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37
作者 mintap (fool)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226511332.A.B22.html 看板 Geography 標題 1922 年台北市町名改正新舊對照 時間 Thu Nov 13 01:35:29 2008 新町名 舊地名 文武町 台北城內 (分為五丁目) 文武廟街 南門街 石防街 府後街 東門街 書院町 台北城內 (分為三丁目) 書院街 文武廟街 乃木町 台北城內 (分為三丁目) 書院街 小南門街 榮町 台北城內 (分為四丁目) 小南門街 文武廟街 北門街 石防街 西門街 府前街 書院街 大和町 台北城內 (分為四丁目) 西門街 撫台前街 北門街 本町 台北城內 (分為四丁目) 府後街 府前街 府直街 西門街 石防街 北門街 表町 台北城內 (分為二丁目) 府後街 府前街 明石町 台北城內 (分為二丁目) 府後街 府前街 御成町 大稻埕詔安厝街 大稻埕牛埔子街 三板橋字大竹圍 (分為五丁目) 三橋町 三板橋字大竹圍 大正町 三板橋字大竹圍 (分為三丁目) 樺山町 三板橋字東門外 三板橋字莿子埒 三板橋字大竹圍 幸町 三板橋字東門外 三板橋字莿子埒 三板橋字埤仔腳 東門町 三板橋字東門外 三板橋字埤仔腳 三板橋字埤頭 古亭村 旭町 龍匣口 三板橋字東門外 古亭村 富田町 頂內埔 林口 水道町 林口 古亭村 頂內埔 川端町 古亭村 林口 錦町 古亭村 福住町 古亭村 三板橋字埤頭 新榮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三丁目) 千歲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三丁目) 兒玉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四丁目) 佐久間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三丁目) 南門町 龍匣口 (分為六丁目) 龍口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五丁目) 馬場町 崁頂 加蚋子字八張犁 東園町 崁頂 加蚋子字堀子頭 加蚋子字後庄子 加蚋子字客仔厝 加蚋子字下庄子 加蚋子字八 張犁 西園町 加蚋子字港子尾 加蚋子字客仔厝 加蚋子字後庄子 加蚋子字堀子頭 加蚋子字下庄子 加蚋子字中崙 堀江町 下崁字頂石路 下崁字中石路 下崁字下石路 柳町 艋舺大溪口街 艋舺料館口街 下崁字下石路 加蚋子字港子尾 綠町 下崁字下石路 下崁字中石路 艋舺書院邊街 (分為五丁目) 龍山寺町 艋舺龍山寺街 書院邊街 料館口街 育嬰堂邊街 大眾廟口街 (分為三丁目) 大厝後 大厝口街 下崁字中石路 有明町 艋舺 (分為四丁目) 歡慈市街 舊街 龍山寺街 廈新街 粟倉口街 頂新街 料館口街 後街子街 竹篙厝街 凸斛子街 大溪口街 大厝後街 大厝口街

Upload: family

Post on 17-Jan-2015

374 views

Category:

Government & Nonprofit


6 download

DESCRIPTION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 地政 邱新安

TRANSCRIPT

Page 1: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作者 mintap (fool)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226511332AB22html

看板 Geography 標題 1922 年台北市町名改正新舊對照 時間 Thu Nov 13 013529 2008

新町名 舊地名

文武町 台北城內 (分為五丁目) 文武廟街 南門街 石防街 府後街 東門街

書院町 台北城內 (分為三丁目) 書院街 文武廟街

乃木町 台北城內 (分為三丁目) 書院街 小南門街

榮町 台北城內 (分為四丁目) 小南門街 文武廟街 北門街 石防街 西門街

府前街 書院街

大和町 台北城內 (分為四丁目) 西門街 撫台前街 北門街

本町 台北城內 (分為四丁目) 府後街 府前街 府直街 西門街 石防街 北門街

表町 台北城內 (分為二丁目) 府後街 府前街

明石町 台北城內 (分為二丁目) 府後街 府前街

御成町 大稻埕詔安厝街 大稻埕牛埔子街 三板橋字大竹圍 (分為五丁目)

三橋町 三板橋字大竹圍

大正町 三板橋字大竹圍 (分為三丁目)

樺山町 三板橋字東門外 三板橋字莿子埒 三板橋字大竹圍

幸町 三板橋字東門外 三板橋字莿子埒 三板橋字埤仔腳

東門町 三板橋字東門外 三板橋字埤仔腳 三板橋字埤頭 古亭村

旭町 龍匣口 三板橋字東門外 古亭村

富田町 頂內埔 林口

水道町 林口 古亭村 頂內埔

川端町 古亭村 林口

錦町 古亭村

福住町 古亭村 三板橋字埤頭

新榮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三丁目)

千歲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三丁目)

兒玉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四丁目)

佐久間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三丁目)

南門町 龍匣口 (分為六丁目)

龍口町 龍匣口 古亭村 (分為五丁目)

馬場町 崁頂 加蚋子字八張犁

東園町 崁頂 加蚋子字堀子頭 加蚋子字後庄子 加蚋子字客仔厝 加蚋子字下庄子 加蚋子字八

張犁

西園町 加蚋子字港子尾 加蚋子字客仔厝 加蚋子字後庄子 加蚋子字堀子頭 加蚋子字下庄子

加蚋子字中崙

堀江町 下崁字頂石路 下崁字中石路 下崁字下石路

柳町 艋舺大溪口街 艋舺料館口街 下崁字下石路 加蚋子字港子尾

綠町 下崁字下石路 下崁字中石路 艋舺書院邊街 (分為五丁目)

龍山寺町 艋舺龍山寺街 書院邊街 料館口街 育嬰堂邊街 大眾廟口街 (分為三丁目) 大厝後

街 大厝口街 下崁字中石路

有明町 艋舺 (分為四丁目) 歡慈市街 舊街 龍山寺街 廈新街 粟倉口街 頂新街 料館口街

後街子街 竹篙厝街 凸斛子街 大溪口街 大厝後街 大厝口街

入船町 艋舺 (分為四丁目) 土地後街 大溪口街 王公宮口街 竹子寮街 直興街 廈新街 舊

街 歡慈市街

新富町 艋舺祖師廟橫街 蓮花街 廈新街 頂新街 北皮寮街 (分為五丁目) 大眾廟口街

下崁字頂石路 下崁字中石路

八甲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八甲街 萬安街 蓮花街 北皮寮街

老松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八甲街 蓮花街 頂新街 北皮寮街

若竹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八甲街 新起街

新起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新起橫街 新起街 新起後街 祖師廟前街 西門外街

土地後街

元園町 艋舺 祖師廟前街 後菜園街 帆寮口街 布埔街 半路店街

王公宮口街 土地後街

濱町 艋舺 (分為五丁目) 久壽街 布埔街 江瀕街 後菜園街 將軍廟街

西門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布埔街 西門外街 後菜園街 新起街 新起橫街

築地町 艋舺 (分為五丁目) 江瀕街 西門外街 後菜園街 將軍廟街

壽町 艋舺 (分為五丁目) 西門外街 新起街 後菜園街 江瀕街

末廣町 艋舺西門外街 台北城內北門街 (分為五丁目)

