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門徒-斯托得傳》試讀2-面向世界

34

Upload: campus-reading

Post on 07-Mar-2016

2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天上的飛鳥是他的導師,每個有需要的人都是他的鄰舍。他是親友口中可親的約翰叔叔,世人眼中的二十世紀福音派領袖,配得英國主教的身份,卻不願受封主教頭銜,深受眾人推崇備至,卻謙稱自己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透視斯托得一生,必讀的深度傳記!!

TRANSCRIPT

01>

02>

01

02

03>

04>

05>

06>

03

04

05

06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07/08>

BBC

07

07

08

09

10 11

09>

10-11>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2

13

14

12>

13>

14>

校園書房-25K-A1389非死不可的門徒(P2-263,2723 3 2012/4/12 10:26:36

Contents 目錄

推薦序一

「一言為定」:向斯托得牧師致敬/李思敬/xxi

推薦序二

一位勇敢、堅守原則的戰士/周功和/xxv

推薦序三

人如其書、書如其人/俞繼斌/xxix

推薦序四

十架的基督,十架的門徒/蔡元雲/xxxi

前言/001

Part 1 童年與求學/007

01 初現人生舞台 ........................................... 008

1921年4月27日 生於倫敦,哈理街的童年

1929年9月 格洛斯特郡的奧克理堂小學

1935年9月 若格比中學

02 打開心門 .................................................. 021

1938年2月13日 悔改歸主

第一次參加貝許主辦的愛沃恩營會

在若格比名列前茅

立志成為聖公會牧師;擁護和平主義

與父親的關係出現張力

03 劍橋之役 .................................................. 031

1940年10月 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1940年12月 萬靈堂因炸彈受損

1942年10月 開始修讀神學

1943年6月 出色的畢業成績──雙主修均拔頭籌

04 發掘內在邏輯 ........................................... 048

1944年10月 進入劍橋大學的黎德利堂成為神學研究生

擔任貝許的愛沃恩營會秘書

Part 2 牧師生涯/057

05 兩個教區的助理牧師 ................................. 058

1945年12月21日 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按牧典禮

成為萬靈堂的助理牧師

06 查令十字路的拱門橋下 .............................. 068

1946年11月 喬裝遊民在街上謀生

1950年3月 主任牧師恩肖去世

07 國王的認可 ............................................... 074

1950年9月26日 成為萬靈教區的教區長

1951年4月29日 重返修復後的萬靈堂

08 威爾斯的廢棄農舍 ..................................... 084

1952年8月 初遇璠普洛柯郡(威爾斯西南之一郡)的「悠可細思」農舍

09 「妳最好來當我的秘書」 .............................. 089

1952年除夕夜 茀蘭絲•懷海德悔改歸主

1954年1月 出版第一本書《有信息要傳講的一群人》

1954年 買下「悠可細思」

1956年 任命茀蘭絲

Part 3 面向世界/097

10 特別的情誼 ............................................... 098

1952年 在「劍橋大學福音團契」主講佈道會

1954年 支援葛理翰(葛培理)佈道團在海稜格的服事

1955年 葛理翰在溫布立的佈道大會

恢復「折衝協會」

1955年11月 葛理翰在劍橋佈道時的助理牧師

1956年11月 從南安普頓搭船往美加服事

與葛理翰一家人在北卡渡聖誕

11 描繪耶穌 .................................................. 115

1958年 撰寫《真理的尋索》

在澳洲的服事

父親亞諾爵士去世

12 「更新運動」的崛起 ................................... 124

1959年6月 受命擔任女王御用牧師

1960年9月 擔憂保守派對聖經的態度難以為繼

1962年春 二度訪非

開始在「凱西大會」擔任講員

1962年9月 哈博牧師經歷「更新」

1964年 在「伊斯靈頓傳道大會」主講聖靈

1964年12月 初次在「爾巴拿宣教大會」主講

1966年1月 母親去世

13 中央大廳的一幕 ........................................ 138

1966年10月18日 公開場合上與鍾馬田醫師衝突

對於英國教會的態度

14 走出象牙塔 ............................................... 144

1967年4月 首屆「全國福音派大會」在基爾大學舉行

施洛德就任萬靈堂助理牧師

「雙重聆聽」

15 萬靈堂的新面孔 ........................................ 155

1968年 開始策劃編寫「聖經信息系列」

1969年9月20日 「教區堂會委員會」考量萬靈堂未來的領導人

1969年12月18日 巴恩擔任教區長

崔迪尼克擔任音樂部主任

16 邁向成聖之路的祕訣在哪? ....................... 164

1970~1971年 二度擔任爾巴拿講員

獲美國三一神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萬靈堂重要的開展計畫曝光

在澳洲主領聚會

1971年4月 開始將著作版權挹注成立「福音文字基金」,並於一九七四年一月成立「學者」及「講座」計畫,此為「國際靈風夥伴組織」之前身

1972年 遷居入住「布里弗車房」

撰寫主講「理性思考」對基督徒的意義

1972年秋 於美國三一神學院任客座教授

Part 4 全球領袖/175

17 洛桑的巨擘 ............................................... 176

1974年7月 在「洛桑大會」演講

為重新公允看待「傳福音」與「社會行動」而 請命

為所起草的「信約」撰寫註解

1975年1月 在新墨西哥市的「洛桑常設委員會」中,與美國代表之間出現緊張局面

18 約翰叔叔 .................................................. 187

1974年 在「福音派聖公會資深牧者大會」主講傳統福音派與靈恩派的關係

1975年 修訂《當代聖靈工作》

巴恩就任教區長,斯托得為終身榮譽教區長

1975年11月 在 「普世教協」第五屆大會擔任諮議

撰寫《穿上衪的鞋》,搭配「難民基金會」的宣傳影片,後來並於一九八三~一九九七年間擔任基金會主席

1976年 首邀麥克勞瑞擔任研究助理

接受「約翰叔叔」的暱稱

1976年6月 在巴瑟斯特峽灣,潛入水中搜尋溺水的泳客

19 夢幻與真實 ............................................... 197

1976年11月26日 萬靈堂重新整修,地下層加建偉德廳

穆格里奇在「倫敦講座」演講

20 什麼叫作福音派? ..................................... 204

1977年4月 「福音派聖公會全國大會」在諾丁罕大學舉行

1977年夏 再度赴南美洲

遊覽卡拉巴哥群島

對演化論的看法

1978年1月 主領「柳樹堤(百慕達)報告書」

「福音與文化」報告出爐

初識萊特(韋特)

