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73

Upload: hoangthuan

Post on 13-Feb-2017

2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Page 2: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Page 3: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局長前言自199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首度以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的規格辦理「台北雙年展」以來,經營數

年有成,發展至今,所建立的藝術網絡,逐年擴散,是台北與國際之間透過當代藝術文化進行

交流的重要資產。歷經12年的累積,共有來自40餘國超過300位的藝術家經由台北雙年展貢獻

心力,他們帶來的藝術觀念,激發了市民的想像,提供市民觀看世界不同的角度,也為台北市

民國際文化觀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點。尤其是愈來愈多的參展作品回應了在地的關聯

性,使得雙年展的傳統與作品樣態與台北整個城市脈絡有了更緊密的結合。

我們欣見台北雙年展成為市民當代藝文活動的指標,每兩年我們都會充滿期待地迎接這場國際

當代藝術盛會,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兩位策展人提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與林宏璋

早已預告本屆展覽邏輯與策略將不同往昔,以反思雙年展為出發點,企圖重新建構雙年展的機

制,這種做法不僅挑戰了承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勇氣與作為,觀眾也將被要求更主動地投

入與參與。可以預見的是,對於本屆雙年展的反應必定熱烈,然而,如同以往,本屆台北雙年

展勢必影響我們看待藝術作品的方式,而且相當深遠。

最後,我要對策展團隊為本展付出的心力,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此外,也要特別感謝每個贊

助與合作單位,包括指導單位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台北市政府,由於他們的認同與信

任,得以成就本屆的台北雙年展,以及在各項活動積極熱切的協助,本展得以更寬廣的角度以

及跨界的方式,展現藝術眾多的可能性。

謝小韞臺北市文化局 局長

5

Page 4: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代館長序

陳文玲臺北市立美術館 代館長

府對本展的持續支持。對於所有協助本展的團體與個人,在此致上誠摯的謝意。這項展覽是

「雙年展暨國際計劃辦公室」成立以來首次辦理的台北雙年展,對於遍及館內外的龐大製作團

隊與夥伴的戮力付出,也在此一併致謝。

7

「台北雙年展」自1998開始成為國際雙年展浪潮的一員,也是台灣兩年一次最重要的國際當代

藝術展,與國際當代藝術發展緊密連結,在亞洲與世界的雙年展版圖中,具有其特殊性。

本屆雙年展由台灣策展人林宏璋與來自伊朗,居住柏林與紐約的提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擔綱。「2010台北雙年展」具有幾項特質:這是一項反思「雙年展」的雙年展,即

所謂自我檢驗與批判,同時也是探討藝術生產狀況的雙年展,舉凡藝術相關的角色與脈絡:藝

術家、策展人、觀眾、收藏家等,及其中相關聯的生態與運作邏輯都在探討之列,並對觀眾所

熟悉既定的展演方式進行挑戰與顛覆,規劃許多「展演式事件」,集結成「事件式」雙年展與

更為線性時間發展的展演規劃,這樣的雙年展企圖挑戰雙年展自身,也勢必將引起觀眾對雙年

展慾望與想像的討論,最終,期望本屆雙年展引起對藝術功能、展覽或雙年展所為何事等等的

討論。

「2010台北雙年展」並未企圖以大取勝或積極尋求館外展點,而是首次與台北附近既已成立的

藝術中心連結成為「聯動計畫」,尋求從各個層面參與在地既有的藝術生產機制與在地的積極

對話。本屆展出作品有許多「過程性」的創作,與數量比例相當高的限地製作與「藝術事件」

並適度回溯連結2008台北雙年展,甚至直接邀請藝評家在展覽策劃期間進行觀察,這些策略都

挑戰雙年展既有的結構與框架,企圖打造具實驗性的雙年展。

展覽是集體長期密切合作的結果,「2010台北雙年展」得以順利呈現除感謝兩位策展人林宏璋

與提達.佐赫德的努力合作策劃本展,及助理策展周安曼的努力居中聯繫外,也特別感謝參展

藝術家們積極的創意與貢獻,沒有藝術家的參與,展覽便無法形成。對於贊助本展的所有單位

與個人,藉此一隅表示誠摯的感謝。另外,感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長期指導與台北市政

Page 5: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策展論述

要如何想像一個「藝術的政治性」展覽,而非一般政治藝術的展覽?政治藝術大半指向藝術內

容、功用以及一種與人民關係的藝術;但前者「藝術的政治性」則指向藝術的內部,顯示藝術

的製造、消費及流通模式。換言之,是藝術本身如何構造自身的方式,因而「藝術的政治性」

展演呈現一種檢驗藝術自身的途徑。這個有如鏡子般反射自身的狀態,是一種較為不確定的情

境,藉由不同的觀看,讓原本在藝術中「不可見的」重新可見,而藝術自身的形象可以被認識

與觀察。因而,藝術政治性的展覽必須有一種不穩定的展演語境,讓如現象學「存而不論」的

時刻產生,呈現藝術自身。這正是藝術自我反觀的運作方式,以了解藝術生產的源初狀態。

在全球化雙年展盛行的時代中,「2010台北雙年展」是個嘗試藝術本身政治性的展覽,同時也

是思考雙年展本身的起源及必要性的展演。而雙年展做為一個「政治性」的思考,必須從原本

的政治與倫理途徑之外,去思考藝術本身的起源、效用及規模;因此,這必須反轉展覽機制本

身,讓原本藝術家與策展人/呈現及接受/理論與實踐等對立面消解,讓原本展覽中隱藏而「

中性化」的元素顯現出來。因此,一個展演的政治性呈現,不光只是機制本身的作用──權力

本身的部屬及分布,同時也是藝術機制本身的效果──藝術如何被接收、分類、觀賞等,是一

種從藝術社會的關係內化在個人生活模式的影響。然而,其實展演本身從來不僅僅是藝術作品

的集合展出而已;相反的,它更是一種從一般觀眾到專業藝術社群的社會關係界定,藉由藝術

生產而定義其本身。因而,藝術的政治性必須從這個社會關係上浮現,而讓原本社會及藝術的

對立可以被拉近,同時其中必然的分野亦隨之消失。

林宏璋

9

2010年台北雙年展的展演框架,正是這種「去自然化」(denaturalized)的藝術呈現,以此展

現自身的歷史、機制、形式。而這個重新架構的過程,讓原本藝術的「圖像」可以被重新分割

與重組,並讓原本不可再現的元素得以顯現。這是藝術的多元決定論(overdetermination)讓

藝術及其結構的關係重新顯現,其主、客也不再是固定而顛撲不破的關係,藉此,藝術生產關

係的主體得以重新顯現。這正是此雙年展的關鍵時刻,必須在藝術的內部及外部同時展開部署

的政治行動,藉此讓原本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消弭,而重新分配關係。

Page 6: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策展論述

• 本屆的台北雙年展,透過改變展演方式,反思「雙年展」本身的意義。雖然,此次展覽並

沒有確切的展名,但我們試圖聚焦在當代雙年展的特殊性:雙年展能創造怎樣的藝術生產

條件?相對其他的展演形式,雙年展的目的為何?透過雙年展,這個展演如何能做出更精

確、更有效的利用?

• 一般人往往相信,雙年展做為城市行銷的手段、藝術生涯上的跳板,甚至是行動主義者的

請願行動,是個絕佳的管道;然而,這僅僅是對雙年展的想像,這些訴求若能透過其他方

式會更容易達到。事實上,若將雙年展硬套上這些想像,其結果當然會令人失望;以雙年

展為工具達到上述的目的,是難以成功的,更不用說藝術在當中得以發揮的功能。

• 對我們來說,雙年展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創造出更具實驗性的展演方式,呈現一種開

放式的情境;然而,若要全面控制展覽情境,談何容易?所以我們試圖參照歷來雙年展中

具實驗性的先例,企圖讓展演脫離策展控制,開創出不同的局面,像是邀請過去的參展藝

術家再訪台北雙年展;使用實驗性的展演方式;以及邀請藝評人與藝術團體進行對話與

合作;並把本屆雙年展延伸為兩年的展演計畫。在這些過程中,所展現種種不穩定的展演

關係,都形成本屆雙年展不可預測的危險情境。

• 最後,請容我一提,「2010台北雙年展」(以下簡稱TB10)的展出作品具有兩個始料未及

的特徵,而這樣的情況,並非在我們的計畫之中;不過從這次雙年展所強調的反思精神來

看,這樣的情況就不足以為奇了。首先容易被注意到的,即是展覽有著歷來「機制批判」

的傳承,在這次的展覽之中,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展現;另一個出乎意料的特徵,則是展出

作品的對話性,不僅是參展的作品之間,還有其對應經典作品的歷史向度。

提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

11

展覽的架構:

• 再訪雙年展:避免展覽總得從新開始,TB10將過去台北雙年展累積的成果為基礎,邀請多位

2008台北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回來,以批判眼光重溫他們之前的參展作品。同樣地,我們針對

在強調一切求新的雙年展產業中,審視雙年展本身的脈絡主題,並舉辦多場論述性的活動。

• 兩年計畫

最初被邀請參加TB10的藝術家參與了更廣泛的策展討論,結果令TB10轉變為一個兩年的計

畫,將衍生出2012年一系列小型的展演。這過程由目前尚在研擬的學術框架為基礎,希冀建

立一個可持續的藝術─教育結構。(請參閱89頁)

• 展覽

展覽共包括24位藝術家的38件作品

12件作品是集體創作

11件作品納入其他藝術家的創作

把以上這些都納入統計的話,事實上,這次展覽涵蓋了50位藝術家的75件創作

20件是新的委託作品,9件是從舊作之中重新形塑之作

13件作品為藝術事件與活動

9位女性藝術家

13位藝術家有畫廊代理

藝術家影院涵蓋38位藝術家的49部影片

Page 7: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3

• 衛星計畫:

兩位藝評人陳泰松與黃建宏,在展覽期間持續提供意見與評論,這形同是介入展演,此活動

希望呈現知識分子與自主性的關聯。

• 九月事件:眾多的活動會在展覽前展開,提供比以往更混合,更為線性發展的時間表。

• 藝術家影院:放映包括38位藝術家的49部影片,並由藝術家設計電影院的空間,提供電影

院的觀覺條件。

• 演講劇場: 為了避免一般研討會中,因轉譯而常出現的問題,TB10邀請演員以中文演繹多

篇與雙年展相關的論文,從論述的角度,解釋此次雙年展及其相關藝術現象。

• 聯動計畫: 七個在台北的藝術空間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這些並非平行或策展的展演計

劃,以不同的特色和方法介入雙年展脈絡。

Page 8: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藝術家作品

「2010台北雙年展」提供免費語音導覽服務, 請備身份證件至美術館一樓服務中心洽借。

標示 之作品提供語音導覽介紹

Page 9: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

藝術團體,現於丹麥、巴西兩地居住與創作。

FREE BEER的「FREE」講的是自由,而非免費,此計畫最早由哥本哈根 I T 大學的藝術團體與學生共

同發想,試圖將開放原始碼的精神應用在啤酒釀造上。他們以創意公用條款「創用CC」(Creative

Commons,知識共享、彈性著作權授權)發佈啤酒配方與品牌元素,讓任何人都可使用這個配方來釀酒

或進行變造,以此創造出開放式的商業經營,並挑戰智慧財產權與龐大的商業運作體系。在上屆的台北

雙年展,Superflex與北台灣麥酒有限公司合作生產〈台灣自由啤酒〉(FREE BEER TAIWAN);而在

今年的雙年展中,Superflex則與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將此計畫擴大,展出啤酒製作機具與生產

過程,一方面以美術館做為社會場域,指涉工廠的大量生產;另一方面,則挪用德國藝術家波依斯〈工

作場的蜂蜜泵〉(Honeypump, 1982)所開啟的論述場域。作品裝置在一樓大廳展出,並配合雙年展講

座、工作坊等活動時間提供啤酒飲用。

再訪雙年展系列作品

Superflex 自由啤酒工廠 

多媒體空間裝置,包括發酵槽、輸送帶、空瓶、裝瓶啤酒、桌子、長凳等 2008年至今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1 2