泉町 大稻埕河溝頭街 艋舺西門外街 艋舺江瀕街 (分為二丁目)

港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千秋街 六館街 建昌街 媽祖宮口街 李厝街 普願街

永樂町 大稻埕 (分為五丁目) 稻新街 法主公街 城隍廟前街 六館街 蘆竹腳街 城隍廟前

街 南街 媽祖宮口街 九間子街 長樂街 中街 中北街 李厝街 普願街 震和街 隆記後街

太平町 大稻埕 (分為九丁目) 九間子街 上牛車磨街 井子頭街 太平街 日新街 北門外街

永和街 怡和巷街 枋隙後街 枋隙街 法主公街 長興街 益保裕街 國

興街 朝陽街 隆記後街 獅館巷 得勝街 稻新街 蘆竹腳街 大龍峒字

下牛車磨 大龍峒字大龍峒

上奎府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下奎府聚街 北門口街 北門外街 詔安厝街 興仁街

建成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興仁街 詔安厝街 頂奎府聚街 得勝街 得勝外街

建成街 建成後街 南興街 北門外街 下奎府聚街

日新町 大稻埕 (分為三丁目) 井子頭街 日新街 怡興街 長興街 建興街 得勝外街 得勝街

朝東街 朝陽街 隆記後街 新店尾街 維新街

下奎府聚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下奎府聚街 牛埔子街 南興街 建成後街 建成街 建興街

頂奎府聚街 朝東街 詔安厝街 維新街

大橋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下牛車磨街 上牛車磨街 大橋頭街 杜厝街 依仁里街 枋隙

街 珪瑜粹街 益保裕街 國興街 普願街 大龍峒字下牛車磨

蓬萊町 大稻埕 新店尾街 朝東街 長興街 下奎府聚街 大龍峒字大龍峒 牛埔 河合町 大龍峒

字下牛磨車 番子溝

大龍峒町 大龍峒字大龍峒 大龍峒字下牛磨車 牛埔 山子腳

宮前町 牛埔

圓山町 山仔腳 大龍峒字大龍峒

大宮町 大直字劍潭

httpswwwpttccmanGeographyD1F8D54DM1359723380A14Dhtml

作者 mintap (fool) 看板 Geography

標題 台南廳時代台南市行政區劃的兩個謎團

時間 Sun Oct 19 131243 2008

小人從目前找到的資料得知在日本時代初期台南市街地(台南城內全部及一部份西邊城外)在 1897年

街庄長(台灣各地各時期的稱呼很不一致再另文討論)設置以後先是分為七區到了 1900年改為五

區各區設置區長管轄台南城內外一共一百七十個街(清國時代留下來的舊街名在日本時代初

期亦為行政區劃的單位參照之前拙作1900年台灣各地的街)

此後一直到廿廳時期快要結束的 1909年 5月 15日台南市(此為該時期各廳報的統一稱呼但是

不代表其為法制化的建制市)的下級行政區劃修改如下

區名 堡里名 管轄區域

台南東區 台南市 甲 乙 丁 戊 己

台南西區 台南市 丙 庚 辛

講到這裡產生的問題是台南市各區管轄的 170個街是何時整併為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這八個以天干為名相當於街庄層級的單位

與此最為相關的台南廳報並無此則訊息亦無變更前後的對照表僅約在 1906到 1907年間廳報內容

標名位置時開始以新舊名稱並列的方式說明亦就是先以天干加地番說明位置再以括弧加註舊街

從後來各州轄市實施町名改正的過程看來相關的州報幾乎都鉅細靡遺地列出改正前後的新舊地名及

土地番號對照(土地台帳)但上述這樣一個可說是地名地號大改革工程在廳報中不知何故沒有留下完

整的記載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一個謎團不知有無府城耆老或是了解相關緣由的鄉親能

指點迷津幫助有相同疑惑的同胞以及小人我走出謎霧

到了十二廳時期結束的一年半前也就是在 1919年 4月 1日這一天台南市轄區的下級行政區劃

又經歷一次大改革即為將從甲到丁這八個以天干為名的街庄改劃為卅一個日式的町部分町內再

細分為若干丁目重劃後的町相當於街庄層級(即 1920年底以後的大字)而丁目即相當於土名這

一層級(即 1920年底以後的小字)

台南市町名改正前後的新舊地名對照整理如下

改正街庄土名 舊街庄土名

堡里名 街庄名 土名 堡里名 街庄名

台南市 旭町 台南市 甲

竹園町 一丁目 二丁目 甲

東園町 一丁目 乙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甲

北門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三丁目 甲 己

壽 町 一丁目 丁 甲

二丁目 乙

清水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乙 丁

三丁目 丁

高砂町 一丁目 丁

二丁目 三丁目 乙

開山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三丁目 乙

綠 町 乙

幸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乙 丙

南門町 一丁目 丙 乙

二丁目 三丁目 丙

泉 町 丙

末廣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丙

大宮町 一丁目 戊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丙

大正町 一丁目 丁 乙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丁

花園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丁

三丁目 己

本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丁

三丁目 四丁目 戊

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戊

明治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己 丁 戊

三丁目 己 戊

白金町 一丁目 丙

二丁目~五丁目 丁 戊

老松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寶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庚

福住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永樂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三丁目 庚 辛

入船町 一丁目 庚 辛

二丁目 庚

港 町 一丁目 辛

二丁目 辛 庚

田 町 辛

濱 町 一丁目 辛 丙

二丁目 辛

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辛

錦 町 一丁目 丁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戊 丙

西門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戊

三丁目 庚 戊 辛

四丁目 五丁目 辛 丙

其實 1916年左右的台南廳報在標示台南市的機構 私人住所或是土地位置時已經開始出現町名

一幅 1918年的台南地圖也可看到各町的位置及範圍可見得町名改正並非驟然出現而是個前後

規劃數年的過程

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對照町名改正前後全部位於台南東區或是台南西區的町以及是某些町之內的某