21 近身接觸 .................................................. 213

1978年12月19日 與鍾馬田最後的會晤

1979年 二姊玖依因服藥過量去世

1980年4~5月 東歐之旅

賴伯頓繼庫伯之後擔任研究助理

1981年 赴印度及孟加拉

會晤德蕾莎修女

1981年2月16日 在萬靈堂講道:「上帝站在窮人這一邊嗎?」

Part 5 筆耕不輟/225

22 女王御前講道 ........................................... 226

1981年4月27日 在「悠可細思」渡過六十歲生日

1982年2月 《當代講道藝術》出版

1983年1月 與女王一家人在桑德靈村

1982年4月4日 貝許過世,主持追思儀式

23 學院和議題 ............................................... 234

1982年夏 巴恩成為契斯特主教

1983年1月 畢悠思擔任萬靈堂教區長

1982年1月中 「倫敦當代基督教學院」成立

1983年  《C型觀點》出版

薩奇的故事

對同性戀婚姻的觀點

1985年 婉拒成為溫徹斯特主教

24 攀登加略山 ............................................... 247

1984年6月 《當代基督十架》出版

「聖經從頭到尾充滿了『代贖』的教義」,只是有時表達較含蓄。十字架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本相,並成為理解苦難的重要依據。

25 遭逢攻擊下的唉哼 ..................................... 252

1988年4月 撰寫《當代神學對話》

對「地獄」及「永遠滅絕」的觀點引發爭議

26 叢林迷失記 ............................................... 262

1988年2月13日 柴契爾夫人蒞臨「音樂的讚美」音樂會

1988年4~5月 第三屆「聖公會全國福音派大會」在開斯特舉行

1989年7月 第二屆「洛桑大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

1989年8月 遊覽亞馬遜河,在叢林中迷路

1988年11月1日 與溫約翰共進早餐

1991年4月19日 萬靈堂管弦樂團為凱瑞晉升大主教祝賀演出

在蘭柏宮慶賀七十華誕,接受《紀念論文集》為賀禮

受冊封為女王「特級御用牧師」

27 緊急的請求 ............................................... 270

1992年 出版《當代基督門徒》

1993年7月7日 與斯邦主教辨論性別議題

1993年 「歸正團契」成立

1994年 對「多倫多祝福」的看法

對爭議的處理原則

1996年7月 在加拿大劍橋海灣賞雪梟

Part 6 杖朝之年/281

28 世上最幸運的傢伙 ..................................... 282

1996年 葉慈在龔薩雷斯之後擔任研究助理

1998年1月 完成《C型觀點》二次修改

每一天的開始;三位一體式的禱告

享受「悠可細思」的天然美景

與茀蘭絲的關係

1998年5月 血栓影響視力;放棄開車

1999年1至2月 與葉慈赴中國大陸、台灣及香港

1999年 在「國際學生福音團契世界大會」前夕出版《認識福音派信仰》

1999年6月 「悠可細思」

29 榮耀之程 .................................................. 291

2000年1月31日 偕研究助理魏德默赴肯亞及烏干達與奈靈艾會晤

2001年6月 茀蘭絲在蘭柏宮獲頒榮譽學位

2001年9月 指派萊特接任他在「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的國際主任一職

2002年2月 偕魏德默赴東亞

跌跤、腿傷,引發嚴重感染

預備後事,康復

2003年新年 完成《作個真門徒》

30 影響今日的世界 ........................................ 304

2005年4月10日 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2005年9月 出版《聖經一年通》

2006年1月  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最後一次訪問中國香港

2006年8月20日 跌跤、骨裂

2007年 出版《心意更新的教會》,內容論及後現代主義及新興教會

2007年6月8日 遷入倫敦南郊素里附近的聖巴拿巴學院退休人員宿舍

2007年7月17日 在「凱西大會」講道,距離第一次在凱西大會講道,已過了四十五年

結語:為斯托得而感謝神 ................................. 316

2008年3月 在「悠可細思」的一週

在東非烏干達坎巴拉福音神學院與多人的訪談記事

2008年7月 葉慈與貝克眼中的斯托得,談他的「企業家精神」

2008年8月 斐瑞斯與賴伯頓看斯托得

斯托得的「創意」

托納法官及懷亞特教授的回顧

獨一無二的斯托得

尾聲

曲終人未散/327

緬懷斯托得/332

相關網站/336

參考書目/337

面向世界Part 3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44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45

聚在基爾大學校園內。基爾是一所新成立的大學,位於農莊和森

林當中,有湖泊、草坪和杜鵑花。

來自各地的福音派聖公會友,絕對不是出於整齊劃一的背

景。年輕的葛萊溫(John Gladwin)就觀察到:「有些是推崇清教

徒、重洗派的,坐在諾大的教堂中略顯不自在。敬虔主義者,則

竊以為英國國教是最好的捕魚場。還有一些年輕的靈恩派,伺機

要大展身手,傳達「更新」和復興的祕笈。另有一些改革派,擁

護一切現代新潮的東西。夾在這所有中間的,則是一群老少不一

的平信徒和傳道人領袖,林林總總組成這個背景殊異、略顯零亂

的福音運動—這個承襲自克萊謨(Cranmer)、虎克(Hooker)、

巴克斯特(Baxter)和沈美恩的優秀傳統。」

斯托得四月的第一週抵達基爾時,看到涂維和工作小組忙著

安排聚會場地,校對名單,與大學的職員解決一切問題。

拉姆齊大主教在開會式中主講大會主題:「耶穌是主」。

「今晚我要探討的主題,」他開口,「是耶穌基督的位格;我

要與大家一起更深思想有關復活節信仰的意義:『耶穌是主』。耶

穌生於大約兩千年前。基督徒宣稱祂至今仍然活著,祂與人類息

息相關;非基督徒卻說,這種主張既荒謬又不可置信。我今晚要

問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宣稱這是真理?祂為什麼與人類息息相

關?」

拉姆齊大主教談到基督復活的歷史性,以及祂釘十字架的意

義和重要性。他請求大家放開心胸、超越傳統的侷限。

巴刻在講道中,勉勵基督徒要遵行真理,才得以彰顯真理。

他要來聚會之前,其實並未抱太大期望,但看到這個大會如此認

真面對使命,心中升起希望。他穿梭於聚會期間的各間教室,對

14 走出象牙塔

一九六○年代中期,斯托得和他在「英格蘭福音派教會委員

會」(Church of England Evangelical Council,簡稱: CEEC)的同

工,都認為福音派運動已經成長到了一個里程碑的階段,是可以

公開發聲的時刻,因此委員會通過,要與支持者共同召開一次大

會;便自一九六四年八月起,由斯托得出任主席,在里茲的聖喬

治堂的教區牧師涂維(Raymond Turvey)擔任總幹事,成立了「聖

公會全國福音派大會」(National Evangelical Anglican Congress,

簡稱: NEAC)的籌備委員會。NEAC的籌備委員將大會日期訂

於一九六七年四月在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舉行,並且決

定,會前要在各教區當中,先行成立研究小組,會後也要有跟進

小組,一直持續到一九六八年。會中也要鼓勵所有人員參與討論

(而不只是講壇的單向教導),大會結束時,並將發表宣言。

到了一九六六年,推動各教區成立研究小組的計畫,便陸續

展開,並輔以一份名為《討論題綱》(Guidelines)的小冊,這是

大會講員為所有與會者預備的。每個人都必須根據自己在會前參

加教區研究小組的心得,提出報告。

一九六七年四月4日,上千位與會代表及三十位觀察員,匯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44-145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44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45

