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13
3-1 生生生生生生生 生生生 : 生生生

Upload: aldis

Post on 24-Feb-2016

9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報告人 : 鄒紫晴. 目錄. 入侵來台的外來種,要如何降低對臺灣傷害 ? 1. 入侵火紅蟻 2. 美國螯蝦 3. 琵琶鼠魚 4. 福壽螺 5. 銀合歡 6. 大花咸豐草 7. 小花蔓澤蘭 8. 馬纓丹. 1. 為因應全球化帶來的外來種入侵問題,避免造成生態與經濟衝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防檢局)積極整合有關機關建立管理機制,並擬定推動多項具體管理措施,召開研討會,針對國內外管理體制深入探討研析外,亦積極呼籲民眾關心入侵種所引發的問題,勿攜帶或走私動植物或產品入境。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3-1生物與棲息環境報告人 :鄒紫晴

Page 2: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目錄入侵來台的外來種,要如何降低對臺灣傷害 ?1.入侵火紅蟻2.美國螯蝦3.琵琶鼠魚4.福壽螺5.銀合歡6.大花咸豐草7.小花蔓澤蘭8.馬纓丹

Page 3: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要如何減少外來種對臺灣的傷害 ?1.為因應全球化帶來的外來種入侵問題,避免造成生態與經濟衝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防檢局)積極整合有關機關建立管理機制,並擬定推動多項具體管理措施,召開研討會,針對國內外管理體制深入探討研析外,亦積極呼籲民眾關心入侵種所引發的問題,勿攜帶或走私動植物或產品入境。2.防檢局指出,為加強入侵種管理工作的推動,該局已成立「加強入侵種管理諮詢委員會」,結合農委會所屬各機關積極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包括建置外來種之管制、防疫、檢疫及監測機制、鑑定外來種為入侵種之風險評估機制,以及引入、野放與含逸出外來種之影響評估、管理及監測機制,並且積極進行影響本土生物多樣性及人畜疾病之入侵種防治,以及建立外來種清單。該局並於本(九十二)年十月間舉辦「入侵種生物管理研討會」,邀集國內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部門專家學者二十三人發表專題報告,主題涵括農林漁牧領域,重點包括探討美、日外來種現況與管理、國內外來種現況與管理、入侵動植物有害生物之監測、風險評估及防治等。參加該研討會人員超過三百二十人,除交換心得,凝聚共識外,並彙整國內外入侵種現況與管理資料,作為入侵種管理之施政參考。研討會論文經彙整後已公佈於該局網站(網址: http://

www.baphiq.gov.tw),供有興趣的民眾參閱。

Page 4: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入侵紅火蟻1.入侵紅火蟻(學名:Solenopsis invicta),是火蟻的一種。它是一種農業及醫學害蟲,源自

南美洲。它在在 1930年代傳入美國,並於2001年及2002年透過貨櫃及草皮從美國蔓延至澳大利亞、台灣、中國廣東省吳川縣,繼而蔓延至廣東省內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門。

2. 俗名「入侵紅火蟻」 (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3. 特徵入侵紅火蟻的體型長度約為3-6 毫米,與其他的螞蟻差不多。它們體內沒有骨骼,但卻擁有強硬的外骨架,以堅固的外殼來保護自己。它們以氣管來呼吸。它們的軀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擁有三對足及一對觸角。一如其他蟻種,它們的工蟻和兵蟻全為沒有生育能力的雌蟻,蟻后負責生產和孵化蟻卵。在眾多火蟻中,由於在每次生育過程只需要一隻雄蟻,因此雄蟻的數量遠比雌蟻少。在攻擊人類時,它們會以口部抓住目標的皮膚,然後以螫針刺入皮下,注入毒液。每隻火蟻可持續螫刺目標多次。入侵紅火蟻不能在極為寒冷的環境下生存,在攝氏零下17 度的環境下便會死亡。