17

Superflex自由啤酒工廠 FREE BEER Factory

多媒體空間裝置,包括發酵槽、輸送帶、空瓶、裝瓶啤酒、桌子、長凳等 2008年至今

Page 10: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

導演、作家,現於柏林居住與創作。

這些標語皆衍生自希朵.史戴爾的寫作〈美術館即工廠〉,由北美館的工作人員票選後印在布旗上,尺

寸、風格皆與館內其他展覽的宣傳布旗相同,掛在入口的大廳處。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19

希朵.史戴爾 Hito Steyerl

工作中的藝術家 Artists at Work

2010(與北美館工作人員合作創作)

希朵.史戴爾(與北美館工作人員合作創作) 工作中的藝術家(局部) 2010

版權由希朵.史戴爾所有

Page 11: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

藝術家,現於香港居住與創作。

白雙全在本屆台北雙年展期間,提著宣傳旗幟與板凳桌椅在北美館大廳等待觀眾,然後陪伴他們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白雙全與這些觀眾進行交流互動,並在互信的基礎上建立友誼;這些過程與際遇,都將

在他的部落格(http://www.oneeyeman.com)發表。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白雙全 Pak Sheung Chuen

回家計劃 Going Home Projects

2010 4

在雙年展的展出期間,白雙全建置多個儲物櫃,讓參訪觀眾寄放個人物品。 藝術家利用北美館還沒有的

硬體設施,創造具有功能性的美術館陳列,因而淡化了美術館的物件必定是藝術品的假想。儲物櫃本身

吊詭的觀看情境,開啟了它本身是/不是藝術品的想像,以及其藝術性與審美的問題。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白雙全 Pak Sheung Chuen

儲物間 Lockers

2010

3

21

Page 12: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5

藝術家,現於柏林居住與創作 。

普蘭德經常藉由不同的展覽活動,在當中創造出多元的環境場域;今年,她為台北雙年展打造了一個〈

Google辦公室〉,除了在裡面舉辦多場預定節目與即興活動,並邀請本屆參展藝術家在此空間展出各自

的作品。一如Google在倫敦著名的辦公空間, 將「工作」與「遊戲」結合, 人們在這樣的環境當中,

已不再依循傳統的工作/遊戲分類,轉而走向彈性而專業化的生產情境。〈Google辦公室〉在美術館的

存在,讓北美館轉為多元的辦公場所,裡面有會議室、等候室、遊戲室, 及「討論平台」(discussion

islands)活動室……等具有娛樂及生產功能的複合空間 。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奧莉薇雅.普蘭德 Olivia Plender

Google辦公室 Google Office

綜合媒材裝置 2010

4

23

奧莉薇雅.普蘭德作品〈 Google辦公室〉平面設計圖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13: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6

〈Google辦公室0.2版〉是根據參展藝術家奧莉薇雅.普蘭德(Olivia Plender)作品〈Google辦公室〉

所發展的進階版,也是「改進團隊」的行動第一炮,這件改良的作品,也為雙年展的其他作品,播下改

良的種子。「改進團隊」的成立,是為了改善雙年展的現有作品,對思想、觀念進行接枝與混生,以實

驗手法,創造另類的可能性。

「改進團隊」這個智囊團,由麥可.波特諾伊(Michael Portnoy)發起,成員包括了藝術家/未來學家

史蒂芬.強生(Steven Johnson)、藝術家安德莉安娜.拉拉(Adriana Lara)、作家/策展人雷蒙達

斯.馬拉索思卡斯(Raimundas Malasauskas)、《Cabinet》雜誌編輯席那.納賈菲(Sina Najafi)、

建築師葛羅.沙拉烏(Gro Sarauw),並與台灣的xrange(十一事務所)共同合作。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改進團隊 The Improvement League

Google辦公室0.2版 Google Office 0.2

裝置 2010 

25

改進團隊作品〈Google辦公室0.2版〉素描,由史蒂文.強森(Steven Johnson)繪製。

版權由史蒂文.強森所有

Page 14: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7

藝術家,現於台北居住與創作。

王雅慧延續她身為錄像藝術家的創作脈絡,設計了一座「巨型觀看機器」的藝術家影院,空間中的投影

與影像混合了反射與折射的視覺效果,不放影片的時候,整個場所就像發散著不同亮度的光影變化。以

「暗之面」為名,探究可見與不可見、透明與遮掩,以及照映之間銀幕成像的過程。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王雅慧 Wang Ya-Hui

藝術家影院 ─ 暗之面 Artist Cinema The Dark Side

紙雕塑、燈光裝置、電影院座椅 2010

5

27王雅慧作品〈藝術家影院―暗之面〉素描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

Page 15: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8

藝術家,現於高雄居住與創作。

在此作品中,石晉華挪用了德國藝術家波依斯的作品〈7000棵橡樹〉(7000 Oaks, 1982),打造了一組

如墓碑般的石塊群,每個石塊重達半噸,做為因花博會而被鏟除的樹木紀念碑。石晉華翻轉原先在波依

斯作品種植一棵樹即旁置一塊石的做法,影射其作品中贊助與藝術的關係,並藉由籌措經費,盡可能地

放入更多的石塊,完成這個反紀念碑。由此,顯現藝術、都市行銷與文化政策之間的連結,並反應藝術

家與贊助之間的複雜糾葛,省思藝術生態與環境生態的關聯。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石晉華 Shi Jin-Hua

台北的X棵樹 X Trees in Taipei

2010

6

29

石晉華作品〈台北的X棵樹〉計畫書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石晉華作品〈台北的X棵樹〉展場預視圖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16: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9

藝術家,現於高雄居住與創作。

  

在此作品中,石晉華企圖呈現藝術文化界的食物鏈關係,透過各階段的運作,按部就班來形塑「價值」

的生產。一開始, 他將台幣1元硬幣切成一半,在畫廊裡販售賣價為5毛的作品,這件作品後來登上

《典藏.今藝術》雜誌封面,並參與本屆台北雙年展。石晉華並持續發展雙年展的展間計畫,與其他藝

文空間合作,探討作品空間的所有權及其可能的界限,以呈現「第四部曲」最後的階段。〈當代藝術鍊

金術四部曲〉中5毛的滾雪球效應所得,則支持石晉華另一件作品〈台北的X棵樹〉的創作。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石晉華 Shi Jin-Hua

當代藝術鍊金術四部曲 Tetralogy of Contemporary Art Alchemy

2008至2010

7

31

石晉華 當代藝術鍊金術第二部曲―藝術所得  2010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17: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0

導演、作家,現於柏林居住與創作。

〈砸〉從被敲壞的電視螢幕裡,揭露電視機具本身的構造。這件作品以雕塑及手工的方式切入,突顯螢

幕後的影像,以反應在影像時代裡物質性的面向。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希朵.史戴爾 Hito Steyerl

砸 Strike

52吋電漿電視,破螢幕,高畫質錄像 1分鐘 2010

33

希朵.史戴爾 砸 52吋電漿電視,破螢幕,高畫質錄像 1分鐘 2010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18: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1

藝術家,現於巴黎、台北兩地創作生活居住與創作。

遍及整個市區的花博會活動,與本屆雙年展最後一週的展出時間重疊,為了展現雙年展的主題性,饒加

恩建議雙年展在該禮拜停止展出,等到花博會開放時間結束後,入夜後的美術館才開放。饒加恩所提議

的〈夜間雙年展〉,配上一系列的事件與活動,是個極具野心的計畫,但由於許多美術館的行政考量,

最終未能實踐。

饒加恩 Jao Chia-En

夜間雙年展 Nocturnal Biennial

未實現的計畫 2010

35

饒加恩 夜間雙年展 未實現的計畫 2010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19: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2

藝術家,現於台北居住與創作。

藝術家延續先前的創作計畫,為這次雙年展設計另類的語音導覽,她引領觀眾思考美術館本身的社會文

化脈絡,以及展覽中的作品。透過這樣的語音導覽,產生差異的視覺和聽覺訊息,並製造新的閱讀方

式,因而開啟另一種對於展覽的觀看和解讀方式。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張允菡 Chang Yun-Han

這時候認真的就輸了 If You Take it Seriously

語音導覽 2010

37

張允菡作品〈這時候認真的就輸了〉平面設計圖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20: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3

藝術家,現於德黑蘭、法蘭克福兩地居住與創作。

夏哈布.夫都烏希邀請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提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在非凡電視台上,主持一場

關於在地文化政策的座談會,以此創造一個跨文化對話的吊詭情境。這個計畫延續藝術家之前的創作路

線,將公開媒體辯論做為反應政治現實及文化差異的方式。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夏哈布.夫都烏希 Shahab Fotouhi

電梯橋段 Elevator Pitch

電視座談會 2010

8

39

〈電梯橋段〉錄影現場,左起雷倩(前立法委員)、陳郁秀(前文建會主委)、提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本屆雙年展策展人)。

Page 21: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4

藝術家,現於柏林居住與創作。

近半年來,北美館的新館長遲遲未被派任,在新館長到任前,揚可夫斯基公開甄選美術館館長,企圖反

應理想中的美術館館長應有的特質與能力,同時影射派任館長決策過程中的非公開性。他在報章雜誌刊

登求才廣告,然後錄製候選人發表政見的過程,並邀請各界人士(包含文化部門決策者、藝術家及演藝

人員)擔任專業評審。作品於展覽開幕週在館長辦公室展示;之後則移到二樓展出。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克里斯坦.揚可夫斯基 Christian Jankowski

館長剪輯版 Director's Cut

錄像 約30分鐘 2010

克里斯坦.揚可夫斯基的作品〈館長剪輯版〉求才廣告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10

41

Page 22: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5

藝術家,現於伊斯坦堡居住與創作。

這個展覽空間,曾展過台灣藝術家邱建仁的作品,強.奧戴結合這些繪畫、展場空間,以及一件自己的

舊作,轉化為新的裝置,此件舊作,即是強.奧戴2005年在伊斯坦堡「正規化」的聯展中,展出的裝置

作品。為了這次的台北雙年展,他將兩個聯展濃縮為一件裝置作品,運用文件與檔案,與其他藝術家合

作,共同重塑一件新的作品。

11

43

強.奧戴 Can Altay

綜合媒材 2010 

「正規化」聯展之一、二、三 Normalization Parts 1, 2 and 3

強.奧戴 「正規化」聯展之一、二 綜合媒材 2010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攝影:拉雷波.艾提克(Laleper Aytek)

Page 23: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6

藝術家,現於墨西哥城居住與創作。

1977年,在德國西伐利亞的敏斯特雕塑大展(Sculpture Project Münster)中,觀念藝術家麥可.阿舍

(Michael Asher)以一輛拖車為媒介,呈現他對於展演場所的探討,該作也成為其重要代表作。然而,

在2007年時,這輛拖車無故失蹤了四天,之後在鄰近的一個森林被找到,托勒思便拍了這部虛構的影

片,道出這四天中這輛拖車的遭遇。

馬立歐.葛西亞.托勒思 Mario García Torres

我在西伐利亞的日子 My Westphalia Days

16釐米影片 15分鐘 2008

12

45

馬立歐.葛西亞.托勒思 我在西伐利亞的日子 16釐米影片 15分鐘 2008

版權由藝術家與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所有

Page 24: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7

藝術家、音樂家,現於紐約居住與創作。

透過選擇性的參與,波特諾伊呈現一個半開放式的實驗喜劇俱樂部,他與在地的表演者合作,並參照早

期女性喜劇演員的研究與當代幽默理論,集結表演呈現。成果將於雙年展開幕期間首度公開,之後於展

場不定期呈現。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麥可.波特諾伊 Michael Portnoy