聚在基爾大學校園內。基爾是一所新成立的大學,位於農莊和森

林當中,有湖泊、草坪和杜鵑花。

來自各地的福音派聖公會友,絕對不是出於整齊劃一的背

景。年輕的葛萊溫(John Gladwin)就觀察到:「有些是推崇清教

徒、重洗派的,坐在諾大的教堂中略顯不自在。敬虔主義者,則

竊以為英國國教是最好的捕魚場。還有一些年輕的靈恩派,伺機

要大展身手,傳達「更新」和復興的祕笈。另有一些改革派,擁

護一切現代新潮的東西。夾在這所有中間的,則是一群老少不一

的平信徒和傳道人領袖,林林總總組成這個背景殊異、略顯零亂

的福音運動—這個承襲自克萊謨(Cranmer)、虎克(Hooker)、

巴克斯特(Baxter)和沈美恩的優秀傳統。」

斯托得四月的第一週抵達基爾時,看到涂維和工作小組忙著

安排聚會場地,校對名單,與大學的職員解決一切問題。

拉姆齊大主教在開會式中主講大會主題:「耶穌是主」。

「今晚我要探討的主題,」他開口,「是耶穌基督的位格;我

要與大家一起更深思想有關復活節信仰的意義:『耶穌是主』。耶

穌生於大約兩千年前。基督徒宣稱祂至今仍然活著,祂與人類息

息相關;非基督徒卻說,這種主張既荒謬又不可置信。我今晚要

問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宣稱這是真理?祂為什麼與人類息息相

關?」

拉姆齊大主教談到基督復活的歷史性,以及祂釘十字架的意

義和重要性。他請求大家放開心胸、超越傳統的侷限。

巴刻在講道中,勉勵基督徒要遵行真理,才得以彰顯真理。

他要來聚會之前,其實並未抱太大期望,但看到這個大會如此認

真面對使命,心中升起希望。他穿梭於聚會期間的各間教室,對

14 走出象牙塔

一九六○年代中期,斯托得和他在「英格蘭福音派教會委員

會」(Church of England Evangelical Council,簡稱: CEEC)的同

工,都認為福音派運動已經成長到了一個里程碑的階段,是可以

公開發聲的時刻,因此委員會通過,要與支持者共同召開一次大

會;便自一九六四年八月起,由斯托得出任主席,在里茲的聖喬

治堂的教區牧師涂維(Raymond Turvey)擔任總幹事,成立了「聖

公會全國福音派大會」(National Evangelical Anglican Congress,

簡稱: NEAC)的籌備委員會。NEAC的籌備委員將大會日期訂

於一九六七年四月在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舉行,並且決

定,會前要在各教區當中,先行成立研究小組,會後也要有跟進

小組,一直持續到一九六八年。會中也要鼓勵所有人員參與討論

(而不只是講壇的單向教導),大會結束時,並將發表宣言。

到了一九六六年,推動各教區成立研究小組的計畫,便陸續

展開,並輔以一份名為《討論題綱》(Guidelines)的小冊,這是

大會講員為所有與會者預備的。每個人都必須根據自己在會前參

加教區研究小組的心得,提出報告。

一九六七年四月4日,上千位與會代表及三十位觀察員,匯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44-145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46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47

個只要我高興,有什麼不可以想的『自由思想者』了;但是這種

降服,卻是真正的自由—讓我們從可悲的『自以為是』中釋放

出來,從世界流行的『稍縱即逝的幻想』中出來。這樣的『對基

督降服』會阻礙靈命成長嗎?不會的,反而是靈命成長的基本要

素,因為基督徒追求成長,若不是以基督為主、以基督為首,這

成長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斯托得說,若要下一個實用的結論,那就是:牧長們要傳講

基督的道,而基督徒則要行出這道,談任何形式的教會合一,都

一定要以此為根基。「只有降服於耶穌基督,並尊祂為師和生命

之主時,教會的合一與更新才有可能實現。」

接下來,就是與會代表認真用功的時段,大家在分屬的小

組中,研讀以教會生活為主題的系列材料。禮拜三下午,各組開

始審閱事先已發下來的宣言草案,一直到晚上九點(中間略有休

息)。接著,主席團和秘書們開始聚集,起草報告書,直到翌日

清晨六時,最後一段才完工。修改後的宣言,在禮拜四中午吃午

餐時,各與會代表已是人手一份。《教會時報》(Church Times)

形容如下:「這真是一份超人報告,一千人操勞三天,馬不停蹄地

趕工,不斷修改,重新起草、定案,終於得出成果」。

有人傳說,在負責起草的同工群中,柯柔(Philip Crowe)這

位核心人物,在整個大會期間總共只睡四個鐘頭。斯托得第一晚

撐了整夜,第二晚睡著了。他和邁可‧格林(Michael Green)負

責宣言的最後定稿,然後提交大會。從草案的初稿,到附屬小組

修改後彙整的內容,都由他們兩人負責審核,期與大會目標一

致。

斯托得在大會宣言的序論中提到,這份宣言「是大多數福音

斯托得說:「我清楚感覺,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聚會,聖靈明顯地工

作。」

星期三上午,斯托得把他之前已編寫印出的那份《討論題綱》

加以擴充,成為一篇主題為「耶穌基督,我們的教師與生命之主」

(Jesus Christ, our Teacher and Lord)的講章。他引用了學員的信,

分享從會前研究小組所獲得的幫助。他特別提到有些與會者,對

於聖經權威的概念還有困擾。

「倘若耶穌基督今日再以肉身顯現於地上,」他說,「又倘若

他告訴眾教會說:關於祂的位格,祂所傳講的信息,都是一清二

楚,不容置疑的;那麼我們大概有把握說,大多數的教會人士都

會留心、注意聽祂所傳的信息,也會相信,並且遵行⋯⋯又倘若

我們確實有把握說,聖經所說的,就是基督所說的,聖經的信息

就是基督的道,那麼,我們當然會(或至少應該)全心接納,並

且遵照其中的真理而行。

「神的真理並非是你我思考出來的,也非教會(Church)所

教的,而是聖靈透過聖道(Word)向教會(Church)所啟示出來

的。眾教會和個人都會犯錯,因為我們都難免有『未受聖靈與神

的道所管轄的』時刻。教會在這世代,如同每個世代一樣,最缺

乏的就是謙卑俯伏在聖道(Word)的權威之下,並且以禱告來尋

求聖靈的光照和啟發。

「我很關切我們當中有些人所以為的:這樣作,等於限制了

學術自由,或盲目地反對啟蒙主義。可是,『把我們的心降服在

基督裡』的這種作法,怎麼會拘禁我們的理性呢?我們若把自己

的意志降服在基督的旨意上,也不會造成行為的捆鎖。這固然是

要放棄『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成為基督徒,就不再會是一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46-147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46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47

