三分之一的學生有自己的計劃。4. 基本上沒有什麼要求,除非博士班才要有發表 ( 論文 ),碩士班以下是沒有。重點在於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除了知識之外,一定要學會一些能力,不然就是白來一趟。

學生的未來發展 :( 所學事務領域其未來的發展與出路,ex 私人公司或公家機關 )   老師基本上沒有任何意見,不干涉學生,沒有一定要學生走學術界或是公司。這方面其實看個人想法,除非學生問老師意見,老師會根據他在實驗室的表現,告訴學生的個性與做事情的方式,是比較適合學術界還是業界。對生科系的學生有無建議 ( 如進修,選課,出國之類 )   選課方面,一、二年級應該要強化自己在生命科學的基礎。  三、四年級則要確認自己的興趣是在哪裡,如果不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畫,應該盡量透過旁聽的方式 ( 甚至是到校外! ),來讓自己在生科以外的領域有更多的涉獵,進而確認自己的興趣跟可能的發展方向;相反的,如果是要待在生科領域,那更要認清楚,自己在哪一些比較重要的子領域裡面有發展機會。過程裡面,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興趣、優點是在哪裡。比如說對那些科目學習比較快,或是對某些類型的實驗特別有興趣,那可能代表你的興趣與能力可能就在那裡,這樣的話,就可以試著朝這些領域發展,可能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如果是對研究有興趣的同學,特別是生科系的學生,老師建議最好有出國的機會,因為這樣能增加學生的視野。

並不是在臺灣念碩士班或博士班不好,只是,那是另外一種額外的收穫。有的人事博士班的時候再出去,有的是博士班就出去,這都可以,完全是看自己對出國留學準備到什麼樣的地步。對於特別獨立或是沒有語言問題的學生,老師建議不妨碩士班就出去國外念,或甚至直接申請博士班。  至於進修,老師覺得其實在學生的人生規劃裡,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來決定到底學歷上需要拿到什麼程度。最重要的還是觀念跟思考能力,如果觀念跟思考能力已經成熟,大學部的學生畢業就足以有能力去證明可以解決問題,那其實倒也不一定要念碩士班;相反的,如果能力還沒有培養起來,那可能還要再多一個博士班的經驗,讓自己有機會把這些能力加強,不妨是一種選擇。  那至於到博士班的畫,要慎重考慮清楚。要念博士班,要有相對的能力與願意投資這個時間去得得到更高的學位。老師相信念博士班絕對是一個終生的成就,但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特別是以實驗來說,不會有實驗總是一帆風順,所以面臨到一些挫折,如果能夠克服,然後完成一件事情,對抗壓力的學習一定會增加;相反的是,如果在過程中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反而被牽累在實驗做不出來的情緒上,不見得是一個好的訓練結果。所以博士班的同學一定要有心理建設,要預期會遇到困難,也要有信心去面對這些困難,而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好,覺得所有事情一定會水到渠成,那樣子的話,當遇到挫折的時候,可能就會措手不及;所以,念博士班一定要有足狗心領層次上的訓練,或深思熟慮後,覺得自己有能力,也願意面對這樣的挑戰,才去念博士班──不管在國內或是國外。

備註 : 學習目標在於培養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知識相對是自己可以達成的東西,但能力有的時候是需要別人的幫忙,需要相對比較長的時間和專注力,而且自己的意願很重要。如果自己有決心,而且能夠認同培養自己的能力是最重要目標的話,那麼一年兩年下來,學生的能力一定能有足夠的發展,

才以機會去面臨未來的挑戰。特別是現在社會裡,學歷已經不再是一個那麼重要的因素,並不會因為你是哪個學校、哪個科系畢業的,就一定會有工作。如果你能證明你自己的能力,人家自然會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做,那你就有機會出人頭地,或是得到別人的賞識。如果能力只是一般,大家就是一樣,你接受到的工作也就只是一般。即使是學術界也是一樣,當一個老師在做重要計畫的時候,也總是找那些有能力去應付的人,而不是做一般工作的人。  思考在各個層次的學習,如何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而不僅僅是一般能力的話,我想會是一個重要的想法。

--------------------------------------------------------------------------------------

系所 : 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 基科所 )老師 : 廖淑惠老師聯絡方式 (e-mail、電話 ):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02-28267278實驗室位置 : 傳甲大實驗室 ( 廖國禎老師旁 )訪問日期 : 104 年 2月 9日訪問者 : 黃文毅實驗室人數比例 ( 博 : 碩 : 學士 ): 2:1:0實驗室簡介 : 研 究 蛋 白 結 構 超 家 族 (proteinstructuresuperfamily)。很多蛋白質雖然序列的相似度小於20~30%,但是在結構上非常相似,而形成結構超家族。在研究蛋白質超家族時,因為蛋白質胺基酸序列相同度太低了,因此以結構重疊度為準。如果有一個未知的蛋白質,我們可以從超家族中的其他已知成員,推測結構、功能、活化位及參與活性的胺基酸。

