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

13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刘进球 整理 论题 角度 赏析点 基本理论 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 赏析方法 主题 思想 及其 表现 主题 思想 主 旨 通过全部材料表现出 来的基本思想和作者 的写作意图,是文章 的灵魂和统帅 基本思想:某主 ,某情感,某意愿 某哲理等 写作意 :批 什么,歌 什么,号 召什么…… 全面理解,准确概 括。 宜大中取小,主攻 一点,勿面面俱到。 主旨 表现 材 料 事件,景物,形象, 典故、引用、议论句, 抒情句等 材料是形成 点或主 的基 和支柱 是文章的血肉,要真 、典型、全面、 尽,与 点一致 找出材料,概述内 容,揭示用意,凸 现主旨。 技 巧 象征、对比、衬托、用典、 讽刺、渲染、比兴、寄寓 手法”。 详见 艺术 概括主旨,阐明表 现手法运用情况, 略说其好处。 自 称 第一人称,用“我”的所 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 所想为文 ① 便于直接表 作者的 度;② 增强文章的真 性和真切感,增强表 效果;③常作 线 指出第一人称使用 情况,分析其作用、 好处。 第二人称,又叫“直接 谈话式”,第一人称的 变化形式 ① 直接 ,真切自然;②直面 对话 便于抒情;③若 物, 人化作用。 说明使用情况,分 析作用、好处。 倒 叙 将记叙内容中的片断 提前写 ①强 突出被倒置部分的内容;②造 念,吸引 者;③避免平 直叙 使情 富于 说明倒叙情况,指 出强调内容,分析 倒叙好处 插 叙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某 一片断 充内容,使特点更突出;② 内容,使情 更完整;③ 充内容, 上文或作下文 铺垫 说明插叙情况,指 出补充内容,分析 作者用意

Upload: vio-yhmay

Post on 03-Jul-2015

1.16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free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文学作品鉴赏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刘进球 整理