4.對策目前,殺滅入侵紅火蟻的方法可利用餌劑施於發生地進行誘殺、以殺蟲劑灌注蟻丘或是引進其天敵。 利用殺蟲劑灌注蟻丘可快速降低表面火蟻族群,但由於蟻巢結構分散,蟻后於較深處並受到妥善保護,因此火蟻族群終將恢復原有規模。 餌劑是在蟻丘附近施用吸引職蟻將藥劑搬回蟻巢,利用火蟻交哺的習性,將藥劑有效毒殺到巢穴內的蟻后。 入侵紅火蟻的天敵是一種蚤蠅 還有食蟻獸 ,這種蚤

蠅會使真菌在入侵紅火蟻體內繁殖,從而殺死被傳染的蟻。有一種有效而又不會污染環境的方法,使用液態氮灌進蟻巢,所有巢內的蟻會瞬即被凍死,只是該

方法的成本較高。

Page 5: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美國螯蟹

美國螯蝦:原 產 於 : 美國西南部是一種稍大型的淡水蝦。學 名: Procambarus clarkia。英 文 名 : Red Swamp Crawfish。中 文 學 名: 克氏岩原喇蛄〈美國螯蝦〉。屬 於 : 甲殼綱十足目(Decapoda)螯蝦次目(Astacidea)的蝲蛄 科(Cambaridae),因此有些學者根據其學名之意義,將其 譯為「克氏原蝲蛄」,分類地位為節肢動物門之甲殼綱,千 足目,爬形蝦類,腹腔亞目,螯蝦次目,螯蝦總科的螯蝦科。 棲 息 地 : 沼澤、溪流、緩慢流動的水體、水庫、灌溉系統、水田。 適 應 能 力: 對氣候環境有強烈適應性,繁殖力強但螯蝦的柄眼懼怕強 光,白天強光下則躲於洞穴內石縫間,於黃昏與清晨時外 出覓食、活動及求偶交尾,故屬於夜行性動物,並可以容 忍乾燥、高溫、低氧 甚至連海口帶鹽的水質牠也可以忍 受,就算高污染或重金屬都殺不死牠,加上成長快速天敵 少的優勢佔領了很多生物的棲息地,通常壽命約為一年, 但環境不良的情況下,可活至二至三年。 食 性 : 食性為雜食性,植物性食物包括水草、植物碎屑、農作物; 動物性食物則有蚯蚓、魚蝦、蝌蚪、青蛙等,也會互相殘 食。樣 貌 特 徵: 螯蝦全身紅褐色或深褐色,成蝦身長約7-8公分,體重約                                10-12公克,頭胸部粗大,長度約佔體長一半,全身被覆基 丁質之外殼。 頭胸甲下方具有五對胸足,前三對胸足末端呈鉗狀,第一對十分粗大,稱為螯足,為挖洞、取食、防禦的工具;後二胸足末端呈爪狀;腹部具有六對腹肢,前五對為泳足,但不發達,雄性第一二對腹肢特化為交接器,雌性第一對退化呈細長狀;第六對與尾節組成尾扇。運動方式以胸部腹肢的爬行方式為主,也可用腹部和尾扇作用,使身體迅速向後退,以逃避敵害。                   初 步 目 的: 觀賞、食用與當寵物,但由於肉質不佳,肉小殼多乃被任 意棄置河川、水塘、溝渠、稻田,沒想到造成滋生與蔓延, 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甚至為害水稻。 入侵台灣時間: 因觀賞目的於1970年之前引進,於1980年首次在野外發 現,開始經人為傳播到台灣,分佈於蘭陽及桃園地區之河 川、小溪、池塘、溝渠、沼澤地、筊白筍田、稻田及灌溉 水道均可發現其蹤蹟並危害,破壞了台灣的生態。 分佈的範圍 : 大漢溪之支流草嶺溪,基隆河之支流大坑溪,大堀溪,新 豐溪之支流茄苳溪、崁頭溪、德龜溪,頭前溪,鳳山溪之 支流大平窩溪,後龍溪,烏溪,八掌溪及蘭陽溪之支流安 農溪等流域。

