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电动势

73
可可可可可 可可可可可 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 1. 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 可可可可可可可 2. 可可可可可可可可可 可可可可可 Reversible Electromotive Fo rce (emf)

Upload: chandler-torres

Post on 31-Dec-2015

7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可逆电动势. Reversible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可逆电 动 势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1.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可向 正反两方向进行. 2. 电池在十分接近平衡 状态下工作. 能斯特 (Nernst) 方程 (1889 年 ). P 为产物 R 为反应物. 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恒温恒压下,电池的三种放电途径. 不可逆放电. 可逆放电. 短路放电. 外电源. E. E. E. 可逆放电. ( 对环境 ). 化学反应  两个 ( 多个 ) 半电池组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可逆电动势

可逆电动势可逆电动势

可逆电动势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1.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可向

正反两方向进行 2. 电池在十分接近平衡

状态下工作

Reversible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Page 2: 可逆电动势

RR

PP

o

R

P

a

a

zF

RTEE

ln

能斯特 (Nernst) 方程 (1889 年 )

P 为产物

R 为反应物

Page 3: 可逆电动势

pT

EzF

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zFEGr

p

rr T

GS

STGH rrr

pT

ETzFzFE

Page 4: 可逆电动势

恒温恒压下,电池的三种放电途径

可逆放电

E

外电源不可逆放电 短路放电

E E

Hr RQzFE

RP QQQ

QWHr 'pr QH

Page 5: 可逆电动势

可逆放电

zFEHQSTT

ETzF rRr

P

zFE

zFE

zFE

HQT

ErR

P 0

0

0

0

0

0( 对环境 )

Page 6: 可逆电动势

QT

EEGHS

Prrr ,,,,

化学反应 两个 ( 多个 ) 半电池组成 ( 无数 ) (?)

Page 7: 可逆电动势

实验

数据总结

理论、规律

新实验

Page 8: 可逆电动势

11-13 11-13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 为各类界面电势差之和 )

i

E

)(|)1()1(||)( 44 CuaCuSOaZnSOZnCu 一

E

2222 //// CuCuZnCuCuZnCuZn

Page 9: 可逆电动势

p.351

Page 10: 可逆电动势

Cu Zn Zn Zn Zn Cu Cu Cu E/ / / /2 2 2 2

顺序由右至左,电势由高至低

相界面的特征: 电荷的空间分离界面的电势差

)(|)1()1(||)( 44 CuaCuSOaZnSOZnCu 一

E

2222 //// CuCuZnCuCuZnCuZn

Page 11: 可逆电动势

一 . 金属接界 ( 接触 ) 电势)/(

21 / 固界面固MM

取决于金属的电子溢 ( 逸 ) 出功 ( 功函 )

ZneCue ,, e

Cu Zn

Solid / solid interfaces

Page 12: 可逆电动势

接触电势的形成

p.352

Page 13: 可逆电动势

二 . 液体接界电势 ( 扩散电势 )

)/(21 / 液界面液ll

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引起的

HCl HCl

H+

Cl+

a2<a1

AgNO3 HNO3

Ag+ H+

a2=a1

Liquid / 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Page 14: 可逆电动势

丹尼尔电池

(1836 年 )

不可逆过程

Page 15: 可逆电动势

两种组成相同的 I-I 价型电解质的不同浓度的液界电势:

无有 EEEl

2

1

)(

)(ln)(

i

i

a

a

F

RTtt

代之aai

Page 16: 可逆电动势

p.339

Page 17: 可逆电动势

盐桥的作用( Salt Bridge)

饱和KCl

溶液 (2) 溶液 (1)

Cl-

K+

Cl-

K+

El(1) El(2)

盐 桥

液接电势降至 1 mV

Page 18: 可逆电动势

桥C

C

F

RTttE ClKl

'ln)( 1

)1(

'ln)(

2)2( C

C

F

RTttE ClKl

)2()1( lll EEE

'

'ln)(

2

1

C

CttClK

21,CCKKCl C

Page 19: 可逆电动势

ClKtt

C

C,1

'

'