個只要我高興,有什麼不可以想的『自由思想者』了;但是這種

降服,卻是真正的自由—讓我們從可悲的『自以為是』中釋放

出來,從世界流行的『稍縱即逝的幻想』中出來。這樣的『對基

督降服』會阻礙靈命成長嗎?不會的,反而是靈命成長的基本要

素,因為基督徒追求成長,若不是以基督為主、以基督為首,這

成長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斯托得說,若要下一個實用的結論,那就是:牧長們要傳講

基督的道,而基督徒則要行出這道,談任何形式的教會合一,都

一定要以此為根基。「只有降服於耶穌基督,並尊祂為師和生命

之主時,教會的合一與更新才有可能實現。」

接下來,就是與會代表認真用功的時段,大家在分屬的小

組中,研讀以教會生活為主題的系列材料。禮拜三下午,各組開

始審閱事先已發下來的宣言草案,一直到晚上九點(中間略有休

息)。接著,主席團和秘書們開始聚集,起草報告書,直到翌日

清晨六時,最後一段才完工。修改後的宣言,在禮拜四中午吃午

餐時,各與會代表已是人手一份。《教會時報》(Church Times)

形容如下:「這真是一份超人報告,一千人操勞三天,馬不停蹄地

趕工,不斷修改,重新起草、定案,終於得出成果」。

有人傳說,在負責起草的同工群中,柯柔(Philip Crowe)這

位核心人物,在整個大會期間總共只睡四個鐘頭。斯托得第一晚

撐了整夜,第二晚睡著了。他和邁可‧格林(Michael Green)負

責宣言的最後定稿,然後提交大會。從草案的初稿,到附屬小組

修改後彙整的內容,都由他們兩人負責審核,期與大會目標一

致。

斯托得在大會宣言的序論中提到,這份宣言「是大多數福音

斯托得說:「我清楚感覺,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聚會,聖靈明顯地工

作。」

星期三上午,斯托得把他之前已編寫印出的那份《討論題綱》

加以擴充,成為一篇主題為「耶穌基督,我們的教師與生命之主」

(Jesus Christ, our Teacher and Lord)的講章。他引用了學員的信,

分享從會前研究小組所獲得的幫助。他特別提到有些與會者,對

於聖經權威的概念還有困擾。

「倘若耶穌基督今日再以肉身顯現於地上,」他說,「又倘若

他告訴眾教會說:關於祂的位格,祂所傳講的信息,都是一清二

楚,不容置疑的;那麼我們大概有把握說,大多數的教會人士都

會留心、注意聽祂所傳的信息,也會相信,並且遵行⋯⋯又倘若

我們確實有把握說,聖經所說的,就是基督所說的,聖經的信息

就是基督的道,那麼,我們當然會(或至少應該)全心接納,並

且遵照其中的真理而行。

「神的真理並非是你我思考出來的,也非教會(Church)所

教的,而是聖靈透過聖道(Word)向教會(Church)所啟示出來

的。眾教會和個人都會犯錯,因為我們都難免有『未受聖靈與神

的道所管轄的』時刻。教會在這世代,如同每個世代一樣,最缺

乏的就是謙卑俯伏在聖道(Word)的權威之下,並且以禱告來尋

求聖靈的光照和啟發。

「我很關切我們當中有些人所以為的:這樣作,等於限制了

學術自由,或盲目地反對啟蒙主義。可是,『把我們的心降服在

基督裡』的這種作法,怎麼會拘禁我們的理性呢?我們若把自己

的意志降服在基督的旨意上,也不會造成行為的捆鎖。這固然是

要放棄『為所欲為』的自由,(因為成為基督徒,就不再會是一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46-147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48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49

黎銘(Bernard Leeming)神父是天主教會的觀察員,他認為

「福音派與羅馬天主教在基要真理上,有許多共通的堅持」。

斯托得自己認為,基爾大會代表了「福音派的時代已經來

臨,我們在這裡為著過去不成熟的孤立主義而悔罪,並且決定要

對可見的教會及世俗世界,負起更多的責任,⋯⋯福音派人士公

開悔過,揚棄假敬虔的外貌」。

《衛報》對基爾的報導,認為是「二十年來,英格蘭教會福

音派運動最顯著、最不作妥協的進步」,並引用斯托得在記者會

中所使用的詞句—「走出象牙塔」,來作為頭條標題。

基爾大會在一九六七年四月所得的研討結果,讓英格蘭教會

福音派的平信徒和神職人員,開始嚴肅看待知識分子所面對的挑

戰;這些成果,也引起教會普遍的關注。這樣一次的公開委身,

也代表了一種不容反悔的投入。大會替福音派會友立下一個宏大

的議題,背後更有涵蓋全國的福音派人士背書支持。教會對於福

音派的新貌,也因此而印象深刻。福音派再也不容忽視。

「在萬靈堂,你到哪裡都可以聽到斯托得,即使他人不在那

裡。」這是指,只要誰來到倫敦當他的助理牧師,很快就會在待

人處世和說話語調上,酷似斯托得。不過,基爾大會之後,一位

助理牧師打破了慣例。

施洛德(Ted Schroder)成長於紐西蘭,小學時期就因為當

地教會的佈道會而悔改歸主。就讀紐西蘭坎特伯利大學時,主修

英國文學及歷史,參加學生福音團契,很快便獲選為團契主席。

派人士的共同信念」,而較不是專家的成果。斯托得相信,有些

福音派人士正為著過往世代所忽略的事項而覺愧疚,這些事項包

括了:忽略學術研究、社會關懷,以及秉持著狹隘的「教會中的

教會」這種堂會觀念。

「大會要為著過往的虧欠而懺悔,並積極尋求未來解決之

道。這並非意謂著我們要改變過去的保守立場,而是要修正著眼

點,甚至路線方向。」

基爾大會為福音派聖公會友帶來路線方向的改變,其中一個

重要的領域便是:教會與世界的關係,這一項也是斯托得最需要

學習的。此次大會,替絕大多數的代表開創了新局。

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是安德森(Norman Anderson),他是斯

托得萬靈堂的會友,倫敦大學東方法律系教授。他在大會中協

助眾人清楚思考有關教會與世界的這個領域。《教會時報》報導

說,「他們中間有一位發言人,可能是整個大會最傑出的專業人

士。但他待人十分謙遜、親切、不拘形式,沒有時下某些更正教

徒令人望之生畏、一本正經的模樣。」

安德森承認說,他個人很晚才意識到基督徒參與社會的重要

性。除了幾次例外,他跟朋友過去都視周遭的不公不義為事物的

常態。傳福音的急迫性—「為基督作見證」,並未伴隨著相等份

量「促成社會改革」的決心和毅力。

葛魯伯爵士(Sir Kenneth Grubb)是「平信徒之家」(House

of Laity)的主席,這次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基爾大會,他認為大會

有三項成就。「福音派人士(1)替自己找到了正確的定位、立場;