些丁目應無疑問但是像幸町一丁目 二丁目南門町一丁目 大正町一丁目 寶町一丁目 二丁目

新町全部三個丁目以及西門町一到三丁目這些跨越東西兩區的町以及丁目不知怎麼安排

更大的問題是町名改正以後到 1920年 10月 1日台南州轄台南市設置為止這一年半的期間到底還有無

台南東區與台南西區的劃分如果沒有那麼誰來管轄這新設的卅一町不知有無像是町委員或是町

區委員這種官吏的設置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二個謎團也要懇請高手解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 220131101182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9816 (1019 1339)

推 hqq1907 年的地圖已經分八區 1019 1909

httpswwwpttccmanGeographyD1F8D54DM1359723380A14Dhtml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台灣舊地名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 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

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

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

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

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

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

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 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

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 「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

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 「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

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

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

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 「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

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

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

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

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

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

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

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

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

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

「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

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

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埔里 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 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

爍十分亮麗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

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

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

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

「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

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

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

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

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

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

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

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

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入船町 艋舺 (分為四丁目) 土地後街 大溪口街 王公宮口街 竹子寮街 直興街 廈新街 舊

街 歡慈市街

新富町 艋舺祖師廟橫街 蓮花街 廈新街 頂新街 北皮寮街 (分為五丁目) 大眾廟口街

下崁字頂石路 下崁字中石路

八甲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八甲街 萬安街 蓮花街 北皮寮街

老松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八甲街 蓮花街 頂新街 北皮寮街

若竹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八甲街 新起街

新起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新起橫街 新起街 新起後街 祖師廟前街 西門外街

土地後街

元園町 艋舺 祖師廟前街 後菜園街 帆寮口街 布埔街 半路店街

王公宮口街 土地後街

濱町 艋舺 (分為五丁目) 久壽街 布埔街 江瀕街 後菜園街 將軍廟街

西門町 艋舺 (分為三丁目) 布埔街 西門外街 後菜園街 新起街 新起橫街

築地町 艋舺 (分為五丁目) 江瀕街 西門外街 後菜園街 將軍廟街

壽町 艋舺 (分為五丁目) 西門外街 新起街 後菜園街 江瀕街

末廣町 艋舺西門外街 台北城內北門街 (分為五丁目)

泉町 大稻埕河溝頭街 艋舺西門外街 艋舺江瀕街 (分為二丁目)

港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千秋街 六館街 建昌街 媽祖宮口街 李厝街 普願街

永樂町 大稻埕 (分為五丁目) 稻新街 法主公街 城隍廟前街 六館街 蘆竹腳街 城隍廟前

街 南街 媽祖宮口街 九間子街 長樂街 中街 中北街 李厝街 普願街 震和街 隆記後街

太平町 大稻埕 (分為九丁目) 九間子街 上牛車磨街 井子頭街 太平街 日新街 北門外街

永和街 怡和巷街 枋隙後街 枋隙街 法主公街 長興街 益保裕街 國

興街 朝陽街 隆記後街 獅館巷 得勝街 稻新街 蘆竹腳街 大龍峒字

下牛車磨 大龍峒字大龍峒

上奎府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下奎府聚街 北門口街 北門外街 詔安厝街 興仁街

建成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興仁街 詔安厝街 頂奎府聚街 得勝街 得勝外街

建成街 建成後街 南興街 北門外街 下奎府聚街

日新町 大稻埕 (分為三丁目) 井子頭街 日新街 怡興街 長興街 建興街 得勝外街 得勝街

朝東街 朝陽街 隆記後街 新店尾街 維新街

下奎府聚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下奎府聚街 牛埔子街 南興街 建成後街 建成街 建興街

頂奎府聚街 朝東街 詔安厝街 維新街

大橋町 大稻埕 (分為四丁目) 下牛車磨街 上牛車磨街 大橋頭街 杜厝街 依仁里街 枋隙

街 珪瑜粹街 益保裕街 國興街 普願街 大龍峒字下牛車磨

蓬萊町 大稻埕 新店尾街 朝東街 長興街 下奎府聚街 大龍峒字大龍峒 牛埔 河合町 大龍峒

字下牛磨車 番子溝

大龍峒町 大龍峒字大龍峒 大龍峒字下牛磨車 牛埔 山子腳

宮前町 牛埔

圓山町 山仔腳 大龍峒字大龍峒

大宮町 大直字劍潭

httpswwwpttccmanGeographyD1F8D54DM1359723380A14Dhtml

作者 mintap (fool) 看板 Geography

標題 台南廳時代台南市行政區劃的兩個謎團

時間 Sun Oct 19 131243 2008

小人從目前找到的資料得知在日本時代初期台南市街地(台南城內全部及一部份西邊城外)在 1897年

街庄長(台灣各地各時期的稱呼很不一致再另文討論)設置以後先是分為七區到了 1900年改為五

區各區設置區長管轄台南城內外一共一百七十個街(清國時代留下來的舊街名在日本時代初

期亦為行政區劃的單位參照之前拙作1900年台灣各地的街)

此後一直到廿廳時期快要結束的 1909年 5月 15日台南市(此為該時期各廳報的統一稱呼但是

不代表其為法制化的建制市)的下級行政區劃修改如下

區名 堡里名 管轄區域

台南東區 台南市 甲 乙 丁 戊 己

台南西區 台南市 丙 庚 辛

講到這裡產生的問題是台南市各區管轄的 170個街是何時整併為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這八個以天干為名相當於街庄層級的單位

與此最為相關的台南廳報並無此則訊息亦無變更前後的對照表僅約在 1906到 1907年間廳報內容

標名位置時開始以新舊名稱並列的方式說明亦就是先以天干加地番說明位置再以括弧加註舊街

從後來各州轄市實施町名改正的過程看來相關的州報幾乎都鉅細靡遺地列出改正前後的新舊地名及

土地番號對照(土地台帳)但上述這樣一個可說是地名地號大改革工程在廳報中不知何故沒有留下完

整的記載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一個謎團不知有無府城耆老或是了解相關緣由的鄉親能

指點迷津幫助有相同疑惑的同胞以及小人我走出謎霧

到了十二廳時期結束的一年半前也就是在 1919年 4月 1日這一天台南市轄區的下級行政區劃

又經歷一次大改革即為將從甲到丁這八個以天干為名的街庄改劃為卅一個日式的町部分町內再

細分為若干丁目重劃後的町相當於街庄層級(即 1920年底以後的大字)而丁目即相當於土名這

一層級(即 1920年底以後的小字)