论题 角度 赏析点 基本理论 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 赏析方法

主题

思想

及其

表现

主题

思想

主 旨 通过全部材料表现出

来的基本思想和作者

的写作意图,是文章

的灵魂和统帅

基本思想:某主 ,某情感,某意愿张 ,

某哲理等

写作意 :批 什么,歌 什么,号图 评 颂

召什么……

全面理解,准确概

括。

宜大中取小,主攻

一点,勿面面俱到。

主旨

表现

材 料 事件,景物,形象,

典故、引用、议论句,

抒情句等

材料是形成 点或主 的基 和支柱观 题 础 ,

是文章的血肉,要真 、典型、全面、实 详

尽,与 点一致观

找出材料,概述内

容,揭示用意,凸

现主旨。

技 巧 象征、对比、衬托、用典、

讽刺、渲染、比兴、寄寓

“ 手法”。详见 艺术 概括主旨,阐明表

现手法运用情况,

略说其好处。

自 称 第一人称,用“我”的所

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

所想为文

① 便于直接表 作者的 点 度;②达 观 态

增强文章的真 性和真切感,增强表实

效果;③常作 索达 线

指出第一人称使用

情况,分析其作用、

好处。

对 称 第二人称,又叫“直接

谈话式”,第一人称的

变化形式

① 直接 ,真切自然;②直面 象对话 对 ,

便于抒情;③若 象 事 物, 具对 为 为 则

有 人化作用。拟

说明使用情况,分

析作用、好处。

倒 叙 将记叙内容中的片断

提前写

① 强 突出被倒置部分的内容;②造调

成 念,吸引 者;③避免平 直叙悬 读 铺 ,

使情 富于 化节 变

说明倒叙情况,指

出强调内容,分析

倒叙好处

插 叙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某

一片断

① 充内容,使特点更突出;② 充补 补

内容,使情 更完整;③ 充内容,节 补

照 上文或作下文应 铺垫

说明插叙情况,指

出补充内容,分析

作者用意

Page 2: 文学作品鉴赏

人 物

描 写

描写人物形象的用法

有肖像、语言、行动、心

理等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

力和 言的生 性,有的 有推 情语 动 还 动

、体 主旨的作用节 现

分清描写类别,指

出对人物塑造的作

景 物

描 写

作品中对自然风光和

社会环境的描写

① 交代或暗示 代背景, 人物 置时 为 设

活 空 ;② 染气氛,奠定感情基动 间 渲

;③烘托人物,使形象更突出;④调

有的具有推 情 、 示 局作用动 节 预 结

概括说明景物内容

分析作用、好处

白 描 以勾特点、不设喻、少

修饰为特征的描写方

① 明突出事物的特征;② 言 洁鲜 语 简

洗 ,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练

引述白描文句,说

明事物特征,分析

白描好处

摹 状 对景物作细腻入微的

描摹,有摹声、摹色、

摹形等

① 声 色, 形尽相,使事物活绘 绘 穷 灵

活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②使现 读

者如 其声,如 其境闻 临

例说摹状种类,说

明作用好处

间 接

抒 情

与“直抒胸臆”相对的概

念,有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怀古伤今、借古

讽今、借人写己、叙事

抒情等方式

① 将抽象的情感表 得具体形象,便现

于 者接受和理解;②表意委婉,抒读

情含蓄,余味无 ,耐人 味。穷 寻

说明间接抒情的方

式,分析其作用、好

现 身

说 法

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

例,对人进行讲解或

劝导

① 能有力地 文章 点;②能丰富论证 观

文章材料,充 文章内容;③增加可实

信度,增强 服力;④ 得真切自然说 显 ,

便于 者理解和接受读

概括材料内容,指

出论证对象,说明

作用、好处

比喻论

用设喻的方法阐明观

① 化抽象 具体,将道理 得形象生为 讲

,深入浅出;②增强 言的生 性动 语 动 ,

增强 的 服力议论 说

指出喻体、本体,说

明所论证观点,分

析作用好处

Page 3: 文学作品鉴赏

夹叙夹

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 熔多 表 方式于一炉,笔法 活,种 达 灵

曳多姿;以叙事 基 ,以 画摇 为 础 议论

点睛,以抒情煽情造 ,以描写龙 势 渲

染 ,增强文章表 力、感染力铺垫 现

概括叙事、议论、抒

情内容,分析如何

结合,解说写法好

象征 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

意义,为“思想感情的

方程式”

① 形象表 思想情感;②具有深 、现 沉

含蓄之美;③ 者 想、思考,增启发读 联

强 感染力。艺术

找准本体,指出征

体,归纳象征意义

分析效用。

比对 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

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

表现手法

① 反 正方,突出其 明特征,凸衬 鲜 现

主旨;②表 作者好 褒 ;③现 恶 贬 给读

者深刻印象和 示。启

找出对比双方,揭

示对比用意,说明

对比效用。

托衬 用次要事物作陪衬来

突出主要事物,有正

衬、反衬二类

① 从 面突出事物特征,表 主旨;侧 现

②表意委婉,含意 永,耐人 味,隽 寻

者 想、想象。启发读 联

找出衬托双方,揭

示衬托用意,说明

衬托效用。

用典 采用典故表情达意,

含用事、用文两种。

① 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已,借古 今讽 ,

古 今,委婉含蓄地表 思想情感怀 伤 达 ;