錄像裝置 2010

47

台北女性實驗喜劇俱樂部Taipei Women's Experimental Comedy Club

麥可.波特諾伊作品〈台北女性實驗喜劇俱樂部〉標誌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25: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8

藝術家,現於德黑蘭、法蘭克福兩地居住與創作。

2009年6月,伊朗總統大選前一週,德黑蘭的阿札德畫廊(Azad Gallery)變成了反對黨候選人墨沙維

(Mirhossein Mousavi)的競選辦公室。由於伊朗文化部強制規定,畫廊的所有展覽都必須經過批準,但

展出的作品太過泛政治性,不易通過審查;夫都烏希基於人民可將私宅提供競選活動之用的法規,於是

將這間畫廊變為一間競選辦公室。

現場除了展示墨沙維與他妻子拉娜娃(Rahnavard)的畫作,還有畫廊與街道上的競選文宣,其中包括

平面設計師法哈.佛佐尼(Farhad Fozouni)設計的海報。在開幕活動中,夫都烏希親自主持了一個三

小時的座談,邀請反對黨的民意代表做為發言來賓。

夏哈布.夫都烏希 Shahab Fotouhi

喘吁吁的馬兒們 By the Horses Who Run Panting

音訊輸出、海報、照片 2009

13

49

夏哈布.夫都烏希 喘吁吁的馬兒們(局部) 2009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攝影:亞伯丁.塔爾肯拉(Abedin Taherkenareh)

Page 26: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9

導演、作家,現於柏林居住與創作。

 

希朵.史戴爾在她最新創作的影片〈無限墜落〉中,探討2008年10月全球經濟崩盤後在文化面向所引發

的連鎖效應,影片探討俄國劇作家瑟傑.特瑞提雅可夫(Sergei Tretyakov)作品、 好萊塢電影場景、

DVD的材質性,以及文化工作者在生產機制中的角色等等。希朵.史戴爾也反過來考察這部影片自身的

生產過程,而與她合作的攝影師凱文.傑森(Kevan Jenson),其畫作〈第五向度〉也被放在展場中,

做為探討的範例。

希朵.史戴爾 Hito Steyerl

無限墜落 In Free Fall

高畫質單頻道錄像裝置(作品中出現的畫作︰凱文.傑森〈第五向度〉 煙薰、油畫 48x72公分) 32分鐘 2009至2010 

14

51

凱文.傑森 第五向度 煙薰、油畫 48x72公分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希朵.史戴爾 無限墜落 高畫質單頻道錄像裝置 32分鐘 2009至2010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27: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0

藝術家,現於巴黎、台北兩地居住與創作。

大部分的「創作自述」是藝術家為了讓觀眾理解作品而有的寫作,因而它是一種「言論行動」(speech

act,意即是使語言跟行動一致的實踐。饒加恩普察了1930年以來台灣的創作自述,並透過一般的社會大

眾進行藝術宣言的「演出」,藉此探討我們如何透過文字及表演等生產藝術意義的方式。饒加恩的影像

所突顯的,不只是藝術行話與日常語言之間的差異,同時也是其主題與修辭的轉變,更是個呈現藝術領

域與社會領域差距的藝術調查。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饒加恩 Jao Chia-En

藝術宣言 Statement

高畫質錄像 2010

15

53

饒加恩 藝術宣言 高畫質錄像 2010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28: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16

21

藝術家,現於墨西哥城居住與創作。

托勒思的這件作品,參照1969年新斯科西亞藝術學院(Nova Scoti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位在加

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市)的學生作業,在這項作業裡,藝術家羅伯.巴利(Robert Barry)要求一群學生自

行決定一個想法,然後當成共同的祕密,只有參與的學生們彼此知道,也只有這個團體能保守住這個祕

密,作品才會存在;一旦外流,這件作品將會消失。針對今年的台北雙年展,托勒思延伸了作品

〈發生在哈利法克斯的,就該待在那〉(What Happens in Halifax Stays in Halifax)的原始作品架構,

將其轉變為當時這群學生的作品聯展,並包含故事來龍去脈的幻燈片放映。

馬立歐.葛西亞.托勒思 Mario García Torres

側寫課堂:誰扼殺了羅伯的祕密?Who Killed Robert's Secret? A Class Portrait

2004進行迄今

55

馬立歐.葛西亞.托勒思作品〈發生在哈利法克斯的,就該待在那〉(What Happens in Halifax Stays in Halifax, 2004-2006,為托勒思新作

〈側寫課堂:誰扼殺了羅伯的祕密?〉其中展出的一部份)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29: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2

藝術家、作家、導演、藝評人,現於洛杉磯居住與創作。

這件瑟庫拉的早期作品,是他在藝術大學擔任講師時的創作,當時並於其學生的畫廊裡發表,作品涵蓋

幻燈片到攝影小說等形式,同時也是其影像在紀實性與虛擬間新的平衡點,討論現實與真實面向上,影

像的可能性。在〈學校即工廠〉中,他呈現對攝影史的反思,同時也回應美國的藝術教育體制及其政

治、經濟脈絡的關聯,更探討美國高等教育與種族控制的發展歷史,並呈現影像語言的論述空間。

再訪雙年展系列作品

艾倫.瑟庫拉 Allan Sekula

學校即工廠 School Is a Factory

銀鹽相紙 1978-80 

17

57

艾倫.瑟庫拉 學校即工廠 銀鹽相紙 1978-80 

版權由藝術家與克里斯多福.格里姆斯(Christopher Grimes)畫廊所有

Page 30: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3

藝術家,現於鹿特丹居住與創作。

阿爾瑪雀紀經常深入研究廢棄閒置的場所,她在上屆的台北雙年展期間,進行了兩項都市介入行動,分

別是〈台北淡水河無人島保留計畫〉,試圖保留一座淡水的無人島,並與台北縣政府簽訂協議,在十年

內不得對此小島進行人為開發;另一件作品〈台北市齊東街舊屋拆牆計畫〉則移除了台北市齊東街舊屋

的一整面牆,揭露掩身於後面的日式屋舍廢墟;被牆遮住的老舊房舍,其實是市政府認定的歷史建物,

引人側目的蔓生野草與崩壞的建築結構,讓觀者重新檢視文化政策的疏失。在這屆的台北雙年展中,阿

爾瑪雀紀試圖調查市中心裡將被拆遷的建物,此調查除了記錄每個案件,並描述它們的歷史、現狀和其

未來的計劃,所有的紀錄都將呈現在雙年展之後出版的專輯,以及兩年計畫中。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再訪雙年展系列作品

拉拉.阿爾瑪雀紀 Lara Almárcegui

台北廢墟導遊 A Guide to Taipei Ruins

2010

18 19

59

拉拉.阿爾瑪雀紀 台北淡水河無人島保留計畫 都市介入行動 2008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拉拉.阿爾瑪雀紀  台北市齊東街舊屋拆牆計畫 現地製作 2008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31: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4

藝術團體,現於斯洛維尼亞的盧布爾雅那(Ljubljana)居住與創作。

藝術團體Irwin與斯洛維尼亞的藝術行動「新斯洛維尼亞藝術組織」,共同創立了一個形同獨立國家、但

未被正式承認的政治實體,名為「時間中的新斯洛維尼亞城邦」, 這個政治實體是一個持續的交流計

畫,也是一個「沒有真實領土,只有時間向度」的烏托邦式國家。在上屆台北雙年展,Irwin設立了一間

「新斯洛維尼亞城邦」的護照申請辦公室,訪問剛加入「新斯洛維尼亞城邦」的台北市民,不僅錄影記

錄,並展示之前在奈及利亞、波士尼亞與奧地利的活動紀錄。

在這次的雙年展中,Irwin與NSKSTATE.COM合作發起一項藝術收藏計畫,所有藏品均是這個烏托邦中

其公民的創作,藉此,反應國家政治及文化藝術之間可能的關聯。

再訪雙年展系列作品

Irwin 與 NSKSTATE.COM NSK人民藝術 NSK Folk Art

綜合媒材 1992年進行迄今 

20

61

克里斯坦.克波克(Christian Chrobok)  文化翻案機構(Institut für Kulturelle Kassation) 綜合媒材 70x80公分  2008(〈NSK人民藝術〉展品之一)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32: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5

藝術家,現於伊斯坦堡居住與創作。

  

上屆的台北雙年展,德里爾投身於保存溪洲部落的抗爭運動,對於政府拆遷計畫提出反動。溪洲部落位

於新店溪旁,過去三十年間只發生過三次洪災,且已被證實全是因排水溝渠堵塞所致,但政府卻逕自以

「防颱避洪」為由,力主拆遷部落;緊臨這塊區域且處於更低窪的高爾夫球場卻視為合法而不必拆遷。

由「科學證據」所支持的「安全」與「都市更新」,經常等同於房地產的開發目的。在學生、行動主義

者、溪洲部落及其它部落居民的協助下,德里爾在當時將被拆除的屋舍上裝置了一塊巨大的布條,上面

只有一句簡潔的英文標語「WE WILL WIN」,意即「我們必將勝利」。

在本屆台北雙年展中,德里爾將注意力轉至藝術體制的運作本身,探究大眾對於批判性藝術的潛能及其

具體內容的看法,調查對象橫跨了文化部門的決策者、觀眾到藝術工作者。展覽除了呈現這項調查的具

體成果,還包括藝術家為美術館人員舉辦的工作坊活動。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再訪雙年展系列作品

布拉克.德里爾 Burak Delier

「我們必將勝利」調查 WE WILL WIN Survey

綜合媒材 2010 21 22

63

布拉克.德里爾 「我們必將勝利」調查 2010 

四組人形(從上而下)分別為:文化決策者、藝術家與策展人、觀眾、北美館員工。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美術設計:瓦希特.土納(Vahit Tuna)

Page 33: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6

藝術家,現於柏林居住與創作。

  

1999年,揚可夫斯基接到威尼斯雙年展的參展邀請,於是他撥電話到義大利電視台給五位算命師請他們

預言自己的藝術生涯,以及他在雙年展的表現。透過電視直播,算命師提供回應及解答,揚可夫斯基則

錄下這些片段當作他在該屆雙年展的參展作品。〈神祕視頻〉突破了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同時也也成為

一則自我實現的預言。

克里斯坦.揚可夫斯基 Christian Jankowski

神祕視頻 Telemistica

錄像 22分鐘 1999

23

65

克里斯坦.揚可夫斯基 神祕視頻  錄像 22分鐘 1999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34: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7

藝術家,現於紐約居住與創作。

〈叫囂再起?〉回顧了民主的失效、資本主義的殘酷、空洞公民權的起源,以及抵抗的可能性。作品試

圖討論暴力抗爭的必要性,以及在社會控制下的合理面向。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席薇雅.克羅波斯基 Silvia Kolbowski

叫囂再起? A Few Howls Again?

噴墨輸出、畫版、錄像 7分25秒 2010

24

67

席薇雅.克羅波斯基 叫囂再起?  噴墨輸出、鋁板、標籤、錄像 7分25秒 2010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35: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8

藝術家,現於紐約居住與創作。

1998年,克羅波斯基寫了一封信寄給六十位藝術家,當中寫道:「請簡單描述一件在1965至1975年間

你曾於當時親身經歷的觀念藝術。只要符合最廣義的觀念藝術定義,如手繪、攝影、影片與錄像紀錄行

動、由觀念發想而形成的物件,或是非傳統的舞蹈與戲劇表演皆可。」最後,有四十位藝術家同意參與

此計畫,至今已收集到二十二位藝術家的回覆,各段影片內容則依照作品年代加以排序,有的是實際年

代,有的則是被記得的年代,其中部分年代有誤。二十二位藝術家包括(以下依照姓氏排序):維多.

阿孔奇(Vito Acconci)、丹尼斯.亞當斯(Dennis Adams)、麥克.亞當斯(Mac Adams)、康尼.

