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教育的發展

30
第十二章 當代教育與文化發展

Upload: ruei-chian-tsai

Post on 18-Jul-2015

35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1 download

TRANSCRIPT

第十二章 當代教育與文化發展

第一節 教育的發展

一、學校教育

何謂國民教育﹖

為提高國民知識水準與公民素養,使國民具備未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有受國民教育的義務

1. 國民教育一、學校教育

九年國教一、學校教育

原因1. 為消除升學壓力,解決國民小學畢業生,升學

初級中學的瓶頸現象

2. 配合國家建設與經濟的發展決策 1967 年國家安全會議決定將義務教育從六年延

長到九年實行 1968 年 1 月 19 日立法院通過《九年國民義務

教育實施條例》

九年國教一、學校教育

規定

1. 國民教育區分為國民小學和國民中學兩個階段

,前者六年,後者三年,教材採九年一貫設計

2. 國民中學相當於原本的初中,取消入學考試,

所有小學畢業生都可以入學

3. 以增班設校、師資訓練、以及提高學童就學率

為發展重點

成效 79 學年度學齡兒童就學率和國小畢業生升學率

幾達 100% ,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則達 84%

課文補充──九年國教推行初期的阻礙‧ 因匆促施行,以致衍生許多問 題,例如: 1. 師資系統混亂與素質低落 2. 班級人數過多與教師工作負 擔過重 3. 地方經費不足與教學設備貧乏 4. 國中小學課程不能銜接

一、學校教育

九年國教紀念郵票。九年國教提高了臺灣的教育水準

2. 中等教育(1) 發展演變

(2) 面臨問題 無法滿足入學需要解決方式: 1. 增設高中、職

2. 發展社區中學

一、學校教育

3. 技職教育 一、學校教育

課文補充──社區高中的價值

1. 減緩城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鄉 社區高中愈普及,學校發展得愈有特色,表示城 間的學生人數分配將愈趨於均等。鄉2. 推廣多元文化課程設計: 透過較多元化的課程設計,使就讀社區高中的學子更有機會接觸更多元、更地區化的知識與文化。3. 促進地區繁榮: 讓許多青壯年能留在當地,對於各地區的發展亦是一種無形的助力。

課文補充──技職教育體系的提升

1. 學制彈性化:1967 年配合九年國教實施,改設高職, 1980 年代逐步廢除三年制專科,輔導改制技術學院。2. 招生多元化:90 學年度起實施高職及五專多元入學方案、技專校院多元入學方案。3. 課程自主化:2005 年 2 月公布職校新課程暫行綱要, 2008 年 3 月發布高職課程群科綱要,並自 2009 年 8 月起實施。專科以上學校則依《專科學校法》及《大學法》精神,授權學校自訂。

4. 高等教育一、學校教育

1994 年成立的國立東華大學,為新成立的國立大學之一

朝陽科技大學,許多技術學院如同朝陽科技大學一樣,以升格的方式,轉變成大學

二、教育改革1. 教育改革背景與經過(1) 背景: 1980 年代初,高壓的政治控制鬆動,國 內外資訊暢通,大學校園出現批判社會現狀 並要求改革教育體制的聲音(2) 推動者:最初由民間教改團體推動,立法院成為教 改團體與體制競逐的重要場域

1990 年代中期以來,臺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領導者—李遠哲

(3) 教改對象:從大學校園,發展到中、小學(4) 教改議題:從大學校園自主發展,到學生受教權 、教師基本人權、學習壓力、體罰問題等(5) 教改法令基礎:《大學法》、 《師資培育法》 、 《教師法》等法案(6) 政府回應: 1994 年,政府設立「行政院教育改

革 審議委員會」,並提出報告書,成為教 育主管機關推動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

二、教育改革

課文補充── 「四一○ 教改大遊行」

二、教育改革

四一○ 教改大遊行。遊行的目的是要求政府大規模調整教育預算,重整教育資源,並以「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為四大訴求。

影片:教改十年後

2. 教育改革措施二、教育改革

●教改措施說明1. 校園自主 ( 1 )讓學校擁有更多自主權,如教師、家長可參

與 中、小學校長 選,大學則由教授治校遴 ( 2 )各校可依自身條件來發展特色2. 一綱多本 ( 1 )由國編館統一編訂教材,改由民間依官方課

程 大綱編寫教科書 ( 2 )各校自行選定教材,以避免統編本陷於一言

堂 的流弊

二、教育改革

3. 土及母語教學鄉 ( 1 )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 土教材,並增加臺灣鄉 歷史、文化的比重 ( 2 )不再獨尊國語,而是納入不同族群的母語教學 ( 3 )在大學院校設立臺灣文史、語言、族群相關系

所4. 多元師資培育 ( 1 )在一般大學院校設置師資培育中心, 開設教育學程 ( 2 )提高師資的學歷限制,提升教師素質

二、教育改革

5. 多元入學 ( 1 )廢除「考招合一」的大學聯考制度,改採推薦 甄選、申請入學等方案,使升學管道多元化 ( 2 )實施繁星計畫,彌補城 教育資源的差異, 鄉 以增加弱勢地區學生的升學競爭力

二、教育改革

聯考放榜。在以前的聯考制度下,升學競爭與聯考壓力成為當時考生的夢魘。

大學錄取率時間 取率錄

1954 年 20.27%1990 年 37.29%2001 年 61.35% 2002 年 80.41%

﹙ 聯招考試改為指定科目考試﹚2008 年 97.10% 2012 年 約 88%

廣設大學與多元入學的結果,使得錄取率高升,達成「人人唸大學」的理想。然此結果也導致文憑貶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狀況相當常見值

三、社會教育1.意涵(1) 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活動,是範 圍相當廣的教育範疇(2)包含習俗文化、媒體傳播、法律制度的潛在影響(3)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動植物園、文化中心等 ,都是具備社會教育功能的機構2. 發展

空中大學的目的在於提供成人進修及繼續教育,其教學方式以遠距教學為主、面授教學為輔,透過電視、網際網路等管道播送教學內容

2013.06.16 【台灣演義】台灣聯考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eu1wlKTUE

46 :

32

海闊天空的一代-- 教改 10 年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jO9iPJQpY

12 :

01

102 臺北市部落大學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1ughsVJKg

05 :

46

延伸閱讀 1. 黃武雄,《臺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

育的結構性問題》,臺北:遠流出版, 1995 年。

臺灣自 1994 年以來,教改運動風起雲湧,至今餘波盪漾,舉凡多元入學、九年一貫課程、師資培育多元化、廣設高中大學、高中職社區化、校園民主化、教育本土化(含 土語言教學)等教育革新大鄉工程,均涵括在內。十年來,雖獲得了若干成效,卻也製造了更多的問題,雖未正式宣布失敗,但確實尚未成功,亟待重整。

延伸閱讀

2. 騰邑文化編輯部,《臺灣教育世紀回顧:民國時期》,臺北:零極限, 1993 。

本書共分 16 個單元,分別從教育發展和學校教育這兩大項,來介紹戰後臺灣教育的變遷。以平白直述的文字與豐富的相關史料、圖片,配合精心編纂的大事記與表格,讓讀者得以一覽半世紀以來臺灣教育的發展歷程。

延伸閱讀 3.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我國百年教育回顧

與展望》,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1952 年。

本書廣邀國內有關師資培育、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社會教育等學界專家,針對百年來各級教育政策發展與變革撰寫專文,見證百年來我國教育發展與進步歷程。

第一章 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THE ENDTHE END

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 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內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 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內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 。 。 聯絡專線聯絡專線 : (0800-007-678: (0800-0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