台南市町名改正前後的新舊地名對照整理如下

改正街庄土名 舊街庄土名

堡里名 街庄名 土名 堡里名 街庄名

台南市 旭町 台南市 甲

竹園町 一丁目 二丁目 甲

東園町 一丁目 乙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甲

北門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三丁目 甲 己

壽 町 一丁目 丁 甲

二丁目 乙

清水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乙 丁

三丁目 丁

高砂町 一丁目 丁

二丁目 三丁目 乙

開山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三丁目 乙

綠 町 乙

幸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乙 丙

南門町 一丁目 丙 乙

二丁目 三丁目 丙

泉 町 丙

末廣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丙

大宮町 一丁目 戊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丙

大正町 一丁目 丁 乙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丁

花園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丁

三丁目 己

本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丁

三丁目 四丁目 戊

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戊

明治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己 丁 戊

三丁目 己 戊

白金町 一丁目 丙

二丁目~五丁目 丁 戊

老松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寶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庚

福住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永樂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三丁目 庚 辛

入船町 一丁目 庚 辛

二丁目 庚

港 町 一丁目 辛

二丁目 辛 庚

田 町 辛

濱 町 一丁目 辛 丙

二丁目 辛

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辛

錦 町 一丁目 丁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戊 丙

西門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戊

三丁目 庚 戊 辛

四丁目 五丁目 辛 丙

其實 1916年左右的台南廳報在標示台南市的機構 私人住所或是土地位置時已經開始出現町名

一幅 1918年的台南地圖也可看到各町的位置及範圍可見得町名改正並非驟然出現而是個前後

規劃數年的過程

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對照町名改正前後全部位於台南東區或是台南西區的町以及是某些町之內的某

些丁目應無疑問但是像幸町一丁目 二丁目南門町一丁目 大正町一丁目 寶町一丁目 二丁目

新町全部三個丁目以及西門町一到三丁目這些跨越東西兩區的町以及丁目不知怎麼安排

更大的問題是町名改正以後到 1920年 10月 1日台南州轄台南市設置為止這一年半的期間到底還有無

台南東區與台南西區的劃分如果沒有那麼誰來管轄這新設的卅一町不知有無像是町委員或是町

區委員這種官吏的設置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二個謎團也要懇請高手解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 220131101182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9816 (1019 1339)

推 hqq1907 年的地圖已經分八區 1019 1909

httpswwwpttccmanGeographyD1F8D54DM1359723380A14Dhtml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台灣舊地名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 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

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

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

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

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

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

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 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

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 「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

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 「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

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

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

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 「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

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

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

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

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

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

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

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

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

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

「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

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

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埔里 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 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

爍十分亮麗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

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

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

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

「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

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

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

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

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

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

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

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

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標題 台南廳時代台南市行政區劃的兩個謎團

時間 Sun Oct 19 131243 2008

小人從目前找到的資料得知在日本時代初期台南市街地(台南城內全部及一部份西邊城外)在 1897年

街庄長(台灣各地各時期的稱呼很不一致再另文討論)設置以後先是分為七區到了 1900年改為五

區各區設置區長管轄台南城內外一共一百七十個街(清國時代留下來的舊街名在日本時代初

期亦為行政區劃的單位參照之前拙作1900年台灣各地的街)

此後一直到廿廳時期快要結束的 1909年 5月 15日台南市(此為該時期各廳報的統一稱呼但是

不代表其為法制化的建制市)的下級行政區劃修改如下

區名 堡里名 管轄區域

台南東區 台南市 甲 乙 丁 戊 己

台南西區 台南市 丙 庚 辛

講到這裡產生的問題是台南市各區管轄的 170個街是何時整併為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這八個以天干為名相當於街庄層級的單位

與此最為相關的台南廳報並無此則訊息亦無變更前後的對照表僅約在 1906到 1907年間廳報內容

標名位置時開始以新舊名稱並列的方式說明亦就是先以天干加地番說明位置再以括弧加註舊街

從後來各州轄市實施町名改正的過程看來相關的州報幾乎都鉅細靡遺地列出改正前後的新舊地名及

土地番號對照(土地台帳)但上述這樣一個可說是地名地號大改革工程在廳報中不知何故沒有留下完

整的記載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一個謎團不知有無府城耆老或是了解相關緣由的鄉親能

指點迷津幫助有相同疑惑的同胞以及小人我走出謎霧

到了十二廳時期結束的一年半前也就是在 1919年 4月 1日這一天台南市轄區的下級行政區劃

又經歷一次大改革即為將從甲到丁這八個以天干為名的街庄改劃為卅一個日式的町部分町內再

細分為若干丁目重劃後的町相當於街庄層級(即 1920年底以後的大字)而丁目即相當於土名這

一層級(即 1920年底以後的小字)

台南市町名改正前後的新舊地名對照整理如下

改正街庄土名 舊街庄土名

堡里名 街庄名 土名 堡里名 街庄名

台南市 旭町 台南市 甲

竹園町 一丁目 二丁目 甲

東園町 一丁目 乙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甲

北門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三丁目 甲 己

壽 町 一丁目 丁 甲

二丁目 乙

清水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乙 丁

三丁目 丁

高砂町 一丁目 丁

二丁目 三丁目 乙

開山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三丁目 乙

綠 町 乙

幸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乙 丙

南門町 一丁目 丙 乙

二丁目 三丁目 丙

泉 町 丙

末廣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丙

大宮町 一丁目 戊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丙

大正町 一丁目 丁 乙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丁

花園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丁

三丁目 己

本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丁

三丁目 四丁目 戊

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戊

明治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己 丁 戊

三丁目 己 戊

白金町 一丁目 丙

二丁目~五丁目 丁 戊

老松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寶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庚

福住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永樂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三丁目 庚 辛

入船町 一丁目 庚 辛

二丁目 庚

港 町 一丁目 辛

二丁目 辛 庚

田 町 辛

濱 町 一丁目 辛 丙

二丁目 辛

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辛

錦 町 一丁目 丁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戊 丙

西門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戊

三丁目 庚 戊 辛

四丁目 五丁目 辛 丙

其實 1916年左右的台南廳報在標示台南市的機構 私人住所或是土地位置時已經開始出現町名

一幅 1918年的台南地圖也可看到各町的位置及範圍可見得町名改正並非驟然出現而是個前後

規劃數年的過程

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對照町名改正前後全部位於台南東區或是台南西區的町以及是某些町之內的某

些丁目應無疑問但是像幸町一丁目 二丁目南門町一丁目 大正町一丁目 寶町一丁目 二丁目

新町全部三個丁目以及西門町一到三丁目這些跨越東西兩區的町以及丁目不知怎麼安排

更大的問題是町名改正以後到 1920年 10月 1日台南州轄台南市設置為止這一年半的期間到底還有無

台南東區與台南西區的劃分如果沒有那麼誰來管轄這新設的卅一町不知有無像是町委員或是町

區委員這種官吏的設置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二個謎團也要懇請高手解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 220131101182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9816 (1019 1339)