2

1

C’1 和 C’2 为从盐桥扩散至溶液 1,2 的 KCl 的浓度 0 lE

由 30 mV 1 mV

Page 20: 可逆电动势

三 . 电极电势 ( 电极电位)

Electrode Potential( 固 / 液界面 )Solid/Liquid Interfaces

a. 从半电池考虑 ( 可逆电池 )

CuaZnZnaCuZnCu

)()( 22

22

Page 21: 可逆电动势

a. 从半电池考虑 ( 可逆电池 )CuaZnZnaCu

ZnCu

)()( 2222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eaZnZnZn

2)( 22

CueaCu Cu 2)( 2

2

ZnCu

CuZn

aa

aa

zF

RTEE o

2

2ln

Page 22: 可逆电动势

)()(Re OxdE 左右

2/CuCu 2/ ZnZn

)1

ln()1

ln(22

Zn

o

Cu

o

azF

RT

azF

RTE

oooE

Page 23: 可逆电动势

a. 从半电池考虑 ( 可逆电池 )

b. 从电化学势考虑

MeM 22

Page 24: 可逆电动势
Page 25: 可逆电动势

电化学势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Gi = i

- i + zie0( - )Gi

= i- i

+ zie0( - )

平衡时: I + zie0 = I

+ zie0

两相间建立平衡电势

平衡时: I + zie0 = I

+ zie0

两相间建立平衡电势

ii

恒温恒压下荷电粒子 i 从相转移到相

Page 26: 可逆电动势

MeM 22

平衡时电化学位)()( MSol zz MM

)()()( MMzSol MlM z

Page 27: 可逆电动势

)] ( ) ( [ )] ( ) ( [2M F M z Sol zF Sole M

)()()( 为中性MMM MM

)()(/ SolMzMM

)]()()([1

MMzSolzF MeM z

纯物质为标准态

ioii aRT ln

)()( MM oMM

Page 28: 可逆电动势

单电极的 Nernst 方程电极电势表达式

zz MoMe

oM

azF

RTMMz

zFln)]()([

1

标准电极电势

)]()([1

/MMz

zFoMe

oM

oMM zz

zzz

M

oMMMM azF

RT 1ln

//

Page 29: 可逆电动势

四 . 固 / 液界面双电层模型Double Layer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s

Helmholtz 模型 (1879 年 )

Gouy-Chapman 模型 (1913 年 ) D-H 理论 (1923年 )

Stern 模型 (1924 年 )

(紧密层)

( 扩散层 )

(紧密层和扩散层)

Page 30: 可逆电动势

1

10-10 nm

紧密层 ( 静电作用)

Page 31: 可逆电动势

10-9-10-6 nm

分散层(扩散层)(热运动)

Page 32: 可逆电动势

-10-6 nm10-10 nm

Stern Model ( 静电作用 , 热运动)

Page 33: 可逆电动势

扩散双电层电势分布图

p.366

Page 34: 可逆电动势

(a) (b) (c)

1

10-10 nm

10-9-10-6 nm 10-9-10-6 nm

紧密层 分散层

Page 35: 可逆电动势

四 . 固 / 液界面双电层模型Grahame 理论 (1947 年 )

I H P (内紧密层,内 Helmholtz层 )

( Inner Helmholtz Plane )

O H P (外紧密层)( Outer Helmholtz Plane

特性吸附 ( 去水化层,附加能量)

Page 36: 可逆电动势
Page 37: 可逆电动势

四 . 固 / 液界面双电层模型

考虑吸附溶剂分子的影响

Bockris-Devanathan-Muller

(BDM) 理论 (1963 年 )

Page 38: 可逆电动势

nm~m

bulkliquid

solid liquid

2-20 Å

e

e

e

bulksolid

Metal atom

Hydrate cation

Hydrate anion

p.365

Page 39: 可逆电动势

Au(111) surface in 0.5 M H2SO4 under potential control

0 V 0 V

0 .75 V 0 .79 V

0 2 3 6 nm

0 2 3 6 nm 0 2 4 nm

200x200 nm [110]

Page 40: 可逆电动势

SO4 2- adsorption at Au(111)