◎大學部學生主要工作:養大腸桿菌1~2 公升,用 nickelcolumn 純化蛋白,養晶以解結構。此外,還有酵素活性的測試,酵素的熱穩定測試等,不一樣的酵素,有不同的測試方式。

◎研究主題:工業酵素,例如:海藻糖合成酶。海藻糖合成酶催化麥芽糖變成海藻糖的反應。海藻糖與麥芽糖的價差有幾十倍,希望能夠量產海藻糖的合成酶,並改良酵素,像是如何能更耐溫、降低水解酶活性、提高轉化活性等。改良酵素可以從結構找突變株去設計。

◎實驗執行:包含養菌、純化蛋白,然後做活性測試。之後可以培養蛋白晶體,到新竹同步輻射中心收集 X光繞射點資料,分析繞射點就可以測定晶體結構,了解突變株是否符合設計,或者能否得到不同的產物。例如 isomaltose(alpha1-6linkage)比海藻糖更貴 (80000 多台幣 /克 )

◎學生收穫:學習從結構上做一些蛋白工程,進而更了解結構生物學。

實驗室合作對象 :( 民間公司 /機構或公家機關 /醫院等 ):學術界:為主要合作對象。師大,生化所;國外也有兩三個合作者。醫院:臺大醫院公司:目前沒有跟公司合作

老師的求學經驗 :家庭本為佃農,本來要唸師專,但後來去唸北一女,本來想唸醫科,但保送臺大化學。大學畢業拿到美國獎學金就出國,直攻博士 4年畢業,之後做了一年的博士後研究。後來到臺大醫學院當副教授五年 (27 歲,大概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教授 )。因為陽明有需要結構生物學,在生化所兼任。

老師對選大專專題生的要求 ( 含1. 收不收大專生2. 對選收學生的要求 /標準 : 如修課背景、成績等3. 希望大專生專題長度,如至少做幾學期等 ):

A1:收大專生,是教育義務,很樂意

A2:對選收學生沒有特別要求,只要想來實驗室看看就可以。而已進實驗室的學生方面,第一個要求是學長姐帶實驗,一定要跟學長姐協調好時間,不要約了無故不到;第二個要求是要珍惜實驗室資源。老師的話:「同學必須曉得,你來並不能幫實驗室多些什麼,以同學現在的能力跟經驗,其實不太能幫實驗室做什麼,現階段是別人在帶你的,是別人在付出的,感謝並珍惜。」

A3:完全看學生的需要,會先跟同學談好需要怎樣的學習:有人想要學怎麼看 paper,了解實驗室的生態;有人想要做一個小project。

老師對選擇碩班研究生的要求 ( 含1. 每屆人數2. 對選收學生的要求 /標準 : 如修課背景、成績等3. 所上選擇指導教授的形式等 ):

A1:每屆是系上要求,以每位老師不超過兩位以上學生為原則

A2:學生要有想學習的意願,碩士生要做論文,也必須閱讀相關論文。必須有相當的興趣跟意願,但沒有修課背景或成績的要求。

A3:建議問所上

老師對實驗室學生的管理方式和專題 /工作分配方式( 分大專生和研究生來問1. 分工、報告方式2. 希望學生工作時數,作息管理3. 專題進行方式獨立 or 合作是專題、是否有人帶實驗之類4. 對專題 or 畢業的要求等 ):

1.分工、報告方式:  Labmeeting每週一次,基本上是由實驗室成員輪流,以不超過三小時為原則。Labmeeting 旨在看學生所準備的PPT,以及對論文的背景了解。而針對研究主題,必須花半學期到一學期的時間,把相關背景的論文讀清楚,然後做報告,研究背景釐清以後,必須清楚地報告實驗設計,最後才是實驗結果的呈現與討論。著重背景知識與實驗操作。實驗方面,大專生要看大專生自己要做到多少,以大專生對自己的期許為準;研究生則是一定要做。

2.作息管理:  不要超過凌晨十二點回家,希望白天早點來不要晚於十點,希望學生能有比較正規健康的生活作息

3.專題進行方式:基本上都是學長姐帶做實驗,等技巧熟悉,才讓同學獨立操作實驗。老師不會親自帶實驗操作,但會帶論文研讀、導讀。除了實驗室的實作,還有電腦上的計算,測定結構等。