②用 文名句,佐 文意,增强 服诗 证 说

力;③用典可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学情

味,增强文章的表 力和可 性。现 读

指出用典之处,解

释典故内容(指用

事),分析用典意

图,说明用典效用。

比兴 比,即打比方;兴,

即托物起兴。古诗和民

歌常见手法

比:取 譬,形象地表情 意。 :喻设 达 兴

①“先言他物”,托物 端,触物生情发 ,

烘托气氛,奠定基 ;②“引起所咏之调

”, 起下文。词 总

指出比兴手法,说

明运用情况,分析

作用、好处。

刺讽 用夸张、反语等手段揭

露、嘲讽或戏谑对象,

有冷嘲(含刺)、热讽

(含泪)之分

① 明地揭示 象的本 特征;②鲜 对 质 鲜

明地表 作者的褒 好 ;③幽默达 贬 恶 风

趣,增强 斗性、批判性或感染力。战

引用讽刺词句,说

明讽刺对象及特征

分析其效用

Page 4: 文学作品鉴赏

染渲 在高潮或主体出现前

对环境、场面、事件、人

物等作浓墨重彩的描

造气氛, 置 ,奠定感情基营 设 铺垫 调,

示情 局,增强合理性、 性,预 节结 连贯

增强表 力感染力现

概述渲染内容,指

出渲染目的,分析

渲染作用好处

开门见

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

心,“一开始就走向目

的地”。

① 强 突出中心,使主 明突出;调 题鲜

② 全文;③ 起下文;④行文不总领 总

枝不蔓,干脆利落。

说明开头情况,指

出全文中心,分析

开头好处

卒章显

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 ① 深化文章内容,升 主 思想;②华 题

全文,使 完整;③有水到渠总结 结构

成之感,有强 之效调

说明结尾情况,指

出全文中心,分析

结尾好处

渡过 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

下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①承上 下,使内容 ,文脉 通启 连贯 畅 ;

②使 密, 接自然。结构严 衔

引出过渡文句,说

明承上启下情况,

分析作用好处

文照题

文章题目与正文的照

① 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 紧

集中;②反 点扣 目, 中心有凑 复 题 对

强 突出之效。调

找出点扣题目之文

句,分析反复点扣

的作用、好处

首尾呼

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

①重 内容,强 突出中心,深复开头 调

化主 ;②首尾遥相呼 , 完整、题 应 结构

。严谨

找出首尾呼应文句

分析其作用、好处

前后照

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

后应

① 使内容完整,真 可信;② 思精实 构

巧,行文 密, 合 密。缜 结构圆 严

找出伏笔应笔,分

析其作用、好处

伏笔 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

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

的埋伏

① 使内容完整,真 可信;② 思精实 构

巧,行文 密,耐人 味;③缜 寻 结构圆

合 密严

由应笔上溯,找出

伏笔,从意料之外

发现情理之中,从

而分析作用、好处

Page 5: 文学作品鉴赏

起承转

文章基本结构方式,

即开头、展开、转折、结

尾。

① 有 有尾, 完整;②章法井然头 结构 ,

清晰③ 相扣, ;④结构 环环 结构连贯

接 自然, 密应 结构严

概括段落大意,说

明段间关系,分析

结构特征

比喻 打比方。有“语言艺术

之花”之誉。

① 生 形象,突 特征;②化抽象动 显 为

具体,化深奥 浅 ,“状 写之景如为 显 难

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于言外”;③引见

者 想,激 者共发读 联 发读 鸣

一一引出原句,分

析本体、喻体和相似

点,指出所突出特

征,综述其好处

借代 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表

达事物

① 突出特征,强 重点,增强形象性调 ;