(2)更確切表明對堂會的效忠;(3)顯示出福音派不僅對個人信

仰有所貢獻,對當代社會亦肩負了屬靈的責任。」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48-149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48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49

黎銘(Bernard Leeming)神父是天主教會的觀察員,他認為

「福音派與羅馬天主教在基要真理上,有許多共通的堅持」。

斯托得自己認為,基爾大會代表了「福音派的時代已經來

臨,我們在這裡為著過去不成熟的孤立主義而悔罪,並且決定要

對可見的教會及世俗世界,負起更多的責任,⋯⋯福音派人士公

開悔過,揚棄假敬虔的外貌」。

《衛報》對基爾的報導,認為是「二十年來,英格蘭教會福

音派運動最顯著、最不作妥協的進步」,並引用斯托得在記者會

中所使用的詞句—「走出象牙塔」,來作為頭條標題。

基爾大會在一九六七年四月所得的研討結果,讓英格蘭教會

福音派的平信徒和神職人員,開始嚴肅看待知識分子所面對的挑

戰;這些成果,也引起教會普遍的關注。這樣一次的公開委身,

也代表了一種不容反悔的投入。大會替福音派會友立下一個宏大

的議題,背後更有涵蓋全國的福音派人士背書支持。教會對於福

音派的新貌,也因此而印象深刻。福音派再也不容忽視。

「在萬靈堂,你到哪裡都可以聽到斯托得,即使他人不在那

裡。」這是指,只要誰來到倫敦當他的助理牧師,很快就會在待

人處世和說話語調上,酷似斯托得。不過,基爾大會之後,一位

助理牧師打破了慣例。

施洛德(Ted Schroder)成長於紐西蘭,小學時期就因為當

地教會的佈道會而悔改歸主。就讀紐西蘭坎特伯利大學時,主修

英國文學及歷史,參加學生福音團契,很快便獲選為團契主席。

派人士的共同信念」,而較不是專家的成果。斯托得相信,有些

福音派人士正為著過往世代所忽略的事項而覺愧疚,這些事項包

括了:忽略學術研究、社會關懷,以及秉持著狹隘的「教會中的

教會」這種堂會觀念。

「大會要為著過往的虧欠而懺悔,並積極尋求未來解決之

道。這並非意謂著我們要改變過去的保守立場,而是要修正著眼

點,甚至路線方向。」

基爾大會為福音派聖公會友帶來路線方向的改變,其中一個

重要的領域便是:教會與世界的關係,這一項也是斯托得最需要

學習的。此次大會,替絕大多數的代表開創了新局。

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是安德森(Norman Anderson),他是斯

托得萬靈堂的會友,倫敦大學東方法律系教授。他在大會中協

助眾人清楚思考有關教會與世界的這個領域。《教會時報》報導

說,「他們中間有一位發言人,可能是整個大會最傑出的專業人

士。但他待人十分謙遜、親切、不拘形式,沒有時下某些更正教

徒令人望之生畏、一本正經的模樣。」

安德森承認說,他個人很晚才意識到基督徒參與社會的重要

性。除了幾次例外,他跟朋友過去都視周遭的不公不義為事物的

常態。傳福音的急迫性—「為基督作見證」,並未伴隨著相等份

量「促成社會改革」的決心和毅力。

葛魯伯爵士(Sir Kenneth Grubb)是「平信徒之家」(House

of Laity)的主席,這次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基爾大會,他認為大會

有三項成就。「福音派人士(1)替自己找到了正確的定位、立場;

(2)更確切表明對堂會的效忠;(3)顯示出福音派不僅對個人信

仰有所貢獻,對當代社會亦肩負了屬靈的責任。」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48-149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50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51