交 配 時 間: 夏秋季,雌雄腹部相對交配,時間可達幾小時以上,雄性 將精莢送入雌蝦腹環溝,交配後雌蝦則挖洞多藏,在洞內 排卵後,卵與精莢之精子行體外受精。受精卵黏附於雌性 腹肢剛毛上,十公分長的母蝦可抱五百粒左右,約經半個 月至一兩個月的時間孵化為幼蝦,此時母蝦仍將幼蝦抱於 腹部保護,時間可達兩個月之久,之後再攜帶幼蝦出洞, 幼蝦在獨立生活之前可蛻皮兩次,一般卵數約在四百個左 右,孵化後幼體會在母體上停留一段時間後才離開母體, 此為母蝦對稚蝦表現保護的親子行為。螯蝦成長過程常有 脫皮現象,而脫皮後因外殼柔軟,易遭致其它蝦殘食而死, 稚蝦經過九次脫皮後長成成蝦。 

Page 6: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琵琶鼠魚棘甲鯰科是輻鰭魚綱鯰形目的其中一科。又稱琵琶鼠魚、垃圾魚、青苔魚、青苔鼠、食藻魚、清道夫等,由於會吃青苔,常被人飼養作為清潔魚缸的魚。 原產於南美洲,主要分布於巴西、祕魯、蓋亞那。

分布大多數的南美洲盆地都有棘甲鯰的分佈。不過在太平洋沿岸流域和拉普拉塔河以南的沿海流域並沒有棘甲鯰。其中70 %的有效物種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例如,奧里諾科盆地的港口大約有22種,且為排名第二豐富的物種。另一方面,在巴西東部沿海盆地只發現2種棘甲鯰;分別為,熱基蒂尼奧尼亞( Jequitinhonha)和帕爾多河(Pardo river)的沃特氏陶樂鯰(wertheimeria maculata),以及paraguaçu河的kalyptodoras bahiensis。 外表及解剖特徵經由在背鰭前發達的頸盾,以及側線高度骨化作用後形成的帶刺菱鱗可以很容易的辨認出刺甲鯰。刺甲鯰通常也有三對觸鬚(無鼻觸鬚)、一個脂鰭和背鰭上有四到六條刺鰭(第一刺鰭上有棘)。有時,這些魚會被稱為〝會說話的鯰魚〞,這是因為他們能藉著移動胸棘或是震動鰾來發出聲音。

Page 7: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福壽螺福壽螺(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是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一類軟體動物。由於成長速度快,在許多國家視為入侵物種

及農業害蟲。又稱金寶螺、蘋果螺、大瓶螺。臺灣農民俗稱夭壽螺,「夭壽」一詞有「短命早死、過分的、惡毒的」之意[1]。 簡介外形類似田螺。貝殼短圓右旋,有4-5個螺層。殼面光滑而且多呈金黃至深褐色。成熟的螺殼高約7厘米。殼背上有氣囊,可以輔助呼吸和幫助福壽螺在水面上漂浮。為雜食動物,主要喜歡吃幼嫩的植物。在很多地方是入侵物種和農業害蟲,對水稻、水邊種植的甘薯等危害很大。因為其成長速度快但味道不鮮美,也被人工養殖作為人類食品。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

1970年代末期台灣曾短期養殖福壽螺,後因螺肉有寄生蟲,且味道不鮮美,被大量丟置水道,由於繁殖速度極快,並喜歡啃食植物的嫩莖與幼葉,影響農作物的收成,造成約新台幣51億的損失,其它亞洲國家像日本、中國等也曾發生福壽螺繁殖事件。特性福壽螺的繁殖能力特別強,一個月能產1000-1200粒卵,而且特別的是他們產卵的地方是在水面之上,通常沿著植物的莖葉放置卵,因此逃避水中天敵魚類的覓食,確保卵不被傾滅,因此在防治上是一大難題。福壽螺的粉紅色卵,標度單位為厘米現其卵可被生物科技萃取出蝦紅素,但現又衍生一隱憂:過量繁殖、供過於求及生產環節若有疏失,怕又再引起生態浩劫。[生物防治鯉魚:經相關研究發現,鯉魚可抑制未發育成熟的福壽螺,但對已成熟的福壽螺抑制作用不大,且對於福壽螺的產卵頻率無正面助。但