學生的未來發展( 所學事務領域其未來的發展與出路,ex 私人公司或公家機關 ):老師認為並不一定唸什麼以後工作就是做什麼,出路是學生的個人選擇。

對生科系的學生有無建議 ( 如進修,選課,出國之類 ):  暑假短期出國進修或同時旅遊,或是從事國際志工,可以讓自己的視野更寬廣。  也可以試試一學期的交換學生。老師舉例:之前有學姐到長崎大學做交換學生,學校有提供宿舍給交換生,可以省去在日本的昂貴住宿費開銷。另外,如果能出國開研討會,貼海報,那生科院會補助飛機票。  選課上的建議:中研院有合作開課,可以去修;讓自己

多去接觸不一樣的領域,以擴展自己的視野;不要只修生物,可以修一些財經、視覺文化等人社院的學科。

建議多看實驗室、多參加不同團體、多參加社會議題、社團活動等。

左圖:林照雄老師

下圖:廖淑惠老師

2015 第四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科博文獎

科技與社會徵文比賽

得獎作品

從相機到手機—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趙姿涵

輪轉單車,遨遊石牌---Ubike 使用設計及在地化探討

潘思佑

由台聯大系統科技與社會領域推動計畫授權提供

1

輪轉單車,遨遊石牌---Ubike 使用設計及在地化探討

潘思佑

在歐洲的許多城市,我們可以在電影中看到有許多單車騎士用

一種慢速的步調來體驗城市中的每條小巷弄。這邊的居民可以利用自

家的自行車穿梭各條巷弄,但是並非定居於此的民眾該如何是好?台

北市政府於近幾年推廣民眾騎乘自行車作為短程接駁交通工具,交通

部提供我們非常棒的公共設備---YOUBIKE 微笑單車!不僅提高來往

各地的便利性,對於巷弄間的小店家在生意方面也是一大幫助,更重

要的是在健康方面,它讓許多人更願意走出戶外。幸運的我們剛好搭

上這波風潮,能利用這樣的設備於在學時間悠遊這個我們會駐足四年

的生活圈。

<The Active Times>(ref1)是一個提供全球最好戶外信息的網站,

深受許多愛好戶外運動人士的喜愛。它通過對全球 553 個地區公共

自行車項目進行分析和比較,根據 6 個標准進行綜合評分,這六項標

準最重要的一項是項目規模,其次是公共自行車的開放程度,另四項

是公共自行車的可購買性(費用合理)、普遍性(使

用頻率)、便捷程度(借車還車方便與否)以及

友好程度(如是否有專門的自行車道),因此

2

我也想從這六個方向討論石牌這個生活圈的 Youbike 服務。

一、 Youbike 系統探討

「YouBike 微笑單車」的誕生是由台北市政府負責計畫的產生

(ref2),再由一直都在推動自行車運動的捷安特來實行這個計畫,希望

能夠達到最大的效益。整個服務系統包含單車、資訊告示牌、停車柱

及 KIOSK。車身的設計,特色是跨點很低,是採取”U”的樣式,也

因此這樣的系統叫做 Ubike 或「微笑單車」。公共自行車有四個設計:

防鏽、防盜、耐用、安全。首先「鋁合金」的要有足夠的厚度和強度,

而且車體所有零件包括鎖孔都需要經過防鏽處理;前後車燈電源是透

過「輪鼓發電」,並在晚上時感應發光,後燈則為恆亮設置(車子停下

來還會亮 90 秒);「變速器」是三段內變換檔,就算發生車禍撞擊也

能確保零件完整運作;在煞車方面是採用「蘿拉式煞車」,「蘿拉式煞

車」的防滑性非常好,在下雨天尤其能展現比一般鼓式剎車更強悍的

制動功能。除此之外車子附上置物籃、U 型腳架,隨車附有安全鎖,

並且可調式坐墊使車身老少咸宜。整輛車配上 RFID 感應器的卡榫鎖

體要價約九千多(ref3)。其實有新聞指出,這樣的要價不實,但是因為

捷安特公司對車身有特殊設計,並且搭配租借系統以及 7 年保固,因

3

此這樣的要價應是合理的。停車柱採用一柱兩車型式,並且有感應式

面板,只需將悠遊卡至於感應區便可,面板上會顯示數字,不同的數

字代表不同的異常情況,其實我覺的租借透過停車柱的設置是相當方

便的,但是面板很難用,時常顯示異常狀況,而每當遇到異常狀況時

真得不知該如何是好,只好繼續刷直到過關為止。第三是 KIOSK(資

訊服務站)(ref4)可提供開卡服務以及一些即時訊息查詢,包含其他租賃

站資訊即設備說明,而只要有信用卡或是悠遊卡都可以使用 KIOSK

開卡,開卡成功便可使用租借系統。

接著探討 Youbike 普遍性,從交通部數據(圖一、二)可以看到從

101年 8月至 104年 4月,租借站從 40個點增加到 200個點,Youbike

的數量也從 1500 輛增加至 6500 輛。101 年 8 月是試營運的開始,並

至同年 11 月底結束,而最誘人的是前 30 分鐘免費方案,這個方案執

行到今年(104 年)3 月,從 4 月開始便是前 30 分鐘 5 元的制度,根據

圖三可看到使用人次隨著設置的點越來越多而增加,但到今年四月可

能因免費制度取消而使用人次下降。可看到圖四提供的單車週轉資訊,

週轉次數在前幾年有逐步攀升的現象,但近幾個月的週轉次數下降許

多,可能跟著天氣狀況,及制度的改變都有關係。根據官網,現在一

輛車單日的使用次數約為 12 次,而以四月來說單日的使用量約是 5

4

萬 7000 次,普及度算是蠻高,且政府有意繼續擴建租借點及增加單

車量。至今 Youbike 系統還在擴增中,今年政府預計增加 60 個租借

點,使各設站點之間的距離在 600 公尺,使民眾能步行 5 分鐘就到

達目的地。巴黎的公共自行車系統規模是世界首屈一指,由於巴黎的

公共自行車設點覆蓋率極高,大約 300 公尺就有一個租借站,因此

台灣的單車系統規模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在交通繁雜的台北市,自行車上路,有了車不能沒有車道,由

於部分租借站是延捷運線設置,因此若是高架捷運線,其下方便有自

行車道,但是有些捷運線是在地下行走,當天上交接至地底時車道便

消失了,而有時也會遇到河堤等路段阻擋,若標示不夠完善甚至可能

誤騎至快車道等等。因此我認為車道的設置並不夠完善,有車道的部

分常與行人並形,對行人來說是危險的,而沒有車道的部分常與汽機

車爭道,對自行車騎士是危險的,且標示不完善,會使對路段不熟的

騎士不知所措,目前就台北市來說,目標是儘管寬度只有 40 公尺也

要設車道,且盡量改善路面凹凸不平狀況以增加騎乘自行車的安全。

台北市的自行車系統整體來說還在成長階段,因此需要改善的

地方也很多,隨著使用者的人數極系統的日漸擴大,在自行車量的調

度上也需要有精準的調度,而車子的保養狀況關係到使用者的騎乘安

5

全,在這方面也需要有專業而不馬虎的檢查措施,相信這套系統將會

愈來愈健全,帶給民眾交通便利性。

二、 石牌附近 Youbike 系統

從石牌捷運站至學校之間想左右兩邊延伸有四個租借站(圖五)捷運

站旁就有一點(最下),往石牌夜市的方向騎,在振華公園(右下)

有一站,在往天母的公車路線上,於公車亭旁(北投護理學校,右

上)設有一站,而往左,穿過捷運線,鑽入住宅巷弄間,在北投運

動中心(最左)有一站。其實這些租借站的位置並不好找,且標示

牌可能只有某一方向的來客才能看到,倘若從別的方向來,似乎

沒有告示牌,沿途較無車道,主要是靠邊騎,在捷運線下方的自

行車道人車並行,其實還蠻危險的,就車道系統方面我覺得石牌

這一區並不完善。在租借站有特別觀察車子上下人行道的方便性,

皆有設置坡道(圖六、七)每個租借站都有排隊起點的標誌,但其實只

要使用者不多,蠻少看到有人在排隊,而以振華公園來說,排隊

起點的標示位置有點讓人不知道到底該從哪邊排起,我想這些標

示不明的地方都還有待改善。

三、 技術發展與社會應用

這套系統結合了許多技術,就腳踏車來看,使用了「輪鼓發電」、

6

「蘿拉式煞 車」、RFID 感應器及雲端互動 KIOSK 系統。輪鼓發電,

在單車上是將產生的電力使用在車燈照明上,有了自動產能更使得整

個系統更環保;蘿拉煞車使用精確的凸輪軸與滾子設計,擁有強勁而

易控的制動力,得以在各種天候及路況下使用。大型放射狀散熱片能

夠降低溫度、減少磨損並延長潤滑油的使用壽命。密封片將泥沙和水

阻擋在外,確保乾、濕條件下均能實現安全且可靠的制動性能。當有

這些更精進的技術保護車體便可更保障騎士安全。RFID 感應器(ref5)