推 hqq1907 年的地圖已經分八區 1019 1909

httpswwwpttccmanGeographyD1F8D54DM1359723380A14Dhtml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台灣舊地名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 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

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

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

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

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

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

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 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

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 「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

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 「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

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

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

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 「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

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

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

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

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

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

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

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

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

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

「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

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

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埔里 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 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

爍十分亮麗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

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

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

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

「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

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

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

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

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

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

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

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

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4: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東園町 一丁目 乙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甲

北門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三丁目 甲 己

壽 町 一丁目 丁 甲

二丁目 乙

清水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乙 丁

三丁目 丁

高砂町 一丁目 丁

二丁目 三丁目 乙

開山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三丁目 乙

綠 町 乙

幸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乙 丙

南門町 一丁目 丙 乙

二丁目 三丁目 丙

泉 町 丙

末廣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丙

大宮町 一丁目 戊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丙

大正町 一丁目 丁 乙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丁

花園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丁

三丁目 己

本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丁

三丁目 四丁目 戊

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戊

明治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己 丁 戊

三丁目 己 戊

白金町 一丁目 丙

二丁目~五丁目 丁 戊

老松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寶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庚

福住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永樂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三丁目 庚 辛

入船町 一丁目 庚 辛

二丁目 庚

港 町 一丁目 辛

二丁目 辛 庚

田 町 辛

濱 町 一丁目 辛 丙

二丁目 辛

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辛

錦 町 一丁目 丁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戊 丙

西門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戊

三丁目 庚 戊 辛

四丁目 五丁目 辛 丙

其實 1916年左右的台南廳報在標示台南市的機構 私人住所或是土地位置時已經開始出現町名

一幅 1918年的台南地圖也可看到各町的位置及範圍可見得町名改正並非驟然出現而是個前後

規劃數年的過程

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對照町名改正前後全部位於台南東區或是台南西區的町以及是某些町之內的某

些丁目應無疑問但是像幸町一丁目 二丁目南門町一丁目 大正町一丁目 寶町一丁目 二丁目

新町全部三個丁目以及西門町一到三丁目這些跨越東西兩區的町以及丁目不知怎麼安排

更大的問題是町名改正以後到 1920年 10月 1日台南州轄台南市設置為止這一年半的期間到底還有無

台南東區與台南西區的劃分如果沒有那麼誰來管轄這新設的卅一町不知有無像是町委員或是町

區委員這種官吏的設置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二個謎團也要懇請高手解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 220131101182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9816 (1019 1339)

推 hqq1907 年的地圖已經分八區 1019 1909

httpswwwpttccmanGeographyD1F8D54DM1359723380A14Dhtml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台灣舊地名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 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

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

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

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

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

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

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 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

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 「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

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 「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

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

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

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 「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

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

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

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

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

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

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

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

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

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

「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

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

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埔里 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 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

爍十分亮麗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

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

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

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

「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

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

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

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

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

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

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

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

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5: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明治町 一丁目 己

二丁目 己 丁 戊

三丁目 己 戊

白金町 一丁目 丙

二丁目~五丁目 丁 戊

老松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寶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己 庚

福住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永樂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三丁目 庚 辛

入船町 一丁目 庚 辛

二丁目 庚

港 町 一丁目 辛

二丁目 辛 庚

田 町 辛

濱 町 一丁目 辛 丙

二丁目 辛

新 町 一丁目 二丁目 辛

錦 町 一丁目 丁 丙

二丁目 三丁目 戊 丙

西門町 一丁目 二丁目 庚 戊

三丁目 庚 戊 辛

四丁目 五丁目 辛 丙

其實 1916年左右的台南廳報在標示台南市的機構 私人住所或是土地位置時已經開始出現町名

一幅 1918年的台南地圖也可看到各町的位置及範圍可見得町名改正並非驟然出現而是個前後

規劃數年的過程

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對照町名改正前後全部位於台南東區或是台南西區的町以及是某些町之內的某

些丁目應無疑問但是像幸町一丁目 二丁目南門町一丁目 大正町一丁目 寶町一丁目 二丁目

新町全部三個丁目以及西門町一到三丁目這些跨越東西兩區的町以及丁目不知怎麼安排

更大的問題是町名改正以後到 1920年 10月 1日台南州轄台南市設置為止這一年半的期間到底還有無

台南東區與台南西區的劃分如果沒有那麼誰來管轄這新設的卅一町不知有無像是町委員或是町

區委員這種官吏的設置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二個謎團也要懇請高手解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 220131101182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9816 (1019 1339)

推 hqq1907 年的地圖已經分八區 1019 1909

httpswwwpttccmanGeographyD1F8D54DM1359723380A14Dhtml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台灣舊地名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 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

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

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

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

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

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

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 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

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 「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

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 「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

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

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

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 「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

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

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

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

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

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

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

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

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

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

「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

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

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埔里 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 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

爍十分亮麗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

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

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

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

「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

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

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

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

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

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

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

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

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6: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講到這裡問題來了對照町名改正前後全部位於台南東區或是台南西區的町以及是某些町之內的某

些丁目應無疑問但是像幸町一丁目 二丁目南門町一丁目 大正町一丁目 寶町一丁目 二丁目

新町全部三個丁目以及西門町一到三丁目這些跨越東西兩區的町以及丁目不知怎麼安排

更大的問題是町名改正以後到 1920年 10月 1日台南州轄台南市設置為止這一年半的期間到底還有無

台南東區與台南西區的劃分如果沒有那麼誰來管轄這新設的卅一町不知有無像是町委員或是町

區委員這種官吏的設置

這是小人研究台南行政區劃變遷史遇到的第二個謎團也要懇請高手解惑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 220131101182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9816 (1019 1339)

推 hqq1907 年的地圖已經分八區 1019 1909

httpswwwpttccmanGeographyD1F8D54DM1359723380A14Dhtml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台灣舊地名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 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

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

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

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

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

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

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 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

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 「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

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 「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

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

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

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 「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

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

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

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

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

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

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

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

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

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

「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

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

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埔里 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 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

爍十分亮麗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

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

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

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

「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

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

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

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

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

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

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

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

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7: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

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

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 「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

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

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

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

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

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

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

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

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

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

「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

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

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埔里 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 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

爍十分亮麗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

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

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

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

「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

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

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

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

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

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

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

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

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8: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

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

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

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

「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

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

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

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

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

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

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

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

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9: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

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

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

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

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

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

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

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

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

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

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

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

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

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

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0: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