斯托得從不排斥有精神疾病或性格嚴重違常的會友,他相信

福音改變人心的力量。他對神學、心理學及精神疾病三者的關係

也感興趣。主流福音派對此的看法,與靈恩派所強調趕鬼醫治的

看法不同,也會出現張力。斯托得傾向視之為情緒問題,多過於

是靈界干擾。施洛德說,「他的方法,更敏銳也更細膩。他反對

更新運動中對醫治的過度強調。」

斯托得的禱告生活,在禱告中的謙卑,對施洛德也很有啟

發。星期六的早上,他們常一起跪在斯托得的書房禱告。

然而,他們間的關係也並非都很平順。施洛德認為斯托得太

傾向於把每個人都攬在他的胳臂彎裡。斯托得會希望凡事都在可

掌控的範圍,包括人際關係,自然也涵括了他的講道。但現實的

生活難免和他的期望有些出入。斯托得常說,傳道人要服膺一條

原則:「餵養我的羊,而不是餵養我的長頸鹿」,他自己有時卻也

抵觸這定律,用「有六呎之高的差距」,來餵養一般的人—施

洛德認為這是源自於他大不列顛上層社會的背景。此外,儘管斯

托得告訴他的助理牧師,「要體諒懷疑者心中的疑惑」,不過從斯

托得當時候的服事看來,他自己也無法作到。「你想不起來那個

時候的他,有哪一次會讓人感到他心中有疑惑的,」施洛德回憶

道。

施洛德擔心斯托得的時間表太滿了,會工作過度。「他有時

關在書房幾乎不出來吃飯,還在他的書房門口掛上『請勿打擾』

的牌子,我就會闖進去,把他拖出來吃東西。我破壞他的私密空

間,但我覺得一定有人得作這件事。許多人怕他,沒有人敢拂逆

他。一旦他下樓吃飯了,與大家圍坐一桌,人聲頓時就安靜下

來,大家都怕說錯話、作錯事。這很不自然,我無法忍受這個

後來到英國讀第二個學位,並到威茂街12號拜訪斯托得。基爾大

會時再度重逢,施洛德當時是神學生。

之後施洛德驚訝地接到斯托得的信,邀他考慮加入萬靈堂團

隊按立聖職。斯托得很喜歡施洛德,讚賞他是「男士中的男士」,

有堅定的心志、誠摰、幽默。

施洛德回憶他在萬靈堂那段日子,斯托得給予他的訓練,他

說:「斯托得很有系統規畫的頭腦,他對事工有一套完整的理解方

式,這也成了我終生的幫助。斯托得交給我兩本冊子。我必須把

探訪時碰到的每個會友,都逐一寫下探訪過程。然後,每兩個禮

拜一次,他會看這些記錄,跟我討論。這強迫我不掉以輕心,對

我所作過的,以及探訪的意義,都有所反省。這也幫助我,日後

知道如何帶領我的助理牧師。我盡量把當時學到的精華,轉而灌

注到他們身上。斯托得還教我如何作資料卡、索引,幫助我知道

建立自己的研讀模式。」

斯托得指派施洛德負責「社區之家」(Club House),這是斯

托得為年輕人及弱勢貧困的老人而設立的機構,比起大多為醫

師、外交人員的西邊教區,東邊教區截然不同。之後,又指派

他負責帶領一個探訪小組,專門照顧這些家庭。「他們大多數很

窮,住的樓層沒有自來水設備,只好從走廊接用外邊的水龍頭。

惟一的取暖設備是瓦斯爐,或者燒煤炭。聖誕節時,我帶他們來

吃聖誕午餐,斯托得對這事工很看重,是許多人注意不到的。他

對貧困老弱者非常關注,每一位他都叫得出名字。當我向他作報

告,他會仔細詢問每個人的狀況。身為助理牧師,總以為作西邊

教區的工作更光鮮亮眼,斯托得卻很快讓你學到:基層的這些容

易被遺忘的人,才更重要。」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50-151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50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51

斯托得從不排斥有精神疾病或性格嚴重違常的會友,他相信

福音改變人心的力量。他對神學、心理學及精神疾病三者的關係

也感興趣。主流福音派對此的看法,與靈恩派所強調趕鬼醫治的

看法不同,也會出現張力。斯托得傾向視之為情緒問題,多過於

是靈界干擾。施洛德說,「他的方法,更敏銳也更細膩。他反對

更新運動中對醫治的過度強調。」

斯托得的禱告生活,在禱告中的謙卑,對施洛德也很有啟

發。星期六的早上,他們常一起跪在斯托得的書房禱告。

然而,他們間的關係也並非都很平順。施洛德認為斯托得太

傾向於把每個人都攬在他的胳臂彎裡。斯托得會希望凡事都在可

掌控的範圍,包括人際關係,自然也涵括了他的講道。但現實的

生活難免和他的期望有些出入。斯托得常說,傳道人要服膺一條

原則:「餵養我的羊,而不是餵養我的長頸鹿」,他自己有時卻也

抵觸這定律,用「有六呎之高的差距」,來餵養一般的人—施

洛德認為這是源自於他大不列顛上層社會的背景。此外,儘管斯

托得告訴他的助理牧師,「要體諒懷疑者心中的疑惑」,不過從斯

托得當時候的服事看來,他自己也無法作到。「你想不起來那個

時候的他,有哪一次會讓人感到他心中有疑惑的,」施洛德回憶

道。

施洛德擔心斯托得的時間表太滿了,會工作過度。「他有時

關在書房幾乎不出來吃飯,還在他的書房門口掛上『請勿打擾』

的牌子,我就會闖進去,把他拖出來吃東西。我破壞他的私密空

間,但我覺得一定有人得作這件事。許多人怕他,沒有人敢拂逆

他。一旦他下樓吃飯了,與大家圍坐一桌,人聲頓時就安靜下

來,大家都怕說錯話、作錯事。這很不自然,我無法忍受這個

後來到英國讀第二個學位,並到威茂街12號拜訪斯托得。基爾大

會時再度重逢,施洛德當時是神學生。

之後施洛德驚訝地接到斯托得的信,邀他考慮加入萬靈堂團

隊按立聖職。斯托得很喜歡施洛德,讚賞他是「男士中的男士」,

有堅定的心志、誠摰、幽默。

施洛德回憶他在萬靈堂那段日子,斯托得給予他的訓練,他

說:「斯托得很有系統規畫的頭腦,他對事工有一套完整的理解方

式,這也成了我終生的幫助。斯托得交給我兩本冊子。我必須把

探訪時碰到的每個會友,都逐一寫下探訪過程。然後,每兩個禮

拜一次,他會看這些記錄,跟我討論。這強迫我不掉以輕心,對

我所作過的,以及探訪的意義,都有所反省。這也幫助我,日後

知道如何帶領我的助理牧師。我盡量把當時學到的精華,轉而灌

注到他們身上。斯托得還教我如何作資料卡、索引,幫助我知道

建立自己的研讀模式。」

斯托得指派施洛德負責「社區之家」(Club House),這是斯

托得為年輕人及弱勢貧困的老人而設立的機構,比起大多為醫

師、外交人員的西邊教區,東邊教區截然不同。之後,又指派

他負責帶領一個探訪小組,專門照顧這些家庭。「他們大多數很

窮,住的樓層沒有自來水設備,只好從走廊接用外邊的水龍頭。

惟一的取暖設備是瓦斯爐,或者燒煤炭。聖誕節時,我帶他們來

吃聖誕午餐,斯托得對這事工很看重,是許多人注意不到的。他

對貧困老弱者非常關注,每一位他都叫得出名字。當我向他作報

告,他會仔細詢問每個人的狀況。身為助理牧師,總以為作西邊

教區的工作更光鮮亮眼,斯托得卻很快讓你學到:基層的這些容

易被遺忘的人,才更重要。」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50-151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52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53