是一套由晶片記錄使用的系統,也是連結租借情況,管控整個區域單

車調度的重要技術。RFID 最開始的功能,是二戰時英軍用於分辨敵

方和英方飛機,利用裝設標籤於機身上,透過雷達以得到訊號。而隨

著時代演進,現在這樣的技術以被拿來做為自動辨識、分級分類、追

蹤定位、統計分析、防偽防盜、進出管制、自動控制及聯合票證等等

的應用。雲端互動 KIOSK 系統簡單說是掛在店面明顯處的螢幕,沒

人時會自動播放短片或輪播精美商品廣告,當你觸碰時,畫面立刻轉

換提供你查詢資訊、更可引導使用者購買程序。這些技術的結合,架

構出 Youbike 背後的運作模式,而現在更有人提出透過結合輪鼓發電

及 RFID 晶片記錄至 KIOSK 系統,可以使整個租借站的電力來源全程

由騎乘單車發電產生,這些技術的應用造就了系統,倘若能更進一步

發展甚可達到綠色環保。我認為這樣的系統將會在其他方面被廣泛應

7

用,並且會帶動新的公共設備系統運作模式。

四、 技術物的政治性

就去年的新聞報導,Youbike 的建立已造成 20 幾家的自行車店倒

閉,原因在於這些零售業者的顧客大多來自於學生,但隨著 YouBike

設點越多,加上前半小時免費,許多學生購買自行車的意願相對降低,

使零售業者不敵競爭而倒閉。台北市與捷安特合作推出 Youbike 後有

人提出似乎出現壟斷自行車銷售市場的局面。不過就許多單車零售業

者角度來看,他們認為 Youbike 的設置使得自行車的能見度提高,而

可以提高騎單車的風潮,由於不同的路段適合的車不同,因此一旦騎

單車的民眾增加,菜籃族群也可能慢慢晉升為休閒級的車友,對於單

車的愛好以及車款的追求可能也會提高,只要單車業者有適當的轉型,

不失為一波新的商機。

五、 技術物的社會化

記得一開始 Youbike 常常只是停放在一旁,並沒有人使用,是什

麼方式使它流行起來?Youbike 一開始的使用族群大概設定為通

勤族,為了使民眾可以一期就愛上這樣的交通工具,並且保有惜

物與分享的態度,因此單車設計團隊在車的外型、顏色以及鈴噹

聲音都經過審慎評估。就我的經驗,我的確第一次騎上 Youbike

8

就喜歡上這個設備,但是最開始吸引我去的是前 30 分鐘免費方

案,因為這個方案,只要是 30 分鐘可到達的地方我就會選擇騎

Youbike,即使超過也沒關係,騎完會有既省錢又節能減碳的成

就,而當天因為騎了車稍微有運動,且在戶外乘風騎車也讓身心

得到舒壓,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因此只要有第一次的經

驗,通常回客率很高,Youbike 的流行,車子好期及騎車的附加

價值是關鍵,但幫助將這樣的好處植入人心的是前 30 分鐘免費

的行銷手段。此外,其實有不少使用者並不把 Youbike 當成通勤

工具,而是出遊的一種方式,騎 Youbike 似乎不只是騎腳踏車,

而是一種生活風格的體現。現在,Youbike 希望能再增加學生族

群為使用客群,因此結合 app 及不少商店合作提出騎 youbike

便享優惠的方式,希望能帶出新一批的使用者。整體來說,

Youbike 的社會化配合政策的實施而進展順利,很少聽到有排斥

的使用者,或許也因為是公物,公物使用人人有責,不願使用者

只能不使用,也不可加以破壞,至於它帶給大眾的便利性是不可

否認的。

六、 心得結論

利用石牌週邊的 Youbike 設備體驗整個系統,沿淡水線曾騎過

9

台北火車站到捷運復興崗。Youbike 是一個還在成長的系統,整個台

灣可以分成兩種地區,一種是已經有公共單車,一種是正在規劃中的,

也就是說這一套系統將會普及到全台灣,帶給大家的是一種新的生活

風格,而這樣的公共設施需要有一定標準的安全設備,其背後也一定

要有完善的運作系統,公共單車在世界各地其實早有發展,各地因為

環境不同,所面臨的狀況也不同,因地制宜才是最適合的調整方式,

就台灣來說,目前正積極擴展各地的規模,而隨著規模的擴大,車道

的規畫也需要一併配合,如此才可真正帶給民眾最便利又安全的騎車

環境。微笑單車的風行或許多少影響到自行車業的市場,但是若能適

當做轉型,危機是轉機,套句雷軍的話:「站在風口的豬也能飛!」。結

合許多技術於一身的 Youbike 系統已經高度普及於台北,至今仍在成

長,對於民眾它不只可用於通勤,更是休閒活動的一種,將會帶給社

會展新風貌,除此之外,身為陽明大學的一份子,我認為陽明大學應

該也要是一個租借點,這樣對我們都很方便!