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 具有时

回避掩 作用。饰

引用原文,找出借

体和本体,指出特

征,综述好处

人拟 把物当人写,将物人

格化

① 突出事物特征;② 予无生命事物赋

以生命, 予无情感事物以感情,使赋

言形象化, 得生 活 ;③便于语 显 动 泼

抒情,激 想象,加强感染力。发

一一引出原句,分

析所突出特征,说

明拟人好处

夸张 有意言过其实,对客

观事实作夸大或缩小

描述以显特征

① 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 想;鲜 发联

② 明表 褒 好 ,引起共 ;③鲜 达 贬 恶 鸣

生 形象,幽默 趣。动 风

一一引出原句,分

析所突出特征,说

明其好处

偶对 由两个字数相当结构

相同的语句构成的语

言艺术形式

① 句式整 ,音 匀称,抑 挫,齐 节 扬顿

音 感强;②表意凝 ,概括力强,乐 炼

具警策之美;③ 来朗朗上口,悦耳读

听,便于吟 ,便于 。动 诵 记忆

引出对偶句,细析

对偶美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

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

一致的句子构成的语

言艺术形式

① 强 内容,增强 服力;②强化抒调 说

情,增强感染力;③造成气 ,增强势

表 力;④ 能逐 深入地现 层递还 层 阐说

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

引出排比句,说明

其效用

Page 6: 文学作品鉴赏

设问 为引人注意而无疑而

问,明知故问

①通 自 自答,强 思想内容或情过 问 调

感 度;②引起人 注意,令人深思态 们 ,

人深省;③能 助反映思 程,发 辅 维过

起理清思路、提 挈 作用纲 领

引出问句,判明类

别,说明答案,分

析效用

反问 用疑问形式从反面表

达正面的意思

① 加强 气, 得 正辞 ,引起语 显 义 严 读

者注意,增强表 效果;② 化句式达 变 ,

打破平板,掀起波澜

引出问句,判明类

别,说明答案,分

析效用

反复 有意让某些词句重复

出现,有连续、间隔之

① 强 突出所反 的内容;②一唱三调 复

,能加强 奏和抒情效果;③ 隔叹 节 间

反 具有串接文句文段、 接内容、复还 连

分清 次之用,不断强化内容层

引用反复文句,说

明反复种类,分析

反复效用

反语 又叫“说反话”,用与本

意相反的词句来表达

本意。

多用于批判 象,揭露 象本 ,对 对 质 进

行 刺嘲笑, 中含刺,能增强批判讽 语

性、 斗性。具幽默感。战

引出反语词句,解

释其本意,分析修

辞效用

双关 又叫“一语双关”,分谐

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

类。

① 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

蓄 永隽 ,耐人 味,能增强抒情效果寻 ;

③生 活 幽默 趣动 泼 风

找出双关词句,说

明其双重含义,分

析作用、好处

博喻 “莎士比亚式比喻”,用

两个以上比喻表现事

物特征

① 多 面多角度表 事物,使其特征侧 现

更 明突出;②生 形象,而且有气鲜 动

,能增强抒情性和表 力。势 现

找出博喻文句,指

出其中喻体,说明

所突出事物特征,

分析博喻好处

通感 指采用不同感觉间相

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

描摹对象

① 化抽象 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为

强表 效果;② 者多 感 ,达 调动读 种 觉

激 想,耐人 味。发联 寻

引出通感文句,分

析移觉情况,说明

表达效用

Page 7: 文学作品鉴赏

抑扬结

有意压低或抬高对象

或“欲扬先抑”,或“欲

抑先扬”