貝克利(Connie Beckley)、達拉.畢恩包(Dara Birnbaum)、梅爾.波克納(Mel Bochner)、

漢斯.哈克(Hans Haacke)、艾琳.希奇―休姆(Eileen Hickey-Hulme)、瑪莉.凱利(Mary Kelly)

、 裘依斯.蔻絲洛(Joyce Kozloff)、露易絲.勞勒(Louise Lawler)、 列斯.勒文(Les Levine)、

喬納斯.梅卡斯(Jonas Mekas)、艾倫.馬克寇倫(Alan McCollum)、霍爾戴那.屏戴爾

(Howardena Pindell)、路希歐.普希(Lucio Pozzi)、依芳.瑞那(Yvonne Rainer)、桃樂斯.洛克

伯恩(Dorothea Rockburne)、艾爾.路普斯柏格(Al Ruppersberg)、卡洛琳.許尼嫚(Carolee

Schneemann)、勞倫斯.韋納(Lawrence Weiner)、詹姆士.維林(James Welling)。

席薇雅.克羅波斯基Silvia Kolbowski

不適當的觀念藝術史An Inadequate History of Conceptual Art

錄像 1998-1999

25

69

席薇雅.克羅波斯基 不適當的觀念藝術史 錄像截圖 1998-1999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36: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9

藝術家,現於紐約居住與創作。

 

溫普勒的創作經常介於裝置與表演之間,結合現場與物件,隱匿地進行實驗,使用的媒材包括錄像、繪

畫、攝影、燈光、聲音、雕塑、服裝以及文字,藉此探索表演與視覺結合的可能。這件近作,是她從原

本時間性的探討轉為物質性呈現的全新系列。曾經嘗試過各種媒材的她,如今則使用較為傳統的媒材創

作。風格獨特的溫普勒,一向善用作品試圖探索幽晦不明的地帶,並透視在資本生產中消費者所扮演的

角色;現在她捨棄這些為人所知的手法,透過雕塑的方式表現她對消費藝術的看法。這件作品,是系列

作品中的第三件,帶著誘惑、暴力、象徵意涵,建構一個不同於現實生活的世界。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26

克洛黛.溫普勒 Claude Wampler

無題雕塑(大型完美皮厚溝深的皺腦袋被

又長又彎的脊椎拴在豐淫渾圓的女臀上)

Untitled Sculpture (LARGE-SCALE PERFECT THICK & DEEPLY GROOVED CORTICALLY FOLDED BRAIN LEASHED BY LONG CURVED SPINE TO IMMENSE & VOLUPTUOUS SPHERICAL HUMAN FEMALE ASS)

木材、玻璃纖維、蠟、鐵、鋼線、琺瑯、人工合成絲絨、高分子材料、樹脂、棉紗、海綿 2010

71

克洛黛.溫普勒作品〈無題雕塑(大型完美皮厚溝深的皺腦袋被又長又彎的脊椎拴在豐淫渾圓的女臀上)〉素描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37: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0

藝術家,現於布魯塞爾、倫敦兩地居住與創作。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建築頂端,安置了一支風向標,上頭以英文寫著「Home Entertainment」

(家庭娛樂),箭頭則指向他處,以此提問著文化生產的可能方向。

克里斯.伊文斯 Chris Evans

家庭娛樂 Home Entertainment

鋼 2009

克里斯.伊文斯 家庭娛樂 裝置 2009

版權由藝術家、茱麗葉.楊格瑪畫廊(Galerie Juliette Jongma)與呂特根麥爾畫廊(Lüttgenmeijer)所有,攝影:丹.建達(Dan Kidner)

屋頂

73

Page 38: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1

藝術家,現於布魯塞爾、倫敦兩地居住與創作。

  

從藝術系所畢業後,只有少數的藝術學子真的從事藝術創作,但投身警界的更是少之又少,伊文斯曾在

世界各國邀請警界代表在藝術學院進行警察招募說明,接續歐洲、美國數場說明會之後,今年6月台北藝

術大學也辦了一場「警察演講」。

克里斯.伊文斯 Chris Evans

警察演講 Cop Talk

表演 2005年進行迄今

75

2010年6月間在台北藝術大學張貼的〈警察演講〉宣傳海報

版權由克里斯.伊文斯、茱麗葉.楊格瑪畫廊(Galerie Juliette Jongma)與呂特根麥爾畫廊(Lüttgenmeijer)所有

2010年6月15日在台北藝術大學舉行的〈警察演講〉

版權由克里斯.伊文斯、茱麗葉.楊格瑪畫廊(Galerie Juliette Jongma)與呂特根麥爾畫廊(Lüttgenmeijer)所有

Page 39: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2

藝術家,現於布魯塞爾、倫敦兩地居住與創作。

  

此件作品引自藝術家塞斯.西格勞柏(Seth Siegelaub)1970年於加拿大新斯科西亞學院(Nova Scotia

College)舉辦的哈利法克斯研討會,當時,二十五位藝術家在學院的六樓進行討論,學生們則在餐廳透

過螢幕觀看。伊文斯曾於很多地方重演這個事件,邀請講者參與圓桌會議的討論;觀者則是在另一空

間,透過螢幕觀看整個會議過程,每次討論的主題皆圍繞著一件特定的藝術品(有時是克里斯.伊文斯

自己的作品)。然而,由於影像是在觀眾的房間播放,因此講者看不到自己的影像,但觀眾也看不到實

際的場景,由此呈現了溝通行為與認識藝術間的界線。

克里斯.伊文斯 Chris Evans

我不知道我解釋清楚了沒 I Don't Know if I've Explained Myself

表演 2007進行迄今

77

日期: 9月9日(星期四)時間: 16: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克里斯.伊文斯的作品〈我不知道我解釋清楚了沒〉表演宣傳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40: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3

藝術家、藝術研究者、騷莎舞老師,現於台北居住與創作。

 

身為年輕藝術家,騷莎教學不只是邵樂人的收入來源,也在他的藝術創作上提供知性、社會與情感的能

量,對藝術家而言,騷莎舞與他的創作密不可分。邵樂人將騷莎教學帶入美術館,創造出在雙年展中的

社會空間,也帶入時間的向度,以正面的態度回應當代藝術中文化交流的面向。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邵樂人 Larry Shao

Salsa Lesson

表演 2010

79

日期: 9月12日、19日、26日 10月3日、10日、17日、24日、31日 11月7日 (星期日) 時間: 13:30-15:30 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藝術家兼騷莎舞蹈老師邵樂人教課實景(攝於台北 Lumi Dance School )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41: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4

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戶外的紅磚道上,原有三十一座石碑,展示三十一位台灣藝術大師的生平事蹟與代表

作品,但由於都市更新計畫,使得其中兩座石碑暫時消失。藝術家邀請學者專家討論究竟消失的是哪兩

位大師,由此探究在地藝術史知識、典範的形成與建立。

2010台北雙年展委託創作

石晉華、李玉清、倪又安、葉育男Shi Jin-Hua, Li Yu-Ching , Ni You-An, Yeh Yu-Nan 消失的大師 Missing Masters

表演 2010

81

日期: 9月18日(星期六) 時間: 16:00-18:00 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石晉華、李玉清、倪又安、葉育男的作品〈消失的大師〉草稿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42: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5

藝術家,現於香港居住與創作。

藝術家邀請三名傳統醫學的執業中醫師在北美館內免費看診,藉此強調身體及心靈健康的重要性。這個

表演不僅反應了藝術家緊張的生產工作狀態,同時幽默地揶揄了「藝術做為治療」的刻板印象。

黃慧妍 Wong Wai-Yin

藝術業團結工會主辦—中醫義診

Alternative Chinese Medicine for Artists

表演

83

日期: 9月7日 (星期二)時間: 10:30-16:3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黃慧妍 藝術業團結工會主辦—中醫義診 表演

版權由藝術家所有

Page 43: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6

藝術家,現於楊梅居住與創作。

 

葉偉立從台北寶藏巖移居至他父母的故鄉楊梅,租了一間廢棄的電影院做為工作室,進行以社區為基礎

的攝影與文字創作。為了將都會的藝術資源連結到這個小鎮,藝術家改變這間戲院使其成為一個展覽平

台,並舉辦一系列名為「超級星期五」的派對,讓這個空間不斷呈現新的面貌,而結合視覺、音樂、舞

蹈、文學等的跨領域藝術表演,也在這裡發生。「超級星期五」也讓此工作室成為在台北以外,日益重

要的藝文場所。

葉偉立 Yeh Wei-Li

超級星期五#5 Super Friday # 5: 10TB at New Day Street

2009年進行迄今

85

日期: 9月3日(星期五)時間: 21:00地點: 日新街工作室

阿泰(左)與阿麗在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2010年攝於於日新街工作室)。

(攝影:葉偉立)

Page 44: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37

藝術家,現於倫敦居住與創作。

 

凱莉.楊的作品〈糾紛排解〉一般多設置在都會鬧區,這個小攤子緊鄰其他攤位,附近則被大樓圍繞,

攤位上的專業仲裁人提供仲免費裁服務一天,調停兩造之間所起的任何衝突。所謂「仲裁」,主要運用

在商業爭端上,由專業的仲裁者弭平各執一辭的雙方。

通常來說,〈糾紛排解〉的服務開始前,會先在當地的媒體登廣告,攤子旁邊也同時設有看板,這個攤

位設有一張桌子與兩張椅子,如同常見的辦公室,分別提供給仲裁者與民眾使用。這件作品試著將衝突

提昇為一個更大更廣的議題,而達到雙方的和諧,是仲裁行動的主要目的;也因此,這張小如野餐桌面

的基地,儘管看來脆弱地瑟縮在周遭龐然建物之間,卻創造一個微型的烏托邦情境,猶如一個暫時的止

戰區。在今年的雙年展中,藝術家也邀請了兩位仲裁者,在台北的淡水捷運展廣場提供仲裁服務一天。

凱莉.楊 Carey Young

糾紛排解 Conflict Management

專業仲裁人,辦公桌、椅子、佈告欄兩具、印刷標語、傳媒廣告、一般民眾 2003進行迄今

87

日期: 9月7日(星期二)時間: 10:30-16:30地點: 淡水捷運站廣場

凱莉.楊 糾紛排解(2003年攝於布達佩斯) 專業仲裁人,辦公桌、椅子、佈告欄兩具、印刷標語、傳媒廣告、一般民眾 2003進行迄今 

版權由藝術家與寶拉.庫伯畫廊(Paula Cooper Gallery)所有

Page 45: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010台北雙年展」開展前,兩位策展人邀請藝術家參與實驗性的共同策展,在歷經四天的討論後,發

展出有一系列關展覽的具體建議,例如將雙年展參展藝術家數量減少,以及把展覽變成一個社會空間等

等。其次則是一些具延伸性的建議,其中最大膽的想法,即是將雙年展延伸為兩年的展演進程;最終,

則以聯展做為結束,並在此計畫過程中,策劃相關的推廣教育,以建立植根在台北的永續藝文機構。這

個提案或許聽起來有些抽象,但主要具有下列的特質:

• 讓展覽不流於一次性的展演計畫,與在地文化場域進行互動。• 從目前的台北雙年展成為一個出發點,發展為中長期的藝文展演。• 藝術家無須與其他50名成員相互競爭設備、空間、關注的目光,改善藝術生產的條件。• 倘若是幾年前,較高的學歷在藝術界而言,似乎不具重要性;但近年來高學歷的要求,將更為被標 準、制式化,而目前在國際間有關藝術教育的討論逐漸受到重視,現在正是在台灣進行這個計畫的時

機。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這兩年之間,每位參展的藝術家將會推出一件新的作品,並且在2012年的1月或是