七、圖片

10

圖一、台北市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站數量(101 年/8 月~104 年/4 月)

圖二、台北市區公共自行車總車輛數(101 年/8 月~104 年/4 月)

11

圖三、台北市區公共自行車租借次數(101 年/8 月~104 年/4 月)

圖四、大台北公共單車週轉次數(101 年/8 月~104 年/4 月)

12

圖五、石牌 Youbike 租借點

圖六、北護站 Youbike 上下人行道坡道

13

圖七、北投運動中心站上下坡道

圖八、排隊起點(北投運動中心)

14

圖九、排隊起點(振華公園)

八、參考資料

1. <The Active Time>評測採計: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3/10-10/5360562.shtml

2. Ubike 車體設計-Ubike 廠商

http://163.21.164.60/~ubike2/mid1-2.html

3. 單車架構以及價值-欣單車

http://solomo.xinmedia.com/bike/7228-YouBike

4. KIOSK 介紹

http://www.webkiosk.com.tw/webkiosk/kiosk_intro_01.asp

5. RFID 感應器介紹

http://yes.nctu.edu.tw/Lecture/NewTech/C05/RFID/RFID.htm

15

6. 圖一~圖三:台北市交通資訊統計系統(交通統計公共自行車)

http://dotstat.taipei.gov.tw/pxweb2007P/Dialog/statfile9.asp

7. 圖四:微笑單車官方網站

http://taipei.youbike.com.tw/cht/f212.php?nid=e671387f0c524

2f1f6cfe9bcd84fb5fd&rows=20&page=1

- 1 -

從相機到手機—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研究緣起 同學開懷大笑的臉龐,貓咪跳躍屋簷的瞬間,依依不捨的畢業典禮,

家人溫馨的生日聚餐和一望無際的自然懷抱……生活中的每個時刻不見得

特別,但當留下紀念的念頭緣起,「照相機」似乎是現代大中不可或缺的

必需品,正因為如此,從未離身的手機還因此與照相技術結合,除了傳訊

功能之外,還添增了高畫素的鏡頭,讓人滿足隨身隨時隨地能記錄生活的

慾望,甚至能因此與他人分

享回憶,不論是自拍或是記

錄生活,人們早就習慣靠著

一鍵來保存永恆,但是,是

否曾經思考過,人類是從什

麼時候開覺得人的腦袋不夠

可靠而需要機器來保存回憶?

人對於記憶的保存是真的如

此渴望嗎?又是以什麼樣的

演變方式,使影像的紀錄方

式能更即時更長久?

探討問題

1. 隨著照相機的慢慢進展,在最開始只能有特定族群才能享有的技術,

到慢慢的普及化和平民化,是否無意間衝擊到肖像畫者的工作?人

們願意拍出最寫實的照片還是透過能修飾的肖像畫來留念?在最開

始的攝影技術也是必須要求模特兒靜坐很久,因為曝光時間極長,

那麼相對於肖像畫,人們取決的因素為何? 2. 有照相功能的手機早已普及大眾,而且手機間的競爭不少打著以

「高畫質」的噱頭來吸引消費者,使得手機鏡頭越做越好,甚至似

乎有漸漸取代照相機的地位,很多人出遊只帶著有拍照功能的手機,

便能輕鬆紀錄生活,是不是意味著新的科技產物與照相機間有技術

物的競爭?

朋友去台南玩  出遊任務之一,跟路人扮鬼臉合照  

- 2 -

1 研究方法

1. 先了解照相機的發展歷史,去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和網路,並和畫

家歷史相比對 2. 作問卷調查,探討大家選擇手機的因素,觀察相機鏡頭的影響性 3. 做問卷調查,出門遊玩會選擇帶相機還是只帶手機就好 4. 列出不同廠商間的手機鏡頭比較

照相機歷史

1. 西元 1021:暗箱 (camera obscura) 2. 西元 1839:銀板照相法 (daguerreotypes) 3. 西元 1855:錫薄板 (dry plates) 4. 西元 1885:底片 (films) 5. 西元 1928:單眼反射相機 (reflex camera) 6. 西元 1948:拍立得 (instant camera) 7. 西元 1975:數位相機 (digital camera)

                                                                                                               1 來源:http://www.craveonline.com/lifestyle/sex-relationships/682369-here-are-the-real-photos-that-inspired-50s-pin-up-girl-cartoons