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

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

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中山區日據時期州郡與目前行政區劃對照表

州 町 土名 番地起

迄 對照現今里名

臺北

州 御成町

一丁

目 1-32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二丁

目 3-14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三丁

目 2-19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四丁

目 1-18 民安里

臺北

州 御成町

五丁

目 7-100 中山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一丁

目 2-24 正守里

臺北

州 大正町

二丁

目 2-66 正得里正義里

臺北 大正町 三丁 1-64 正得里正義里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1: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州 目

臺北

州 三橋町

2-72 康樂里

臺北

州 宮前町

1-515 恆安里集英里晴光里聚盛里聚葉里

臺北

州 大宮町

1-115 劍潭里

臺北

州 圓山町

12-222 圓山里

臺北

西新庄

子 1-259 新庄里新福里新喜里新生里

臺北

州 朱厝崙

3-246 朱崙里朱園里力行里復華里朱馥里

臺北

州 上埤頭

1-178 埤頭里

臺北

州 下埤頭

9-624

下埤里大佳里行政里江山里江寧里龍洲里松江里行仁里

行孝里

臺北

州 東勢

1-186 大佳里

臺北

州 大直町

1-654 大直里永安里成功里

臺北

州 中庄子

9-260 中庄里中吉里中原里興亞里中央里

httpwwwcshr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1aace6

httpwwwanteorgtwbbsdtl1asppage=1ampwtpb=00000064

20020725 臺灣鄉鎮新 麗 原 文 舊地名對照 馨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2: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原文內容 若有錯誤或遺漏請告知以便修

改及補續謝謝啦

臺 灣 鄉 鎮 新 舊 地 名 對

照 表

臺 北 縣 市

台北市(大佳臘)

松山區(錫 口)

萬華區(蜢 舺)

大同區(大龍峒)

延平區(大稻埕)

陽明山(草 山)

大龍峒(大浪泵杜)

士林區(八芝蘭)

關 渡(嘎嘮別)

景美區(梘 尾)

板橋市(枋橋街)

鶯歌鎮(鶯哥石)

蘆洲鄉(鷺 洲)

新莊市(武溜灣)

三重市(三重埔)

三芝鄉(芝蘭三堡)

八里鄉(八里坌)

雙溪鄉(頂雙溪)

貢寮鄉(槓仔寮)

五股鄉(五股坑)

林口鄉(樹林口)

古 亭(鼓 亭)

萬里鄉(瑪 鍊)

坪林鄉(坪林尾)

金山鄉(金包里)

淡水鎮(滬 尾)

永和市(秀 朗)

中和市(漳 和)

瑞芳鎮(柑仔賴)

汐止市(水返腳)

三峽鎮(三角湧)

烏來鄉(污 萊)

石門鄉(富貴角)

基 隆 市

基隆市(雞 籠)

和平島(社寮島)

彭佳嶼(來嶼山)

基隆嶼(小雞籠)

棉花嶼(鳥 嶼)

花瓶嶼(旗竿嶼)

宜 蘭 縣 市

宜蘭市(噶瑪蘭)

冬山鄉(冬瓜山)

壯圍鄉(民壯圍)

羅東鎮(老 懂)

大同鄉(大 平)

三星鄉(叭哩沙)

礁溪鄉(礁 坑)

頭城鎮(頭 圍)

桃 園 縣 市

桃園縣(芝芭里)

桃園市(桃仔園)

大園鄉(大坵園)

楊梅鎮(楊梅壢)

龍潭鄉(靈潭阪)

平鎮鄉(張望寮)

觀音鄉(石觀音)

中壢市(澗仔壢)

復興鄉(角板山)

大溪鄉(大嵙崁)

龜山鄉(龜崙杜)

八德市(八塊厝)

蘆竹鄉(蘆竹厝)

新 竹 縣 市

新竹市(竹 塹)

新埔鄉(吧哩嘓)

湖口鄉(大湖口)

峨眉鄉(月 眉)

芎林鄉(九芎林)

竹北鄉(紅毛田)

竹東鎮(樹杞林)

新豐鄉(紅毛港)

關西鎮(鹹菜甕)

五峰鄉(大 隘)

寶山鄉(草 山)

苗 栗 縣 市

苗栗市(貓 裡)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3: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泰安鄉(大 安)

通霄鎮(吞 霄)

頭屋鄉(崁頭厝)

後龍鎮(後 壠)

竹南鎮(三角店)

公館鄉(隘寮下)

卓蘭鄉(塔 連)

銅鑼鄉(銅鑼灣)

三義鄉(三义河)

苑裡鎮(逢 山)

臺 中 縣 市

臺中市(大墩街)

南屯區(犁頭店)

西屯區(西大墩)

豐原市(葫蘆墩)

清水鎮(牛罵頭)

石岡鄉(石腔仔)

大里市(大里杙)

太平鄉(烏松頭)

潭子鄉(潭仔墘)

神岡鄉(新廣莊)

大雅鄉(大壩雅)

東勢鎮(東勢角)

霧峰鄉(阿罩霧)

沙鹿鎮(沙 漏)

大安鄉(螺絲港)

梧棲鎮(五义港)

烏日鄉(凹 入)

龍井鄉(茄 投)

北 屯(三十張黎)

彰 化 縣 市

彰化市(半 線)

芳苑鄉(番仔挖)

芬園鄉(菸 園)

二水鎮(二八水)

線西鄉(下見口)

鹿港鎮(鹿仔港)

和美鎮(卡里善)

秀水鄉(臭 水)

花壇鄉(茄苳腳)

田中鎮(田中央)

永靖鄉(關帝廟街)

大林鄉(燕霧大莊)

大村鄉(大 莊)

埔心鄉(大坡心)

員林鎮(下林仔)

北斗鎮(寶 斗)

南 投 縣

南投縣(水沙漣)

埔里鎮(埔裏社)

竹山鎮(林圯埔)

集集鎮(聚 集)

草屯鎮(草鞋墩)

名間鄉(湳 雅)

鹿谷鄉(羗仔寮)

魚池鄉(五城堡)

信義鄉(木瓜村)

水里鄉(水裡坑)

雲 林 縣

斗六市(斗六門)

大埤鄉(紅毛碑)

莿桐鄉(莿桐巷)

二崙鄉(二崙仔)

土庫鎮(塗 褲)

褒忠鄉(埔姜崙)

東勢鄉(東勢厝)

臺西鄉(海 口)

元長鄉(元 掌)

水林鄉(水燦林)

斗南鎮(他里霧)

古坑鄉(庵古坑)

北港鎮(笨 港)

口湖鄉(象鼻湖)

虎尾鎮(五間厝)

西螺鎮(螺 湯)