起「施洛德式的講道」來。

「只要我們兩個人把各自擅長的結合起來,那肯定很有威

力。我力求的是忠於聖經,你講求的是如何與現代世界聯結一

起。這兩者都很重要。」

兩人終於發現了結合各自長處的必要。施洛德曾在紐西蘭一

家日報擔任記者,擅長引發讀者的興趣。雖然斯托得在講道中很

不願意用個人作例子,那段時期也不擅於應用的技巧,但施洛德

依然很推崇斯托得擁有身為溝通者該有的恩賜:「他可以從扉頁中

跳出字句來,他的講道也清晰動人。」

施洛德跟其他幾位同工力勸斯托得去看看電影和戲劇;斯托

得從悔改歸主後,就跟那年代的福音派人士一樣,都為了不落入

世俗而不再看電影。施洛德建議,接觸影劇,是理解當代社會思

潮的方式。

一九六八年春天,當華沙公約組織派出軍隊,將坦克開入捷

克首都布拉格時,斯托得慷然允許開放萬靈堂,讓那些故鄉突遭

淪陷的留學生有個庇護所。萬靈堂逐漸成了嬉皮及反傳統制式基

督徒學生的收容所。

有天早晨,萬靈堂的同工們開週會,斯托得如常主持。會中

幾位同工正在討論一件斯托得不感興趣的事。他便分神沉醉在別

的事上,直到突然被打斷。

「斯托得!你沒有在聽喔!」施洛德叫道。

斯托得紅了臉。他後來承認說,「施洛德吼得有理,當別人

發表意見時分心,是非常不禮貌的事」。

同工關係還有別種張力。斯托得因為外面各類的服事太滿,

佔去太多時間,同工們覺得他不在萬靈堂的時段太長了。

樣子。這也不真實,我也不認為這是好事。我得到一個渾號,叫

作:『拖他下樓的人』;我在別的地方,譬如:他的親人、或其他會

友面前,看到他活得「像個人」,我就希望他在教區長寓所裡也

是如此。我會質問他排得太滿的工作表,說,『如果你繼續這樣

拼下去,你會犯錯,搞壞身體。』」

斯托得也會喝健康飲料來維持體力,早起晚睡。施洛德建議

他,「你少接講道,多多寫作;因為寫作,能讓你接觸到更多人。

你接太多世界各地的講道了,你的步調要放慢下來。」

他說,「有一次,我在南倫敦作探訪,但事先跟他約好了三

點碰面,結果回程時塞車,眼看沒有辦法了,只好到電話亭打電

話跟他說,我到不了。斯托得很不高興。他說,他特別從很緊湊

的時程表把這半小時空出來給我,他大可以用來作別的事。很顯

然這就是太緊的時程表。他無法接受別人的時程也可能因為非人

為的因素而被阻斷。不過,他事後也為這種反應向我道歉。」

那時正值大學生鬧學潮、反越戰、瘋披頭四、青少年開始瞌

藥的年代。施洛德擔任倫敦工業學校的校牧,學生被毛澤東和其

他的左派思潮搞得無心於任何有關信仰的事。施洛德很希望萬靈

堂的講道可以觸及這些文化。眼看如此巨大的鴻溝橫在前,他直

覺傳統方式實在難以為繼。

有一天,斯托得在萬靈堂講完道,正和施洛德要往教堂門口

和會友逐一握手道別。

「這又能怎樣?」施洛德問斯托得。「你把聖經講解得很好,

沒錯;可是,我現在更想要的是,怎麼應用到現今的世界。」

斯托得承認這正是他的缺點,即使,他個人覺得,施洛德的

解經不怎麼樣。走回教區長寓所,幾週後,斯托得跟施洛德討論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52-153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52

第十四章/走出象牙塔 153

起「施洛德式的講道」來。

「只要我們兩個人把各自擅長的結合起來,那肯定很有威

力。我力求的是忠於聖經,你講求的是如何與現代世界聯結一

起。這兩者都很重要。」

兩人終於發現了結合各自長處的必要。施洛德曾在紐西蘭一

家日報擔任記者,擅長引發讀者的興趣。雖然斯托得在講道中很

不願意用個人作例子,那段時期也不擅於應用的技巧,但施洛德

依然很推崇斯托得擁有身為溝通者該有的恩賜:「他可以從扉頁中

跳出字句來,他的講道也清晰動人。」

施洛德跟其他幾位同工力勸斯托得去看看電影和戲劇;斯托

得從悔改歸主後,就跟那年代的福音派人士一樣,都為了不落入

世俗而不再看電影。施洛德建議,接觸影劇,是理解當代社會思

潮的方式。

一九六八年春天,當華沙公約組織派出軍隊,將坦克開入捷

克首都布拉格時,斯托得慷然允許開放萬靈堂,讓那些故鄉突遭

淪陷的留學生有個庇護所。萬靈堂逐漸成了嬉皮及反傳統制式基

督徒學生的收容所。

有天早晨,萬靈堂的同工們開週會,斯托得如常主持。會中

幾位同工正在討論一件斯托得不感興趣的事。他便分神沉醉在別

的事上,直到突然被打斷。

「斯托得!你沒有在聽喔!」施洛德叫道。

斯托得紅了臉。他後來承認說,「施洛德吼得有理,當別人

發表意見時分心,是非常不禮貌的事」。

同工關係還有別種張力。斯托得因為外面各類的服事太滿,

佔去太多時間,同工們覺得他不在萬靈堂的時段太長了。

樣子。這也不真實,我也不認為這是好事。我得到一個渾號,叫

作:『拖他下樓的人』;我在別的地方,譬如:他的親人、或其他會

友面前,看到他活得「像個人」,我就希望他在教區長寓所裡也

是如此。我會質問他排得太滿的工作表,說,『如果你繼續這樣

拼下去,你會犯錯,搞壞身體。』」

斯托得也會喝健康飲料來維持體力,早起晚睡。施洛德建議

他,「你少接講道,多多寫作;因為寫作,能讓你接觸到更多人。

你接太多世界各地的講道了,你的步調要放慢下來。」

他說,「有一次,我在南倫敦作探訪,但事先跟他約好了三

點碰面,結果回程時塞車,眼看沒有辦法了,只好到電話亭打電

話跟他說,我到不了。斯托得很不高興。他說,他特別從很緊湊

的時程表把這半小時空出來給我,他大可以用來作別的事。很顯

然這就是太緊的時程表。他無法接受別人的時程也可能因為非人

為的因素而被阻斷。不過,他事後也為這種反應向我道歉。」

那時正值大學生鬧學潮、反越戰、瘋披頭四、青少年開始瞌

藥的年代。施洛德擔任倫敦工業學校的校牧,學生被毛澤東和其

他的左派思潮搞得無心於任何有關信仰的事。施洛德很希望萬靈

堂的講道可以觸及這些文化。眼看如此巨大的鴻溝橫在前,他直

覺傳統方式實在難以為繼。

有一天,斯托得在萬靈堂講完道,正和施洛德要往教堂門口

和會友逐一握手道別。

「這又能怎樣?」施洛德問斯托得。「你把聖經講解得很好,

沒錯;可是,我現在更想要的是,怎麼應用到現今的世界。」

斯托得承認這正是他的缺點,即使,他個人覺得,施洛德的

解經不怎麼樣。走回教區長寓所,幾週後,斯托得跟施洛德討論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52-153 2012/5/17 上午 09:31:07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154

第十五章/萬靈堂的新面孔 155

15 萬靈堂的新面孔

斯托得開始進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主編《聖經信息》

(The Bible Speaks Today, BST)這一套系列叢書,他個人也執筆

其中的幾冊。原本計畫以十年的時間完成,結果卻用了二十年

才完成新約各卷。這一系列的解經(斯托得個人偏愛「註釋」

〔commentaries〕這字)叢書有個重要特質,就是受到施洛德影響

後,斯托得衍生而出的「雙重聆聽」這個思考主軸。多年來,斯

托得都遵循著三個原則來主編這套書系:第一,忠於聖經;第二,

能切合當代的世界;第三,具可讀性。

第一冊《聖經信息:加拉太書》(The Message of Galatians)