照相與手繪的差別 1    

- 3 -

西元 1021:暗箱

西元 1839:銀板照相法

西元 1855:錫薄板 西元 1885:底片

西元 1928:單眼反射相機

西元 1948:拍立得

- 4 -

照相機的衝擊—畫家

看似非常方便的科技,發明家在發明改良的當下,並未考慮到同樣

也是以「紀錄影像」為業的畫家,很早期所開發出來的相機,其曝光時間

很長,人們一樣必須得呆若木雞,很僵的坐在原地,直到曝光時間結束,

而且稍微一動,辛苦拍攝出來的相片就會糊掉且重來,許多人還是選擇請

肖像家來畫,還能修飾體型及面容,直到銀板攝

影法2的發明,大大將數小時的曝光時間縮減至 30分鐘,讓許多人願意使用照相機來拍攝肖像。

由資料3得知,自 1840 年後,銀板照相法的

出現大大衝擊著畫家,許多畫家備感威脅,覺得

自己會被取代,但也有的畫家不以為然,認為照

片和攝影師不若畫家,會討好人,太過真實且死

板。 就照相機發明歷史看來,其發明理念應為使

紀錄影像有更快速、方便且寫實的模式,但無意

間卻影響到了畫家,此現象正說明著,照相機具

有政治性,但非為陰謀論,只是科技的演進,不

得不淘汰手繪的結果。

                                                                                                               2 銀版攝影法(英語:Daguerreotype)是法國巴黎一家著名歌劇院的首席布景畫家達蓋爾,於 1839年發明的利用水銀蒸汽對曝光的銀鹽塗面進行顯影作用的方法。 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3%B6%E7%89%88%E6%91%84%E5%BD%B1%E6%B3%95 3 Rebecca Stefoff (2007),The Camera

西元 1975:數位相機

銀版攝影法拍攝的婦女肖像

- 5 -

以下是我試著用照相機的結構,來探討技術決定論:

1. 「照相機」的發明導致了一連串的科技革命 2. 把世界推向了「影像紀錄」的時代 3. 社會受到極大的衝擊,產生「數位革命」4 4. 落伍的「畫家」,無法符合時代需求,必須徹底變革 5. 進步固然帶來種種便利,代價是犧牲了倫理,如:對於拍照,已是

隨手可得的技術,不懂的享受生活而一味紀錄生活 我也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相機也具有先天的政治性,是以前出遊,

我高中左撇子同學跟我抱怨的,相機大部分的設定都是給右撇子,其快門

鍵設定都是在右邊,左撇子的她使用起來有那麼一點點不方便,這也是我

沒有想過的呢! 技術物的取代—從相機到手機

隨著照相機的技術越來越先進,相機越來越受歡迎,成為家家戶戶必

備的器具之一,手機業者瞄準的這項趨勢,將相機的鏡頭與手機結合,又

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數位影像「同步」化的時代,使影像紀錄更即時且更便

利分享,不用等照片還要上傳到電腦,手機一拍便能透過網路分享自我,

但卻發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無論是家庭出遊、朋友聚會或是情侶約

                                                                                                               4 其中,以相機元件中的感光元件影響最深遠,如醫療用的胃鏡,交通的行車記錄器,更不用提 3C 電子商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銀版照相法對畫家的

衝擊,節錄自 The Camera

- 6 -

會,總是會帶著相機以紀錄回憶的點點滴滴,但由於現在手機的畫素越來

越高,許多人反而選擇只帶手機就好,不會另外帶相機,為此我做了一些

調查,訪問了一些同學。 由影片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回答都很經典—「看情況」,如果是要出

遠門,如出國,就會選擇代相機,因為相機的畫質人遠比手機來的高,有

的人就很隨性,覺得帶手機就好,以下我歸納出一些相機與手機的優缺點,

並相互比較

相機 手機 • 畫質很高,很適合拍風景 • 准許使用者依許多不同拍照環

境,作適當的調整,而呈現更完

美的照相品質,如曝光或動態模

式 • 可更換鏡頭(單眼相機) • 攜帶有時候很不方便 • 價錢昂貴

• 能隨時隨地拍 • 即使修圖 • 與許多社交軟體同步化 • 畫質不若相機高 • 蓄電力不高

小結:就目前的趨勢來看,手機尚未能全面取代相機,由於手機畫質

不若相機高,對與需多追求高畫質的場面,如婚禮,光是靠手機是不夠的,

但是手機很明顯的,已悄悄的取代相機的部份生活機能,對於人們是如何

在手機與相機間抉擇,我也對街上路人進行訪問5。問題:當你出去玩的

時候,會選擇另外代一台相機,還是帶平常身上就有的可照相手機? 1. (50%) 要看去的地方,如果去難得去的景點(如出國)就會帶相機,

平常的親友聚會就會帶手機就好。 2. (10%) 相機:因為相機拍出來的質感還是跟手機有差。 3. (30%) 手機:因為方便,而且手機還有很多修圖功能,拍完能馬上

分享(如臉書打卡)。 4. (10%) 手機:手機本來就要會用,不會想再特別研究相機使用方法。

                                                                                                               5 訪談對象共 20人。年齡分布:10~19 歲 : 1人;20~29 歲:5;30~39 歲:5人;40~49 歲:2 人;50~59 歲:1 人;60~69 歲:1人。  