嘉 義 縣 市

嘉義市(諸羅山)

朴子鎮(朴仔腳)

布袋鎮(布袋嘴)

六腳鄉(六家佃)

東石鄉(猴樹港)

大林鎮(大埔林)

民雄鄉(打 貓)

梅山鄉(梅仔坑)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4: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溪口鄉(雙溪口)

新港鄉(麻園寮)

義竹鄉(二竹圍)

鹿草鄉(鹿仔草)

阿里山鄉(吳鳳鄉)

大埔鄉(後大埔)

太保鄉(前清尾)

水上鄉(水堀頭)

竹崎鄉(竹頭崎)

番路鄉(番仔路)

臺 南 縣 市

臺南市(赤 崁)

安平區(臺窩灣)

鹽水鎮(月 津)

白河鎮(店仔口)

柳營鄉(查畝營)

後壁鄉(下茄苳庄)

東山鄉(侈囉嘓)

北門鄉(北門嶼)

南化鄉(南 庄)

歸仁鄉(紅瓦厝)

山上鄉(山仔頂)

新市鄉(新港庄)

安定鄉(直加弄)

佳里鎮(蕭 壠)

大內鄉(內 庄)

永康市(埔姜頭)

仁德鄉(塗 庫)

七股鄉(七股寮)

將軍鄉(將軍港)

玉井鄉(礁吧哖)

楠西鄉(茄 拔)

善化鎮(灣裏街)

新化鎮(大目降)

下營鄉(海墘營)

西港鄉(西港仔)

龍崎鄉(內新豐里)

高 雄 縣 市

高雄市(打 狗)

楠梓區(南仔坑)

小港區(港仔墘)

鳳山市(下埤頭)

苓雅區(苓仔寮)

旗津區(旗 後)

三民區(三塊厝)

金獅湖(大 埤)

新興區(大港埔)

彌陀鄉(彌陀港)

永安鄉(新厝莊)

鹽埕區(獺 南)

內門鄉(羅漢內門)

三民鄉(瑪雅俊)

茄萣鄉(茄苳仔)

岡山鎮(阿公店)

旗山鎮(番薯寮)

美濃鎮(彌 濃)

甲仙鄉(傀 儡)

燕巢鄉(援 剿)

路竹鄉(半路竹)

阿蓮鄉(阿 嗹)

鳥松鄉(鳥松腳)

屏 東 縣 市

屏東市(阿 猴)

長治鄉(蕃仔寮)

高樹鄉(高樹腳)

萬巒鄉(萬 蠻)

萬丹鄉(興化廍)

崁頂鄉(衛門口)

恆春鎮(瑯 橋)

滿州鄉(蚊 蟀)

泰武鄉(奴哇魯許)

竹田鄉(頓 物)

枋山鄉(崩 山)

麟洛鄉(玲 洛)

九如鄉(九塊厝)

里港鄉(阿里港)

楓港鄉(風 港)

來義鄉(來 薩)

牡丹鄉(新保將)

車城鄉(柴 城)

林邊鄉(林仔邊)

佳冬鄉(六 根)

臺 東 縣 市

臺東市(寶桑莊)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5: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鹿野鄉(鹿 寮)

關山鎮(里 壠)

長濱鄉(加走灣)

金峰鄉(金 崙)

蘭嶼鄉(紅頭嶼)

綠島鄉(火燒島)

大武鄉(巴塱衛)

成功鎮(蔴荖漏)

太麻里(打 馬)

東河鄉(大馬武窟)

鹿野鄉(鹿 寮)

花 蓮 縣 市

花蓮縣(奇 來)

花蓮市(洄 瀾)

新城鄉(哆囉滿)

吉安鄉(吉 野)

壽豐鄉(鯉魚尾)

豐濱鄉(貓 公)

玉里鎮(璞石閣)

富里鄉(公 埔)

秀林鄉(武士林)

萬榮鄉(萬里橋)

卓溪鄉(乾 溪)

瑞穗鄉(水 尾)

鳳林鄉(馬里勿)

光復鄉(馬太鞍)

澎 湖 縣

澎湖縣(平 湖)

馬公市(媽 宮)

西嶼鄉(漁翁島)

望安鄉(網 鞍)

七美鄉(大 嶼)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6: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內政部地籍測量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contentaspcid=440ampmcid=4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 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 1895 年到 1898 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

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 28 年 (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28 年 (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明治 29 年 (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設 三縣一廳

台北縣

臺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明治 30 年 (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設 六縣三廳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臺中縣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1898 年到 1901 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1901 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 31 年 (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設 三縣三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7: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明治 34 年 (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設 三縣四廳

台北縣宜蘭廳

臺中縣

台南縣台東廳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 34 年 (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設 二十廳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明治 42 年 (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設 十二廳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臺中廳南投廳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台東廳花蓮港廳

澎湖廳

【廢廳置州】

大正 9 年 (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設 五州二廳

台北州

新竹州

臺中州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大正 15 年 (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設 五州三廳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8: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 年自高雄州分出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 28 年(1895 年)5 月mdash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 28 年(1895 年)8 月mdash明治 29 年(1896 年)3 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 29 年(1896 年)4 月mdash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 30 年(1897 年)6 月mdash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 六縣三廳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 31 年(1898 年)6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4 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 34 年(1901 年)5 月mdash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 三縣四廳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 34 年(1901 年)11 月mdash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 42 年(1909 年)10 月mdash大正 9 年(1920 年)8 月 十二廳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 9 年(1920 年)9 月mdash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 15 年(1926 年)7 月mdash昭和 20 年(1945 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 1895 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 1920 年的五州二廳(1926 年增加澎湖廳變

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 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

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 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

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

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19: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本之 1200 分之 1 地籍圖重繪為 500 分之 1 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

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 1920 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

了 1926 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

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 年至 1987 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

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 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rarr小南門段 榮町rarr衡陽段 大和町rarr撫台段 京町rarr博愛段 本町rarr府前段 表町rarr館前段 明石町rarr府後段

築地町rarr築地段 西門町rarr西門段 壽町rarr壽段 新起町rarr新起段 新富町rarr新富段八甲町rarr八甲段 樺山町rarr東橋段 旭町rarr營邊段

錦町rarr錦安段 兒玉町rarr城南段 川端町rarr螢橋段 水道町rarr水源段 濱町rarr江濱段 元園町rarr原園段 若竹町rarr翠竹段

入船町rarr歡慈段有明町rarr有明段堀江町rarr石路段 馬場町rarr崁頂段 大正町rarr正大段 御成町rarr詔安段 宮前町rarr牛埔段

大宮町rarr劍潭段龍山寺町rarr龍山寺段 綠町rarr綠段 柳町rarr柳段 西園町rarr西園段 東園町rarr東園段 三橋町rarr三橋段建成町rarr建成段

