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14
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 六六六六六六 六六六 2010.07.29

Upload: wild-at-heart

Post on 28-Jul-2015

5.058 views

Category:

News & Politic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看守台灣協會謝和霖

2010.07.29

Page 2: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台塑的環境監測是否可信?• 1. 如果是攸關勞工安全、會立即產生人命

危險的物質,相信台塑會利用廠區各地的安全警報器加以監控,但其只會在污染物質超過設定值發出警報,並不具連續監測記錄的功能。

• 2. 如果是長期慢性影響健康的污染物質,比如各種 VOCs 、重金屬、戴奧辛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台塑即可能利用各種方式造假 ( 包括:最有可能是提供不充分的資訊 )

Page 3: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92 年六輕四期環評說明書

Page 4: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98 年六輕四期擴建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

Page 5: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監測計畫夠完整嗎 ?

• 台塑沒有焚化廠、發電廠、光電廠嗎 ? 這些工廠不會排放重金屬嗎?

• VCM 工廠的重沸物是不是焚化處理?焚化處理後不會產生戴奧辛嗎?另外,焚化廠其他的垃圾( 只要含有氯 ) 燃燒也會產生戴奧辛。

但重金屬與戴奧辛這兩項並不在環境監測計畫內。以上只是舉例說明,台塑六輕的環評監測計畫可能

還有其他問題。

Page 6: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96 年第四季監測記錄FTIR 可監測 200 多種 VOCs( 根據台塑環評說明書 ) ,即使一點油氣裡頭就有好幾種,但 96 年第 4 季被其監測到的不到 10 種,這記錄可信嗎?

Page 7: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行政大樓至塑化專保廠三樓在哪裡?

Page 8: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意外事故的污染排放?

7/7 六輕烯烴一廠發生大火 7/25 六輕煉油二廠發生漏油爆炸起火

Page 9: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環保署毒災應變隊的說法• 環保署毒災應變隊於事發當晚 8 時 31 分接

獲雲林縣消防局通報火災事故,並立即整備趕赴現場,初步了解並無毒災情形。於凌晨 12 時 50 分雲林縣環保局提出支援請求,應變隊在 1 時 59 分於現場啟動監測及採樣,初步量測出甲基苯乙烯 1.4ppm 及甲苯 1.3ppm ,皆低於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 50ppm 。

Page 10: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為何會濃煙密佈?• 如果重油燒得那麼乾淨的話,為什麼濃煙密佈?

• 如果「重油燃燒不容易完全燃燒,會有大量粒狀污染物」是濃煙密佈的原因,那麼為何以乙烯、汽油等為主的烯烴一廠發生大火,也會濃煙密佈?

Page 11: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火災意外事故的可能污染排放• 工廠發生火災,除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粒狀

污染物外,還要考慮管線、儀器、設備等燃燒所產生的污染物,例如:

1. 石綿墊片、保溫棉產生的石綿纖維2. 油漆燃燒產生的戴奧辛、重金屬及 VOCs

3. PVC管材燃燒產生的鹽酸、戴奧辛、重金屬4. 保溫棉、電子儀器使用的塑膠以及其他需要防火

的材料等可能會添加溴化阻燃劑,燃燒後會產生含溴的類戴奧辛物質

Page 12: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完整的空氣品質監測要考慮的• 在哪裡監測:煙道、廠區、受影響社區• 如何監測:監測什麼物質?其濃度範圍與

應使用哪種儀器?監測頻率?氣候條件的變化?

• 公開透明:包括儀器的校正、維護,監測、檢驗數據及其品管…

• 誰來監測:建議由台塑出錢,交由政府與受影響居民、環保團體等組成的委員會,由其委託公正的第三者來執行監測。

Page 13: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台塑是否有能力安全營運?• 任何工廠都不希望發生工安意外,因為會直接造成企業的財物損失,然而台塑近來卻接連發生光氣洩漏與大火,顯見其並無能力安全營運這複雜的工業區,其必須面對的威脅包括:

1. 海風鹽分高所造成的管線設備腐蝕嚴重2. 不均勻沉陷所造成的管線設備洩漏3. 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氣候條件劇烈變化,進而影響其製程操作的穩定性

4. 六輕的產業鏈太過複雜,且每個製程操作的流體不是易燃、易爆,就是急毒、慢毒等有害物質。其中一個小地方發生意外,可能會發生連鎖意外事故

5. 人力精簡,但每個製程規模都是世界屬一屬二,機器設備重量體積龐大,有時不容易穩定操作或維護。

Page 14: 六輕火災意外事故的檢討

這兩起大火不只是個案• 在一個錯綜複雜的石化園區,任何一個工

安意外的個案,都可能衍變成影響廣大、損失慘重的危險事故。

• 不宜再蓋六輕五期,徒增其複雜度及風險性。反而是要檢討其目前的工廠,針對弊大於利的危險製程或有害產品,予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