於一九六八年出版。邁可‧格林為這本書寫了書評,特別針對斯

托得的講道和寫作風格,作了有趣的評價:「使徒保羅一定會又驚

又喜地發現,自己信件的分段原來這麼清楚。」不過,這一點卻

是斯托得不太滿意的—他的讀書小組成員記得他曾說過,「我

們應該要為我們這些福音派人士凡事都要求井然有序而悔改。」

要為這套叢書找到其他的書寫者,誠非小事一樁。斯托得列

出一張詳細的備忘表,邀請可能的作者,並且明言,他所要求的

第一個條件,就是正確的解經。他引用他所欣賞的沈美恩的話:

儘管有些張力,大家還是看得出,斯托得很在意施洛德。一

段時間不在萬靈堂後又回來的訪客,都會詫異地看到,斯托得晒

黑了,而且開始打花領帶!

斯托得也開始邁向「雙重聆聽」(聆聽聖經,聆聽當代世界),

日後更是成為他的思想主軸。

Q354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內文328頁--四校-2.indd 154-155 2012/5/17 上午 09:31:07

尾聲 曲終人未散

黃從真(本書譯者)

二○一一年六月上旬,萊特到台灣訪問,主持校園書房出版社

的「神國夢想家」講座,結束之後回到英國。隔幾週去聖巴拿巴

學院探望斯托得。

「你有見到那兩種雉鳥嗎?」斯托得問。那時,他已孱弱得

幾乎沒力氣說話,更別提從床上坐起來了。

「很遺憾,」萊特說,「我沒有空出時間去看雉鳥欵。早知

道,我應該先來看您,您也可以教我,該看些什麼。」

「嗯,」斯托得斷斷續續地,每次只能講幾個字。

「在台灣,共有七種雉鳥,其中兩種,是台灣獨有的品種。」

(按:黑長尾雉與藍腹鷴)

萊特非常驚訝。後來查書(他的台灣朋友好意送他一本台灣

鳥類圖鑑),果真發現斯托得說的一點兒不錯。

在生命的盡頭處,斯托得懸念的,仍是他的朋友,仍然記得

摯愛的鳥群。

二○一一年七月 27日,在英國當地時間下午三時 15分,斯

托得走完世上最後一程,安息主懷。當天上午,他的至親好友就

環繞在他身側,一起聆聽韓德爾《彌賽亞》選曲,包括「我知道

我的救贖主活著」,並誦讀提摩太後書全卷,至午間,他即安祥

辭世。

七月 2 7日起,「靈風夥

伴組織」為他設了紀念網

站(www.johnstottmemorial.

org)。幾天之內,就湧入十多

個不同國籍數百位網友的留

言,傾訴他們對於這位可親可

敬屬靈偉人的緬懷和感恩,也

向他作最後的致敬。全球各地

自發舉辦的追思聚會,共達三十場。

八月8日,親友按斯托得的遺願,在倫敦靈風坊的萬靈堂舉

行葬禮。萊特受斯托得生前所託,在葬禮中證道。

他以「高舉十字架」為題,用了斯托得喜愛的兩處經文,來

闡述斯托得畢生對「信而順服」(加六 14)及「愛而順服」(約

十四21)的體會:

第一,我們若信靠十字架的基督(以祂為我們的救主),就必

然要以順服被釘的基督(以祂為我們的復活主)來證明信靠

的真實度。因此信靠與順服,兩者只能並蓄,無可分離。

斯托得「信而順服」的典範,是以他的謙卑(Humility)、正

328

ww

w.jo

hnsto

ttmem

oria

l.org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直(Integrity)和簡樸(Simplity)來詮釋的,如斯托得生前

一位研究助理史蒂文生(Tyler Wigg-Stevenson)七月7日在紀

念網站上寫下的一段話:

「約翰.斯托得並非逝於今日,他半世紀之前就死了,在他承

認『耶穌基督是為他而死』的那一刻就死了;也如保羅在哥林

多後書所宣告的,斯托得自此的每一日,直到離世之刻,都

帶著這樣的死而活;好使他的言行,能顯露出一種不再屬於自

己,而是隱藏在基督裡的生命。」

第二,他的「愛而順服」是因為他看重神所賜下的這條誡命,

認為基督徒彼此相愛,是我們藉以證明「我們愛神」的憑據。

所以他說「我的大半生,都花在保守並促成福音派的合一,

因為這是我極度關切的事,我從不相信,我們之間的歧異,

大到非分裂不可的地步。」

他的愛,也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對孩子的疼愛

.對弱勢的憐恤

.對婦女的尊重與肯定

.對不公不義的憤怒

.對財富的摒棄,對名望存疑

.為朋友的祈禱代求

.對神所創造萬物的喜愛(但格外鍾愛鳥類!)

(中文證道辭全文歡迎至校園書房出版社「斯托得紀念網站」瀏覽:

http://shop.campus.org.tw/johnstottmemorial/stott6.htm)

329

二○一一年九月4日,斯托得的親朋友好友按他的遺願,將

骨灰安葬於「悠可細思」附近的戴爾墓園。

他生前已擬妥墓誌銘如下:

約翰R. W. 斯托得

1921~2011

倫敦 靈風坊

1950~1975 萬靈堂教區長

1975~2011 終身榮譽教區長

曾定了主意

對於個人得救的憑據

對於個人事奉的目標

不知道別的

只知道

耶穌基督

並祂釘十字架

哥林多前書二章2節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

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 ohn S tott

330

331

來參加安葬禮拜的,尚有戴爾村當地的一群威爾斯農民。有

人噙著淚水告訴萊特說,他們隱約知道斯托得生前的「事業」遍

及全球,卻選中他們這個小小的村莊作為長眠之地,他們覺得很

榮幸,也喜悅地迎接他,好像讓他回到自己的故鄉。

也許從某個角度看來,真是如此。因為,這裡的確切合這位

偉大如摩西的神僕,是上帝為祂子民所預備諸多傑出領袖中的一

位,卻又如此的謙沖一生。

地上再也找不到比這樣一個小村莊靜靜的角落,更符合他留

給人緬懷的一切。

在他所鍾愛的這塊土地最偏遠的一隅,小村墓園,襯著一大

片綠地,群鳥與牛隻環繞;以紅土砂石築起的圍牆,兩面爬滿了

長春藤,小野花和荊棘叢;遠處的汪洋,帶著鹹味的海風,正不

斷地吹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