- 7 -

使用者體驗 由於智慧型手機間的競爭,再加上手機拍照風潮,手機所拍攝出的照

片精美度,甚至成為很多手機機型主打的銷售手法之一,想利用其「相機

鏡頭」來抓住顧客的心,為此,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6。

結論:手機鏡頭拍攝出的照片的確對於消費者在選擇手機時,有著顯

著的影響,以下將對於一些較有名的廠牌最新機種,進行像素比較7:

廠牌 機型 像素 HTC HTC Desire 820 1300 萬

SANSUNG Galaxy S6 1600 萬 APPLE iPhone6 800 萬 SONY Xperia Z3+ 2070 萬

                                                                                                               6 問卷調查是由 Google線上表單系統協助完成,共有 46位人士填寫問卷,年齡分布:10~19 歲 : 10 人;20~29 歲:22人;30~39歲:6 人;40~49 歲:4 人;50~59 歲:2 人;60~69 歲:2 人。 7 來源:各廠牌的台灣官方網站

Q:以下幾種因素對您選擇手機的重要度如何?依重要度評分(1~5) 。 1. 手機廠牌 2. 是否有促銷方案 3. 手機鏡頭所拍攝呈現的感覺 4. 手機樣式 5. 手機容量 6. 電池是否可更換

0

1

2

3

4

5

⼿手機廠牌 促銷⽅方案 ⼿手機鏡頭 ⼿手機樣式 記憶體⼤大⼩小 電池可更換

問卷結果

- 8 -

SONY 的高畫質鏡頭一直都是眾所皆知的,故深受許多消費者的喜愛,

還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另我驚訝的是,Apple 的像素

竟然是在個智慧型手機中最低的!但是其背後精密的運作系統,使得照片

「呈現」的感覺是高畫質的,另我非常佩服,且高畫質的手機自然就會降

低其續電力,所以廠商要如何在各項因素中取得平衡,並得到消費者的喜

愛,便是一大難題。 復古風的反擊—拍立得8

這是我另外想探討的有趣現象,有一種相機是目前手機技術無法取代

的—拍立得,奇妙的是,他的畫質也沒有很好,相機本身也很大台,還要

裝電池才能使用,更糟糕的是,一旦拍失敗,就會浪費一張底片,底片也

不便宜,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讓如此舊型的機種,能夠風靡全球呢?其

中最大的因素便是「行銷策略」: 1. 對比過去的拍立得,現在的拍立得外型千變萬化,從素色的簡單風

格至卡通圖樣,根本完完全全抓住消費者的少女心啊! 2. 雖然底片很貴(一盒十片 190 起跳),但是等待照片出現的期待感,

是其他相機無法取代的,而且也有好多種底片樣式,有眾多的個性

選擇。 一項過時的技術物,能透過重新包裝而有生命,拍立得便是一項最佳

的典範。

                                                                                                               8 我本身也有買拍立得,在特定場合或節日時使用,收藏的底片的感覺真的很棒!

拍立得能 為生活增添情趣

- 9 -

未來發展

從相機到手機,這種拍照技術的傳衍,反映著消費市場的變遷,那是

否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呢?固然手機無法完全取代相機,但手機業者的野

心無盡無窮,如現在已有單眼鏡頭可以裝在手機進行拍攝並同步於網路,

而且手機就算沒有及光的畫質,還是可以透過許多程式計算,來去除背景

雜質,使照片優良化,我們不禁開始想像,在未來的某一天,手機的機能

進步到擁有高畫質效果的相機,又是一個全新的市場,而相機要如何漸漸

降低其攜帶的質量卻維持著其精密的畫質,變成為了一個很大的課題。 還有一項因素是我從沒發現到的,就高齡層的消費者來說,手機比相

機來的方便許多,在他們的底片影像年代,只要取好景便一拍即得,想要

拿到照片,也只要拿去沖洗,但現在的數位相機為了達到一機在個場景皆

適用的目的(運動、逆光和微單眼),功能往往設計複雜,降低了高年齡

層的使用意願,若我是相機業者,可能會將相機的介面走向簡單化,且防

震功能也不斷加強,並適時的搭配溫馨牌廣告,來吸引家庭購買! 我發現人對於「拍照」的心態改變了,以往因為是使用底片,人們多

選擇在有值得的紀念時刻,「喀咂」的按下快門,並多用於自我回憶或與

親密的家人及好友分享,但是現在拍照的技術非常普遍,拍失敗還可以有

無限多次的嘗試機會,根本不被珍惜,甚至成為病態的無時無刻都要拍照,

並上傳到社群網站,分享無重大意義的瑣事,如看醫生或上課很無聊等,

「拍照」的心態變成想要給別人看居多,而不是銘藏記憶,少了用「心」

體會的生活,而活在「鏡頭」下自得其樂。

古老的拍立得機種

素色拍立得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