在運用鯉魚作為生物防治的方法時,也應注意是否會降低該地的生物多樣性。 合鴨農法:經由育種的鴨子,可以放入稻田內吃害蟲及雜草與福壽螺卵、但不吃水稻,鴨糞會成為有機肥料。 鱉:鱉為水生雜食動物,喜食動物性餌料。幼鱉以水生昆蟲、水蚯蚓、蝌蚪、小蝦等為食。成鱉攝食田螺類,蛤蜊等軟體動物、魚、蝦以

及動物屍體(因追不到魚),也食蔬菜、水果、雜糧等植物性飼料,此外鱉的嘴尖而小較容易啄出螺肉,比起嘴巴扁而寬的鴨子,更能有效防治。

Page 8: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銀合歡銀合歡( 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White Popinac,別名白相思子、細葉番婆樹、臭菁仔。為含羞草科銀合歡屬植物。銀合歡由於樹根會分泌出含羞草素抑制他種植物生長,排他性極強又無天敵因而形成單一性的純林地帶,因此減低生物多樣性[1]、 [2]。幼葉及其莢果含豐富蛋白質,可做牛群飼料 [3] ;但作為飼料時含羞草素在反芻動物瘤胃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 3-羥基-4-氧代吡啶基[4],對反芻家畜或人類 [5]都有一定毒性。羽片 4~8對,小葉 10~20對,長橢圓形,長約 1cm。 頭花腋生,白色。 莢果長 10~15cm。 產地原產南美,台灣曾大量造林。品系多,例如薩爾瓦多銀合歡、夏威夷型銀合歡、秘魯型銀合歡。由於排他性極強,取代原生物種的性命。故被視為入侵物種,例如墾丁國家公園[6]。

銀合歡頭花的特寫

Page 9: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大花咸豐草用鬼針草(學名:Bidens pilosa),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非常廣泛,中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全草可作為中藥使。

異名鬼針草一名始見於《本草拾遺》,異名有鬼釵草(《本草拾遺》)、三葉鬼針、三葉鬼針草、鬼黃花、山東老鴉草、婆婆針、鬼骨針、叉婆子、鬼蒺藜、粘身草、鋼叉針、等。形態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約40~85厘米,莖直立,四棱形,無毛,上部分支可略帶細毛。中下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羽狀脈,深裂,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有梗,總苞杯狀,中央管狀花黃色,邊緣白色或淡黃舌狀花依不同變種有不同情況:鬼針草有或沒有舌狀花,咸豐草有較小的舌狀花,而大花咸豐草則有超過 5 mm 較大的舌狀花 [1][2]。瘦果長線形,頂端冠毛芒狀,3~4枚。花期8~9月,果期9~11月。

Page 10: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小花蔓澤蘭1. 小花蔓澤蘭(學名:Mikania micrantha),香港及中國稱之為小花蔓澤蘭或小花假澤蘭。為菊科蔓澤蘭屬下的一個種。原產於南美洲,全

球約有 430種為菊科之中唯一的一年生攀爬植物[1]。由於小花蔓澤蘭生長速度奇快,奪取其它植物的養分,導致其他植物難以生存,故有「綠色殺手」或「植物殺手」之稱,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全球 100種最具危害力之外來入侵物種[2]。