巧作抑 ,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征扬

更 明突出,形象更丰 ,能 明地鲜 满 鲜

表情 意,增加文章波 曲折之美,达 澜

增强文章的可 性吸引力读

概括段意,说明抑

扬结合情形,分析

作者用意,略说写

法好处

虚 相实

“虚”指作品中的空白或

想象性内容,“实”指实

物实景

①留下“空白”, 者从虚中想象让读 实,

从 中体会虚,激 想象,增强吸引实 发

力;②有虚有 ,虚 合,丰富内实 实结

容,充 想象,增强表 力满 现

概括材料内容,辩

明虚实性质,分析

用意好处

静相动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绘

的结合

静中有 , 中有静,甚至静景 写动 动 动 ,

静描,能突出事物特征,将 象动态 对

表 得活 有致,使文章跌宕起伏,现 泼

活多 ,富于 意,充 美感灵 变 诗 满

举出实例,分析动

静结合情形,指出

用意好处

有 有张

张指情节紧张激烈,

弛指情节舒缓迂回

而 松舒徐, 而扣人心弦,有急时 轻 时

有 ,有起有伏, 落有致,耐人缓 错 寻

味,引人入胜

概括情节内容,说

明张弛结合情形,

说明作用好处

略得详

详写与略写结合 ① 有 有略,主次分明,突出重点,详

充 内容,凸 中心;②或惜墨如金实 现 ,

或用墨如 ,参差 化, 曳多姿泼 变 摇

概括材料内容,说

明详略安排,分析

详略原因,说明用

意好处

忽离忽

离指放得开,合指收

得拢

既放得 ,又收得 ,欲即欲离,不开 拢

即不离,使文章波 起伏,富于 化澜 变 ,

生 感人,引人入动 胜

举出实例,分析离

合之处,解说意图

和好处

断时 时

叙事时略作中断,然

后续叙

熔叙 描抒于一炉,行文 而富于议 连贯

化,可激起叙述的波 ,生 活变 澜 动 泼,

活多灵 变

举出实例,说明如

何断如何续,分析

意图和好处

Page 8: 文学作品鉴赏

波 起澜

情节高潮迭起,有起

有落

使冲突更激烈,矛盾更集中,主 更题

突出,人物性格更 明;情 安排波鲜 节

壮 ,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起伏澜 阔

跌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概括情节内容,说

明几起几落,说明

作用好处

文眼 诗文中体现主旨的词

①提 挈 ,画 点睛,凸 中心,纲 领 龙 现

使主 明突出;② 全文,题鲜 总领 总摄

全篇,使 更加 合结构 圆

引出文眼词句,说

明总摄作用,分析

巧设文眼好处

以小见

用具体材料表现重大

主题,用一滴水反映

太阳的光辉

① 以小 大,化虚 ,将抽象事理见 为实

表 得具体 在;②避免空泛,使文现 实

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概括重大主题,说

明小的材料,分析

以小见大好处

索线 贯穿文章始终起组织

材料作用的人物、事物

或情感

一 串珠,将零散材料 成有机整体线 组 ,

条理井然, ; 示思路,清结构严谨 显

晰文脉,突出中心。

概括材料,找出线

索,说明具体表现

分析效用

情节 通常由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构成,可有序

幕、尾声

① 凸 主 思想;②塑造人物形象现 题 概括情节内容,分

析情节结构,说明

用意、好处

形散神

用一组材料从不同侧

面、不同角度表现中心

① 星捧月,散而不乱,形神兼 ,众 备

中心突出;②材料丰富多 ,内容博样

大精深,增大文章容量,丰富 者读 见

。闻

概括材料内容,找

出中心主旨,分析

写法好处

点面结

概括事实与典型事例

结合的选材、组材技巧

① 有点有面,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事物,

突出特征,更具感染力;②材料多样,

富于 化,增强可 性;③便于 者变 读 读

形成全面完整印象,增强 服力说

概括点、面材料,说

明结合方式,分析

作用好处

念悬 通过倒叙、夸张、中断

等方式造成的对情节

的期待心理

造成 念,引人注意,突出有 内容悬 关 ,

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 力,增加行现

文的起伏之美

找出造成悬念方式

揭示悬念内容,分

析其好处

Page 9: 文学作品鉴赏

意外 在情节结局时突现逆

转,出人意料。又“欧•

亨利笔法”