0.5 M H2SO4,, 0.79 V

[110][110] R30

SO4 2- - (√3 ×√7) R30

Page 41: 可逆电动势

五 . 电极电势的测定

单个电极的电势至今

还不能由实验直接测定

Page 42: 可逆电动势

AgsAgClaHClPHPt o |)(),(|)(, 2

Page 43: 可逆电动势

五 . 电极电势的测定

单个电极的电势至今还不能由实验直接测定

1953 年 IUPAC 建议采用氢标电极电势

( 一 ). 标准氢电极 || 测量电极 (+)

Page 44: 可逆电动势

)(,|)(||)1(|)(| 22

2 PtCuaCuaHpHPt

CuH

o

22

2

lnCuH

Ho

aa

a

zF

RTEE

2

1ln

Cu

o

azF

RTE

2

22

1ln

//Cu

o

CuCuCuCu azF

RT

Page 45: 可逆电动势

六 . 有关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的几点说明

1. Redox 的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 , 标准 电极电势值越负 Redox 的氧化态的氧 化能力越强 , 标准电极电势值越正

2.

Ox

o

a

a

zF

RT d

Oxd

Re

Reln

Page 46: 可逆电动势

酸 性 溶 液 (aH+=1)

电 极 电 极 反 应 (V)

Pt|Cu+,Cu2+ Cu2++e-=Cu+ +0.153

Pt,H2|H+ 2H++2e-=H2 0.0000

Pb|Pb2+ Pb2++2e-=Pb -0.126

Pb|PbSO4,SO42- PbSO4+2e-=Pb+SO4

2- -0.3588

Fe|Fe2+ Fe2++2e-=Fe -0.4402

Zn|Zn2+ Zn2++2e-=Zn -0.7628

Al|Al3+ Al3++3e-=Al -1.662

Li|Li+ Li++e-=Li -3.045

p.357

Page 47: 可逆电动势

酸 性 溶 液 (aH+=1)

电 极 电 极 反 应 (V)

Pt,F2|F- F2(g)+2e-=2F- +2.87

Pt|Mn2+,MnO4- MnO4

-+8H++5e-=Mn2++4H2O +1.51

Pt,Cl2|Cl- Cl2+2e-=2Cl- +1.3595

Ag|Ag+ Ag++e-=Ag 0.7991

Pt,O2|H2O2 O2+2H++2e-=H2O2 +0.682

Cu|Cu2+ Cu2++2e-=Cu +0.337

Ag|AgCl,Cl- AgCl+e-=Ag+Cl- +0.2224

水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 (298K) p.356

Page 48: 可逆电动势

0oE

负正自发

负正 氧化态还原态还原态氧化态 )()()()(

4. o 较正的电极的氧化态与 o 较负的电极的还原态的反应可自发进行

3. 电极电势表示为还原电势氧化态 +ze 还原态

Page 49: 可逆电动势

对多个电化学对的体系 :

最大最负最正 E

负正自发

负正 氧化态还原态还原态氧化态 )()()()(

反应倾向最大

Page 50: 可逆电动势

5. 参加反应的其它物质 , 也需要一并列入能斯特方程式

14

72

272

23

272

3 ln6

HOCr

OHCro

OCrCr aa

aa

F

RT

Cr2O72-+14H++6e=2Cr3++7H2O

Page 51: 可逆电动势

6. 影响因素多( T, a, pH )

同一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不一样

O2 在酸、碱性介质中

Page 52: 可逆电动势

7. 为强度性质IIIIII 反应反应反应

oI

oII

oIII

oIIr

oIr

oIIIr GGG

Page 53: 可逆电动势

oI

oII

oIII

oIIr

oIr

oIIIr GGG

( I ) Fe2+ (aq.) + 2e Fe(s)

( II ) Fe3+ (aq.) + e Fe2+ (aq.)