2. 簡介小花蔓澤蘭為生長迅速之多年生攀緣藤本植物。在肥沃度、有機物、土壤溼度與空氣溼度都高的地方,生長得最好。它藉由攔截光線,損害或者殺死其他植物使他們窒息。小花蔓澤蘭是中美洲與南美洲的原生植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引入印度,用來偽裝飛機場,是太平洋的區域最廣泛分佈的雜草。3. 特徵 小花蔓澤蘭莖多分枝而細長。葉對生,葉為心形或者三角形,葉漸尖,基底成闊心型。樹葉約是 4 至 13公分長,邊緣為淺波狀圓鋸齒。花長 3 至 5 毫米,傘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為白色至白綠色,四或五朶管狀小花聚生成簇為一細小的頭狀花序,花柄成四數排列,每一頭狀花序有由 4 至 5板綠色苞片組成的外環將中央的 4朶花圍繞。種子黑色五稜形,

1,000粒僅約重 1公克,大約 2 毫米長。每種子頂端有幫助散佈的白色冠毛,藉由風或黏附在動物皮毛上傳播,每平方公尺可產約 17萬粒種子。4. 散播 1884年香港已有小花蔓澤蘭紀錄, 1980年代初經香港傳入至中國華南一帶, 1984年深圳已有標本採集紀錄。

1988年首先入侵珠海外伶仃島,其後於 2003年發現於珠海大橋出現。 1949年印尼從巴拉圭引入,作為橡膠園的地被覆蓋植物,至 1987年已覆蓋全印尼。 台灣則於 1990年以前在南部屏東及高雄地區,已有標本採集紀錄。

5. 危害由於小花蔓澤蘭具有向光性,喜生長於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旦攀上樹木就會纏繞全株植物,阻礙寄主植物的合作用,令寄主因缺少養分而枯死,嚴重破壞多元化的原生生態系統。小花蔓澤蘭繁殖力強,既可無性繁殖,也可有性繁殖長出種子。其蔓莖的每個節除了可長出新芽之外,節及節之間都能長出不定根。它一天可生增長達廿四公分長度,單是一株小花蔓澤蘭就可在數個月之內覆蓋約 25平方米面積植物,有「一分鐘一英里(Mile-a-minute weed)」之稱,故此難以徹底剷除。小花蔓澤蘭族群一旦建立,即以驚人的速率散佈,攀附纏繞任何直立支撐物,如作物、灌叢、喬木、圍牆、綠籬。據報導,其莖一天可生長達 27 毫米。此外,小花蔓澤蘭亦與其他植物競爭水份及養份,以及釋放出化學物質來抑制其他植物生長。小花蔓澤蘭在印度、印尼茶園,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橡膠園是三大雜草之一。其入侵薩摩亞亦造成了可可椰子裁植廢棄。使麵包樹致死,造成油棕、香蕉、森林作物和牧場造成嚴重損害。

Page 11: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小花蔓澤蘭防治法1.清除方法2002年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嘗試使用農藥森草淨,發現此藥能有效使小花蔓澤蘭枯萎;然而直接噴灑此藥可同時殺害其宿主,因此未能廣泛使用。目前為止,還未找到效率高的方法清除小花蔓澤蘭,只能依靠人手清除。小花蔓澤蘭即使遭割除,其莖節仍會長出新根,因此清理後必須妥善棄置,否則反而會助長其繁殖蔓延。由 2007年開始,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研究,項目名為「無間道行動」。於2008年8月在大埔丫洲的實地考察,發現寄生植物田野菟絲子會使用吸盤插入小花蔓澤蘭的莖幹以吸收水份及養份[3],能有效降低小花蔓澤蘭的開花繁殖能力,但未能完全殺滅。同時亦研究使用寄生植物金燈藤,以比較兩者對清除小花蔓澤蘭的效用。 [4][5][6]

其實牛、羊、雞、鴨、鵝、狗也都喜歡吃小花蔓澤蘭,如果家裡剛好有足夠的土地,小花蔓澤蘭就成為這些動物的食物來源之一。

Page 12: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馬纓丹1. 馬櫻丹(學名: Lantana camara)同馬纓丹,別稱五色梅、五龍蘭、如意草、五彩花、臭草、臭金鳳、五雷丹、五色繡球、