8月之間進行發表。而所有參與兩年計畫的藝術家們,將會利用他們在本屆雙年展的作品,發展為兩年的

計畫,這些計畫皆在雙年展期間於展場一樓的長廊展示,分享此計畫在發想階段的成果,並開啟一個未

來序幕。

參與兩年計畫的藝術家︰

1. 拉拉.阿爾瑪雀紀(Lara Almárcegui) 2. 克里斯.伊文斯(Chris Evans) 3. 馬立歐.葛西亞.托勒思(Mario García Torres) 4. 克里斯坦.揚可夫斯(Christian Jankowski) 5. 白雙全(Pak Sheung Chuen) 6. 奧莉薇雅.普蘭德(Olivia Plender) 7. 麥可.波特諾伊(Michael Portnoy) 8. 饒加恩(Jao Chia-En) 9. 石晉華(Shi Jin-Hua)10. 凱莉.楊(Carey Young)11. 克洛黛.溫普勒(Claude Wampler)

9 27

89

兩年計畫

Page 46: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特別企劃

Page 47: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九月事件

Page 48: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我不知道我解釋清楚了沒︱克里斯.伊文斯(Chris Evans)日期: 9月9日(星期四)時間: 16: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請參閱編號32作品敘述)

Salsa Lesson︱邵樂人日期: 9月12日、19日、26日 10月3日、10日、17日、24日、31日 11月7日(星期日) 時間: 13:30-15:30 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請參閱編號33作品敘述)

消失的大師︱石晉華、李玉清、倪又安、葉育男

日期: 9月18日(星期六) 時間: 16:00-18: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請參閱編號34作品敘述)

台北女性實驗喜劇俱樂部︱麥可.波特諾伊(Michael Portnoy)日期: 9月7日(星期二)時間: 20:3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請參閱編號17作品敘述)

糾紛排解︱凱莉.楊(Carey Young)日期: 9月7日(星期二)時間: 10:30-16:30地點: 淡水捷運展廣場

(請參閱編號37作品敘述)

藝術業團結工會主辦—中醫義診︱黃慧妍

日期: 9月7日(星期二)時間: 10:30-16:3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請參閱編號35作品敘述)

「超級星期五#5」派對︱葉偉立

日期: 9月3日(星期五)時間: 21:00地點: 日新街工作室

(請參閱編號36作品敘述)

95

藝術事件

Page 49: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感性及非感性的教育」

(Educations Sentimental and Unsentimental)

藝術與教育或政治息息相關,因為它處理「誰被教

育」與「如何教育」等問題,然而此講題則是談論

一個較少被研究的問題:教育是為了什麼?

蘇海.馬立克任教於倫敦金史密斯大學(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美術系,近期研究領域為美國

勢力的哲學。

在2010台北雙年展中,Superflex首次以工作坊的方式發表作品〈自由啤酒〉,在

工作坊中,學員可以學習自己釀啤酒。(請事先報名)

即便是經常參加雙年展的藝術家,都需要藝術家的生存守則,尤其是在沒有畫廊的

支持,但涉及到合約、作品版本時,藝術家該如何因應?而又如何在非商業管道如

何生存?(請事先報名)

2008台北雙年展的策展人瓦希夫.寇東(Vasif

Kortun)再訪台北雙年展。請參閱第11頁「再訪雙年

展」的說明。

97

藝術家座談

工作坊

演講系列石晉華

日期: 9月15日(星期三)時間: 15: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席薇雅.克羅波斯基(Silvia Kolbowski)日期: 9月9日(星期四)時間: 14: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饒加恩

日期: 9月12日(星期日)時間: 16: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瓦希夫.寇東(Vasif Kortun)

日期: 9月11日(星期六)時間: 14: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蘇海.馬立克(Suhail Malik)

日期: 9月8日(星期三)時間: 16: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安德莉亞.菲利普(Andrea PhilIilps)

日期: 9月10日(星期五)時間: 14: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希朵.史戴爾 (Hito Steyerl)

日期: 9月8日(星期三)時間: 14: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沒有畫廊的生存守則︱瓦希夫.寇東(Vasif Kortun)、蘇海.馬立克(Suhail Malik)、趙俐

日期: 9月10日(星期五)時間: 16: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工作坊:自由啤酒學校︱Superflex

日期: 9月7日(星期二)時間: 15:00-17:00地點: 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就像看著油彩乾掉:雙年展、藝術家及研究」

(Like Watching Paint Dry: Biennales, Artists,

Research)

藝術生產目前成為一種跨國需求,因而隨著愈來愈

多的藝術家從事新的創作形式,藝術創作更涉及到

跨國合作與跨學科研究,而藝術的形式也因此而改

變。

安德莉亞.菲利普是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大學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美術系的副教

授與「策展建築」(Curating Architecture)的總監。

Page 50: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工資團體(W.A.G.E.)

工作的藝術家與整體經濟(Working Artists and the General Economy)

希朵.史戴爾(Hito Steyerl)

美術館即工廠?(Is Museum a Factory?)

政治電影及錄像裝置在當代展演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在這篇文章中,史戴爾檢視影像的政

治性及其權力配屬,並連結電影的起源與美術館空間的社會概念,以探討在藝術中政治影

像的出口。

時間:9月6日

演員:周曼農(劇作家、演員、詩人。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博士班。)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藝術家的工作並沒有得到任何收入。工資團體是最早的藝術家結社,

他們不僅企圖串聯爭取藝術家的權益,還關切藝術家展出的能見度與藝術市場等問題。

時間:9月6日

演員:邱安忱(資深劇場工作者,畢業於紐約演員工作坊戲劇學校[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

表演藝術碩士班,現任同黨劇團團長。)

99

演講劇場

因應國際的研討會常見的轉譯問題,本屆的台北雙年展

特別邀請河床劇團(Riverbed Theatre Company)與十

位小劇場演員,以中文朗讀、演繹多篇與雙年展相關的

論文,從論述的角度探討雙年展及其現象。

河床劇團1998年於台北成立,以製作跨領域的總體劇場

作品,以及創新融合空間、聲音、色彩、燈光與動作為

其最大特色,並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劇院及畫廊呈

演。河床劇團的藝術總監、導演為郭文泰(Craig

Quintero),其導演作品逾二十多部,演出足跡遍佈世

界各地,他也是位裝置藝術家及雕塑家,作品曾在世界

各國展出,目前擔任格林奈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

劇場舞蹈系的助理教授。

安德莉亞.費瑟(Andrea Fraser)

從體制批判到批判體制(From the Critique of Institution to an Institution of Critique)

費瑟重新檢視「機制批判」在歷史演變中的理論與實踐,並討論當第一批「機制批判藝術

家」開始進入了主流之後,機制批判的對抗與抵禦空間到底為何?

時間:9月16日

演員:楊雁舒(翻譯、演員及舞者,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所碩士班。)

蘇海.馬立克(Suhail Malik)

這是你的處境(You Are Here)

在杜象之後,激進藝術的位置再也不是單純的正反問題,因為藝術本身就是無法清楚定義

的。馬立克檢視藝術的無定義性,並連結當代社會中民主及權力的運作。

時間:9月16日

演員:陳家逵(演員、電台DJ、表演老師,畢業於倫敦聖馬丁設計與藝術學院表演研究所。)

迪特.勒沙傑(Dieter Lesage)

一個藝術家暨研究者的側寫(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Researcher)

相較於科學及社會研究被廣泛地重視,本文宣誓了藝術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其有可能被衡

量的標準。

時間:9月22日

演員:吳昆達(高中戲劇教師、演員,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所碩士。)

Page 51: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瑪依芙.康諾利(Maeve Connolly)

在空間、場域與螢幕之間(Between Space, Site and Screen)

安德莉亞.菲利普(Andrea Phillips)

道具物件(Props-objects)

在藝術及建築性的展演語彙中,以往的藝術物件逐漸轉為一種「道具」的展示。菲利普分

析這樣的藝術實踐,實際上回應全球化的經濟邏輯,因而形成一種新的政治關係。

時間:9月23日

演員:單承矩(資深劇場演員、編劇、導演。)

當代藝術的「電影」呈現方式,創造觀看與接受介於中間地帶(in-between)的空間,康

諾利檢視目前在各大雙年展、美術館及公共空間的影像實踐,觀察其歷史發展並詮釋影像

的社會美學樣態。

時間:9月23日

演員:黃小貓(劇場及文字工作者,著有多部長篇小說、舞台劇本,並參與大小劇場之戲劇演出。)

碧翠絲.梵.俾斯麥(Beatrice von Bismarck)

不確定的策展︰藝術家策展的策略(Unfounded Exhibition)

在1972年的卡塞爾文件大展(Documenta)中,由於參展藝術家與策展人哈洛.史澤曼

(Harald Szeemann)的衝突,而開啟了一種新的藝術與機制的關係,同時也解釋當代展

演裡,藝術家做為策展人的契機與可能的現象。

時間:9月24日

演員:詹慧玲(資深劇場演員、臨界點劇象錄團長。)

克萊兒.畢修波(Claire Bishop)

當代藝術中的委外演出(Outsourcing Authenticity)

從90年代之後,表演藝術開始了一個典範性改變,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可被歸類為「現場藝

術」及「關係美學」。畢修波檢視了「代表性表演」的發展,除了分析這種參與性的政治

社會意義,並探究其與作者權及真確性的關聯。

時間:9月22日

演員:王世緯 (表演藝術工作者,美國林登沃德大學戲劇、舞蹈雙修學士。曾任台東劇團劇場經理;

現任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首席演員、排練指導。)

莎拉.德摩思(Sara Demeuse)

別再來了(Not Again)

「重複」在當代展演意義到底為何?德摩思回溯展演歷史觀察中,其文件化及「再現」的必

要性,並分析美學性與意識型態的面相。

時間:9月24日

演員:盧崇真(藝術家、演員、大學講師,專長藝術社會學研究,現就讀於東海大學社會系博士班)

101

Page 52: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Thu. 9 14:00 藝術家座談:席薇雅.克羅波斯基(Silvia Kolbowski)

16:00 藝術事件:我不知道我解釋清楚了沒

︱克里斯.伊文斯(Chris Evans)邀請講者參與座談

Fri. 10 14:00 演講系列:安德莉亞.菲利普(Andrea PhilIilps)

16:00 工作坊:沒有畫廊的生存守則︱瓦希夫.寇東

(Vasif Kortun)、蘇海.馬立克(Suhail Malik)、趙俐

Wed. 8 14:00 藝術家座談:希朵.史戴爾(Hito Steyerl)

16:00 演講系列:蘇海.馬立克(Suhail Malik)

Sat. 11 14:00 VT非常累畫室

14:00 演講系列:瓦希夫.寇東(Vasif Kortun)

16:00 兩年計畫發表:提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

林宏璋、參與此計畫藝術家 (請參閱第89頁)

18:30 竹圍工作室展覽開幕派對(竹圍工作室)

Sun. 12 13:30-15:30 藝術事件:Salsa Lesson︱邵樂人

16:00 藝術家座談:饒加恩

9Fri. 3 21:00  藝術事件:「超級星期五#5」派對︱葉偉立

(日新街工作室)

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展覽開幕(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

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藝術家座談 & 開幕派對

(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

策展人開場談話

演講劇場:

希朵.史戴爾(Hito Steyerl):美術館即工廠?