打破常 , 峰突起,既出意料之外规 异 ,

又在情理之中,高潮迭 波 再 ,现 澜 兴

耐人 味,令人叫寻 绝

概说意外情节,分

析其合情合理处,

略说其好处

巧合 情节安排中偶然因素

的利用

无巧不成 ,偶然中有必然。使内容更书

集中,矛盾更突出,冲突更激烈,人

物性格 更充分。显现

概说情节内容,分

析偶然中的必然,

略说其好处

准 周确

语言运用准确,无懈

可击

精 ,无法替 ;修 、限制 科动词 确 换 饰 语

学,无法 除;用 合乎客 ,删 语 观实际

合乎事理 ,合乎 法 范,体逻辑 语 规 现

人物、事物个性特征。

举出实例,分析其

如何恰如其分地表

情达意

言 意简

用最少词句表达丰富

的意义

主要 “ ” 析。特征是以少 多,为 炼语 赏 胜

言 意丰, 洁洗 ,含蓄 永,耐简 简 炼 隽

人 味寻

举出实例,揭示内

涵,概说特征。

生 形动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

形象

① 人物 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语

写逼真, 声 色,惟妙惟肖;③绘 绘 运

用多 辞格,新 活 ;④注意种 鲜 泼 词语

用,注意句式 。选 变换

举出实例,分析其

生动形象成因或表

现。

朴素自

语言自然不做作,少

雕饰

自内心,出于至 ,感情真 ;明发 诚 挚

白如 ,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话 饰,

不做作,真切平 ,通俗易懂,“清水实

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

举出实例,说明表

现(白描、口语、大

众化),概说好处

含蓄蕴

语言含义深刻,含而

不露,言在此而意在

引而不 ,含而不露,欲言 休,富发 还

有言外意、弦外音、 中 ,深 厚重话 话 沉 ,

深 含蓄,“不着一字,尽得 流”。蕴 风

举出实例,揭示其

丰富内涵,略析其

成因(象征、双关、

暗示等)及好处

Page 10: 文学作品鉴赏

幽默风

语言诙谐机警,活泼

有趣

用夸 、反 、仿 、双 等手段,突运 张 语 词 关

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 ,富于质 讽

刺意 ,增强批判性和 服力,令人义 说

松愉快,忍俊不禁。轻

举出实例,说明用

意,分析好处

庄重典

语言平实沉稳,严肃

郑重

采用典范 面 ,拒 俚 俗 ;常书 语 绝 词 语

用古 、成 ;多用 有名 、语词 语 专 词 术语;