變色草等,客家人稱之為綿鼻公花,學名是 Lantana camara L.[1]。原本主要分布於南美洲、西印度,馬櫻丹屬(Lantana)常綠灌木。一般花期大約是在 4月中、下旬到隔年的 2月中旬左右,不過也因氣候與溫度的影響,幾乎整年都能看到開花,可說是常盛的植物 [2]。一叢花序之中常會有多色的變化,所以別名也稱為五色梅、五彩花;同時枝葉含有特別的刺激氣味,所以馬櫻丹也有臭草、臭金鳳等別名。 [3]

2. 形態馬櫻丹屬於蔓狀的常綠灌木,整株都有著短短的粗短的軟毛,小莖呈稜角狀,稱為小枝方形,在稜角上有小倒鉤。葉對生,葉片擴卵狀先端尖銳,葉面較粗糙葉緣呈鈍鋸齒狀,網狀葉脈明顯 [2]。花期很長,甚至在台灣屏東縣的恆春半島整年都能看見馬櫻丹開花 [1]。主花梗較長,花蜜豐富,開花型態為頭狀花序或繖房花序,看起來有點像小型的繡球花。花萼的下方有線狀披針形的苞片,花色大多為橙色、紅色、黃色、白色、紫色以及粉紅等,另外也有混色的花朵,依照種植環境不同以及陽光照射程度因素,有些花初開花時呈黃色,成花後會變化為橙色,或橙色變紅色,白色變粉紅等 [2],甚至還有些花的花序外圍與中央花序的顏色不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變色草或五色繡球。 [4]花落之後會結綠色的果實,成熟後的果實呈黑紫色,果實與莖葉都含有毒性。由於花很容易開,所以結成果實的量也相當多,傳播性很強。一旦有適合的環境就很容易成長,枝條橫生呈塊狀擴展,馬櫻丹的周圍常常都沒有其他植物,排他性非常強烈。也由於莖上長有倒刺,一般動物也難以直接踐踏走過,所以年年擴充地盤成長也很快速,是種相當強勢的侵略性植物。 [5] 由於極其粗生,無論雨水充足,抑或乾旱地區,都見其影蹤,甚至趕絕原生草木。

3.馬櫻丹屬於有毒植物。中醫學認為其「味苦性寒」 [6]。莖葉與果實中含有破壞代謝的毒性,這類毒性對哺乳類動物有相當大的影響,一般鳥類食其果實並不會有問題,但是如果人或牛、羊誤食了馬櫻丹有毒部份,將會造成慢性中毒 [6]。一般人類誤食中毒的事件並不常見,但是在香港曾經於 1961年- 1962年間發生過有兒童誤食而中毒致死的個案 [7]。

家畜誤食後會產生慢性中毒現象,主要的症狀會變成相當衰弱,而且會產生劇烈腹瀉之後便秘,糞便中含有分解後的血液,所以顏色很深且有惡臭。其它還會有步伐不穩,眼鼻的分泌液增加,發燒發熱,並且會對光產生過敏;膽囊麻痺,肝膽汁分泌會遭到損傷,會使腎小管壞死出現黃疸病徵,甚至最後導致肝腎衰竭致死。主要引起中毒的成分為馬纓丹烯A( Lantadene A),綿羊或小牛只需要使用 2 克,即可導致嚴重黃疸及對光敏感。雖然如此,馬櫻丹葉含有的馬纓丹烯A有解熱的作用,搗爛後取其汁液敷於患部亦有消腫與解熱的功效。所含有的生物鹼會降低犬隻的血壓,加速呼吸引起戰慄現象,所以也有人認為這種生物鹼可以治療哮喘、高血壓和發熱等病疾。 [6] 即使只是揮掃葉子,也可以引起過敏反應。 2012年 9月 12日,台灣新北市土城清水國小 3年級,因為某學生好奇摘採其葉子揮掃同學,發生集體過敏事件 [8]

Page 13: 3-1 生物與棲息環境

馬纓丹圖片

馬櫻丹的花葉綠圓果,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