工資團體(W.A.G.E.):工作的藝術家與整體經濟

15:00

18:00 Sun. 5

14:00

18:00 Mon. 6

Sneak preview 9月3日∼6日

Tue. 7 10:30-16:30 藝術事件:糾紛排解︱凱莉.楊(Carey Young)

(淡水捷運站廣場)

10:30-16:30 藝術事件:藝術業團結工會主辦—中醫義診︱黃慧妍

14:00-16:00 雙年展國際記者會

15:00-17:00 工作坊:自由啤酒學校︱Superflex

19:30-22:30 Big Beer Night展覽開幕夜

20:30 藝術事件:台北女性的實驗喜劇俱樂部

︱麥可.波特諾伊(Michael Portnoy)

開幕週 9月7日∼12日

103

Page 53: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Wed.15 15:00 藝術家座談:石晉華

Thu. 16 15:00 演講劇場:

安德莉亞.費瑟(Andrea Fraser):從體制批判到批判體制

蘇海.馬立克(Suhail Malik):這是你的處境

Tue. 14 15:00 座談會:雙年展再訪︱陳界仁、林宏璋

Fri. 17 15:00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蚊子館)踏查

Sat. 18Sun. 19

14:00 VT非常累畫室

16:00 藝術事件:消失的大師︱石晉華、李玉清、倪又安、葉育男

13:30-15:30 藝術事件:Salsa Lesson︱邵樂人

Wed.22 15:00 演講劇場:

克萊兒.畢修波(Claire Bishop):當代藝術中的委外演出

迪特.勒沙傑(Dieter Lesage):一個藝術家暨研究者的側寫

Thu. 23 15:00 演講劇場:

安德莉亞.菲利普(Andrea Phillips):道具物件

瑪依芙.康諾利(Maeve Connolly):在空間、場域與螢幕之間

Tue. 21 14:00 「擁擠的樂園」辦公室交換計畫─台北雙年展大富翁遊戲大會

Fri. 24 15:00 演講劇場:

碧翠絲.梵.俾斯麥(Beatrice von Bismarck):

不確定的策展:藝術家策展的策略

莎拉.德摩思(Sarah Demeuse):別再來了

Sat. 25

Sun. 26

14:00 「擁擠的樂園」辦公室交換計畫─我有問題:台北雙年展討論會

(新樂園藝術空間)

14:00 VT非常累畫室

19:00-23:00 「隙網機器」展演座談(南海藝廊)

13:30-15:30 藝術事件:Salsa Lesson︱邵樂人

15:30 衛星計畫聯席演講:陳泰松、黃建宏

9月14日∼26日

閉幕式

邵樂人〈Salsa Lesson〉最後一堂課的派對

克洛黛.溫普勒 

溫普勒的工作坊 

2010台北雙年展參展的藝術家邵樂人,在最後一堂課(11月7日)

舉辦了象徵慶祝這場雙年展閉幕的騷莎舞會,做為其課程的結

尾。

在2010台北雙年展展期的最後一個星期,克洛黛.溫普勒

(Claude Wampler)主持一系列的工作坊(Wampshop),

教導學員如何再製她的表演藝術。這些再創造的作品會在閉

幕後表演。(請事先報名)

105

Page 54: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藝術家影院

Page 55: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吳語心 

不要和我的女朋友講話 10分鐘 2009

從2003年開始,許多藝術家(如吳語心、葉偉立)

陸續進駐寶藏巖;時至今日,寶藏巖雖然已不再是

違章建築,但仍呈現過去激進活動的痕跡、藝術創

作與都市更新政策下的結果。影片以微政治的觀

點,記錄葉偉立在當時與一位尼姑所發生的衝突事

件。

這部雙頻道錄像裝置中的影片,以墨西哥瓜達拉哈

拉市(Guadalajara)的自由廣場為拍攝背景,一個

墨西哥街頭樂團以他們的方式詮釋英倫搖滾樂團「

歡樂分隊」(Joy Division)1979年的單曲〈傳送〉

(Transmission);然而,在表演的同時,旁邊卻有

一項示威正在上演:當地民眾集結起來,抗議地方

公共資金未能有效地運用。作品對於公共空間的政

治訴求,來回擺盪於當代藝術與社會激進主義的立

場之間。

維拉里.塔芙瑞( Valerie Tevere)與安潔.納瓦瑞茲(Angel Navarez) 

遠距接觸(Touching from a Distance) 6分鐘 2008 

米克羅思.艾爾達(Miklós Erhardt) 

哈瓦那,布達佩斯(Havanna) 15分鐘 2006 

哈瓦那位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市郊,是一處社會主

義式的住宅區。1980年代,為了紀念古巴革命25週

年,許多人舉家搬遷至此,哈瓦那這個名稱於焉誕

生,象徵了古巴的首都。現在,這個住宅區成了本

片的場景,用來反映藝術家今日所面對的社會意識

型態責任,以及專業養成所帶來的壓力。

80年代,17歲的史戴爾與友人安卓亞.沃芙

(Andrea Wolf)共同拍攝了一部女性功夫電影。日

後,沃芙加入一向被視為恐怖份子的「庫德工人黨

游擊隊,並於1998年在土耳其被射殺身亡。史戴爾

的影片對於具有好戰傾向的國際主義,及其發展出

來的情節與態勢多所著墨,同時也提問:一件個案

研究或傳聞佚事,是如何一路演變,而成為特定的

脈絡?隨著眾多象徵的圖像相互參照的速度不斷加

快,究竟誰是誰的隱喻呢?

希朵.史戴爾(Hito Steyerl) 

十一月(November) 25分鐘 2004

Screening1

109

Page 56: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馬修.葛羅佛(Matthew Grover) 

一號試拍片(Demo Tapes I) 2分鐘 2007

葛羅佛用著有節奏的動作砸爛自己的錄影機,過程

被錄影機本身記載下來而成為這部影片,從機器內

部所錄下的內容,呈現藝術家釋放媒材那股暴力的

美學。

這段影片讓人聯想到傳統寓言的擬人手法,內容多

半諄諄教誨、言簡意賅,裡頭的主角往往是一些追

尋傳奇英雄行徑的動物;不過,夫都烏希作品中直

率而不帶情緒的對白,卻推翻了一般寓言裡的田園

風情。

夏哈布.夫都烏希(Shahab Fotouhi) 

直接談判(Direct Negotiation) 6分鐘 2007

克羅埃西亞藝術家姆拉登.斯蒂林諾維奇(Mladen

Stilinovic)在1992年曾創作了一件刺繡作品,名為

〈不說英語的藝術家不是藝術家〉,法瑞的這件錄

像,即是為了獻給此位藝術家所作。

節目現場上,一位電視佈道家正在宣揚藝術所蘊含

的神學內涵及各家門派時,克里斯坦走到他的面

前,然後昏厥在對方的腳下⋯⋯

克里斯坦.揚可夫斯基(Christian Jankowski) 

神聖藝術作品(The Holy Artwork) 16分鐘 2001

馬修.葛羅佛(Matthew Grover) 

九號試拍片(Demo Tapes VIIII) 3分鐘 2009

格羅佛將他相機的鏡頭與麥克風拆掉,讓相機難以

記錄其本身以外的任何東西,無聲的雜訊投影在螢

幕上,成為相機被拆解後所遺留下的紀錄。

娜塔莎.薩德.哈格罕(Natascha Sadr Haghighian) 

參展但還沒展出(Present But Not Yet Active) 14分鐘 2002

這段影片記錄了一段發生在2002年,針對雙年展中

的奇觀與展示方式所編排的表演。哈格罕邀請了在

法蘭克福舉辦「歐洲藝術宣言雙年展」的策展人,

到法蘭克福動物園來趟重點之旅,共同見證以創意

及實驗精神著稱的野生動物展示方式。

玻利維亞的「科恰班巴雙年展」(Cochabamba

Biennial)委託一組墨西哥街頭樂團,以居住在蘇黎

世的凱勒其藝術生涯為主題,因地譜曲且演奏。

尚.凱勒(San Keller) 

一位藝術家的故事(Historia de un Artista) 7分鐘 2004

Screening2

111

傑克.法瑞(Jakup Ferri) 

不說英語的藝術家不是藝術家(An Artist Who Cannot Speak English Is No Artist) 4分鐘 2003

Page 57: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柯瑞娜.史基奈(Corinna Schnitt) 

沉睡的少女(Das Schlafende Maedchen) 9分鐘 2001

一處位於荷蘭的渡假勝地,一張印有維梅爾〈沉睡

的少女〉海報,一個在找原子筆的保險業務員⋯⋯

鏡頭一路上穿越了迂迴和秘密途徑,史基奈的影片

以精準到位、絕美安祥的手法,讓人反覆思量著這

是作品?還是遊戲?

影片中,馬丁探討艾托雷.索特撒斯(Ettore

Sottsass)設計的卡爾頓櫥櫃所蘊含的種種隱喻。依

據麥可.博瑞斯威爾(Michael Bracewell)的說法,

這件家具「不僅表達了反歷史主義任務的主張,同

時也以靈巧的身段踩在1980年代物資過剩的浪頭

上」。馬丁這件以16釐米拍攝的影片,提問道:是

否隨著安迪.沃荷的工廠(The Factory)工作室關

門;還是當你醒來時,發現自己可以不假思索地哼

出寵物男孩(Pet Shop Boys)的「西區女孩」時,

我們的今日生活,才跟著一起展開呢?

賽門.馬丁(Simon Martin) 

卡爾頓(Carlton) 8分鐘 2006

德可.何佐(Dirk Herzog) 

俄式餃子還是俄式煎餅?(Pelmeni or Blini) 22分鐘 2005 

藝術家為2005年的「沙迦雙年展」記錄了同年舉辦

的「莫斯科雙年展」,這兩項展覽都受到相似的指

控,被批評說它們帶有文化帝國主義、都市行銷、

政治協商的色彩,也因此意外地使這兩者勉強稱得

上是姊妹展。在一趟造訪莫斯科的旅程中,何佐以

一系列帶有誤導性、難以作答的選項,面對面邀請

一些藝術家與雙年展中的重量級的人物正面回答。

2006年10月,為期一年的「聯合國廣場」展覽在柏

林開幕。這項計畫所拋出的一連串激進實驗議題

〈展覽即學校〉,同時受到正反兩面的質疑挑戰與

熱情支持。在這件號稱「一項藝術計畫的客觀條件

與其主辦者之側寫」作品中,何佐提出關於藝術生

產所造成的社會影響等種種問題,邀請主辦單位做

出回應。

德可.何佐(Dirk Herzog) 

藝術群像(Multidudes) 17分鐘 2007

Screening3

113

Page 58: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喜拉.裴雷(Hila Peleg) 

對抗藝術的犯罪(A Crime Against Art) 101分鐘 2007

在一個國際知名的藝術博覽會的週邊活動中,藝術

家安東.維多柯爾(Anton Vidokle)與策展人提達

佐赫德(Tirdad Zolghadr)邀請一群專家和藝術界的

經紀人,對他們兩人進行審判,企圖以身作則,藉

此釐清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否能為當代藝術領域創造

出更多的空間,提供給批判的潛力與藝術的可能。

史密德是個小咖的前衛電影工作者,在這部他所拍

攝的紀錄片中,介紹了作曲家威爾第於1896年為退

休歌劇演員所成立的第一所安養院「威爾第之家」

(Casa Verdi)。透過史密德的記錄鏡頭,我們看到

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演唱家,在輝煌的過去與凋零

的現狀之間努力掙扎。

丹尼爾.史密德(Daniel Schmid) 

托斯卡之吻(Tosca´84分鐘 1984

1997年,藝術家麥可.阿舍(Michael Asher)將拖

車運至德國「敏斯特雕塑大展」參展;然而這輛拖

車卻於2007年不見了,接著又於幾天後,在附近一

處森林的邊境被找到。

凱斯.麥可艾賽克(Keith MacIsaac) 

敏斯特雕塑大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 47分鐘 2008 

Screening4

Screening5

Screening6

115

s Kiss) 