多 句、 句。庄重 ,堂皇正大,长 复 严肃

深 厚 , 正辞沉 实 义 严

举出实例,说明成

因和用意,略说好

处。

清新明

语言干净利落,明白

晓畅

言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截语 斩钉

, 刀直入,一 中的,一 血铁 单 语 针见 ,

痛快淋漓,雅俗共赏

举出实例,分析特

征好处

绚丽华

语言酣畅淋漓,辞藻

华丽

辞藻 ,注重修 ,表意 ,体华丽 饰 细腻

物入微, 形尽相,多用辞格, 究穷 讲

技巧,富于 想、想象, 笔 墨,气联 纵 泼

如虹,内容丰富,表意充分势

举出实例,分析特

征好处

音律和

语言具有音乐美 合 押韵, 奏匀称,平仄 配,抑辙 节 调

挫,音律 究;多用 象声扬顿 讲 叠词 词,

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 。 来朗朗上语 读

口,听来悦耳 听,富音 性动 乐

举出实例,分析成

因好处

整散结

整句(对偶、对比、排

比、反复、顶真等)与

散句错杂

言具有整 美、 称美、 美、回语 齐 对 复叠 环

美、 落美,活 多致,丰富多彩,错 泼 显

得文采富 ,文气十足,情 意 ,赡 浓 满

酣 淋漓畅

引出整句,分析其

语言美感,略说整

散结合之妙

人物形

作品中的主人公或一

般人物

是某一类型人物中的典型代表,具有

明的个性特征,是作家反映 代、凸鲜 时

主 的工具现 题

先总代表性或典型

性,然后逐一举例

分析其个性特征,

最后总说典型意义

Page 11: 文学作品鉴赏

意象 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

的事物,是抒情达意

的载体

是景物和情意的 合体,既表 客结 现为

景物,又含有主 情感或理念,是观 观

人抒情 意的工具。意象的 合,形诗 达 组

成 歌的意境。诗

先找出物象景象,

然后揭示其中包含

的情意。可进而概括

意境特征。

物象 托物言志类作品的情

意载体

作品中集中描写的物具有多方面的特

征,能形象地生 地反映人类社会生动

活的特征,寄托着作者的志趣和追求

找出物象,一一举

例分析其特征,归

纳其对人生的启发

意义

象征形

象征类作品中的象征

既具有一般事物的特征,又具有人类

某抽象集体或事物的特征,形象而深

刻地体 着作者的 点或 度,理想现 观 态

或追求。

找出象征体,例析

其特征,归纳其象

征意义

中有诗

鉴赏作品的画面美 取典型景物,加以科学 合( 序、选 组 顺

角、主 ), 行 描 (声音、视 宾 进 细腻 绘

色彩、 静),凸 景物特征, 成画动 现 构

面,抒 情感,令人爽心悦目。发

选取哪些景物,如

何组合和描写,构

成怎样的画面,抒

发何种情志

【附】常见古代论文名言名句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所引孔子语): 言没有文采, 播不 。强 言表 必 究文采。语 则传 远 调语 达 须讲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思想内容;文, 言形式。强 形式质 语 调

与内容配合适当。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 歌 需要而写, 国 民生服诗 应该为现实 为 计

。务

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强 真 察和广泛 。调认 观 阅读

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人孙洙《唐诗三百首序》):强 精 的重要性。调 读

6、“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作者感情激 因而写出文章, 者当发 读

透 言了解作者内心。过语

Page 12: 文学作品鉴赏

7、“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陆机《文赋》):放弃早晨已 之花,促使晚上未 之花 放。强开过 开 开 调艺术构

思必 独 精神。须发挥 创

8、“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强 定主 思想和 主旨 全篇作用的重调确 题 发挥 总摄

要性。

9、“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也”(元人乔吉语):形象 明了文章起要美 、中要浩 、 要响亮说 丽 荡 结

的 原 。结构 则

10、“着意画资妙选材,也须结构匠心裁”(袁枚《随园诗话》):强 作要巧妙地 材剪裁,合理地布局 篇。调创 选 谋

1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上》):言 浅近,意 深 ,是美妙的 言。语 义 远 语

1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法言•问神》):言 和文字,是思想的外在表 形式。语 现

13、“文露而旨直,辞妍而情实”(王充《论衡•对作篇》):文笔要浅 易懂,意 要和 托出, 言要 美丰富,显 义 盘 语 优

感情要真 朴 。挚 实

14、“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文辞深 , 含 采,余味无 ,含而不露。沉 隐 华 穷

15、“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刘勰《文心雕龙•宗经》): 言 要精 ,内涵丰富充 ,叙事浅近平易, 意语 简 炼 实 喻

深 博大。远

16、“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刘知几《史通》):即言 意 。虽片言只 ,但内容完 ,大小都不简 赅 语 备

漏。“ ”,通“ ”。遗 该 赅

1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人性情孤僻,喜 佳文妙 ;不为 爱 语

能打 者,死亦不肯 休。动读 罢

18、“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

晬语》): 字原 。谈炼 则

19、“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韵语阳秋》引苏轼语):强 点 材料,依据主旨 材调观 统帅 选

用材。

20、“文章最忌随人后,随人后处终随人”(俗语):强 文章要 新,做到 人所未 , 人所未 ,写出人人调 创 见 见 发 发

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之意。

21、“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必 去除 言,言 心声, 出必新。须 陈 为 语

2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情感是文学的基 。白居易 提出了“根情、苗言、 声、 ”础 还 华 实义

的 点。观

2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原文指女子形象清 自然;常用以比 文学作品清新自然, 朴无纯 喻 质 华

Page 13: 文学作品鉴赏

24、“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代卢延让《苦吟》):推敲 定一个字,常常要拈断几 胡 。强 字之确 绺 须 调炼 艰

辛。

25、“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强 情与景的一致性。调

2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常借用来 明行文有 有弛的重要性。说 张

27、“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强 言要 洁精 。调语 简 炼

28、“疏处能跑马,密处不透风”(俗语):强 用 繁 得宜, 略得当, 繁 ,当 。调 语 简 详 该 时则极细 简时则极约

29、“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精神、心思 在 高 之 。指想象丰富,不受 空限制。驰骋 极 极远 处 时

30、“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强 想象丰富,不受 空限制。调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