上奎府町rarr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rarr大龍峒段 太平町rarr太平段 永樂町rarr永樂段港町rarr港段下奎府町rarr下奎府段 日新町rarr日新段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0: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大橋町rarr大橋段 泉町rarr泉段 河合町rarr河合段佐久間町rarr建國段末廣町rarr城西段 文武町rarr文武段 書院町rarr書院段

北門町rarr北門段 幸町rarr幸段 東門町rarr東門段福住町rarr福住段 新榮町rarr新榮段 千歲町rarr千歲段 南門町rarr南門段

龍口町rarr龍口段古亭町rarr古亭段富田町rarr富田段 蓬萊町rarr蓬萊段 老松町rarr老松段 圓山町rarr圓山段 松山rarr松山段

興雅rarr興雅段大直rarr大直段 中庄rarr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rarr十二甲段 坡心rarr坡心段 龍安坡rarr龍安坡段西新庄rarr西新庄段

中崙rarr中崙段 朱厝崙rarr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rarr下埤頭段東勢rarr東勢段中坡rarr中坡段 五分埔rarr五分埔段

三張犁rarr三張犁段 頂東勢rarr頂東勢段 六張犁rarr六張犁段 下內埔rarr下內埔段 上埤頭rarr上埤頭段 上塔攸rarr上塔攸段

下塔攸rarr下塔攸段舊里族rarr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

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

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

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1: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

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

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

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

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

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

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

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

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

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

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

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

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

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2: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

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

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

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

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

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

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

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

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

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

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

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

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

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

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3: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 參 考 文 獻 】 參 酌 台 灣 歷 史 文 化 地 圖 網 站 h t t p t h c t s a s c c n e t v i e w a s p 歡 迎 聯 結

西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直

堡)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

彰化雲林等縣)

鳳山支廳 恒春

支廳

台東支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

島廳

基隆支

淡水支

雲林出張所 嘉

台東出張所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4: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1896

光緒

22 年

明治 29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

島廳

宜蘭

支廳

淡水支

鹿

(彰

化)

(台

轄)

恒春支廳 台

1887

光緒

23 年

明治 30

宜蘭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

4 個

辦務

13 個辦務

7 個辦務

15 個辦

務署

14 個辦

務署

6

11 個辦務署 3 個辦

務署

5 個

辦務

1898

光緒

24 年

明治 31

宜蘭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

1899

光緒

25 年

明治 32

1900

光緒

26 年

明治 33

2 個

辦務

10 個辦務署 12 個辦務署 15 個辦務署 3 個出

張所

4 個

出張

1901

27

34

台北廳 桃

廳 台南廳

蕃薯

寮廳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5: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1902

28

35

1903

29

36

1904

30

37

1905

緒 3l

38

(下設支廳)

l906

32

39

1907

33

40

1908

34

41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6: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1909 年 宣統 1 年 明治 42 年 宜

南投廳 嘉義

澎湖

1910 年 宣統 2 年 明治 43 年

1911 年 宣統 3 年 明治 44 年

1912 年 民國元年 明治 45 年

(大正元年)

1913 年 民國 2 年 大正 2 年 (下設支廳)

1914 年 民國 3 年 大正 3 年

1915 年 民國 4 年 大正 4 年

1916 年 民國 5 年 大正 5 年

1917 年 民國 6 年 大正 6 年

l9l8 年 民國 7 年 大正 7 年

1919 年 民國 8 年 大正 8 年

1920 年 民國 9 年 大正 9 年 台北州 新竹

台中州 台南州 高

(澎湖

廳)

1921 年 民國 10 年 大正 10 年

1922 年 民國 11 年 大正 11 年

1923 年 民國 12 年 大正 l2 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 年 民國 l3 年 大正 l3 年

l925 年 民國 14 年 大正 14 年

1926 年 民國 15 年 大正 15 年

(昭和 1 年)

l927 年 民國 16 年 昭和 2 年

1928 年 民國 17 年 昭和 3 年

1929 年 民國 18 年 昭和 4 年

1930 年 民國 19 年 昭和 5 年

1931 年 民國 20 年 昭和 6 年

1932 年 民國 2l 年 昭和 7 年

1933 年 民國 22 年 昭和 8 年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7: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1934 年 民國 23 年 昭和 9 年

l935 年 民國 24 年 昭和 10 年

1936 年 民國 25 年 昭和 11 年

1937 年 民國 26 年 昭和 l2 年

1938 年 民國 27 年 昭和 13 年

1939 年 民國 28 年 昭和 14 年

1940 年 民國 29 年 昭和 15 年

1941 年 民國 30 年 昭和 16 年

1942 年 民國 31 年 昭和 17 年

1943 年 民國 32 年 昭和 18 年

1944 年 民國 33 年 昭和 19 年

1945 年 民國 34 年 昭和 20 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8: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6月(1895年)

光緒 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 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

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 5月 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 17

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

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

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

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8年 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

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

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

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 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

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 29年 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

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 29年 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

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0年(1897年)

次年 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29: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 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

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

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 22

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1年(1898年)

明治 31年 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

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 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

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

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

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

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34年(1901年)

明治 34年 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

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

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0: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 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 31年開始全島土

地丈量於明治 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

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

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 42年(1909年)

明治 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 42年

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

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 11年直到大正 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

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 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

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 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

一直到 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 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

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 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

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

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

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1: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 9年(1920年)

大正 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 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

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

1926增設澎湖廳「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

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 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

為基隆市昭和 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 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 7個郡台

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 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 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2: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 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

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

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

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

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

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

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 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3: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 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 25年一直到至昭和 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

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

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

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 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

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 62年 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

月地政志業

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

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

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

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

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

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

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父因體弱多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4: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 60錢)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 20圓)( 民國 36年發生 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 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 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 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 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hellip60 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 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

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 90高齡日籍老

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5: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 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

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helliphellip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 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

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 18歲時

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

(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

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

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

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

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 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 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

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 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

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

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

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

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 37年 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

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

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

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

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於民國 62年 5月 1日以 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6: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 20年之久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

(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

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 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

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

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 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 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

於年高 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

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

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

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

從一位 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

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

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

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

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

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 38年 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

溝通地政政策

蒙由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

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Page 37: 台灣新舊地名對照及地政前輩邱新安

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 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 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

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

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 62年 5月 1

日以 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 62年 5月 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

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 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 82年以高齡 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

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 84年 11月 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

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

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

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 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 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

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 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

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httpwwwlandagentcomtwland_historyla_1htm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