Page 59: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劉靜穎 

如何過著自然的生活 4分鐘 2007

〈如何過著自然的生活〉是一部平面的拼貼動畫

片,靈感來自動物學家鼓勵人類把自己視作「裸

猿」的理論,藝術家將此理論轉換,並做成給大眾

看的動畫教育短片,以冷笑話及諷刺的方式,強迫

觀眾去細查依舊存在於今日社會中,人類自己的動

物行為模式。

此片由藝術家蘇匯宇、劇場導演王嘉明,與空間設

計黃怡儒三人親自演出,以看似吃力的方式,模仿

1987年麥可.傑克森的經典音樂錄影帶,並將時空

移至2005年的中正紀念堂地下停車場。此件作品原

為一齣以台灣大眾媒體為素材編寫的多媒體劇場

〈麥可.傑克森〉的開場影片,後轉變以獨立的錄

像作品方式展出。影片中三位藝術家透過身體力行

的方式,表達一種偶像崇拜的不可抗力,和受媒體

灌輸思想的大眾文化對時下年輕人的影響。

蘇匯宇、王嘉明、黃怡儒 

好壞 6分鐘 2005

吳宣萱 

浴室 6分鐘  2009

吳宣萱的創作之中,疏離與孤獨向來是主要的表達

概念。〈浴室〉是「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系列中

的第五件作品。藝術家本人所做的這些表演,即暗

示私密的空間,而觀眾/行人則形成一個公共的領

域。在公共的空間裡,親密的行動與表演增強了身

為局外人的意味,同時也強調加諸於上的都市生活

影片中,藝術家於紐約街頭上尋找發送廣告傳單的

人,在看似閒談的搭訕間,她順勢將對方手中的「

傳單」摺成「紙飛機」,再回送給發傳單的人,並

祝他們有愉快的一天。在紐約這個充斥著無以計數

消費行為的城市中,透過摺紙飛機的過程,藝術家

試圖轉化「以鼓勵消費為目的的事物」,變為「對

經濟成長無助益的事物」,同時藉由記錄與發傳單

工作者短暫的交集,讓觀者看見這些打工者的工作

情形。

陳思含 

祝你有愉快的一天 3分鐘  2009

Screening7

117

Page 60: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許家維 

3月14日,紅磡體育館 8分鐘 2009

馬來西亞華裔女歌星梁靜茹,在香港傳奇性的紅磡

運動場,分享她遍及亞洲許多城市之巡迴演唱會的

感想。她的聲音迴盪在空蕩蕩的音樂廳裡,述說她

巡迴演唱的每一站,城市愈來愈相像,而她的表演

也漸漸發展出固定的模式。

藝術家們搬離了使用近十年的打開—當代藝術工作

站,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此空間最後幾天的光景,

除了舉辦一場清倉拍賣,裡面還藏了一座秘密花

園。

許家維、范曉嵐 

看不見的花園 14分鐘 2010

莊凱宇 

再一次結束一次 4分鐘 2008-2009

影片中,兩隻將死的蚊子,襯著電影〈現代啟示錄

的影像為背景,而焦點也從電影之中人類與生俱來

的暴力,轉移到生命即將結束的昆蟲。

微軟視窗的桌面,突然出現了打高爾夫球的人,然

後還有一艘船航行經過。重複的動作是刻意模仿微

軟螢幕保護的視覺圖案模式,暗示電腦時代的觀看

方式。

陳萬仁 

比爾先生 10分鐘 2007-2008

黃世傑 

EP-29分鐘 2010

〈EP-2〉記錄一間實驗室裡的事件,瘋狂的科學家

讓機器活了過來,還給它配戴視覺感測器,這個活

生生的機器除了具有人類特徵,還有明確的個性和

特質。

林厚成 

Release in 9分鐘 2010

林厚成利用相機光學的傾斜效果(tilting effect)把

城市空間的影像轉變成一個像是模型玩具的場景,

在裡面的行人與行駛的車子,就如同卡通影片中的

角色與物件。

跟經典電影〈天蠍上升〉(Scorpio Rising)有許多

相似之處,對機器的感情變成了迷戀,一輛摩托車

不僅被擬人化,其主人也因此高尚了起來。

莊凱宇 

關於強尼125 6分鐘 2009

Screening8

119

Page 61: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三個自稱是「萬德男孩」的年輕藝術家,建立了「

萬德運動」藝術流派,他們從事傳統中國藝術,如

書法、題跋以及水墨畫,並且還在當地的藝術中心

舉行展覽,模仿老派中國人的口吻發表演講,嘲弄

台灣的藝術生產。

蘇育賢、江忠倫、黃彥穎 

萬德畫會開幕演說 4分鐘 2010

徐建宇 

好公民教戰手冊  25分鐘 2010

2008年的學生運動結束後,徐建宇便訪問路人的意

見,用以檢視政治事件的美學元素,示威遊行原本

應該是公眾且集體的,在此成為了個人美感的選擇

與好惡。

昭光與吳昊昊之間激烈的對話,揭示身為中國藝術

家的掙扎處境。相機鏡頭忠實地記錄了挑釁的場

面,以及攝影者本身的介入。

吳昊昊 

批判昭光 30分鐘

彭弘智 

搶錢計畫 10分鐘 2004

彭弘智策劃跟他的朋友阿忠作一場表演,並讓觀眾

可以把錢帶走,阿忠身上覆滿100元鈔票,這些錢是

公部門撥下來的展覽經費。當阿忠出現在觀眾的面

前,前後不到1分鐘的時間所有的鈔票就瞬間被拿光

了,同時也暴露了他的身體。

藝術家邀請兩個女生,以一個個國家的方式拼湊出

一張世界地圖。透過她們對每個國家相關定位的印

象編排而成,反映出了文化上的成見和分歧的世界

形象。

余政達 

宇宙中的宇宙 I: 世界地圖 10分鐘 2010

Screening9

121

Page 62: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怒海狂濤(Like the Relentless Fury of the Pounding Waves/ Mae Ya Nang) 11分鐘 1994

電台裡播放一部關於女海神等待情郎的浪漫廣播

劇,與其他像是船上、計程車、照相館裡的地方與

人們連結在一起,景象及聲音變換的組合,創造出

敘說故事的新面向。

導演使用低解析度手機的相機,創造出人體與水的

抽象動態影像。

諾基亞短片(Nokia Short) 2分鐘 2003

亞細亞之魂(Ghost of Asia) 9分鐘 2005

威拉希瑟庫邀請兩名男孩與一名女孩執導一部留戀

在海邊的鬼魂故事,這件作品以雙螢幕呈現,其中

一面是鬼魂照著小孩的指示與願望而做的行為。

第三世界(Thirdworld/ Goh Gayasit) 15分鐘 1997

這部片的拍攝地點,位在泰國南部的攀依島

(Panyi),是一座充滿異國情調的小島,作品是以

當地的聲音與影像為敘事形式,品質粗糙的影像表

達了西方人看「第三世界」的眼光。

國歌(The Anthem) 5分鐘 2006

導演跟工作人員沿著泰國與寮國邊界的湄公河旅

行,聘請當地的居民在船上演出他們的故事並假裝

舉行儀式,就在演員跟船上的工作人員對他們製作

的影片評論之際,一位亡父的靈魂在此時被召喚了

回來。

微光人類(Lumious People) 15分鐘 2007

Screening10

阿比查邦.威拉希瑟庫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阿比查邦.威拉希瑟庫,為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

導演之一,此次台北雙年展展出多部他精選的短

片回顧。其作品游移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而這正

反映了電影藝術的本質,從他拍攝「另類」的地

點,諸如叢林或者偏遠村莊,製造出一種神祕的

意識,也因此創造了新的視角。他將口述傳統以

及老電影、連續劇和浪漫情歌置換於不同的脈絡

之中,創造了一種後設敘述,不僅表現出它們之

間的關聯,並呈現其中的現實性。

威拉希瑟庫將他挑選出的作品,以三個主題呈現

──水、幽靈、電影,不只是指涉了循環的影片

主旨,也指出世間瞬息萬變的本質。每個單元的

起始,都會先播放影片〈國歌〉(類似泰國在電

影放映之前播放皇家國歌的傳統),宣佈一種電

影經驗的開始,同時也賜福給參與「電影儀式」

的觀眾。

第一個記憶:水(Memory One: Water)

123

Page 63: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光粼粼無盡(This and a Million More Lights) 1分鐘 2003

這部片子的影像是由室內的螢光燈與戶外的自然光

畫面交疊而成,當初是為納爾森.曼德拉基金會(

Nelson Mandela Foundation)的「64446」音樂會所

作。

導演讓三名演員在曼谷荒廢的莫拉克(Morakot)飯

店吟誦詩句,並敘述其白日夢。自從80年代泰國的

「開啟門戶」政策因應全球經濟變遷後,這間飯店

便開始鬧鬼。

祖母綠(Emerald/ Morakot) 11分鐘 2007

移動中的人(Mobile Men) 3分鐘 2008

兩名年輕男子在行駛中的敞篷小卡車上互相拍攝,

擺出姿勢並炫耀身體的同時,他們很清楚地知道相

機的存在。

吸血鬼/蘇德維卡(Vampire/ Sud Vikal) 19分鐘 2008

導演跟他的工作小組為了尋找傳說中的諾克斐(Nok

Phii,惡魔鳥),組成探險隊前往泰北的叢林,這種

鳥據說有極大的眼睛並且吸食動物的血。因為沒有

任何人見過此種鳥以證明牠的存在,所以諾克斐純

粹只是因應這部電影而存在,而被想像發明出來。

片中藉由香奈爾設計師維克多.德.卡斯特蘭(

Victoire de Castellane)的珠寶作品,指涉導演記憶

中母親的花園,許許多多的熱帶的生物,像是野蘭

花、昆蟲及肉食植物都在當中呈現。

這部影片是導演第一次使用錄像機,呈現電視螢幕

上閃爍的窗子反射,由於螢幕影像的更新率與攝影

機快門速度的相互作功,這樣的影像只能透過錄像

機捕捉,而非肉眼所能見。

窗(Windows) 12分鐘 1999

國歌(The Anthem) 5分鐘 2006

導演撥116643225059這個電話號碼,打電話給他的

母親,同時呈現出一張她的兒時照片,利用這些元

素,在母親的在場與不在場之間,製造視覺感官的

辨證。

116643225059 5分鐘 1994

Screening11第二個記憶:幽靈(Memory One: Phantoms)

125

母親的花園(My Mother´ 7分鐘 2007

s Garden)

阿比查邦.威拉希瑟庫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Page 64: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世界的慾望(Worldly Desires) 43分鐘 2005

威拉希瑟庫邀請了另一位導演平帕卡.投威拉(

Pimpaka Towira)一起執導這部影片,影片中穿插

兩個場景,一個是在夜間拍攝,另一個則是在日間

拍攝,在叢林之中如同秀場,歌唱、跳舞並慶祝對

於浪漫愛情的追尋,此片是導演為了2001年至2005

年在叢林中拍片的回憶而做。

導演想像偏遠村莊的一些小屋,曾是波米叔叔的多

處居所,隨著時間的轉移他已轉世投胎數次,導演

並寫給波米叔叔一封關於未來電影計劃的私人信函

給波米叔叔的一封信(A Letter to Uncle Boonmee) 18分鐘 2009

Screening12第三個記憶:電影(Memory Three: Cinema)

國歌(The Anthem) 5分鐘 2006

127

阿比查邦.威拉希瑟庫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Page 65: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SCREENINGTIMETABLE

SEPTEMBER

13:00SCREENING 11

9/6 9/7 9/8 9/9 9/10 9/11 9/12

13:00 SCREENING 1 13:00 SCREENING 2 13:00 SCREENING 3 13:00 SCREENING 4 13:00 SCREENING 5 13:00 SCREENING 6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13:00 SCREENING 7 13:00 SCREENING 8 13:00 SCREENING 9 13:00 SCREENING 10 13:00 SCREENING 11 13:00 SCREENING 12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13:00 SCREENING 3 13:00 SCREENING 4 13:00 SCREENING 5 13:00 SCREENING 6 13:00 SCREENING 1 13:00 SCREENING 2

9/27 9/28 9/29 9/30 10/1 10/2 10/3

13:00 SCREENING 9 13:00 SCREENING 10 13:00 SCREENING 11 13:00 SCREENING 12 13:00 SCREENING 7 13:00 SCREENING 8

129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9月

Page 66: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OCTOBER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3:00 SCREENING 5 13:00 SCREENING 6 13:00 SCREENING 1 13:00 SCREENING 2 13:00 SCREENING 3 13:00 SCREENING 4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3:00 SCREENING 11 13:00 SCREENING 12 13:00 SCREENING 7 13:00 SCREENING 8 13:00 SCREENING 9 13:00 SCREENING 10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3:00 SCREENING 2 13:00 SCREENING 3 13:00 SCREENING 4 13:00 SCREENING 5 13:00 SCREENING 6 13:00 SCREENING 7