( III ) Fe3+ (aq.) + 3e Fe(s)

Page 54: 可逆电动势

8. 电极电势表示

MMMMMM zzz /,/ ,(, 或也可

9. 电极标志(导线 )|金属 |溶液 (但反之也可 )

同一电极反应式中 , 与反应式的系数无关

Page 55: 可逆电动势

七 . 可逆电极的分类I 类

a. 金属电极 )(|

zMz aMM

zzzM

o

MM

MM azF

RT 1ln

特点为 : 反应中有新相形成特点为 : 反应中有新相形成

Mz+ + ze M

Page 56: 可逆电动势

b. 汞齐电极)(|)(

zMz

M aMaHgM

))(()()( agzelga z

z

1Ma(碱 (土 ) 金属离子 )

zz M

Mo

MHgM a

a

zF

RTln

Page 57: 可逆电动势

c. 气体电极)(|)(

221

apM

222 e

2

)/(ln

22

2

H

oHo

HH a

pf

F

RT ( 正离子 )

oCl

Clo

ClCl pf

a

F

RT

/

)(ln

22

1

2

2

( 负离子 )

Page 58: 可逆电动势

氢电极示意图

一级基准电极,

参比电极

p.355

Page 59: 可逆电动势

II 类

微溶盐电池 ',|' ZZ MMM

2lnx

o

MxM a

zF

RT

特点为 : 存在着三个相特点为 : 存在着三个相

Page 60: 可逆电动势

甘汞电极(氯化亚汞电极 )

Cl

oClHgHg a

F

RTln

222 /

Pt,Hg|Hg2Cl2(s),KCl(a)

Hg2Cl2+2e 2Hg+2Cl-

二级基准电极,

参比电极

Page 61: 可逆电动势

甘汞电极 p.359

Page 62: 可逆电动势

饱和甘汞电极最常用,温度系数较大,配 KCl 盐桥。

a=0.1 moldm-3 适于精密测量

中、酸性Pt|Hg|Hg2SO4,H2SO4(a) (硫酸亚汞 )

碱性: Pt|Hg|HgO,OH-(a) ( 氧化汞)

Page 63: 可逆电动势

商品氯化银电极

p.360

Page 64: 可逆电动势

III 类

氧化还原电极

Pt|Fe(CN)64-(a1),Fe(CN)6

3-(a2)

Pt|Fe2+(a1),Fe3+(a2)

M’|Mz+,Mz’+

特点为 :没有新相生成特点为 :没有新相生成

Page 65: 可逆电动势

七 . 可逆电极的分类I 类 特点为 : 反应中有新相形成特点为 : 反应中有新相形成

特点为 : 存在着三个相特点为 : 存在着三个相

特点为 :没有新相生成特点为 :没有新相生成

II 类

III 类

Page 66: 可逆电动势

八 . 电池标记和化学反应互译

1. 电池 化学反应

Page 67: 可逆电动势

对于还原态电势形式

规则“左酸右碱水配平”(H+) (OH-)

Ox + ze Red

Page 68: 可逆电动势

燃料电池

e222)( 22

222

1)( 22 e

222 2

1

Pt,H2|KOH(30%)|O2 , C

Page 69: 可逆电动势

2. 化学反应电池A. 为氧化还原反应

Ni + H2O NiO + H2

(-) Ni+2OH-NiO+H2O+2e

(+) 2H2O+2eH2+2OH-

Ni|NiO, KOH|H2,Pt

Page 70: 可逆电动势

出现氧化物有必为碱性体系

碱性 : Pt, H2 Pt, O2或 Ni,H2

酸性 : Pt, O2 Pt, H2

Page 71: 可逆电动势

B. 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g + Ag+ + I- AgI + Ag

Ag+ + I- AgI

(-) Ag+ + I- AgI + e

(+) Ag+ + e AgAg|AgI,I-(a1)||Ag+(a2)|Ag

Page 72: 可逆电动势

C6H4O2 C6H4(OH)2 C6H4O2+C6H4(OH)2

2

)(

246

246ln2

HOHC

OHHCo

aa

a

F

RT

Pt|C6H4(OH)2, C6H4O2

C6H4O2+2H++2e C6H4(OH)2

Page 73: 可逆电动势

pHF

RTV 303.26995.0

pHV 05916.06995.0摩尔甘汞电极 ||醌氢醌饱和溶液Pt

(pH<1)左右 E

VpH )2801.005916.06995.0(