15:30 SCREENING 915:30 SCREENING 8 15:30 SCREENING 10 15:30 SCREENING 11 15:30 SCREENING 12 15:30 SCREENING 1 13:00 SCREENING 2

13:00 SCREENING 1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3:00 SCREENING 4 13:00 SCREENING 5 13:00 SCREENING 6 13:00 SCREENING 7 13:00 SCREENING 8 13:00 SCREENING 9

15:30 SCREENING 215:30 SCREENING 1 15:30 SCREENING 3 15:30 SCREENING 4 15:30 SCREENING 5 15:30 SCREENING 6 15:30 SCREENING 7

13:00 SCREENING 3

SCREENINGTIMETABLE

131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0月

Page 67: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NOVEMBER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3:00 SCREENING 9 13:00 SCREENING 10 13:00 SCREENING 11 13:00 SCREENING 12 13:00 SCREENING 1 13:00 SCREENING 2

15:30 SCREENING 415:30 SCREENING 3 15:30 SCREENING 5 15:30 SCREENING 6 15:30 SCREENING 7 15:30 SCREENING 8 15:30 SCREENING 9

13:00 SCREENING 8

11/8 11/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3:00 SCREENING 2 13:00 SCREENING 3 13:00 SCREENING 4 13:00 SCREENING 5 13:00 SCREENING 6 13:00 SCREENING 7

15:30 SCREENING 915:30 SCREENING 8 15:30 SCREENING 1 15:30 SCREENING 2 15:30 SCREENING 3 15:30 SCREENING 4 15:30 SCREENING 5

13:00 SCREENING 1

11月 SCREENINGTIMETABLE

133

Page 68: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聯動計畫

衛星計畫

Page 69: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Art Spaces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地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巷13號

 

竹圍工作室

地址:台北縣淡水鎮中正東路二段88巷39號

雙年展內視鏡

「雙年展內視鏡」邀請觀眾參與雙年展的拍攝活動,觀眾所拍

的照片皆會被放在網路上,除了在「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呈現編輯影像的過程外,並在展覽結束後集結出版。所有觀眾

皆可報名,資格不限,查詢網址:www.biennialscope.com。

邊緣美學:竹圍十五週年回顧展 展覽日期:9月4日-10月10日

地點:竹圍工作室

為慶祝成立十五週年,竹圍工作室推出「邊緣美學:竹圍十五

週年回顧展」,透過十五位代表性的藝術家與策展人聯合展出

(包括曾在竹圍展出的藝術家,如:莊普,吳瑪悧,湯皇珍等

人),反映台灣當代藝術過去十五年的發展軌跡。

「替代空間連鎖店」— 城市、空間與當代藝術的共生對話展覽日期: 9月11日∼10月23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地下實驗‧創意秀場」B30/32/34空

間(捷運中山與雙連站間地下書街)

竹圍工作室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結合來自3個城市的5個替

代空間,包括台南的57藝術工作室、文賢油漆工程行+豆油間

俱樂部、高雄的新浜碼頭、豆皮文藝咖啡館,以及花蓮的巴克

力藍等藝術空間,以文件、空間模擬、紀錄片等方式展演,展

覽期間並有週末導覽、座談會,與作品義賣等活動。

今年的台北雙年展,與七個位於台北的藝術空間合

作,以結合原有的台北藝術生產與機構。邀集獨立

的藝術空間進行各個不同程度上的合作,結果衍生

多個既非平行展演,也非策展規劃的對話關係。每

個藝術空間最後呈現各個獨具特色的展演活動。

137

聯動計劃

Page 70: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VT非常累畫室活動日期:9月11日、9月18日、9月25日

地點: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

VT(非常廟藝文空間)在北美館舉辦3場術科考試,幾乎是比

照常規編制的美術考試,實為批判實行數十年的術科大學入學

考試,以及台灣的傳統藝術教育,也藉此呼應「藝術」是如何

被生產與製造。除了這幾場考試,在美術館也舉辦研討會,邀

請多位藝文界的教育者,討論術科考試的機制與藝術生產過

程。

非常廟藝文空間

地址:台北市伊通街47號B1

隙網機器與磁細胞分裂連結活動日期:9月25日「隙網機器」展演座談、11月6日「磁細胞

分裂/變種/連結」展演接力

地點:國北教大南海藝廊

9月25日在南海藝廊巨大的台北地圖上,將標示出各種重大藝

術文化工程的問題,且針對此議題展開座談;並從該日起始,

展開為期一個月對2010台北雙年展的觀察。最後在11月6日,

也就是接近本屆雙年展的尾聲,以不拘展演的形式,試圖對藝

術的生活環境提出問題,期許能藉此重新確立發言位置與行動

方針。

南海藝廊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9巷3號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

本計劃由長期以來關注廢墟的藝術家姚瑞中主持,帶領北藝大

與師大等五十餘名學生組成LSD小組,返回各自故鄉踏查、拍

攝台灣閒置的公共設施(俗稱「蚊子館」),期間並進行攝影

工作坊,最後匯整147處案例(文化設施高達四分之一),以

出版形式勾勒出社會現狀,並提供大眾反思的參考。展出現場

以檔案室概念呈現。姚瑞中與LSD小組並在9月17日,於北美

館一樓Google辦公室舉辦新書發表會,並就相關議題討論。

姚瑞中與 LSD

( Lost Society Documenta)小組

「擁擠的樂園」辦公室交換計畫—台北雙年展大富翁遊戲大會&我有問題:台北雙年展討論會活動日期:9月21日、9月25日

地點:北美館一樓Google辦公室、新樂園藝術空間

這個計畫讓新樂園與雙年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交換辦公的地

方,並且在美術館及新樂園舉辦活動,藉此從新樂園的邊緣文

化位置,思考在地的主流文化生產。

新樂園藝術空間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巷15-2號1樓

親歷幻見

活動日期:9月5日∼9月30日

地點: 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

「親歷幻見」並不著眼龐大的意識型態,轉而從每個人的日常

生活切入做為觀察角度,不僅一方面企圖突顯和批判某些強行

介入生活的力量──如當代社會中資本主義的擴張與影響,更

著重在創作者本身如何以機智、幽默和具有主動性意識地進行

價值翻轉、抵抗或與之妥協。

「親歷幻見」第一檔展覽從8月初就開始起跑,共展出六組來

自台灣與國外的藝術家與團體,主題聚焦於存在於當代生活中

各種「可見」與「不可見」的「系統」對於個人生活的制約和

其影響,並試圖從不同藝術家創作中看見人們於現實生存中之

對應能力與想像力。第二檔展覽於9月5日開幕,晚間將播放來

自丹麥的藝術團體Superflex的作品〈金融危機〉(The

Financial Crisis, 2009),在這部由四個催眠片段構成的影片

中,將金融危機視為精神性的症候,試圖以催眠來治療受危機

衝擊的個體。此外,同時展出劉和讓與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

合作的〈東部雞肉—我們所知的鄰里〉,以TheCube立方計

劃空間做為開展的基地、公館地區販售雞肉的商家做為第一階

段的線索,引發販售者、展演空間與藝術家生產共同對「鄰里

的認識」。

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139

(蚊子館)踏查

Page 71: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衛星計劃Sputniks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所美學組博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專任助理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

教授;曾任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電影雜誌專欄作家,

與「後地方:地方性的逆轉」特展策展人。研究領域為影像

哲學、美學與德勒茲電影,著有《一種獨立論述》,以及編

著《COQ》等書;曾獲台北《第一屆2007數位藝術評論獎》

首獎譯作,譯有德勒茲著作《電影I: 運動—影像》、《電

影II: 時間影像》、布希亞著作《波灣戰爭不曾發生》、布

希亞與努維勒著作《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以及

洪席耶著作《影像的宿命》。

陳泰松 法國第八大學造型藝術系畢業、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肆

業,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研所、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

形設計學系、中原大學商設系、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

究所等校兼任助理教授、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台新藝

術獎」觀察團委員,以及文化總會「台灣前衛文件展推行委

員會」委員。1995年返台後,從事藝評書寫,文章散見於藝

術機構、藝術雜誌等刊物。

黃建宏

141

Page 72: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王董騏

曲德義

吳牧青

吳建新

呂岱如

呂瑜城

李紀宏

李維菁

杜昭賢

阮慶岳

周明璟

林平

林妙齡

林柏榮

邱俊誠

胡慧麗

徐名慧

高重黎

張怡馨

張晴文

張黎明

梅芳琪

許世峰

許周淑華

143

感謝誌

我們要對下列個人與機構(依姓氏筆劃排序)表達誠摯的謝意,因為他們的支持與合作,使得本展順利完成。

陳建銘

陳郁秀

陳浚豪

陳麗華

楊青佩

楊蕙菁

溫立國

董延齡

雷倩

劉惠媛

歐陽盟

蔡新富

蔡詩萍

鄭慧華

賴榮吉

魏嘉慧

蘇瑤華

郭沁仙(Patricia Kortmann)

瓦希夫.寇東(Vasif Kortun)

歐瑞布.圖肯(Oraib Toukan)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德國文化中心

Page 73: 10TB Taipei Biennial 中文導覽手冊

2010 TAIP

EI B

IEN

NIA

L

臺北市立美術館代館長 陳文玲

館務發展小組 陳文玲 張振明 吳昭瑩 林育淳 劉建國 張芳薇 陳淑鈴 盧立偉 蔣雨芳 

雷逸婷 廖春鈴 方美晶

展覽策展人 林宏璋 提達.佐赫德

助理策展人 周安曼

雙年展暨國際計劃辦公室主任 張芳薇

展覽執行 廖春鈴 蕭琳蓁

展覽助理 嚴玲娟 張琬菱 吳瑞珍

展務協力 陳宏圖  劉崇德 郭信輝 張曉華 謝玫臻 廖蕙玲 許馥凡 林以婕 許亞琦 

謝佳伶 莊雅婷

展場設計 馮健華 支涵郁

美術設計 胡若涵

展場技術顧問 何仲昌

展場電力 蔡鳳凰 張中平 張裕政

展場技術協力 王永廷

展場燈光 陳懋璋 李政宏 賴信宇 李宜庭 黃品玲 鄭舜元

總務 甘恩光 張銘育

會計 李秀枝

政風 陳穎慧

資訊小組 吳昭瑩 廖健男

攝影 陳志和 陳泳任

展覽記錄 廖憶玲 朱柏穎

網頁設計 陳威伸

公關 盧立偉 楊舜雯 王浚人

教育推廣督導 劉建國

演講會/賞析會 王素峰

現場導覽 蕭淑惠

語音導覽 林宣君 施淑宜

參觀指引/209工作坊 林宣君 林佳慧 林忠憲

導覽手冊發行人 陳文玲

主編 張芳薇 廖春鈴

執行編輯 陳書俞

美術設計 胡若涵

英文校對 卡莉.立藤巴赫

中翻英譯者 涂景文 蔡鎮宇

英翻中譯者 陳靜文 張至維 崔延蕙 廖文韻 韓世芳 林心如

印刷 佳信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權人 臺北市立美術館發行處 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灣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一八一號 Tel. 886-2-2595-7656 Fax 886-2-2594-4104 Http://www.tfam.museum

出版日期:99年9月作品版權所有:藝術家文章版權所有:作者(如未提及作者名,版權為提達.佐赫德、林宏璋所有)圖片版權所有:藝術家與攝影師售價:100元

※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ISBN: 1283328459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2010台北雙年展/Taipei Biennial 2010撰稿:林宏璋、提達.佐赫德台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民99年144面;15×21公分ISBN:978-986-02-4623-0(平裝)1. 藝術 ― 作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